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论文(精选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8:46:48 页码:13
最新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论文(精选10篇)
2023-11-10 18:46:48    小编:ZTFB

写总结是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和巧妙运用,也是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一种检验。如何正确使用语言,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仅供参考。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论文篇一

柴油机的开发焦点已由传统的优先考虑经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逐步转为目前的优先考虑环保的要求,即以优先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出发点去考虑采用何种技术,去评价其先进性。

优先考虑柴油机排放、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问题,与过去相比也有不同,就是在满足目前对排气污染物、颗粒排放及噪声的限制要求时,不再以牺牲经济性、动力性和比质量等为代价,而是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同时使产品具有可竞争的商业价格。欧洲一些公司近年或稍后将继续推出能满足环境要求的百公里油耗为3l的柴油机。

一、进一步优化燃烧系统,特别重视开发和选择喷射系统。

perkins公司的ouadram燃烧室、日野公司的hmms燃烧室,小松公司的mtec燃烧室及五十铃公司的四角形燃烧室等,都在试验开发阶段,其基本特点是由一个中央涡流及四周的微涡流使空气燃料快速而充分地混合,并配合以合适的燃油喷射系统。

目前,喷射系统已进入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现正在研究开发lms内完成一次喷射,并在有限时间内正确控制喷射量的方法。喷射压力已提高到160—180mpa,实验室内已到200mpa。如共轨式喷射系统及分段预喷射系统等,可根据发动机的负荷与转速自动控制合理的喷射规律和喷油压力。

二、增压及可变气门配气定时。

当今柴油机增压和增压中冷已成为标准特点,随着发动机的轻量化与小型化,为了降低车辆油耗,提高车辆装载效率,必须继续提高增压比及增压器效率。在进一步提高大负荷区的过量空气系数a时可以减少颗粒排放,同时通过稀燃化,减少热损失,提高循环效率,进而同时降低油耗,随着高增压和高a化,组装有多个增压器的复合系统已成为可能。另外,增压器固定的涡轮几何形状也将由可用于多用途的电控可变几何形状所取代。

目前,在小缸径柴油机上4气门和喷油嘴垂直中置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减少换气损失,使混合气的形成进一步优化,现正在研究采用可变气门配气定时,从而使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的.气门升程和定时得到最佳优化。

三、全电子优化控制。

如前所述,目前对燃油喷射时间、喷射量、惯性增压、增压器、进气涡流及废气再循环(egr)等都能实现电子优化的可变控制,从而对降低排放、减少油耗、提高输出功率和启动性能等有很大作用;但是,这些控制中的多半内容,如egr、自动诊断等,还有很多技术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今后还将继续开发其它方面的电子可变控制机构,尤其是与整车相协调统一的综合化的全电子控制系统。

四、排气后处理技术。

柴油机能否像汽油机那样使用催化剂大幅度减少排放,尤其是nox,这是柴油机研制者一直追求的目标。日美欧现都在对此进行研究,日本有关大学、研究所和厂家正在对沸石镁及氧化铝的催化剂上用还原剂进行nox还原试验,美国福特等公司也正在对催化还原系统(scr)及denox,催化器两种nox还原系统进行研究。

scr技术是利用氮氧化物有选择地与存在于废气中的或喷入的反应剂反应,利用一个催化器降低nox排放,排出生成的氧气。还原反应剂可以是在柴油机废气中的hc化合物或是由附加油箱直接喷入废气流中的物质,如氨等。

与scr技术相比,denox催化技术系统简单,无有害生成物,目前认为最具发展潜力。denox催化技术主要是将nox催化热裂变为n2和o2,目前的问题是废气在催化器中停留时,催化器效率不高,因此带来转化还原效率也受到很大限制。

为减少颗粒排放而研制的各种“柴油机颗粒收集器或称过滤器(def)”,虽然不少产品已在欧洲轿车柴油机上装车使用,但由于def的耐久性差且过滤器的再生问题也没有彻底解决,因此,该项技术也正在进一步改进和发展中。

五、改进燃料。

燃料性能的改进,对减少排放起到很大作用,日本继美欧之后,从1997年开始把轻油中的硫含量降到0.05%以下,以此大幅度减少排放颗粒中的硫酸盐,同时减少egr造成的发动机内部的腐蚀磨耗及催化剂中毒;进一步减少硫含量,提高十六烷值,可进一步降低nox。减少芳香烃,尤其是减少3环以上的芳香族成分,可减少排放颗粒中的硫化物、降低90%的蒸馏温度、改进点火性能;通过使用含氧燃料或添加剂,可降低黑烟颗粒。为了适应低硫化及喷射压力的大大增加,确保燃油喷射装置的润滑性,人们对燃料的改进开发寄予了很大期望。

