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青岩古镇游记散文 青岩古镇短文(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7 01:13:33 页码:9
青岩古镇游记散文 青岩古镇短文(九篇)
2022-12-27 01:13:33    小编:ZT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青岩古镇游记散文(精)一

  请允许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锦州中旅的导游员,我叫,非常高兴认识大家。那么这次为期一天的旅游就有我陪您度过,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旅行社的全体员工对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更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在一天的旅行中当您有什么困难和要求请及时与我联系,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我们途中大概需要二个小时的时间,途经凌海市、石山镇、北宁市闾阳镇最终到达我们的目的地青岩寺。青岩寺所地,北宁市长兴店镇,文化进步经济繁荣,物产丰富,交通便利。这里是东北葡萄生产第一镇。农民的水果储藏业也十分发达。青岩寺已敞开胸怀,真诚地欢迎天下朋友来这里沐浴吉祥和幸福。

  据记载:青岩寺始于北魏。历代多有开发重建,尤其在明万历年间重修为盛。现经当地政府近十年的修复、建设,使古寺更兴,青岩更丽。如今,青岩寺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风景区。同时,又是省批准的宗教活动点。

  整个青岩寺分为下院、中院、上院、文殊院四个院。整个寺院以上院石洞中供奉的佛像为主,因其型呈歪脖之态,故俗称“歪脖老母”。据说观世音佛像造型居多,唯歪脖之态,举世罕见,为游人称道、敬仰。又因观世音菩萨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著称,善良的人们赋予其许多优美的传说,而且,这些传说都与周围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溶为一体。

  首选映入眼帘的是青岩寺的山门,山门是由北京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形象是糅合中国古代牌坊与塔的造型,正面是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题写“青岩寺”三个字,经过一段路我们可以看见山门的旧址,也是由赵朴初老先生题词的。

在石路两侧,有一对苍松结伴而立,两树的苍枝绿叶在空中错错相交。远远望去,好像一对情意绵绵的恋人,搂腰搭肩共述衷肠。因此,人们称之为“松人恋”。相传,在很早年间,山下有一对青年男女,男的叫小松,女的叫小青,他们从小青梅竹马,长大情投意合,彼此都产生了爱慕之情。一对恋人面对青山、绿水、订下了百年之好。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好事多磨早就对小青垂涎三尺的王财主趁虚而入。他又是用势力威胁,又是用财富引入引诱,非要娶小青做妾不可。在他的威逼、引诱下,小青的父亲竟答应把小青嫁给老财主。小青姑娘哭得死去活来。趁着月色,逃出家门,悄悄地找到小松,两人抱头痛哭,觉得无路走。他们面对脚下的万丈深渊,双双对天长叹,然后把一横,手挽手向万丈深渊跳去。跳下后,他们觉得身边呼呼的风响,而身子却腾空而起,不但没有坠落,反面随风飘向上院的石洞中。睁眼一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手端着一碗水站在他们的面前,笑吟吟地说:“年轻人,风浪已过,回家成亲去吧!切记,万事不可轻生,只要心中有佛就可逢凶化吉。” 这对年轻人大吃一惊,知道遇见了活菩萨,连忙回家,各自把这一奇遇对家人讲了。而家人告诉他们昨夜里那个欲强娶小青为妾的老财主已坠崖而死。为纪念这个奇遇,小青和小松结婚的当天,就在通往下院的路上种了一对青松。人们都把这对青松看作平等、友好、善良恋情的象征,尽力地保护它们的生存。

  过了恋人松我们就到了青岩寺的下院,下院是大雄宝殿和韦驮殿。大雄宝殿内供奉了三尊菩萨,中间一尊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左边是地藏五菩萨,保寿保平安的,右边是观世音菩萨。对面就是护法韦驮殿和四大天王,它们是保护佛祖的。

出了下院登上石阶,整个青岩寺共有1088个石阶。继续向前走就是药师殿,药师殿中供奉三尊菩萨,中间的是药师傅,左边是日光菩萨,右边是月光菩萨,他们三尊合称“东方三圣”。他们的意思 是日月东升,它们放射地光芒照射着众生,使人们得到快乐和健康。过了药师殿向前走,就到了中院。中院有进香殿,里面供奉的是观音菩萨的下身。进香殿也是为了一些老弱病残的人修建的,他们上不了上院老母洞中,就在这里为老母进香,而老母洞正与进香殿垂直相望,我们上香时仿佛老母正在望着我们一样。

  过了进香殿,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关口,由小篆体书写的三个字“抱曲关”。过了抱曲关,就是九道弯,又称九曲云阶。

  九道弯穿云破雾,悬架山崖,时而顺峰盘旋而上,时而沿坡迂回通幽,真是九曲婉转,妙趣横生。

  九道弯是通往上院的必经之路,其山势复杂,路线难选。据说,为打通来往上院的山路,寺院主持僧人请遍能工巧匠,沿峰岭查看,都没能设计出最理想的路线。正当众人面对险峰峻岭为难时,忽然有一红衣少女盈盈走来,面对众人微微一笑,转身向上院走去。身后留下一条长长的彩带。只见这条彩带时而穿峰越岭,时而通幽饶谷,飘飘洒洒直通上院。

  面对这条奇异的彩带,众工匠眼睛一亮:啊!这正是神仙所赐的绝妙通道线路。于是大家一起动手沿着彩带飘过的路线设计,修建了这条著名的“九曲云阶”。过了九道弯就到了我们费了千辛万苦要拜见的歪脖老母,供奉老母的山洞,称为老母洞。因老母洞背靠青岩,所以得名“青岩寺”。

  青岩寺的最高峰就是文殊院,里面供奉的就是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为孩子、为家人、为朋友求学的不妨去拜拜。

  青岩寺寺院的景观到此结束了,但它的自然风光依然让我们回味无穷,在后山有茂密的森林,有盛开的山花,景色饴人。在我们拜过老母有闲暇时间的时候,不妨可以去感受一下闾山的情趣。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锦州市区,为期一天的旅行到这就要结束了,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也再次欢迎您到我们中旅来做客,我们将以更完善的条件为您服务。再见!

