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范文(优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5:06:18 页码:10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范文(优质11篇)
2023-11-12 15:06:18    小编:ZTFB

计划和目标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它们可以指导我们的行动,并提高效率。如何写一篇有说服力的议论文是每个写作者都需要掌握的技巧,下面我来分享一些写议论文的方法。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篇一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做事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

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重点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简笔画猜课题。

2.生读课题回答问题(读懂什么?还想懂什么?)。

1.音乐起,师朗诵第一,第二自然段,接着问:小猴子扛着玉米会去哪?会干什么呢?然后用手势提示学生读课文。

2.问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师根据生的回答贴出挂图)

1.读课文。

2.品“又大又多”。

3.品“非常”。

4.品“掰”字。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刚才我们跟小猴子去玉米地的时候,我们先是通读课文知道小猴子在玉米地里干什么?接着想象小猴子见到的玉米是怎样的?然后模仿小猴子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它当时的心情;最后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法:通读—想象—模仿—朗读)

请同学们用刚才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跟小猴子继续往前走,自由组成学习小组自学余下的课文。自学完后可以用表演的形式,朗读的形式或讲故事的形式来汇报学习情况。

小猴子这次下山一无所获,空着手回家啦!你知道它为什么只能空着手回家吗?

学生根据这一课的内容演课本剧。

1.如果小猴子第二次下山它会去哪,会怎样做?(同桌讨论,再指名说)

2.请大家把小猴子第二次下山发生的事编成一个小故事写下来。

3.指名读自己写的小故事。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篇二

一、创设情境。

昨天我们和小猴子一起游览了美丽的水帘洞,在游玩的过程中还学习了知识,小朋友们玩的.开心吗?可是,今天调皮的小猴子又不见了,那它究竟去哪儿了呢?我们不妨来猜猜看吧!那我们猜的对不对呢?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39页。

二、引导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先看第一、第二幅图:桃子的个数有什么变化?你能提什么问题?

生答。

师板书:树上还剩几个桃子?

你会解决吗?学生试做。

汇报交流,板书:9-4=5。

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吗?

生汇报:1.我是一个一个的减得。2.我是想9的组成,9可以分成4和5,所以9-4=5.3.我是想因为4+5=9,所以9-4=5.

肯定学生的各种做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做。

2.继续观察第三、第三幅图,你还能想刚才一样提出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篮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花上还剩几只蝴蝶?

岸上还有几只青蛙?

以小组为单位,解决这些问题。小组长做好分工。同学们接到任务后,马上动手做,然后再吧自己的算式汇报给组长。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解答方案?师板书算式: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4-4=0,思考:为什么等于0呢?

那你会算5-5=?吗,你还能像老师这样也说一道这样的题目吗?

我们再来一起看2-0=2,思考:为什么还是原数2呢?

步骤同上。

三、编故事。

谁想试一试?你可真勇敢!

请大家想一下:小猴子最后得到了什么?为什么它两手空空,什么都没有得到呢?

对学生进行端正学习态度的思想教育: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

四、巩固练习。

伸手指和数卡片的游戏。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自己表现的怎么样?打算以后怎么做?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篇三

实录。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集中学完了。

现在,我们复习几个生字(老师先拿出《小猴子下山》一课中的生字卡片进行演示,让学生集中读、个别读、再对比较难的字进行分析。)。

同学们,谁会分析“掰”字的字形结构?

生:(一个学生发言说)“掰”字是左中右结构,两手中间一分开,就是“掰”字。(这个学生还用两只小手做了一个“掰”的动作。)。

〔分析准确,比画得当,动作示义,一目了然。〕。

师:好!(老师接着问)蹦蹦跳跳的“蹦”字的字形结构谁会分析?

生:(一个男孩举手,大声说)“蹦”字是左右结构,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老师表扬同学们把生字记得牢固)。

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好不好?

生:(学生齐声回答)好!

(教师板书课题)。

(老师一边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边演示幻灯片,彩色的小猴子动来动去,同学们仔细地看着画片、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

(学生打开课本,先小声预读课文,然后集体大声朗读了一遍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课文。

大家看,这只小猴子从山上下来后,先到哪里?

