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大学宿舍文化建设论文怎么写(精选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1:18:56 页码:14
大学宿舍文化建设论文怎么写(精选12篇)
2023-11-18 11:18:56    小编:ZTFB

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寻找到生活中更多的宝藏和灵感。写总结的关键是要有重点,突出事物的主要特点和关键领域。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优秀作品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对我们的写作有所启发。

大学宿舍文化建设论文怎么写篇一

寝室文化建设对于我国艺术类高校的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艺术类高校寝室文化建设存在着一定的难题,只有统一认识、完善制度、合理计划、坚定不移的进行文化建设,才能最终形成符合艺术类高校自身特色与实际需要的寝室文化。

寝室文化;艺术类高校;现状;建设途径。

寝室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大学生每日都有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寝室中度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与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程度的提高,高校寝室文化建设已然成为校园文化创建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艺术类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内涵。

寝室文化是近年来校园文化建设新兴的理念和方向,是以学生作为文化建设的主体,以学校公寓及其附属区域作为主要建设空间,以育人成才为根本宗旨的一种文化理念,主要包括物质基础、精神内核、制度保障以及行为准则等内容。和谐向上的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在公寓的延伸,在意识观念、行为模式、审美情趣、价值理念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才。艺术类高校寝室文化建设可以从其内容进行建设思考,一是良好的宿舍环境是寝室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物,公寓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寝室设施是否能够符合学生基本的生活需求及学习需要,例如寝室硬件设施能否满足学生基本要求、生活学习区域的布局结构是否合理、公寓内的文体设施是否人性且具有实用性等;二是精神文化的创建是寝室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学生在寝室生活、学习的精神面貌、道德理念、行为规范等等,都是学生健康成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精神文化的教育意义是寝室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三是制度准则的建设与实施是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制定科学化、人性化、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可以将寝室文化建设与学生自我管理纳入良性的循环之中。

(二)艺术类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艺术类高校寝室文化建设是新世纪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大学生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寝室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越发的重视传统文化对于学生健康成才的现实意义。艺术可以启迪人内心深处对于美的追求与认知,作为艺术类高校的学生,更应该严格的要求自己,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寝室不仅是一件屋子,更是第二课堂,从点滴做起,健全人格,促使学生全面成才,寝室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淡薄。

艺术类高校公寓管理困难一定程度上源于学生素质欠缺及自我管理意识淡薄。艺术类学生在进入大学前,都会经历艺术集训,这一过程中,培训机构往往片面追求成绩而疏忽了学生的管理,使很多学生养成了不良的习惯;同时,民办类艺术高校又为了招生而降低了门槛,入学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自我管理意识淡薄。

民办艺术类院校对管理、建设认识不统一,部门间各自为政,对于共同的问题难以达成共识,造成了寝室文化建设困难。寝室文化建设是一场持久且浩大的工程,需要高校自上而下,从学校法人到每一个作为建设主体的学生,从每一级部门到每一个环节形成统一的认识,共同努力才能成功。

(三)管理制度的不规范。

部分艺术类高校公寓基础设施不到位,相应的规章制度的不完善,使学生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停留在强制层面,缺乏文化建设的内生性;奖惩机制不明确,不仅是学生主体本身,就连寝室文化的建设人员也缺乏积极性与参与度。

一些高校还未明确自身文化建设的方向及内涵,缺少特色与内在,只是片面地强调进行文化建设,却不懂建设什么样的寝室文化和如何建设。

(一)统一认识,长期建设。

寝室文化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大量的投入与长期的努力。进行长期的建设规划,探讨符合自身特点以及实际需要的文化精神,寝室文化作为校文化的延伸,需要将寝室文化建设同校园文化相结合;同时,需要自上而下统一步调,确保文化建设方案顺利的实施。

(二)完善公寓管理制度,构建公寓文化体系。

完善公寓管理制度是寝室文化建设的必要保障,包括公寓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的建设等,不仅是对学生,也包括对公寓管理人员相关制度的完善,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同时构建系统的寝室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安全文化等等,有目的性的开展建设活动,从强制阶段过渡到自生阶段,最终完成寝室文化的建设活动。

总之,艺术类高校寝室文化建设并非朝夕之功,需要形成统一的认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同本校校园文化相结合,坚定不移的进行长期建设,才能最终形成符合自身特色及实际需要的寝室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及全面成才。

[1]金柔雅.高校艺术专业文明寝室建设途径研究——以台州学院艺术学院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5).

[2]张天文,孙连臣.加强管理完善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4).

大学宿舍文化建设论文怎么写篇二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理念严重滞后。

宿舍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是管理活动的灵魂,是指导管理活动的行动指南。在学校管理中,管理层一般将宿舍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分开进行,认为宿舍管理属于管理范畴,而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教育范畴,没有意识到学生宿舍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二课堂,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思想理论教师的事。在宿舍管理中,管理层单纯的重视宿舍人员配给、宿舍基础设施等物的管理,并将管理任务简单的理解为把学生管住,追求宿舍表面上的和谐,而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管理。面临宿舍发展的网络化,管理人员依旧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而没有对宿舍网络的入侵做好思想上的引导。另外,网络的入侵,减少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减弱了宿舍的凝聚力,但管理人员对此并没有足够的认识,秉持落后的管理理念,将宿舍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割裂,单纯了为了管理而管理。

(二)创新力度不强劲,管理方式陈旧落后。

创新性的利用人性化管理方式,加大了在宿舍紧急情况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管理方式的简单粗暴,严重影响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三)制度支撑不强力,管理制度缺失人性。

宿舍管理中,制度是宿舍管理的基础,也是宿舍管理实施的依据,更是宿舍思政教育取得实效的保证。现阶段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制度支撑不强力,管理制度缺失人性的问题。宿舍管理制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管理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其价值诉求应是人本性,但现阶段过分追求制度的工具性和管控性,宿舍管理制度过分追求工具理性,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其人文关怀的特性。管理制度设定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合理建议,没有重视如何尊重和保护学生的隐私,没有关注如何在制度上重视学生宿舍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管理中仅仅指向一般性的管理实务,没有在制度上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位。另外管理支撑的不强力还表现在制度内容方面,义务性、强制性的条款较多,而权利性、人性化的条款较少;制度过多地要求学生服从与执行,缺乏人性化,很难让学生从心理认同与行动上接受,导致宿舍中思想政治教育也很难深入学生心中。

(四)管理力量不充实,管理队伍力量薄弱。

宿舍管理在后勤社会化的过程中,存在着管理力量不充实、管理队伍力量薄弱的问题。从事宿舍管理的人员大多为后勤人员,甚至包括部分临时工,政治素质低,从而影响了宿舍的管理水平。一般情况下,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与宿舍管理人员分离,削弱了宿舍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量。再加上宿舍管理人员缺乏对学生在宿舍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宿舍管理还存在着扩招问题导致的宿舍建在校外,学校为了便于管理倾向于委托某些物业企业单独管理,无论是在人员配备还是人员素质能力上,都影响学生宿舍管理的水平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管理力量的薄弱给宿舍中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冲击,导致学生宿舍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真空状态。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宿舍管理的本质是对学生的管理和服务,以学生为本是宿舍管理的重要理念,加强宿舍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仅是必须贯彻宿舍管理全程的理念,更是宿舍中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坚持的理念。宿舍管理要达到管理完整意义上的目的,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充分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维护每个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宿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宿舍的主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宿舍管理对其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意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尊重他们的需要、价值、自由。另一方面,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个人素质有所差异,差异性是学生之间不可抹平和忽视的事实。宿舍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因人而异地开展管理和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增强积极营造和谐宿舍的意识。

(二)提升管理方式的可接受性。

学生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对自由化和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其对宿舍管理方式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存在一定的质疑。针对现阶段学生对宿舍管理的方式的质疑甚至对抗,必须提升管理方式的可接受性,管理方式的可接受性决定了学生对宿舍管理以及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同和接受程度。个别后勤人员的从业素质较低,加上其不恰当的利用管理方式,达不到管理育人的效果。管理方式是管理人员开展管理活动所用的方式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有效借助管理方式开展工作,将教育渗透到管理当中,寓教育于管理。提升管理方式的可接受性可以从宿舍文化建设方面着手,良好的宿舍文化具有育人、凝聚、开发、导向等重要功能,宿舍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宿舍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良好的宿舍文化为提高思想政治的有效性创造了积极的文化氛围。管理过程中可以开展宿舍文化活动,利用宿舍美化、卫生评比、文明竞赛等活动,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宿舍阵地,把思想政治工作融于各类宿舍活动中,使大学生们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得到提高。

(三)强化管理制度的人本性。

宿舍管理制度是保障宿舍管理顺利开展的制度支撑。管理制度的设计主体是现实的人,制度设计涉及到学生的方方面面。管理制度的价值诉求应表现为人本性、服务性,但当今过分追求制度的规范性、工具性、管控性,使本应该突出人文关怀的宿舍管理制度因为过分强调工具理性化而忽略了人文关怀的特性。人本性既是宿舍管理制度的根本属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原则。宿舍管理在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的一些对抗或者敌对现象,这些都迫切要求宿舍管理制度要突出人本性。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根据管理制度严格管理,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及时修改和完善管理制度。另外,人本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宿舍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管理制度这个载体开展工作时,可以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认同管理制度。提升管理制度的人本性,有针对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学生才能从心理上予以接受、思想上予以支持、工作上予以配合,从而使管理水平和教育水平得以全面提升。

(四)重视管理队伍的服务性。

学校宿舍思政队伍建设,事关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形成,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事关学校的教学、生活秩序。现阶段宿舍管理队伍在管理中,过分强调管理管控而缺乏服务意识。对此,应提高宿舍管理人员做德育工作的素质,让其积极主动地承担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能积极配合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开展工作,提高其综合素质、提升其自身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识和能力。针对专职的思政队伍,要选派业务素质高、责任感强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按照高素质、严标准来要求管理人员,加强理论学习和工作培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在管理队伍建设中,针对管理过程中队伍缺乏服务性的现状,要加强对专职思政队伍和后勤管理队伍的培训,增强其服务意识,提升宿舍管理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作者:王斌单位:武汉大学宿教管理服务中心。

