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山水的散文简短(优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6:29:48 页码:9
2023年山水的散文简短(优质11篇)
2023-11-11 06:29:48    小编:ZTFB

社会发展越来越快,每天都有新鲜事物涌现,我们是否需要总结一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呢?如何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案例和经验分享,希望能为大家提供新的思路和创意。

山水的散文简短篇一

听说船早晨十点从奉节人峡,九点多钟我揣了一份干粮爬上一道金属小梯,站到船顶层的甲板上了。从那时候起,我就跟天、水以及两岸的塌岩峭壁打成一片,一直伫立到天色昏暗,只听得见成群的水鸭子在江面上啾啾私语,却看不见它们的时候,才回到舱里。在初冬的江风里吹了将近九个钟头,脸和手背都觉得有些麻木臃肿了,然而那是怎样难忘的九个钟头啊!我一直都像是在变幻无穷的梦境里,又像是在听一阅奔放浩荡的交响乐章:忽而妩媚,忽而雄壮;忽而阴森逼人,忽而灿烂夺目。

整个大江有如一环环接起来的银链,每一环四壁都是蔽天翁日的峰峦,中间各自形成一个独特天地,有的椭圆如琵琶,有的长如梭。走进一环,回首只见浮云衬着初冬的夭空,自由自在地游动,下面众峰峥嵘,各不相让,实在看不出船是怎样硬从群山缝隙里钻过来的。往前看呢,山岚弥漫,重岩叠嶂,有的如笋如柱。直插云禽,有的像彩屏般森严大方地屹立在前,挡住去路。天又晓得船将怎样从这些巨汉的腋下钻出去。

那两百公里的水程用文学作品来形容,正像是一出情节惊险,故事曲折离奇的好戏,这一幕包管你猜不出下一幕的发展,文思如此之绵密,而又如此之突兀,它迫使你非一口气看完不可。

出了三峡,我只有力气说一句话:这真是自然之大手笔。晚餐桌上,我们拿它比过密西西比河,也比过从阿尔卑斯山穿过的一段多瑙河,越比越觉得祖国河山的奇瑰,也越体会到我们的诗词绘画何以那样俊拔奇伟,气势万千。

没到三峡以前,只把它想像成岩壁峭绝,不见天日。其实,太阳这个巧妙的照明师不但利用出峡人峡的当儿,不断跟我们玩着捉迷藏,它还会在壁立千初的幽谷里,忽而从峰与峰之间投进一道金晃晃的光柱,忽而它又躲进云里,透过薄云垂下一匹轻纱。

早年读书时候,对三峡的云彩早就向往了,这次一见,果然是不平凡。过瞿塘峡,山岌积雪跟云絮几乎屏在一起,明明是云彩在移动,恍惚间却觉得是山头在走。过巫峡,云渐成朵,忽聚忽散,似天鹅群舞,在蓝天上织出奇妙的图案。有时候云彩又呈一束束白色的孩带,它似乎在用尽一切轻盈婀娜的姿态来衬托四周叠起的重岭。

初人峡,颇有逛东岳庙时候的森像之感。四面八方都是些奇而丑的山神,朝自己扑奔而来。两岸斑驳的岩石如巨兽伺伏,又似正在沉眠。山峰有的作编蝠展翅状,有的如尖刀倒插,也有的似引颈欲鸣的雄鸡,就好像一位魄力大、手艺高的巨人曾挥动千钧巨斧,东祈西削,硬替大江斩出这道去路。岩身有的作绛紫色,有的灰白杏黄间杂。著名的“三排石”是浅灰带黄,像煞三煮断垣。仙女峰作杏黄色,峰形尖如手指,真是瑰丽动人。

尽管山坳里树上还累累挂着黄橙橙的广柑,峰巅却见了雪。大概只薄薄下了一层,经风一刮,远望好像楞楞可见的肋骨。巫峡某峰,半腰横挂着一道灰云,显得异常英俊。有的山上还有闪亮的瀑布,像银丝带般蜿蜒飘下。也有的虽然只不过是山缝儿里淌下的一道涧流,可是在夕阳的映照下,却也变成了金色的链子。

