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科学相结合论文汇总(通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1:31:30 页码:11
最新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科学相结合论文汇总(通用9篇)
2023-11-18 01:31:30    小编:ZTFB

总结是一个反思的过程,让我们更加明确下一步的目标和计划。可以适当运用一些统计数据和图表,使总结更加直观和有说服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

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科学相结合论文汇总篇一

法制社会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加强法制教育也就成为现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法律是一种后发的惩罚行为,这就造成了法律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法律总是在不停地发展。从这一角度来讲,法制建设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经济发展,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社会呈现的更多是人的心理问题。面对突发的心理层面的非常规的社会问题,法律显然解决不了,这就需要道德自我约束机制,因此,探讨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结合就成为大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自“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开设以来,该课程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公共必修课之一。“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两项重要内容,是高校培养的两项重要指标,因此,要把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有机统一。”从授课方式角度来讲,可以分为两种:1.课程式授课方式;2.实践式授课方式。所谓课程式授课方式,就是指按照课本教材固式授课方式,以课本为中心,单纯地按照课程要求以完成课程任务为中心。这种授课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内化和内在需要。实践式授课方式是指以社会发生的案例为基础,对大学生进行案例教学。这种授课方式,固然可以给学生揭示法制问题所在,宣传法治思想,但是忽略了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解释。

没有法制的社会是不能称之为现代社会的,但是没有道德的社会却是不能称之为社会的。法制范围内的事情,是可以做的事情,结果人就成套子里的人。所以,社会上就出现了大学生淡化社会道德的事件。所以,在网络上可以看到对大学生“公交车不让座位”“校园里做出亲密动作”等各种谴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法制教育,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针对大学生违法现象时有发生的现象,有必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强法制教育,注重思想品德人格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知法、懂法、守法是成人、成才的基本条件,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法制究竟是给了大学生自由,还是给了道德败坏的温床,不得不成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但是社会现实给大学生创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呢?现实和媒体给大学生展示了“因为做好事”而沾染官司的事件,比如,因为搀扶并送老人到医院而摆脱不了社会官司的尴尬事件。在突发事件超脱法制之外,人无法摆脱法制的限制的时候,道德就成为人类的漠视体。从这一程度来讲,没有法制的道德难以维持,没有道德的法制只能恶化人类社会的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未来的大学生,自然摆脱不了法制和道德目前的`悖论。因此,如果不能解决法制和道德的和谐统一,大学生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无疑都走上了绝境。综合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法制和道德的结合是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大学生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结合就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问题,更是社会发展问题。结合已有研究,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在大学生法制教育过程中,要明确法制的正确地位。

法制社会并不是要让人的任何行为都限制在法治范围之内。法制是制度建设的过程,是要通过健全的法制体系来约束人的违法行为,遏制内心罪恶的冲动。但是法制和法治都是滞后于社会发展,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法制建设历史中明确地看出来。任何法律的出现,都是社会问题严重化、复杂化的结果。法制和法治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底线。法制和法治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只是规范人类社会发展,使得人类社会发展秩序化一个的手段。这就要求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使其明确法制和法治只是对大学生的最低要求,而不是终极目标。其次,道德是人的高级选择,是人的自我约束,是人的任性的体现。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加强道德教育就要使大学生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但是这种道德并不单单是内心的感悟和认知,而是要在日常行为中付诸实践。再次,在道德中找到法制的存在的。案例不是要学生为法制抛弃道德,也不是为了道德不顾法律的存在。我们推崇为了道德不顾法制的行为,但是在现代社会中,违背法制的道德明显是饱受争议的。同时因为道德而违背法制的行为,不仅会受到舆论的非议,还会给当事人带来伤害,进而触犯其道德心理,侵蚀社会道德底线。所以要教会大学生,在法制内找到道德的合理存在依据。

法制和道德是互为依存的,是相互存在的基础。没有法制的道德明显不能在现代社会中存在,没有道德的法制根本不能称之为法制社会。让大学生在现代社会中找到法制和道德的契合点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发展的未来。只要我们在大学生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法制和道德关系,把握道德和法治的契合点,我们的大学生法制和道德教育就会取得更好的发展。

