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我的家风家教(模板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0:04:06 页码:9
最新我的家风家教(模板14篇)
2023-11-10 10:04:06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不足,为个人发展提供参考和改进的机会。怎样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改善人际关系?推荐大家阅读一下下面这些总结案例,或许对你的写作有启发。

我的家风家教篇一

什么是家风?家风,是一家的风气。家风是一把道德准尺,是一家的主心骨。只有良好的家风,才能教育好下一代,给他们打下好的基础,让他们坚定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成为祖国的栋梁。

我的父母是知识分子,他们身上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他们经常教育我要做对社会有帮助的人。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10岁的我,既懂事理,又讲礼貌,也会体贴人了。

今年夏天,因为一连下了几天暴雨,导致我们小区门口形成了两个大水洼。人员车辆出入十分不便。我心想:父母说过,邻里之间要守望相助,方便大家就是方便自己。这两个大坑严重影响了小区人员和车辆的出入,我要想办法把它们填平!

于是,那周星期六,我从家里拿了一个小桶,便开始行动起来。首先要找一些碎石和沙子。我四处寻找,半天也只找到一点碎石。正当我想放弃时,突然灵机一动,对呀!小区门口的石墙旁就有许多碎石和沙子。我迅速地跑到那,很快就把碎石收集起来。接着,我又用手把碎石旁边的沙子一把一把地装进桶里。过了一会,沙子收集完了,但我的手早已被磨破了皮,一阵阵刺痛涌上心头,可我还是咬紧牙关坚持。然后,我把碎石和沙子混在一起,把它填入大坑里。

大坑填平了,我累得满头大汗。这时,几辆小车驶进小区,叔叔阿姨从车窗口探出头来,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有位叔叔竖起大拇指夸我:“这孩子真懂事,他的父母多会教孩子,他一定有良好的家教……”

是的,良好的家风家教能让我们有个温馨的家庭;良好的家风能让我们拥有优良的品德;良好的家风能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帆风顺。

我的家风家教篇二

告诉你,我们家可是少有名气的惜时之家,所谓的惜时就是指珍惜时间,我家家风就两字:惜时。

要说,就从奶奶说起。我奶奶这把年纪,也是忙个不停。在我们各自外出学习、工作之时,她就利用时间,在家里左洗右刷,从没闲着。

早晨,奶奶都起得很早的,她帮我们准备好早餐,就开始干其他活儿。我起床目视奶奶的一举一动,她拖地时声音十分轻,似乎生怕打扰我的睡眠。

我知道,奶奶的身体不是特别的硬朗。干体力活过久,对身体有些许的影响。她为我们,累垮了身体。瞧,奶奶的动作缓慢,但她拖地拖得很干净,如果一些地方她还认为脏的`,要重复着拖来拖去,不拖干净决不罢休。如果实在不行,她会皱紧眉头,摇摇头,拿来洗洁精拖而再,再而拖。奶奶,为我们付出这么多,我们都心疼你,感激你!

在奶奶的影响下,妈妈也是一位珍惜时间的人。是我们值得一提的人。她白天在单位认真工作,正因为这种态度,每年都被评为“优秀职员”。妈妈下班后,我总能听到她匆匆的脚步声和气喘吁吁声。妈妈一手提着包,一手提着为我们准备晚餐的菜。她表现得没有特别的夸张,只是为了避免引起人家的注意,只是小声喘气。晚饭后,妈妈放弃了娱乐项目,也没有倒头休息,而是帮着家里做家务活。白天奶奶干,晚上妈妈抢着干,让奶奶休息。

一天深夜,我不知怎的,惊醒。模模糊糊中,我看见书房里闪着微弱的灯光,妈妈还在收拾书架!左一擦,又一理,持续不断。我看见妈妈脸颊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妈妈的背微微驼着,曾经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儿怎么有些驼呢?我的睡意全无,书房里的灯依旧亮着。妈妈,白天在单位工作,晚上还要不辞辛劳在家整理家务。妈妈不愧是我们的珍惜时间的榜样!

