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家乡的野果散文通用(大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1:25:37 页码:13
家乡的野果散文通用(大全20篇)
2023-11-24 11:25:37    小编:ZTFB

总结是进步的秘诀,更是成就的基石。如何发展绘画技巧和表现力?总结范文中的语言简洁明了,逻辑清晰,易于理解和接受。

家乡的野果散文通用篇一

夏日里,野果长得正好,常常馋得我们几乎嘴里都能伸出手来。

最好吃的要数野小瓜。野小瓜长在玉米地里,个头大似儿拳,呈花觚状,瓜皮金黄打底,青黑描纹,浑身散发着一股尖锐的香气。

野小瓜较为珍稀,往往五六亩大的豆田里只能找到一颗。野瓜的果肉外层淡青爽脆,里层红润粉面。瓜瓤是新鲜的橘红色,瓜心内壁被瓜瓤熏染成一片美丽的朝霞,让人看着不忍下口。瓜子比常见的小瓜瓜子要小,但仁儿要比小瓜厚实。每采摘到一枚野瓜,我们总是大呼小叫的,舍不得立刻吃掉,而是带回家放在堂屋里,让金黄的瓜香很富有成就感地弥漫全屋。

野瓜系列中,最常见的要数马泡。马泡浑身滚圆,最大的直径只有两厘米。有深绿色的,有浅黄色的,有深绿底色上带黑色斑点的……马泡皮薄汁多,甜中略带微酸,味足。我们常说马泡是西瓜的重孙子,籽瓜的孙子,野小瓜的儿子。

马泡的藤蔓状如小瓜,花朵金黄,形似苘花。与它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马泡的叶儿也呈五角形状,叶表有三道白色的叶脉,藤蔓上长满了肉肉的刺,一旦拉到胳臂,马上就会凸起一道醒目的`红印儿。

马泡和小野瓜成熟的时间大致相当。深绿色的马泡是可以揭掉表皮的,里面的果肉面面的,有些香,又有些甜。黄色的马泡果皮果肉始终是相连的,即便熟透了,也是如此。黄马泡极香,那香气单纯干净,直逼鼻孔,久而不散。黄马泡不面,脆生生的,吃过以后,后尾还上扬着一缕淡淡的辣香。无论是绿马泡还是黄马泡,它们的瓜瓤都较少,满肚都是瓜子。其籽粒又特别像芝麻,小小的,白白的,挨挨挤挤地住在一座圆圆的房子里。一颗马泡常常可以掏出十二三粒瓜子。

没有成熟的马泡很硬,极苦。那苦太尖利,带着一种直达深处的锋利。到现在我也不明白,那形容小极小极的马泡,怎么会像是夏季天空中吊着的一袋雨水,一旦“哗”地打开,苦液立刻就会奔涌而出,宛如河走沙滩,转瞬之间就浸润透了舌头上的每一个味蕾,并让其变成和自己相似的肉身,久久泊在口腔里,把润过的皮肤揉皱,然后慢慢变麻,变苦,让你久久张不开嘴来。

“揉不动西瓜揉马泡”这是流行在江淮一带的方言,意思是讽刺一个人欺软怕硬。无事的时候,我们常摘下一颗半生不熟的马泡,轻轻在手里揉搓。初时,马泡只有点淡香,后来越揉越香。最终,马泡变得几乎透明,那浓浓的醇香味简直可以与野小瓜相媲美,就连我们的一双双小手也开始散发出香气。

马泡是可以做腌菜的。我们挑拣一些半熟的马泡洗干净,放进妈妈的腌咸菜缸里。半月之后,拿出来,一颗一切两半,一尝,爽脆,甜酸,清香,是吃馍馍的绝好佳肴。

除了野小瓜和马泡之外,野地里还生长着一种叫转榴的野果。

转榴分大转榴、小转榴。大转榴的秧苗和西红柿的秧苗相似,开白色的小花,每一粒果实都住在一间形似带棱灯笼的绿色包厢里。成熟的大转榴落在地上,有青黄和紫色两种。青黄的大转榴状似葡萄,外表光滑如玉,果肉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香气比野小瓜和马泡还要浓烈,且后尾还上扬着一缕爪鹰草花的香气,纯正,清朗。紫色的大转榴个头比青黄的略小,味儿又酸又甜,稍微带有一点桀骜不驯的涩味。小转榴簇生,未成熟是青绿色,熟透就变成了深深的靛蓝。那蓝太深,深得近乎墨黑,宛如远天的海水的颜色。小转榴只有豌豆粒大小,果肉呈液状,凉凉的,微甜,酷肖桑葚。它的籽粒金黄,墨黑的汁液里,像是无数的小月亮在眨眼微笑。

“七月小枣八月梨,前庄后邻忙赶集。”田野里的东西品尝过了,这下该轮到树上的了。最稀奇的要数野毛桃。

野毛桃名副其实,幼年一身白色绒毛,野里野气的,而且果实密集,几乎压断枝条。五月里,别的桃子已经上市了,它却依然保持杏子大小的身材,纹丝不动。摘下一颗,擦掉表皮的绒毛一尝,味儿又酸又涩,难以下咽。此时它的果肉和果核是连为一体的,核心的果汁清澈冰凉,苦似鱼胆。中秋过后,野毛桃成熟了,它的表皮一反常态,变得光滑无比,青锃锃的表皮下隐隐透露出片片霞红。随便摘下一颗,轻轻一咬,果肉便与果核分离,面糊糊的。那果核红得鲜艳,像是一颗艳红的夕阳,附近的果肉被果核上凸起的部位镌刻出朦胧的花纹,美丽诱人。只有到了此时,我们才会明白,原来野毛桃表皮的红晕是从里往外渗透出来的。野毛桃的果肉虽然不太厚实,但其汁液丰盈,味道纯正,如同阳光雨露发酵而成的一坛美酒,比果园里的那些桃子不知要强多少倍。只可惜,不少人嫌弃野毛桃果子小,纷纷将其砍掉而改换新的桃树品种了。

今年暑假,回老家消夏。我特意到野外踅了一趟。可除了逮到几只蚱蜢以外,玉米地、豆地里连野小瓜、马泡、转榴的影子也未找到。问母亲,答曰:“现在都使用除草剂,那些野瓜野果早已在这核武器的打击下断子绝孙了!”听了母亲的话,我心里一阵难过。在我近乎固执的意念里,没有了野瓜、马泡和转榴,那些豆地是永远也不配被称作豆地的。

家乡的野果散文通用篇二

秋天的十月最美,周末和朋友们去放松一下,是一种享受。

走在山区的小道上,看到满山的柿子树,还有一段一段的红叶,时不时看到路边树叶全是黄黄的白杨树,呼吸着大山里放出天然氧吧的空气,多美的享受。

亲自采摘更美,和老乡打好交道,拿着长杆子,去摘柿子,路上听到老乡讲解的山里故事,还有一座小庙的来历,听起来很有意思,据说小庙是一位来自台外的老兵修的,抗战时期,当时他在山上的土地庙避难,他发誓,如果他能避过那次难,就一定会来重修那座土地庙,在晚年时期,国家繁荣富强了,中国的台湾回归了,他又一次来到这个地方,出资兴建了土地庙,这也是历史的见证。一路上,我总是跑在最前面,拍着喜欢的秋天的每一个小角落,我在自我陶醉着,峭壁上的黄黄的山菊花,更是给金秋点缀着美,偶尔看到不多的紫色不知名的小花上,有蝴蝶在留恋的它的芬芳。太美了。我把最美秋天留在我的空间,和心间。

采摘也很有学问,首先杆子不是以前的钩子,以前采摘都是钩子,这次不一样,是杆子上绑块铁板,铁板是分开的,这样采摘时柿子不容易掉在地上摔坏。采摘开始大家喧闹着,有的掉在地上有的悬在空中,在杆子上的柿子都是成串的,有的一根枝子上5,6个呢,我想到一个词,硕果累累,真的很应景。时间就在大家兴奋中流过。大家带去的`袋子都满了,我们就下山了,一路上嬉闹着,用长竿抬着我们采摘的柿子,,唱着应景的歌曲,每个人脸上都乐开了花。

下午,我们吃着比较晚的中饭,每一个人都没有因为肚子饿,有怨言,大家吃着农家饭,欣赏着小河的流水,顶上的山楂树上,风吹过后山楂在掉落,河里的芦苇在风中摇曳着,多美的秋天。放着快节奏的流行音乐,是不是来一段自由舞,大家吃着乐着,最美的一天就要过去了,但大家的的脸上都写满了满足。我们开车回家了,在车上大家有些进入了梦乡,也许会把金秋带到梦里。。。。。。

家乡的野果散文通用篇三

小青螺伴随着我的整个成长过程,我与它有着40多年的深厚感情。

60年代,我出生在农村。这里属里下河地区,水网密布,水质也好,没有污染,所以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唯独不缺的就是田间、水渠里不断繁殖的小青螺。孩提时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母亲几乎下工回来都会带回半篮子青螺。

到家后,母亲就会把青螺放在盆里,任它们在盆里自由地爬来爬去,目的是让它们爬掉肚里的泥沙。期间要换几次清水。这样过了几天后,母亲就忙着剪去其尾端,然后配上油、盐、葱、姜等调料,入锅一炒,立刻就鲜香满屋,令人垂涎!所以总是等不到开饭,青螺一出锅我们便迫不及待地直接用手抓来吃,经常被烫得直歪嘴!

就因此,我们积累丰富的吃青螺的经验。比如有时因火候等原因螺肉不容易吸出来,我们就用用筷子在螺口往壳里顶一下,再吸起来就轻松多了。

还有一种做法是将青螺走开水锅里一过,然后用针挑出肉子同韭菜烧汤,也是相当好吃。四十多年来,这种吃法一直没有改变,吃起来也始终是津津有味。

给我留下美好印象的,还有每当七十多岁的爷爷做饭时,我们几个小姊妹便围坐在爷爷身边,一边看着他剪螺尾,一边听他讲螺螺的故事。几十年来,每次吃青螺,眼前便浮现出爷爷那慈祥的笑容,还有爷爷不知出了多少次、我们却猜得乐此不疲的“尖底子,平盖子,里面盛着个好小菜子”的谜语。

上小学时,学到诗人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诗作,因为有太多吃青螺的经验和体会,所以立刻就被它感染了。

恢复高考,给我们这些农村孩子带来了很大的转机,我通过这条路走进了县级机关。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生活有了些改善。当时流行一段民谣,描写有钱人是“甲鱼汤,毛鱼咸(我们这里称除汤类以外的菜为“咸”),螃蟹嚼了玩”;描写一般人是“青菜汤,豆腐咸,螺螺解解馋”,人们把吃青螺视为清贫的象征。而现在,特别是夏天,街上小吃摊上,三五朋友围坐一起,一盘花生米,一盘炒青螺,呷两口小酒,谈笑风生,惬意非凡。螺螺作为风味小吃也上了高档酒店的餐桌。

我们对青螺的感情特别深厚,是因为它物美价廉,甚至不花钱自己也能在水塘里捡到。城里人也越来越喜好它,那是因为看重它的“纯天然”和它的独特美味之外,还因为它有去火、明目、养肝之功效。(但是它属于凉性食物,烧时要多配些生姜“度暖”。)。

前几年,由于一些小化工非法排污,影响了水质,螺螺吃在嘴里有一些似有若无的农药味,停吃了一些时间,很是可惜。去年,县里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水质回归纯净,青螺又恢复了原来的鲜美,让我们这些青螺的“粉丝”们喜不自胜。

去年在西安参加国家审计署的培训,每天清晨起床后我就到附近的农贸市场转悠,希望找到青螺的倩影。可是找了好多个农贸市场,没有发现一个卖螺的水桶!此情此景,更增添了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家乡的野果散文通用篇四

“布谷布谷――布谷布谷……”

布谷鸟叫了,家乡的麦子就要熟了。

此时母亲拿出在井房里悬挂了一年的刃架,擦去尘土,磨好刃子,套在刃架上,准备割麦了。开始麦还没黄齐,母亲先是在阳山的地埂边上挑着割,随着六月骄阳的炙烤,麦子很快就黄齐了,全家老小都要上阵了。

麦黄六月,每天早上家中第一个起来的是母亲,在天明鸟儿叫第一声的时候她就下炕开始磨刃子了,那几年庄稼长势好,每个人至少要备两把刃子,所以母亲一早磨刃子就要花上一个小时。屋内刃子在磨石上发出呲呲的响声,屋外火石匣鸟嘀嘀的鸣叫,在这交响乐的催促下我们才从梦中醒来。顿时邻居们开门的声音、牲口唤草的声音、狗叫的声音,混成夏日清晨的大合唱,一霎时,整个村里沸腾起来了。