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科学相结合论文汇总篇二

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高技术水平学科,特有的专业性质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了满足企业需求,输送更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上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实用型人才成为教学难点。本文结合会计教学经验,对会计专业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学模式展开探索。

1.会计理论教学现状的不足。

1.1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枯燥、无味。

在大多数的教学课堂上,以教师讲解理论知识为主,作为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并加以简单的练习,并没有学以致用,将理论用到实践中去,对于学到的知识,学生很困惑,不知道如何运用到实践中去,没有实际生产企业的业务操作,课堂理论知识也没得到及时训练,这样学生很容易将知识点混淆,甚至学了后面忘记前面的。由此教导的学生只能是理论不深实践不精,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再者在课堂上讲解的理论知识,这样的气氛其实很枯燥、无味,学生也提不起兴趣来融入教学中。所以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应该改善课堂上的传统、死板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活跃起来。

1.2期末考核办法单一,不能满足就业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很多财务工作都是有计算机完成的,例如现在银行的柜员的工作内容,每天只是跟几个科目打交道,主要工作内容是审核业务种类、凭证要素与合法性,而账务处理、账簿登记、校验平衡、报表生成等活动全部由系统完成。企业的财务工作,企业财务软件使工作大为简化都是借用财务软件完成。我们现在大多数在对学生的期末成绩考核都是平时分占30%,70%是期末的闭卷考试,而平时分也就是考察学生出勤,这样会导致学生认为上课我来了,平时分就有了,及格万岁!这样的考核办法使学生什么也没有学习到,毕业后走入社会,发现课本理论知识什么也没有掌握到。期末闭卷考试又很形式化,学生只要在考前背水一战,背答案、背习题一样能轻松通过考试,导致考生平时不努力、看重分数轻能力,根本考察不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很难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2.1注重课堂实践教学。

会计基础课程作为学习会计专业的入门课,是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的基础,学生掌握的好与坏与会计基础的基础教学密切联系。课堂实践其实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对于一个刚入大学的新生,刚来新环境的不适应,对于有关会计的核算基础、基本假设和会计分录等知识相对抽象,这就需要与课堂实践相配合。特别是讲到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章节,学会做“会计分录”是为后续的“记账凭证”教学打下基础,如果在教学之初,就能够进行针对性的模拟训练,通过幻灯片或实物的方式,向学生们讲授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填写方法,同时通过课堂实例演练巩固知识,迅速与实践环节结合起来,则学生在对以后的“记账凭证”学习中,也能够较快地掌握更深入的知识点。

2.2与校企结合教学。

会计教学的目的在于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应该加强校企的合作教学,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除了基本课堂的理论教学,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定期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实践进行现场教学,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到岗位实习,进入真正的会计工作环境,这样能帮助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财务工作流程,并提升自身实践经验与操作水平,为将来就业时,学生能够较快地完成从校园到工作岗位的过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3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训基地的建设。

专业课程学习之后,会计知识的相关概念将更加的抽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仅靠与校企合作是远远不够的,一些基础的实践教学必须在校内就要学会、学懂,这须建立一个设备较全的实验基地,通过实践操作能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化地理解专业知识。为了达到会计模拟实验课的建立的目的,作为专业教师,应根据企业需求精心设计会计模拟课题,利用仿真的实验材料和设备,充分利用学校搜集和掌握的资料,让学生能更早接触到原始的`发票、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在学习完会计专业知识后,根据学生情况布置为期两个月的实践模拟,让学生仿佛身处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能够更加地掌握对一段时间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并进行消化总结,对会计核算工作取得全面、直观、系统的认识。此外,因为现在的财务工作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完成,对学生的校内实践教学中,注重会计电算化与纯手工处理相结合,加强对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的实际应用,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建立与时代进步的财经实验室,引进先进的微机,并全部进行教学联网,用于学校的电算化教学。引进最新的会计电算化模拟软件,让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操作实习。