我在奶奶、妈妈的耳濡目染下,也学会了珍惜时间。在学校我可是卫生部长,不仅劳动响当当,学习也不例外。

我的家风家教篇三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气质,是家庭的美德,是每个家庭成员优点的汇集,家风如雨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出生在一个幸福完美的家庭,良好的家风让我感到"幸福永远与爱同在"。爷爷奶奶的勤劳善良、生活简朴为家庭幸福创造了较好的经济基础。爷爷奶奶一共养育了四个子女,他们年轻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将四个子女养育成人,今年六十七岁的爷爷奶奶在老家种着四亩地,为了让孙子们吃上绿色食品,院子里养着鸡、小羊,猪圈里养着猪,我们的小院热闹温馨。

姥姥姥爷为人厚道、任劳任怨。我从生下来一直由姥姥姥爷带,他们既要照顾我,又要收拾家务而且姥爷还要上班,但他们从来没有怨言,任劳任怨,把我照顾的健康快乐,把家收拾的井井有条。他们为人厚道,人缘好,谁家有困难,姥姥姥爷都尽力帮一把。

爸爸妈妈在家孝敬老人,相亲相爱;在工作中,他们认真践行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努力工作,爱学习又追求进步的他们通过努力都拿到研究生学历,爸爸妈妈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面对困难时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由于他们工作的特殊性,经常加班,但是他们从来都是快乐的工作。

这几天,爸爸妈妈给我讲了许多他们及我成长中的故事,我理解了我们的家风是什么,祖辈们把他们的勤劳善良、生活简朴、为人厚道、任劳任怨传递给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再用自己的行动教导我,作为传承希望的我,一定不会辜负他们的期望,我会用行动证明"幸福永远与爱同在"。

我的家风家教篇四

姥姥姥爷从小就教导我“承前祖德勤和俭”,让我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姥姥他们的教诲,我一直记在心头,可却一直没有明白节俭是什么,总觉得它好像离我很远。直到我9岁时发生的一件事,才让我深刻地了解了节俭的含义。那天,妈妈叫我买一袋醋,到了商店,我把钱交给了售货员阿姨,阿姨笑嘻嘻地把一袋醋放进我的衣兜里,还把找的一角钱塞到我的手心。回到家,我把醋递给妈妈,顺手便把那找回来的一角钱丢进了垃圾桶。妈妈问我怎么那样做,我说:“一角钱留着有什么用,什么都买不了,还是扔掉算了。”妈妈说:“那可不行,一角钱虽少,可也是钱,只要聚少成多,它将来就会是一大笔钱。你要学会珍惜和节俭。”说着便把那一角钱捡起来,放进了一个小盒子里。从此,我便和妈妈一起往小盒子里放零钱,我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

节俭,总的来说就是珍惜已有的物品,尽量让它避免损坏。

我的家风家教篇五

姥姥姥爷从小就教导我“承前祖德勤和俭”,让我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姥姥他们的教诲,我一直记在心头,可却一直没有明白节俭是什么,总觉得它好像离我很远。直到我9岁时发生的一件事,才让我深刻地了解了节俭的含义。那天,妈妈叫我买一袋醋,到了商店,我把钱交给了售货员阿姨,阿姨笑嘻嘻地把一袋醋放进我的衣兜里,还把找的一角钱塞到我的手心。回到家,我把醋递给妈妈,顺手便把那找回来的一角钱丢进了垃圾桶。妈妈问我怎么那样做,我说:“一角钱留着有什么用,什么都买不了,还是扔掉算了。”妈妈说:“那可不行,一角钱虽少,可也是钱,只要聚少成多,它将来就会是一大笔钱。你要学会珍惜和节俭。”说着便把那一角钱捡起来,放进了一个小盒子里。从此,我便和妈妈一起往小盒子里放零钱,我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

节俭,总的来说就是珍惜已有的物品,尽量让它避免损坏。同学们,你们的家风是什么呢!

