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大班语言古诗出塞教案简短(模板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3:42:49 页码:12
最新大班语言古诗出塞教案简短(模板9篇)
2023-11-11 03:42:49    小编:ZTFB

教案是教学的依据和组织者,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起着重要作用。教案的编写还要考虑到教学环境和资源条件,以确保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阅读这些范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案的编写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大家一起来学习吧!

大班语言古诗出塞教案简短篇一

1、理解诗意,学习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2、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1、诗歌范例。

2、人手一份纸、笔。

3、古代江南水乡秋夜美的景色图及配乐诗磁带。

1、活动重点:理解诗意,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2、活动难点: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和诗人的思乡情怀。

3、指导要点:通过观察图片,听听说说,引导幼儿充分感受诗中描绘的秋夜美景和诗人的思乡情怀。

1、出示挂图导入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所反映的时间、地点、人物、景物、季节,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小声与身边的同伴交流)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1)配乐教师示范朗读。

提问:听这首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3)幼儿跟读2、了解古诗结构教师:这首古诗共四句,每行七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七言绝句"。

3、分句理解古诗。

(1)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落下了,远处传来几声乌鸦的叫声,寒气阵阵,秋霜仿佛满了天地间。

(2)江枫渔火对愁眠--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江面上渔船的灯火,诗人想起家乡,难以入睡。

(3)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城外那座寒山寺传来了沉闷的钟声。

(4)夜半钟声到客船--半夜里,钟声传到了诗人乘坐的客船上。

教师: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寒风习习,弯弯的月亮落下了。诗人坐在船上听着远处传来乌鸦低沉的叫声、寒山寺沉闷的钟声,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渔船的灯火,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3、学做小诗人。

(1)感受古诗的韵味。

教师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吟诗。

(2)学做小诗人。

集体吟诵古诗,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请个别幼儿念。

(3)作画。

过渡语:刚才我们做了一回小诗人,现在我们来当个小画家,让我们听着配乐诗画出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

1、是否理解诗意,并能有感情地吟诵诗歌。

2、能否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画出心目中神往的秋夜美景。活动建议在其他时间段反复播放这首诗,并把诗歌范例和幼儿的绘画作品贴在墙上,供幼儿欣赏、认读、吟唱。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大班语言古诗出塞教案简短篇二

1.会认“炉、庐、瀑、疑”4个字,会写“炉、银、流、柳”4个字。

2.能借助课件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感受瀑布飞流直泻的壮观景象。

多媒体课件(庐山瀑布录像)、幻灯片(词语、古诗《早发白帝城》)。

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瀑布是自然界中一种壮观的景象,你们想欣赏吗?今天,我们就同李白一起去欣赏庐山的瀑布。

二、借助媒体,感受瀑布景美。

1、各位,我们的行程开始了,现在我们来到江西庐山,观看香炉峰顶流下的瀑布,看完谈谈你的印象。

2、放视频,学生观看。

3、学生各抒己见:你感受到的庐山瀑布什么样?

4、面对如此美景,李白情不自禁吟诵起“日照香炉生紫烟……”(诵读后板书《望庐山瀑布》)。

5、诗中描绘的景美吗?你也打开书来自由读几次吧!

个别读、齐读、指名读。

(大部分学生从没看见过瀑布,播放瀑布的录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发表见解、阅读古诗的兴趣。)。

三、赏析古诗。

1、自由读古诗,观看插图和回忆录像中的情景,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内交流,先提出疑问互相解答,再说说诗的意思。

3、学生为录像配解说词。先练习再指名说。

(直观形象的画面,将抽象变为形象,减缓了学生体会古诗意境的坡度,加深了对诗人情感的体验。)。

四、朗读、背诵古诗。

1、同桌互助,练习朗读古诗,读出李白惊奇、赞叹的情感。

2、指名读,评议。

3、齐读古诗。

4、看录像练习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

1、播放幻灯片《早发白帝城》。

2、学生朗读,课外积累背诵。

(扩展李白的另一首诗,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课外积累。)。

六、指导识记、书写生字。

1、播放写有词语的幻灯片,自由读,指读,齐读。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指导书写生字。

(生字在不同词语中出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字义、积累丰富的词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飞流。

三千尺。

银河。

落九天。

大班语言古诗出塞教案简短篇三

古诗在中华文明灿烂的历史长卷中是绝妙的华章,也是人类文化瑰宝。(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诗,诗人李白运用夸张的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这首诗用字十分精彩,“生”字描写了烟云冉冉上升;“挂”字化动为静,赞颂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飞”字生动写出瀑布喷涌的景象:“落”字则描画出巨流倾调的气势。“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此诗的精髓之句,比喻奇特、夸张。教师在活动中可通过课件、视频等手段,让幼儿感知“银河”与“瀑布”的壮美之处,充分理解“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的新奇比喻,进一步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活动目标】。

