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介绍中秋节的英语及翻译范本(优秀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4:05:04 页码:10
2023年介绍中秋节的英语及翻译范本(优秀12篇)
2023-11-10 14:05:04    小编:ZTFB

总结是对过去所做努力的评估和总结,也是为了更好地迈向未来。总结自己的职业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自己的长远目标,以便在职业发展中更加明确前进方向。为参考提供的相关素材。

介绍中秋节的英语及翻译范本篇一

您好!

值此中秋佳节之际,我谨代表金根·桃花园全体员工,向您及您的家人致以节日的问候!并对您及您的家人对金根置业的支持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金根·桃花园,倡导自然、人文、和谐、优雅的居住品质,以“做荥阳最好的人居形象”为愿景,坚持“更多价值,更多理想”的核心价值观,在少林品牌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和提升新的品牌价值,形成良好的社会口碑。

金桂飘香,福喜临门。为回报您对桃花园的长期关注和支持,金根置业为您准备了中秋礼品,诚表心意。

桃花园自7月26日开盘以来,一期销售超过70%,成为荥阳20xx年唯一销售火爆的项目。为满足更多客户的要求,桃花园珍藏版二期即将精彩推出,更充足的楼层位置,更丰富的精品户型,可供新老客户选择。更值得一提的是,“好邻居分享”第二期活动将于9月11日正式启动:凡老客户介绍新客户看房并成交的,新老客户均可获赠价值500元的家电一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桃花园将以更稳健的步伐走向新的辉煌,实现您对新生活的理想。

祝您和您的家人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事业兴旺!

此致

敬礼

xxxxx。

xxxxxx年x月。

介绍中秋节的英语及翻译范本篇二

中秋礼品:昂贵韩牛礼盒“失宠”

对韩国人来说,中秋节除了家人团聚、祭祀扫墓,更要走亲访友、送礼表恩。韩国的日历上还将中秋节的英文译名标为“koreanthanksgivingday”,意为“韩式感节”。

一直以来,昂贵的韩牛礼盒都是最受韩国人喜爱的节日礼品。韩牛是韩国本土的优质牛种,是韩国人最引以为傲的特产。在韩国,一个普通韩牛礼盒的价格约为24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440元);而高档韩牛礼盒的价格更是高达9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400元)。一盒价格不菲的优质韩牛,足以传递满满的节日祝福。

但今年中秋,韩牛礼盒“失宠”了。由于反腐法案《金英兰法》的颁布,5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00元)以下的生活用品和营养品成为了多数韩国人送礼的新选择。韩国l百货店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此前五年,韩牛礼盒一直稳居中秋礼品销售宝座,销量约占25%;但今年韩牛的销量占比暴跌至9.8%,营养品的销售额则跃升至36.5%。生活用品、加工食品、营养品等低价商品已悄然取代韩牛礼盒,成为最受欢迎的韩国中秋礼品。

中秋返乡:“全民大移动”堪比春运。

今年韩国的中秋节假期是9月14日至16日(星期三至星期五),再加上双休日两天,韩国人可以享受长达5天的小长假。

难得放假,回家探亲当然是最佳的选择。但韩国的中秋返乡高峰丝毫不输给中国的春运。许多在外上学、工作的游子14日一大早就纷纷踏上返乡之路,给韩国的公路、铁路交通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根据韩国高速公路公司发布的数据,14日凌晨5时韩国高速公路已迎来返乡高峰,各高速的拥堵路段总计超过230公里。由于拥堵现象严重,从首尔到釜山330公里的车程大约需要8小时10分钟。据预测,今天韩国高速的车流总量将达430万辆。

中秋节前后,韩国的火车票更是一票难求。上月17日,韩国铁道公社开始预售本次中秋节期间的火车票,但大多数车票在开售当天就已售罄。中秋小长假首日清晨,首尔火车站已是人声鼎沸,许多没能预订到车票的民众挤在售票口前,希望能抢到一张归乡的站票。

中秋美食:旧与新的碰撞。

松饼因蒸饼时垫有松针而得名,它之于韩国人就像月饼之于中国人,是传统中秋文化的象征与传承。松饼是用上等米粉蒸制而成的贝壳状米糕,类似于中国的饺子,有皮有馅。馅的种类多种多样,有芝麻、豆沙、栗子、核桃仁、花生等等;皮则用南瓜汁、菠菜汁等染成各种颜色。每逢中秋,韩国家家户户都会烹制松饼,不仅将它端上餐桌,还会用来馈赠亲友或祭拜祖先。

