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家乡的竹笋(优秀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4:02:31 页码:8
最新家乡的竹笋(优秀11篇)
2023-11-10 14:02:31    小编:ZTFB

生活中总有一些细小的瞬间,让人不禁沉思和总结。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完美的总结呢?接下来是一些写作总结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竹笋篇一

人们都说:“家乡是摇篮,哺育着我们;家乡是慈祥的母亲,怀抱着我们;家乡是醇厚的美酒,让我们回味无穷。”在我看来是没错的,家乡的绿色食品让我记忆犹新。

那一片由房屋和绿色海洋构成的山水画,就是我的家乡!我的家乡群山环绕,绿树成荫,宛如一个世外桃源。而家乡的食物远离了工业的发展,未经农药的“毒害”,所以,是我们理想中的美味。在我们心中,这些土生土长的素食,赛过了山珍海味。它们是自然的馈赠,是无污染的环境送我们家乡的礼物。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竹笋了!我们这里的竹笋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竹笋,我们这里的竹笋没有喷过农药,吃起来清新爽口,鲜嫩多汁,让人食欲大增。尤其是油竹笋熬出来的汤清甜无比,喝了这个汤之后就好像任何事情和烦恼都能抛之脑后,烟消云散。

我们的竹笋可谓是与众不同,我们家乡有一片纯天然的竹森,那里的竹子翠艳欲滴。竹子是野生的,江小竹笋埋在竹子旁边,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待它长到十厘米左右就可以让它自行生长了。它通过吸收土壤里的养分作为自己的营养,完全不需要肥料的滋养,也不需要人工灌溉,自然界的雨水就足够了。这样种出来的竹笋不仅非常的美味,还很健康,完全不用担心食品安全问题,只需要等到一定的季节,就可以大丰收啦!完全不需要我们去操心。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的美食,我们不仅吃得美味,更重要的是我们吃得更安心。

家乡的竹笋篇二

我老家在农村,春天到来时,竹笋就被春雷唤醒了。

才开始竹笋才几厘米,竹笋一天天长大,长成了竹子,它们有的细,有的粗,甚至有的还又粗又高,我猜它一定是竹子的妈妈。这些竹子碧绿碧绿的,整个竹林就笼罩在绿色里了。站在竹林里,简直望不见天。一根根长满叶子的竹子,活像披头散发的姑娘。

清明前后,竹子就更多了,连道路都长出了嫩绿色的小竹笋。小竹笋也长得很茂盛,密密麻麻的,只要有人进去,他就要被竹笋“打一顿”。所以只要有人进入竹林就要带把雨伞,来提防竹子。

我和奶奶天天去挖竹子,奶奶一分钟能挖五棵竹子,我一分钟才挖一棵,我就问奶奶有什么技巧挖得这么快,教教我行吗?奶奶说:“没有什么技巧啦。”我只是老练,速度自然就这么快啦。”我点点头,凡是奶奶挖出来的,我就把皮一剥,洗干净了,我就吃了,哇!真好吃,真美味!我一下子就把奶奶挖的竹子全都吃了,我还想吃,奶奶就帮我挖。我想:“我真幸福啊!”

立夏前几天,我又去了一次竹林,发现所有的竹子都长高了,一棵棵是那么的翠绿,太阳出来了,竹笋被太阳光照得金黄金黄的。一阵微风吹过,叶子轻轻地摆动着,像是在对我点头。

我爱我的老家——农村。

家乡的竹笋篇三

清晨,我在床垫上醒来,还有点迷糊,一翻身被一双放大的拖鞋戳着鼻子,才反应过来自己身处异乡,并非躺在家里的床上。我的男人同样躺在这里,打着震天雷的呼噜。过了四十岁我就很少这么早醒了,反正无所事事,多睡一些也无妨碍。但是今天显然精神抖擞,我泄气地平躺着盯着天花板上摇摇欲坠的蜘蛛网,一反常态地细细琢磨“家”这个字眼。

