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开天辟地教案汇总(通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5:39:10 页码:13
2023年开天辟地教案汇总(通用13篇)
2023-11-13 05:39:10    小编:ZTFB

教案是教师进行备课和教学反思的重要参考资料。教案的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下是一些名师的教案分享,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开天辟地教案汇总篇一

1、指导学生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

1、游戏看图猜故事,出现四个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2、引导学生初步说说神话故事的特点

3、揭示课题:开天辟地

1、读准读通课文

2、带领学生学习6组词语

(1)合拢、裂开、崩裂、破碎(混沌一团、黑暗混沌)

(2)劈、凿、撑

(3)精疲力竭(疲惫不堪)

(4)光芒万丈、皎洁明媚万顷良田(良田万顷)

(5)巍峨

1、分节读文,思考: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后来又发生了什么?

2、指名回答,教师归纳,相机板书:黑暗混沌开辟天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

3、指导学生按顺序简洁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在文中找出能概括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5、小结概括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

1、出示本课9个生字,默记

2、完成看拼音写词语

3、校对五、布置作业用两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开天辟地教案汇总篇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七、八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

理解盘古怎样开天辟地和化生出世间万物,体会盘古伟大的献身。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两课时

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开天辟地》

1、出示混沌不分昏天黑地大刀阔斧开天辟地

与日俱增顶天立地变化万端改天换地

2、谁能用以上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昨天的朗读,我们知道盘古开辟了天地,那么未开辟之前,天地是怎样的?(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板书盘古)谁能通过朗读向大家传达这样一个世界。(指名读)

二、学习2-5自然段。

过渡:就在这个浑沌一团的大鸡蛋中,昏睡了一万八千年的盘古醒来了,看到周围黑乎乎一片,他会感到怎么样?(彷徨、茫然),它多么渴望见到光明啊!于是开始了他的开天辟地。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说。

(1)出示“他一使劲……破碎了。”齐读。

盘古一使劲,一翻身就能让宇宙裂开一条缝,说明了什么?(高大力大)你们有这个力量吗?老师也没有,只有盘古才有这个神力。(板书:神力)请男同学读第一句,把盘古的神力读出来。

你们读得太好了,特别是“咔嚓”太生动了,仿佛就在我的耳边响起。

(2)哪个词最能体现盘古的神力?(“猛劈猛凿”是什么意思?谁能把“猛劈猛凿”的状态读出来,能加上动作来读就更好了。

(3)盘古是个昏睡了一万八千年的大神,一万八千年,他该积蓄了多大的力量啊!这一刻,他要爆发了,他要凿出一片新天地来。来,我们一起读。

于是,宇宙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4)出示“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个别读,指导朗读。这句话在描绘天地的变化时用词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对反义词形象地描绘了天地分离的情景。)(字数相等/琅琅上口)

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类似的句子,在下面的学习中自己要留意。以后在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运用对仗这种方法,那会让文章增色不少。

(二)学习3-5自然段

1、过渡:盘古用他的神力开辟了天地,为了不让天和地合拢,他又是怎样做的呢?默读3—5自然段。

指名做动作说。看插图,一顶就是一万八千年!累不累?

这时候的天、地、盘古有哪些变化?个别说

这时的盘古也变成了一个……(巍峨的巨人)

(屏幕出示: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2、“巍峨”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山峰,可在这儿却是用来形容盘古,说明什么?齐读。

3、作者在这3段话里用了哪些对仗?

出示:头顶天天每天升高一丈天升得高极了天不再升高

脚踏地地每天加厚一丈地变得极厚了地不再加厚

齐读,感受它们的对称美。

三、学习6-7自然段

(一)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二)学习第7自然段

1、读第7自然段,让我们看看他的身躯都变成了什么。齐读。

出示第7段(变化方式)(打字不同颜色)

师引读。

多么整齐的句式,多么神奇的画面啊!让我们合作朗读,共同分享这段美妙的文字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你从中体会到盘古的什么?(板书:无私、伟大的奉献)

(三)学习第8自然段。

1、齐读。

:同学们,今天这样美好的世界是盘古用自己的神力和身躯换来的。所以当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的时候,不要忘了我们的大神———盘古。

四、拓展延伸,升华认识

如果大家有什么话要对盘古说,请你把它写在小练笔上。

板书设计:

12.开天辟地

神力开天辟地

盘古无私、伟大的献身

身躯化生出万物

开天辟地教案汇总篇三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3、了解文章大意,初步感受神话想象丰富的特点和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和对策。

