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苏州的散文(大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1:34:31 页码:13
苏州的散文(大全20篇)
2023-11-10 11:34:31    小编:ZTFB

尝试新的事物,开拓视野,拥抱新的世界。总结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给出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些美丽的图片展示了大自然的魅力和人类的创造力。

苏州的散文篇一

计划去苏州看园林。我心想:“是不是一片林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奇异的花草呢。若真是这样,我一定要采一点儿送给我的朋友。”

一路上,我透过车窗眼看满塘的荷花。荷叶挨挨挤挤地,好像一个个大圆盘。荷花从荷叶间挤出来,五颜六色,煞是好看。荷花多种多样,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绽开了,露出一个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我想“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是这样的美景吧!

坐了很长时间的车,我们来到了苏州园林。第一眼映入眼帘的是假山,我听父亲说这“假山”是自然形成的,人们只是巧做雕饰。我感叹:“这么美的‘假山’是自然形成的,大自然真是神奇啊!”“假山”奇形怪状,有的像鱼儿游戏,有的像狮子狂舞,有的像马儿奔跑,有趣极了。好多的小朋友在崎岖的小路上蹦跳,从石洞中穿越……嬉笑声不绝于耳。

走上“假山“,眼前出现了一条小河。河水哗哗作响,我远远看见,鱼形“假山”喷出一股水流,直落到水潭,水潭里溅起无数水花,极像观音娘娘端坐的莲花底座。走近一看,溪水清澈见底,成群的鱼虾自由嬉戏,似与游人相乐,我不由驻足观望。

“走,那边有一座桥,桥边还有一座亭子呢。”我顺着父亲的手指看去,果然河上有一座精致的小桥,仅容一人通过,好多人在桥上留影,那亭子自然成了背景。我们也走过去凑了凑热闹。

苏州园林的游人真多啊,我们好不容易才拍了照来到宽敞的园子。房子是古老的,建筑是对称的,就连窗花也不例外。然而,房前的树木却是自然成形,给古老的园子增添了沧桑而华美的印迹。

美丽的苏州园林,比我想象的要美得多。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我体会到我们祖先是多么的智慧啊!

苏州的散文篇二

江南(一)。

徜徉在宋词的意境里,很古典地品味江南,在“杏花春雨”的氛围里,身心让黄鹂婉转、燕子啁啾的软绵绵的江南紧紧缠住。周太王的长子泰伯自愿放弃王位迁居被称“荆蛮之地”的江南垦荒,在今天的无锡梅里建吴城,转眼三个春秋,曾经沧海之后,“荒蛮之地”竟成“梦忆之境”,令无数英雄竞折腰,令无数文人魂魄销。

江南的风是轻的,只撩人表面,只让人感到它掠过而已;江南的雨是疲惫的,倦怠的,无法爽快,仿佛不想从寂寞和沉睡中醒来;江南的山是灵性的,虽无质感、缺霸气,但能聚人气,育一方深沉;江南的石是女性的、柔软的,年久日长以后,光洁如玉,裸露出一种性感和占有欲;江南的田野总是滋润,但却害羞,拒绝展示赤[和谐]裸的胴体,故难见肌肤与刚毅,所有的隐私化为色彩斑斓;江南的桥是装饰,是风景,是理念,是哲学,欣赏和被欣赏都在其中;江南的河是气量、是心胸,拒绝所有的不公,气势汹汹的官船,富绰豪华的商船和简陋寒伧的夜航船均被无私地承载;江南小镇清一色的青石小街,精品深藏于小巷,老底子叫做“弄堂”,弄内偶尔的门楼是一个镇的猜想或秘密,古镇的神秘由此生发;江南的古井直通历史深处,井不管深浅,只要常用,定有碧水,只要细究,必有经典,井的传说与故事,屡屡验证江南小镇为何藏魂隐魄。

在江南看生活,只有美丑,无所谓对错;从生活看江南,依旧魅力无限,风情万种;从世俗看生活,还是江南的好。

江南(二)。

石板小街作为一种文化,是汽车时代以前和帆船以后的事。人在这里适合过闲云野鹤似的生活,一定不是他的本意或初衷,长袍马褂、青面布鞋并不昭示着博学,是一个生存方式。马致远钟情“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安逸生活,张志和神往“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隐逸日子,杜牧不忘“十年一觉扬州梦”的风流往事,李煜长叹“一江春水向东流”,落难君王梦江南。即使是布衣少女,“采莲南塘秋”,即使是匆匆旅人,“路长梦短无处寻”。邱迟看江南“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江南旖旎的风光在清丽的词句中跃然而出。陈寅恪学贯中西以后,回眸江南,宛若依门之少女,绸缪鼓瑟之少妇。张大千眼里,江南生活在水里,烟雾飘渺。

西湖太湖秦淮,一条鲜艳的血脉,流淌出了江南精华,流到宋人那里,江南成为一种人生范式,一种天堂式的境况。我呱呱坠落在江南小镇,一生未曾离开,却几乎访遍所有小镇发现江南小镇们一个模式,平静如太古,码头酱坊、药铺烟店、酒楼茶馆、小桥石岸,组合成江南小镇的基本格调,小镇上屋檐不敞,住家不多,不远便见田野,农舍俨然,依稀耕种人家,在江南过日子,调理得好,很有些神仙味,不会有局促悒郁之感。

牵一根柔肠在小巷里转悠,摆脱不了一水幽远。江南文章永远的不能做完,即使想做。江南的城镇倘若要作细品,内涵不能觅得,石拱桥、石驳岸、踏级入水的石阶、依水而立的宅第、沿河而去的街巷、柱廊翘檐的街楼,高墙深院与沿街骑楼连成一体,高低错落有致。大户人家一般藏于深巷,青石板将华贵铺进,雕花门庭,石柱石阶庭院中透着古朴秀美之气。住宅高敞宽大,木质长棂窗扇,广漆楼梯地板,主人不管有无学问都有附庸风雅的爱好,旧书字画、雅致古董、盆栽小景,直往悠闲上靠。风景远逝以后,追忆起来,会起一种莫名的沉郁的怀旧幽思。在这样的地方养性,可以深藏虚谷,可以不偏颇也不逃避,不焦躁也不颓唐,可以做些怀抱清旷的事体。再贫寒的人家,日子照样过得滋润。

江南(三)。

江南河湖的烟水芳草,依湖古城的迤逦气韵,傍水青山的松风幽径,修竹清池,构成江南山水的倾情之美,构成这温柔富贵之乡、大雅与大俗共融之地。

江南的古村落,行走得慢的,与时代失去了联系,作为一种标本存在,但居住者却是鲜活的,现代的,与外界的关联是隐藏的,用一种不敞开的开放姿态欣赏着自足。江南的树木不乏千年以上,樟、槐、榆、松、银杏、黄杨,都喜欢成群结队地遮掩着大地,将古典呵护。

江南的水散发在空气里,湿润的气息让男人不能为英雄,女人极易为狐狸精,令世界销魂铄骨。顺着江南小镇的小弄走进时间深处,会发现青苔都很古典,苍藤的长茎盘根错节在历代生灵里,人类所有的轮回被高高挂起,让后人欣赏嬗递。

江南老妇人信奉王母娘娘、观世音、张天师,不指望奇迹出现,时不时叙说些遥远的、老掉牙的动人美妙的故事,只痴想着来世投好胎。

江南的老男人季节,不问时辰去未来,饮个烦南的茶馆低檐、弹、烟雾、水汽活中顺从老婆、尊的生存方式。

江南园林,置身假山石径、池塘水榭、亭廊楼阁之中,雅赏寺塔幽巷、烟柳鱼桥、户盈罗绮古韵,江南园林那种雅致堂皇,宏深富丽,回环繁复,吐纳近远,剔透玲珑的文化流韵迷人之至,比起水乡小镇,另是一番天地,江南园林洋溢的浓重的文化气息,令人忘俗。杨柳青青、蜜蜂蝴蝶、人面桃花、风流才子、外婆桥永远摇不到、童年的阿娇永远不会长大,这大概就是江南情节。

江南(四)。

江南的山虽没有拔地横空盖世凌人的孤苦和傲气,虽不能让人虔诚让人顶礼膜拜让人诚惶诚恐。但江南的山是人性化的,溢着灵气,游江南名山不会有前路茫茫、孤旅天涯的体悟,因为江南山重水复,移步换景,山不转水转。观江上渔火,沐林间轻风,心境自然是不错的。置身于这诗化的群山,很有些道骨仙风的体悟。山道弯弯,偶见山居人家,修竹绕屋,溪水边草木滋润灵秀。站在山顶看世界,小溪澄、小桥横、小雨冥、小亭冷,重重叠叠山,曲曲弯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零零碎碎河,隐隐约约屋,清清白白云,朦朦胧胧雾。一江春水穿山而去,横江泛舟,竹筏悠悠,青山古河,渔火远树,恍若渔人入桃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

江南文化在整体上给人一种甜软温馨,男士文弱精明,女子娇嫩柔美。音乐如春江花月夜,徐缓悠远。歌舞如荷花仙子,采茶扑蝶,柔和清丽。轻歌曼舞、甜润细腻的女子越剧只能在江南土壤成长。美学上讲,江南文化太过秀气,无不透出一种阴柔美,比起北国“骏马秋风”的阔大气象,江南的“春花秋月,暖雨熏风”显得太过纤弱、细腻、委婉。

没有如泣如诉的塞外狂飙下如旗如歌的号角;没有猎猎雄风下遮天蔽日的滚滚烟尘;没有叱咤风云扶摇直上的强悍之力;没有沸沸扬扬的卷帙和荣枯跌宕的故事;没有坦荡从容的风骨;没有弥漫腾升的苍茫大气。

北方仅凭风的遒劲尖厉,便将北人的胸怀磨砺得更加粗犷宽广,雄劲剽悍;任凭风的利刃刺破耳目,镂刮脸面依然如故。北土是苍鹰的故乡,江南是灵鸟的窠穴。难怪鲁迅不悦:“我不爱江南,秀气是秀气,但小气。”“满洲人住江南三百年,连马不会骑了,整天坐茶馆”。

江南(五)。

品味江南,极易迷路。倘若在江南做文士,会被闲情逸致俘虏。在粉墙小院内挂只画眉笼,种些葡萄石榴花草,或读书作画,玩棋赏桂,或手捧茶壶,落脚亭榭,或嚼曲含香,吹笙聘月,品茗谈艺。这里没有圣朝气象,连气息也属轻柔悠扬,频出唐寅一类的才子:“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江南的固执在放浪、在纤巧、在落拓、在孤傲中散开。

这样的文化氛围里出大家怕是不能,只能出玩家。江南自古多名士,多狂客狷士,名士中多眉清目秀者,着白绢纺裤,举止风流倜傥,飘逸如玉树临风,不善先锋,只求逍遥、雅玩,士大夫阶层腰间必佩美玉,以示气节清高。

山川英气不属于江南,出徐文长、祝枝山这样的才子,也只能属于水文化滋养的精灵,无法酿出气候。即使当一介草民,偶尔也要圆一回风雅梦。江南土壤膏腴,遍地细粮,珍珠般米饭,莹白喷香,百姓们自诩为人间天堂。民间崇尚虚无遗世,在那通幽的巷衢里,那些自命清高的儒子们喜坐在古屋的阴影里,透过格窗,看那古老垣墙上的斜阳,目送多少唐愁汉恨,多少烟雨蒙蒙,吟六朝芳草,忆一曲秦淮。在春光深锁、满园浮藻、浓阴匝地、阴气逼人的深深庭院享受那份苍凉,那份深邃的幽雅。

江南(六)。

江南不只是绿色的角逐,这里可以看到物化的主动,艺花可以邀蝶,累石可以邀云,栽松可以邀风,贮水可以邀萍,筑台可以邀月,种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蝉,人之意外的观照可以在江南见得。