天刚麻麻亮,村里的各条羊肠小道上就能看到一波一波手里拿着刃架争先恐后上山去割麦的人。有的肩上还扛着一根扁担,扁担上挂着两根捆麦的用麻线打的带环或钩的绳子,有的手里还提着一罐工水,有的背上背着一袋干粮……一个个行色紧张,迈着箭步奔向金色麦浪的边沿,开始抢收。

割麦的人们,在麦沿边上都弯下腰,首先割一小把打成麦腰,然后左手撩开一波麦子,右手挥动刃镰,一波麦子顺势倒在怀里,继而整整齐齐躺在脚下,光亮的刃镰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三把捆一捆,动作娴熟,连贯自如……不一会儿,麦地里躺满一排排整齐的麦捆,像一排排匍匐前进的士兵,接受着劳动者的检阅。

太阳越升越高,金色的阳光在割过麦的麦茬地上,映照出人们弯曲的身姿。吃干粮的时候到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啃上几口馍馍,喝上几口工水,稍作休息,又立即投入紧张的收割中。因为六月的天说变脸就变脸,早上晴空万里,下午常常乌云密布,雷电交加。能早点从老天爷手里夺粮,是这个季节人们最大的夙愿,人们总是与雨水赛跑,抢时间。

正午时分,天空万里无云,人们戴上草帽,遮住头顶上火辣辣的太阳,汗水象断了线的珠子,从一张张晒得黝黑的脸上悄悄滑落,滴在脚下的黄土地里。累了,直一直腰杆,擦一擦汗水,用草帽在胸前扇一扇,望一望眼前麦浪的边际,再看一看身后的麦捆,不由为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沾沾自喜。一阵凉风吹来,轻轻拂过金黄色的麦田,掀起一层层麦浪,送来一阵阵麦香,顿觉心旷神怡。

母亲是割麦好手,割过去的麦茬离地面不过一寸,齐铮铮的,象理过短发的头颅,地面上也很少有折断的麦穗,不到半小时工夫,就会把我们远远甩在后面;而落在最后的,总是弟弟,汗水夹杂着泥土,红彤彤的脸上淌满黑道道。

割完一天麦,收工时父母都要在地里堆起小麦垛,十捆麦堆一个麦垛,八捆立在下面,两捆堆在上面,上面的两捆像紧紧相拥在一起的父母,呵护着下面的孩子,防止他们下雨淋湿身体。每天晚上回到家,已是天空星星闪烁,月亮也不声不响的爬过树梢,为人们洗去一身疲惫。

“麦黄六月,各顾各”,经过七八天的紧张战斗,地里的麦子全割完了,人们开始往麦场上搬运麦捆,起初全靠两个肩膀一扁担一扁担往回挑,记得我和弟弟开始只能挑两捆麦,挑到麦场上后欣喜不已,特别有成就感,感觉自己长大了,能帮上父母了。后来有了人力架子车,但好多山地路陡坡长,架子车直接拉不到地里,还是要挑着中转,然而相比以前已经轻松多了,装上车子后,男的前面拉着女的后面推着,一路鼓足干劲拉到麦场。

在这个季节最重要的是要看云识天气,只要看到有急聚的黑云,或听到远处的闷雷,人们便飞也似的跑向麦场,把运来的麦立马堆成麦垛,那时母亲手巧,堆的高高的麦垛除受看外还受用,坡度适宜,雨水也不易流进去。各家各户的麦垛堆起来了,人们脸上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站在麦场边上眉开脸笑,谈论风生,相互攀比着,因为衡量一年的收获就看麦场上麦垛的大小了。

麦熟六月是忙碌的,白昼不分,充满活力。尽管忙完整个六月,村里的每个人脸晒得黝黑黝黑的,整个人也要消瘦好几斤,但能在龙口中夺回辛苦一年的粮食,再忙碌也是快乐的,而且这份快乐会持续到来年。

家乡的野果散文通用篇五

盼望已久的五一假终于到了。

今天是五一假的第二天。我来到了一个叔叔的老家。那里有许多山,空气也很好。

坐了一会儿,叔叔说要带我去摘野果。拿上塑料袋,我们就出发了。走了几分钟,我们来到了附近的山中,可是没有看见,偶尔发现了几粒,也是没有熟透的。

我们便下了山,打算到对面的山上去看看,绕了一个弯才到山底。我们慢慢走上山路,一路上发现了许多那种野果,可也是一些没熟透的,那些野果红红的,由一些小粒粒组成,像草莓,又像葡萄。走到半山腰,我突然发现,在密密麻麻的丛中,有几颗稍微熟了的野果,我小心翼翼的摘了几颗放在手中,又把它们放到塑料袋里。摘了没多久,我们就要下山吃饭了。大自然可真奇妙,可以自然形成许多野果,我可真希望能多采采野果。

家乡的野果散文通用篇六

我爱家乡的荔枝树。

荔枝树又高又大,像卫士一般伫立在房前屋后,河边路旁。在细雨如丝的季节里,它们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舒展着四季常绿的枝叶,开放着一簇簇绿中带白的花朵。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微风中摇曳着,不时发出沙沙的声响。

农历六月间,荔枝树上挂满了果实。它的形状、颜色和滋味,都令人喜爱。

荔枝果是球形或卵形的,和草莓一样大小,遍身长满疙瘩。荔枝渐渐长熟了,疙瘩还是那样坚硬。摘一个荔枝用它的疙瘩来抓痒,使人感到舒服。荔枝先是淡绿色的,随后由浅红变成深红,最后变成紫红色了。你只要把它的皮剥开,就可以看到那鲜白而多汁的果肉。果肉中间是一个棕黑色的核,核有大有小。

还没成熟的荔枝酸中带甜,吃在口里,酸在脸上。熟透的荔枝叫人越吃越爱吃。既香甜又可口。吃了荔枝,再去吃别的东西,觉得一点味都没有。荔枝吃多了,牙齿会酸软,连肉松那样的食物也难咬得动。那是因为熟透的荔枝甜中带酸,由于它很甜,吃时就不觉得酸,牙齿什么时候被它酸倒了还不知道。

怎么样,你喜欢我们家乡的荔枝树吗?我的家乡在莆田荔城。

家乡的野果散文通用篇七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的的春天不但来得晚,而且还十分急促,农民们都喜欢用“春脖子短”来形容她的短暂。她总是姗姗来迟,却又是匆匆而去,冬天的背影才刚刚淡去,只一错愕间,夏天粗犷的脚步声就已经响在耳畔了。若冬和夏是两个风格迥异的园林,那么家乡的春天只能算是这两个园林间的一条回廊。回廊很短,转完这个园子,在回廊里没走上几步,眼前就立刻焕然一新,出现了另一番崭新的天地。

然而家乡的春天却是最最可爱的,唯其短,才愈令人珍惜,如昙花的残香,又若古琴的余韵,你尚未及细细品味,她就匆匆而逝,只留下淡淡的怀念与感伤,萦绕在心间,经久不散。家乡的春天温柔而含蓄,热切却又内敛,像多年前偶遇的少女,只一擦肩,再回头时却已经消失在了阑珊的灯火之中,然而你却记得她桃花一样的面庞,和嘴角淡若梨花一样的浅笑,甚至是经年之后,你还会于某个黄昏独坐时不经意间忆起她最初的容颜。

在家乡,冬的天空是灰蒙蒙的,就像一顶陈旧的帐篷扣在大地之上,让人憋闷、让人烦躁。但三月的天空却已经开始变得明朗而高远起来了。天一日蓝过一日,像一望无际的海水,宁静、幽深,甚至连一只苍鹰的翅膀都会将之划破,然后这湛蓝的的天空就会一泻而下,漫过寂寞的大地。家乡,冬天的太阳是朦胧的,像是以轻纱遮面的仕女,看不清她的容颜。而春天的太阳,却是素面朝天的,像不着铅华的农家少女,青春、真切、活泼、质朴。

三月初的时候,漫山遍野还披着冬日绒被般的白雪,直到惊蛰之后,雪才开始恋恋不舍地融化。白天,阳光照在积雪上,又反射出刺目的光,像有无数个白色的小精灵在雪上跳舞,既欢快又调皮。雪慢慢地消融,化成一条条细小的溪流,吵闹着向四处流淌;房檐上向下滴着水珠,像是谁不小心扯断了珠帘,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直落而下,触到地面,又碎玉般地四溅开来。然而此时的北方还正是乍暖还寒的时节,空气中毕竟还残留着冬日的余寒,于是房檐上就悬起了一根根“冰溜子”,如石晶白玉凝成的钟乳,又似洁白而锋利的兽牙,一排排参差地吊在半空中,长的可过一米,短的也有一尺,都在太阳底下闪着温润的白光。冰锥的尖部不时地孕育出一粒灿若钻石的水珠,然后就越凝越大,直到划出一道银线坠了下去。地面上的融水,还不到黄昏,上面就结出了一层薄如宣纸的脆冰,底下流着潺潺的融水,隔着冰能看见下面融水散漫的纹路,能听见它们窃窃的笑声。淘气的孩子,小心翼翼地用一只脚试探着去冰面上踩了一下,冰瞬间就“哗啦啦”地碎裂开,同时溢出一汪清水,吓得他赶紧后撤身子,收回了脚,免不了要伸一下舌头,做个鬼脸。

三月下旬,大地上已经看不见积雪的影子了,然而举目远眺,还能在远处的山间寻到一块块白色的斑点,都聚在可以躲避开阳光的山沟里、树林边;或是去老屋的后面,在靠近土墙的背阴坡也还是能看到一道道雪的痕迹,然而却已经斑驳不堪,没有了白雪的娇容。

麻雀熬过了严寒的冬天,免不了兴奋起来,在院子里一边叽叽喳喳地争吵,一边用小嘴仔细地梳洗着身上的羽毛。一只黄犬远远地看见了麻雀,于是晃着尾巴煽动着鼻翼好奇地奔来,它的身影瞬间惊动了麻雀。几十只麻雀“呼拉”一声,一窝蜂般地从院子里窜起来,“扑啦啦”地扑棱着翅膀,露出腹下白色的羽毛,直扑院外的几棵杨树,又纷纷落在树枝上。杨树的枝条已经不再像冬天那样僵直了,麻雀轻轻地一驻足,枝条就跟着摇晃起来。枝桠间已经萌出了一粒粒豆大的芽孢,是温暖的褐色,那里面躲着一枚蠢蠢欲动的小嫩叶子。树干也不再是冷漠如铁的灰青色了,而是开始从里向外泛出了柔和的浅绿,光洁而湿润,仿佛刚刚沐浴过一般。

风渐渐地变暖了,吹在脸上痒痒的,像是少女纱巾的一角轻抚过脸庞,温柔中隐藏着一抹淡淡的香气。向阳的`土坡上已经有几根莽撞而心急的草芽率先拱出了土,它们谨慎地向四周张望,柔嫩的身子骨还无法适应料峭的春寒,都瑟缩着,不敢轻易地伸展开一片叶子,只慵懒地卧伏在阳光下假寐。

清明过后不久,北方就算真地步入了春天。远处的群山,渐渐地变得柔和起来,最先绿的是一种落叶松,似乎只是一夜之间,成片的松林就绿了起来。那是一种十分艳丽而娇嫩的黄绿色,蓬松如云,衬在蔚蓝的天空底下,杂在黛色的群山中间,仿佛是一副名家笔下的风景油画。野地和土坡上的各种草也纷纷钻出了地面,站在远处,眯上眼睛用迷离的眼光看过去,是一抹抹淡绿,像是顽皮的孩子用淡绿的水彩随意涂抹的几条痕迹,远看还有,近看时却失了踪迹,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时节。松花江两岸,一株株柳树吐出了新芽,有的芽孢已经展开,露出一朵毛茸茸的白色绒花。柳条柔软如美人的腰肢,在和风中轻轻地摇动;又像轩窗外的翠帘,筛出一地凌乱的碎影。

江面上的积雪早已消融,冰面上汪着一层雪水,微风一吹,像一匹纯白的绸缎,掀起了一波波细密的皱褶,在阳光照射下,分外刺眼。在漫长而严寒的冬季,松花江的江面结上了一层将近两米厚的坚冰,江水被束缚在坚冰之下,既委屈又憋闷,只能在睡梦中殷切地期盼着春天的到来。

南来的春风越来越暖,那些隐藏在群山中的冰雪再也坚持不住了,都在一夜之间化成了春水,沿着石缝“哗啦啦”地汇成了小溪向山下奔去,又汇入沟渠、淌进小河、融到了水泡子里,最后又势不可挡地涌入了松花江。

