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瀑布教学设计(实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3:31:43 页码:8
2023年瀑布教学设计(实用20篇)
2023-11-10 13:31:43    小编:ZTFB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构建良好关系的关键,我们应该注重提升沟通能力。写总结时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但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改进。感谢小编为我们精心搜集整理的这些总结范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瀑布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2、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熏陶,背诵这首诗。

3、体会比喻句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课时安排:1.5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介绍瀑布的形成:河水在河道中奔流遇到河床的陡然坎进,便跌落下来形成瀑布,瀑布的水从高处直落下来,一泻千里,气势磅礴,非常壮观,非常美丽。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了许多赞美瀑布的诗篇。大家肯定还记得唐代诗人李白的那首《望庐山瀑布》,齐背。这是李白笔下的瀑布,今天让我们一起读读著名文学家叶圣陶先生笔下的瀑布是什么样的吧。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灵去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

三、品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美。

(一)第一小节。

1、作者听到的瀑布声是怎样的?用什么来比喻瀑布的声音?(板书:叠。)。

2、你从“叠叠”这个词看出了什么?叠叠的浪涌上岸滩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模仿一下这种声音。你觉得瀑布的声音还像什么?(听瀑布声音)用“好像”“如”造句。

3、再诵读诗句。(边读边想象“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是什么样的声音。)过渡:读到这里,你心情怎么样?你觉得叶圣陶爷爷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很激动,特别想看看瀑布。板书:激动)还没有看到瀑布,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瀑布那磅礴的气势,瀑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跟随叶老先生一起去看看吧。

(二)第二小节。

1、看图,为什么你会有这种表情?叶圣陶先生看到瀑布后有什么反应呢?读第二小节。

4、如果让你根据“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画一幅风景画,你想用上哪些颜色?

5、青白相互映衬,青的更青,白的更白,多美呀!让我们再读读诗人着美妙的文字吧。再读这小节。

(三)第三小节。

2、如果站在瀑布脚下,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象,你会说什么?作者又说了什么?(齐读前两句)。

3、这时忽然吹来一阵风,会把珍珠的屏吹成什么样呢?

4、生读,指读,评价。

5、看课件:(瀑布的图片)创设情景:

6、还没有看见瀑布,先听到了瀑布的声音,然后远远的看到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一座珍珠的屏,不但叶圣陶老爷爷被这美景陶醉,我们也被陶醉了,让我们带着陶醉的情感一起读读小诗。

四:总结全文。

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创造出这么美的奇观呢?(大自然)通过学习,我们不仅陶醉于作者的美诗,更惊叹创造神奇美景的大自然,让我们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吧。再读诗歌,尝试背诵。

瀑布教学设计篇二

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2、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熏陶,背诵这首诗。

3、体会比喻句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5课时。

1、介绍瀑布的形成:河水在河道中奔流遇到河床的陡然坎进,便跌落下来形成瀑布,瀑布的水从高处直落下来,一泻千里,气势磅礴,非常壮观,非常美丽。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了许多赞美瀑布的诗篇。大家肯定还记得唐代诗人李白的那首《望庐山瀑布》,齐背。这是李白笔下的瀑布,今天让我们一起读读著名文学家叶圣陶先生笔下的瀑布是什么样的吧。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灵去感受。

1、听课文朗读。

(一)第一小节。

1、作者听到的瀑布声是怎样的?用什么来比喻瀑布的声音?(板书:叠。)。

2、你从“叠叠”这个词看出了什么?叠叠的浪涌上岸滩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模仿一下这种声音。你觉得瀑布的声音还像什么?(听瀑布声音)用“好像”“如”造句。

3、再诵读诗句。(边读边想象“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是什么样的声音。)过渡:读到这里,你心情怎么样?你觉得叶圣陶爷爷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很激动,特别想看看瀑布。板书:激动)还没有看到瀑布,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瀑布那磅礴的气势,瀑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跟随叶老先生一起去看看吧。

(二)第二小节。

1、看图,为什么你会有这种表情?叶圣陶先生看到瀑布后有什么反应呢?读第二小节。

2、作者为什么“啊”了一声?(板书,惊讶。朗读:注意两个感叹号)是怎样的瀑布让他有这样的反应?3、“白银”指什么?为什么把瀑布比喻成白银?出示句式:瀑布像()。

4、如果让你根据“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画一幅风景画,你想用上哪些颜色?

5、青白相互映衬,青的更青,白的更白,多美呀!让我们再读读诗人着美妙的文字吧。再读这小节。

(三)第三小节。

2、如果站在瀑布脚下,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象,你会说什么?作者又说了什么?(齐读前两句)。

3、这时忽然吹来一阵风,会把珍珠的屏吹成什么样呢?

4、生读,指读,评价。

5、看课件:(瀑布的图片)创设情景:

6、还没有看见瀑布,先听到了瀑布的声音,然后远远的看到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一座珍珠的屏,不但叶圣陶老爷爷被这美景陶醉,我们也被陶醉了,让我们带着陶醉的情感一起读读小诗。

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创造出这么美的奇观呢?(大自然)通过学习,我们不仅陶醉于作者的美诗,更惊叹创造神奇美景的大自然,让我们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吧。再读诗歌,尝试背诵。

瀑布教学设计篇三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诗歌是什么?(《瀑布》)(板书课题)。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瀑布》,进一步感受瀑布的美。

二、新授。

1、回顾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眼中的瀑布是什么样的?

2、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瀑布的,我们一起读课文。

3、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哪个句子写出了瀑布的美,你喜欢哪个句子,你就画一画。

4、小组合作说一说,你选的是哪个句子,它怎么写出瀑布的美,你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说到哪一句,是哪小节的,就学习哪一小节。)。

一小节:学生:我喜欢第一小节的“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注意训练学生完整表达,指出在文章什么地方。)。

1、指名读第一小节,指名评价,全班齐读。

2、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让我感觉瀑布声音很大,好像“叠叠的浪……”)。

3、什么是“叠叠的浪”?(去海边时,看到大海的浪,一浪涌上来,又一浪涌上来)。

听你这么一说,老师感觉这个“叠”的字形就让我感觉一浪又一浪的,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师小结:老师听懂了,你喜欢这个句子就是因为它说瀑布的声音就。

像巨大的浪涛声。指导朗读。

7、这小节还喜欢哪一句?指名读。(让我们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你有多喜欢)为什么喜欢?

8、作者为什么写“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而不写“风吹过松林”?课件出示,指名回答,对比体会,师小结:松涛。

9、你们认为这两句写得好,你们知道这两句是从哪方面描写瀑布的吗?

10、老师就你们来听听瀑布的声音。(播放音频)导读,齐读两个句子。

11、你觉得瀑布的声音还好像什么?

出师课件,仿句练习:瀑布的声音好像________________。

10、带着你们这些美好的想象,再读第一小节。

二小节(学生:我喜欢第二小节的“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1、指名读,评读,齐读。

2、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山路忽然一转,作者什么反应?他看见了什么?