大学宿舍文化建设论文怎么写篇三

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每天几乎有二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宿舍中度过的。宿舍是学生生活,休息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宿舍文化建设对于学生发展极为重要。因此,作为高校管理者,一定要重视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工作,能够积极把宿舍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第二课堂,利用宿舍积极开展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开展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宿舍文化建设,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大学加强宿舍文化建设研究工作,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效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有助于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发展。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宿舍文化建设工作开展的好,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素养就能得到提升,这样,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就能形成。同时,宿舍文化对于校园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和传承作用,良好宿舍文化也是良好校园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构建积极、高尚、和谐的校园文化同样也离不开宿舍文化建设,良好的宿舍文化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的完善发展,能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良好的宿舍文化建设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发展。第二,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大学生而言,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宿舍中度过的。宿舍文化建设的好,能够形成一种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引导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宿舍文化又是一种群体文化,宿舍文化建设的好,个体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可以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促进大学生人格素养的提升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个人发展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高校要能够立足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完善发展,积极构建起积极、高尚、和谐文明的宿舍文化,以良好的宿舍文化,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促进其建立良好的学习观念,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宿舍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对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发展,促进大学生健康完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能够通过有效的策略,提升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高校领导只有思想上认识到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才能重视这项工作,才能提升宿舍文化建设的质量与水平。高校领导要重视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意义,要加强对宿舍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第一,要能够把宿舍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到学校的整体规划工作中去,学校要认识到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伟大意义,能够重视这项工作,对宿舍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有科学的规划,设计,注重宿舍文化氛围的营造,对宿舍设施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对宿舍文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第二,要把宿舍文化建设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很多高校都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在每年,都会设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较高。高校要认识到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每年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中,都需要把宿舍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量,设计,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宿舍文化建设的质量与水平。第三,要建立统一的宿舍文化管理机构。在高校工作中,宿舍管理工作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很多的高校没有成立统一的宿舍文化管理组织机构,这样,长期以来,缺少专门的机构对宿舍文化进行建设管理,高校的宿舍文化建设效果就不理想。学校要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宿舍文化管理机构,能够对全校的宿舍文化进行统一指导,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制定文明宿舍文化建设方案,加强人员监管,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和谐、积极、高尚、文明的宿舍文化。

(二)优化宿舍物质条件,提高学生生活品味。

宿舍物质文化为宿舍文化建设提供条件和物质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高校都能在物质方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但当代大学生,他们都是90后,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和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在宿舍文化建设中,要能够根据学生特点,为他们提供他们需要的物质条件。第一,要加强宿舍的硬件建设。学校要加强宿舍硬件建设,能够完善宿舍卫生间,浴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的需要,为学生的购物,洗衣活动提供必要的公共场所,能够加强宿舍硬件建设,为学生提供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学生的生活品味,在宿舍物质文化建设中,要能够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能够根据学生需要和个性化的需求,不断拓展宿舍功能,对各种宿舍设施进行合理的规划,能够营造出一种优美和谐有品位的宿舍环境。第二,要重视宿舍的环境建设。加强宿舍的环境建设,主要是需要加强宿舍的自然环境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首先,学校要能够优化宿舍区的自然环境,要保持宿舍区自然环境的'优美整洁,能够对宿舍周边进行绿化,种植一些花草树木,保持环境的优美,这样的环境可以陶冶学生健康的审美品质。要保持宿舍环境的整洁清新,能够通过环境引导学生健康文明整洁的生活理念。其次,学校要重视创造一种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通过人文环境建设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学校可以在宿舍区建设一些人文景观,在宿舍楼外部和内部的合适的位置,布置一些励志标语,在宿舍区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上面写一些爱护环境,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标语。能够在宿舍楼内设置一些名人字画,布置一些名人图片,通过这些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引导学生健康的思想和行为。最后,学校还需要重视宿舍公共活动场所的建设,当代大学生很多是沉迷于网络世界中,他们不喜欢与人在现实生活中交往,人际关系淡漠。针对这种情况,在宿舍文化建设方面,学校要能够重视宿舍公共活动场所的建设,能够设置大学生综合活动室,自习室,娱乐室等等场所,为学生健身,娱乐,学习提供便利条件,这样可以促进大学生有效与同学之间开展交流互动活动,对于完善大学生的人格,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健全宿舍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工作的有效推进,必须要通过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高校要重视宿舍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能够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学校要针对宿舍管理问题,建立其完善的规章制度,要制定宿舍公约,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要遵守宿舍的规章制度,遵守宿舍公约。学校在宿舍规章制度制定中,要研究学生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当代大学生的行为规律和思想认识水平,能够以引导大学生文明积极向上的思想和文明健康的言行举止为中心,建立宿舍管理规章制度,能够创新各项规章制度内容。宿舍规章制度的制定就要对学生的不文明的行为举止进行约束,同时还需要具有人文性,能够在服务学生的基础上,制定规章制度。高校要对学生在要对大学生在宿舍内的表现进行量化考核,并把这种考核作为大学生德育考核的内容,记入德育考核成绩中去。要督促学生尊重各项制度,能够用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与引导,通过制度进行管理,提升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发展学生的自律意识,通过制度建设营造文明的宿舍环境,为学生正常学习,快乐生活创造条件。总之,在新时期,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要把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高校要通过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积极、高尚、文明、和谐的宿舍环境,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都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引导,受到激励,不断提升学生的价值认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这样,高校育人目标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周英.现代化背景下大学生宿舍文化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4.。

[2]梁明.当代大学生宿舍文化现状及其建设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

[3]王昀.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大学宿舍文化建设论文怎么写篇四

不同的人对大学组织文化所持有的分类方式也各有差异。伯恩鲍姆(birnbaum)将大学组织文化区分为学院(colle-gial)文化、科层(bureaucratic)文化、政治(political)文化和无政府(anarchical)文化等四种[2]。斯马特(smart)和哈姆(hamm)则将之区分为学院文化、灵活组织(adhocracy)文化、等级(hi-erarchy)文化和市场(market)文化等四种[3]。威廉姆h伯格奎斯特(ist)先于1992年提出了四种大学组织文化,即学院(collegial)文化、管理(managerial)文化、发展(developmental)文化和协商(negotiating)文化[4],后又在其与帕夫拉克(pawlak)合作的著作《应对学术的六种文化》(engag-ingthesixculturesoftheacademy)中将这四种文化扩展为六种,即学院文化、管理文化、发展文化、拥辩(advocacy)文化、虚拟(virtual)文化和实体(tangible)文化[5]。伯格奎斯特等人的分类反映了新时期的发展对大学组织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进一步提出了与网络技术紧密相关的虚拟文化概念。

(一)学院文化。

以学科形式存在的高深学问、围绕高深学问进行的学术研究以及作为学术研究主体的教授处于学院文化价值体系的中心,教授治校、学者自治、学术自由、学术人员人格独立等是其重要的价值取向。学院文化是历史最为久远的一种大学组织文化,也是大学中区别于其他类型组织的最重要文化特质,对大学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学院文化有两大历史传统,其一是强调对人的精神和灵魂的塑造,将大学看作是把青年男女培养为“未来社会领导人”的地方;其二是对科学研究的重视,强调对学科专业的忠诚,以及无止境地拓展知识领域[6]。概言之,它就是崇尚精英教育和追求学术上的卓越。

(二)管理文化。

面向就业准备的高深学问、对效率的追求和强有力的行政管理在管理文化价值体系中十分重要,清晰的目标、明确的职责和有效的监管等是其重要的价值取向。随着大学内外环境的变化,大学的有效运作越来越依赖于完善的行政管理系统和领导强有力的管理,由此产生的管理文化对大学的影响越来越大。管理文化将大学看作是培养学生特定知识、技能和态度,使其成为成功的、富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的场所;更为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非学院文化所强调的精神和灵魂塑造;重视服务于所在区域或具体如社区等组织的发展,并且认为大学能够清晰地定义自己的目标;强调规范化的教学以及对教学的有效监管,而且重视非传统教育方式和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师的灵活配置,以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7]。

(三)发展文化。

发展文化以传播高深学问、探究活动中各类角色的发展为立足点,促进学生、教师和大学的整体发展是其重要价值取向。学院文化的“学者家长式”权威容易导致组织性和一贯性的缺失,管理文化的“职位权威”又容易走向刻板化和非人格化[8],从学院文化和管理文化“缝隙”中生长起来的发展文化则是建立在“人的发展”这一理性基础之上的,其假设前提是“每个人都有内在的实现个体成熟的渴望”[9]。发展文化关注学生的个体成长,强调大学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主张基于学生的发展进行课程的规划和开发。发展文化同样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强调为大学内所有各类教职员工提供发展和成长的机会。此外,发展文化还关注大学整体的发展和成熟,重视对大学发展的定位和整体规划的研究,主张大学整体发展与大学内个体成长的统一。

(四)拥辩文化。

拥辩文化代表着某一所或数所大学内各群体共享大学治理权力的理念,以保证高深学问传播、探究活动中各群体连续而有效地参与大学决策作为其重要的价值取向。与发展文化一样,拥辩文化也发展于学院文化与管理文化的“缝隙”中,但更多地体现出大学以外的社会文化,包含政治上的平等、民主等理念对大学组织文化的影响。学院文化或管理文化主导下,大学中各群体为了维护和争取自身利益常常进行着集体性的讨价还价(collectivebargaining),拥辩文化则为不断分化的各群体达成彼此间的平衡而提供某一模式,这种模式是建立在以“理念、价值、观念”而非“利益”为基础的更广阔的沟通和权益分享之上的[10]。

