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范文怎么写(实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0:34:15 页码:12
最新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范文怎么写(实用14篇)
2023-11-11 00:34:15    小编:ZTFB

教案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学习而事先设计的指导性文件,它承载着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教案都应该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精心的编写,以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编写教案过程中,要合理选择教学资源和辅助材料。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为了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它可以使教学更加有条理。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呢?教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将要学到什么。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一些优秀教案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范文怎么写篇一

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第一次出现分数,由于分数与整数差异很大,学生会感到很困难,对分数的意义理解透了很不容易,本节课运用了直观积累的教学方法,通过分实物、折线、分线段等多种活动,使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从而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初步知道了几分之一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课上,同学们用眼看、动口说、动手折、动手画,激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又通过了多种形式的练习,理解了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学会读写几分之一。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分数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交流亲身的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具与学具

教具:月饼实物图、圆纸片、长方形纸片。

学具:长方形纸片5张、圆形纸片2张、梯形纸片2张、准备练习的图形作业、直尺、彩笔。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提问:我们学过了“平均分”,如果把14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块?

把9块月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块?

把2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块?

老师现在要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应是几块呢???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那么,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数,我们管它叫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新课

1.老师出示一个月饼实物图,把它对折一下,从中间剪开。提问:老师把这个月饼怎么样了?(分成了2份)这两份的大小怎样?(一样大)说明老师是平均分的。(板书:平均分)

提问:为什么说是平均分的?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我们就说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用分数表示为1/2(填在月饼实物图上)。

指导书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月饼平均分成2份,横线下面就写“2”,表示这样的1份,在横线上面写“1”.读作:二分之一(要求学生一边空书1/2,一边说说什么是1/2)。

提问:这一份是整个饼的1/2,那么,另一份呢?为什么也是它的1/2呢?

2.老师出示一个圆形纸片,把它平均分成了3份。提问:我把这个圆形片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请一名同学到前面,分别指出那一部分是圆的1/3),谁会写1/3?一位同学上前来板书,其余同学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老师巡视。

3.把一个圆形片分成了3份,每份是它的的1/3。这句话对吗?为什么?(强调:不是平均分,不能用分数表示)

提问:能说这个(指长方形纸片的1/3)是那个圆形纸片的1/3吗?

小结:把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谁的几分之一。(要求同桌互相说一说每幅图中1/3表示的意思)(板书:是谁的)

5.让学生按要求折纸: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打开观察并填空:

(1)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

(2)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 )

6.让学生用直尺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对着直尺上的刻度1,2,3??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写出每份是这条线段的( )/( )

7.口答:(老师板书:1/2, 1/3, 1/4, 1/5, 1/10??)

提问:这几个分数的分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表示这样的一份,分子就是1.

(三)巩固练习

提问:折出它的1/2,分母是几?应把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几份?

折出它的1/4,应把它平均分成几份?根据什么?

2.在每个图里选适当部分涂上颜色表示它下面的分数。(将准备好的图形片练习)

提问:每图中平均分成的份数与分数的哪一部分有关?分数的哪一部分决定涂颜色的份数?

3.下面哪些图里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请写出来(见书本)

提问:第4个图中的涂色部分为什么不能用分数表示?(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4.写出下面各分数(要求: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分数线不要画太长,分子、分母上下对齐)

(师读生写,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写在本上)

六分之一九分之一十二分之一 十分之一七分之一二十分之一

5.出示梯形纸片

每一份是这张纸的1/4吗?为什么?

谁能在这个梯形的基础上再折一下,使每份大小相等.

提问:这样每份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为什么?

(四) 比较大小,深化认识

1、以学生“作品”为材料,比较“数形结合”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直接给出两个分数,比较大小。

由此,让学生得到体验: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反之,则越大。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认识几分之一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小块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 写作:1/2。

象1/2, 1/3, 1/4, 1/5, 1/10都这样的数,是分数。

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这个圆的三分之一,写作:1/3。

1/3在写作时注意:

分 分 分1.先写分数线,在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子 数 母2.注意书写的规范性、顺序性。

线3.分母与分子要在一条直线上。

归结:分数中要注意:平均分是谁的

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中秋节分月饼。从整数可以分开始,到不能用整数来分就会出现一个新的数的需要,在分月饼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平均分”这个概念。

生通过分月饼初步感知了1/2的意义后,我安排了一个找圆形1/2的活动,让学生从实物上升到抽象图形的认识。认识1/4时,同样一张正方形纸,学生的折法不同,所呈现出的这张纸的1/4也不同。通过画线段从中认识1/2, 1/3, 1/4, 1/5, 1/10这些分数的表示,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进行思维训练。

虽然本堂课有以上几个优点,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主要可归纳如下:
1、课堂纪律性不够。由于本班的学生比较活跃,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直接将答案说出,导致课堂出现了一点混乱。这就告诉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举手发言,以免部分学生蒙混过关;

2、教育机智有待加强。在问到“一半”如何表示时,一个学生回答“0.5”,这个答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为了使本堂课顺利进行,我忽视了对她的夸奖,仅是说了她的答案是正确的,想想此事我认为是这堂课的一个遗憾;
3、课堂环节有待加强。本节课的难点是使学生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但是在推导这个知识点时,我让学生看图说出分数,再进行比较。这样来得太快,学生一时不能够接受,假如这时我能让学生说说这两副图的区别,他们就会发现份数变大,但是每份的大小就变小,这样就避免学生用整数的方法比较分数的大小。