江南这块灵地,是上苍精雕细琢而成。因而太过精美,太过雅致,太优越,便少了残缺美,少了沧桑感。在这样的文化感召下,使得江南文人隐士只求半隐半显,生活逍遥,本性保持无忧无虑的快乐,倒是合了江南文化情调的。唐代名士张志和遭贬遇赦后浪迹江湖,隐居湖州西塞山,自号烟波钓徒,追求“菰饭薄羹”之生活,“上祀祓禊”之风流的自我形象,其《渔父歌》得颜真卿、陆羽、徐士衡、李成矩等名士倡和,使人想起兰亭诗人的绰约风姿和隐逸精神来。张志和独钓寒江,“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很有些姜子牙和严子陵味道。“大隐隐于市”,如余秋雨所说:“最佳的隐潜方式莫过于躲在江南小镇之中了。”江南走出去的状元、进士一般都活着,在太湖一带古镇的深巷里,冷不丁就会遇上那衣袂飘飘,背影长长的睿智者。周庄的银子浜曾是西晋文学家张翰弃官归里后垂钓之地,也是唐代曾任苏州刺史的诗人刘禹锡遭贬后“优游而揽胜”的去处。南宋大词人姜白石为江南水韵浸染,求得“蓑笠寒江过一生”,在云鹤沧浪烟雨间寻求寄托,那遗世独立的出世之思悟得“幽韵冷香,清空精远”的意境。静住水乡小镇,悠闲倒是悠闲,能忘却尘俗烦忧和得失宠辱,然人生志向也一同忘去。

江南(七)。

江南的时间不太流动,孔子不宜在江南的河边感叹“逝者如斯夫”,江南的固态无所不在:城楼、牌坊、石板路、屋檐、井栏,甚至连河道的淤泥、屋檐的墙灰都有些唐宋气味。江南的年代是河流,江南的日子是缓慢的,在江南游走,只剩下韵律。

江南早春的河面,常有飘渺的雾气,如同妖气,古有传说江南是出妖精的地方。吴承恩在长兴为官三年,“妖雾”倒是给了他灵感。然梅季的江南气息是极不好闻的,是那种霉变、陈腐的气味,极伤地气的。江南雨,细碎的可以成雾,可以成汽,梅雨天把大地糟蹋得一塌糊涂。江南的雨下得很不干脆,毛毛细雨一下几天,遍地潮腻腻的,屋里散发着霉熏熏的气息,屋角、墙角生出一层层绿苔,瓦罐底出白霜,衣物散发一种怀旧的霉气和阴气。那种腐臭味久久不去,令人头昏体酸,心烦意躁,想抽支烟也吸不出半缕青丝。天长日久,潮潮腻腻,滋生真菌,江南人因此得些极伤元气的怪病,诸如皮癣、脚气、湿疹之类,直痒到骨子里。难怪人说:“习惯了这窝囊的日子,习惯了做窝囊的人。”

这样的文化积淀,使江南人成不了大气候,成不了大家,不能达观如老庄,习惯于依附强者翼下,精练于圆滑变通中和之中,精明练达,阴柔胆小,急功近利。这倒是应了郁达夫的说法“吴越国人一向好战,坚忍刻苦,富于智巧,自从用了美人计,征服姑苏以来,猜忌使计逐步发达起来”,做小人干卑事始不觉耻辱。”

江南人渴望沙漠,渴望干裂,这样可以爽快,可以豪迈,可以根治脚气,可以去除霉变,可以轻装上阵,即便血喷大地,顷刻间没了,也走了大气一路。

江南(九)。

江南的历史名城一个个风光远逝,至今古风尚存的,屈指可数,南京算一个,杭州算一个,苏州也算一个,她们历尽沧桑,已没有了古人眼里的美感了。清朝三百年,江南重镇南京是如此了得,三部历史名著《桃花扇》、《儒林外史》、《红楼梦》都记录了这座称之“金陵”古城的繁华,金(转载于::苏州散文)粉楼台,画船箫鼓,琳宫梵宇,碧瓦朱甍,七百酒楼,千家茶社,万盏灯笼,灯影桨声里的十里秦淮河,香雾烟色一片,乃“朝朝寒食,夜夜元宵”。而今十朝古都风景远逝,王气散尽,号称十朝加起来不到四百年,时间跨度却历经十七个世纪,都是些短命的没出息的小朝廷,来去匆匆,这里更出名的是后主,什么陈后主,李后主,诗文满腹,书呆子一个,都是历史的笑柄。没有一个历史名城如此充满浓重的亡国气息,亡国之恨是南京历史永远的痛。

苏杭是公认的江南文化韵味的浓缩之地,杭州太过精雕细琢,没有了自然气息,玲珑。

剔透的环境,适合的只能是灵鸟,不会是雄鹰。苏州两千五百年的积淀营造出的那种文化氛围,如今已是风景消失,现代建筑将白发苏州打扮得反老还童,变得难以辨认。江南名镇中,还有点江南味的只剩周庄、同里、西塘、乌镇和南浔,周庄和同里“集中国水乡之美”,不过那是一道残存的水乡风景,西塘与乌镇是故事新编,无非是环水之中,粉墙黛瓦,小桥石驳。相比之下,南浔还有点内涵,除了碧水环绕,小桥流水,古风古韵的水乡特色,这里豪宅巨厦,富甲天下,是出“沈万三”的地方。南浔一为丝,一为书,湖丝与茅台酒在1915年巴拿马同获金奖,世人称之“诗丝书之乡”。清代三百年中,南浔出学者四百五十人,著作一千二百种,实乃壮观,南浔以其“簪缨世第,蓬荜名儒,相尚藏书,辉炳邑谋”风采雄称“天下第一镇”。可惜这座书卷气十足的江南古镇,能树起大旗,成为撑得起门面的大家,寥若晨星。魏晋幽深的长廊中,走不出一个江南怪客,只见介然不群的山涛,狂放不羁的阮籍,高亮任情的嵇康,恣情肆志的刘伶,放达不拘的阮咸。江南人只配观赏,不配表演。

江南人成了大家的,也必定是离开江南才发达,鲁迅兄弟、茅盾、王国维、徐志摩、叶圣陶、巴人等。江南文人写不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样的传世之句,大气之作。即使有被称“江南才子”的唐伯虎、祝枝山、周文宾、文徵明等,也只能在“苏湖熟,天下足”这样的佳丽之地玩把戏,走不出江风水气扑面生悲,秋风拂面落叶生悲这样的怪圈,在腐草暮鸦、冷月夕阳、残荷苦雨中感受苍凉。曹操虽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李白也有“浮生如梦,为欢几何”那样的江南式的低吟,但仍具北方平原荒漠、苍茫浑成、文气奔放、大气盘旋、沉郁顿挫的氛围下铸就的英雄豪杰之气。

江南天生一种诱惑,塞外的剽悍与粗犷终被江南的纤弱所吸引,精工细作的美肴的确比马血羊肠好吃,谁不喜欢锦衣华车,在春江花月夜的境况里,学点繁文缛节算得了什么大草原的雄浑不能当饭吃,成吉思汗的十三万骑兵可以征服半个世界,却不能征服一个江南,照样乖乖地坐进江南的破旧茶馆,眯起双眼,去欣赏残垣断壁上的蓑草斜阳。

江南(十)。

江山须有文人撑,才气需有大气支。文人推崇“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一点上,江南文人中强者有的是,可惜依附于别人,也是悲哀。三国时,有位叫陈琳的江南人替袁绍起草的《讨曹操檄文》使曹操为之出一身汗。江南才子骆宾王的檄文,连被骂的武则天看后也拍案叫绝。清军兵临扬州城下,一股子书卷气的史可法面对敌方的劝降书,起笔写《复多尔衮书》,文章写得十分了得,大有誓与扬州共存亡的气概,并请书法高手誊写,扬州虽被攻陷后屠城三日,然史可法傲骨不朽。一代鸿儒方孝孺竟敢在明成祖登基前的大喜日子里,披麻戴孝行走于陛前,傲然抗旨,被灭十族,浩气永贯。

把气节从一种文化监护上升为一种文化内涵,为官荡涤五脏六根浊气,为文洗却尘世肮脏,使书香千古,使皎洁永恒。气节给江南以反思,江南何去,乃千古疑问,看来清一清江南水乡千年厚积的淤泥,实属必须。让江南从深厚走向宽广,让文化在种种转换中完成关怀。

醉忆江南.....

诗意江南。

守一方净土,盈一袖水风,轻轻的,你我便梦落江南。行走其间,最惬意的就是春披一蓑烟雨,夏看十里荷花;秋赏三秋桂子,冬钓一江寒雪。蘸一笔闲情,酝一帘心事,静静地,你我栖居于小筑。执手此时,最浪漫的便是诗写风花雪月,词填春夏秋冬,曲唱悲欢离合,赋染墨香古韵。

饮,任随功名和尘归,此境便活在你诗中,此意就刻在你心里。

身在闹市,心在南山:优雅如兰,处幽谷而自芳,高洁似莲,出淤泥而不染;淡泊如菊,临严霜而独立,孤傲似梅,迎风雪而盛开。正所谓人欲无求,便无忧,爱到无忧,自无求。栖身小筑,醉依纱窗,轻敲檀板,低吟浅唱黄金缕,那管花开花落,还是云卷云舒;独守寒舍,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占尽风情独暄妍,那管粉蝶断魂,还是霜禽偷眼。自得处,引吭高歌而自乐,忘形时,吟诗作曲而自醉,长此以往,花前把酒朝与暮,月下听风春复秋,一定胜却人间无数。

安之若素,诗意生活。掬一捧水风,把一盏佳酿,醉卧春江花月夜;拾一纸词韵,酝一帘心事,闲听芭蕉夜雨声。他若有缘,闲做一朵梅花雪,在枝头,为你等待春暖花开。偶遇一场杏花雨,在路上,与你一起执手到老。素守一颗玲珑心,在红尘,为爱相伴一往如常。两小如此相濡以沫,白头偕老。闲暇之于,一家几口置身小筑,亲朋好友喜围炉,话说家常把盞乐,哪管功名沉与浮。任尔窗外寒风苦,春暖茶香笑满屋,快意人间胜梅鹤。

行走红尘,不是所有的旅途都是一帆风顺,也不是所有的愿望都能梦想成真,更不是所有的付出都可收获结果。只愿身落尘埃,心却如莲。哪怕身落梅花雪,心染陶菊霜,你我依旧抱梅而酣,枕菊而眠;就算行到山穷处,走到水尽时,你我依然谈笑风生,坐看云起;如此心境,无关悲喜,无关风月,只是一种超然的诗意回归。

醉依纱窗,一季繁华,却不与我有染。独守寒舍,万种风情,唯赋予落花知。待风华正茂,和着平仄交错的韵律,轻弹琵琶语,浅唱采莲曲,低吟浣沙溪,尽享空山鸟语的诗意生活;等流年老去,沾染风花雪月的柔情,醉卧山间云,闲钓水中月,笑看雾里花,品味云水禅心的超然境界。

诗意江南。

青苔覆盖下的石板路古朴凝重,木刻雕镂的窗轩早已斑驳下岁月悠悠的痕迹,悠长亲切的弄堂里不时传来几声爽朗如歌的叫卖声,这一切从江南诞生的那天起便已镌刻成永恒,仿若一坛深埋于厚土下的美酒,愈久弥香,成为了中国最诗意的符号。

青苔覆盖下的石板路古朴凝重,木刻雕镂的窗轩早已斑驳下岁月悠悠的痕迹,悠长亲切的弄堂里不时传来几声爽朗如歌的叫卖声,这一切从江南诞生的那天起便已镌刻成永恒,仿若一坛深埋于厚土下的美酒,愈久弥香,成为了中国最诗意的符号。

浅浅低吟,琴声悠扬间心河水涟漪;默默凝眸,深情相望里情随轻舟荡漾,这便是江南的魅力,恍若一本简单而精妙的诗集,使人甘愿为其伏于青案,与孤灯相伴,谢客守窗也只为一探那“浮华落尽显真纯”的动人篇章。