船刚到夔府峡,望到屹立中流的艳濒滩,就不能不领略到三峡水势的险咤了。从那以后,江面不断出现这种拦路的礁石。勇敢的人们居然还给这些暗礁起下动听的名字:如“头珠石”、“二珠石”。这以外,江心还埋伏着无数险滩,名字也都蛮漂亮。过去不晓得多少生灵都葬身在那里了。现在尽管江身狭窄如昔,却安全得像个秩序井然的城市。江面每个暗礁上面都浮起红色灯标,船每航到瓶口细颈处,山角必有个水标站,门前挂着各种标记,那大概就相当于陆地上的交通誉。水浅地方,必有白色的报航船,对来往船只报告水位。傍晚,还有人驾船把江面一盏盏的红灯点着,那使我忆起老北京的路灯。

每过险滩,从船舷俯瞰,江心总像有万条蛟龙翻滚,漩涡团团,船身震撼。这时候,水面皱纹圆如铜钱,乱如海藻,恐怖如陷阱。为了避免搁浅,穿着救生衣的水手站在船头的两侧,用一根红蓝相间的长篙不停地试着水位。只听到风的呼啸,船头跟激流的冲撞,和水手报水位的喊声。这当儿,驾驶台一定紧张得很了。

船一声接一声地响着汽笛,对面要是有船,也鸣笛示意。船跟船打了招呼,于是,山跟山也对语起来了,声音辽远而探沉,像是发自大地的肺腑。

最令人惊心动魄的是激流里的木船。有的是出来打鱼的,有的正把川江的橘麻往下游运。彪悍的船夫就驾着这种弱不禁风的木船,沿着鳞峋的峨岩,在江心跟汹涌的漩涡搏斗。船身给风刮得倾斜了,浪花漫过了船头,但是勇敢的桨手们还在劲风里唱着号子歌。

这当儿,一声汽笛,轮船眼看开过来了。木船赶紧朝江边划。轮船驶过,在江里翻滚的那一万条蛟龙变成十万条了,木船就像狂风中的荷叶瓣那样横过来倒过去地颠簸动荡。不管怎样,桨手们依旧唱着号子歌,逆流前进。他们征服三峡的方注虽然是古老过时的,然而他们毕竟还是征服者。

三峡的山水叫人惊服,更叫人惊服的是沿峡劳动人民征肺自然,谋取生存的勇气和本领。在那耸立的峭壁上,依稀可口辨出千百层细小石级,蜿蜒交错,真是羊肠蟠道三十六迥。有时候重岩绝壁上垂下一道长达十几丈的竹梯,远望宛如什么爬虫在嘎岩上蠕动。上面,白色的炊烟从一排排茅舍里袅袅上升。用望远镜眺望,还可以看到屋檐下晒的柴禾、腊肉或涟具,旁边的土丘大约就是他们的祖莹。峡里还时常看见田垄禾牲口。在只有老鹰才飞得到的绝岩上,古代的'人们建起了高培和寺庙。

船到南津关,岸上忽然出现了一片完全不同的景象;山麓下搭起一排新的木屋和白色的帐篷。这时候,一簇年轻小伙子正在篮球架子下面嘶嚷着,抢夺着。多么熟稳的声音啊!我断到了筑路工人铿然的铁锹声,也听到更洪亮的炸石声。赶紧借过望远镜来一望,镜子里出现了一张张充满青春气息的笑脸。多巧啊,电灯这当儿亮了。我看见高耸的钻探机。

原来这是个重大的勘察基地,岸上的人们正是历史奇迹的创造者。他们征服自然的规模更大,办法更高明了。他们正设计在三峡东边把口的地方修建一座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一座可以照耀半个中国的水电站。三峡将从蜀道上一道险峻的关隘,变成为幸福的源泉。

山势渐渐由奇伟而平凡了,船终于在苍茫的暮色里,安全出了峡。从此,漩涡消失了,两岸的峭岩消失了,江面温柔广阔,酷似一片湖水。轮船转弯时,衬着暮霭,船身在江面轧出千百道金色的田垄,又像有万条龙睛鱼在船尾并排追踪。

江边的渔船已经看不清楚了,天水交接处,疏疏朗朗只见几根枯苇般的桅杆。天空昏暗得像一面积满尘埃的镜子,一只苍鹰此刻正兀自在那里盘旋。它像是在寻思着什么,又像是对这片山川云物有所依恋。

山水的散文简短篇二

欣闻“刘宗汉美术馆”和“中国新山水画艺术研究会”即将创立,我非常激动,预祝这两件益事能够获得圆满成功!