总之,这堂课整个学习过程, 学生在操作中发现, 在发现中体验,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 每个分数都由学生自己去创造,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使我获得许多宝贵的经验,我会从中吸取教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有更大的进步。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范文怎么写篇二

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圆,知道圆心和半径及其作用。(2)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能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到圆的美。

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圆。

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多媒体课件、一次性杯子、棋子、线、图钉、圆规、直尺、铅笔、投影仪。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另一个平面图 形——圆。(出示课题:圆的初步认识)

2、出示: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圆,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生活中的圆。(媒体)

3、举例:你还在哪些地方看见过圆?(学生介绍)

二、尝试探索:

刚才大家举了很多圆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说明圆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

联系。如果请你画一个圆,你会吗?请大家用桌上的工具试一试,你能用几

种方法画圆?

(一)尝试用各种工具画圆,并认识圆心、半径。

1. 师提供的工具:线、图钉、一次性杯子、棋子、尺。生自备圆规。

2. 学生尝试利用各种工具画圆。

3. 交流画法:(1)利用圆形物体画圆

(2)利用线、图钉画圆

(3)利用圆规画圆

认识圆心和半径

5. 师利用图钉、线、粉笔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圆。(口头巩固圆心和半径)

6. 如果请你在练习本上画比较小的圆,你认为用什么工具画圆又准确又方便? (用圆规)

(二)尝试用圆规画的圆,。

1.介绍画圆的专用工具圆规:(圆规主要由3部分组成,它有两个脚,一个是带针尖的脚,另一个是带有铅笔的脚,还有一个把手,用来旋转的。)

2.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

3.交流画圆的体验(成功与失败),同伴互助,使画圆失败的同学画成圆。

4.小组讨论用圆规画圆的要点。(板书:定点、定长、绕一周)

5.小结:定点就是圆心,出示板书:圆心;定长就是圆的半径出示:半径;绕

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

(三)尝试画半径是3厘米的圆

1、看视频

2、学生操作

3、组内互查

(四)探究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1.出示:想一想:圆心和半径在圆中有什么作用?

2.出示同心圆,这两个圆位置相同吗?大小呢?为什么?

3.出示上下位置半径相同的两个圆,这两个圆呢?

4.出示左右位置半径不相同的两个圆,这两个圆呢?

5.通过观察你能不能说说圆心、半径在圆中有什么作用?(出示板书:决定圆 的位置、决定圆的大小)

(五)质疑

1.通过今天的讨论我们初步认识了圆,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把书翻到p.75、p.76。

2.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的吗?

三、总结: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呢?出示:中国结,这是什么?它

既是一种古老的编织艺术,又是吉祥挂饰,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喜欢用圆形来设计吉祥、喜庆的事物呢?因为在我国,圆象征着团圆。

四、拓展阶段:

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同学们对圆有了初步的认识。圆不仅在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我们还可以用圆设计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出示媒体)弯月、奥运五环、小花,你想不想也来试试!那我们就来试试吧!(可选一个画,也可自己设计图案)

同学们很有创意,设计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折纸游戏,学生操作,把一个圆对折、对折、再对折,你发现了什么?这些折痕叫什么?和圆有着怎样的关系?和圆有关的知识还有很多,下节课我们再来探究这些问题。

五、板书设计:

圆的初步认识

定点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定长 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绕一周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范文怎么写篇三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感悟小数的含义.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本单元的小数教学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质量单位出现,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进行小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

这部分内容结构如下: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重点:

1、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小数。

2、认识小数的学习过程。

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难点:

1、小数部分位数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措施: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充分利用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

2.把握好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

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当注意把握三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原则上限于一位小数,并且结合元、角进行计算。

3.计算方法提倡多样化,放手让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教学时,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计算要点。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范文怎么写篇四

(一)指一指,初步感知角。

1.学生小组合作,在主题图中指出角。

2.汇报交流时课件呈现有色线标示出角。

(二)描一描,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从主题图中提取教学素材,课件出示例1(先不出示红线):

2.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比较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5.交流归纳: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文结合板书)。

(三)折一折,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1.动手操作:用圆形纸片折角。

2.同桌合作:比一比谁折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重叠)。

(四)做一做,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动手做一个活动角。

2.用活动角做“变大变小”游戏。

3.引导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

(五)画一画(例2),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1.小组合作,尝试画角。

2.师生交流,完善画法。

3.教师范画,小结画法。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一)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2题。

1.课件出示: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学生独立判断,师生交流时强调判断的依据。

3.在图上标上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3题。

课件出示题目,判断这些平面图形中有多少个角。

(三)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

1.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2.把你找到的角画出来。

(四)用角组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范文怎么写篇五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

预设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小朋友,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大家玩得开心吗?你都见到了哪些景色?老师在这里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各地的建筑,大家看他们漂亮吗?那你觉得他们什么地方最漂亮呢?(学生会说出有角)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角。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在我们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你能找到吗?小朋友先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小朋友真棒,找到的角这么多。

