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父母的梦想汇总(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19:13:06 页码:12
2023年父母的梦想汇总(汇总8篇)
2023-11-17 19:13:06    小编:ZTFB

注重思维的拓展,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总结中,我们可以通过举例和引用相关的事实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并进行借鉴。

父母的梦想汇总篇一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父母的心愿。所以父母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将儿女们设计,直到满意为止,做这件事他们从来不知疲倦。这种行为我们做儿女的可以理解;这种不知疲倦值得我们学习;这“不知疲倦”蕴含的伟大足以让我们为之震撼!可是这对我们并不好。犹如破坏一片绿油油的田野而去种上自己想要的树,到头来,树最终因水土不服而夭折或长得不够茁壮。

我羡慕鸟儿有双自由的翅膀,鸟儿有了翅膀,可以随心所欲、自由飞翔。我羡慕蜜蜂有双勤劳的翅膀,蜜蜂有了翅膀,可以辛勤地采蜜。为人们酿出香甜的蜂蜜。我羡慕飞机有双坚硬的翅膀,飞机有了翅膀,可以带着人们环游世界、遨游太空,给人们带来方便。

如果我有一对翅膀,那是知识的翅膀。有了这对知识的翅膀,我可以进入远古时代,了解以前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古人生活进展及动物文化知识;有了这对知识的翅膀,我可以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用知识开创未来‘有了这对知识的翅膀,我可以飞向未来,为祖国作出贡献!有了这对知识的翅膀,我还可以让树林郁郁葱葱,让果园硕果累累,让沙漠变成绿洲,让庄稼茁壮成长,让世界永远和平,让穷苦人家幸福快乐,让祖国大地变得更加繁华,更加昌盛!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双翅膀,那是亲情的翅膀,那是友情的翅膀,那是信念的翅膀……。

当然,文学的熏陶、音乐的感染、思维的力量……也会为你插上神奇的翅膀,带你自由飞翔。

思想的翅膀,鱼儿有畅游于海底的“翅膀”,或在水草间愉快的舞蹈,吐着优雅的气泡;鸟儿有一对翱翔于天空的翅膀,在云彩里鸣啭,背负太阳的光芒。而我,虽然没有可使我上天如海的双翼,但我有一双隐形的、思想的翅膀。

请让我们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吧!有一种执着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对自由的追求、对属于自己的那片蓝天的向往!也许在这过程中我们会受到伤害,但是请不要阻拦我们,让我们尽情的飞向属于我们自己的那片蓝天。等我们长大了的时候,我们可以向别人讲我们是如何去奋斗的,如何同困难做斗争的!我们一定会为我们的反抗与成功而骄傲。

青春是雄鹰的翅膀,只有搏击长空,不断的历练,在伤痛和忍耐过后才能到达理想的天堂。不是我们看不见前方,只是羽翼未丰,想成功的到达还需羽毛张长。青春是蝴蝶的翅膀,美丽容光。仿佛只在花季里轻摆羽翼,只在春风里轻舞飞扬。让我们展开翅膀,追风破浪,为了梦想,为了最美丽的青春振翅翱翔!

父母的梦想汇总篇二

“有梦最美,逐梦踏实。”什么是让人活下去的动力?那就是——希望。

鲑鱼为了传宗接代,不畏惧路途遥远和任何的崎岖恐惧,突破前所未有的难关,逆游而上,使它的后代生生不息﹔候鸟为了生下下一代才往温暖的地方飞,它们不论路途多么的遥远,不论路上有什么的难关,因为它们拥有希望,负有使命,所以不惧千里,展翅高飞。我们人类也需要希望,怀抱理想,努力的前进、奋发,实现人生的梦想,展现生命的价值。

人们拥有希望,拥有希望就会努力,努力才有成功的一天。不管你的梦想、希望是什么,只要你付出行动,努力不懈,希望才会有实现的一天。登陆月球、航行太空,都曾经是天方夜谭,但人类都因努力再努力而实现了这不可能的任务和希望!