但如今,这种“高颜值”的传统美食却渐渐受到冷落,开始“缺席”韩国家庭的中秋餐桌。家住首尔市九老区的金女士说:“时代在改变,现在大家都不愿意亲手制作松饼了,既费时又费力,也没人喜欢吃。今年中秋,侄子侄女们都要来家里做客,我打算订一些孩子们爱吃的炸鸡、披萨和冰激凌。”披萨店老板李先生则表示,往年中秋节他都会关门歇业,但今年他决定照常营业。“现在,过节期间的生意反而比平时更好了。”李先生说。

1.韩国过中秋节的习俗。

2.韩国的中秋节有哪些习俗。

介绍中秋节的英语及翻译范本篇三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时候,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以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说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条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

八月十六过中秋。

宁波地方欢度中秋节,不是八月十五,而是八月十六,说起原由,还有一段故事。

传说,南宋宁宗时候,有位宰相名叫史弥远,是明州(今宁波)人。他权势日盛,专权多年,是向金求和的主要人物。但他热爱故土。每年夏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总要从京城临安(今杭州)赶回宁波,与亲属团聚,与民同乐,一起赛龙舟,赏明月,吃月饼,共庆团圆。

有一年,中秋节前夕,史弥远因处理朝廷公务,迟了一天,骑马急急赶回明州,行至中途,因急于赶路,马又失蹄,坐骑受伤,只好回宿绍兴。等到第二天赶到明州,已是八月十六日了。

史弥远心中非常苦恼。因为年年中秋,都如期赶到,今年中秋迟了一天,不能与民同乐了。谁知明州的百姓,在八月十五那天,从早思盼到夜晚,还不见史弥远回来,就一直未过中秋,等着他回来。直到八月十六日,史弥远赶到,才一起欢欢喜喜,共庆中秋佳节。从此以后,明州百姓就把每年夏历八月十五过中秋节的风俗,改为八月十六日。一直从南宋延续到现在。

风俗习惯。

在浙江书坊一带,中秋节又叫洗井节。这一天,书坊人都会把村里每一口井清洗一遍,然后放入茶叶和小鱼,这风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书坊早先叫做书林县,在市街边有一家豆腐店,店主姓邝,三十多岁,人们叫他“邝豆腐”。邝豆腐店门口有一口水井,这水井泉水多,夏天冰凉,冬天温热,喝进口里,甜甜的,干旱年间也从来不会干枯。

那时候,书林县出了两个蛇精,一公一母,常出来危害人畜,当地人请了法师,把两个蛇精赶跑了,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它们两个又跑了回来。

有一年八月十五,邝豆腐很早就起来做豆腐,突然听到很远的地方有两个人在说话,他觉得很奇怪:这么早就有人,是买豆腐还是挑水呢?那说话声越来越近,就听到一个男的声音说:“我们这些日子被害苦了,整天躲在洞里。”一个女声说:“他们会请法师来赶我们,非想个办法害死这些人不可。”

邝豆腐从门缝中一看,看到两个蛇头人身的`家伙,心想:这不是被赶跑的两个蛇精吗?正想看仔细些,朦胧中,只见那两个蛇精把头深深地伸到豆腐店门口的水井里去,好久好久才把头退出来。

这时,天亮了,再过一会儿就有很多人来挑水,邝豆腐知道,那两个蛇精一定是向水井里放了毒,要毒死书林县的人。

邝豆腐想了想,从家里拿了一块门板,将门板盖住井口,自己坐在门板上,他不让人家挑水去吃,免得被毒死人。

过了一会,天已大亮,挑水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看到邝豆腐坐在井口上,就问:“邝豆腐,你怎么把井霸住,不让我们挑水?”邝豆腐说:“这水有毒,今天两个蛇精在井里下了毒,你们不能喝这井的水。”人们听他这一说,有的人相信,有的人不相信,大家闹哄哄的。有人说“蛇精早被赶跑了,你是看到今天过节,挑水的人多,你没法做豆腐呀?”听人家这样说话,邝豆腐只急得满脸通红,大家看见更以为他是说假话,有的人已动起手来,把邝豆腐从门板上拉下来,邝豆腐见大家不相信他,便站起来对大家说:“大家不要吵闹,我说这口井有毒,你们不相信,那就让我先喝三口,如果没事,你们再挑吧。”说完从井里吊上一桶水,他伏下身子,把桶里的井水连喝三口。

