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我的草原情结散文通用(优秀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19:28:24 页码:10
2023年我的草原情结散文通用(优秀12篇)
2023-11-17 19:28:24    小编:ZTFB

了解并熟悉一些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和明确的结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时间管理的APP和工具,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管理时间。

我的草原情结散文通用篇一

记不起,何时,散文悄然成了我至密的朋友。每个夜晚,收拾完家务,辅导女儿写完作业,我们便倚在床头,女儿津津有味的看她的故事书,我则捧一本散文书,浸味其中。

之所以爱散文,是爱它的意境美,一朵花,一束绿,一声虫鸣,一个微笑,在散文的世界里,都诠释的淋漓尽致的美,我时常感叹,这些伟大的作者,他们该是有多么细腻的心思和善于发现美的境,那些在世人眼里不足以窥存在的微,在作者的眼里却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会化为战斗的武器,会成为生命延续的源泉。

品读散文,不像阅读小说,会为某一书中人泪下,会亢奋到想要除掉造逆者。散文则如一位娓娓道来的朋友,当你阅读时,它虽无声息,但却在冥冥之中感觉到有一位至亲的朋友在和你交流、在倾听你心中小小的苦闷,随着阅读的深入,它如母亲那双温柔的`手,轻轻的抚摸你的额头,所有的心悸便空灵而去。

二十年前,在小学课本中我学会了《背影》,我只知道那是一篇课文,我只记得老师说,那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于是便扯开嗓门背的滚瓜烂熟,却不知好在哪里,更不知原来这就是散文。二十年后,当我每每读起它,只是在心里默默的、默默的读,却泪泉眼眶,《背影》已不再单单是朱自清先生父亲的背影,更是天下儿女眼中父母亲的爱的缩影。

如若把散文和一种画风相较,我更觉得它是一幅幅素描,没有流光溢彩的色彩堆垒,只需黑灰白就足以透出最原始的质感,明澈的眼,饱满的突兀,无需色彩强加冲击你的眼睛,慢慢的由黑变灰变亮,你便找到了出口的方向;又如一束白炽灯光,刚刚打开时有些暗冷,慢慢的就明亮起来,温暖起来。

在胡适先生的《差不多先生传》里,我认识了这位经常耳边传详的差不多先生,我知道了自己经常就是那位差不多先生,很多时候,我们总会这样对自己说,“就这样差不多就行”。时间久了,每一次的差不多就行,堆积在一起,才发现自己差了很多,于是改变自己,从输入的每一个数字,从认真的看每一份稿件,从接听每一个电话,从教孩子写好每一笔顺,差不多先生也就悄悄离去。

无论是革命家李大钊的《今》,还是鲁迅先生的《风筝》,亦或是林清玄先生的《发芽的心情》,或是林徽因的《蛛丝与梅花》,每一篇都以不同的风格让我领悟生活的真与美。当感到生活焦躁的乏味时,当天空阴霾的露不出一丝阳光的金边时,何不点一温柔灯,品阅散文情呢!

我的草原情结散文通用篇二

几天前看报纸,知道台北的宠物店无奇不有,鳄蜥与变色龙一只要价七千元以上。

正在这样想,已经不知不觉走到夜市的尽头,看到有一堆垃圾,周围有两三只狗,四五只猫正在觅食垃圾里的食物。我在旁边仔细地观察着它们。狗是比较无觉的,对于我的注视浑然无知,或者说是懒得理睬。但敏感的猫很快就察觉到,警觉地抬起头来瞄我许久,发现我并没有要赶跑它们的意图,便继续埋首吃垃圾了。

其中有一只,外形特别美丽的,看了我一眼,立刻有些羞涩地跳下垃圾堆,它那跃下来时优雅与敏捷的动作似曾相识,呀!竟是我从前饲养过的那种白色长毛的波斯猫。

我不敢确定波斯猫也会流落到垃圾堆捡食物,不敢确定被称为“白猫王子”的波斯猫竟没有疼惜它的主人,于是跟随它走了一段路,直到灯光灿亮的路灯下才敢确定,没有错!是一只波斯猫!

是因为年纪老了?或者因为生病了?或者,是走失了?亦或是,主人养腻了?这纯种、有着美丽白毛的波斯猫,竟被它的主人弃养,沦落成为街头流浪的野猫。当我思维的时候,白猫垃圾王子,迅速越过街道,消失在对街黑暗的小巷之中。

人间的是非正是如此难以评断,长毛的黄金鼠以一只1800元的价格被当成稀有的宠物;一向被当成宠物的波斯猫,流落在夜市的垃圾中寻找食物,这种相反的生命情境,使我有一种深刻的荒谬之感。

当然,我并没有资格评定动物的贵贱,只是我知道,不管面对什么动物,我们都要有珍惜的心,我相信,不能爱惜猫的人绝对无法疼惜一只老鼠;我也确信,不能爱惜田间青蛙与蜥蜴的人,也绝不可能对变色龙或小丑蛙有真爱的心。

当我们买1800元的老鼠之际,我们是真爱那只老鼠,还是重视那个价钱?如果长毛黄金鼠一只18元,我们还会宠爱它吗?当我们花2500元买一只青蛙的时候,是因为价钱而重视青蛙,还是真爱一只青蛙呢?如果真爱青蛙,市场里多的是,一斤才40元呀!

在人世里,我们重视一个人不也如此吗?往往重视的是附加在人身上的名利、权位,甚至衣服,只有一个人能看透外在的虚妄,进入内在的照见与品质,才是真正的智者呀!

林清玄散文《黄金鼠》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几篇林清玄的文章,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黄金鼠》,因为这篇散文写出了我的心声。

作者在文末说道,不管动物是贵是贱,但是我们人类要用一种善待他们的心态去对待他们。我们家养着一只小狗,我是从它一个月时开始养的,如今已经一岁了,我看着他长大,看着他生活的点点滴滴,看着他每天的一举一动,不管别人怎么看它,但我永远都不会烦他,恨他。在养宠物的同时,我培养了自己的善心,面对那些可怜的人们或者可怜的小动物都心怀悲伤,甚至还想凭一己之力来使他们走出贫困,走出困苦。

我的草原情结散文通用篇三

我们每一个人在工作之余大概都有一点爱好或情趣,尤其是像我这样的年龄,为了潇洒,打发时间,有的去旅游,有的去钓鱼,有的去打牌,有的去唱歌,有的去作画……而我对这些都不感情趣,却偏偏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直到现在仍是情有独钟,始终不离不弃。同伴们都在取笑我:这么大岁数了何苦呢!还想当个什么家不成?我憨憨的一笑,其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父母被折磨的实在没有法子,就叫姐姐们读书、讲故事给我听。不知为什么,一听到姐姐念的课文我就安静下来,还时不时问这问那。特别是每当听到姐姐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的时候,我会美的如醉如痴,憨态可掬。每每看到这些母亲说她的心就像开了花一样。

父母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于是,姐姐们就有了分工,教我认字、写字、查字典,当听到我朗朗的读书声的时候。高兴的姐姐们一个个捧起我兴奋扭曲的脸,亲吻着我的额头,情不自禁的呼喊着:“我弟弟太聪明了——”

