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童谣教学设计简短(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1:30:48 页码:12
2023年童谣教学设计简短(优秀10篇)
2023-11-12 21:30:48    小编:ZTFB

总结不仅仅是默默写下一段文字,更是在心中梳理自己的成长历程。写一份完美的总结需要首先梳理好自己的思路。2.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下面这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吧

童谣教学设计简短篇一

在《开展民间文体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品质》这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开展了民间文学方面的活动,而民间童谣就是其中的一个点,旨在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和培养幼儿对苏州地方方言的热爱,从而上升到热爱家乡和家乡文化的情感。我选择的《开门歌》,是我们苏州非常流行的一首民间童谣,鲜明的结构特点,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重负性的结构形式便于幼儿记忆,互动的形式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幼儿与同伴交往的能力,促进小班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配上简单的手指游戏,不仅增加了童谣的趣味性,还能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增强手眼协调能力及注意力。

1、能熟练、大方地用苏州话讲童谣,心情愉快。

2、喜爱手指游戏,锻炼手部肌肉。

3、激发热爱家乡、热爱苏州童谣的情感。

(评析: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这三个目标的设计既考虑到了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和形象思维特点,又结合了童谣的特色。)

幼儿已经学会童谣《金锁银锁》和《蚊子叮》,关于门的图片。小熊等玩具小动物。(幼儿围坐在地毯上)

(评析:为了使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知识经验准备的准备是非常不要的,其实,我们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为我这次活动的活动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孩子的一些知识经验是非常足的。其次是物质准备:大号的门,和一些幼儿喜欢的小动物,为学习新的童谣创设了直观的形象和适宜的环境。)

一、复习童谣《金锁银锁》和《蚊子叮》,引起兴趣。

1、我们的小手会玩游戏的,我们的小手会玩什么游戏呢?

2、幼儿到中间,与老师一起玩金锁银锁的游戏。

3、刚刚我们游戏是用什么话讲的?我们用苏州话还会玩什么游戏?(蚊子叮)

4、好的,我们找边上的好朋友玩一玩。幼儿找个好伙伴,两个两个到中间来玩蚊子叮。

5、刚刚我们是两个两个玩的,能不能找多一点的朋友来玩呢?

6、幼儿找多一点的伙伴来玩蚊子叮的游戏。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利用幼儿熟悉的“金锁银锁”和“蚊子叮”两首童谣,以边念童谣边游戏的`形式为幼儿创设一个幼儿熟悉的游戏场景,幼儿都被深深吸引。提更高的要求让幼儿玩学过的游戏,触发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二、进入游戏,理解新童谣《开门歌》。

1、(叮咚叮咚)呀,谁来了呀?可能它也想和我们玩游戏,客人来了,我们要做什么?

2、演示教具,开门,大门开了,进的来吗?(说:大门开开进不来)其余门一样。(最后两扇门请幼儿开)开完五扇门,请小熊进来,拍手欢迎小熊。

3、刚刚我们一共开了几扇门,小熊才进来的?

4、这里有五扇门,老师手上有五个手指,也有五扇门,你想不想进来?

5、老师示范边念童谣,边做手部的动作。让幼儿进来,并和幼儿拥抱。

(评析:与幼儿一起迎接客人的到来,在开门的过程中展开了幼儿想像的翅膀,教师的有规律的语言,再次调动幼儿的兴趣,通过一扇扇门的打开,扣动幼儿心弦,在这样的一个游戏过程中,幼儿理解了童谣的内容。老师引入手指游戏让幼儿对童谣更有亲切感,更充满了学习的欲望。)

三、尝试自己说童谣。

1、哟,你们看,谁也来了?(很多小动物),他们都想进到老师的门里来,呆不下了,那小朋友你们有没有五扇门呀?我们来请小动物好吗?那你想请谁进来呢?我们来试试。

2、某某小动物进来了,真开心啊。

(评析:一起来请小动物进自己的门,既可以让童谣的游戏情节发展得更完整些,又可以满足幼儿的表演欲望,让幼儿把他们对童谣的理解通过游戏变成事实在在的东西,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的目的。)