(五)虚拟文化。

虚拟文化代表一种新的联结方式、思维方式和组织方式,它以新的态度看待高深学问及其生产、传播和应用,开放、共享、灵活、协同是其核心价值理念。虚拟文化是伯格奎斯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学组织文化,并认为虚拟文化“通过回答后现代社会的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播能力而获得意义”,将大学看作是连接在“全球络”中的一部分[11]。虚拟文化的出现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网络技术促进了向“虚拟”思维的转变,即网络技术将人与人、组织与组织连接起来,通过彼此的交互形成一个个关系网络。虚拟文化认为,大学在知识生产、传播过程中应重视开展合作和资源共享,主张根据需求灵活地进行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强调大学组织内部及大学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协同性。网络教育、虚拟科研组织、虚拟教育社区、无边界高等教育等是虚拟文化的具体体现[12]。

(六)实体文化。

实体文化十分注重探究、传播高深学问的环境和形式的可见性、实在性、确定性,以及长期而固定的联系。实体文化也可以理解为有形文化或可见文化。伯格奎斯特等人指出,实体文化并非一种新文化,它与学院文化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只不过在虚拟文化突显的今天,作为虚拟文化的反文化而特别地显现出来。在实体文化中,实在的、有形的、可感知的资源和财富得到珍视,各种标识和仪式,如鲜明的旗帜和徽标、隆重的毕业典礼等对实体文化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实体文化还偏好面对面的师生交互,重视教师对学生施以密切的、多方面的辅导,而且强调学生的出勤,认为学生在教室和图书馆的出现和停留都是非常重要的[13]。

文化建设是开放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凝练、彰显和发扬开放大学内成员所共享的价值、信念、期望和基本假设等。由于社会组织的复杂性,某一组织内的文化往往并不是单一的、纯粹的。文化按其价值体系可分为主文化、亚文化与反文化。对特定组织或大学而言,其组织文化也是包含主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的复杂体系。主文化是组织中处于主导地位、作为主流价值观的组织文化;亚文化是由组织中特定群体所体现的、具有局部性的组织文化;反文化是一种特殊的亚文化,即与主文化相对立、相排斥的组织文化。马丁(martin)等人根据亚文化与主文化的关系,将亚文化分为三种:(1)增强型亚文化,即对主文化起支撑作用的亚文化;(2)对立型亚文化,即与主文化相对立的亚文化,也就是反文化;(3)独立型亚文化,即在主文化之外独立存在的亚文化[14]。总之,一个组织内的文化具有复杂性,往往包含交错繁杂的多种文化成分。具体到开放大学而言,其大学组织文化也并非只是某一种,而是多种大学组织文化特质的混合,其中,某些组织文化可能处于主导地位,某些组织文化可能处于辅助地位,某些组织文化也可能作为主流文化的反文化而存在。另外,我国开放大学是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的,其文化建设一方面要从电大的历史传统中汲取养分,另一方面则要与时俱进,凝练出体现新时代发展的文化内涵。

发展文化建立在“人的发展”这一理性基础之上,开放大学应将发展文化作为其主导文化进行建设。第一,发展文化特别关注学习者成长和发展,这一点与开放大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相一致。“开放大学建设自始至终离不开一个人的命题,离不开以人为本”[15]。就办学使命而言,开放大学将以促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为历史使命,“力求引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发展,让学习成为个人自我成长和发展的内在需求,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6]。就服务对象而言,开放大学秉持“有教无类”的理念,面向所有社会成员,而且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发展给予特别关注。就办学类型而言,开放大学提供学历教育及职业培训、闲暇教育等非学历教育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项目,以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就课程而言,开放大学的课程是“关怀学习者生命成长,帮助其完成事业建构,促进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文化桥梁”[17]。就教学模式而言,开放大学的教学“充分尊重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整合有益的支持条件”,从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18]。总之,开放大学在办学使命、服务对象、办学类型、课程开设、教学模式等多方面均体现出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这一价值取向。第二,发展文化重视教学工作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且将教学本身看作为学术的一种类型,即教学学术,而开放大学将教学作为其“主业”,理应重视教学活动、教师发展和教学科研。开放大学教师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开展教与学研究,并将教研成果应用于课程设计和开发,这无疑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第三,开放大学是新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进行发展定位和整体规划研究有助于开放大学的发展和成熟,这也是发展文化所倡导的一个方面。综上,开放大学可将发展文化作为自己的主导文化进行建设,树立服务于学生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同时注重教师发展和大学整体的发展。

在将发展文化作为主导文化建设的同时,开放大学也应将虚拟文化作为其主流文化进行建设。网络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不仅促发了大学虚拟文化的产生,同时也成了大学虚拟文化的最直接体现,而开放大学的办学离不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开放大学“只有通过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载体,建设远程教育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覆盖全国和本区域、社区和家庭的教育辐射”,才能实现其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形成的历史使命[19]。开放大学对网络教育的依赖越来越大,借助于网络教育的开放大学将分散各处的学习者、施教者以及教与学的资源和设备连接到一起,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便捷性和开放性。开放大学的运作模式也充分体现了开放、共享、灵活、协同等虚拟文化所包含的价值理念。首先,虚拟文化强调大学在知识生产和传播过程中与大学之外的组织建立广泛联系,而开放大学也试图“依托各种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包括构建“大学支持联盟”、“企业支持联盟”、“行业支持联盟”和“城市支持联盟”,即与普通高校、企业、行业和政府部门等各类组织建立广泛的联系。第二,虚拟文化重视共享,而资源共享也是开放大学办学的基本理念。开放大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课程和学习资源开放,让全社会共享”;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学习的平台的开放”,为其他“教育机构和教育项目提供帮助和服务”,“搭建全民终身学习的大平台”[20]。第三,虚拟文化主张根据需求灵活地进行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而开放大学在学习安排的方便性、资源配置的灵活性等方面表现出很强的创新力。为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开放大学在学习者入学资格与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期限、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均有很大灵活性。在资源配置、特别是师资配置上,开放大学也表现出很大的灵活性。开放大学本着“不为所有只为所用”的理念,广泛聘请国内外高校的专家、教授及社会上的行家里手来担任主讲教师或辅导教师[21]。这些“兼职教师的来源渠道广泛,选择余地大,不仅可以缓解开放大学教师数量上的不足,而且可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同时也有利于加强校企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22]”。最后,追求协同性也是虚拟文化和开放大学建设理念的一个共性。为适应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开放大学在组建跨部门的内部网络和跨组织的外部网络方面均表现出很强的能力,即通过合作网络将各部分的核心专长有效地集成在一起,形成成员之间协同作战、互惠互利的关系。积极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和体系的建设就是开放大学追求协同性的重要体现,开放大学在办学基础上,“为办学者和学习者提供社会化、第三方的”服务,搭建“立交桥”,构建“课程超市”和“学分银行”,目的就是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构建中各级各类教育间协同关系的形成,实现“纵向衔接、横向沟通”。

(三)把学院文化作为开放大学发展的内在驱动。

开放大学在文化建设中应积极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学院文化,将其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内在驱动。学院文化是大学的传统文化特质,建设学院文化不仅会使开放大学更像一所“大学”,对提升开放大学办学质量和实力也十分有益。开放大学的办学面向社会大众,面向一切有学习需求的群体,这与学院文化的精英教育理念截然不同。实际上,开放大学的出现对传统精英式教育来说是一场重大革命。但是,开放大学对学习者的“开放”并不意味着要“放开”在教育质量上的要求,“宽进严出”是开放大学应坚守的基本准则。英国开放大学在创建时确立了保持与传统大学相一致的教学质量标准这一重要办学原则,为其后续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国开放大学的建设也“把质量放在首位”,将教育质量视为发展的生命线,这一点正是开放大学学院文化建设的根本和主要体现。注重学术研究是学院文化的传统之一,开放大学在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也应该有所建树。首先,在学科领域方面,开放大学应保持自己在教育学,特别是远程教育、教育技术、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等领域的研究特长和优势。应该说,开放大学在教育研究领域内已经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电大系统主办的多本杂志,包括《开放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中国远程教育》等在我国教育类杂志中占据了一定份量,电大人的科研也是硕果累累。开放大学应在教育技术、远程教育等研究领域设定更高的目标,在这些领域率先走向国际。同时,开放大学还应重点发展一些有一定基础的学科和领域。国际开放大学的典范—英国开放大学除了在教学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外,在空间科学、计算科学等领域也产生了很大的学术影响,对英国开放大学的整体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点值得我国开放大学引以为鉴。其次,在科研类型上,开放大学可保持以应用型研究为主的特色,这也与其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一致性。开放大学应珍视面向实践的研究,避免理论和实践相隔离、相脱节的弊端,突出服务于社会的研究理念。此外,在科研模式上,开放大学可发挥自身开放、共享、灵活及协同的特色优势,积极开展跨组织、跨学科、跨地域的合作研究。不可否认,学院文化建设对开放大学来说具有一定难度,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作为开放大学基础的广播电视大学学院文化氛围不浓,在学术研究方面比较薄弱,除在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等优势领域外,其他领域的声音非常弱小,缺乏属于自己的学术大师和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开放大学在建设中要特别关注到这一点,既要积极开展学术研究,但也不应提出过高的要求。其二,尽管取得了“质量是开放大学的生命线”的共识,但在建立怎样的教学质量标准方面仍存在一些争议,或者说对“宽进严出”中“出”的标准还存在不甚明确的地方。其三,高质量的教学和高水平的科研均离不开雄厚的师资队伍,因此开放大学学院文化建设的难处仍然归结于师资建设方面。如前所述,开放大学在师资配置上比较灵活,采取“不为所有只为所用”的理念与建设自身师资力量存在一定的矛盾。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拉进来”的同时也注重“推出去”。也就是说,在充分利用外界专家、学者,即“拉进来”的同时,也要借助这些专家和学者培育自身师资,壮大自身力量,并让自己的专家、学者与外界有更广泛的合作,向外界输出自身影响力,即“推出去”。