终于,我上学了,那一年我13岁。学校来了位新老师,听说我勤奋好学就主动邀我到她的班里——这位老师叫李广智,是个大姑娘。至今我还记着她。

总算有了一个系统学习的机会和环境,老师说要好好珍惜争取全面发展,父母也说,姐姐们也说。可是,除了语文和语文有关联的政治、历史、地理能学好外,其它算术、珠算、物理等一概不感兴趣,怎么也学不好,不论怎样努力。有一段时间老师把语文课给我停了,专攻算术和珠算,结果还是一样。老师实在没辙了,就对父亲说:“看来这孩子只是与文学有缘了,就随他吧。如果真能把语文学好对于他来说将来也会有用的。从此,老师就对我的语文格外上了心。

记的在四年级的一次春季运动会上,老师留下一篇名题作文《运动场上》。在这篇作文里我大显了一把身手,什么动词,形容词连贯着来,把运动场写的动起来,活起来,热起来了。这篇作文在全校是范文,并在学校的操场上当着全校师生朗读了这篇作文。得到了一致的赞扬。老师笑着拍着我畸形的肩膀:“好好学吧,你会成为一个作家的。”

老师有意无意的一句话,却使我的作家梦做的一发不可收拾。

初中在离家15里地之多的公社。没有办法逾越这种难堪的局面。只好辍学在家。

在家能做什么呢?别人都到生产队里劳动去了 。而我只有把自己埋在文山书海里,因为一心想当个作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除我的孤独、寂寞与痛苦;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眼前的困难、龌蹉与潦倒;只有这样才能活出个名利双收的人样来。我多么希望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啊。

于是,我每天除了读就是写,甚至茶不思饭不想,写的焦头烂额,神魂颠倒,昼夜不分。我的执着和痴迷,感动了县文化馆的两位老师,一位是老馆长汪荷清,一位是年轻的创作员于崇军。他们常常把我接到馆里,悉心指导,百般呵护。那时馆里每年都有几次文学讲座,从全国各地请来的大名家。在两位老师的引荐下,我先后认识了刘绍棠,迟松年,李国文,方冰,邓刚,马加等;我市作家李述宽,包泉万,张安阳,张中和,林和平,张忠军,张涛,佟畴等。在这些名家大家的指点下,我的写作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于是,我更加迷恋于这些作家们的鸿雁捎书,鸿雁频繁地传递着作家们的亲切关怀热切希望,又带去我的殷殷期盼苦苦述说。在作家李述宽老师的帮助下,我还免费参加了一连几届的《鸭绿江文学讲习所》函授班和《杜鹃文学讲习所》,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也算个小有名气的文学青年了。正当我和作家、编辑、文学青年们新婚燕尔,交往密切,如胶似漆,难舍难分的时候,家境发生了变化。

姐姐们陆续出嫁了。我是长子,弟弟要结婚,妹妹要上初中。父亲领着我们兄妹三人过活,家庭的窘境和尴尬摆在面前。原来一个劲支持鼓励并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为我买各种资料、背着我接触作家的父亲,突然改变了态度。坚决命令我开店挣钱,先养活自己。

为了生计,也为了苦难的父亲不再伤心。万般无奈,只好在村口开了一个食杂店。

面对着这一切,父亲很是着急。无论怎么劝,我就是不吱声,已有一个多月没说一句话了。父亲又急又怕又没有办法。偷偷地到市里找来了李述宽老师。

待我醒来发现坐在李老师的怀里,他语重心长地说了很多很多,说指望着文学挣钱,当作家吃饭,是异想天开的事;说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读了几本书,认识了几个作家编辑就一定能成为作家。就你的学历、资历、知识面、生活面等等还相差甚远。我觉得他第一次对我这样刻薄严厉。他还直言不讳地说:“他们出于对你的情面和爱惜,又不愿意伤害你,只能说一些鼓励和恭维的话,你却当真,这就很不值得。人什么时候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解决了温饱,才能有心思、有情趣解决文学问题。现在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已有许多作家诗人纷纷下海经商了。你为什么不能以这个小店为契机?把小店经营管理好,然后成大店,然后在有精力的情况下,再考虑是不是当作家的问题。这样不好吗?”

那一天他古今中外说了许多,也举出很多很多的例子。我的心豁然开朗。是的,自己什么都能做好,为什么就不能在这方面干出一番事业呢!

从此,我兢兢业业,苦心经营,服务周到,待客如宾。几年功夫小店就有了起色。经济条件有了好转,生活条件有了改善,埋藏已久的文学梦又开始复燃,蠢蠢欲动揪着我的心。我不得不挑灯夜战,常常爬格子到天亮。因为,偶尔来的灵感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又为突来的思路,妙语连珠,不能及时记录下了而耿耿于怀。所以,就纠结在文学与商业的苦恼中。

朋友打趣说:“就你写的这么杂,究竟要当小说家,散文家,杂文家,还是诗人哪…… 我看还是踏踏实实做个商人吧——”

我调侃道:“这些都写好了不就是文学家了?当个儒商不好吗!”

“轰——就你?”满店的人都笑喷了。

虽然风风雨雨,一路坎坷;有时也是半梦半醒,爱恨交加,经过三十多年的磨砺终于有了今天的衣食无忧,自给有余。在常人看来我不应该再这样清苦和孜孜不倦了,应该满足了,开始消遣享受了。毕竟年岁已去,青春不再。

然而,我却老不守节,旧梦如初,春心浮动,热情洋溢,黄昏情浓,越发不能自拔。虽说已没有了当年的文学气氛与环境,也没有了当年的人脉与激情,甚至找不到了当初的一切。可是我好像越来越能找回自己的感觉,一有闲暇的时间就沉迷在文学书里,还是常常写到深夜。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体如何。

现在又学会了电脑,用一个手指头在键盘上捅出行行诗句,篇篇文章既方便又惬意。就是读书查找资料也十分快捷准确。闲来无事,对着电脑美美地想:有这个东西帮忙我该成作家了。哈哈……自己笑了:又是南柯一梦!

这时,想起一位文学家的告诫:“文学只能是精神食粮常常来充实一下自己是可以的……”那么,就这样继续充实下去吧,咱就别提什么家了。

我的草原情结散文通用篇四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有幸参加中华巴渠文化千里行——走进红军之乡清溪镇文化采风活动。这次活动由达州市诗词协会、达州市作协,宣汉县文联、作协以及清溪镇党委政府等单位联合组织。

我们乘坐的中巴车由县城出发,穿过近年新建的明月大桥,欢快的行驶在宽阔的标美泥青路上,不到一个小时,已经站在了宏文校的操场上!我竟像久别的游子重回故里!

