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精选儿童成语故事汇总(大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19:36:59 页码:14
2023年精选儿童成语故事汇总(大全15篇)
2023-11-09 19:36:59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汲取经验和教训的方式,使我们更好地成长。总结应该客观真实,尽量避免主观性因素的干扰。通过阅读范文,你可以对总结写作的结构和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

精选儿童成语故事汇总篇一

西晋的时候,有一个叫王祥的人。他小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就给他娶了一个后母。虽然是后母,但是王祥对她依然很孝顺。

他们家院子里有一棵李树,结的李子又大又甜好吃极了。快要到李子成熟的季节了,由于后母非常爱吃李子,王祥就常常在院子里赶鸟雀,生怕它们来啄食。可是有一天下了一场大雨,很多李子都掉了下来,王祥就抱着李树大哭起来,后母看到了非常感动。

有一年冬天,后母忽然很想吃鲜鱼,但是寒冷的冬天,河面都结了厚厚的冰,王祥跑了好几个地方都买不到鲜鱼。于是,他就拿着渔网和木棒跑到河边,准备把冰敲破,然后下网捕鱼。可是冰太厚了,怎么敲也敲不破。

王祥就想用自己的体温把冰融化。他脱了衣服躺在冰上,过一会再继续敲打……就这样,他终于在冰上打了一个窟窿。王祥也终于捕到了两条金色的大鲤鱼,他的后母也如愿得吃到了新鲜的鱼。王祥卧冰的故事,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后来,成为了一段千古佳话。

王祥卧冰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要孝顺父母,用心去对待他们,就像他们对待我们一样。

精选儿童成语故事汇总篇二

古时候,有一个既愚蠢又固执的富翁。有一天,他去拜访另外一个富翁。到了这个富翁的家里之后,他看见那楼房造得十分华丽美观,明亮宽敞,心中非常羡慕。他呆呆地望着楼房,暗暗地想:我的钱财一点儿也不比他少,为什么不可以建造一座这样高大美观的楼房呢?他回到家里以后,马上就把当地的工匠找来,问道:“那座气派非凡的高楼是你建的吗?”工匠回答说:“是我建的。”富翁很高兴,跟工匠说:“你也照样给我建一座那样的高楼吧。”木匠答应了这个富翁的要求。

没多久,工匠就动手建造高楼了。富翁看到工匠从地上建造房屋,感到奇怪,就问:“你们这是干什么呀?”木匠答道:“建三层楼房啊。”富翁听了,直摇脑袋,着急地说:“我不要下面两层,赶快给我建造最上面的第三层。”木匠听了这傻话,真是哭笑不得,耐着性子给他解释:“这是办不到的。如果不造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三层是建不起来的。”富翁坚持他的意见:“我不要下面两层,你们一定要给我建最上面的那层。”当地的人们听说这件事后,都觉得这个富翁太愚蠢可笑了。

“空中楼阁”就是从这个寓言故事中概括出来的,原意是指悬在半空中的楼房亭阁。后来,人们就用它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精选儿童成语故事汇总篇三

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古时候,有个叫郭翰的先生,他能诗善画,性格诙谐,喜欢开玩笑。

盛夏的一个夜晚,他在树下乘凉,但见长天如碧,白云舒卷,明月高挂,清风徐来,满院飘香。

这时,一位长得异常美丽的仙女含笑站在郭翰面前。郭翰很有礼貌地问:“小姐,您是谁?从哪来?”

仙女说:“我是织女,从天上来。”

郭翰问:“你从天上来,能谈谈天上的事情吗?”

仙女问:“你想知道什么?”

郭翰说:“我什么都想知道。”

仙女说:“这可难了,你让我从哪说起呀?”

郭翰说:“人们都说仙人聪明,你就随便说说吧。”

仙女说:“天上四季如春,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绿树常青,花开不谢。枝头百鸟合鸣,水中游鱼可见。没有疾病,没有战争,没有赋税,总之,人间的一切苦难天上都没有。”

郭翰说:“天上那么好,你为什么还跑到人间来呢?”