2、教师出示五角星,问:看,老师給大家带来了什么?那你说他为什么叫五角星呢?谁到台前把这五个角指給大家看一看?其实角的规范的指法是这样的,教师示范指角。

好,现在大家用规范的方法,指指你周围物体表面上的角吧。

同桌互相指一指。

谁再到前面指一指你找到的角。

3、那我们知道三角板上有三个角,现在请大家摸一摸这些角,看有什么感觉?闭上眼睛摸一摸。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这个尖尖的地方就叫做角的顶点。

再摸一摸还有什么感觉?(平平的,滑滑的)。

4、那我们摸的时候有尖尖的,滑滑的感觉,你能否借助周围物体表面上的角把它描下来。学生描角。

教师选几份展示。评价。

谁是火眼金睛,这些角里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指名汇报。

都有顶点。

都有两条边。是不是每个角都有两条边呢?师对角图逐一指一指。

你发现老师刚才是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现在大家会画了吗?

学生试画。并标出各个部分的名称。

6、小朋友都会画角了,那现在大家都能当小老师了,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角。

数一数下面两个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7、小朋友想不想做一个角?看哪些小朋友能在一分钟内做完一个角。

做完的小朋友可以帮帮同桌的小朋友。

现在和老师一起玩角,注意用心玩,边玩边观察。来慢慢变大,慢慢变小。

通过刚才玩角,你发现了什么?

现在老师做好了一个角,大家做一个角,比老师的角大。比老师的角小。

和老师的角同样大。

你怎么知道和老师的角就同样大呢?

现在是第3次玩了,请一个小朋友做老师的小助手,谁愿意?小朋友你先做一个角,尽量大。大家都来当评委,看老师做的这个角,谁的的?老师再想想办法,教师把角的边拉长,问:现在呢?再次拉长,问:这次呢?现在你们又发现了什么?(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跟张开的大小有关)。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有一个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大家看一看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呢?

2、摆一个角需要几根小棒?3根小棒能摆出多少个角呢?

3、大家通过努力知道了角的许多秘密,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个小游戏,自己创造一个角,大家有没有信心?(毛线,铁丝,圆形纸片)。

把你创造的角贴在黑板上。

评价黑板上的各个角。

你觉得上面这些作品有创意的是哪些?为什么?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其实角的王国里还有很多秘密,以后我们再去探索,好不好?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范文怎么写篇六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

预设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过程:

小朋友,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大家玩得开心吗?你都见到了哪些景色?老师在这里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各地的建筑,大家看他们漂亮吗?那你觉得他们什么地方最漂亮呢?(学生会说出有角)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角。板书课题。

1、在我们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你能找到吗?小朋友先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小朋友真棒,找到的角这么多。

2、教师出示五角星,问:看,老师給大家带来了什么?那你说他为什么叫五角星呢?谁到台前把这五个角指給大家看一看?其实角的规范的指法是这样的,教师示范指角。

好,现在大家用规范的方法,指指你周围物体表面上的角吧。

同桌互相指一指。

谁再到前面指一指你找到的角。

3、那我们知道三角板上有三个角,现在请大家摸一摸这些角,看有什么感觉?闭上眼睛摸一摸。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这个尖尖的地方就叫做角的顶点。

再摸一摸还有什么感觉?(平平的,滑滑的)

4、那我们摸的时候有尖尖的,滑滑的感觉,你能否借助周围物体表面上的角把它描下来。学生描角。

教师选几份展示。评价。

谁是火眼金睛,这些角里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指名汇报。

都有顶点。

都有两条边。是不是每个角都有两条边呢?师对角图逐一指一指。

你发现老师刚才是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现在大家会画了吗?

学生试画。并标出各个部分的名称。

6、小朋友都会画角了,那现在大家都能当小老师了,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角。

角会判断了,我看大家是不是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看看这些图片中有没有角,它在哪里?

数一数下面两个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7、小朋友想不想做一个角?看哪些小朋友能在一分钟内做完一个角。

做完的小朋友可以帮帮同桌的小朋友。

现在和老师一起玩角,注意用心玩,边玩边观察。来慢慢变大,慢慢变小。

通过刚才玩角,你发现了什么?

现在老师做好了一个角,大家做一个角,比老师的角大。比老师的角小。

和老师的角同样大。

你怎么知道和老师的角就同样大呢?

现在是第3次玩了,请一个小朋友做老师的小助手,谁愿意?小朋友你先做一个角,尽量大。大家都来当评委,看老师做的这个角,谁的的?老师再想想办法,教师把角的边拉长,问:现在呢?再次拉长,问:这次呢?现在你们又发现了什么?(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跟张开的大小有关)

1、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有一个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大家看一看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呢?

2、摆一个角需要几根小棒?3根小棒能摆出多少个角呢?