我是一个在美好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幸福孩子,欢乐的笑声,优美的音乐声,琅琅的读书声一直萦绕在我的幸福小屋,伴随着我成长。爸妈总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引导我努力学习,积极锻炼,从而让我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这还少不了爸爸制订的家训的功劳。我的家训是“五为”准则,即是:为人、为学、为用、为体、为生。为人是根本,为体是基础,为学是手段,为用是目的,为生是理想。

读书声是我家的最大特色。我从嗷嗷待哺的摇篮时起,就一直沉浸在读书声中。妈妈从小就给我读儿歌,讲童话故事。爸爸也以身作则,会在早餐期间花五分钟,晚餐前花十分钟读古文。他经常读得抑扬顿挫,声形并貌,使我深受感动,就跟着一起大声朗读。读熟练了,我就和爸爸一起“对诗”,读书声传遍家中的每个角落。直到现在,十年过去了,早晚十五分钟的读书声几乎没有停止过。琅琅的读书声不但使我几乎背完了中学的古诗文,而且使我的作文水平不断提高,也了解了更多的历史知识,给生活增添了一番读书的乐趣。

我家里也处处充满音乐声。我还没有出生时,爸妈就给我听曲子。直到现在,我家每天依然环绕着各种经典名曲。那一首首悦耳动听的乐曲,时而欢快,时而优美,时而忧伤,轻轻地在整个家中飘溢、回荡。悦耳动听的音乐声,使我的大脑变聪明了,让我每天都开开心心!

良好的家教,促进我成长。你看,我不正在向阳光大道走去吗?我感谢我的家庭!

家风、家教,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尊老爱幼、勤俭持家、明事知礼……好的家风家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推动了中华民族不断向前,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一个处在好的家风家教的人,会在其好风气的影响下得到好的发展。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很清楚的表达了身边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很重要。“孟母三迁”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在成长过程中有好的家庭背景,对一个人的发展有十分巨大的影响,这是每个人都不能否认的。

而且我们起初的发展就在家里,家风家教也就自然对我们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一个好的家风家教可以促进一个人健康的成长,有助于一个人走向成功。就我自己而言,我觉得我家的家风家教是比较棒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封建教条的限制,有的是那种有助于我们发展的助力,有的是有助于我们人生的指明灯,有的是束缚我们犯错的警告,总之感是提供了一个适合成长的环境。

家风家教是人生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好的家风家教是一个成功人士的必备。

我的家风家教篇六

中国是个有传统方化五千年的美丽国家,从古代孔孟之说到现今社会我们国家经历了一代人一代人的蜕变,五千年的文明和文化也影响着我们这一家人。

我家有七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姨、妹妹和我。爷爷和奶奶别看是我们家年龄最大的,但是他们肩负着我们家采购和做饭的大事情,爷爷负责采购每天所需的菜品,奶奶负责做饭,每天把我们家收拾的井井有条,并且还负责每天妹妹和我上学放学的接送,爷爷和奶奶在家里属于最辛苦的了,爷爷和奶奶用实际行动担当了我们家重任,爷爷奶奶每天的坚持让我很感动,我觉得爷爷奶奶就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勤劳善良,辛勤持家的良好家风。

我还有个可爱的小妹妹,她今年六岁了,非常淘气,但是还是和我很亲的,以前总是和我抢东西,不懂事,现在可不一样了,知道尊重我,知道我是姐姐,爸爸妈妈教给我们,要尊老爱幼,这些也是我们的家风。

我的家风家教篇七

每一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家风家训,而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在家风家训的熏陶中成长,家风家训如同雨露般滋润我们成长。在良好家风的影响下,我健康茁壮地成长着。我的身上已深深烙上了家风的印迹:孝敬长辈、勤劳节俭、甘于奉献。