仙女说:“亏你还是个读书人。你们的前辈庄周老先生不是说过‘在栽满兰花的屋子里呆久了,也闻不到香味’的话么。在天上呆久了,难免有些寂寞,偶尔到人间玩玩。”

郭翰又问:“听说有一种药,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你知道哪有吗?”

仙女说:“这种药人间没有,天上到处都是。”

郭翰说:“既然天上多得很,你该带点下来,让人们尝尝有多好呀。”

仙女说:“带是带不下来。天上的东西,带到人间就失去了灵气。不然早让秦始皇、汉武帝吃了。”

郭翰说:“你口口声声说来自天上,用什么证明你不是说谎话哄人呢?”

仙女让郭翰看看衣服。郭翰仔细看完,奇怪的是仙女的衣服没缝。

仙女说:“天衣无缝,你连这个都不懂,还称什么才子,我看你是十足的大傻瓜。”郭翰听完,哈哈大笑,再一瞧,仙女不见了。

五代·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谓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精选儿童成语故事汇总篇四

世间之外的桃花源。比喻空想中生活安宁、民风淳厚、环境优美的地方,也比喻与世隔绝、逃避现实的地方。

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靠捕鱼为生的人,一天顺着溪水行船,不知走了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只见两岸几百步以内,没有一棵杂树,遍地芳草鲜美,林中花雨缤纷。渔人很惊异,便把小船继续向前划去,想走到桃林的尽头。

到了桃林尽处、溪水源头,发现有一座山,山峰有个小洞口,仿佛有光亮透出来。渔人便丢下船,从洞口走进去。刚进去,里面十分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再向前走几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坦广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优美的池塘、桑树、竹林等等。田间小路纵横交错,村落传来鸡鸣狗吠的声音。人们来往耕作的情形,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都和外界一样。老老少少全都自由自在,快乐逍遥。他们看见渔人,大为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全都告诉了他们。人们就邀请他回到家中,摆酒杀鸡来款待。村里听说有这样一个客人,都来问候和打听消息。他们自称祖先为了躲避秦代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亲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再没有出去,于是和外边的人断绝了来往。问到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和晋了。

渔人就把他所知道的外界情形一五一十地讲给他们听,他们听了都惊叹感慨。其余的人也都相继邀请渔人到家中,拿出酒饭来招待他。渔人一连住了几天,才告辞离开。这里的人叮嘱他说:“用不着对外面的人说起。”

渔人出了洞口,找到了自己的船,顺着来时的路,一处一处做了标记。回到郡里,便到太守那里说了这个情况。太守随即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那条路。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趣高远的人。听说这件事,兴致勃勃地打算去寻访,没有去成,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去探访的人了。

精选儿童成语故事汇总篇五

有一年的夏天,一位姓应的县令邀请一位朋友来家里饮酒,朋友接到邀请非常高兴,心想:县令大人邀请我,这是何等的荣幸啊。于是,便欣然前往 。

县令早早地就准备好了酒席,只等这位朋友来了。两个人见面之后,寒暄了几句便入席了,准备痛饮几杯。可是,朋友刚拿起酒杯,就发现杯中隐约有条蛇在蠕动,这可把他吓坏了,额头上顿时冒出冷汗来。

这酒是喝还是不喝呢?朋友举着酒杯犹豫了许久,心想:“县令是我的上司,这次又是他特地请我来的,怎好不喝呢!”最后,朋友只好硬着头皮喝了几口。

可是,他刚一放下酒杯,县令就命仆人再次斟满,朋友只好再三推托,借故起身告辞了。

朋友回到家里,越想越觉得刚刚饮下的酒里有蛇,随后立即感到了有条蛇正在自己的肚子里不停地蠕动。他越是这样想,越是觉得胸腹疼痛异常,难以忍受,最后就连 吃饭、喝水也变得非常的困难了。

家里人一看,着急坏了,赶紧请来大夫诊治。可是服了许多药之后,还是不见他的病情好转。

过了很多天,县令有事到朋友家,刚一进门就得知朋友已经生病多日。县令随即关心地询问病情,朋友这才讲明那天饮酒时发现酒杯中有蛇的事情。

县令安慰了他几句就回家了。县令坐在客厅里反复回忆和思考,怎么也弄不明白,朋友的酒杯里怎么会有蛇呢。

就在这时,北墙上的那条红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立即坐在那天朋友坐的位置上,取来一杯酒,也放在原来的位置上。他向酒杯中一看,杯中果然有弓的影子,如若不细细观看,还真得像一条正在蠕动的蛇。

此时,县令终于明白了,马上命人用马车把朋友接过来,让他坐在原位上,叫他仔细观看酒杯里的影子,并说:“你看,杯中的蛇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罢了,现在你可以放心了!”

