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比大小教学设计汇总(精选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0:31:29 页码:13
最新比大小教学设计汇总(精选11篇)
2023-11-11 10:31:29    小编:ZTFB

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喜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结要具备启发性和激励性,让读者有所收获和反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音乐推荐和乐器学习资源,供大家借鉴和学习。

比大小教学设计汇总篇一

(课件演示)这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处荒凉的山脚下。由于正是午时,天气闷热。悟空心疼师傅,不辞辛苦,终于找到了一个西瓜给师傅解渴。

师:一个西瓜,怎么吃?

悟空说,我们4个人,就平均分4份,一人一份好了。每人吃1/4。

八戒一听急了,忙说我不要1/4,我的身体这么强壮,我要吃1/8。

悟空一听乐了,说,你确定要吃西瓜的1/8,不后悔。八戒见师兄答应了,急忙说:“好,好,好!”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喜欢的动画片,悬疑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操作探索,合作探究。

1.看图比大小,建立“形象比较”模式。

(1)比较分子相同分数大小。

(2)“火眼金睛”

比较1/3和1/2,1/7和1/5,1/3和1/6的大小。

你发现这些分数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归纳出分子相同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3)比较分母相同分数大小。

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本58页例题。

师:你们在做题目时,遇到什么问题了。(分母相同分数的比较。

师:你是怎么比较分母相同分数大小的比较。

【设计说明】:将例题交给学生去自学,探究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学生只有自己发现分母相同分数比较的规律,才能最终摆脱对直观的依赖,抽象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2.理解分数,建立“意义比较”的模型。

(1)做课本第58页“试一试”第(1)题。

学生汇报答案,引导学生说出填分数的理由和比较的想法。

(2)做课本第58页“试一试”第(2)题。

引导学生归纳出比大小的两个分数可以分为两类:有分母相同的,还有分子都是1的。

3.解释应用。

演示课件:出示同分母和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归类编排题。

4.发现窍门,建立“法则比大小”的模式。

(课件)出示同分母和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混排题。

师:这么多题目要比比谁最细心。经是你能直接比大小,也可以不涂颜色。

【设计说明】:此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激励下,自己去观察、思考推理、归纳。

三、游戏:“拿小棒”

(课件演示)出示10根小棒。

师:老师拿了全部的3/10,老师拿了几根?

你要拿得比我少,应该怎么拿?同桌两人玩一玩。要说出拿出了全部几分之几?

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拿的?

[设计说明:情境中让学生巩固本课所学简单大小比较的方法。

四、小结。

学们说一说这节课学了哪些知识?你是怎样学会的?

比大小。

1/41/83/41/4。

比大小教学设计汇总篇二

1、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

比大小教学设计汇总篇三

第一单元比大小(二)。

授课人。

所在单位。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学目标。

2、在涂一涂,比一比中培养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应用能力,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的活动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难点: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小数的意义不同。

课前准备。

教师。

视频投影仪、图例。

学生。

两张同样大的方格纸、彩笔。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

发现。

问题。

我们已经和小数成为了好朋友,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了。

1、大家来看这样两个小数0.3和0.30谁大呢?

2、你想通过什么方法证明0.3=0.30呢?

学生可能回答03.=0.30。

学生汇报。

操作,

体验。

探究。

(一)引导。

第一次发现。

3.和老师一起动手试一试,好吗?

4.快拿两张方格纸用彩笔涂一涂,表示0.3和0.30。

教师巡视。

5.在黑板粘贴的图例上随着学生的汇报涂色。

6.在小组内一起数一数涂色的方格数。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7.指名汇报(板书:0.3=0.30)。

1.学生动手操作,用彩笔。

2.互相欣赏。

3.指名汇报涂色的过程。

4.学生小组合作。

5.学生汇报。

得出结论0.3=0.30。

但表示的意义不同。

通过操作使学生对前面学习的分数的意义进行回顾。涂色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通过数一数方格使学生亲身经历涂色部分面积是相等的过程。

(二)引导第二次发现。

1.视频投影仪出示教材,p10t1.0.2和0.20谁大?

