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精细化管理在国企绩效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汇总(实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3:53:39 页码:10
精细化管理在国企绩效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汇总(实用9篇)
2023-11-18 13:53:39    小编:ZTFB

阅读名著可以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总结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观点,但要注重自己的创新和独立思考。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细化管理在国企绩效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汇总篇一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房屋建设行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体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由于建筑规模的逐渐扩大,物资管理难度增高,为避免管理问题的出现,降低施工成本,保证建筑施工质量,文章分析了在房建的施工管理过程中,管理物资的方式,其中精细化管理为施工管理带来了较大的便利,从而为当前房建施工物资管理部门提供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房建施工;物资管理;精细化管理。

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各个行业也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而提升了非常多,房屋建设行业就是其中一个。飞速发展带来了很多市场的问题,比如施工单位之间的竞争程度不断地激烈。施工企业的工程施工过程有成本高、工期长两个特点,在房建施工成本方面,物资消耗所占比例高达60%,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利润,房建施工单位必须提高工程的经济收益,对施工管理采取精细化管理的方式,从而加强对企业资源管理的控制,这是当前房建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1.1房建施工管理部门对物资管理缺乏重视。

在房建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项目领导的主要精力在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上,对物资管理部门的要求单纯是生产材料的及时供应,而物资管理往往不被重视,如果物资管理部门因物资供应出现问题耽误房建的生产将会对其追究责任,因此物资部门的工作重视生产材料供应的预算,供应要求按时按质,实现了“零库存”、“及时配送”,但不敢于承担风险和责任,造成物资管理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1.2物资管理缺少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执行方法。

在房建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在计划、采购、验收、发放、保管、使用、盘点、核算、考核每个环节所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但与实际而言,这些制度并不规范。而且在现阶段的物资管理中,大多数管理制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而无法有效执行,只有小部分的管理制度能够刚性执行。

1.3缺乏物资管理人员和人才。

我国市场上可以提供的、真正的从事房建施工物资管理专业人员非常少,当前阶段所从事该行业的人往往文化水平比较一般,无法达到新时期的相关要求。另外,物资管理人员的待遇和地位较低,大部分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加入物资管理行业,现有的物资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由于受到施工成本的限制,很多施工企业都是临时召集一支施工队伍,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接受先进技术水平的时间不同,影响了物资精细化管理水平。

1.4物资信息化水平低、设备不完善。

房建施工管理部门对物资管理重视度的缺乏,物资管理缺少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执行方法,物资管理人、人才和资金投入的不足等多种问题严重影响了房建施工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很多的物资管理的环节仍然结合着人主动的手工管理,而缺少自动化管理环节;只有非常个别的部门结合了信息技术开展了相关的业务,但整体来看其仍处于比较基础的技术使用阶段,没有做到全套生命周期管理,对于企业整体的促进作用比较有限。

2浅谈在房建施工管理中实现物资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首先,对于房建施工企业而言,实施物资精细化管理可以实现不断加强物资管理深度和广度的重要目标,房建施工企业的具体业务流程和细节的不断优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耗损,施工物资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为企业的更快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经济效益。其次,精细化管理是实现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思想理念,应坚持“全面、全过程、全方位”的原则,其核心主要为精、准、严、细。精即精益求精,将管理工作做到最好做到极致;准即数据、计量准确,工作时间、方法要准确;严即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度,严格控制偏差的出现;细即管理、操作的细化,特别是执行方面的细化,并做详细记录,如技术交底记录,见表1。房建施工全体员工务必做好任何一件事情,将本职工作实化、细化、深化,同时他们培养追求卓越、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创新的工作精神。最后,房建施工管理的物资精细化管理,在物资计划、采购、验收、发放、保管、使用、盘点、核算、考核每个环节所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将每个环节精细化,可实时掌握项目的物资动态信息。

精细化管理在国企绩效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汇总篇二

在具体业务开展中,想要实现具体精细化管理,就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个主要方面。首先,业务的管理人员必须起到领军作用,尤其是项目领导人员要有强烈的物资精细化管理意识。只有提高房建施工管理部门人员的素质,强化他们的精细化管理意识和能力,才能为房建施工提供良好的物资管理环境;其次,房建施工的相关人员必须负起责任,认识到具体任务的重要性,体会到物资管理可以为企业发展所带来的具体帮助,发现本企业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科学的解决办法,在做好物资管理的基础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然后,完善的物资精细化管理是实现有效的房建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基础,在项目开始时,就要合理规划物资存放场地的规模,当各项物资到达现场后,按照规划合理堆放物资,在房建施工过程合理使用各项物资,保证施工企业整个施工过程物资管理的有效运行。实现房建施工管理中物资精细化管理,需要全体人员的共同参与,在施工材料的计划、采购、验收、使用等环节共同参与和监督。

3.2建立物资管理制度,并有效执行。

在房建施工企业,为保证物资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执行,物资管理在计划、采购、验收、发放、保管、使用、盘点、核算、考核每个环节都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施工企业的每个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守,发现不合理的制度要及时更改,使之完善规范,确保物资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保证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上准确计划、及时验收、得当保管、严格出入库、正确考核等。同时,项目领导人员和物资管理部门要加强业务现场指导、加强信息联络,对物资使用情况有准确的把握,合理奖惩制度,带动全体员工积极主动参与物资精细化管理。另外,项目经理应该针对施工过程制定详细的管理计划,在物资招标方面,必须做到公平以及合理,物资招标的合同必须要透明公开,接收各类的相关利益者实时的监督。具体的招标过程要事先成立招标小组,负责实际的招标、比价、开标、评标的主管工作;所有的采购过程都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严格按照申请表的内容执行。在具体的采购环节,则应当建立采购逐级审批制度,保证每个采购物品都是对工程建设有用的,不要出现重复采购和浪费的现象。在物资的使用环节,也要加大管理的力度,尤其是配送处理和消耗记录工作,必须加大重视力度,结合时代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调整。除此之外例如微信等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也应当加入到物资管理的技术应用当中,努力提升物资管理的水平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促进整体的工程建设效率提升。