生:(学生齐声回答)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老师把彩色玉米图片挂在黑板的第一条线绳上)。

师:玉米结得怎么样?

生:(齐答)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第一幅图画,再把词语卡片“又大又多”也挂在第一条线绳上。)。

师: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小猴子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老师把“非常高兴”的词语卡片竖挂在黑板上的线绳上,把“就”字的卡片挂在“非常高兴”的右面的中间线绳上。接着在第一条线绳的右端挂上“掰”、“扛”的卡片。)。

师: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后,又到了什么地方?你们按小黑板上提出的几个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自学下面几段课文。(老师同时挂上小黑板后,请一名学生念一遍问题。)。

生:(念题)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念完后,同学们小声读起课文,同桌互相讨论,气氛比较热烈。)。

师:谁先回答?

生: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心里非常高兴。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心里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生: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师:结果,小猴子得到什么?

生:小猴子没有追上兔子,结果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去了。

黑板的板书如下:

师: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

(老师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片、字卡,复述课文。几个同学都很流利地复述课文。这时,老师便趁热打铁,及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图画,画的是什么?(老师用教杆反映着四张图画)。

生:画的是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师:这些词属于什么词呢?(教师以前曾初步讲过识别几种常用实词的方法。)。

生:是名词。

师:对这些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生:是形容词。

师:对!这些说明事物、描写事物样子、好坏的词叫形容词。谁能用这些词造句呢?(学生争着发言)。

生:冬于,王奶奶买的萝卜又大又多。

生:农民伯伯种的玉米又大又多。

生:学校里种的西红柿又大又多。

生:我家有个又大又红的气球。

生:正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

师:同学们这些句子造得都比较好。

(老师用教杆指着卡片的“扛、捧、抱、掰、摘、扔、追”等词,让学生读。有的学生还边读边做动作。“扛”,两手举起往肩上一放;“捧”,两手在胸前做捧的动作;“抱”两手抱成一个大圆形……)。

师:这些词的名字叫什么呢?

生:动词。

师:对!同学们再想一想,表示动作的动词,哪些部首最多?

生:因为手脚和“动”最有关系,所以提手旁、走字旁、足字旁的部首最多。

(老师表扬了这个同学会想问题。接着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才”、“辶”、“足”偏旁部首的动词。学生议论。老师用幻灯片打出学过的带“扌”、“辶”、“足”部首的动词进行复习。)。

师:(老师小结)形容词和动词都能用在名词的前面,表示事物的样子、动作,可以把事物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现在我们做一个填空练习,老师用幻灯片打出来,看谁能填上适当的形容词或动词。

(同学们举手发言,填词)。

(又酸又甜)的桃子(又大又白)的兔子。

(又红又沙)的西瓜(又大又黄)的桔子。

(为了加深对形容词的理解,教师用幻灯又打出一组题来。同学们争着填词。)。

(火红的)太阳(红红的)果子(勇敢的)战士。

(绿色的)森林(粉红的)桃花(亲密的)朋友。

(温暖的)春天(又大又圆的)西瓜(天真活泼的)孩子。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篇四

《小猴子下山》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四课。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的故事。除了故事本身具有教育意义以外,教材还注意到了本文的构段,并把“提手旁”的字集中在一起当作这篇课文的生字来进行学习,让识字规律可循。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猴、结、掰、扛、满、扔、摘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非、常”2个汉字。

3、了解故事内容。

4、理解并运用本课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识字写字,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理解文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加强学生对动词的准确使用。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贴画。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非、常”。

3、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1、师出示一则谜语:“一物像人又像狗,爬竿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中有”。生自主阅读并猜出谜底是猴子。(师出示猴子的图片和“猴子”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和小猴子打招呼!(学生打招呼)。

(指名读“小猴子”,读的机灵可爱)“子”要读成轻声,谁能读好轻声?

4、学习“猴”字,(出示卡片“猴”)谁有好办法能记住这个字呢?

