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高中文言文名句(汇总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20:41:00 页码:12
2023年高中文言文名句(汇总12篇)
2023-11-10 20:41:00    小编:ZTFB

走过的每个阶段都值得我们对过去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迎接未来。梳理思路是写总结的关键,要有清晰的主线和分支。在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时,我们可以学到如何组织材料和整理思路的方法。

高中文言文名句篇一

1.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3.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5.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6.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9.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1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3.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1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1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高中文言文名句篇二

荀子战国思想家。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过秦论。

曹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于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师说。

韩愈字退之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苏轼称其“文起八代之衰”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以贻之。

4、阿房宫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晚唐文学家。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暧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六国论。

苏洵字明允北宋散文家。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秦者以赂秦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馋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6、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有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7、石钟山记。

苏轼。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鹳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之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人之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8、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俳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僇,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9、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望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末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0、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1、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手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2、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13、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生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4、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烹牛宰羊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高中文言文名句篇三

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2.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3.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4.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6.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7.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9.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0.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1.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1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1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15.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高中文言文名句篇四

3)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4)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列宁。

5)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徐特立。

6)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7)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8)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1)辱,莫大于不知耻。--王通。

12)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松苏内吉。

13)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14)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

15)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孔子。

16)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

17)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陈毅。

18)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毛泽东。

19)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20)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尔。

高中文言文名句篇五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5.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7.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1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4.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6.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高中文言文名句篇六

no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no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no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出自:(《老子》)。

no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汤赋》)。

no5、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宋·苏询》)。

no6、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宋史》)。

no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no8、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曷冠子·天则》)。

no9、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no10、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孔子)。

no11、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

no1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no13、兼听则明,倔信则暗。:(《汉·王符》)。

no1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no15、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

no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no17、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宋·朱熹》)。

no1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no19、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no2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no2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宋·释道原》)。

no2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no2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no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no25、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no2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no27、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no2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no29、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no30、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

no3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运命论》)。

no32、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文赋》)。

no33、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诗经》)。

no34、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元·程端礼)。

no3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no36、不愧于天,不畏于人。:(《诗经》)。

no3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

no38、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no39、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刘禹锡)。

no4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画旨》)。

no4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

no4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

no4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古语)。

no4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no4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语)。

no4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

no47、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no4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no49、年之计在于春.-日之计在于晨。:(《南阳萧绎》)。

no5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no5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高中文言文名句篇七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文言文名句篇八

no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no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no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no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no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no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no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no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no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no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no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no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no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no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no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no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no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no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no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no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no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no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no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no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no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no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no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no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no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no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no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no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no3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no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no3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no36.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no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no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no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no4o.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no4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no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no4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no4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no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no46.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no4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no4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no4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no5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no5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苟子·劝学》)。

no5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no5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no5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no55.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no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no5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no5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no5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no6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no6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no6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no6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no6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no6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no6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no6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no68.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no6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no7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高中文言文名句篇九

3)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

4)立品直须同白玉;读书何止到青云。《对联集锦》。

5)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6)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7)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高尔基。

8)天才是百分之二的灵感,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爱迪生。

10)衡量一个人的真正品格,是看他在知道没人看见的时候干些什么。——孟德斯鸠。

11)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高尔基。

1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1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4)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意大利)。

15)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16)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17)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18)人只有在人们中间才能认识自己。——歌德。

20)生活在社会中要离开社会而自由,这是不可能的。—―列宁。

高中文言文名句篇十

课外文言文对大部分考生来说是个难点,往往觉得无从下手。以下是高中课外文言文名句,欢迎阅读。

1、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译文: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2、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文: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译文: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译文: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文: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6、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译文: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7、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文: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8、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译文: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9、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文: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译文: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11、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龋——《后汉书》。

(译文: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12、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

(译文: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译文: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14、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文: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1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文: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16、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文: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文: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8、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译文: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19、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译文: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2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译文: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21、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译文: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2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译文: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2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译文: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24、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译文: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2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译文: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2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译文: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2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文: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28、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文: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29、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文: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3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文: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3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文: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3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文: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33、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文: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34、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文: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35、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文: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36、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文: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3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3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文: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3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文: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40、三思而后行。——《论语》。

(译文: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4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文: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4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文: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4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译文: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44、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4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文: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龋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译文: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4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译文: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49、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译文: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50、学不可以已。——《荀子》。

(译文: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5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译文: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5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译文: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译文: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5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译文: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5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文: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文: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5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文: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5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文: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59、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文: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6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文: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6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文: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6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译文: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63、差之毫厘,缪以千里。——陆九渊。

(译文: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6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译文: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6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译文: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66、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译文: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6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译文: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6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译文: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69、位卑未敢忘国。——陆游《病起书怀》。

(译文: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7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文: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7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文: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7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译文: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73、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译文: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74、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

(译文: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75、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译文: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76、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文: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77、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译文: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78、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译文: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79、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译文: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8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译文: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8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译文: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82、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

(译文: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83、好学而不罚——《左传》。

(译文: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84、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文: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85、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译文: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86、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译文: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87、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葛洪。

(译文: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88、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译文: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89、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译文: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

90、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译文: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91、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译文: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92、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译文: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93、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语。

(译文: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94、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译文: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95、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译文: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96、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左企弓语。

(译文: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97、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译文: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9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译文: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译文: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10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译文: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高中文言文名句篇十一

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7、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8、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9、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1、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12、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1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5、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16、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7、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0、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2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22、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2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2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27、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2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2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30、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31、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3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3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3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5、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3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37、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3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0、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试《后赤壁赋》。

4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2、天意伶幽草,人间重晚情。——李商隐。

4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4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4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4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48、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49、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50、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5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于。——李商隐《无题》。

5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5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5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56、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5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58、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

5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6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61、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62、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6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适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6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6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67、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68、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原道》。

6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7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7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7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7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太子不少傅箴》。

74、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75、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7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7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78、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7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80、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8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82、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8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8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8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8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春江晚景》。

87、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8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试《水调歌头》。

8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90、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李频《渡汉江》。

9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92、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

93、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9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95、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高中文言文名句篇十二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起商讨学问),不也快乐吗?虽然人家对我不了解,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道就会产生。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