3.3引进物资管理人员和人才。

房建工程是人主要来操作的,所以归根到底还需要人来执行,加大对人的管理力度意义重大。正如上文所述的那样,我国现阶段还非常缺少专业的人才,具体从事工作的人员水平都比较的差,所以必须引进物资管理方面的人才,提高物资管理人员的待遇和地位,在企业内部建立人才中心,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等优秀品质,使本企业的物资管理队伍“精、准、细、严”,实现房建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只有当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发展时才能保证企业的人才竞争能力,让企业内部保持鲜活的人力资源,提高企业的实际竞争能力。

3.4提高物资精细化管理信息水平。

信息产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产业,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信息产品的广泛应用,推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而且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降低物资消耗和交易成本,实现了我国经济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在房建施工企业中,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物资精细化管理管理的重要性,然后大力实现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加大投入,明确企业要求,实现整个公司资源信息共享、全方位监督物资采购、动态分析物资消耗、业务流程规范高效的目的。在物资精细化管理中信息化的使用,使企业物资招标效果提升,物资采购价格降低,物资消耗使用规范,控制了整个工程的成本,促进了物资管理的发展。物资精细化管理信息水平的提高,是实现施工企业在物资管理方面获取利润的途径,不仅使房建施工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还保证了施工质量和工期的控制。

4结束语。

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条件,也促进了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对于各行业发展而言也有很大的提升作用。房建行业的整体水平真实提升,但具体竞争也日益的激烈,这对于整体行业发展而言是巨大的挑战。物资的精细化管理方式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从而让企业提高自身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因此,房建施工企业应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强每个环节的管理质量,严格物资管理和控制,提高物资利用率,减少物资浪费,促进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精细化管理在国企绩效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汇总篇三

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合同的管理关系到整个项目的运行。在粗放的管理模式中,工程开展得再顺利也难以保证施工的正常开展。因此,在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做好合同管理非常重要。在实际中,企业要将合同的管理放到重要的位置,针对不同的合同,都要依据相关标准在企业的管理部门进行备案。在合同签订的时候,责任人员要仔细研究,将涉及到时间、尾款结算等问题的条款仔细推敲,以保证企业的利益。此外,在对外签订合同的时候,要保证合同签订是在公司统一规定的合同范本之下进行的,确保合同能够按照统一规范管理。在出现变更条款或者补充条款的时候,要先向公司的经济部门汇报,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条件下签订合同。

2.2施工材料管理。

施工中材料的选购与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材料是施工的基础,也是保证施工整体质量的关键性内容。因此,施工材料的精细化管理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在实践中要结合材料采购物资队伍的组建、材料采购组织的管理和材料的_定消耗问题全面地分析,精细化管理。

2.2.1施工材料的物资队伍应该是具备高素质人员的队伍。公司可以结合培训、外聘等手段来组建物资队伍,提高队伍的专业性,促进施工效率的提升。高素质的人才是保证企业效益的关键。

2.2.2材料采购供应管理。想要保证工程中材料的质量,就要结合施工的具体要求,综合考虑材料质量、运输成本、价格等多方面的因素,降低材料的采购成本。水泥、砂石、钢材等材料要具备“三证”并通过抽检之后才能够投入使用。

2.2.3科学管理材料。在施工中,不同时期对材料的需求不同,材料管理人员要综合施工的具体情况仔细分析,确保在施工前做好材料的维护,施工中保证材料的发配和管理,施工后保证材料的有效性。在施工阶段,管理人员要及时关注不正常的消耗等问题,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用量。

2.3施工人员管理。

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在施工中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并可以明确施工的权责,以确保出现问题之后能够明确到人,并得到及时解决。针对表现好的员工,要给予奖励,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为工程质量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管理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工程的质量,还要关注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在工作中帮助他们提升自我,为他们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对于施工队中的不同人员,要定期、分批地组织培训,保证他们能够明晰自己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

2.4施工进度管理。

施工进度管理是关系到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果不能够合理地分配施工的时间,很容易导致在工程赶工现象的发生,影响工程的质量。因此,在施工中要做好施工进度的管理。施工前期,要有年、季、月、旬计划,并结合施工中的实际情况科学调整后期进度。对于各个分项的内容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之下减少施工的时间。

2.5施工过程管理。

施工中,同一工程可以存在不同的施工方案。不同的方案对工程的影响差距也非常大。在施工方案的选择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精细化”的原则进行设计和考量,保证能够制定出最优的施工方案。在施工阶段,施工人员和资源的调度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管理人员要结合“精细化”的管理原则,将整个工程运作进行综合分析,确保每一个工序都可以在合适的引导之下得到协调发展。