3、大家通过努力知道了角的许多秘密,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个小游戏,自己创造一个角,大家有没有信心?(毛线,铁丝,圆形纸片)

把你创造的角贴在黑板上。

评价黑板上的各个角。

你觉得上面这些作品有创意的是哪些?为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其实角的王国里还有很多秘密,以后我们再去探索,好不好?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来自数学网的精品推荐。更多资源请本站其他频道查找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来自数学网的精品推荐。更多资源请本站其他频道查找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范文怎么写篇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

1、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会用直尺画角。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小朋友,这个数学的好朋友带来了吗?(三角板)你怎么跟这个好朋友打招呼?(握手)握手时你有什么感觉?(尖尖的、有点疼…)让我来试试看,真的,它怎么会咬人?(角)原来是这样的。(板书:角)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在我们身边,很多物体上就有角,你能找到吗?小朋友先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小朋友真棒,找到的角这么多。

3、那你们心目中的角到底是什么样的?(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每组派一个代表把你们组想象的一个角画出来好吗?你们对黑板上画出的角想说些什么?(小朋友画的一个角是不是都正确呢?我们等一下再来看。)

4、但老师又有点明白了,看来角不单单是一个点,(多媒体演示)这一点尖尖的只是角的顶点,那还有什么呢?还有两条直直的线,这两条直直的线就是角的边,这样的图形就是角。小朋友一起来指。(再用多媒体演示两个角的顶点与边,学生模仿指)

5、用这个方法把你身边的角指给同组同学看。(指名上来指)这些角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板书: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6、小朋友闭上眼睛,把角记在头脑里,问:头脑里有角了吗?是怎么样的?

7、画角:刚才我们认识了角,头脑里也有了角,你能把角的样子画在纸上吗?

(1)你准备怎么画呢?

(2)(多媒体演示正确画角的方法)电脑老师是怎么画的?再来看一遍,对的,先画一个顶点,再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小朋友也用正确的方法画两个方向不同的角,画好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画的角的各部分名称。师:再看看你们组画的角,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你真会欣赏人。

8、小结:学到这里,你对角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三、巩固拓展,辩论提高

2、学到这里你对黑板上的这些角又想说些什么?

6、你们都送这么多角给角爷爷,这下小猴可急了,猴妈妈说:“别急,别急,你只要在这个三角形上……就会使角变多起来。你们有办法吗?那赶快来试一试。(小朋友也可以到别组去看看,看哪一组画得最漂亮,角又最多。)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范文怎么写篇八

1、在认一认、说一说、指一指、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等活动,初步认识角,会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比较,明白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3、在折一折、动手做的过程中学会做角;通过画一画,掌握角的画法,能够正确地画角。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5、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准确地画角。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请同学们看课件上的画面:校园的一角。谁来说说校园里有什么?

操场上的活动可真丰富,这里边还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图形——角。老师手上拿着的三角板(课件抽象出三角板上的三个角),形状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做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评析]

情境导入抓住了二年级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1.联系实际,找角。

师:在这幅校园图里有好多这样的角,你能找一找吗?让我们比比看,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请学生自己指出来: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剪刀上张开形成的角、红旗上的角等等)

[评析]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图片中找出角,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给学生均等的参与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从现实个发现角、认识角。

2.初步感知,正确指角。

(2)从实物中剥离出角的几何图形。如何把水管上的角画下来,会是怎么样的呢?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也可以用手比划比划,看看角什么样子的。然后老师在黑板上把这些角画出来。

并让同学说说它们的形状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桌讨论并汇报)。整理并板书:尖尖的地方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角的边。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并感受。

(4)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图形不是角。(题略)

[评析]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探究去接触知识,理解掌握知识。

3.做角。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请同学们拿出这张纸,用折一折的办法,折出一个角来。

学生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并四个学生上讲台展示,并说出所折的角的两条边和顶点在哪里。

[评析]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问题的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努力形成了形状、大小不同的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定义角的大小。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范文怎么写篇九

分一分(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3--55页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

必要性。

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熟练认读分数,能够写简单的分数。

3.了解分数的含义知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一份表示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含义。知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

成几份,其中一份表示几分之几,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2、会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了解分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分数图片??

学具准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纸片??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分一分”。

看到这个“分”,你想到了什么?(平均分)

对,我们分东西的方法有许多,但是数学上要重点研究“平均分”。我们就来解决几道平均分的问题。

(1) 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淘气和笑笑,每人分几个?

(2) 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淘气和笑笑,每人分几个?

(3) 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淘气和笑笑,每人分几个? 你能列式吗?

这半个苹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吗?

怎样表示?还可以怎样表示?

你会写二分之一吗?(生示范写)

告诉大家,这是一个什么数?

师示范写,强调书写顺序。

先写短横线,它的名字叫分数线;
再写分数线下面的数,它叫做分母;
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数,它叫做分子。这个分数读作:二分之一。一起来边读边写。

比较一下分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那你知道分数线、分子、分母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吗?这个分数代表什么意思吗?

再回到开始的问题。笑笑得到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淘气也得到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二、1、拿出学习纸,你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它的二分之一吗?

2、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分数的意义)

请同学评价。纠正不准确的地方。

请学生多次叙述。

3、同学们,我们认识了二分之一,你还想认识其它更多的分数吗?

请看老师出示的这幅图,涂色的部分应该用哪一个分数来表示?为什么? 请学生将图贴在黑板上,并写出这个分数。(共4个)

4、一起读一读写出的这些分数。你发现这些分数都有什么特点?

(涂色部分只占一份,分子都是一。)

如果涂色的部分不止一份,你能用分数表示吗?

拿出正方形学习纸,将它平均分成4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并且想一想用哪一个分数来表示。

请学生演示,并说明理由。

5、老师这里还有几幅图,你能用分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吗?

6、看看黑板上,我们写出了许多分数,像这样的分数还有许多。

板书: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所以我们今天的这节课也可以叫做“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你认识分数了吗?

