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电工基础课件简短(优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0:25:44 页码:7
电工基础课件简短(优质17篇)
2023-11-24 00:25:44    小编:ZTFB

人们常常在一段时间过后回顾自己的行动,这样有助于我们的成长和改进。如何培养积极向上的个性,成为一个阳光、自信的人?总结范文中的经验和思考或许能给我们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路。

电工基础课件简短篇一

课程的地位、性质:《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作用:使学生掌握与机电专业相关电工电子的知识和基础技能。

(一)课程特点。

1.突出了基本理论、概念、技能;

2.体现机电专业特色,紧密联系实际;

3本课程知识联系面宽,涉及较多学科的内容,是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的学科。

(二)教学法。

1.理论联系实际。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

2.适当的运用启发、诱导、讨论、归纳等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

3.根据本课程逻辑性强,定性分析较多的特点,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根据本学科特点广。

泛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加深学员对所学课程的理解。

考试纲要求:主要测试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程度,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范围和要求。

1.直流电路部分。

(1)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理解电动势、电位、电功率的概念;

(3)掌握电压、电流的概念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电功率的计算;

(4)掌握电阻元件与电流的关系,欧姆定律;

(5)了解电容元件、电感元件及其特性、用途及选用;

(6)了解支路、节点、回路、网孔的定义;

(7)理解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8)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9)掌握电阻串、并联的连接方式及电路特点;

(10)掌握混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电压、电流及电功率的计算;

(11)掌握支路电流法,会求解二个网孔电路;

(12)了解叠加原理的内容及其适用范围;

(13)理解戴维南定理,能求解一个或两个网孔的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路;

(14)掌握万用表、直流电流表与电压表的使用,会正确测量直流电流、直流电压及电阻。

2.交流电路部分。

(1)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了解正弦量的解析式、波形图、相量图及其相互转换(不要求画波形图);

(4)理解rlc串联电路的分析计算,会判断阻抗性质;(仅限于理想元件串联);

(5)了解对称三相正弦量、相序的概念;

(6)了解三相对称电源星形、三角形两种联结方式及其特点;

(7)理解中性线的作用;

(8)理解对称负载作星形、三角形联结时的电压、电流的计算;

(9)了解对称三相电路的功率计算;

(10)掌握万用表、交流电流表与电压表的使用,会正确测量交流电流、交流电压;

(11)掌握单相功率表的使用,会正确测量有功功率;

(12)掌握单相电度表的使用,会正确测量电能;

(13)会正确装接日光灯等单相照明电路;

(14)会正确装接三相负载电路;

(15)了解示波器的使用,会正确观测电路的波形。

1、加强实训的力度,联系实际注意多听、多想、多动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

2、注重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3、积极培养学生兴趣,以学生的需求为第一位。同时贯穿思想道德建设,建构学生公德意识体系。

1、教学中应以“行为导向教学法”为指导。以“课题”、“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探究。

2、学生采用小组学习、自主学习等方法,发挥“大师傅”和“小师傅”的作用,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获得知识。

考评方法应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过程性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以各个课题中的实训内容为考核依据;二是终结性评价,为理论考核,主要体现为平时考试测试和统一模拟考核。

填写教学进度安排表。

电工基础课件简短篇二

课题:金属热胀冷缩吗(五年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涨的。过程与方法:1、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型实验加以解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表现出更浓的兴趣。2、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酒精灯、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垫圈(钢条)、刻度尺、做支架用的木块等;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讲述事实,引出课题。1、我先给大家讲一则故事:1825年,英国铺设了第一条铁路,钢轨是一根连一根的焊接在一起的。结果,到了炎热的夏天,钢轨就变得七歪八扭,左右弯曲,有些地方甚至还向上拱了起来;而到了寒冷的冬天,钢轨竟断裂成几段。2、听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问题要问?3、你猜测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4、是啊,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现象,钢轨是不是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呢?金属热胀冷缩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电工基础课件简短篇三

《电工基础》是机电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它系统的介绍电工技术基础,是目前机电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本书教材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为周绍敏,(打手势)同时,本书也为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本节内容为教材的第四章第一、三节。

本课程教学对象为学校机电班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同学们普遍存在以下特点,优点:好奇心强,精力充沛,求知欲望高,动手能力强。缺点:自制能力差,上课容易走神。内心不够坚强,遇挫折易放弃。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结合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

教学重点:电容的概念及影响它的三大要素。

教学难点:电容的充电和放电。

本节课我严格秉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理念,将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讲练结合法等三种教学方法轮换使用,(打手势)同时,再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合作交流,最终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工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建立学习成就感和信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探索新知五分钟,新课学习三十五分钟,实验操作三十分钟,回顾总结十分钟。

探索新知。

为了让学生更加形象的了解电容器,本环节会在多媒体上展示各种电容器的图片,让学生感知电容器。

首先是瓷片电容、钽质电容、电解电容、可调电容、子母电容。

在引入课题后,由于学生对本科目的学习要点还很陌生,为了区分课堂重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目的性,我根据学习内容,制定出以下学习任务!

a、掌握电容的概念。

b、影响电容的三大要素。

c、理解电容的充电与放电原理。

老师则随即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电容的概念。

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将以水杯和油桶为参照。

水杯是装水的容器。

油桶是装油的容器。

根据字面意思的理解,不难判断,电容则是装“电”的容器,它具有贮存电荷的作用,任何两个彼此绝缘而又互相靠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容。通过这样类比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电容的概念。

在引入电容的概念后,为了让学生更加轻松的理解电容的作为容器的形象,则引入与其类似的水缸灌水和排水的模型。

用水缸装水排水做对比,轻松引入平行板电容的充电和放电原理,同时也能让学生感知电容与水缸的不同点,水缸只装一种水,电容器则储存等量异种电荷,并顺理成章带入电容公式:c=q/u。

为了引出本节课另一重点内容,老师提问:电容的大小是否仅与电荷量q以及电压u相关?

