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语文小课题报告简短(精选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5:14:44 页码:12
语文小课题报告简短(精选16篇)
2023-11-11 05:14:44    小编:ZTFB

在写报告时,应根据受众的需求和背景,选择合适的语言和格式。报告的语言要简明扼要,用词准确,避免使用术语或专业名词时要解释清楚。请大家注意,这些报告范文并不是万能的,具体撰写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和目的进行修改。

语文小课题报告简短篇一

一、课题的提出.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

开题报告。

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

活动方案。

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

读书笔记。

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

名人名言。

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

1、20xx.8——20xx.10成立课题组。

2、20xx.11——20xx.1开题、评审、修改。

3、20xx.2——20xx.2实验、明确要求。

4、20xx.2——20xx.4初步总结。

5、20xx.5——20xx.12归纳模式。

6、20xx.1——20xx.6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形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阅读量。

(三)阅读面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建议。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中闸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2、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课时数量,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效果。

3、在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方面加大研究,要真正做到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目的。

4、要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特别是语文课内外教材内容和资源,提高学生的兴趣。

语文小课题报告简短篇二

20xx年xx月xx日《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会,在xx县xx小学多媒体室举行。在xx县教务处课题组成员及定远乡全体班子成员,各教研组组长,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共xx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田洼小学校长xx主持。

第一项:

课题主持人陈涛同志首先就《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做开题报告。他介绍了该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状况,构建课题的框架和课题的研究方案。

第二项:

分别由各课题组成员就该课题的子课题研究的行动方案作介绍。同时,课题组领导表示对本课题研究要全程关注,定期监督指导,并积极创设观摩会、展示会、研讨会的交流平台,在全县教师中推广实验,总结经验。以推进全县的小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第三项:

乡教研室主任苏主任同志讲话。他指出本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创新性,能有效推进目前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效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促进各科教师的专业成长。他认为,主持人陈涛教师是市学科带头人,理论起点高,实践能力强,在课堂教学改革上高屋建瓴,具有指导性。其他成员所在的教师,教科研热情高,参与意识强,对课题研究,有丰富的经验,一定会搞好这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得更大的成效。

第四项:

田洼小学校长,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张春献同志表态讲话。他号召与会的各科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以本次开题报告会为契机,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运“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打造生本课堂,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上下工夫,做到研究与实践和谐统一,做研究型的优秀教师。我们学校将大力支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最大限度地为课题组成员提供研究资源,拓宽研究渠道,适时请有关专家到校指导,定期派课题组有关成员到知名学校交流学习,推广研究成果,提供经费保障。

(一)题目: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

(二)内容:

1、情景在教学中的作用。

情景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情景设计的学科本质性,情景创设的目的性、合理性,情景创设如何为学习内容服务。

2、情景的创设方法。

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情景创设方法的研究,即如何在课本中和生活中提炼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

3、创造性地使用课本中的情景。

如现行教材中的情景设计的合理性的分析及创造性地使用课本中的情景设计的研究,使之更有效。

4、情景创设能力的提高。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与情景设计的能力;提高教师对课堂生成性情景的把握能力;提高教师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

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过情景教学,研究学生学习观念、学习态度的转变过程,学生“自主性”的培养与“创新精神”的树立,由“被动接受知识”逐渐转变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研究。

6、正确评价“教”与“学”。通过对教学情景的创设,改进教师的教学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教学和学习历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关注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等。

(三)方法:

本课题属于应用型、实践型的研究,本着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以课题组活动为主要形式,进行以校为本的有效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课题组将组织教师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育教学、科研活动,边行动边反思,在反思中总结提升。

其次采用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教育理论专著,撰写读书笔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课例研究法,进行课例展示,组织教师说课、听课、观课议课、研讨,使教学实践不断地重建,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经验总结法:课题组在前期工作、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和反思,形成成果。

(四)组织及保障:

1、主持人及主要成员的科研能力。

课题主持人为xx常务副校长(主管语文科研教学等),学校科研负责人,课题组成员中,一人为教研组长,一人为教导主任,一人为区学科带头人,多个课例获省、市、区的奖项。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教师,都是在学校长期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校的骨干、学科带头人,有着强烈的教科研意识,富有开拓精神,均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2、课题组主要成员的分工。

研究内容与负责人:xx。

语文小课题报告简短篇三

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已不再重视板书。甚至上课不写一个字,只用鼠标一路点击,一堂课就结束了。久而久之,没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教师也不再使用黑板。即使用板书,也毫无章法,一堂课下来,黑板上杂乱无章。学生得不到规范化书写的示范,对课堂内容无法把握,更得不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研究此课题能引起语文教师对板书的重视,使这项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好地服务教学。

1、提高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板书对于教师来讲是一项基本功,对于语文教师来讲更是如此,规范、工整、美观的书写更能展示教师扎实的基本功;精巧的板书设计更能显示语文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2、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技能,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优秀的板书设计必定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完成的,课堂上,随着板书的逐步呈现,教学思路、知识体系、文章结构、文章思想内容、文章美点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把握也就更容易,教学的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

3、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影响与熏陶作用。语文教师长期坚持规范、工整、美观的板书,对学生能起到耳濡目染的熏陶,学生也会模仿老师的书写,从而使学生的书写更加规范、工整。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板书设计是指教师上课前制定的在黑板上书写的计划,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设计。它运用教学直观性原理,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精心构思,以精要、形象、醒目、简洁的文字或图形显示在黑板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本课题主要研究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2、艺术性是指人们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所体现的美好表现程度。那么,语文教师板书设计艺术是指语文教师在板书设计的过程中体现的美好表现程度。它主要包括板书布局艺术、板书书写艺术、板书构思艺术。语文教师板书设计艺术水平的高低显示了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和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3、研究方向和角度。本课题从语文教学板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出发,力求通过学习、讨论、实践,着重探索语文教学板书的布局艺术和构思艺术。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开题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选择课题,申请立项,搜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负责人:董贵钰)。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xx年5月-20xx年11月底)。

1、研究初期(20xx年5月-20xx年6月)完成当前本校语文教师板书设计水平及现状调查(座谈、问卷调查;贺娟维老师负责),语文板书设计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学习(制作课件、座谈交流;董贵钰负责),语文板书设计案例交流(语文教师自己设计板书并附设计说明;参与教师均完成此任务)。

2、研究中期(20xx年7月-9月)板书设计艺术研究。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板书布局艺术探索。参与研究教师认真研究板书的布局艺术,写出小论文,并附自己板书设计案例和设计说明。(康小刚老师负责)。

(2)板书构思艺术探索。参与研究教师认真研究板书的构思艺术,写出小论文,并附自己板书设计案例和设计说明。(张利老师负责)。

(3)中期汇报。准备汇报材料(前段研究工作记录资料以及汇报ppt课件;董贵钰负责)。

3、研究后期(20xx年10月-20xx年11月)参与研究教师撰写论文,参与研究教师汇报课。(参与教师均完成此任务)。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xx年12月)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完成结题报告。(董贵钰负责)。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预计包含以下内容:语文教师板书设计水平及现状调查问卷及报告、语文板书设计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学习材料、语文板书设计案例、板书设计布局研究小论文、板书设计构思技巧小论文、汇报课板书设计及说明、板书设计艺术研究论文。

