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徐志摩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怎么写 徐志摩都写了康桥的哪些方面?(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6 08:49:39 页码:11
徐志摩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怎么写 徐志摩都写了康桥的哪些方面?(二篇)
2022-12-26 08:49:39    小编:ZT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2023年徐志摩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怎么写一

面对天才性的人物,我总有种负压感,可他们强大的气流像黑河中的漩涡,惊起每一个探寻者的好奇,谁也不知道这种吸引力会引发什么,只是那无可抗拒的力量被冠以命运的称号,于是我不可回避的顶着这强大的负压感,去探寻他们传奇般的人生……

这是一颗浪漫的种子,不幸地降生在那纷乱的动荡年代,如果不是如廊桥遗梦般的剑桥两年陶冶,那深埋的浪漫或许永远都不会被挖掘,而成为父辈沿袭下来的金融巨子呢。但命运的事,谁又有力量更改。一切都完结般地记述在人类承接命脉的历史册上了。

徐志摩,中国新旧文学(古体文和现代文)交替时最具才气的学子,半路出道,在剑桥大学旁听的两年时间里,如饥似渴的学习西方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还认识当时诸多有名气的文豪,在与他们耳睹目染的交流中获取大量的人文气息,以及剑桥优美的环境和闲暇的时光都充分滋养了他心灵深处的浪漫情怀,像雨后春笋般不断地发芽、滋长新绿……那段美丽的时光给予他丰硕的灵感,也成就了他心灵中最清澈的绿泉,一股股的流溢在他华美的文采里,这一切都见证在他流传下来的散文和诗歌中,如著名的篇章《我所知道的康桥》和诗歌《再别康桥》,让多少莘莘学子陶冶不已。

只是美丽的时光总是短暂,那个贫乏苦涩的年代,在国内外强烈的冲击对比下,一次次撕咬着这颗浪漫的心灵。他一次次的执著于笔杆,用他心灵中趟出来的热泪幻化出了一篇篇优美无比的文章,为那个时代中苦闷的日子投下一枚枚宛如希望的焰火。1923年他参加成立新月社,成为了该社团文学投稿主力,为当时胡适先生、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新文学开封拓荒,他清新的诗歌文体在当时犹如一颗新星照亮了漆黑一片的现实,他写意般的散文如古典派绘画构置出一片片绚丽夺目的图景,不仅如此,他在诸多文学领域做出过尝试,小说、戏剧、杂谈论稿几乎都留下了他不可磨灭的影子。

浪漫是源自于爱,他一直颠簸在爱情的泥沼里,越陷越深,最终用生命浇灌了这在黑暗现实面前无法存在的完美,而今的我们又有几人能为之付出一切呢?现实的不公、情感的纠葛都让他心烦意乱,他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的身体放逐四野,在流离中他才找寻到那份真实的存在,空幻的爱欲是那个恐怖时代不可容纳的,他一直在逃离的状态中,用一封封飞鸿与残风中备受折磨得爱情构架起一种可能的平衡和永存。只是这放荡四野的开阔也未能拯救这在当时开创第一自由恋爱的婚姻,他在与陆小曼往来书信中记录了游历欧美、苏联、日本、印度等诸国时情感的思念和对世界现实状态的各种感悟,也曾经多次用一位丈夫宽厚的胸怀指点心爱的妻子生活的方向,悲剧啊,还是无法抵挡你最深痛的诱惑,现实种种的负重几乎透支了诗人才刚迈入壮年的年华,疲乏、无奈、挣扎是每一个时代中为真实奉献自身的副产品,唯有消耗生命,才有可能保存一线希望。为了节省生活的开支,为了安抚妻子日渐枯萎的性灵,他奔波在生活永无休憩之日的路途上,在爱情和婚姻中徘徊又徘徊,经常往返于上海与北平之间,劳顿和不堪一次次如泪滴落在他维系爱情的信笺上,他总是选择顺风飞机,减轻生活的消耗,却不知道死亡的魔爪瞄准了当时这空中还不多见的铁鸟,在与妻子怨恨的争执后,于1931年11月19日,在由南京飞往北平的途中机毁人亡,临行前也不忘在飞机起飞前家书一封安抚懊恼的妻子……

真挚的生命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永存,他把自己的灵魂写入了一篇篇感人肺腑的诗稿文卷中,那凄美的爱情开拓了当时社会人生渴求自由依靠的性情,或许我们不该提起这些已经沉睡安宁的心灵,让他彻底地休息在那宁静的天堂吧,让我们苦涩的心灵在那一卷卷的文字中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方向吧,这或许才是生命能真正被延续的全部意义……

2023年徐志摩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怎么写二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翱翔的在半空里潇洒······这首美丽的诗,大家知道这是谁的吗?这就是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徐志摩作为我国现代的浪漫派主义代表诗人之一,最擅长的就是细腻柔和的语言描写,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的品味一下这首徐志摩的诗歌吧。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雪花的快乐》无疑是一首纯诗(即瓦雷里所提出的纯诗)。在这里,现实的我被彻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场,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但这是被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灵魂穿着的雪花。这是灵性的雪花,人的精灵,他要为美而死。值得回味的是,他在追求美的过程丝毫不感痛苦、绝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快乐。雪花飞扬,飞扬,飞扬这是多么坚定、欢快和轻松自由的执著,实在是自明和自觉的结果。而这个美的她,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园,浑身散发朱砂梅的清香,心胸恰似万缕柔波的湖泊!她是现代美学时期永恒的幻像。对于诗人徐志摩而言,或许隐含

着很深的个人对象因素,但身处其中而加入新世纪曙光找寻,自然是诗人选择她而不是他的内驱力。

与阅读相反,写作时的诗人或许面对窗外飞扬的雪花热泪盈眶,或许独自漫步于雪花漫舞的天地间。他的灵魂正在深受囚禁之苦。现实和肉身的沉重正在折磨他。当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令他唱出《雪花的快乐》,或许可以说,诗的过程本身就是灵魂飞扬的过程?这首诗共四节。与其说这四节韵律铿锵的诗具有启承转合的章法结构之美,不如说它体现了诗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清醒的诗人避开现实藩篱,把一切展开建筑在假如之上。假如使这首诗定下了柔美、朦胧的格调,使其中的热烈和自由无不笼罩于淡淡的忧伤的光环里。雪花的旋转、延宕和最终归宿完全吻合诗人优美灵魂的自由、坚定和执著。这首诗的韵律是大自然的音籁、灵魂的交响。重复出现的飞扬,飞扬,飞扬织出一幅深邃的灵魂图画。难道我们还要诗人告诉我们更多东西吗?

徐志摩的诗歌就是这样,让人读来心里都沉醉了,总是忍不住还想再读一遍。徐志摩大师就是以这样宽容的态度,将大自然的美和我们人的思想的美紧紧的结合在了一起,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徐志摩的诗这么吸引我们的地方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