要开江了,由于气温的急剧回升,江面上的冰层已经变得十分酥脆了,加上大量的融水汇入了松花江,使得冰层下的江水急剧地增多。这一天上午,江水从下向上挤压着冰面,发出了“咔咔”的脆响,同时江面的冰层瞬间就出现蛛网般的裂纹,像无数道疯狂的闪电,从江心向两岸劈去。冰面慢慢地向上鼓了鼓,随即又落了下去,与此同时,有无数道水箭从冰缝间向上喷射。冰下发出沉闷的“咕噜”声,就好像有一只被封印的远古怪兽在喘息着,试图挣脱枷锁一般。忽然,在片刻的沉寂后,一连串“轰隆隆”的巨响由远及近,由内到外迅速传来,仿佛暴雨前滚滚的雷声,又像隧道中急速驶来的火车。巨响的同时,江面的冰刹那间就隆起了三四米高,同时崩溃断裂成无数个大小不一的冰块,像一面玉镜眨眼间被击碎。冰块旋转着、碰撞着,像一个个醉汉,站不稳脚步。忽而一块巨大的冰块受到冲撞和挤压高高地翘了起来,足有十多米高,闪着寒光的锋利一角直指苍穹,然而不到半刻,它就又轰然倒下,激起了一道滔天的浊浪。就这样,无数的冰块一边起起伏伏,一边向下游狂奔而去,同时激起无数朵浪花,如万千天马行空,踏碎片片祥云,又像一群野牛受惊,扬起阵阵白沙。

无数块厚达两米的冰块互相推搡着在江面向下游涌去。在一处狭窄的江湾处,冰块受阻,慢慢地叠起了罗汉,一块块巨大的坚冰慢慢地累积起来,竟然堆出了一座巨大的冰山。后面的江水裹夹着冰块继续涌来,冰山越积越高,江水像瀑布一样在冰块的缝隙间向下游飞泄,荡起一片银白的雾气,犹如仙境。忽然,冰山再也承受不住身后江水和冰块的冲击力了,轰然垮塌,顿时发出了一阵震耳欲聋的响声,高处的冰块纷纷崩落进了江中,好似九天上的银河瞬间就倾泻到了人间,激起的水浪足有两层楼高,荡起的水雾随风飘散,直扑两岸。

这是多年少见的武开江。冰层崩裂后,大批的冰排在江面上起伏旋转、浩浩荡荡地向下游漂去。江面上的冰越来越少,江水慢慢地露出了欢快雀跃的身形。几只江鸥在江面上盘旋追逐,不时地发出悦耳的鸣叫。有几只胆大的江鸥甚至落在了漂浮的冰排之上,低头梳理着沾湿的羽毛。风吹过江面,又裹夹着冰与水的寒气直扑岸边,这股略带腥味的风吹过行人的面庞,让人禁不住浑身一颤,顿时神清气爽。

四月末的家乡是花的世界。沿街的杏花开了,如漫天朝霞滑落人间;满园的梨花开了,似隆冬白雪重回大地;漫山的丁香开了,若瑶池紫云降落凡尘;高坡的桃花也开了,像仙女沐浴时晾在岸上的粉红罗裙。所有的树木都伸出了绿叶,所有的蒿草都吐出了嫩芽。天地间万物复苏,生机勃勃。高天上排出了雁阵,仿佛有一支巧夺天工的妙笔,在蓝色的丝绢上一会写出一个遒劲的“人”字,一会又书成一个古朴的“一”字。雁鸣声声,若古筝上拨出的颤音,嘹亮而清丽,传遍旷野、直冲云霄。燕子也陆续地回来了,它们也许是经过了长途的飞行,已经疲惫了,都落在门前的电线上,啁啾低语,像五线谱上一个个欢快的音符。但它们也只是稍作休息,随后就开始忙碌起来,去河边啄春泥,回檐下补旧巢,到处是它们翩飞的倩影,满耳是它们兴奋的鸣音。

这时正是家乡春种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民们忙碌起来,翻地、起垄、播种,阡陌上随处可见质朴的面容,田野里到处都是劳动的身影。农民是最真情的诗人,一垄垄碧绿的秧苗是他们写就的诗行;农民是最辛勤的画家,一台台拖拉机是他们不知疲倦的画笔,农民们还是痴情的音乐家,一块块碧绿的农田是他们永远不朽的乐章。

在家乡的春天里,蓝天上经常有一种我们叫“阿勒”的百灵鸟在振翅高歌。它们飞得极高,翅尖可以划过白云,每当它们振动着翅膀徐徐向大地下降的时候,就会用嘹亮的歌喉纵情地歌唱。它们的鸣叫婉转嘹亮,极具有穿透力,那歌声里有抑制不住的喜悦,有喷薄而出的激情,更有对春天毫不吝啬的礼赞和对生命永不熄灭的挚爱。

家乡的野果散文通用篇八

1、我问哥哥怎么会有那么多好朋友,哥哥笑着说:“火要空心,人要实心。人只要实诚,就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安徽·肥西)。

2、阳春三月,风和日丽,百鸟欢唱。我和哥哥拿着弹弓到竹园去打鸟。二叔见了批评我们说:“千万别打三春鸟,儿在窝中盼母归。打死一只老鸟,一窝小鸟全得饿死啊!”(安徽·肥西)。

3、有一次,一个同学动手打了我,我没有还手。妈妈知道后,高兴地说:“对嘛,让人一寸,得理一尺。”(安徽·枞阳)。

4、二叔叔抱怨家穷,天天供佛烧香。爸爸见了,很是生气,说:“不信神,不信鬼,要靠人的胳膊腿。你天天懒洋洋的,田也不种,活也不干,能不穷吗?双手是个宝,一世用不了。勤劳才会有好日子过啊!”(安徽·寿县)。

5、妈妈教育我要尊敬老师,说:“给人金,给人银,不如教给人学问。所以你要尊敬老师啊!”(安徽·肥西)。

6、我遇到一个生字去问叔叔,叔叔说:“我可连一天圣人的骂也没挨过,只认识扁担那么长个‘一’字。”(安徽·利辛)。

7、我常常羡慕有的同学,在父母面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我妈妈却说:“这有什么好?惯子不会孝,肥田收瘪稻。”(安徽·定远)。

8、数学测验,我得了100分,乐得不得了。爸爸见了,说:“雷声大,雨点小;人骄傲,成绩少。你可千万翘不得尾巴啊!人说‘走不尽的路,读不尽的书,知不尽的理’。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还得努力啊!”(安徽·寿县)。

9、张大伯当了干部后,由于办事公道,不讲情面,有几个人就想搞他的小动作。他说:“脚正不怕鞋歪,身正不怕影斜;我看酱蛆能拱倒酱缸?”(安徽·利辛)。

10、快十点了,我还在玩。妈妈一边催我早点睡,一边说:“一顿吃头猪,不如一觉呼。睡眠不足影响第二天学习。”(安徽·舒城)。

11、我写作业有个毛病,喜欢弯着腰写。妈妈看到后便对我说:“把腰挺直了,小心长大后变驼背老公公。”我急忙问:“为什么呀?”爸爸这时插话说道:“树小扶直易,树大扶直难嘛!”(安徽·安庆)。

12、家里来了客人,妈妈急着出去买菜。她没走前门,抄近路走堆了许多垃圾的后门,结果黑暗中摔伤了腿。外婆说:“宁绕十步远,不走一步险。”(安徽·界首)。

13、七十多岁的张爷爷和李奶奶要结婚了。张爷爷对儿女们打趣道:“好儿好闺女,不如半路好夫妻。你们年轻人结婚是金花配银花,俺这把年纪结婚可是西葫芦配南瓜哟!”婚后老两口恩恩爱爱,形影不离。村里人笑说他俩是“老头不离老婆,秤杆离不开秤砣”。(安徽·萧县)。

14、妈妈常教育我要和同学们搞好团结。妈妈说:“连根草,人绊倒;一堆小布片儿,缝在一起成了大床垫儿。”(安徽·肥西)。

15、明明听了刚刚的话,做了一件错事。他妈妈批评他是“人叫不动,鬼叫飞跑”。(安徽·庐江)。

16、爸爸总提防我结交品质不好的同学。他说:“学坏没有种,就怕别人拱。”(安徽·临泉)。

17、新学期一开学,爸爸就提醒我要和学习好的同学交朋友,并风趣地说:“跟着凤凰走,不是凤凰也是个俊鸟;跟着黑瞎子走,不是黑瞎子也是狗熊。”(安徽·利辛)。

18、星期天上午,爷爷带我去街上玩。半路上,我对爷爷说肚子饿,爷爷便给我买了一个冰棒。他一边递给我,一边对我说别把这事跟爸爸妈妈讲。我点了点头。但是,有一天我无意中把这事对爸爸说了。爷爷知道后,自言自语地说:“小孩的嘴里存不住话呀!”(安徽·安庆)。

19、程老太太虽然什么都省俭,可待起外人来,那就大方多了。她有一套这样的理论:“自己吃了填坑,客人吃了扬名。”(安徽·利辛)。

20、奶奶常说:“葱辣嘴,蒜辣心,韭菜辣到舌头根。”(安徽·嘉山)。

21、妈妈批评我吃饭太慢,说:“你呀,开锅头吃到罢锅头,罢锅头吃到洗灶头,灶头洗完了,你的饭还没吃完哩。”(安徽·郎溪)。

22、中午吃鱼,我比平时多吃了一碗饭。妈妈笑着说:“你真是闻到了鱼腥,胀破了肚筋啊!”(安徽·芜湖)。

23、我家的鸡不幸死了一只,妈妈很难过,可爸爸却乐呵呵地说:“人倒霉,嘴走运,死了小鸡吃一顿。”(安徽·安庆)。

24、一齐吃的饭,我们的碗都洗过了,可弟弟还在慢条斯理地吃着。妈妈生气地说:“男孩子吃饭一扒拉,女孩子吃饭才数颗颗哩!”(安徽·庐江)。

25、自从哥哥工作以后,妈妈总是买有营养的东西给哥哥吃,却从来不给我买,还数落我:“别光看鱼喝水,不看鱼鳃漏;你哥哥每天上班劳累,不多给他加点营养怎么能行呢?”(安徽·滁州)。

26、我本来已经穿了很厚的衣服,还总是围着个火炉子。妈妈说我:“无毛的小鸟是叽叽,有毛的小鸟也是叽叽。”(安徽·旌德)。

27、我正在看电视,爸爸看我坐在沙发扶手上,就说:“你呀,真是板凳不坐坐水缸,白米不吃吃粗糠!”(安徽·利辛)。

28、这几天,我天天偷抹表姐的口红,被妈妈发现了。妈妈说:“丑人多作怪,癞子找花戴。再打扮,也好不到哪儿去。”(安徽·天长)。

29、小林说话总是吞吞吐吐。她妈妈说:“难道你就不能吐字清楚些?嘴里像含着热茄子似的,难听死了。”(安徽·肥东)。

30、表姐回家没学习,姨妈批评了她一句,表姐就与姨妈顶嘴,气得姨妈嘴唇颤抖着说:“这丫头,身子一斤,嘴八两。”(安徽·肥东)。

31、爸爸给“希望工程”捐了五百元钱,妈妈知道后冲着爸爸说:“这么大的事也不和我言语一声,好让我也光荣光荣,两口子之间,咋还三伏天戴手套——保守(手)呢?”(安徽·肥西)。

32、表弟一放学回家,就会搅和得家里盆碗乱动弹。姨妈总说他是:“成天踢翻葫芦弄翻瓢的,一会儿也闲不住。”(安徽·太和)。

33、放学回家,我看见菜板上有个南瓜,就对爸爸说:“让我来炒南瓜。”爸爸说:“你还小,如果现在让你炒,你准会在锅上开一个窗户!”(安徽·黄山)。

34、妈妈见我刚吃完饭就上厕所,便说:“真是穷鬼不拿财,吃完屎就来。”(安徽·旌德)。

35、奶奶听了爷爷说了句小孩话,笑着说:“看你,烙馍卷蒜薹——面老心脆,还说得出口。”(安徽·临泉)。

36、我一进家门,就见奶奶站在院子里一手拿刀,一手提鸡,叽叽咕咕地说:“阳间一碗菜,我杀你别怪。”(安徽·巢湖)。

37、王玲对她妈妈说,别人文具盒里什么都有,只有她的文具盒里还差这差那。奶奶听了笑着说:“怎么会置得那么齐备呢?皇帝爷家里还差一把老镢头呢!”(安徽·枞阳)。

38、妈妈平时喜欢与人拉家常。一天,她出门办事,临走时爸爸嘱咐她:“女同志不要站哪儿成井,坐哪儿成坑,做事要放枪收马,利索点!”(安徽·霍邱)。

39、晚上我和爸爸在看电视,蚊子叮得我们没办法。爸爸一巴掌打死一个蚊子,说:“你叮我,我抓抓;我叮你,露肝花。”(安徽·凤阳)。

40、我的数学考了100分,心里比喝了蜜还甜。正当我和妈妈说笑时,爸爸出差回来了,还给我买了一块镀金的女式手表。那天的喜事可真多啊,我高兴得又蹦又跳。妈妈说:“看把你高兴的,脚底板子就不挨地了。’(安徽·临泉)。