蓝天白云下,工字楼顶“承王老风范,传红军精神”十个红色的大字非常醒目,楼前的花坛里,矗立着王维舟塑像,我们深深的鞠躬表达敬意。操场边的一排整齐的垂柳,随风摇曳,新建的校舍整洁美丽,建筑工地也井然有序。

在芦苇草堂开座谈会的时候,我从宣传片中了解到,江口电站建成后,清溪镇处于库区尾端,由于后河、清溪河交叉入湖,将其辖区隔为“一湖三地”,颇有江南水乡的情调。清溪近年的农业、交通建设、城镇建设、乡镇企业都取得了飞跃发展,正在打造红色文化旅游重镇。

流连在这片亲切的土地上,我的内心充满温馨,思绪随着那雄壮的翠色山峦回溯往事,我怎样向我爱的清溪倾述衷肠呢!

与清溪的缘分,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同学旭时任宏文校团委书记。在具有世界意义的三八妇女节,我赶上早班车,风尘仆仆的踏上了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

旭带我参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维舟创建的工字楼,也去了王家坝王老的故居。讲述学校的光荣传统:19,王维舟的兄长王佐卿创办该校,开办之初以老街上的古庙为校舍。1923年初王维舟接任校长后,将校舍迁往场镇对岸的清溪寺,集资兴建“工字”形校舍,寓意学校教育面向工农,为工农服务。同年秋天,王老吸收冉海昉、冉雨生等进步青年,在清溪木鱼山创建清溪共产主义小组,系川东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点燃了宣汉的革命火种。至1927年建立中共宣汉共产主义小组,他们发展了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上百人,后来都成为川东革命和川东游击军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为红三十三军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让我心潮澎湃,肃然起敬。这时候初升的阳光正洒向做课间操的孩子们,运动员进行曲的旋律回荡在青山绿水间。多年以后,每当我听见这曲调,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副潮气蓬勃的画面。

素称宣汉四大名山之一的四王山,山势巍峨险峻,绿意盎然。旭陪我登山,一路呼吸着植物散发的清新,耳畔鸟儿争先恐后歌唱,不知名的野花悄悄的展示着风姿,偶尔还有惊慌的野兔,飞快的逃离我们的视线。汗流浃背也不感觉累。到了山顶,一副美丽的风景画映入眼帘:大片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像给大地母亲穿上新装,场镇、村落孩子般静静的在她怀抱中,炊烟袅袅,道路从横交错,而河流则像绿色的飘带柔柔的滋润着万物生灵。

夕阳的余辉洒在清溪河上,像长长的金色水袖在熠熠飘舞。岸边芦苇倒映在清且涟漪的河水里,鱼儿悠闲的在水草、鹅卵石间游来游去。最让我惊奇的是,调皮的鱼儿居然跃出水面,像在练习三级跳。

夜幕降临的时候,躺在大石盘上,望着漫天的繁星,蛙声、蛐蛐声此起彼伏,偶尔还远远的传来几声狗叫。这是大自然弹奏的最美妙的音乐,让人达到忘我的境界。突然,旭从芦苇丛出来,学着英国绅士,单腿跪下,用一枚狗尾草戒指向我求婚。那浪漫美好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我爱上了清溪,也爱上了她清贫却优秀的儿子!美好的感觉平时是沉睡的,一旦醒来,它是那么的明媚靓丽,充满诗情画意。

小家是温馨的,一个人却是孤独的,我强烈要求旭回县城工作,可是他仍然留在宏文校,领导同事们称赞他发扬艰苦朴素的红军精神。后旭调离清溪,还是依依不舍。那天春雨绵绵,我们坐着打鱼的小船,撑着伞,在青山绿水间穿行三个多小时,才回到县城。

再次踏上这片红色的土地,感受到她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的脉动,我由衷的祝愿清溪的明天更加美好!

我的草原情结散文通用篇五

我们家乡流传下来最好采野菜的时节,要属五月“端阳节”,据说五月节采的野菜可驱鬼祛邪,除瘴避疫,叫“百样菜”。凡是山间田野的植物花草大都可做菜入药,所以百样菜也叫“百样茶”。

于是每年一到端午,人们便赶前一夜备好网袋子或蛇皮袋置于床头,早早躺在床上,约好与谁结伴,美美想着明朝往哪个山头或哪条沟圳进发。

次日大早,公鸡“喔喔”一啼,便听见村里各家各户“吱吱呀呀”的打门声,“悉悉索索”的脚步声,连脸也顾不上洗、牙也顾不得漱就悄悄上路,好像怕被人采走似的朝各条沟沟壑壑奔去。

瞬间,嘈杂声、喧闹声打破了山的沉寂,鸟儿也被惊得四处扑楞楞飞鸣,好像责备人们惊扰了它们的清梦,鸣虫也忽然闭口,生怕恐怖的灾难会降临自已头上。

满山遍野都是影影绰绰的人影,隔山隔溪有人遥相呼应。

有的问:“阿二麻,你那边有没有啊?”

那边答:“涯这里有是有,就是很单一,全是鱼腥草!”

这边回:“你鱼腥草多采滴,我这里多地胆头,两种草细人子寒烧感冒用得着,回去我们互换些哦!”那边应:“好啊,好啊,就这样讲好个啊!”

有的则边采边抱怨:“涯昨天还看过今朝又被鬼足先登咩!唉!”

有的却为一朵百合争得面红耳赤,一个说:“我先看到个!”

另一人毫不示弱:“我还更先看到!我先见先摘,食露水子的植物是阿公的须大家都捋得!”

这时情景有点像“五子夺莲”,人人一个心肝百个肺,常常是顾此失彼.

于是就有人打趣道:“百灵喳喳叫空肚,黄哏咕咕得肚饱”!那意思有“蟹蚌相争,渔翁得利”之意。引得满山满坡的人哈哈大笑,笑声在山旮旯里一遍遍回荡。

有激情的热辣山妹子就放声山歌:

五月五日是端阳,

家家户户采草忙。

采得菖蒲配雄黄,

采得艾叶插门框。

采得莲花并蒂香,

采得菱角两头长。

采得葛藤缠阿郎,

采得后生心又痒。

后生若是有心肠,

摘把粽叶裹衣裳。

衣裳送妹披身上,

乐得妹妹喜洋洋!

这山歌一唱啊犹如带路公鸡啼天光,满山会唱的不会唱的,雅的俗的到处是山歌,处处震天响,真个鬼都会被人吓走呢!

家乡的野菜就是如此的诱人啊!

还有一种令我记忆犹深的野菜叫“毛冷”,是根茎滕蔓植物,果实埋土里,形状像“药胡”,藏在花草树木间,一般难觅其踪,但懂行的就只要拔开草芒树叶就可见其节节枝叶上长有“小葫芦籽”。然后顺滕摸瓜揪出“毛冷王”,浑身根须犹如捕获只“小土鼠”,就用根须倒吊着它往家飞奔。

大哥一边吃一边给我们讲起了“红军长征过草地吃野菜”的故事,见锅歪汤倒,喜欢吟打油诗的我就即兴来了首“顺口溜”:

兄弟合围一孤城,

一心想把敌将捉。

谁料冷炮把城摧,

城内乱成一锅粥。

水将仓遑把命逃,

草兵被我兄弟捉。

恰逢弟兄腹内空,

一枪一个挑肚中。

不嫌野菜甘和苦,

只道肚饱文章出。

二哥一听哈哈大笑:“不押韵,不押韵!听我的:

黄毛鸡子假老成,

胸无墨水作诗魂。

牛头不接驴嘴唇,

罚你研墨诗才成!