重点:重视朗读,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难点:初步感知故事的主要情节;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

对策:让学生充沛地自读课文,有条理地加以交流。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

1、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是看图片猜故事,看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赛赛上的脑子想得最快。

(依次屏显图片和故事名:嫦娥奔月、后弈射日、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2、揭示“神话故事”

(1)你们知道这些故事都是什么故事吗?(屏显:神话故事)。

(2)说说这些故事与别的故事有什么区别?(指名学生交流)。

在远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人们还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古人就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发明出一些具有超凡能力的“神”,与这些"神"有关的故事就成了神话故事。

3、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有关天地是怎么形成的神话故事“开天辟地”,古人就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塑造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英雄形象,一直流传至今。你知道这个巨人英雄是谁吗?(出示:盘古开天辟地)。

(2)读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话世界,来认识这个开天辟地的巨人盘古吧。

(卡纸:开天辟地辟:记一记字形,就是开的意思。也就是开辟天地)齐读课题,读出气势来。(贴题)。

2、检测预习和自读情况。

(1)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和地是怎样的?用文中一个词语说。

卡)合拢。天和地合拢时,当时的宇宙是(卡)黑暗混沌、混沌一团。

后来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喀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卡)裂开。后来这个大鸡蛋完全“崩裂”了.(卡)崩裂。哪一个裂得厉害?指名交流。(卡)巨石崩裂。想象一下,当时是怎样的情景,指名交流。裂的太厉害了,以至整个“大鸡蛋”都(卡)破碎。

(屏显:合拢——裂开——崩裂——破碎)练习读出不一样的语气来。齐读。

(2)盘古用他的力量分开了天和地,我们来学习一组表示动作的词。(屏显:辟、凿、撑)你能将这些动作扮演出来吗?自由扮演,指名扮演,(点:左手持凿,右手握斧,我们来使劲凿一凿)分大组读,体会动词的意思。

(3)在盘古持凿握斧,猛辟猛凿之下,宇宙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屏显)“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指名读句,(出示:冉冉、慢慢)。它们一组什么词?与它们意思相近的词还有哪些?(卡:缓缓、渐渐、徐徐)。

文中还有一个带有“万”字的词语,是什么?(卡)万倾良田。这里的“万倾”就是一块连着一块,面积大。一顷等于一百亩。万顷说明什么?读词,这个词还可以说成(卡)良田万顷。

(6)这一切都是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带来的。(卡)巍峨:巍峨的巨人。怎样才称得上是巍峨?(十分高大,两个字都是山字部,一般是用来形容高山的,巍峨的高山,也可以用来形容建筑物,巍峨的高楼大厦,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但这这里是形容盘古的高大)高大到怎样的程度呢?读第5小节。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根(卡)长柱子似的,有人说是有9万里长,撑在天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齐读第5小节(屏显第5小节),感受盘古的.高大。

3、小结:盘古真的是个了不起的巨人啊!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考虑: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屏显)。

2、指名分别回答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分别出示:黑暗混沌、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

3、现在你能依照这种顺序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简洁地说一说吗?自由练说,指名交流。(点:假如能说得更简洁一些就更好了:假如这里你能用一句话说,或者用一个词来概括,就会简洁许多:如“持凿握斧”)。

4、小结:刚才我们就依照故事的先后顺序简要的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学们真了不起,说得真好。

5、其实,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有一种方法呢,有时候,文章中就有现成的句子可以用来概括重要内容的,这篇文章就有这样的句子,你找到了吗?齐读(屏显: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6、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字就学会两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身手,(屏显:一、依照故事的先手顺序简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文章中现成的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恭喜你们!

7、课堂练习(练习册上第四题)。

(屏显:读了〈开天辟地〉这则神话,我们知道了天和地起源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____,宇宙混沌一团,像___,是___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___,化生出___。)。

学生练习,指名学生交流答案。

1、斧丈厚柱拢竭液错肤。

请同学们看清字形,好好记一记,每个字是怎么写的?你觉得最不容易记的字就动笔描一描,写一写。

2、完成看拼音写词语。

3、屏显正确答案,自由校对。

pangu(盘古)jihou(极厚)zhuzi(柱子)guangmangwanzhang(光芒万丈)xueye(血液)pifu(皮肤)helong(合拢)jingpilijie(精疲力竭)。