六、代用燃料。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趋严重,寻找一种更清洁的替代石油的原料已势在必行。经过多年的研究试验,目前公认天然气是21世纪的首选替代燃料。美国一些学者认为天然气发动机汽车是与电动车相媲美的清洁能源动力车。日本研究表明,天然气汽车在环境保护、石油燃料替代及实用性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点。近年来,天然气发动机、包括柴油与天然气的双燃料发动机发展很快,目前,全世界有几百万辆天然气或双燃料汽车在运行,预计到2010年,全球将有1/3的国家使用天然气汽车。正如人类本世纪初从固体燃料向液体燃料过渡一样,如今已开始从液体燃料向气体燃料过渡,从而将提高整个能源系统的效率和清洁性。

参考文献:

[1]马成权,邹吉平.缸内喷注技术未来汽车发动机的主流.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1).

[2]汪卫东.车用柴油机的技术及发展方向.汽车技术,2004,(2).

[3]杨靖.汽车发动机发展中的几点认识.安徽工学院学报(增刊),1994.

[4]何林华.车用柴油发动机的发展趋势.客车技术与研究,2004,26(3).

[5]michalw.globaltrendsindieselparticulatecontrol.sappaper950149.

文档为doc格式。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论文篇二

灌水方法可分为地面灌溉、喷灌,微灌与地下灌溉。

1、节水灌水方法。

节水灌水方法就是田间配水方法,即把已送到田头的灌溉水如何均匀地分布到作物根系活动层中。灌水方法可分为地面灌溉、喷灌,微灌与地下灌溉。

1.1、地面灌溉。地面灌溉是传统的灌水方法,通常说它是作为比较是否节水的基点。

1.1.1波涌灌溉。波涌(沟)畦灌或称为间歇沟(畦)灌,即放入沟(畦)的流量是间歇的,向田间放一段时间(几分钟或是几十分钟)的水,尔后停止放水一段时间(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如此反复,这样可使沿沟(畦)长度方向的水量分布会更加均匀。田间水利用系数可达高80%~90%。是一种有希望的节水灌溉方法。

1.1.2膜上灌也称为膜孔灌。在地膜上做成沟状,水可在膜上流动,到作物长出孔处才可渗入土地,灌水效率较高,通常可节水25~35%;增产15~20%,不用专门的设施。在采用地膜的田块上可积极推广。

1.2喷灌。即通过空中进行配水,由于需要压力,因此常用压力管道进行输水。它明显的优点是灌水均匀,少占耕地且节省人力,对地形的适应性很强等,主要缺点是受风影响较大,设备投资高等。

1.2.1固定管道式喷灌。干支管均埋在地下,既省人力,可靠性又高且使用寿命长,但设备投资比较高。

1.2.2半移动式管道喷灌。干管固定且支管移动,可大大减少支管用量。

1.2.3滚移式喷灌支管。是把喷灌支管(通常为金属管)用法兰连成一个整体,每隔一定距离以支管为轴安装一个大轮子。在支管移动时用一个小动力机推动,使支管滚到下一个喷位。

1.2.4时针式喷灌机。就是把支管支撑在高2~3米的支架上,支架可自己行走,支管的一端可固定在水源处,整个支管就会绕中心点绕行,象时针一样且可边走边灌,可使用低压喷头,灌溉质量好且自动化程度较高。

1.2.5大型平移喷灌机。在时针式喷灌机的基础上研制出的可使支管作平行移动的喷灌系统。灌溉的面积可成矩形。

1.2.6绞盘式喷灌机。就是用软管给一个大喷头供水,软管盘在一个大绞盘上。灌溉时逐渐把软管收卷在绞盘上,喷头可边走边喷,可灌溉一个宽为两倍射程的矩形田块。

1.2.7中、小型喷灌机。较常见的的形式是配有1~8个喷头,用水龙带连接到装有水泵与动力机(多为柴油机和电动机)的小车上,动力功率为3~12马力居多。使用灵活,但移动费劳力大,管理要求高。只适用于中小型的农场与田块。投资较低,使用灵活机动。