很显然它只和水杯自身的材质以及大小有关!

同样作为容器的电容能贮存电荷的容量与电流以及电压的大小也没有关系。它和电容自身因素有关。

为了让学生顺利做好实验环节,接下来先给学生播放一则视频。

根据视频,引出两大问题:

一、为何电流通电时,欧姆表偏转的方向不同?

二、为何在电容冲电完毕后,欧姆表指针读数为零?

就这样用疑问的方式意在勾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为实验环节做好准备。

实验操作(三十分钟)。

在理论讲授完毕后,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电容的充电与放电实验,实验操作的目的:可以让学生亲自验证电容充电和放电时,电流表指针方向的变化。以及电流表在充电完毕后电流不再流入,电流表读数则缓慢归零等现象。

从而更加圆满解决在上节课遗留的两大问题。

回顾总结。

在新课之前,确立了三大任务,这一环节便对它们做一个总结!

本节内容的三大任务:

1、电容的概念。

2、影响电容的三大要素。

3、电容充电与放电的原理。

布置作业。

作业布置分为夯实基础和能力提高两部分,夯实基础部分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而能力提高部分则需要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并为下一节课的知识做好铺垫!

我的作业要求:按时递交作业,书写必须认真规范。并且为防止少数同学不动脑筋的抄袭行为,对构思新颖的同学加分奖励。

在教学中,不应受制于教材的内容,应广泛引入与生活相关的事物,利用多媒体动画以及实际操作,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降低教学难度,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此外,由于职高学生的特殊性,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待更多的实践探索。

谢谢大家!

电工基础课件简短篇四

由于中职学生理论基础差,同时又缺乏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认为学习难度大学不会因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致使课堂出现学生睡倒一片或不听课各行其事的现象。采用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完成工作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学生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遇到问题,就会带着问题主动学习,这样使学生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既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实施情况。

(一)组织召开专题会。

为了确保课改取得实效,机电一体化教研组组织有关教师召开专题会,就如何开展好课改工作进行讨论,认真听取这门课有经验老师的建议,制定出课改实施方案。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

1、坚持课程与技能岗位相对接;

2、下企业调研岗位工作任务;

3、提取典型工作任务;

4、确定课程学习任务与技能目标;

5、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三)项目教学内容的确定。

内容共十三个学习情境(即项目任务)。在确定的学习内容中较侧重电子部分,任务的层次也是由易到难,十三个学习情境如下图所示。

(四)项目教学的组织实施。

1、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项目学习中有关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在: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2、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们还是能够给予较积极配合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计划的每周7课时安排在一天内进行,其中2节为理论课时,其余5节为任务实训课。但由于教师人手不够,后改为4节理论,3节实训。相比于理论课,学生还是偏向于上实训课,更喜欢做训练动手能力的项目。在教学方法上,摒弃了之前一味地只讲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是结合了我们设计的项目任务,在任务的完成中找出知识点,并结合实物消化重点,让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所学知识点,更能够掌握怎样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当中去。例如一个小的心形灯,它所涵盖的知识点有二极管、三极管、电容、电阻等元器件的原理、技术参数等。当一个心形灯焊接完毕时,学生们不但了解了这些元器件的性能、作用。还能从中知道它的工作原理。相比较于之前的传统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观。

3、由于是初次尝试项目教学,因经验不足以及该班三自教育和技能大赛等原因,导致本学期只完成了11个项目教学,有电子温度计、行走机器人两个项目未能完成。

三、项目教学取得的成效。

1、开展项目教学,打破了体统的教学模式,极大地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课堂气氛活跃。

2、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热情,形成全员参与的`好局面,变学生“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3、增进学生间的团结,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沟通能力。

5、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补充完善课程标准。

6、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对仪表工具的正确使用。

7、开展项目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记忆。

四、存在的不足。

1、本课程的实训项目是在4号楼201、402进行,因做实训项目时需要大量插座,但实训室条件无法满足,故需要大量的接线板代替。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

2、在项目任务的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有的项目任务涉及到的教学重点是重复的。有的项目任务所需时间很短,而有的项目任务又较为复杂。难易程度缺乏过渡性衔接,造成在知识点的过渡上存在一定的跳跃性。

3、在实训内容的监管方面,因教师人手不够,导致理论内容花费时间过多,而用于实操训练的时间没有保证。导致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学生过多的在意产品制作的成就感,而对于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及相关知识点缺乏深度的了解学习。

五、需改进的方面。

1、项目任务的设计在现在执行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的完善。

2、过程考核的表格设计上还需完善,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重点学习,应充分体现项目教学的特点。

3、考核时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实操能力、团结协助能力,但更要注重学生的品格品质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文明操作。

电工基础课件简短篇五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常识、理解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方式。

教学重点:

微机硬件系统组成。

教学难点:

计算机软件系统组成、计算机技术指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3分钟)(设疑法、提问法)。