3.结语。

会—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能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将会计理论和实践教学充分结合是极为必要的,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需要构建一个多元化、全方位、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良性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掌握到更多的实务教学,培养更多对社会有帮助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科学相结合论文汇总篇三

新课程体系是为了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发扬人文和科学精神为基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在文化建设上,大力发展教育,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型人才,所以要加强课程体系改革,本文主要就角色设计课程中教学理论与社会实践两方面问题展开论述和讨论,从而体现其艺术价值的魅力所在。

1、渊博的知识是角色设计必备的基础。

角色设计中我们应把原有的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更简化,注重不仅是理论知识更正要的是实践能力,角色设计的课程体系更注重实践,参加社会实践,在上课的过程中应把问题分析透彻,教师不应该告诉学生怎么做,要告诉学生这个是为什么,学生主动去寻找答案,主动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在课程改革中,找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教师必须对新课程改革中的各种理念、观点、资料、现象能够有独到的见解,都艺术能有独特的思维。

角色设计研究理论知识,研究文学作品,比如西欧与中国的古代文明,研究文化,不仅上知地理下知天文,通晓古今,更要对文化上有独特的眼光和独到的见解。我们如何突破只重摹写、忽视创意的传统教学思路,鼓励学生改变观念、大胆创新?这是角色设计课改革首先面临的问题。要想走出新的路子,必须在设计思维上的形成风格、潮流、审美以角色设计的应用等诸多方面作大胆地探索与尝试,多视角、多元化地寻找角色设计的多种可能性,使学生学会如何以设计特有的符号元素,表达视觉秩序,展现创意思想,传送信息观念,这才是我们角色设计课所要确定和追求的教学目标。

课程内容的知识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习兴趣与生活产生联系,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呼应着艺术,明白一切的学习都是生活的的需要,应把书本的知识要点都扩展开来,知识和知识密切相联系,教师不断获取最新的知识,教师必须具备知识结构这种最基本的要求,才能把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坚实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现代化教育科学知识才能传授给学生,比如教师应在上课前把整个的教学大纲给学生观摩,然后根据整个教学大纲的内容继续拓展开来,知识体系分成点线面,三者相结合。

2、角色设计要有设计能力与规划能力。

传统的教学思路,以文字的摹写为主,注重书写能力的培养,学生整日沉埋于大量的练习作业,难免感到单调、古板、枯躁、乏味,积极性不是很高。我把课程作了调整,把重点放在设计思维上,采用情景式模拟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大量欣赏中外优秀的国内外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颜色、结构设计等进行大胆地变形,打散重新构成,以抽象或具象图形创构新的图形;让设计从二维视觉变的更有立体感;引导学生用数码相机将不同肌理,不同质感的材料拍摄下来,借助电脑来完成材质,增强人物表现的视觉冲击力。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开发区图书馆查找资料,到生活中寻找素材。特别注重使学生保持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态,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创意练习,意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同学们设计中互相沟通,交流互动,彼此取长补短,共同探讨一些问题,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使学生在完成作业中逐步体会到,要想改变观念,冲破原有的模式,方法是关键。同学们在充分放松、无拘无束的状态下,进行各种各样的创意实验,不时的涌现灵感,不断提升激情,能量得到释放。他们由衷地感到,古板乏味的设计,在这种状态下竟变得那么饶有兴味。于是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许多同学的作业一改再改,制作上也是精益求精,不断寻求新的高度,作业完成质量也达到了新的超越。

教学设计上注重创造力和设计能力的提高:我在课程设计安排和作业设置上,并没有把这一课程局限在设计的狭小范围,而是力求通过设计的这一设计元素的训练,为了强化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促使学生提高学生的创意能力。这样,同学们在设计中,可供创意的地方很多,思路一下就打开了,许多好的构思构图应运而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设计是现代平面设计中诸多设计元素中最重要、最具个性和活力,又最具独到之处的设计要素,同时又要注意到角色设计的结构和衣服的穿插这两个设计元素是密切相联、相辅相成的。