青岩古镇游记散文(精)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各位前来青岩的朋友,下面就由小*我,带领大家移步青岩感受青岩古镇这座明代古城的沧桑与内涵,领悟现代文明与古代文化的冲击。

青岩古镇是贵州省四大古镇之一,其余三个古镇是镇远古镇、丙安古镇和隆里古镇。青岩古镇建于明洪武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78年,距今已经有635年的历史,它建于贵州建省之前,见证了整个贵州的风雨沧桑。

作为贵州省历史文化古镇,青岩的文物点多达百处,其中23处已收入《中国文物地图集.贵州分册》。漫步青岩,古色古香的古镇胜迹随处可见。交错密布于镇内的明清古建筑,计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等共37处,其中8座石碑坊现存3坊。这些古建筑都是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佳作,如慈云寺的石雕、寿佛寺的木雕艺术均为贵阳市仅见的精品。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赵理伦百岁坊”是清朝光绪年间所建,造型独特,工艺精巧。最为有趣的是两侧石柱上的“下山狮”,最具匠心。中国绝大多数的狮子造型都是站着或者蹲着,这种下山狮的设计打破传统理念,充分体现当时的建造者们对于建造这座牌坊的重视和匠师的高超技艺。我国著名的建筑大师刘海粟先生称赞这种工艺“实属罕见”。百岁坊的对面是定广门,它是青岩古镇的南大门,建于明天启年间,距今也已三百多年的历史。城墙依山势而建,蜿蜒曲折20xx余米,极富南方山寨城堡特色。城墙高4.5米,厚3.5米,城门洞上方镶嵌赵西林题的“定广门”三字匾额。定广门上敌楼为三开间重檐歇山顶木结构城门楼,叠梁屋架。站在城楼上,目之所及炊烟袅袅,草木葱荣,一派和谐安宁的景象反衬着当年的硝烟弥漫、战鼓喧天。

古镇上最有名的人物当数云贵第一状元赵以炯。现存的赵以炯故居始建于清代中晚期,为穿斗式悬山顶木结构二进四合大院,坐南向北,有朝门、两厢、正房、后房及全井、花园等。占地面积828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朝门是双开垂花门,高4米,宽2.1米。悬木制匾额上书“文魁”二字。北侧院墙内壁上绘制有百寿图,用各种颜色书写各种字体“寿”字100个,现存的有30多个。现在的赵以炯故居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青岩的魅力还在于在它小小的镇子里儒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五教并存。行走在青岩古镇您能领略不同的文化带给青岩的不同魅力。

游览了这么久,想必各位已经饥肠辘辘。青岩的美食一定会满足您的胃,也会满足您的心。青岩的卤猪脚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一定会让您大快朵颐,酣畅淋漓;香甜酥脆、美味可口的百年老字号黄家玫瑰糖是馈赠亲友的佳品;浓稠挂碗、酸甜适中、回味悠长的青岩双花醋开了您的胃,醉了您的心。

感谢各位游客,希望青岩之旅带给大家的是欢乐、是美的感受,青岩古镇欢迎您的再次到来!青岩与我在这里等着大家再次重聚!

青岩古镇游记散文(精)三

青岩镇,是明清时期的一座古镇,距贵阳约60华里。它地近苗乡,以前曾是军事重镇,用以镇压苗民起义;它又曾是远到川、湘、滇、桂的通衢,往来的商贾都要由此经过。

其实小镇有特色且有着深厚历史背景的建筑还有很多。爬上镇边一侧不算太高的山坡 (当地人称黄家坡)可以鸟瞰小镇的全景,由于小镇并不是建造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建造在高低不平的山坡面上,所以从高处望去,整个小镇的格局给人一种在别的古镇中难以看到的立体美感。寺庙、城门,这些主体建筑在袅袅炊烟缭绕中屹立着,向人们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的古老故事。让人诧异的是,小镇中除了众多的寺庙,竟然还保留着一座基督堂和一座天主堂。

也就是说,小镇中既有佛教徒、又同样盛行 天主教和 基督教,无法得知的是这样的“三教并存”现象是如何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保留下来的,但据镇上人说,每每到了初一、十五、寺庙里的香火是不会断的,而周日到教堂做礼拜的人也是络绎不绝。而除了寺庙、教堂,镇上最有文化代表性的东西可能就是保存完好的古代牌坊,据说古镇原来是有8座石牌坊的,由于历史原因,只留下三座了,它们分别是北门 外的“赵彩章百岁坊”、南门内的“赵伦理百岁坊”和靠近定广门的“周王氏媳妇刘氏节孝坊”,其中以节孝坊的建造最为大气,坊的上方甚至还镶嵌着圣旨立匾。更为戏剧化的是,代表西方文化的教堂就建在象征东方传统思想的节孝坊对面,高高尖顶屹立了百年之久,这种参差交错的不对称美以一种强烈的反差,被渲染到整个文化气氛中,所以在这里看似激烈的文化宗教冲突,却空前地融合起来,让人不得不感叹此弹丸之地内的文化包容性是多么神奇。