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来说一下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你所掌握的计算机的一些操作。

以上可见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对它的使用又掌握了多少呢?从今天开始,由大家和我共同来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总计80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

1.1计算机概述(20分钟)。

1、计算机的发展(5分钟)。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掌握三要素。

(2)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重点掌握所采用的元器件)。

2、计算机的分类(5分钟)。

多种分类方法:

按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字长、存储容量、软件配置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指标,可以将计算机分为微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和巨型计算机。

3、计算机的特点(5分钟)。

运算速度快:

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具有存储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

教师应对以上每一部分特点进行扩展和讲解。

4、计算机的用途(5分钟)。

可采用提问的方式由学生来回答,最后由教师来统一进行总结。

1.2计算机系统组成(60分钟)。

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都有着一此初步的了解,教师应在学生已知的范围内进一步进行知识的讲解和细化。

1、观看系统结构图(由此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分步进行讲解,5分钟)。

2、计算机五大硬件组成部分的作用(5分钟)。

运算器:负责数据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负责对程序规定的控制信息进行分析、控制并协调输人、输出等操作。

存储器:实现记忆功能的部件,负责存储程序和数据。

输人设备:负责把用户的程序和数据输人到计算机中。

输出设备:负责从计算机中取出程序执行结果或其他信息,供用户查看。

3、计算机工作过程(5分钟)。

首先编制程序,操作人员通过输人设备将程序和原始数据送人存储器;运行时,计算机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送到控制器中进行分析、识别;控制器根据指令的含义发出相应的命令,控制存储器和运算器的操作;当运算器任务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指令序列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输出。另外,操作人员还可以通过控制台启动或停止机器的运行,或对程序的执行进行某种干预。

计算机软件系统是指用来指挥计算机运行的各种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序的数据和有关技术文档资料的集合。

计算机软件系统是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等组成。

5、微机硬件系统(重点,应采有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学生对此部分知识产生深厚的兴趣,30分钟)。

(1)主机部分:(15分钟)。

主机部件包括机箱、主板、cpu、内存条、声卡、显示卡、网卡等。

(2)外设部分:(15分钟)。

外存,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6、计算机技术指标(难点,重在理解,不用太深入讲解,10分钟)。

(1)字长。

(2)存储容量。

(3)主频。

(4)运算速度。

(5)存取周期。

三、课堂小结(3分钟)(讲解法)。

四、课后作业(2分钟)(讲解法)。

学生以书面形式完成作业。

五、开拓思维,同时提出新的问题(2分钟)(激趣法)。

教师提出预习问题,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愿望,整堂课带着下一堂课的悬念结束,为学习下一结内容做好铺垫。

电工基础课件简短篇六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机电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入门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程。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可以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课打好基础,也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课程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4学时)。

一、学习要求。

1、理解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的概念。

2、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特点。

3、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并能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

4、了解电路的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工作状态,理解额定电功率和电气设备额定值的意义。

5、掌握电路中各点的电位计算。

二、课程内容。

1.1电路与电路模型。

1.2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3电压源与电流源。

1.4电路的基本定律。

1.5电路的状态。

1.6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第二章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4学时)。

一、学习要求。

1、掌握电阻的串联、并联、混联。

2、掌握实际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3、能够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

二、课程内容。

2.1电阻的串联、并联、混联及等效变换。

2.2电源模型的连接及等效变换。

2.3支路电流法。

2.4叠加定理。

2.5戴维南定理。

第三章正弦交流电路(8学时)。

一、学习要求。

1、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有效值、角频率、相位的概念和相位差的概念。

2、掌握复阻抗和相量图。掌握正弦量的向量表示法及电阻、电感、电容的向量模型。

3、掌握向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

4、熟练计算交流电路。

6、了解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条件和特征。

7、掌握三相电路中相电压和线电压、相电流和线电流的关系及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二、教学内容。

3.1正弦电压与电流。

3.2正弦量的向量表示法。

3.3交流电路基本元件与基本定律。

3.4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

3.5r、l、c电路。

3.6功率与功率因数。

3.7谐振电路。

3.8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第四章磁路与铁芯线圈电路(2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磁路的基本概念,磁场的基本物理量、磁性材料的磁性能。

2、掌握磁路的基本定律。

3、了解交流铁心线圈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的外特性、损耗及效率。

4、了解变压器的用途、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电压、电流及阻抗变换。

二、教学内容。

4.1磁路及基本物理量。

4.2磁路定律。

4.3交流铁心线圈与电磁铁。

4.4变压器。

第五章三相异步电动机与控制(10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机械特性、调速方法。

2、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和技术数据的意义。

3、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启动和反转的方法。

4、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功能。

5、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分析。

6、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自锁、连锁以及行程、时间等控制方法。

7、了解控制电路过载、短路和失压保护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5.1三相异步电动机。

5.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

5.3单相异步电动机。

5.4常用控制电动机。

5.5低压电器。

5.6基本控制电路。

5.7行程、时间控制电路。

第六章安全用电(2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和重要性。

2、了解接零、接地保护的作用和使用条件。

3、了解电流对人体伤害的程度及触电方式。

二、教学内容。

6.1接地及接地装置。

6.2触电方式与急救措施。

第七章半导体器件(4学时)。

学习要求。

1、了解半导体的类型和特性,理解pn结的形式,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

2、了解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掌握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3、掌握半导体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和特性。