1.了解古诗大意,理解“银河从天上泄落到人间”的比响,体会诗文意境的美好。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并有感情地朗通古诗。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活动建议】。

1.播放庐山瀑布视频,引导幼儿认识瀑布,感受庐山的美。

提问:你觉得布像什么?来到这么美的地方,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小结:庐山是我国的名山,是一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

2.教师完整朗通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导幼儿欣赏、理解诗意。

(2)结合课件,引导幼儿理解古诗含义,重点理解关键词语:“生看”、“挂”、“飞流直下”。

(3)播放银河与瀑布的课件,引导幼儿感受银河的壮美,理解“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的精能。

3.幼儿尝试随着音乐欣赏图片并朗通古诗。

(1)教师结合图片朗通古诗,幼儿小声跟念。(请幼儿说说诗人李白当时的心情。)。

(2)请幼儿阅读《我爱你中国》第32页,指读古诗《望声山瀑布》。

(3)请幼儿配乐朗诵古诗。

4.请幼儿玩游戏“诗画配对”,感受中国古诗的魅力。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教学反思。

当我上完这节课时,我觉得有些不足之处,在孩子们提起对古诗的朗读兴趣时,没有很好的反复朗读练习。在使用贴图画时,有些局限了孩子的想法,应该大胆的让孩子自由的发挥,开拓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创造力。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让孩子们自由的发挥,让他们有无限的空间去开拓思维,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图。让他们对古诗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大班语言古诗出塞教案简短篇四

1、理解古诗内容,学习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诵古诗。

2、喜欢诵读古诗,并萌发幼儿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瀑布的图片或光盘。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瀑布吗?今天老师带来了瀑布的光盘,我们一起来看看瀑布吧!

提问:你们觉得瀑布像什么?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唐朝诗人李白他游庐山时,看到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而写下的古诗《望庐山瀑布》。

你们听听诗人觉得瀑布像什么?

一、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提问:

1、这首诗是谁写的呢?

2、你们听到诗中写了什么?

1、解题,介绍作者。

(1)“望”是什么意思?

明确:远看。“庐山”是个山名,在江西省北部,临长江,靠近九江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谁去过庐山,或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请一位同学说说他所见过的庐山的景色。

2、理解诗意,想像画面,体会感情。

(1)“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烟”,指的不是炊烟,也不是哪儿冒出的烟,而是指云雾。山峰高耸入云,峰上云雾缭绕,下面水气升腾,整座山峰笼罩在烟雾之中。阳光一照,烟雾便呈现出绛紫的色彩,飘飘悠悠,萦绕山际。多美啊!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远远看去。

“川”:指大河。

“挂”:悬挂。

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这句诗挂字用得好,因为瀑布在不停地流动着,从动态上看,就像一条巨大的河流,但平时河流都是流淌的,而这一瀑布却由上而下地高悬,所以诗人用“挂”这个字写出瀑布外形的壮观。同时通过“挂”这个字使人体会到瀑布水流又快又急,而且山势陡峭,仅仅通过一个字就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3)“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是形容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像飞一样。

“直下”:直下来。

“三千”:不是一个确数,形容瀑布很长。

站在山下向上望去,瀑布从陡峭的山上笔直地飞快地流下来,足足有三千多尺长。

提问: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三千”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只是夸张地说出瀑布很长,气势很大。

(4)学习第四行诗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怀疑。

银河:也称天河,由许许多多恒星构成。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流,所以叫银河。

九天:古时传说天有九层,这里的“九天”指天的最高一层,也就是天的极高处。

这瀑布真像是银河从极高的天上落下来了。在这句诗里,“落”和“挂”一样用得精巧。好像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无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人间。

(三)反复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进而背诵全诗。

1、教师出示具有一定分隔符的古诗板书,让幼儿诵读。

2、让幼儿体会祖国山水的壮美,萌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大班语言古诗出塞教案简短篇五

古诗在中华文明灿烂的历史长卷中是绝妙的华章,也是人类文化瑰宝。(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诗,诗人李白运用夸张的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这首诗用字十分精彩,“生”字描写了烟云冉冉上升;“挂”字化动为静,赞颂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飞”字生动写出瀑布喷涌的景象:“落”字则描画出巨流倾调的气势。“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此诗的精髓之句,比喻奇特、夸张。教师在活动中可通过课件、视频等手段,让幼儿感知“银河”与“瀑布”的壮美之处,充分理解“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的新奇比喻,进一步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了解古诗大意,理解“银河从天上泄落到人间”的比响,体会诗文意境的美好。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并有感情地朗通古诗。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播放庐山瀑布视频,引导幼儿认识瀑布,感受庐山的美。