2.6施工成本管理。

想要减少施工成本就要协调好企业的利润与工程建设精细化管理之间的矛盾。在管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将管理的内容放到工程建设的成本上来,每月都按照工程的投资目标、工程财务管理目标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做好季度总结。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从实践情况来看,精细化管理模式能够对施工流程进行优化,同时对具体业务进行规范,为建筑项目管理的稳定性及有效性提供支持,促进建筑施工项目健康可持续发展。现阶段精细化管理并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体系,应在日后相关工作中加以改进,并将其充分体现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为企业未来发展创造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精细化管理在国企绩效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汇总篇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支柱型产业,传统的营销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电力企业相关负责人要改变陈旧的管理理念,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到电力营销管理中,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精细化管理既是一种管理理念,又是一种管理技术。精细化管理即通过对电力企业日常管理工作进行细化,采用标准化、信息化、数据化和程序化的管理模式,确保电力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科学和高效。精细化管理要求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在电力营销管理过程中要具有针对性,认识到电力企业营销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同时,对电力营销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量化考核、监督和执行。精细化管理实现了管理理念与考核制度的同步结合,能够确保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中各部门工作落实到位,从而形成完善良好的企业营销管理体系。精细化管理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电力企业负责人采用专业化的管理方式对企业的产品、服务和后台运行进行调整。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以消费者的需求对重点,实现电力营销的高收益、高效率和强有力的市场竞争优势。

新时期,我国电力市场发展迅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消费与日俱增,据统计,直至,我国电能消费总量已经达到5万亿kw。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变革,电力企业已经由原先的生产型逐渐朝向经营服务型转变,但是在此过程中,会面临很多挑战,比如电力企业营销范围较小,内部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有待提高等等,同时,电力企业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很难跟上市场发展步伐。我国区域电网一般都是由许多个小型电网联网所组成的,但是由于区域电网的差异性较大,小型电网营销单位的服务意识较差,因此,各个区域之间的电力营销大同小异,漏洞较多,很难根据区域电网的实际情况确定科学的营销管理形式。除此以外,电力企业营销队伍综合素质良莠不齐,有些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和服务水平较差,专业技能掌握不充分,所以加强电力企业营销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相关统计研究显示,2006~电力能源消费总量和终端消费量如图1。

精细化管理在国企绩效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汇总篇五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和“需要即人才”的观念,要求企业筹集或使用的人力资源的目标、行为、素质与企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如何吸引人才,如何让更多的人才为自家公司服务,成为当今研究的热题。有效的绩效管理有助于企业与员工实现双赢,完善企业绩效管理成为吸引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

保险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中国保险市场实现保费收入1.43万亿元人民币,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5.9万亿元,其中,作为最主要市场主体的保险公司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传统的保险公司绩效评价仍然依赖单一的财务评价体系,只能为保险公司提供有限的财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其实际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难以满足其战略性发展的需要。

一、绩效管理的概念与现代保险业的现状。

绩效管理的概念随着人力资源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借鉴现代企业成功管理经验,运用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原理,激励单位和个人发挥最大工作效能的新型管理机制。peterson和tracy(1979)在《人力资源系统管理》一书中进行了详细阐述。他们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或工业关系在一个确定的企业都包含这样一些活动:招聘、甄选、绩效评估、薪酬和员工(含管理人员)开发以及劳资谈判。国内外涉及的方法和理论包括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和目标管理等绩效管理工具。

现代保险业起源于西方。海上保险是保险业最早的险种,也是近代保险业开始形成的标志。19世纪70-80年代,为了缓和第二次产业革命后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西方各国相继制定了社会保险制度,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体系,二战后又进而发展为“从摇篮到坟墓”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的保险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友邦是把台湾地区的国泰人寿模式移植到了中国大陆。这种模式在台湾地区是成功的,但在中国内地,这套模式竟然把整个保险行销给格式化了,也使得保险行为更加粗放,更加短期化。中国保险业要得到健康稳健的发展,销售体制的创新已经刻不容缓。

二、a人寿上海分公司的发展与个险绩效管理问题。

(一)a人寿上海分公司简介。

a人寿保险公司,成立于12月,由中国京安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高速公路投资建设发展公司等六家大中型企业发起,是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全国性综合人寿保险公司。a人寿保险公司主营业务包含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人身保险业务以及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同时开展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保险资金运用业务。a人寿上海分公司于3月拿到上海保监颁发的营业牌照,已经正式开业。根据中国保险统计信息系统数据汇总,截至6月底,20上海市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17.74亿元,同比增长8.79%,人寿保险公司共计45家。

(二)a人寿上海分公司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产品、服务同质化的今天,如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需要管理者准确及时的把握市场。个险渠道作为保险公司的传统渠道,更是需要不断的去分析、研究市场动态。

目前a人寿上海分公司的个险渠道采用的`绩效提奖管理办法已经严重与市场脱节,绩效引导方向已经偏离了上海市场的需求。通过对上海保险市场的分析,“撒大网捕鱼”个人业务渠道的“红海战术”已经不能够在市场上占夺先机。而是需要企业通过创新实现进步,带给消费者更多的体验和享受,使得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保险公司的产品。这也就需要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来引导销售员走向以个人为盈利点的“蓝海战术”中去。并且从a人寿上海分公司考核的过程和内容来看,未能从真正意义上建立绩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也仅仅作为存档材料存入个人档案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营销人员对待考核工作积极性不高,处于应付状态。很多外国保险公司及大中型中外合资保险公司都已经引进kpi绩效管理、平衡积分卡管理、目标管理等,而并非简单的绩效提奖管理办法。使得绩效考核对战略层面进行指引,提高公司的管理能力、盈利能力、社会影响力、成为管理一流、服务一流的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的保险公司。

