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推荐散文学而时习之汇总(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5 13:57:52 页码:13
推荐散文学而时习之汇总(四篇)
2022-12-25 13:57:52    小编:ZT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推荐散文学而时习之汇总一

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是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选择比较对象,再让学生根据文章特点和自己的知识储备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确定比较点,最后明确比较点的异同,并深入探究其原因。

比较文学;《罗密欧与朱丽叶》

高中生所接触的外国文学作品有限,对国外文化背景以及作家的写作风格了解不深,在学习外国文学作品时难免存在诸多困难。比较而言,他们对中国的作家作品相对熟悉。因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中外作品比较研究,在比较中体会中外文化的差异,感受外国文学的魅力。

中国文学博大精深,优秀作品数不胜数,因而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确定比较对象。学生在确定比较对象前,要阅读比较文本,搜集相关资料,对所要学习的作品形成一定的认识,然后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自主选择比较对象。而选择比较对象的一个重要标准即二者既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要有一定的差别。比如很多学生关注到《罗密欧与朱丽叶》(以下简称《罗》)的故事情节,认为《孔雀东南飞》《梁祝》与其虽然处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体裁各异,但故事情节相似,都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为爱情和家长抗争,最后双双殉情的故事,因而将这两部作品选为比较对象。这是比较常规的选择,比较研究难度不大,教师要予以肯定。

然而学生的阅读视野不尽相同,对文本的关注点也不尽相同,在选择比较对象时可能会有比较新奇的想法。只要学生选择的作品和《罗》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教师都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比如有的同学认为《西厢记》《牡丹亭》和《罗》同属戏剧体裁,虽然故事情节略有不同,但在情节设计、人物形象、主题内涵等方面存在一定相似性,通过比较更有利于解读莎翁此剧。这样的选题偏难,选择的学生可能比较少,但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结果,教师要予以支持,在学生研究遇到困难时要及时予以帮助。让学生自主思考,选择比较对象,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任学生的选择,对于一些不太合理的选择,教师要及时提点,帮助学生确定合理的比较对象。对于一些阅读面较窄,无法独立选择比较对象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说出对此剧感触最深的地方,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的中国文学作品,从而确定比较对象。

当学生确定了比较对象,就可以据此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选择同一比较对象的学生可以分一组,但如果人数过多,可适当调整,既要保证每个学生在组内讨论时都有机会发言,还要考虑到每组实力尽量均衡。在选择比较点的时候,学生既可以关注作品本身,也可以涉及作者,以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入手,考察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比如《罗》和《孔雀东南飞》情节相似,但前者结局比较符合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后者带有更多的浪漫主义色彩;两场悲剧的产生和封建文化、封建家长阻挠有密切关系,但前者是新旧两种思想道德观念的冲突,而后者则体现了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下的婆媳矛盾;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有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经历,但由于性格不同,受到的文化熏陶不同,两部作品人物形象也有差异。因而情节设置、悲剧成因、人物形象都可以被学生选为对比点。又如《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1550—1616)和《罗》的作者莎士比亚(1565—1616)生活在同一时代,“他们都致力于赞美至深真情,表现人之情感与生俱来而不可压抑的真理。重‘情’主‘人’是他们共同的人生哲学基调”。

鉴于两人诸多的相似性,可将其选为比较点,以此作为解读文章的突破口。小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明确比较点,并认真比较,得出结论。教师要提醒学生在比较两部作品时要注意合理分配自己的精力,比较只是帮助我们学习外国文学的方法,学习的重点不能偏离在中国文学作品上。

