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文言文阅读祭欧阳文忠公文题目及答案简短(优秀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21:36:57 页码:12
文言文阅读祭欧阳文忠公文题目及答案简短(优秀15篇)
2023-11-17 21:36:57    小编:ZTFB

名人名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智慧,是我们学习和思考的重要素材。总结是对工作和学习中所遇到问题进行梳理和解决的过程,能够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探索以下总结范文,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

文言文阅读祭欧阳文忠公文题目及答案简短篇一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言文阅读祭欧阳文忠公文题目及答案简短篇二

宗泽,字汝霖,是婺州义乌人。宗泽从小豪爽有大志。靖康元年(1126年),任命他去磁州作知州。当时太原失守,上任两河的官员们都是托故不去驰援。宗泽说:食国家俸禄而不担责躲避灾难,这样是不行的!当日就单马上路,随从带领也就十几个人。等宗泽到达,开始执行固守之计。受到上司的嘉奖,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靖康元年正月,泽到达开德,十三战皆取得胜利。宗泽领兵到达卫南,考虑到自己将孤兵少,不深入敌营不能取得成功。先锋官回报说前面有敌营,宗泽指挥士兵径直向前与敌人接战,将敌人打败。他又领兵向东转战,敌人不断派兵增援。王孝忠战死,前后都是敌人的营垒。宗泽下令说:“现在进退都是一死,我们不能不死里求生。”士兵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金人大败,退却几十里。

宗泽上书皇上回到京城20多次,每次都被潜善等所阻挠,忧愤成疾,于背上生疽。宗泽感叹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第二日,风雨交加,天昏地暗。宗泽没有一句话问到家事,却连呼三声过河,然后去世!

文言文阅读祭欧阳文忠公文题目及答案简短篇三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造饮辄尽(造)-----。

(2)衔觞赋诗(觞)-----。

2、用现代文解释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3、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赞美了他()精神。

4、“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些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1.造饮辄尽(造)-----往,到。

衔觞赋诗(觞)-----古代酒器,酒杯。

2、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3、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4、“不求甚解”一词原意为不过分地在字句上下工夫,追求心领神会,是褒义词,现在的理解是发生了转变。并且五柳先生的不求甚解是在读书时只体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

关于《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以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希望对于同学们学习和理解《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文言文成绩越来越优秀!

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才可能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1.重视预习,学会自学。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

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去理解、体会。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

3.要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

4.借助注释,粗读课文。

预习时完成粗读任务。粗读的首要任务是疏通文字,然后在此基础上感知课文,从整体上初步地把握课文结构。结合注释,根据上下文读两三遍,再连猜带蒙,对课文内容应该能了解六七成了。粗读中要画出疑难词句,以备在课堂上提交讨论。

5.质疑、解难、细读课文。

通过课内细读,要能准确地正音、正形、断句,要解决粗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要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6.深入领会,精读课文。

精读时要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7.鉴赏评价,熟读课文。

这一步主要靠课后同学们主动进行。要熟读成诵,要强化文言字词的学习效果,深化对课文内容、结构的理解。

文言文阅读祭欧阳文忠公文题目及答案简短篇四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译文】。

人的力量能够做到的事情,还不能预期(是否成功),何况天理渺茫不可捉摸,又怎么能推测知晓呢!

先生活着时,有好名声于当世传扬;先生去世后,有著述在后世流传。(人)如果有这样的成就已经足够了,我们还有什么可悲伤的呢!先生具有那样深厚的气质,高远的'见识,加以精微的学术功力,因此在文章和议论中表现出来,豪放、雄健,俊美、奇伟,奇特、巧妙、瑰丽、美好。那积淀在心胸中的才力,就像江河积蓄的水那么浩大;那表现在外的文章,就像日月的光辉那么灿烂。那清亮幽雅的气韵,就像飘风急雨突然来到那么凄切;那雄浑的文辞、宏阔的议论,就像轻车骏马奔驰起来那么快捷。世上的读书人,不用问他对欧阳修公是否熟识,只要读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唉!先生做官四十年来,升升降降,调出调进,使人感到这世上道路的崎岖不平。虽然处境艰难困苦,流放到边远州郡,但始终不会被埋没,因为是非自有公论。(欧阳公)被压抑之后,又被任用,于是在世上闻名。果敢刚正的气节,到老年还是保持不衰。