接着四兄弟笑翻了场,那情那景浸透到了骨髓里了。

家乡的野菜啊!一枝枝一叶叶,一条条一根根!根深蒂固铭刻在心中,把山村的田野装点得格外鲜艳美丽。时时蛊惑游子的乡愁。哪怕走遍天涯海角,也要在记忆的心壁上烙下野菜的影子,让我像牛反刍那样反复咀嚼回味,几许梦回,依稀浓浓的野菜暗香浮动。

哦!家乡的野菜,我曾经的“好伙伴”,你让我久久地思念久久地回味……。

我的草原情结散文通用篇六

我的故乡在美丽的小山村,那里有各种各样的野菜,如苜蓿、五叶、苦菜、地软等。我们是吃故乡野菜长大的,对野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一提起野菜,一股股淡淡的香气便迎面扑来,让人回味无穷。但令我终身难忘的当属故乡的苜蓿和五叶。无论身处何地,日夜思念故乡的野菜,更思念故乡的亲人。那浓浓的乡情,时时牵动着我脉搏的跳动,都会令人激动不已,热泪盈眶。

每年春天,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燕子在枝头上舞动,发出“唧唧”的欢叫。苜蓿破土而出,悄悄地探出了小脑袋,露出了白白胖胖的身体,沐浴在阳光中。它与小蚂蚁谈笑风生,与蜂蝶做着游戏,在晚风中翩翩起舞,放声歌唱,快乐成长。在太阳温暖的怀抱中,戴上了小绿帽,渐渐枝繁叶茂,小小的眼睛总是笑眯眯的。它用热情的双手抚摸着笨拙、粗糙的泥土。在广阔的原野上,自由自在地吹口哨,吹醒了悠闲的妇女,呼唤来活泼可爱的孩子。

妇女和孩子们斜挎着竹篮子,三五成群的去野外掐苜蓿,我和母亲也加入其中。孩子们你追我赶,有说有笑,快乐极了!我牵着母亲结满老茧的大手,走在陡峭的山坡上,母亲身体略胖,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我俩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路边的小草向我们点头微笑,招手欢迎。

母亲一路讲述着自己过去的经历。她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粮食不够吃,需要采摘野菜,添加食用。春天靠吃苜蓿,维持生活。母亲灰蒙蒙起床,上山掐苜蓿。一家十几口人的生活由母亲承担。她必须眼疾手快,一刻也容不得歇憩。中午回家之后,把新掐来的苜蓿,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在案板上,再把玉米面箭头子(西北一种面食)放在锅里煮,煮一会儿,又把苜蓿放进去继续加热。待煮好之后,与玉米饭一起放在盆子里,放些盐、醋、葱花,看上去五颜六色,令人口水直流。每人盛满一碗热气腾腾的午饭,狼吞虎咽地尽情享用。母亲说着说着,眼睑里早已噙满了眼泪,哽咽着,顿时失语。苜蓿勾起了她伤心的往事,不禁失声大哭。我偎依在母亲的怀抱,用稚嫩的小手为她擦去泪水。从母亲的哭声中,我深深体会到母亲的心酸与苦难,在漫长的岁月中,母亲不知经历过多少委屈和艰辛。看到这些,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母亲的泪痕,闻到母亲的下锅饭菜,是那样色味俱全,美味可口啊!一朵朵苜蓿在盆子里游来游去,红绿相间,我多么想吃母亲的苜蓿饭菜啊!

母亲还告诉我,小时候我的小嘴很馋,不喜欢吃玉米面和苜蓿。每天给我做的是白面饭。有一次,家里农活忙,没有单独给我做饭,我们一起吃玉米面饭。母亲给我一碗,她们出去干农活,回家之后,发现我把玉米面饭一颗一颗的放在门槛上玩耍。我的`行为,令人母亲哭笑不得,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让人难以想象,母亲是多么坚强,养育我们是多么艰辛啊!

每年春天,一看到苜蓿,我就想起母亲。想起她泪流满面的脸庞,令我泪眼朦胧。在那样缺吃少穿的年代里,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制作美味佳肴,养育子女,充满着许多心酸和泪痕。苜蓿的味道,全是母亲的味道,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这味道足以我用一生去品尝,我的母亲是多么可敬可爱啊!

随着春风吹拂,太阳的普照,小草渐渐长大了,在山坡上随风舞动。一排排五叶树在山坡上站起来了,向守卫边疆的解放军,它们身上有防身武器,树枝上长满刺。一朵朵五叶含苞欲放,它们露出红红的小嘴牙,像害羞的小姑娘,婀娜多姿,亭亭玉立。在太阳温暖的怀抱中,沐浴阳光地洗礼,展开一朵朵嫩嫩、绿绿的花瓣,中间是绿色的,边上有一层薄薄的白叶。在五叶枝头上,眯开眼笑。暖风的吹拂,它们偷偷成长,摆脱妈妈的怀抱,去寻找属于一片蓝天。五叶的树枝长在山坡上,掐五叶很危险,既要受到五叶的煎熬,又要担心自己的安全。

我和母亲每次掐五叶,都在十一点左右。种完葵花或土豆之后,休息片刻,我们拖着疲劳的身体去掐五叶,在太阳的普晒下,五叶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我们口干舌燥,腰酸背疼,看到山坡上嫩嫩、绿绿的野菜,向人们招手,在微风的吹拂下,洋溢着一张张笑脸,特别惹人喜爱。我和母亲忍受疲劳,去山坡掐五叶,五叶枝头有刺,为了保护小手,母亲让我先用一只手按住五叶树,另一只手掐五叶树上的小花瓣。我小心翼翼地掐着五叶,看到一朵朵嫩芽,心中充满无限的感激,眼前一片片绿色的希望。

母亲是掐五叶的能手,她眼疾手快,从来不怕刺。看见她缓缓地弯下腰,双腿跪地,两只手一左一右,动作娴熟地掐着五叶,速度一点也不显得缓慢。母亲掐过的地方,枝头光秃秃的。她精疲力尽,手指上留下横七竖八的血纹,还流着一丝丝血;脸上被五叶刺划成一道道伤疤,与汗水混合在一起,发出痒痒的疼痛。母亲忍受着疼痛,坚持不懈的掐五叶。母亲知道我最喜欢吃五叶,她宁可让自己多忍受痛苦,也要让我们品尝到新鲜的野菜。

看到母亲的模样,我心中好像打开“五味瓶”,酸甜苦辣咸,顿时涌上心头,心如刀绞,难以呼吸,泪水早已迷糊了我的眼睛,母亲是多么坚强和伟大啊!

