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蜜蜂引路课件通用(实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23:39:28 页码:10
最新蜜蜂引路课件通用(实用18篇)
2023-11-17 23:39:28    小编:ZTFB

实践出真知,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问题。传记的写作需要对历史人物的研究和对事实的真实再现。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总结范文,希望可以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

蜜蜂引路课件通用篇一

3.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4.谁能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列宁利用蜜蜂找养蜂人)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1-2自然段,想一想:从这两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理解“附近”,说明列宁住的离莫斯科不远,我们同学当中家离学校不远的,就在学校“附近”的举举手。(找其中一个同学问问)如果老师去你家做客,欢迎吗?你真好客,不过到时候别忘了给老师“引路”。

(读了课文,我知道,列宁想找养蜂人谈天。李宁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那个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又不知道他在哪里,所以亲自去找。)

2.同学们来读读这两个句子,看看两个带点的词的意思一样不一样?

a.(1)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

(2)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常常”是经常的意思;

谁能给“往常”换个词。(平常、原来、平时、以前)

b. 选词填空

常常 往常

(1)放学后,他( )到操场踢足球。

(2)( )都是妈妈到学校接他,今天妈妈有事,爸爸接他回家。

c.你能选择其中一个词说话吗?

3. 从这两段文字中我们知道了这么多,谁能把这两段文字给大家读一读。

列宁找到了最后找到了养蜂人吗?列宁到底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把描写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句子画下来。

(生交流)

如果你是列宁,你当时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

(同桌讨论,生交流)

同学们真善于思考!列宁按照这样的想法找到养蜂人了吗?

a.出示句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人。

师:把“果然”换成“竟然”行吗?为什么?

师:如果把“竟然”换到养蜂人身上,行吗?(养蜂人打开门一看,站在眼前的竟然是列宁同志。)

师:你看作者用词多准确啊!

b. (1)早上出门,天阴沉沉的,到了中午 下起了大雨。

(2)早上出门,阳关灿烂,到了中午 下起了大雨。

大家来读读这段吧!老师也想读一读这一段。(师读)听完老师读,你想说什么?(生谈感受,读得慢,感觉到好像看见列宁正在寻找养蜂人)

你们想不想读?那你们也读读吧。(生自由读第3段)

读到这儿,你想对列宁说什么?

(学习第四段)蜜蜂引路精品教案设计

1.列宁出现在养蜂人面前时,猜一猜养蜂人会有什么表现?

(吃惊、惊讶、惊奇)

2.同学们的想象可真丰富,请同学们就带着养蜂人这样的心情去读读文中的第4自然段吧。

(分角色读第四段)

(请一对同学读,师生评议。教师范读,注意把养蜂人的“惊讶 ”的神情和语气表现出来.)

1、以第四自然段为开头续写,补充养蜂人和列宁之间的对话。

要求:(1)通过对话把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经过说清楚。

(2)有时间写下来。(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通过对话,回顾全文;

先说后写,降低梯度;

说些结合,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蜜蜂引路课件通用篇二

教学目标:

1、会认六个生字,会写九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经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读文体会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蜜蜂在花丛中飞舞)。

2、#课件#导语。

小蜜蜂不仅勤快,还会给人领路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蜜蜂引路》(板书课题)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2、游戏“蜜蜂采蜜”玩中识字。

3、交流识字方法。

三、细读课文,理解字词。

1、联系生活理解“附近、谈天”。

2、换一换掌握“常常”的用法。

3、朗读中体会“果然、惊讶”。

四、深读课文,体会感悟。

蜜蜂真的会给人领路吗?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

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2、画一画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

3、再读第二段,谈谈你的感悟。

五、朗读全文。

六、学生交流。

我们该向列宁学习什么呢?

七、资料展示。

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这是前苏联人民的伟大,课件出示列宁图及资料。

八、联系实际,扩展延伸。

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的困难,我们该如何面对、如何解决呢?学习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蜜蜂引路课件通用篇三

教学思路:

段落,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猜谜语:嗡嗡嗡,嗡嗡嗡,成群飞进花丛中,传播花粉又采蜜,个个都是爱劳动的小英雄。你们知道这个小英雄是谁吗?(蜜蜂)教师范写“蜂”注意与“峰”区别。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蜜蜂有关,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6课。教师相机板书。

教师指题问“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画出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段读。引导学生评价。

3、同桌互读本课生字,纠正字音。

4、游戏检查认字情况。(一起来做摘苹果游戏,把生字组词,然后放进句子里让大家找一找)。

a、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b、当地有个养蜂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c、往常派去请他的那个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d、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地问列宁。

(三)学习课文,整体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了蜜蜂为列宁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

2、教师相机介绍关于列宁的一些资料。(列宁是前苏联人民的伟大领袖,全世界人民的伟大导师,他组织和建立了俄国的.共产党,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那我们再去看看蜜蜂是怎样帮助列宁引路的?