4、了解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

7.1半导体二极管。

7.2半导体三极管。

7.3场效应管。

第八章交流放大电路(6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放大电路的组成。正确理解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

2、掌握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3、会用图解法和微变等效电路法分析放大电路。

4、了解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理。

5、了解射级输出器电路特点。

6、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输入、输出电阻和放大倍数的计算。

7、了解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

8.1基本交流电压放大电路。

8.2基本交流电压放大电路分析。

8.3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

8.4多级放大电路。

8.5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8.6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第九章集成运算放大器(6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结构及基本分析方法。

2、能够分析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运算电路。

3、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及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9.1差动放大电路。

9.2集成运算放大器简介。

9.3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运算电路。

9.4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反馈分析。

9.5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第十章直流稳压电源(2学时)。

一、学习要求。

1、掌握整流电路的原理及用途。了解单相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了解滤波电路的原理。

3、掌握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器。

4、了解常用三端稳压器及开关稳压电源。

二、教学内容。

10.1整流电路。

10.2滤波电路。

10.3直流稳压电源。

10.4开关稳压电源。

第十一章逻辑代数基础与组合逻辑电路(6学时)。

一、学习要求。

1、掌握数制与各进制之间的相互转化。

2、了解几种常见的编码形式。

3、掌握基本逻辑运算与组合逻辑运算。

4、掌握逻辑运算的化简。

5、掌握常见基础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及应用。

6、能够进行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7、了解编码器和译码器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内容。

11.1数制与编码。

11.2基本逻辑运算。

11.3逻辑代数及化简。

11.4集成逻辑门电路。

11.5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

11.6编码器。

11.7译码器和数字显示。

第十二章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6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

2、了解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其功能及应用。

3、学会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4、了解寄存器、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掌握集成寄存器、计数器的功能。

二、教学内容。

12.1双稳态触发器。

12.2时序逻辑电路分析。

12.3寄存器。

12.4计数器。

第十三章555集成定时器(2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555集成定时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二、教学内容。

13.1555集成定时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13.2555集成定时器的应用。

第十四章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4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数-模转换器(d/a)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指标和构成。

2、了解模-数转换器(a/d)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指标和构成。

二、教学内容。

14.1数-模(d/a)转换器。

14.2模-数(a/d)转换器。

电工基础课件简短篇七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情况,提出了在教学方式上实行分级教学,教学内容上采取内容模块化,倡导开发新教材厦改革考试方式,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有一定启发和鉴借作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与传统的必修课程相比,在教与学上都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其一,由于高校的生源情况复杂,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农村,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造成了各地计算机硬件设备条件及教育普及程度的差异,因此,学生在中学所接受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深度及应用能力也有所不同。

入校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已达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要求,也有一部分仍处于零起点,所以,教学方式需要做出调整。

其二,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频率加快。

而高校由于配套使用教材、硬件环境等因素限制,使教学内容更新步伐迟缓,从而导致社会需求与学校培养相差甚远,此外,一些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局限于word、excel和windows,根本达不到就业单位的期望值,还有,学生所学知识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不能学以致用。

类似问题在内地高校更为突出。

文档为doc格式。

电工基础课件简短篇八

电大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形式。意味着教育对象的开放,更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过程的开放。开放教育可以实行远程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电大开放教育各专业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涉及面广,影响大。该课程对电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其他课程学习能力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做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远程教学,制作优秀的网络课件很有必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革,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的步伐愈来愈快,社会对电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也愈来愈多样化,目前,电大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电大学生本身的水平有着较大的区别,电大学院显著的特点就是学员多为在职的人员,因此其计算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是有着较大的区别。其次,是教学时间上的限制,计算机知识及技能所涉及到的方面较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是很难逐一涉及到的,因此教学过程当中还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再次,就是章节内容上的差异,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当中涉及到的内容往往观念性并不大,一章的内容就是一门课的缩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就很难将其良好的串联起来。

因此开发出一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课件,它直接面向学生及任课教师,既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网络课外辅助学习系统,又是一个可供教师使用的课堂多媒体演示系统,同时还可以利用其网络教学的优势为继续教育服务。

三、研究内容、目标、要解决的问题和主要特色。

1.研究内容。

1.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结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案例设计;。

1.2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情感态度要求;。

1.3多层次、多角度地探索适应高职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

1.4网络课件的界面设计、整体规划、技术路线;。

1.5网络课件的测试及试用;。

1.6网络课件的应用与推广。

2.目标。

开发建设基于web技术的、方便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课件,使学生通过网络课件的学习,尽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效果,具体包括:

2.1网络课件中含有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知识面;。

2.3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后期各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4帮助学生巩固每个知识点(包括理论和实践)、进行分章节的同步测试和模拟训练;。

2.5帮助学生预习功课、理论结合实践、归纳与总结等,从而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的兴趣,知道“学习什么、如何去学”。

3.要解决的问题。

3.1调查研究学生的学习现状;。

3.2研究现行教学模式和探索适应高职的教学模式;。

3.3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结构、教学内容设计、案例设计;。

3.4结合教学实际和flash制作工具,设计出适合教学的表现方式;。

3.5研究网络课件开发的技术路线、制作流程;。

3.6做深入细致全面的系统测试和用户满意度调查和研究。

4.主要特色。

4.1基于资源的教学方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开发研究需充分体现教学改革的成果,并反映计算机最新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共同享用网络课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效率高。网络课件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紧跟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涵盖本门课程全部基本知识点,教学内容新,内容组织结构清楚合理。