农活忙完后,五叶越长越大,长成长长的嫩嫩的小苗苗,漫山遍野全是。母亲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挎起笼子,带上一小袋子,去山坡上掐五叶小苗苗。一根根排列整齐,左一簇,右一簇,笼子里摆放有序,像一排排解放军排着整齐的队伍,在笼子里左顾右盼,谈笑风生,层次不齐。一大笼子重重的,一个人无法提起来。笼子掐满之后,再往袋子里掐,她汗流浃背,腰酸背痛。有时蹲在地上,戴上手套,双腿跪地。从一个山坡走向另一个山坡,东奔西走,倍受疲劳和太阳的煎熬,收获却是满满的。她从远处的高山上,把五叶带回家。当我接过笼子时,没提住,嫩绿的五叶洒落一地,母亲连忙佝腰捡拾。我看到母亲头发乱蓬蓬的,脸红彤彤的,嘴唇贴满一层层白白的裂痕,她口干舌燥,四肢无力,有时连吃饭的力气也没有了。看到母亲衰老的脸庞,疲倦的身体,我心里在滴血,埋怨母亲说:“五叶,我们吃几顿就行了,干嘛,掐那么多,累坏身子,怎么办?”母亲脸色苍白,面带微笑说:“我们吃不完,可以晒干,冬天还可以吃啊!”我多么佩服和爱戴我的母亲,她为了家人的生活,日夜操劳,付出了成倍的精力和心酸,用勤劳的双手去开拓未来的生活,用泪痕去书写自己的人生!

母亲吃完饭之后,稍作休息,又将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找来一块塑料纸,把五叶倒在上面,一层一层摆放好,让暖烘烘的太阳去晒。待到日落西山,五叶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干枯衰老,耷拉着脑袋,没有了嫩绿的光泽,水分也蒸发了。两天之后,变成干干的枯叶。母亲用报纸包好,放进大袋子里,悬挂在房子的椽头上,微风一吹,在空中旋转。我每次看到它,就会想起了母亲的艰辛,想起母亲血痕累累的双手,想起母亲背五叶的身影!感叹母亲的生活充满苦涩!她用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战胜困难,用柔弱的身体支撑着整个家,母亲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故乡的野菜,全是母亲的身影,充满着思念的味道,那味道铺满整个生命,足以让我一生去品尝,充满着幸福的回忆和难忘的记忆。一想起它,我泪眼朦胧,心情沉重,母亲的身影在我的脑海中时时翻滚。母亲血痕斑斑的双手刺痛着我的心,飞向遥远的地方,寻找母亲的足迹,母亲的精神时时激励着我,克服生活中的困难,用笑脸和坚强面对生活。

故乡的野菜,是一种牵挂,是一种流逝的岁月。时时与它在梦中相遇,让我回味野菜的特殊味道,在野菜中思念母亲,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体验深深的母爱,品味伟大的母爱!

我的草原情结散文通用篇七

在饶河街夜市,看到一只黄金鼠,全身长着拖地的长毛,背的部分是金黄色,尾端是银白色。它的长毛中分,一丝不乱,显然被仔细地梳理过。

那只金银两色的黄金鼠,引起逛夜市人群的围观,大部分的人议论纷纷:“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美丽的老鼠呀。”当大家看到它竟然可以把食物藏在腮边,还可以自己洗脸时。

清洗长毛的时候,更是忍不住惊叹。

根据卖黄金鼠的小贩说,黄金鼠多是短毛的,原产于欧洲,性情乖顺,一般的黄金鼠是灰色或土色,他说:“从中古世纪以来,黄金鼠就是欧洲贵族的宠物,现在则是台北人最时髦的宠物。”

他轻轻抓起那金银两色的黄金鼠,说:“这一只更是稀有、名贵,这是变种的黄金鼠,才会有长毛,还有两种最珍贵的颜色呀!”

有人问说:“这一只要卖多少钱呢?”

小贩笑着说:“一只才1800元。”

“太贵了,哪有老鼠卖这么贵的。”问的人摇摇头,走了。

“这个价钱很公道,因为真的是很稀罕,很稀罕呀!”小贩对围观的人说。

“1800元?”站在一旁的我,也以为是听错,又问了一次。

“是,才1800元。”小贩加强语气说,“你要买便宜的也有哪,这个箱子里的每只150元,那个箱子里小一点的,一只100元。”

我仍然感到吃惊,眼前这只稀罕的黄金鼠虽是变种,又是长毛,也仍然是一只老鼠,一只老鼠卖到1800,在我的想像中是不可思议的。

我随着走过黄金鼠的摊位,隔壁正好是卖大陆陶瓷的摊位,一个米粒烧的瓷杯卖20元,一个很好的宜兴陶壶卖五百元。看着这些来自彼岸的物品,使我想起一只长毛黄金鼠的价格,正好是360元人民币,很多大陆人工作两个月的薪资,还比不上一只老鼠的价钱。这样想,使我感到一种幽微的痛心。住在台湾的人,玩狗、玩鸟、玩猫之不足,玩红龙、玩娃娃鱼,现在竟可以花1800元买一只老鼠了。

我的草原情结散文通用篇八

不知何时,洛阳的朋友间悄然兴起了这样的旅游热。

提起黄金大草原这个名字,我感到美丽又亲切——那在长长的山坡上随风摇曳的苍茫的大草原,于我再熟悉不过了,那是伴我成长的童年乐园啊!

黄金大草原,其实是偃师南部伏牛山区距我外婆家不远的一片高山草甸。站在院子里抬眼望,就看到了这座青山。从小在外婆家生活、上小学,和这座山、这片草原产生了浓浓的亲情。

那时候,每到春暖花开时,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王建豪就领着同学们去山上踏青。

那时的小草还没长太高,我们沿着长长的山坡向上爬。山很高很陡,同学们爬一段停下来,采摘野小蒜、绵枣,欣赏那五颜六色的`野花。接着又向上攀爬,爬到身上出汗了,就地坐下,山风吹来,感到了春日的清凉。中午时分,同学们就围聚在山上,掏出书包里的馒头、萝卜条、鸡蛋,吃得津津有味。夕阳快落山的时候,我们走下山来。一天的时间,竟没有感到一丝一毫的疲累。

夏天不上学的时候,我们几个同学会跟着羊倌去上山放羊。当然,我们的任务不是放羊,而是捡羊粪交到学校,这叫勤工俭学。看到羊群从前面走过,地上撒下黑色的羊粪蛋,大家如获至宝,一把抓起放到篮子里。一直跟到山上,羊群吃着美味的青草,我们也开心极了。因为羊吃了草,就会有羊粪,有了羊粪,我们就可以交到学校又当学费,又有了热爱劳动的荣誉感、自豪感。

秋日,天高云淡,雄鹰展翅,山坡上黄草连天,山枣红艳。金色满眼,是真正的黄金大草原。那时候,怕的是山火,有几次黑夜里看见山上野火燃烧,连绵的几座山成了一条蜿蜒的火龙。第二天,远看山上一片焦黑。但来年春天,山上的草儿春风吹又生。

前年回外婆家看望96岁的外婆,二舅带着我和他的孙辈们去黄金大草原玩。二舅钻进半人多高浓密的草丛里,拿着一把镰刀拨开荆棘给我摘下红红的山枣。他的孙子在大草原上尽情地撒欢,那一刻,我看到了我童年的影子。

我想我的童年多奢侈啊!当别人还没听说黄金大草原的时候,我已经在她宽阔的怀抱里体验着亲情、温暖和快乐。

有人说,旅游就是从你熟悉的地方到别人熟悉的地方去。可是,那种旅游的感受和生于斯长于斯的感受真的是云泥之遥。

尽管生活的轨道拉远了我和故乡的距离,但故乡的黄金大草原永远在我的心里!