换此练习,常常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什么词?(经常)。

齐读1、2自然段。反馈练习:。

4、列宁一边走一边看,他都看见了什么?

我们根据课文来画一画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路线图好吗?

花丛——蜜蜂——园子——房子。

5、下面我们来看看养蜂人看到列宁后都说了些什么?

(四)教师小结:

学习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列宁遇事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作出判断,解决问题,特别值得我们学习。以后我们遇到事也要多思考,多分析,多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

蜜蜂引路课件通用篇四

教案点评:

《蜜蜂》是一篇略读课文,注意采取学习运用《爬山虎的脚》一课的学习方法,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由学生通过阅读,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段,通过互助学习,交流讨论使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学习作者抓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了解蜜蜂辨别方向的能力及生活习性,增强学生爱护昆虫,爱护自然的意识。

探究活动。

观察一种昆虫或其他小动物,写一篇观察日记,或论述你的一点发现。

蜜蜂由本站会员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蜜蜂引路课件通用篇五

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时间三课时。

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的音形义。

2、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课题18。

谁说说什么叫“引路”?

(就是领路、带路。)。

蜜蜂怎么会引路?它给谁引路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只有四个自然段)。

2.指出四人每人读一段课文,正音。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字义,并在书上画出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附:读f),不读f(。引:读y!n,不要读成y!ng。

(2)字形:

谈:谈话就是说话,所以是言字旁。右边是两个“火”,上边的“火”,捺要写成点,要与“谈”字区别。

和“爪”字区别。

导:上边是“巳”,要封口,不要写成“己”。下边是“寸”。要与“异”区别。

(3)由这8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词义是:

引路:领路,带路。

莫斯科:前苏联首都。

附近:离得很近的意思。

养蜂:饲养蜜蜂。

派去:分配、指定。

谈天:很随便地谈话。

向导:带路的人。

3.指导书写生字的字头。

可提示以下几个字:

引:左边的“弓”字,三画,右边一条长竖。

斯:左边是“其”字,右边是“斤”,不要写成“月”字。

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草字头,中间一个扁日,下边“大”的横写长些。

导:注意下边“寸”的横写长点。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讨论后回答:

(第一、二自然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第四自然段讲列宁告诉养蜂人是蜜蜂把他领来的。

(五)作业 。

1.各写生字一行。

2.熟读课文。

【设计】。

第二课时。

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重点、难点。

1、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

过程。

(一)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2):山路,遇到问题。

3.讲读第4自然段。

(1)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

(3)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

:解决问题。

过渡: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学习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

4.讲读第3自然段。

(1)默读,看看这段有几句话?(3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并说句意。

:一边……一边……发现、观察指名把“花丛、蜜蜂”的图贴到黑板上。

(3)指名读第二句,回答:列宁观察到了什么?

:仔细。

指名一人根据课文内容把园子和小房子的图贴到黑板上。

(4)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再读一、二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发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想的?

(5)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列宁发现许多采蜜的蜜蜂后,就仔细地观察起蜜蜂来,因为他想到了蜜蜂和养蜂人的关系,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的。接着,他根据蜜蜂往回飞的路线观察到了花丛、园子、小房子,他看见蜜蜂飞进了园子,小房子就在园子旁边,所以他想养蜂人一定住在蜂房的附近,这座小房子可能就是养蜂人的住处。)。

(6)出示投影,指名填空,然后齐读这三句话。

投影。

告诉学生:列宁在仔细观察后,认真思考了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的关系,于是他去敲了房子的门。

:认真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

(7)指名读第三句,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开门的“果然”是养蜂人?(“果然”一词的意思是结果和预想的一样,表明结果和列宁所想的完全相符合,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判断是依据自然规律,是合情理的。)。

(二)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文,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2.老师总结归纳:

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齐读全文。

(四)作业 。

1.写字词各三遍。

2.形近字组词。

引()莫()斯()。

张()摸()期()。

养()谈()导()。

美()淡()异()。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设计】。

探究活动。

实践创新。

仔细观察,看看除了蜜蜂可以引路,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引路。然后向同学说说,看谁说得好。

蜜蜂引路课件通用篇六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二、教具准备。

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自由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甲:我知道这件事发生的时间1922年。地点:莫斯科,

学生乙:找还知道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老师小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老师小结。

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图表表示。

(2)小组汇报。

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间的方向走,就——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4)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

(4)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5.总结全文。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老师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堂作业设计。