“登高而自卑,行远而行迩。”你想到高的地方,就必须从低的地方开始爬﹔你要去远的地方,就必须从近的地方开始走。远大的希望,需要我们一步一步的前进、努力,努力与心血是不会白费的,辛勤耕耘的你将拥有每一个璀璨、美好的一天,“希望”将开出缤纷的花朵,结出甜美硕大的果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父母的梦想汇总篇三

梦想,当我与我的父母谈起各自的梦想时,父亲首先群激奋昂,斩钉截铁地发话了:“我的梦想,就是要当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而母亲思考了很久,才淡淡而又平静地回答:“我的梦想,就是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活着。”而我的梦想也随即脱口而出:“我要做一名主播。”相比之下,每一个梦想都截然不同,我的梦想很现代化,也很容易实现,但在以前的年代里,任何梦想,都是非常难以实现的。

之前,在这个吃饭吃不饱,穿衣穿不暖的年代里,平平安安地活着是很难的,生病、饥饿、寒冷、战争……这些问题时常困扰着人们,好好活着都难了,当一个企业家更是无稽之谈。因为人们都不愿意花钱,只想着今天怎么活,而现在呢?条件变好了,生活变好了,爸爸奋发图强,一点一滴慢慢地努力地建起了自己的工厂,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妈妈也从坎坷的人生变为了平凡的人生,我们的家庭也开始慢慢富裕起来,妈妈为了我的生活,变成了所谓的“家庭主妇”,处处为我着想,父母跟我说,等他们老了,就换成我来养他们了!可想想父母对梦想的不懈追求,再看我对待梦想的态度,我做直播也是经常“缺斤少两”,真是天壤之别!

关于梦想,大家都老生常谈了。既然是梦想,那么就一定要努力地将梦想实现,全力以赴,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梦想那么努力,我也一定要多加努力!争取实现我的梦想!

父母的梦想汇总篇四

父母应该在一定程度内,给孩子一些主控权。把可能出现的后果告诉他,让他自己做主。孩子会告诉你,失败的感觉比不曾尝试的感觉好,锦衣玉食无法弥补不能自己做主的痛苦。

别强迫孩子做不擅长的事。

母亲,是家庭的灵魂,因为孩子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最多,母亲的情绪会严重影响家庭的气氛,影响孩子的心情。

我觉得有一个原因,是先前的“预期”和后来的“失望”带来的心理打击。孩子小时,我们期待他将来成龙成凤、光耀门楣,所以我们拼命赚钱培养他、教育他,给他最好的机会,所有的苦我们都甘之如饴,自己过去没有享受到的,一定要让孩子拥有。

但是当孩子一天天长大,个性一天天明朗时,父母看到孩子不可能成为自己理想的那个人,失落之感便油然而生,不知自己哪里做错,使孩子偏离了自己设计的轨道,于是更加努力去塑造孩子。直到有一天教训孩子时,孩子顺手把父母推回去,这时父母才猛然觉醒:孩子管不住了,自己已无能为力了。只好承认“投资失败”。这时,父母的日子便过得一天比一天消沉。

这究竟是谁的错呢?父母、子女都觉得自己很委屈。父母觉得自己尽了力要做个好父母,但是失败了;孩子觉得自己也尽了力,无奈父母的要求过高,达不到。双方都对自己产生怀疑,对对方不满,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与家庭气氛的低沉。其实,我们常把得不到的想象得很好,所以痛下决心一定要得到,这是人的本性;但是在付出很大代价、短暂的虚荣烟消云散后,往往觉得所谓的光荣不过如此。可是孩子失去的童年及破裂的亲子关系已补不回来了。

当年我在美国教书时,常看到华人朋友忙得团团转,成天接送他们的孩子去做志愿服务,甚至有人叫孩子去非洲、中南美洲服务,因为这种资历容易进医学院、法学院。结果孩子申请上大学,就好像父母去打一场社会地位的肯定战一样,难怪孩子们会在作文中说“我没有自己的生活,每一分钟他们都替我安排好了”。所以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如何深深根植在每一代的父母心中,漂洋过海后仍是一样。