3、角色设计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发展。

将角色设计相结合,要求学生将自己每一单元的零散作业汇编装订成册,并按自己的风格进行统一装帧,使学生在人物设计的同时,对书籍也开始涉足;将角色设计相结合,安排学生将自己设计,追求人物的视觉传递的最佳效果,并使学生认识到,角色设计经变形处理,其简捷明了的符号图形,是标志设计的主要形式。

将角色设计中的绘画技巧与实践结合起来,注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传统的设计课,完成作业只强调书写,而在工具材料上,也只限于绘图仪器和用于书写的笔、纸、尺、颜料等。这次课程改革除了强调书写准确规范的重要性之外,更鼓励学生大胆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制作。要求学生一要注意发挥材料本身的材质肌理美;二要注意精加工、细制作,强调工艺性,要设法通过精制作,使字体产生新的视觉效果;三要通过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既能用电脑设计,又能徒手绘制,同时还能立体制作,学会用最简洁的语言、最恰当的材料,表现出最佳的视觉效果,增强人物的表现力。

综上所述,角色设计课程的改革有三个主要特色:一、鼓励创新。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改变学习的思维方式,强调方法论,提倡原创力。二、形象化教育。这既符合读图时代的特征,强调了信息快速传播的特点,又能够较好地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三、强调从发生学的意义上认识理解设计教育的本质,注重通过教学环节中的每一个细节去引导学生,注重方法与过程研究,避免传统教育中因概念化追求带来的弊病。全面提高学生独立进行角色设计的能力,努力做到知识与时代同步,技术与市场接轨。

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科学相结合论文汇总篇四

会计基础课程作为学习会计专业的入门课,是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的基础,学生掌握的好与坏与会计基础的基础教学密切联系。课堂实践其实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对于一个刚入大学的新生,刚来新环境的不适应,对于有关会计的核算基础、基本假设和会计分录等知识相对抽象,这就需要与课堂实践相配合。特别是讲到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章节,学会做“会计分录”是为后续的“记账凭证”教学打下基础,如果在教学之初,就能够进行针对性的模拟训练,通过幻灯片或实物的方式,向学生们讲授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填写方法,同时通过课堂实例演练巩固知识,迅速与实践环节结合起来,则学生在对以后的“记账凭证”学习中,也能够较快地掌握更深入的知识点。

2.2与校企结合教学。

会计教学的目的在于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应该加强校企的合作教学,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除了基本课堂的理论教学,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定期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实践进行现场教学,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到岗位实习,进入真正的会计工作环境,这样能帮助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财务工作流程,并提升自身实践经验与操作水平,为将来就业时,学生能够较快地完成从校园到工作岗位的过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3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训基地的建设。

专业课程学习之后,会计知识的'相关概念将更加的抽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仅靠与校企合作是远远不够的,一些基础的实践教学必须在校内就要学会、学懂,这须建立一个设备较全的实验基地,通过实践操作能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化地理解专业知识。为了达到会计模拟实验课的建立的目的,作为专业教师,应根据企业需求精心设计会计模拟课题,利用仿真的实验材料和设备,充分利用学校搜集和掌握的资料,让学生能更早接触到原始的发票、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在学习完会计专业知识后,根据学生情况布置为期两个月的实践模拟,让学生仿佛身处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能够更加地掌握对一段时间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并进行消化总结,对会计核算工作取得全面、直观、系统的认识。此外,因为现在的财务工作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完成,对学生的校内实践教学中,注重会计电算化与纯手工处理相结合,加强对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的实际应用,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建立与时代进步的财经实验室,引进先进的微机,并全部进行教学联网,用于学校的电算化教学。引进最新的会计电算化模拟软件,让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操作实习。

3结语。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能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将会计理论和实践教学充分结合是极为必要的,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需要构建一个多元化、全方位、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良性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掌握到更多的实务教学,培养更多对社会有帮助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科学相结合论文汇总篇五