1.3滴灌。即用小塑料管把灌溉水直接送到每棵作物的根部附近,水由滴头缓缓滴出,是一种精密的灌溉方法,仅为需水的地方才灌水,只灌作物而不灌土地。且长时间可使作物根区的水分处于最优状态,所以既省水又增产。

1.3.1固定式地面滴灌。通常把毛管与滴头均固定地布置在地面,整个灌水季节均不移动,毛管用量较大,造价和固定式喷灌接近,其优点是节省劳力,由于布置在地面,施工较简单,并且便于发现问题,但毛管直接受太阳的'曝晒,老化较快,并对其他农业操作有影响,且易遭到人为的破坏。

1.3.2半固定式地面滴灌。为降低亩投资只把干管与支管固定埋在田间,而毛管与滴头都是可以依据轮灌需要移动。

1.3.3膜下灌。在地膜裁培作物的田块,把滴灌毛管布置在地膜下面,能充分发挥滴灌的优点,既克服了铺盖地膜后灌水的困难,又可大大减少地面的无效蒸发。

1.3.4地下滴灌。即把滴灌干、支、毛管与滴头全部埋入地下,这样对其他耕作的干扰可大大减少,可避免人为的破坏与太阳的辐射,减慢老化及延长使用寿命,其缺点是不易发现系统的事故,如处理不妥,滴头易受土壤或根系堵塞。

1.3.5微喷灌。也称为雾灌,相似于滴灌,为了克服滴头容易堵塞的缺点,把滴头改为微喷头,由于微喷头出流孔口与流量大一些,流速慢一些,不象滴头易堵塞,但流量加大了,毛管要相应加粗些。微喷灌面积的发展很快且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节水灌水方法。尤其适用于灌溉果园。

1.3.6渗灌。渗灌相似与地下的滴灌,只是用渗头代替滴头全部埋在地下,渗头的水不象滴头那样一滴一滴地流出,而是慢慢的渗流出来,这样渗头不易被土粒与根系所堵塞。

1.3.7地下灌溉。即是用控制地下水位的方法进行灌溉。在要灌溉时将地下水位抬高到水可以进入根系的活动层高度,地面依然保持干燥,因此较省水,不灌溉时可把地下水位降下去。

2节水输水方法。

在我国大都是用土渠把灌溉水从水源输送到田头,大量的水在还没送到田头就已被浪费掉了。灌溉渠道水利用系数较低,通常为0.3~0.5。所以在输水过程中节约水很有必要。

2.1渠道防渗。渠道防渗采用的材料种类很多,通常有干砌块石,浆砌块石(或卵石),砼预制块、现浇砼护面、塑料薄膜与土工膜等。

2.2管道输水。渠道输水除了渠床渗漏之外,还有水面蒸发和渠床上杂草的蒸腾。而用管道输水就基本可避免。对于喷灌、滴灌与微灌要求高压输水(300~1200kpa),而对于地面灌溉可用低压输水管(小于200kpa)。

3、田间节水的辅助措施。

无论哪种灌水方法均是湿润作物根系活动层的土壤,目的是便于作物吸收。这样大多要湿润表面,不可避免的就有一部分未被作物吸收而直接从土表蒸发到空中去,这一部分水被基本浪费。较常用的方法有中耕保墒与麦杆覆盖等。中耕保墒就是在每次灌后把土表耙松,即可切断毛细管,使表面以下土中的水分不会在毛管作用下送到表面而被蒸发掉。麦杆覆盖是把麥杆切碎之后铺在土表,则可使土表水分的蒸发有效地减少。

总之,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与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因为我们只要灌溉就要考虑节水。所以通过上面所述,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区的节水灌溉技术,综合利弊,只有这样才可达到真正节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焦玉红.关于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03).

[2]宁伟东,曹辉.关于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1).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论文篇三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发展节约经济已成为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加大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有着重大意义。基于此,就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进行相关分析。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农田水利建设需求在不断增加。水在农业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然而随着农业规模的扩大,用水量在不断增加。就目前来看,水资源紧缺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以技术为依托,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我国是农业大国,发展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农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人民的温饱才能得到解决。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灌溉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保障,随着农业规模的扩大,农业对水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就目前来看,农业灌溉过程中水资源浪费比较严重,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在农业灌溉中发展节水灌溉有着重大意义。随着人们对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的深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如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出现有效地提高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了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虽然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我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许多地方的灌溉大多比较传统,缺乏节水灌溉技术,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进而影响到农业的发展。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论文篇四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渠道防渗作为一种重要的节水灌溉技术,不仅能节约灌溉用水,还能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提高输水能力。在渠道防渗中,所采用的材料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性能,常用的材料是混凝土、砌砖、砌石、沥青等。在农田水利中,采用防渗措施后,渠道渗漏损失可以减少50%~90%。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农田水利工程中,渠道应当选用u型砼渠,通过u型砼渠,不仅可以改善输水流量,同时还可以减少水断面,保证节水灌溉效率。