现在的青少年不快乐,有一个原因正如书中所说的:“不管我多努力我妈都不满意,我在他们眼中永远是个失败者。”这种话是个警讯,是青少年死亡率中自杀占首位的原因,也是抑郁症最大的成因。

曾经有位高中的辅导老师把正向心理学家马汀・塞利格曼的忧郁量表给全校学生做,结果发现有70%的学生处在忧郁症边缘。忧郁症的特征之一是沮丧,对困境无能为力时,自信心会崩溃。“有梦最美”固然很好,但是要诚实检视自己的能力,当目标定得太高时,美梦变成噩梦,会赔上自己的性命。

强迫孩子为我们的虚荣去做他不擅长的.事,强迫孩子去成为他成不了的人,只会造成孩子的挫折感,使他丧失自信心。每个父母都认为他这样做是爱孩子,但是,当我们爱孩子爱到只想把他们变成自己的荣耀与光环时,他们本身的荣耀与光环反而会在我们的企盼中流失。请不要让孩子觉得名校和成绩是人生唯一的大事,是生命的分水岭;我们一定要让孩子看到世界不会因为大学而改变,人生比这个重要的事不知有多少。

教会孩子“不放弃”

一位小学老师跟我说,现在的孩子很容易放弃,而且对未知没有好奇心。她常常在放学后留下来四个成绩不理想的小朋友教他们数学,她说,如果其中的一个不会做这题,就会问旁边的人:“你会不会?”如果那个同学也摇头,其他两个人也不再问了,大家一致举手说:“老师,我们不会做这道题。”她问另外两个孩子:“你们根本没有做,怎么知道你们不会?”这两个学生只是耸耸肩,不想试一试自己是不是真的不会。

对于她的担忧,我也颇有同感。我在大学里见过太多这样的学生,许多明明只要动动脑筋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但他们常常连试都不试就喊不会,希望别人替他解决。

这种情况不能全怪孩子,多半是由于平时孩子一遇到事情,家长就急于出手相助造成的。或者是孩子一没做好,家长就批评。总之,不给孩子留时间让他自己去思考,这样孩子就不会有成就感。久而久之,他们就变得容易放弃了。

20世纪60年代有一个叫“习得性无助”的实验。一只狗,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避开电击,时间一长,它就放弃了尝试。当环境改变以后,只要跳过矮栅门,就可以逃到无电的安全地带时,它也不会去试。它已经安于逆来顺受,过去的打击使它认定自己是失败者,以后不再尝试了。通过观察大脑中的神经机制,我们发现,一个人对事情的态度,决定他大脑中区块活化的程度,而大脑的活化又决定这个人的行为。

孩子如果从小靠自己,没有大人可以依赖,长大后通常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有创造性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小时候都有做事成功的经验,很少因为做错事挨批评。一次次成功使他们有信心,敢于探索、尝试。他们在童年时多半很自由,想要做一件事时,可以一直做下去,直到完成为止,不会有人打断他。

把一件事情做完,直到成功为止的经验,对他们长大后勇于担当很重要,因为它让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心里充满“我很行”的喜悦,也感受到完成一件事后,放下负担的轻松。如果从来不曾体验这个感觉,每次做一半,要么家长动手帮忙,要么因为练琴时间到了,就中断了,孩子自然会养成动不动就放弃的坏习惯,认为反正没必要努力做。长此以往,孩子对学习也就没有动机和兴趣了。

我儿子做事时往往很不喜欢被人打断,因此,我一直注意给予儿子足够的耐心。记得儿子小学二年级时,有一天,饭吃到一半,我先生打电话来说飞机提早到了,叫我赶快去接他。我挂上电话,抓起儿子的手就要出门,他叫我给他两分钟,要把饭吃完,如果等爸爸回来再吃,他就不想吃了。他说,他不喜欢一件事没有做完的感觉。于是我耐心等他把饭吃完,一点也没催促。

其实,我们大人不是也不喜欢一件事情没有做完就被要求去做别的事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道理在教育小孩子时最有用。

“可以失败、不可以被打败”的人生观要从小建立,因为它储存在神经连接的突触上,是内隐的学习,会跟随孩子一生。

孩子对输赢成败不那么看重,就能打造坚强豁达的品格。反正永远有明天,有明天就有希望,就有机会翻盘。

父母的梦想汇总篇五

1.