板书设计。

化身万物。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资料,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和对策。

重难点: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神话中人物的特点。

对策:有效体会文中词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我们继续学习---(读题:开天辟地),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两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一种是根据故事的先后顺序简要地概括,另一种方法是用课文中的语言来概括。

2、那文中能概括主要内容的一句话就是---(投影出示:齐读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开天辟地教案汇总篇四

《盘古开天辟地》是一个古代的神话故事,许多幼儿也听过这个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幼儿知道中国人是很了不起的,我们也都要学习盘古这样的精神。

1、欣赏讨论中初步了解“盘古开天辟地”这一神话故事表达的涵义。

2、从故事中感受中国人了不起。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重点:初步了解“盘古开天辟地”这一神话故事表达的涵义。

活动难点:从故事中感受中国人了不起。

课件。

一、观察图书封面。

价值取向:通过观察,知道并简单理解故事名称。

提问:

1、封面上的人在干什么?你认识上面的字吗?

2、什么叫“开天辟地“呢?过渡:到底盘古是怎么开天辟地的呢,我们一起欣赏故事。

二、欣赏图书故事。

价值取向:通过欣赏、讨论,初步了解故事所表达的涵义。

1、画面(一)-(二)。

提问:

1、传说很早时候,天和地是怎样的?

2、后来天和地是怎样分开的?

2、画面(六)-(十一)。

提问:

1、盘古让自己呼出的气和喊出的声音分别变成了什么呢?为什么要变出风、云彩、雷呢?

2、他的眼睛变出了什么?为什么要变太阳和月亮?如果没有太阳和月亮世界会怎样呢?

4、听了故事,你觉得盘古是怎样的人?

小结:故事中的盘古真了不起,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劈开了天和地,并且牺牲自己为后人创造出了一个美好的世界,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3、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三、讨论小结。

价值取向:通过讨论,感受中国人了不起。

讨论:我们的身边有没有像盘古这样的人呢?

小结: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像盘古这样的顶天立地的了不起的中国人,我们小朋友都要向他们学习。

《盘古开天辟地》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开天辟地的巨人神。大班的孩子对于神话故事并不是很了解,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使他们感受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精华,领悟古代劳动人民认识和探索自然奥秘中丰富的想像和无穷的智慧,从而感受到中国人的了不起。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开天辟地教案汇总篇五

大班学习活动“我是中国人”主题中有一个名为《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这样一个带有虚幻色彩的神话故事,会让幼儿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文学艺术的美基于个体的充分感受,于是我将图书《盘古开天辟地》投放到个别化学习活动的阅读区中,静观幼儿的各种表现。

在这本书中,虽然每句话都配有相应的图片,但较多的文字削弱了幼儿自主阅读与理解画面的可能,以及产生联想的空间,不符合幼儿园大班上学期幼儿的阅读经验。所以我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对书中的图片、文字进行了删减处理,以此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自主阅读与想象。

仔细分析教材后可以发现,其实这个故事由一个较为突出的元素——“变”贯穿其中,凸显了故事的“神奇”色彩,而且变化的事物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每个想象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待幼儿自主阅读一星期后,我便组织了这次集体学习活动,想通过教学中高低结构的转化,让幼儿懂得如何从书中抓取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如何解读图片所传达的信息,并试着从图片入手,看看幼儿会怎样利用这些图片来演绎属于他们自己的神话故事。让他们通过看故事、聊故事、摆故事,逐步过渡到编故事,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

1.尝试对“盘古将自身变成大自然”的画面内容进行联想,并理解其合理性,初步感受中国神话故事的神奇色彩。

2.愿意大胆并较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1.经验准备:在个别化学习活动区的阅读角投放图书《盘古开天辟地》,让幼儿自主地看看讲讲,对故事情节有基本了解。

2.材料准备:自制图书《盘古开天辟地》、课件(教学ppt、视频故事)、黑板、粉笔、幼儿排图学具人手一套。

一、说一说、聊一聊——交流自主阅读的感受,引发兴趣。

1.回忆画面内容,聊聊自己阅读后的感受。

教师配合ppt的出现,用情景化语言导入。如:“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古人,他有一个特别的名字,他叫……还有一个关于他的故事,是……”

“这本书你们都看过吗?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2.幼儿尝试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看完图书后的感受,教师归纳、梳理。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交流分享环节,在轻松的谈话氛围中让幼儿交流自主阅读后各自的感受。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幼儿了解书中更多的内容。教师也可借此机会了解幼儿自主阅读的习惯、能力与水平。

教师鼓励幼儿:看来你们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有的小朋友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敢于大胆提问,非常好。

二、配一配、聊一聊——欣赏故事,了解想象的合理性。

1.教师播放视频《盘古开天辟地》,让幼儿欣赏。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看看是不是和你心中的那个故事一样?”