语文小课题报告简短篇四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是属于实践性的研究课题。本课题结合本校城乡结合部寄宿学校这一特定的教育环境,以初一、初二部分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本课题研究的立脚点在阅读教学,着眼点在习作训练,是为了寻找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有效的结合点(拓展点)和有效的结合(拓展)方式与方法,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写”的拓展、迁移与辐射,从而形成有效的读写结合策略而展开的研究。

1、“阅读”与“写作”关系的研究。

读和写是个互补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在语文教学中,读是自外而内的吸收,写则是自内而外的表达,读是文章作者的写的逆想活动过程。因此,“正确把握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进行“读写结合”教学的首要条件,也是本课题要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

2、“挖掘读写结合点(拓展点)”的研究(即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问题)。

读写对应原则要求读写要有相应的结合点(拓展点)。所谓读写结合点(拓展点)就是读与写在知识与能力上的契合点。不管是哪个版本的语文教材,所选的文本无论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还是在写作手法运用等方面都是学生模仿习作的范例。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挖掘文本中的“写”的因素进行多方位的迁移、拓展。这样,文本中的好段、佳句、词组都是学生写作的素材。因此,如何挖掘“读写结合点”是本课题要研究的关健问题。

3、“形成有效的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即解决学生作文“有米难炊”的问题)。

关于“读写结合”的方法与模式研究已经不少,但是并不是每一种都适合自己的学生。因此,教师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形成一种“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提升学生读写结合能力。这是本课题要研究的中心问题。

4、“提高教师使用教材能力”的研究。

要在阅读教学中寓写于读,就要求教师能挖掘出语文教材中的隐性功能,将教材“一课两用”。因此,如何使课题组教师“形成独立分析教材、处理教材、寻找教材中读写迁移点、拓展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是一个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全寄宿制学校。本地学生大部分是城市化过程中“被居民”的农民子弟;而外地生的父母大多是无暇顾及小孩的教育而选择把孩子送进我校,家庭文化氛围较差,家长缺乏对孩子智力投资的意识,没有太多的课外读物,没有良好的文化信息来源,导致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知识面窄,阅读能力差,写作水平低。大部分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因缺素材、缺方法导致没兴趣、没信心。教师虽煞费苦心地指导作文、批改作文,但是收效甚微。所以,如何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之炊”和“有米难炊”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成为我们迫切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另外,如何提高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也是困扰我们的问题。

主要采取以下步骤与措施:

(一)准备阶段:20xx年6月—20xx年9月。

1、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对象。

1)课题组成员由我校三名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组成。包括:

课题主持人:

课题成员:

2)研究对象包括三位老师所教班的学生及人教版七、八年级的语文教材。

2、分析我校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收集国内外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尤其是读写结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分析归纳“阅读”与“写作”关系,为下阶段的实操打下理论基础。

3、初步制定研究方案。

此阶段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

(二)实施阶段:10月—9月。

1、开题。

2、调查研究:设计相关调查表格,针对实验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并且进行分析。

3、开展实验:实验老师根据结合调查研究得出的结果,以所教文本为凭借设计并且实施各单元课文的读写结合训练方案,使每一节阅读课都成为说话、写话、习作训练课。在实践中,形成一个操作性强的读写结合策略。这样,在解决学生习作文“无米之炊”与“有米难炊”难题的同时,又在写作构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使用教材的水平。

读写结合策略初步构建如下:解读目标,明确单元读写训练重点——精读课文,挖掘文本读写结合点——指导方法,掌握读写结合技巧——迁移拓展,运用读写结合方法——小结回馈,提升读写结合能力。

以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为例,说说我们是怎样实践读写结合策略:

第一步,我们先明确这个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景物描写”;

第二步,我们精读这个单元的4篇文本,各自挖掘出与单元训练重点相关的读写结合点:如《春》一文中,在教春花图与春雨图时分别训练学生写景技巧中的虚实结合法、多感官描写法;《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教“薄雪覆盖下的山”时训练学生写景技巧中的移步换景法;《夏感》一文中,教“夏天的色彩”一段时训练学生写景技巧中的绘色法;《秋天》一文中,训练学生写景技巧中的动静结合法;在总结4篇文本时训练学生写景技巧中的情景交融法。注意,有些课文写结合点比较多,如果我们都跟学生练习的话,就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所以我们还要精选出最适合的结合点。

第三步,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

第四步,通过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从句子、片断过渡到长文训练,让学生从读到写,迁移拓展。

第五步,对学生习作及时的回馈,在反复训练中提升其读写结合能力。

4、实验分析:分析实验作文的内容,分析实验过程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及时收集过程性材料,及时总结实验工作经验,及时矫正实验行为。

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三)总结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1、整理实验过程性资料,归纳总结成功作法和经验,撰写课题实验报告。

2、收集整理实验当中所产生的课题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案例、课堂实录等,形成相应的文集和光盘,在全校推广研究成果。

本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

1、实验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

2、课题研究论文若干篇;

3、课题相关教学设计、案例、实录、片断等;

4、学生相关习作若干篇;

5、形成适合学校学情的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1]《丁有宽与读写结合法》丁有宽国际文化出版社20xx年8月。

[2]《中国语文读写结合研究》汪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

[3]《教育科学研究》裴娣娜李春山孙鹏科学出版社9月。

[4]《朗读手册》吉姆.崔利斯天津教育出版社20xx年8月。

[5]《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

[6]《阅读学新论》曾祥芹语文出版社20xx年。

[7]《当代美国教育》中国文献出版社20xx年。

[8]《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董菊初语文出版社1995年9月。

[9]《中文广泛阅读》香港教育署19第1期。

[10]《大语文教学法》姚竹青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年4月。

语文小课题报告简短篇五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实验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然而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到中学语文作业设计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学生的作业状况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观。“应试教育”背景下所产生的语文作业问题依然根深蒂固,语文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没有思考的余地,抄作业和不做作业的现象尤为严重学生每天的作业。每天除了抄、背、默,就是各种各样的教辅资料,学生疲于应付,苦不堪言。作业存在着忽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人的主观作用的弊端,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面对这样的困境,我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申请了此课题。

1、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习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除了知识的累积外,更多地有提高人的辨识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作用,对学生而言,通过新型作业,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益。

2、搭建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设计和整合学生作业的同时,需要学习钻研、需要交流共进,在学习交流中,教师的团队意识会加强,同时可以有效地整合校内资源,增强教研组团体作战能力,其自身的专业素养也将会迅速提高。

国外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设计有不同的探索,西方一些教育先进国家的作业形式改革,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学生的课程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

(3)口头、听力作业;

(4)表演作业。

国内,特别是自从“减负”以后,有不少的教师进行过有关作业的设计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有针对性地、系统地设计作业的质和量,让学生一方面有选择地开展个性化的学习,另一方面逐渐学会自主探究,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研究和成果还不多见。

作业设计要体现针对性,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要按照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智能体系,分类设计,如分析型作业、观看型作业、口述型作业、研究型作业等,培养观察、分析、动手、创造、综合等能力。教师要努力改变作业的老面孔,抛弃枯燥乏味的抄写,抛弃茫茫题海的战术,创新地布置作业、科学地评价作业,使作业真正取得理想的质量和效果。树立适应新课程理念的作业观,构建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作业设计体系。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在完成不同类型的作业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收获,并在作业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学以致用,学会在实践活动中检验知识,获得全面、主动的发展,最终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素养的一座桥梁。