前几天大概十点钟的时候,我在写文章。突然收到母后的短信:“儿子,下班了没?冲凉了吗?这段时间忙不忙?我很久没加班呢,每天都是五点半下班,井么办?房租又贵。你一个人在外面要保护好身体。有烦老的事情就上他过去,不要放在心里。好吗?听话!”

你没有看错,这不是我笔误,确实是我妈发过来的原文,短短一百来字有好几处错别字。我妈文化水平不高,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根本上不起学,所以连小学未毕业就辍学了。

我妈并不是在什么好的单位上班,而是在广东和千千万万的普工一样,做着一些流水线上的事情。大学有一年暑假,我在她所在的那个工厂上了半个月的班,然后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在那里,接近40度的高温,里面却没有空调,甚至连风扇都是隔了好远才有一把。上一天的班,身上总会被汗水浸湿又干掉然后又浸湿,来来回回好几遍。

我们上班的时候,总是期待着少加些班,多放些假。可是我的父母,却总是期盼着能多加点班,这样就有高出平时上班工资一半的加班费。因为他们在外面租房贵,如果没有加班费,每个月除去开销基本上就剩不下什么钱了。

从小到大,家境算不上富足,但是因为父母的努力,也并不是很贫寒,凡是我想要的,他们都会尽力满足。直到大学,生活费也不会比城市里的孩子少多少。但是他们自己,哪怕买一件超过一百的衣服,就会心疼不已;我爸哪怕抽十块钱一包的烟,都会觉得很贵。

2.

有人问我,你那么努力到底是为了什么?成名成家?或者家财万贯?

其实我并不想什么成名成家,我也不想富甲一方,我只求生活平淡安稳,只求父母健康长寿。我想要哪一天能够给他们哪怕是买一套贵一点的衣服,我想要我爸再也不用抽那些几块钱一包的烟,我想要他们生病的时候不用自己挨着不肯上医院,我也不想他们已经到了如今这个年纪还要在外面抛头露面接受着别人的训斥和责难。

我们面对自己憧憬和梦想的时候,总是侃侃而谈,而忘却了身后的父母是以一种怎样的状态在生活着。他们蝇营狗苟,他们唯唯诺诺,可是他们所有的出发点,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我们过得更好一点。可是,我们怎么能那么自私地,在享受着他们所给予的安稳生活之时就忘却了他们那副逐渐老去的容颜。

3.

大学的时候,有个同学,每到一个月的样子就会回家一趟。我们那时候年少不懂事,总是笑话他,说他都这么大了还永远像长不大的孩子,总是依赖着父母。对于我们这样的评价,他从来不做辩驳,只是安静地坐在一旁,一言不发。

直到后面我们才知道,原来他在上大学之前上高中的时候,是寄宿生。快临高考的时候,母亲打电话给他,说他这两个月别回家了,生活费会按时打到他的卡上,自己在学校好好复习,不要耽误了高考。

那时候的他根本没有多想,以为母亲是怕他回家的时候忘了学习,怕他将来考不上好的大学。于是就听从了母亲的话,一直待到高考结束才回到家。

原本因为考得还不错,心情十分高兴。可是当他回到家的时候,才发现,父亲已经在病床上躺了将近三个月了。就在母亲打电话给他的那一天,父亲开车的时候一不小心出了车祸,十分严重。家人怕他担心,耽误了学习,所以就一直瞒着他,直到他高考结束。

那一刻他突然有点后怕,生怕自己在不知觉间,父母就那样悄悄地离开了自己,然后永远都没有了再见之日。

他说,自从我们上了中学,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就逐渐减少,大学之后就更加难得了。而将来工作之后,一年能够相见的时日顶多也就十来天。如此一算,这一生,与自己最亲的亲人剩下的时日竟然如此之短。如果不趁着现在还有时间,好好跟他们相处,将来就越来越少了。这也是为什么自己每个月都会回家一趟的原因。