(四)把管理文化作为开放大学发展的重要支撑。

管理文化应作为开放大学发展的重要支撑。首先,管理文化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服务于所在区域或社区的发展,而开放大学也以面向从业人员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要办学目标,强调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的需要,两者具有很好的吻合度。其次,管理文化追求效益,开放大学也非常注重教育的效益问题。开放大学的开放属性形成了“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在达到一定规模情况下做到在较低成本状态下培养大量的社会所急需的各类人才”[23][24]。网络和远程教育手段的应用、在师资配置上的灵活性等都是开放大学提高办学效率的重要举措。最后,和管理文化所强调的一样,开放大学的有效运转也离不开强有力的行政管理系统。开放大学基于广播电视大学的转型发展和成功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体制和机制的革新,需要强大的管理领导力来推动。管理文化强调清晰的目标、明确的职责和有效的监管,这些理念对开放大学的运作来说也尤为重要。其一,为了培养学习者的职业技能,开放大学十分注重培养目标的清晰界定,以及根据培训目标对教学结果进行清晰的评定。其二,开放大学的教学往往被拆分为多个环节由多个部门共同承担,比如资源设计、资源制作、资源传递、主讲教师教学、辅导教师教学、学习支持服务、考试等,这就需要使各环节和各部门的任务清晰、职责明确,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其三,开放大学的教学也建立在有效的监管之上,包括对教师的监管和对学生的监管。对教师的监管主要在于考察教师的教学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比如辅导教师的辅导规范;对学生的监管主要在于确保学生学习的真实发生和学习质量,做到“宽进严出”。开放大学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管理难点需要化解。首先是系统办学的管理问题。众所周知,作为开放大学基础的广播电视大学采取系统办学的模式。开放大学组建中“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协调系统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包括层级差异、区域差异、利益差异等,处理不好很容易导致系统的结构失调、功能失调、效益失调,降低开放大学的自组织能力”[25]。其二是管理太过集中的问题,作为开放大学基础的广播电视大学具有很深的计划经济烙印,在很多方面都高度集中、统一,“层层计划、指挥”,存在“官本位”、“行政化”、“官僚化”倾向[26][27]。其三是两种体制不衔接的问题,电大系统在管理上实行的是“各级政府办学、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体制,在教学上则实行“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下级电大在教学业务上接受上级电大的指导,而“两种体制之间没有相互沟通与联系的机制”[28]。基于上述问题,我国开放大学急需在管理体制和机制上有所革新和创新,且需要强有力的管理领导权来提供保障。有学者为此提出“应当成立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的开放大学建设与发展领导小组”,“对开放大学建设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对开放大学建设与发展中的相关矛盾及困难进行统筹和协调等等”[29]。此外,开放大学在是否和如何提供社会化服务平台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争议。比如,有学者指出,“‘立交桥’不能搭建在开放大学中”;建立学习成果认证机构“不是建设开放大学的任务”,“开放大学是被认证者,绝不是开放大学自己认证自己”;“‘学分银行’的建设工作不是开放大学一家便可包揽得了”[30]。基于此,笔者认为开放大学管理文化的建设还应注重其合作管理、跨组织管理能力的提升,需要构建相应的管理机制为开放、共享、灵活、协同式的办学提供有力支撑。

(五)将实体文化作为开放大学发展的必要辅助。

从文化间的关系看,实体文化是虚拟文化的反文化,作为虚拟文化的对立面而存在。开放大学应根据需要建设自己的实体文化,以此作为开放大学发展的必要辅助。实体文化看重校园环境、场地和建筑物等对大学的价值,而这显然不太适合于以网络和远程教育为重要手段的开放大学。开放大学不宜大搞土木建设,更不应该与传统大学在校园建设方面进行攀比。但开放大学也应具备必要的校园设施,且应充分体现其面向大众、服务社会的宗旨,体现以网络信息技术为重要依托的特色,体现以学习者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开放大学的校园主要用于为学习者的相聚和面对面的交流提供支持,对网络和技术带来的隔离感进行必要弥补,所以,应体现亲切感、归宿感和便捷性。开放大学校园内的实体活动主要包括“面授辅导、期末考试、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班级活动和校园文娱活动,这些活动是体验实体校园文化的重要机会”,应在这些活动开展过程中“充分展示校园人文环境,展示工作人员热情、主动、勤恳的工作作风”[31]。实体文化还十分注重各种标识、徽章在育人中的作用,开放大学在这一方面则是可以大力借鉴的,只不过是需要更多地通过各种技术媒介来表现和传递这些标识、徽章等。实体文化还格外看重各类仪式,开放大学也应尽力为有需要的学习者提供参与的机会,增强学习者的归宿感,拉近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学校之间的距离。

(六)将拥辩文化作为开放大学发展的重要补充。

拥辩文化主要强调相关群体对大学治理和管理的权力共享,避免因职务或学术地位膨胀所带来的弊端和不公,这对开放大学的办学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开放大学的利益相关者众多,主要包括:管理人员、主讲教师、辅导教师、技术支持人员、资源和信息内容支持人员、学习点(中心)工作人员、学生、用人单位等。这些利益相关者都应当以合适的方式参与到开放大学的治理中来,以开放大学共享的精神和理念为基础进行有效沟通和权力分享,做到充分考虑各方的主张。开放大学的教职员工还有专职和兼职之分,而积极推动兼职教师参与开放大学的治理和管理对开放大学来说尤为重要。开放大学应“征求兼职教师对开放大学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为兼职教师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使全体兼职教师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32]。

大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系统,开放大学也不例外,开放大学的组织文化是多种文化特质的混合。综合来看,开放大学的文化建设应以发展文化和虚拟文化为主导和主流,以学院文化和管理文化为驱动和支撑,以实体文化和拥辩文化为辅助和补充。作为大学的一种,开放大学在文化建设方面实际上与其他大学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关键在于建设和发扬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品质。总体来看,发展文化和虚拟文化是最能体现开放大学特色的两种组织文化,是开放大学文化建设的重点和关键,这两种文化在开放大学的基础—广播电视大学中已经有很好的体现,开放大学文化建设需要对这些传统理念加以继承、凝练、提升、完善、发扬及落实。学院文化和管理文化是开放大学文化建设的难点,这是因为学院文化和管理文化对一所大学来说具有根本性和基础性,如果没有学院文化和管理文化的建设和完善,富有特色的发展文化和虚拟文化也会因为底子和基础不牢而难有长足发展。为此,开放大学文化建设也应对如何建设符合自身特点的学院文化和管理文化加以重视。

大学宿舍文化建设论文怎么写篇五

高校宿舍是当今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宿舍文化建设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它除了可以满足学生的物质需要,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宿舍文化建设成为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新生刚进校,新生群体里经常会出现以宿舍为单位的集体行动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宿舍成员之间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宿舍成员的个性化差异也逐渐开始显现出来,不同的成长教育背景、人际朋友圈,加上成员之间的价值观的交织,宿舍风气也在潜移默化当中形成,如果不重视宿舍文化的建设很可能使宿舍风气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从而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宿舍文化主要是指依附于宿舍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它既包括校园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也包括师生的价值观念、群体心态、行为规范、公共行为和学习生活习惯所组成,是由宿舍成员共同建立和长期形成的氛围和影响力。积极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对大学生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思想导向作用。

当代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迅速获取知识,宿舍成为每位成员交换信息的重要地方,学生就每天获得的知识进行交换,宿舍文化建设可以加强学生判断是非能力,通过以宿舍为单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有的放矢,让同学们认识真知,把一些错误的观点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政治辨识能力和政治素养。

(二)学习交流作用。

对于大学生来说,除了教室、自习室之外,宿舍也成为学习交流的重要场地,宿舍文化的建设,可以促进同学们课下回宿舍后对于新的理论知识,新的书本内容,以及上课遇到的问题等进行谈论,互相交换学习经验,彼此分享的学习体会,从而极大的促进宿舍成员之间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宿舍保持一个整体向上的积极学习氛围。

(三)自我管理作用。

大学生宿舍就是一个小团体,每个成员都希望共建一个美好和谐的宿舍环境,和谐的宿舍环境需要建立一个符合的宿舍管理制度,所以,每个宿舍的管理都要做到有“法”可依,宿舍管理条例可以根据每个宿舍的不同情况进行一个全员参与制定的一个过程,通过宿舍成员参与制定,并对于遵守和违反宿舍规定的成员进行奖罚分明,从而保障宿舍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同时也可以很好的制约宿舍成员,使宿舍成员达成一个共同的目的,构建一个和谐的宿舍环境。

二、高校宿舍存在的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根据我从事辅导员的多年工作中遇到的案例进行分析,目前高校宿舍主要存在几点问题:

(一)宿舍容易出现“从众行为”现象。

由于宿舍成员之间容易形成一套非成文性规范并对宿舍每个成员施加压力,使其本身表现出一致向外的行动倾向,换句话说主要表现是宿舍成员之间形成默契,进行学习、生活等活动,如果一个宿舍出现逃课不上学等较差的学习现象时,则宿舍其他成员都会来效仿,并且宿舍的同学之间最后达成一致行为,逐渐形成不良风气。

(二)以宿舍为单位不允许出现“标新立异”的成员。

一旦出现这类宿舍成员,宿舍其他同学会疏远并孤立这个同学,直至将之排斥出本组织,最终使得宿舍成员之间隔阂越来越深,误会也越来越大,引起宿舍成员之间的矛盾,最终造成悲剧的发生。

(三)宿舍易于形成“集体思维”的模式。

宿舍成员之间对群体内共同认可的规范准则持完全信任的态度,呈现出一种“心理相容”的趋势,但是当这种趋势与学校或者班级的行为准则、规章制度相悖时,将会出现以宿舍为单位违反校纪或班规的行为。

(四)宿舍成员容易形成小团体主义。

由于在校的活动基本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并且宿舍成员间交往十分频繁,信息传递也十分快捷,对各类的信息传递、人际交往、功能运作等往往容易产生阻碍作用。

三、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途径重视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它带来的积极意义是今后学生工作管理的一个突破,如何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两大类方向去着手考虑:

(一)夯实传统意义上的寝室文化建设,打好宿舍文化建设的根本基础。

1.重视宿舍长的队伍建设。加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首先要重视大学宿舍长的这只骨干的培养。目前,我们许多工作都是通过学生干部进行开展,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也非常重视,但宿舍长的作用反而不大,甚至是常常忽略宿舍长的作用,有些宿舍长只是挂名,有和没有都是一样的效果,宿舍长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所以,在平时日常工作中,集合宿舍长进行培训学习,加大对宿舍长培养的力度,重视这支队伍,同时也可以成为班级学生干部的后备军,定期与宿舍长开展会议,进行宿舍长之间的交流,打破宿舍与宿舍之间的隔阂,使同学们相处的更加融洽,使学生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

2.建立完善的宿舍管理制度。宿舍的管理制度必须重视起来,每个宿舍在根据学校学生手册关于宿舍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上结合本宿舍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适合本宿舍成员的管理制度,具体实施方法就是进行自我管理,同时各宿舍长之间可以对各宿舍制度进行一个交流,从而达成一个主体意识的趋同。宿舍的管理制度可以让学生更加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共同构建一个有序的宿舍环境。

3.加大宿舍文化活动的开展。进行宿舍文化活动,可以培养宿舍文化的形成与建立,比如定期举办宿舍文化节活动,由宿舍长进行组织策划,每选择一个主题,活动方式是以宿舍为单位,主要是调动起每个宿舍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开展活动,加强宿舍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也可以丰富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二)开拓寝室文化建设新的发展机制,保持与时俱进的学生工作发展需求。

1.设立楼委会管理机制。每栋楼可以选出楼长,每层楼推选出副楼长,宿舍长作为楼委会主要成员,每月定期开例会,会议模式可以参照听证会的模式,通过宿舍长及时有效的了解同学们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比如用电、用水或者宿舍矛盾等,通过会议直接有效的反应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各项问题,推动加强宿舍建设与管理,从而可以更好的形成一个有效机制进行自我维护与管理的良好趋势。

2.创新宿舍分配模式。改变入校前的宿舍分配模式,目前各大高校在宿舍分配上模式主要采取大一进校后的随机分配,换句话说也就是宿舍分配更多存在偶然性,近几年来,我国一些大学开始通过入校前收集学生个人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科学分配,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把性格相似或者生活习惯一样的同学分配在同一个宿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宿舍成员之间因为生活习惯等不同造成的宿舍摩擦;同时对于分配后宿舍建立微调制度,可以针对宿舍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等分配制度的改进。

小结。

宿舍文化的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迅速形成,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它的形成与发展有其必然原因。目前,高校在宿舍文化建设方面还要加大关注力度,进一步发挥高校宿舍文化的育人作用,推动校风、教风和班风的建设。加强宿舍文化建设也有利于营造健康与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大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的塑造,对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宿舍文化建设论文怎么写篇六

我校是一所创办最早、规模较小的寄宿制小学,多年来,学校积累了大量的办寄宿制学校的经验,尤其在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方面卓有成效。我们认为学生宿舍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在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是班级管理向学生生活部分的延伸。要搞好农村寄宿制小学宿舍文化建设,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所谓宿舍文化,就是指学生以宿舍为主要活动空间的共同学习生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环境和氛围。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质量和今后的发展。良好的宿舍环境和和谐的宿舍氛围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起着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的作用。全校13个宿舍,共性中彰显着个性,有的典雅,有的豪放,有的朴素,有的张扬……走进一个宿舍就有一种全新的不同感受。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陶冶学生的心灵,每学期我们都要组织一次住宿学生居室鉴赏活动,让学生在观摩中学习,在竞争中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每个星期都开展宿舍夺旗活动。学校男女宿舍各有一面“流动红旗”。学校值周领导与老师每天早晚检查宿舍,根据清洁卫生、物品摆放、学生就寝纪律等五个方面评分。每周星期一红领巾广播站将上周各宿舍的总分进行播报,最高分宿舍授予“流动红旗”,这样一来,各宿舍互相竞争,大家都不甘落后。影响得分的学生就会受到同宿舍同学的批评,问题也就及时改正了。由于竞争十分激烈,各宿舍执勤的学生临走时都要把摆放的物品端详再端详,把床单抿平再抿平,生怕出现了丁点纰漏。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宿舍文化评比活动,设一、二、三等奖进行表彰奖励,由此促进了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的形成。

要使宿舍文化更加健康和谐,一套完整的宿舍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该制度要易执行。我们充分考虑学校宿管老师和家长的建议,以此为基础,经过大量走访调研类学校,再加上我校宿管经验,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符合我们学校宿舍管理规章制度,例如《宿舍管理条例》《寄宿生日常管理条例》等。同时,在学生宿舍内务以及文化建设检查评比中加大监管力度,以制度为纲,以班级、宿舍、个人为单位分别评比出优秀指标,以优带动良、以良带动差,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性循环,推动宿舍文化建设。在宿舍文化建设过程中,有一个群体至关重要,那就是学生干部群体,本身学生干部在学生中具有一定威信,在宿舍日常生活中,会做到宿舍管理老师做不到的,例如及时纠正学生的不当行为,总比发生之后再找宿舍管理老师有效,同时,没有学生干部的宿舍,就选出一名宿舍长,负责宿舍的日常管理工作,让宿舍管理工作更细、制度落实更到位,宿舍文化也进一步焕发出生命活力。

学校把每年九月作为“宿舍文化活动月”。在活动月,首先有宿舍兼管老师对新寄宿的学生进行示范和培训,然后,就和高年级的哥哥姐姐结成帮教对子,手把手地教,一遍又一遍地练。新到来的学生不仅学到了内务整理的技巧,还从高年级的哥哥姐姐那儿承续了优良传统。这几年,慕名前来参观的兄弟学校接连不断,他们看到洁净的地面,叠放整齐的豆腐块状的被子,一条线的物品摆放,无不连连赞叹。要打造健康和谐的宿舍文化,需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注意不断提醒自己自我教育、自我改进,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宿舍管理工作,才是真正宿舍管理教育的关键。精心打造学生宿舍的个性化空间,不断教育培养学生,宿舍不再是临时住宿的地方,这就是自己的家,学生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己动脑和动手设计、布置,只要和宿舍管理制度不冲突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自己制定文明公约,这样每位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积极布置属于自己的空间,宿舍文化更加异彩纷呈,彰显个性,同时也锻炼了自我管理能力。

为了更加完善宿舍文化的管理,让家长充分了解学生的宿舍文化氛围,我们还专门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委员们参与到宿舍管理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因为他们都是关爱孩子的热心人,对学校宿舍管理会进行有效的监督,并且允许发现不足之处,可以提出合理性的整改建议。另外,让家长们经常到学校走一走,看一看,这样可以有效的加强家长和学校的沟通交流,同时,对于一些娇生惯养的学生来说,有可能在宿舍文化建设制度的落实中对老师会有抵触情绪,但是让家长们和孩子沟通,这样方便了教育管理,使孩子的价值观得到明显的改善,利于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然而,对于一些由于种种原因喜欢独处的并有自卑感的孩子来说,有可能在省心健康有问题时不会和宿管老师畅快地沟通,不能让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会越来越自卑,然而这些孩子就会和热心的家长们沟通,会把他们看作自己的父母,就会对他们诉说,这样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在学校的生活中得到有利的发展。这样通过共抓共管,使学生的宿舍更加规范,环境更加美观,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在他们的支持下,学校统一了床单、洗漱用具、物品储藏柜,使整个宿舍更加整齐划一,充满了军营的气息,同时开通亲亲电话,亲亲视频聊天,关注孩子成长。

总之,我们的宿舍文化建设,既有学校的总体规划,又有学生的参与;既有宿舍兼管老师的辛勤劳动,又有家长的积极配合;既有文化的熏陶感染,又美化了环境培育了学生。对寄宿生的良好行为及健康心理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大学宿舍文化建设论文怎么写篇七

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每天几乎有二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宿舍中度过的。宿舍是学生生活,休息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宿舍文化建设对于学生发展极为重要。因此,作为高校管理者,一定要重视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工作,能够积极把宿舍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第二课堂,利用宿舍积极开展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开展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宿舍文化建设,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大学加强宿舍文化建设研究工作,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效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有助于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发展。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宿舍文化建设工作开展的好,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素养就能得到提升,这样,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就能形成。同时,宿舍文化对于校园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和传承作用,良好宿舍文化也是良好校园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构建积极、高尚、和谐的校园文化同样也离不开宿舍文化建设,良好的宿舍文化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的完善发展,能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良好的宿舍文化建设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发展。第二,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大学生而言,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宿舍中度过的。宿舍文化建设的好,能够形成一种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引导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宿舍文化又是一种群体文化,宿舍文化建设的好,个体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可以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促进大学生人格素养的提升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个人发展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高校要能够立足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完善发展,积极构建起积极、高尚、和谐文明的宿舍文化,以良好的宿舍文化,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促进其建立良好的学习观念,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宿舍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对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发展,促进大学生健康完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能够通过有效的策略,提升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高校领导只有思想上认识到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才能重视这项工作,才能提升宿舍文化建设的质量与水平。高校领导要重视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意义,要加强对宿舍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第一,要能够把宿舍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到学校的整体规划工作中去,学校要认识到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伟大意义,能够重视这项工作,对宿舍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有科学的规划,设计,注重宿舍文化氛围的营造,对宿舍设施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对宿舍文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第二,要把宿舍文化建设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很多高校都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在每年,都会设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较高。高校要认识到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每年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中,都需要把宿舍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量,设计,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宿舍文化建设的质量与水平。第三,要建立统一的宿舍文化管理机构。在高校工作中,宿舍管理工作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很多的高校没有成立统一的宿舍文化管理组织机构,这样,长期以来,缺少专门的机构对宿舍文化进行建设管理,高校的宿舍文化建设效果就不理想。学校要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宿舍文化管理机构,能够对全校的宿舍文化进行统一指导,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制定文明宿舍文化建设方案,加强人员监管,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和谐、积极、高尚、文明的宿舍文化。