比较研究并非两部作品简单的“拉郎配”,学生不仅要找出两部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还要探究其成因。对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有疑问的或者比较能体现作品特色的比较点,学生要多加关注。比如《罗》课本中所选部分的语言独具一格应该成为比较学习的重点。学生甚至可以不再局限于一部作品,而将其和中国文学的语言特点做以比较。《罗》整体语言风格是纯美诗化的,选段大部分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对话,沿用了十四行诗的特点,每一段对话,都像一首独立的短诗。这种对话体式与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对歌类似,比如刘三姐和阿牛对唱山歌彼此传情。然而中国的对歌有相对固定的形式,每一节只改换少量句子,而《罗》中对话形式更为自由。《罗》语言在修辞上最大的特点是取譬自然,比如将朱丽叶比作太阳,将朱丽叶的眼睛比作星星。这一语言现象在中国古老的《诗经》就有所体现,比如《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此后历朝历代的作品中“取譬自然”的语言现象也数不胜数。比如《庄子》中藐姑射山上的神女“肌若冰雪”,又如《长恨歌》中杨玉环“芙蓉如面,柳如眉”,再如《红楼梦》中林黛玉“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然而如果深入比较就会发现《罗》和中国文学作品虽然选择的喻体都是自然界的东西,但略有差异。中国文学作品中选择的喻体更贴近生活,而《罗》中喻体多偏于神圣。初读《罗》,很多学生会注意到文中的人物语言比较大胆直白,而中国文学的人物语言则相对内敛保守。可也有学生提出质疑,并举《上邪》为例进行反驳。学生观点产生分歧,引导他们把研究推向深入。当更多的学生调动知识储备参与讨论就会发现,宋代以前中国文学中的人物语言相对比较大胆直白,而宋代以后由于受到宋明理学的影响,人物语言转向含蓄。但不同体裁的作品受宋明理学的影响不同,比如诗歌散文属于正统文学,语言就相对典雅,而词、小说、戏曲属于平民文学,受宋明理学影响不深,依然有大量作品的人物语言相对直白大胆,比如《红楼梦》中贾宝玉也曾有过大胆告白:“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比较文学是学习外国文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维。然而这种方法对高中学生而言难度略大,且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情的前提下,结合作品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

[1]陈惇,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李佩英,彭娅。《孔雀东南飞》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成因之比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5):101-103.

推荐散文学而时习之汇总二


形散而神不散,文章文笔随意但词词句句都与主题中心有关。短小优美,生动有趣。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散文,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除诗歌、戏剧、小说、辞赋以外的所有散体文章,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各体论说、杂文。

应试中出现的散文是指以记叙和抒情为主的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形式自由而又十分注意文情并茂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作者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这里,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1、记叙性散文:

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这类散文要求有真实感。

2、抒情性散文:

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表达方式以抒情为主。

3、议论性散文:

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她的说理往往借助市里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书法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不同于议论文。表达方式以抒情、议论为主。

1、象征: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作用:①可以将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用a来象征b,(通过写a……或a的……的特点),突出具体表现了b的……的特征。②可以使文章更加含蓄些,运用眼前植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

利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某一事物为陪衬来突出需要描写事物

作用,通过对……的……描写,衬托(反衬)出……的……特征

3、先抑后扬(针对文章整体而言):

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然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通过先贬低事物形象,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

4、托物言志(针对文章整体而言):

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情感。 作用:通过对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6、对比:

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

作用: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突现出来,更为鲜明、突出。

1。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

2。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3。衬托的表达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比的表达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7、侧面描写:从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是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手法结合运用,可以是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8、伏笔和铺垫

作用:通过写……,为下文……的发生埋下了伏笔,使情节严丝合缝。

9、联想:

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象:

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11、照应。

作用:写……,与前文相照应,反复的抒发了……的情感,增加情感深度。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作用:令读者了解故事情节、人物等各方面。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

作用:渲染气氛,调动读者积极性,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直接抒情:再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字里行间渗透作者的感情。

作用:表达抒发作者情感,渲染气氛,服务于文章主旨,深化主题。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作用: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作用: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背景、环境,状物的细节等,从而细化文章或状物,助于更好地深刻了解。

①父亲去世10年后,在我的“软硬兼施”下,母亲终于同意来郑州跟着我——她最小的女儿一起生活。一天,母亲对先生说,星期天喊你那些朋友回家来吃饭吧,我都来了大半个月了,没见他们来过呢。妈,他们经常在外面聚呢。我替先生解释,母亲摇头,态度坚决地让先生在周末把他们带回家来聚一聚。