提问:你觉得布像什么?来到这么美的地方,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小结:庐山是我国的名山,是一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

(2)结合课件,引导幼儿理解古诗含义,重点理解关键词语:“生看”、“挂”、“飞流直下”。

(3)播放银河与瀑布的课件,引导幼儿感受银河的壮美,理解“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的精能。

3.幼儿尝试随着音乐欣赏图片并朗通古诗。

(1)教师结合图片朗通古诗,幼儿小声跟念。(请幼儿说说诗人李白当时的心情。)。

(2)请幼儿阅读《我爱你中国》第32页,指读古诗《望声山瀑布》。

(3)请幼儿配乐朗诵古诗。

4.请幼儿玩游戏“诗画配对”,感受中国古诗的魅力。

日照香炉生紫烟,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大班语言古诗出塞教案简短篇六

2、感悟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3、搜集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

课件。

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谈话:自古以来,边疆的战争不断,不少诗人都曾经写过描述边塞军队生活的边塞诗,而边塞诗中最有代表性的压卷之作,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王昌龄的《出塞》。出示幻灯片1(板书课题)。

齐读题目,解题:"塞"指什么(边关,关塞)。"出塞"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到边关去守卫边疆。这是唐代代诗人写边塞生活诗常用的题目)。

简介诗人王昌龄(出示幻灯片2)。

下面,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首千古传诵的佳作,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有板有眼;(自由读—指名读—示范读—齐读)(出示幻灯片3,4)。

小组讨论学习:再次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探讨不懂的字词,如:秦,汉,但使,不教等。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意思是: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还是秦汉时的边关,从遥远的家乡来守边关的战士们还不能回到家乡。)(出示幻灯片5)。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意思是:只要有李广这样的大将守卫边关,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和战马越过阴山南下入侵我们了。)((出示幻灯片6)。

过渡语:要理解诗局的意思并不难,但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一种何等的思想感情呢。

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第1,2句诗:(出示幻灯片7)齐读诗句,思考:这句诗提到了哪些景物你脑海里会浮现出怎样一幅画面(出示幻灯片8的图片)。

探讨:

1、师:古代诗人在描写边塞生活的诗歌时,几乎都会写到明月和边关。

大家想一想:诗人为何要提到"明月","边关"呢(小结:大概是守卫边关的将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夜深人静时,面对这苍凉的边关,举头望见那明月,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家乡和亲人来。)。

这句诗有没有言外之意呢将士们为何一直不能回到家乡(小结:这明亮的月光仍然像秦汉时期那样照着边关,边关的战争从秦汉时期以来,一直没有停歇过,千百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将士被迫告别亲人,远离家乡,来到千里之外的边关守卫边疆,一直不能回到家乡。有的老死边关,有的战死沙场,还有的葬身与沙漠戈壁上,没死的还要继续镇守边关……)。

残酷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多大的灾难啊!这句诗包含着诗人怎样一种感情呢(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们的同情。)。

指导有感情朗读1,2句。(悲壮,沉重的语调)。

学习第3,4句诗:站在这冷清的月色下,望着茫茫的黄沙,耳听着呼呼的风声,边关的诗人和将士们心中会涌起什么怎样的心情呢?(引导学生答:恨敌人入侵,很想早日打败敌人,与家人团圆,怨朝廷腐败……)。

探讨:为何诗人和将士们会有这样的渴望。

小结:因为只有像李广这样的大将在,才能使(让学生答)。

——边关的敌人就不敢入侵。

——就能早日平息战争,早日与家人团圆。

——边关就会安宁,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

……。

3、师:只所以会特别希望有李广这样的大将,是因为什么。

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是告诉我们什么呢?

小结:当时的将帅不爱护士兵,贪图享乐,贪生怕死。"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这句诗包含着诗人怎样一种感情表达了怎样一种愿望。

小结:诗人多么希望朝廷能早日任用像李广这样的良将;多么渴望早日平息战争,使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啊!"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诗人们都有同感啊!

指导有感情朗读3,4句。(激昂,感慨地)。

小结:全诗通过眼前看到的实景,用短短的十四个字就表达了心中的愿望,抒发了强烈的感情,真不愧为七绝的压卷之作。让我们再次来美美地朗读一下这首佳作。

进一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要求读得有声有色。(出示幻灯片10)。

(指名读——欣赏课件范读(点击幻灯片11)——自由练读——齐读)。

2、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你从诗中悟到了什么最能体现这种感情的是哪一句诗。(最后两句最能体现出英雄气概和爱国之情)。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坚定,豪迈地)。

1、学习了本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为世界和平而努力。)。

2、像王昌龄这样的边塞诗还有很多,你在课外还搜集到哪些呢。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边塞诗)(出示幻灯片14)。