抗日战争期间,青岩城墙完好,四座城门依旧,偏僻安全,接纳了很多的“避难者”。八路军贵阳交通站在青岩建立安宣点,把许多革命干部家属疏散到这里来,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和博古(秦邦宪)的家属都曾经在青岩住过。李克农亲属曾居处:位于青岩镇北街10号,1939~1941年李克农等共领导人的亲属曾居于此,现仍为民居;邓颖超之母曾居处:位于南街75号,邓颖超之母杨振德女士1939~1941年曾居于此,现仍为民居,经营快餐;周恩来总理之父曾居处:位于青岩背街2号,1939~1941年,周恩来父亲周懋臣老人曾在此居住,现已对外开放。

这里真是石头砌就的世界。青石板铺成的古驿道,宽阔而平坦,洁净得一尘不染。民居则是石瓦、石墙、石凳、石磨。区别只在于富人家的墙用青条石砌就,穷人家的墙用碎石片叠成,只是年深日久,这些房子愈显得低矮破旧了。置身在这冰冷坚硬的石的世界中,自然更渴望温馨。于是,家家户户都在自己的小院中广植花木,透过小小的门框,可以看到里面一派姹紫嫣红。谁说这里的人们不懂得创造美、欣赏美呢?

小镇的格局也很简单,古驿道是其中的主干,两边则是一条条小巷,它们也同北京的胡同一样,幽深而安谧,走在里面,顿生远离尘嚣、遗世独立之想。更何况这小镇是依山而建,随高就低,走起来就更有一番乐趣。

当年,南来北往的客商带来的不仅是各种货物,还有不同地域的文化。如今,繁华虽已散尽,却留下了几处朱门高墙的会馆和几处佛寺、道观和天主教堂。但它们仅是外地游客的参观景点,对当地人来说,他们引为自豪的只是一座状元府。

所谓“府”,其实只是一座残破的小院,内有一排低矮的三楹瓦房外加一间厢房而已。屋里摆放着几件当年的旧家具和有关状元郎的史料。从史料上看,他的政绩实在平庸得无可称道,但他的科考经历很富于传奇色彩:在会试时,他仅名列第297名,但在殿试时,他竟奇迹般地考了第一名,成了新科状元。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每年高考前夕,贵阳市的家长们总要带着孩子驱车来此叩拜。平日寂静的小镇顿时一派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有时竟然路为之塞。看来,只要我们不改革现行的应试教育,我们的同胞就仍旧会这样活见鬼,总希望从这位科场宠儿的身上乞得几分“文运”。

离状元府半里许,是一座道观,它由江西会馆改建而成,至今仍保留着原来的建筑风格。正殿对面的戏台雕梁画栋,朱栏飞檐,十分精致,只可惜当年台上竹肉齐发、台下觥筹交错的场面已不可复见了。进殿后,不觉哑然失笑,原来那上面赫然端坐的,不是惯常的三清四帝,而是那个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闻名的刘安。平心而论,想靠着裙带关系而“升天”,也确是人之常情。大观园里的宝姑娘,不是也说过“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类的话吗?只是相对于宝姑娘的委婉得体,这里就表露得太过直白了,所以总不免让人觉得有几分粗俗。

由此想到了 云南的 丽江、 山西的 平遥 。它们都曾因荒僻而存留,又因存留而成为游览胜地。一部盛衰史,正好反映了社会的沧桑巨变。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商业气息也日渐浓厚,在平遥,看着沿街那些鳞次栉比的铺面,觉得这座古城其实只剩下一具躯壳。而看到了这保留着更多原貌的小镇,才觉得是在翻看一页早已逝去的历史,从而油然而生几分感慨,几分苍凉。

青岩古镇游记散文(精)四

青岩今镇位于贵阳北郊,鼠州四大今镇之一,一座修于620xx年前的军事今镇。古天,我们一家人就要往此地一游。

1、修建

今镇内乱争有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亮清今修建,今色今香。虽陈旧却别有一番风趣。

两、小吃

青岩三会汇聚各色百般的贵阳小吃,想在贵阳尝点贵阳风味的小吃的伴侣可千万没有能错过。冰粉、恋爱豆腐果、玫瑰糖、血豆腐……。虽然是零下三度的天,但我以及姐姐仍是忍没有住嘴馋,各吃了一碗冰杨梅,粉红的杨梅汤甜滋滋的,小小的杨梅一点也没有酸,心感很好,我还吃了一碗冰粉,冰粉滑溜溜的,从舌头滑下,一个字“爽!”另外,另有腊肠、炸玉米……古天可伪数了把嘴瘾!

3、石趣

说完了好吃的,我们去谈好看的。在今镇的匿石馆,我们看到了形形色色的石头。有貌寝的矿石、水晶、石英、石膏等。在阳光下闪闪缔制,收出五光十色的光线。我想起了邱先生说的:“这些石头都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能把所学的知识用在生活中的感觉伪好!

我们还看到了一些千偶百怪的石头,有的像粽子、有的像水果,另有的像核桃……可都是未经过野生加工的哦!乍一看,还伪像,没有论是颜色以及形状都十分传神呢!

另有许多生物化石,爸爸说,都是二亿多年前的生物演化而去的呢!