我就用分数的知识来考考你。送给你们一个闯关游戏,想不想玩?有没有信心过关?

1、 第一关:看图说分数。(注意指导学生表述的完整性: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2、 第二关:看图写分数。

3、 第三关:判断。

4、 第四关:黑板上有8幅图,你能用分数表示它们没有涂色的部分吗? 师:恭喜你们,这么快就轻轻松松过关了。老师真是佩服你们的聪明。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分数,比如:一周有7天,1天就是一周的1/7,你能联系生活实际,用几分之几说一句话吗?与同桌说一说。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课后评析: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涂一涂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认识分数。始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操作,让他们在动手分图形中,感悟分数、理解分数、比较分数。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通过动手折,动脑想,动口说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他们自主探究的热情。

一、在探索中发现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两个转化过程,一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
二是由学生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只有以学生装为主体,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实现。没有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没有办法学会数学的。因此,数学的教学应力求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让学生经历尝试、假设、操作、探究和分析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心向,使学习数学成为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求和追求。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学生有“1/2”这个分数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修正、充实的过程。

第一层次,从自然数引入,以生活中的两个实际事例使学生感受到分数“1/2”产生的必要。在这个阶段,“1/2”这个分数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是模糊的。因此,一学生用剪刀估摸着把圆形纸片剪成大小差不多的两半的直观操作,使绝大多数的学生感受到剪下的其中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1/2。

第二层次,另一学生的质疑并“把圆形纸片对折,在用剪刀沿折痕剪成两半”的演示中,学生对“1/2”这个分数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感受到只有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才是1/2。

第三层次,通过老师的演示和质疑:“这一份是这个月饼(出示一个更大的圆形纸片)的1/2吗?”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月饼(特指原先用来平均分的那个月饼)而不能是另外的月饼的1/2。至此,对于一个月饼的1/2,学生有了较清晰的感知。但此时学生对“1/2”的认识仅停留在直观的一个月饼的1/2,认知结构还不能转化为智能。

第四层次,1/2还可以表示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学生茅塞顿开,纷纷举例。对“1/2”这个分数的认识又向前迈了一大步,为以后分数意义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学生感悟分数1/2的过程,是思维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
是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

历经四个层次,学生享受到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对分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在发现中体验

数学教学只有通过学生的探索发现,在发现中体验,认知、情感、技能、态度才能协同发展,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数学学习。这个教学案例中,学生在认识1/2后,教师以一句“认识了1/2后,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吗?”为学生创设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并根据学生的需求自然引入认识分数“1/4”。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去体验分数1/4,3/4,4/4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这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学生还学到了很多书本上不曾涉及到的知识。如“2/4就是1/2”,“4/4就是整一张纸”等。这里,教师为学生创设了选择的空间,让学生体味自主选择的轻松和快乐。整个学习过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在发现中加深了对分数的感受、体验。

三、在体验中发展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多元化的,除了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外,还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全面

提高自身的素质,发展情感,磨炼意志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完善个性人格等。案例中,在教学的总结阶段,一学生提出了学习中碰到的疑问“怎样才能在圆形纸上表示出1/3?”至此,学生对“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三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3。”已经建立了清晰的认识结构,对折出一张圆形纸片的1/2、3/4等有了实践体验。但对于一张圆形纸片如何折出它的1/3,即在实际运用中出现了困难。学生通过尝试操作、探索研究这一环节,顺利解决了这一实际问题。这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又通过操作探索解决了问题。师生自发的热烈鼓掌既是对问题解决的评价,更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自信心的培养。

总之,本案例中,学生对分数的认识,经历了从探索中发现,从发现中体验,从体验中发展的全过程。教师只是起到组织者、点拨者的作用,从而真正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感受。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次又一次的“发现”新分数,认识新分数,他们感到分数就在身边,并获得一次次成功的体验,学得兴趣盎然。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下面我想就这节课当时设计时的一些想法以及教学后的反馈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以供大家交流,希望在交流中使自己得到提高。

一、找准学生的真实起点,有效组织教学

在教材的编排中,是第一次编排有关分数的内容,第一次正规的学习分数,但在现实的生活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感知过分数。在这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并没有过多的去创设所谓的生活情景,而是直接开门见山,从一句:“你们听说过分数吗?”导入课文,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学生对分数的认知的情况,从而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让学生直接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去探究新知。

二、面向全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份,在学生反馈的情况和动态生成中我们老师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予以适当的调整。

三、设计层次性的练习,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练习设计时,先利用看到法国国旗你想到了那些分数,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判断能否直接用分数表示,进一步巩固分数产生的基础是必须平均分。利用色块图,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利用验证1/8 ,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在猜想以后要验证,并让学生明白,虽然只分成了两份,但平均分后照样可以用分数表示,进一步完善分数的意义,体现极限思想。

我想通过一系列的练习的设计和安排,既可以巩固所学的新知,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四、注重完善知识本身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范文怎么写篇十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是教学的重点,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是教学的难点。教具准备:课件、剪刀、三角板,三角形纸片、实物钟。

:硬纸条、图钉、小棒、蜡光纸、三角板。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沟通了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一)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纸片、闹钟)[说明:为防止学生对角形成片面的认识,这里有意将三角形纸片上的角设计成开口朝下,闹钟上的角开口朝左]师(出示实物剪刀):打开剪刀,剪刀的开口就形成了一个角。(师指出,并用课件闪烁角)这就是剪刀上的角。