大班语言古诗出塞教案简短篇七

1、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1课时。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豪迈奔放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请同学们一起读题目《出塞》。揭题《出塞》。

二、检查预习情况,介绍作者。

1、师生共同介绍作者:王昌龄(698—756),字少伯,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人。)他擅长写边塞诗。选择边塞军旅生活作为写诗的素材。

2、小组讨论预习生字词的情况并汇报。

关——关塞。

但使——只要。

龙城——地名,又称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一带。

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汉武帝时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英勇善战,匈奴称他为“飞将军”。

不教——不让,不使。

胡马——胡人的兵马。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度阴山——度,指越过。银山,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

三、学习古诗(看视频,屏幕出示《出塞》全文字幕)。

(1)自由读:结合课后注释,试着小声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互助学习:在小组里每位同学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请同学、老师帮助。

(3)各小组推举一位同学汇报学习情况。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诗的意思是:还是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长征不见归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果英雄善战的李将军依然健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兵马度过阴山的。

四、再读古诗,体会意境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同学之间互相读。

2、互相交流,谈谈诗中表达的意境和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塞》是古代乐府中的一首军歌,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他的诗作多以当时的边塞军旅生活为素材。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缅怀,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安危无限关心的爱国激情。

五、指导朗读。

1、自己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2、同学之间互相背一背。

大班语言古诗出塞教案简短篇八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3、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要认真、要有耐心。

4、引导幼儿充分想像合理的故事经过,锻炼自己口语的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创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教学重点:学会朗诵古诗。

教学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古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

1.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

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多媒体)。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幼儿操作:画出这首古诗中你认识的字宝宝,画出来给后面的老师读一读,你读的对不对,然后朗诵给老师听,你会得到一颗五角星。

2、总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3、作业。

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活动反思:

本节课,准备的开放性问题较多,幼儿能开动脑筋,大胆参与活动,连平日不爱张嘴说话的小宝宝都参与了互动。但是本节课内容太多,在撕纸游戏环节,宝宝们由于时间的问题没有尽兴。

大班语言古诗出塞教案简短篇九

《梅花》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北宋诗人王安石。这首诗从神态、颜色、香味3方面描写了梅花的特点:墙壁角落里的几枝梅树冒着严寒独自开出了雪白的花朵,远远看过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花香飘了过来。全诗虽仅有20字,却写出了梅花凌寒怒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赞美了梅花高洁、坚强的性格。此诗意境幽远,为咏梅之佳作。大班幼儿的语言结构敏感性有了明显的发展,本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朗通,感受古诗的语言节奏和韵律,体会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和梅花的特点,知道“凌寒独自开”的寓意。

2.能按照古诗的的律、节奏有感情地明通。

3.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自制课件《梅花》、古等曲(渔舟唱晚)、“幼儿学习材料”一一《拥抱冬天)。

【活动建议】。

1.结合课件,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了解古诗的作者。

(1)引导幼儿讨论画面内容。

(2)简单介绍古诗的名称、作者。

教师:这首古诗的名字是(梅花),作者是北宋诗人王安石。

2.请动儿倾听古诗,感受古诗特有的的律,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

(1)教师有感情地朗通古诗,引导幼儿感受古诗特有的的律和节奏。

(2)组织幼儿交流、讨论,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

提问:严寒中盛开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它有没有香味呢?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哪句古诗突出了梅花的特点?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结合幼儿的回答讲解古诗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诗的意境。例如:在很冷很冷的天气里,几枝梅花在墙角坚强地挺立着,远远看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花香飘了过来。

3.鼓励幼儿尝试按节奏和的律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感受古诗的的律美。

(1)引导幼儿尝试模仿教师朗诵通的的律、节奏,和教师一起看图朗通古诗。

(2)引导幼儿再次尝试朗通,运用表情、动作等大胆表现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3)组织幼儿通过个人、小组、集体、配乐等形式进行朗通表演,体会古诗的意境。

(4)组织“小诗人朗通会”,鼓励幼儿大胆朗通古诗。

4.引导幼儿感受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请幼儿围绕“你认为梅花是一种怎样的花、为什么”进行讨论、交流,感受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活动延伸】。

幼儿自主阅读《拥抱冬天》第14页,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梅花。

北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小资料。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通过谈话,引起了幼儿对梅花的兴趣。在欣赏梅花的图片及课件中,了解了梅花的特点:颜色、形状还有花瓣的数量等。多数幼儿对古诗的内容非常熟悉,所以在教师引导下,大多数幼儿朗诵的较熟练,并且还能够用“梅花”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通过朗诵,使幼儿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美,体会到了梅花不畏酷寒、不屈不挠的品格。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特征,在延伸活动中还预设了吹画、手指点画等操作活动,不仅增加幼儿对梅花的印象,还会使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