10月30日,由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牵头发起的北京明远教育书院成立大会暨明远教育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这个力图基于机制创新,推进教育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服务教育发展新平台的成立引起广泛关注,并收到来自国内外的祝贺,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来自各高校的代表,各省教育厅长、教育局长、校长以及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300多人出席会议。

明远教育书院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教育学家顾明远先生等人共同发起,经民政部门、教育部门批准成立的专门从事教育研究和服务的公益性、非营利性学术机构,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繁荣学术、服务教育”为院训,由顾明远先生担任名誉理事长、名誉院长,陶西平先生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江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石中英担任理事长兼院长。

顾明远先生介绍,北京明远教育书院本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希望利用社会公益组织的平台,凝聚各方力量为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做出贡献。书院的宗旨是研究教育理论,传播先进教育理念,以科学态度认真深入地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探索新的路径,联合执行机关、高校、企业、媒体等各方面的力量并进,打造一个支持和推进教育改革的网络,坚持依法、公益、创新、开放,依法开展各种活动,服务公共教育事业,创造新思想、新思维、新路径,开放联合各种教育资源,将提供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建设一批实验区和实验学校,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顾明远先生强调,当前我国教育正处在一个由数量发展向质量提升的转型时期,明远教育书院将为我国当前的`教育变革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持。

石中英教授在成立大会上介绍说,以顾明远先生名字命名的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将致力于进一步继承优秀教育文化传统、繁荣教育学术、培育教育英才、服务首都和全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指出,北京明远教育书院的成立,有助于系统总结、研究、传播并实践顾明远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是教育界的一件盛事,也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一次尝试。书院将顺应时代需求,服务和引领教育实践,创建教育改革创新者的学术园地与实践社区,对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提升教育质量,服务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分别在成立大会上祝贺书院成立,表示对书院工作的支持和期待。

书院聘请了31位教育专家、学者及一线校长名师担任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并聘请了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o。b·苏霍姆林斯卡娅、芬兰资深教育专家哈内娜·涅米、日本著名教育专家佐藤学等担任国际学术委员。学院实行客座研究员制度,聘请来自基础教育一线的名师担任首批客座研究员。

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科学相结合论文汇总篇六

摘要:统计学是众多文、理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由于统计学涉及到高等代数等数学知识,其原理较为枯燥难学,且多数教材案例数据要么过于宏观,要么与本专业的联系相关不大,使得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太理想。将大学生按照其专业及研究旨趣分为不同的项目组,把统计学理论知识与其项目实践联系起来综合指导,达到更好地理解统计学原理以及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统计学;理论与实践;项目组。

1研究背景。

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海量数据的容易获取,统计学被广泛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物理学到社会科学再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到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等方面。因此,国内大学的众多专业都开设有统计学这一基础课程。统计学课程要求大学生从基本的统计学原理出发,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使用各种统计学方法分析各自专业领域的案例和数据,解决各专业的数据统计问题。从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由于统计学涉及到一些高等代数和微积分等数学知识,其原理较为枯燥难学,特别是关于概率及抽样分布的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大学生们具备较高的形象思维能力,这对于文科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另外,统计学中试验设计的数据要么过于宏观,要么与本专业的联系不大,使得大学生们对相关统计技术的掌握印象不深,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热情以及学习效果。因此,为了使枯燥的统计学课变得生动有趣以及能用相关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本研究提出使用统计学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大学生的专业或研究兴趣,对大学生进行项目分组,指导大学生们进行实际研究,达到统计学理论与实践合、课程必需与专业方向相结合的目的。