2.指名一边涂色一边汇报。

1.学生在教材上完成涂色、比较。

2.同桌交流得出结论:

0.2*0.20。

再次实际操作使学生感受到这两个小数也是一样大的。

(三)引导第三次发现。

1、投影仪出示教材的第2题,2个同样大的方格。

2、提问:你想怎样涂色,使两部分相等?

3、快动手试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结果。

4、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汇报。

6、教师板书。

0.5=0.500.7=0.70。

0.9=0.900.1=0.10。

……。

1、学生自由回答。

2、学生自由涂色、写数。

3、小组合作交流。

4、小组代表汇报,说明理由。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的思维从几个数拓展到许多组数的比较。

(四)引导学生总结概括。

1、提问:通过以上这些活动,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在小组内交流。

3、师板书结论:强调小数大小相等,但表示的意义不同。

1、小组合作交流。

2、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3、得出结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就可以)。

由具体实例归纳一般规律,使学生对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感性上理解小数的意义。

生活,

趣味。

拓展。

1.指板书。

提问:你还可以运用生活实际来说明两个小数是相等的吗?

0.4=()元。

0.60米=()米。

1.500千克=()千克。

8元=()元。

3.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小数吗?

板书:

()=()=()。

4.教师巡视。

5.指导汇报。

师板书:

0.4=0.40=0.400。

学生可能汇报:

0.5元表示5角;

0.50元表示5角0分;所以0.5=0.50。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交流。

3.学生自由选择小数独立完成。

4.同桌之间交流。

5.学生汇报。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蕴含着生活。

通过这一开放性问题,使学生灵活运用小数这一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交流加深对这一规理解与应用,激发学生感受小数的神奇。

升华,

回归。

生活。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想对小数朋友说什么呢?

2.到生活中去寻找两个小数相等的例子,好吗?

看谁细心,找的最多。

学生自由谈体会。

让数学回归生活,学以致用。

比大小教学设计汇总篇四

1.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三只猴子分水果的情境和讲故事让学生自己运用手中的学具进行一一对应相比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的探索发现。

2.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让学生操作拿出与猴子和香蕉相对应的数字卡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得出猴子比香蕉多,也就是32,讲完后让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等等。

3.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比如,通过对各种个性化练习的及时反馈,让学生更加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这三个符号的读法及其含义和作用。

(2)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识别5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学会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读和学会“”、“”和“=”的用法。

(2)通过练习让学生初步建立符号感。

(3)在情境中培养学生初步初步学会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学兴趣,体验实际生活中的大小。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五.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数的大小,并正确的运用“”、“”和“=”

六.教法选择

创设情境法

七.学法指导

动手操作、交流合作

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主题图、图片(包括3只小猴、4个梨子、三个桃子、2根香蕉)、1-5的数字卡片。

学生准备:

1-5的数字卡片。

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黑板上出示1-5各数,请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排列数的大小。

(1)报数字,让学生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2、5、3、1、4。

(2)出示:2、5、3、1、4数字卡片,请学生把以上的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讲授新知

1.首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小猴分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

比大小教学设计汇总篇五

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

1、少年宫正在举行一个个人广播体操比赛,下面是先出场的两位选手的资料介绍:郑强,11岁,身高1.42米;李明,11岁,身高1.38米。

1、他们俩谁高?为什么?板书:1.42米1.38米。

3、第三位选手出场了,张华,今年也是11岁,身高1.40米,我们先来关心一下他的成绩:评委说,张华的表现比李明要好,但不能得10分。猜一猜评委可能给出多少分?请你将这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说一说你的怎么比的。

4、现在他们要进行团体表演,请你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把他们排成一队。

5、小结。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1、三位选手的体重是这样的:40.26千克、35.56千克、35.80千克。

请你把他们的体重按顺序排列起来。

2、第9页练一练第1题、2、3、4题。

3、第9题《数学游戏》。

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比大小教学设计汇总篇六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页,练习第5、6题,比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主题图;3只小猴、4个梨、3个桃、2个香蕉的图片:1-5数字卡片:学具盒。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一些数字,请看黑板(边板边说)你们能读出它们吗?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摆上数字卡片3、1、5、2、4。

师:你们能按从小到大的数字排列。(请一位学生上黑板摆)。

师:谁还能从大到小排列呢?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1、出示主题图。

师;有几只猴子到山上玩耍,他们也遇到了一些数字。

信息。(出示挂图)。

从这幅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呢?