预设1:“反犬旁”+“侯”(小结:“反犬旁”的字一般都和动物有关)。识字方法:加一加。

预设2:形声字。

5、师激趣:这只小猴子呀,它天天待在山上,都待得不耐烦了。这一天,它准备下山去玩,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呢?这个故事就藏在书本里,赶快打开书本找到它。(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1、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请用“_____”划出。

2、读后交流:

(1)玉米地。

(2)桃树下。

(3)瓜地里。

(4)往回走回家的路上。

3、摆放路线图。故事还藏在这些图画中,谁能把小猴子来到哪些地方按照顺序排一排。(听录音读)。

4、师生看路线图一起梳理故事内容: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一块玉米地,然后再走到一棵桃树下,接着来到一片瓜地里,最后往回走时,看见了一只兔子。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要求:

(1)同桌共读第一自然段。

(2)用“波浪线”画出,小猴子看见了什么?是怎么样的?

2、指名学生交流,明确小猴子来到了玉米地里,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

3、师出示玉米地和玉米棒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又大又多”的意思。交流()又()又()。师小结:前后是可以共同存在的特点。(翻开作业本p63,第三题)。

4、正音“结”,懂意义,记生字。

5、用“小三角”把小猴子的心情标出来。用“o”把小猴子的动作圈出来。

6、引导学生抓住“非常高兴”来体会小猴子的心情,拓展想象当小猴子看到这一片玉米地时会想些什么,在此过程中,师对于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

7、交流“掰”和“扛”,出示图片,并结合动作示范来理解“掰”和“扛”的意思。师小结识字方法,掰=手+分+手(加一加);扛,红,江(换一换)。

8、我会说。用“小猴子走到……看见……做了……”的句式对第一自然段再次认知。

9、朗读。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在第2自然段中,用“小猴子走到......看见......做了......”的句式找一找。

2、指名学生交流,师适当小结:小猴子来到了一颗桃树下,看到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便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3、师出示“满树又大又红桃子”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又大又红”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当小猴子看到桃子时会想些什么。

4、师出示“满”,满桌,满树,满星,理解“满”。(组词)。

5、出示图片、结合动作演示理解“扔”和“摘”的动作。师小结识字方法,“扔”和“奶”偏旁不同(换一换);“摘”,摘苹果,摘桃子,摘花(组词)。

6、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7、比较“掰”,“扛”,“摘”,“扔”,都是和手有关的。动作。(翻开作业本p63,第四题)。

1、学生观察,指导书写。

“非”:独体字,两根旗杆六面旗,中间拉开小距离。第二竖比第一竖长,注意同样的笔画在同一个字里也有变化,在写横时,注意间距均等。

“常”:加上两根魔术棒,一看就很清楚,“小字头”和“巾字底”宽度一样。“秃宝盖”要舒展,口字形体小又扁。

2、书空,范写,练写。

小朋友们,那今天我们学习了小猴子来到玉米地和桃树下的场景,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xxx。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篇五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会写“块、非”2个生字。

2·正确流利读课文。通过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

了解表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

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许多老师们和大家一起学习,给老师们打个招呼吧!四班的孩子们都非常懂礼貌,老师把大拇哥送给你们。

一、导入

大家看这个字读什么?老师把可爱的小猴子请到我们的课堂上来了,大家一起叫叫他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猴子下山》金手指,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轻轻地打开语文书94页,我们的要求是快、静。请大家静静地听故事,(要求小手点着认真听,听清字音)。

2·我想邀请坐姿端正的同学跟我读课文。(左手按书,右手点读。)(注意读准字音)(强调结,常,摘,追)

3·请大家自己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三、识字

1·现在请大家一起走进汉字王国,和字宝宝们交个朋友吧!自己拼读一遍!

2·我请坐姿端正,张大嘴巴认真读的来当小老师领读。

钟时间把不认识的字再拼读几遍。

4·拼音宝宝藏起来了你还认识他们吗?我们开火车试一试。(看来词语是难不倒你们了,加大难度)

5·生字宝宝的好朋友也藏起来了。你还认识他们吗?同桌互相拼读一遍吧!