1、导(向导)蜜(蜜蜂)蜂(蜜蜂)采(采访)圆(圆形)。

异(奇异)密(茂密)峰(山峰)彩(彩色)园(园子)。

2.惊奇——惊讶经常——常常愉快——高兴壮丽一一壮观。

仔细——认真聊天——谈天兴奋——激动洪亮——响亮。

3.一(座)小山一(所)房子一(列)火车一(片)草地。

一(个)园子一(群)蜜蜂一(架)飞机一(块)手绢。

4.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板书设计。

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

花丛(路边)认真思考。

园子(附近)仔细观察。

小房子(旁边)做出判断。

蜜蜂引路课件通用篇七

我总披着黄黑条纹的大衣出现在花丛中——嗨!我是一只蜜蜂。

我是一只普通的工蜂,白天和大家出去采蜜,晚上回到家酿蜜。我们是一个大家庭,住在豪华的木房子里——这是一个树洞。

嘿!我看到我的朋友们了,现在我们要一起出工了。刚出门不久,我们就找到了一簇花丛。我缓缓降落在花丛中,花色繁多,我在几百根绿色的软柱子之间穿梭,找到心仪的花色便飞上去贪婪地吸吮起来,甜甜的花蜜沁人心脾。

瞧!那儿有一个穿着黄衣服的小男孩儿,我打算溜出队伍去挑逗他。“啊!”哦不好,他好像被我的外貌吓着了,我再次尝试着追着他,只听“哇”的一声,他被我吓哭了,我呆呆地停在空中,傻愣了一会儿,只好飞回去了。

天渐渐拉上了巨幕,我们穿过茂盛的森林,鼓着肚子回家了。

回到“大宅”,我们借着皎洁的月色,要开始“二次加工”了,一点一点把花蜜酿成蜂蜜,献给皇后,再过几天又有新峰要诞生。

防护蜂后的士兵也愈加小心,一点儿不敢松懈,他们每天在洞口来回巡逻,管得很严,外人不得靠近,若有侵犯者,他们会拿出比普通蜜蜂厉害十倍的武器追赶你。

当然,不是所有的蜜蜂都这么忙,有的小伙伴很懒散,白天靠在树枝上乘凉,直到晚上才回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蜜蜂引路课件通用篇八

师: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为了搞清这个问题,先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第三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生:(默读课文第三段)

师:好。小朋友,列宁的住处在哪儿?要是你们能说出来,我就把它画出来,好吗?

生: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生:花丛在路边。书上说“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说明花丛在路边。

师:对了,花丛在路边。(边说边画花丛)那么,园子在哪儿?

生:园子在花丛的附近。

师:你怎么知道园子在花丛的附近?

生:因为书上说那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说明花丛离园子不太远,所以我知道园子在花丛的附近。

师:对。(边说边画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呢?

生:养蜂人的小房子在园子旁边。

师:(板画房子)房子旁边还有什么?

生:房子旁边应该画上几个蜂箱,因为养蜂人要照管蜜蜂,所以把蜂箱放在房子旁边。

生:所以列宁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可以找到养蜂人的家了。

生: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山下有一条小路。小路旁边有花丛。离花丛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座小房子。那就是养蜂人的家,因为养蜂人在园子里放了许多蜂箱。

生:(齐鼓掌)

师:说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第三段课文一共有三句话,请大家读读第一句:

生:(读)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师: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板书:发现)他是怎么想的?

生:列宁想,这些蜜蜂大概是那个养蜂人的吧?

生:列宁还会想,蜜蜂采完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顺着蜜蜂飞的方向找去,就可以找到养蜂人的家了。

生:观察就是有目的地看,仔细地看。

师:对了,还要一边看一边想。那么,列宁观察什么?他是怎样观察的呢?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二句话,我们大家看图。

(生读第二句话,师在图上添画蜜蜂)

师:读得很好。列宁在观察什么?

生:列宁在观察蜜蜂飞行的方向,看这些蜜蜂飞到哪儿去。

生:列宁看见这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

师:这些蜜蜂飞进去为什么不出来了呢?

生:因为这些蜜蜂已经飞到家了。

生:要是没有到家,它们还会继续往前飞。

师:对了。这时列宁继续观察,又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师:你们想这所小房子是谁的?为什么?

生:这所小房子是养蜂人的。因为养蜂人和蜜蜂是住在一起的。养蜂人为了照看蜜蜂,总把蜂箱放在自己旁边的。

师:对了。所以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能找到养蜂人的家。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列宁观察的和想的对不对。请大家读读第三句话。

生:(读第三句)

师:这句话说什么?

生:列宁亲自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证明列宁的观察是完全正确的。

生:果然。

师:对了。大家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生:(齐读)列宁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

[1][2]下一页

教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蜜蜂引路》教学实录》,来自网!