(二)优化宿舍物质条件,提高学生生活品味。

宿舍物质文化为宿舍文化建设提供条件和物质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高校都能在物质方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但当代大学生,他们都是90后,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和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在宿舍文化建设中,要能够根据学生特点,为他们提供他们需要的物质条件。第一,要加强宿舍的硬件建设。学校要加强宿舍硬件建设,能够完善宿舍卫生间,浴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的需要,为学生的购物,洗衣活动提供必要的公共场所,能够加强宿舍硬件建设,为学生提供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学生的生活品味,在宿舍物质文化建设中,要能够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能够根据学生需要和个性化的需求,不断拓展宿舍功能,对各种宿舍设施进行合理的规划,能够营造出一种优美和谐有品位的宿舍环境。第二,要重视宿舍的环境建设。加强宿舍的环境建设,主要是需要加强宿舍的自然环境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首先,学校要能够优化宿舍区的自然环境,要保持宿舍区自然环境的'优美整洁,能够对宿舍周边进行绿化,种植一些花草树木,保持环境的优美,这样的环境可以陶冶学生健康的审美品质。要保持宿舍环境的整洁清新,能够通过环境引导学生健康文明整洁的生活理念。其次,学校要重视创造一种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通过人文环境建设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学校可以在宿舍区建设一些人文景观,在宿舍楼外部和内部的合适的位置,布置一些励志标语,在宿舍区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上面写一些爱护环境,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标语。能够在宿舍楼内设置一些名人字画,布置一些名人图片,通过这些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引导学生健康的思想和行为。最后,学校还需要重视宿舍公共活动场所的建设,当代大学生很多是沉迷于网络世界中,他们不喜欢与人在现实生活中交往,人际关系淡漠。针对这种情况,在宿舍文化建设方面,学校要能够重视宿舍公共活动场所的建设,能够设置大学生综合活动室,自习室,娱乐室等等场所,为学生健身,娱乐,学习提供便利条件,这样可以促进大学生有效与同学之间开展交流互动活动,对于完善大学生的人格,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健全宿舍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工作的有效推进,必须要通过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高校要重视宿舍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能够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学校要针对宿舍管理问题,建立其完善的规章制度,要制定宿舍公约,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要遵守宿舍的规章制度,遵守宿舍公约。学校在宿舍规章制度制定中,要研究学生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当代大学生的行为规律和思想认识水平,能够以引导大学生文明积极向上的思想和文明健康的言行举止为中心,建立宿舍管理规章制度,能够创新各项规章制度内容。宿舍规章制度的制定就要对学生的不文明的行为举止进行约束,同时还需要具有人文性,能够在服务学生的基础上,制定规章制度。高校要对学生在要对大学生在宿舍内的表现进行量化考核,并把这种考核作为大学生德育考核的内容,记入德育考核成绩中去。要督促学生尊重各项制度,能够用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与引导,通过制度进行管理,提升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发展学生的自律意识,通过制度建设营造文明的宿舍环境,为学生正常学习,快乐生活创造条件。总之,在新时期,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要把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高校要通过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积极、高尚、文明、和谐的宿舍环境,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都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引导,受到激励,不断提升学生的价值认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这样,高校育人目标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周英.现代化背景下大学生宿舍文化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

[2]梁明.当代大学生宿舍文化现状及其建设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

[3]王昀.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大学宿舍文化建设论文怎么写篇八

增强同学们的集体主义感,倡导爱校爱宿舍新风尚,弘扬宿舍文明,展现我校学生宿舍特色及“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宗旨。

2、要求:

(1)以宿舍为单位,由宿舍的每位成员共同合作,把自己的宿舍设计成各种各样不同的风格。例如:美化之家,温暖之家等等。

(2)由本院前十名的宿舍参加总决赛,最后表彰获奖宿舍以照片的形式进行展出。

(3)设立奖项: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多名。

二、学生“宿舍雅号”以及寝室名言征集大行动。

1、主题:宿舍雅号命名大赛,附上名言来体现宿舍的文化氛围。

用独特的“宿舍雅号”来反映宿舍的特有文化氛围。营造宿舍文明,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用名言来警戒自己的生活习惯。

2、要求:

(1)“宿舍雅号”以及名言要新颖、深刻,积极健康,并详细说明其深刻涵义,说明性文字要200字以上,注明宿舍号、年级、系班,附在作品上。

(2)由学院评选出前10名,参加颁奖大会。

三、学生宿舍公益广告设计评选。

1、主题: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安全防范,文明自律。

通过此项宿舍公益广告设计大赛,旨在倡导勤俭节约意识;节水、节电、不浪费;讲究卫生;引导同学们爱护公物,珍惜资源,提高防范安全意识,培养同学们文明自律,改陋习,做文明学生,建文明校区。

2、要求:

(1)作品形式不限,招贴设计,手绘图,书写,电脑绘图设计均可。

(2)内容紧扣活动主题,健康积极向上。

(3)由学院选出20个作品参加总决赛,作品将由院艺术设计老师进行评审,选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优秀奖多名。获奖作品统一设计后展出。

四、以文会友,快乐人生。

1、征文比赛:以“宿舍生活的友谊、宿舍间的团结”为话题。

2、要求:

(1)内容健康,体裁不限。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由院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

五、寝室拔河比赛。

活动目的:作为寝室文化节其中的一项重头活动,本着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为宗旨。

活动时间:海报通知为准。

活动地点:校篮球场。

比赛方式:每两支队伍之间进行拔河,胜者进入下一轮比赛。

奖项设置:取前三名,以实物奖励。

经费预算:

海报。

15份。

15*5=75元。

奖金。

征文:50+30*2=110元。

拔河:物品奖励50元。

公益公告设计:奖励一等奖50元,其它物资奖励70元。

舍名名言:颁发证书,实物奖励50元。

总计。

415元及不确定因素200元。

总计615元。

策划人:林誓强。

大学宿舍文化建设论文怎么写篇九

大学生寝室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进行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之一,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阵地,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文章对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内涵以及进行寝室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了粗浅的探讨,同时对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提出了建议。

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重要性;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个城市的大学城的形成,大学的学分相互承认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模式受到了冲击。学生公寓作为相对稳定和集中的生活和活动空间,寝室占据了大学生1/3的生活空间和1/2的生活时间,是学生生活、学习、休息的最基本场所,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加强校园管理、服务学生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寝室文化建设,推进校园文明建设,是摆在高职院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寝室文化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兴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寝室文化是一种群体性文化,它以大学生寝室成员为主体,以寝室为主要空间,在日常生活、学习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定的环境和氛围。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内容大致包括寝室物质文化、寝室精神文化和寝室行为文化。

大学生寝室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基本组织单元,其独立性随之凸现出来,逐步取代班组成为教育管理的主要载体发挥其功能作用。从其生活功能看,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家,从调查反映的情况看89.5%的学生平均每天在寝室的时间在10小时以上。把家建设好,有利于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从学习功能来看,它是教室等学习场所的延伸,大学生有相当多的学习任务是在寝室里完成的,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大学生在寝室里学习的时间还将继续延长。从教育功能来看,它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基础文明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这里大学生的思想、人格和心理等问题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寝室已成为高校工作者洞察学生真实思想、把握学生精神活动脉搏、及时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因此,加强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寝室文化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将学生寝室建设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阵地,创建健康向上的寝室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1、建立寝室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主要依靠专职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而忽视通过大学生宿舍管理人员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造成宿舍的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加强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生公寓管理队伍,使他们以大学生寝室为基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急,将所看到的现象和学生群体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反映给辅导员及院校相关部门。这样,院校可以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切实做到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当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大学生心里,学生们必定会产生一种亲切感,从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达到教育的目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意识,强化自我管理。这样就可建立起由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宿舍管理部门和大学生自我管理组织构。

2、健全寝室管理的规章制度。

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才能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每个寝室成员除应认真执行校规校纪外,还应遵守寝室公约,消除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倡导文明健康的言行举止。院校应对大学生在寝室里的表现进行量化考核,并作为大学生的德育考核内容,严格管理督促学生遵守各项制度,用制度约束学生在寝室中的行为,引导他们增强组织纪律性,强化他们的自律意识,营造制度化的寝室文化,从而为学生在寝室正常的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管理部门还应采取措施调动学生创建文明寝室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计算机进入学生寝室后,院校应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注意加强这方面的规范管理。

3、营造健康向上的寝室文化氛围。

由于大学生对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对社会的认知往往陷入误区,产生迷茫且无法自拔,所以就需要有健康向上的文化来引导他们积极认知社会和感悟生活。所以开展具有寝室文化特色,能够体现时代风貌,体现科学性、趣味性、审美性和人文性的活动是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还能培养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例如,举办寝室文化节,设计寝室标志,进行寝室摄影作品展等。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同时,又为学生的成长留下美好回忆。

4、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

寝室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有鲜明的政治导向,以大学生成长、成才和成功为实践方向,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在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首先,应提高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对寝室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从而发挥他们在寝室文化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其次,要引领广大同学倡导和树立正确的寝室文化理念,达到以寝室文化规范行为,以寝室文化塑造人格,以寝室文化锤炼精神,以寝室文化营造氛围,以寝室文化凝聚力量的目的。第三,要协助学院和管理人员共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树立平等互助的竞争理念,形成严守制度的行为习惯和确立正确的自我发展方向。

新时期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和努力,要树立长期努力、持之以恒、长抓不懈的观念。加强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营造出积极、高、雅、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素质发展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引导学生将寝室文化建设得更好,使广大同学都能朝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而努力。

[1]花明。关于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4)。

[2]徐飞。加强学生宿舍中的思想工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11)。

[3]韩霞,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大学生寝室群体[j]。求实,2004,(5)。