②周末一整天,母亲都在厨房忙碌。我将母亲做好的饭菜一一端出,那几个事业有成、几乎天天在饭店应酬的哥们,立刻被几盘小菜和面食小点吸引过去。其中一个忍不住伸手捏起一个菜饺,喃喃说,小时候最爱吃母亲做的菜饺了。母亲便把整盘菜饺端到他面前,说,喜欢就多吃,以后常来家里吃,我给你们做。那个男人点着头,眼圈忽然就红了,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他已经很久没回过家乡了。

③一个周末的下午,有人敲门,是住在对面的女人,端着一盆洗干净的大樱桃。女人 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送给大娘尝尝。我诧异不已,当初搬过来时,因为装修走线的问题,我们和她家闹了点儿矛盾。现在她冷不丁送来刚刚上市的新鲜樱桃,我摸不着头脑,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她的脸就那样红着,有点儿语无伦次:大娘做的点心,孩子可爱吃呢……

④有一次,得知先生一个同事的孩子患了白血病,母亲要我们送些钱过去。因为是来往并不密切的同事,我们只想象征性地表示一下,母亲却坚决不答应,说,人这辈子,谁都可能会碰到难事,要舍得好人一生平安。我们听了母亲的。

⑤母亲过来半年后,先生竟然意外升职了,在单位的推荐选票上,他的票数遥遥领先。先生回来笑着说,这是妈的功劳呢,我这票是妈给拉来的。我们才发现,最近我们的人际关系竟然空前好起来,那种好,明显地少了客套多了真诚。

⑥这几天天气出奇的煦暖,我很想带母亲到处走走。可母亲因为天生晕车,坐次车如生场大病,于是一概拒绝出门。那个周末,我灵机一动,妈,我骑车带你去。母亲笑着同意了。

⑦小心地骑到路口,是红灯,我轻轻下车,还未站稳,一个警察从人流中穿过来,走到我面前说,不许带人你不知道吗?还在前面带。说完,埋头便开罚单。母亲愣了一下,攥着我的胳膊要下来,我赶忙扶稳她,跟那个年轻的警察说了声对不起,解释说,我母亲晕车,年纪大了,不能坐车,我想带她去动物园看看…… 警察愣了一下,这才看清我带的是一位老人,还不等他说什么,母亲责备我,你怎么不告诉我城里骑车不让带人呢?便急着要下来。我正不知所措,那个警察伸手一把搀住了母亲,大娘,对不起,是我没有看清楚 , 城里只是不让骑车带孩子————您坐好。他忽然抬起胳膊,向母亲庄重地敬了个礼。然后转身,举旗,以我从未见过的飒爽英姿打起标准的手势:杂乱的人群霎时腾出一个空间,两边前行车辆魔法般定住。年轻英俊的警察用还未脱去稚嫩的笑脸看着我,招手示意我通过。我带着母亲,缓缓地行走在熙攘的人群中劈开的一条人行道上。车辆静止,行人驻足,世界突然安静,空气里流动着一种久违的温情——我带着母亲在众人的目光里骄傲前行。

⑧这是我有生以 来第一次受到如此特殊,如此温情,如此厚重的礼遇。

⑨母亲是在跟我第三年查出肺癌的。 那天,母亲对我说,你爸他想我了。妈,可是我舍不得。梅,这次,你得舍得。她笑起来,拍着我的手。但是这一次,母亲,我舍不得。我说不出来,心就那么疼啊,疼得碎掉了。

⑩母亲走的那天,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村头排到村尾,除了亲戚,还有我和先生的同学、朋友、同事,以及我们社区前后左右的邻居们……很多很多人,有些是 我见过但不熟悉的,有些是我根本就不认识的,大家神情肃穆,流露出哀伤和不舍。一位老奶奶跟我说,闺女啊,你娘前世积的什么德哟,我这辈子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啊!