41、王健因赌博被派出所抓去了,他爹去讲情,说他儿子并没干。“没干?(一品句子网整理)没干去赌场干啥?既然江边站,就有望景心。”(安徽·利辛)。

42、天黑了,全家人还在地里忙着。妈妈感叹地说:“忙人无黑路啊!”(安徽·枞阳)。

43、大家在猜缺一个角的方桌有几个角。有的说三个角,有的说四个角,还有说五个角的。秦老师不无感慨地说:“看来,是神都有三滴雨!”(安徽·利辛)。

44、妈妈叫我拿梳子给她,而我却拿了牙刷。妈妈说:“你真是摸到黄牛就是马。”(安徽·庐江)。

45、我和妈妈去赶集,见卖猪肉的很多。妈妈脱口说:“真是猪肉压断街啊!”(安徽·宿松)。

46、路上,小兵不解地问他妈妈:“妈妈,你怎么知道我在书店呢?”他妈妈点着他的鼻尖说:“自己养的儿子知道小名儿嘛!”(安徽·安庆)。

47、老张家的鸡把老李家的碗蹬掉在地上打烂了,老张太太和老李太太吵上了。看热闹的人唯恐吵得不凶,更是鸡一嘴鹅一嘴地怂恿着。孙爷爷路过此地,笑哈哈地说:“小孩子家喜哄,老妈子家喜宠。大伙多宠宠,就会更有好戏看了。(安徽·利辛)。

48、上午我在家看书,忘了妈妈吩咐我叠衣服的事。妈妈说:“你看你,真是一分凿打一分眼。”(安徽·长丰)。

49、王叔和张姨常斗嘴,李婶劝解说:“一人不称十人心,十人不称一人意,小两口的,相互宽容点不就好了吗?”(安徽·利辛)。

50、一不小心,我将如如家的一只花瓶碰倒摔碎了,吓得不知所措。如如奶奶见了,却安慰我说:“没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花瓶落地开花,花开四季富贵,好兆头!”(安徽·肥西)。

51、两个阿姨在吵架,妈妈走过去劝她们:“抬头不见,低头见,何必为一点小事儿扯不清呢?”(安徽·太湖)。

52、亮亮好逞强,有时把比他大的哥哥姐姐也不放在眼里。院里的奶奶说:“你呀,别不知天高地厚的,别人顺脚捞捞,反脚敲敲,就够你受的了!”(安徽·太湖)。

53、平时我写作业非常慢,做事情也总是拖拖拉拉的。有一次,姥爷对我说:“你幸好不是一头牛,要是一头牛,不知要挨多少鞭子呢!”(安徽·阜阳)。

54、这天上午,我把自己写的一幅很好的毛笔字拿给爸爸看,爸爸说:“学得多,知识增多;写得多,笔下生花。”(安徽·长丰)。

家乡的野果散文通用篇九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就是自己的家乡!因为家乡是我出生的摇篮地,有和兄弟姐妹在一起的幸福时光,有亲亲的小河,有我梦幻般的的童年,还有太多的回忆和故事。

我的家乡位于太行山脚下的一个小小的村庄,是山清水秀,树木丛生,鸟语花香的地方。我从小到大呼吸着那里的空气,喝着那里的泉水,还有那连绵起伏的群山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梦幻的童年。

连绵起伏的群山,环绕着村庄,放眼望去倍儿觉得心情舒畅,尤其是雨后的天气送来的阵阵清凉,更让人无比的惬意。

每到傍晚时分,雨后的夕阳更是鲜艳无比,薄薄的几片白云被夕阳染成绯红色,像妩媚的少女羞涩的笑脸,煞时好看!可爱!不看则罢,一看真想留住短暂的美丽,让人留恋!

那时,山里的小村贫穷落后,没有超市,更没有商城,没有城市那般的热闹和繁华,却有城市里所不能拥有的幽静和秀美。

一、炊烟

炊烟是乡村的胎记,那是你与生俱来永远无法割舍的东西。

现在的乡村越来越看不到炊烟,家家用的煤气灶,采暖炉,电磁炉等各种家用电器。那种靠柴火做饭过日子的时光大都一去不复返了。

一缕缕炊烟是一个孩子最温馨最美好的记忆,是母亲的化身,是精神的寄托,是故乡的替代品。想起炊烟,就想起锅灶连炕的岁月;想起炊烟就想起奶奶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想起爷爷在灶台前吧嗒,吧嗒抽烟的情景;想起奶奶总是穿着那件不变款式的大襟褂子,在锅里烙出里嫩外黄的白面馍的情景。

在那个极其贫困的年代,玉米面和红薯面就是家常便饭,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上白面馍和肉,才能见到一点点可怜的肉腥。晚饭更是简单,一般都是玉米糁粥,小米粥,偶尔改善一下,也就是拌碗白面疙瘩汤,或者是面条。

每当锅开时,妈妈去堂屋舀玉米,我就双手吃力的抱着那又笨又重的木质风箱,还不时的在灶堂里送柴。风箱的进出气空的舌片一开一关,风箱就一呼一吸,灶堂里的火苗就一明一暗,发出有节奏的噼啪声,火光映红我红彤彤的小脸,就像红苹果。那浓浓的炊烟,不经意间闯入你的鼻孔,让你鼻涕连连,泪眼模糊。那炊烟是一种绵长久远思念的味道,那是烟火人间的尘世风景。袅袅升起的炊烟,不断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着一片土地的叮咛,那爬上屋顶的样子时刻缠绕在故乡周围。

我小时候最爱吃的饭,就是妈妈做的小米菜饭。小米菜饭做法很简单:妈妈先把灶堂里的柴火点燃,把水烧开后,放入事先切好的白菜芯,然后把小米用清水一边边淘洗,等那淘米水清澈干净为止,然后放入锅里不停地进行搅拌以免糊锅。看着锅里泛着滚开的水花,米粒儿不停地滚动,似大海波浪在不停地翻滚。一会儿听到噗嗤,噗嗤的声音,再使劲用勺子搅拌几下,饭就熟了。然后拌点葱,姜,盐,酱油,在放上几滴香油,就好了。当最后一缕炊烟飘散,在灶堂随手扔几块土豆,或红薯进行烘烤,等吃过饭后正恰到好处,这就是孩子们的零食美味。看着妈妈忙碌的背影,闻着飘散而来的浓浓的饭香,早已馋的口水直流。全然不顾母亲的辛苦,顺手抄起筷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那大块朵颐的神情仿佛享受着美味一般。可现在生活富裕了,可我还是念念不忘当年妈妈做的小米菜饭,那种饭香让人回味无穷。

看到炊烟,歇工的人们就该回家吃饭了,他们踩着泥泞的小路向回走,顺手采几把猪草丢进筐里。看到炊烟,那一刻,疲惫和劳累立刻会烟消云散,感觉浑身轻松,感觉路途不再遥远。因为炊烟升起了小小的满足和幸福,那炊烟飘满家的温馨,那炊烟升起回家的渴望。

炊烟是永远也无法消散的乡愁。永远缠绕在每个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人类的生养因炊烟而美好,那些远离故乡的游子才会更加想念炊烟,想念家乡,那是缠绕在灵魂末梢最美的飘带。

二、老井

在我记忆深处,村里有两眼老井,一个是供人们吃水的老井,另一个则是浇菜的老井。不断响着的辘轳声,以及井台上打水的人们,构成了故乡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记得小时候,每天清晨,公鸡扬起它高昂的头,高声啼叫,唤醒了沉睡的村庄,于是整个村子便沸腾了。陆续听到各家各户的房门打开,男人们咳嗽声,鸡,鸭,鹅的鸣叫声,狗的犬吠声,小羊,小猫也跟着凑热闹,欢叫个不停,你方唱罢,我登场,它们就像是在演奏一场音乐盛会。

一会儿,井台上便响起了摇辘轳的声音,男人,女人们都挑着水桶向这里陆续赶来。这个时候,井台便是村里一处情味浓浓的人文景观,几乎全村男女都依次聚集在这里打水,人们很有秩序的排成长长的队伍。有时若有哪个年轻后生为了讨小姑娘欢心,会把刚打上来清水倒进小姑娘的水桶里,小姑娘投来“讪讪”的一笑,小脸立刻变成了红苹果,然后挑起水桶羞涩的离开。小伙子也挑起水桶一路哼唱着不成调的歌儿渐行渐远。可这一幕却被一个不懂事的小姑娘看到,多年以后还能想起井台上那欣喜的一幕。

当人们把那一桶桶甘甜挑回家,女人开始埋锅做饭。伴着那“骨碌碌”的声音,小村睁开了惺忪的睡眼,刹那间从睡梦中惊醒。你若抬头观望,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袅袅炊烟开始飘荡在家家户户的房顶。早起的炊烟,氤氲着一幅幅朦胧的山村水墨写意。忽远忽近,腾挪转移,又像一条浓浓的绸带,时断时续,缥缈不定,直到化为天上的云朵。小村伴着鸡,鸭,鹅的大合唱开始了新的一天。

井水清澈透明,若是爬到井口,井水会把人们饱经风霜的脸照的清晰可见。井台是用几块大石头垒砌而成,井口是也是用石头堆积而成,长年累月的潮湿使井台上长满了苔藓,鲜嫩翠绿,踩上去软绵绵的。而经年不息的辘轳声仿佛成了小村里最动听的音乐?在这支乐曲声中,摇走了小村的青葱岁月,摇走了人们美好时光。村子老了,老井也老了,年轻人为了实现自己梦想纷纷走出大山,走出小村,剩下的只有老人和孩子,他们则成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

故乡在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太多的回忆和故事,那是在外游子的一份亲情,一种思念,一份追忆,一段乡愁。乡愁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那质朴,善良与温暖会影响我们一生。

故乡在每个人心中都是一粒被孕育的种子,当你不经意间打开记忆的大门,你会发现它已静静绽放,经过梳理和沉淀,你会发现关于故乡的记忆便越发的厚实与凝重。

家乡的野果散文通用篇十

星期天,和妻女去焦作探望大哥归来,路过老家博爱县城。说是老家,其实,很是陌生,因长年在异乡生活,也因没有了父母的牵绊,所以,老家也就变成了填写履历时的籍贯了。

时令已是三月底,正是草长莺飞、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季节。刚进县城,道路两边的各色花儿争相开放,弄得自己倒不能安生开车了。于是,干脆停下车来驻足欣赏。

吸引我们眼球的正是老家新修的公园,公园很大,路北区域应该是水系一部分。其实,很多次路过,只是时间、机缘不巧合,就没有停下来。

此时的太阳很大,很暖,实在适合全家出行。

刚进园区,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条新修葺的环城河,河面很宽,很深,水质清澈见底,几条小鱼欢快的在河底游来游去。不用问,这是来自丹河的水源,近几年,老家不断挖掘开发水系资源,硬生生将一个没有一点生气的小县城打造成了一个“清晨听泉声,夜间绕河走”的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优雅小城。

再往里走,曲径通幽处,一簇簇翠竹似迎客松般欢迎远方的宾客。竹,才是老家的标志。老家种竹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只是这些年来,在人们疯狂的掠夺下,竹子反倒成了稀罕。我的家乡——狄林,其实就是盛产竹子的.地方。家乡的竹,分为云竹和斑竹,我家的竹子应该是斑竹,作为从小就在竹园边生活的我来说,对竹,更应该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小时候,在竹园里捉迷藏,有时候藏着藏着,都把自己藏丢了,因为趴在竹园坑里没有人找到,自己反倒在坑里睡着了。偷竹笋,也是经常的。为了偷竹笋,记得和哥哥声东击西骗取看竹园的本家老爷爷,当然,竹笋也是吃着了,被本家老爷爷逮着挨骂也是常有的。

时光荏苒,转眼已物是人非,老家的宅子还在,只是没有了竹园,没有了父母,没有了儿时的伙伴,没有了看竹园的老人。

公园很雅致,有湖,有亭台,有楼榭,有花草树木。湖,不太大,几只游船在湖中荡漾,湖边小朋友在大人的看护下寻找小蝌蚪,弯弯曲曲的回廊小道,将园区与亭台连接,岸上,绿草茵茵,游客或躺或卧,更多的是拿着手机争相拍摄各色的花儿。梨花、海棠话、桃花、梅花,各不相让,白得似雪,粉的似霞,红的似火,于是,将整个公园打扮的分外妖娆。此刻,最艳的应数红梅了,看似干干的树枝,一串串梅花在指头绽放,她不仅娇,而且艳,一层层的花瓣紧紧包裹住花蕊,不开则以,一开惊人。“红梅花开分外娇,早春蕴意枝头绕,绽放个性翩跹舞,昂首苍穹同欢笑。”这大概就是对红梅的写照。