作者有什么感受?(惊讶)还能从句子的什么地方看出作者惊讶?(感叹号)。接读。

2、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让作者如此惊叹?(齐读)。

3、“千丈青山挂着一道白银”。

(1)、作者说瀑布是什么?(白银)为什么不说白布,要说白银?(白银是说瀑布的样子亮晶晶的)。

(2)、还有一个词语写出了瀑布的特点,哪个词?(千丈)。

4、千丈青山,一道白银,作者有一个动词用得很是精妙,哪个词?(衬着)。为什么这个词用得精妙?作者怎么不说“挂着”?(小组讨论)。

师出示课件,对比体会,小结。

5、师引导齐读第二小节。

三小节:(我喜欢第三小节“如烟、如雾、如尘”)。

作者写你喜欢的这一句时是怎么观看瀑布的?做个“仰望”的动作。

1、他看到了什么?指名读,评读,齐读。

3、引导、指导朗读。

4、这瀑布的屏真的是由珍珠做的吗?(水珠)。

5、所以风吹来的时候会是这样。(接读)。

6、“如烟、如雾、如尘”给你什么感觉?

视频出示,你有什么感觉,你就站在瀑布脚下,你感觉到了什么,指名说,师小结,再来读。

(四)小结:浪涛声、松涛声是写瀑布的声音,那白银、珍珠的屏是写瀑布的什么呢?作者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瀑布的?(远——近)。

(五)、课件出示,配乐欣赏瀑布景象。最后一张图片就是我们这首诗歌中描绘的“庐山瀑布”,此情此景,老师想起李白的一首诗,也是描写庐山瀑布的,哪一首?齐背《望庐山瀑布》。

三、情感升华,读中结束。这雄伟壮观的瀑布是谁创造的?(大自然)。

你想对大自然说点什么?

师:多么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一起在读中感受。配乐齐背《瀑布》。

瀑布教学设计篇四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他很调皮,想让大家猜猜他是谁?请听(播放课件:瀑布的声音。)你猜出来了吗?(生猜。)。

你见过瀑布吗?它是什么样的?

2、讲解:瀑布就是从高山陡壁上或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来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布。好,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下瀑布的图片。

3、图片看完了,你有什么感受?来说一说。同学们说得好极了,是啊,瀑布的水是从高处直落而下,一泻千里,气势磅礴,非常壮观,非常美丽的。

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赞美瀑布的诗篇。谁还记得描写瀑布的古诗吗?齐背《望庐山瀑布》,这是李白笔下的瀑布,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跟随叶圣陶爷爷到庐山瀑布脚下看看瀑布的美丽,感受瀑布的魅力。板书课题:瀑布。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两遍。学习生字“瀑”。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这首诗。同学们这首诗美吗?想不想读,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到47页,在读之前,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可以问同桌还可以看后面的查字表。)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自由大声的读诗,读准字音,看清字形。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按刚才的方法解决。同学们开始吧。

2、好,现在请同学们把书轻轻的和上。请同学们看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会读的同学情举手。我们一起来读吧!现在老师指名同学来读。

根据讨论,板书:声音、样子。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作者离瀑布还很远,就听见了瀑布的声音,说明瀑布的声音很大。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理解“叠叠”(一层一层)。

一层又一层的浪涌上岸滩,声音是怎样的?(谁来模仿)。

这说明瀑布的声音怎样?

谁能把瀑布的声音的大读出来?(个人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会是怎样的声音?(谁来模仿)。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

3、再听瀑布的声音。

联系课文,你觉得用哪个词来形容瀑布更恰当?(板书:雄伟壮丽)。

4、有感情地朗读。

5、填空:瀑布的声音像()。

1、从瀑布的声音,我们就感受到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接着,我们跟着作者继续往前走,来看看瀑布的样子。

2、自读第二节: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方法学习第二节,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把你看到的景象画下来;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美美地读一读,把你读懂的意思读出来,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瀑布的美景。

3、交流自学情况。

出示学生的画:点评。

两座高大的青山,根据诗中的“千丈青山”画成。

(山很高大,山上长满了绿色的村)。

中是的白色的水:根据“一道白银”画成:

“一道白银”在诗中指什么?

为什么把瀑布比作一道白银?

(瀑布的水清澈透明,它从山下直冲下来,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真美啊!)。

请喜欢读的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

画面定格,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4、你们说得真好,老师不禁想起李白的两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有感情朗读。

(读出作者的惊喜,读出瀑布的雄伟壮丽)。

6、填空:

瀑布的全身像()。

7、接着作者又情不自禁地来到哪里看瀑布?(完成板书。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把你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完成填空。

3、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觉第三节。

瀑布教学设计篇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望庐山瀑布》是一首千古传颂的唐诗佳作,其语言美,诗中绘的景物更美。在教学中,应通过启发想象、美读品味、绘画面等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庐山香炉峰的优美和庐山瀑布的壮美,感受语言文学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美、创造美的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

(3)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理解诗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美。

教学重点:想象诗中绘的景象,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课文,并启发想象、美读品味、描绘画面。

一、联系旧知,复习导入。

2、指名背诵李白的诗。

3、很好!刚才同学们所背诵的诗,有的是我们曾一起学过的,有的是同学们自己从课外书上学来的。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李白的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4、板书:《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2、学生发言。

3、归纳学生发言(读、思、背)。

4、初读古诗,提出要求;

(1)、把诗文读流利正确。

(2)、对照注释,和字典、词典。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3)、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三、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相互评议(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有什么建议)。

2、相互合作,说说诗句的意思。

3、讨论比较,谁说的更好,更切合诗意。

4、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交流汇报,学习诗文。

1、赛读古诗,读出节奏感、重音和停顿。

(1)指名读全诗。

(2)同学评议。

(3)你们觉得该怎样来读这首诗。

(4)学生发表自已的看法,并说出理由。

(5)赛读全诗。

2、全班齐读古诗。

3、理解诗文意思。

(1)各组汇报对每一句诗文的理解。

(2)说说你是怎样得出这种理解的。

(3)全班交流评议。

(4)并指导理解“三千尺”中的“三”和“落九天”中的“九”不是实指。而是夸张,形容瀑布因为高而显得壮观。

(5)试着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指名说,再评议,只至完善。

4、提出仍然没有弄明白的问题,大家帮助解决。

五、感情朗读,想象画面,体会庐山之美。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边读边想像诗中的`绘的画面。

2、指名说一说自己所想到的画面。要突出瀑布的高与香炉峰的美!

3、把想像中的画面画下来,并涂上色彩。

4、展示学生的画,评议画得好的作品。

六、背诵古诗,总结全文。

1、庐山的美丽让我们心旷神怡,庐山的壮观使我们无限向往,下面就让我们闭上眼睛,背一背这首古诗,再一次感受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吧!

2、全班齐背全诗。

4、指名发言。

5、今天的作业由你们自己来决定,下面就请你们为自己设计一份家庭作业吧!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评析]。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通过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去探索,去体验,去感悟,方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地生成和完善,同是培养起探究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本课的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瀑布教学设计篇六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的“勇往直前”很自然和贴切地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设计本课时考虑以诵读为手段,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方式,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进一步体验作者情感,最后通过诵读强化感悟,悟得作者的情感。

设计时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强调自主感受,学会合作,辅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3.学会联想和引申,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拉进学生与课文的距离,通过朗读表现壶口瀑布雄壮的气势,体会蕴涵其中的民族精神,感悟作者丰富的情感。

1.朗读教学法。朗读是领会文章情致的最好方法。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和作者的情感。

2.讨论点拨法,品读鉴赏法。

1.请学生课前到图书馆、网上查阅有关壶口瀑布的图片及资料。

2.解决生字词,读通文章,了解文章大意。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

1课时

1.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代文人赞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天险,壶口最惊人。飞流撼天地,涛声泣鬼神”,今天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来领略壶口瀑布的雄壮的气势。

2.简介壶口

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走进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

请同学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壶口瀑布名字的由来。文章中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分别是在什么季节?在文中标出两次的段落。

听觉: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

视觉: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腾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

感受:急慌慌、心还在不住地跳

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2.作者是如何将壶口瀑布的特点描绘出来的?