4.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课程指南”,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参考学时及教学大纲,以把握学习进度。通过“教学指导”,让学生了解和把握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便于学生课后复习。

4.3导航能力强。在课件的页面设计上采用了树型菜单,每个章节的主页面可以实现课程各个章节之间的跳转,树型菜单对一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了有效的安排,点击相关的小节标题,内容显示区就显示出相应小节的课程知识,这样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地在课程机构中浏览课程内容,随时知道自己学习到哪里,也随时找到自己要学习的内容,真正做到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主动权。

4.4利用flash实现模拟操作。《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课程,网络课件以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利用flash制作操作步骤的动画,让学生仿佛感觉到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更深入地掌握操作技能。

4.5测试功能。分别以单元测试、篇测试和综合测试三种方式建设了与教学内容配套的练习与试题库,实现测试功能。学习者在学完相关内容后,通过测试了解自己把握的情况,检验学习效果。

四、成效。

通过研究,设计与开发出界面友好、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美观大方,具有推广和使用价值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件,改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五、结束语。

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开发已成为开放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一种优秀的网络课件为开放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开放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电工基础课件简短篇九

课程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经过学习,使学生达到安徽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要求,

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办公室软件(word和excel)的使用,掌握因特网的.简单知识及应用。

(二)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素质。

1、知识目标。

(2)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3)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掌握windowsxp的基本操作方法;

(5)掌握使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03处理各种报表的基本方法。

(6)掌握使用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2003制作各种演示文稿;

(7)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知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三种能力。并取得安徽省计算机一级考试证书。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和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意识和职业道德;

(5)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6)使学生信息化处理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内容。

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应计算机应用为主,同时也应适量介绍些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和硬件知识,整本书中的内容分成七个独立模块进行组织教学,共计68学时。

教学内容改革。

主要是参照安徽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大纲,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大纲,模块化教学,重点加强模拟练习。

教材的选用。

2.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最后全体参加安徽省计算机一级考试,取得证书。

教学方法:

学生在机房上机,利用一级模拟环境,对各个模块进行练习无纸化考试,可分模块进行阶段考试,期末进行综合练习,参加考证。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基础差别非常大,在理论教学中,很难都兼顾到,在上机时,分组实训,常用互帮互学,组长负责制。

四、教学效果。

通过安徽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通过情况最差的班级通过率都达到:80%以上。好的班级通过率:100%。

电工基础课件简短篇十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情况,提出了在教学方式上实行分级教学,教学内容上采取内容模块化,倡导开发新教材厦改革考试方式,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有一定启发和鉴借作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与传统的必修课程相比,在教与学上都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其一,由于高校的生源情况复杂,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农村,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造成了各地计算机硬件设备条件及教育普及程度的差异,因此,学生在中学所接受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深度及应用能力也有所不同。

入校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已达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要求,也有一部分仍处于零起点,所以,教学方式需要做出调整。

其二,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频率加快。

而高校由于配套使用教材、硬件环境等因素限制,使教学内容更新步伐迟缓,从而导致社会需求与学校培养相差甚远,此外,一些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局限于word、excel和windows,根本达不到就业单位的期望值,还有,学生所学知识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不能学以致用。

类似问题在内地高校更为突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电工基础课件简短篇十一

摘要:本文根据当下我国在机械设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并实际举例这些方案该如何运用与机械设计,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学生个人技术能力的提高,希望本文能给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帮助。

机械设计课程在工科类大学中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类课程,该课程强调了培养学生的个人操作能力,并对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作用极大。因此机械设计课是工科学生的一门极为重要的课程,学生的个人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均可以在该课程中得以提高。但是,在当今我国的机械课程教学当中,仍存在有不少的问题,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是让机械设计课程更上一层楼的关键。

1.1实验过于偏重验证性。

我国机械设计课程的教材中虽设计有多项实验,例如带传送实验、机械运动的图像绘画、机械的参数测量等。但是这些实验绝大部分都是作为验证性试验出现在课本之上,且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学生认为课本上的这些设计实验往往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因此,当前高校的机械设计教材中的实验部分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也很难将这些知识与自己今后的工作相结合。

1.2实验内容缺乏综合性。

高校中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验,往往在单个的实验中缺乏对机械设计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每个实验设计均是围绕了单一的理论知识点,没有进行综合性的理论知识运用。单纯注重实验对理论基础知识的验证,无法有效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只会让学生在实验当中枯燥地证实教材中的相关理论。

1.3实验类项目在机械设计课程的评定之中分数比例较低。

在对学生进行机械设计课程能力的综合评定时,各大高校往往都较为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但往往忽略了最为重要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实验课程在学生成绩的评定之中,往往得分只占其中的三成左右,绝大多数得分均在于理论知识的书面表达。这样偏重记忆的教学方式,背离了机械实验课程重视实验的初衷,无法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也不能起到增强学生职业技能的作用。并且受到这种“重视理论,轻视操作”的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实验课上往往不愿意亲自动手做实验,更加无法增强机械设计课程中学生的个人技能的使用能力。