2.2管道输水技术。

管道输水技术是利用管道代替明渠的一种节水技术,在当前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应用较为普遍。该技术利用管道将水输送到田间,可以避免外力因素对灌溉的影响。而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水源可以由井、水库、池塘、湖泊和沟渠等提供,同时必须保证其水质过关,不能含有杂草和淤泥,在使用时要对水源进行沉淀。而输水配水管网系统作为管道输水的核心部分,是由多个管道及分水设施、保护装置组成的,其可以实现大面积的灌溉。而田间灌水系统属于地面灌水,利用这种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灌溉成本,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节水的目的。

2.3微灌。

微灌作为一种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其出现有效地推动了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微灌是利用灌水器将农作物所需要的水分通过管道进行灌溉。在微灌系统中,将有压水输送并均匀地分配到天剑,通过灌水器以微小的流量来湿润作物根部土壤,进而为作物提供生长所需水分。微灌是按作物需水要求适时适量地灌水,仅湿润根区附近的土壤,因而显著减少了水的损失。微灌是管网供水,操作方便,劳动效率高,而且便于自动控制,因而可明显节省劳力。另外,微灌能适时适量地向作物根区供水供肥,为作物根系活动层土壤创造了很好的水、热、气、养分状况,因而可实现稳产,提高产品质量。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论文篇五

进程。

[论文关键词]节水灌溉;管理体制;措施。

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超过了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地下水漏斗区扩大、水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加快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是必然的选择。我国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效率低下和溉灌用水浪费的问题普遍存在。目前全国灌溉水利用率约为43%,单方水粮食生成率只有10公斤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灌溉水利用率70%~80%,单方水粮食生产率20公斤以上的水平。通过采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改造传统灌溉农业,实现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术。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主要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雨洪利用技术。(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及抗旱点浇技术。直接目的是减少输配水过程的跑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效率。(3)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包括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优选抗旱品种、土壤保水剂及作物蒸腾调控技术。(4)节水灌溉管理技术。包括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节水灌溉制度等。

二.节水灌溉取得的成就2.1节水灌溉面积。

统化农业节水格局。

已由过去的单项节水技术研究发展到综合节水技术体系研究,把工程节水技术、管理节水技术、农艺节水措施作为农业节水体系的组成部分开展了综合试验研究。根据各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提出了缺水山丘区、平原井灌区、引黄井渠结合灌区、沿海经济发达缺水区等不同类型的节水模式。研制应用了农业节水工程规划设计专家系统、灌溉预报专家系统、工程运行管理优化模式等,获得了“农业节水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

一大批科研成果。

机等。

准节水示范工程。2.4节水管理。

目前我国推广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膜上灌、膜下灌等多种形式,不同的地区宜采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也不同,大、中型灌区适宜推广渠道防渗技术,井灌区和小型灌区宜推广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经济条件好的地方提倡采用喷灌技术,在果园、菜园及其他经济作物种植区适合发展微、滴灌,西北干旱地区应推广雨水集流、水窖滴灌技术,南方水稻产区则应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各地要根据其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技术方案。结合水利产权制度的改革,对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要求和农村特点的“多元化”运行管理机制作了尝试。其中节水灌溉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对灌区建设自主管理灌排区的探索都取得了成功经验。在井灌区推广应用射频卡控制灌溉,有力地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提高。

2.5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中央贴息贷款和国家对重点县项目的扶持,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相应的扶持政策。对省财政扶持的节水灌溉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加大了项目实施力度和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各地、市也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收益”的原则,积极鼓励农民发展节水灌溉(对于如何鼓励农民发展节水灌溉的更具体的措施推荐阅读:《水稻节水灌溉及其影响研究进展》)。