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的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

1.朗读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河水?圈画出能够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体会其表达作用。(小组交流讨论)

上游:“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挤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通过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奔腾激越的情势。表现出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充溢着催人奋进的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龙槽壶口:“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无形的大洞吸着,顿时拢成一束,------一大川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

运用比喻、拟人形象地写出黄河奔腾至此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一下从河床跌入深谷。河水被碎成点,碎成雾,变成了水的另一种形态。

“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是奔腾的黄河之水已变成了非流而下的瀑布——浑厚、壮阔、猛烈、凝重。

“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或------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河水在遇到阻碍后寻找其他的出路,成为泉、溪,突出其柔的一面。

眼前的河水:“-----脚下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切出一道深沟。”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河水坚强,遇强则抗,坚韧的特点。

第一次是远观,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想到了人——“我突然陷入了沉思,眼前这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泉、雾所有水的形态------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作者看壶口瀑布,由黄河集纳了海、河、泉、雾所有水的形态,想到人的各种情感,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这因为如此,在作者笔下黄河之水也被赋予人的情感,而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对黄河之水的描写之中。这种写法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想到民族的精神——“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再次描写了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有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议论和抒情,抒发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

黄河的美不在终点,而在充满阳刚之气的惊涛拍岸的过程中,作者从威武雄壮、奔腾雄壮的黄河水中不仅看到了祖国锦绣的山河,更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忍刚强民族精神。

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上游:波澜壮阔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龙槽壶口:碎成点,碎成雾瀑布泉、溪

眼前的河水: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切出一道深沟

河——人——中华民族的精神(无坚不摧、坚忍刚强、勇于反抗)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瀑布教学设计篇七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教学流程】。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因而我课前采取“小导游30秒”的方式让学生介绍自己游玩过的地方,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入情入境,揭示课题。

2.在“小火车之歌”的律动下,火车来到了“心语林”车站。课件播放瀑布的声音,猜想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3.了解学情,心中有底。

小调查:学习课文前你们自己都做了些什么?

(读课文、认字、查资料、提不懂的问题、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等。)。

l请自己认字的同学读读生字。

l请同桌同学互读、互纠、互教、互动。

二、入情入境,感悟诗意。

1.小火车开动,来到“快乐林”。

2.欣赏影片,说说你看到或听到什么。

3.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读书方式自主学习,并作学习汇报。

(结合指导朗读,随文识字,重点理解“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4.试着自己美美地读读课文。

三、入情入境,畅所欲言。

1.在优美的瀑布声中欣赏各地瀑布图片。

2.我口说我心:说说自己看完图片最真实的感受。

(感悟瀑布的雄伟、壮观,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画外之音】。

《瀑布》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清清的水》中的一篇主体课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中体会乐趣,在朗读中领悟感情,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兴趣。

瀑布教学设计篇八

1、进一步学习音画这种题材的音乐,并体会这种题材的表现方法及特点,欣赏《瀑布与溪流》与《日出》教学设计。

2、想象并体验音乐所表现的意境美。

1、对两首音乐的欣赏(建议:难点为正确感悟两首音乐作品的意境美,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2、体会音乐作品对自然风光的描绘。

1、九寨沟是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因为仅有九个藏族村斋坐落在这片崇山峻岭之中而得名。本课为节选自管弦乐组曲《九寨沟音画》的第五乐章。

2、音乐表现了九寨沟的优美风光和风土人情,音乐特点是立足与民族音乐的基础之上,又借鉴创新的音乐技法,令人耳目一新,因而,乐曲既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又富有新意使人感到十分亲切自然、清新脱俗。

3、这个乐章用短笛、长笛、单簧管和英国管作连续的琶音和弦的平行进行铜管组的和声长音及全部弦乐的震音和声加上竖琴有力的刮奏以此来描绘这个壮观景象。乐曲在琶音与分解和弦中结束。

4、《日出》是一部游记音乐表现晨曦、鸟鸣、绚丽的山谷和喷薄欲出的太阳,一派阳关灿烂、生机勃勃的大峡谷景象。大鼓柔和的滚奏表现破晓时冉冉升起的太阳,尖锐的短笛仿佛是鸟鸣,接着英国管吹起一段晨曲。

教学思路本课主要是通过对两部音乐的欣赏让学生体会用音乐的形式表现美丽的大自然;

进一步了解音画这种音乐题材。

教学用具多媒体、音乐资料、搜集相关音乐素材。

一、复习旧课。

复习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

二、导入新课。

让学生听由著名歌手容中尔甲演唱的通俗歌曲《神奇的九寨》。引入新课:九寨沟是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因为仅有九个藏族村寨坐落在这片崇山峻岭之中而得名。

三、教材分析。

1、《九寨沟音画》。

本课为节选自管弦乐组曲《九寨沟音画》的第五乐章。

音乐表现了九寨沟的优美风光和风土人情,音乐特点是立足与民族音乐的基础之上,又借鉴创新的音乐技法,令人耳目一新,因而,乐曲既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又富有新意使人感到十分亲切自然、清新脱俗。

这个乐章用短笛、长笛、单簧管和英国管作连续的琶音和弦的平行进行铜管组的和声长音及全部弦乐的震音和声加上竖琴有力的刮奏以此来描绘这个壮观景象。乐曲在琶音与分解和弦中结束。

2、作品欣赏《瀑布与溪流》,并同时观看九寨沟风情图片。

请同学们在聆听的同时发挥想象,体会所感觉到的意境。然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用美妙的诗句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表达。

3、《日出》。

《日出》是一部游记音乐表现晨曦、鸟鸣、绚丽的山谷和喷薄欲出的太阳,一派阳光灿烂、生机勃勃的大峡谷景象。大鼓柔和的滚奏表现破晓时冉冉升起的太阳,尖锐的短笛仿佛是鸟鸣,接着英国管吹起一段晨曲。

4、作品欣赏。

启迪学生认真体会:这首作品是首游记音乐,乐曲中定音鼓所表现的形象、短笛所代表的形象、以及单件乐器的独奏和乐队合奏的不同效果。

5、课堂总结。

请学生来谈谈比较各种不同效果后的感受:音乐进行有时间上的规律、定音鼓由弱渐强表现太阳渐出、短笛模仿鸟鸣等等。单元总结:本单元意在教导我们要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创造一个绿色的、美丽的地球。

瀑布教学设计篇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诗歌是什么?(《瀑布》)(板书课题)。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瀑布》,进一步感受瀑布的美。

1、回顾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眼中的瀑布是什么样的?

2、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瀑布的,我们一起读课文。

3、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哪个句子写出了瀑布的美,你喜欢哪个句子,你就画一画。

4、小组合作说一说,你选的是哪个句子,它怎么写出瀑布的美,你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说到哪一句,是哪小节的,就学习哪一小节。)。

一小节:学生:我喜欢第一小节的“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注意训练学生完整表达,指出在文章什么地方。)。

1、指名读第一小节,指名评价,全班齐读。

2、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让我感觉瀑布声音很大,好像“叠叠的浪……”)。

3、什么是“叠叠的浪”?(去海边时,看到大海的浪,一浪涌上来,又一浪涌上来)。

听你这么一说,老师感觉这个“叠”的字形就让我感觉一浪又一浪的,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师小结:老师听懂了,你喜欢这个句子就是因为它说瀑布的声音就。

像巨大的浪涛声。指导朗读。

7、这小节还喜欢哪一句?指名读。(让我们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你有多喜欢)为什么喜欢?