设计意图:播放故事视频,可以让幼儿与自己原先的理解进行对比,从而加深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2.幼儿再次阅读图书,以配对游戏呈现“神奇”。

(1)观察操作材料,了解其作用。

“袋子里是什么?这些图片是用来干什么的?”

(2)尝试用配对游戏呈现“神奇”。

“给你们这些图片,你们会怎么摆?一起来试一试吧!”

幼儿玩“配对游戏”,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

设计意图:用“配对游戏”梳理“神奇”的变化,不仅能引导幼儿再次仔细观察画面,还能结合画面表现故事内容,尝试建立其逻辑性。同时,也让幼儿体验操作给阅读带来的乐趣。

3.通过交流分享,感受想象的合理性。

“玩了这个‘配对游戏’后,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4.教师也可将问题聚焦:“神奇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这样变?”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关注的是幼儿对画面的完整理解。通过质疑、解疑,让幼儿感知这些神奇的事物之间有着一定联系,联想每次变化内在丰富的合理性,为后续幼儿的合理想象奠定基础。

总结:原来盘古的“变”是很有道理的。

三、编一编、聊一聊——展开合理想象,尝试续编故事。

1.利用合理想象,尝试续编故事。

(1)“假如你是盘古,你会把自己身体的哪一部分进行变化?变成什么?为什么?”

(2)幼儿大胆想象、创编,并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教师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

设计意图:这个创编环节是幼儿学以致用的一种体验,只有当幼儿真正理解了两个变化事物之间的合理关系后,他们的创编才变得有意义。这个环节不仅反映了幼儿创造、想象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趣”字。

2.总结、表扬幼儿想象的丰富性,以鼓励幼儿在区角游戏中进一步想象创造、表达表现。

延伸活动。

让幼儿在区角游戏中进一步想象与创造,并尝试记录,与同伴分享和交流。

反思。

1.无字图书,激发幼儿自主阅读的兴趣。

活动一开始,幼儿自由表述了自己阅读这本无字图书后的点滴感受:有的幼儿觉得盘古是一个武功盖世的人,因为他有着发达的肌肉;有的幼儿为太阳和月亮的同时出现大惑不解:有的幼儿发现盘古在不断地变呀变,感觉有点儿神奇……一个个小小的发现、小小的疑问,正是无字图书及自主阅读带给幼儿的乐趣与思索,引发了他们想要进一步了解故事的欲望。

2.配对游戏,凸显幼儿不同的学习方式。

在配对游戏中,幼儿各有各的玩法;有的幼儿根据刚听到的故事内容进行摆图,有的幼儿边翻书边摆图,有的幼儿遇到不明白之处再翻书,还有的幼儿完成游戏后再翻书,检查游戏情况。这个环节充分凸显了幼儿不同的学习方式。

3.图片梳理,帮助幼儿理解“变”的合理性。

游戏过后,盘古的变化便很清晰地呈现在了幼儿面前,他们说:盘古把身体变作山,是因为他身上的肌肉就像山脉一样;盘古把脚蜷起来的样子就像一座山;盘古把眼睛变作太阳和月亮,是因为它们都是圆圆的,而且它们都在上面,眼睛在我们脸的上方,太阳和月亮则高高地挂在天空中……由此可见,盘古的变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变出的物体都和大自然有关。

4.续编故事,促进幼儿展开合理的想象。

这个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创编环节,既不违背盘古“变”的精髓,又让故事越编越有趣、越编越多样,激发幼儿充分的合理想象。

5.自主教学,幼儿给我不断成长的机会。

自主教学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他们在课堂上愿意积极开动脑筋,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如此开放的教学活动对我来说却是个不小的挑战,每个幼儿的兴趣点不同、想法不一,课堂上会有各种可能出现,教师的预设远远囊括不了幼儿活跃的思维。所以,自主教学活动考验的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如何及时有效地推进幼儿思考、如何给予他们更多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方法,是我要不断学习的。感谢幼儿给了我不断成长的机会。