三、发展节水灌溉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溉工作。第一,节水灌溉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服务“三农”相结合,把发展节水灌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当前一是制定科学的用水计划,做到计划用水,计量收费,节约奖励。二是做好节水灌溉的投入机制,规划并搞好节水灌溉的工程建设和技术的投入等。三是制定相应的优惠改革策略。进一步调动灌区农民对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并按“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确定产权,充分调动农民建节水灌溉工程的积极性。四是建立制定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实施办法,理顺水费价格,分步到位。五是完善水费计量缴费的管理办法,逐步引入用水户参与管理机制,成立用水户协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六是深化水利工程制改革。在灌区支渠以下推广以用水户参与为主的改革,建立以各种形式用水合作组织为主的管理体制,采用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灌区以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无人维修养护,水费公开透明。层层搭车,用水矛盾问题。

节水灌溉的布局的模式。

第三,突出农田在节水灌溉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水利技术员在节水灌溉服务中的主体作用。广泛调动技术员的积极性,全面发展以技术推广和生产示范为主的科技培训,普及基层水利人员和部分农民切实掌握节水灌溉意识和技能,形成一支影响广大农民把发展节水灌溉和增加收入结合起来的骨干队伍。

四、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

4.1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水灌溉》)。

根据实际情况,供水单位可采取以下三种组织形式:一是按照《公司法》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二是非公司法人性质的非赢利企业;三是事业单位实施企业化管理。广泛吸收用水产参与灌区经营管理,明晰产权,合理确定灌区专管机构与用水产协会的责、权、利,改革运营机制,以充分调动与激发用水产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4.2全面推行农业节水奖惩机制。

水灌溉发展。

4.3多渠道融资,加大投资力度。

过分依赖政府的局面。

4.4扩大非充分灌溉与调亏灌溉面积。

在分蘖期减少灌溉水量或不灌。

4.5进一步搞好节水灌溉规划。

展设施农业。

4.6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中低产田改造已列为今后几年农业的主攻方向,向中低产田要效益,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对丘陵薄地重点搞好雨水利用,加强雨养农业和小水源综合利用研究。对盐碱地搞好以水冲盐、以水压碱和土壤改良,研究制定适宜的冲洗定额和节水技术措施。

供可靠的保证。

环境。

展起来。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论文篇六

随着智能科技的不断进步,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也逐渐趋于自动化和智能化。智能化节水灌溉技术是传统的节水灌溉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优节水增产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智能化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分析,分析了我国智能化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阐述了在我国发展智能化节水灌溉技术的必要性,这将对节约用水、提高作物产量,促进我国现代化节水农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值的1/4,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用水占据全国总用水量的70%以上,日益严重的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浪费,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缺乏,使得用水矛盾更加凸显。随着水资源的日趋紧张,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1]。

喷灌法、微灌法、渗灌法等,都是为解决水资源不足、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而发展起来的现代化的高效节水措施[2-3]。然而与节水农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喷灌、滴灌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极低,且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高,这与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形势不相适应。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论文篇七

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实现农田水利灌溉的智能化已成为我国现代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系数进行综合分析,选择适合作物生长的环境,进而实现真正的节水灌溉。

3.2网络化。

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未来发展道路上,利用网络,建立统一的网络化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以节省成本,另一方面通过预先编制好的控制程序及根据反映作物需水的某些参数,可以长时间地自动启闭水泵及自动地按一定的轮灌顺序进行灌概。

总之,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农业的发展,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也有助于节约水资源,促进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论文篇八

通常来说,农业用水灌溉量(q)和输送过程中的蒸发渗漏损失(q2)、田间蒸发量(q4)、灌溉用水总量(q1)以及地表径流损失(q3)等因素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

所以,当灌溉用水总量q恒定时,农业生产过程中采取的高效节水措施可分成非工程节水措施与工程节水措施2种,其大致包括:能有效减少田间灌溉的单位用水量与地表径流,缓解田间蒸发问题;尽可能减少甚至防止输水时出现渗漏与蒸发问题,提升灌溉用水的利用率;确立科学的灌溉措施与相关方案,以有利于提高用水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

2、工程概况。

某农田水利管道灌溉工程位于台州市黄岩区北城街道下洋顾村。工程位于黄岩永宁江左岸下洋顾村农田、果园内,距离下游永宁江闸1.86km.本工程主要任务是通过灌溉管道、泵站、水闸、护岸的建设,解决下洋顾村灌溉、防冲,农田、果园内小河流排水和外水倒灌的问题,兼有改善当地水环境等作用。通过修建该灌溉工程,能提高农田、果园的灌溉保证率和产量,同时通过水闸的拆除重建,能更好的满足农田、果园内小河流排水以及防止外水倒灌,改善河道面貌,恢复并强化河道功能。本工程更好地美化村庄环境和村庄建设,并促进下洋顾村现代化建设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1喷灌技术。