推荐散文学而时习之汇总三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将。“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所用的笔名。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坟》《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续编》《准风月谈》等等。

2、周建人(1888-1984),浙江绍兴人,鲁迅的胞弟。生物学家。著有《生物进化浅说》,译有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3、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号尚武,四川乐山人。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家。曾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著名的文学社团——“创造社”。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是我国新诗运动的奠基石。有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蔡文姬》《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等。

4、周瘦鹃(1894-1968),现代作家,翻译家。

5、叶圣陶(1894-1988),江苏苏州人,原名叶绍钧,字圣陶。作家、教育家、编辑家。长篇小说《倪焕之》是他的代表作。他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有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6、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现代杰出作家,“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曾与郑振铎、王统照等在北京发起成立我国第一个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主办刊物《小说月报》,提倡为人生而艺术(文学反映人生、关心人民疾苦)。长篇小说《子夜》《腐蚀》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是他的代表作。他的小说《春蚕》《秋收》《残冬》合称为“农村三部曲”。

7、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诗人、学者。新月社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在病中》等。

8、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作家。“左联”发起人之一。代表作小说《沉沦》。还有著名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

9、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等。主编的《西方美学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10、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和散文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和《松堂游记》等。

11、老舍(1899-1966),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1950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等

12、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新月诗派代表人物,提出诗歌的“三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理论。代表作有《红烛》《死水》等。

13、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五四时期开始文学创作,影响很大。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小说集《超人》《往事》和通讯集《寄小读者》等。

14、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湘行散记》、中篇小说《边城》和长篇小说《长河》等。

15、夏衍,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人。主要作品有剧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报告文学《包身工》等。

16、丁玲,原名蒋冰之,湖南临澧人,现代作家。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获斯大林文学奖。

17、周立波,湖南益阳人,现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获斯大林文学奖)《山乡巨变》,短篇小说《湘江一夜》等。

18、赵树理,山西人。“山药蛋”派代表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等。

19、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

20、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话剧《雷雨》《日出》《北京人》,历史剧《王昭君》等。

21、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州市人,诗人,学者。代表诗集有《昨日之歌》《十四行集》等。

22、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有诗集《黎明的通知》,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23、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著名的有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等。

24、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诗人,文学评论家。代表诗集有《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

25、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其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是荷花淀派的创始人。《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其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集。

26、杨朔,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有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散文集《海市》。其散文《荔枝蜜》《海市》《茶花赋》《香山红叶》均为名作。

27、魏巍,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东方》、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等。

28、峻青,原名孙俊卿,当代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黎明的河边》。

29、贺敬之,山东人,著名诗人、剧作家。作品有大型歌剧《白毛女》(与人合作,获斯大林文学奖),诗作《回延安》《雷锋之歌》等。

30、张爱玲(1920-1995),现代女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代表作有叙说“家史性”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

31、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32、余秋雨,当代著名作家、学者。代表作有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等。

33、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我与地坛》是他的散文代表作。

34、卞德培(1926-20xx),上海人,科普作家。199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1994年4月发现的6742号小行星命名为“卞德培星”。

35、高晓声(1928-1999),当代作家。以陈奂生为主人公的系列小说是他的优秀作品之一,它包括几个短篇:《“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等等。

36、舒婷(1952- ),福建人,当代诗人。是著名朦胧诗派代表。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等。

37、梁小斌(1954- ),山东蒙城人。当代诗人。朦胧诗派的主要成员。代表作《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著有诗集《少女军鼓队》。

38、韩东(1961- ),江苏南京人,是“新生代”诗派举足轻重的潮头人物。组诗《山》在《青春》上获奖以后,年仅19岁的他成了颇有名气的校园诗人。有诗集《白色的石头》等。

推荐散文学而时习之汇总四

那是一支24人组成的探险队,到亚马逊河上游的原始森林去探险。由于热带雨林的特殊气候,许多人因身体严重不适应等原因,相继与探险队失去了联系。

直到两个月以后,才彻底搞清了这支探险队的全部情况:在他们24人当中,有23人因疾病、迷路或饥饿等原因,在原始森林中不幸遇难;他们当中只有一个人创造了生还的奇迹,这个人就是著名的探险家约翰·鲍卢森。

在原始森林中,约翰·鲍卢森患上了严重的哮喘病,饿着肚子在茫茫林海中坚持摸索了整整3天3夜。在此过程中,他昏死过去十几次,但心底里强烈的求生欲望使他一次又一次地站了起来,继续做顽强的垂死抗争。他一步一步地坚持,一步一步地摸索,生命的奇迹就这样在坚持与摸索中诞生!