语文小课题报告简短篇六

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理论依据。

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由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在教学中永远居于主导和中心地位,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的任务是接受知识,形成认知结构。《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知识。那么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精选3篇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精选3篇。如今,学生的知识构建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建构获得的。而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好像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于是逢课必是从情境引入,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本末倒置,导致情境创设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不能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甚至干扰和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之中,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余文森教授在他主编的《课堂教学》一书中提到: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也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作为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之一创设情境,给小学课堂带了积极的影响。情境作为课堂知识的载体,本身就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然而对情境的创设不乏有教师对它非理性的热捧。我们要正确认识情境创设对教学内容、学生发展等带来的影响,合理创设有效的情境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面对丰富的新课程资源,更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从而搭建知识桥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探受刺激、积极参与意义建构和积极思维的过程。这种教育思想体现了对学习主体学生的尊重,使教学活动成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建构适当的问题情境,注重现有教学内容的调整,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冲突,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开发,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科学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研究目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实现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生活经验、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分析、归纳、总结大量的案例,明确不同的教学情境根据其目的的不同,其有效标准也是不同的。找寻影响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因素,探究达成有效教学的策略,促使教师能更理性地思考课堂情境创设对教学内容起到的积极推进作用,激发每个学生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语文小课题报告简短篇七

(一):研究背景。

1、作业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具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潜在功能。有效作业的布置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语文作业,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地学,灵活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传统的作业设计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它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却极为不利的,如果不加以改变必将使作业陷入机械重复的误区。学生终日陷于“题海“之中,苦不堪言,身心的发展也必将因此受到抑制。

3、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意识到作业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弊端。

(二)、研究现状:

1、国内方面:目前对于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已日趋深入,二期课改的语文新教材中相当重视语文作业的内容,注意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和人文色彩,还加强了感悟、积累、实践,关注学生的经验世界、想象世界和学生的生活。此外,近几年的好多语文教学类刊物上也刊登了大量关于语文作业设计和评价方面的文章。这些都为本课题组进行课题实验提供了借鉴的条件。

2、国外方面:对于学生作业的设计,国外的教学家们早已摈弃了课本的约束,课文的限制,大多采用开放式的、综合性的作业,通过教师自己上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与同事相互合作来完成某一专题研究,这也为本课题进行课题实验开了先河。

(一)、研究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该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及独立人格的培养。

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使教师对新课改视眼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二)、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使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过程中有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成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2、能初步总结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教学策略、操作方法,以达到运用语言、发展思维、培养情趣、提高能力的目的,并创造一种有利于语文学习的氛围。

3、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

1、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作业的形成性和发展性研究,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功能。语文新课程要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全面或有侧重地体现在作业系统之中。优化语文作业的巩固和检查功能,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目的是强化记忆和获得反馈信息,重在对课本知识、技能的巩固;优化语文作业的深化和提高功能,侧重于过程与方法方面,目的在于促进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重在新情景和思维过程;优化语文作业的体验和发展功能,侧重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整合方面,目的在于促进更全面的发展,重在体验和实践。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语文作业的新颖性和多样性研究,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形式。改变单一的作业形式为设计出源自于师生双方的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形式多样的语文作业。

3、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作业的量力性和差异性研究,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容量。语文新课程理念下,作业更多关注的是作业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作业在容量上要考虑量力性,作业量应遵循的不是“多多益善”原则,而是“少而有效”的原则,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能尽可能发挥学生潜能;要有差异性,做到作业量分层、作业难度分层、完成作业时间分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

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语文作业的渗透性和交叉性研究,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整合。在作业设计中,把语文学习与学习其他学科整合起来,使语文作业有机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小学语文作业的过程性和激励性研究,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评判。使作业的评判做到过程性和激励性相结合,师生都是作业评判的主题,发点是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我们的研究课题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课题实施的有条不紊,将实验过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

做好课题研究前的测试与信息搜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拟定测查学生有关作业情况调查表;教师问卷表,以及学生进行各项作业掌握情况观察表和评分标准。

2、实施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5月)。

(1)、第一阶段:通过进行理论学习以及对学生作业进行心理分析,找到作业设计的切入点,激发他们的作业兴趣;收集资料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活动中为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2)、采用各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丰富作业内容,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3、总结、结题阶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2)、编辑研究论文、实验报告、研究案例。

1、调查法。在研究前、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有效作业设计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3、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作业方式和内容,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作业设计,研究新形势下语文教学有效作业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5.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学生在活动中道德素质提高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形成新的道德建设措施,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1、准备阶段:

小学生有关作业情况调查表和教师问卷表。

2、实施阶段:

各阶段学生进行各项作业掌握情况跟踪表。

3、总结阶段:

整理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编撰研究案例,撰写研究论文。

4、最终成果形式:

结题报告、研究案例汇编、研究论文。

相关课题在不同的学校也曾研究过,都各有特色,且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该课题申请人及参与者都是小学一线教师,且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和能力。学校图书馆有丰富的图书,为研究者提供了足够的理论文献,奠定了理论基础。另外,本课题的研究得到了校、教务处、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为本课题的顺利完成创造了条件。

语文小课题报告简短篇八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际和新兴国家几乎不约而同地发起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而作为核心课程之一的母语课程,它的改革普遍受到所有国家的重视。阅读是母语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在这次国际化的母语课程改革中各国逐渐达成一个共识——阅读经典是提高学生母语素养和民族母语素质的必由之路。许多国家都将阅读经典列入本国课程标准等正式文件并作出明确的规定。如:英国,根据《英国国家课程英语》规定“在第三和第四阶段的课程中,学生应阅读以下作品:(1)莎士比亚的两部戏剧。(2)主要剧作家的戏剧,如克里斯托弗马娄、j.b.普里斯特雷、萧伯纳、r.b.要利敦的作品。(3)1900年以前出版的两部有主要作家写的小说,从以下作者中选取:(提供14位作家的名字)。(4)两部在1900年后出版的,由主要作家写的高质量并且是在评论界已享有盛名的作品,如(4位作家的名字)。(5)1900年前出版的由四位主要诗人写的高质量作品。(6)1900年后出版的,在评论界享有盛誉的四位诗人的高质量作品。此外,德国巴符州语文教学大纲分年级分体裁给学生列出了国内外众多文学家及其作品。法国则为高中学生列出每年的“作品清单”。美国教育部颁布了中学生必读书目21部,其中美国6部,英国5部,俄国2部,法国1部,德国1部,古希腊4部,古罗马1部和《圣经》。由此可以看出,阅读经典已成为各国母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2.阅读经典:我国现行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国际化日益加剧、文化多元化急剧演变的现代社会背景下,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程作为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课程价值定位为“使学生能够站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具有足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在文化扩张或冲击中得以创造性地发展”。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这一语文课程的价值转型?阅读中外经典!使学生在阅读中外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同时,“尊重、借鉴并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文化”。从而,使学生能够“立足于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放眼世界;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现实文化生活”。基于以上认识,这次语文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就阅读教学的概念、目标、达成目标的方法等问题做了重新的定位和深入系统地阐述,并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如: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课程目标;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要求;此外,“教学建议”也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评价建议”里也明确提出了“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感悟,加深体验与领悟”的评价要求。并且《课程标准》在“附录”中设置了“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两个内容。这些内容的出现,都说明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中外经典是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3.现状分析及遇到的问题。