师(拿出一张三角形纸片,指着其中的直角):三角形纸片的这里也是一个角。(课件闪烁)师:剪刀、三角形纸片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钟面上哪儿能找到角呢(拿出实物钟,转动指针)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能形成一个角(课件闪角)。

评析: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例,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并初步感知角的特征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适时抽象、建立表象。

师:这些都是藏在物体上的角,那么数学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师(用课件隐去物体,剩下三个角):如果我们给这些角脱去外衣,再标上角的标记,就变成了数学上的角,这三个图形都是角。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角,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1:有的开口朝左,有的朝右,有的朝下。

生2:有的大有的小。

生3:都有两条直直的线。

生4:都有尖尖的地方。

师:数学家们给角的各部分都起了好听的名字,像刚才同学们说的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

师板书:

通常我们还在两条边之间用一条小弧线作为角的标记。(板画)师:你能说出上面每个角各部分的名称吗(师指出,生说)师生共同小结: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师!板书:角评析: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这些都是藏在物体上的角,那么数学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这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辅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很自然地把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的具体的角,过渡到抽象的数学上的角,为学生形成角的表象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多层练评、内化新知。

1.找角。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认识角了,那么该怎样找角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找到其中的一个角,像老师一样摸一摸,顶点在哪里有什么感觉生l:尖尖的,会刺人。

师:他的边在哪里有什么感觉生2:平平的、滑滑的、直直的。师:通常我们在找角时,都要先找到角的顶点,再沿着角的的两边分别指一指,你们能用这种方法,找出身边物体上的角吗找出来指给同桌看。

(生找,指名说,学生找出屏幕、桌子上、讲台桌面上的角,还有很多学生举手)师:凭着我们二(4)班同学的聪明.如果你们能继续找下去,肯定能找出非常多的角出来,由于时间关系,你们课后可以继续找…… 2.搭角。

师:刚才我们能正确地找出物体的角。你能用两根小棒搭出一个角吗(生搭)师:你能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指名上台演示,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3.辨角(“想想做做”第l题)。

出示题目,学生明确题意,用手势作出判断,是角的,指出顶点和边,不是的,说说为什么不是,教师课件展示。

4.数角(“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题目。

(2)师: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66页先找出图形中的角。做上标记,然后数一数,填在括号里。

(学生在书上完成,教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其中第三个图形,一男生填写零个,学生做完后,教师展示个别学生的作业,对第三个图形的正确答案,教师没有作任何的评价)师:这位同学说第三个图形有两个,有没有不同意见(那位男生马上举手)师:你有不同意见你认为这个图形有几个角生1:我认为这个图形没有角,因为,他们说的这个角虽然下面是直的,可是到了上面就变弯了,所以这个图形根本没有角。(多么认真观察的孩子!)师(惊喜的):你真是个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而且你能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其余同学自发地鼓起掌来)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生2(举手):我不同意,如果我们把图形上面的半圆遮掉,下面的边就是直的,所以它是一个角。

师:你们听明白这位同学说的意思吗生3:。老师,我听明白了,他的意思是可以把这个图形分成一个半圆和一个长方形来看,那么下面的边就是直的了。

师:你们不但善于听别人的发言而且还善于思考,谢谢你们的精彩发言让同学们懂得了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其他同学露出了佩服的神情)评析:教师没有过多的语言,留给学生的是广泛而又开放的思维空间,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都得益于教师采用的延迟评价,当学生提出错误的想法时,教师没有轻易否定而是用赞赏的语言“你真是个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而且你能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来缓解这位同学的紧张心理,然后一句“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把问题抛给学生,在学生的辩论中,暴露思维过程,引出“如果我们把上面的半圆遮掉,下面的边就是直的。”这么精彩的发言。这一过程不但使学生巩固了对角的认识,而且还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相对封闭的平面图形的认识。

(四)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1.观察。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看看角还有什么特点(师演示钟面上的指针,将时针和分针拨成一个小角)师:现在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怎样(很小) (师慢慢转动钟面上的指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角发生了什么变化(越来越大)师:角有什么特点生:角有大小。(师板书:角有大小)师:你们的这个发现非常重要!老师这里有三个钟面图,每个钟面上都有一个角,你能看出上面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生判断)

2.操作。

师:如果给你两根硬纸条和一枚图钉,你能做出一个角吗(生做角,师巡视)师:你能把手中的角变大吗怎么变(指名一边演示一边说)师:你能把手中的角变小吗怎么变师小结:我们通过张开两条硬纸条,可以使角变——合拢硬纸条可以使角变—— 3.比较c想想做做第3题)。

师: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说,夏天常用的纸扇,(出示纸扇图)打开时,纸扇上的角在哪里顶点呢师:同学们认真观察,慢慢打开,扇面上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师出示剪刀图):合拢剪刀时,剪刀上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师小结:什么情况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来越大,什么情况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来越小4.折角(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动手折出一个角,作上角的标记,找出顶点和边。