当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后几年,考虑到他身后的事情,曾经说过,象先生这样的人才,可以把国家的大事托付给他。到后来谋划、确定方针策略,先生从容迅速,当机立断,真可谓关乎千载的大事一时就决定了。功成名就,不自居有功而请求退职,从出任官职,到居家隐处,这样的英灵,绝不会随着躯体腐坏消失,而永远留存在箕山之旁与颍水之滨。

这样,天下无论贤能还是不贤能的人,尚且都在为先生的逝去哭泣而感慨歔欷。何况(我这个)同朝的士大夫,长期(与他)交游往来,(他)又是我向来仰慕而亲近的人呢!

啊!事物兴盛衰废的规律,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而我伫立风中怀念,让人不能忘情的原因,就是想到不能再见到他了,而我今后和谁在一起呢!

文言文阅读祭欧阳文忠公文题目及答案简短篇五

【甲】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战。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小题1】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成,将以攻宋问:“何以战?b.愿借子杀之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义不杀少而杀众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d.吾义固不杀人舍生而取义者也【小题2】解释划线字词。(4分)。

(1)请献十金()(2)不可谓知类()。

(3)肉食者鄙()(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题3】翻译句子。(4分)。

(1)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小题4】同样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子墨子和曹刿各采取了怎样的做法?你赞成他们的做法吗?为什么?(4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1】(1)请允许我(2)明白事理(3)目光短浅(4)赐福,保佑。

【小题1】子墨子的做法是设法阻止战争,曹刿的.做法是积极为鲁庄公谋划备(迎)战之策。第二、三问为开放性探究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a.成,将以攻宋(用来)问:“何以战?”(凭借)b.愿借子杀之(代词)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c.义不杀少而杀众(表转折)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d.吾义固不杀人(思想)舍生而取义者也(义气)。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1】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先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分析各自采用的做法,然后根据他们的做法阐明自己的观点即可。

文言文阅读祭欧阳文忠公文题目及答案简短篇六

(魏征于是上书说道)有时候,陛下做了一些小事,不想让人知道。一有人问起,就大发脾气暴跳如雷,来阻止议论。如果所做的事情是对的,又何必担心传到外面?如果做的事情不对,即使掩盖住它,又有什么好处呢?从前有一句谚语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想人不闻,除非己不说。”做了又不想让人知道,说了又不想让人听到,这样就如同想捉鸟而把眼睛蒙上,想盗钟而把耳朵掩上的人,除了被人取笑,还能有什么好处?我又听说,没有注定亡乱的国家,没有不可治理的百姓。君王的善恶,取决于道德教化的薄厚,所以夏朝和商朝在禹和汤的治理下就大治,在桀和纣的'暴虐下就大乱。周朝的文王、武王在位时,社会安稳;幽王和厉王时就出现危机。古代的圣君,尽自己的责任但不以此来埋怨别人,严格要求自己但不以此来责备下属。禹和汤善于律己,国家就兴盛;桀和纣放纵自己,所以国家很快消亡。如果只知道责怪别人,不知道自己的过错,长此下去,就会失去恻隐之心,开启通往奸邪的大门。汉朝的王温舒有恶人杀不尽之恨,我对他很是惋惜。我听说尧有敢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汤有记过之书,武王有慎戒之铭。这些先王都防患于未然,虚心对待臣子,希望真实的情况可以得到传达,朝廷里没有私心,君王和臣属上下一心。魏武帝曹操也说过:“有德操的君王喜欢听取忠言,喜欢稍有冒犯的直言,亲近忠良,抵斥小人。他们全心保护国家,以避免灾难?”自古以来的君王,承担天命,即使不能做到上下没有私心,(如果)能做到君臣同心同德,不也可以做到保全自身及国家,远避灭亡(的灾祸)吗?自古以来的圣明君王,能成就事业的,没有不靠君臣上下同心,改正过失的。

文言文阅读祭欧阳文忠公文题目及答案简短篇七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固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

(1)子墨子解带为城。________________。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________________。

(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________________。

(4)公输盘诎。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吾知所以距子矣。

3.本段文字用_______、_______点明战斗之激烈,用_______、_______交代激战之结果,用_______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用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