目前,喷灌技术在农田灌溉中取得了较大范围的运用。该技术是基于压力的辅助,向农作物表层均匀的洒水,因此,采取喷灌技术能使农田的农作物受到均匀的灌溉,获取到大量水资源,使农作物的生产需要得到有效满足。此外,还能有效提高农作物生长土壤的透气性。

3.2微灌技术。

在采取微灌技术实施农田灌溉的过程,一般会综合采用脉冲灌溉技术、滴灌技术与喷雾技术,能充分迎合不同灌溉模式、灌溉周期以及用水需要。在具体的运用该项技术的过程中,先将若干通水管道设置于农田灌溉区,于路管附近设置滴水器,这样的话既能实现科学灌水,又能使管子内有肥料存在,然后和水一起流向农作物根部,使农作物的灌溉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相关实践证明,微灌技术在节水方面具有显着成效,既能有效避免水分蒸发量太大的问题出现,又能规避水资源外漏。

3.3输水节水对策。

传统的沟渠慢灌方式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得到了大范围的运用,然而它存在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2方面:水资源浪费问题严重;很难保证灌溉质量。在输水阶段采取节水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实现节水灌溉。可考虑采取如下2种措施:渠道防渗技术,该项技术基本上运用浆砌石块、干砌石块、混凝土预制板等建筑材料对输水沟渠进行处理;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在对农田进行灌溉的过程中,在地渠上安装灌溉管道,借助低压管道,使农田内有灌溉水流入,且输水速度快,能实现及时供水。与此同时,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比较及时,既能使田间灌水条件得到大幅改善,又能减少水量的消耗,减少引水灌溉的时间。

3.4局部灌溉与喷灌节水技术。

当前,在节水灌溉技术中喷灌技术的运用较为广泛。一般而言,在进行大规模种植时会用到喷灌技术。其应用原理为:借助压力将水资源输送至需灌溉的`农田内,基于某一高度进行分散式喷洒灌溉。然而此灌溉技术也存在不足之处,其要求前期投入大量资本,只适用于经济发达程度高、种植面积大的农田。重点灌溉管理也就是局部灌溉技术,直接将水灌溉到植物的根系上。当然,该灌溉技术同样对大型果园与蔬菜种植区域适用。换言之,该技术适用于对具备较大形体的农作物实施灌溉。在使用此灌溉技术的过程中,应首先铺设地膜,减少水分的蒸发量。这样的话,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是极为有利的。

4、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策略。

4.1强化力度管理节水灌溉工程。

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工作做到位是有效提升节水灌溉工程的使用效率的必要前提。因此,节水灌溉的有关管理部门一定要对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予以高度重视,组建专业的管理队伍,安排专人负责定期对其进行监管,争取在第一时间内找出工程存在的问题,并让维修人员去检修,尽最大限度的提高节水灌溉工程的使用效率。此外,要制定并施行管理责任制,将责任贯彻落实至个人。

4.2健全高效节水灌溉管理服务体系。

从节水技术、收费、设备以及管理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构建并健全高效节水灌溉设施的服务与管理体系,为确保高效节水灌溉制度与设施的顺利运作奠定基础。同时,要引导并激励相关技术人员针对节水灌溉设备的运行及其使用提供支持与辅助,强化农业从业者对设备操作的熟练度,增强其节水灌溉意识,并以某一或多种农作物为案例出台与之相对应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方案与建设方案,结合科学原理科学运用高效节水灌溉方法。

4.3致力于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

通过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可对地区的水利工程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在进行高效水利灌溉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关施工人员一定要密切结合高效节水灌溉特点,确立指标,以其为依据开展施工工作。同时,要分区开展农业种植工作,积极建立信息化和现代化共存的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从而在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增加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在确定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地址时,应优选经济发展迅速、植物品类丰富的地区;要重点考虑当地是否具备先进的群众思想与干部思想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予以支持;重点针对地面不平整或者缺水问题严重的地区进行灌溉;尽量选择综合治安较佳的地区。若能做到上述几点,既能大幅改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施工成效,又能有效减少工程建设的时间。

4.4在农业发展中充分融入优化水资源配置理念。

在农业发展中充分融入优化水资源配置理念,这就要求有关人员在设计前要全面、综合的考虑区域水资源的实情,并实施调研与分析论证,坚定不移的进行优化利用与总量控制,从而促使水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浪费。

