手机阅读

2023年如何写庄子寓言故事篇通用(实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0:24:34 页码:8
2023年如何写庄子寓言故事篇通用(实用12篇)
2023-11-18 00:24:34    小编:ZTFB

总结是一个机会,一个机会去审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不足。写作时,我们要注重细节的描述,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如何写庄子寓言故事篇通用篇一

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有一个喜打鸟的人,却用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人们看了,都嘲笑他。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昂贵,而得到的东西太轻微。

原文:“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庄子・让王》)。

解析:做什么事,都得讲究得失轻重。为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而丢掉十分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考虑成本,一定要考虑代价。

如何写庄子寓言故事篇通用篇二

译文: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

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慨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我就是这样的人啦!”

寓意: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

【2】屠龙之技。

原文: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译文: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

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寓意: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3】随珠弹雀。

译文:有一个喜打鸟的人,却用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人们看了,都嘲笑他。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昂贵,而得到的东西太轻微。

寓意:做什么事,都得讲究得失轻重。为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而丢掉十分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

【4】鹏程万里。

译文:远古的时候,有一种鸟,名字叫作鹏。大鹏鸟的背像泰山那样高,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日的云彩。

有一次,大鹏鸟向南海飞去。它在南海海面上用翅膀击水而行,扇一下就是三千里。它向高空飞去,卷起一股暴风,一下子就飞出九万里。它飞出去一次,要过半年才飞回南海休息。当它飞向高空的时候,它的背靠着青天,而云层却在它的下边。

生活在洼地里的小安鸟雀,看见大鹏鸟飞得这么高,这么远,很不理解,就说:“他还想飞到哪里去呢?我们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了,我们在蓬蒿飞来飞去,也算是飞到边了。大鹏鸟究竟想飞到什么地方去呢?”

寓意:一个目光短浅的人,是不能理解志向高远者的追求的。

【5】庖丁解牛。

译文:庖丁为梁惠王宰牛。手到的时候,肩倚的时候,脚踩的时候,膝顶的时候,那声音十分和谐,就跟美妙的音乐一样,合于尧时的《经首》旋律;那动作也很有节奏,就像优美的《桑林》舞蹈。梁惠王看得出了神,称赞说:“哈,好啊!你的技术是怎么达到这样高超的地步的呢?”庖丁放下刀对梁惠王说:“我喜欢探求的是道,比一般的技术又进了一步。我开始解剖牛的时候,看到的无非是一头整牛,不知道牛身体的内部结构,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三年以后,我眼前出现的是牛的骨缝空隙,就不再是一头整牛。到了今天,我宰牛就全凭感觉了,不需要再用眼睛看来看去,就能知道刀应该怎么运作。牛的肌体组织结构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我进刀的地方都是肌肉和筋骨的缝隙,从不碰牛的骨头,更不消说碰大骨头了。技术高明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割。一般的厨师,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砍。而我宰牛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又经有几千头,然而刀口锋利得仍然像刚在磨石上磨过的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牛的肌体组织结构之间有空隙,而刀口与这些空隙比起来,薄得好像一点厚度也没有。用没有厚度的刀在有空隙的肌体组织间运行,当然绰绰有余罗!所以十九年过去,我的刀还跟新的一样。虽然我的技术已达到了这种程度,但我在解剖牛的时候,还是丝毫不敢马虎,总是小心翼翼,心神专注,进刀时不匆忙,用力时不过猛,牛体迎刃而解,牛肉就像一摊泥土一样从骨架上滑落到地上。这时,我才松下一口气来,提刀站立,顾视一下四周,心满意足地把刀揩拭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听了,高兴地说:“好极了,听了你的这一席话,我从中悟到了修身养性的道理。”

寓意: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掌握了事物的规律,办事就可以得心应手。

【6】鲁侯养鸟。

原文: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以为这是只神鸟,令人把它捉住,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并将它供养起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这只鸟是被他吓死的。

寓意:办事不看对象,完全根据自己的好恶行事,好心也会把事情办糟。

题旨:办事要有针对性,否则必然失败。

【7】老汉粘蝉。

译文:孔子前往楚国,路过一片树林,看到一个驼背老人,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正在粘知了。老人的技术非常娴熟,只要是他想粘的知了,没有一个能逃脱的,就好像信手拾来一样轻而易举。孔子惊奇地说:“您的技术这么巧妙,大概有什么方法吧!”

驼背老人说:“我的确是有方法的。夏季五六月粘知了的时候,如果能够在竹竿的顶上放两枚球而不让球掉下来,粘的时候知了就很少能够逃脱;如果放三枚不掉下来,十只知了就只能逃脱一只;如果放五枚不掉下来,粘知了就像用手拾东西那么容易了。你看我站在这里,就如木桩一样稳稳当当;我举起手臂,就跟枯树枝一样纹丝不动;尽管身边天地广阔无边,世间万物五光十色,而我的眼睛里只有知了的翅膀。外界的什么东西都不能分散我的注意力,都影响不了我对知了翅膀的关注,怎么会粘不到知了呢?”