四、巩固童谣

1、练习多次,请不同的小朋友,并尝试学小动物的声音来说童谣。

3、幼儿请自己的好朋友来玩开门的游戏。

(评析:语言活动就要给幼儿“说”的机会,在“说”的过程中从语音、语法、语义以及语言运用四个方面掌握母语的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通过模仿不同小动物的声音请相应的小动物进门,对刚才所学的内容做个巩固。不同动物的转换又会让幼儿觉得新鲜、不枯燥,所以他们又会兴致勃勃地进行游戏,从而达到巩固的效果。)

4、后面还有好多客人老师也想到你们的门里去玩,你们欢不欢迎呀?(鼓励幼儿大胆地和客人老师进行交流、游戏。)

(评析:这个环节主要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交往,鼓励幼儿与客人老师一起游戏,增进情感交流。)

5、这个游戏这么好玩,回去我们还可以和爸爸妈妈来做这个游戏。

(评析:这一环节作为延伸活动,旨在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也让家长对幼儿的所学有一个了解和互动。)

童谣教学设计简短篇二

1、带领学生走进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朗读童话的兴趣。

2、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3、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1、教学重点:通过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读书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一)谈话激趣,导入主题。

a、抽学生说说。

b、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读一读。(投影)。

2、前段时间,方老师请大家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的童话王国。

(二)走进童话,走进安徒生。

1、请问,你对安徒生有什么了解呢?(教师可做适当补充)。

(三)、讲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1、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

2、谁来说一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快速地找到这个故事在第几页吗?

3、你真聪明!同学们,读书,首先要学会看目录,(实物投影)目录一般在正文之前。通常包括篇目和页码两部分。像这本,页码在前(顺便找到《卖》),而这本,页码却是在后(也找到《卖》)所以,目录能帮助我们快速地找到喜欢的阅读内容。

4、阅读之前,方老师先给几点建议,请看大屏幕(师读一读)。

第一,认真朗读,弄懂内容。

第二,品评人物,理解道理。

第三,边读边想,记忆故事。

5、(现在,方老师把时间交给同学们,请大家认真地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开始!)。

板书:读童话。

学生开始认真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师巡视。

6、讲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板书:小女孩。

b、小女孩擦着了几次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了哪些景物?(共同完成表格,投影出示)。

c、小女孩为什么会在火光中看到这些景物呢?板书:饥饿、寒冷、孤独。

d、最后,小女孩怎么了?幻灯出示最后两段,齐读。让我们带着凄美的感情来读读这两段。

e、读到这儿,你有什么话想对小女孩说吗?板书:懂道理。

f、读了这个故事,有个孩子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大屏幕出示)。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g、多么感人的诗歌啊!根据幻灯片介绍《卖》的写作背景。

(四)、指导读书笔记。

2、学生动笔写,教师巡视。

3、来,把你的收获和大家共享吧!谁来读一读?

4、这段时间,方老师也在读《安徒生童话》,现在把我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五)、总结延伸:

1、本次班级读书会就要结束了,你想对安徒生爷爷说什么呢?指名答。

2、总结:是啊,安徒生实在太有魅力了,他的灵魂飞翔了200多年,他的文字温暖了数代人的心,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大屏幕出示)。

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3、布置故事会:课后请同学们每人准备一个童话故事,我们将组织班级讲故事比赛。

童谣教学设计简短篇三

1、认识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的道理。

让学生知道风娃娃做了几件事,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

第一课时。

同学们都一定很喜欢娃娃吧?你们自己有玩具娃娃吗?有什么娃娃?(结合学生的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娃娃有很多种,有洋娃娃、木娃娃、布娃娃、泥娃娃。今天,咱们要认识一个新娃娃:(板书风娃娃,让学生齐读课题)。

1、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听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画出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自由读课文,反复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2、自选板块,自主研读。

3、通读全文,理清线索。

读全文,看设影,想想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情。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吹大风车,吹帆船,吹风筝,吹衣服、小树。

以上几件事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些是他做的坏事?