放眼世界;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现实文化生活”的学生的课程目标相差甚远。

(2)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优秀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均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广大农村学校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师资水平的限制,要想比较系统的阅读中外经典文学作品很困难。此外,目前市面上的课外读物繁杂,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和语文素养的提高。(3)广大的一线教师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多年来一直缺少一种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阅读课外经典的机制和策略;同时对打通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缺少系统科学的认识和操作方法。而教师更多的是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一些时断时续的尝试,缺少科学的行为研究规划以及相关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建构。

(4)关于新课程下引导学生开展大量阅读文学经典的实验,我省有部分地市、县区作了许多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这些研究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大多侧重某一方面的研究。

1.我国传统语文教学认为,博览、诵读、精思、背诵,是学生接受丰富的文化滋养,积累语言培养感悟,形成较扎实的语文功底的有效方法。

2.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有关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和各学段的阅读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开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委作品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3.当今众多教育界和社会知名学者对读书的论述。

朱小蔓(中央教科所所长、党组书记):希望从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始学会渴求知识,共同用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

朱永新(苏州大学博导、苏州市副市长):尽管我们的技术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前行,但是同时我们人类的前途也不断受到挑战,挑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类精神发育的迟缓。可以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我们一直认为阅读问题是中华民族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如果不再重视阅读,再不建书香校园,进而推动书香社会,我们这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就是值得担忧的。

石中英(北京师范大学):阅读是一种品味、一种心境,它伴随着人的成长。

金保成(中央教科所):不读书便没有底气,读书应当从孩提时开始。

谢维和(首都师范大学):读书是人净化心灵、走向文明的标志。

严文番(美国宾州大学):研究如何读与研究读什么,对于我们同样重要。

郑汉文(香港中文大学):对学习者而方,阅读的深度比其广度来得更重要。

商友敬(著名教育学者):不翻开孩子们的书包,你就无法想像他们读书的贫乏。

徐雁(南京大学):不阅读的民族便谈不上有民族精神、民族之魂。

方展画(浙江省教科院):教师要少讲一点,学生要多读一些,把学习的权得还给学生。

范培松(苏州大学):呼吁理顺教育体制,还师生以阅读的时间与空间。

杨九俊(江苏省教科院):读书,为孩子构筑一个更理想的心灵生态。

傅维利(辽宁师范大学):趣味是阅读的根本,竞争是阅读的保障。

程斯辉(武汉大学教育学院):不锻炼便没有体能,不阅读便没有智能。

王嘉毅(西北大学):读书带来知识,读书更新理念,知识与理念改变命运。

范小青(著名作家):喜欢读书的人,在最浮躁的世界里都能享受心的宁静。

陶文瑜(著名作家):阅读是用心灵勾画美的过程。

4.苏霍姆林斯基有关阅读的论述。

“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因此,小学教师应当仔细地研究,每一个学生的这条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他阅读教科书或别的书籍时,比起那种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来,情形就完全不同。”“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

“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由于能对书籍进行思考,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大纲规定的教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

他还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他还认为课外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教师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

1.探索有关母语阅读教学的规律,构建指导小学生有效阅读经典的理论体系与操作方法。

2.开发编写一套《语文经典读本》。

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厚语文积累;促进实验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专业成长;丰富实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实验学校的文化品位,促进实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实实验学校的办学特色。

1.小学生阅读经典的内容研究。

(1)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文本应具有的特点;

(2)中国古代传统经典文本在小学生阅读中应占的比例;

(3)中国现当代经典文本在小学生阅读中应占的比例;

(4)各类体裁的作品在小学每个年段所应占的比例;

(5)背诵篇目在各年段所应占的比例;

(6)外国经典文本在小学各年段阅读中应占的比例;

(7)小学生阅读经典文本组合呈现的体例设计和原则等问题。

2.小学生阅读经典教与学方法研究。

(1)提高课内阅读教学效率的新策略和手段;

(2)研究打通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联系的途径和方法;

(3)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4)如何通过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5)如何搞好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

(6)如何通过阅读使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7)如何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8)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9)应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读书习惯,如何培养;

(10)如何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体认中华文化;

(12)课本学习中如何渗透相关阅读内容;

(13)如何利用家庭、学校、图书馆等资源丰富阅读内容;

(14)阅读与语文综合性学习;

(15)阅读与研究性学习;

(16)如何实现学生对文本正确的多元解读;

(17)小学生阅读的基本方式和操作策略;

(18)小学生个性阅读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19)教师在小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角色;

(20)小学生阅读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等问题。

本课题在实验过程中,将主要采用教育行动研究,辅之以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教育科研方法。

1.第一阶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1)20xx年6月—12月,完成实验论证和方案的制定;研究试验前测工具;研究《语文经典读本》的编写体系,完成下册的编写;完成实验单位的申报工作。

(2)20xx年1月—7月,召开课题开题会议;各实验单位完成实验前测工作并写出前测的分析报告和学校的实验方案;完成《语文经典读本》上册的编写、出版工作。

2.第二阶段(20xx年7月—20xx年6月)。

(1)组织实验学校根据所确定的研究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构建阅读中外经典的理论与实践体系。(2)使用、验证、修订、完善《语文经典读本》。

3.第三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

对该实验进行全面总结、鉴定、推广。

2.出版相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专著。

3.开发一套优质的小学《语文经典读本》。

4.录制优秀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

5.出版学生相关的形式多样的作品集。

1.研究组织机构。

(1)实验项目领导组:

组长:王景华。

成员:李家栋、各市、部分县区教研室主任、部分实验校校长、特级教师。

(2)实验项目执行组:

组长:李家栋。

副组长:各市小学语文教研员。

成员:各实验县区的`小学语文教研员、部分实验校校长、教师。(3)实验学校(由各实验学校自行组建)。

2.课题实验管理。

二0xx年二月。

语文小课题报告简短篇九

农村初中作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程的必然要求。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不能仅仅依靠语文教科书进行教学,不能将教科书当作唯一的语文课程资源,基础教育对我国农村中小学课程资源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作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农村作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理所当然成为广大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

作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虽然很少有人提及,其实是非常有价值的。一方面,教材中一学期不到十次的习作训练远远不够,另一方面教师提供给孩子们的题材缺乏新意、情趣和亲切感,引不起孩子们的兴趣。再加上教师们不善于开发学生身边有价值的作文教学资源,孩子们又无法从“单调乏味”似乎每天一个样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可写的东西,写起作文来自然笔头生涩,也就难怪产生惧怕心理了。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本课题研究人员是长期在一起共事的一线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具有中学高级的五人,具有中学一级的四人,均具有本科学历。

2、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做了大量的相关工作笔记,为研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3、资料准备方面,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图书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适当购置必要的纸质图书、报刊资料以及其他电子文献资源,并通过实践活动、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收集实践中的第一手资料,做到资料的准确、完整、丰富。