通过对市场的研究,用平衡计分卡建立了一套适合a人寿上海分公司发展的绩效管理体系。从财务角度、客户角度、内部流程角度、学习和创新角度等综合指标分析业务员的能力,综合判断业务人员价值。

(1)财务角度可以显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对改善企业盈利做出贡献。财务目标通常与获利能力有关,其衡量指标有营业收入、资本报酬率、经济增加值等,也可能是销售额的迅速提高或创造现金流量。

(2)客户角度通常包括客户满意度、客户保持率、客户获得率、客户盈利率,以及在目标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客户层面使业务单位的管理者能够阐明客户和市场战略,从而创造出出色的财务回报。

(3)从内部流程角度看,管理者要确认组织擅长的关键的内部流程,这些流程帮助业务单位提供价值主张,以吸引和留住目标细分市场的客户,并满足股东对卓越财务回报的期望。再次,学习和创新角度确立了企业要创造长期的成长和改善就必须建立的基础框架,确立了目前和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等等。

评情况发放。按照逐级考评的原则对各部门进行季度、半年度考评,确定各部门绩效工资;各部门对本部门员工进行考评,确定员工的个人绩效工资。

总之,要真正做好绩效管理工作,在绩效体系设计与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系统的眼光和思维,同时又要敢于迈进步伐,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适时推动组织的变革前进,把公司推进为一个具有现代意识观念、行为模式以及能力结构的成长型企业。保证业务人员更好的对市场、对需求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精细化管理在国企绩效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汇总篇六

平衡记分卡(balancedscorecard,bsc)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绩效评价系统和战略改进工具,其核心思想是以企业战略为核心,实现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外部和内部、结果和过程的平衡,使企业最终实现均衡发展,实现企业目标、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和协调。来,平衡记分卡已在国内外大企业得到广泛运用,而中小企业很少涉及。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微观基础,在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现状令人堪忧,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绊脚石”。那么,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绩效管理,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并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呢?本文以提高中小企业绩效管理为切入点,对平衡记分卡在中小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做了有益探讨。

一、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我国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发展缺乏国家政策制度层面的支持,往往呈现规模小、人数少、组织机构松散、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缺乏相应激励约束机制、管理观念和管理水平落后、管理者素质水平层次不齐、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弱等特点,导致其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对绩效管理认识的存在偏差。绩效管理(performancemanagement简称pa)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早已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不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在理论界为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所关注和研究,在实务界也为各企业所运用。尽管如此,我国中小企业仍然普遍对绩效管理概念模糊,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这是由于中小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管理人员过度倾向于事务处理,忽略了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不能从战略视角看待绩效管理,对绩效管理缺乏正确理解和认识,对绩效管理的定位存在误区,往往错误地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评或业绩考核,是对员工进行的年终,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

(二)绩效管理制度更新滞后。很多中小企业是由几人、十几个人或几十人的家庭作坊发展而成的家族制企业,受客观原因的制约,形成管理松懈、随意性强的“痼疾”,对绩效管理重视不够,导致绩效管理起步较晚,绩效管理体系尚未建立,或虽已建立但并不完善,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绩效管理系统;绩效管理执行不力,实施的绩效管理策略和方法不科学,在执行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纰漏;重绩效管理成绩,轻信息反馈,反馈速度慢;绩效管理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缺乏创新。

(三)绩效管理流程流于形式。大部分中小企业对绩效管理存在盲目跟风现象,口头上重视绩效管理,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热情,往往走走过场,实际工作没有深入下去,执行不到位;考核指标设计不合理,只注重财务指标设计,而对非财务指标不予考虑,使考评对象只注重短期利益不重视长期目标,只注重考评结果不重过程;没有明确的量化考评标准,使推行绩效考核的管理成本大于绩效水平提高的效果;绩效考核目标不明确,使考评对象挖空心思寻找考核的漏洞和可能的机会,而不关注绩效水平的提升上,偏离了绩效管理的初衷。

(四)员工素质低。有效实施绩效管理,不仅要求对管理人员的沟通、协调、决策等管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支持、参与和配合。而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限,为了生存发展,企业一般将绝大部分资金投入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对人力资源投入明显不足,有的'企业甚至不将员工培训费用列为日常开支项目,剥夺了员工提升业务水平的机会。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人员未经严格选拔,学历偏低,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主要依靠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处于经验管理阶段,管理人员素质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一般员工对企业绩效管理目标缺乏深入了解,不能把企业绩效管理目标和企业发展战略挂钩,片面认为绩效管理目标就是为了实行奖惩,是领导据以决定奖金发放、红利分配的工具,因而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并待之以敷衍的态度,使绩效管理工作效果大打折扣,给绩效管理推行增加难度。

(五)沟通存在障碍。许多中小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协调性差,沟通困难。而绩效管理工作是需要管理人员与员工持续有效沟通的系统工程,缺乏沟通或沟通不畅都会给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带来阻力,使绩效管理工作见不到成效,甚至无从开展。

如何妥善解决中小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作为目前绩效管理评价体系中最为先进的平衡记分卡,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这一困境。