温柔的春风渲染了苏堤上杨柳妩媚的倩影,洒脱的雨丝唤醒了西湖里水波多情的涟漪;江南与浪漫相随,和梦幻相伴,似水柔情间装满了如诗如画的风景与故事,这柔是莫愁湖上的莫愁女,这柔是独守沙汀一身才气的苏小小,这柔是怀抱百宝箱沉入湖底的杜十娘,这柔是“嗒嗒”马啼声中宁愿是错误,也在春闰中无悔等待的情思;这柔是如丁香般撑着油纸伞偶遇而难忘的姑娘。柔美的江南,感性的江南,诗意的江南。

吹着洒脱的唐风,沐着清新的宋雨,在千百年来流传下的白纸黑字间,我闻到了江南亘古未变如花般的芳香,那是清照“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娇羞,那是温筠庭“人燕两双飞”的哀肠,那是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爱恋。

河风习习,杨柳依依,丝丝细雨中迎面而来的便是一场桃花雨;西湖泛舟,我心悠悠,举目投足不知不觉便坠入一段爱的童话,一把雨伞,一座断桥,一千年的苦苦追寻,只为换来今生一次爱的邂逅,千年的传奇已注定化为记忆的贝壳,可江南却从未停下她的脚步去为后人谱写一曲新的篇章,一切只因为一个爱字,何等诗意而浪漫的江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苏州的散文篇三

四月,风和日丽,草长莺飞,我背起行囊,来到江南,在太湖的万顷碧波前流连,在苏州的古街老巷里徜徉。

苏州,是上苍遗落于人间的一处天堂,是时光不曾老去后的一个精魂。每次涉足古城,置身老街小巷,就觉得亲切而熟悉,温馨而安逸,仿佛自己多年前曾出入过某处老巷,厮守过某个老宅,踩踏着某段门槛,栖身在某个老屋,那种熟悉而陌生的感觉,时常让我困惑,让我惆怅,让我疑惑自己是不是错乱了时空,早已在冥冥之中与苏州结下了什么因缘。

虎丘塔是不老的,寒山寺是不老的,大运河是不老的,小街巷同样是不老的。苏州在年轻,老巷却古朴,路中间是光洁平整的青石板,两边是整齐的粉墙黛瓦。高墙上常因年代久远而附着绿色的苔藓,有些人家的墙头,也会有翠竹的细叶悄悄探出,有紫色的藤蔓从墙面垂挂下来。巷边有下着棋的老人,不时移动着一棋半子。老井旁有吊水洗衣的女子,神态专注而恬静。还有那闭目养神的老太太,坐在一张老旧的靠背竹椅上,摇着晃着,吱吱有声。走过街巷的行人,透过半开的院门,还可看到老式结构的房子,上面依稀可辨到精美的雕花窗栏,仿佛正在给游客诉说着千年的古意。

从观前街到平江路,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油然而生。熙熙攘攘的街市,来来往往的行人,字号老旧的商铺,香气四溢的小吃,使古城的繁华与富足尽显无遗。进一家银楼,看看那些黄白之物,闪烁的是苏州工匠的非凡手艺;去一处小铺,尝尝那些食品酥糕,飘溢的是江浙小吃的诱人风味;到一众商店,瞧瞧那些丝绸与苏绣,感受的是人间天堂的繁花如锦。但现代与古老的气息,却又会在百米之遥发生转换,一踏上平江路,老街就会让你安静,让你清雅,让你古典,让你婉约。小桥流水,曲径通幽,路面上的那些石板,大大小小,长长短短,随着老街一路延伸,迤逦向前,宛如一条静卧水侧的老龙,身上满是岁月的斑痕。“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漫步在行人摩肩接踵的平江路上,一边是小桥流水,一边是古街老屋,一会儿吴侬软语,一会儿小曲评弹,人的心情,总会如梦似幻,亦真亦幻,错乱时空,恍惚意绪,仿佛置身于一首首唐诗宋词中,迷醉在古人快意吟咏的久远意境里。

信步姑苏城,闲走山塘街,阴郁了几日的天空,却飘起了飨赣辍k罩莸挠辏软软的,细细的,淅淅沥沥,点点滴滴,似起雾,像淡烟,有忧郁,却柔和,远远的街巷,也因此变得空鳎犹如画景里的虚构。思绪跟着雨丝在石板路上飞扬,突然就想起了白居易“或吟诗一章,或饮茶一瓯。身心无一系,浩浩如虚舟”的句子,突然就有了到雨巷茶楼一坐的雅兴,想着要上一杯新摘的碧螺春,去体验一种很古典的心情。

随意走进一家临河的茶楼,楼是叠层的,木质构造,古香古色。找一个临河的位置,择一处厚木方桌,坐下,左肩斜挂了白巾的茶倌,一路小跑着前来,奉上茶水单和小茶碗。于几样茶里选好新茗,目及窗外,静坐片刻,就有伙计趋前泡茶,举壶高吊,沸水如线。新茶蓦地腾起,悬浮水面,恍如禁不住水的沉重,摇摇晃晃如醉汉扶墙,颓然跌倒如风折花草,最后才不情愿地沉淀在了白瓷杯底。

一杯热茶下肚,心也神仙,意也神仙,便有了莫名其妙的怀古意绪。先是凭窗听雨,复又推窗看桥,七里山塘,流水如带,弓形石桥,横卧水上,水里有些小船,船里有些游人,载了细雨和欢乐,摇摇荡荡,穿梭其内。顺水远眺,窗下老街,一水两分,巷道两边全是高高低低的老旧店铺。“自喜天教我少缘,家徒行计两翩翩。身兼妻子都三口,鹤与琴书共一船。”忽然想起了白居易疏通阊门至虎丘河道,整修七里山塘的轶事,就觉得这绵绵雨丝里,依旧弥散的是千年前这位太守的泽惠。

四月,在江南,在苏州,我也喜欢去虎丘塔怀古,去寒山寺读诗,去沧浪亭听雨,去木渎镇游玩。苏州就像一位八面玲珑的绝色佳人,展示着她多姿多彩的风韵。在这个人间天堂之地,温柔富贵之乡,千百年来,有多少悲壮奇绝的往事,在古城老街上流淌;有多少凄美感伤的爱情,在小桥流水边演绎。时光清浅,流年似水,昔年的恩怨情仇,悲欢离合,都如过眼烟云,流逝在了那条滔滔不绝的大运河里,随着岁月的舟楫消失在远方。但在苏州的日子,我犹是从心底希望着,希望能在一条寂寥的雨巷里,会遇见那个带着丁香一般愁怨的姑娘,撑了油纸伞,着了小旗袍,以妙曼的姿态出现在静谧的时光小巷里,走进我的诗词文章里彷徨,哀怨,太息,忧伤。

离开苏州时,我特意去了一趟枫桥,张继的夜泊古桥已无迹可觅,清人重建的石桥,犹如一弯新月,横跨在枫江之上。站在桥头,我听到的,犹是唐人的声声吟哦: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苏州的散文篇四

还有四十多天,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就要在苏州古城拉开帷幕了,对于这座早在便在《世界遗产名录》上留下名字的城市来说,这也是一种特殊的荣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等古典园林,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是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那么今天,我就带您去领略一下苏州园林的典雅。

园林的典范和代表。看上去就在园中的百寺塔其实却在离拙政园足有三里远的地方。从园子到塔之间的三里,被称为“空中视线走廊”,因此它绝对不能遮挡景色。绿化工人自发修剪树木自然使这条走廊更加悠远而清晰了。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它们曾影响了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了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建筑,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的。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我们的古典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意味着我们要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按照我们《世界遗产公约》的要求,要做好未来的工作,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的是要通过保护使得古典园林,这个世界文化遗产能够有续利用,能够传之于后世。使“苏州园林甲天下”,......能够使世遗会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感到这是真正的到了中国,真正到了苏州。

6月28日,快来吧!让世界了解苏州!

苏州的散文篇五

在苏州八年了,经历了太多苏州的雨天,或急喘的夏日之暴雨,或是阴冷却又脆耳的秋日的风雨,亦或是非冬既是春的面纱牛毛般的春雨。但是如果硬要让我形容苏州的雨是什么样子的,我一时间却忘记了语言,或许是经历的太多了,雨的本质早已淹没在词海中去了。其实呢,再变换多姿的雨,终究的本质也就是水变成云,云又变成水的轮回罢了,又有什么可以表述的样子呢。

苏州的雨其实是黛玉妹妹还情的泪,让人心疼,却又带给人无尽的烦忧。心疼的是苏州腌臜的空气,在你诞生之初,便已经无孔不入的污染了你最深的灵魂。而当你成熟,降落大地的时候,污秽的泥土却又再次淹没了你。而这一切都应当我奔走去拯救你的时候,我却发现单薄如我的人,却无法张开胸怀,去完纳你的所有。拯救你的诞生和归来,反而变成了我的怯懦。我能做的,只是眼睁睁的看到你,穿过腌臜的空气,去触碰更为肮脏的大地,最终化为飞散的水花,消失在一片烟尘当中。此时的你还是你吗?你会不会怨恨我为什么躲在雨伞的小小角落里,装作一个懦夫,眼睁睁的看着你,走向毁灭,而无动于衷。雨,请你原谅我的懦弱,多少年了,世事已经耗光了我的勇气,人事已经磨光了我的棱角,如今的我已经不再是当年你认识的我了,我已经长大了,成熟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由不得我了。就像触碰大地后的你,难道你还是纯洁的吗?对不起,雨,我不该抱怨你,我没有资格说你的,至少你还有勇气从苍穹而落,而我呢?随波逐流罢了。对不起雨,我实在没有别的语言来表述我的理由,只有这三个字----对不起。雨,你走吧,从苍穹来到人间,出生的纯洁,化为最终的没落,我希望你不要怨恨人世的肮脏,时代变了,纯洁是活不下的资本,唯有肮脏同流,才是为人处世的资本,为了活下去,我不得不为此变得懦弱。对不起,雨,我知道如果我说到这,你会认为这是我堕落的理由。但是我不得不说,雨,你说对了,这就是我堕落的理由。想当年你从苍穹奔来,洁净的空气滋润了你的灵魂,泥土的芬芳铸就了你的身躯,而当时的我,纯情如你,我可以无拘无束的奔跑在你的怀里,我肆无忌惮的感受你灵魂中的喜悦,而你浸透我的皮肤,直达我灵魂的深处,你我灵魂交融,彼此不分。其实那个时候我就应该想到,那是的你就是黛玉的泪,纯洁的用任何语言形容都是一种错误,只是我没想到的是开头,却忘了红楼梦的结尾,黛玉的泪最终是让人心疼的,而你也正是走向了黛玉的末路。看到你依旧从苍穹而来,最终亡于大地,对不起,不,请你原谅我,不能去拯救你。

又下雨了,我知道你又走向了这一轮回,只是我不知道你现在还是否带着对我的怨恨而来。其实雨你不用恨我了,我的懦弱为我带来了我应该得到的结果,人世碌碌,我却因无用而痛苦,人世华华,我却因无功而遭弃,这算是我的报应吧,曾今心疼过你,如今到底是你,还是我,给我带来无尽的烦忧。

苏州的雨是武松过岗时从酒坛流出的酒,那种豪迈让我,对着镜子都发现不了脸的存在。我知道我的懦弱是你最看不起的。当盛夏来,夜色渐浓,被日头烤了一天的大地和苍穹,终于喘了一口大气,疏散了一下筋骨的时候,我知道你要来了。雷声是大地疏松筋骨,满足的声音,电闪那是苍穹舒服喜悦时候,眼睛所散发出的精光。而后云来了,风也来了,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不用等谁发号施令,自然是你隆重登场的时候,你是一切的发令者。我能用万马奔腾形容你吗?但万马奔腾气势虽壮,也仅仅是百匹千匹的畜生而已,怎能跟你万千相比。那我能用始皇君临,一呼而天下应吗?但我怕我这样说,你不仅不会感到高兴,你反而会嘲弄我的可笑,始皇怎么可能跟你相比,区区小小的人类,寿不过百年,势不过三代,虽一呼百应,也不就仅仅局限在可笑的人类当中吗?而你,从天而降,风云为你作势,电雷为你开路,你至而百兽拊膺,你来而百物皆服,小小人类,又算的了什么呢?还不都是你的膝下之臣。