呼山不来,我就去山。

我的草原情结散文通用篇九

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个无人的岛就在我的心中酝酿,仿佛母亲孕育胎儿,经过十月怀胎,这个岛也应该面对世人了。

这个岛,应该种上一棵苦楝树,就像我童年的家门前的那棵一样,笔挺,树叶大而颇密,到秋冬时候,就会结一种果,不能吃,但拣拾起来玩耍,甚是有趣,树还可以随意攀爬,矮处枝丫不多,但也会有一两个岔口,盛夏时,天气炎热,双手抱紧树干,两脚跨着树皮,爬到一个不高的岔口躺着,正可以躲过一个毒辣的正午。鸟儿喜欢在我家的.苦楝树上筑窝。我放学分明的听到雏鸟的叫声,很伶俐的很惹人爱怜的像一个弱弱的音符弹出的音乐,我少不得喊上调皮的兄长,搬来木梯,到树上搜,哟,好几个窝!嫩嫩的鸟儿睁开眯缝着的小眼,瞅我,我不忍心惊扰它们,它们的妈妈也许正忙着为它们觅食,回来不见了宝宝怎么办?只好下去,另外找有趣的事情干去。譬如,到池塘边捉蜻蜓等。

这个岛应该还有一条溪涧,就像我童年时随母亲三更半夜到田埂边插秧一路陪着我的那种。溪涧少不了有蚂蝗,贪玩的我不知何时就被母亲落下了,我干脆到溪涧边淌水,好丰茂的野草,用脚一脚踩下去,陷下泥巴,再用力拔起脚时,就隐隐作痛,一只蚂蝗用力地咬住我的小腿不放,用手去抓,一点用处没有,听老人说过,要等蚂蝗松开,得天打旱雷。想起就怕,怕了就哭,沿着田埂放声哭去,把母亲唤来,母亲喊姐姐把我带回家,燃着一根柴火,烧去,蚂蝗就松口了。但下次,我仍不怕,仍在田埂踱步,故意让母亲忘了我。如此,又可以有一个踩野草,淌水,不幸又遇到蚂蝗的清晨。我长大后,问起母亲,为什么就放心让我一个人丢了?母亲说,溪涧的水浅,除了遇到蚂蝗,没有其他危害,农人很多,一个小孩在路上大抵没有事,只是你那时特有情趣。

这个岛应该还有一块空地,上面长满各色各样的野花,就像我童年屋后的那片空地一样。我每逢放学,就绕道去那一片空地一趟,比其他小孩快一步,把那红彤彤的桑果摘了来吃。野蜜蜂也多,摘果子吃时少不了要摘上一条藤子,扎一顶帽子,把整个头、脸遮个严严密密,蜜蜂只管在我头上那一丛绿飞舞,伏在上面也不蜇我,我索性躺在软绵绵的厚绒绒的草垫子上面,吃那熟透的汁多味甜的桑果。等我吃过一轮,动作慢的孩子寻觅着来了,我正好可以回家了。

这个岛应该还有几只鸡毛婆娑的母鸡,在咯咯的歌唱,等着我,就像同我童年溪涧边的那个树丛中的那几只母鸡那样。不知在哪个早晨,一声不哼,脚步轻轻地来到它们身边,逐只捉了,用食指探进它的尾部,确定是否会有蛋生出。知道有蛋的那天正午,我走得比别人快,一个劲儿往空地走,母鸡不很乖,跟我打地道战,往日在树丛中扒开野草就能找到的白生生的圆溜溜的鸡蛋不见了。该没有人来过,得四野寻。沿着溪涧慢慢搜索,远远看到几枚亮闪闪的蛋,被溪水冲刷得光滑、洁净,也不知是否就是母鸡产的蛋。好大的喜悦!我快步冲上去,小心把蛋取上,放在自己的衣兜里,用手一摸,蛮实在,蛮沉重的感觉。

这样的岛在我的生命里,该是很难寻着了。我只好去寻。寻到沙巴去,远离了世俗,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快乐了一回,但,带不回这岛;寻到普吉去,在异国的海边,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情怀,但,也只能是与这岛匆匆一别。那么生活中周边的岛也去看一下吧,于是,少不了逛一下平沙岛、海寿岛、上川岛、下川岛、半月岛……这些岛,都有我心中的岛的影子,相对宁静,相对古朴,但,这还不是我心中的岛。

我的草原情结散文通用篇十

在这座喧闹的小城中,嘈杂的音浪惹得我心烦意乱。在多重束缚之下,唯有那葫芦丝是我最好的精神慰藉。

在那棵梧桐树下,妈妈一脸正色地对我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就千万不能退缩,咱们别的东西没有,就是不怕苦!”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课堂上,大家都十分认真地学习,我也不甘落后。老师耐心地一遍遍给我们讲乐谱、教我们按音孔。我看着旁边的同学都露出志在必得的神情,而我却像一只找不到方向的野鸭子,混在人群中,我读不准乐谱,捏不好音孔……响亮的乐曲顿时奏响了,可这声音在我听来却像在宣判我的死刑……第一次的作业是吹奏《金孔雀》。

你相信吗,对音乐一窍不通的我竟然得到了音乐老师的赞扬,我想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老师温柔的目光,亲切的话语:“小英虽没有过人的天赋,但人家肯努力,也不怕吃苦,所以人家进步飞快……”我的嘴唇再次不住地颤动着,心里默念道:“葫芦丝,遇见你是我的幸运!”

我的草原情结散文通用篇十一

老舍,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我爱北京,我更爱今天的北京。”这是生于北京,并在此生活和工作长达42年的“人民艺术家”老舍生前的一句肺腑之言。爱北京、想北京、写北京,构成了老舍浓厚的北京情结。

在北京长大成人。

182月3日,老舍降生在北京西城护国寺后面的一个名叫“小羊圈”的曲折狭小的胡同。这里的居民大多一天只吃两顿饭,且住在夏漏雨、冬透风的破屋子里。他后来在《勤俭持家》一文中回忆说:“像我家,夏天佐饭的菜往往是盐拌小葱,冬天是腌白菜帮子,放点辣椒油。还有比我们更苦的,他们经常以酸豆汁度日,它是最便宜的东西,一两个铜板可以买很多,然后把所能找到的一点粮或菜叶子掺在里面,熬成稀粥,全家分而食之。从旧社会过来的卖苦力的朋友们都能证明,我说的一点不假。”自幼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使老舍能够更多地接触下层人民,体察生活的艰辛。

老舍1岁半时,在正红旗当皇宫护军的父亲,因抵御八国联军进攻,在镇守北京正阳门的巷战中负伤阵亡。最后,侵略者攻进了城,在挨家挨户烧杀抢掠时,闯入了老舍的家。只因当时熟睡中的老舍恰巧被这些洋鬼子掀翻的一只大木箱子扣在下面,才侥幸躲过了一难。