(一)从理论上分析。因为平衡记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彼此影响相互推动的维度,构建出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框架体系,打破了传统绩效管理只注重财务指标而不重视非财务指标(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的绩效管理方法。平衡记分卡强调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之间的紧密关系,把战略放在企业管理过程的核心地位,以企业战略指导绩效管理,通过绩效管理来实现企业战略。平衡记分卡理论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将宏观的、抽象的战略转换成运作方案或工作计划的思维模式,并逐渐发展成一项战略执行与监控的管理工具,结合战略与绩效管理协助企业实现远景目标,强调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竞争要求选择若干关键性衡量指标。这种思想恰恰能够指导中小企业提高绩效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中小企业可以借鉴平衡记分卡理论改进绩效管理,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从实践上分析。平衡记分卡广泛应用于内部管理,它通过设定岗位业绩目标,将工资奖金、等级晋升与业绩联系起来,既是分解落实多目标管理的重要方式,也是评价员工业绩的依据。在实践中,平衡记分卡作为一种新型绩效评价系统和战略改进工具,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被认为是目前在绩效管理中运用范围最广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科学评价方法,在国内外许多企业的运用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bain&company调查指出,50%以上的北美企业都已采用平衡记分卡作为企业内部绩效评估的方法;在美国,有50%的企业训练课程教授平衡记分卡技巧;《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80%的企业在不同程度上使用平衡记分卡;《哈佛商业评论》将平衡记分卡评为75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绩效管理工具和最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实践证明,平衡记分卡是联系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的纽带,它既适用于大型企业,也适用于中小企业。

(一)财务方面。为了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企业可依据平衡计分卡制定若干具体财务指标,如利润率、销售增长率、资产回报率、毛利率、现金流量等,全面综合地衡量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衡量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

(二)客户方面。中小企业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在激烈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需要在立足内部自身发展的同时,把眼光投向与企业息息相关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客户。企业没有忠实稳定的顾客群,获利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稳定现有顾客,吸引更多的潜在顾客,无疑是企业制胜先机。那么,企业对客户应如何表现?如何向客户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满足他们需要,提高企业竞争力呢?企业可运用平衡计分卡制定一系列客户指标衡量,如品牌认知度、顾客满意度、服务效率、价格水平、市场份额、客户保有率等。从客户角度给自己设定目标和评价指标,保证企业的工作成效。

(三)内部流程方面。企业要争取尽可能度的客户,关键还在于企业自身的“魅力”,所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能否让顾客“情有独衷”。因此,企业需要“苦练内功”,建立起合适的组织结构、生产流程和管理机制,关注对客户满意度影响最大的关键流程,为客户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依据平衡计分卡,与此相关的指标有产品质量、事故回应速度、新产品开发能力、创新水平等。

(四)学习和成长方面。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企业的成长与员工素质能力的提高息息相关,员工只有不断学习与创新,才能实现企业长远发展。中小企业要衡量相关职位在追求营运效益的同时,是否为企业长远发展营造了积极健康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是否培养和维持了组织中的人员竞争力,可围绕组织学习与创新能力提升,运用平衡计分卡设定学习与成长类指标,用来评价员工管理、员工激励与职业发展等保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能力,包括对市场和产品的创新、持续学习、智力投资、员工满意度、新员工保有率、员工建议数、员工收益、绩效改进率等。

四、运用平衡记分卡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建立明晰的战略目标。中小企业在运用平衡记分卡时,应把企业战略放在首位,站在战略的全局考虑问题。平衡记分卡以战略思考为视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战略目标明晰,每个人都知道企业往哪里走,达到目的的战略是什么,并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至部门、工作组和个人。

(二)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平衡记分卡。每个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不尽相同,因而战略目标也不可能相同。每个企业在运用平衡记分卡时应量体裁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平衡记分卡绩效评价体系,绝不能生搬硬套,盲目引用其他企业建立的平衡记分卡指标体系。具体来说,可以组织工作小组对平衡记分卡的运用情况进行定期跟踪反馈,然后由专家分析,及时修正绩效指标。

(三)建立健全的内部组织制度。平衡记分卡绩效评价体系涉及企业、部门和员工三个层面,其实施自上而下渗透到企业每个角落,需要以健全的内部组织制度为依托,包括财务核算体系的运作、内部信息平台的建设、岗位权责的划分、业务流程的管理以及与绩效考核相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等环节。

(四)建立人人学习的企业文化氛围。平衡记分卡的运用不仅仅需要领导层强有力的承诺和支持,积极参与整个运作过程,保证整个过程的系统性和规范性,还需要企业每个员工认真学习,积极对待,了解企业战略和自己在整个战略中的位置、目标,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员工实现目标的动力。这就要求企业利用各种渠道对员工进行平衡记分卡培训,使平衡记分卡理念深入人心。

(五)建立有效沟通和内部激励机制。平衡记分卡能否有效实施,实现预期效果,沟通是关键。中小企业必须改变“各自为阵”的工作作风,从企业整体目标出发,实现部门之间、部门内部管理者和员工之间沟通的顺利通畅,使建立在有效沟通基础上的平衡记分卡提供的评价结果更具客观性、可靠性、公正性。

平衡记分卡抓住了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帮助企业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进行绩效评价的有力工具。中小企业运用平衡记分卡进行绩效管理评价,必定有益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然,平衡记分卡作为从国外引进的先进理论,在运用于我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过程中,绝不能简单机械地照抄照办。中小企业要结合我国具体国情,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与完善平衡记分卡。

精细化管理在国企绩效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汇总篇七

摘要:绩效管理是战略人力资源的核心职能之一,是企业战略实施的有效工具,本论文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把其与汽车制造企业绩效管理联系起来,从战略的角度对平衡计分卡进行论述,以便对把平衡计分卡这种战略性工具引入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进行初步探索。