说到“家”,它不是我父亲的那间房子。他那个时候在我们镇上还算是个体面人,住的却是找不到更寒酸的土坯房。有一年我们屋子地下挖出来个金元宝,在我们那贫瘠的小地方,也就刚进入七十年代,谁都还饥一顿饱一顿,挖到宝贝比现在中了彩票都罕见。他二话没说立马就跟组织反应,上面来人送了面锦旗后不久,这事儿就在我们那里传得沸沸扬扬,一个镇就那么大点儿地儿,我们家的孩子要是在路上碰上了熟人,人家指不定会抓来跟大伙儿讲讲金元宝的事儿。过了段时间,大家对这件事逐渐失去了好奇心,没成想家里又发生了一件事让我们彻底出了名,镇上的人见到我们这些孩子不免窃窃私语:“哎,那是***家的,真可怜!”

我也就六七岁,上头有个大我两岁的姐姐,她叫大霞我叫小霞。我还有四个兄弟,最大的那个是我爸当年收养的,下面的是三个弟弟,这几兄弟的名字叫起来也跟横幅一样响亮,富国、强民、自力、更生。我们兄弟姐妹们长得全像我爸,除了更生,他的眉眼脸庞长得跟我妈一个样。可惜那个时候他才几个月大,奶都还没断。

家乡的竹笋篇四

我生活在一个小城市,每天工作着,工作的时候才知道在爸爸妈妈的怀抱有多么的幸福,然而等到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你才会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没有任何的依靠,没有任何的指望,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工作的人们总是喜欢说自己想家了,因为家才是最安逸的。

也许社会正事社会的残酷才会教会我们如何成就自己家的幸福,看到父亲的抽烟姿势,看到母亲做饭姿势,我突然好想抱着他们,或许我从来没有深深的抱着他们。

我爸爸是个设计师,一个很懒的设计师,但是我很崇拜他。我妈妈很平凡,没读过什么书,但是我觉得她的怀抱最温暖。

家乡的竹笋篇五

结婚了,我有了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的依靠,有了我对今后生活的向往。小妹依旧没有去处,只能跟着我一起来到了婆家,准确的说,不是婆家,是婆婆以前住过的家,一个从来没有见过面的婆婆的家。

我重新从县城回到大山深处,我的家,还可以看到一弯清亮的清江水,这里的山更高,更大,更闭塞。两眼看到的是无边无际的大山,一直延伸的天的那一边,不过山是碧绿碧绿,山高,云雾萦绕,是出产茶叶的好地方。从山下到山腰,无处不在的茶树,满载着山里人的对明天的期望。

我从一个工人,又重新变成了一个农民,原来我是种植水稻的农民,现在又成了一个茶山的主人。依旧是养猪喂鸡,现在不用再下田插秧割稻,现在是除草摘茶。

一个生命的诞生,意味着我已经成为了母亲,我已经延续了老一辈的梦想,虽然我的父亲母亲不能看见他的外孙,我想,他们在天的那一边,一定会看见我们,看见他们的孙子,他们会那么欣慰,我期待着他们的祝福,我的心顿时酸疼起来,眼睛被泪水充满,泪水慢慢地沿着脸颊流了下来。

老公抱着自己女儿,久久地看着,他跟她说话,可是她听不懂,一双大眼睛呆呆地看着爸爸,可能女儿这时候会想,爸爸为什么那么高兴,为什么爸爸眼里一样含满了眼泪,他眼泪没有流下来,始终在眼眶了晃动着,爷爷奶奶你们睁开眼睛看一眼吧,只要看上一眼就可以,这就是你们的孙子,这就是你们的希望。

女儿要喝奶,我们要吃饭,老公又继续出门打工。现在的小妹就是十年前的我,十年前我做的一切,她重新拾起来。

日子过得真快,女儿会跑了,女儿上学了,女儿的学习虽然不是名列前茅,也不会输给大部分人。我没有读过几天书,不能让我的悲剧在女儿身上重演。我们全家离开了心爱的茶园,我们来到了长江边上,一个山里人做梦都想来的地方。女儿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初中学习不错,高中竟然考上二类靠前的学校,市二中。

在这里我们又有了自己的家,不过这不是真正意义的自己家,我们是寄居在别人的家里,是一个当地农民的家,看着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会拥有一套正真属于我的房子,我自己的家,我以后的安身之地。我不想回到大山里的家,我们在这里奋斗了那么多年,我们应该属于这个城市,我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家乡的竹笋篇六