孔子听了,回头对弟子说:“专心致专,本领就可以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就是驼背老人所说的道理啊!”

寓意:一个人如果能够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就可以掌握一门过硬的本领。

【8】井底之蛙。

译文:住在浅井中的一只青蛙对来自东海的巨鳖夸耀说:“我生活在这里真快乐呀!高兴时,就跳到井外面,攀援到栏干上,尽情地蹦跳玩耍。玩累了,就回到井中,躲在井壁的窟窿里,舒舒服服地休息休息。跳进水里时,井水仅仅浸没我的两腋,轻轻地托住下巴;稀泥刚刚没过双脚,软软的很舒适。看看周围的那些小虾呀、螃蟹呀、蝌蚪呀,谁也没有我快乐。而且我独占一井水,尽情地享受其中的乐趣,这样的生活真是美极了。您为什么不进来看一看吧!”

巨鳖接受了井蛙的邀请,准备到井里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跨进去,右腿已被井的栏干绊住了,只好慢慢地退回去,站在井旁边给青蛙讲述海的奇观:“海有多大呢?即使用千里之遥的距离来形容也表达不了它的壮阔,用千丈之高的大山来比喻,也比不上它的深度。夏禹的时候,十年有九年下大雨,大水泛滥成灾,海面不见丝毫增高;商汤的时候,八年有七年天大旱,土地都裂了缝,海岸也丝毫不见降低。不因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雨量的多少而增减,生活在东海,那才真正是快乐呢!”

井蛙听了,吃惊得好半天也没有说出话来。它这才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是多么渺小。

寓意:人如果长期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自满自足。

题旨:盲目自满,自我陶醉,必授人以笑柄。

【9】匠石运斧。

译文:楚国的郢都有一个人,鼻子尖上沾了一点白泥巴,这层白泥巴薄得像苍蝇的翅膀一样。请一个名叫石的工匠用斧子把它削去。工匠石挥动斧子,只听见一阵风响,手起斧落,白泥巴削得干干净净,鼻子却没有受到一丝一毫的损伤。那个被削的人神情自若,一点儿也不感到害怕。

宋元君听说这件事后,就把工匠石叫了来,说:“你再削一次让我看看吧!”工匠石说:“我的确是会削的,但是,那个敢让我削的人已经死去很久了。”

寓意: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好的搭档。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搭档,要把本领发挥出来便很难。

【10】猴子逞能。

译文:吴王坐船在大江里游玩,攀登上一座猴山。一群猴子看见了,都惊慌地四散逃跑,躲在荆棘丛中了;唯独有一只猴子,却洋洋得意地跳来跳去,故意在吴王面前卖弄灵巧。吴王拿起弓箭向它射去,那猴子敏捷地把飞箭接住了。吴王下令左右的侍从一齐放箭,那只猴子被射死了。吴王回过头对他的朋友颜不疑说:“这只猴子夸耀自己的灵巧,仗恃自己的敏捷,在我面前表示骄傲,以至于这样死去了。警惕呀!不要拿你的地位去向别人耍骄傲呀!”

颜不疑回去以后,就拜贤人董梧为老师,尽力克服自己的骄气,远离美色声乐,不再抛头露面。过了三年,全国人都称誉他。

如何写庄子寓言故事篇通用篇三

一天,庄子靠椅而坐,仰天而叹,沮丧得如失魂落魄一样。弟子侍立在旁,说:“先生为何嘘叹?人之形体真可以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吗?今之靠椅而坐者,不是昔之靠椅而坐者吗?”庄子道:“问得好。而今我丧失了自我,你可明白?”弟子道:“自我是什么?弟子愚钝,实不明白。”庄子道:“天下万物,都是彼此相对。故没有彼就没有此,没有你就没有我,这就是相反相成,可不知是谁使成这样的?是冥冥之中的道吗?道又是什么样子?骨骼、五腑六脏,遍存于一身,自我究是什么?我与谁亲近些呢?都喜欢它们,还是有所偏爱?如此,则百骨九窍、五腑六脏彼此有臣妾关系吗?如果皆是臣妾,这些臣妾之间到底是相互制约呢?或是轮流为君臣呢?难道其中真有主宰者吗?唉,人生一旦接受精气,成就形体,不知不觉中精力就耗尽了。天天与外物争斗摩擦,精神耗尽象马飞奔一样,而自己却不能制止,不亦太可悲了?终身忙碌而不见成功,颓然疲役而不知归宿,可不哀邪!虽说身体不死,有何益处?心神也随身体消亡,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时,本来就这样茫然吗?亦或只我独觉迷茫而别人都不迷茫吗?”