4.5规模化发展与分区发展相结合。

通过实现规模化发展与分区发展相结合,能有效提升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利用率。因此,要针对农产品种植进行变革与优化,综合运用种植技术与节水灌溉技术,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使之逐步发展成具有规模化的系统工程。

4.6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措施。

面向种植大户、农场等诸多用水量大的主体积极的开展新型高效节水灌溉措施的宣传工作,引导并辅助其建立并管理积水灌溉设施,确保设施运管正常。若条件允许,可从土地转让费、水利工程建设专项经费等中适当的拿出一些资金用于推广节水灌溉措施、购置相关设备上。结合相关规章制度,逐步在地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中纳入高效节水措施,从而使高效节水灌溉方案贯彻落实到实处。

5、结束语。

只有合理的应用水资源,加大力度完善与管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科学的配置资源,在整个农田水利工程中把节水管理理念与技术应用进去,从而切实发挥农村经济的效应。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论文篇九

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有效的缓解农业用水问题,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是利用农田周边的水资源,结合现代的灌溉技术与节水技术,实现对农田的节水灌溉,这一办法的实施可以满足农业生产的用水需求,降低农田灌溉的成本,促进农业的发展,虽然我国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在一些地区灌溉技术依然落后,水资源的利用率低,严重影响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一)节水管道输水技术。

管道输水技术用管道取代明渠,将水输送至农田实现农田灌溉,其水资源的来源主要是附近的水井、水库与池塘以及湖泊等,这项技术可以有效的防止外力因素对农田灌溉工作造成的影响,但是在利用管道进行输水时需要保证水质,水中不能含有淤泥与杂草之类的,在进行输水前需要将水源进行沉淀。输水、配水网络系统是农田管道输水中的核心部分,该系统主要是由多个管道与分水设施以及管道保护装置组成,管道输水技术可以进行大面积的农田灌溉工作,农田灌溉属于地面灌水,利用管道输水技术可以降低农田灌溉的成本,同时还可以节约水资源。低压管输水技术是管道输水技术中的一种,是最常见的一种地面节水灌溉的技术,其主要是利用地下水资源实现对农田的灌溉,其利用管道技术进行灌溉用水的输送工作,将水输送到灌溉区域内,在应用该项技术时需要注意一定要采用超低压力,用压力管道系统进行用水输送,可以有效合理的利用该技术可以减少灌溉用水的渗漏与蒸发现象。

在节水灌溉技术中,喷灌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在使用喷灌技术进行农田灌溉时,需要使用加压水泵或者动力机以及电动机等设备,利用水泵加压或者自然落差产生的压力进行水输送,在农田中铺设管道进行水输送,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利用喷头进行水喷洒,使水可以均匀的散落在农田中[1]。

(三)节水微灌技术。

节水微灌技术经常被运用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其主要分为滴灌与脉冲灌溉以及微喷雾灌溉等,微灌设备的性能不同所以微灌又分为常压微灌与重力微灌,此外根据微灌设备的使用类型划分为为地面微灌与地下微灌。节水微灌技术利用灌溉控制系统、输水道系统以及水过滤系统进行协调配合,实现对灌水量的合理控制,在最小的用水量范围内,尽最大的可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步行式节水灌溉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其设备的组装工作相对而言要简单些,其常见的组装设备是拖拉机,利用拖拉机进行农田灌溉,不仅使用方便快捷,同时还可以提高灌溉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农田灌溉的成本,同时该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用水量,这项技术不仅在农田灌溉方面使用,还可以应用在日常生活节水方面[2]。

(一)智能化监测技术。

农业自动化生产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在我国的农田水利的建设中,智能化的灌溉技术正在不断地进行推广使用,而智能化的农田灌溉已经成为了现代农田水利建设中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农田水利建设中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农田作物的生长环境以及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与综合分析,为农作物提供科学的合理的生长环境,包括农作物需要的水分环境与温度环境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的节水灌溉效率。

(二)网络化管理。

网路化管理已经成为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管理的重要手段,网络化农田灌溉管理系统,主要是利用网络构建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在进行农田灌溉管理工作前,需要利用预先编制的管理控制程序,设定相关的可以反映农作物需要水分的参数,利用计算机监测技术进行数据的收集,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对需要进行灌溉的农作物区域进行灌溉,利用自动启闭水泵或者按照轮灌的顺序进行农作物的灌溉,保证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同时还可以降低农作物灌溉的成本[3]。