4、提问设疑,小组研读。

(1)风娃娃为什么想到帮人们做事?

(2)风娃娃为什么好心办了坏事?

(3)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

5、分块研读,反馈交流。

(1)研读:“做好事”板块。

(选择重点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后,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一句话。从他心里想的,你体会到了什么?感受怎么样?(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身感受。)。

(2)研读“做坏事”板块。

(选择重点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风娃娃听了人们的责怪,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句话。

读读学习伙伴话,说说你想对风娃娃说什么?

(3)请你评价一下,风娃娃是一个怎样的娃娃?(通过让学生体会、感受、评价、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第二课时差。

1、练习朗读,思考: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吗?

2、练习背诵课文。

1、学习本课中“我会认”的生字,找到识字规律,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1)出示写有“我会认”的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纠正读音。

(2)请你仔细观察本课会认的生字,小组讨论识字方法。

(3)学生汇报表演。

a加偏旁方法记忆。

b重点指导:艘微。

(4)反复认读,开展识字游戏。

a“抓错游戏”教师故意读错字,请同学们指出,并加以改正。

b“转字盘游戏”用硬纸制作字盘,分成。

十三格,分别写上本课的十三个生字,中间安个轴,让纸板转动,在黑板一处做个记号,把转字盘放在指定位置,转动后停下,说出汉字的字音。

3、学习本课中“我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书写。

(1)出示写有“我会写”的生字卡片,找准结构规律,指导学生书写。

(2)这些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独体字:再、象。

左右结构:像、做。

上下结构:点、照。

(3)分别指导学生书写。

(4)在指导中及时点评。

1、我会填。

一()大官一()大秤一()线。

一()大船一()大树一()大象。

2、完成本课的生字、新词。

3、练习讲故事《称象》。

童谣教学设计简短篇四

1、在理解童谣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有节奏地诵读童谣。

2、能尝试着用发音相似的词语进行替换、创编童谣。

3、感受问答式童谣的诙谐、幽默,体验用方言诵读童谣带来的乐趣。

1、童谣录音(用《杨柳青》音乐作伴奏)。

2、白板图谱。

一、游戏“我问你答”,幼儿介绍各自的姓氏。

小朋友,我有个问题想要问问你们,你知道自己姓啥吗?(知道)那我们来玩一个我问你答的游戏,我问到你的时候,你再回答我好吗?老师问“你姓啥”,幼儿回答“我姓x”。那你们知道我姓啥吗?有的小朋友知道,有的不知道,那你们应该怎么问我呢?(幼:你姓啥,师:我姓吴)所以你们可以叫我吴老师!

二、欣赏、理解童谣。

1、我们每个人的名字前面都有一个姓,今天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姓的童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童谣里的小朋友他姓啥?小耳朵听仔细!(欣赏第一遍童谣)

2、提问:童谣里的小朋友姓啥呀?(姓黄)人家是怎么问他的?(你姓啥)他又是怎么回答的?(我姓黄)请你们连起来说一说!(你姓啥,我姓黄)你觉得有趣吗?那你们再来听我念一遍,听听看,你觉得什么地方最有趣。(欣赏第二遍童谣。)

3、提问:你觉得什么地方最有趣?最喜欢哪一句?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点击白板引出图谱,并引导大家一起说一说、学一学。

三、学习童谣。

1、师幼结合完整的图谱,一起念。

你们真厉害,帮我把图谱填完了,那你们能不能看着图谱跟我一起来念一念呢,我们试试看!刚才我们念了一遍之后,你觉得哪一句比较难?(拎出难句,重点练习)这一句是怎么说的?我们一起说!还有吗?(没有了)那我们再看着图谱响亮的来念一念,行吗?(行)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好听的音乐,那我们能不能听着音乐的节奏在完整念一遍呢。你们念得真不错,快表扬表扬自己。