好多次我都跟母后说,妈,要不您就别出去了吧,在家多好呀,自由自在的,没人约束不看人脸色。

一到这时候,我就无力辩驳。对呀,因为我现在什么都给不了他们,我甚至还要让他们继续为我操心,为我受累。一想到这里,我就格外难受。

父母的梦想汇总篇六

每个人的成长心理不同,所以都有自己的梦想。

梦想,就是你最渴求的人生选择,执行并实现你的梦想,是你在这个世界上活过一遭的最鲜明的证明。

在我们这个国家,无数人活不出自己的梦想,甚至不敢去尝试活出自己的梦想。

但是,他们却可能期待别人替自己活出梦想。

这是中国孩子与父母之间最常见的一个冲突,中国父母们常常是苟且地活着,梦想不再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但他们却将实现自己梦想的希望转移到了孩子身上,这一方面会成为孩子生命的重担,另一方面,孩子自己的梦想被压抑被扼杀,不得不带着巨大的不情愿去被迫追寻。

因自杀而震惊全国的上海海事大学的女研究生杨元元,读本科时,妈妈跟着她,读研究生时,妈妈仍然跟着她。

跟着她做什么?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跟着她去看自己梦想的实现。

譬如,去上海读书就不是杨元元的梦想,而是她妈妈的梦想。杨元元希望的是远离湖北去大连读书,而她妈妈年轻时来过上海,上海这个中国头号大城市给她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她梦想着去上海生活,她似乎实现不了这一点了,她将这一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

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她不允许女儿有其他选择,而必须按照她的选择去生活。

如此一来,杨元元的人生就没有了自己选择的机会,她的人生就没有了“我选择,我自由,我存在”的机会,最后她选择了自杀。

真的不是上海海事大学逼死了杨元元,而是母亲强加给她的东西扼杀了她的精神生命。

没有谁愿意活在别人的梦想里,哪怕这个梦想最终实现,哪怕这个梦想令自己站在世界之巅。

她最疯狂的举动,是将自己迷倒众生的一头秀发亲手剪掉,剪掉以后,她看着镜子里光头的自己喃喃自语:“妈妈会疯掉的。”

在治疗中心,她疯跑,一边跑一边喊“我是冒牌的,我是冒牌的”。

她跑出治疗中心,求街上的普通人与她合影,那时她笑容灿烂。

她到底怎么了?

从她自己的话中可以找到答案。她说,她最痛苦的是失去了童年。布兰妮的妈妈有一个明星梦,但她没有实现,她决定在女儿身上实现。布兰妮2岁起,她就带着女儿四处奔波,寻找各种可能,将女儿送上荧屏。最终,她极大地实现了这个梦想,女儿成为天后。

但是,这不是布兰妮的梦想。布兰妮说,她的梦想是做一个普通女孩,有快乐童年的普通女孩。

她的那些看似疯狂的举动,其实都指向一点——毁掉妈妈强加在自己身上的梦想,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她与普通人合影时的灿烂笑容,是她在追寻自己的梦想。

她剪掉秀发时说“妈妈会疯掉的”,其真实的意思是,妈妈,我知道这样做你会疯掉,你就疯掉吧,无论如何,我的人生我做主。

她毁掉自己一切看似正常而美好的地方,就是因为她将这一切与妈妈的意志挂上了等号。

不叛逆,无独立。

但是,要命的是,很多时候,父母对我们的期望真的是美好的,而一旦这些美好都被我们视为是父母的意志,那么变烂似乎就成了自己的意志了。这真的是一个误区。

可以说,布兰妮没有学会用优雅的方式去追求独立。或许,在她的意识中她也觉得,独立是对妈妈的背叛,她有罪恶感,那她就只有用有罪的方式去追求独立了。

如果你不想有杨元元或布兰妮的命运,你可以对自己说,我不必活在中,我要活在我自己的梦想里。

写到这里,我一下子明白,我那位高中同学为什么高考发挥失常,本来可以轻松考上北大清华的他最后只能去南开大学。因为,去北京大学是他爸爸给他的梦想。他有一个叔叔毕业于清华,叔叔后来与爸爸失和,结果爸爸一直期望他争气,考上号称中国最高学府的北大。