虽曾无数次地写到过这个字,但从没去深深地给它一个注解,在字典里它的解释是:1是家庭,2是居所,后面的几种可以忽略了不说,这样的解释给人印象是模糊的肤浅的甚至是冰冷的,仅仅是一个居所吗,我想应该不是,居所只是一个歇息放松肉体劳累的地方,应该是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吧。

记得在一个朋友的qq上看到这样的一句:‘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那都是流浪!’这句话就一下深深打动震颤了我,只看了一次至今不曾忘记,才有了今天想写的冲动,家应该是在心灵上的精神上的啊。

但我有吗?对于我,在某一方面,是的,我是幸福的,有疼我的父母,有爱我的姐姐和小弟,虽有点不如意[包括我的残疾],但拥有这么多应也是无憾的呀,难道还不满足吗?但我宁愿与把这些爱我的人解释于是我的人生中的,是随时可以出手相助的好邻居〈当然不是说父母的养育也是〉。就算是,它也应不止于这些,应该还有来自另一份区别于血缘的。

如果说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一条路一场出发,还不如说是有一次寻找,是寻找一个居所吗,不是,是心在人生河流中的漂泊需要一个港湾来停靠,我想这是每个人都在用毕生去寻找的,但又很难很难拥有的,所以才有了那么多人的感叹与呼唤——我想有个家。

古人创造了这个字,看字面就是房子里有头豕,也就是说有自己的财产,就是有饭吃吧,这应该是最原始的家的意思,在那时衣食不暖饱的甚至会饿死的时候就是整天忙这些的,还没有时间去想感情,要是放到现在‘家’绝对不是这样的,但是这样也让我想起了另一个字‘安’,房子里有个女的,自己的居所有个女的收拾操持着,才会让人踏实让人心安,我想这个女的不是仅仅在居所操持的等同于佣人的,应该是自己最心爱的女人,是一生相伴不离不弃的。

只是啊,到现在我还不能拥有我最心爱的女人,叹人世繁华,何处我能安家!

家乡的竹笋篇七

星期天,连着下了几天的雨后,天终于放晴了,太阳公公露出了温暖的笑脸,我特别高兴,因为今天妈妈要带我去挖竹笋。

我们开车来到水口的顾渚村。人都到齐了,有的拿着笨重的锄头,有的拿着轻巧的竹篮。“出发喽!”我大喊一声,大家就说说笑笑地出发了。

越往山上走,竹子就越高,也越茂密,偶尔传来几声鸟鸣,显得山林越发得幽静。竹林里的地上已经有很多竹笋从地下冒出来了,有的高,有的矮,但它们都穿着毛绒绒的棕色大衣,像一群士兵守卫着它们的竹林。

我们找了一个好位置,开始挖竹笋,爸爸说:“挖竹笋可是一门技术活,你先看一会儿,再来挖。”我观察了半天,原来挖竹笋要顺着竹鞭的方向挖,这样竹笋才会完整。

其实我拿不动锄头,但在爸爸的帮助下,我还是挖出了一棵小小的竹笋。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挖了几十颗笋。

回家的路上,我一边走一边想着美味的竹笋炒肉,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真是愉快又有收获的一天。

家乡的竹笋篇八

家乡的翠竹沿江生长,一片又一片,一望无际。而说起家乡那嫩嫩的竹笋,嘴里便有种丝丝苦涩,丝丝甘甜的感觉,口水也禁不往往外流。若餐桌上有嫩嫩的竹笋这山珍野味,便会盘中添生色,味美增食欲,再斟饮几杯小酒,慢慢咀嚼品尝着竹笋,口感那叫一个爽脆可口,在味觉上略带甘甜而不酸,苦涩清淡而不咸,绝对是一道清热解暑,瘦身养颜的`好菜。

