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体育运动开展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思考论文(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8:55:45 页码:7
体育运动开展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思考论文(通用8篇)
2023-11-11 08:55:45    小编:ZTFB

工作中的每个项目都应该总结,帮助我们评估自己的表现并改善工作效率。准备一篇精彩的演讲稿的技巧有哪些?阅读总结范文是一种锻炼自己总结能力的方式,推荐给大家。

体育运动开展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思考论文篇一

1.教材陈旧脱离学生实际。由于学校资金缺乏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很多小学的体育教材仍然使用较旧的版本,很多新课改之后的教学要求以及体育运动理念并没有深入到这些学校当中,教师仍在按照老教材在给学生上课,这种做法严重脱离了社会发展需要,也不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2.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思想方法落后。一直以来我国小学体育的发展并未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教师们安于现状,不求创新,仍在对学生进行灌入式的教学方法,并且不给学生实践活动的时间,大讲理论知识,这就导致很多小学生们对体育课产生厌烦,认为其枯燥乏味,对体育运动难以产生乐趣。

3.学生对体育教育意识淡薄。由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比较枯燥,导致很多学生对体育课都失去了兴趣,总是在课上开小差,还偶有逃课现象出现,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了体育锻炼这个意识,学生们认为体育就是自由活动课,体育锻炼的意识非常淡薄。

1.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理念。体育教材的课程内容与学校体育发展和学生的体育锻炼有着直接关系,小学生们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投入学习中去,因此,只有把学生们的运动兴趣激发出来才能让课堂达到理想效果,在课余时间我们应该研究如何将体育运动的新理念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比如我在传授学生篮球运动知识时,我首先找一位有经验的`同学演示投篮的几种方式,由教师点评其手法与姿势是否正确,这样学生们看到自己的身边同学做示范会非常有兴趣看一看,此时我再为学生简单讲述篮球运动中的常用技能,然后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现场演练,并且采取“一带一”方式,让做得好的同学来帮助基础差的学生一起学习,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正确姿势和技法。如果课余时间充足,我会给学生们播放nba篮球赛等各种体育项目的精彩视频,并在适当时候进行解说、引导,让学生积极热情的学习体育。这样几节课下来,学生们基本上一堂课都非常认真,不再像以前那样散漫了。

2.充分利用设施鼓励学生锻炼。由于很多学生觉得体育课枯燥乏味,因此在课堂上总是精神不集中,不愿意进行体育活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转变教学方式,比如我在教授广播体操《放飞梦想》课上,由于这套广播体操有硬性的教学要求,注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严格性,因此除了采用传统的完整示范之外,我会尽量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和学生们沟通,并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练习和讨论,以小组竞赛的方式来互相纠错和评价,让表现优异的学生们进行广播体操演示,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锻炼的动力和学习集中力。(本文来自于《教学研究》杂志。《教学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3.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的能力。学习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能力,这就需要多给学生们实践的机会,充分鼓励学生们进行锻炼,而教师应该学会改变过去以“教”“灌”为主的教学方法体系,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们对体育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我在体育课程预习之时,会尽量将理论知识删减掉,然后多设计一些实践活动以及体育游戏等环节,并为学生们准备相应的游戏设备,如跳绳、羽毛球等,这样不仅学生们找到了理想的运动方式,还能帮助教师把教学目的有效的融入了体育运动教学之中,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方式的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不仅越来越喜欢上体育课,还经常有学生主动跟我沟通,一起帮我为课堂出谋划策,这样下来使得我的教学方式和技能都在不断提高,受益匪浅。

三、结束语。

体育运动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进而培养其综合能力和素质,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实施,培养学生们不断了解自己,评价自己,提高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在小学体育运动教学方面,我们应该大胆创新,及时更新自己的理念,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运动开展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思考论文篇二

随着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等的改变,在体育教学中俱乐部教学模式通常会凸显出以下的问题,影响俱乐部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整体应用中的作用机制。