开天辟地教案汇总篇六

很多很多年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的景象只是混沌的一团。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这个其大无比的巨人,就孕育在这混沌之中。

他在混沌中孕育着,成长着,呼呼地睡着觉,一直经过了十万八千年。

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哎呀,什么也看不见,眼前只是模糊的一片,闷得怪心慌。

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心里一生气,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用力一挥。只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地——当初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划分开了。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长得极长了。

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有人说有九万里长。这巍峨的巨人,像一根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当中,不让它们有重归于混沌的机会。

他孤独地站在那里,坚持着把天和地分开,又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代。到后来,天和地的构造似乎已经逐渐成形了,他不必再担心它们会合拢了,他实在也需要休息休息,终于倒下了。

就在这时候,他周身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他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温润的宝玉,就是那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总之一句话: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

开天辟地教案汇总篇七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盘古开天辟地并用身体孕育万物的神勇和伟大。

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朗读课文,感悟盘古的神勇和伟大。

盘古开天辟地的图画或动画课件;本课生字卡片。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正确认读生字。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2、出示课题: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纠正读音。

3、交流识字方法,认读生字。

教师范读,边听边画出“开天辟地”的句子。

4、指导学生从朗读中整体理解“开天辟地”的过程。

三、作业

熟读课文、生字。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正确书写7个生字。

一、复习。

1、同桌小伙伴互相认读课后生字。

2、认读生字卡片,试着给生字组词。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说说盘古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盘古勇敢、很伟大,愿意牺牲自己,造福人类?找出有关句子多读几次。

3、怎样读才能体现出盘古的勇敢和你对他的敬佩?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小组互读互评。

(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二、三自然段,适当评价。)

四、讲述故事

1、看图或板书讲《开天辟地》这个故事。试着给同桌小伙伴讲一讲,哪一部分讲不好,还可以再看看书后再讲。

2、各小组推选出代表,开展“故事大王”比赛。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书写。

(1) 指导“丈”:强调撇捺要舒展开,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止”,描红,练习。

(2) 指导“抓”:强调左窄右宽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停”,描红,练习。

(3) 指导“突”:强调上下呼应、结构匀称等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观察“盘”、“蛋”,描红,练习。

六、总结课文。

学习了课文,你从中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你还听过或看过其他的神话故事吗?讲给同学们听。

开天辟地教案汇总篇八

1、指导学生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

一、激趣导入。

1、游戏“看图猜故事”,出现四个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2、引导学生初步说说神话故事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读准读通课文。

2、带领学生学习6组词语。

(1)合拢、裂开、崩裂、破碎(混沌一团、黑暗混沌)。

(2)劈、凿、撑。

(3)精疲力竭(疲惫不堪)。

(4)光芒万丈、皎洁明媚万顷良田(良田万顷)。

(5)巍峨。

三、再读课文,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1、分节读文,思考: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后来又发生了什么?

2、指名回答,教师归纳,相机板书:黑暗混沌开辟天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

3、指导学生按顺序简洁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在文中找出能概括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5、小结概括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

四、识记生字。

1、出示本课9个生字,默记。

2、完成看拼音写词语。

3、校对五、布置作业用两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开天辟地教案汇总篇九

1、引导幼儿安静的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传说中的天和地是怎么会分开的。

2、感受中国古典神话的美。

3、知道神话的含义,从盘古开天辟故事中,感受中国人了不起。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盘古开天辟地》图画本、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

关键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神话故事,你们知道什么是神话故事吗?

教师小结:神话故事是由人们从幻想和想象中编造出来的故事,不是真实的事情。

过渡语:什么叫开天辟地呢,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吧。

二、集体阅读,播放课件

第一页:你看到了什么?(鸡蛋)

第二页:鸡蛋里出现了一个人,他是谁?(盘古)

第三页:你发现盘古和之前的有什么变化?(盘古长的特别快,很快鸡蛋就装不下他了。)装不下他了怎么办啊?(幼儿猜测)

第四页:我们来看看盘古发生了什么事情?(大鸡蛋裂成了两半。)

第五页:盘古在干什么?(边上还有一些连着的地方,被盘古用斧子劈开了。)

教师小结:盘古是一个力气很大的人。

三、自主阅读

第6——13页

1、关键提问:他长的多高啊,盘古的头上和脚下都有些什么呀?(头顶天,脚着地)