2.1实验课程中教学方式的改革。

改变现有的以老师作为机械设计实验中核心的教学方法,使用开放式的机械设计实验教学,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老师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机械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实验设计要求,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档案,并独立设计实验模型。老师根据学生的完成进度,进行发问,并提出相关的修改意见和评价。这样既可以杜绝学生之间验证性机械设计实验的实验报告抄袭的现象发生,同时也可以有效增强学生自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实验课上,老师公布实验课题为“水平结构的运动数据的综合测试试验”,要求学生利用当前所学的机械设计相关理论知识,自行设计一套传动系统,如曲柄的滑块结构。在设计好这个结构之后,故意改变该结构中的一个参数,查看该参数的变化对整个实验数据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例如改变曲柄的长短的影响,连杆长短的影响。并让学生记录于自己的实验报告之中,并浅谈在该实验中如何选择最佳的参数,并通过相关的理论验证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实验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可以让学生的技能水平有所提升,增强了学生对于机械设计实验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热情。

2.2考核办法的改革。

当下我国的机械设计课程的考核办法依旧是“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造成了机械设计课程就好像高中的物理一样。只要学生会相应的计算方法,就可以取得好成绩,这往往与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初衷背道而驰。所以,需要改进当下机械设计课程的考核办法,让机械课程的教学目的回归正轨。例如,在考核标准中,应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老师提供的要求,独立完成一套机械设计项目,如连杆机构等。根据老师提供的相关要求作出相应的实验实物和实验报告,并根据该实验提出相关课题,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进行有关的阐述,这个考核占学生总成绩的'60%。另外,平时的课堂表现占学生总成绩的20%,期末成绩占学生总成绩的20%。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个人的动手操作,让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初衷得以实现。真正让学生做到重视实验的目的,也为学生今后的职业技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3补充。

机械实验课程在进行相关的改革之后,伴随着而来的是对教学工作者的要求提高。相关教师要对改革后的机械设计课程有更高的重视,领会新教材的创新内涵,将自己的教学重心从理论教学逐步偏向实验指导。

3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机械设计课程在教学过程当中,依旧过于保守,并且不利于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后的发展。学生无法在该课程之中培养自己的个人技能素养,针对这一些问题,有关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严肃重视起来。实验的课程改革,相关的考核办法,都需要进行更详细的打磨。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将学生的能力培养做到最好,完成这一目的,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

电工基础课件简短篇十二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计算机是一种自动、快速进行大量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现代化电子设备。

4.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1971-现在)。

1.按性能分类:微机,小型机,中型机,大型机,巨型机。

2.按使用方法分类: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网络计算机。

3.按职务分类:工作站(两种意义),服务器,主机。

1.科学计算天气预报、地震分析、导弹拦截等。

2.数据处理(信息处理)数据库、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

3.计算机控制(实时控制)飞行控制、加工控制、vcd播放控制等。

5.嵌入式应用6.人工智能(ai)。

一、硬件和软件。

硬件构成计算机的实际物理装置集合。

软件为了运行、维护和管理计算机而编制的各种程序和文挡的总称。

二、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简单了解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1、cpu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功能是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运行存储器中的程序。

2、存储器存储数据和程序,相当于计算机中的记忆细胞。

3、i/o设备计算机和外界进行交互的设备。

4、总线cpu和内存及i/o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信号线。

(1)数据线cpu与内存和i/o设备间传输数据。

(2)地址线用来确定存储单元的地址。

(3)控制线用来控制外设的动作,比如读、写和时钟信号等。

电工基础课件简短篇十三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动能和势能。在进行我们的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请同学们想一下这几个问题:

1、什么叫动能?其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

2、什么叫重力势能?其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

3、什么叫弹性势能?其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生:电灯是把电能转化为光能;风力发电机是把风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是把电能转化为动能。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五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板书:机械能及其转化。

师:机械能之间能不能相互转化呢?我们来看几个实例就有答案了。

观看实验:

实验1:滚摆实验。

师:老师将滚摆从低处滚到了高处,这时滚摆具有什么能?

生:弹性势能。

师:老师将滚摆释放,同学们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

生:看到滚摆下降的同时越转越快,到了最低后又上升,越转越慢。

生: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师:对了。说明了这时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了动能。

同学们再来分析一下滚摆上升时动能与势能的变化情况。

生:上升时,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大,这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师:分析得很好。

这个例子说明了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板书: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师:请同学们分析下面的例子中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情况。

观察单摆实验。分析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情况。

师:动能与重力势能之间能够互相转化,那么动能与弹性势能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吗?请同学们分析下面这个实例。

观察小球撞击弹簧片的实验。

师:请同学说一下这个实验中动能跟势能的变化情况。

生:球撞击弹簧片后速度变小最后停下来了,这时被压到最弯。这个过程中是动能转化为了弹性势能。小球接着被反弹回去,这时是弹性势能转化为了动能。

师:回答得很好。

同时,这个实验说明了动能与弹性势能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板书: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师:我们把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同学们想一下,如果没有空气的摩擦等因素的影响,刚才的单摆等会停下来吗?