随着新课程改革发展,要求体育教学活动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因而要求教师在俱乐部教学模式中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也以教学理念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体现出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强大目的性,当前体育教学活动中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目的性方面的教学问题主要如下:(1)对于学生需要掌握的完整性体育运动,俱乐部教学模式未能根据动作完整的目标展开完整教学设计。如对于排球运动,要求培养学生的垫球、传球、发球、比赛规则等多个动作任务的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课后时间自行组队展开排球比赛运动,而现实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忽视在对比赛规则、实际组队比赛的相关动作教学,导致学生在实际赛场时,整体的`跑位状态混乱,体力消耗大,且练习效果不佳。(2)未能对重点动作进行重点讲解和教学。在实际的俱乐部教学模式中,教师未能形成分解示范和重点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技能掌握总体现状严峻,对于非技巧性的动作表达准确,却未能实现重点技巧的表达。(3)未能正确对待俱乐部教学模式中示范教学作用。主要表现在当学生已经展开练习时,并对个别运动的动作技能很好掌握的情况下,教师对于个别学生的不规范动作教学仍旧采取整体示范的教学方式,而不是对个别动作展开单一独立的辅助示范,大大降低了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求运动训练和运动理论教学相结合。不论是俱乐部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活动中理论、动作讲解教学总是出现较大挑战,一方面,在俱乐部教学中体育教学缺少语言表达能力,对于相关的动作讲解不能呈现出精炼、突出重点、通俗易懂的语言特点,导致理论知识同实践训练不能有机协调连接起来,影响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不完整忽视错误的动作理解,从而影响整体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俱乐部教学模式中同样重视理论教学,如篮球教学中课前预备活动的选择方面需要相关的篮球运动理论、篮球运动俱乐部经营理论的支持,因而要求教师通过理论讲授教学和理论学习,让学生理解体育运动对于人体柔韧度的要求,从而推动学生自觉展开相应的预备活动。而事实上,教师在俱乐部教学模式中忽视俱乐部经营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导致俱乐部教学模式同设想中的教学目标产生较大差距。

在体育运动中,有的运动具有高技巧的运动技能,也有的运动的运动技巧较为简单重复。如排球运动中的颠球这一动作技巧。因而在高等院校开展俱乐部教学模式时,要求教师能够正确认识不同的运动种类,对不同运动的运动技巧展开分解和示范教学设计,推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全面掌握,还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收集一些体育运动视频,提高对体育运动的认知,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保证学生能够根据个性化需求展开体育运动的选择。

首先,在明确了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作用和重要性之后,还要根据体育运动的差异性,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性,展开合适的俱乐部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不同教学工具和教学方式。如足球活动中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因而教师在开展俱乐部教学模式时,要求通过游戏、激励等方式,让学生自觉在课后展开长跑等锻炼。其次,根据不同教师的特点,展开特定的体育运动俱乐部,让学生能够自行展开选择,即教师可以在学生展开选择之前,利用一些小视频、短片等方式对自己所教学的体育项目展开动作分解,将重难点进行着重点示范,让学生对某一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自觉性。最后,通过设计教师绩效考核标准,在期末时,让学生进行消化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并对教师展开教学考核评价,从而保证该体育项目的俱乐部教学模式具有有效性,学生能够真正通过该教学模式学习到运动技巧,初步掌握该项运动的整体运动秩序,并且在教学的后期中,教师通过同学生之间的对打、组合比赛等展开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对于灵活性、反应能力的要求,并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增加学习的体育技能,如临场应变能力,全面提升对体育活动的认知。

4结语。

总之,俱乐部教学模式对于高等院校体育运动开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发展,俱乐部教学模式呈现出的多样性特点对于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的发展更具有推动作用。而且通过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效果可以发现,其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技巧的掌握程度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金国利.广西普通高校开设游泳俱乐部的可行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王姗姗.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的探索与重构[d].福建师范大学,.

[4]管继辉.对河南省高校实施体育教学倶乐部模式的调查与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5]邵学科.山东省高校体育俱乐部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6]杨洪.吉林省高校体育俱乐部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d].延边大学,2010.

[7]王子乾.河南省普通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式教学的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09.

[9]管勇生.河南省部分实施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的普通高校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10]朱保平.黑龙江省高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三性”模式教学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3.

体育运动开展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思考论文篇三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我国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也发生了较大改变。俱乐部教学模式具有娱乐性强、合作性强、参与度高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因而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开展俱乐部教学模式成为众望所归。推动体育运动开展俱乐部教学模式成为高等院校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与此同时,在体育运动的教学活动中,合适的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展示体育运动中的运动魅力和运动的效果,因而通过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向学生传递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对不同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推动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效果。基于此该文从高等院校体育运动开展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入手,通过实际体育教学活动,观察体育运动中俱乐部教学模式开展的具体情况,并且分析在未来应该如何保证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科学性,提高俱乐部教学模式对推动学生运动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旨在为实现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长久发展,提升体育运动在高等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作为高校教育专业和公共教学重要课程之一的体育课,其能够较好提升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动作连续性、为学生其他的学习活动提供强健的身体。而现实教学中,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性不高,往往出现在体育课堂活动中休息、体育训练失衡等情况,因而要求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活动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积极使用多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推动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性和实践能力。通常情况下,发挥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找到乐趣,是高等院校体育运动寻求新出路的重要方向,俱乐部教学模式运用到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活动中,能够更好提高学生对运动技巧的掌握,提高学生体育运动参与度。