首先来说说我的爸爸,听别人说我的爷爷在年轻的时候,在战场上牺牲了,当时我爸爸才十几岁,往后的日子我爸爸就和我后来的爷爷共同生活,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在他们相处的近四十年的时间里,我爸爸对他就像是对待亲生父亲一样,从来没有跟他顶过嘴,甚至连一点小小的争吵都没有,在后期爷爷生病,卧床不能自由行动的时候,是爸爸一直守护在他的身边,照顾爷爷的饮食起居,他们两个人的和睦相处也成为我们村里的一段的佳话。由于受到爸爸的身体力行的影响,在我长大成人后,同样懂得了孝敬长辈是多么光荣和骄傲的一件事,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主动考虑父母的感受,多为他们分忧解难,不让他们太为自己操心,在后期爸爸生病的时候,我也是尽心尽力的去照顾他,只是最终也没有得到上天的眷顾。

再来说说我的奶奶及全家,奶奶是出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人,她经历了我们这代人想都无法想象的生活,没有吃的,没有穿的,打我记事起,她就经常给我讲述当时生活的苦,能吃上一口吃的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因此她在生活中是最为勤劳节约的一个人,家里面所有想要扔的东西她都要看看,是不是还能有什么别的作用,经常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但我当时觉得是不是有点太严重了,当我开始上高中、大学的时候,随着学费的增长,物价的上涨,我深深意识到节俭的重要性,虽然从小受家里的影响,自己也知道节俭,但是在上大学的日子里,爸爸为了让我能够在大学吃的好一点,放弃了原来比较舒适的工作环境,来到一线高温的环境,仅仅是为了一个月多挣200元钱,为了能够让我在大学的生活更加宽裕一些,爸爸不辞辛苦,每天下班后回家帮妈妈干农活,而在这样的高强度劳动下,全家人甚至一年到头只有在春节的时候才会买上一两斤肉,平时基本都是靠着自家地里面的粮食和蔬菜过日子,到了冬天和春天没有菜的时候,就靠着提前晒干的豆角、白菜、萝卜等来应付,并且家里的饭菜从来都是,这顿吃不完,下顿再吃,从来没有一个人舍得把它们倒掉,受到全家人这种勤劳节俭的生活品质的影响,我在大学也是刻苦学习,每天在保证吃好的前提下,节约每一分钱,在我们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使得我们的大学生活过的非常的顺利,最终也顺利毕业,找到工作单位。

最后来说说我的姐姐,在我姐姐16岁初中毕业时,当时由于中考没有考好,但也能上个中专,那时候的中专毕业是包分配的,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但当时我11岁,马上就要上初中,爷爷又重病在身,全家的收入只是爸爸每月的几百元钱,还有种地卖粮食的钱,要是姐姐继续上学的话,当姐姐上大专的时候我上高中,经济压力相当的大,就在此时,姐姐提出自己选择不念了,说弟弟学习比较好,将来会有前途,希望出去打工,为爸爸分担家里的负担,虽然当即遭到了爸爸的拒绝,但是姐姐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找家里人商量,最终家里仍然不同意,但她还是选择了放弃学业,在城里的餐馆里打工,和爸爸一起供我上学,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很可惜,也觉得自己亏欠姐姐和家人的太多了,我现在只有好好工作,才对得起姐姐及家人对我的付出。

这就是我家里的几个故事,我从爸爸身上学到了孝敬长辈,百善孝为先;从奶奶和全家人的身上学到了勤劳节约,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创造财富,节约生活的一粒米、一滴水,汇聚出更大的力量;从姐姐身上学到了甘于奉献的精神,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甘于奉献自己的力量,奉献自己的才华,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些良好的家风家训伴随着我健康成长。

目前我也是身为爸爸的人了,我一定以身作则,将家里的优良的家风家训展现在孩子面前,让她在成长的过程中明白孝敬长辈、勤劳节俭、甘于奉献是多么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的家风家教篇八