做为一个文化学者,我目睹了从徐悲鸿、齐白石等国画大师谢世以来的国画乱象。“刘宗汉美术馆”和“中国新山水画艺术研究会”的创立无疑是中国山水画艺术事业中值得关注的一件大喜事。

关于乱象,我想大概可以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有的画家由于受到了西画的语言和思维冲击,于是完全抛弃了传统的笔墨精华,几乎变成了用中国的纸墨来画西画,结果完全没有了中国画的意境和韵味;第二类,有的画家确实也保留了一部分传统的笔墨精髓,也结合了西画的语言和思维,可是结果却是画得不伦不类,极不自然;第三类,有的画家认为中西合璧无法结合,索性就钻入传统的故纸堆里翻跟头。真可谓群雄割据,乱作一团。

所幸大乱之后必有大治,中国新山水画的三种乱象总算是被植被皴法的创始人刘宗汉先生给终结了。老子曾曰:“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由此可见没有什么思想和技法是不能为我们所用的,关键还是要看个人。自西学东渐以后,人心浮躁,真正能称得上大师的人可谓凤毛麟角。中国山水画的创新除了需要画家具备大智大勇之外,还需要有平心静气的吃苦精神,这非常不易,我们应该感到很欣慰,因为刘宗汉先生做到了。

刘宗汉先生的书画俱精,他既敢于深入地研习东西方的古典绘画传统,又勇于在现实生活的实践中进行提炼和溶合,故而能“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终成一代大家。他谨慎地保留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笔墨精髓,又巧妙地融入了西画的色彩,线条与透视,使得新山水派的画变得更趋自然与和谐了,这种自然与和谐就是一种成熟的标志,更是一种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因为他的新山水画是在传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画的营养而发展起来的没有异化的全新中国画。

可以说“刘宗汉美术馆”和“中国新山水画艺术研究会”的创立是中国新山水画的福音,真正开启了“新古典主义山水画”的新篇章,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因为刘宗汉先生没有异化的全新中国画反映着时代的脉搏,可以承前启后,让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得以健康地延续和发展,避免了被断割或误入歧途的危险,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刘宗汉美术馆”的成立,可以提供一个方便后学观摩、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而“中国新山水画艺术研究会”则为具有远大抱负的同道中人提供了一个更加坚实的学习、研讨、创作和学术交流的平台。我坚信:刘宗汉先生所献身的当代新山水画艺术,根深叶茂,前景广阔,因为他的作品和言行已经证实了创新是必然的,只要大家能够一起沉下心来深入传统,肯吃苦,勤动脑,并在实践中不断钻研和探索就会有新的突破和创新。由此,我再次预祝“刘宗汉美术馆”和“中国新山水画艺术研究会”的挂牌仪式能够获得圆满成功!

山水的散文简短篇三

驻足池边,向南望去,但见一池春水,波光潋滟,浩渺无涯,风乍起,吹动盛唐气象。举目远眺,湖心一岛,荷叶田田,有野鸭浮游其间。沿江南行,绿柳拂堤,雕塑林立,游人如蚁,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古松桃林掩映下,入得一院落,曰“疏林人家”,有阁楼九幢,不施斗拱,灰瓦,白墙,系唐风民间建筑。名字别致,以词牌取名,依次曰:风入松、浣溪沙、浪淘沙、满庭芳、水调歌头、临江仙、念奴娇、忆秦娥、水龙吟。

进门,可看到凤翔的泥塑、华县的皮影、户县的农民画等陕西民俗,其中一小型博物馆内,展示有考古发掘出土的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文物,它们一一见证着曲江两千多年来的盛衰。

跨“江滩跌水”、过“芦荡栈桥”、越“柳堤春晓”,便来到“阅江楼”。登斯楼也,春可看柳,夏可赏荷,秋夜可望月,冬日可品雪,四时景色,尽收眼底。

山水的散文简短篇四

我想不明白,她何时落脚大山深处,何以为生?她土坯的房屋何以躲过盛大的雪事,迎来花香鸟语的春天?独居一室时,山风呼啸着跃过屋顶,她何以枕着凉枕入眠成梦?也许,这些臆测根本与她无关。你看,她躲在名利的磁场之外,弯腰弓背,低头除草。都市人走进大山的喧闹,只是她耳旁微不足道的一场风,抑或鸟儿之间的一场纷争,转瞬间便会消散了影踪。留下来的,依然是日日潺湲的溪水,溪水崖畔年年盛开的野花,野花依托的大片茵草,还有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茫茫苍苍的山林。