转眼,已将公园走了一遭,小桥、流水、亭台、楼榭、花草、树木留在了手机里,然而,留在我心里的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是挥不去的乡愁和那甜甜的回忆。

家乡的野果散文通用篇十一

乡村的春天,总有一道风景,那是妇女、孩子挎只竹篮带个小铲,去沟边田头采摘野菜。漫堤遍野的青绿里,有诸多可采摘可食用的植物:马齿苋、荠菜、马兰头、灰灰菜等等。

妇女平时都在操持家务,加上蛰伏了整个冬天,开春了,带上孩子,到户外踏青,采摘野菜,享受春光烂漫,一举多得,自然舒心惬意。在青黄不接的饥荒岁月,野菜还是穷人家的'主粮呢。如今日子步入小康,吸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的野菜依然深受人们的喜爱。

我认识很多野菜,但多数时间我只采摘荠菜和马兰头。一来田地里这两种野菜多,采摘方便;二来这两道野菜味道好、吃法多,可清炒、可凉拌、可包汤圆。雨后初晴的日子,是采摘荠菜和马兰头的好时光,田间地头沟坎河畔,一棵棵、一簇簇,或顾影自怜,或比肩接踵,水灵、新鲜,招人喜欢。荠菜伏在地面,用铲子连根铲,马兰头昂首挺胸,用剪刀剪嫩头,采摘到篮里就很干净,没有多少泥。

采撷野菜,就是采撷春天,采撷快乐。城中桃李怨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提着竹篮在溪边寻觅野菜,时常有小鸟受到惊吓,尖叫着从草丛里飞出,兴致高时我会追上一阵。有时碰到叫不出名字的野生奇异花草,我就连根挖掉,用塑料袋包好,带回家盆栽。满载而归,心似蜜甜,吹着口哨打着响指往家赶。

到家后,祖母把我挖来的野菜重新翻检一遍,剔除混进我竹篮里的杂草,把荠菜、马齿苋分别放在一堆,摘去黄叶,码放整齐。祖母吩咐我从井里打出清水,把野菜放进水盆里清洗一遍后,放在高粱杆编织的筐里晾干。野菜晾得差不多了,祖母就生火做饭了,我在一旁帮着捣蒜泥儿。和祖母一起创作佳肴的过程,温馨而幸福。

祖母用沸水把马齿苋汆一下,捞出来挤去水,放到板上切碎,加入香豆腐干丁、熟春笋嫩头丁,拌匀放进盘里,浇上蒜泥、碎盐、味精、麻油配制的汤汁,一盘凉拌马齿苋就大功告成了。荠菜通常下汤面,或者配上肉末包馄饨、春卷和汤圆。祖母心情大好时,不嫌麻烦,把荠菜和马齿苋洗净切碎,拌上细盐、味精、鸡蛋等佐料,摊在麦皮上,然后用麦皮把馅卷起来,做成春卷,将春卷放在油锅里烙熟。拿着温暖舒服,吃着酥脆醇香,我和祖母都好这一口。

离开家乡,落户城市,餐桌上不缺少马齿苋的爽口和春卷的清香。可总感觉城里的春天少了很多味道,想来其中缺少的就是采春的乐趣啊。计划挑个春光明媚的周末,挎个竹篮去乡下采春,如果挖不到野菜,就体验下“我是为渔,不是为鱼”的乐趣。

家乡的野果散文通用篇十二

七月,瓜果飘香的季节。市场上,水果琳琅满目,色彩缤纷,香气四溢。我见到了一种特别的水果——黄褐色的皱皱的灯笼状的皮囊,里面包着一个淡黄色的圆形果子。看水果的标签,见上面写着:灯笼果。我仿佛记得灯笼果是野果,便问老板这是不是野生的果子,老板摇了摇头说不知道。出于好奇之心,我买了半斤。拿了一个擦干净,咬一口,嘴里便弥漫着淡淡的、清清甜甜的味道。

这种味道,让我想起了家乡的野果。

一、臭花果。

小时候,最早认识的野果是臭花果。它是臭花草(又名五色梅、马樱丹、臭草、七变花、七姐妹)的果实。臭花草为常绿灌木。高一到两米,茎枝有短柔毛,通常有短而倒钩状刺。呈卵形或卵状长圆形,两面粗糙有毛。花形是由多数小花密集成半球形,头状花序,每个花序20多朵花,状似梅花,花期较长,花色多变,初开时为黄色或粉红色,继而变为桔黄或桔红色,最后呈红色。同一花序中有红有黄,所以有五色梅、七变花等称呼。它的花具有吸引蝴蝶的诱因,每当花开时,会有许多蝴蝶翩翩而至。绿树繁花,常年艳丽。它的果实为一颗颗小珠攒成的圆球形,熟时紫黑色,味道是甜的。广东一带的农村随处可以见到这种树,以前我家附近的菜园周边就长着很多臭花草。

记得我读小学前,那时没有什么水果吃,看到臭花果熟了,我就带着饭盆到菜园边去摘。较矮处的果子已经被人摘了,我只好摘高一点的,我踮高脚跟还是够不着果子,就回家拿了椅子来,站到椅子上去摘果子。我边摘边吃,吃得饱饱的,嘴巴黑黑的。有一次我不小心跌到树丛里,臭花草的毛刺把我的脸和手臂都划花了,回家还被母亲骂了一顿,说我嘴馋。但那时我真的很馋,特别能吃,见到生的番薯、沙葛什么的,一口气都能吃两三个。

二、老鼠拉冬瓜。

这名字是母亲告诉我的。童年时候,我们乡下家家户户都有一个草垛。我家草垛是搭在山脚的草地上的,旁边有一个小坑,里面长着一棵老鼠拉冬瓜。记忆中,它是藤状的植物,细细长长的藤,叶子类似心形,果实是个椭圆型的,像个小冬瓜。也许是因为这原因,所以叫做它老鼠拉冬瓜吧。它的果实熟的时候是橙红或鲜红颜色的,远看就像个红灯笼,很好看。味道很清甜,咬上去有点粉粉凉凉的感觉。它比任何一种野果都要清甜。

也许是物以稀为贵吧。长这么大了,我就见过这一棵老鼠拉冬瓜。我非常喜欢这棵树。当时我怕有人发现这棵藤,我用稻草稀疏的把它盖了一大半,半遮半掩的,为的.是留一点空隙给它晒太阳。我叫母亲别告诉他人,母亲笑着答应了。

每天我都要去看它长大了多少,看它结果了没有;当它结果,我天天去看它,估计着它成熟的时间;当看到成熟的果子像红灯笼般挂在藤树上时,我欣喜若狂,小心把它摘下来,慢慢品尝它的美味。

这树一年才结一次果,每次结果也就只有那么三几个,我自己吃第一个,后面成熟的果子我就摘回家给弟弟妹妹吃。

后来那片草地给了学校,种了甘蔗,那颗老鼠拉冬瓜树被铲掉了,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老鼠拉冬瓜树了。

三、连地碌。

连地碌(又叫地萢),是连地衣的果。连地衣的叶子很绿,老的叶子接近墨绿色。花朵是粉色的五瓣,花蕊是黄色的,有点像山捻花。也许是因为它贴着地而长,像是大地的绿色衣服一样,所以叫它做连地衣吧。它的果实是圆圆的,像个小小的球。生的时候是青色,熟的时候是红色,熟透了是紫黑色的。每年夏季时,野外的坡地、草地上,到处都是连地衣。细看,像是无数青色、红色、紫黑色的小球附在地面,所以我们当地人叫它连地碌。记得童年时候,我经常和小伙伴去打柴。夏天,日照时间长,天黑得迟,我们打完柴,就在草坪上玩耍。或翻跟斗,或练劈腿,或竖倒立。玩累了,就摘些连地碌来吃。

这时,太阳像一个红通通的火球,慢慢地沉入山后,天边是一片金灿灿的云霞。仲夏的风,轻轻地吹着,像母亲的手,柔柔地抚过绿茵茵的草丛,抚过在暮色中显得有点朦胧的连地衣小花。风中散发着青草和小花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我们躺在平坦的草坪上,感受着草地的清凉,不时有蚱蜢跳到我们的身上,一会儿又跳到别处。我们品尝着酸甜可口的连地碌,越吃越有味。吃过连地碌后,用手一揩,满嘴红色或紫黑色。然后,你笑我像乌嘴狗,我笑你像丑八怪,互相逗笑,好不开心。玩够闹够了,大家就高高兴兴地回家吃饭。

四、蛇萢果。

蛇萢果(又叫覆盆子,有的地方叫做“萢”,簕萢),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提到了一种叫“覆盆子”的野果:“……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跟据这些描绘,我猜想它就是我们说的蛇萢果,结果网上一查,证实了蛇萢果就是覆盆子。

蛇萢树一般长在山坡、路边和河溪的岸边。岸边的蛇萢树,也许是因为近水,长得特别茂盛。记得有一次,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去比较远的坡地浇水,发现沟边长了一大片蛇萢树,绿的叶,红的果,万绿从中点点红,它红得那么鲜艳,那么夺目。看到这果子,想到它的酸甜可口,我就垂涎欲滴,我连忙放下挑担,快步走到沟边,先摘了一串红彤彤、亮晶晶的小球放进嘴里,顿时一股又酸又甜的味道便在喉舌里滑过。我迫不及待地摘了一串又一串,口袋装不完了,我就放到水桶里。我看到树丛中间有一串又大又熟的果子,便不顾刺儿划破手臂,探手伸向那串果子,手刚够得着果边的叶子,我抓住叶子,用力一扯,果儿是摘到了,但乐极生悲,正当我为摘到又大又熟的果子而开心时,没想到刚才的用力拉扯,惊动了树丛中的黄蜂,突然几只黄蜂从茂密的树叶中飞了出来,嗡嗡嗡,嗡嗡嗡,像小飞机那样,环绕着我不停地盘旋,然后准确无误地俯冲到我的脸上,狠狠地扎了“针”,最后飞翔而去。我感到又痛又痒,马上扔掉手中的果子,抱头鼠窜,狼狈地跑回家,拿来镜子一照,里面的自己肿得像个猪头,我哭丧着脸着去找奶奶,奶奶见到我这样,又好笑又心疼,她找来了银簪,帮我刮啊刮,刮了好长一段时间,我脸上的肿毒才慢慢消退。

打那以后,见到茂密的蛇萢果树,我都心有余悸,再也不敢摘中间的那些果子了。

家乡的野果还有很多,如山捻果,假牡丹果,酸味果,噼啪果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赘叙了。

家乡的野果,品种很多,味道各不相同,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不仅为我们填饱了饥饿的肚腹,还为我们的童年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让人回味无穷。

现在,市面上的水果琳琅满目,国内国外的水果几乎都可以买到,但很少见到有野果,偶尔在街上见到有人卖山捻果,曾经买过些许回家吃,但吃起来感觉淡淡的,也不新鲜,总没有童年吃的那个味道。

此刻是仲秋七月。窗外,一轮明月挂在天空,银色的月光洒在大地上,似为大地披上了薄薄的纱衣,一切是那样的朦胧,柔美。沐浴着清爽的晚风,品尝着清甜的灯笼果,我感到有一种情愫像皓月一样在心底慢慢升腾,温柔而美丽,那是对故乡野果的甜美回味,是对乡村生活的美好回忆,是对童年纯真质朴的美好怀念。

家乡的野果散文通用篇十三

和金陵相比,滁州是小城,是精致的小城。如果说中国是世界的镜头,那这座低调的安静的城市就是相册里的一副微距小品――点点滴滴都镌刻在心底。宋城街的角楼,一层层叠涌,仿制半边天的云,竖一栋远古思念的笛箫。菱溪湖央,接连着两座绿岛的拱形桥周围,紫红的凤睡莲和着公园的晚风,袅袅婷婷的在湖水里浮漾着青春的容颜。

曾有一位网友说:“微小的感动,反却俘获整个地球。”这座城市没有过多的轰轰烈烈、丰功伟绩,早已习惯亭城的风风雨雨,就算是连年的雪花,于城中人来说,也有熟悉的背影。可我正是安逸得过久,成为惰性,平躺在琅琊山下,懒得从这里的青葱翻身。大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必然难以适应。吃完晚饭,晃晃悠悠的散步,吹着晚风,探探自然的夜生活,不会像勤于进步的人才们那样,学习亦或是奋斗,拼命到凌晨。而抛弃程式化的生活去时常亲近自然,是需要勇气的。因为普通百姓都是工薪族,常忙于工作,难免忽略周围的风景。