夏夜的雨又变大了,说不出是什么样的感觉,世事在这朦胧的雨中,都早已化为了虚无,何况我呢?只能躲在房间的窗沿下,用胆怯的心,去偷瞄你的雄壮,去感叹你的勇闯。我想到了我的渺小,我想到了我的胆怯,你可以不为人力所惧,所伏,而我却只能为世事所掳,你傲视一切的时候,我不仅臣服在你的脚下,我也臣服在了世事的脚下,我不在是我了,多年后,我可能只是一只摇尾乞怜的那种动物了吧,但是至少它还有铲屎官的,而我呢?除了怯懦,将是一无所有。

苏州的雨,我能说它是阴冷的吗?这是我在苏州秋天我感受到的唯一的一种感觉。那种长时间的秋雨,击打不仅仅是万物的憔悴,也是一个漂泊苏州的多年游子的心。或许苏州的秋雨是不冷的,冷的是我这个想回家却不能回家的游子的心,心冷了,雨也就冷了。我印象最深的一次苏州的秋雨是发生在相城。那是深秋的时节,天上阴云沉沉的,活脱就像一面哭丧的脸,而且时不时一阵的强风,吹散满地的秋叶,我觉的天地都是被黄色和黑色所充斥,单调却又透着苍凉。我知道秋雨要来了,脚步也就不自然的加快了许多,只是天总是会开玩笑,雨也总是在最不应该的时候的到来,就离车站不足300米的时候,第一个雨滴给了我一次亲密接触,继而第二滴,第三滴......我觉得我应该加快脚步飞奔,毕竟就三百步而已。但是我觉得我脚步很重,我眼睛迷离,我看不见我远方的路,我迈不动我的脚。我只能任由秋雨浸透我的四肢百骸,浸透到我的心,浸透到我的灵魂中去,让我觉得透彻的冷。我不想说我看到了什么,但滚滚车轮所造就的灾难,又有谁能所不动容的呢?娃儿对着推开自己,如今躺在地上的人儿,那惊天的痛哭声,又有谁可以不觉得世界是冷的呢?不想说了,秋雨冷透了我的心,冷透了我的灵魂,身在外地的我,十足不应该看到这一幕的,我不知道该怎样表达我的想法,是感叹母爱的伟大,是痛恨车轮的罪孽,还是我想回家看看我的母亲了。我在雨中迷茫了,迷茫的我,冷透了一切。

我实不该怪罪秋雨是冷的,冷的是人世,冷的是人心。

苏州的散文篇六

左边是园,右边是园。

是塔是桥,是寺是河,是诗是画,是石径是帆船是假山。

左边的园修复了,右边的园开放了。有客自海上来,有客自异乡来。塔更挺拔,桥更洗练,寺更幽凝,河更闹热,石径好吟诗,帆船应入画。而重重叠叠的假山,传至今天还要继续传下去的是你的匠心真情。是你的参差坎坷的魅力。

这是苏州。人间天上无双不二的苏州。中国的苏州。

苏州终于起步,苏州终于腾飞。为外乡小儿也熟知的江苏四大名旦香雪海冰箱,春花吸尘器,孔雀电视机,长城电风扇全都来自苏州。人们曾经担心工业的浪潮会把苏州的历史文化与生活情趣淹没。看来,这个问题已经受到了苏州人的关注。还不知道有哪个城市近几年修复了复原了这么多古建筑古园林。在庆祝苏州建城二千五百年的生日的时候,1986年,苏州迎来了再生的青春。一千五百年前的盘门修复了,是全国唯一的精美完整的水陆城门。环秀山庄后面盖起的“革文化之命”的楼房拆除了,秀美的山庄复原,应令她的建造者的在天之灵欣慰,更令今天的游客流连忘返,赞叹不已。戏曲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刺绣博物馆……纷纷建成。寒山寺的钟声悠扬,虎丘塔的雄姿牢固,唐伯虎的新坟落成,苏州又回来了!苏州更加苏州!

不,我不能再在苏州停留。她的小巷使我神往,这样的小巷不应该出现在我的脚下而只能出现在陆文夫的小说里,梦里,弹词开篇的歌声里。弹词、苏昆、苏剧、吴语吴歌的珠圆玉润使我迷失,这真怕听这些听久了便不能再听懂别的方言与别的旋律。也许会因此不再喜欢不再会讲已经法定了推广了许多年的普通话——国语。那迷人的庭园,每一棵树与它身后的墙都使我倾倒,使我怀疑苏州人究竟是生活在亚洲、中国、硬邦邦的地球上还是生活在自己营造编织的神话里。这神话的世界比真的世界要小也要美得多。她太小巧,太娇嫩,太优雅,她会使见过严酷的世界,手掌和心上都长着老茧的人不忍得去摸她碰她亲近她。

苏州的刺绣,沉静的创造。苏州的菜肴,明亮的喜悦。苏州的歌曲,不设防的温柔。苏州的园林,恬美的诗情。苏州的街道,宁静的幻梦。而苏州的企业和企业家,温雅的外表下包含着洋溢的聪明生气。这一切都是怎么发生怎么留存的?她怎么样经历了那大起大落大轰大嗡多灾多难的时代!

苏州是一种诱惑,是一种挑战,是一种补充。在我们的生活里,苏州式的古老、沉静、温柔已经变得越来越陌生。而大言欺世、大闹盗名、大轰趋时的“反苏州”却又太多了。苏州更是一种文化历史现实未来的混合体。苏州是一种珍惜,是一种保护,对于一切美善,对于一切建设创造和生活本身的珍惜与保护。也是一种反抗,是对一切恶的破坏的无声的反抗。虽然,恶也是一种时髦,而破坏又常常披上革命的或忽而又披上现代意识的虎皮。我真高兴,七年以后,我有缘再访苏州。我们终于能够平静下来,保护苏州,复原苏州,欣赏苏州,爱恋苏州了。我们终于能珍重苏州的美,开始懂得不应该去做那些亵渎美毁灭美的事情。在历史的惊涛骇浪和汹涌大潮当中,在一个又一个神圣的豪情与偏狂的争闹之中,在不断时髦转眼更替的巨轮与浪头之中,苏州保留下来了,苏州复原了,苏州在发展。苏州是永远的。比许多雷霆万钧的炮声更永远。

苏州的散文篇七

七月,趁着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趁着天空的云卷云舒,一季的葱茏,趁着秋风还没有疯狂的肆虐。约上心灵,带着文字,邂逅一场流火的烂漫,采收夏季满笺的繁华。

一一题记。

放下平日里紧张忙碌的工作,城里喧嚣的车水马龙。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名言吸引着千百万游客到苏州观光旅游。我早就仰慕苏州的大名了,早就想去苏州旅游了,正好这个暑假空闲,我如愿以偿的踏上了苏州之旅。素来以山清水秀,园林风格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所有的外地人了解苏州,都是从[苏州园林]和[枫桥夜泊]开始的,我也不例外。

苏州,属于四大园林之首,果然名不虚传。这里的园林很多,有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等十多处大小不一的庭园,每个园内的的建筑,山水,花木都很自然和谐的揉合在一起,淡雅的格局,使园内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资深幽远的意境。恰似心灵流动的小河,吟唱着一首穿越四季的歌。在这里,走进自然,赤足森林,感受不一样的风光,满眼的苍翠,不仅是一抹风景,还是一种心情,一个梦想,更多的是一种对美好生活到期许。

苏州园林是江南的灵秀,小巧玲珑,景色布局精致,风格独特,虽然小巧,但却极富内涵,虽无南京的大厦林立,却能让人看到苏州未来的发展,整个城市规划的有形有色,特别是道路两旁的绿化,行走在苏州的人行道上,让人赏心悦目,舒胸润肺。

苏州小巧别致的园林格局,更是风景幽奇,山水如画。同时又可以感受到作为古城的韵味十足,寺院建筑更是古色古香。尤其是西园寺特别显得含蓄隽永,到处散发着文化气息。西园寺始建于公元五百零二年的梁天监年间,距今已有七百年历史。黄墙青瓦,红柱彩绘,寺里有四大天王殿,观音殿,藏经楼,大雄宝殿和五百罗汉堂。其中五百罗汉堂特点最为突出,建筑风格独特,规模宏大,三进四十八间,以四大名山:即五台山文殊菩萨,九华山地藏菩萨,峨眉山普贤菩萨,普陀山观世音菩萨的塑座为中心,沿四壁排列五百罗汉金身佛像,堂内还有可爱的大肚弥勒佛像,寒山像,关公像,韦驮像,疯僧济公像等。各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精美绝伦,光彩照人。佛像的传神与妙趣横生的姿态令人赞叹唏嘘不已,为之醉心倾倒。寺内古木幽深,梵语重重,绿茵曲水,鸟语花香,一季葱茏在这里尽显妩媚。

寒山寺位于姑苏城外的枫桥边,始建于公元五百零二年的梁天监年间,到了唐代,相传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唐贞观年间改为“寒山寺”。这座寺院历经数百年的烟火风雨,现在的建筑是清末重建的。大雄宝殿里的两侧墙壁内镶嵌的是寒山寺的诗牌,还有悬挂于两侧的十八罗汉像,殿内有两个石刻和尚寒山与拾得。寒山,又称寒山子,唐代贞观年间,擅长诗词文章,写下诗章三百余首,后人辑为(寒山子诗集)。拾得,本是孤儿,由封干携入天台山国清寺为僧,取名为:拾得。与寒山是好友,后人辑其诗附于《寒山子诗》集。这两座石刻把他们二人刻画的满面春风,拍掌而笑的神态生动逼真。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

寒山寺的古铜钟闻名遐迩,始铸于唐代,历经几代风雨,后来被毁,到了明朝嘉靖年间,由本寂禅师重铸铜钟,传说此钟声音洪亮,声闻十里。然而不幸被人盗走,现今这口铜钟为光绪年间铸造,仍然悬挂在寒山寺大殿右侧。我情不自禁的走进它,抚摸它。听说每年的除夕,都会有好多海内外人士专程来寒山寺撞钟,聆听寒山寺的钟声,他们认为听了寒山寺的钟声可以消灾免祸,在辞旧迎新之际能够得到上苍的保佑,以次来清除一年的烦恼与不顺。在数不尽的明寺古刹的钟声里,最教人陶醉心驰神往的莫过于苏州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了。

若是平时看惯了山林溪谷,看惯了季节的繁叶葱茏,倦了世,厌了尘,就来寒山寺淡泊清心吧。于岸堤湖边,聆听几声随风而来的钟声,会让你的心得到超俗的静幽。

我手握遮阳伞,信步而游,一路走走停停,拍照留影,怀着一颗对古人,古诗,古韵绝对崇拜的心里游览了寒山寺。寒山寺,寺庙并不大,但是香火却很旺,我明白,好多的游客都是冲着寒山寺的知名度而来的,到了这里,我也在寒山与拾得的塑像前,俯首虔诚的膜拜,为自己和家人许下美好的祝福。