8、作者为什么写“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而不写“风吹过松林”?课件出示,指名回答,对比体会,师小结:松涛。

9、你们认为这两句写得好,你们知道这两句是从哪方面描写瀑布的吗?

10、老师就你们来听听瀑布的声音。(播放音频)导读,齐读两个句子。

11、你觉得瀑布的声音还好像什么?

出师课件,仿句练习:瀑布的声音好像________________。

10、带着你们这些美好的想象,再读第一小节。

二小节(学生:我喜欢第二小节的“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1、指名读,评读,齐读。

2、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山路忽然一转,作者什么反应?他看见了什么?

作者有什么感受?(惊讶)还能从句子的什么地方看出作者惊讶?(感叹号)。接读。

2、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让作者如此惊叹?(齐读)。

3、“千丈青山挂着一道白银”。

(1)、作者说瀑布是什么?(白银)为什么不说白布,要说白银?(白银是说瀑布的样子亮晶晶的)。

(2)、还有一个词语写出了瀑布的特点,哪个词?(千丈)。

4、千丈青山,一道白银,作者有一个动词用得很是精妙,哪个词?(衬着)。为什么这个词用得精妙?作者怎么不说“挂着”?(小组讨论)。

师出示课件,对比体会,小结。

5、师引导齐读第二小节。

三小节:(我喜欢第三小节“如烟、如雾、如尘”)。

作者写你喜欢的这一句时是怎么观看瀑布的?做个“仰望”的动作。

1、他看到了什么?指名读,评读,齐读。

3、引导、指导朗读。

4、这瀑布的屏真的是由珍珠做的吗?(水珠)。

5、所以风吹来的时候会是这样。(接读)。

6、“如烟、如雾、如尘”给你什么感觉?

视频出示,你有什么感觉,你就站在瀑布脚下,你感觉到了什么,指名说,师小结,再来读。

(四)小结:浪涛声、松涛声是写瀑布的声音,那白银、珍珠的屏是写瀑布的什么呢?作者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瀑布的?(远——近)。

(五)、课件出示,配乐欣赏瀑布景象。最后一张图片就是我们这首诗歌中描绘的“庐山瀑布”,此情此景,老师想起李白的一首诗,也是描写庐山瀑布的,哪一首?齐背《望庐山瀑布》。

你想对大自然说点什么?

师:多么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一起在读中感受。配乐齐背《瀑布》。

瀑布教学设计篇十

1.创设情境,尽可能地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及的自然世界中,让学生对瀑布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诗歌教学应以读为本,在朗朗的诵读声中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感情,乃至熟读成诵,从而获得语感,内化为特有的语言心智。

1.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背诵课文。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4.会认“叠、喻、屏”3个字,会写“瀑、叠、涌、摊、喻、衬、屏”等7个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1.读懂课文,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

2.从诗歌美美的语言中,感受瀑布的雄伟与壮观。

引导学生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不同声音和看到瀑布的不同景象,把看到和听到的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

(一)同学们,还记得唐代诗人李白写过的《望庐山瀑布》吗?我们一起来背背。从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写的也是瀑布,作者是现代诗人叶圣陶。

(二)让我们一起动手来写课题。注意写“瀑”字,它的右下部分不是水,而是像一朵溅起的水花。

板书课题:瀑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过渡:叶圣陶笔下的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边听边感受。教师配乐诵读诗歌。

(展示课件第三屏)。

(二)多么美的小诗啊!同学们想读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瀑布的?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展示课件第四屏)。

(三)检查读书情况。

1.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展示课件第五屏)。

2.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指定同学分小节读书,评价。

3.交流:诗歌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瀑布的?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板书:声音样子远近。

三、小结。

诗歌《瀑布》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让我们带上对瀑布的喜爱之情,再次美读诗歌。

四、作业布置。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书写生字新词。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一)听写学过的生词。

(二)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瀑布的?

板书:声音和样子。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首诗歌。

二、品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美。

(一)学习第一小节。

1.诗人未见瀑布,先闻其声。瀑布的声音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小节。

2.交流,引导学生从瀑布的声音体会瀑布的气势雄伟。

(1)“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什么是“叠叠的浪”?(叠叠就是一层又一层,前浪未平,后浪又紧跟着涌上来,后浪推前浪。)。

“叠叠的浪涌上岸滩”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展示课件第六屏)。

(2)“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展示课件第七屏)。

(3)从瀑布的声音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完成练习题。

(展示课件第八屏)。

瀑布的声音像(叠叠的浪),又像(阵阵的风)。这样的声音说明了瀑布(气势雄伟)。

3.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小节,读出瀑布气势雄伟。

(展示课件第九屏)。

(二)学习第二、三小节。

1.过渡:还没看见瀑布就听见如此响亮的瀑布声,接下来会看到的瀑布是怎样的?

2.自由读诗歌第二、三小节,找出写瀑布样子的词句。

3.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瀑布的色彩美与形态美。

(1)“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在这个句子中“衬”字是什么意思?(映衬衬托)。

同学们能用上“衬”字来说句子吗?

(学生造句有困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句子如:绿叶衬着鲜花,使鲜花更美了。同学们洁白的校服衬着胸前的红领巾,使红领巾显得更鲜艳了)。

在这句诗中,就是说瀑布在高高的青山衬托下,会显得怎样呢?(更白了,更加壮丽)。

(展示课件第十屏)。

让学生说说对此课件内容的感受。

(2)“一座珍珠的屏”、“如烟,如雾,如尘”

为什么说瀑布像“一座珍珠的屏”呢?在什么时候,瀑布如烟,如雾,如尘呢?

(展示课件第十一屏)。

让学生说说对此课件内容的感受。

(3)为什么作者写到的瀑布的样子,两个小节会不一样呢?

(因为作者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瀑布的样子不同)。

(4)(展示课件第十二屏)。

小结练习。

远望瀑布,瀑布好像(一道白银)。写出了瀑布的(色彩)美。走到近处,仰望瀑布又像(珍珠做的屏风)。一阵风吹过,水珠像(烟一样)轻飘,像(雾一样)白茫茫,像(尘一样)纷纷扬扬。写出了瀑布的(形态)美。

4.指导读诗歌第二、三小节,读出瀑布的色彩美与形态美。(课件出示第二、三小节内容)。

6.把自己当作诗人,看到了瀑布,来到了瀑布的脚下,有感情朗读诗歌第二、三小节。

(展示课件第十三屏)。

三、拓展延伸。

看到这么雄伟、这么壮观的瀑布,你们最想说什么?