3、师:这首童谣是一问一答的,那好,我想和小朋友继续来玩我问你答的游戏,吴老师问的时候拍手问,小朋友答的时候也要拍手答,听明白了吗?刚刚我问你答,现在我们换一下你问我答行吗?(师幼互换角色)

四、简单创编童谣。

1、你们玩的高兴吗?(高兴)那请你们现在安静的坐好休息一下。你们念童谣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首童谣问的时候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知道提问前一句的第一个字)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姓,那能不能把我们的姓也编到童谣里呢?(能)我来问一个小朋友,你姓啥?(我姓王)哦,姓王,可以怎么编呢?(把王字写出来,老师先来开个头吧,你姓啥?我姓王,接下去应该怎么问呢?啥个王?老虎王。)还有很多小朋友的姓是不同的,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姓编成一首简短童谣(想)今天后面来了很多客人老师,等会请小朋友自己去找个客人老师,请他们帮你一起编好吗?但是请客人老师帮你的时候你应该怎么邀请呢?(客人老师,我想你们帮帮我的忙,你愿意帮助我吗?)

2、请幼儿与客人老师一起念自编的童谣。

客人老师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和客人老师说什么?(谢谢客人老师),今天我们本领就学到这,和客人老师再见吧!

童谣教学设计简短篇五

1、在理解童谣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有节奏地诵读童谣。

2、能尝试着用发音相似的词语进行替换、创编童谣。

3、感受问答式童谣的诙谐、幽默,体验用方言诵读童谣带来的乐趣。

1、童谣录音(用《杨柳青》音乐作伴奏)。

2、白板图谱。

一、游戏“我问你答”,幼儿介绍各自的姓氏。

小朋友,我有个问题想要问问你们,你知道自己姓啥吗?(知道)那我们来玩一个我问你答的游戏,我问到你的时候,你再回答我好吗?老师问“你姓啥”,幼儿回答“我姓x”。那你们知道我姓啥吗?有的小朋友知道,有的不知道,那你们应该怎么问我呢?(幼:你姓啥,师:我姓吴)所以你们可以叫我吴老师!

二、欣赏、理解童谣。

1、我们每个人的名字前面都有一个姓,今天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姓的童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童谣里的小朋友他姓啥?小耳朵听仔细!(欣赏第一遍童谣)

2、提问:童谣里的小朋友姓啥呀?(姓黄)人家是怎么问他的?(你姓啥)他又是怎么回答的?(我姓黄)请你们连起来说一说!(你姓啥,我姓黄)你觉得有趣吗?那你们再来听我念一遍,听听看,你觉得什么地方最有趣。(欣赏第二遍童谣。)

3、提问:你觉得什么地方最有趣?最喜欢哪一句?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点击白板引出图谱,并引导大家一起说一说、学一学。

三、学习童谣。

1、师幼结合完整的图谱,一起念。

你们真厉害,帮我把图谱填完了,那你们能不能看着图谱跟我一起来念一念呢,我们试试看!刚才我们念了一遍之后,你觉得哪一句比较难?(拎出难句,重点练习)这一句是怎么说的?我们一起说!还有吗?(没有了)那我们再看着图谱响亮的来念一念,行吗?(行)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好听的音乐,那我们能不能听着音乐的节奏在完整念一遍呢。你们念得真不错,快表扬表扬自己。

3、师:这首童谣是一问一答的,那好,我想和小朋友继续来玩我问你答的游戏,吴老师问的时候拍手问,小朋友答的时候也要拍手答,听明白了吗?刚刚我问你答,现在我们换一下你问我答行吗?(师幼互换角色)

四、简单创编童谣。

1、你们玩的高兴吗?(高兴)那请你们现在安静的坐好休息一下。你们念童谣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首童谣问的时候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知道提问前一句的第一个字)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姓,那能不能把我们的姓也编到童谣里呢?(能)我来问一个小朋友,你姓啥?(我姓王)哦,姓王,可以怎么编呢?(把王字写出来,老师先来开个头吧,你姓啥?我姓王,接下去应该怎么问呢?啥个王?老虎王。)还有很多小朋友的姓是不同的,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姓编成一首简短童谣(想)今天后面来了很多客人老师,等会请小朋友自己去找个客人老师,请他们帮你一起编好吗?但是请客人老师帮你的时候你应该怎么邀请呢?(客人老师,我想你们帮帮我的忙,你愿意帮助我吗?)