她的土屋背靠壁立的石山。土夯的泥墙有剥落的斑痕。房檐与墙交界的地方,好多处裸露着雨水冲刷的苍颜,像倒立的一带远山,有绵延起伏的山形。房檐上,有几片瓦块被风揭掉,还没修补。也许她就没想过要修补。椽子裸露的地方,墙体有明显的裂痕。左侧的窗户少去两块玻璃,空洞洞的。窗框的边,留有风破洞而入的印痕。右侧的窗户旁,垂挂着三串老玉米残梗。窗户下堆放着粗细不等的木材。一条黑狗,静卧在房门的青石中央,凝视着来来往往的登山人。

门前有一条通山的羊肠小路。小路外侧,开垦着一小片田地。田地界临溪涧的一角,长着一棵挺拔的核桃树。繁密的枝叶笼着满树的核桃颗儿,风影里飒飒翻动,珊珊可爱。她就在核桃树旁边,深深地弯下腰,一棵一棵地清除杂草。那些野草,肯定不是玉米田里第一拨疯长的。它们是后起之秀,依着春季雨水的优势,悄无声息地生长,在她打盹的眼眉底下疯狂地生长。

你看,她穿戴的衣衫多么古朴,她挽起的发髻多么圆合,她躬下的腰背多么虔诚,她伸向草茎的手多么瘦削。她微屈着膝盖,左手拿着一把野草,左臂拐向怀中,肘子枕在左膝盖上。整个上半身的重量全落在左腿上。这样,她的右腿、右臂、右手便能自由地活动。她的`脸孔一直正对着土地,我们一行人从她身边嘻嘻哈哈地走过,她都没抬起头望一眼。我拿着相机,变换角度,对着她的侧身不停地闪光,她似乎没受到一丝惊扰,依旧拔着苗间的杂草,边拔边移动双脚。

我不清楚她的年龄,也难以看出她的年龄。也许她根本不记得自己的年龄。其实,年龄原本无关紧要。活80岁也罢,活50岁也罢,该去的时候终是要去的。就像天黑了天也会亮一样,人的一生来了走了,来来走走的,同这满山野的树木一般,死了就朽了,朽了下一棵树木也就长起来了。如果一个人永远活在这个世上,与土石活得一样久远,那么,地球何以承受得了这么繁密的人群挤挤挨挨地活着?所以,她的处乱不惊,更像是一种古老的生存哲学。所以,她选择了远离人群,活在一个土屋之中,活在几行玉米之间,活在溪水潺湲透明的山涧,活在一种纯自然的状态之中。

逆着溪流,我们一直向上。几次回头,她依然弯腰弓背,清除田间的杂草。我们这些大多素不相识的旅友,走进了更深的大山深处。嶙峋的乱石挡住我们的去路,有人走在前面,搬开石块,露出踩脚的位置,扶着我们过去。陡峭的地方,有人攀援上去。站定后,拉起一只只陌生的手掌,给他们攀登的力量。更陡滑的斜坡,有人绑住一根绳子。旅友们依次攀援,说一些鼓励的话。河中满是光滑的石块,一不小心就会跌入水涡。有人站在河的对岸,伸出长长的手臂。即使够不着,你也会踩稳当了,一步跨过去。这样的跨越,哪里只是一条河流,更是一条心界,是行走尘世被利欲隔离的心界啊!

吃午饭时,大家彼此坐在一起。即便从没碰过一次面,说过一句话,她也会递给你一根黄瓜,一片牛肉,一块蛋糕,一粒火红的圣女果。那种穿越陌生的眼神让你根本无法回绝她的盛情。你接过来,放进嘴里,咀嚼得有滋有味,她的脸上便会浮现出天使般的微笑。你的心也跟着灿烂起来。接下来的山路,即使疲累,你也会勇敢地向前,奔向溪流的源头,看浮动人影的山景是多么的葱绿通透。

山水的散文简短篇五

【作者简介】冯沅君(1900-1974年),河南南阳唐河人,现代著名女作家,中国古典文学史家,大学一级教授。原名冯恭兰,改名淑兰,字德馥,笔名淦女士、沅君、易安、大琦、吴仪等。自幼学习四书五经、古典文学及诗词,与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和地质学家冯景兰为同胞兄妹,丈夫是著名学者陆侃如。先后在金陵女子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任教。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