渐渐地,大家看见,邝豆腐的脸色,由白转红,由红转青,两眼翻出来,倒地没气了。

邝豆腐死了,人们知道错怪了他,是他救了满街人的命,所以就把豆腐店改建成一座庙,塑了一个面色铁青,两眼突出,左手握拳,右手拿金锤的邝豆腐金像,把他叫做“神周佛”。

后来,每到夏历八月十五这天,书坊人都要把邝豆腐的神像抬出来游街,并且把书坊的每一口井上上下下都清洗干净,放入茶叶是为了解毒,放入小鱼是为一旦有妖怪放毒,那小鱼就会死去,人们也就知道了。

介绍中秋节的英语及翻译范本篇四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民间有很多说法,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意思是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另外一种说法是与农业生产有关。八月中秋时,农作物基本都成熟了,农民为了庆祝丰收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而流传最为广发的是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历史发展,后来历法融合,使用阴历(夏历),所以将“祭月节”由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

据记载,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中。

到了唐代,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中秋风俗已在我国北方地区流行。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到了明清时,中秋已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功利性的拜祭、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

中秋节自古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我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吃月饼应该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传统习俗,但其实除此以外,在很多地方中秋节会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但相同的地方就是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节日的祝福。

这个不管是什么地方,什么民族,只要是我们中国人,在中秋节这天基本上都会食用,这也是中秋节最传统的食品。

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团圆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外拖面煎至金黄,此又称藕饼,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

田螺。

至于中秋食田螺,则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特别热衷于食之呢?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肉质特别肥美,因此是食田螺的最佳时节。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柚子。

柚子也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人们通常会买来送礼吃食,古人认为其寓意保佑团圆,很多地方都有吃柚子赏月亮的风俗。

菱角。

中秋节吃菱角,据说能让孩子长得聪明伶利。菱角的大多数吃法是将菱角用清水(或盐水)煮熟,然后剥壳当零食吃;也可以将剥了壳的菱角加米煮成咸味的白稀粥,在吃了甜腻的月饼后,喝上一碗菱角粥,胃中的油腻当场去除不少。

桂花鸭。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

大闸蟹。

大闸蟹是江浙地区人们中秋必不可少的助兴菜肴,每人一只,伴着姜醋,拆分食之,是最好的消磨时间的方式。不过,大闸蟹属凉性,吃的时候要配一些黄酒暖胃,食后再饮一杯姜茶,对健康有益。

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月饼寓意团圆,应该是明朝开始的。如果综合明朝有关月饼与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来看,应该能够看出月饼取意团圆的历史轨迹: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祭月供品)。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

介绍中秋节的英语及翻译范本篇五

奇秀天下的庐山屹立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滨。在上匡庐赏月也许是人生中难忘的经历。庐山素有“清凉世界”、“避暑胜地”等美名,秋日里更是赏红叶的好去处。

二、黄山邀月。

漫山的红叶,映着名传天下的黄山迎客松,苍翠中透出绚烂,更显黄山的秀美。入夜,盈盈明月高悬夜空,山雾如轻纱般将月儿笼在其中,透出朦胧而神秘的皎皎月光。

黄山最佳赏月地点:光明顶、天都峰、莲花峰。

三、太清水月。

当万籁俱寂之时,光洁的月亮被一团金辉托出海面,溶溶月色倾洒海面,浮光潋滟,玉壶冰镜。岸边清风掠竹,细浪轻拍,景色幽奇绝伦。这便是崂山十二景中的“太清水月”。

四、三潭印月。

杭州西湖泛舟,您可领略“烟笼秋水月笼纱”的美境。是西湖上的三潭印月,是自古以来的赏月胜地。三个石塔,亭亭玉立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

五、象山夜月。

象鼻山位于桂林市东南漓江右岸,象鼻和象身中间有一水月洞,江水从洞中横贯而过。中秋之夜,乘小舟作江上游,驶入水月洞,便见“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不还流”的绝妙景观。

六、峨眉山月半抱秋。

在半山赏月,峰如峨眉,月如金盘,别有一番静劾和奇俏。

七、二十四桥月夜。

位于扬州,二十四桥,亦名廿四桥,昔为砖砌桥墩,上铺木板,围以红栏。

介绍中秋节的英语及翻译范本篇六

农历八月十五,古称为仲秋,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昨天是中秋节,晚饭以后,我和爸爸、妈妈高高兴兴地坐在阳台上,一边吃月饼,一边吃柿子,一边赏月。