我家一共有四口人。我爸爸是一个比较会疼人的父亲,他很能干,由于是在电器工厂工作的,一般的电器小故障都能修理,所以有很多人来找爸爸修电器,我爸爸一般会先去老人的家看看,会将老人的电器先修理好,对老人也特别尊敬,时时刻刻愿意帮助那些老人。有一次,有几户人家的电器同时坏了,其中有一个老人,虽然他刚下班回来,一身疲惫,可爸爸二话不说,提起工作箱就向老人家奔去,待到夜幕降临,才提着工作箱疲惫地回来。

我的妈妈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她总是在我面前装作一个凶巴巴的人,却在背后细心地照顾我,将我的东西理得好好的,这一切,是在我偶然的一次装睡中才发现的!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我健康成长,我懂得了尊老爱幼,我懂得了关心别人,懂得了要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

我的家风家教篇九

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而良好的家风帮助我养成良好的习惯,成就人生的目标。

我家的家风有两条:一曰诚,二曰静。

所谓“诚”,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对别人要诚信。另一方面,对自己不姑息。对别人要说到做到,言而有信。对自己要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欺骗自己。我在读一年级的时候写字常常漏笔画,又要偷懒且害羞不肯承认错误,所以有漏笔画的时候,就偷偷补上,而且常常加上去的笔画很不清晰,一段时间后,我的错别字就很多,成绩也下降。后来在爸妈的教育下,我认识到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改掉了这个毛病。成绩好了,字也写得漂亮了。

早在三国时候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就这样说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就是告诫后人要从宁静来提高自身修养。这就是所谓的“静”。而阅读是让人静下心来的好方法。从我记事开始,我就看到爸爸妈妈一有空就捧着书津津有味地阅读,在他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也爱上了阅读,现在我可以静下心来看上半天书。当我心无旁骛地遨游在书的海洋里,小白齐威王动脑筋要一飞冲天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已经决定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契诃夫的草原美得让人心醉神迷、老麦哲还在喋喋不休地讲述动物王国的美好明天。宁静早已致远,淡泊正在明志。

好家风是一位好导师,能让我变得更好。

我的家风家教篇十

有编辑问:“这是你的笔名吧?”还有人忍不住打听:“当初怎么给你取了这样一个名字?”其实这个名字不是笔名,是真名,是爷爷为我取的。虽然他去世已经31年了,但我时常想起他。

爷爷也算是一位老干部,新中国建立后当过我们县修造船厂的厂长,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县成立国营的航运公司,他应该也称得上“元老”,加之奶奶也是航运系统的老职工,按照政策,父亲可以去航运公司上班,但爷爷没有找关系、“动脑筋”让父亲“坐办公室”或从事调度调配等较为轻松的工作,而是让父亲到一只小木船上当了一名最普通的水手,天天水里来浪里去,一干就是几十年,从小木船到水泥船再到铁板船,父亲直到下岗其最高职务都只是一只内河小船上的“大副”。

后来哥哥出生了,父亲问爷爷取什么名字好,听说爷爷一锤定音:取名“正志”,谐音“正直”,如果再生一个孙子就取名“正气”,兄弟二人名字的最后一字合起来为“志气”,做人不仅要正直正气,还要有志向、有骨气,不是靠自己本事得来的东西坚决不要——这是爷爷一辈子的坚守,他希望能传承下去。有件小事充分体现了爷爷的这种性格。

我们家紧邻公路,记得我四岁的时候,有次一辆运西瓜的货车翻到路边,西瓜滚得到处都是,左邻右舍闻风而动,大呼小叫:“有不要钱的西瓜吃啦!”看到很多大人小孩把大大小小的西瓜往家里搬,搬了一趟又一趟,我和哥哥站在屋檐下馋得直流口水,看着看着西瓜快被搬完了,我就缠着哥哥说:“我们也去搬西瓜吧!”哥哥拗不过我,并且他自己其实也非常想吃,就说:“好吧,我们也去搬几个!”说着就打算往外走,一直没做声的爷爷忽然大声怒喝:“我看今天谁敢去!”震得我头皮发麻,只见爷爷脸色铁青,写满震怒和威严,似乎要过来揍人,我们都被吓住了,再也不敢挪动半步。