体育运动开展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思考论文篇四

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发挥动作示范法、竞赛法等的作用,使体育教学活动具有直接、具体、准确的教学特点,能够向学生传递体育运动的相关动作技巧。学生能够对教师教授的动作展开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自我对动作的掌握情况。另外俱乐部教学能够有效对体育动作中的连续性动作、动作的结构、重难点动作等都具有强调说明,提高学生对整个体育运动的整体性掌握。例如:教师能够在排球运动中根据俱乐部轻松自在的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排球运动的整体动作技能,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将传球动作、手臂击球点、迎球姿态等进行分解示范,另外在练习过程中展开个性化的重点示范,从而让学生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发挥看、记、学的技能中强化对排球运动技巧的学习。另一方面,俱乐部教学模式还能够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对体育动作进行探索练习,这主要依靠于俱乐部教学模式竞赛式的教学方式。

1.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主动性。

好奇、羡慕心理的学生展开学习活动的契机。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俱乐部教学模式是由学生自主选择的体育项目和教学方式,在俱乐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充当教练的作用,通过多种渠道的理论教学,如:通过视频示范向学生展示一个丰富多彩、优美诱人的运动世界,让学生感受到一项体育运动的魅力。从而使学生拥有开展体育运动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俱乐部教学模式,向学生采取一个循序渐进、不复杂的体育教学运动,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从而能够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例如:教师通过播放中国女排的比赛视频,激发学生对排球运动的热情,从而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排球练习,最后采用组队比赛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1.3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

俱乐部教学模式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选择不同的体育俱乐部,并且在俱乐部学习中学生能够自行对自己的体育运动产生一定的训练要求,如选择健美操运动,学生会要求自己能够放松身体,学会一套完整的健美操,在没有体育运动的时间展开自我联系,这对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能够使学生发现自身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并联系教师、同学解决问题。另外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个性发展,对俱乐部教学活动中所教授的运动动作进行再分解,使其成为更为简单更为直接的运动,从而展开自我指导运动的作用。

体育运动开展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思考论文篇五

摘要:军事体育课应成为研究生的必修课程,研究生的体能训练应贯穿于学业的全过程。在确保训练时间、训练内容、训练场地和训练人员落实的同时,应当将体能考核成绩作为研究生学习效果评价的标准之一,并把考核成绩与评优、评先、晋职、晋衔甚至学位的取得挂起钩来,这样就能促进研究生自觉加强体能训练,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关键词:军事学;研究生;体能素质。

军事学研究生是我军为适应信息化战争培养的高科技人才,是打赢未来战争的决定性力量。当前,我们关注的过多的是他们的理论水平怎么样,对他们的体能训练方面的研究就少了许多。刘焕章教授等撰写的《关于加强军事学研究生体能训练的几点思考》一文对军事学研究生体能训练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指出了加强军事学研究生体能训练应落实五种制度,即体育课程选修制度、体育知识讲座制度、体能训练指导制度、体育竞赛活动制度及体能达标考核制度。但在现行的教学训练体制下,这些要求很难达到。只有创新训练模式,完善教学手段,才能适应这一要求,俱乐部体育教学训练模式不失为我们努力改进的一种方法。