“漫步在似一双平直伸开铁臂的大坝上,眺望着远近的山峦和丰盈坦荡的湖面,只见那座山岭青翠欲滴,只见那碧波荡漾的湖水湛蓝似染。远远的水面上掠着似有若无的水汽,雾岚一般,淡谈的如轻绢薄续,匀匀的随风飘浮悠荡。定睛凝视湖面,时有觅食的鱼儿往水面一拱,便有一环连一环的涟沥摇泛开去,扩散到湖水的波纹里。浩瀚飘渺的湖水,拍散到极远极远的彼岸,托起隐隐的青山,连着那湛蓝的云天。”今年五月的最后一天,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来咱们滁州南谯区开展文学讲座,他提到自己和滁州的渊源,因为领略到了全椒黄粟树水库的极致美好,想到为它取了碧云湖这个名字,还写了《到碧云湖去》这篇经典散文,我惊诧于他的这段描写――原来,滁州是这么美。

南湖是温柔的,晚上的月牙儿近在眼前,湖面波平如镜,倒映水中月,垂柳拂过水中的月梢,如美人的发丝贴在雪白肌肤之上,两弯天上水中交相辉映的朦胧的月牙儿,亦如黑夜天空的锁骨,性感的,惹人怜爱的。曲折的水上回廊通向美丽的亭子。南湖边的毋忘石是儿时最亲切的怀念。有多少孩子在石前照过相啊。此刻,我要忘记繁缛的工作细节,抛开在红绿灯前上千上万次等待的世俗,去亲近南湖,追忆梦里的记忆。

当时光老去,人们追忆的是醉人的风景,是触摸过的不与凡俗利益沾边的纯粹之物。

异地风光虽好,却是匆匆一瞥,如过眼云烟的美女。家,却是与你朝夕相处、触目生情的老伴,她陪你吃睡玩乐学,种种行迹都在她的爱恋下包容。

在家乡,不会狂热不会急躁,没有异乡为异客的尴尬境地。会觉得这是自己的地盘,周末无论到哪,很快就能又回到家里,感受家的温馨。

家乡的野果散文通用篇十四

久居南方,发现南方的冬天青枝绿叶,有些花依然开放,春天只是草木更绿,花更多,春的气息并不浓郁。有时甚至春天刚来不久,天气很快就热起来,马上步入夏天。这使我回想起北方家乡的春天。

其实,对家乡春天的记忆,主要是儿时的记忆,那时的记忆新鲜清晰,至今如新。秋天庄稼收割后,漫山遍野抹去了绿色,涂上了黄色。秋风一起,树叶落了,莽原一派黄色。冬天一派萧瑟,草枯了,树瘦了,人胖了。只有两三样草木是绿的,那就是松柏树和小麦。一行行青绿的麦苗在寒风中精神抖擞,在白雪下意气风发,让人看到春的气息,春的希望。冬天里的绿色是夜里的一盏明灯。

家乡的春迟迟不归,仿佛刚迎来的新娘,头上遮着盖头,迟迟不露面。立春过后看不到春的影子,春节过后也看不到春的影子,直到二月二龙抬头,春才缓缓而来。比起春节刚过就上地干活的人来,春懒惰多了。人们穿着厚厚的棉衣,期盼着,春却耐着性子,有时直到清明前才能看到它的影子。不过,春总归来了。

春阳暖春。冬阳不暖春阳暖,正如时事能改变人一样,季节几乎能改变万物。其实,最先感受到春阳温暖的不是人,而是大地。冬天,家乡的大地冻得邦邦硬,土里的一切都被冻土封存起来,直到春暖才将它们释放。正月初,地硬硬的,正月底,地就松软了,农民的镢头可以轻松地砍进地里。这时,快乐的不是大地,而是农民,农民可以痛痛快快干地里的活,这是农民的最大快乐。土地滋养着人,能日日侍弄土地,尽管不知秋后收获如何,农民依然十分高兴,他们侍弄的是一份期盼。只要土地里能渗进汗珠,农民就会将汗珠播撒下去,等待收获汗珠一样圆圆的颗粒。

春雨化春。对于十年九旱的家乡来说,很少有春雨,即便天空阴阴的`,也很难下雨。即便下雨,只是洒几滴而已,能淋湿地皮,就算不错的春雨。春雨难归,入种只能靠冬天蓄养的墒情。春雨贵如油。不过,几滴雨后,草木全都苏醒了。

春草报春。春江水暖鸭先知,说的是南方的春天。当家乡的人还穿着厚厚的棉衣的时候,草木就感知春到了。记得十几岁的时候到地里铲苜蓿,正月初几刚铲过,正月十几就会看到土里钻出嫩绿的小芽。那时,走遍每一寸土地,除了能看到冬天依然翠绿的麦苗,就是春芽浅浅的苜蓿了。苜蓿最先看到春天,不知它有多高兴,多自豪。小时候春天拉着几只山羊去放羊,地上只有枯草败叶,羊低着头捡拾一天,勉强填饱一肚子干巴巴的东西。突然,看见一簇小小的绿草匍匐在黄黄的地面上,跑上前去,蹲下身子,用手抚摸着新鲜的绿草,手上沾着清新的草气,春的气息跑遍全身。叫一声羊儿,快快来,这里有嫩绿的美食。羊儿来了,美美地啃着,美酒佳肴一般。其实,这草儿只是味道并不美的蒿草。

春树惹春。村头的柳条悄悄变了颜色,仿佛一夜之间,枝条上涂抹上点点淡淡的绿色。几天工夫,柳条条条新绿,远远望去,一团绿烟。春风徐徐,柳条徐徐摇曳,婆娑多姿,似村姑沐浴后梳理着长长的秀发,一甩一甩,妩媚极了。村姑看见俊俏的柳影,打扮得更加勤了。绿意走进村子,村人满面春风。

春花画春。我想起了几句古诗:“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你猜诗中写的什么花?突然有人从地里跑回村里,说地里有一棵桃树开花了,粉嘟嘟的。试想,遍地干枯的黄土地上突然出现一树粉色,有多醒目,有多养眼!试想,粉嘟嘟的一树新花,任由你去看,让你看个够;任由你去想,想那是一个俊俏的村姑,一位风韵绰约的少妇,一个自天而降的仙女,一朵天上的彩云,一只深山的俊鸟,一条山涧的清流,一面飘拂的彩旗,一朵灿烂的礼花,一幅绚丽的画,一个美丽的梦。一树桃花一片春,这树桃花有多迷人,山村里的春多美!

春鸟逗春。冬天的麻雀叫得欢,因为食物不多了,似乎叫能解饥。春天的麻雀叫得更欢,似乎盼到了饱食的希望。天刚亮,麻雀就在树上叽叽喳喳,催促勤快的人早起,使睡懒觉的人睡不成好觉。喜鹊登枝,站在自己精心编织的巢边,叽叽喳喳,不知是向人们道春,还是向人们道喜。村里人爱听喜鹊的叫声,认为吉祥好运。哇哇的乌鸦叫声不太好听,人们也不厌烦,毕竟它与人为伴,是人们的邻居,如果看不见乌鸦窝会觉得少了什么。咕咕叫的鸽子人人喜爱,春时更想多看几眼,因为它太温顺了。布谷鸟站在树梢,早早就催人种谷,其实还没到种谷子的节令。画眉吱吱叫,黄鹂婉转鸣,各自唱着各自心中的春天。当然,最逗人的莫过于燕子。清明前归来的燕子,径直飞到去年筑巢的院子,在院子里绕几圈,飞到熟悉的故巢,低头呢喃着,向屋檐下的故人打招呼。阔别几月的燕子回来了,人们像看到久别的孩子归来,心里既疼又爱,说它南来北往不嫌累。一天到晚,到处是鸟声,村里成了鸟儿的乐园。

春水媚春。那条河里的水,冬天水清清的,冒着热气,春天水亮亮的,纳尽山光云影,像春天的女人一样妩媚。水里的鸳鸯,冬天只是双双浮在水面,亲亲妮妮,春天则春情勃发,相互嬉戏,极尽挑逗之能。那些蹲在河边石头上洗衣的女人,叽叽喳喳,像树上的鸟儿,叽喳不停。

七九六十三,穷人路上把衣单。临近出九,人们脱去厚厚的棉衣,换上了夹衣,既觉得轻松,又觉得舒坦。那股舒坦劲,实在难以用言语形容,只能说春天太舒服了。

家乡的春天,一年比一年遥远,一年比一年亲近。要是再回到童年,再回到家乡,美美过上一个春天,该有多好。

家乡的野果散文通用篇十五

当今世界最不缺的就是水果,你看那满大街的水果屋,超市的水果架上无不琳琅满目,各种洋水果、国产水果应有尽有。现在科技、信息、交通发达了,什么水果什么时候上市的概念也变得有些模糊,冷藏技术使得一年四季都能吃上各种水果,市场上唯独不见的就是产自大山里的纯绿色无污染的野水果。

野果可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它如怕羞的山里姑娘,密藏深山不出阁,只闻其名难觅其踪。野果因产量少,藏在高山灌木丛中采摘辛苦费工大,山里的交通不方便,即使采摘到了也难以保鲜,所以生活在城里的同志们就没口福品尝到那令人神往的野果了。不过,不要紧。假如你真是个追求味蕾享受的发烧友,假如你有充足的时间加上不怕辛苦的决心,那好吧!请收拾一下你的行囊,带上你的好心情,随我一道去四散里的大山里走一趟吧。

四散里地处建德兰溪交界,境内群山连绵,古木参天,是鸟的世界,动物的天堂,更是各种植物花卉争奇斗妍的擂台。而更令人垂涎的是一年四季不断给你制造惊喜的野果,一路“寻芳”的你千辛万苦寻寻觅觅始见野果的惊喜,野果的美丽外表不断的刺激着你的视觉神经,可口的难以言状的美味强力的诱导着你的味觉,这一切的一切让你迷恋于野果欲罢不能。

如果你有足够的闲情逸致,即使在寂寥的四散里待上一年,由于朝夕有可爱的野果相伴,相信你终究不会失望。

农历的三月是野草莓成熟的季节,在四散里野草莓叫“妙了”,也许是可爱的外形,也许是美妙的味道,山里人真有才。“妙了”生长在四五十公分的草本植物上,上面有刺,四散里外的地方叫“刺妙”。“妙了”呈大红色,十分的喜庆。扁圆形,个头不大直径只有2公分左右。虽是露天的,但有茂盛的植被庇护不见一丝灰尘,大可以手到擒来抓紧塞进嘴里先吃为快!味道怎么样?这时的你会大发感慨:“‘果’如其名,‘妙’哉!”

“妙了”是统称,在四散里还有二种“妙了”,分别叫“大麦妙”“小麦妙”,何意?山里人聪明,大麦收割的早,割大麦的时候刚好是“大麦妙”成熟的时候,小麦收割的晚,“小麦妙”也成熟迟些。这二种“妙了”颜色为橘黄色,形状就像现在人工种植的草莓,只是个头只有草莓的四分之一,它们不是草本植物,是木本植物,主干只有手指般粗,高度有一人多高,采摘过高的“妙了”要用柴刀钩一下,上面有刺小心点。

各种“妙了”犹如戏台上的生旦净丑,你方唱罢我登台,陆陆续续的一直延续到初夏。

夏天来临,山上的野山桃成熟了,山里人把野桃叫“毛桃”,原因可能与野山桃外面厚厚的绒毛有关,同样“毛桃”的个子不大,就像李子般样。成熟了的“毛桃”很可爱,若隐若现的桃红一如怕羞少女脸上的红晕,迷死人了。山沟里到处都是比瓶装水还要干净的山泉水,动手把“毛桃”洗洗,啃一口那个脆呀!吃过“毛桃”的你真会怀疑满口生津这个词的来历就出自这里。由于山上的“毛桃”水分少纤维多,吃多了不易消化,在那个吃不饱肚子的.时候,四散里就有人贪吃过多的“毛桃”而生病至死的,至今四散里还有关于慎吃“毛桃”的警示语:吃毛桃,生毛病。毛桃树下招魂灵。

“毛桃”好吃,可不要贪吃吆!