4、发挥科研小组的团队精神,明确分工,集思广益,充分运用观察、练习、问卷、调查、访谈、系统分析、案例研究等多种方式开展研究工作。

5、经费保障方面,学校将根据研究需要列出专项课题研究经费,用于资料添置、差旅、会议、文印等方面的支出,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1、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作文教学就是需要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和捕捉周围生活点滴的作文资源,注重平时的素材积累。叶圣陶先生也曾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此话告诉我们作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大量的机会和内容;其次是社会生活,社会是个大课堂,抓住其中的事件进行习作训练,天地更加广阔。只要老师留心,只要不怕麻烦,社会生活中的作文教学资源是很多的;再次,要抓住家庭生活中的事件进行作文训练,也是开发作文资源的途径。因此,我们应该从学校、社会、家庭三大领域中充实学生生活,引导他们认识生活,加深感受,达到“有感而发”。

3、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经过两年的研究、实践,我们的目标是:

1、学生具备相当敏锐的捕获素材的能力,能产生写作灵感,可写的东西源源不断,笔下的文字不再是老掉牙的东西,而是新鲜、活泼、有生命力,有创意的文章。

2、利用好实践过程中的第一手材料,认真整理,形成多个有价值的作文教学资源创意开发和利用的案例。

3、在案例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进行概括,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问题和方法。

4、能够在本校推广并走出校门,为其他教师认可、接受并实践。

课题组成员对该课题的想法由来已久,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

尝试了去开发相关的教学资源,无论在思想还是掌握第一手材料方面都做了自觉地积累,随时可以开展研究。

行动研究法(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教学,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开展研究)。

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收集、了解师。

生的需要,确实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作文资源)。

个案研究法(收集个案材料和经验,总结规律)。

经验总结法(总结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先进经验)。

1、课题组分工情况。

张祝军、周贤友负责课题的论证,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的撰写、总课题研究思路和框架的设计、子课题的确定、各类数据的整理分析、指导各子课题组的工作等。

屠玉卉、王静选负责子课题“学校生活”方面的调查问卷的设计、第一手资料和理论文献的搜集整理,调查报告的撰写,论文的撰写。屠玉卉为本子课题组长。

卞维树、李本运负责子课题“社会生活”方面的调查问卷的设计、第一手资料和理论文献的搜集整理,调查报告的撰写,论文的撰写。卞维树为本子课题组长。

周祥、赵德为负责子课题“家庭生活”方面的调查问卷的设计、第一手资料和理论文献的搜集整理,调查报告的撰写,论文的撰写。周祥为本子课题组长。

徐淑明、张祝军负责学生《优秀习作集》的编辑、整理、出版。

2、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xx年1月—xx年6月,主要开展三个子课题的现状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子课题的研究准备。

第二阶段:xx年7月—xx年7月,主要是三个子课题的具体实施。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作文资源与教师作文教学和学生平时写作有机结合,检验作文教学和作文创作的有效性。

第三阶段:xx年8月—xx年12月,主要进行各类资料的汇总整理、理论分析、观点论证,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提炼出作文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些规律、方法,整理出一些有价值的案例,写出结题报告。

七、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开题报告、三份调查报告、三个子课题总结报告、中期报告、

总课题报告和相关的论文集。个案分析报告、学生《优秀习作集》。

组长;张祝军、屠玉卉成员:周祥、周贤友、徐淑明、王静选、赵德为、卞维树、李本运。

语文小课题报告简短篇十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是属于实践性的研究课题。本课题结合本校城乡结合部寄宿学校这一特定的教育环境,以初一、初二部分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本课题研究的立脚点在阅读教学,着眼点在习作训练,是为了寻找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有效的结合点(拓展点)和有效的结合(拓展)方式与方法,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写”的拓展、迁移与辐射,从而形成有效的读写结合策略而展开的研究。

1、“阅读”与“写作”关系的研究。

读和写是个互补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在语文教学中,读是自外而内的吸收,写则是自内而外的表达,读是文章作者的写的逆想活动过程。因此,“正确把握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进行“读写结合”教学的首要条件,也是本课题要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

2、“挖掘读写结合点(拓展点)”的研究(即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问题)。

读写对应原则要求读写要有相应的结合点(拓展点)。所谓读写结合点(拓展点)就是读与写在知识与能力上的契合点。不管是哪个版本的语文教材,所选的文本无论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还是在写作手法运用等方面都是学生模仿习作的范例。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挖掘文本中的“写”的因素进行多方位的迁移、拓展。这样,文本中的好段、佳句、词组都是学生写作的素材。因此,如何挖掘“读写结合点”是本课题要研究的关健问题。

3、“形成有效的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即解决学生作文“有米难炊”的问题)。

关于“读写结合”的方法与模式研究已经不少,但是并不是每一种都适合自己的学生。因此,教师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形成一种“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提升学生读写结合能力。这是本课题要研究的中心问题。

4、“提高教师使用教材能力”的研究。

要在阅读教学中寓写于读,就要求教师能挖掘出语文教材中的隐性功能,将教材“一课两用”。因此,如何使课题组教师“形成独立分析教材、处理教材、寻找教材中读写迁移点、拓展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是一个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全寄宿制学校。本地学生大部分是城市化过程中“被居民”的农民子弟;而外地生的父母大多是无暇顾及小孩的教育而选择把孩子送进我校,家庭文化氛围较差,家长缺乏对孩子智力投资的意识,没有太多的课外读物,没有良好的文化信息来源,导致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知识面窄,阅读能力差,写作水平低。大部分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因缺素材、缺方法导致没兴趣、没信心。教师虽煞费苦心地指导作文、批改作文,但是收效甚微。所以,如何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之炊”和“有米难炊”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成为我们迫切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另外,如何提高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也是困扰我们的问题。

主要采取以下步骤与措施:

(一)准备阶段:20xx年6月—20xx年9月。

1、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对象。

1)课题组成员由我校三名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组成。包括:

课题主持人:

2)研究对象包括三位老师所教班的学生及人教版七、八年级的语文教材。

2、分析我校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收集国内外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尤其是读写结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分析归纳“阅读”与“写作”关系,为下阶段的实操打下理论基础。

3、初步制定研究方案。

此阶段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

(二)实施阶段:10月—9月。

1、开题。

2、调查研究:设计相关调查表格,针对实验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并且进行分析。

3、开展实验:实验老师根据结合调查研究得出的结果,以所教文本为凭借设计并且实施各单元课文的读写结合训练方案,使每一节阅读课都成为说话、写话、习作训练课。在实践中,形成一个操作性强的读写结合策略。这样,在解决学生习作文“无米之炊”与“有米难炊”难题的同时,又在写作构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使用教材的水平。

读写结合策略初步构建如下:解读目标,明确单元读写训练重点——精读课文,挖掘文本读写结合点——指导方法,掌握读写结合技巧——迁移拓展,运用读写结合方法——小结回馈,提升读写结合能力。

以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为例,说说我们是怎样实践读写结合策略:

第一步,我们先明确这个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景物描写”;

第二步,我们精读这个单元的4篇文本,各自挖掘出与单元训练重点相关的读写结合点:如《春》一文中,在教春花图与春雨图时分别训练学生写景技巧中的虚实结合法、多感官描写法;《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教“薄雪覆盖下的山”时训练学生写景技巧中的移步换景法;《夏感》一文中,教“夏天的色彩”一段时训练学生写景技巧中的绘色法;《秋天》一文中,训练学生写景技巧中的动静结合法;在总结4篇文本时训练学生写景技巧中的情景交融法。注意,有些课文写结合点比较多,如果我们都跟学生练习的话,就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所以我们还要精选出最适合的结合点。