1.军事学研究生体能教学训练提高面临的挑战。

1.1思想不重视。多年的部队生活和严格的训练可能使部分研究生对体能训练产生厌倦心理,一旦重新回到院校学习,容易产生松口气的思想,因此,一些研究生不按计划进行体能训练,有的只选择娱乐性强的轻松项目训练,有的过分强调休息和调整.甚至放弃训练。此外,军事学研究生入学时具备了一定的军事体能基础,部分研究生的体能素质还相当好。因此,一些研究生认为院校的学习生活相对放松,自己的身体又足够强壮,能够应付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完全可以靠“吃老本”过日子,没有必要再进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只需维持体能现状即可,或者等体能下降时再进行补训。1.2客观因素制约。当前,军事学研究生年龄差异大,且体质呈两极分化趋势:一部分研究生本科刚毕业,身体素质较好,这部分研究生愿意进行体能训练。但是,另一部分研究生在录取前已在机关、院校、基层部队丁作了数年,身体素质较差,相对于本科刚毕业即考取研究生的学员而言,他们对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不高,从婚姻状况来看,一部分研究生已婚,并且有子女,不仅要完成学业,还要为家庭操劳奔波。这一部分研究生在体能训练上也缺乏兴趣和激情。另一方面,研究生的学习任务较重,还要完成一定量的科研任务,平时参加体能训练的时间较少。这些客观因素都制约了研究生学员体能素质的提高。1.3管理机制欠合理。目前各院校基本采用的是目标化管理制度进行研究生体能训练的管理,即由管理部门制订达标训练要求,规定达标洲练时间,至于研究生自身如何训练,并没有规定,整个训练过程主要靠研究生自我把握。这种训练模式同然能够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过分的自由往往会走向事物的另一个极端。1.4教学体系不完善、一是教学形式不统一。从参加第2l届全国研究生院科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的军校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军校为研究生开设了军事体育课,但是各校之间的差异很大,基本上分为了二种类型:第一种,技术类院校实施了研究生健康体育教育,规定体育课为一年级研究生的必修课。在教学时间、形式、师资安排、考核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第二种,部分指挥(任职)院校只制定了军事体育项目训练计划,由研究生队自行组织训练,训练部每学期组织考核,并且将考核成绩与学位挂钩。第三种,少部分军校根本不开设军事体育课,把主要力量投入研究生业余体育锻炼的.比赛上。1.5教学目的、任务不够明确。多年来,由于军事体育教育目的不明确,教学内容、标准不统一,所以出现了有些院校课程配当不够科学合理、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

俱乐部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类似于职业体育俱乐部的主教练负责制。由俱乐部该项目的学科带头人主要负责,主导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进程的控制、教学内容质量的评价等。主讲教员安排教学内容,选择布置教学与训练方法和方式,其他教员在某一方面辅助教学,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其主要优点:2.1打破教学实践上的限定性,使基础教学与特长训练融为一体,使教学安排更加符合体育训练规律,训练内容、进程、质量得到优化,训练过程更加科学和系统。二是使教学训练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减少了资源损耗,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增加了教学投入产出效益比。第三,充分满足了受训者对教学训练内容、程度的选择性需求,极大地调动了受训者固有的运动喜好、运动特长,符合个性教学和素质教育的教改方向。第四,俱乐部的教学组织方式灵活,可以有效发现和培养体育运动骨干和教练员,对学员毕业任职和开展部队体育运动提供素质支撑和人才保证。

3.军队院校研究生实施俱乐部体育教学的可行性。

3.1军队院校体育师资专业知识全面、扎实,功底深。

军队院校的体育教员都是从各军队院校毕业的体育专业人才,有着系统的体育基础知识,有着扎实的各项基本技能,在健身活动中都有一技之长,对军队院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实施,提供了人才的保证。有着多年体育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有较强的敬业精神,他们的思想观念转变快,对军队院校体育都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对以往军队院校体育教学以传授竞技体育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弊端感触颇深。军队院校如组建体育健身俱乐部,将为军队院校体育教员提供一个在改革中施展才华的场所。

3.2军队院校的体育设施、器材完备)。

军队院校除了有雄厚的体育师资力量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体育设施较完备,体育器材较充足。全民的健身活动一般缺少足够的场地和器材,而军队院校的场馆建设就有绝对的优势。条件好的军队院校都有体育馆、健身房、田径场、乒乓球馆、游泳馆池、篮球场等体育设施,军队院校对体育投入比社会上更大得多,体育器材的多而全,为健身活动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3.3综合文化素质及严格的组织纪律性造就学员可组织性强。

军队院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的基地,由于军队院校多学科知识相融,交叉与渗透十分有益于学员的培养和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发展。军队院校学员是受教育的特殊时期,是学习专业知识的主要阶段,他们通过高考进入军队院校,具备较好的组织性、纪律性,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员身体机能也处在最佳时期;另一方面军队院校对学员的组织纪律的管理是军队院校管理的主要内容,都有一套完整的学员管理措施,体现着较高的组织性、纪律性,这就为俱乐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集时代性、实用性、运动性、健身性和保健性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有效组织和顺利实施,必将极大底调动军事学研究生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并对丰富军队院校文化生活和培育学员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祖国、现身使命、崇尚荣誉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体育运动开展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思考论文篇六