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师: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下面我们把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等一下我还要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

生:(读第三段课文)

师:好,谁会看图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努潘怠

生: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列宁想,这些蜜蜂大概是养蜂人养的吧?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要是我跟着蜜蜂走,不是就可以找到养蜂人了吗?于是列宁仔细的观察,发现这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他想,蜜蜂总是和养蜂人住在一起的,这座小房子大概就是养蜂人的家吧?列宁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列宁就是这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

师:说得好极了。

(师生鼓掌)

师:小朋友,养蜂的人看见列宁会怎么想呢?我请一位小朋友读读第四段课文。努哦痢

生:(读第四段)

师:读得很好。小朋友,请你们看书上的图,再图文对照,想一想,图上画的是谁在说话?

生:(热烈争论)

我说是养蜂人在说话,因为他张大嘴巴笑嘻嘻的,看见列宁来很高兴。

书上说养蜂的人是惊讶地说。可是图上的养蜂人已经不惊讶了,笑嘻嘻的。说明他的话已经说过了,这时候是列宁在说话。

我认为是列宁在说话。因为书上“列宁笑着说”,图上的列宁正在笑,所以是列宁在说话。

我也认为是列宁在说话,因为列宁用手指着蜜蜂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引到这儿来的。”养蜂人听了恍然大悟,也高兴得笑起来。

生:(齐呼)列宁。

生:因为列宁不知道养蜂人住在哪儿,今天突然来到了养蜂人的家,所以养蜂人感到很惊讶。

生:列宁是伟大领袖,今天来看望一个普通的养蜂人。这是养蜂人没有想到的,所以他感到又惊讶又激动。

师:对了。那么谁能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养蜂人说的话?好,你来读。

生:(很有感情地读)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

师:读得好。惊讶得眼睛都睁大了。列宁的话要读得很亲切,很有风趣。谁来试一试。(生纷纷举手。都想试一试)

生:(读列宁的话,边读边学图上的列宁做手势)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生高兴地笑了)

师:读得很有感情,真好。小朋友,什么叫向导?

生:向导就是带路的人。

师:那么在这课书里,列宁指的向导是谁呢?

生:(齐)蜜蜂。

师:对了。是蜜蜂。但是你们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点课题)

生:不能。

师:那么,列宁是靠什么找到养蜂人的呢?

生:列宁有丰富的知识,他很了解蜜蜂,知道蜜蜂采了蜜要飞回蜂房去。列宁跟着蜜蜂走就找到了养蜂人的家。

生:列宁是靠动脑筋,想办法,仔细观察找到养蜂人的。

师:对了。列宁是靠动筋,想办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地看,认真地想,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蜜蜂引路课件通用篇九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师板画“蜜蜂”,你们认识它吗?你知道它能为人们做些什么?范写“蜂”字。

2、板书“引路”二个字。“引路”二字,是什么意思?读了课题后你想问些什么吗?

3.蜜蜂给谁引路?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同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4、检查朗读情况。

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正音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交流:这件事的起因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学习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用不同的线画出时间、地点、人物。

用简笔画画出列宁居住的地方,从而理解“附近”的意思,给“附近”找近义词,并用“附近”造句。

“养蜂的人”与“列宁”的关系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解“常常”,给它换个词读一读。

理解因果关系的句子。

可是往常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列宁就亲自去找他。

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用“因为……所以……”说一说。

3、列宁能找到养蜂的人吗?这件事情的结果如何?

指名读一读最后一段话。

养蜂的人为什么会惊讶?

给“惊讶”找近义词。

朗读:你能惊讶地读一读吗?

读读列宁的话,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感受啊?

4、悬念:

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的?蜜蜂是怎样引路的?下堂课学习。

1、生:分析每个字形结构及怎么记

2、师:示范写,强度笔画。指名到黑板写,生纠正,评议。

第二课时

1、认读词语

莫斯科附近派人谈话交谈惊讶

引路指引列宁排列蜂蜜敲门推敲

2、指名板画列宁的住处。

1、提出问题:

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2、解决问题:

默读课文第三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

学生回答,教师简笔画“花丛,园子,小房子”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第三段课文一共有三句话,请大家读读第一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1)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板书:发现)他是怎么想的?

2)可是蜜蜂的家在哪儿呢?于是列宁仔细地观察。(板书:观察)什么叫观察?

(观察就是有目的地看,仔细地看。)

3)列宁观察什么?他是怎样观察的呢?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二句话,我们大家看图。

他仔细观察……有一所小房子。

(1)(生读第二句话,师在图上添画蜜蜂)

(2)列宁在观察什么?

(3)这些蜜蜂飞进去为什么不出来了呢?

(4)这时列宁继续观察,又发现了什么?

(5)你们想这所小房子是谁的?为什么?

(6)小结: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能找到养蜂人的家。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列宁观察的和想的对不对。请大家读读第三句话。

生读第三句。

(1)这句话说什么?