春江水暖,老家坡上坡下山花烂漫,挨着烂漫的山花有大片大片、一眼望不到边的苍翠竹林,几场春雨过后,土里孕育着的竹根一阵阵萌动,就会撑破土层,成为竹笋探出毛茸茸的竹壳脑袋,生长了起来。这竹笋裹了一层层外衣,生长得很快,每拨一节身高就脱一件外壳,直至长成枝繁叶茂,清风送爽。经过冬天锄地松土,寻根挖笋,来年的春笋会长得特别的粗壮,也十分的茂盛,精神抖擞,英姿飒爽,亭亭玉立,直指云霄。

在竹笋长到15至20厘米的时候就要挖出来,这时候的竹笋最鲜嫩,因此挖竹笋是要讲究时间和技巧的,挖早了毛竹根没怀胎胚芽没成笋,一般要在腊月下旬至初春,顺根挖笋。要静观其变,待地面隆起见裂缝时,寻笋挖笋准确率百分之百。农村人有冬笋、春笋之说,那没出土的竹笋称之为冬笋,出土后见光的竹笋称之为春笋。

春笋在身高一尺之内采摘,肉质比较鲜嫩,去壳后可制作美味菜肴。生竹笋,切片后用温热水煮上几分钟,约二三分熟,再用凉水浸泡,这样可去掉野腥物质,配些葱、姜、蒜、辣椒、肉片爆炒,吃起来清脆爽口。若配些酸菜、五花肉炒竹笋,时间越长越有味道,品尝丝丝酸爽、丝丝甘甜的口感真是一绝。若笋配些龙骨、青豆煲汤,则清热解暑,瘦身养颜。

春笋采多了可制成笋干,这笋干有的用太阳晾晒,晶莹剔透。有的用火炉烘干,其肉质吸取了天地的灵气,融入了人间烟火。笋干用水泡软,可撕条也可切片,配上肥猪肉焖竹笋,嚼劲十足,回味无穷。

真喜欢家乡的翠竹,与世无争,抗旱耐寒,生机勃勃,一片葱茏,也喜欢家乡的竹笋,苦尽甘来,百毒不侵,清热养颜,延年益寿。生竹笋脱胎换骨,白皮嫩肉的做成菜实实地讨人喜欢,制成的干竹笋食了人间烟火,做成菜绝对令人回味无穷。

家乡的竹笋篇九

每年的清明过后,家乡的山山岭岭,小山竹笋就像破土的秧苗,一根根的从土壤中探出尖尖的小脑袋,吸纳着雨露阳光,生机勃勃地生长着。它们一茬一茬地接力般冒出地面,持续生长很长的一段时间,招引着人们在这个季节兴趣浓厚地一拨拨进山掰笋,收获野趣。

憨厚的小竹笋不仅是那清丽的样子可人,它原生态嫩生生的美味,更能引得崇尚健康生活方式的人们的青睐。因而,每到这个季节,那些渴望归真自然的闲暇之人,尤其是小城镇清闲人士,有的骑着电动车,有的开着小汽车,集踏青、赏春、掰笋等诸多目的于一身,在春深似海的野外,一边饱览无边春色,一边收获一份原生态的野菜,享受着一举双得的喜悦。

刚冒出的竹笋,矮墩墩的样子,一长的身姿,青绿色的外衣,嫩生生的水灵,丛丛簇簇挤在一起,确实十分的惹人。一掰一声满空的脆响,更是令人乐此不疲。弄回家中,炒酸菜,煸腊肉,脆香可口,味道鲜美,有着别的野菜不同的滋味。难怪古代文人对食竹笋多有记载和描述。唐代白居易在《食笋》一诗中写到:“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山夫折盈抱,抱来早市鬻。物以多为贱,双钱易一来。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紫箨折故锦,素肌掰新玉。每日逐加餐,经时不思肉。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且食勿踟躇,南风吹作竹。”清代李渔称竹笋为“素食第一品”,甚至认为“肥羊嫩乃,何足比肩。”由此可见小竹笋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欢的野菜,甚至将之与猪肉相比。