2文献回顾。

在如何使枯燥的统计学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这一课题的研究上,学者们纷纷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建议。有的学者建议在统计学课堂上提供案例教学法,由教师选取一些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案例提供给大学生,让大学生使用统计学知识去思考和解决(刘海燕、龚玉荣,2003;赵彤,2008;汤静等,2008)。这些研究从教师的角度去拓宽实际数据来源,代替原有教材中过于宏观的数据或与学生专业不大相关的案例。有的教师建议对大学生采取真实情景的任务驱动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吴宁,2007;马铁成,2015)。这部分研究强调从学生的角度去采掘数据,从而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上述已有文献对于如何上好统计学这门课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也得出了颇具意义的研究结论。但是上述研究要么只强调从教师的角度去选择数据,要么只强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发掘数据,两者都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前者要求统计学教师不仅具有坚实的统计学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来自各专业的知识背景(统计学往往是几个专业在一起上的大课),这样才能选取到适合所有专业学生的数据;后者会因千人千面、数据来源复杂、专业类型众多等问题使得教师在实践阶段指导起来力不从心。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在讲授统计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的专业或研究旨趣,让他们自主选取数据,然后将其分成不同的项目小组进行综合指导,这样,既避免了统计学理论学习的枯燥,又避免了上述研究的不足,从而使学生达到更好地理解统计学原理、学以致用的目的。

3具体课程设计。

根据上文提到的研究思路逻辑,本研究具体的课程教学设计如下:第一阶段:统计学理论知识学习。这一阶段主要包括统计学绪论、统计调查步骤、统计学概率基础、统计数据的描述、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部分,目的是让大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如何进行统计调查、如何呈现统计结果等。这一阶段将占课程总课时的一半左右。与此同时,根据大学生的具体专业情况或研究旨趣帮助其确立研究题目和研究内容等、督促大学生收集相关数据以备后面的阶段使用。在这一阶段,考虑到统计学一般是大课,同时往往几个专业的学生一起上,并且有的专业人数较多,故采用按照研究内容或研究旨趣进行项目分组的`方法,将所有大学生分配到不同的项目小组。另外,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及充分体验调查研究的各个环节,每个项目组的人数参照5-10个进行分配。第二阶段:分析实践数据阶段。在这个阶段,在讲授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各种具体的分析技术,采用广泛使用且免费的stata统计软件,让大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第一阶段收集到的数据。具体的做法是在要求大学生学会图表的制作、三大类统计方法的操作基础上,结合各个项目的研究目的分析数据,得到相应的统计结果,并学会对数据的不同处理、图表的制作及美化、对分析结果进行统计意义及现实意义的解释等,最终撰写调查报告,完成统计调查的所有步骤。这一阶段也将占总课程总课时的一半左右。通过这两个阶段的训练,将有效地将统计学理论与大学生的专业或研究旨趣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大学生们既完成了统计学课程的学习,也学会了如何使用统计学工具解决本专业的问题或者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4结论。

统计学的本质是一种挖掘数据的工具。如何掌握好这一工具、在各自的专业方向或者个人感兴趣的项目上游刃有余地加以运用,是各位教师绞尽脑汁想要达到的目的。本研究通过将统计学理论知识和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及他们的研究旨趣联系起来,突破了课堂与实验室的局限,将统计学的教学范围涵盖到课堂以外,将使枯燥的统计学课程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对统计学知识掌握的更牢、更扎实。与此同时,通过按照项目组进行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大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为其日后组建项目团队、进行相关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后,诚如每项研究都有优缺点一样,本研究也可能存在如下不足:例如划分了项目组以后,是否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收集到满足研究目的的数据,如何安排和协调项目组组员之间的任务分工等问题,这些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不断的完善。但不管如何,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统计学的理论与大学生的实践联系起来、促进统计学教学模式和手段的更新,希望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科学相结合论文汇总篇七

伴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工业时代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高,在经济的持续增长下人们对于煤炭等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使采矿业等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引发了资源枯竭、生态失衡、污染严重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需要人们给予高度的重视。本文将对目前采矿所带来的种种环境问题做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科学采矿与环境保护相互结合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当下的科学采矿与环境保护实践带来一定的借鉴价值。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采矿业的迅猛发展与矿产资源的逐年增加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然而与此同时,矿产资源的大肆开采也引发了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近几年水土流失、地质灾害、水资源污染等诸多环境问题的频繁出现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想确保环境与经济的共同、协调发展,就必须确保科学采矿同环境保护的并重。如何确保科学采矿、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是当下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一、采矿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一)地表环境问题。