[4]刘燕。浅淡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5,(4)。

大学宿舍文化建设论文怎么写篇十

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企业明确核心价值观,实现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与行、固化于制的渐进发展过程,更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大学生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1是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追求经营利润的最大化,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化,也是为了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的共同“进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文化建设如果脱离了员工自身发展的需求,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1.2是要最大程度地实现和满足员工的需求

西方学者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将转变到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也是人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这就需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把代表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满足其物质和精神需求放在第一位,重点是要把员工实现自我发展、体现人生价值的需求放在重要的地位,这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然要求。

1.3是要积极关注、关心员工的职业生涯历程

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参与市场竞争的个人素质,在职业历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各有特点,需要通过企业文化来弘扬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奉献与支持,关注他们的成长发展,只有企业时刻关注员工的成长,为他们实现个人价值提供舞台,员工才会奉献对企业的忠诚,“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企业给员工一个平台,员工会奉献给企业一片天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客户就是市场,拥有客户就拥有效益,企业就有生存的空间,反之企业就失去“立足之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心就是要把客户放在第一位,围绕客户这个关键环节,构建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2.1是要以客户为中心提升服务的文化含量

企业的“生存之道”是为客户提供安全、优质的商品,而为客户开展高质量的品牌服务是企业的“发展之路”,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所在。要实现从“浅显”的微笑服务向“深层”的承诺服务转变,从服务标准化向“定制化”的品牌服务提升,努力做到以超前的服务理念、精湛的服务技能、崭新的服务形象和一流的服务水平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个性化要求,真正体现出“诚信服务,满足个性”的特色服务理念。

2.2是要提高企业在社会和公众中的知名度和诚信度

勇于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升服务品质“硬实力”的同时,积极打造企业诚信服务的“软实力”,增强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凝聚社会正能量,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来促进社会共同繁荣和共同发展。

2.3是要建立完善企业员工岗位职业道德规范

细化诚信服务量化考核的奖惩机制,使“用户至上,诚信经营”的价值导向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每个员工,为企业诚信服务提供操作性强、可“亮化”管理的经济支撑。

企业的生存与立足必须依靠制度和管理等“硬件”设施“保驾护航”,企业的发展与成长则必须以企业文化这个“软实力”为依托,离开了文化建设这个“大舞台”,企业的经营发展与做大做强就好比是“无源之水”。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着力建立“五个体系”,形成企业文化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和谐发展。

3.1是强化领导体系

从企业文化建设自身的特点出发,在文化建设中首先要明确企业经营管理者对文化建设负有主要责任和综合管理职能,在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中,必须建立起由行政领导为主、各职能部门逐级负责的管理层次,责任到岗,要把文化建设工作作为企业的重点工作抓好落实,不能形成各自为政、两张皮的局面,要真正体现齐抓共管的要求。

3.2是优化目标体系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行为,觉悟的高低决定建设的成效,目标的大小引导文化的方向。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当在总体的文化建设规划框架下,细化各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制订和明确各个时段的工作重点,循序渐进,润物无声,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精神层面的支撑,促进公司发展战略的步步深入。

3.3是提升控制体系

要加强企业文化理念、行为和规范的推广普及,在广大员工中大力宣传企业精神、岗位道德规范和文明行为规范等基本要求,重点要提高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在企业管理体系中逐步建立完善文化建设的信息反馈、考核评估、激励奖惩机制,增强企业文化建设制度的约束力,转变员工思想观念里“做与不做、做好做坏一个样”的倾向;在考核评估上,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为主的原则,减少摆形式、走过场的程序化检查。

3.4是完善服务体系

一是自上而下的服务保证体系,要针对企业员工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对症下药,提供咨询服务;二是企业内部保证体系,跟踪和研究先进企业文化的特色,吸取引进精华,不断完善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五是推进创新体系。要借鉴和吸收先进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关注先进企业文化的发展潮流,充分发挥本企业员工和专家团队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和媒体,建立专家定期诊断、员工探讨交流等制度,集思广益,为企业文化建设灌输“新鲜血液”,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创新和超越。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不可能是孤立的发生、发展和存在的,企业文化也是如此,民族文化是它的基础和底色。不同的民族文化决定不同特征的企业文化。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曾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人生观,以及道家“无为而治”的治世哲学、儒家“孝礼”的处世之道,无不深深地影响着我国企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一方面要继承民族文化的精华,吸纳时代的内容,同时也要借鉴他国的成熟经验,结合企业的实际,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任何健康、进取的优秀企业文化,都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并随着时代精神的发展而更新,不断地以新的思想观念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只有正确地体现一个阶段的政治和经济,才能更好地服务和作用于企业发展,否则,企业文化就没有生命力,也就失去存在的价值。企业文化建设,应该以人为本,以爱为主线,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观念结合起来,立足国情和企情,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突出个性,打造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才能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出硕果。

大学宿舍文化建设论文怎么写篇十一

摘要: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柔性管理的重要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但是企业文化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本人以大连机床集团为例,重点研究了该企业企业文化落地的实践经验,以期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企业文化;落地;实践。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大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客观地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之中。

对于优秀的企业文化,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反之则将削弱企业的组织功能,早已形成共识,没有争议。

问题的关键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如何能够落地,如何能够从文件、书本、墙壁走向员工的心理,影响员工的思考、言行,直至形成与企业发展一致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进而成为推动企业转型,扭转企业经营的强大动力,是每一个企业家都需要认真思考并努力践行的。

大连机床集团就是这样一家在濒临破产的边缘,靠着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的建设,逐渐走出一条自己的康庄大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一、企业情况简介。

1953年在原有广和机械厂的基础上成立大连机床厂,2000年合并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成立大连机床集团,2004年大连机床集团由国有企业改制为混合制经济企业。

1999年,年仅38岁的陈永开被任命为大连机床董事长。

但当时的集团情况非常糟糕,作为老牌国有企业,债务负担沉重,市场更新不及时,萎缩严重,员工士气涣散,对企业失去信心,离职的、闹事的时而有之。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重振企业?陈永开考虑的是一手抓市场,向市场要效益;一手抓文化,用文化聚人心。

实践证明,凭着企业家精神的坚定信心、市场的敏锐察觉以及企业文化精神的再造,大连机床集团员工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很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自2000年开始,企业从实现当年不亏,到利润增长,再到扭亏为盈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

纵观大连机床集团由衰渐盛,发展到现在总资产超过30亿元,拥有全资、控股、参股子公司22个,其中与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合资公司5个,收购美国英格索尔全资子公司2个,2011年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居全国同行业首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

其企业文化再造,可以说是大连机床集团生命再造的灵魂,其中先进的文化理念、科学的制度体系,严明的组织运作,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大连机床集团企业文化战略的核心,没有制度化的文化理念,没有强有力的制度执行,大连机床集团的企业文化变革就没有保障,更没有其蓬勃发展的今天。

二、大连机床集团的文化理念。

(一)社会责任至上。

大连机床集团把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看成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是全球公认的企业基本价值理念。

企业家把实现社会责任作为自己的追求,看似与企业应追求生产和利润最大化不相关联。

然而实际则不然。

因为,一方面,作为一个企业家,只有兑现对社会的承诺,才能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做到精益求精,只有心中放着消费者,才能不断追求产品创新做到满足需求。

而归根结底,企业家只有舍小家顾大家,才能真正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另一方面,以实现社会责任为导向,企业必然在社会中具有良好的形象。

而这种重质量讲信誉的优秀企业形象,往往能够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对员工起到导向、凝聚和规范作用,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企业社会责任观念深入人心,并内化成激发企业成长的动力源泉,为企业的发展引发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由此可见,社会责任至上的文化理念,不仅有推动企业创造物质财富的功能,而且也具有净化企业精神环境的功能,决定着企业的行为方向,为全体成员提供行为动力。

[1]因此,实际上,社会责任至上对于企业的内涵建设和长远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大连机床集团作为一个装备制造业单位,正是以承载着中国工业崛起为己任,以“制造希望、创想生活”为核心理念,以“协同创新、追求完美”为企业精神,不断影响和提升员工素质、优化和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和培育品牌特色,进而引导员工以自觉的行动去实践“创世界名牌产品,做全球一流企业”。

(二)员工利益优先。

众所周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为员工利益优先奠定理论基础。

必然成为再造优秀企业文化的首选之一。

员工利益优先就是时刻把员工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我们知道,在文化的三个层次: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器物文化之中,虽然人们最终体验到的是器物文化所带来的乐趣,享受到器物文化给予的物质文明。

但如果没有先进的观念文化引领,没有科学的制度文化保障,器物文化既无法落地传承,更无法改革创新。

员工利益优先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因此,实际上员工利益优先作为一种文化理念,并不简单是一种精神追求,而是在先进理念指导下的一种制度设计。

具体说,就是企业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所设计的文化管理制度体系。

它把对人与物的管理以及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努力统一于企业管理之中,强调利用管理的刚性约束,和努力营造的环境氛围,形成一种无形的精神文化力量,形成一种共同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从而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员工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

[2]从人事管理角度,员工利益优先更加注重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人本化的和谐氛围,这有助于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只有企业文化的管理理念得到员工的认同,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从生产管理角度,员工利益优先倡导企业与员工共成长,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提高生产质量成为员工内在的、自发的行为。

[3]大连机床集团就是注重打造这种体现员工利益优先的“制度文化”和“组织文化”,使企业文化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促进企业长足发展。

三、大连机床集团的制度体系。

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成员共同的行为规范,是企业协调员工的力量。

它的存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相对的稳定性、持续性,在实施上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它保证企业正常经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保证团结合作,制约各种消极因素,维护企业健康地发展。

[4]。

(一)大连机床集团制度设计的6个原则。

契约原则。

体现契约精神是企业制度设计的首要原则。

企业和员工都要认真执行自己的承诺和认同,主动而自觉地贯彻执行企业制度。

共赢平台原则。

作为企业,实际上是各种生产要素自身利益的实现平台,任何生产要素只有在这个平台上才能实现自己的利益,任何生产要素都要保护和维护这个平台,只有在这个平台上,当事者才能共同实现一种共赢。