不过,在很多年前,在竹笋更广泛生长的年代,它的美味似乎还没有被农人所看重。农人更注重的是它可成为商品换钱的价值。那时的山丘没有被大片大片的开发,山山岭岭相连,郁郁葱葱绵亘,到了冒笋的季节,遍山遍岭都是小竹笋。大人们要出工,是挤不出多少时间掰笋的,这活儿自然落到了半大不小的间我们孩子们的身上。遇上星期天,就拉伙结伴,提着竹篮和袋子,三五成群地钻入山中。那种劳动不像现在一些人是带着悠闲的心情到自然中去寻找乐趣的采撷,而是身带着使命和任务的野外寻觅,是一项很辛苦的劳动。事先,我们在家中要穿上破旧的衣服,穿上不易被竹签刺破的厚底布鞋,带一顶旧的草帽,将自己“全副武装”一番才进山。一天半日下来,尽管能掰得个篮满袋盈。但每个人都会不同成度的“挂彩”。那些嫩而肥的竹笋偏爱长在荆棘丛生的地方,好像要寻得蓬蓬荆棘的保护,但我们还是挚着地钻入刺蓬,将那些粗壮水嫩的竹笋采获。结果,不是手上划破了就是脸上划出了痕迹,毛绒绒的笋箨,还把手磨得粗粗糙糙的。掰一天的笋下来人就显得十分的憔悴。满篮满袋的笋在大人们的帮助下提回家中,只是完成了任务的一半。看到堆成小土堆一样的笋,即有收获的成就感,同时剥笋的烦忧又袭上心头。吃过晚饭,在大人们的带领下,我们小孩责无旁贷的也要开始漫漫长夜的剥笋劳动,有时要劳累到晚上十一二点钟,将白天掰来的笋剥完后,才能上床睡觉。小孩的剥笋技巧是大人们传授的,但速度一点也不比大人们逊色,一根胖胖的笋,在手上转动几下,就嫩生生地出来了。这种方法就是将竹笋尖的一头用两手捏着,用拇指和食指对着用力的揉搓,再将搓破处一分为二,先将一边用食指缠着,绕着食指转上几圈,一根笋就剥去了一半,另一半如法炮制,很快一根笋就去了皮,一根嫩生生白静静的竹笋就坦露出来。这样剥笋的速度尽管快,但久之就食指生痛,手脚麻木,浑身酸楚,但面对任务,只得无言坚持。好像这就是那个时代农村孩子的`宿命,从稍懂事起,就要为生存而付出。母亲更加辛苦,我们睡后,还要将剥好的竹笋理齐,绑成小茶杯粗的一小把一小把,整整齐齐地放入竹篮里,一些停当后,才能睡觉。第二天清晨,起个大早,把竹笋挑到市场上去卖。若遇上贩子,整秤的调出,价格便宜些,但节省时间,撇脱。零售时,要守上一个早晨,一把笋的价格略高分把钱,也就是五分钱左右一把吧,一天的劳动,母亲一早能换回二三元的收获,可解家中用钱的燃眉之急。一个生长竹笋的季节下来,我们周而复始的辛苦劳动,多少能给家里增加点收入。这些还得感谢自然的赐予。

有时卖不完的竹笋,母亲就挑回家,用开水焯过后,放在太阳里晒干,留到冬天的雨雪天气做菜。

山竹笋上市的时候,自然也是我们吃竹笋的季节。那时农村艰苦,常年餐桌上缺少好菜吃,竹笋是一种上好的野菜,又易于采撷,故能吃上很长的一段时间。记得吃得最多的是酸菜炒笋和笋煸腊肉。做酸菜炒笋,母亲先到酸菜团里拿出一把黄灿灿的酸菜洗净,再将新鲜的竹笋放入开水中焯去青涩味,涝起拍碎,切成小段,放入烧热的油锅中炒上一段时间,倒入酸菜,再放入蒜泥、小葱、辣椒等佐料,爆炒一番出锅,格外的香醇。青的笋,黄的菜,白的蒜,绿的葱,色彩斑斓的好看,吃到嘴里酸酸的,脆脆的,香香的,十分开胃。腊肉炒笋,其实是只见青笋难见肉。然而母亲却做得分外的有味。先将切好的新鲜竹笋放入热锅里焙成半熟盛起来。将少量的腊肉放入锅入熬出油,放入焙过的笋,久煸后,煮上一段时间,那股诱人的香气就弥漫开来。那样做出的笋,香而不腻,醇而诱人,既有肉的肥美,又有笋的青香,是一道极下饭的菜肴,悠悠地滋润着我们孩提时的生活。