(三)科学合理的选择灌溉技术。

由于农作物以及农田类型种类不同,所以需要根据具体的水土条件以及农作物的品种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技术,对于低产出的农作物,可以进行大面积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对于需要保证充足的水分的高产出农作物需要采用最优的灌溉技术,例如喷灌技术与滴灌技术。在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方面,需要不断地进行种植方案的调整,灵活利用灌溉技术,保证最大限度上节约水资源,调整种植方案主要是对耕作的农田面积进行合理的压缩耕种,合理的减少高水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林草的种植面积,将提高农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作为终极目标,不断地向可持续农业发展方向迈进。综上,不断进行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改进与管理,可以促进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节约水资源的利用,实现农业生产效益的最大化,文中对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做了简单的论述,同时还对节水灌溉管理的工作创新做了简单的论述,意在提高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论文篇十

智能化灌溉是为了能更加高效的利用水资源,达到最优的节水增产目标,把生物学、人工智能、微电子等多种高新技术结合到节水灌溉技术中,按照不同作物对水的需求量不同进行不同水量的灌溉。

其中智能化灌溉控制器是智能灌溉的核心,能根据降雨量、当前温度、历史用水情况,以及土壤含水量等要素,自动调整灌溉运行时间[4]。

随着现代工业向农业的渗透和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国外的设施农业也不断地向智能化方向发展[5]。雨鸟公司、摩托罗拉等几家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成功研制了智能化中央计算机灌溉控制系统,并且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的飞速发展,该系统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国外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较早,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加上他们利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对灌溉控制的自动化管理。其中又以美国、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几个国家最为突出。

美国瓦尔蒙特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和ars公司联合开发的一种红外湿度计能够自动读取作物叶面湿度,并将其反馈给中央控制器,然后通过电脑对灌溉系统发出灌水的指令;以色列极度缺水,通过全国铺设管道输水来降低输水损失,并大量采用喷灌、滴灌技术,通过家庭计算机和无线控制技术对灌溉实行自动化的管理使得其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9以上[6-7]。

2国内智能化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现状。

我国的节水农业根据我国国情,在科技工作者不断地推陈创新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但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现代工业、人工智能的利用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依旧存在差距。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上缺乏竞争力。

自1990年起科技部通过863计划,我国就开始实施农业节水智能化示范区的`工程建设,近些年来智能化节水灌溉已有所发展。

唐山市丰南区的智能井房建设更是做到了计算机与遥感技术、传感器等的结合,联系农业部土壤墒情、气候预报,做到了更加精准的农业灌溉[10]。这些智能化的灌溉及管理措施给当地供水部门的工作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用水的效率,也实现了农业的增产增收。

虽然智能化节水灌溉在我国已有所探索并在局部地区开始应用,但这些只是局部小范围的,而且靠大量的财政扶持,尚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也没有做到大范围的推广。

3智能化节水灌溉的必要性与趋势。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11]给出了到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5以上发展目标。截止2013年底,我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为1.42×107hm2[12],根据相关部门预测,到2030年底我国缺水量将高达1300~2600亿m3,其中农业缺水量达500~700亿m3。

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在地域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在时间上雨季旱季明显,占耕地面积60%以上的北方水资源量只有20%左右。

“十三五”规划中,我国要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067亿hm2,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0.67亿hm2以上。如何解决缺水与灌溉面积增加之间的矛盾,来缓解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实现作物高产稳产,这就需要在灌溉系统中合理地推广自动化控制,并逐步提高节水灌溉的智能化水平。

就目前而言,我国智能化节水灌溉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节水农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现有水平不高,在引进的自动化控制器中大多不能适应中国的实际情况,不仅如此,高昂的价格更是阻碍了在我国的推广[14-16]。

在国家对农业发展要求和农业用水紧缺的矛盾中,高效的、自动化、智能化的节水方式应该成为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目标。而发展的相对滞后也带来了潜在的巨大市场。

4结束语。

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严重是世界性问题,农业是用水大户,如何解决农业用水浪费、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在现代工业的支撑下,现代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也在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随着社会对农业要求的不断增高以及现代化农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结合人工智能、现代信息技术、3s技术的应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也将有更深层次的发展,从自动化的不断普及开始,向更安全、高效、多功能控制的智能化节水灌溉方式迈进,这必将给中国的节水农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