一轮金黄的圆月已经高高地挂在天空中,向地上洒下皎洁的月光,像轻纱似的一般温柔。天空中云很淡,风很轻,月光很美,这构成了一幅漂亮的画。在深蓝色的夜空里,月亮显得更圆、更亮、更美了。这么美的月亮能不让人心动吗?这圆月非常调皮,一会儿钻进云姐姐的怀里,一会儿和星星谈话,一会儿唱歌跳舞……真拿它没办法。这时爸爸说:“其实月亮是不会发光的。它就像一面镜子,把太阳的光反射到地球上,所以这些光是不热的。”

不久,月亮旁边出现了一丝阴影。爸爸又说:“这黑影子是月亮上的‘海’,不过里面没有水。”

啊!这皎洁的明月引起了我的遐想。“啊!我知道,这时嫦娥一定很后悔,真应了那句古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呀!她地偷偷地看着后羿。后羿地在地球上看着给嫦娥的月饼和水果,默默地想念着嫦娥。再说吴刚,正在不停地砍五百多丈高的桂树,砍了又长……玉兔专心致志地捣药……”

中秋佳节真快乐呀,不但月亮圆,而且人们也和亲人一起圆聚。中秋节的月亮真是不可思议呀!

年年中秋,岁岁中秋,今日又逢中秋。人生易老,中秋不完,赤子之心念家园,游子之心看圆月。

介绍中秋节的英语及翻译范本篇七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样香味飘满全村。

安徽省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

四川省儿童将桔子挖空,点上蜡烛,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的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

广东省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山东省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

山西省大同县月饼称团圆饼,大至二三尺,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介绍中秋节的英语及翻译范本篇八

1、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传统活动,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2、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3、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4、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01中秋忌果饼不圆。

中秋也被称为“团圆节”,中秋是团圆的日子,月饼也被叫做“团圆饼”。在八月十五月圆之时,人们都期盼家人可以团聚在一起,联络感情,分享快乐和美好。

所以,在过去,老祖宗认为,中秋祭月拜月时,所摆供的月饼必须是圆的,寓意团团圆圆。月饼不圆,显得不吉利,有分开的意思。

此外,月饼用来供奉月神,也理应该是用圆圆的月饼,象征月亮的皎洁圆满。

除此之外,所摆供的瓜果,也应该是圆的,即便是将瓜果切开,也应该将其切成月牙瓣的莲花状,以此表达团圆美好的意愿。

02祭月不放梨。

“中秋明月分外圆,千家万户共团圆”,中秋是团圆的日子,每到中秋节,游子归家与亲人们团圆,亲朋齐聚共赏月。“团圆”是中秋节的主题。

中秋节祭月,水果供品自然少不了。不过,也并不是什么水果都适合摆供,这其中有不少的讲究。其中,最忌讳的是供梨。

因为“梨”和“离”同音,有分离、离开的意思。中秋节是团圆喜庆的节日,放梨乃团圆节之大忌。

03中秋忌“男拜月”

古人有两种显著的信仰,一个是天地神灵崇拜,一个是祖先信仰。中秋节祭月,源于人类对上古天象的崇拜。在中秋节这一天晚上,人们在自家的门前庭院里,摆设月饼、瓜果等供品祭拜月亮,其在对月神表达崇拜信仰的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期盼。

不过,古代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讲究。

受封建传统思想影响,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尤其是在古代,男女性别差别有着非常显著的界限。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人们都会有意避开“男女之嫌”。受此观念影响,古人认为,祭祀也应该有区别,以免亵渎了神灵。

而在古代,民间传说的月亮是阴的,太阳是阳的。月神代表女性,且在传说中,嫦娥就是天上的月神。为此,就有了“男不拜月”的说法,以免显得亵渎了月神。

而相传灶王爷,俗称“灶君”,或称“灶君公”,也就是厨房之神,是男神,被列为主要的五祀之一。

1、八月十五悄悄来到,除给你月饼外,祝你中秋节喜获丰收,过个多彩之秋。

2、风柔雨润,花好月圆,愿生活日日甜。

3、中秋节到、祝福领导、愿下面办事给力、上面升职加快、老婆对您言听计从。

4、借中秋明月,传美好祝福,祝花好、月圆、人团圆。

5、月亮有星星,乌云有云,你还有我。

6、中秋是一个月亮的孤独,一群月饼的狂欢。

7、月是中秋分外明,祝你天天好心情;皓月当空洒清辉,美好事儿一堆堆;祝愿佳节多喜庆,以后天天走好运!