1.(1)夫子,先生,老师;(2)通御,抵抗;(3)入侵;(4)屈服。

2.我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对付你了。

3.九攻;九距;攻械尽;守圉有余;公输盘诎。

文言文阅读祭欧阳文忠公文题目及答案简短篇八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

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选自[宋]欧阳修《朋党论》)。

10.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故不为苟得也()(2)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3)其故何哉()(4)以之事国()。

11.下列各句与“以同道为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b.暂相党引以为朋者。

c.以之修身。d.以同利为朋。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13.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5分)。

(1)(甲)(乙)选文各自表明了怎样的观点(用原文回答)(2分)。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句中“是心”具体指什么?(1分)。

(3)(甲)文中的.“贤者”和(乙)中的“君子”他们有何共性?(2分)。

答案解析:

10.(1)苟且取得,指不择手段获得。(2)祸患(3)原因(4)效力。

11.d。

12.(1)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2)用它们来修养品德,则彼此目标相同又能够互相取长补短。

13.(1)(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乙)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2)舍生取义。

(3)示例:他们都追求义,都有礼义廉耻之心。

文言文阅读祭欧阳文忠公文题目及答案简短篇九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仁宗复制科,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时西夏首领二人来降,位补借奉职。弼言当厚赏以劝来者。事下中书,宰相初不知也。弼叹曰:“此岂小事,而宰相不知邪!”更极论之,于是从弼言。帝锐以太平责成宰辅,数下诏督与范仲淹等,又开天章阁,给笔札,使书其所欲为者;且命仲淹主西事,弼主北事。弼上当世之务十余条,大略以进贤退不肖、止侥幸、去宿弊为本。弼欲渐易监司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于是小人始不悦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科,古代由皇帝亲自下诏临时设置的科举考试科目。

b.粟,五谷之一,即高粱,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

c.公,古代贵族五等爵位中的头等,爵位一般由嫡长子孙世袭。

d.薨,死的一种说法,例如周代诸侯、唐代二品以上官员之死。

12.下列对原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弼目光敏锐,见识卓越。他认为给与归降之人的赏赐过于微薄,不利于规劝其他人降服,并对宰相反应的迟钝表示不满。

b.富弼尽职尽责,勇于革新。宋仁宗渴望天下太平,多次下诏书进行督促,富弼顺势进言,力图革故鼎新,因此得罪了一些人。

c.富弼敢于担当,解民危困。河朔发生水灾,富弼完善前人的救灾方案,合理安置灾民,其方法简便周到,天下以之为样板。

d.富弼才能卓著,百官推崇。他被授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士大夫互相庆贺。富弼人气之高,令仁宗心生嫌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2)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

14.在今天看来,富弼的救灾方案仍有颇多启示意义,请分条概括其救灾之法。

答案:

10.b11.b12.d。

13.

(1)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讲话,树下却自然地被人踩出一条小路。”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但可以用来比喻大道理呀。(2)富弼当宰相,遵守典章制度,按照旧例行事,并参考公众议论,其中不掺杂私心。14.一是保障民众基本生存需要。二是有效动员官员。三是鼓励民众自救。四是采取措施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文言文阅读祭欧阳文忠公文题目及答案简短篇十

(二)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23—24题。(5分)。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3、这首曲的作者是?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字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写出了潼关的险要,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3分)。

24、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2分)。

参考答案:

23、(3分)张养浩;聚怒。

24、(2分)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阅读祭欧阳文忠公文题目及答案简短篇十一

3.曲牌名曲题。

4.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5.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

6.一个聚字和一个怒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形象地表现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

(1)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2分)。

参考答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3分)。

参考答案: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文言文阅读祭欧阳文忠公文题目及答案简短篇十二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故逐之。

【小题1】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出文段中所缺的句子。(3分)。

(1)(2)(3)。

【小题2】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2分)小惠未徧:,。

【小题3】解释加点词语并指出其是哪种古汉语特殊语法现象。(4分)。

(1)牺牲玉帛:,。

(2)神弗福也:,。

【小题4】翻译。(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题5】为什么曹刿认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这说明他具有怎样的素质?(2分)。