8·小猴子想吃又大又红的桃子,它用双手把桃子捧到了胸口。捧,我们把捧送回句子中在读一读吧!

10·你还有什么办法帮我们认识这些字?(我们能通过组词的方法认识满字,满意,满足)

11·小猴子要带我们去摘苹果,谁想去小火车开起来,大家真厉害,收获了满满一篮子生字苹果。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12·下面我们来一段生字律动操。全体起立,请大家跟着视频动起来吧。

四、回文读

1·大家扫除了生字障碍,相信课文读得就更美了,那让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文中,自己再读一遍吧。

2·大家读得真认真,老师想听你们开火车展示美美的朗读,小火车开起来,其他同学思考小猴子都去了哪些地方,用横线画出来。

五、写字

块往

观察块:

1·什么结构?哪边窄哪边宽,那边高哪边低。2·关键笔?

(1)穿插笔画:长长的竖撇,从竖中线起笔穿插到提土旁提的下面。

(2)横:横穿插到提的下面,左低右高压横中线

3·金手指,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写

4·笔画歌

5·生描黑并在后面再写2个,师巡视。

往:1·什么结构?哪边窄哪边宽。2·关键笔?

(1)穿插笔画:长长的横穿插到撇的下方。

(2)主:三横间的距离要相等,中间最短,下面最长。

3·金手指,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写

4·笔画歌

5·生描黑并在后面再写2个,师巡视。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篇六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集中学完了。

现在,我们复习几个生字(老师先拿出一课中的生字卡片进行演示,让学生集中读、个别读、再对比较难的字进行分析。)。

同学们,谁会分析“掰”字的字形结构?

生:(一个学生发言说)“掰”字是左中右结构,两手中间一分开,就是“掰”字。(这个学生还用两只小手做了一个“掰”的动作。)。

〔分析准确,比画得当,动作示义,一目了然。〕。

师:好!(老师接着问)蹦蹦跳跳的“蹦”字的字形结构谁会分析?

生:(一个男孩举手,大声说)“蹦”字是左右结构,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老师表扬同学们把生字记得牢固)。

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的故事,好不好?

生:(学生齐声回答)好!

(教师板书课题)。

(老师一边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边演示幻灯片,彩色的小猴子动来动去,同学们仔细地看着画片、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

(学生打开课本,先小声预读课文,然后集体大声朗读了一遍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课文。

大家看,这只小猴子从山上下来后,先到哪里?

生:(学生齐声回答)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老师把彩色玉米图片挂在黑板的第一条线绳上)。

师:玉米结得怎么样?

生:(齐答)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第一幅图画,再把词语卡片“又大又多”也挂在第一条线绳上。)。

师: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小猴子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老师把“非常高兴”的词语卡片竖挂在黑板上的线绳上,把“就”字的卡片挂在“非常高兴”的右面的中间线绳上。接着在第一条线绳的右端挂上“掰”、“扛”的卡片。)。

师: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后,又到了什么地方?你们按小黑板上提出的几个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自学下面几段课文。(老师同时挂上小黑板后,请一名学生念一遍问题。)。

生:(念题)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念完后,同学们小声读起课文,同桌互相讨论,气氛比较热烈。)。

师:谁先回答?

生: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心里非常高兴。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心里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生: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师:结果,小猴子得到什么?

生:小猴子没有追上兔子,结果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去了。

黑板的板书如下:

师: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

(老师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片、字卡,复述课文。几个同学都很流利地复述课文。这时,老师便趁热打铁,及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图画,画的是什么?(老师用教杆反映着四张图画)。

生:画的是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师:这些词属于什么词呢?(教师以前曾初步讲过识别几种常用实词的方法。)。

生:是名词。

师:对这些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生:是形容词。

师:对!这些说明事物、描写事物样子、好坏的词叫形容词。谁能用这些词造句呢?(学生争着发言)。

生:冬于,王奶奶买的萝卜又大又多。

生:农民伯伯种的玉米又大又多。

生:学校里种的西红柿又大又多。

生:我家有个又大又红的气球。

生:正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

师:同学们这些句子造得都比较好。

(老师用教杆指着卡片的“扛、捧、抱、掰、摘、扔、追”等词,让学生读。有的学生还边读边做动作。“扛”,两手举起往肩上一放;“捧”,两手在胸前做捧的动作;“抱”两手抱成一个大圆形……)。

师:这些词的名字叫什么呢?