一、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内涵。

平衡计分卡(balancedscorecard)是罗伯特。s.卡普兰和大卫。p.诺顿经过为期一年,对在绩效测评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12家公司的研究后发明的,并最早发表于1992年1/2月号的《哈佛商业评论》中,后来扩展为一种战略管理工具。《哈佛商业评论》将bsc评为75年来最伟大的管理理论。在世界著名的战略咨询公司bain&company针对大型公司所做的一个关于管理实践的大型调查中显示:,全球财富1000强的960家被调查企业中使用率为57%。另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中国大概有100多家企业在应用bsc技术,已经有一些企业获得了成功。平衡计分卡包括四个层面:顾客角度、内部流程角度、学习与发展角度、财务角度。

(1)更加有效地实现战略性执行。平衡计分卡是在对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通过指标的设计,把组织的战略和一整套的衡量指标联系起来,通过逐层分解细化指标,从四个维度出发,将企业战略同每个部门以及员工的个人工作结合起来。

(2)增强了绩效衡量的全面性。平衡计分卡将战略分成四个不同维度的运作目标,并依此四个维度分别设计适量的绩效衡量指标。它改变了评价业绩主要依靠单一的财务指标的方式,使企业在考虑财务指标的同时,还要考虑其他非财务指标。

(3)切实提高激励的有效性。平衡计分卡体系通常将激励性奖酬与目标中的计分卡措施联系在一起,根据平衡计分卡的完成情况进行奖惩,薪酬的任何变化都可以从平衡计分卡中找到根源。

根据汽车制造企业所固有的企业特征并结合平衡计分卡基本理论,文章按照如下的逻辑思路设计出一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财务维度。

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财务维度指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营运能力。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运用其资产偿还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的能力。它反映了企业是否能够保证偿还到期的债务,决定着企业的健康发展。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这三个指标能很好的评价汽车制造业公司的偿债能力。

营运能力用以评价汽车制造企业的经营运行能力,它表征着企业充分利用企业特长以增加企业价值的水平高低。反映汽车制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有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存货周转率。

2.客户维度。

汽车制造企业绩效评价的客户维度指标,主要从市场竞争、客户满意以及售后服务三个方面综合进行选取和设计。

产品市场方面表明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以及所处地位。对于产品市场的评价,主要有三个指标,分别为市场占有率、销售增长率以及客户获得率。客户满意是客户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的直接性评价。客户满意度、客户忠诚度以及客户投诉率是评价客户满意方面的三个主要指标。对于售后服务方面的评价,主要从服务内容全面性、故障判断以及技术支持三个方面进行衡量。

3.内部流程维度。

汽车制造企业内部流程主要由研发、生产以及物流三个阶段构成。

生产阶段绩效评价指标可以采用优质品率、生产自动化程度以及设备先进程度三个指标。优质品率反映出企业生产产品中质量优秀的产品所占的比率,优质品率是反映企业生产质量的重要指标。

研发阶段的绩效评价,可以采用新产品贡献率、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率以及研发经费增长率三个指标。其中,新产品贡献率的值越高,反映汽车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强,说明企业发展的后劲越大。

在物流能力评价方面,选取了配送完好率、发货准确率以及仓储缺货率三个指标来进行综合绩效评价。

4.学习与成长维度。

对学习与成长的重视,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战略性投资。这种投资应首先应是对员工满意的投资。其次,企业应该重视对员工能力的考核以增强员工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再次,汽车制造企业要不断加强员工培训。

员工对企业的满意程度可以从三方面加以衡量:首先是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其次是员工对薪酬的满意程度;第三是员工对管理者的满意度。对于汽车制造企业员工能力的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指标,即专业员工拥有率、员工学习能力与员工创新能力。员工培训是指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手段,来提高员工工作能力,改进工作态度,提升专业技能,并实现员工的自我发展。评估员工培训方面的指标主要有员工培训率、培训投入以及员工培训周期三个指标。

精细化管理在国企绩效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汇总篇八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国际社会的接轨越来越广泛,各种竞争日趋激烈,个人所面临的工作生活压力逐渐加大,严重损害了个体的身心健康。这种情况传导到企业当中就会出现员工工作效率低下、绩效不佳的状况,进而影响企业整体绩效目标的实现,这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并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在西方盛行的员工援助计划(eap)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我国开始悄然兴起。

员工援助计划英文缩写为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又称员工心理援助项目、全员心理管理技术。它是由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整套系统的、完善的、长久的福利与支持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系亲属提供专业的指导、培训和咨询,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从而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绩效,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

2.1 eap的实施能够提高企业的投资回报率

国外多年的研究表明,组织每投入1美元在eap上,便可节约运营成本5~16美元。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企业投资,eap使企业的运营成本进一步降低,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投资回报率。

2.2 eap可以提高员工个人的生活质量

eap的开展对员工克服不良嗜好、增进员工家庭和睦,对促进员工的心理成熟、增进员工个人的身心健康,对降低员工的工作压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等有着明显的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员工的失业机会,为员工节约了不必要的消费开支,提高了员工的收入进而增加了他们在生活必需品等方面的消费水平,改善了员工、员工家庭和工作单位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全方面提高了员工的个人生活质量。