古天在青岩今镇一游,让我大饱了眼福以及心福,还增长了没有少知识,伪是个值得一游的今镇。

青岩古镇游记散文(精)五

青岩寺风景区位于北宁市常兴店镇境内,医巫闾山中麓,占地 13平方千米,距北宁市 25公里。青岩寺始建于北魏,兴盛于中唐,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悠久历史,它文化底蕴深厚,佛教氛围浓重,为渤海国僧人释·贞素所建,原称千秋万古寺,明代易名青岩寺。 1985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这里是融宗教与旅游为一体的著名风景区,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八景十二奇观”蔚为壮丽。青岩寺分上院、中院、下院及文殊院(古称魁星阁)、娘娘殿、财神殿、圣水院、观音殿等多处禅院,最为上院供奉的“歪脖老母”名闻天下。据《东北古迹轶闻》记载:“南海落潮,现一青石佛像,请至青岩山云中古洞。群工人移石像及门不能入,有戏之者曰:‘老佛若一歪脖则可入。’言已,佛像之颈即歪,众皆骇,从容移入。吃惊老佛显圣,皆肃然起敬而出,忘请老佛正脖,故至今尚歪”。“ 歪脖老母”为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化身之一。其后,明朝万历四年,清朝光绪十六年都曾重修。

古往今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每天到此观光旅游,降香拜佛者络绎不绝。尤其是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庙会,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每月的初一、十五上香日以及青岩寺诸佛节令,更是香客如云,纷至沓来。

山门

山门上书写的“青岩寺”三个大字,是由中国已故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站在山门处,可望由赵朴初先生书写的“青岩圣境”四个大字鎏刻在悬崖绝壁之上。

电瓶车路

电瓶车路是由观军场村出资修建的,也是我市诸多风景区中第一条电瓶车路。共有电瓶车八辆,乘员十四人,线路长 500米,由山门至大雄宝殿下院,上下车站点均采用仿明清式建筑。挑选十八岁至二十五岁的美丽少女担任驾驶员。电瓶车路的开通为广大游客进山旅游提供了方便,又为青岩寺景区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景观。

圣水院

圣水院全堂佛像开光盛况

圣水院是进入青岩寺景区的第一座大型佛殿,因有圣水井而得名。甘洌的泉水从石缝中涌出,传说此泉水具有治病养颜、强身健体之功效。圣水院左临小溪,右倚崇山,院中雕有滴水观音立身佛像一尊。游人至此燃一柱香,饮一杯圣水,定会使人赏心悦目,乐趣横生。在圣水院的后山,建有高大的露天弥勒佛一尊,他右手托金元宝,左手持佛珠,面露笑容,喜迎八方游客。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开光盛况

著名的大雄宝殿为仿明清重檐式建筑,是由中国已故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殿名。该大殿是由原来的三小间改建成为长 22米、宽 14米、高 15米的五开间大殿。室内重塑三如来佛像(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及十八罗汉像。在大雄宝殿下方,建有两座大型的汉白玉和花岗岩浮雕,面朝东方的第一座浮雕雕刻有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共计 320平方米,用汉白玉雕刻而成,为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碑文。面朝北方的第二座浮雕雕刻的是歪脖老母传说,共计 304平方米,是用闾山特有的花岗岩雕刻而成,所雕刻的人物栩栩如生,再现当年“歪脖老母”显圣时的感人情景。

在大雄宝殿的正前方,建有天王殿和钟鼓二楼,殿内供奉有弥勒佛、韦驮菩萨、四大天王。

罗汉山

进入青岩山,跨过山门,便能看见著名的罗汉山。远远望去,一尊尊巨大的罗汉威严而立。罗汉山上供奉有 500罗汉,均由汉白玉雕刻而成。 500罗汉造型极富变化,众罗汉似僧非僧,似佛非佛,有文有武,有老有少。有怒目的金刚、沉思的比丘、赤脚的行者、袒腹的弥陀,皆惟妙惟肖、神态各异。在 500罗汉山的顶端,建有普贤菩萨的坐骑、佛教的吉祥物 ——吉象一尊。它象征着吉祥如意,永保天下太平。在 500罗汉的簇拥下,一尊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座落在罗汉山中央,广大信士争相朝拜,以求佛主保佑。

观音殿

观音殿座落于罗汉山上,殿中供奉着净瓶观音,即“飞来佛”。飞来佛为紫铜塑像,是大明宣德年间制品,造型美观,神态超然入化,手持净瓶,向人间遍洒甘露,祈者必得身心安乐,福寿绵长。

恋人松

罗汉山下,路的两侧,有一对苍松结伴而立,挺拨青翠,直冲云霄,两树枝杈在空中相互交错,好像一对情意绵绵的恋人,并立搭肩,共叙衷肠一般。

十方炉

十方者为上下合八方,于此十方炉燃香诸佛皆受之,如信息达知诸佛,佛知我来也,必令您心清气爽,豁然顿悟。凡所请之粗香、大香、高香必须在此燃升。再至各佛殿以三柱檀香或其他细香敬拜,默祷所求之事,定会使您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九龙壁

九龙壁长22米,高 3米。九条龙兴云吐雾,盘旋回绕,栩栩如生。龙乃中国图腾,有奋发向上,龙蟠福地之意。

影壁山

也叫屏风山,或锦屏山,在下院对面,齐刷刷的如横劈下来的一般,挡住了阳光,阴影笼罩住寺院,给寺院增添了一种幽静、神奇色彩。

伽蓝殿

伽蓝殿内供奉的是伽蓝菩萨,即武财神 ——关羽。他集三教于一身,在佛教中是伽蓝菩萨,在道教中是武财神,在儒教中是武圣人。他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招财进宝等全能的法力。所以民间各行各业妇儒老幼对万能的伽蓝菩萨顶礼膜拜,远超过其他神佛。

登善亭

亭子的名称是由“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中衍化来的,意思就是说人做好事是十分困难的,它既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从零做起,又要一步一步努力地艰难付出。亭柱所悬楹联为闾山诗人徐长鸿先生撰,辽西书法家任国翥先生书。联云:“善德要求真,举步须登千级路;利名终是幻,洗心且看一亭云。”亭中石上有碑文,记载明万历年间重修青岩寺之事。