忠诚原则。

任何当事者都应该以忠诚原则对待企业制度和所有当事人,把整个行为都建立在忠诚的基础上。

敬业进取原则。

就是在集团的企业制度设计上,要促使当事者有敬业进取精神,勤奋努力地工作,保证自己的作用充分发挥。

能级差别原则,承认大家在企业中的地位及利益是有能级差别的,并且应该以平衡的心态来对待这种能级差别。

效率唯一原则,企业制度设计以效率为中心,把效率的提高作为企业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基础。

(二)大连机床集团制度实施3个支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学宿舍文化建设论文怎么写篇十二

通过前期的工作,建设学校的项目设计有了的明显的理念提升,各校的特色建构初见成效。具体表现出以下特点:

1.完善顶层设计,规划发展注重整体性。

通过培训引导和示范引领,项目学校进一步加强了顶层设计的意识。从办学理念方面,对学校精神文化各要素重新审视和完善,对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的进行梳理和新的建构,避免了文化建设主题模糊,特色不明的现象。通过顶层设计,特色文化建设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发展动力,体现了办学思路的逐步清晰完整。

2.充分挖掘整理,建构特色凸显区域性。

区域资源是学校文化发展的重要依托,充分发掘学校所在社区的教育资源,是使学校文化与区域文化相融相生,不断获取社会资源支持,以利于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府西街小学的“诗意民居”、瓜埠中心小学的“古镇游学”、东坝中心小学的“创意民俗”等主题,将特色文化和特色课程建设建基于区域历史文化、自然地理的独特资源,为特色的生成创造了很好的基础。

3.关注办学传承,生成特色注重延续性。

我们要求学校要避免为了打造新特色而放弃办学历史中已经形成的具有一定影响的项目,要注重在传承中发展特色。古平岗小学的“悦动童谣”、孝陵卫中心小学的“悦心儿童剧院”,就是在学校十多年特色活动基础上的课程化改造。

4.融入现代理念,发展特色体现创新性。

不少项目学校借鉴当前国内外课程发展的先进理念,如setm的理念、学习社区的理念,创新学校的课程实施方式,使得学校的课程建构更加贴近儿童学习研究的前沿。小行小学“地铁研究院”、秣陵中心小学“故事农场”等概念的提出,就体现了与新理念的融合。

5.提倡综合课程,学习方式体现活动化。

我们强调学校的校本课程发展要有别于国家课程的形态,大力倡导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突出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的综合性特色课程,为学生创造边动手、边认知,边体验、边探究的学习机会,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体现课程的活动化。在申报评审中,我们已经发现,绝大多数学校已经摒弃那种领域单一的特色课程规划,适合不同学生学习需求的综合性、统整性课程已经更多出现。

6.重视基地建设,物化环境突出资源性。

在物化建设中,每所学校不仅着力建设品位高雅、独具匠心的学校环境文化,更将学校环境资源作为课程实施的支撑保障,注重将物化环境建设与课程特色结合起来,建设校内的课程基地。通过这一轮的建设,市教育局预期将完成10个左右的校内课程学习基地建设,并将实现基地的辐射功能。纵观18所市级、6所省级特色文化建设学校的工作实践,虽然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仍有一些亟待厘清的认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总体而言,表现在:一是,一些学校在文化建设顶层设计中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对整体建构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理念系统、实践系统和保障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着简单化的现象,将一事一物一课程理解为特色文化建设的全部,忽略了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全局性;二是,在学校的教育愿景、办学理念的梳理上,概念较多,内涵宽泛,缺乏个性;三是,特色课程不能支持学校文化在育人上的特色追求,对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这一关键问题,把握不够到位,存在着“特色文化是一个框,什么都往里装”的问题;四是,某种意义上,学校文化是校长办学理念的折射,但从校长心目中的学校文化走向全校师生文化追求的过程中,仍有一个解读、理解、认同的过程,学校在特色文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加强自上而下的沟通、宣导,也要关注自下而上的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发挥教师、学生、家长、校外专家和社区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得文化成为共同的信念。

二、进一步加强区域推进工作的思考。

在省厅工作部署的指导下,我市将把特色文化建设工作,作为推动全市小学教育内涵发展的战略举措,不断将这一项工作推向深入。

1.凝聚共识,倡导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三个坚持”

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核心就是要促进每一所学校的发展,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在敏锐地认识到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之后,行政支持、高位引领、扎实推进是职责所在。今后,市教育局将通过有力的引导督评,提升区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特色文化建设的认识,使得每一个区都将“区域推进特色文化建设”作为促进每一所学校内涵发展、实现区域内小学优质均衡的重要抓手。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把握“三个坚持”的原则。一是要坚持“区域推进,整体发展”。区域推进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是从整体上规划、行政上支持、理念上更新、措施上跟进,是为了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所有的学校寻求物化中的人文追求与办学实质的精神凝炼,以每一所学校良性的发展整体推进“教育名城”建设的宏伟蓝图。二是要坚持“各美其美,美美相容”。区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是要每所学校成为“每一个”,而且是“独特的一个”,学校的发展应当是差异均衡发展,避免同质化,以期实现各美其美,美美相容。三是要坚持“内涵丰厚,深入细节”。优质学校建设是一个优质化的过程,是通过改革过程中的“增量”与“进步”实现对学校自身的不断超越,并非是一个静态理想目标的追求。学校特色文化的重构、教师的能量提升、学生的学力提高、管理的科学规范等都折射出一个学校丰厚的内涵,区域推进学校特色文化的建设不只是建立学校的理念系统、形象系统或者打造一个品牌,还应深入至学校的每一个细枝末稍。

2.梯次发展,抓好特色文化学校建设的“三个层面”

因为学校发展的阶段不同,我们要认识到在推进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方面所存在的阶段性。既要充分发挥先行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又要使先行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锻造特色,打造品牌;既要着力与改造与提升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又不可忽视基础薄弱学校的内生力量;既要关注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强弱两头,又要使得有一定基础的学校加快发展,尽快成为优质的特色学校。首先,在本市具有一定影响的文化名校、特色名校,这一类的学校,已经成为特色文化建设工程中的“先行学校”,成为“1+1”策略中的领头羊。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有关专家及学校领导、教师,对这些学校的特色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研究,提炼有效的特色发展范式,使得他们由特色品牌到学习样板,更好地凸显示范作用。同时,要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对这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促进他们不断发展。其次,要实施对已经形成一定办学特色学校的提升工程。要帮助他们不断理清思路,加快特色发展,孕育新的特色文化名校和特色办学品牌。市教育局在今年底,实施了特色文化示范学校培育对象的评审,将这些学校作为工作目标,已经通过评审认定了一批,将对他们采取经费和政策的支持,孵化这些“准特色文化名校”。第三,加强对基础薄弱学校或新兴学校的特色建设引领。这一批学校,以省首批认定和市跟进认定的20余所为代表,市教育局将与区教育局一起,进一步细化特色建设的工作举措,通过强化管理、结对发展、专家指导、目标督评等有力手段,切实提升他们的建设实效。

3.重点推进,强调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三个结合”

特色课程是学校特色的根本表现,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元素,也是学校文化特色建设工程的重点内容。要通过课程建设,使学校文化深入到课程与教学层面,实质性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一是将特色课程发展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要引领学校认识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背景,学校文化建设应当与课程、课堂改革的核心理念紧密相融,围绕国标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结合学校的特色资源、特色项目,围绕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和课程开发,使学校特色文化进入课堂和学科,与每一个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联系在一起,与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相结合。市、区教育局在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中,将深度整合教育行政、教研室、教科所以及基层学校的多方力量,切实加强对特色文化建设学校的督评和指导,将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与学习方式转变等作为重要的着力点,努力改变文化建设与课程建设梳理的现象。二是将特色课程发展与教师发展紧密结合。教师是特色课程开发的主体,作为主体,一方面,需要教师在开发特色课程的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实践的机会有限、经验不足,更需要教师在开发课程的实践中得到充分的锻炼,不断提高自己开发课程的能力。学校应当把特色课程发展作为学校核心实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催化剂,将课程发展的全程,作为有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契机。我们将加强与在宁高校、研究所的联系,开展多层次、多方式的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培训,推动针对课程发展的教师团队建设,不断打开教师课程视野,提升教师课程能力。三是将特色课程发展与学生个性发展紧密结合。学校特色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学校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特色的学校,才可能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的学生;没有特色的学校,只能使学生成为“千人一面”的“标准件”。学校特色建设应大力倡导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突出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的综合性特色课程,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

4.强化指导督评,构建区域推进特色文化建设的“三个机制”

一是建构特色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完善工作推进的“评估奖补机制”。组织有关方面力量,加快研制学校特色文化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以鲜明的目标导向,引领学校不断优化实践。以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开展市、区两级对有关学校的定期督导、评价,明确工作阶段性目标,对于工作推进扎实、有效的学校,实施市级奖补、区级增量配套,保障工作富有成效的学校得到更多的行政支持。二是建构研制特色文化建设研训体系,形成文化建设的“专业发展机制”。联合北师大、华师大、南师大等高校,教研部门、教科研部门、师训部门等直属单位,建构多方力量整合的、面对不同对象的特色文化建设研训课程,针对校长文化领导力、课程领导力,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实施能力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培训。加大特色文化建设领域的有关课题,如区域推进的机制研究、学校文化建设与课程发展研究等教科研工作的引领力度,提升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三是加强特色文化建设专家指导,形成文化建设的“高端引领机制”。市、区教育局将进一步整合在宁专家资源,借力聚智。在市一级组织学校文化建设、学校课程开发、教师课程能力发展、文化发展评估等四个专项的专家团队,同时每一个区组建一支学校文化建设的专家团队,并且,各级各类团队中的专家,尽可能避免兼任,最大可能性地为南京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提供多视角的指导。要通过与专家团队协调,形成常态化的研讨活动、分享活动、指导活动、评价活动,形成在专家全程介入下的工作机制。

文档为doc格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