如何写庄子寓言故事篇通用篇四

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以为这是只神鸟,令人把它捉住,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并将它供养起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

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

解析:办事不看对象,完全根据自己的好恶行事,好心也会把事情办糟。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这只鸟是被他吓死的。

如何写庄子寓言故事篇通用篇五

译文: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

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

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

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

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解析:庖丁解牛能够做到一刀下去,刀刀到位,是因为掌握了它的肌理。牛与牛当然各不相同,但不管是什么牛,它们的肌理都是一致的;每个人的生活也各有各的面貌,其基本原理也是近似的。

做事应处处小心,还要保持着一种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并且在懂得利用规律,顺其自然的同时,更要去反复实践,像庖丁“所解数千牛矣”一样,不停地重复,终究会悟出事物的真理所在。

如何写庄子寓言故事篇通用篇六

楚王听说庄子很有学问,特意派了两个大夫(官名)去聘请他为相。两大夫在谈水找到正在钓鱼的庄子,说明来意。

庄子听了,头也不回,答道:“我听说楚国有个神龟,死了三千年,枯骨龟甲还被楚王珍藏着,你们说这个畜性多幸运呵!”两大夫还不太懂这个意思,还以为人说的是楚王敬贤之意。

不料庄子冷笑道:“我呢,却宁可拖着尾巴在泥水中爬行,因为至少还活着,活得自由自在,我可不愿意让楚王供奉珍藏。”两个大夫这才又羞又愧的退去了。

如何写庄子寓言故事篇通用篇七

《庄子·山木》载:一次,庄子身穿粗布补丁衣服,脚着草绳系住的破鞋,去拜访魏王。魏王见了他,说:“先生怎如此潦倒啊?”庄子纠正道:“是贫穷,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才是潦倒;衣破鞋烂,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大王您难道没见过那腾跃的猿猴吗?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树上,它们则攀缘其枝而往来其上,逍遥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蓬蒙再世,也无可奈何。可要是在荆棘丛中,它们则只能危行侧视,怵惧而过了,这并非其筋骨变得僵硬不柔灵了,乃是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现在我处在昏君乱相之间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

如何写庄子寓言故事篇通用篇八

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有一个喜打鸟的人,却用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人们看了,都嘲笑他。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昂贵,而得到的东西太轻微。

原文:“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庄子・让王》)。

解析:做什么事,都得讲究得失轻重。为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而丢掉十分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考虑成本,一定要考虑代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如何写庄子寓言故事篇通用篇九

庄子骑着一匹瘦马,慢慢行走在通向楚国的古道上。凛冽的西风扑打着庄子瘦削的面孔,掀起他萧瑟的鬓发。庄子顾目四野,但见哀鸿遍野,骷髅遍地,一片兵荒马乱后的'悲惨景象。夕阳西下,暮震四合。庄子走到一颗枯藤缠绕的老树下,惊起树上几只昏鸦盘旋而起,聒噪不休。庄子把马系好后,想找块石头坐下休息,忽见树下旁边草丛中露出一个骷髅来。庄子走近去,用马鞭敲了敲,问它道:“先生是贪生患病而落到此地步的吗?还是国破家亡、刀斧所诛而落到此地步的呢?先生是因有不善之行、愧对父母妻子而自杀才到这地步的吗?还是因冻馁之患而落到此地步的呢?亦或是寿终正寝所致?”说完,拿过一骷髅,枕之而卧。不一会儿,便呼呼入睡。

半夜时,骷髅出现在庄子梦中,说道:“先生,刚才所问,好像辩士的口气。你所谈的那些情况,皆是生人之累,死后则无此烦累了。您想听听死之乐趣吗?”庄子答:“当然。”骷髅说:“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容游佚,以天地为春秋。即使南面称王之乐,亦不能相比也。”庄子不信,问:“如果让阎王爷使你复生,还你骨肉肌肤,还你父母、妻子、乡亲、朋友,您愿意吗?”骷髅现出愁苦的样子,道:“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如何写庄子寓言故事篇通用篇十

翻译:秋天按时到来,千百条河川都奔注入黄河,大水一直浩瀚地流去,遥望洲渚崖石之间,辨不清牛马的外形。于是乎,河伯(黄河之神)便欣欣然欣然自喜,以为天下所有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了。他顺着水流向东走,到了北海(今为渤海)。他向东遥望,看不见水流的尽头。于是,河伯才改变了他的神态,茫然地抬头对北海若(北海之神)感慨地说:“俗语说:‘自以为知道很多道理,没人能赶上自己了。’这正是说我呀。而且,我还曾经听说过有人贬低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的浩瀚无穷,如果我不到你的面前,那是多么危险,我将会永远被有见识的人讥笑了。”

解析:望洋兴叹字面意思是为因伟大事物抬头叹息,引申义为形容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这则寓言,意在告诉我们,做人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高骛远,那种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的想法和做法实在要不得。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如何写庄子寓言故事篇通用篇十一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他的文笔飘逸出尘,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构思巧妙,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矣清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文:

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慨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我就是这样的人啦!”