南极仙翁

寿神 ——南极仙翁是由汉白玉雕刻而成,他右手持龙头拐杖,左手托寿桃,右侧立有一梅花神鹿。老寿星慈眉善目,笑迎八方四海游客。该神像是由阜新信士孙全文、孙全武、孙全金三兄弟敬请。

药师佛殿

走过登善亭便到了药师佛殿,殿内供奉的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与左右两边的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合称为东方三圣,又称药师三圣。据说药师佛曾发下 12条宏大的志愿,主要有除去一切众生病,令身心安乐,使众生解除劫贼横难,使饥渴众生得以上食,使贫乏无衣食者得衣食,转女为男等渡一切苦难。故信士们认为他能使众生离苦得乐,去忧解难,消灾延寿。因此,又称他为消灾延寿药师佛。

猴石

在药师佛殿西南,去上院的半山腰处,有一巨石迎面而立,高约 3米多,其状类猿,称为“猴石”。宛如蹲在道旁恭候游客一般。

龟石

离猴石不远处,路边有一龟形石,高 3米,长 4米,宽 2米,形如龟,因此称之为“龟石”。神话传说,它是东海龙王敖光手下守护渤海的大将军,特派来守青岩山的。

进香殿

经过读书轩,走过半步阶,前面隐映在林中的佛殿便是进香殿,俗称中院。殿内供奉的是观音菩萨的站像,左为善财,右为龙女,也是歪脖老母的原身塑像。在此燃一柱香就是给老母报道的意思。同时进香殿也供年迈体衰步履艰难的信士在此望山朝拜。

老虎洞

站在进香殿向西南岭上望去,可以看见一个幽深的石洞便是老虎洞。洞口宽约 5米,洞深 10米,洞内宽 7米,系天然形成,有一人造“猛虎”守在洞中。在清朝以前,闾山青岩寺一带老虎经常出没,现如今老虎早已绝迹,但游人看到黑黝黝的虎洞,犹有望而生畏之感。

九道弯

由进香殿向上行走,经龙爪松,过抱曲关,又别有天地。随着山回路转,有一处巧借山势,开凿而成的盘山路径,一边是悬崖绝壁,一侧是幽深山谷,地形险峻,这就是通向上院必经之路的九道弯。

娘娘殿

娘娘殿开光法会

娘娘殿为重檐仿明清建筑,俗称送子观音殿。殿内供奉有观世音菩萨像三尊,广大善男信女争相朝拜,香火极其旺盛。

青岩香鼎

在娘娘殿的北侧有一巨大的金鼎,在金鼎的上方耸立三柱神香,大鼎的四足缠满了红绶带,意寓着平安吉祥。该青铜大鼎是由阜新信士孙全文、孙全武、孙全金三兄弟捐资修建的,可谓功德无量。

龙饮涧

青岩寺上院有天然泉水三处。东边的一处名曰“龙饮涧”,是峰顶上的一股泉水飞流而下形成的瀑布,落入涧中水池内。古人在涧壁上刻有“玉龙饮涧”,“天与甘露”和“圣水池”摩崖,虽年深日久,但还可依稀辨认。西侧还有一泉,从上部悬崖石缝中流入井底,为寺僧食用井,俗你“宝井”,这两处泉水,为渗山水,甘洌可口,冬不封冻,四季不涸,在这悬岩陡壁间,能有此双泉水,可称奇景,据化验此泉水为优质渗山水,无味无害,虽不能消灾治病,但搓手洗脸,可风尘顿消,沉淀后,可以食用。山顶还有一泉,和这两个泉水相似。

十不全亭

十不全亭内供奉的是一尊残疾佛像,称为“十不全”。他是民间神祗,他原为英俊健康之青年,因看到民间多疾病,立志学医,在自己身上试针试药,受尽折磨成了一个残疾人。为了纪念他敢于为中国医药献身的精神,故而千百年来民间百姓奉以香火以示纪念。

老母洞

老母洞是一座天然加人工凿成的石洞,洞深5.5米,宽高各 4米,洞口高 1.8米,洞内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像,通称“观音老母”,因称此洞为“观音老母洞”,简称“老母洞”。“老母”像用花岗岩雕成。奇怪的是,各地寺庙观音像众多,不论座像或站像,头部都是正面的,不偏不倚,然而此洞的观音像,头向一侧倾斜,故称“歪脖老母”。“老母洞”内,“老母”端坐在神台上,神志端祥,目视前方,手托玉瓶,一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神态。石像雕工精湛,造艺颇深。两旁塑有善财童子和龙女像,两侧神台上还塑有十八罗汉像。佛龛有一副楹联写的是:“白莲台上慈悲主,紫竹林中自在佛”。洞口上端的横额刻有“虚无真境”四字。人们把“歪脖老母”看作是“吉祥”、“美好”的象征,表达人们祈求吉祥幸福,消灾除恶的愿望。千百年来,老母香火不断,前来降香、朝拜、许愿、还愿、游览、观光者络绎不绝,因此,关于老母灵验的传说不绝于耳。

仙人桥和藏宝洞

在老母洞东侧是半壁楼。过半壁楼,有一处独石桥,桥长1.5米,宽仅盈尺,桥下悬空,渊深壁绝,不说人行,就连猛兽也难通过,一失足便会粉身碎骨。令人见之,无不目瞪口呆,大惊失色。凡人无法通过,因称石板桥为“仙人桥”。桥东“藏宝洞”有一间房屋大小。传说,洞内藏有青岩寺镇山之宝和珍贵经书文物,因称石洞为“藏宝洞”,是青岩寺的又一奇妙景观。