在我人生的很多关口,常常有一些“高人”指点,要我去给某人送点礼“拜拜码头”,但是我总是想起爷爷的那一声怒喝:“我看今天谁敢去!”他这句话就像杨震的“四知”一样沦肌浃髓,我在多个机关、多个岗位工作过,从没送过一次礼,从没多报一分钱账,没收过一个红包。有时我会向别人解释我名字的来历,不是炫耀与标榜,而是下意识的提醒与情不自禁的回忆。

我的家风家教篇十一

“爱说谎的小孩子会长鼻子”可能大部分的孩子小时候都听爸爸妈妈说过。现在,如果你再听到这样的话,你可能会发笑,笑曾经幼小无知的我们信以为真,一直到上学懂事以后,才懂得这可怕的谎言背后隐藏着爸爸他的良苦用心。

每个爸爸妈妈教育孩子的方式都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教会他们的孩子怎样做人。山坡上那个放羊的孩子的故事,大家肯定都看过或者听过,这个故事简短,通俗易懂,却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爸爸妈妈们经常用这个故事来教育他们的孩子。我也不例外,那是在某个晚上,爸爸对我说的。

记得那时正兴禽流感,学校要求每天都要做体温记录,在我强烈的要求下,爸爸终于买了一支体温计。爸爸不让我玩,把它藏在抽屉里。那天正好就我一个人在家,对它充满好奇心的我忍不住拿出来玩,一时没拿稳,掉在地上碎了一截。慌乱之余把它装好藏在抽屉,打算拿零花钱再买一支。不料爸爸晚上去抽屉拿东西,立即发现了体温计短了一截,马上把我们叫来询问,问到我时,支吾的说,我没拿。

爸爸说,给你们讲一个故事。然后爸爸给我们讲了放羊的孩子的故事。说完爸爸接着说:“如果一个人一直说谎,到后来即使说了真话,也不会有人相信。无论是谁弄坏的,我只希望她能自己站出来承认。”不出一分钟,我坦白了。爸爸没有惩罚我,只是给了我一个欣慰的眼神。

爸爸经常教育我们说,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诚信都没有了,那他将很难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经过这件事,我对这句话也是深有体会。于是,在那个晚上,我懂得了,诚信乃立世之本。

我的家风家教篇十二

家规、家训其实就是在家庭里形成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也是所说的家风。体现着家人的价值追求和传承。

家风也是社会风气,公民道德的源头。

家训家规也就是古时一个家族的家法。

我出生于70年代初,小的时候家里就有一些不成文的家规,比如:家中来客人了,吃饭时小孩子是不能上桌一同用餐的,因为习惯所以觉得很自然。

现在的小孩如果平时没有这方面的教育就因为来了客人而不允许其上桌用餐会觉得委屈的,甚至会憎恨起无辜的客人。

这不能怨孩子,父母应该自责,“人之初,性本善”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看你如何教育。

家规家训最好从孩子小的时候抓起,从娃娃抓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待孩子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后再去教育,让他们改正就很有难度了。

记得当女儿还小的时候(大概四岁吧),一家三口回家过春节。吃饭的时候,我将一块鱼籽用筷子夹给了父亲,然后将另一块夹给了母亲,女儿端着碗在旁边眼巴巴地等着,却没能如愿,满脸的不解和失望,我只是装作没看见。

在自己家里吃饭的时候,无疑这些东东都是她的了,事后给女儿讲了“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的道理,孩子听后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