寓意:

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

译文:

远古的时候,有一种鸟,名字叫作鹏。大鹏鸟的背像泰山那样高,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日的云彩。

有一次,大鹏鸟向南海飞去。它在南海海面上用翅膀击水而行,扇一下就是三千里。它向高空飞去,卷起一股暴风,一下子就飞出九万里。它飞出去一次,要过半年才飞回南海休息。当它飞向高空的时候,它的背靠着青天,而云层却在它的下边。

生活在洼地里的小安鸟雀,看见大鹏鸟飞得这么高,这么远,很不理解,就说:“他还想飞到哪里去呢?我们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了,我们在蓬蒿飞来飞去,也算是飞到边了。大鹏鸟究竟想飞到什么地方去呢?”

寓意:

一个目光短浅的人,是不能理解志向高远者的追求的。

译文:

庖丁为梁惠王宰牛。手到的时候,肩倚的时候,脚踩的时候,膝顶的时候,那声音十分和谐,就跟美妙的音乐一样,合于尧时的《经首》旋律;那动作也很有节奏,就像优美的《桑林》舞蹈。梁惠王看得出了神,称赞说:“哈,好啊!你的技术是怎么达到这样高超的地步的呢?”庖丁放下刀对梁惠王说:“我喜欢探求的是道,比一般的技术又进了一步。我开始解剖牛的时候,看到的无非是一头整牛,不知道牛身体的内部结构,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三年以后,我眼前出现的是牛的骨缝空隙,就不再是一头整牛。到了今天,我宰牛就全凭感觉了,不需要再用眼睛看来看去,就能知道刀应该怎么运作。牛的肌体组织结构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我进刀的地方都是肌肉和筋骨的缝隙,从不碰牛的骨头,更不消说碰大骨头了。技术高明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割。一般的厨师,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砍。而我宰牛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又经有几千头,然而刀口锋利得仍然像刚在磨石上磨过的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牛的肌体组织结构之间有空隙,而刀口与这些空隙比起来,薄得好像一点厚度也没有。用没有厚度的刀在有空隙的肌体组织间运行,当然绰绰有余罗!所以十九年过去,我的刀还跟新的一样。虽然我的技术已达到了这种程度,但我在解剖牛的时候,还是丝毫不敢马虎,总是小心翼翼,心神专注,进刀时不匆忙,用力时不过猛,牛体迎刃而解,牛肉就像一摊泥土一样从骨架上滑落到地上。这时,我才松下一口气来,提刀站立,顾视一下四周,心满意足地把刀揩拭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听了,高兴地说:“好极了,听了你的这一席话,我从中悟到了修身养性的道理。”

寓意:

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掌握了事物的规律,办事就可以得心应手。

题旨:

顺其自然,循其规律,事半功倍。

如何写庄子寓言故事篇通用篇十二

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原文:“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庄子·列御寇》)。

解析: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随珠弹雀:考虑不周,得不偿失。

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有一个喜打鸟的人,却用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人们看了,都嘲笑他。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昂贵,而得到的东西太轻微。

原文:“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庄子·让王》)。

解析:做什么事,都得讲究得失轻重。为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而丢掉十分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考虑成本,一定要考虑代价。

鹏程万里:坚持梦想不怕冷嘲热讽。

远古有一种鸟叫作鹏。大鹏鸟的背像泰山那样高,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日的云彩。有一次,大鹏鸟向南海飞去。它在南海海面上用翅膀击水而行,扇一下就是三千里。它向高空飞去,卷起一股暴风,一下子就飞出九万里。它飞出去一次,要过半年才飞回南海休息。当它飞向高空的时候,它的背靠着青天,而云层却在它的下边。

生活在洼地里的小安鸟雀,看见大鹏鸟飞得这么高,这么远,很不理解,就说:“他还想飞到哪里去呢?我们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了,我们在蓬蒿飞来飞去,也算是飞到边了。大鹏鸟究竟想飞到什么地方去呢?”

解析:一个目光短浅的人,是不能理解志向高远者的追求的。战国时期的商鞅说,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要成就大事,不应该去听从身边人的意见或者建议。成大事者不谋于众,这一原则通俗地说,就是谋求特别重大的事情,不必与人商量。因为谋求非常重大事情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与气度,自己看准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别人商量,反倒麻烦搜索。就像鸟雀不能理解大鹏的志向一样。

文档为doc格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