寒山寺的闻名于世就要归功于唐朝诗人张继了,当年张继进赴考,名落孙山,郁郁寡欢,还乡途经苏州,夜宿枫桥,触景生情,写下了留传至今的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令苏州的寒山寺闻名海内,吸引无数文人骚客和成千上百万的游客。出了寺庙,回望枫桥,再度领略古人的情怀,内心无限感叹!忘了一路疲倦,园内的风景处处蕴藏着美。在繁华都市里生活,始终都是快节奏的忙碌,只有把自己安放在自然的怀抱里,才能看到返璞归真后的自己,欢畅地奔跑于园林间,览尽一季风光,漫步在园林内,放下身心的疲倦,听听渐远的钟声。远处的枫桥依然怀念。穿过了人生的山,趟过了岁月的河,疲惫的身影再也没有了清扬的歌,怀着满心的惬意,慢慢穿行在园林内山石草木间,边走边停,唯恐错过季节里任何的美,担心看不到最后的绮丽。抬眼看蓝天给园内的草木山水披上了蓝色的羽翼,白云在园林的上空轻舞霓裳。鸟儿们欢快地在摇曳的树枝上跳舞歌唱。空气是那么的清新。好喜欢这样清浅舒惬的日子。轻嗅夏风吹着草木的幽香在空气里弥漫,还能听见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此刻的心情心情无比舒爽,怡然自得,这世外桃源般的自然风光淡泊了我的心志,宁静了一颗久居尘世的心。在山花林泉之间,感觉一次做隐者的乐趣。鸟鸣,花香,泉响叮咚,凝聚着一颗淡泊的心。在这个流火的七月,带着心,带着文字去旅行,记下一路所有的美景,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满笺葱茏。

苏州园林,亭阁别致,山水秀丽,时而曲径通幽,时而豁然开朗。至于花墙,亭阁檐廊,镂空雕刻的图案,树木的俯仰生姿,阶砌璃瓦,假山池沼更使得整个园林的景致错落有叙,富有层次。一切美景尽收眼底。我对她产生了莫大的喜爱,爱她的山清水秀,爱她的温柔典雅,爱她的花鸟鱼游。这才是我梦寐以求的人间世外桃源。我完全被这里的湖光山色,百花齐放,满目葱茏所吸引,所有的花仿佛在这里进行花魁的竞选。多多绽放嫣然,朵朵娇艳欲滴,令人回头百媚,留连忘返,乐不思归。你若不去看看,就有可能错过它们的挽留,错过它们最后的盛会。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用文字纪录这一次苏州之旅,一路带着文字随行,以此留下对苏州美好的怀念。

苏州的散文篇八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我没有去过,因为去了就回不来了,而人间的苏杭那到是去了好多次,特别是苏州去的次数最多,最喜爱的是它那恬静的小巷。它整洁幽深,曲折多变。巷中的路有铺青石板的,有铺人字形青砖的,还有毛石碎拼铺成的。巷子的两边便是黛瓦粉墙的房舍及高高的院墙,墙上爬满了长春藤,紫藤;间或还有红杏出墙媚过客,花枝探首卖风骚。当然苏州水巷更是那苏州街巷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幽静谧的水巷,水网交错,石桥横跨、河埠驳岸、绿波荡漾、可谓是城在水中,人在水上,市井街坊或两街夹河,街河并行,或一侧是街一侧却是高低错落,层次丰富,古色古香,千姿百态的临水民居。远观近看:岸边绿树影摇河,小船缓缓水上k,垂柳依依迎远客,行人如在画中走。真是一派诗情,一片画意。唐诗人杜荀鹤曾写道:“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苏州小巷不仅美丽,而且,每一条巷子都能牵出一个生动的典故。幽静的小巷总能创造出许多才子佳人的故事来。特别是吴中四大才子,百姓耳熟能详,艺人经久传唱,我不是才子,但却遇到过佳人。

她的家住在苏州观前街东面的临顿路书院巷尽头的院子内,她并不是书中描写的小姐碧玉绣楼佳人,而只是在昆山县征仪乡插队的知青,姓白名丽娟,巧的是和我的亲戚同在一个村,就在我探亲访友的过程中认识了她,她很漂亮,说话时浓浓的吴语特别动听,究竟是我的要求还是她的邀请,这有点说不清。就在那年的盛夏,我去了她在苏州的家。由于乘的是慢车直到傍晚五点才到她家,见到我的到来她很高兴,接过我背着的包,忙着给我打水洗脸,并帮我擦汗,由于靠得近,我闻到她身上散发出来少女特有的清香,她让我坐在院子里的大枣树下,给我泡了杯茉莉花茶,说了声要帮母亲烧晚饭,就进屋去了。我环顾四周,觉得院子很大,估计住有好几户人家,院内有一棵高大的枣树,沿墙边栽了许多蔷薇、月季和茉莉,砖砌的花台上摆放着几盆蕙兰,此时正散发出阵阵香气,两户紧挨的人家的交接处竟有一座假山水池,这院子浑然就像是一个浓缩了的苏州园林。

吃完了晚饭,她忙着给我烧洗澡水,安排我洗完澡后,她还特意在院子里放上茶几和躺椅,让我舒舒服服的躺下,这才去洗澡,洗完澡后她披着长长的头发坐到了我的身边,用那浓浓的甜甜的吴语告诉我,今晚她住到同学家,到下半夜天凉了可以到她房里睡,明天陪我去游玩苏州园林,唯恐我对苏州园林不感兴趣似的,特别对我有声有色地讲述苏州园林的特色。我看着她,觉得沐浴后的她是那么的漂亮,长长的秀发随着她说话时的摆动显得很妩媚,弯弯的眉毛下长着一双动人的眼睛,特别是那红红的嘴唇和雪白的牙,说话时的闪动更是诱人。大约九点她才离开我去她同学家。

第二天她如期而至,陪我吃早饭后便背上我昨天带来的包,带我去逛公园,此刻我看到她背着的包比我带来时饱满了许多。出了她的家,就沿着小巷一路走去,她说,从她的家去苏州的园林用不着乘公交,过街穿巷一样能到,所花时间和乘公交车也差不多,而且过街穿巷还能看看苏州古城的老街小巷的风貌,我本来就想和她多呆在一起,这样好的建议我怎么会反对,她勾着我走过一条又一条的小巷,同时给我讲述这些小巷里所发生的故事。

游玩了两处园林,她送我到火车站,把那一直替我背着的包交到我手上,并对我说包中有洗净的水果,口渴了直接可以吃。

自此以后我没去过她的家,再也没有见到过她,可我不会忘记在那高高的院墙里有那美丽的身影,甜甜的语音,秀美的笑容,柔柔的温情,更不会忘记那青石板铺就的幽深小巷,因为那小巷有我走过的脚印。

苏州的散文篇九

陆文夫(1928—2005),江苏泰兴人,当代著名作家。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荣誉》、《二遇周泰》、《小巷深处》等。小说《美食家》曾获全国第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陆文夫的散文和小说一样,清隽秀逸,含蓄幽深,淳朴自然,展现了浓郁的姑苏地方色彩。

陆文夫对吃喝之道是十分在行的,他既非苏州人,也不是膏粱子弟,却成为苏州的美食家,真能算是个异数了。正如他在《吃喝之道》中所说的那样:“我大小算个作家,我听到了‘美食家陆某某’时,也微笑点头,坦然受之,并有提升一级之感。”所以对于苏州美食,正如他的著名小说《美食家》中展现的那样,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里面,其实是对苏州文人生活的一种展现,充分展示了明清数百年饮食文化的积累。明清文人的诗文,出于性灵,特别注意日常生活的情趣。这种生活情趣不仅是琴棋书画,饮食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本文就是这么一篇充分展现姑苏文化特色的散文。虽然名为“姑苏菜艺”,表面上看是在介绍苏州菜,但实际上却把苏州的文化、苏州人的性格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充满了民间市井的色彩,读来令人觉得十分亲切。

喝的境界,本来就是环境、气氛、心情、处境等等组合而成的。但现在灯火辉煌的宴会,烹饪就不得不采取工业化的方式了,来点儿流水作业,服务小姐匆匆分食,盘子端上换下,一条松鼠黄鱼不见头尾,也不知色香,更别提其味如何了。往日的饮食情趣尽失,宴罢出门,记得的都是些盘子杯子,也不知到底吃了些什么。但变化又是必须的,所以作者建议不妨把家常菜搬进大饭店,毕竟民间菜艺才是烹饪艺术的源泉和基础,更何况苏州的民间食品是那么的丰富多采,新鲜精细。此处不仅表现了本文民间市井气息,而且也融入了作者对艺术的真正思考:一切艺术源于民间。

本文语言朴实平淡,自有一股清新质朴的民间气息,与本文的主题相得益彰。作者对民间饮食文化的记载和思考,颇能抓住读者的视线。毕竟,人间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开饮食这样的“俗事”。

苏州的散文篇十

左边是河,右边是街,从苏州的阊门到虎丘,这条河与这条街相伴了近1200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山塘。

公元825年,时任苏州刺史的诗人白居易发动民工,在吴中第一名胜的虎丘与人间最繁华的阊门之间凿河堆堤,筑通了一条绵延七里的长街,人称山塘街,姑苏水乡的秀美画卷便在山塘的一河一街之间铺展了七里的绮丽风光。在这里,“舟随橹转,树合溪回,鬓影衣香,此身宛坐天上。”熏陶过唐风宋韵,历经过明朝清风,这水边的街,水上的桥,水中的船已经诗化了这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城市。如今漫步这条古街,眼见是鳞次栉比、粉墙黛瓦的临河人家,小桥依旧伴流水,绿树萋萋满长堤,祠堂会所旧迹仍存,老屋旧宅还是沿着街面毫无遮拦地展开,古典的苏州是水做的城市,是外婆的摇篮,这是我寻觅已久的心中江南。

过阊门渡僧桥西行,便是横跨山塘河的第一座桥——山塘桥,这里也是繁华山塘街的起点所在。“七里山塘七里桥,桥连堤又堤连桥”,在这条“人家尽枕河”的山塘街畔,可谓名桥相接,每一座石桥的背后都有一段值得记忆的故事,旧时有记载的就有五十多座名桥,如今还有通贵桥、普济桥、引善桥、广济桥等三十多座有名的桥梁。风流倜傥的才子唐寅摇着檀香扇从这里走过,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也曾在此守望过踏向归途的冒辟疆。“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多少明媚的春光不再繁盛,我不知道在这老街之中的幽幽小巷和深深的庭院里,有多少娓娓缠绵的情爱韵事从山塘河的柔波里流过,又有多少前尘往事勾串起了经年旧约的江南春梦。拂去这些岁月的尘埃,今天的我走进了通贵桥边的杨安浜,一位老者正手捧一杯热茶闲坐在斑驳的老屋前,悠然地凝望着眼前人来人往、游客纷至的玉涵堂。他的脚下是麻石铺就的水码头,没有了“一声柔橹一销魂“的喧哗,俏丽灵秀的浣衣女子也走了,数许的杵声似是还在清波里滑落。岁月无情,悠悠伴水而流,过去的山塘街已经烟消云散,经过数年的精心改造与修复,一个新的山塘街正向我们走来。

与宁静内秀的平江路相比,山塘古街多了一份市井的繁华与热烈。前人曾记述这里“居货山积,行云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山塘街自古便是苏州人赏游玩景的好去处,旧时苏州的时令节俗也以山塘的民俗风情为吴地之首,每年清明节、中元节和十月朝开展的山塘三节会,展示花卉的牡丹节、桂花节、珠兰茉莉花市,端午的龙舟竞赛、山塘灯船和吴歌赛会等,让这个天堂里的街市成为了“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红楼梦》开篇语)。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次途经山塘,写下了“山塘策马揽山归,淡荡韶春鞭漫挥”的诗句。历经沧桑,如今的山塘也正在恢复这些旧日的胜景,在熙熙攘攘的山塘街,古戏台上吴音软柔、水袖曼舞,老字号“天生乾”、“黄天源”、“采芝斋”里顾客盈门,前店后坊的刺绣店、玉雕店、蓝印花布店里生意兴隆。在星桥畔的百年老店“荣阳楼”里,我仔细地品尝起一块瓜玉松糕,在绵香甜糯之中细细腻腻地体会起了老苏州的丰富滋味来了。

走过半塘桥,店铺已是越来越少,山塘河的河岸开阔了许多,夹岸绿树浓阴,一派闲适的田园风光。从普济桥西行,这七里山塘的一河风月一下子便浸染起了侠肝义胆的阳刚之气。青山桥畔,葬有不畏强势、反对阉党而被害的明朝颜佩韦等五名苏州平民义士的五人墓肃然矗立,五人墓的一侧是明万历年间掀起轰轰烈烈反增税斗争的丝织工人葛成之墓。小桥之下的山塘河静静地流淌,七里的山塘因有了这些义风千古的吴中义士而书写了一部大丈夫的壮歌行板,从而苏州在文弱柔顺之间又多有一份浩然正气和坚挺姿态。

苏州的散文篇十一

经过一路旅途的劳顿,终于到了苏州的界地。空气变得滋润起来,润润的,软软的。远离了秋高气爽的北国之地,但见“小桥流水人家。”不远处就有一所村落,村落之间伴有稻田,稻田旁边流水依傍,流水之上小桥横偎。我的心因着润湿起来,恬适起来。

这就是苏州了!