到孝感时,天忽下雨了,但这阵微雨却使自然的美增色不少。我爱雨,赞美雨。我以为无论什么景物,在太阳的强烈的光线下,总有几分太清晰,太现实,给我们的视觉的刺激太强;这种过分的刺激,只能使人由疲倦而厌恶;只有阴雨时或晚间,一切景物的色调都暗淡了,甚或轮廓也迷离了,我们的心弦便也因之弛缓下去。在此外静内闲的境地,我们可以微微的喜悦,轻轻的惆怅,悠然,怡然,物我都冥合了,都诗化了。简单地说,日光下的景物是散文的,只能使我们兴奋;雨中月下的景是诗的,它能使我们遐想、幽思。转就实际说罢,你看那些田间的农人们,他们都披着蓑衣;戴雨帽,伛偻着插秧或薅草;这样奇怪的雨帽,连他们的头和身子都遮着了。他们的目前憧憬着来日的千仓万箱的收获,哪顾及现在的斜风细雨。他们对于职务这样的忍耐,他们的态度这样的闲暇,他们的生活这样的和真美的自然接近,这样的诚朴的静美,岂是纸迷金醉的都市人所能领略其万一。

潇潇梅雨,滔滔浊流,我们携着半湿的行李由汉口渡江到武昌去。汉口的洋楼,武昌的城堞,汉阳的烟树,四望都是迷离,迷离;自身所切实感到的,只有颠簸不已的舟儿,入舱扑人的风雨,船首船尾,前仆后继,与天相接的波涛。这是江心呀!危险而雄壮的江心!

我在个旅馆里养病。旅馆作病院听来未免离奇,但就实际上论,这个所在确可以养病。它的后面有座小花园,据说是当代某诗人所建造的。园内有方的鱼池,有面面玲珑的水榭,有矮松或冬青之类夹植在小道边,有矮树所围成的圃内,有太湖石,有芭蕉、玫瑰等。园的四周除一面是墙外,余皆精雅的小斋、轩敞的大厅和水榭。我住的.房子是坐东向西的小斋。房内粗粗有几样家具。窗外的席棚,可遮蔽回光返照的太阳。由窗南望可见水榭的背面,北望可见隔墙的柳树,西望便是大厅。这些榭和斋虽未必全是空的,但这些住客似都深居简出,纵然有时望见对面廊下的客人,也因为院子太寥廓之故,觉得他们如在天末,是和我不相干的。在这里,嘈杂的市声固然难听到,就是旅馆前部唱戏声、拉弦子声、呼唤茶房声,……似也震动不破这园内的寂静的场面。这种地僻境幽、窗明几净的所在,固然宜于养病,但同时它也擅于酝酿寂寞。我一个人静静的坐一刻,昏昏的睡一刻,看着成盘的香一圈一圈的烧成了灰,窗上的日影渐渐由斜而正,由正而斜,还不看见一个相识的面孔,听不见一声熟悉的语言。这个沉没在寂寞的海中的我,早将平日厌恶喧哗的性儿消磨净尽,渴望着朋友们来探问;我不要挚友,不要成群的来,不要他多说话,只要个相识的人的一颦一笑。

“春水碧于天”,“一池春水碧于罗”,江南的水本自可爱,但西湖的水又似与江南他水不同。她的颜色是那样绿,绿而有光泽;她的波面是那样平静,逶逶迤迤,说不尽的温柔闲适。她仿佛是位大家闺秀,虽有些不遂心,也不对人使脾气,不过眉黛轻颦而已,而这种轻颦的姿态,却能增进她的温柔。啊,“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融融泄泄,东风无力,欲绉还休”。这种细腻风光的妙语,虽非为西湖而写,却写出西湖的灵魂了。