2、请幼儿与客人老师一起念自编的童谣。

客人老师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和客人老师说什么?(谢谢客人老师),今天我们本领就学到这,和客人老师再见吧!

童谣教学设计简短篇六

1、引导幼儿学习童谣,理解童谣内容并学习创编童谣。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编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知道青蛙是益虫,教育幼儿从小爱护青蛙。

视频玩具蛤蟆蛤蟆的叫声歌曲《数蛤蟆》。

提问:听一听是谁在叫?

1、提问:图上有什么?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它有什么本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

我们要爱护它,别伤害它。

1、出示一只蛤蟆,请幼儿说说蛤蟆的特征。

(1)提问:一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2)引导幼儿完整说第一段童谣。

2、出示第二只蛤蟆。

(1)提问:现在是几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扑通几声跳下水?

(2)引导幼儿完整说第二段童谣。

3、教师引导幼儿完整诵读整首童谣。

1、出示第三只蛤蟆。

提问:现在是几只蛤蟆?几只眼睛几条腿?扑通几声跳下水?

2、引导幼儿把创编好的童谣连起来朗诵一遍。

3、引导幼儿给童谣取名字。

1、引导幼儿复习童谣一遍,教幼儿用方言说一遍童谣。

2、小结:今天小朋友知道了蛤蟆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所以,我们要保护它。

还学会了朗诵童谣,又有了新的本领,你们真棒。

放音乐《数蛤蟆》,师幼一起边朗诵童谣边表演。

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童谣教学设计简短篇七

1.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喜欢读童谣和儿歌类的书籍。

2.尝试进行自主阅读,结合生活实际增强阅读体验。

3.乐于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

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书籍。

多媒体课件ppt、《读读童谣和儿歌》

1课时

一、背诵童谣,激发情感

出示课件1:

2.教师揭题:一首好的童谣就是一首美妙的诗,一首好的儿歌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从你们洋溢着快乐的小脸可以看出,儿歌和童谣真的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分享童谣和儿歌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读过的童谣或儿歌,与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联系,点燃课堂活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尝试提问,感受阅读

1.学习童谣《摇摇船》。

(1)教师引导:同学们,童谣《摇摇船》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幸福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学生读题目:读读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预设:谁在摇船?

(3)学生自由读:同学们真会学习,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下面你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试着读读童谣,看看能不能从童谣中找到答案。

提出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童谣;和同桌比比谁读得最正确;带着问题再读童谣,看谁解决问题。

出示课件2:

教师提问:读完了吗?谁在摇船?

预设:小朋友在摇船。

(4)教师范读:你答对了,真是认真读书的好孩子。下面,老师来读,请你一边听,一边想出新的问题。

预设:谁给了小朋友糖、果、饼儿和糕?

教师提问:你们很爱动脑筋,谁来当当小老师,回答他的问题。

预设:外婆给小朋友的。

(5)学生齐读:他回答对了吗?让我们一起读读《摇摇船》吧。

2.学习儿歌《小刺猬理发》。

(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见过小刺猬吗?小刺猬长什么样子?

预设:我见过小刺猬,它全身是刺。

教师介绍:对,小刺猬全身是刺,长着一双又圆又黑的小眼睛,小小的鼻头黑黑的,嘴巴尖尖的,它还有一个小尾巴。瞧,这就是刺猬。

出示课件3:

(2)教师提问:读读题目,猜一猜小刺猬为什么要去理发?