第二年再次回家过年,因为开饭的时间有点晚,家中几个一起玩的孩子都觉得饿了,看到饭桌上摆着做好的几道菜就想大快朵颐,被女儿拦住了,“让爷爷先吃”边说边跑到爷爷的身边说:“爷爷你就先吃一口吧,我们都饿了,您先吃一口我们几个就可以吃了”,大人们听了都笑着称赞说:“这孩子真懂事!”我就是这样在生活中通过一件件小事将家规家训无形地渗透给孩子,让她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理解并遵守家规,成为一个敬老孝亲、爱国奋进的好学生、好青年。

每个家庭的家规都有所不同,有成文的,也有不成文的,一句话、一个故事、一段记忆都可能成为家规的载体。

在生活点点滴滴中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塑造着我们的人格。从而带动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向前发展。相信在这些良好家规的影响和教育下,我们伟大祖国的未来一定是辉煌的、灿烂的。

邵耘。

说起家风,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生活靠自己。这感受的由来还要从父辈们的事情说起。

我爸爸兄弟三个。由于家庭贫穷,我爸老大,必须回农村老家照顾弟弟们上学,放弃了在南海舰队留员(当年全军只有一个名额)。我的叔叔们比较争气,都考学出去了,大叔在潍坊电厂,小叔在河口区政府。叔叔们参加工作后,条件都逐渐的好了起来,可是家里从来不给他们添麻烦,要求不做违背原则上的事情,家风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了。

小时候,家里种苹果园,叔叔想通过单位给帮忙处理一些苹果,爸爸每次都是拒绝了。因为他的原则是――违背原则的事不要做,挣钱要赚踏实钱。

后来,我和我哥逐渐长大,一直没有享受到“有关系”的好处。我大叔当时在潍坊电厂电校当校长,上完电校即可安排在电厂上班。能有到电厂上班的机会在那时别人都很羡慕,说我家以后孩子上班没有问题了,但是我爸不让我们去,说别人谁去不管,你们就是不能去,要好好的学习,靠自己的努力去生活。

在此后的几年里,我度过了艰难的求学之路。参加工作以后,我起初也想通过长辈的关系,能够给找个好点的工作,但是被叔叔拒绝了,自己出去闯荡吧,不然早晚就吃亏的。

当时我还非常的生气,很羡慕别人的亲戚朋友给找的“捷径”,感觉比别人高人一头样子,特别是在我们村里也有个在电厂上班的同姓叔叔,给老家兄弟们又是找工作,又是帮忙做生意什么的。就在前年的时候,那个同姓的叔(正处级干部)被检察院带走了。这时才深刻的体会到,父辈们坚持不照顾、不走捷径,而是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帮助,方乃顺利走好人生之路。

我的家风家教篇十三

着实不知如何开篇点题,总觉得无论怎样叙述都显得俗气。

其实,面对此主题长些时间,就有了主意。

我想写一写我的母亲,写一写母亲对我的教育。

在我看来,家风家教是文人眼中可述可书的文字,也是普通人家在生活中耳濡目染的家庭式文化积淀的传承,是潜移默化的存在形式。

说起来,我并非书香世家,直到我祖父一辈才真正的感染些墨水味,但父亲极不乐意被禁锢在校园里,中学未完便辍了学。

那时祖父罕见的愤怒,笤帚、鞋底,对父亲加以棍棒,但还是未能挽回父亲的“倔强”。

当然,这种“倔强”是家庭里绝不提倡的。

祖父生长的年代极苦,吃穿住行都是难事。

听父亲说起,他小的时候和祖父挤在一张不到一米五宽的小木床上,直到父亲出外打工,这种情形才算有了了结。

祖母是一个字也不认识的,纯粹的农村妇女,文化教育就全落在祖父一个人身上。

在这种缺吃少穿、住苦行难的日子里,都是老两口带着四个孩子一起坚持下来的,后再加之祖父的文化熏陶,便多少有了些文人的涵养。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起我的母亲。