四、激情朗读,总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观赏了雄伟壮丽的瀑布,让我们带上对瀑布的喜爱与赞美,齐读诗歌吧!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诗歌。

2.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

瀑布教学设计篇十一

《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这首诗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由于诗词在表达上极其凝练、丰厚,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学生不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它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整合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直观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地阅读。

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尽可能地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及的自然世界中,让学生对瀑布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丽,体会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美好,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语感。

1、渗透识字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4、体会课文的语言,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5、背诵课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感悟到诗歌语言的美,体会瀑布的雄伟与壮观。

3、在读中培养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他很调皮,想让大家猜猜他是谁?请听(播放课件:瀑布的声音。)你猜出来了吗?(生猜。)

2、板书:瀑布怎么了?少一部分,谁来补充(瀑的右下部分,和水比较。)瀑布是水,但不是一般的水,那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播放课件)

3、谁来说说瀑布与我们平时见过的河水、江水有什么不一样?

4、是啊,瀑布的水是从高处直落而下,一泻千里,气势磅礴,非常壮观,非常美丽的。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赞美瀑布的诗篇。谁还记得描写瀑布的古诗吗?齐背《望庐山瀑布》,这是李白笔下的瀑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著名文学家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瀑布是什么样的吧?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灵去感受。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

2、你感觉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或者眼前出现了什么?老师有个建议:在说的时候可以这样说:我觉得……;我感觉……;我认为……。

3、哦,你们想象的真丰富,想不想自己也来读读课文呀?好,请同学们打开书72页,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一读小诗。

汇报。(以学生为主体,他们说喜欢哪小节,就从哪一小节开始学起。)

1、“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你觉得你读出来了吗?再读读。指名读,评议。

2、作者用什么比喻瀑布的声音的?(生答)

生答:浪很大,一个压过一个,声音也很大,一阵紧接一阵。

师:让我们边读边想象“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是什么样的声音。(播放课件:句子)

3、想不想听听“浪涛声和松涛声”呀,我们来听听。(海浪声、松涛声)

4、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小节。读到这里,你心情怎么样?你觉得叶圣陶爷爷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很激动,特别想看看瀑布。板书:激动)

还没有看到瀑布,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瀑布那磅礴的气势,瀑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跟随叶老先生一起去看看吧。

1、读第二小节,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你们互相说说为什么喜欢。(同桌互学)

2、汇报。指读,评议。说说为什么喜欢。

生:“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千丈’说明山高而陡,瀑布壮观。白银是瀑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银光的样子。)让我们来看看。

师:是啊!瀑布太美了,太壮观了,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赞叹到:千丈青山挂着一道白银。(出示句子)

比较:“衬”和“挂”用哪个好?

:“衬”是衬衣的意思,是贴身穿的衣服,衬托外衣的。引申为“衬托”的意思。诗中“青”衬托“白”,(播放课件)青白相互映衬,青的更青,白的更白,多美呀!让我们再读读诗人精心挑选的文字吧。再读这小节。

指名读,评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有两个“!”,你此时有什么感想?(惊讶,板书)让我们也来感受感受但是的情景吧。(播放课件)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刚才我们只是从远处望见了瀑布,最美的景色还在后面,让我们来读读第三小节。请你自己读一读,学一学。把你读懂的和想象到的和小组里同学说一说,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1、自学。

2、汇报:指读课文。

生:我读懂了:没风和有风时瀑布的样子是不同的。没风时像“珍珠的屏”,有风时“如烟、如雾、如尘。”读一读。

生:“仰望”说明瀑布是从很高的地方倾泻下来的。

师:谁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瀑布从很高的山上流下来,水碰到石头上,溅起很多的小水珠,小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颗颗珍珠,许多连在一起就像一座珍珠的屏。)(课件:屏)

师:如果你就站在瀑布脚下,看到如此美丽壮观的景象,你会说什么呢?(齐读前两句)

师:这时忽然吹来一阵风,会把珍珠的屏吹成什么样呢?(如烟、如雾、如尘)

师:你能读读吗?指读,评价(我仿佛看到了什么)

看课件:(瀑布的图片)创设情景:

还没有看见瀑布,先听到了瀑布的声音,然后远远的看到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一座珍珠的屏,不但叶圣陶老爷爷被这美景陶醉,我们也被陶醉了,让我们带着陶醉的情感一起读读小诗,能背诵的可以不看书。

背诵小诗。

师: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创造出这么美的奇观呢?(大自然)你还听过或见过哪些景象是大自然的杰作呢?(生答)

学习了《瀑布》你有什么想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生答)

是啊,通过学习我们不仅惊叹作者用词的精辟,更惊叹这创造神奇美景的大自然,让我们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吧。

激动

惊讶

大自然的杰作

陶醉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首先我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诗中所描绘的又被多媒体所再造的瀑布情境中。真实的瀑布,动人的音乐,激情的范读,三位一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的心弦被扣动,思维被激活,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文中第一节比喻瀑布的水声“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让学生观看“浪涛翻滚,松涛轰鸣”,的动画,在此基础上学生感情朗读,揣摩作者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的比喻突出了瀑布先声夺人的非凡气势。这样避免了对比喻句作复杂的讲解,让学生从自身体验语言的美丽,体会瀑布的雄伟气势。文字的音效化将学生的体验与重点句的欣赏,理解结合起来。

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要让学生自己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去理解。“你喜欢哪小节?”“读了这小节,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问题促进学生作个性化的选择性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孩子能自由、大胆地参与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在协作交流中逐渐学会与人交往、沟通,消除人际交往中的自卑、紧张心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可能。这样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构建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的新型师生关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用“挂”与“衬”作对比,引导学生观察动态图,此时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瀑布”与“白银”的相似以及“衬”字的贴切。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以语言文字为依托,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欣赏完瀑布的色彩美之后,我再用录像展现了第三节描写的近看瀑布的情景。当学生欣赏到瀑布飞流直下,腾起水汽,缓缓飘落,如烟、如雾、如尘的美景时,他们陶醉了,此时的情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为这种亲自体会到大自然的美而愉悦。这种审美感知力也就是审美素质的核心。在多角度欣赏了瀑布的壮丽和柔美之后引导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读中揣摩语言,欣赏景物;在读中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在读中获得美的享受,进而达到纯熟的境界。赞科夫说“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情感,其余工作都应当是这些感情的自然结果。”一个“情”字,道出了教学的精髓。语文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艺术性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情感。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情感为突破口,让学生主动走向教材,在广阔的知识领域获得更多的知识。正如新课标中提到的:“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瀑布教学设计篇十二

3、学会联想和引申,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的妙处并学习使用。

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1、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一)【课堂导入】

多媒体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学生欣赏时,教师激情导入。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代文人对其不乏赞美之词,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xx自天涯”,今天让我们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一同去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

(二)【预习反馈】

用简练的语言说说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三)【初读课文,巧梳理】默读课文思考:

2、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气势磅礴、危险、震耳欲聋、与众不同、声势浩大

(四)【深入研读,品味语言】

1、品读3———5段,谈一谈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壶口瀑布

(小组讨论,圈画出重点词句,并作分析)

2、第五段写石头有什么作用

(用石头来衬托水与命运抗争的意志力之坚强。属于侧面描写)

(五)【再读课文,感悟主旨】

(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黄河之水,更是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正是中华儿女的性格。黄河在壶口将其巨大力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六)【身体力行,爱我中华】

如果有一位外国友人向你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你会怎样给他介绍(100字左右)

温馨提示:结合本文所学的有关内容

(七)【视频欣赏,中国美】

瀑布教学设计篇十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预习课文。

4.感受山河之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2.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一、导入。

1.背古诗《望庐山瀑布》。

2.说说你见过的瀑布,或回忆以前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瀑布的。

3.示题、读题。

二、整体了解。

1.自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这首诗写了瀑布的声音、瀑布的全身、仰望瀑布的情景。

3.小结:不同的地点看到的景色也不一样,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这种“移步换景”的方法是写景的文章常用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课文。

1.能不能用一个词语形容瀑布。

(宏伟、壮观等)。

2.课文是怎样把这壮观的场面写出来的?