文殊院

文殊院是青岩寺风景区位置最高的一座佛殿,殿内供奉的是大智文殊佛,佛教认为文殊菩萨以智慧第一,辨才第一,学问深广,被称为大智。每到中高考到来之即,许多学子的父母都为自已的子女求学求智慧,以考取更高的学府。

青岩奇松

青岩寺景区奇松多,除恋人松外,青岩山后有株苍松奇特挺拔,独具神韵,树龄足有六百年以上,尊为“神松”。不远处还有一株古松,盘根虬干,树叶参天,两人合抱而围,其手尚不能相搭,人称万年松。西坡还有一株古松,根部被山洪冲露,横卧于地上,形成苍龙卧坡之势,被称为“卧龙松”。原老母洞附近,有古松数十株,俨如华盖,现仅存其二。

障鹰台

上院东部有一座秀耸云端的高峰,海拔 621米,是闾山南部最高峰,连老鹰也难以飞过,故名“障鹰台”。如站峰顶,举目环视,顿觉心宽地阔,风景格外迷人。

东路景观

从障鹰台至圣水殿之间,还有一条上下山路,分布着数处景观。障鹰台西有一座“乱石棚”,东南是“通天洞”。过通天洞两壁夹立,只见青天一缝,名为“一线天”。向南下行,是“珍珠湖”。湖东北是高丽城,有一座“了望台”。湖南经卧虎石可望“碧水泉”。

西路景观

在青岩寺西部,还有两处景观,一处为双人石,另一处为鸽子洞。

青岩古镇游记散文(精)六

感谢各位去到青岩今镇,我是导游av儿劣,首先我去介绍一下青岩今镇的概况,能让人人有所懂得。

青岩今镇位于贵阳市的北郊,距市区约29千米。这鼠州十分著名的文化今镇之一,游客去到这里,即时就会感悟到悠悠今韵。

青岩今镇汗青悠暂,自亮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设青岩堡至古已有600多年了。亮初,中口王朝为了控造西北边陲,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置贵州卫指挥使司,以控造川、滇、湘、桂驿叙,因青岩位于广西进贵阳门户的贵(阳)番(定番,古惠水县)主驿叙傍边段,在驿叙上设传送公文日"铺"以及传送军情的"塘"。驻军于单狮峰下驿叙旁修屯,史称"青岩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尢大军远征滇黔,大批戎行入进黔中腹地后驻下屯田?

屯"逐渐倒退成军民同驻的村寨,"青岩屯"演酿成"青岩堡"。天启四年至七年(公元1624-1620xx年)时领青岩土守备,领72寨,控造八番十两司的班麟贵在离青岩堡约1千米的"四只把"坡(地名)修土乡,时人称为"王乡"音译汉语为"兵乡"或"营盘"之意,这逝青岩乡的雏形。土乡居高踞险,本青岩堡内乱争寨民为避兵祸,多搬进土乡居住,使土乡渐具规模,成了北下定番(古惠水),此上贵阳,西进仄坝(县),东走龙里(县)的十字交通要寨。经数百年汗青沧桑,多次整建扩修,旅游宝典,由土乡而至石砌乡墙、石砌街巷。于古青岩乡成了一卒座亮清作风的文化今镇。

做为贵州省汗青文化今镇,青岩的文物点多达百处,此中23处已发进中国文物地图集.贵州分册。在那亘今没有变的狮子山下,今镇胜迹到处可见。交错密布于镇内乱争的亮清今修建,计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两祠、一宫、一院等共37处,此中8座石碑坊现存3坊。这些今修建都是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佳做,如慈云寺的石雕、寿梵刹的木雕艺术均为贵阳市仅见的佳构。寺庙、楼阁无没有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虽年暂失建,大全数仍风韵犹存。

青岩镇的镇容布局沿袭亮、清格局,至古仍存完好的朝门、腰门和陈旧今老的石柜台以及木柜台,总给人以悠悠今韵。新修的今镇商业街更使今镇遗风韵味得以弘扬。

鹄立在已经建复的定广门乡墙上,仍模糊可见今乡墙的遗址馂余迹,使人联想当年今镇做为军事要塞重兵屯集驻守的雄姿。面对"赵理伦百岁坊"上制型创意独到,被刘海粟大师叹为"实属罕见"的下山狮,和此外二座石碑坊所蕴含的汗青文化积淀,您可以或许细细品味到今镇文化的全数缩影。踏入贵州汗青上第一位状元赵以炯的府第、孙中山元帅府秘书长仄刚师长教师的故居,另有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

青岩另有自身特有而远近驰名的土特产品。玫瑰糖(本名"麻片糖")闾鹂煽冢系平正宽家?874年首户出产传承至古的百年老字号。青岩单花醋也有百岁高龄,至古没有衰,其醋液浓稠持碗,色如酱油乌中带红,酸味适中,曲香回味悠长而略甜,"老贵阳"们对它颇为恰恰爱。

青岩古镇游记散文(精)七

青岩镇,是明清时期的一座古镇,距贵阳约60华里。它地近苗乡,以前曾是军事重镇,用以镇压苗民起义;它又曾是远到川、湘、滇、桂的通衢,往来的商贾都要由此经过。

其实小镇有特色且有着深厚历史背景的建筑还有很多。爬上镇边一侧不算太高的山坡 (当地人称黄家坡)可以鸟瞰小镇的全景,由于小镇并不是建造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建造在高低不平的山坡面上,所以从高处望去,整个小镇的格局给人一种在别的古镇中难以看到的立体美感。寺庙、城门,这些主体建筑在袅袅炊烟缭绕中屹立着,向人们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的古老故事。让人诧异的是,小镇中除了众多的寺庙,竟然还保留着一座基督堂和一座天主堂。