教师跟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黑板上贴出水果图,并标上数子。

(二)引导学生学习“”“”和“=”

师: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比较数字的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请同学们观察猴子和水果的数量,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教学“”“”和“=’)。

1、教学“=”

(1)师:我们来比一比,哪些水果和猴子的数量一样多?

(2)教师说明:当桃子和猴子的数量一样多时,我们就说3只猴子和3个桃相等。(板书:“3=3”),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3)师:同学们看看,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2、教学“”(猴子和香蕉比)。

(1)学生观察得出,猴比香蕉多,教学32(板书32),教学反思《比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

(2)请学生观察“”,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开口大,朝大数。

(3)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3、教学“”(猴子和梨比)。

(1)学生观察得出,猴比梨少,教学34(板书34)。

(2)请学生观察“”,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尖头小,对小数。”

(3)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同桌讨论,看有什么发现。

(1)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2)让学生边读边用手指在空中写两遍。

5、发散思维。

师:看看这些数字,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1、第20页第5题,教师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请几个学生上黑板摆一摆。

2、第2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几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游戏:比一比。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的数量是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

(2)同桌游戏:同桌间拿出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师:我们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读一遍: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概念的难点。

本节课是通过图形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初步建立“符号感”,通过将小猴与3种水果的对应排列,以儿童能接受为以后集合、对应、统计的教学打下基础。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仅要学习运算符号,“+”、“-”,还要学习关系符号,“”、“”、“=”。认识这三种符号后,学生是怎样区别和理解的呢?我在教学时,特别让学生注意符号的开口方向:“”开口向左是大于号;“”开口向右是小于号;两边都相同的数用等于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出顺口溜:相同数间用等号;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可以帮助学生对符号的理解和记忆。

比大小教学设计汇总篇七

一、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二、教学重难点:

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三、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梨桃香蕉)。

343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3234。

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

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

比大小教学设计汇总篇八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页,练习第5、6题,比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学难点:

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3只小猴、4个梨、3个桃、2个香蕉的图片: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旧知辅垫: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一些数字,请看黑板(边板边说)你们能读出它们吗?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摆上数字卡片3、1、5、2、4。

师:你们能按从小到大的数字排列。(请一位学生上黑板摆)。

师:谁还能从大到小排列呢?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1、出示主题图。

师;有几只猴子到山上玩耍,他们也遇到了一些数字。

信息。(出示挂图)。

从这幅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呢?

教师跟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黑板上贴出水果图,并标上数子。

(二)引导学生学习“”“”和“=”

师: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比较数字的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请同学们观察猴子和水果的数量,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教学“”“”和“=’)。

1、教学“=”

(1)师:我们来比一比,哪些水果和猴子的数量一样多?

(2)教师说明:当桃子和猴子的数量一样多时,我们就说3只猴子和3个桃相等。(板书:“3=3”),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3)师:同学们看看,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2、教学“”(猴子和香蕉比)。

(1)学生观察得出,猴比香蕉多,教学32(板书32),教学反思《比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

(2)请学生观察“”,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开口大,朝大数。

(3)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3、教学“”(猴子和梨比)。

(1)学生观察得出,猴比梨少,教学34(板书34)。

(2)请学生观察“”,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尖头小,对小数。”

(3)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同桌讨论,看有什么发现。

(1)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2)让学生边读边用手指在空中写两遍。

5、发散思维。

师:看看这些数字,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三、拓展运用。

1、第20页第5题,教师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请几个学生上黑板摆一摆。

2、第2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几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游戏:比一比。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的数量是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

(2)同桌游戏:同桌间拿出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四、总结:

师:我们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读一遍: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教学反思: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概念的难点。