(3)用“果然”说一句话。

生齐读这段话。

(1)看板书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列宁为什么能找到养蜂的人?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

(3)小结:列宁是靠动筋,想办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地看,认真地想,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画列宁找到养蜂的人的路线图。同桌间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的。

2、从这件事上你觉得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感受?

板书设计:

26、蜜蜂引路

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

花丛(路边)认真思考

园子(附近)仔细观察

小房子(旁边)做出判断

诚实的孩子

列宁是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始人。他从小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经常弄坏家里的东西。

列宁八岁那年,有一次母亲带着他到阿尼亚姑妈家中做客。活泼好动的小列宁一不留神,把姑娘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但是,谁也没有看见。

后来,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其他孩子都说:“不是我。”

而小列宁因为在生人家里害怕,怕说出实话会会遭到不大熟悉的姑妈的责备,所以他也跟着大家大声回答:“不——是——我!”

然而,母亲看他的表情,已经猜到花瓶是淘气的小列宁打碎的。因为这孩子特别淘气,在家里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但是,小列宁向来是主动承认错误,从未撒过谎。

于是,小列宁的妈妈就想:应该怎能样对待孩子撒谎这件事呢?当然,最省事的办法就是直接揭穿这件事,并且处罚他。但是列宁的妈妈没有这么做。她认为,重要的是教育儿子犯错误后要勇于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而不是责备他。

于是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在三个月内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而是给儿子讲各种各样的诚实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着儿子的良心深处萌发出对自己行为的羞愧感。

从那以后,列宁的妈妈明显地感觉到,儿子不如以前活泼了,似乎是良心正在折磨着他。

有一天,在小列宁临睡前,妈妈又像往常一样,一边抚摩着他的头,一边给他讲故事。不料小列宁突然失声大哭起来,痛苦地告诉妈妈:“我欺骗了阿尼亚姑妈,我说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实是我干的。”听说孩子羞愧难受的述说,妈妈耐心地安慰他,说:“给阿尼亚姑妈写封信,向她承认错误,姑妈一定会原谅你的。”

于是,小列宁马上起床,在妈妈的帮助下,给姑妈写信承认了错误。

几天后,小列宁收到了阿尼亚姑妈寄来的回信,在信中,她不但表示原谅小列宁,还称赞小列宁是个诚实的好孩子。

小列宁得到原谅后,十分高兴,又像以前一样过着快乐的日子。他还悄悄地对妈妈说:“做诚实的人真好,不用受良心的谴责。”妈妈看着儿子会心地笑了。

蜜蜂引路课件通用篇十

新授。

教学目标。

1、会认7生字,会写7字及一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要细致观察,难题定可以解决。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教学过程设计。

参与交流者意见。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师:电脑课件(先出示“小密蜂”再出示“引路”二个字。你们认识它吗?你知道它能为人们做些什么?“引路”二字,是什么意思?齐读蜜蜂引路),今天我们就学第16课--蜜蜂引路。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只有四个自然段)。

2、指出四人每人读一段课文,正音。

3、认清自形。

引:左右结构,左边是“弓”,右边是“1”。

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艹”,中间是“日”,卜边是“大”。

斯:左右结构,左边是“其”,右边是“斤”。

派: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共6笔。

谈: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炎”。

敲:左右结构,左边是“高”,右边不要写成“支”。

讶: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牙”。

导:上下结构,上边是“巳”,下边是“寸”。

3.理解词语的意思。

谈天:聊天,闲谈。

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

向导:带路的人。

(三)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蜜蜂引路这什事?(第二、三、四自然段)。

3、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讨论后回答:

一、精读感悟。

1、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板书: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2)板书:山路,遇到问题。

3、讲读第4自然段。

(1)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

(3)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板书:解决问题。

过渡: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学习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

4、讲读第3自然段。

(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图表表示。

(2)小组汇报。

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4)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二)总结全文。

指名读全文,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三)指导写字。

1、生:分析每个字形结构及怎么记。

2、师:范写,强度笔画。指名到黑板写,生纠正,评议。

3、组词,扩句。

1、谈话激疑:同学们,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走,你通常会想什么办法呢?(学生交流),那你们听过蜜蜂也能当向导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读一个故事---------《蜜蜂引路》(板题)。

3、联系事情结果,引发学生读书兴趣。思考:列宁能找到养蜂的人吗?从列宁的话里,你知道他是如何找到养蜂人的?结合阅读课文最后一自然节,体会故事情节的生动性。通过朗读理解养蜂人的“惊讶”。