生:如果没有消耗的`话,单摆应该不会停下来。

师:是的,在没有摩擦阻力的理想情况下,只有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时,它是不会停下来的。我们把这个叫做机械能守恒。

板书:如果只有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机械能是守恒的。

练习:请同学们分析篮球落地到弹起到空中的过程中机械能的转化情况。

学生回答:篮球从高空落下的过程中,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当球接触到地面到停止的过程中,是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篮球从反弹到离开地面的瞬间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篮球离开地面上升的过程,是动能转化我重力势能。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生活出出有物理,只要我们留心留意,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打篮球时你有在细心地体会一下这种能量的转化吧。

下面我们来小结一下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对着屏幕上的问题来进行小结:

做堂上练习。

1、小老虎撑杆跳高时,它助跑时的______能转化成杆的________能,杆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_______能又将其转化成小老虎的_______能,这时,小老虎被举高过杆。

2、说明下列过程中机械能的转化:

a.雪橇从山坡上滑下;

b.炮弹从炮口斜向上射出又下落的过程中;

c.玩具弹簧枪将“子弹”射出去;

d.小孩荡秋千。

3、如图所示,小球先后从倾角为30°和60°的光滑斜面由静止开始从顶端滑到底端,它滑到底端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和v2,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v1>v2b.v1=v2。

c.v1<v2d.无法确定。

请学生回答后将分析和答案投影在屏幕上。

师:下面我们来小测一下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

小测。

布置作业。

下课。

电工基础课件简短篇十四

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办公室软件(word和excel)的使用,掌握因特网的简单知识及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素质。

(2)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3)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掌握windowsxp的基本操作方法;

(5)掌握使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03处理各种报表的基本方法。

(6)掌握使用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2003制作各种演示文稿;

(7)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知识;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三种能力。并取得安徽省计算机一级考试证书。

(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和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意识和职业道德;

(5)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6)使学生信息化处理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应计算机应用为主,同时也应适量介绍些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和硬件知识,整本书中的内容分成七个独立模块进行组织教学,共计68学时。

主要是参照安徽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大纲,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大纲,模块化教学,重点加强模拟练习。

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最后全体参加安徽省计算机一级考试,取得证书。

在多媒体教室利用教学ppt课件,讲解和演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office办公室软件的使用,学生在机房上机,利用一级模拟环境,对各个模块进行练习无纸化考试,可分模块进行阶段考试,期末进行综合练习,参加考证。

我们对08级新生作了大致调查:学习过办公软件:9%会打字:36%(拼音打字,打字不规范)会基本操作:43%没学过:9%,学生基础差别非常大,在理论教学中,很难都兼顾到,在上机时,分组实训,常用互帮互学,组长负责制。

通过安徽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通过情况最差的班级通过率都达到:80%以上。好的班级通过率:100%。

电工基础课件简短篇十五

“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用丰富的教学活动来充实教学形式。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探究潜能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释放,这样的课堂教学也才是高效的。本堂课教学我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式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味科学,并引导学生能用科学的眼光解释自然,探究自然,有效促使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在设计这一课时,我在教学环节的顺序上做了调整。按照以往的教学顺序,应该是由观察铜球等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归纳总结得出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在设计之初我就感觉到有点太“顺其自然”,不能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做了几个实验,得出什么结论。想到这一点,我把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提到了前面,同学们提出英国在1825年铺设的铁路之所以会七扭八歪,有可能是由于金属铁轨的热胀冷缩导致的。为了验证这一观点,同学们积极思考,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而且在实验过程中深入分析,科学总结获得意想不到效果。

让学生成为试验探究的小主人。在实验方案设计最初有的小组的实验方案就有小问题存在,比如并没有严格的写上大头针要“紧贴”圆铁片插在木板上,但我并没有在确定实验方案中指出这些小问题。在接下来的实验操作中,同学们发现圆铁片在加热一段时间后,并没有像其它的小组一样把大头针推倾斜,及时的发现了问题出在大头针钉的位置上,并及时改正。在这一过程中,有时教师对学生的“放任”并不是坏事,对学生不用面面俱到的“严格”要求,同学们在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的所在,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不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同学们由教师教应该怎样去做变为自主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也是成长进步的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由于这节课实验多,在时间上有些不充分,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同学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表述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没有深入的分析,比如为什么铜球要热较长一段时间后,才不能通过金属环。为什么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不像空气和水的热胀冷缩现象明显等问题。如果能借机深入分析,对以后学生科学思维的拓展及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良好的切入点。

电工基础课件简短篇十六

[课时]:1课时。

如果电流的大小及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即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相等,则称之为稳恒电流或恒定电流,简称为直流,记为dc或dc,直流电流要用大写字母i表示。

如果电流的大小及方向均随时间变化,则称为变动电流。对电路分析来说,一种最为重要的变动电流是正弦交流电流,其大小及方向均随时间按正弦规律作周期性变化,将之简称为交流(alternatingcurrent),记为ac或ac,交流电流的瞬时值要用小写字母i或i(t)表示。

1.电压的基本概念电压是指电路中两点a、b之间的电位差(简称为电压),其大小等于单位正电荷因受电场力作用从a点移动到b点所作的功,电压的方向规定为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的方向。电压的国际单位制为伏特(v),常用的单位还有毫伏(mv)、微伏(mv)、千伏(kv)等,它们与伏特的换算关系为1mv=10-3v;1mv=10-6v;1kv=103v2.直流电压与交流电压如果电压的大小及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则称之为稳恒电压或恒定电压,简称为直流电压,用大写字母u表示。如果电压的大小及方向随时间变化,则称为变动电压。对电路分析来说,一种最为重要的变动电压是正弦交流电压(简称交流电压),其大小及方向均随时间按正弦规律作周期性变化。交流电压的瞬时值要用小写字母u或u(t)表示。