生:动词。

师:对!同学们再想一想,表示动作的动词,哪些部首最多?

生:因为手脚和“动”最有关系,所以提手旁、走字旁、足字旁的部首最多。

(老师表扬了这个同学会想问题。接着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才”、“辶”、“足”偏旁部首的动词。学生议论。老师用幻灯片打出学过的带“扌”、“辶”、“足”部首的动词进行复习。)。

师:(老师小结)形容词和动词都能用在名词的前面,表示事物的样子、动作,可以把事物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现在我们做一个填空练习,老师用幻灯片打出来,看谁能填上适当的形容词或动词。

(同学们举手发言,填词)。

(又酸又甜)的桃子 (又大又白)的兔子。

(又红又沙)的西瓜 (又大又黄)的桔子。

(为了加深对形容词的理解,教师用幻灯又打出一组题来。同学们争着填词。)。

(火红的)太阳 (红红的)果子 (勇敢的)战士。

(绿色的)森林 (粉红的)桃花 (亲密的)朋友。

(温暖的)春天 (又大又圆的)西瓜 (天真活泼的)孩子。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篇七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办事要专一,有始有终。

2.看懂图意,能够回答课后问题。

3.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学会10个生字,学习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猴子什么也得不到的原因;掌握好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图文结合,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教学准备与课文相同的5幅插图。

一、激趣引入课堂。

(板画一座山)这是一座山,山上住着一只小猴子,(出示猴头)你们看它可爱不可爱?有一天,小猴子想下山去玩,临走时妈妈对它说:“你下山的时候……”可是小猴子根本就没听见妈妈的话,一溜烟向山下跑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指导看图,初步理解文意。

小猴子下山都去了哪些地方呢?(出示五幅图)谁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把每幅图的意思说一说?谁能把五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板书: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回家路上)。

下面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写这五幅图的。

三、图文对照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一)初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给课文划分小段。

(二)分小段读课文,用“谁到过什么地方做了些什么事”的句式说一说1~4小段的意思。

小猴子每到一个地方都想得到更好的东西,可是最后它怎么样呢?(什么也没得到)你是从哪知道的?指名读第5小节。

(三)为什么小猴子最后什么都没得到?

1.看图:小猴子每次到过的地方相同吗?它每次摘的东西,扔的东西相同吗?

2.指名再读1~4小段。

(1)从图上看玉米、桃子、西瓜长得非常好,小白兔也很可爱,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来写的呢?细读课文,找到“又大又多”、“扛着”、“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真可爱”。

(2)指导朗读,读好这些词和句子。(板书:掰玉米扔摘桃子扔摘西瓜扔追小兔不见了。)。

3.看图:前4幅图和第五幅图比较,小猴子的表情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说第五幅图小猴子的表情是什么样?问:为什么高高兴兴的小猴子最后变成这样了呢?(因为什么都没得到)为什么?同学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只好”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指导朗读好这句话。

(三)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妈妈曾经和它说了一些话,可是小猴子没听见,现在它落得两手空空很后悔,很想知道妈妈到底对它说了什么,你们能帮助小猴子,告诉它妈妈说的话吗?(揭示课文内涵,小结后板书:做事要专一,有目的,有始有终)。

(四)再读全文,进一步理解文意。

一、上节课我们分析了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知道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一,有目的,有始有终。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好这课书的生字,还要练习朗读课文。