1、启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教学板书设计。

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

花丛(路边)认真思考。

园子(附近)仔细观察。

小房子(旁边)做出判断。

经典题型设计。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奇——经常——愉快——。

仔细—一聊天——兴奋—一。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教学反思。

教学《蜜蜂引路》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蜜蜂真的会引路吗?”并组织学生讨论。一部分学生认为从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中可以知道蜜蜂会引路的,因为列宁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向导就是领路的人,蜜蜂是向导,所以蜜蜂会引路。另一部分同学认为因为列宁仔细观察,又认真地想:蜜蜂的家一定也是养蜂人的家,只要跟着蜜蜂回去的路走,一定能找到养蜂人的家。列宁是这样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虽然蜜蜂也有功劳,但主要还是列宁自己的功劳。我告诉他们每位同学都能认真思考,积极发言,从这个意义上说,两方同学都是胜利者,但是认为“蜜蜂不会引路”同学的表现更佳,因为他们能认真读课文,细心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另一方同学应该向他们学习。课文中,列宁这种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值得大家学习。在平时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积极思考,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奥秘。

蜜蜂引路课件通用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的音形义。

2、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谁说说什么叫“引路”?

(就是领路、带路。)。

蜜蜂怎么会引路?它给谁引路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只有四个自然段)。

2.指出四人每人读一段课文,正音。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字义,并在书上画出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附:读f),不读f(。引:读y!n,不要读成y!ng。

(2)字形:

谈:谈话就是说话,所以是言字旁。右边是两个“火”,上边的“火”,捺要写成点,要与“谈”字区别。

和“爪”字区别。

导:上边是“巳”,要封口,不要写成“己”。下边是“寸”。要与“异”区别。

(3)由这8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词义是:

引路:领路,带路。

莫斯科:前苏联首都。

附近:离得很近的意思。

养蜂:饲养蜜蜂。

派去:分配、指定。

谈天:很随便地谈话。

向导:带路的人。

3.指导书写生字的字头。

可提示以下几个字:

引:左边的“弓”字,三画,右边一条长竖。

斯:左边是“其”字,右边是“斤”,不要写成“月”字。

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草字头,中间一个扁日,下边“大”的横写长些。

导:注意下边“寸”的横写长点。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讨论后回答:

(第一、二自然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第四自然段讲列宁告诉养蜂人是蜜蜂把他领来的。

(五)作业。

1.各写生字一行。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板书: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2)板书:山路,遇到问题。

3.讲读第4自然段。

(1)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

蜜蜂引路课件通用篇十二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课件

(一)复习导入

自由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甲:我知道这件事发生的时间1922年。地点:莫斯科,

学生乙:找还知道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老师小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老师小结。

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图表表示。

(2)小组汇报。

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间的方向走,就——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4)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

(4)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5.总结全文。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老师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堂作业设计

1、导(向导) 蜜(蜜蜂) 蜂(蜜蜂) 采(采访) 圆(圆形)

异(奇异) 密(茂密) 峰(山峰) 彩(彩色) 园(园子)

2.惊奇——惊讶经常——常常愉快——高兴壮丽一一壮观

仔细——认真聊天——谈天兴奋——激动洪亮——响亮

3.一(座)小山一(所)房子一(列)火车一(片)草地

一(个)园子一(群)蜜蜂一(架)飞机一(块)手绢

4.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板书设计

20 蜜蜂引路

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

花丛(路边) 认真思考

园子(附近) 仔细观察

小房子(旁边) 做出判断

蜜蜂引路课件通用篇十三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观点。

会认生字,会写9个字。

了解蜜蜂引路的道理。

新授课

挂图、生字卡片

2课时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互动学习,读文识字。

1、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2、指导识字,合作学习。

3、点评、范读、感悟。

4、自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标出来。

5、合作认字,记词。

6、再读课文。

7、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8、自读自学。

三、边读边议,领悟其意。

1、简单介绍列宁。

2、读第一自然段。

3、“谈天”是什么意思,能否另换一个。

4、在读中感悟。

5、大家自己读第二自然段。

6、让学生读第二段,领悟其意。

四、提出疑问:

1、列宁要去找谁?

2、列宁打到了他要找的人了吗?

3、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五、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

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二、自读感悟。

1、你知道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是怎么看出来的?

2、什么叫“亲自”?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

3、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你能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吗?

三、自读交流

1、小组交流

2、路线图展示

四、看图对话朗读

1、出示课文插图,自愿介绍图意。

2、同桌练习人物对话。

3、对话朗读(师生对练)

五、让学生认识到:

列宁是凭借细心的观察和科学分析,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养蜂人的。

六、课后小结:

七、作业布置:

蜜蜂引路课件通用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探究试验原因和试验过程。

2、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生:没有听说。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求证呢?

生:亲自去公园看。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昆虫学家,他也听说了一件事,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出示课题。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法布尔听说了一件什么事?

2、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体会“听说”一词。

三、学习课文2——5自然段:。

1、那么他是怎样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2——5自然段,用“——”画出他所做的事。

3、学生汇报。

4、试着用“先…...,接着……,然后……,最后……。”句式说一说。

5、小组讨论:这些步骤可以去掉一个吗?为什么?