是我在梦里无数次造访过,是我的魂魄漂泊寻觅的远方吗?

它果真如此美丽,如此雅致,如此婉约动人。虽无慑人的妖娆,但却如此牵动着我的心。

眼前的景象辉映了我的想象。我酣畅的吮吸着,生怕错过一滴。

苏州城终于到了,此时已霓虹闪烁。这里竟有两番天地!一条护城河把它分成了新旧两城。新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洋溢着时代的气息。旧城却别有洞天。这里道路窄窄,房屋矮矮,随处可见历史的遗迹。它静谧,沉稳而又厚重。那份厚重的沉淀,那样弥久的醇香深深地吸引着我,迷醉着我。

导游要引领我们夜游护城河,说是夜晚的护城河比白天多了一层神秘色彩,更美丽。人群顿时沸腾起来,所有的疲倦仿佛一下子都被抚去了。

一条长龙蜿蜒着进入了“乾隆七号”,船老大热情的寒暄。苏州评弹婉转着萦绕在船舱内,谈评弹的苏州姑娘巧笑嫣然。自古都道“江南多美女”,不错的,她美得不仅是容颜,更在那软浓的嗓音。那声音如娇莺恰啼婉转悠扬,甜甜的柔润着人的心田。

凉风徐徐,夜晚的水面起了些许凉意,但不会寒骨。把心情吹拂的更加惬意!

船的两岸灯火璀璨,但营造的却是春天般的五彩斑斓。灯笼红,柳条儿绿,画舫蓝,绸条儿紫……把夜晚的护城河点缀的多姿多彩。水里那一轮玉盘,泛着黄晕。微波荡漾开来,那轮细碎也涟漪开来,向远处扩散。

船老大的讲解开始了。随着他音调的此起彼伏,一层神秘的面纱又笼上了护城河。

原来这就是女儿国的“子母河”,这就是让猪八戒也做了一回母亲的河啊!我突然觉的这河水异常俏皮起来!

岸边悬挂伍子胥头颅的'城墙在灯光的辉映下,也已没了那黢黑的颤栗。那屹立的雕像目光投向久远的过去,在无声的诉说着那段历史。

还有那凝结着无数勤劳与智慧结晶的各种桥,不断地在水上变幻着身姿。

那承载着久远历史的城墙,环绕在旧城的边缘,岿然不动,静默地守卫着这古老而又美丽的城。

夜深了,水里、岸上的一切渐渐远了。

在这夜空,我回望着……心儿萦绕在这依依的护城河上。

这夜的护城河!这护城河的夜啊!

苏州的散文篇十二

第一次走进苏州,是伴着淅淅沥沥的清明小雨,萦绕着,隆隆的汽笛声。第一眼的苏州,是残破的:凌乱的砖墙,陈旧的色调,颓败的亭道。也许是火车站附近比较荒凉,所以入眼的也是一片萧条景象。

随着公交车的缓慢行进,我开始了这一季的苏州之旅。找到老同学的住处,暂且安置下来,然后和她奔向了闻名已久的山塘街。

白居易笔下的山塘是宁静而优美的,在我眼前是山塘街,也是古朴而深沉的。如同水墨丹青里的江南古镇,山塘街展现的也是一份祥和,一份安宁,一份梦中的美好。小桥下流水潺潺,奏着古老的乐章,诉说着千年沉寂的故事。美丽的宫灯在岸边闪烁,风中摇曳的烛火,铺陈着一排排明亮的星光,点点滴滴萦绕在心头。

走在青石板的路上,数着那些历史残留的痕迹,细细地回味着曾经的辉煌与萧条,每一块石板上都留着千千万万人的脚印,樵夫、渔子、游客、诗人……抬眼瞧见一对新人在拍结婚照,新旧交替,相辅相成,也是一种独特的惦念,诗意江南留存在每个人的心里,不曾退却。水面上的乌篷船晃晃悠悠,偶尔有人唱着古老的乡曲,悠扬却又带着一丝忧伤。清一色的白墙黑瓦,清一色的雕栏朱阁,古韵古味弥漫在整个空气中,渗透在每一寸建筑上。

走进白公祠,几棵古木林立着,像勇士一般守护者这间院落,至死不渝。白居易的石雕屹立在庭院中央,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位淳朴的老人,在这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时光。岁月的痕迹已然消磨殆尽,却始终残留着唐诗的味道,那个为了让自己的诗便于世人理解,每一首都拿到邻家老太那里去咨询意见的谦逊诗人,留给后世的不只是诗,还有一种精神,一种品格。

夜幕降临,山塘之行也将落幕,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朦胧的山塘街,回到了住处,结束了初日的游玩。

清晨的阳光十分明媚,我们也整装待发,带着明媚的心情,奔向了苏州博物馆。第一次走进博物馆,内心无比地激动,三星流沙的魅力无可比拟,上古时代的青铜屹立,石骨的棱角依稀可见,团扇、织物、屏风……文物藏品无一不带着古色古香。流传千年的东西,总是有着一种让人赞叹的吸引力。博物馆的池塘很清澈,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着,给这摆放古物的地方增添了不少生机。

博物馆的旁边便是忠王府,宏伟的殿堂似乎是在讲述太平天国鼎盛时期的辉煌,又像是在凄诉一个朝代的衰败。龙椅依旧在大厅里放着,也许是经历了太多的分分合合,不悲不喜,它是权力的`象征,也是悲喜纠葛的根源。王府的设计宽敞雅致,院落整齐,皇家气派渗透在每一根柱子上。烫金大字“太平天国”清晰地雕刻在墙壁上,见证着那场伟大的农民起义,记载于史书上的辉煌永不凋零。

一夜梦醒,辗转到了灵岩山,佛光普照的青山竹林,还有烟雾缭绕的庙宇,神圣而肃穆。虽然一路上有很多的人熙熙攘攘,但这还是掩饰不住大自然的秀丽风光。竹林里鸟鸣清脆,空气清新,让人如临仙境,心旷神怡。佛塔石碑如同人们的信仰一样屹立在天地间,不曾动摇。走在宽阔的石阶上面,数着岁月的年轮,感受着自然的伟岸。旅途总是短暂的,这次的停留在回忆里美丽而婉约。

第二次走进苏州,是次年的清明节,真不巧,竟是同一个时刻来访。也许是第一次来的匆忙,并没有好好的打量过公交车沿途的风景,这次的到来,苏州却给我展示了不同的风格。高楼林立,街道宽敞,车流人流滚滚,俨然一副现代都市的模样,一座新旧交替的城市,即保存了江南水乡的格调,又添加了现代都市的魅力,让人喜爱。

旅游就是走访游玩的,首先去的地方是苏州园林,但并未选择闻名中外的拙政园,而是狮子林。狮子林的独特,在于它曾是乾隆皇帝游玩过的地方,那个关于“真趣”的小故事,还有那些像狮子的太湖石。也许其他园林的特色都是框景设计,不过狮子林展示更多的是石头。

走进狮子林,当真是眼前一亮。千奇百怪的太湖石林立,人工雕饰的假山,状如狮子的石头,静静流动的小河,搭上古香古色的亭台楼阁,虽不敢称为人间仙境,倒也是个美好的去处。据传乾隆来此地游玩,进了这总督府的园子,在假山里绕了大半天才绕出来。久居深宫的皇帝陛下觉得很是新奇,曲折的石洞给了他无限的欢乐,在出来的那个亭子里,喜欢舞文弄墨的他立即题词“真有趣”三字于此地,而后又觉得“真有趣”三字颇为不雅,不似文人之笔,于是改为“真趣”,自然而然的,就有了如今的真趣亭。当地还有一种说法,要考试的学生在真趣亭走一遭,便能取得好成绩。这个自然是不可信的,不过也是人们对过去的一种记忆,也是一个念想罢了。

一路奔波的旅途倒也有些辛苦,用一个深沉的夜解去疲惫,便直直奔向了石湖。由于所住的地方离石湖比较近,就没有坐车,选择了步行。沿途路过苏州的村庄,大概是到郊区了吧。来南方好几年了,却一直没有去这里的农村感受过乡土气息,这次恰好是个机会。路过一条小巷,有做早餐的中年妇女,有骑单车的年轻人,还有清晨散步的老人,一切都是那么的祥和安宁。走到一座小桥上,发现了一棵很漂亮的树,却不知叫什么名字。那棵树长在河边,开着红色的小花,清新而不艳丽,身后还有一排挺拔的柳树映衬,显得更加娇美动人。

慢慢走到了石湖,静静的湖水在微风中缓缓地泛着涟漪,木桥咯吱咯吱的奏着音乐,远处的亭台楼阁隐藏在朦胧的水气里。“氤氲”,不得不佩服造字的人,这两个字真是将此情此景展现的淋漓尽致。万物皆由水而生,由水而起,一直觉得水是最靠近心灵的东西,水给人的平静远远超过任何一个事物。靠近浩瀚的湖面,内心所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平静。心里如同这澄明的湖水,清澈见底,静静的坐在湖边,感受着微风拂面,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想,只需要享受这一刻的安宁就好。

石湖是太湖的一部分,很大,很长,走一天是肯定绕不完的。古时候的石湖还是吴越的分界线,至今仍有界碑在路边竖立着。想想古时候,吴越之地也是是非颇多,兵家必争之地,著名的战争史书上还留有清晰的笔迹。英雄用生命书写着光辉的一页,高人用智慧警示着深沉的哲理,而后人,踏着古道的土地,寻找那斑驳的痕迹,还有那酒气横肆金戈铁马的豪情壮志。

时间总会在人的恍然不觉间悄悄流逝,短暂而丰富的苏州之旅很快又结束了,走过这一季的美丽春天,听过这一川的江南烟雨,看过这一城的丹青古色,我想这白墙黑瓦木栏雕窗的世界,早已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上了吧。

苏州的散文篇十三

中午去往狮子林,先是望见博物馆进口处居然没有人排队,于是杀了进去,又一次感受了历史瑰宝的魅力。上次进入馆内只是关心展品的珍贵和稀奇,总是想它们的价值多少。但是这次,我却更是在意其中的文字,那里述说的反而是历史的精髓。每一个文字仿如金玉闪烁,玉润金贵,如夜明珠般在夜色里瑟瑟发光。

在博物馆里我居然发现大师级别的《心经》,还有《中庸》的抄卷,其中的字写的俊秀苍茫,于是我记起课堂上老师对我们说的,只要把博物馆里的《心经》字帖抄上一百遍,这样自己的字就会突飞猛进。于是我贪婪的把这些精美绝仑的字迹照入自己的手机,等待可以拿出来练习的机会。

可惜《中庸》的全文根本照不清楚,只能照出部分的字迹,但是也够我练习了,也是意外的收获。

我出了苏州博物馆就转身去往狮子林。

在这里,一条路上就紧挨着三个景点: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所以周边就摆满了铃铛满目的商品,这些商品以丝绸为主。有真丝的丝巾,有真丝睡衣,其中最吸引我眼球的是真丝旗袍或棉麻旗袍,那些典雅婀娜多姿的感觉让我遐想:就在那狭长的仿如水墨画的江南水乡,在那精致的拱桥上,款款走来带着丁香花般的姑娘,一袭优雅的旗袍婉约温婉,这才是对于这里旗袍的最佳解析。还有这里的苏绣真的就是一绝,就在精致的雕花木制圆框里镶嵌的丝绢上绣一幅富贵牡丹,或温柔可人的猫咪,或憨态可鞠的熊猫,最让人惊叹的更是薄薄的丝绢上,绣品是正反两面都是一致的图案,我经常绣十字绣,知道做到反面针脚整齐是难上加难。所以,这就是苏绣的精彩之处。这里的特产大部分是甜腻腻的糕点,有桂花糕,芝麻酥等,都是以甜软为主的食品点心。