8、看天上的月,吹人间的风,过最平凡的生活。

9、月亮代表我的心,遥寄着我的静静的守候。遥寄着你默默的支持。

10、月亮代表我心坑坑洼洼冷冰冰。

11、中秋到,月圆圆。星星笑,月饼跳。人团圆,门庭闹。嘻嘻哈哈伴月圆!

12、夏走秋来,骄阳寒霜,中秋之日,年终之时。

13、在这月圆的时刻,我送一个迟到的祝福,愿你梦圆,情圆,人更圆。

14、你是我心中永恒的明月,无论天荒地老,恒久永诉衷肠。

15、月有阴情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希望从今天起月亮永远是圆的,你永远是快乐的!祝你中秋节愉快!

16、好万好事事好,月圆情圆人团圆,祝:中秋节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17、的月亮十六圆,就我一圆圆一年。

18、稳住中秋减肥是对月亮的不尊重。

19、中秋心儿圆,阖家欢乐人团圆。中秋梦儿圆,愿愿随心心愿圆。中秋事儿圆,心想事成圆圆圆!中秋节,送你祝福的同心圆!希望短信收到后,开心十分,感动十分,惦记十分!

20、又一个丹桂飘香的季节,思念在这一刻凝聚,祝愿我的朋友在这个中秋节幸福!

介绍中秋节的英语及翻译范本篇九

1.中秋节吃月饼就像西方人圣诞节吃百果馅饼一样,是必不可少的。圆圆的月饼中通常包有香甜的莲子馅或是红豆馅,馅的中央还会加上一个金黄的咸鸭蛋黄来代表月亮。而月亮正是中秋节庆祝的主题。每年农历8月15日人们一起庆祝中秋,据说这一天的月亮是一年中最亮最圆的。今年的中秋节恰好是阳历的10月1日(中国的国庆日)。

介绍中秋节的英语及翻译范本篇十

活动背景:

“每逢佳节倍思亲”赋予了中秋节浓郁的“家和”概念这个尽享天伦、祈福圆满的月圆之夜,每一颗心灵都是圣洁的,最有容易被激发出人性的真善美,是绝好的增进情感、推动业务的时机。高日公司是一家大型科技企业,有不少外地员工以及外籍员工。为增强国际员工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认识,打造节日气氛,关注员工的感情需求,拉近员工与员工,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距离,更好的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企业举行一次中秋活动。

活动主题:

欢乐中秋,情浓意浓。

活动目的:

1)公司是个大家庭,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员工归宿感。打破一家一户团圆过节的小格局,以分部或科、组为单位(视团队规模而定,以八至十二户为佳),员工带家属一起来参加团队的中秋亲情会。

2)让员工家属了解公司文化,增进对公司的亲切感,提高对员工工作的支持度。

3)激发员工的感恩心与荣誉心,为家人、为团队,更努力、更有价值感的投入工作(以自发立誓定工作目标或生活目标的效果为最佳)。

4)倡导“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平衡理念,强化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珍惜与家人之间、与同事之间共同生活的缘份,引导员工的博爱意识、大家意识。

5)尊重中国的传统风俗,祈福人生的圆满光辉,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升员工的文化素养。

介绍中秋节的英语及翻译范本篇十一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最开始的时候,月饼是在家庭里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里就记载着做月饼的方法。到了近代,开始有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也变得越来越精细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比方说“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团圆,用月饼来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感情,这些都成为了人们的共同心愿。除此之外,月饼还被当成礼品用来送赠亲友,联络感情。

介绍中秋节的英语及翻译范本篇十二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1、中秋节的意义是:团圆庆贺。挖掘和弘扬中秋节中的团圆文化,发扬敬老孝亲、感恩父母的美德,也应该是中秋文化的范畴。

2、中秋节俗有久远源头,中秋节俗贴近了民众生活的需要,民众将秋季的节俗都集中到中秋,使中秋成为四季庆赏的大节之一。

3、拜月、赏月、团圆庆贺是传统中秋节俗的核心,从当代社会生活看,它依然有着符合民众生活需要的现实意义。自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