6、学生汇报。

7、师小结:少了任何一个步骤所得到的结论都不准确,与“听说”没有区别。

8、从这些做法中,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人?(1)作者做事认真,考虑非常周密。(2)作者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9、当法布尔把蜜蜂放出来以后他在想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推测”

10、法布尔一进家门听女儿说回来了两只蜜蜂,他的心情会怎样。(激动高兴)。

11、同学们我们一起带着激动和高兴的心情来读一读小女儿告诉法布尔蜜蜂回来了的句子。

通过试验得出一个怎样的结果。

(二十只蜜蜂准确无误的飞回来十七只)。

13、从这一系列的试验过程中,你体会到什么?

(1)作者做事认真,考虑非常周密。(2)作者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3)观察认真,善于思考。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得出结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2、齐读。

3,理解“本能”天生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

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类似的动物有它们天生的本能,你知道吗?比如..........。

听说。

14蜜蜂做试验守窝旁放蜜蜂。

细观察勤思考。

得出结论无法解释的本能。

蜜蜂引路课件通用篇十五

无数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却让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列宁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

1、会认六个生字,会写九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经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读文体会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品质。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蜜蜂在花丛中飞舞)。

2、导语:

小蜜蜂不仅勤快,还会给人领路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蜜蜂引路》(板书课题)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2、游戏“蜜蜂采蜜”玩中识字。

3、交流识字方法。

三、细读课文,理解字词

1、联系生活理解“附近、谈天”。

2、换一换掌握“常常”的用法。

3、朗读中体会“果然、惊讶”。

四、深读课文,体会感悟

蜜蜂真的会给人领路吗?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

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2、画一画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

3、再读第二段,谈谈你的感悟。

五、朗读全文

六、我们该向列宁学习什么呢?

学生交流。

七、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这是前苏联人民的伟大领袖,课件出示列宁图及资料

八、联系实际,扩展延伸

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的困难,我们该如何面对、如何解决呢?学习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蜜蜂引路课件通用篇十六

教案点评:

《蜜蜂》是一篇略读课文,注意采取学习运用《爬山虎的脚》一课的学习方法,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由学生通过阅读,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段,通过互助学习,交流讨论使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学习作者抓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了解蜜蜂辨别方向的能力及生活习性,增强学生爱护昆虫,爱护自然的意识。

探究活动。

观察一种昆虫或其他小动物,写一篇观察日记,或论述你的一点发现。

蜜蜂由本站会员分享,,请注明出处!

蜜蜂引路课件通用篇十七

一、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探索欲望较强,蜜蜂幼儿都知道,但是蜜蜂的相关知识却不知道。这是幼儿所好奇的,所以,幼儿绘画的同时熟知了相应的自然知识这岂不是两全其美。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掌握简笔画的技巧。

2、完整的画出蜜蜂的身体结构,体验绘画的乐趣。

3、培养幼儿懂得劳动是最美的。

4、感受儿歌与绘画相结合。

三、活动准备:

蜜蜂的图片彩笔记号笔画纸等。

四、活动过程:

1、打开图片给小朋友讲解蜜蜂喜欢什么样的花朵?含苞未放的和刚刚开放的蜜蜂不会钻进去,蜜蜂喜欢的是怒放的花朵。因为这样的花朵里花蜜和花粉比较丰富;蜜蜂是靠触角来判断花的气味;蜜蜂的后腿上有一个凹槽,周围长满了绒毛,想一个花篮。蜜蜂把收集来的花粉花蜜都放进这个花篮里去,等盛满了再回家。

2、了解完了关于蜜蜂的知识现在开始学画蜜蜂,老师在黑板上按照顺序画,先画一个圆圈这是蜜蜂的头,接着画眼睛嘴巴触角然后再画身体,斑纹翅膀最后画上蜜蜂的腿这样一张简笔画就完成了。

3、提问幼儿蜜蜂是什么颜色的?再给蜜蜂涂上正确的颜色。

五、活动结束:

作品完成后教给幼儿一首自编的儿歌《小蜜蜂》。

小蜜蜂嗡嗡嗡。

飞到西飞到东。

采花粉把蜜酿。

爱劳动做榜样。

小朋友要学它。

好好学习本领大。

蜜蜂属膜翅目、蜜蜂科。是一种会飞行的群居昆虫,它们被称为资源昆虫。体长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腰部较胸部、腹部纤细;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螫针。蜜蜂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

蜜蜂是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三型蜂都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成蜂)4个发育阶段。蜜蜂的4个阶段在形态上均不相同。