预设1:因为它想变漂亮。

预设2:因为它的头发长了。

(3)学生自读:大家都很有想象力,下面就请大家读读《小刺猬理发》这首儿歌吧。

提出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童谣;和同桌比比谁读得最正确;带着问题再读童谣,看谁解决问题。

教师提问:读完了吗?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

预设:明明是小刺猬理发,怎么成了小娃娃?

(4)教师指名读:谁想来读读这首儿歌?其他同学边读边思考刚才那位同学提出的问题。

预设:因为小娃娃的头发长长了,很像一只可爱的小刺猬。

教师评价:你回答得太棒了,真是个认真思考的好孩子!

(5)学生齐读:这首儿歌真有趣,我们再来读读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读儿歌和童谣的快乐。)

三、搭建平台,产生期待

出示课件4:

2.说一说2:原来读了童谣和儿歌,同学们可以知道这么多新奇的事情。你们喜欢读童谣和儿歌吗?老师看大家都如此喜欢,非常高兴。那么就请同学们再说说自己喜欢的书是什么,给大家推荐推荐。

3.教师小结:学习使人进步,读书令人快乐。课堂上,老师教大家识字读书。放学后,我们多读书,长知识。从今天开始,让每天读书成为你的习惯吧!

(设计意图:适时的鼓励,激发了学生展示的欲望。学生产生浓郁的阅读兴趣后,趁机引导学生交流推荐,使学生对阅读更多的儿歌和童谣产生期待。)

四、布置作业

1.请爸爸、妈妈带你到书店逛一逛,选一选自己喜欢的童谣或儿歌。

2.把自己喜欢的童谣或儿歌背给喜欢的人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享受读书和分享的快乐。)

五、板书设计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

本次“快乐读书吧”主题是“读读童谣和儿歌”。指导学生阅读《读读童谣和儿歌》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儿歌和童谣的示例作用,发挥提示语和学习伙伴的引导作用,同时,有效利用每组歌谣前“阅读指导”的内容。教学时,在问题设计和讨论展示时,需有所侧重。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童谣、儿歌优美灵动的语言特点,通过这些朗朗上口、充满童趣的歌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和习惯。要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教学中,将学习与学生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唤醒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童谣和儿歌后,进而尝试提出新的问题,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与人分享读书的幸福。

童谣教学设计简短篇八

1、观察图片中尾巴的区别,进一步理解童谣的内容。

2、根据问题与图片提供的线索,学习童谣。

3、积极地与同伴合作进行问答。

课件—图片

观察第一组动物图片(鸭子、公鸡、松鼠)

指导语:你们看,谁来了?

1、观察这三只动物尾巴的特征。

指导语:它们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

2、根据老师的提问完整回答。

指导语:什么尾巴扁?什么尾巴弯?什么尾巴好像一把伞?

3、完整朗诵童谣第一段。

1、观察第二组动物图片(猴子、兔子、孑l雀),了解尾巴的特点,激发创编第二段童谣的兴趣。

指导语:它们的尾巴是什么样的?

2、自由创编童谣第二段。

3、集体交流。

指导语:这首童谣还可以怎么念?(分组问、答等。)

指导语:除了问小动物的尾巴,还可以问什么呢?

尾巴歌

什么尾巴扁?什么尾巴弯?

什么尾巴好像一把伞?

鸭子尾巴扁,公鸡尾巴弯,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什么尾巴长?什么尾巴短?

什么尾巴好像一把扇?