再读课文,圈划有关内容。

3.交流:课文用了大量的比喻。

把瀑布的声音比作浪涌向海滩的声音,又比作吹过松林的风声。

瀑布比作一道白银。

把水珠比作:珍珠、烟、雾、尘。

4.小结:恰当的比喻使文章更生动。

5.指导朗读、背诵。

四、复习拓展:

1.学习生字:喻组词。

2.补充描写“瀑布”的段落。

瀑布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材简析。

《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这首诗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由于诗词在表达上极其凝练、丰厚,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学生不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它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整合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直观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地阅读。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尽可能地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及的自然世界中,让学生对瀑布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丽,体会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美好,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目标。

1、渗透识字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4、体会课文的`语言,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5、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感悟到诗歌语言的美,体会瀑布的雄伟与壮观。

3、在读中培养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他很调皮,想让大家猜猜他是谁?请听(播放课件:瀑布的声音。)你猜出来了吗?(生猜。)。

2、板书:瀑布怎么了?少一部分,谁来补充(瀑的右下部分,和水比较。)瀑布是水,但不是一般的水,那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播放课件)。

3、谁来说说瀑布与我们平时见过的河水、江水有什么不一样?

4、是啊,瀑布的水是从高处直落而下,一泻千里,气势磅礴,非常壮观,非常美丽的。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赞美瀑布的诗篇。谁还记得描写瀑布的古诗吗?齐背《望庐山瀑布》,这是李白笔下的瀑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著名文学家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瀑布是什么样的吧?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灵去感受。

1、“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你觉得你读出来了吗?再读读。指名读,评议。

2、作者用什么比喻瀑布的声音的?(生答)。

学生答。

过渡:让我们边读边想象“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是什么样的声音。(播放课件:句子)。

3、想不想听听“浪涛声和松涛声”呀,我们来听听。(海浪声、松涛声)。

4、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小节。读到这里,你心情怎么样?你觉得叶圣陶爷爷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很激动,特别想看看瀑布。板书:激动)。

第二小节。

还没有看到瀑布,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瀑布那磅礴的气势,瀑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跟随叶老先生一起去看看吧。

1、读第二小节,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你们互相说说为什么喜欢。(同桌互学)。

2、汇报。指读,评议。说说为什么喜欢。

生:“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千丈’说明山高而陡,瀑布壮观。白银是瀑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银光的样子。)让我们来看看。

师:是啊!瀑布太美了,太壮观了,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赞叹到:千丈青山挂着一道白银。(出示句子)。

比较:“衬”和“挂”用哪个好?

查字典:“衬”是衬衣的意思,是贴身穿的衣服,衬托外衣的。引申为“衬托”的意思。诗中“青”衬托“白”,(播放课件)青白相互映衬,青的更青,白的更白,多美呀!让我们再读读诗人精心挑选的文字吧。再读这小节。

指名读,评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有两个“!”,你此时有什么感想?(惊讶,板书)让我们也来感受感受但是的情景吧。(播放课件)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第三小节。

瀑布教学设计篇十五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9个。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学文,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通过收集有关瀑布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学文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cai。

一、猜声音,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他既不是调皮可爱的小猴子,也不是聪明过人的曹冲,但是从下面二句诗中你能猜出它是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对,这两句诗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对庐山瀑布的赞美)。

二交流资料,丰富知识储备。

课前你们收集了很多有关瀑布的资料,请拿出你的收集卡,给大家介绍介绍。

三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习不认识的字,并多读几遍。

2学习这些生字,你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

我们来读读这些生字,注意看清字形,把字音读准确,一个生字读三遍。

生字学得真不错,回到课文中,让我们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观赏瀑布。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瀑布,现在将带领大家去领略亚洲第一大瀑布――贵州的黄果树瀑布,一起来欣赏吧!

问:欣赏了这秀美的瀑布景色,你想说什么?

小结:是啊,这样壮观的景象,能不让我们陶醉吗?叶圣陶老爷爷也被这壮美的景象吸引住了,他写下了一首诗歌,诗歌中的瀑布有声,有形,让我们赶快去读一读!

五汇报、学习。

作者没有看见瀑布就先听到了瀑布的()?

说明瀑布的声音很()?

1哪小节写出了瀑布的声音,给大家读一读。从哪儿知道瀑布的声音很大?

a海浪涌上岸滩会发出什么声音?

(海浪一层赶着一层,发出怒吼,向岸滩冲去)。

b风吹松林会发出什么声音?

(成片的松树林像树海一样,风吹得它哗啦哗啦响)。

c那瀑布声音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亲自去听听吧!

d你能用一个词说一说你听到的声音怎样?

你能用朗读体现出你的理解吗?自己先练一练吧!

请学生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虽然耳边响着瀑布隆隆的声音,可我们见到瀑布了吗?

想不想快点见到呀?那让我们赶快上路吧,走着走着,山路忽然一转,()!

a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样读?为什么?(惊奇)你来试试吧!

抽生读--大组赛读。

b作者也被这景象惊呆了,惊叹到,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这“白银”指什么?你觉得这般景象美吗?这般景象是什么样?

同桌读--(瞧你们读得多棒,我也想来试试了)师生配合读。

过度:远望瀑布像一道白银,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了,瀑布脚下,离瀑布就更近了。站在瀑布脚下仰望,看到瀑布从天而降,你有什么感受?自己读一读三小节,把你的感受说给同桌小朋友听听!

3前面有同学提出不理解“珍珠的屏”,现在你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

谁能用你的朗读体现出你的感受?个别--齐读。

b我也似乎站在了瀑布脚下,无数的小水滴轻轻溅落在脸上,望着升腾起的雾气,像是置身于仙境中,我也不禁想起了一首诗:水帘垂挂悬崖边,隆隆作响生雨烟。千万双手抓不住,可是银河落九天!

c这么美的景象谁想用读来体现?个别--2生比赛读--齐读。

六总结全文:

瀑布这样壮观,难怪吸引了不少的游客,你们的朗读让瀑布变得鲜活了,所以叶圣陶老爷爷一听到瀑布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就迫不及待得想看到它,从远望到近看,真真切切得感受到了瀑布那壮观秀丽的美,只要我们再仔细品位,你还能发现它有更多吸引你的地方,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小节,美美地读一读吧!

个别--你想邀请谁和你一起读?--同桌读--大组赛读。

七最后,让我们配上动听的旋律,来赞美这大自然伟大的奇观吧!