此后,老舍的母亲每月仅得到清政府发放的饷银一两五钱,比父亲在世时的薪俸少了一半,且发得越来越不准时。为了维持全家人的生计,老舍的母亲不得不拼命地洗衣、缝补,把大批的衣裳揽回来做。

母亲坚强、豪爽、勤劳、诚实、待人热忱的品格,以及爱清洁、爱整齐、守秩序的习性,给老舍以深刻的感染和影响,后来他在《我的母亲》一文中,深怀感谢之情说:“我对一切人和事都取平和的态度,把吃亏当作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和基本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1905年,老舍在正觉寺开始了他近3年的私塾生活,后转入西直门大街市立第二初等小学校、南草厂第十三小学。小学毕业后,亲友们一致认为他应该去学手艺挣钱,以减轻家庭负担。老舍却毅然坚持要继续升学,于1913年1月23日考入北京市第三中学。只上了半年,他又偷偷地考上了一切费用全免的北京师范学校。

5年后,年仅19岁的老舍以品学兼优的成绩毕业,被任命为京师公立第十七高等国民小学校校长。由于工作出色,他于199月30日被提升为北郊劝学员兼教育部京师通俗教育研究会会员、公立北郊通俗教育讲演所所长。

这期间爆发的“五四”运动,深刻地影响了老舍,正如他后来所说的:“没有‘五四’,我不可能变成个作家。‘五四’给我创造了当作家的条件。”在当时勃然兴起、势不可挡的白话文运动的冲击下,已有一定文言体散文和旧体诗词底子的他,开始着了魔似的偷偷用白话文练着写小说。不过,这些习作绝大部分没有发表过,他也没想去投稿。

19春夏之际,老舍从西山养病回来,搬到由自己兼管的京师儿童图书馆去住。当时,他志在学习英文,便参加了缸瓦市基督教堂举办的英文夜校。在夜校,他与宝广林和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许地山等结为好友,并通过宝广林结识了“伦敦会”派往燕京大学任教的牧师埃文斯。

客居英国写北京。

通过已返回英国任教授的埃文斯推荐,老舍受聘为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华语讲师,聘期5年。他于1924年9月14日乘船来到伦敦,起初与来此留学的许地山合租一套房子,整日沉溺于小说创作的许地山对老舍产生了影响。此后,老舍又搬了几次家,多是廉价的学生公寓。

像许多身在异国他乡的人一样,来伦敦还不足半年,老舍便寂寞难耐,开始想家、想母亲、想朋友、想北京、想故国。正是这种浓烈的思乡之情,激起他最原始的创作冲动。他后来回忆说:“我们幼时所熟悉的地方景物,一木一石,当追忆起来,都足以引起热烈的情感,好多小说是由这种追忆而写成的。我们所最熟悉的社会与地方,不管是多么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所以能产生好的作品……这种作品里,也许是对于一人或一事的回忆,可是地方景况的追念至少也得算写作动机之一。”

1925年,他回忆着自己在北京教育界任职时的一幕幕经历,开始在东方学院图书馆里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断断续续一年后才完稿。有关当时的写作情景,他后来回忆说:“浮在记忆上的那些有色彩的人与事都随手取来,没等把它们安置好,又去另拉一些,人挤着人,事挨着事,全喘不过气来。”

适逢国内《小说月报》主编郑振铎正在伦敦,老舍就把《老张的哲学》原稿拿给他看,得到的评价是“很好”。不久,这部小说在《小说月报》1926年7月号上,以本名“舒庆春”开始连载,第二期即改署笔名“老舍”,半年后才登完。次年,这部小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因其文风幽默,“京味”十足,对北洋政府统治下的北京教育界的黑暗和混乱状况写作真实、揭露有力,故而轰动一时,销路很好。

此后,老舍继续沿着这条创作路子,又写下了第二部长篇小说《赵子曰》和第三部长篇小说《二马》。当《二马》开始在《小说月报》上连载时,老舍已离开伦敦,在欧洲大陆游历了3个月后,于1930年春返回祖国。

成熟的“京味”作家。

1930年至1937年11月,老舍在济南和青岛工作、生活期间,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创作丰收期。其中,《骆驼祥子》的问世,奠定了老舍作为一个成熟的“京味”作家的重要地位,这部作品也成为现代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骆驼祥子》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老舍与山东大学一位朋友的闲聊,这位朋友在闲谈中,说起他在北平时曾接触过的一个人力车夫的故事。朋友说这个车夫曾买了一辆人力车,后又被迫卖掉,如是者三买三卖,到头来依旧一穷二白。老舍听后脱口说道:“这可以写一篇小说。”继之,这位朋友又说,有一个车夫被军队抓了去,谁料因祸得福,他乘着军队仓促转移之际,顺手偷偷地牵回3匹骆驼。老舍说道:“自此,从春到夏,我心里老在盘算,怎样把那一点简单的故事扩大,成为一篇10多万字的小说。”

老舍开始进行资料积累工作,首先去信向生长于北平西山一带的齐铁恨先生打听骆驼的生活习惯,因为西山脚下有许多养驼人家。很快就得到了回信及有关的简单介绍。由于对骆驼没有真切的认识和感受,老舍感觉到,要写这部小说,就必须以车夫为主,而以骆驼作点缀和陪衬。于是他决定,把骆驼与人力车夫祥子结合在一块儿写,而骆驼只起到引出主要人物的作用。

老舍又分别写信给自己的哥哥、表哥、同学以及有关的专家,打听关于骆驼、洋车、车厂以及人力车夫的琐事,打听有关的口语字、词。他甚至还利用回北平给祖母操办80大寿之机,采访熟悉上述情况的下层百姓。

在此基础上,老舍一鼓作气开始写《骆驼祥子》。这部作品从1937年1月起,始在《宇宙风》杂志上连载,一期两段,年内刊完,后来被陆续翻译成26种文字、以38种不同的译本流传海内外。在这部优秀的小说中,老舍通过对主人公祥子在北平的7次行动路线的具体描写,使人们对书中的古都北京的认识更加立体。

一代“人民艺术家”

1949年7月,客居美国纽约的老舍,收到一封来自解放了的北平的信,信末附有郭沫若、茅盾(沈雁冰)、郑振铎等30多位知己好友的联合签名。信中说:“第一次文代会即将在北平举行,老朋友们已经全部聚在北平了,惟差兄一人,回来吧,老朋友!祖国的文艺繁荣等着我们的笔,包括你的笔……”

这封信就像是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的巨大召唤,让老舍归心似箭。他刚做完手术不久,就急匆匆地辗转回国,于当年12月11日抵达北京,很快受到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的亲切接见。此后,老舍担任过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务。除了继续写些小说、散文之外,他还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投入大众曲艺事业和话剧创作中。

转眼到了1957年,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指引下,老舍开始创作《茶馆》。他从清朝光绪时期写起,写了北京的一个大茶馆,通过到该茶馆中来的形形色色的人来反映整个社会。