饭后放舟湖中,到平湖秋月去。是时月刚从东方升起,尚未到中天,清辉斜射湖面,漾成一道金光,涟漪微动,金光也因之忽聚忽散。平湖秋月只是湖中一个小岛,岛上几椽小楼,破敝得仅蔽风雨。若白昼来游,恐怕人人都要望望然而去了。可是清夜来此玩月,确不愧为西湖名胜之一。月夜原是神秘的,幽静的,凄清的,所以与其在歌吹喧阗、灯光辉煌的地方玩月,无宁在寂寥无人、幽暗阒静的所在。幽暗可以衬出月色皎洁,阒静可使观者的精神舒缓,与月冥合。平湖秋月的妙处,便是树多。树多即可增进幽暗。换句话说,就是此地能造成分外皎洁的月色。试想在这黑洞洞、四面又都是烟波渺茫的地方,望着水似的长空嵌着一轮明月,怎能不感到月色分外晶莹,水天分外寥廓?我们大家或坐在树下促膝谈心,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独立小石桥上对月凝思。“年年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忽然有人凄然的念着,其声清切,如出金石,林木的枝柯似都为之颤动了。由平湖秋月登舟,过锦带桥,到断桥泊着。我们都到桥上步月。此时月已到中天,湖面的万道金光,竟变成一点明珠。回望葛岭、南屏诸山,只能于烟波深处得仿佛。整个西湖都浸在月华中了。

在如矢如砥的马路旁,耸立着枝叶茂密的树木,在枝叶茂密的树木中,透出星般的灯光。望去,纵月向前望去,路愈远愈窄,树愈远愈密,天愈远愈低;路、树、天的尽处、毗连处,渲染着一抹暮霞。

山水的散文简短篇六

在这个生活节奏超快、生活规律超乱的时代,达西是少有的生活在人一起却没有被人带坏的动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仍然是它坚持的好习惯。

每天清晨不到七点,达西便用它那粗犷浑厚的男高音将我从睡梦中吼醒。我只有无奈的爬起床,稍加洗漱,便直达狗舍,赶紧将它解放出来。自从来到新家,它都特别喜欢一早一晚的户外活动。对于稍大型的狗狗来说,出门不是人溜狗,而是狗溜人。这不,门一打开,我就被它牵着一路小跑,跌跌撞撞的跟在它屁股后面,看着它后半身象走猫步一样的扭来扭去,那副滑稽的模样,逗得我忘记了它强加于我早起的不快、和这般强制训练的不适,一路忍俊不住的好笑。趁着路上人车均少,便解开牵引绳,给它一心向往的自由。

乡村晨间清新的空气,让我们心情大好,对于达西来说,还不仅限于此,路边的植物,地上的落叶,鼓躁的青蛙,爬行的蜗牛,无一不是大自然赐予它的玩伴与美食。吃吃青草也就罢了,没想到地上的落叶,它也居然随风追得憨起劲,随性玩一阵就叼上一片,嚼在嘴里如口香糖,嗬呲嗬呲的享受着。一只癞蛤蟆,黑糊糊如一坨污泥静静停在路边,本没引起达西的注意,谁知癞蛤蟆突然一动,达西象被电击了似的一惊,立刻敏捷的扑向“敌人”,一口衔住,吓得我们大声阻止,它才好不容易松了口。

走上湖边的球场小道,路旁一丛丛茅草,因得了雨季的滋润,每片叶子都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大颗大颗的,真不知上天用了怎样的魔力,才将它稳稳的挂在了叶尖上面。树上的鸟儿,好像是特为迎接黎明,集体唱着欢乐颂,或清脆婉转,或高亢短促,用天籁之音,呼唤着这片沉静的山谷。达西一路欢欣,一路蹦跶,自由自在的跑在前面,安享它的美好时光:有时啃一口带露的小草,就当刷刷牙,可别再说有口臭了,不信?闻闻,真的有一股子小草的清香哦。有时停下,侧耳静听一阵鸟语,说实话,这声音还真比自己的狂吠要好听。面前这块草坪,怎么这样绿、这样平、这样软啊,比起家里那块,这上面真是太舒服了!那就打个滚?就干就干。只见它就地翻转,一会儿仰着身、扭着头、蜷着腿,对着天空,在上面张牙舞爪的扭来扭去,一副乐陶陶的样子。一会儿侧过身,在草地上蹭啊蹭的,那种舒服的表情,就跟全身的痒痒都被挠了一个正着似的。一会儿再翻回正面,让肚肚也享受一下小草轻柔的按摩,帮助帮助消化,回去就可以多吃点了哦!取掉绳子的达西,这时就象脱缰的野马,随性乱跑,我咋个都跟不上,便索性藏在后面,趁机活动一下身体,看它独自作何打算。玩了一会儿,突然想起主人来,怎么看不见呢?是不是不要我了啊?它心里发虚,赶紧收起玩心,沿着来路一阵小跑,终于看到了我,便又转身,踏实玩自己的去了……直到太阳升起一大节,我们的晨练才算结束。