二、指名朗读课文。要有语气,有感情。

三、学习生字。

(一)认读生字卡片。要求:读得正确,声音宏亮。

(二)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1.笔画易错的字。“非”,笔顺是这样:。“片”,最后一笔横折要一笔写成。练习用“片”口头组词。“瓜”,第三笔是竖提,不要忘了点。“兔”,第六笔的撇要一笔写成,不要写成一竖一撇。“真”,中间是三个横,不要写成2个横,下面是八字底。

说一说这些字怎样记,易错的地方是哪儿?指导书写并板书这些字。

2.与旧字换一部分组成的字。“常”,与“党”上面相同,下面不同。“非常”就是特别的意思。“着”,与“看”下面相同,说说哪一样,哪不一样。读轻声zhe,区分和“这”的用法:“这”一般用在一句话或一个词的最前面,而“着”用在词的后面。“圆”,说一说与“园”的区别。组词。

指导书写并板书这些字。

3.“得”,怎样记这个字?在课文里读de,它还是“得到”的“得”。“可”,写时注意第一笔的横稍长。

指导书写并板书这些字。

三、熟读这些词。

板书设计:

(用田字格黑板板书这些字)。

一、进行巩固词语的练习。

(一)进行各种形式的读词比赛,目的:看准字形。

(二)猜字游戏。

(三)把生字卡片摆在黑板上,说出一个字后立即找出这个字。目的:记准字形。

二、完成课后练习。

(一)填空.p20/2。

步骤:1.读句子。地里的什么又大又多。树上的什么又大又红。瓜地的什么又大又圆。

2.明白填什么后填在书上。

3.完整地读句子。

(二)完成课后练习3。

步骤:1.读句子,进行比较,哪个好,为什么。

2.理解“真”、“非常”的意思。

3.练习用“真”、“非常”进行说话。

三、指导完成作业及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与第二节课相同。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篇八

这也是一篇动物故事,通过小猴子下山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的`经历和结果,说明一个道理:目标不明确,做事不专心,是不会有收获的。课文语言通俗浅显,故事情节单纯明白。易于被少儿读懂。但应假设对立的情况,使学生明白:只有巩固成果,才能不虚此行的道理。

本课计划两课时。

1、熟记和认识本课词语,注意动词的运用,积累语言;

2、朗读理解,从故事中体会道理。

3、假设相反情况,拓展课文寓意。

重点:熟识词语,朗读课文。

难点:拓展认识,巩固理解。

动物故事贴近儿童心理,内容又贴近生活实际,启发假设,对比课文,可益智怡情。

在朗读中感知内容,在假设中对照课文,交流成果,同步提高。

录像碟片、ppt。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2、熟记词语,学会运用。

重点:熟记词语,学会愚弄。

难点:学习运用。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篇九

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底下。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他看见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小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篇十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篇十一

(1)学会8个生字、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做到:

(1)能使学生会读、写生字、词。

(2)能朗读课文。

任务分析。

1、学生的.起点能力:在原有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了阅读该课文的一些基本的字、词。在技能方面,学生已学过《小猫钓鱼》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形成阅读这类文章的模糊概念。

2、教学任务分析:该节课都为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新授阶段。

1、呈现新教学内容。

(2)老师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学。

(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

(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老师在旁纠正错误;指出注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老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擦掉拼音后再认读。

(3)教写生字。

学生先书空8个生字、词。请两位学生板书。老师纠正错误之处。

提供记忆策略:

结:由“糹”、“士”“口”组成,注意是“士”而不是“土”

往:“住”字再加“丿”

常:底下是“巾”字。

跳:与脚有关,所以是“足”字旁。

(4)运用生字、词。

非常:提问:非常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十分、很、极)。

用“非常”这个词造句。老师提示:老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高兴。

学生自己造句。

扛:请学生表演扛东西的姿势。然后造句。

(二)巩固与检测。

1、根据课后习题第二题,比较区别形近字。

先请学生读这些字,然后给3分钟时间答题,请学生回答,并及时反馈。

2、根据课后习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读“抱”“扔”“摘”“扛”;

学生表演这四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及时纠正)。

学生做习题,校对。

作业。

抄写生字,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