2.延伸:回家后向爸爸妈妈展示你今天所学到的本领,找出生活中物体上的角,并指给他们看,好吗总评:本节课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中,教师先引导观察生活中物体上的角,再利用课件演示将物体上的角抽象为数学上的角,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角的表象,最后通过找角——搭角——做角——折角等一系列具体化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通过活动体验自主建构对角的特征的理解。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未知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同时也注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范文怎么写篇十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38~39页例1,例2。第40页中"做一做"和练习八的第1—3题。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认识常见的各种角,学会画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认识角。

:正确画角。

1。教师准备大三角板,圆形纸,多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活动角。

2。学生准备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小棒。

一,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一段录象。

师:下面咱们一起来欣赏,一边看一边想:从录象中你发现了什么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联系实际,找角

师:同学们,刚才录像中播放的是什么地方

生:我们的学校。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从录像中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小朋友在做操。

生2:我发现了学校很漂亮,有教室,有操场,有同学……

生3:我发现了门上有一些拐角,操场上也有拐角……

生4:我还发现老师拿着的东西(三角板)上也有拐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 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二)初步感知,指角

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我们组找到了三角板上的角,桌子上的角。

生2:我们组还找到了这张纸(长方形)上的角。

生3:我们组还找到了窗子上的角,电脑上的角。

生4:我们组找到了黑板上的角。

生5:我们组还有补充,你看,大屏幕上也有角。(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生: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 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 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学生活动)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生1:是这样的(见右图)

生2:是这样的(见右图)

生3:这样才是一个角(见右图)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 (教师示范见右图)。会指了吗 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 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 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样子好。

(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师:哪一组还有不同折法 也过来贴上(有不同折法的贴出)。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他们折出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这张纸上有三个角。

生2:我不同意他的说法,这张纸上只有一个角,另外两个不是角,因为它的另一条线弯了。

师:同学们都听到了吗 她说得非常好,只要有一条线弯了,这个图形就不是角。

(三)动手操作,做角

师:同学们心灵手巧,折

出了这么多形状的角,那你能用这样两根带孔小棒做个角吗 试试看。(学生活动:利用带孔的小棒做角)

(指名一个学生演示)

师:同学们看,角变大了吗 你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 怎么变

生1:我用一只手拿着一根不动,另一只手往外一拉小棒,角就变大了。

生2:我把张开口的两根小棒往桌子上一压,角就变大了。

师:同学们能让角变大,那么还能让它变小吗 怎么变 (学生回答)

(四)体验感悟,画角

师:你能将小棒做成的角的样子在纸上画出来吗 试试看。

(学生活动:画角)

(展示一组学生画的角)

师:大家说,哪一组同学画得好 同学们想知道怎样画又快又美观吗

(电脑演示画角过程)

师:请用正确画法画一个角。

(学生再次画角)

(五)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看,这个角画得怎么样 请这位同学过来,同学们知道她叫什么吗 她为咱们做出了榜样。这是她的什么 (手)这个呢 (鼻子)这个呢 (耳朵)

师:我们知道了她的名字,还知道了她身上各部分的名称,角这个图形的每一部分也有名称,想知道吗 (电脑边演示边出现名称)

师:现在同桌说说悄悄话,告诉对方角的每一部分分别叫什么。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还有什么问题吗 你觉得谁表现最好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

1 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角。

2 学会了画角。

3 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范文怎么写篇十二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圆的基本特征。

(2)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到圆的。

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圆。

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都相等;用圆的特征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多媒体课件、圆片、圆规、直尺、铅笔、投影仪等。

情景引入:

同学们看,这里有许多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板书课题:圆的初步认识)

1.圆的认识:

折一折:圆是轴对称图形

2.认识圆心

实际上,我们能像这样折出无数条对称轴。

那么请同学们现在观察一下,你折出的这些折痕有没有交叉?是不是相交在同一点?

这一点在圆的中心叫“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3.认识直径

把一条折痕用笔和尺描出来。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称为: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想一想,圆有多少条直径?它们的长度一样吗?

4.认识半径

半径就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半径一般用r表示。

想一想,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它们长度一样么?

半径r和直径d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即时练习:找出圆的半径和直径。

用圆规画圆:

1.介绍圆规的构造

看这是圆规,圆规它有两个脚,一个是带针尖的脚,另一个是带有铅笔的脚,还有一个把手,用来旋转的。

2.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

请同学们在练习纸左上角的范围内试着任意画一个圆。

说一说你是怎么操作的。

3.介绍圆规的正确用法

想一想:

1.我们刚才画圆的时候,怎样确定圆的位置?(由针尖的位置决定,针尖所在的点就是圆的圆心。因此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2.怎样确定圆的大小?(笔尖和针尖的距离决定的,它们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因此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画半径3厘米的圆:

1.画圆的时候可以先在纸上标出圆心(画一个x),确定好圆的位置,然后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3厘米)。

2.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

3.把装有铅笔的一只脚绕圆心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4.再画一个半径为4cm的圆。

画同心圆:

这些大小不同的圆有什么共同点?它们有同一个圆心。

这些有同一个圆心但半径不同的圆,我们称为同心圆。

练习:以o为圆心画出半径为2cm、3cm、4cm的同心圆

四、深化认识:

1.不用圆规还可以画圆吗?2.美丽的圆3.课堂总结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范文怎么写篇十三

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知道圆心、半径的含义。学会使用圆规画圆。

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1、通过现场操作和录像、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有意观察,感知圆的定点、定长的本质特征,以此达到教学重点。