朋友这下终于弄清了原委,疑虑立刻消失了。回到家后,他的病很快也就痊愈了。

精选儿童成语故事汇总篇六

【成语故事】:

“寸木岑楼”成语由“方寸之木可高于岑楼”变化来,出自《孟子·告子下》。

有一位任国的人向孟子的学生屋庐子问礼与食哪个重要的问题,屋庐子随口答道“礼重要”。任人又问道:“娶妻与礼哪个重要?”屋庐子答道:“还是礼重要。”

随后,这位任人便一本正经地说道:“要是按着那些礼节去找吃的,恐怕就要挨饿、甚至饿死;如果不按着那些礼节去找吃的,可能就会有吃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难道还要按着礼节去行事吗?再有,假如按照亲迎礼,就得不到妻子;要是不行亲迎礼,就能得到妻子,还一定要行亲迎礼吗?”

这一问,屋庐子没有答出来。第二天,便去邹国,转告了老师孟子。

孟子听后,说道:“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困难的?如果不揣度基地的高低是否一致,那么一寸长的小木头也可能比顶端的高楼还要高。说金子比羽毛重,但是,岂能说三钱多重的金子也比一车的羽毛还要重?拿吃的重要与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吃的重要?拿娶妻的重要与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娶妻重要?你去这样回答他:‘扭折了自己哥哥的胳膊而夺取了他的食品,自己便有了吃的;而不扭折,便得不着吃的,那么他会去扭折吗?越过东邻的墙去搂抱人家的女子,便得到了妻子;而不去搂抱,便得不着妻子,那么他会去搂抱吗?”

后人用“寸木岑楼”成语来比喻差距悬殊。

精选儿童成语故事汇总篇七

周顾,字伯仁,是东晋的一位大臣。

他少年时就长于谈吐,成人后颇有名望,谈吐幽默诙谐,为人宽宏大量,不拘小节,性格开朗从不为一点小事而耿耿于怀。当时的人们都称赞他“有雅量,友爱过人”。由于他的才识、品德和他的名望很高,官居尚书左仆射之职,引起弟弟周嵩的不满和妒忌。

一次,兄弟俩一起喝酒,周嵩酒醉,竟拿起燃着的蜡烛朝周顾投了过去。而周顾只稍一躲闪,脸色依旧十分平静,一点也没有生气,只缓缓地说道:“阿奴,你用蜡烛丢我,实是下策。”

东晋时期,在一些名士之中盛行着一种“清谈”的风气。

那些名士们一边饮酒、一边发议论。他们只注重自己的个性品格,而不在乎礼节。

周颛的家里,也常常有人来喝酒闲谈,其中一位就是辅助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朝的丞相王导。

周家和王家都是中原的'名门望族,所以周颐和王导之间的私交十分深厚。一次,王导和周颐谈得十分投机,越谈越高兴。

谈着谈着,王导高兴之余,竟得意忘形地侧卧身子,把头枕在周顾的膝上,用手指着周颐凸起的肚子问道:“你这肚子里面有些什么东西呢?”

周颛挺了挺身子,摸着自已的肚子,诙谐地说:“这里面吗?什么也没有,‘空洞无物’。

不过,像阁下这种人,倒也能容得下几百位咧。”

精选儿童成语故事汇总篇八

五年》。公元前594年的秋7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个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没生儿子的爱妾。魏武子刚生病的时候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并没有听从父亲病重时把那爱妾杀死陪葬的吩咐,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衔环”典故则见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震传》中的注引《续齐谐记》。杨震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只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悯它,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给它喂饲黄花,百日之后的一天,黄雀羽毛丰满,就飞走了。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意思是,它(环)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如同这玉环一样洁白无暇。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后世将“结草”“衔环”合在一起,作为报恩的典故,流传至今。