看起来,爸爸的梦想是没有错的。但是,每个人的梦想自己去追寻,只有弱者才将实现自己梦想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我去欧洲旅游时,非常惊讶地发现,国外的老人,一个个看上去都非常有尊严,而在广州,我觉得广州老人们七八十岁后似乎普遍失去了生命力。现在我明白,这是因为,欧洲的老人不管多么老,他们仍然有自己的追求,他们不会像中国老人一样把兴趣都放到带孩子上,如果没有孩子可带活着就没意思了。

我最喜欢的杂文家王小波一篇文章中写道,他认识的美国一个老太太,六十多岁了,竟然有一个几千英亩的农场,而她的唯一帮手是一条狗。不光如此,这个老太太还在谈恋爱。

我想,她能有这么强悍的生命力,是因为,她有梦想,而且是自己去追寻自己的梦想,而不是整天看着自己的孙子辈,并期望孙子辈去活出自己没有活出的梦想。

无论如何,我希望你们能知道,你真的没有必要去活在别人的梦想中,你来到这个世上的最有价值的事就是去追寻属于你自己的梦想。

父母的梦想汇总篇七

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对我们的教育和引导至关重要。而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了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责任和角色。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和引导方向,一些父母选择参加“父母课堂”活动。在这里,我将分享我的“父母课堂梦想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孩子的梦想。

在“父母课堂”上,我明白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耐心倾听孩子讲述他们的梦想,积极支持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在听取孩子的梦想时,我们还需要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寻找让他们发挥优势的机会和渠道。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实力,不断成长和进步。

第三段:与孩子一起制定计划。

了解孩子的梦想之后,我们还需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计划。这个计划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还需要考虑孩子的能力和兴趣。同时,我们也需要给孩子充分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我们也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第四段:与其他家长交流与分享。

在“父母课堂”上,我们不仅可以和孩子交流,还可以和其他家长互相交流和分享。这些家长可能有着丰富的育儿经验和实践,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建议。通过与其他家长的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和难点,并寻找解决方法和途径。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参加亲子活动增加亲子间的交流和默契,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孩子的情感发展和身心健康。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通过参加“父母课堂”,我受益匪浅。我了解到了自己的责任和角色,也认识到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未来,我将更加积极地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关注孩子的需要和成长。同时,我也将继续关注“父母课堂”等相关活动,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育儿技能。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和孩子一起追求自己的梦想,共同成长和进步。

父母的梦想汇总篇八

过年放假在家,我姨跟我说了件事儿。

有一天她跟我妈聊天时说:“别那么拼命挣钱了,这么大年纪了,差不多行了呗。”

没想到我妈回答:“不行啊,还是要挣钱,要给女儿攒嫁妆。”

如果你们看过我以前的文章,一定知道我是个极力追求男女平等的人。但同时,我又坚信,要追求平等的权利就要做出相同的付出。所以你们差不多会猜到,我父母也是这样的人。因为这就是他们给我的教育。

我妈说的“攒嫁妆”八成是为了哪天我出嫁的时候,在婚姻里能获得比较对等的地位。如果我嫁了有钱人,他们怕我因为没钱被婆家人轻视。如果我嫁了没钱人,他们更怕我俩因为都没钱而生活落魄。他们希望的,是尽自己最大的可能,让女儿以后过得好一点。

恰好也是那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话:“生活从来都不容易啊,当你觉得挺容易的时候,一定是有人在替你承担属于你的那份不容易。——致父母。”

我差点泪奔。

想想这几年,当我觉得钱赚多赚少都没关系的时候,我年迈的父母供养我长大成人、读书毕业之后,还要精打细算着供养我以后的生活。

当我被毕业之后的安逸所打败,觉得工作努力一点还是不努力一点都无所谓的时候,我年迈的父母还在想着竭尽全力地赚钱攒钱,为了我以后不吃亏不吃苦。

这社会上有多少大学生,在父母起早贪黑工作的时候,每天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又有多少年轻人,因为找不到工作或找到的工作太辛苦,就安心地躲在家里当啃老族。