野山楂分两种,严格意义上这两种野果都与山楂不搭边,但都与“楂”子有关,恕我孤陋寡闻,我实在不知道这两种野果的学名。一种叫“泡楂”,长在木本植物上,上面也有刺,形状犹如迷你型长灯笼,高度只有小小的2-3公分,成熟的“泡楂”外观呈诱人的粉红色,里面是饱满的琼浆玉露,吃一口酸酸甜甜的那个味呀保你终身难忘!它的成熟期在农历的四月份。

还有一种叫“毛楂”,它的成熟期在中秋时节,有“七月半,山里个毛楂红一半”一说。它生长在四五十公分矮株的木本植物上,形状如扁圆形宫灯,当然是“迷你型”的,直径只有二三公分,颜色极具富贵相,是紫红色,味道似枣非枣,酸中带甜,甜中带酸,内有籽。小时候,我们经常用线将“毛楂”穿成项链、手链玩,但时间玩的不长,经不住“毛楂”的诱惑,早就成了腹中之物了。

秋天到了,山上的野梨、野柿子、野生猕猴桃像来不及似的争先恐后奋勇登场。

野梨个儿不大,形状很像家种的那种,却只有李子般样大小,山里人极具智慧的把它命名为“叮铛梨”。野梨个小心气高,它就要跟家梨比内涵,看谁的味道鲜,哪个味道美!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家梨自然略逊一筹。

柿子与猕猴桃是天生的一对鸳鸯,四散里的人总喜欢把二者放在一起用来催熟柿子。对待野柿子,野生的猕猴桃也不例外,在这段时间你可千万不要着急嗷!需耐心的等待五到七天。对了,野生的柿子其形状如家种的一样,只是小了不少,没关系,好吃才是硬道理!野生的猕猴桃生长在缠挠着大树的藤蔓上,采摘时要小心啦。其大小也只有市场上卖的三分之一光景。口感要好于非野生的三分之二吧。

还有野生的大核桃,采摘回来要去皮,晒干,壳比市场上卖的要厚,可惜其营养价值没有检验过。

好了,在四散里的大山里玩了这么久,品尝了这么多的山珍野果,您还满意吗?

家乡的野果散文通用篇十六

摘野果。

经过一路的颠簸,我回到了离别已久的老家。

“妍妍姐姐,妍妍姐姐!”光听声音我就知道,这肯定是媛媛、扬扬,这对双胞胎姐妹在叫我了,“我们一起摘黑果子吧。”“别心急,别心急,还是多去叫上几个人再去摘吧。人多力量大,这一次,我们可是要来个‘大丰收’的哟。”“好,就听你的,”她俩从来到都十分尊重我的意见,于是赶紧答应。

过了会,我们带上几个小伙伴,“全副武装”地朝着长了野果子的山坡前进。这时候的黑果子,已经完全熟透了,别看它小得很,但汁水是非常多,非常足的。黑果子刚长出来时,是白色近乎透明的,后来逐步变成粉色、血红色、紫黑色。

当我宣布可以开始摘取桂冠了的时候,已经有人钻进草丛里“开战”了。当然,身为“指挥员”的我们也不会偷懒。

我伸出右手指甲较长的两根手指――大拇指和食指向连着小小的果子的茎掐去,用另一只手接住我的第一个“战利品”。然后又重复着刚才的动作,接下了第二个果子。就这样“劳动”了二十多少分钟,我的左手再也放不下小黑果后,我如今伙伴们来“挑刺”。我说:“这些果子上的刺不扎人,但不能把它握在手里,也不要去摸或者捏连着果子的梗,茎,那上面的小刺很容易扎进皮肤里,小心点。”“哎”大家齐声应着,我们便开始挑刺。我轻轻地捏住那细小的'刺,把它从果子缝中扯出来。没过多久,果子中的刺都被扯完了。我们开始分果子,由于大家都十分信任我能够分得很公平,所以没有发生什么争执,一会儿就分完了。熟透了的黑小果十分可口,轻轻地咬上一口,紫红色的汁液射向舌尖,沾满了嘴唇,红得好像是涂上了口红。“哈哈,军军,你的脸,哈哈,你的脸变紫了,哈哈……”

就这样愉快的一天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我多么想再回乡下去看看,去玩玩啊!来源。

家乡的野果散文通用篇十七

我所怀念的野果,生长在大山深处草木繁茂的地方。小时候,想去,母亲不让去,长大了,想去,却离得太远,去不了了。

母亲每天都是背着和搭在她背上的辫子一样长的空背篼出去,我只要看见母亲在临出门时甩一下长长的辫子,并将辫子搭在胸前,躬身再将背篼背在背上,她一定就要去一趟大山深处草木繁茂的地方。在那个清汤寡水的年代,目送着母亲消失在草木茂密的山林里,然后又眼巴巴地等待着母亲复又从山林里出来。母亲再从山林里出来的时候,前额的一流头发紧紧地贴在额头上。这时候,母亲的额头显得分外的突出,而头发却显得格外稀薄,长长的辫子不是搭在胸前,也不是搭在背上,而是像绳索一样绕在因用力而显得修长的脖项上。她每次都是佝偻着身子背着高磊山尖的一背兜野草,满身带着整个山林的气味回到家里。

我总会迫不及待地从母亲皴裂的双手中接过几颗圆润、乖巧的野果,拿在手中把玩,轻易舍不得吃。那时候,几颗野果就完全可以让我感到满足,野果带给我的无限的遐思和无穷的回味,就足以让我感受到童年的所有幸福。几颗野果就是母亲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能给予我的全部疼爱,野果的滋味,就是母亲爱的味道。

母亲每次回到家,手塞进草捆里,揣摩一阵,然后用她裹满了草汁的手捏了野果塞进我的手中,再在我的头上抚摸一下,端来一碗水,喝上一口,就蹲在地上,在碗里洗手。青涩的香味就溢满了整个屋子,我坐在炕头上吃野果,看着母亲蹲在地上洗手,浓绿的草汁渗进她那皴裂的肌肤里。母亲的双手就像是在碗里不停翻转的两块老树皮,我总会把最后一颗野果擎在母亲的嘴边,母亲却把脸扭到一旁,总说她怕酸,怕倒牙。我说,我不怕倒牙,母亲说,不怕就把它一口吃了,于是我就赶紧一口吃掉了,母亲的脸上就露出甜甜的笑。仿佛刚才一口吃掉野果的不是我,而是她。

一年中,母亲从山里带回来的野果是不尽相同的,有从树上采摘来的,有从草上采摘来的,还有的是从土壤里挖出来的。大多数野果的名称,我和我的母亲并不知道,但是母亲却知道。凡是她带回家来的野果,都是可以吃的。我们都管那些不知道名称的野果叫吃的。知道名称的几种野果,当时记着,经年之后却又几乎全部都忘记了,只有一种果子的名称我忘不掉,因为它有一个根本不是植物的名称,模样像毛驴的奶头,所有的人都管它叫“驴奶头”。这种野果不仅模样逼真,轻轻咬一口,脆爽甘甜,断口上,乳白色的果汁就往出浸,就像是一只浸着乳汁的”驴奶头”,兴许这就是它被称为“驴奶”头的原由。

我有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翻开枕头,我知道母亲会在我睡熟了的时候,在我的枕头下悄悄塞几颗和我前一天吃过一模一样的'野果。以至于我后来离开母亲去外地上学的好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会每天睡觉之前给自己的枕头底下塞一些吃的东西。母亲总是这样,她把好吃的东西不会一次全部给我,而是将其中的一部分藏在只有她知道的地方,每天在清晨给我一个新的惊喜。

儿时养成的许多习惯,在经年之后大都被另外的习惯彻底覆盖了,而我的母亲却一直没有忘记,她依然带着从清汤寡水的年代养成的习惯。在我的女儿那里重复着做这件事情,母亲每次从我的手中接过我大包小包带回家的吃食,嘴里不住地责怪着我乱花钱,不会过日子,手却不停地将那些吃食塞进我的孩子的手中,并不厌其烦地将所有的零碎东西收集整理一番,放在只有她自己知道的地方。

孩子们在清晨醒来,却不愿睁开眼睛,懒懒地躺着,手却习惯性地塞进了枕头下,手在枕头底下一阵蠕动,然后就闭着眼睛笑出声来。看到孩子们如此开心,所以,我一直没有在孩子的面前将母亲的这点秘密说破。

在这个闲适的清晨,亲历我熟知并依旧感觉幸福温馨的场面,不由得让我想起年轻时的母亲和年幼时的自己,那时候,因为母亲的良苦用心,哪怕只是几颗野果,也能让儿时的每一个平淡的清晨变得美好。野果的酸涩里浸透着的绵延的甘甜,跟随着我的母亲,从我的童年一直甜到我的还很幼小的孩子的心里,再看一眼母亲满头稀薄的银发和显得纤细的辫子,心里便生出一种痒痒的疼。

家乡的野果散文通用篇十八

镇中,却没给我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记。这里的3年也是稀里糊涂的度过的,唯一有点记忆的是美术老师留在门口屏风墙上的一句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二中的记忆就是大门两边的梧桐树,每当梧桐结籽的时候勾下来吃,别的似乎留下的记忆不多。

老城隍庙在老街的马道丁字口旁边,以前是蚕场的家属院,现在是蚕场的招待所?我小的时候,那里有很粗的桑树很多,每当有桑葚的时候,不管它熟不熟都会摘来吃,够不着的时候都会捡起一个石头去砸,当听到远处传来谁仍石头的责骂声时,瞬间小伙伴们都会一溜烟的跑的无影无踪。

现在的城隍庙挪到了南河树林里,里面也有像模像样的道士尼姑居住。不知道每天念的道经里有没有为民祈福这一课,如果有,那老街的城隍庙应该冒青烟了吧?没人知道祥林嫂为什么会在生命的晚期会用仅有的积蓄去寺庙捐个门槛钱,或许时至今日花巨资建造这个城隍庙的目的就是为那些想进天国的人留条后路的吧?我不去那个地方,我有钱给会我爸买块蛋糕吃。

没见过真品的,就无从辨别真假;没出去生活过的,就不知道外面有多精彩。但凡在外面生活过的,回来后都会说云阳的消费贵,什么都贵,而且假货过期货也多。这也难怪,南召,自古就是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人们要生存,就得撵上时代的潮流。大城市啥价咱啥价,有人买的起。

那说好的万头养猪场呢?那搭好的塑料大棚呢?如今时髦一句话:粑粑去哪了?我给改句:这些能给云阳父老乡亲添福的东西去哪了?云阳没有一个能撑起这个局的吗?电视里我们总看到谁谁养猪年入千万、大棚年入百万的,只可惜那都是电视里的故事,现实的云阳没有这样有魄力的人!

我常常想:假如在红阳厂那里修一个污水处理厂,把沿河两岸砌起来,在南河树林的下游修一个排灌站,西河上游一直修到南河交叉口,把河底推平,蓄满水后种上莲藕,养上鱼、虾等,那不光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还是云阳人的一大景观呢!整个小镇都环绕在荷塘月色之中,那是何等的惬意!

我如果把旗杆山承包下来,那我不会去破坏那座山的样貌,我会在最顶处修一个蓄水池,把整座山种满葡萄、一圈一圈的至山顶。旁边所有的山也同样种上水果、树木,只要不重复就可以了。既然是农庄,为何修那么宽的路?有个羊肠小道走就可以了,真没必要修那么宽,既破坏了原貌、又浪费了钱财。

其实,云阳开发的好是云阳人自己的财富,是为后代人留下的财富。当你徜徉在荷塘月色下,游玩在水果花丛中的时候,你会觉得:云阳,真的是很美的!