摘要:俱乐部模式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出篮球运动的实践性。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对俱乐部模式进行应用,主要是因为俱乐部模式更加适应篮球运动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兴趣,从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篮球运动当中。就现阶段篮球运动发展情况来看,俱乐部模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广泛地应用,该文主要从这一角度分析了俱乐部模式如何进行应用。

关键词:俱乐部模式;高校篮球教学;运用;途径。

篮球教学对俱乐部模式的有效应用,能够对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改变,将篮球运动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更好地促进篮球运动的发展和进步。篮球教学的俱乐部模式在国外高校得到了较好的实践应用,通过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利用相应的篮球比赛,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篮球和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篮球运动在各个高校的发展和进步。

1、篮球教学中俱乐部模式的重要作用及其教学价值分析。

俱乐部模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注重突出“全员参与”这一发展模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指派专业化的教师对篮球俱乐部成员进行教学辅导,使之能够对篮球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动作要领进行学习和掌握,从而提升学生打篮球的技术和水平。篮球俱乐部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其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了以下几点。

1.1教学组织层次更加清晰。

通过利用俱乐部模式,能够保证组织结构更加清晰、明确,并能够对相关教学工作进行有效协调,从而保证篮球教学运动能够顺利开展。俱乐部模式在应用过程中,下设篮球教学、篮球活动等相关部门,这些部门能够更好地对篮球教学进行协调,从而保证教学工作更好地满足学生们的实际需要。通过俱乐部的组织模式,可以对篮球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地管理,从而有针对性的相关工作进行考核,能够更好地促进篮球运动的专业化发展。

1.2运作模式灵活。

俱乐部模式在篮球教学应用中,能够以学生自由选课、自由参与教学的模式进行,并且配合俱乐部的相应活动,可以使篮球教学变得更加连贯和严谨。同时,学生在参与篮球俱乐部时,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一般来说,选择篮球俱乐部的学生会对篮球有着一定的兴趣,这种灵活自主的运作模式,能够充分把握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篮球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促进篮球运动的发展和进步。

1.3有效地进行教学评估。

篮球俱乐部的发展模式,具有较好的教学评估模式,与传统教学评估相比,篮球俱乐部的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在进行教学评估过程中,能够动态、全面地对学生的篮球技术进行评价,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自主参加篮球运动的积极性。结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俱乐部的发展模式更加有利于促进篮球运动的发展和进步。俱乐部的篮球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并且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篮球训练当中。“课堂+课外”的篮球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沉浸到篮球运动当中,从而促进学生在篮球学习领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高校篮球运动应用俱乐部教学方法,要注重对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把握,能够从俱乐部教学方法的原则入手,争取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从而使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成为当下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选择,在利用该教学方法过程中,要注重把握俱乐部教学的原则,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2.1.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俱乐部模式的应用,要注重从高校学生角度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目标,能够保证俱乐部模式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篮球运动的实际需要。俱乐部模式应用,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能够对学生的个性进行较好的把握,从而保证学生在俱乐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提升篮球学习能力和水平[1]。

2.1.2坚持终身发展的原则终身发展的原则注重将篮球运动伴随学生的终身,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篮球知识进行掌握,并能够在课外更好地进行锻炼,从而提升篮球技巧和水平。终身发展的原则,对于提升学生篮球能力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终身发展的原则,有利于强化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意识,使之能够坚持锻炼。

2.1.3把握兴趣爱好的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篮球运动的发展,采取俱乐部模式,可以更好地吸引具有兴趣的学生参与到篮球运动中,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能够积极、自主地进行篮球学习。把握兴趣爱好的原则,充分地把握了学生主体地位,能够坚持兴趣为前提,更好地促进篮球运动的发展和进步。俱乐部模式在篮球运动教学中的应用,要注重对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兴趣爱好的原则进行较好把握,从这三个方面,强化学生学习篮球和参与篮球活动的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篮球运动的发展和进步。

2.2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俱乐部模式在高校篮球运动中的有效应用,也要注重对教师队伍进行建设,能够使教师在篮球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相关知识进行较好的传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打篮球的技巧。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吸引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篮球教师,使之能够以专业化的教学提升学生的篮球技巧。同时,注重把握篮球教学规律,采取有效地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对篮球技巧更好地进行掌握。最后,篮球技术提升,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进行结合,使学生能够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篮球水平[2]。