卵:香蕉形,乳白色,卵膜略透明,稍细的一端是腹末,稍粗的一端是头。蜂王产下的卵,稍细的一端是巢房底部,稍粗的一端朝向巢房口。卵内的胚胎经过3天发育孵化幼虫。

幼虫:白色蠕虫状。起初呈c字形,随着虫体的长大,虫体伸直,头朝向巢房。在幼虫期由工蜂饲喂。受精卵孵化成的雌性幼虫,如果在前3日饲喂在蜂王浆里加有蜂蜜和花粉的幼虫浆,它们就发育成工蜂。同样的雌性幼虫,如果在幼虫期被不间断地饲喂大量的蜂王浆,就将发育成蜂王。

工蜂幼虫成长到6日末,由工蜂将其巢房口封上蜡盖。封盖巢房内的幼虫吐丝作茧,然后化蛹。封盖的幼虫和蛹统称为封盖子,有大部分封盖子的巢脾叫做封盖子脾(蛹脾)。工蜂蛹的封盖略有突出,整个封盖子脾看起来比较平整。雄蜂蛹的封盖凸起,而且巢房较大,两者容易区别。工蜂幼虫在封盖后的2日末化蛹。

蛹:蛹期主要是把内部器官加以改造和分化,形成成蜂的各种器官。逐渐呈现出头、胸、腹3部分,附肢也显露出来,颜色由乳白色逐步变深。发育成熟的蛹,脱下蛹壳,咬破巢房封盖,羽化为成蜂。

成蜂:刚出房的蜜蜂外骨骼较软,体表的绒毛十分柔嫩,体色较浅。不久骨骼即硬化,四翅伸直,体内各种器官逐渐发育成熟。

蜜蜂引路课件通用篇十八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难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指导书写生字。

难点。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的音形义。

2、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板书课题18。

谁说说什么叫“引路”?

(就是领路、带路。)。

蜜蜂怎么会引路?它给谁引路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只有四个自然段)。

2.指出四人每人读一段课文,正音。

(三)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字义,并在书上画出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附:读f),不读f(。引:读y!n,不要读成y!ng。

(2)字形:

谈:谈话就是说话,所以是言字旁。右边是两个“火”,上边的“火”,捺要写成点,要与“谈”字区别。

和“爪”字区别。

导:上边是“巳”,要封口,不要写成“己”。下边是“寸”。要与“异”区别。

(3)由这8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词义是:

引路:领路,带路。

莫斯科:前苏联首都。

附近:离得很近的意思。

养蜂:饲养蜜蜂。

派去:分配、指定。

谈天:很随便地谈话。

向导:带路的人。

3.指导书写生字的字头。

可提示以下几个字:

引:左边的“弓”字,三画,右边一条长竖。

斯:左边是“其”字,右边是“斤”,不要写成“月”字。

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草字头,中间一个扁日,下边“大”的横写长些。

导:注意下边“寸”的横写长点。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讨论后回答:

(第一、二自然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第四自然段讲列宁告诉养蜂人是蜜蜂把他领来的。

(五)作业 。

1.各写生字一行。

2.熟读课文。

【】。

第二课时。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难点。

1、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

(一)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板书: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2)板书:山路,遇到问题。

3.讲读第4自然段。

(1)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

(3)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

板书:解决问题。

过渡: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

4.讲读第3自然段。

(1)默读,看看这段有几句话?(3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并说句意。

板书:一边……一边……发现、观察指名把“花丛、蜜蜂”的图贴到黑板上。

(3)指名读第二句,回答:列宁观察到了什么?

板书:仔细。

指名一人根据课文内容把园子和小房子的图贴到黑板上。

(4)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再读一、二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发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想的?

(5)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列宁发现许多采蜜的蜜蜂后,就仔细地观察起蜜蜂来,因为他想到了蜜蜂和养蜂人的关系,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的。接着,他根据蜜蜂往回飞的路线观察到了花丛、园子、小房子,他看见蜜蜂飞进了园子,小房子就在园子旁边,所以他想养蜂人一定住在蜂房的附近,这座小房子可能就是养蜂人的住处。)。

(6)出示投影,指名填空,然后齐读这三句话。

投影。

告诉学生:列宁在仔细观察后,认真思考了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的关系,于是他去敲了房子的门。

板书:认真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

(7)指名读第三句,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开门的“果然”是养蜂人?(“果然”一词的意思是结果和预想的一样,表明结果和列宁所想的完全相符合,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判断是依据自然规律,是合情理的。)。

(二)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文,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2.老师总结归纳:

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齐读全文。

(四)作业 。

1.写字词各三遍。

2.形近字组词。

引()莫()斯()。

张()摸()期()。

养()谈()导()。

美()淡()异()。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探究活动。

实践创新。

仔细观察,看看除了蜜蜂可以引路,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引路。然后向同学说说,看谁说得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