我常夸赞我的家庭,皆源于家庭本身的教养。

我的父母文化水平都不甚高,确都是通情理的人,家常道理更是分的明白。

自小家里种菜种瓜,常赶集售卖,从没有一次缺斤短两的情况。

母亲是出过大劳力的人,懂得农村人挣钱不易,几乎每次都会把斤两给到最足。

赶集摆摊是辛苦的,常遇到些不公的事情,比如说蛮不讲理的买家、收摊位税的人。

那些蛮不讲理的买家会恬不知耻地抓起摊位上的蔬菜瓜果塞到已经称好的方便袋里,还无理取闹的说:“恁这都是自家种的,多给点也赔不了”。

母亲看看那人,笑而不语。

反倒是其他通情理的买家会替母亲说话:“人家自己种的也得花工夫啊,你自己回家种上,就不用出来买,还省得你麻烦了”。

那人不搭话,脸涨得通红,悻悻然地起身走了。

而收摊位税的人,都是些集市上的地痞恶霸,是蛮不讲理的人。

他们三五成群地走到摊位前,像一只只神气的大公鸡,披着怪异的“五色鸡冠子”,穿着与集市上大多数人不一样的奇异服饰,尖刻地喊着:“恁这个五块钱”。

“俺一天也卖不到五块钱,再给少点吧。

”那人开始还价,语气里似乎是在央求。

“你要是卖不到五块钱,就赶紧收摊子走人,省得俺动手。

”他们神气的像个皇帝,都不正眼看一下那人。

那人无奈地摇着头,掏出钱来极不情愿地递给他们,嘴里念叨着:“给给给给给......”,他的脸涨得通红,尴尬笼罩了他的全身。

“大公鸡”猛地接过钱,嘴里碎碎地咒骂着,瞥一眼摊位后边的那人,转身离开,继续用同样的语调收着钱。

这些人是极其不讲理的,根本没必要给他们讨价还价,说多少就给多少,省得难堪。

母亲从不和他们打交道,说五块就给五块。

那时我记得清楚,母亲每次都从自己亲手缝的小口袋里翻出五块钱,头也不抬,手一张就给了他们。

母亲巴不得这些人赶紧离开我们摊位,省得妨碍了自家的生意。

一直以来母亲都是如此。

母亲不是强势的人,也不会像很多农村女人一样,敢于在街上叫骂。

我小的时候,像母亲这样的人总少不了在村子里吃些亏。

毕竟农村人文化程度不高,无理取闹的人便多了起来,老实人免不了受人欺负。

这些事情母亲总是忍让着,不予争执。

母亲分得清大事小事。

对于她来说,这种小事母亲是不愿与人争执的,毕竟多说无益。

我的家风家教篇十四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

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

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

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

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

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

“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

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建设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地创立自己的好家风、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整个家庭与子女受益。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

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

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

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

我们应该遵守这些家风,做一个守规矩的人。

7月,我从一个女儿成长为一个母亲。

转眼三年过去了,嗷嗷待哺的小毛头也已经长成了满地打滚儿的小伙子,三年里除了建立起了良好的母子关系外还有家规。

记得周末的一个中午,我带着儿子一起在外用餐,餐厅服务员拿了店里的一个小汽车给儿子,他抬头看看我,我示意他接受,于是他高兴地说了声谢谢便开始玩耍,餐毕,我提醒儿子穿衣服准备离开,他急忙说妈妈,等我一下,我看到他找到给他小汽车的服务员并递过小汽车说:叔叔,谢谢你,还给你。

服务员说:哇,你还会拿回来还给我?儿子说:因为这不是我的东西,我不能把它带回家。

服务员摸了摸他的头说,你真有礼貌。

这一切我看在眼里,心里感到一阵欣慰,儿子回过头来对我做了个鬼脸,我冲他微笑,我想,无论他未来能走多远,良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他少摔跟头少走弯路的根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