2.3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

高校内采取俱乐部的模式进行篮球教学,要注重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和进步。首先,要注重对学分进行有效制定,使学生在参与篮球运动过程中,能够获得一定的学分,提升学生参与篮球俱乐部的兴趣;其次,俱乐部模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要拥有一定的场地,能够为俱乐部发展创造空间;再次,注重将俱乐部发展与校园的文体活动进行结合,更好地推进这一运动的发展;最后,注重吸引发展资金,对资金进行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争取企业对高校篮球运动的支持,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促进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同时,要注重对资金进行合理、有效地应用,使之能够真正应用于高校篮球俱乐部的发展。

3、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不难看出,俱乐部模式在当下高校篮球教学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俱乐部模式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有效发挥。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和进步,要注重推进俱乐部模式的应用,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为俱乐部模式发展提供相应的资金,更好地促进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逄湛江.浅谈俱乐部模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10):161—162。

[2]李园园,刘昌亭,翟恒佳,等。浅谈高校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j]。运动,2011(14):106—107。

体育运动开展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思考论文篇七

摘要:体育社会化是世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在此理念指导下,我国很多高佼开展了大学生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取得了初步成绩,展现了各校特色,也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社会化;体育俱乐部。

一、体育社会化:大学体育教学的新理念。

大学曾被人形象地比作象牙塔,大学体育教学也不可避免地染上了浓厚的学院派色彩。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重视学科知识、技能、体力的系统教学,忽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个性的宏扬,割裂了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的联系,其结果是大学体育教学远离了人的培养这一基本宗旨,针对这一弊端,世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是体育社会化。即让大学体育成为社会的一部分,由传习式向参与式变革,课内外一体化、校内外相结合,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相贯通。如日本在三次课程改革中都力求体育课程体现出社会特色、国际特色.强调从体力主义向生涯体育过渡,由身体锻炼论向运动文化论发展。丹下保夫认为生涯体育就是快乐体育。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要把学生和社会与体育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社会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运动紧密结合起来.而采用的体育教学形式是以爱好与学科相结合的自助餐式体育教学模式。德国形成的新的体育教学理念是面向社会“开发行为能力”,“开发行为能力”的体育理念提出后,不少学生参加社会体育俱乐部,进一步接触社会。把体育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社会。促进了学校体育课程与社会体育的紧密联系。

世界发达国家体育教学理念的变化给我们以重要启示。受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禁锢的我国大学体育教学应当确立以下新的教学理念:。

2、适应学习化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行为能力。体育教学不仅是课内的事情,更应重视课外体育教学的组织,这对于培养大学生可持续性发展体育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适应大学生个性和特殊技能发展的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专长。竟技体育人才的知识高层次化是体育科学化的必然,大学应在体育人才培养的科学化上有所作为,在培养竞技体育拔尖人才上做出贡献。

当体育社会化的新理念为我国大学体育界接受后。许多大学纷纷开始了这方面的改革尝试,其中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践颇值得重视。

1.新模式的运作异彩纷呈,体现出学校个性特色。

如天津大学在“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构建了“课内外一体化”的完整体育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力求使教学思想的转变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变革相统一体现完整性、操作性和稳定性的特点,特别注重课内教学向课外体育活动延伸,并通过体育俱乐部的`管理方式,向社会伸展。上海交通大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构建大学生课余群众体育俱乐部‘他们注意改变“传习式”的教学方法,从“教师中心型”向“环境适用型”转变,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全面性、实用性的“健康教育”观念;注意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与社交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以利于终身开展健身活动。此外,大连理工大学、深圳大学也都进行了新模式的实践。

大学特色,各不相同,体育俱乐部可将其主体特色体现出来,并使其富有生命力。如美国的常春藤联合会本来是几所美国大学的体育联合组织、如今成了名牌大学的品牌特征。剑桥、牛津的划船比赛虽是划船俱乐部组织的体育竞赛活动,如今却成了这两所世界著名大学的竞争象征。我国大学的体育俱乐部必将发挥这种特色效应。

2.新模式的尝试.反映了大学体育理念的变革。

(1)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被确认。大学体育课程是以学生体验为主的学科。以往班级授课式的传习教学已逐步向学生运动的兴趣方向发展。篮球俱乐部、网球协会、桥牌俱乐部等等,成了学生课内课外活动的乐园,有了参与的热情.学生就由被动式参与体育活动转为主动式参加体育活动。

(2)运动行为能力的提高与终身体育观念的养成。班组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评价一般是终结性评价,学期完了后。给一个成绩便完事,对提高学生运动行为能力帮助不大,若是学生厌烦的项目.还会造成逆反心理。而俱乐部教学以兴趣为基础,以竞赛为动力,强调的是过程性评价,学生在过程中得到体育乐趣,有利于终身体育观念的养成。