第三步,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

第四步,通过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从句子、片断过渡到长文训练,让学生从读到写,迁移拓展。

第五步,对学生习作及时的回馈,在反复训练中提升其读写结合能力。

4、实验分析:分析实验作文的内容,分析实验过程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及时收集过程性材料,及时总结实验工作经验,及时矫正实验行为。

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三)总结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1、整理实验过程性资料,归纳总结成功作法和经验,撰写课题实验报告。

2、收集整理实验当中所产生的课题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案例、课堂实录等,形成相应的文集和光盘,在全校推广研究成果。

本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

1、实验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

2、课题研究论文若干篇;

3、课题相关教学设计、案例、实录、片断等;

4、学生相关习作若干篇;

5、形成适合学校学情的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1]《丁有宽与读写结合法》丁有宽国际文化出版社20xx年8月。

[2]《中国语文读写结合研究》汪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

[3]《教育科学研究》裴娣娜李春山孙鹏科学出版社1997年9月。

[4]《朗读手册》吉姆.崔利斯天津教育出版社20xx年8月。

[5]《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

[6]《阅读学新论》曾祥芹语文出版社20xx年。

[7]《当代美国教育》中国文献出版社20xx年。

[8]《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董菊初语文出版社1995年9月。

[9]《中文广泛阅读》香港教育署1997年第1期。

[10]《大语文教学法》姚竹青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年4月。

语文小课题报告简短篇十一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是属于实践性的研究课题。本课题结合了本校城乡结合部寄宿学校这一特定的教育环境,以初一、初二部分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本课题研究的立脚点在阅读教学,着眼点在习作训练,是为了寻找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有效的结合点(拓展点)和有效的结合(拓展)方式与方法,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写”的拓展、迁移与辐射,从而形成有效的读写结合策略而展开的研究。

主要研究以下问题:

1、“阅读”与“写作”关系的研究。

读和写是一个互补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在语文教学中,读是自外而内的吸收,写则是自内而外的表达,读是文章作者的写的逆想活动过程。因此,“正确把握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进行“读写结合”教学的首要条件,也是本课题要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

2、“挖掘读写结合点(拓展点)”的研究(即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问题)。

读写对应原则要求读写要有相应的结合点(拓展点)。所谓读写结合点(拓展点)就是读与写在知识与能力上的契合点。不管是哪个版本的语文教材,所选的文本无论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还是在写作手法运用等方面都是学生模仿习作的范例。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挖掘文本中的“写”的因素进行多方位的迁移、拓展。这样,文本中的好段、佳句、词组都是学生写作的素材。因此,如何挖掘“读写结合点”是本课题要研究的关健问题。

3、“形成有效的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即解决学生作文“有米难炊”的问题)。

关于“读写结合”的方法与模式研究已经不少,但并不是每一种都适合自己的学生。因此,教师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形成一种“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提升学生读写结合能力。这是本课题要研究的中心问题。

4、“提高教师使用教材能力”的研究。

要在阅读教学中寓写于读,就要求教师能挖掘出语文教材中的隐性功能,将教材“一课两用”。因此,如何使课题组教师“形成独立分析教材、处理教材、寻找教材中读写迁移点、拓展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是一个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全寄宿制的学校。本地学生大部分是城市化过程中“被居民”的农民子弟;而外地生的父母大多是无暇顾及小孩的教育而选择将孩子送进我校,家庭文化的氛围较差,家长缺乏对孩子智力投资的意识,没有太多的课外读物,没有良好的文化信息来源,导致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知识面窄,阅读能力差,写作水平低。大部分的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因缺素材、缺方法导致没兴趣、没信心。教师虽煞费苦心地指导作文、批改作文,但收效甚微。因此,如何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之炊”和“有米难炊”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成为我们迫切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另外,如何提高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也是困扰我们的问题。

三、拟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主要采取以下步骤与措施:

(一)准备阶段:20xx年6月—20xx年9月。

1、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对象。

1)课题组成员由我校三名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组成。包括:

课题主持人:

课题成员:

2)研究对象包括三位老师所教班的学生及人教版七、八年级的语文教材。

2、分析我校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收集国内外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尤其是读写结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分析归纳“阅读”与“写作”关系,为下阶段的实操打下理论基础。

3、初步制定研究方案。

此阶段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

(二)实施阶段:10月—9月。

1、开题。

2、调查研究:设计相关调查表格,针对实验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分析。

3、开展实验:实验老师根据结合调查研究得出的结果,以所教文本为凭借设计并实施各单元课文的读写结合训练方案,使每一节阅读课都成为说话、写话、习作训练课。在实践中,形成一个操作性强的读写结合策略。这样,在解决学生习作文“无米之炊”与“有米难炊”难题的同时,又在写作构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使用教材的水平。

读写结合策略初步构建如下:解读目标,明确单元读写训练重点——精读课文,挖掘文本读写结合点——指导方法,掌握读写结合技巧——迁移拓展,运用读写结合方法——小结回馈,提升读写结合能力。

以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为例,说说我们是怎样实践读写结合策略:

第一步,我们先明确这个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景物描写”;

第二步,我们精读这个单元的4篇文本,各自挖掘出与单元训练重点相关的读写结合点:如《春》一文中,在教春花图与春雨图时分别训练学生写景技巧中的虚实结合法、多感官描写法;《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教“薄雪覆盖下的山”时训练学生写景技巧中的移步换景法;《夏感》一文中,教“夏天的色彩”一段时训练学生写景技巧中的绘色法;《秋天》一文中,训练学生写景技巧中的动静结合法;在总结4篇文本时训练学生写景技巧中的情景交融法。注意,有些课文写结合点比较多,如果我们都跟学生练习的话,就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所以我们还要精选出最适合的结合点。

第三步,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

第四步,通过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从句子、片断过渡到长文训练,让学生从读到写,迁移拓展。

第五步,对学生习作及时的回馈,在反复训练中提升其读写结合能力。

4、实验分析:分析实验作文的内容,分析实验过程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及时收集过程性材料,及时总结实验工作经验,及时矫正实验行为。

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三)总结阶段:20x年10月—20xx年12月。

1、整理实验过程性资料,归纳总结成功作法和经验,撰写课题实验报告。

2、收集整理实验当中所产生的课题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案例、课堂实录等,形成相应的文集和光盘,在全校推广研究成果。

本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

四、预期成果形式。

1、实验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

2、课题研究论文若干篇;

3、课题相关教学设计、案例、实录、片断等;

4、学生相关习作若干篇;

5、形成适合学校学情的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五、参考文献。

[1]《丁有宽与读写结合法》丁有宽国际文化出版社20xx年8月。

[2]《中国语文读写结合研究》汪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

[3]《教育科学研究》裴娣娜李春山孙鹏科学出版社1997年9月。

[4]《朗读手册》吉姆.崔利斯天津教育出版社20xx年8月。

[5]《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

[6]《阅读学新论》曾祥芹语文出版社20xx年。

[7]《当代美国教育》中国文献出版社20xx年。

[8]《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董菊初语文出版社1995年9月。

[9]《中文广泛阅读》香港教育署1997年第1期。

[10]《大语文教学法》姚竹青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年4月。

语文小课题报告简短篇十二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要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认真研读课例,整理得出相关课例中关于课堂导入的内容及有关评价。