后来,许多记者争先恐后地采访约翰·鲍卢森,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唯独你能幸运地死里逃生?”

他说了一句非常具有哲理的话:“世界上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也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小故事大道理:天无绝人之路。只要有脚,就会有路。这就是支撑约翰·鲍卢森死里逃生的信念。

经典朗诵散文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篇3

天越来越冷了。太阳成了稀客贵客,轻易是不肯露脸的。甬道两侧的冬青,椭圆的叶子泛着菜色,它们枯黄乃至脱落。洋槐是完全谢顶了,鸟儿早已无迹可寻,预报说近日将有大雪降临。

然而,学校竟然决定组织一次很阳光的活动---徒步20公里,从学校出发沿运良河到七里庄第一范文网!一时师生雀跃,老早的就备好轻便的鞋子,单等这天到来。

集结号吹响了,八点零分。天照旧阴阴的,空气照旧湿湿的,凉飕飕的,有点小北风,却正适合五中校旗猎猎招展,那鲜红欲滴的颜色仿佛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未启程,我们已是热气蒸腾,豪情满怀。

校长振臂一呼,出发!我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唱着嘹亮的校歌,喊着铿锵的口号,浩浩荡荡,迤逦前行,穿马路,过大桥,上河岸。河岸全部是小碎石子铺就,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无数双脚踩上去,就成了一部雄浑有力的交响曲,它是在为我们呐喊助威么?河里的水全部结冰了,结成了一块巨大无边而平整闪亮的镜子,仿佛要映照出青春的面庞,它静默着,收敛了喧嚣躁动,收敛了浮光掠影,又仿佛在认真捕捉那镗镗鞳鞳的节奏。“斗志昂扬,我心飞翔!”队伍中有个声音开始领喊班级口号,嗯,是个女生,我掉转头一看,竟然是班里向来比较羞答答的一位,上课回答问题声若蚊蝇,怎么今天竟然可以如此大气,我不禁投上惊讶和赞许的一瞥。“斗志昂扬,我心飞翔,二十四班,乘风破浪——”其他学生立马异口同声用极为高亢的呐喊响应她,那么默契,那么心照不宣。

校长趁热打铁,回眸一喊:“跑两步,跑起来,跑起来”,校长坐镇,谁敢偷懒,于是更加精神百倍,队伍就又如一阵浪头奔涌向前。我趁着这群情激昂的当儿,赶紧停下,将他们矫健的英姿收入相机,将这长长的笔直的道路连同笔直的运河一起存入心底。一程又一程,一村又一村,不知越过了多少路口,不知经过了多少河闸,途中偶遇劳作的农人,施工的师傅,他们全都停下手中的活计,兀自端着工具,睁着充满好奇而又艳羡的眼睛,目送我们而去。而路,也随着我们的脚步寸寸延伸,我们走到哪里,路就伸向哪里,我们唱到哪里,道旁的杏树,梨树,苹果树就含情脉脉的陪我们到哪里。向远处望去,田野碧绿无边,小麦刚浇过冻水,土壤酥润。它们喝饱了,打着嗝,,开始在最严酷的数九天里蛰伏,修行,温度降一分,它内心的坚韧就多一分,风级增高一分,它骨骼的力度就长一分,雪下一分,它胚芽中的蛋白质就增一分。它憧憬的明年的饱满与金黄,为此,它向着世界宣言|:让雪来的更猛烈些吧。

“老师你看,到了!”顺着学生的手指望去,第一范文网的尖顶已隐现树梢。“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才算走了一半,谁能返回去谁才是好样儿的!”我兜头泼了一小杯凉水。“老师你放心,路再长,长不过人的脚!”果然,被我激过的几个速度丝毫不减,而整个队伍的速度仿佛更是稳中有升,我们越走越欢快,竟比去路用时少了二十多分钟。

而雪果然就纷纷扬扬落下来了。雪花一团团,一片片,若棉絮,若飞羽,不一会儿,地上就铺了厚厚一层。看来,这次真要下大雪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