3.新模式的实践尚存诸多不足。

(1)名称五花八门,认识不够明确。有的叫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模式、有的叫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有的叫大学生课余群众体育俱乐部模式,其中反映出的问题依然是对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体育恬动之间的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并不一定自觉认识到了其间是一个整体,而是将其区分开来。

(2)各自为战,尚未形成声势。改革实践各具特色,无可厚非。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缺少了沟通、缺少了信息交流,不利于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当前需要的是形成改革的氛围、产生一股改革的合力、以共同推进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3)与社会联系不紧密,大学智力源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我国的体育竞技水平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学未与社会体育紧密联姻则是不争的事实。美国nba的水平之所以高,其一年一度的大学生“选秀”,大学生篮球俱乐部的贡献功不可没。而我们的体育俱乐部现在并未主动努力走向社会。

华中科技大学的体育教学改革遵循体育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尝试着构建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生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1、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倡导终身体育观念:.

华中科技大学的体育教学理念是:“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倡导终身体育观念”。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认为,大学的体育教学不能只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和技能,更重要的则在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身体素质。要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把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带到社会中,为促进社会体育的开展发挥作用:同时应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促进运动文化的发展。贯彻健康体育和快乐体育的观念.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体育教学在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2、建立科学的系统结构,保障课内课外的有机整合。

大学生体育俱乐部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产生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教学模式的架构要综合考虑。华中科技大学生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架构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华中科技大学体育部共建立了12个单项体育俱乐部.共计有8608人参加了各体育俱乐部的活动。大学体育俱乐部是进行单项专业训练的,在训练活动中能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培养灵敏性,提高竞争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大学生在这些单项俱乐部中能不断得到锻炼。通过各种活动的延伸,直接与社会体育接轨,充分发挥大学生体育教学的高智力性、高知识性的优点,促进社会体育的科学化进程,如健身体育活动,城市竞技体育竞赛,行业和部门的体育运动竞赛等。当大学生在这些社会体育运动中不断深人时,他们的社会行为能力就能得到提高,组织协调能力也能增强。

(1)注重体育教学改革的科学性,强调科学论证和科学研究在改革中的作用。

(2)重视体育心理引导、突出学生个性发展。

(3)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格局。

(4)融人社会体育,促进全民健康。

(5)积极组织各类竞赛,培养拔尖竞技人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体育运动开展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思考论文篇八

课间体育是指学生从进校到上课及课间所进行的身体练习,它是课间活动内容之一。很多学校习惯将课间体育纳入课外体育,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因为课外体育是课外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在体育教学之外引导学生自愿参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体育锻炼活动。课外体育归属活动课程,有课程性质,它是体育学科课程的重要补充,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总体规划。而课间体育只是课间活动的一项内容,是调节学生生理、心理的重要手段,并不具备课程性质,因此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一、课间体育活动的作用。

首先,课间体育可以消除疲劳。学生在上课时身体和精神一直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不仅静坐会产生身体疲劳,而且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都耗费大量脑力。课间体育既能舒展胫骨、消除机体疲劳,又能转移大脑皮层上的兴奋灶,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从而起到劳逸结合的作用。

第二,课间体育可以增强体质。课间体育的时间原则上小于课间活动的时间。课间活动的时间包括两部分:学生进校到上课这段时间和课间休息时间。课间休息时间是固定的,每天有六节课,每个课间是十分钟,课间休息时间就是五十分钟。小学生提前进校的时间或早或晚,各不相同,如果按作息时间表的规定进行统一,一般学校规定学生提前二十分钟进校。那么,每天计入课间活动的时间则是四十分钟,所以课间活动时间实际在九十分钟以上。那就是说学生课间体育的时间每天接近在九十分钟,虽然在时间上是分散的,但其累计的运动量是很大的,所以锻炼的效果也必然不小。实际上这种没有计划的、由学生自发进行的身体锻炼是小学生增强体质的重要途径。

第三,课间体育可以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较差,而学习效果又取决于他们对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的注意程度。课间体育可以使学生在玩耍中放松精神,保证了注意的转移,有助于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做到全神贯注。

第四,课间体育可以促进情感交流。交往的需要是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心理需求。课间体育以健康的、积极的形式促进学生的交往,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特别是当伙伴中有人产生了纠纷,通过课间体育他们会在游戏或比赛中得到沟通和谅解,这比教师的说教更有效。一起玩耍的情景有时会成为难忘的记忆,一起玩耍的伙伴有时会成为一生的朋友。