——《左传·宣公十五年》、《续齐谐记》。

精选儿童成语故事汇总篇九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袁绍为了攻打曹操,让陈琳写一篇《为袁绍檄豫州》的檄文,列举曹操的罪状,大骂曹操祖宗三代。袁绍官渡之战败给曹操,陈琳也趁机投靠曹操。曹操问陈琳为什么写那篇檄文,陈琳说那时箭在弦上被袁绍所逼而写。

【典故】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矢在弦上,不可不发。注引《魏志》。

【释义】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情况危急。

【相近词】箭在弦上、矢在弦上,不得不发。

精选儿童成语故事汇总篇十

美妙的乐曲声从王宫深处传来,婉转悠长,然而这绝妙的音乐却让大夫宫之奇打了个冷颤。

疾步向内宫走去,宫之奇的步伐早已丢失了礼仪,却浑然不觉,仿佛天要塌下来似的。

“先生来了,”虞公把玩着美玉笑着说,“晋公真够意思,不只送来了美玉宝马,还送来了美人,先生可随意带几件回府。”

宫之奇冷冷一笑,对虞公说:“晋公哪有那么好的心,虢国,使我们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我们虞国也不会存在了,双方的关系就像是谚语中说的:车厢与车身相互依靠,嘴唇缺了牙齿便会感到寒冷。

宫之奇反问道:”难道虢国国君与晋国国君不是同宗么?“。

虞公彻底不耐烦了,责令宫之奇退下,并派遣内臣告之晋公使者荀息,同意借道。

晋国的王宫之中甲士充盈,刀剑的寒光给了这中原大国特有的尊严,晋献公在内室中听取大夫荀息安的汇报。

”事济已“荀息向晋公祝贺即将到手两个国家。

当作为胜利者的晋国军队得胜回师,便顺手俘获了虞公,灭亡了虞国,此时的宫之奇,早已不见了踪迹。

精选儿童成语故事汇总篇十一

解释: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成语故事:有一次,刘秀派耿合去攻打占据山东青州十二郡的豪强张步。张班兵强马壮,是耿合的一个劲敌。张步听说耿合率兵来攻。就派大将军费邑等分兵把守历下、祝阿、临淄,准备迎击。

耿合先攻下祝阿,以后用计相继攻下历下和临淄。张步着急起来,亲自带兵反攻临淄,于是在临淄城外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斗的大血战。在战斗中,耿合大腿中了一箭,可是他勇敢地用佩刀砍断箭杆,带伤仍坚持战斗。

刘秀闻讯,亲自带兵前来支援。在援兵还未到达的时候,部将陈俊认为张步兵力强大,建议暂时休战,等到援兵来后再发动进攻。可是耿合却认为不能把困难留给别人,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耿合终于把张步打得大败。

几天后,刘秀来到临淄,慰劳军队。他在许多将官面前夸奖耿合说:“过去韩信破历下开创基业,现在将军攻克祝阿,连战连捷,两功相仿,从前你在南阳曾建议请求平定张步,我当时以为你口气太大,恐怕难以成功,如今才知道,有志者事竟成啊!”

精选儿童成语故事汇总篇十二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渐渐受到人们的称赞。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担任司州主簿。二人志趣相投,白天同赴州府办公,晚上合盖一条被子睡觉,而且还有着共同的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从此,“闻鸡起舞”就成了他们每天必修的功课。每天鸡叫后,两人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公元311年6月,匈奴攻陷洛阳,晋怀帝被俘。祖逖要求北伐,收复中原。司马睿内心不愿作战,只任命他为豫州刺吏,要他自己招募x队,祖逖率领自己的部属横渡长江,当船到中流时,他举起桨来叩击着船舷,起誓说:“我如果不能收复中原,就决不再渡江回到南方去!”有勇有谋的祖逖不久就夺回了黄河以南的全部国土。但他的行动引起了晋朝统治集团的疑忌,对他施加压力。公元321年,祖逖五十六岁时,怀着未了的志愿饮恨而死。