瀑布教学设计篇十六

学习目标:

1、了解状物抒情散文的特点,提高阅读此类文章的能力。

2、把握关键词,体会含蓄隽永的语言,体味作品的思想内涵。

3、理解课文蕴涵的人生哲理,关注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和揣摩优美的语言。

2、体会作者表达的深沉的感情,明白作者由物――紫藤萝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

课前学习:

1、布置学生收集作者宗璞的相关资料,教师准备紫藤萝的有关图片、影视资料,以及。

瀑布教学设计篇十七

教材分析:

第十一单元的主题是“清清的水”,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朗读、背诵时体会诗的意境,强调学生独立识一部分生字。《瀑布》是本单元的开篇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全诗以描写景物而见长,比喻手法的运用尤具特色。全诗共三节,分别描写听见瀑布的声音、远看瀑布及近看瀑布的情景。这首诗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诗以描写的对象为题,突出主体,简洁醒目。诗句使用叠句、对偶和排比,十分富于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学情分析:

由于诗词在表达上极其凝练、丰厚,加之二年级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有限,因此在本课可以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它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整合语文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感悟语言文字,升华情感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2、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熏陶,背诵这首诗。

3、体会比喻句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中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揭示单元主题,并出示水的不同图片。

2、出示瀑布图片,进行比较,引出课题。

3、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出示阅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文中的生字、新词。

3、同桌互相检查生字。

2、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齐读。

3、出示词语,学生认读,齐读。

三、品读课文,感悟意境。

1、第一小节。

(1)自读第一小节,想想这一小节写了什么?怎么写的?

(2)从“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了解到瀑布的声音很大。指读。

(3)瀑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抓住“叠”字理解叠叠的浪是什么样子,借助画面加深理解。感悟朗读。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风吹过松林。

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比较:哪句更好?为什么?感悟画面,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

(4)播放瀑布录音,想一想,你觉得这声音还像什么?展开交流。

(5)学了第一小节,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6)齐读第一小节,读中感受瀑布的壮观。

2、第二小节。

(1)“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抓住感叹号,体会作者心情,感情朗读。

齐读。

(2)“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借助图片,理解为什么将瀑布比喻成白银。

引入李白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抓住“衬”、“丈”字,理解青山从哪些方面衬托了瀑布?

创设情境,朗读诗句。

此时瀑布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第三小节。

(1)“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抓住“仰望”,释义,了解反义词。

抓住“屏”理解作者为什么把瀑布比喻成珍珠屏呢?这两者有什么相同之处?

感情朗读。

(2)“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识记“尘”字,引导学生结合字形记字义。

抓住“烟雾尘”,交流它们什么样?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播放视频,启发想象。如果你置身其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这是怎样的瀑布?个性化体会读。

(3)男女生合作朗读第三节。

四、回归整体,学习写法。

1、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的?(从远到近)。

2、结合板书,回顾全文。

3、配乐齐读全文。

五、丰富积累,延伸拓展。

课件出示其他有名的瀑布图片,感受大自然的美。

六、课后搜集,完成作业。

1、出示家乡水的图片,感受家乡的美。

2、课下游览家乡的水,完成语文天地的习题“说说家乡的水”。

瀑布教学设计篇十八

知识目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优美词句;了解作者的写作特色。

潜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联想;能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描述一处景物。

情感目标: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透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透过上节课的学习,黄果树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多么壮观的景象啊!难怪作者会说:(相机出示第一自然段)。

指导读好感叹号(赞美)。

3、作者为什么称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呢?这天,我们就借作者的语言文字来美美地欣赏一下。听一听黄果树瀑布对我们深情地呼唤,看一看黄果树瀑布给我们激情的震撼。

二、感受所见、所闻、所感。

(一)聆听瀑布。

1、我们先用耳朵来聆听黄果树瀑布的声音,谁来读读描述瀑布声响的语句。

刚进入风景区,我们听到了――。

出示: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1)从远处飘来是怎样的一种声音?为什么不用“传”呢?(声音很小,轻柔,要细细的听)。

播放课件,体会声音的轻柔。

引读: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就像――。

(2)渐近渐响,那“像潮水般”又是怎样的声音?(水声很响)。

结合理解词语:人喧马嚣是一种怎样的声音?你觉得在什么地方会有这样的声音?繁华的大街,刚散场的影院门口。人喧马嘶的声音大吗?此刻这潮水般涌过来的瀑布声都盖过了人喧马嘶,够大的声音。

(3)继续播放课件,体会渐近渐响的瀑布声。

(4)这段话中连用两个比喻,把瀑布的声音比作()和(),从中让我们体会到这瀑布声越来越响,这响声由远及近。

(5)指导朗读。

远听瀑布声似微风飘来,近听瀑布声像潮水涌过,黄果树瀑布的声响太美妙了!你能把进入黄果树风景区,听到的这种渐近渐响的美妙声音读出来吗?先练练。

指名读。――你为什么这么读?

齐读。女生读到“就像微风拂过树梢”时,男生加入一齐读。

2、出示: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响声大吗?何处看出来?

是啊,一架织布机在耳畔织个不停那声音已是挺热闹的'了,何况此刻有――。

――水声成了……(生说)。

――又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

――好热闹。

女同学齐读。

3、出示: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1)从一个“泻”字中,你看到了这黄果树瀑布是怎样的?(瀑布很高,水从上往下流得很急。)。

――80多米宽的瀑布,从70多米高的悬崖绝壁直泻入犀牛潭中,发出震天巨响,10里之外就能够听到,就像雷声轰鸣,山谷都在回应了,难怪在附近讲话用再大的声音都听不见呢!这声响够令人难忘的,男同学齐读。

4、小结:是啊!光听瀑布的声音,我们就感受到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看来――(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二)、观赏瀑布。

出示: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会联想的人,就应会从字里行间看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生自由读)。

你看到黄果树瀑布是什么样的?(生自由说)。

(1)瀑布宽80米,我们的教室前后长十几米,此刻有5个教室那么长。这么宽的白色缎子从织布机上泻下来,你感受到瀑布的什么?(壮美、气势非凡、不同凡响、雄伟壮观)。

(2)那你能透过朗读把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和雄伟壮观表现出来吗?学生练读句子:再读读句子,读出飞流直下的气势。

(3)指名读句子。

(4)这黄果树瀑布是白水河在黄果树地带构成的九级瀑布中最大的一级,是世界上唯一能够从前后左右上下多角度观看的瀑布,此刻我们就从多个角度来欣赏一下(出示图片)。

(5)再指名读句子:谁愿意透过自己的朗读来把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画面再一次呈现给大家?愿意的同学就勇敢地站起来。

2、过渡:刚才我们欣赏了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形态,而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岩石后又会构成一种更为奇特的景观――学生接:银雨撒金街)。

(1)“银雨”指什么?(晶莹的水珠)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怎样又变成金街了呢?(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

(3)学生交流感受。

(三)感悟瀑布。

1、细细领略瀑布不同形态的美,体会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真实画面。我们想不想与瀑布亲密接触呢?(想)。

2、我们随作者来到了谷底,让我们一齐与作者亲近黄果树大瀑布,读读5―7小节,找到喜欢的语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3、学生默读课文,写批注。

4、谁来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说一说你的感受。

――与瀑布隔得很近,仿佛――尽情享受“银雨”扑面的滋味,好舒服!

我们无法前往享受一番,那就想想夏天体育课后,你撩过不少冷水来洗脸,这会是怎样的感觉呢!

――每个细胞怎样会灌满活力的你有怎样的感受?