这年7月,《茶馆》剧本在大型文学刊物《收获》创刊号上发表。1958年,它被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搬上话剧舞台,每次演出都是观者如潮,盛况空前。

半个多世纪以来,《茶馆》一共在国内外上演了400多场,它不仅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保留剧目,而且还曾于20世纪80年代漂洋过海,在联邦德国、法国、瑞士和日本等国上演,颇受欢迎。作为老舍的代表作之一,《茶馆》已然成为新中国话剧史上极富艺术魅力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杰作。

老舍具有浓郁的北京情结,可以说,没有在北京长期生活和工作的经历,就没有老舍那些优秀的作品。是北京古老而厚重的文化沉淀,给了老舍创作的源泉。

我的草原情结散文通用篇十二

不知从何时起,我悄悄地喜欢上了葫芦丝音乐。现在,不但爱听,还喜欢在写作之前自我陶醉地吹奏一曲葫芦丝再动笔。似水流年,聆听时光,品味美好,喜欢的文慢慢品,喜欢的歌静静听,愿文字和音乐相伴一生。

汪国真诗中说: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是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是啊,在孔雀起飞的地方,彩云之端,钟灵毓秀,人间仙境,那里传说着天上人间不老的故事。在傣族民间流传着一个非常美丽的传说,至今让人感慨和向往:很久以前,一次山洪暴发,一位傣家小伙子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佛祖,佛祖就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了勇敢的小伙子。小伙子捧起金葫芦,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都在祝愿这对情侣喜结良缘、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便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不管男女老幼都会吹奏,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歌,时时处处都可以听到美妙的葫芦丝声。

十多年前,单位同事从云南旅游归来送给我一盒“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音乐光盘,还向我绘声绘色地讲起西方版纳的风土人情,听后真让我眼谗,恨不得马上生出一对翅膀飞过去看一看。当时条件差,我家里还没有电脑和网络,只好利用晚上值班的时间在单位办公室一台老式电脑光驱上一遍一遍放着听。

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被称为“东方萨克斯”,略带鼻音的发音,犹如抖动的丝绸那样飘逸,让人听起来即优美又亲切。古人曾赞“彩云之南独神韵,绕梁三日音不绝”。就着那份皎洁的月光,吹奏着葫芦情丝、梦里水乡、山寨情歌,那婉约浪漫的韵律,令我如醉如痴。

如今,我已人到中年,沧海桑田,花开花落,往事早已淡淡如烟,心事也已淡淡如菊,放下了许多爱好和梦想,唯独对葫芦丝情有独钟。听着葫芦丝那柔和、婉转、淡雅、缠绵、细腻、圆润的音调,脑海中总会出现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和场景,越过时空,透过千山万水,仿佛看到了清清的山泉、皎洁的月光、葱郁的凤尾竹林和独具特色的竹楼。月光如水,洒在西双版纳这片美丽富饶的地方,微风轻拂凤尾竹,像一层绿色的薄雾在舞动。美丽的月色透过竹林,如梦如幻,和着光影的斑驳,摇曳生姿;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竹楼里,美丽的.姑娘深情地凝望窗外,竹楼外,痴情的小伙吹奏起婉转、缠绵的葫芦丝,表达着温柔细腻的情感,倾诉着心中的爱恋;风吹竹动,竹林与风儿一起翩翩起舞,多么优美的旋律,悠远中带着飘渺与空灵,如一壶月光老酒,醉了今夜相约的人儿。葫芦丝那种超凡脱俗、和谐优美、亲切自然的表现力和穿透力,柔肠百转,摄人心魄,醉人心魄!

没有音乐的世界将会一片荒芜。音乐,确实是一种让心灵得以安静和充实的东西。雏鹰,因有翅膀而在蓝天自由飞翔;人,因有梦想而奏响生命的乐章。有人说:“很多的梦,无法遥望,还可以遥想;不能相守,就梦想翅膀。”绝美绝仑的葫芦丝曲子,如月光下静水般天籁之声,就与我的写作梦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它不但能解除我烦恼的心绪,而且还能修身养性,激发生命的活力。当我夜灯下伏案写作时,一边敲打着键盘,一边放着葫芦丝曲子,那委婉曼妙的乐曲入耳入心,心有一种被丝丝缕缕缠绕的奇妙感觉,激发了我写作的灵感,文字伴着曼妙的音律汩汩而出,行云流水般在屏幕上流淌着,那悠扬委婉、意味深长的音律,清新而柔美,绵长而回旋,引领我走进了一个浑然忘我的自然纯美空间。

走近葫芦丝,就走近了一种高雅的情怀。在生活比较困难的日子里,我用稿费买了一支心仪的葫芦丝,闲暇时间,到书店查阅关于葫芦丝入门的资料,在熟悉了基本指法后,很快就学会了第一支葫芦丝曲子《婚誓》,音符在指尖滑落,浪漫在心头燃烧。一首灵魂最深处的完美音符,犹如良师诤友,让我心静,令我陶醉,所有的烦恼忧愁,皆在葫芦丝的旋律中得到化解。闲暇时间,我就搬一个马扎坐在阳台上,闭上眼睛静静聆听那幽幽的葫芦丝音律,让心灵在一杯香茗中回味,在一首乐曲中沉醉。

葫芦丝就像一件为健身而设、为养生而制的神器。职场的竞争、工作的压力、快节奏的生活,身心疲惫不堪,让优美的旋律在指间流淌,就成为了最好的减压方式。中医学上早就有五音通五脏的医学理论,“脾好音乐、闻声即动而磨食。”葫芦丝演奏中有三大技巧,那就是气息、指头、用舌,这些与经典养生健身方法相一致,养生中有“呼吸到脐,寿与天齐”之说,而吹奏葫芦丝时气息收放正好气沉丹田,是一种极好的有氧运动,增加肺活量。都说“十指连心”,手指与心脏、大脑密切相关,吹奏时手指灵活运动,且舌尖轻抵上额,呵出秽气,鼻引清气,有效地促进了大脑血液循环,减缓大脑萎缩,有助延年益寿。

岁月因经历而懂得,生命因懂得而精彩。现在,我经常在网上下载葫芦丝乐谱,学习演奏生活的乐章。每次吹奏葫芦丝,都会将全身心融入到音乐的世界里,忘掉了年龄,忘掉了烦恼,获得了快乐。如丝绸般飘逸的葫芦丝声,声声入耳,激情和灵感盈满心怀,伴着美妙的音律潜心写作,即使清贫也是一种美妙幸福的享受。在这初冬温暖的阳光下,将成长的每一步串成一首诗行,书成一段文字,组成一曲旋律,在点点滴滴的幸福中感悟生活、享受人生。

飘逸云烟曼妙声,空蒙山水籁天音。小小的葫芦丝给我的生活增添了斑斓色彩,把我一颗浮躁的心惭惭带入了一种禅境。虽然没有面向大海的意境,却有春暖花开的惬意。我爱美妙悦耳的葫芦丝,它是我心灵亲密的伴侣,是它让我的生活充满了阳光、生命充满了活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