1.形成电流的充要条件是()。

a.必需有电源b.电路必需闭合c.导两端必需有持续的电压d.只需将导体放在电场中。

2.区别交流还是直流电,关键是看电流的方向。大小,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

a.稳恒直流b.脉冲直流c.交流电d.正弦交流电。

3.习惯上规定()定向移动的方向作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

a.正电荷b.负电荷c.相同d.相反。

4.为了确定电流的方向而假定的方向叫()方向。若计算出的电流为正,则表示实际电流方向与参考方向()。

a.参考b.实际c.相同d.相反。

5.电压反映了()做功的本领的大小。电压的方向规定为()。

电工基础课件简短篇十七

《机械工程材料》是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为后续学习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加工工艺等课程做铺垫,是进行各种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加工制造,必要考虑的部分。可见,这门课十分重要。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方式体现培养学生“能力”,即不仅培养学生能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开展这门课理论和实践教学,以达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1机械工程材料特点和教学现状。

这门课安排在第三学期上,是学生开始接触到专业课阶段。它涉及到机械、设计、材料和加工四方面。主要包括材料种类和性能,材料的微观结构、凝固与变形,铁碳合金相图及应用,热处理,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特性及选材。其知识面广,内容多,专业术语多,概念抽象,理论性强,但逻辑联系不强。学生们感觉内容头绪太多、记忆多。由于专业学时调整,课时现削减为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仅为24学时,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信息,学生接受难度大。加之,由于此门可前期没有认知实习,而金工实习通常又在此课之后,学生没有实践经验,缺乏感性认识,很难把它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实验教学多为普通验证性实验,设备老旧数量少,5—6人用一台,教学效果不好。因此,学生感觉学习空洞、乏味,兴趣低,考试就死记硬背。没有达到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目的,也没有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能力。

2机械工程材料的改革措施与实践。

2.1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机械工程材料,本科生培养目标是保证掌握材料科学基础理论,运用它进行工程选材和帮助设计工艺流程等。因而教学内容设计,应与机械工程类紧密相连。对金属学部分,基础为材料的性能和结构,重点为材料成形的组织变化和性能,如铁碳合金相图。对热处理部分,重点为热处理的原理和工艺过程,改善材料的性能。对金属材料部分,重点为常用的机械材料的牌号、性能、热处理方式,及选材。而对于非金属材料部分,可不作为重点,但要了解,可精选些前言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讲解,如高分子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等,开阔学生的眼界。压缩材料组成和微观结构,如晶体内部结构等内容。

2.2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联系工程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源,仅是枯燥的理论,学生们很难有兴趣。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可采用多种生动的形式,如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把枯燥的理论与工程实际联系起来,明白理论与生活密切相关,把抽象概念立体化、生动化,运用它可解决很多实际中难题。如在讲解它碳素钢时,含碳量对钢性能的影响,可以启发学生们思考:家中用的传统菜刀和砍刀,为何菜刀不能砍骨头,砍刀不能来切菜,原因是什么?若都用碳素钢,具体成分有何不同?通过层层剖析,让学生明白,含碳量大小影响材料的强度、硬度,从而影响用途。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抽象概念具体化,易理解。再者,也可以设立一题目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自行车外壳和车轴选材,哪些材料可以满足要求?材料加工工艺路线是什么?学生们提出了20多种方案,令人打开眼界。然后,由老师指导,理清思路,同大家一起对方案讨论,优劣对比,得出最佳方案。大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好。

2.3改进实践环节。

实训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近两年,我系更换了一批老旧设备,增添了许多新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如高清晰的金相显微镜、维氏硬度计和金相试样抛光机等,实验硬件能力大大提升。可以开设一些新实验,还可以把某些理论课放到实验室进行。如讲解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可让每位学生自行动手实验,观察组织,总结材料性能,得出结论,老师仅从旁辅助。把原课堂难理解的知识放到实验室讲解,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同时,还增加了综合实验项目。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能学以致用。由指导老师设定题目,题目通常涉及到的零件是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如锉刀、锯条、自行车链轮等。给出机械零件的工作条件和失效形式。接着,由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制定工艺流程方案;指导老师审阅、修改。然后,学生独立自个动手完成实物操作,得出硬度分析和金相图,完成实验报告。最后,参加口试答辩,做为这课成绩考核的重要部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能熟练操作硬度计、金相显微镜、电阻炉和金相试样抛光机等仪器设备。像金相试样制备难度较大,可能需要失败多次,才能做出合格的试样。若对设备和操作掌握不牢固,就需要花更过的时间,反复做实验。而实验教学一共才8学时,显然不够。可允许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完成实验。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学生可根据自我情况安排实验,避免因时间紧就应付了事。给失败的同学再做机会,给有兴趣的同学敢于尝试创新的机会。实践证明,综合实验项目,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另外,根据我系机械工程学生培养方案,机械工程材料和“金工实习”在同一学期,可让两者同时进行,而不是同期的一前一后。让学生们在金工实习中,了解材料和加工工艺,增加感性认识,帮助材料理论知识掌握。如在车工实习中,实习指导教师可引入使用的各类刀具的材料,高速钢和硬质合金区别;加工工艺中,零件的调质处理方式,就是热处理的淬火和回火。实践表明,学生提前有了感性认识,进行理论教学效时,易于接受和掌握知识。

3结论。

通过对机械工程材料的教学不断改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知识掌握更牢固、全面,动手能力加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锻炼,创新能力得到激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的探索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夯实理论知识,能“举一反三”,提高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