可是即便这样,父母也从没指责过我们一句话。

父母最爱说的,不是“拼命学习拼命工作拼命赚钱吧孩子”,而是“在外面照顾好自己,吃好喝好啊孩子。”

就像我们办公室的大姐,舍得给儿子买最贵的衣服,却舍不得给自己买最便宜的衣服。

就像我们多少人的爸妈,孩子在家时数菜一汤满汉全席,孩子不在家时清粥淡饭草草了事。

想到这些,我真的羞愧得抬不起头。

所以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过年期间克服了以前的懒惰,坚持写写写,每天发文了吧。

以前我觉得写字只是一个爱好,有灵感的时候写写,没灵感的时候歇歇就行了。就算以前我的编辑多少次苦口婆心地劝导我,要把写作当成一份正式的职业来经营才可能走得更远,我都没听进去。

可是听了我姨和我妈的那段对话之后,我第一次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勤奋。

假期结束重新开始上班之后,为了在一份全职的工作之外写文章,我有时熬夜特别晚,有时起床特别早。

而且大部分时间,我的脑神经处于极度分裂的状态。工作的时候我是做财务的,需要极度理性,确保每一个数字正确,但凡有一点失误付出的就是真金白银。写作的时候我又需要极度感性,拼命地调动所有风花雪月的细胞。更别提,为了保持语感和对文字的敏锐度,我几乎每天都要逼迫自己看一本书。

我妈跟我说:“你别那么费劲地写文章了,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就可以了啊。”

我根本不会听,就像他们不会听我的一样。

我们互相劝说,却从不妥协。

是因为我们都觉得,自己再努力一点,家人就可以活得稍微轻松一些。自己再多吃一点苦,就能把那份“不容易”从家人的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吧。

2

前几天,我发了文章《结婚,生子,老去就是一个女孩的`命运吗?才不是!》之后,看到一个男生在后台的回复,说:“你们女生还要掌握自己的命运,那买房买车的时候你们不是还要靠男人靠老公啊,你们怎么不自己买。”

我看了这句话,当时就火了。

我只想说,你见过的女生是不是太少了。

别提前不久杨幂在金星秀上被问及给自己父母买房需要跟刘恺威商量吗,杨幂说不需要啊,因为我买得起。

我身边有多少个不是明星不是名媛的普通女孩子,不仅给自己买房子,还努力在自己工作的地方给父母买房子,为了让父母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我的高中同学,拼尽全力地工作,经常在办公室加班到半夜。大家都劝她,你何必那么拼呢,毕竟生活已经没什么负担了。

她说,我想赚钱在我家附近也给爸妈买套房子。为了让他们住的舒心,我不想用老公的钱,也怕婆婆家有意见,还是想用自己赚的钱给他们买。

她说,自己最难过的时候,就是看到爸妈来看外孙时依依不舍的样子。

因为爸妈离自己太远,偶尔来看外孙,也不便久住。儿子年龄还小,不能长时间离开家,所以每次妈妈来看孩子,走的时候都眼圈泛红。

现在她终于给他们买上房子了,爸妈想看外孙就看外孙,想回家逛逛就回家逛逛,她觉得自己的幸福感提高了一大截。

所以我们那么努力地工作,不就是为了让他们不必那么辛苦吗。我们那么努力地生活,不就是为了让他们可以尽情地享受生活吗。

我欣赏这样的女孩,欣赏她们对家人的付出、回报和担当。就像那句话说的,为了你,万箭穿心我都可以忍耐,更别提九鼎压身。

为什么我们一定一定要努力,就是因为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其实连万分之一都偿还不了。但是,不能因为偿还不了就放弃吧。