也就是说,小镇中既有佛教徒、又同样盛行 天主教和 基督教,无法得知的是这样的“三教并存”现象是如何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保留下来的,但据镇上人说,每每到了初一、十五、寺庙里的香火是不会断的,而周日到教堂做礼拜的人也是络绎不绝。而除了寺庙、教堂,镇上最有文化代表性的东西可能就是保存完好的古代牌坊,据说古镇原来是有8座石牌坊的,由于历史原因,只留下三座了,它们分别是北门 外的“赵彩章百岁坊”、南门内的“赵伦理百岁坊”和靠近定广门的“周王氏媳妇刘氏节孝坊”,其中以节孝坊的建造最为大气,坊的上方甚至还镶嵌着圣旨立匾。更为戏剧化的是,代表西方文化的教堂就建在象征东方传统思想的节孝坊对面,高高尖顶屹立了百年之久,这种参差交错的不对称美以一种强烈的反差,被渲染到整个文化气氛中,所以在这里看似激烈的文化宗教冲突,却空前地融合起来,让人不得不感叹此弹丸之地内的文化包容性是多么神奇。

抗日战争期间,青岩城墙完好,四座城门依旧,偏僻安全,接纳了很多的“避难者”。八路军贵阳交通站在青岩建立安宣点,把许多革命干部家属疏散到这里来,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和博古(秦邦宪)的家属都曾经在青岩住过。李克农亲属曾居处:位于青岩镇北街10号,1939~1941年李克农等中共领导人的亲属曾居于此,现仍为民居;邓颖超之母曾居处:位于南街75号,邓颖超之母杨振德女士1939~1941年曾居于此,现仍为民居,经营快餐;周恩来之父曾居处:位于青岩背街2号,1939~1941年,周恩来父亲周懋臣老人曾在此居住,现已对外开放。

这里真是石头砌就的世界。青石板铺成的古驿道,宽阔而平坦,洁净得一尘不染。民居则是石瓦、石墙、石凳、石磨。区别只在于富人家的墙用青条石砌就,穷人家的墙用碎石片叠成,只是年深日久,这些房子愈显得低矮破旧了。置身在这冰冷坚硬的石的世界中,自然更渴望温馨。于是,家家户户都在自己的小院中广植花木,透过小小的门框,可以看到里面一派姹紫嫣红。谁说这里的人们不懂得创造美、欣赏美呢?

小镇的格局也很简单,古驿道是其中的主干,两边则是一条条小巷,它们也同北京的胡同一样,幽深而安谧,走在里面,顿生远离尘嚣、遗世独立之想。更何况这小镇是依山而建,随高就低,走起来就更有一番乐趣。

当年,南来北往的客商带来的不仅是各种货物,还有不同地域的文化。如今,繁华虽已散尽,却留下了几处朱门高墙的会馆和几处佛寺、道观和天主教堂。但它们仅是外地游客的参观景点,对当地人来说,他们引为自豪的只是一座状元府。

所谓“府”,其实只是一座残破的小院,内有一排低矮的三楹瓦房外加一间厢房而已。屋里摆放着几件当年的旧家具和有关状元郎的史料。从史料上看,他的政绩实在平庸得无可称道,但他的科考经历很富于传奇色彩:在会试时,他仅名列第297名,但在殿试时,他竟奇迹般地考了第一名,成了新科状元。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每年高考前夕,贵阳市的家长们总要带着孩子驱车来此叩拜。平日寂静的小镇顿时一派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有时竟然路为之塞。看来,只要我们不改革现行的应试教育,我们的同胞就仍旧会这样活见鬼,总希望从这位科场宠儿的身上乞得几分“文运”。

离状元府半里许,是一座道观,它由江西会馆改建而成,至今仍保留着原来的建筑风格。正殿对面的戏台雕梁画栋,朱栏飞檐,十分精致,只可惜当年台上竹肉齐发、台下觥筹交错的场面已不可复见了。进殿后,不觉哑然失笑,原来那上面赫然端坐的,不是惯常的三清四帝,而是那个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闻名的刘安。平心而论,想靠着裙带关系而“升天”,也确是人之常情。大观园里的宝姑娘,不是也说过“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类的话吗?只是相对于宝姑娘的委婉得体,这里就表露得太过直白了,所以总不免让人觉得有几分粗俗。

由此想到了 云南的 丽江、 山西的 平遥 。它们都曾因荒僻而存留,又因存留而成为游览胜地。一部盛衰史,正好反映了社会的沧桑巨变。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商业气息也日渐浓厚,在平遥,看着沿街那些鳞次栉比的铺面,觉得这座古城其实只剩下一具躯壳。而看到了这保留着更多原貌的小镇,才觉得是在翻看一页早已逝去的历史,从而油然而生几分感慨,几分苍凉。

青岩古镇游记散文(精)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各位前来青岩的朋友,下面就由小*我,带领大家移步青岩感受青岩古镇这座明代古城的沧桑与内涵,领悟现代文明与古代文化的冲击。

青岩古镇是贵州省四大古镇之一,其余三个古镇是镇远古镇、丙安古镇和隆里古镇。青岩古镇建于明洪武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78年,距今已经有635年的历史,它建于贵州建省之前,见证了整个贵州的风雨沧桑。