现在人们依然掰笋,剥笋,吃笋,但掰笋的大多是以回归自然的心态去感受春天景色,或者说是触摸一种记忆,在消遣中采得一些嫩笋,随着就在野外的路边,或几个人在草地上席地而坐,将笋剥完后带回家中,做出原生态的美味菜肴。这种休闲式的劳动和享受是同我们少时的感受完全不同的。我现在也时不时体验这种生活,并在体验中将今昔生活进行对比,深感现代人的幸福和逍遥;我现在也常常带着忆念的心情弄些竹笋吃,但怎样也闻不到昔日竹笋香喷喷的味道,吃不出原来的脆嫩可口的鲜美,心里悠悠念想的仍是少时竹笋的青香美味。

家乡的竹笋篇十

春天来了,微风轻轻地吹过,竹子舒展着枝叶。春雨中,竹林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是在赞美着春天,感谢着春天。

清明前后,地上出现了一道道裂缝,冒出了一个个像小尖塔似的笋子,而且都戴着一顶顶有黄穗的小帽子。它们就是竹子的后代——笋。

那细细长长的笋,外面都包着一层笋壳,上面长满了细细的绒毛,剥开笋壳就可以看见那嫩白的肉。笋可以做菜,味道鲜美可口。

雨后春笋越长越高,尖尖的小脑袋像一把把锥子,像是要把蓝天顶破似的。笋长大了,就长出青翠的枝叶。这一株株翠竹高耸挺拔,顶天立地。无论是严冬,还是酷署,它四季常青,象征着山区人民正直、质朴的品格和积极向上、艰苦奋斗的精神。

我爱家乡的竹笋和翠竹,更爱那像翠竹一样正直、质朴的山区人民。

家乡的竹笋篇十一

竹笋,肉质细嫩,松脆可口,滋味鲜美。古往今来,它一直被视为菜中珍品,有“山珍”之誉,又有“蔬菜第一品”美称。

但我对于它,还有着另一种别样的情怀。这种别样的情怀和感受,来自童年时美好的记忆。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工作忙,常常把我送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家。老家的房子后面的小山坡上,有一片很大的竹林。

走进竹林,只见满山的竹子,有的粗,有的细,青翠碧绿,郁郁葱葱,竹山就全被这绿色笼罩着,站在竹子底下,简直望不见天,一杆杆长满绿叶的竹子活像一个个顾不得梳头的姑娘,她们头挨着头,肩并着肩,仿佛一对对亲密的朋友。那时候,这片竹林便成了我和小伙伴们唯一的乐园,我们在竹林中玩“捉迷藏”,弄一根粗大的竹子当金箍棒学着孙悟空胡乱挥舞着,或是折嫩嫩的枝条做一个帽子戴在头上玩打仗。我沉浸在无比的欢乐中。每年的三四月间,春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这甜美的甘露落到了竹林中,小竹子贪婪地吮吸着,迫不及待地想长出小竹笋。

就这样,在这些竹林里,到处都是破土而出的春笋。这时候,爷爷往往会扛着锄头,手里拎着一个大筐篓,而我呢,就屁颠屁颠地跟在后头,来到竹林掘春笋。那刚出土的笋密密麻麻,一个又一个的竹笋被爷爷小心翼翼地挖了出来,让我装进了筐篓里。吃饭的时候,我们往往就能品尝着用这些鲜美的嫩笋做成的各种可口的菜肴了。村子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栽种有这样一大片的竹林,整个村庄就淹没在一片片竹林之中,空气中久久弥漫着竹子特有的清香。因此,竹笋变成了这儿的特产,它们被运到市场上面去,然后,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的餐桌上的美食。后来,我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

城市里难以找寻到那么密集的竹林,不能再闻到竹子的香味。虽然奶奶偶尔也会寄些笋干来,却吃不到那鲜嫩的竹笋,那片竹林也只能留下脑海中,成为我最快乐的回忆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