2.3 eap有利于帮助员工完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员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缺乏明确、系统的认知和规划。eap可通过心理测评等方式可以帮助员工了解自身的性格特质、优势与劣势等,指导员工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制订详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从而使员工明确自身的奋斗目标,打通自身的晉升通道,进而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2.4 eap有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eap强调了人文管理精神,体现了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它把员工看成了企业的一分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eap通过为员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方式,致力于消除员工因各种压力而产生的负面情绪,注重和谐企业文化氛围及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从而强化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了员工的忠诚度。这些对于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具有持续的推进作用,从而促进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2.5 eap对提高员工工作绩效,稳定企业的人力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援引国外的多项研究成果总结表明,eap与员工的工作绩效正相关,主要表现在它舒缓了员工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员工的缺勤率、离职率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主要表现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归属感和忠诚度的增强,员工的缺勤率和离职率明显下降,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减少了因员工流失产生的新员工招募和培训费用。另外,eap还可以显著影响员工的组织归属感、承诺感,组织关系特性,员工关系等方面,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绩效,稳定了企业的人力资源,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3.1企业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对eap的'认可度较低

eap作为一个舶来品,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较短,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对eap的特点、作用了解较少,缺乏对eap投资回报率及企业发展作用的认识,导致其对eap的认可度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eap在我国企业当中的应用。

3.2企业员工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对eap存在抵触情绪

国人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心理健康意识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他们往往认为心理问题属于个人隐私,对外人有很强的防范意识。很多人即便想寻求帮助,也往往会因害怕被人取笑而难以启齿,而作为企业员工,更会因为顾虑自身的心理问题被泄密影响自身的职业发展机会而拒绝企业提供的eap项目中的心理咨询服务。

3.3 eap专家及专业从业人员缺乏

我国的应用心理学和心理咨询服务目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心理医生或心理学专家的比例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而eap专业从业人员更是凤毛麟角,这些都制约了eap在我国的快速发展。

3.4 中西方文化及国情差异,eap在我国的开展面临着本土化的难题

受中西方文化及国情差异的种种影响,我国的eap服务内容和着重点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巨大的差异。西方国家员工在eap应用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诸如酗酒、吸毒、药物滥用和性骚扰等问题在我国表现并不突出,相反我国员工面临的生存压力、心理压力和工作沟通及绩效考核压力等较为突出。因此,eap能否在我国顺利地开展,受制于eap理论本土化的程度及中国整体社会转型的进程。

4.1从国家及企业两个层面,加强eap在企业实际应用中的宣贯及支持力度

首先,应该从国家层面利用多种渠道对企业实施eap的意义、作用等进行引导和宣贯,引导eap在我国企业中大规模的应用并为之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可以组织相应的培训班并聘用或邀请相关专家对企业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宣贯在企业实施eap的作用及意义,分享eap在企业实际操作中的经验,解决企业实施eap面临的难点问题。再次,企业应提供政策支持,鼓励与eap推广应用相关的从业人员主动学习eap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的相关专业技能,为企业开展eap工作奠定人才基础。最后,企业eap从业人员应该在企业内部做好宣传推广工作。一方面从企业受益的角度宣传eap实施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争取企业管理层的支持与合作,另一方面从员工受益的角度通过多渠道宣传eap的意义和作用,让员工真正了解eap,认识到eap能够给自身带来的好处,使他们有意愿加入到eap当中来。

4.2 解决好eap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确保员工隐私不受侵犯

eap的实施关键在于企业,企业的态度和对其的支持力度决定了eap能够走多远。首先,企业应该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投入,一方面为企业开展eap工作提供相应的物质支持,如房屋、计算机设备、各种必备的仪器设备等;另一方面配备必要的eap专业工作者或者与外部机构合作从而有充足的人力保障开展企业的eap工作,并加大企业开展eap工作的宣传力度,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知晓并了解清楚eap实施的意义及自身能够获得的好处,使之能够信任eap并积极参与进来,从而为企业开展这项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加大对企业eap专业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他们的理论及实际操作水平,致力于打造一支适合本企业特点的eap专业工作队伍。最后,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采用严密的内部控制流程及制度体系,引入第三方参与或监督机制,加强企业eap专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力度,强化他们的保密意识,切实做好员工隐私的保密工作,确保在eap实施工作中员工的隐私不被侵犯。

4.3加强eap专家及专业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

面对我国eap专家及专业从业人员缺乏的现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改进。首先,国家应加强对应用心理学及心理咨询服务行业等方面的基础投入力度,创造良好的环境及氛围,为我国eap在企业当中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其次,各类培训机构及企业应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大力培养eap专业工作者及企业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eap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心理学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其进行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的培训,使之能够真正适应企业eap工作的要求。

4.4 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等方式,使eap的研究和应用本土化

企业界、管理理论界和学术界应该根据中西方文化及国情的差异特点针对我国员工的心理特点及企业eap所需的服务内容,并结合我国社会现状,通過理论和实证研究等方式,以理论结合实践、两者相互促进的方式,不断推动我国eap本土化的进程,进而形成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eap文化。

参考文献:

[1] 周茜.浅谈员工援助计划(eap)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09(2):131.

[2] 李娜.员工援助计划在中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2010(5):14- 15.

[3] 唐莜蓉.员工援助计划:提高企业绩效的新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6(11):317- 319.