进入狮子林,园内拥有大量的怪异镂空大型的石头,在亭台楼阁间,碧水秀谭里,奇石怪石巧妙的堆积而成,形成一个美丽俊秀的园林。站在弯弯的拱桥上眺望,还真的可以在俊山怪石上看出狮子的模样。我本来就是方向感不强的,所以进入石林后,就华丽丽的迷路了。在各个大小不一的石洞里,我乎上乎下,穿小洞,跳大洞,爬台阶,下小桥,进楼阁,下绣船......总是找不到回去的路。无意听见旁边有导游说:当年的康熙也是用了四个小时才出得了园林。

在这个园林里,还在精致的楼阁里展放着各种奇俊的石,听说这些石头来自太湖石。说是这些石头经历了长久的冲刷和击打,在日积月累的冲击拍打下,就形成了这种怪异奇形的模样。

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瑰宝。在这神奇的园林里,我也许也是愿意迷失在俊秀山石间,只是我的课程已经迟到,虽未尽兴,却需要尽早赶回。于是我就凭感觉跟上了两位男子,因为我无意识听说他们也迷路间正在找寻归路。我就那么悄然的跟着,随着他们穿石洞,经花廊,进门厅,出圆门......终于见到出口,于是我雀跃的飞身而出,早已忘记跟随的谁是谁了。

这些天,我看过三个园林:拙政园,狮子林,网师园,对于这些园林的印象是惊叹而折服的。尤其是网师园,虽然小却精,那每一个窗、每一个门、每一棵树或石头都是那么的精美绝伦,美不胜收。园林将鬼斧神工的杰作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奇迹是我们最美的拥有,这些美会沉淀在我们的生命里,成为最美好的记忆。

我们三个女子结伴来到盘门景区,抬眼看见了瑞光塔。

(知识普及:瑞光塔建于公元1004年,通高约53米,为七级八面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塔,分塔基,塔身和塔刹。塔身由外壁,回廊和塔心柱组成,每层设腰檐,平座,垂直轮廓逐层收缩,微呈曲线,展示了宋代古塔的风姿。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身底层周匝副阶,立廊柱24根,下承八角形基台,周边为青石须弥座,对边23米,镌有狮兽、人物、如意、流云,简练流畅,生动自然,堪称宋代石雕佳作。基台东边有横长方形月台伸出,正面砌踏道。)。

听我上课的老师介绍,说曾经在塔内发现的宝幢木函、佛经、石佛、石础、塔砖等文物,还有孙权为报母恩又建十三层舍利塔于寺中,说是这些文物是淘气的孩童掏鸟窝而从土层密封的塔墙暗格里发现的藏宝洞里发现,现在安置于苏州博物馆内。

爬上瑞光塔陡峭的木质台阶,这些台阶狭小,当我们爬上六层以后,七层就不开放了。塔内早已没有了原来的精美,明眼处很多破坏的痕迹。除了一层四周坐落有佛像,二层以上的只剩空落落的凹形空格。

我们一直在塔内寻找那个藏宝的洞,由于是上完课后的下午五点后,所以在工作人员催游人离开的时候,又好心的告诉我们那个藏宝洞在三层的木塔梯口处。

于是我们终于找到那个被木框封住的洞口,里面木板早已翘起,空洞的苍白述说曾经的辉煌。

从瑞光塔上眺望,就可以望见盘门山周边的景色,处处小桥流水,飞梁画栋,人间美景尽收眼底。

出了瑞光塔,来到河畔,由于接近傍晚,正值工作人员下班之际。在好话说尽,才让好心的阿婆摇起了船浆,带领着我们行驶在河流中,在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里,唱起了悠扬的歌谣。阿婆很自豪的说:她从没有读过书,但是父辈告诉的历史让她可以说出很多典故。

她说,这里的古代是一座城池,城外环绕一条护城河,城门是厚重石制的闸门,分水,陆两种门。

当我们下了船,上到城墙上,也感受到阿婆对历史的讲述。古人真的很聪明,运用机械的原理,用铁链绞轮来升降大门,于是,陆地进出就可以用进和出两扇大门来控制,水路依然如此。只是一处控制行人,一处控制船只。

城墙上还安放了古铜炮,两门瘦长的炮筒架设在城墙的边沿,炮口对准城墙缺口的外边。

在城墙脚底,有一店家,里面的绣花背包和钱包,手链都很可爱精美。而且店家女子说的价位合理。于是我和同伴买了不少。店家说她们晚上制作白天叫卖,很是辛苦的。这让我感叹她们的手艺高超和赶工的艰辛。

苏州的散文篇十四

我不是苏州人。

我喜爱苏州评弹。

我是刚刚喜欢上的。

吴侬软语那软绵绵的腔调我特喜欢。为了能听到原滋原味的苏州评弹,我曾大老远的从千里外的苏北专门跑到苏州山塘街老戏台那儿听评弹,可惜苏州评弹操吴语,结果一句也听没听懂。这便让我对她一直敬而远之。前日(记不清是哪一日),实在闲的慌,打开中央戏曲频道,可巧苏州评弹节目,戏刚刚开始,演绎的是曹禺先生的名著《雷雨》,演绎者(姑且这么称呼他们)也恰是苏州的名家。不知是因为对苏州评弹心底的模糊喜欢还是对《雷雨》的一贯喜爱(即使是爱屋及乌也说不清谁是屋谁是乌),我居然再没有换频道的意思。谢天谢地,屏幕上有字幕,我能看懂,我也能听明白了!那柔婉的三弦,那清越的琵琶,那绵软可口的腔调……怎一个“爽”字了的!我心里想:苏州评弹,我终于找到了让我爱你的理由了。就这么一直的坚持了两个多小时,直至曲终人散,我仍意犹未尽。

我之所以爱看苏州评弹,还因为我不可告人的“爱美之心”。老早老早我就知道“苏杭二州出美人”,到苏州跑了几多趟,种种原因没机会细赏苏州美女。看评弹,是绝佳的机会。不知是苏州果真俊男靓女实在多,还是鄙人实在不够上档次没见过真正的俊男靓女。在我眼里,那些个在台上捧琵琶、操三弦的评弹演绎者个个都是那么温文贤淑、风采照人。我就想,苏州评弹界在收徒授业的时候是否要经过比较严格的面试关——凡是不够靓、不够帅的主儿谢绝入行。反正甭管怎么着,那些个登上评弹舞台的角儿,特别是女角儿都很养眼,最起码最起码不会造成视觉污染。有时候,我也私下感慨:太湖美,太湖养育的人儿更美!苏州评弹的演绎者们不仅人美,衣着也挺光鲜。男人不说,都是清一色的长袍,文雅斯文,很有些国人的传统。女士们的穿戴可就考究的多了去了:各种花纹、色彩、质地的新式旗袍,很很女人味,很很苏州女人味、很很中国女人味、很很东方女人味!

但是,品味苏州评弹如果仅仅停留在听吴侬软语、看苏州美女的层面上绝对算不得真喜欢、真欣赏、真在行、真高手(本人不敢妄称高手)。苏州评弹的内在美还应在它的戏词上。鄙人没经过专业性的研究和考察比较不敢下权威论断,但据我对其他一些地方戏的了解,戏词能和苏州评弹的戏词叫的上板的还真没见过。我不知苏州评弹与昆曲有没有亲戚关系,如果硬要我说还能有什么戏词堪与苏州评弹相媲美,愚意只有昆曲了。

苏州评弹最最令我赞赏的应是她的角色塑造。也许这么说并不确切,有人可能会说我外行:苏州评弹只是评书、弹词而已,谈不上角色不角色,弹词演员不过是在演绎故事和角色。其实,我的赞赏也正是因此而生的。别的形式的评书、鼓书、快书、琴书等等讲说者、演绎者大多停留在说“书”的层面,但苏州弹词的表演者在说“书”的同时,也进入了“角”的内心世界、倾诉者“角”的内在情感。就以我所看到的《雷雨》为例,许多的细节和情节简直让人分不清他们到底是在“说书”还是在“演戏”。语气语调的把握、人物情感的揣度、场景环境的拟设……叹为观止呀!有的时候我就有一种错觉,演绎者是在演绎故事吗?他们不是在明明宣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诉求吗?戏里戏外,无障碍出入,只有嘴上功夫没有高超的“演”技应是无法做到的。而且,演绎者们在“演戏”时是绝对不操吴语的,纯正的普通话!相信不懂苏州话的观众也会喜欢的。

苏州评弹了不起的地方还在她的时尚。衣着的问题前面已经说过,很具有传统和时尚的因素在里面。她的语言其实也是与时俱进、时尚新潮的。论理说,苏州评弹作为地域色彩浓郁的地方戏,其语言保有地方性特点,继承并发扬地方性特点应是她的“本职”抑或“天职”。但苏州评弹在我看来似乎有些不安分,或者叫做不守本分,她一点也不排斥时尚。在苏州评弹的演绎过程中我们不时能见到“理解万岁”之类的新词或者次新词的身影儿,而这类时尚新潮的词儿也总能在最需要最需要她们一展容颜的时候来个“华美转身”,立马就起到取谑观众、提神醒场的奇效。

最后不能不说的是弹词编写者的匠心和大手笔。为适应听众的需要,编写者们创造了由三四回书组成的中篇形式。这种中篇大多都改编自名家名著,例如前面提到的《雷雨》。但是,你如果认为苏州评弹只是原原本本的在演绎话剧那就大错特错了。改编者自有自己的构思和匠心,在改编过程中他们既不迷信所谓名家更不拘泥于原著的结构,而是刻意寻求最适合弹词的表达形式和结构安排,进行第二次创作。通俗地讲,改编者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名著的精髓,也最大程度的诠释了自己的理解,更最大可能的展现了自己的才华。

苏州评弹的舞台虽小,但她做的是大文章,天下文章。

苏州的散文篇十五

狮子林别具一格,它荟簇了苏州诸园林的风格。它那精巧、古老的建筑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我终于来到了这个历史久远的园林游览。

走过狮子林门前的小路便走进了园门,园内小草一尘不染,全是的。嫩柳的长发摇摇欲坠一伸手就摸得到。

树红花的感觉。

我继续往前走,看到前面有座亭子,叫真趣亭。听导游阿姨讲,这个真趣亭是乾隆皇帝亲手题上去的,为什么呢?这里边就有一个故事了!皇帝来到狮子林游玩。主人想:“如果我自己招待,招待不好就将会惹来杀头之罪。哎!我可以叫隔壁的状元来帮我招待啊!”他马上请来了状元。皇上来了,状元便带者皇上游览了起来。状元果然把皇上逗地乐哈哈。状元带着皇上来到了石头迷宫,皇上一看边产生了兴趣,一咕噜就钻了进去。整整绕了两个时辰才绕出来。出来时说了三个字:真有趣。所以皇上把亭子提名为真趣亭,并把“有”赐给了状元。

狮子林你太好玩了下次我来苏州还要来玩!