——《晋书·祖逖传》。

精选儿童成语故事汇总篇十三

出处:《元史·彻里帖木耳传》治书侍御史普化消有王曰:“参政可谓过河拆桥者矣”。

释义:比喻达到某种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成语故事:刘备在长坂坡打了败仗,赵云找到冲散了的刘备的妻儿。曹操也追至长坂桥,见张飞胡须倒立,睁着圆眼,心中害怕中计,吓得掉头就跑。张飞见吓退了曹操,就将长坂桥拆掉。刘备担心曹操再追,连夜率军向汉津逃去。

出处:《北史·李浑传》:“尝谓魏收曰: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

释义: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成语故事: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做韩朝宗的人,为人非常热心,常常帮助一些年轻人找到好工作,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有一天,一个叫做李白的年轻人写了一封信给韩朝宗,请韩朝宗帮忙介绍工作,信的最后写道:“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意思是说,恐怕我写的文章,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伎俩,不够让大人欣赏。这个谦虚的年轻人李白,后来可变成了一位鼎鼎大名的大诗人呢!

从此以后,大家就用“雕虫小技”来形容写文章或是做事情的时候,用的都是一些小技术而已。

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释义: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成语故事:有个书呆子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寻找,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子能不能看见他。妻子气愤说看不见。他就拿这片树叶去街上行窃,被抓后说:“我一叶障目,你们能看见吗?”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见这李虞侯、张干办在宋江前面指手划脚,你来我去,都有心要杀这厮,只是碍着宋江一个,不敢下手。

释义: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成语故事:贾府热闹非凡,贾母开宴庆生日,贾政陪贾母一起玩闹、猜谜与讲笑话,大家十分高兴。贾政因故离开,宝玉就神气活现了,他跑至围屏灯前,指手画脚,满口批评,说这个的这句不好,那个的破的不恰当,就像开了锁的猴子一样活泼。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释义: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滕文公从楚国路经宋国时会见孟子,孟子给他讲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励他要以尧舜之道治理天下,还要他截长补短,发挥地区优势,以仁政来治理天下,滕国可以成为一个强国。滕文公听了孟子的言论未置可否,只是微笑应付。

出处: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释义: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成语故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著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精选儿童成语故事汇总篇十四

晋朝顾恺之,才华出众,学识渊博,他的绘画才能更是出色,闻名于世。

顾恺之画人物,神态逼真,形象生动。

与众不同的是,他画人物,从来不先点眼珠。

有人问其原因,他说:人物传神之处,正在这个地方。

一语道出了其中的诀窍,使人叹服。

当时被人称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南北朝时的梁朝,又出了一个叫张僧繇的大画家。

他善画山水、人物、佛像,在当时名气很响。

梁武帝建了很多寺庙佛塔,都命他作画。

据说,有一次他在一个寺庙的墙上画了四条龙,却没有给龙点眼珠。

旁人问他为什么不点上眼珠,他说:“恐怕点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去。”众人不信,坚持要他试一试,他便点了两条,果然破壁飞去。

这一传说虽夸张得近于荒诞,但说明了他作画技艺得很高超的。

到了唐朝,又出了个更有成就的画家吴道子,集绘画、书法大成于一身。

他的山水、佛像画闻名当时,且写得一手好字,有书圣之称。

据传说,他曾为唐玄宗画巨幅嘉陵江图,几百里山水竟在一天内画好了。

他在景玄寺中画了地狱变相图,不画鬼怪而阴森逼人,相传看过这幅画后改过自新、弃恶从善的大有人在。

所以,后来有人评价这三个画家时,认为顾恺之的画成就超越前人,张僧繇的画成就后人莫及,而吴道子则兼两人的长处。

精选儿童成语故事汇总篇十五

【成语故事】南朝梁武帝萧衍的第三个儿子萧纲从小聪明伶俐,记忆力很强。他读书的速度相当快,能够十行同时阅读下去,而且能够做到过目不忘。11岁时就博览群书,写诗赋文章得心应手。因此被任命为宣惠将军,丹阳尹。

【出处】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 《梁书·简文帝纪》

【释义】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读书极快

【近义词】一目十行

【成语示列】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 《北齐书·河南康舒王孝瑜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