第二、深入课堂,揣摩一线教师的课堂导入环节的成功之处与不尽合理的细节,并形成文字材料。

第三、课堂实践,用不同的导入方式进行同一篇目的课堂教学,总结成败得失。

第四、实施问卷调查及访谈,对教学导入设计实施调查,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实践研究进行全面总结。

第五、重新深入课堂,用精心设计的导入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体验反思其成败得失。

第六、以课后反思的形式随时记录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阅相关教育文献资料,并解决这些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所采用的方法。

第一、认真阅读研究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掌握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定性。

第二、阅读相关书籍,研究以往案例的得失,指导自己的教学。

第三、把教学内容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

第四、鼓励学生发现客观世界中的语文因素,亲身体验通过学习历史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

第五、创设合理问题情境,采用恰当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六、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触类旁通。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12月-月)。

1.根据查阅的资料设计出不同要求、不同类型的课题导入。

2.及时进行“同课异构”的导入设计,将精心设计的导入案例运用到实际学中。

3.对实际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反应做出反馈总结。

4.及时写教育教学随笔,教学反思。

5.及时补充纠正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年02月--2014年03月)。

1.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研究过程做归纳总结。

2.整理研究资料,系统归纳。

(1)2013年06月--2013年12月分阶段完成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以论文、教学案例、教学随笔、课堂设计等方式呈现阶段研究成果。

(2)2014年03月,以结题报告方式呈现最后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方法:

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上的升华提炼而成的。是形象化的优美语言。教师运用这种情感化的语言去讲课,能够极大的唤醒学生的感情。采用以下的方法。

运用教具导入法、描摹景物导入法、提问问题导入法、介绍作者导入法、新旧联系导入法、剖析标题导入法、联系实际导入法、故事诱导导入法、激情感染导入法。

五、小组成员及分工。

徐萍:全面负责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负责撰写方案设计、问卷调查、中期报告、及多种形式的研究成果、结题报告等。

袁宝玉:负责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组织策划课题研究的整体思路。

李应斗:负责提供后勤服务,组织和主持课题组集体研究活动。

蒋玉洁:负责运用教具导入法、描摹景物导入法、提问问题导入法课堂导入特点及方法的研究,设计特色导入方案,开展课堂实验,进行个案分析,撰写论文、随笔等。

张美玲:负责介绍作者导入法、新旧联系导入法、剖析标题导入法课堂导入特点及方法的研究,设计特色导入方案,开展课堂实验,进行个案分析,撰写论文、随笔等。

郁会涛:负责联系实际导入法、故事诱导导入法、激情感染导入法课堂导入特点及方法的研究,设计特色导入方案,开展课堂实验,进行个案分析,撰写论文、随笔等。

唐弟敏:负责提供理论资料,问卷调查,管理课题档案。

六、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技术性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形成较系统的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导入方法和模式。

2.成果呈现方式:研究中各负责人写出的相关论文、反思随笔、导入设计、案例等。

语文小课题报告简短篇十三

实现一个目标,坚持四条原则,做到五个落实,实行双轨运行,创造五种效益!

实现一个目标:以素质教育为基点,以大量读写为前提,以双轨运行为机制,在大面积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和思想潜能。

坚持四条原则:限时、大量、高效、低耗。即在限定时间内抓大量读写,以量变促质变,从而促使大部分学生学好语文,但是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要相应减轻。

做到五个落实:

(1)时间落实。实验班每周要保证至少有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

(2)读物落实,实验班要完善班级图书角。

(3)辅导落实。

(4)笔记落实。

创造五种效益:兴趣效益、写作效益、阅读效益、教育效益和习惯效益。

xx年2月至3月:参与试验教师围绕课题共同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系列以及课外阅读目标系列。

xx年4月至20xx年1月: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初步实行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双轨运行,初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

xx年2月至20xx年1月:结合上一阶段课题开展的情况,开展反思活动,改进实验方法,继续进行课题研究小学一年级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

语文小课题报告简短篇十四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领导或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不少于2人)。

20xx年09月13日上午《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会,在罗山县定远乡田洼小学多媒体室举行。在罗山县教务处课题组成员及定远乡全体班子成员,各教研组组长,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共1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田洼小学校长陈涛主持。

第一项:课题主持人陈涛同志首先就《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做开题报告。他介绍了该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状况,构建课题的框架和课题的研究方案。

第二项:分别由各课题组成员就该课题的子课题研究的行动方案作介绍。同时,课题组领导表示对本课题研究要全程关注,定期监督指导,并积极创设观摩会、展示会、研讨会的交流平台,在全县教师中推广实验,总结经验。以推进全县的小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第三项:乡教研室主任苏主任同志讲话。他指出本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创新性,能有效推进目前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效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促进各科教师的专业成长。他认为,主持人陈涛教师是市学科带头人,理论起点高,实践能力强,在课堂教学改革上高屋建瓴,具有指导性。其他成员所在的教师,教科研热情高,参与意识强,对课题研究,有丰富的经验,一定会搞好这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得更大的成效。

第四项:田洼小学校长,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张春献同志表态讲话。他号召与会的各科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以本次开题报告会为契机,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运“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打造生本课堂,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上下工夫,做到研究与实践和谐统一,做研究型的优秀教师。我们学校将大力支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最大限度地为课题组成员提供研究资源,拓宽研究渠道,适时请有关专家到校指导,定期派课题组有关成员到知名学校交流学习,推广研究成果,提供经费保障。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3000字以内,(可加页)。

题目: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课题编号:l20140061)。

内容:1、情景在教学中的作用。情景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情景设计的学科本质性,情景创设的目的性、合理性,情景创设如何为学习内容服务。

2、情景的创设方法。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情景创设方法的研究,即如何在课本中和生活中提炼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

3、创造性地使用课本中的情景。如现行教材中的情景设计的合理性的分析及创造性地使用课本中的情景设计的研究,使之更有效。

4、情景创设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与情景设计的能力;提高教师对课堂生成性情景的把握能力;提高教师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

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情景教学,研究学生学习观念、学习态度的转变过程,学生“自主性”的培养与“创新精神”的树立,由“被动接受知识”逐渐转变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研究。

6、正确评价“教”与“学”.通过对教学情景的创设,改进教师的教学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教学和学习历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关注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等。

方法:本课题属于应用型、实践型的研究,本着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以课题组活动为主要形式,进行以校为本的有效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课题组将组织教师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育教学、科研活动,边行动边反思,在反思中总结提升。其次采用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教育理论专著,撰写读书笔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课例研究法,进行课例展示,组织教师说课、听课、观课议课、研讨,使教学实践不断地重建,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经验总结法:课题组在前期工作、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和反思,形成成果。

1.主持人及主要成员的科研能力。

课题主持人为定远乡常务副校长(主管语文科研教学等),学校科研负责人,课题组成员中,一人为教研组长,一人为教导主任,一人为区学科带头人,多个课例获省、市、区的奖项。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教师,都是在学校长期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校的骨干、学科带头人,有着强烈的教科研意识,富有开拓精神,均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2.课题组主要成员的分工。