我们总能找到最好的方式,去爱他们。

我们总能找到一种方法,去将那万分之一的偿还提高到千分之一、百分之一。

3

看《奇葩说》海选辩手,有一期我印象特别深刻。

去的人叫师洋,是06年一个选秀节目的人气冠军,但最近几年他淡出娱乐圈,去开了一家淘宝店,经营的很好。

节目里他谈到自己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10年他去参加湖南卫视的另一个选秀节目,期间妈妈一直没联系他。比赛结束之后,他发现妈妈瘦了三圈,才知道她在他比赛期间去做了一个肿瘤手术。是这时候,妈妈才告诉他,做完手术后家里其实非常窘迫。

他说:“当我去追求我的梦想的时候,却发现妈妈手里剩下的钱只有几千了。这个时候我就决定,将自己的演艺事业放到一边,先面对现实。金钱虽然不是万能的,金钱虽然不能买来梦想,但金钱至少能给家人带来安全感。”

现场很多人眼圈都红了,那种动容一定是因为感同身受。

所以每当有小朋友给我发私信问,自己也想休学辞职去环游世界、实现梦想该怎么办的时候,我的回复里,第一句话就是:你花谁的钱。

我不是不赞成我们的梦想,我只是希望我们不要再用父母的血汗钱来浇灌所谓的梦想了。

当我们满世界咋呼着要实现梦想的时候,有谁问过父母的梦想。

因为他们的梦想太简单了——就是看着我们过得好。即便有时候我们的选择太任性和离谱,他们也愿意倾尽全力去支持,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爱。

看了那期《奇葩说》,相比于以前的师洋,我更喜欢现在的他。因为当主持人问他,万一你这次失败了,没有入选怎么办。

他很淡然地说,没有关系啊。我有自己的收入,回去继续开淘宝店就好了。

所以我们为什么一定一定要努力,就是为了在梦想和现实之间能够做到两全,就算暂时做不到,也不需要牺牲父母来成全我们的梦想。

努力之后,也许只是晚一点实现梦想,但至少我们不会让父母深夜忧心、焦虑不安了。

努力,不仅是为了我们能好好生活,更是为了父母也能好好生活。

我另一个朋友,高考之前千方百计想学哲学。成绩出来报志愿的时候,他填志愿全填的哲学系,他的梦想就是当个哲学家。

他爸不同意,理由跟当年我爸不同意我报中文系一样,觉得不如金融什么的专业好找工作,但他宁死不从。

最后他爸不得不偷偷去了学校,找到老师,把他填好的高考志愿卡(当时我们还是涂卡报志愿的,像涂答题卡一样)改了,全改成了金融。

收到高考录取书的时候,他大吃一惊,当场就跟他爸翻脸了。

没想到一贯强硬的他爸说:“对不起儿子,爸爸没用,不能给你自由自在选择专业的生活,这是爸爸的错。如果爸爸有本事,能让你不管学什么专业不管有没有工作都衣食无忧就好了。”

他听了特别难受。

所以上大学,我们都睡觉的时候,他早早起床考cfa。我们都逃课的时候,他天天正襟危坐,每门课成绩都是最高。寒暑假我们都疯玩的时候,他在家附近找个地方上自习,刷托福成绩。

他现在在投行工作,年薪三十多万,但每每想起爸爸当年的那段话还是觉得心酸。

我听他讲这一段故事,也特别难过,因为可怜天下父母之心,我爸一定和他爸怀着同样的想法,才为我做出了同样的专业选择。现在的我们,虽然没学自己最想学的那个专业,却仍然在生活中坚持了那一年的初衷,这不能不说是父母的苦心。

他说:“我这么努力,就是不想让爸爸再对我说对不起,也不想以后对自己的孩子说对不起。我希望自己成功的速度能再快一些,一定要快过我爸老去的速度。”

4

以前别人问我为什么要努力的时候,我曾经写过一段话:“是因为人生有那么多就算你努力了也无法掌控的东西。比如你寤寐思服的那个人的心,比如父母渐渐老去的容颜,比如时间如流沙一般无可挽回的逝去。所以,对于那些努力了便能扎扎实实握在掌心的东西,为什么不珍惜为什么不争取呢?”

可现在从文艺落到生活里,如果你再问我,为什么我们一定一定要努力?

我想着遥远的辛苦的爸妈,只想说:

“没有那么多理由,就是为了让他们可以不必那么努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