第五,课间体育可以防止伤害事件。追逐打闹是小学生课间的多发行为,特别是在狭窄的楼道和拥挤的楼梯上很容易发生伤害事件。课间体育以安全的、文明的活动方式替代追逐打闹,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校园伤害事件。

第六,课间体育可以提高校园文化品位。课间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标志,用丰富多彩的课间体育充实课间活动,可以减少学生大吵大闹、追逐打闹等不文明行为,从而规范学生的课间行为。丰富多彩的课间体育还可以增加校园的动感与活力,是提高校园文化品位的手段之一。

二、课间活动的内容。

课间体育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有广播体操、小游戏、小比赛和简单易行的健身方法,从活动内容的属性上可分为三种:

一是集体操,多是全班或全校学生一起练习的活动,如全国统一的广播体操,一般在大课间采用,不是所有课间都适宜这样安排。

二是游戏类,如“剪布锤”、“老鹰捉小鸡”、“快指五官”、“跳方格”、“跳皮筋”等等。

三是比赛类,如跳绳、踢毽子、羽毛球、角力、乒乓球等等。如果从活动的组织形式上分类,还可以将课间体育分为单人活动、双人活动和多人活动三种:一是单人活动,如跳绳、踢毽子、攀勒木、拍画片等;二是双人活动,如角力(摸膝、扳手腕、对脚、拉过河)、翻指线、打乒乓球、快指五官等;三是多人活动,如走平衡木、抢气球、跳方格、跳皮筋、集体跳长绳等等。

除全国统一的广播体操,课间体育的内容大多来源于体育课或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对体育课上的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在课间活动中接着玩。学生还会从生活实践中吸收一些地方传统体育的内容,如打陀螺、滚铁环等,甚至从生活实践中接受启发创编一些游戏和比赛。这些游戏和比赛最能反映他们的内心需要和年龄特点,同时具有时代性,因此课间体育不仅要继承传统的活动内容,还要与时俱进,尊重学生的个体创造。针对学生自己创编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主动参与或利用课间体育进行“升级”处理,形成新的课间体育内容。

在开发课间体育内容时,要考虑到课间体育的时间和场地因素。首先,课间体育在活动时间上是短而分散的,所以要求内容必须是强度较小、时间较短并随时可终止的身体练习,这些身体练习可重复进行,且对器械的要求很低。其次,课间体育在活动场地上是相对狭窄的,除非场地充足而且教室又离操场很近,否则学生大多数是在教室前后或狭长的楼道里活动,所以要求课间体育内容必须是适宜小范围运动的。

三、课间体育的引导。

由于课间体育中只有课间操是可控制的,其他活动内容都是学生自发的行为,所以,学校不应该对课间体育内容加以限制,但可以通过体育课、班会等渠道加以引导,倡导学生在课间开展一些健康的、文明的、锻炼价值高的`体育内容。

体育课是引导学生开展课间体育的主要途径,学生特别喜欢将体育课上感兴趣的小游戏迁移到课间体育活动中,变成课间体育的内容。所以体育教师要重视提高体育课的趣味性,在体育课中多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和小比赛。反过来,课间体育的内容也可以“反串”体育课,使体育课更加趣味化、生活化。因此将课间体育内容引入体育课,并在体育课上进行“升级”处理,也是开展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晨会、班会是规范学生课间体育的重要措施。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对规范学生的课间行为起着关键作用。所以晨会、班会是提高课间体育活动质量的保证。班主任在班会上通过表扬与批评、鼓励与禁止等多项手段,可以规范学生的课间行为,促进课间体育的健康发展。

在引导学生开展课间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要避免运动损伤,特别是在学生多、场地小的学校。要充分利用体育骨干加强对课间体育的组织,要教育学生不作危险性较大的游戏。例如,有很多学生喜欢用“剪布锤”计数进行跳楼梯比赛:出“剪”赢了可跳两次,出“布”赢了可以跳五次,出“锤”赢了可跳十次,最后比赛看谁先到楼上。于是有的学生为了取胜就想一次多跳几个阶梯,这样的课间体育游戏显然潜伏着一定的危险性,可以引导学生将这样的游戏转移到平地进行。

只要对课间体育进行正确的引导,选好课间体育活动内容,课间体育就一定能充分发挥其特殊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让“课间十分钟”绽放异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