针对学生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堂情境教学有效性的调查和研究,查找问题,分析成因。(xxx)。

课堂情境教学有效性的调查和研究,确立教学目标,研究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时机、类型、选择与运用。(xxx)。

达成情境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xxx)。

实战演练,提高教学实效。(xxx)。

总结经验,推广传播。(xxx)。

语文小课题报告简短篇十五

大家对于语文学科方面的课题有什么研究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今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法也应得到重视和改善。教师要使学生成为阅读课当中的主人,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看来,教师在教学时,都会不自觉地陷入以往传统的教学形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容易造成“满堂问”的模式,表面上看起来是学生自己在读、在解决问题,实际上就形成一支无形之手,紧紧地限制住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能力。传统的阅读教学法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重在讲解,学生只是会回答问题的机器,不用去探究问题的渊源,只需要怎么回答教师的问题就行了;这让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形成被动阅读,逐渐产生学习厌恶感,最后将事倍功半。

很多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是学校或班级中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等,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解剖了阅读作品,没有形成让学生自主分析的习惯。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教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体验。而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笔者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和打基础。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好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

古人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师在阅读读指导过程中就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开展实践活动的学习热情。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多提供给学生活动的机会,可将阅读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学生希望老师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合作进行故事情节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另一方面,从更深一层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阅读教学课堂要充满乐趣,才会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在阅读课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思考,不让他们死记硬背,而是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包括学习程度、学习技能方面和学习心理、学习习惯方面。每个方面有许许多多具体的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指导,结合课文进行渗透,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小课题报告简短篇十六

我校承担的xx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系列化考级实验与研究》今日开题。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提出意见。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积累少、语言表达能力弱似乎成了小学生的“语文通病”。“如何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

20xx年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论述有意识地将“语文素养”凸现出来,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研究方向,也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极具探究价值的突破口。

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仅靠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必须要激发学生课外识字、阅读、背诵和习作的兴趣,引导学生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激励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自主积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时间中,由于缺乏具体规范的、可以操作实施的评价手段与活动,很难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各项具体要求,特别是课外阅读和语言积累的数量落到实处。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系列化考级实验与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准备采取切实有效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理论价值。

1、促进教师自主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在系列化考级活动中,由于包括了识字、写字、阅读、背诵、习作五个方面的内容,各项学习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规律,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考级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研究各项学习能力之间如何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从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树立大语文学习观,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全面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全面提升教师教科研素质,引导教师探索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努力建设一支富有创造生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把学校建设成一所散发浓郁书香的特色学校。

(二)实践价值。

1、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自主识字、独立阅读、自主积累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2、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会识字、勤读书、善积累、爱写作的良好习惯,拓宽语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在各项考级活动中,优化学法指导,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理解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理论基础。

1、我校历来重视教科研工作,先后承担了十多项国家、省、市、区级课题,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课题研究成果。学校有较为优越的教学研究条件,能保证人力、财力的投入,有较为完善的教科研管理网络。

2、目前,我们语文教研组18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95%,绝大部分教师参加过区级以上优质课比赛。教师的科研意识比较强,教学理念能够与时俱进,教育理论水平较高,这一切都为我们进行课题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二)实践基础。

1、此课题已经在我们学校开展了近三年的时间,我们在进行各项考级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这为调整实验方向,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实验措施,从而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奠定了相应的基础。

2、学校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财力,编写了实验研究所需要的辅助教材,购买了内容丰富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编印了相应的考级证书,保证了开展实验研究的时间,这都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就是引领各位语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加识字、写字、阅读、背诵、习作五项考级活动,努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进而提高全校的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努力创建一支具有较强科研水平的语文教师队伍。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研究各项考级所应达到的具体目标;

2、研究各项考级的组织形式与实施策略;

3、研究如何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课外阅读量与积累量的具体要求;

4、研究开展各项考级对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影响;

5、研究如何创建书香校园;

6、研究如何改变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开放性原则:阅读考级和背诵考级的内容可以来源于学生的课本、

自读课本和课外书等,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使学生能够比较开放地进行阅读。

2.灵活性原则:集中测评与和分散测评相结合,全校活动、级部活动。

和班级活动相结合,给实验教师更多的空间,便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3.激励性原则:语文系列化考级重视知识与技能的结合、重视学生在。

亲身参与语文各项活动中而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重视让全校每一个学生的全员参与。这样的评价,就有利于调动起全校师生学语文的兴趣。

4.科学性原则:在制定评价试题、设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要遵循语。

文学科的内部规律,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科学性在本实验中显得尤其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要求参与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力求在真实的特定教学环境中进行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注意认真观察、总结、反思、再总结,以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

1、调查法:

适时调查小学生的阅读量及积累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喜欢背诵积累的内容,调整阅读和背诵考级的范围。

2、行动研究法: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3、问卷法:

对学生各阶段的阅读能力采取试卷检测达标的方法进行检测,通过分类检测和综合检测,定性评估和量化评估,教师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对学生阅读潜能进行测评。

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准备过程:20xx年3月——20xx年5月。

在此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进行调查研讨,调整课题总体研究目标;

2、设立各级考评委员会,加强实验的领导力度。

3、购置大量图书,为考级全面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4、精心修订识字和背诵用书《字海竞帆》和《文海拾贝》。

5、修订各项考级内容的考级要求,明确考级范围。

研究实施过程:20xx年5月——20xx年3月。

第一阶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和特点,将各项考级分散安排在各个年级段,循序渐进地开展考级活动。一二年级重点研究识字、写字考级,三年级重点进行写字、阅读、背诵考级,四、五年级重点研究阅读、背诵、习作考级。同时我们将采取各种形式进行“书香校园”的建设,引导教师努力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着力在学校掀起师生共同阅读的高潮。此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识字考级和写字考级。

第二阶段:20xx年8月——20xx年7月。

本阶段我们将在上一研究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分年级段开展深入研究,引导教师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调动阅读积极性,并适时与考级相结合,激励学生不断向自己新的高度挑战。本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识字考级、写字考级和阅读考级。

第三阶段:20xx年8月——20xx年7月。

本阶段我们将引导教师积极将自己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探索、发现与反思及时归纳整理,促使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跟踪调查学生参加考级后整体学习能力的变化和如何以有效的方式组织阅读和识字考级,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量和识字量的具体要求将成为本阶段的研究重点。

第四阶段:20xx年8月——20xx年3月。

本阶段我们将重点研究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之后语言表达能力的变化,避开应试教育的影响,引导并鼓励学生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文章,思考探索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开展习作考级,促进学生习作及整体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课题结题过程:20xx年3月——20xx年6月。

在本阶段中,我们一方面继续进行各项考级实验,一方面重点针对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梳理思路,整理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通过参加各项考级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自主识字、自觉阅读、自愿背诵和快乐写作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争取在二年级末识字量达到平均2800字以上,小学学习生活结束时平均阅读量超过300万字,背诵积累的名家名篇、古诗文平均超过200篇,使全体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2、在全校掀起多识字,多读书,多积累的语文学习热潮,营造出浓厚的人文氛围,形成学校语文教学的特色,从而促进其他学科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