苏州的散文篇十六

我在这俗世俗里挣扎地很辛苦,我面临着许多人都面临的现实与梦想的抉择,好吧,我很无能。不知道那时的你遇见现在的我,还会喜欢不再骄傲的我吗?还是你只喜欢不知天高地厚的我?而我还会喜欢那时不管天高地厚的你么?我曾经自问自答一个问题,在爱情和面包之间会选择哪一个。我会选择爱情,我们为什么不相信自己可以创造面包呢?而如今我却发现连这变了质的面包都不易得,吃了会生病的。

我翘班了,就是为了感受一下姑苏的柔情。咯咯,你一定又会讲我,上学的时候你翘课,上班的时候你翘班,哪个老板敢要你?不如让我收了你做个米虫。

我定是不乐意的,我虽散漫,但终究有自己的理想,并不愿依附于任何人。你看我就是那么不知感动,不解浪漫的一个人。翘班不怪我的,如果你在上海这样的地方上班,你也会憋不住的。看着地铁里奔命一样的众生,乏味的很。

哦,你不喜欢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我忽然想起来。

你还会责备我,行,你有理得很!翘课是因为老头讲课让人昏昏欲睡,翘班是因为上班实在乏味。我的大小姐,你要怎样才好?我会揪到你喊疼的。我喜欢看你拿我很无奈的样子。

无意有心中看到你的照片,原本以为平静的心竟心疼的难以复加。让我直想脱离。

你看到现在像鬼一样的我,是会难过的低下头,还是会冷漠转过头。

”帮我在苏州留意个高富帅哈,以后我要老在苏州。”我开玩笑地对在苏州工作的闺蜜说,怪不得她高中的时候就说一定要去江南一带工作,这样的风景真让人不忍离开。她想要的都得到了,而我想要的.一次都没有实现。

我去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风景,现在的我终于不再偏执,不再妄想靠着一个人留下的温暖过活。

如我所愿我现在终于留在了苏州城,闲时坐在忠王府的四合院陈里听雨,天气好时随意上一辆公交,托着下巴、眯着眼睛看窗外飘过的风景。偶然路过寒山寺,便想起了张继,那个被科举成全了的诗人,而正是这个诗人成全了枫桥。

这样温和的城市总让我觉得自己的戾气太重,我也试着像苏州人一样优雅地穿行在大街小巷,慢慢感受着姑苏的柔情,居然有了一种被接纳的感觉。

虽然两年了,我依然吃着你爱吃的菜,看着你喜欢的电视,习惯着你的习惯。可我清楚的明白,我们已经往相反的方向走的太远,远到我们都忘记了彼此的面孔。我怀念那时的我们,不含一丝杂质的单纯爱情,而不是你。因为我明白再也没有一个人可以让我那么奋不顾身。

长大了有什么好处呢?恩,就是所有放不下的都可以放下了,就是时间久到我现在都想不起来当初我们不分手就会死的原因了。

现在的苏州柳树都发芽了呢,

xx,三月请来苏州。

苏州的散文篇十七

已经很久没有去那个可以代表苏州的地方了。还记得那儿有一个饭馆叫“七里香”,于是你一定知道它的名字了——七里山塘。

朋友说,总有一个印象。山塘在苏州的下面,就象小孩窝在父母的臂弯里。然而山塘的延伸绝非孩童般的青涩与单纯,那是一种淡定,还带有稍许的清高。它,有这个资格。这是一个满载回忆的地方。于是,风雨之后,灿烂之后,它依旧如故。哪怕破败,哪怕被忽视,它都有它生存的轨迹。那条河一面临屋,一面临街,你偶尔的一抬头便会看到简陋中曾经的精致,破旧中曾经的华美。那些依旧镶在斑驳墙面上雕刻精美的木纹装饰,不知道是激起了心中的哀伤还是庆幸。

这七里路,喧闹和宁静比邻。甚至在菜场集市,每隔三五步,定会有个摊,木桌上摆着几个玻璃的大茶叶罐,罐子前面是用青瓷的小碟盛着的一小撮茶叶。于是,各种的茶香就夹在菜市场的腥味中,我行我素地飘散着。摊主从不吆喝,因为他知道,但几喝茶之人定会从喧闹中找到这个摊,然后,安静地坐下品饮。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就像山塘河流动那么自然。

弹棉花,修棕绷,这些我从未见过的行业竟然深藏在这里,留着最后一点旧事物的残存,它们躲进了这里,或者说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归宿。

这样的天,没有阳光撒进巷子,也没有雨浸润着石板路。走进一条支弄,窄得只能一个人通过。抬头,两边的飞檐只给天空留了一小条缝。然而即使阴着天,那条缝依旧很亮很亮。你可以感觉到它身后的宽广和深邃。走过它,前面又是一片天地。于是,小小的地方就变得很大很大。

依旧住在山塘的人,大多是些苍苍白发的老人了。这些真正的老山塘,或许把一辈子都留在了这里。这些老人因为留在山塘太久了,甚至不能称之为苏州人,而只能称之为山塘人。于是“家”的含义对于山塘,对于老人就更为深刻了。每当和老人们谈起山塘,他们总是带着份骄傲,昂着头,用略微上扬的手势,指着这个家中的一切美好。留在这里,他们心里踏实。

走过一段安静的街区,看见在一扇陈旧的木门前,一把小木板凳,一张小小的、已经有点摇晃的木桌,桌上有一只红红的蟹,还有一小杯白酒。一位50多岁、壮壮的男子,独自坐着,不紧不慢地享用着。那份闲适和自得其乐让人羡慕。当我返回时,再次经过他,桌上原来完整的蟹已经化为了一堆蟹壳,再看那男子,正专心地一丝丝挑着手中最后一块蟹壳中的肉。一种儒雅和平静,一种女子的细腻和老人的淡定居然表现在这男子身上。这样的场景,换作是北方人,定会惊讶不已,一个大男人,竟然静坐在巷中,在一段近乎奢侈的时间里,用一种与世无争的心情,品味着的,仅仅是一只小小的蟹,然而.因为在江南,在苏州,在山塘,我想,他的举止或许只是属于这里的一个内在部分而已,他品味着的.是山塘中的无忧和山塘的清高。

伸向山塘河的石阶上依旧有妇女在洗衣服,衣服从水中撩起时哗哗的声响荡漾在河道上。人踏着的小木板车依旧满载着热水瓶,瓶中灌满的热水随着小板车的颠簸,透出股股的热气。

砖瓦依旧,飞檐依旧,木色依旧,人也依旧。这里的居屋挤得很紧,好象相互拥在一起,很温暖,而且永远都不会冷,哪怕天阴着。

苏州的散文篇十八

繁华的城市遮挡不住水乡气息,广漆门后所展现出的精巧园林,轻烟曼柳虚掩一座玲珑剔透的八角亭。这便是你,是苏州。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世相迷离,这尘世中有太多烟尘呛得人们不敢呼吸,苏州园林却是一个世外桃源,任何人在这里都能找到归宿,在这园林中抛开所有的烦恼,只是忘我地徜徉。不经意间透过镂花的窗望见微波粼粼的湖,望见那一片珠光宝气的花墙。苏州,是绽放在尘世中的又一朵白莲。

也许只是不经意间就会走进苏州,就会突然爱上在烟雨小楼中品茗的闲情,在午后阳光下打盹的安宁,会突然爱上一朵花的欢颜,一剪流光的浪漫。也许转过一座屋角,便一眼望见一个幽远的门廊,看到小桥迷蒙,看到一位青衣在婉转歌唱。

盘错的藤萝下,繁华的'细花前,藏着多少人的童年,掩着多少人的故事。时光的底片,会在不经意间倒流,古铜的镜子,会映出过去的欢愉。花开盛夏,千朵万朵压枝低,悄悄地沉进水面,任鱼儿在此间嬉戏。夜间的睡莲悄悄开放,与月光辉映,与天空交臂,恣意展现着自身的美好。

几程山水,千般故事,在此都不足为奇。苏州,这一道令人沉迷的水烟之岸。你来或不来,苏州,都在这里。

苏州的散文篇十九

走一次雨巷,即使没有撑着油纸伞,身着旗袍,丁香一样的姑娘。只为感受绵绵的寂寥和岁月的悠长。

深夜醒来,不顾眼睛的酸疼,再次折腾到天亮。圈住美好的风景,品味永久的芬芳。太多的故事开始酝酿,琼浆般在脑海飘香。

水墨江南,人间天堂;江南姑苏,天堂之上。白墙青瓦漂在水上随风荡漾;石桥下的渔歌纯然顺畅,远近悠扬。剪一枝柳条,从未干枯,绿嫩的发光。这是洗尽铅华的沉淀,又是淡漠繁华的修养。

园林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清雅秀丽才是最佳的风景,多少次记取了多少人的笑容和悲伤。城市展现着园林的魅力,温文尔雅才是最好的风光,古今中外的英杰文豪竞为之折腰。

寒山寺的钟声延续着漫漫惆怅,江枫渔火对愁眠,千百年的生息在水一方。

太湖美,美在水,渔歌唱晚,画中悠闲。广阔的让人惊叹不已,美丽的让人流连忘返,孕育了无穷生命,滋润着一片灵土。

四季常青东西山,穹隆木渎写吴越。帝王御驾休闲处,柑橘名茶杨梅酸。山也一绝,秀丽不失挺拔,苍茫却有始终。竹林深处追寻兵圣的足迹,吴中至高一览远处的情怀。

你是静的,静如处子;你是动的,动如脱兔。

金鸡湖畔群楼林立,争高夺顶,朝阳初现,金光返照。此时,湖面上氤氲的水雾渐渐上升,云团一样拂过水面,漫游到堤台上,触手可及,贴着脸感受这般温润,直到它悄悄走远。

车辆在井字型的街道上奔走,这种节奏恰到好处,不觉疲劳。彩绿护送着道路,停下来就是休闲的公园,鱼、鸟随处见,生命在同一片土地起舞,一派和谐。

京沪高铁、京沪高速、312国道必经之处。大动脉贯通四海,连接着对祖国的贡献,同时也见证了城市的繁荣与辉煌。

停不下的赞美,说不完的眷恋,只因你日新月异,只因你风韵古今。遗憾只是一个的过客,庆幸这样一次邂逅!

我心中的雨巷,身着旗袍,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的姑娘……。

苏州的散文篇二十

陆文夫(1928—),江苏泰兴人,当代著名作家。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荣誉》、《二遇周泰》、《小巷深处》等。小说《美食家》曾获全国第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陆文夫的散文和小说一样,清隽秀逸,含蓄幽深,淳朴自然,展现了浓郁的姑苏地方色彩。

陆文夫对吃喝之道是十分在行的,他既非苏州人,也不是膏粱子弟,却成为苏州的美食家,真能算是个异数了。正如他在《吃喝之道》中所说的那样:“我大小算个作家,我听到了‘美食家陆某某’时,也微笑点头,坦然受之,并有提升一级之感。”所以对于苏州美食,正如他的著名小说《美食家》中展现的那样,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里面,其实是对苏州文人生活的一种展现,充分展示了明清数百年饮食文化的积累。明清文人的诗文,出于性灵,特别注意日常生活的情趣。这种生活情趣不仅是琴棋书画,饮食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本文就是这么一篇充分展现姑苏文化特色的散文。虽然名为“姑苏菜艺”,表面上看是在介绍苏州菜,但实际上却把苏州的文化、苏州人的性格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充满了民间市井的色彩,读来令人觉得十分亲切。

喝的境界,本来就是环境、气氛、心情、处境等等组合而成的。但现在灯火辉煌的宴会,烹饪就不得不采取工业化的方式了,来点儿流水作业,服务小姐匆匆分食,盘子端上换下,一条松鼠黄鱼不见头尾,也不知色香,更别提其味如何了。往日的饮食情趣尽失,宴罢出门,记得的都是些盘子杯子,也不知到底吃了些什么。但变化又是必须的,所以作者建议不妨把家常菜搬进大饭店,毕竟民间菜艺才是烹饪艺术的源泉和基础,更何况苏州的民间食品是那么的丰富多采,新鲜精细。此处不仅表现了本文民间市井气息,而且也融入了作者对艺术的真正思考:一切艺术源于民间。

本文语言朴实平淡,自有一股清新质朴的民间气息,与本文的主题相得益彰。作者对民间饮食文化的记载和思考,颇能抓住读者的视线。毕竟,人间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开饮食这样的“俗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