首先,开采人员把所采出的废矿、尾矿等直接堆放于地面上的做法会导致降雨时相关的有害物质同雨水一起流入到地表土壤当中,给周边土壤带来严重的污染并产生二次污染,同时这些放置在地表的废矿、尾矿等受风化作用会逐渐形成一些细微的有害颗粒物,进而形成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其次,采矿中要求对污水做出定期的排放,在处理不当的情况下便会对周边土壤产生污染并给该区域内的植被生产带来危害,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后就很有可能会出现荒漠化现象;最后,采矿区的地面受到开采部署不合理、采矿方式不科学等因素影响出现裂缝、沉降等问题,在给地质灾害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的同时也给地面建筑安全带来了威胁。

(二)水资源环境问题。

采矿的过程当中受到施工需求、相关人员操作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对水资源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使得周边居民的正常用水得不到保障,进而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与生产。一方面,在开采矿产资源之前,要求相关开采人员先疏干开采现场地下部分的水资源,做好相应的排水工作,这一流程使得地下水水位出现大幅度地降低,极易引发该地点地面的沉降,对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做出了改变使得其规律遭到了十分严重的破坏,很容易产生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同时对排出的水的大量浪费也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用水。另一方面,采矿施工时往往会伴随着地表塌陷、开裂等情况,在遇到降雨天气时便会使雨水沿缝隙进入到地底进而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周边居民的用水安全性受到威胁。

除此之外,一些开采人员对采出矿石、尾矿和废矿为做好合理的处理,这些直接堆放在地上的矿石极易在降雨时发生氧化现象而带来二次污染,并且同雨水汇合共同进入地下,进一步污染了地下水资源。

(三)对矿山的影响。

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水资源环境、地表环境等的负面影响使得矿区周边水文地质条件具有不稳定性,存在着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发展失衡的问题,制约了矿山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科学采矿理念的提出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与协调发展,要想实现科学采矿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目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新采矿技术与工艺。

矿产资源开采技术、工艺的创新是实现科学采矿的必然要求,合理的技术工艺能够有效地防止开采中对地质条件产生不利影响,例如,针对采矿中造成的地面塌陷,开采人员可以采用新兴的水沙填充方法,利用矿区的废弃物来填充塌陷地面,在变废为宝、防止二次污染的同时也很好地解决了塌陷问题。同时采矿业还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废水的合理、循环利用,减轻水污染情况,为了防止定期排放的污水对水资源、土壤的污染,应当积极加大新工艺的研发力度来建立与不断完善污水循环利用系统,有效地避免污水排放的危害。从而在利用新技术工艺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通过对尾矿等的合理利用防止环境污染、实现尾矿价值的最大化。

(二)完善地下水的保护方案。

针对采矿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现象,相关矿山工作者应当对地下水保护、防治的方案进行探索与创新,在认真落实不疏干、不搬迁、不塌陷、不还水防治的同时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的防治、保护水的经验,对地下水的保护方案做出进一步完善。目前地质ct、注浆补漏堵水等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实现了不疏干的要求,值得在当下的采矿工作中进行大力的推广。

(三)健全监督管理体制。

完善的环境管理体制是采矿中实现环境保护的有效保障,采矿企业必须对自身的环境管理体制纳入到章程当中,给科学采矿带来指导作用,同时实施目标责任制度来将采矿中的环保责任认真落实到部门或个人,严格按照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来处理环保问题,通过责任与利益的挂钩来调动相关采矿人员环保的主动性。此外,在采矿前还需对环境影响作出预估并合理明确评价体系,根据反映预先评估结果的评估报告来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实现对开采时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控制。

三、讨论。

另一方面,二者之间又存在着相互统一、促进的关系,采矿业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从而给环保工作带来必要的资金、物力等方面的支撑,且采矿时做好对环境的保护能够反过来推动采矿业的可持续发展。采矿企业应当从创新技术工艺、完善地下水保护方案、健全监管体制等方面实现科学采矿、环境保护的结合,保障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共同提升。