家乡的野果散文通用篇十九

朋友们曾问过我,喜欢住在哪个城市或美丽的地方,我毫不犹豫地,骄傲的回答:除了合浦,哪都不去。

只有合浦才适合我,在这里,我不必为一些所谓的理想去拼搏,不用跟随一些怀抱美好理想的人在各个大成市留下血和泪,用不上过着节奏紧张的生活;用不上每天背着一个公文包满头大汗挤公交车;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都只是我遥不可及的梦,等有钱,我们可以去游览名胜古迹,留下足迹就够了;那里紧张的生活节奏实在不适合我,那些尔虞我诈的片段也不适合单纯的我,那些城乡歧视也不适合我;我不想流落街头,不想风餐露宿,不想与亲人千里相牵挂,不想他们为我提心吊胆,我只想留在自己从小到大谙熟南方,——合浦郡。

在这里,我们对大街小巷了如指掌,远近的路或人们都熟门熟路;甚至走出门就可以叫上看着我长大的大妈阿婆,她们能叫出我的乳名、然后将我打趣一番,比如,该成家了,你妈可是整天想抱孙子哩。

在这里,我们吃饭的时候不用到处跑,因为我们熟知每家餐馆的店名和位置,五六间超市已耳熟能详,并且知道哪间的东西最好最便宜。

在这里,一切按步就班,毕业后就回来自己的家乡工作,根本就谈不上压力,父母有工作,有房子,不用我去背上房贷过日子;不用天天早上饿着肚子去挤公车,不用因为堵车而上班迟到被上司开骂甚至被炒鱿鱼。

在这里,我们上班后,开始积累点小钱,工作假期可以去远行,骑个小电车,就把我们美丽的珠城游个遍,比如去摘草莓呀,去看油菜花呀,去爱心书屋看书呀,晚上还浪漫一场电影呀,或来一次嗨爆的歌喉。

在这里,你可以说我没有上进心没有用,也可以说我没理想和斗志,但是我的生活无忧,我的亲人一直与我一起,我们上班前下班后可以吃到妈妈亲手做的香喷喷的饭菜,经常跟爸妈在饭后一家子散步在还珠广场,然后向他们的吐槽朋友间的趣事及工作上的小烦恼。还可以跟三姑六婆二姑娜说些亲戚之间的温暖体己话或调倾些生活上的笑料。我觉得这才叫生活,生活本来就是平凡,我只求平淡安逸。

在合浦,周末,我们相约去溜达溜达,如近的可以去爱心书屋看书,要不摘草莓,抑或去看油菜花,抑或去江边与鸥鹭共处,享受和谐,感受蓝天白云的广袤。远的去星岛湖坐坐游船,呼吸山野的新鲜空气,看水鸭飞跃,白鸟小憩,在徐徐的山风,在碧波白云间小岛中留下你的倩影。最喜欢去的是北海银滩,躺在白亮的细沙上仰望蓝天,懒洋洋地徜徉在和暖的阳光下,感受海阔天空,潮起潮落。也可以选择游金海湾的红树林,冠头岭;如果饿了,想吃海鲜小吃就到侨巷镇吧!如果有小长假的,那么就去北海涠洲岛,钦州八寨沟,三娘湾;防城巷的金滩紫荆花,南宁的青秀山,博白的德天瀑布。或到乡村走走,看看西场的甘蔗木署,常乐的蔬菜蚕丝和花生,公馆的水米乙和香山鸡嘴荔。石湾的豆角红米,乌家的瓜皮和咸菜头,这些足以让你自豪和骄傲。

在合浦,工作上有烦恼,生意上有困难,至少身边有亲人,有文烟酒集团,有帮捏捏玩到大的`玩伴,还有一帮哥们死党。她们会在你经济紧张时,事业上有疑难杂症时给你安慰和伸出援手。想休闲娱乐了,会唱的就去ktv嘣牛,五音不全的则搞笑;要不搓搓麻将谁赢钱谁请客,总之一条微信在圈里一发,整条合浦街的老友,玩伴,死党,哥们一阵间就聚拢队,所以孤独寂寞与你远远靠边站。

所以在合浦,这就叫幸福。

在合浦,说到天气,可以说一年四季温暖如春,它春暖花开,夏日艳阳高照,秋日硕果累累水稻金黄,冬凉草青,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历史悠久的珠城,说古它拥有古汉文化,文昌塔,古墓,海角亭,东坡亭,东山寺,琉璃玛瑙;说今它有东园家酒,珍珠海马。你说有哪个地方比得上我们合浦!

在合浦,傍晚和风吹拂,在广场你可以看到爱狗的遛狗,爱跳舞的跳跳佳木斯,爱散步的散步,三轮车佬在转悠,逗客。这个时候是人们悠然自得回归本真的时段。你会发现生活平凡而惬意,你会明白平淡简单就是美。在合浦,已经结婚的两个人都在这里,你不用饱受分居两地的煎熬,在你生儿女之后不用你担心接送孩子会迟到,一切有父母照看,你只管好好工作。在合浦你会体验到温暖而恬淡,温馨而怡人,这里才是我们的家。我哪里都不去,一辈子在这里,享受着一年四季的花开花落。

2、模样

屋后背的竹林整齐地排列,屋顶上的瓦片被零落的竹叶压上厚厚的一层。

母亲在早晨的阳光下,搓洗着父亲换下来的衣衫,旁边水龙头的水哗啦啦地响着。

小黄狗坐在院子门口,警惕地四处张望,一丝风吹草动,它便健步如飞。

麻雀偶尔来院子里觅食,又匆忙飞走,唯恐遭受袭击。

秋天的阳光分外刺眼,村庄静悄悄的,秋风从竹林的缝隙从野草堆吹过来,也吹来了黄皮果熟透的气味;熟悉的龙眼味;那株老苦楝树已经老了,在阳光下上气接不到下气。

父亲这个时候已经在村里的润爱家看纸牌,用扑克牌剪开两半,然后抓到同样同色双对便糊了,跟麻将有类似。

院子里的黄皮果树,开始从一棵已经被母亲发展成十来棵,如i母亲的生儿育女,繁衍了我们五兄弟姐妹,这是她引以为荣的话题,我们是她的骄傲,她的成就感。

人的一生中,不求有大富大贵,平安健康便是财富。

日子在缓缓流淌,我们在日积月累中沉淀,积累财富,积累知识。

而我在忙碌的工作中,也充实着生活,文字在我生活中渐渐丰硕,当然,最爱的是写诗。

最喜的是中秋与过年,这两个重要的日子是家人团聚一起的日子。不管兄弟姐妹们距离多远,这样的日子,我们都赶回来相聚一堂,这一天,母亲和父亲是最忙碌的却是最幸福的,我们几兄弟姐妹在一旁侃侃而谈。

望着烟囱里炊烟枭枭,一种温暖,一股温馨在庭院里索绕,经久不息。

当晚霞散尽,黄昏的风大了些,竹子被吹得咯吱咯吱地响,

田野里的稻谷沉甸甸的,五浪江水一片寂静。

田埂上,看牛的牧童骑着水牛,吹着哨子,惊起一群白鹤,我又想起小时候,我釆撷着菜花,屁颠屁颠追逐着满地的蝴蝶,母亲在浇菜,笑起来的嘴角与黑夜里的一弯娥眉相似。

晚上,人们从地里回到村口,长尾茅鸡总是惊慌失措地钻进灌木丛,或密密麻麻的竹林里。

许多年过去,这些犹如昨天的播放的电影,一幕一幕在我脑海里翻过。每逢回到五浪江村,我脑海里依然有幅美丽的图腾,一个年轻妈妈在滔水浇菜,一个小女孩在田间撷着黄色菜花,追逐着蝴蝶。我想朋友们应该想到浇菜的是我母亲,撷菜花的小女孩是我。

3、春天,一切所向自然

春天,这百花争妍的世界,而我不甘心做一棵狗尾草,我只想做楼院里的一棵木棉花,穿着火红的袍子,耀眼在春天的臂膀,点缀春光;却又想成为一株粉红色的三角梅,安静地驻在阳台上绽放;而我依然安份不了,也想成为一株凤凰花,开到灿烂;还想做一棵守候千年的老苦楝,在村庄静观世事沧桑;或者做一朵自由自在的云。

不知道何时起,春天它悄悄地来了,它拎起裙裾,袖口拈满春风,从阳光下走来,从百花丛中走来,从一声声鸟鸣钻出来,从一群群互相追逐的蝴蝶中缠绵。因此,便有了一片花海,穿着春天的衣裳,着上美丽的妆容,红粉一片。哪怕是一棵小草,一小朵野花,都充满了新的生命。这样的河山,这样的自然,你不醉,我可是醉了。面对这样的美,把那些不快,那些无所谓的小忧郁,统统丢在云淡风轻里,从村庄里的一团炊烟袅袅,从一解语花感悟中释然,从一抹阳光走出来,催生所有的春色。

这一切一切,在春天里所向自然。

家乡的野果散文通用篇二十

出门在外,当朋友们问起我家在哪里时,我便自然回应,我是各达地人,当朋友们追问我的家乡是否有很多"疙瘩"时,我竟不知所云!

前几天,我特意找到村里的几位老人,问起我们家乡名字的'由来,有老人说,在很多年前,我们村所在地有一块儿"大疙瘩",所以我们这个村就叫疙瘩地村,还有老人说,我们村的老祖先是周边各省的一些商人游客,文人雅士到达此地落脚,所以我们这个村叫各达地村。

那么我们这个村到底是疙瘩地村呢?还是各达地村?今天就让我带你去转转,到时你自然就知道了。

我的家乡坐落于陇南市文县桥头乡的西北方向,家乡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的住植物,那里还有很多的奇山异水,不信你跟我来。

现在,先让我带你去龙洞沟去转转吧!

小时候,总是听乡里老人讲起龙洞沟的故事,说家乡的龙洞沟是龙居住的地方,那里有七十二道门,长一千多米,中间有一处石桥,洞中常年流水,冬暖夏凉,时而有不明飞行物出入。每逢家乡干旱时节,乡里便组织人去龙洞沟请雨,你可别说,那一去一个准儿,好奇的我们不知有多少次徘徊在洞口,好奇里面的龙到底长什么样子,好想进去看看。乡里老人常说,那是龙神的地盘,所以,胆小的我们总是望而却步。

很荣幸,这个冬季,我终于进去了一回!

20xx年1月27日那天,我早早就起床了,阳光还无力的驱散着空中的凛冽,一股醉人的气息扑在脸上,吓了我一大跳,我匆匆地吃完早饭,就同专门约下的同伴向龙洞沟出发了!

在去龙洞沟的路上,石径崎岖,山路曲折,两旁松林、杂草密布,途中有泉水从石上流过,潺潺作响。当日恰逢晴天,山景格外新鲜,远远就望见了龙洞山,从下往上望去,龙洞山犹如一把黑色的剪刀,把天空划成两瓣,映入眼帘的更是一道长一百多米,宽四五米左右的冰柱,让人望峰息心,一双迫不急待的脚,踩着正在融化的冬雪里,身子一不留神就印在上面,在同行的帮助下才顺利到达龙洞口。

龙洞山危岩峭壁,迎人而立,龙洞口似鳌鱼在那里大张馋嘴,等人进去自作牺牲,送去美食。这是传说中的第一道龙门,我们刚到洞门口,便见半人高的冰柱从地而生、拔地而起,恰似老虎锋利的牙齿,让人心生畏惧,更不敢触动。再向里面望望,有一大潭水,不知其深浅,二十米左右长,十米左右宽,我与同伴右手拿着木棒,左手提着手电筒向前涉足,前进二十多米后,右边突然增生一道石门,这就是传说中的第二道龙门。很奇怪的是钻进第二道门后,空间增大,地下水无故消失,只听见流水击石、泠泠作响,石壁上隐隐显现出白色的观音菩萨像,让人又是一惊。当我们把手电光照向石壁时,竟然有五彩石镶嵌在里面,我欲动手砸落,被同伴提醒,龙洞之中万万不可妄动。于是,我俩继续前行,徒行五米左右,又见一门口,这是传说中的第三道龙门,我迫不及待地爬入,进入洞口后又见一大洞,此洞可容纳数人,地上怪石满地,亦见潺潺流水,水中竟有许多娃娃鱼,此时的我们坐在石头上抓娃娃鱼,顺便小憩一会儿。正在此时,有一声奇怪的声音从内洞传来,我们竖起耳朵、面面相觑,突然,数只不明飞行物箭一般的飞了出来,吓得我们转身往出爬,跑到洞口时,心还在怦怦作响,额头竟然还在直冒冷汗,同伴呼吸急促,语无伦次的说道,此地久留不得!当时洞口周围雾气横生,一片寂静,由于十分害怕,于是我们匆匆地回家了。此时想来心有余悸,再也不敢前往,心想,若以后有谁想去,便由他去吧!那里太过阴森,胆小的我着实害怕,所以,空闲时的我,只好去家乡的草坡平奔跑了。

家乡的草坡平位于我们村的正后面,很难想象山峦成峰的地方竟然还有一个诺大的草坪,如果你打算来我家乡转转,建议你最好选择春夏季节,那时我定会陪你骑着马儿,在草坪上奔跑,高歌一曲、共享人生!如果你还有雅兴,我会和你同赴“柜子崖”,那里的石头奇特,平平整整的如同数百个柜子摆在那里,当你玩累了可以躺在上面睡觉,当你闲了可以坐在上面看书、下棋、聊天、唱歌,听村里老人常说,那里常常是人们度蜜月最佳的好地方,因为那里有好多关于生“贵子”的传说。如果你觉得那地方太过招眼,那就去我家乡的“青石板”挑战人生吧!那里和龙洞沟一样,神秘的让人向往,神秘的让人害怕,胆小的我同样害怕的不敢去,请恕我不能为你导游。如果你实在想玩,我就陪你去家乡的“松树林”转转,那里风景好、空气好、安静、养心,如果你端着一壶茶,再捧着一本书阅读,在那里是何等的幸福啊!要是最后再照几张相,那是最舒心不过的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