精细化管理在国企绩效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汇总篇九

摘要:在我国电力营销处于初期阶段,在实际的营销过程中难免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导致很多供电企业的营销管理模式单一且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本文通过分析实施电力营销精细化的条件,对精细化管理系统的建立进行阐述,提出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以供有关人士进行参考。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业务流程;信息平台。

电力营销的数据可以称得上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因而电力营销的精细化管理要以行业特色为基础,对内部潜力进行挖掘,通过系统化的营销方式进行整合,促进业务流程的科学化、管理结构的专业化、管理制度的法制化、员工行为的规范化,提升服务水平,扩大电力市场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危机也在逐步出现,实体经济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经营利润逐渐降低且开发率不足,导致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维持缓慢的建设进度。供电企业在经济形式的影响下,面临着严峻的用电形势,并且接受着推进电网建设以及供电服务要求趋高等新的挑战。供电企业的各专业部门希望通过先进的技术和沉稳的业务模型对电力营销进行分析,立足于市场分析、市场预测、需求管理等面,对电力营销的经营状况以及政策实施效果等进行分析并加以改进完善,通过最佳的实践来对后期的经营计划进行决策,制定销售策略,从而促进营销业绩的改进。与此同时,供电企业有待完善营销风险预控体系,进而对供电质量进行优化,对供电服务和供电市场行为的预警机制进行完善,加强对于主要岗位和流程的核查,从而降低营销过程中的风险。精细化管理能够促进营销的蜕变,有助于促进供电企业未来的营销收益,是树立品牌的有效方式,展现出国家电网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念,有助于在行业内获取竞争优势。当前形势下开展营销精细化存在有利条件,一是金融危机大环境下,竞争压力与改革的动力并存,促进发展;二是电力营销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三是提前做出预警,有助于沉着的应对今后形式更严峻、竞争更激烈的市场环境。

合理的规划并建设营销信息平台,能够促进供电企业应对发展较快的经济环境。通过长期的客户关系管理和投资数据库,供电企业对电力客户的接触档案以及用电数据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掌握,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营销精细化管理奠定了桥为稳定的基础,有助于促进营销管理的协同化,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业务流程,改变过去的单向营销,实现一体化的整合营销方式,促进企业营销成本的降低,提高营销效率。电力营销开发和应用销售平台,实现了实施电费收益,并能够及时有效的对异常信息进行统计和查询,更加便捷有效。并且能够全程监视电费资金到账的整个过程,实现对高风险客户的预控,能够自动进行读表进程控制,多项实用性的管理功能的开发,超出了开发项目的预期目标。作为电力销售收益平台的扩展,电力营销信息平台面向多个主体,涉及的分析模型较多,并具备多层业务的处理能力,在遵循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的基础上,对分散于各个系统的数据进行实时的筛选和集成,从而形成数据仓库。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将分析的数据进行集成统一到信息平台以便于浏览和查阅。这就极大程度的保证了电力市场的真实准确,为营销决策提供了科学可靠地研究基础。

优质服务能够促进供电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企业的额责任,也是客户所期盼的。精细化管理具有精致准确的特点,注重规范性,系统地处理好营销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以及控制点关联,精细化到每一个岗位和具体业务,促进完善的工作流程的形成,打开服务理念新颖文化深邃、管理到位的营销新格局。

3.1精细化的组织结构。

新的管理模式的出现,使得组织结构更加专业化,结构上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实现了集中化的营销管理,使得客户在整体的服务范围内享有同样的服务体验,组织模式以流程为导向,充分兼顾了地区电力需求增长的现状,客户服务的响应速度大大提高。

精细管理的实现,需要以严格的管理制度为前提,才能得到有效保障。建立有效的营销常态的.管理制度能够极大程度的促进优质服务,直接影响着供电可靠性以及电力故障的应急抢修能力等水平的高低。精细化的管理制度,能够促进优质服务体系的稳定运行,推进工作时的创新建设,完善用电管理的标准体系,建立合理有效的电费收益分析以及营销经纪活动分析,促进一系列制度的规范化和程序化,有助于弥补在安全、服务等方面存在的弊端和疏漏,促进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

3.3精细化的标准操作。

操作的规范和标准能够促进精细化管理的顺利执行。通过将各项专业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促进了营销业务的精准。统一部署和协调指挥,提高了应对突发状况时的抢修能力和水平。推行农村供电所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促进城乡一体化营销服务的实现。对不同类型的客户用电服务进行指导性的文本设定,对报装资料示范样本进行统一,提高报装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升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3.4精细化的业务流程。

根据客户需求和电力监管要求,采用流程驱动的业务管理模式,对服务功能及程序进行重新整合,构建信息高度共享、流程运转通畅、科学规范统一的营销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供电营销业务的流程化、规范化、自动化管理。始终以先进企业的管理指标为目标,参照同业对标结果,从项目立项的时间、成本、质量着手,由业务督办控制流程进度,由客户经理负责协调,加强信息管理、风险控制、宣传沟通、法律监督、工作督察等各个环节的全过程管理,提高基础管理工作的质量。

3.5精细化的信息平台。

电力营销信息平台的规划与建设是推动精细化管理的技术支持。系统的设计不仅是为了对营销数据进行统一的提取和分析,而且充分考虑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和执行层的能力,逐步将真正的商业智能引人到精细化管理中。对筛选后的有效数据实施动态管理,突出流程管理、过程控制和管理手段的创新,增强管理层对营销专业工作监管的实时性和透明性,最终实现从精细化营销到精益化营销的目标。

4结束语。

所谓精细化管理,其中的“精”就是经营管理的要求,要通过“细”来实现,通过供电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的实现,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和能力,对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经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促进了电网建设、生产经营、农电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吉鹏李巧梅:集团组织结构【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