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科学相结合论文汇总篇八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正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时代,面临的任务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应致力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本文主要总结了我院过去实践教学改革中的措施及成效。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环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经过几年的实践,我院提出了适合民办本科院校的“3+1”培养模式,该模式中校内实践教学体系采用“4+1”模块,既“4基1培养”,基本技能、基础实验、基础综合课程设计训练、基础创新能力训练和培养工程技术能力及科研能力。

一、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

1、不断修订教学大纲,更新授课模式,改进考核方式,以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电子学院每年召开一次“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教学改革,全面修订教学计划。借此机会,修订实践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修改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

2、优化配套的教学文件,丰富教学内容。

为了方便实践教学,我院杨志忠教授、胡宴如教授、章忠全副教授、范寿康副教授等老师编写了配套的三本实践教材。实践教材列表如下:

教材内容实用,贴近生产实际,它对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重要作用。

1、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从20至今,我院已经于恒电电子、中国电信、通信规划设计院同惠电子、江苏东光微电子、拓微电子、中电电气、常州银河电器、无锡友达、奥利杰等十几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提供更大的空间。

2、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验室和实践基地。

校企合作联合共建校内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为我院进行实践改革,对学生进行基础技能、基本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创新能力的训练,培养工程技术能力,科研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条件。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已团队形式服务于学生。

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打破传统的大课堂,一师多生的现象,采用团队形式服务于学生,如:我院讲授、指导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的老师不是一个或两个教师为主,而是以一个团队为主,该团队的.成员是由相近学科但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组成。年初,我院刚开设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时,由东南大学无线电方向的宣月清、吴林如等教授组成,到年,队伍不断扩大,由数电专家杨志忠、章忠全教授、通信专家宫兆祥副教授等组成,随着老教师的不断离休,我们提前做好师资队伍的衔接,采取一带一的帮扶措施。每人都有不同的课题,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自主选择的需要。

四、结束语。

应用型人才培养重在“应用”的改革上,实践教学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中十分关键的一个部分,就应与时俱进,突出教改特色,我们将不断改革,努力寻求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科学相结合论文汇总篇九

在当前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和会计制度日趋完善的背景下,企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无形将使会计人员面临的压力也随之攀升,为此,在教学上将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为会计教学过程首要任务。本文根据当前会计行业的就业前景,对推行会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会计教学与实践结合发展策略。

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高技术水平学科,特有的专业性质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了满足企业需求,输送更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上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实用型人才成为教学难点。本文结合会计教学经验,对会计专业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学模式展开探索。

1会计理论教学现状的不足。

1.1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枯燥、无味。

在大多数的教学课堂上,以教师讲解理论知识为主,作为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并加以简单的练习,并没有学以致用,将理论用到实践中去,对于学到的知识,学生很困惑,不知道如何运用到实践中去,没有实际生产企业的业务操作,课堂理论知识也没得到及时训练,这样学生很容易将知识点混淆,甚至学了后面忘记前面的。由此教导的学生只能是理论不深实践不精,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再者在课堂上讲解的理论知识,这样的气氛其实很枯燥、无味,学生也提不起兴趣来融入教学中。所以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应该改善课堂上的传统、死板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活跃起来。

1.2期末考核办法单一,不能满足就业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很多财务工作都是有计算机完成的,例如现在银行的柜员的工作内容,每天只是跟几个科目打交道,主要工作内容是审核业务种类、凭证要素与合法性,而账务处理、账簿登记、校验平衡、报表生成等活动全部由系统完成。企业的财务工作,企业财务软件使工作大为简化都是借用财务软件完成。我们现在大多数在对学生的期末成绩考核都是平时分占30%,70%是期末的闭卷考试,而平时分也就是考察学生出勤,这样会导致学生认为上课我来了,平时分就有了,及格万岁!这样的考核办法使学生什么也没有学习到,毕业后走入社会,发现课本理论知识什么也没有掌握到。期末闭卷考试又很形式化,学生只要在考前背水一战,背答案、背习题一样能轻松通过考试,导致考生平时不努力、看重分数轻能力,根本考察不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很难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