本节课是通过图形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初步建立“符号感”,通过将小猴与3种水果的对应排列,以儿童能接受为以后集合、对应、统计的教学打下基础。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仅要学习运算符号,“+”、“-”,还要学习关系符号,“”、“”、“=”。认识这三种符号后,学生是怎样区别和理解的呢?我在教学时,特别让学生注意符号的开口方向:“”开口向左是大于号;“”开口向右是小于号;两边都相同的数用等于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出顺口溜:相同数间用等号;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可以帮助学生对符号的理解和记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比大小教学设计汇总篇九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页,练习第5、6题,比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

1、使学生认识“”“。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认识“”“。

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3只小猴、4个梨、3个桃、2个香蕉的图片:1-5数字卡片:学具盒。

一、旧知辅垫: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一些数字,请看黑板(边板边说)你们能读出它们吗?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摆上数字卡片3、1、5、2、4。

师:你们能按从小到大的数字排列。(请一位学生上黑板摆)。

师:谁还能从大到小排列呢?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1、出示主题图。

师;有几只猴子到山上玩耍,他们也遇到了一些数字。

信息。(出示挂图)。

从这幅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呢?

教师跟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黑板上贴出水果图,并标上数子。

(二)引导学生学习“”“。

1、教学“=”

(1)师:我们来比一比,哪些水果和猴子的数量一样多?

(2)教师说明:当桃子和猴子的数量一样多时,我们就说3只猴子和3个桃相等。(板书:“3=3”),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3)师:同学们看看,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2、教学“”(猴子和香蕉比)。

(1)学生观察得出,猴比香蕉多,教学32(板书32),教学反思《比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

(2)请学生观察“”,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开口大,朝大数。

(3)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3、教学“。

(1)学生观察得出,猴比梨少,教学3。

(2)请学生观察“。

(3)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同桌讨论,看有什么发现。

(1)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2)让学生边读边用手指在空中写两遍。

5、发散思维。

师:看看这些数字,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三、拓展运用。

1、第20页第5题,教师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请几个学生上黑板摆一摆。

2、第2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几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游戏:比一比。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的'数量是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

(2)同桌游戏:同桌间拿出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四、总结:

师:我们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读一遍: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概念的难点。

本节课是通过图形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初步建立“符号感”,通过将小猴与3种水果的对应排列,以儿童能接受为以后集合、对应、统计的教学打下基础。

比大小教学设计汇总篇十

二.设计思想。

1.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三只猴子分水果的情境和讲故事让学生自己运用手中的学具进行一一对应相比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的探索发现。

2.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让学生操作拿出与猴子和香蕉相对应的数字卡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得出猴子比香蕉多,也就是32,讲完后让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等等。

3.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比如,通过对各种个性化练习的及时反馈,让学生更加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这三个符号的读法及其含义和作用。

(2)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识别5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学会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读和学会“”、“”和“=”的用法。

(2)通过练习让学生初步建立符号感。

(3)在情境中培养学生初步初步学会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学兴趣,体验实际生活中的大小。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能正确判断数的大小,并正确的运用“”、“”和“=”

六.教法选择。

创设情境法。

七.学法指导。

动手操作、交流合作。

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主题图、图片(包括3只小猴、4个梨子、三个桃子、2根香蕉)、1-5的数字卡片。

学生准备:

1-5的数字卡片。

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黑板上出示1-5各数,请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排列数的大小。

(1)报数字,让学生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2、5、3、1、4。

(2)出示:2、5、3、1、4数字卡片,请学生把以上的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讲授新知。

1.首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小猴分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

比大小教学设计汇总篇十一

掌握通分的方法,能运用通分的知识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在比较大小的同时体会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观察、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过程中,感受通分的必要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课堂评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3)练习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意练习的形式、梯度和侧重点,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1、导语:我们学习了分数大小的比较有两种情况,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是哪两种情况?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的复习题,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对。

教师导入新课:如果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呢?

1、教师谈话引入:我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读书,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人民的好警察任长霞》,这本书介绍了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的先进事迹,我们书中的同伴红红和亮亮正在读这本书。

2、出示图片,交流方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