2、你们看天变的怎么样了?(越来越高),地也变的怎么样了?(越来越厚了)。

3、盘古在干什么啊? 盘古让自己呼出的气变成什么?(风和云彩)喊出的声音变成了什么?(轰隆隆的雷声)你们觉得天上除了风和云彩还有什么?(太阳和月亮)是盘古的什么变成的?还有哪些也是盘古变的?(高高的山脉)

4、大地上还出现了什么?(我们身上什么是可以变成江河的呢?血液变成了江河、土地是什么颜色的?皮肤变成了土地 。因为盘古是一个很高大的人所以他的汗毛变成了树和草,汗水变成了雨水)

四、完整欣赏

关键提问:你觉得盘古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师小结:他是一个很伟大、很高大、强大,是一个有奉献精神的人,他牺牲了自己把我们的大自然变的是如此的美丽。这是古代人们想象的神话故事,但是直到现在人们还喜爱这个神话故事,把勇敢的人称作顶天立地的英雄。)

(一)、谈天说地:

1、说说天和地是怎么来的?

2、太阳、山脉、河流、星星、月亮又是怎么来的呢?

小结:我们生活的地球就是地,天只是地面的上空,而太阳、山脉等都是自然界的变化演变而成的。

(二)、故事欣赏:《盘古开天辟地》

1、幼儿完整倾听故事。

提问:

1)盘古是谁?他原本住在哪里?

2)传说很早时候,天和地是怎样的?

3)后来天和地是怎样分开的?

4)盘古分开天地以后又做了些什么?

这是古代人们想象的神话故事,但是直到现在人们还喜爱这个神话故事,把勇敢的人称作顶天立地的英雄汉。

关键提问:你知道地球有几大洲几大洋吗?

教师小结: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州、南极洲。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盘古开天地》讲的是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虽然内容短小,但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 一次活动,一次历练,一次活动,一次成长。

小百科:对于盘古传说反映了中国远古传说的真实情况,教材论证说:“盘古创世的神话传说虽不见于先秦文献,但正如吕思勉所说:‘今世俗无不知有盘古氏’,‘盖其说甚旧,故传之甚广’。由此推断,由于远古时期没有文字,加之我们的祖先又有述而不作的传统,因此,这一神话传说,形诸文字虽晚,但其内容的发生应在很早的远古时期,是千百年来中华先民口耳相传的结果。

开天辟地教案汇总篇十

同学们,当我们眼望蔚蓝的天空和广阔的大地时,是否曾想过,这天和地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这个问题,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们已经想过了,并由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神话故事,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这其中最精彩的一个。这节课我们就用各种方式来展示我们对《开天辟地》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分配给你们的任务准备一下,练一练,3—5分钟的时间,一会展示给大家。

1组展示: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2组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3组盘古是怎样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4组感情朗读整篇课文。

5组展示背诵第六自然段。

6、7、8组展示背诵第七自然段。

9组展示背诵第八自然段。

10组展示背诵第6、7、8自然段。

11组展示自己搜集的其他神话故事。

12组畅谈收获。

开天辟地教案汇总篇十一

1、指导学生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

一、激趣导入。

1、游戏“看图猜故事”,出现四个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2、引导学生初步说说神话故事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读准读通课文。

2、带领学生学习6组词语。

(1)合拢、裂开、崩裂、破碎(混沌一团、黑暗混沌)。

(2)劈、凿、撑。

(3)精疲力竭(疲惫不堪)。

(4)光芒万丈、皎洁明媚万顷良田(良田万顷)。

(5)巍峨。

三、再读课文,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1、分节读文,思考: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后来又发生了什么?

2、指名回答,教师归纳,相机板书:黑暗混沌开辟天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

3、指导学生按顺序简洁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在文中找出能概括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5、小结概括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

四、识记生字。

1、出示本课9个生字,默记。

2、完成看拼音写词语。

3、校对五、布置作业用两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上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看见一些自然现象,像日月出没、电闪雷鸣等,得不到解释,以为有“神”在支配,就创作出了神话。神话最初是口头流传的,从中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朴素的思想观念;神话里的英雄形象,反映了人类对战胜自然的信念和向往。

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传说改写的。宇宙是怎样起源的?天地是怎样成形的?大自然的一切是从哪里来的?古人思考着这些问题,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创造了巨人盘古这个英雄形象。

作者将古代有关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资料收集起来,加以综合整理,按照盘古开创世界的过程改写成了这篇通俗生动的神话故事。