想象自己端坐在谷底,与瀑布咫尺相望。壮观的瀑布直泻而下,瀑声盈耳,惊心动魄,山回谷应。我们人仿佛置身在圆形的、立体的音乐池中。

――四周的瀑布声好比奏鸣的乐声,自然、美妙,扣人心弦,思绪也自然地飘飞着,身子仿佛就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为之激动、为之兴奋、灌注了无穷的活力。

――原本在大自然面前十分渺小的人,此刻在大自然神奇魅力的熏陶之下,耳濡目染,人的胸襟开阔了,人与景合而为一,人瀑相融,人仿佛也成了瀑布中的一分子。

――瀑布的壮美、生机的无限,对每一个人都是一种陶冶,所以人们向往自然,都愿意去山水间走一走,看一看,汲取大自然的力量。

难怪我们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游历了千山万水,看到黄果树瀑布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三、拓展延伸。

1、交流写作方法。

同学们,景美,作者写得也很美!作者为什么会写的如此生动呢?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的呢?(巧用比喻、用词准确。)。

如果说生动的词语、形象的比喻句是散落在文中闪亮的珍珠的话,那么写作的顺序就是将这些珍珠串成精美项链的丝线,本文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呢?请大家迅速地浏览课本,找出描述作者观察地点的句子?(学生浏览全文)。

小结:作者就这样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受着,这样的写作方法叫“移步换景”。(板书:移步换景)。

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一齐去聆听、观赏、感受了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还领悟了如何把景物写生动的方法。

2、小练笔。《游燕子矶公园》。

瀑布教学设计篇十九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2、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熏陶,背诵这首诗。

3、体会比喻句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脑筋急转弯1、什么花一年四季都开花?

2、什么池不能有水?

3、什么布剪不断?

2、学生分享资料,师总结?

3、教师出示自己查阅的资料及图片。

介绍瀑布的形成:河水在河道中奔流遇到河床的陡然坎进,便跌落下来形成瀑布,瀑布的水从高处直落下来,一泻千里,气势磅礴,非常壮观,非常美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

2、开火车,读课文词语,

3、看关于瀑布的图片,你感觉到什么?品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美。

(一)第二、三小节。

1、同桌互读讨论:瀑布是什么样子的?

2、请同学读二三节并填空,瀑布从远处看像————————。

从近处看像————————。

如——,如——,如——。

3、小组赛读,二三小节。

过渡:读到这里,你心情怎么样?你觉得叶圣陶爷爷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很激动,特别想看看瀑布。板书:激动)还没有看到瀑布,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瀑布那磅礴的气势,瀑布的声音是怎么样的能?让我们跟随叶老先生一起去看看吧。

(二)第一小节。

1、全班读第小节。

2、出示图片填空:瀑布的声音像——————。

又像——————。

3、男女赛读第一小节。

4、师总结评价。

(三)你能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读出来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教师评价指导。

3、全班齐读。

三:仿写诗歌。

2、出示教师自己创造的古诗。

3、教师指导学生仿写诗歌。

4、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

四:总结全文。

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创造出这么美的奇观呢?(大自然)通过学习,我们不仅陶醉于作者的美诗,更惊叹创造神奇美景的大自然,让我们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吧。再读诗歌,尝试背诵。

《瀑布》教学反思是一首饱含深情的风景诗,通过对瀑布的生动描写,突出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之情。本课重点是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领略美好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发挥学生的想象。

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并有效利用搜集资料。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倡导大语文观,它强调课文只是一个载体,而不是教学资源的全部。语文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所以,在上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瀑布的资料,从课堂的汇报可以看出,通过搜集交流,学生对瀑布的了解,不仅仅局限于诗歌所表现的内容,而是围绕瀑布这一中心所形成的一种大的学习氛围,特别是学生所展现出来的搜集过程,更是为语文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学习”。交流之后,要求学生“下课以后把所有的材料都粘贴到墙报栏里,大家都来读一读”,使材料发挥了最充分的作用。

2.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拓展,可以引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还能使学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眼、耳、口等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相机进行了创新思维的拓展教学。如: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瀑布的声音让学生听,然后猜猜是什么声音,让学生感受到瀑布的声音不仅像诗歌中所描述“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有时还像火车疾驰而过的轰鸣,像闷雷滚动,像万马奔腾??又如:学生观看了瀑布的图片后,进一步引导学生“你刚才看到的瀑布是什么样的?”学生说,有的像白色的马尾,有的像一条长丝带,有的像又宽又长的水帘子??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显示出创造性思维在他们身上所释放的巨大能量。

3、可是也有不足的地方。虽然能够重视学生的朗读,体现新课程“以读为本”的理念和要求,但还不够深入。应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个人读、同桌互读、男女分读、小组读、集体读,配乐读,加动作读等,更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读出感悟,读出体会。同时,对学生朗读的引导和评价上还应该更为细致和耐心些,要说到点上去,更加富有人情味和鼓励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一篇课文,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心窗。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广阔的知识领域获得更多的知识。只要这样坚持下去,阅读教学一定会在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学生的阅读能力等语文素养也一定会不断地得到发展与提升。

瀑布教学设计篇二十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借助声像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重视听、说、读几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3.通过搜集材料,了解瀑布的更多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材料的能力。

4.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感受瀑布气势、形态、声响的壮阔,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1、体会比喻句描写的形象以及在诗中的作用。

2、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方法。

3、感受瀑布的美。

4、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能背诵。

【教具准备】。

1、课件(瀑布音响录音,瀑布录像等)。

2、瀑布的简笔画和表示游客的剪贴画。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瀑布吗?想不想看看自然界中的瀑布?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注意感受瀑布的声音、形状、颜色、气势等。可以边看边交流。(课件播放瀑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把喜欢的句子、段落读通、读顺。

3、快速阅读课文,用铅笔圈划出表现作者观察瀑布位置的词语。

(课件播放瀑布的声音)同学们,听见瀑布的声音吗?我们就跟随作者一一领略瀑布的美。

三、品读课文,感悟体验:

1、自读课文,交流反馈:

(课件出示: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从词义上理解“叠叠的”“阵阵的”并指导朗读。

2)(课件播放“叠叠的浪“)再指导朗读。谁愿意来试试?感悟、齐读。

2、质疑启思,突破难点:

1)过渡句:还没看见瀑布,我们已经感受到瀑布的磅礴气势,瀑布到底什么样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2)齐读二小节。你看到瀑布了吗?哪个词说明看见了?为什么不用“看见了”

3)文中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当时激动的心情?指导朗读。

4)作者看到了怎样美景?为什么这么激动?(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云)(理解“衬”,设置情景,降低难度。

3、审美陶情,融为一体:

这样的美景你看够了吗?可别掉队,我们一起到瀑布脚下看去。

1)请同学们自学第三小节,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读懂的和想象到的,说给同学听听,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讨论。

2)“理解珍珠的屏”有同学能帮助他吗?

3)这时一阵风吹来,会把珍珠的屏吹成什么样?“如烟、如雾、如尘”。看过瀑布的同学说说看到的景象。你觉得该怎么读?(看课件体会)指导朗读,读出轻飘的感受。

小结:这首诗根据作者观察点的不同分为三小节,每小节作者的情感是不一样的。一节:被瀑布宏大的声音吸引了。二节:作者看到了瀑布的全景,惊讶的话也说不出来了。三节:作者在近处看到了瀑布活泼、飘逸的一面,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变化,我们读时,语气随之变化。

1)听范读,感悟。

3)老师收集了一些瀑布的图片,同学们想看看吗?(出示各种瀑布的图片)美吗?再次感悟朗读,达到熟能成诵的目的。

四、扩展延伸、注重积累:

交流资料,丰富知识储备。

课前我们已经让大家搜集了有关瀑布的材料,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搜集的材料,用一、两句说说瀑布。(交流上网、查书、看报纸、看台历、古诗、儿歌等各种途径了解的瀑布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