作为贵州省历史文化古镇,青岩的文物点多达百处,其中23处已收入《中国文物地图集.贵州分册》。漫步青岩,古色古香的古镇胜迹随处可见。交错密布于镇内的明清古建筑,计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等共37处,其中8座石碑坊现存3坊。这些古建筑都是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佳作,如慈云寺的石雕、寿佛寺的木雕艺术均为贵阳市仅见的精品。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赵理伦百岁坊”是清朝光绪年间所建,造型独特,工艺精巧。最为有趣的是两侧石柱上的“下山狮”,最具匠心。中国绝大多数的狮子造型都是站着或者蹲着,这种下山狮的设计打破传统理念,充分体现当时的建造者们对于建造这座牌坊的重视和匠师的高超技艺。我国著名的建筑大师刘海粟先生称赞这种工艺“实属罕见”。百岁坊的对面是定广门,它是青岩古镇的南大门,建于明天启年间,距今也已三百多年的历史。城墙依山势而建,蜿蜒曲折20xx余米,极富南方山寨城堡特色。城墙高4.5米,厚3.5米,城门洞上方镶嵌赵西林题的“定广门”三字匾额。定广门上敌楼为三开间重檐歇山顶木结构城门楼,叠梁屋架。站在城楼上,目之所及炊烟袅袅,草木葱荣,一派和谐安宁的景象反衬着当年的硝烟弥漫、战鼓喧天。

古镇上最有名的人物当数云贵第一状元赵以炯。现存的赵以炯故居始建于清代中晚期,为穿斗式悬山顶木结构二进四合大院,坐南向北,有朝门、两厢、正房、后房及全井、花园等。占地面积828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朝门是双开垂花门,高4米,宽2.1米。悬木制匾额上书“文魁”二字。北侧院墙内壁上绘制有百寿图,用各种颜色书写各种字体“寿”字100个,现存的有30多个。现在的赵以炯故居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青岩的魅力还在于在它小小的镇子里儒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五教并存。行走在青岩古镇您能领略不同的文化带给青岩的不同魅力。

游览了这么久,想必各位已经饥肠辘辘。青岩的美食一定会满足您的胃,也会满足您的心。青岩的卤猪脚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一定会让您大快朵颐,酣畅淋漓;香甜酥脆、美味可口的百年老字号黄家玫瑰糖是馈赠亲友的佳品;浓稠挂碗、酸甜适中、回味悠长的青岩双花醋开了您的胃,醉了您的心。

感谢各位游客,希望青岩之旅带给大家的是欢乐、是美的感受,青岩古镇欢迎您的再次到来!青岩与我在这里等着大家再次重聚!

青岩古镇游记散文(精)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各位前来青岩的朋友,下面就由小*我,带领大家移步青岩感受青岩古镇这座明代古城的沧桑与内涵,领悟现代文明与古代文化的冲击。

青岩古镇是贵州省四大古镇之一,其余三个古镇是镇远古镇、丙安古镇和隆里古镇。青岩古镇建于明洪武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78年,距今已经有635年的历史,它建于贵州建省之前,见证了整个贵州的风雨沧桑。

作为贵州省历史文化古镇,青岩的文物点多达百处,其中23处已收入《中国文物地图集.贵州分册》。漫步青岩,古色古香的古镇胜迹随处可见。交错密布于镇内的明清古建筑,计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等共37处,其中8座石碑坊现存3坊。这些古建筑都是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佳作,如慈云寺的石雕、寿佛寺的木雕艺术均为贵阳市仅见的精品。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赵理伦百岁坊”是清朝光绪年间所建,造型独特,工艺精巧。最为有趣的是两侧石柱上的“下山狮”,最具匠心。中国绝大多数的狮子造型都是站着或者蹲着,这种下山狮的设计打破传统理念,充分体现当时的建造者们对于建造这座牌坊的重视和匠师的高超技艺。我国著名的建筑大师刘海粟先生称赞这种工艺“实属罕见”。百岁坊的对面是定广门,它是青岩古镇的南大门,建于明天启年间,距今也已三百多年的历史。城墙依山势而建,蜿蜒曲折20xx余米,极富南方山寨城堡特色。城墙高4.5米,厚3.5米,城门洞上方镶嵌赵西林题的“定广门”三字匾额。定广门上敌楼为三开间重檐歇山顶木结构城门楼,叠梁屋架。站在城楼上,目之所及炊烟袅袅,草木葱荣,一派和谐安宁的景象反衬着当年的硝烟弥漫、战鼓喧天。

古镇上最有名的人物当数云贵第一状元赵以炯。现存的赵以炯故居始建于清代中晚期,为穿斗式悬山顶木结构二进四合大院,坐南向北,有朝门、两厢、正房、后房及全井、花园等。占地面积828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朝门是双开垂花门,高4米,宽2.1米。悬木制匾额上书“文魁”二字。北侧院墙内壁上绘制有百寿图,用各种颜色书写各种字体“寿”字100个,现存的有30多个。现在的赵以炯故居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青岩的魅力还在于在它小小的镇子里儒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五教并存。行走在青岩古镇您能领略不同的文化带给青岩的不同魅力。

游览了这么久,想必各位已经饥肠辘辘。青岩的美食一定会满足您的胃,也会满足您的心。青岩的卤猪脚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一定会让您大快朵颐,酣畅淋漓;香甜酥脆、美味可口的百年老字号黄家玫瑰糖是馈赠亲友的佳品;浓稠挂碗、酸甜适中、回味悠长的青岩双花醋开了您的胃,醉了您的心。

感谢各位游客,希望青岩之旅带给大家的是欢乐、是美的感受,青岩古镇欢迎您的再次到来!青岩与我在这里等着大家再次重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