【小题6】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的这句话向鲁庄公解释了实战中哪方面的知识?这说明曹刿还具备什么素质?(2分)。

答案。

【小题1】衣食所安齐师败绩望其旗靡。

【小题1】2分徧通遍,遍及(普遍)。

【小题1】4分(1)指猪、牛、羊等,古今异(2)赐福(保佑),名词活用为动词。

【小题1】2分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必定用实情判断。

【小题1】因为曹刿认为鲁庄公这样的作为才是一个君王该做的事,是真正体恤百姓获得民心之举。这说明曹刿具有政治远略。(意思一致即可)。

【小题1】2分曹刿向鲁庄公解释了实战中要注意战机的问题,说明他还具备了军事指挥才能。(意思一致即可)。

解析【小题1】学生能准确背诵原文,学会用原文来填写内容,这里应注意绩、靡等词语的书写要正确。

【小题1】学生应对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要进行识记,指出并解释正确即可。

【小题1】对文言词汇,学生应掌握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学生能准确找出古汉语特殊的语法现象。如:牺牲的古今义用法;福的名次用作动词现象。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翻译句子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能通过增补、替换、调整等手段来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这里应注意狱、虽、情等词语的古今异义用法。

【小题1】这是文言文中内容理解考点。学生能了解文本内容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内容要点,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此处应理解为民本思想,反映出曹刿的政治远见。

【小题1】这是文言文中内容理解考点。学生能了解文本内容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内容要点,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此处说明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文言文阅读祭欧阳文忠公文题目及答案简短篇十三

《孟子》中的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a.行拂乱其所为。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b.必先苦其心志。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c.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闾左谪戍渔阳(《陈涉世家》)d.人恒过,然后能改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小题2】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2分)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d.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小题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句明确作者观点,但,“死于安乐”似乎未加论述,你能举历史人物的例子来论证么?(2分)。

【小题4】孟子认为“忧患”使人生存发展,韩愈《马说》以千里马喻人才,但是身处逆境的.“千里马”“食不饱,力不足”,结果是“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或“骈死于槽枥之间”。两者的观点有矛盾吗?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案。

【小题1】a(2分)。

【小题1】c(2分)。

【小题1】例证要点:历史人物;安乐表现;萎靡死亡之结果。(2分)。

【小题1】两者的论述的内容中都涉及逆境,孟子着眼于谈论获得成功的主观因素,因而要求不畏艰险,主动发展;韩愈则侧重议论人才成功的外在力量,即伯乐的作用。两者角度不同,因而观点各异。(言之成理即可)(2分)。

解析【小题1】a中二者都是“使动用法,使……乱”。

【小题1】a中“说”通“悦”;b中“忍”通“韧”;d中“厝”通“措”。

【小题1】所举事例必须具有典型性,概括性,针对性,这是补充论据的三个特点。这样的事例才具有说服力。

【小题1】能从二者的论证角度不同来谈,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文言文阅读祭欧阳文忠公文题目及答案简短篇十四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好读书,不求甚解。

(2)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文中介绍五柳先生的哪三大爱好?(可用原文回答)(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喜爱体会期望经常。

3、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和表字。

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4、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5、示例: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五柳先生虽然生活贫困却淡泊名利,为了保持内心的.高尚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文言文阅读祭欧阳文忠公文题目及答案简短篇十五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2)乃记之而去。

(3)念无与为乐者(4)相与步于中庭。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3:【甲】【乙】两文所表现出的情感虽不尽相同,但都写到了作者的快乐,柳宗元的快乐是因为“”,还因为潭中鱼“”;而苏轼的快乐是因为“”。(3分)。

小题4:【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都写到景物的“影”,它们的作用有何不同?参考答案:

小题1:(1)大约(2)离开(3)想到(4)一起。

小题1:(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弯曲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2)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小题1:闻水声,如鸣佩环;似与游者相乐;解衣欲睡,月色入户(只写后一句亦可)(共3分,每空1分)。

小题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中的“影”是通过鱼的影子来突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盖竹柏影也”是通过写竹柏的影子来表现月色的澄澈透明,展现月光下的美好意境。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来体会两个人快乐的原因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作用的能力。此处都是采用了“衬托”的方法,目的是为了突出“水”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