猴子尾巴长,兔子尾巴短,

孔雀的尾巴好像一把扇。

童谣教学设计简短篇九

1、通过演唱歌曲,学生能够对mi,sol,la,re”的音高有所感知。

2、能够风趣、准确的演唱歌曲,唱出湖北民歌的这种味道。

3、通过演唱歌曲,学生了解4/4拍的强弱规律,并能在歌曲中熟悉运用。

1、了解4/4拍节奏的强弱规律,并能准确表现。

2、学唱歌曲《牧童谣》,体会民歌的风格,感受歌曲的情绪。

歌曲中第三小节旋律的音准。

多媒体课件、钢琴。

歌曲《牧童谣》是一首湖北民歌,4/4拍子,五声调式。歌曲的节奏抒展,旋律活泼欢快。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描绘天上太阳放光明和地上草儿青又青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歌词中巧妙运用“那斯那斯嗨”的衬词,简单易学,利于传唱。也方便学生编创回答式的歌词。全曲由re、mi、sol、la四个音构成,以生动有趣的问答式的歌唱表演形式来反映牧童在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学生按顺序座位坐好。

二、引入主题。

1、通过古诗句,引出牧童的概念。

师:同学们之前是不是都学过这样的一句诗,借问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生:牧童遥指杏花村!

生回答牧童后,牧童作为新朋友出现,贯穿整节课适合儿童的心理富于童趣。

2、教师点击课件,请出这位小牧童。(课件)牧童和小朋友们打招呼。

同牧童相互问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

三、学习新歌。

1、节奏游戏。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拍手玩儿水果节奏游戏,并提问相应音符时值让学生回答。

不仅带动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巩固了之前学过的乐理知识,一举两得。

2、节奏引入。

(教师点击课件,出现歌谱)教师通过水果节奏游戏,将各种相对应的音符时值带入到本课歌曲节奏中。让孩子更容易快速学会歌曲节奏的同时,加深学生印象。

3、引出4/4拍及其强弱规律的概念。

师:同学们,4/4拍,是以几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几拍呀?

生: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

师:老师告诉大家,4/4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

让学生看着课件内容,用手势表示出来,之后看着曲谱,一边按节奏念歌词,一边拍强弱规律。

4、认识mi,sol,la。

师:学会了节奏呢,老师下面给大家介绍三个小伙伴,他们分别是,mi,sol,la(出示课件)。

让学生指出这三个音在五线谱中的位置。

5、学唱旋律。

四、新歌教学(点击课件)。

五、歌曲创作。

1、师:让我们把这首《牧童谣》的歌词变一变,使它成为一首新的歌曲。

(1)学生自由讨论,创作歌词。

(2)教师下位巡视辅导。

(3)师弹琴伴奏。

(4)教师点评。

(5)各小组派代表演唱新歌曲。通过创作歌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知识拓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新朋友---小牧童,学习了一首欢快活波的湖北民歌《牧童谣》。那么,现在让我们跟随小牧童的脚步来到国外,一起欣赏捷克斯洛伐克民歌《牧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国外小牧童的快乐生活。

七、下课(点击课件)牧童和小朋友们道别!学生演唱《牧童谣》和小牧童道别让学生在音乐中结束本节课,回味无穷!

童谣教学设计简短篇十

预设:

生:我最喜欢春节,春节可以放鞭炮……。

1.同学们知道过大年吗?能说一说过年之前你们家里都要做些什么吗?

2.中国农历新年称为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团结、兴旺的象征,同时也是对未来寄予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要做好多事情,快一起读一读,看看我们都要准备什么。

3.多媒体播放《春节童谣》动画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听准字音。学生自由读童谣。

4.说一说这首童谣中你哪里没读懂。

预设:

(1)腊八:就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

(2)糖瓜:用麦芽糖做成圆圆的小南瓜的形状。这种糖很粘,会粘住牙齿,让我们说不了话。(可以讲一讲灶王爷的故事)。

(3)熬一宿:就是一晚上不睡觉。

5、拍手读童谣,感受学习乐趣。

1、课件出示连一连,随机让学生上台连线,巩固记忆。

2.齐读童谣,熟读成诵。

学生在朗读韵文的过程中一定会被其中的一些准备活动所吸引。教师为学生解疑的过程就是为孩子讲解中国风俗特色,激发学生的民族豪情的过程。

1.和爸爸妈妈一起拍手说童谣。

2.和家长一起读《春节童谣》,与家长进一步交流中国民俗的特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