改写后的神话,结构清晰,条理清楚,情节丰富而生动。

神话按照宇宙起源的历史顺序,从混沌初开到天地成形,再到自然界万物的产生,条理分明。

先写混沌初开。巨人盘古在一片混沌中孕育、成长,醒来时,眼前模糊一片。他顺手抓来一把大板斧,用力一“挥”,天和地就在这挥动之间被分开了。

再写天地成形。天和地虽然分开,但盘古怕它们再合上,就“头顶天,脚踏地”,随着天和地的变化不断变化,直到天地基本成形,他也倒下了。在这里,作者极写盘古的高大:或用数字,“有人说是有九万里长”;或用比喻,“这巍峨的巨人,一根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的当中”,向读者展示了盘古高大威武的英雄形象。

最后写天地万物的产生。作者一连用了12个“变成”,把自然界的万物与盘古身体的各个部位联系起来,想象夸张而奇特。

文章在叙述宇宙起源时,时间的推移交代得很明确,如“很多很多年以前”“一直经过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这样又经过了十万八千年”“又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代”等,不仅显示了宇宙产生的漫长过程,而且使得全文条理清楚,脉络十分清晰。

作者在改写过程当中,并不是完全按照神话本身的样子,而是融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

比如关于宇宙起源,古书上只是说:“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作者并不是单纯地用现代汉语翻译古文,而是进一步展开了种种想象。关于混沌初开,作者想象是盘古用一把大板斧劈开了世界;关于天地的成形,想象是盘古“头顶天,脚踏地”,随着天地不断增长,经过漫长的岁月而逐渐成形;关于自然界的一切,作者竟想象是盘古的整个身体变成的:雷霆、太阳、月亮、大地的四极、五方的名山、江河和道路等等,无一不和盘古的身体发生了联系,无一不是盘古的化身。真是想象到了极点,令人叹为观止。

想象本身也使盘古这个英雄形象变得有血有肉,更加丰满。在万八千岁的漫长岁月中,盘古怎样“生其中”呢?作者想象他“呼呼地睡着觉”,在睡觉中孕育、成长。盘古为什么要开辟天地,天地是怎样开辟出来的呢?作者想象盘古醒来后,“闷得怪心慌”,“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心里很“生气”,这种心理描写不仅赋予盘古人的感情,使这个形象有血有肉,而且也说明了开辟天地的原因。于是,盘古“抓”过来一把大板斧,“用力”这么一“挥”,这几个动作,把这个英雄形象写活了,就好像站在读者面前一样。下边写盘古“头顶天,脚踏地”,写他“直挺挺地”撑在天地当中,写他“孤独地”站在那里,都赋予了盘古以普通人的感情,使得这一形象丰富生动,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开天辟地教案汇总篇十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开天辟地》教案。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理解生词。

3、理清课文脉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今天讲故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简介神话故事:茅盾先生曾下过一个定义:“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时代的民间故事,所叙述的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的行事,虽然荒唐无稽,可是古代人民互相传颂,却确信以为是真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整个宇宙混沌一片,没有天,也没有地。没有我们看到的花草树木,山水鸟兽。于是,世间就流传了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开天辟地。(板书课题)

1、初读课文向学生提出默读要求:

(1)借助生字表、字典将课文读通读顺。

(2)生词做上标记。

(3)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生字词。

2、小组合作自学默写生字(给生字组词)、生词(2)用竞赛的方法,爬黑板默写生字词

3、检查课文 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同学边听边思考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小组讨论(自主、合作、探究)可以有不同的意见,采用大多数意见。让学生板书在黑板上。

开天辟地教案汇总篇十三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六、七、八自然段。

3、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同学们,当我们眼望蔚蓝的天空和广阔的大地时,是否曾想过,这天和地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这个问题,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们已经想过了,并由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神话故事,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这其中最精彩的一个。(板书课题:开天辟地)

2、齐读课题2遍。

3、大家知道开天辟地是什么意思吗?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老师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四个主要问题:为什么?谁?怎样?之后的情况?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词,并给每段标上序号。

2、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生字,不懂的查字典。

(2)指名读,错的纠正。

(3)学生自主提出生字书写中该注意、或容易出错的地方。

(4)当堂描红。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2、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呢?(第一个问题)答案在哪里?(引入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3、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1)、传说?什么是“传说”?传说的事是真的吗?(解释“传说”的意思)。

(2)、读了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从中中总结出开天辟地前的情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