2、组织学生多层次的操作,通过现场展示操作过程,操作成果,录像展示错误操作及其导致的结果,以正误对比,以及对操作成功或失败的反思,感悟用圆规画圆的动作要领及其深层内涵,以此突破难点。

技术应用特色及整合点

以电子幻灯片和实物投影为主要展示平台,集成录像、动画等多种展示方式。

1、以大量配音图片出示生活中的圆,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并让学生了解圆的文化内涵。

2、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圆的定义化过程和半径的概念,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以此动态表象来帮助学生理解,强化学生记忆。

3、将难以集中观察到的各种画圆的方式和适用个别指导的教师用学具圆规画圆的动作细节用录像的形式进行放大展示,有助于学生观察,掌握规范的使用圆规的方法。

教学环节

联系生活,出示课题

展示大量生活中的圆的图片,引出课题

观察图片,唤起生活经验,了解圆的文化内涵。

利用电子幻灯片展示大量图片,通过配音旁白,带领学生进入圆形的世界

1、了解圆的形成过程

2、感悟圆中定点和定长不能变,定长决定圆的大小。

观察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思考圆在形成的过程中什么不能变(定点和定长不能变,定长决定圆的大小)。在讨论中将不连贯的思考点加以系统化,连贯化。

利用动画、录像展示生活中使用简易工具成圆的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有意观察。

1、学习使用圆规,学习画定圆。

2、知道圆心半径和概念,知道同圆半径的特点。

3、展示各种不同形态的圆规,帮助学生了解圆规相同的结构组成。

4、展示使用圆规画圆的规范操作过程。

5、在画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定点和定长的作用。出示圆心、半径概念。

6、组织讨论思考同一个圆的半径具有什么特点。

7、展示画规定大小的圆的方法。

8、展示各种由大小不一的圆组合成的图案。

9、了解圆规的结构。

10、尝试操作圆规画不定大小的圆。观看错误操作录像,找出错误动作。

11、在操作中感悟定点和定长的作用。观看动画,知道圆心和半径的概念,交流讨论得出圆规的针尖脚即圆心,针尖脚和笔芯脚间的距离就是半径。

12、通过猜想和验证得出结论:同圆半径相等以及圆的半径有无数条。

13、模仿操作,画规定大小的圆。

14、模仿、创新设计由圆组成的美图。

15、通过录像、实物投影,清晰放大展示画圆的过程,辨析错误的操作。对学生的动手操作有明确而细致的指导作用。

16、以动画形式表述概念的形成过程,动态的表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

1、了解中国古代对圆的有关论述。

2、学会使用网络工具查找相关知识。

3、出示“圆,一中同长也,引导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讨论理解句子。

4、为什么生活中圆形应用如此广泛,推荐学生电子读物。展示相关页面。

5、交流对句子的理解。上网搜索相关答案。

6、阅读网上文章“为什么轮子的侧面是圆形的”“圆规是谁发明的”

7、观看电脑动画。激发无限遐想。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范文怎么写篇十四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几分之一的认识,同时让学生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来进行初步的认识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此外,本课时内容也是今后认识几分之几、比较分数的大小及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切实掌握这些内容,尤其是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教材的处理:

教学方法选择: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在本节课中,我力图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学生从平常的经历中去发现跟分数有关的现象或事件,并通过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等课堂教学活动来探究分数的相关知识与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体会分数的重要性,了解分数的意义。

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通过一系列“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想一想”等教学活动,学生经历分数形成,理解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几分之一的认识,同时让学生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来进行初步的认识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此外,本课时内容也是今后认识几分之几、比较分数的大小及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切实掌握这些内容,尤其是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对教材的处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体会分数的重要性,了解分数的意义。

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通过一系列“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想一想”等教学活动,学生经历分数形成,理解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

教学难点: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教具:月饼实物图,圆形纸,正方形纸,练习纸,长方形纸

学具:直尺,彩笔,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师:老师指导同学们都喜欢交朋友,今天啊,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

友。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究竟是谁。

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并提出以下故事情景。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帮芳芳公平地将礼物分给他们两个人呢? 学生:提出一人一半,平均分的这个词。

老师:强调“平均分”,并在黑板上板书。

2.导入新课

请一个同学将实物月饼图平均分成两份。

在黑板上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 合作探究,理解新知 1师:通过刚才分月饼,我们怎样得出分数2 的? 1生:将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 2 。教师用实物月饼图演示,1并板书分数 2得来的过程。同时强调不是平均分不能用分数表示。并讲明这就是分数的定义。

师:我们知道了分数的意义,接着我们来看看分数又是怎样书写的。其中一份分子

平均分分数线

1113.说明像234 这样的书就叫分数。

12

三. 巩固拓展,灵活运用

1.折一折。

通过动手让学生按要求折纸: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打开观察并 在练习纸上填空。

(1)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

(2)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然后让学生折一折,涂一涂,做出自己喜欢的简单分数,并让学生将自己折好的分数在讲台上展示给大家看,并说说这分数是怎样折出来的。并让学生对其作出评价。

2.判一判:

在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展现准备好的试题,看图判一判。让学生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得到巩固。并充分理解到只有平均分是产生分数中所必须的条件,同时明白是谁被平均分。

3.说一说:

四. 课堂小结

五. 板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