白天,我们就各自忙着,彼此相安无事。一到傍晚,达西便又开始大声提醒我们:该出去玩了!真是一个比我还急的急性子,都不能让人安安静静的吃个晚饭。夕阳中,女儿牵着达西,行走在开满三角梅的山顶小道上,我在后面,眼前是好一幅安静、祥和的田园图画:一位纤巧恬静的少女、一只健壮活泼的金毛、一路火红热烈的鲜花、一片昏黄柔美的夕阳、一方明净安祥的天空……那一刻,我沉醉在这自然与和谐的美之中,唯一的遗憾,是我当时没有摄录下来 。

从山上往下,沿着球车道一路下行,高尔夫球场修剪齐整的草坪象大河一样沿山谷流淌,随形就势、跌宕起伏恰似绿波逐浪,仿佛随意布下的几个白色沙坑,旋涡一样点缀其中。一群一群各种小鸟,在草坪上自在觅食,其中体形较大的一种,尾羽黑白相间,时时开屏如扇,特别是头上那簇孔雀一样的'顶戴花翎,更让它气度不凡,颇有几分王者风范。达西本在球车道上漫步,见到小鸟,立即张耳凝神,全身处于极度亢奋状态,只瞬间,便拔腿而起,以骏马奔腾之势迅速冲向鸟群,敏捷身影如离弦之箭,引得一身金色长毛似马鬃般向后起伏飘飞着,蓬松大尾随风招摇着,转眼便只剩一个黄色的影子了……鸟儿们被达西飞奔的身影一惊,早已“噗哧”一下,振翅飞走了,空旷的草地上,只剩下不明就里的达西傻傻的站在那里,歪着头,眼巴巴的望着盘旋的飞鸟,久久想不明白:为什么它们刚刚跟我一样都在地上,这会儿就飞在天上了呢?为什么我就飞不起来呢?在我们急急的呼唤下,带着一丝沮丧,达西才悻悻地回到我们身边。

山水的散文简短篇七

书上讲太古之民鼓腹而游,我想,这段时间在人类的历史上一定不会太短;同样,游牧时代的`逐水草而居也必定占据了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然,我们不会有在城市呆腻了大家都有到山水林泉间去旅行徜徉一番的共同遗传.

作者:李霖灿作者单位:刊名:现代语文(高中读写)英文刊名:modernchinese年,卷(期):“”(11)分类号:关键词:

山水的散文简短篇八

红尘喧嚣,浮世扰攘,若能拥一怀山水,便可坐老时光。

塞北的山少有江南的空灵与飘逸,当然也不似桂林的山那般峭拔玲珑,但它们却有一种腾空而起的狂飙以及曲折萦回的内敛。

画廊的山,大多绵延俊美,远望如翠屏罗列,凝碧含烟。倘是山峦相隔,每一座又似削成的青玉,遗世而立,令得岚光两向,黛影中开。而画廊深处的小昆仑山却多少有些孤峰万仞,绝壁千寻之感。虽非苍翠欲滴,倒是那层岩界处的绿色,勾勒出了山的质感,圆润处愈发柔和,峭绝处更显凌厉,有峥嵘亦有冲淡。我倒是颇崇尚如此般的人生——疏密有致,虚实相生。如此便能处得繁华喧嚣、清凉落寞,却又无惊无扰,无喜无悲。

松山,便是曲折萦回,深林藏秀。山中石径萦纡,两侧绿密红疏。偶有山鸟啼鸣,分外幽寂。渐至深处,可见古树参天,绿叶盘空之下,翠蔓蒙络,小径愈发清远深邃了。途中的涧溪,或经石端披拂而下,卷水浮花;或积于巨石相拢的小潭,映一派山光树影,戏日光中几尾闲鱼。始终觉得松山之境满是闲的.情致与逸的疏放,坐茂林观佳夕,临深涧听水鸣,或看碎岩飞瀑,溅珠如雨。当然,也可以于静夜林中,看那轮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而今宵依旧斜挂在梢头的明月。若是与友同行,那不妨把酒或掬泉,临风对月。想必那些沉浮荣辱亦或进退悲伤,终究不会回澜拍岸,内心尽是清凉、宁静与淡泊。

四海,记忆深处的故乡小镇,夏日陌上,繁花如海。

那一川的浓酽便是万寿菊了。花田从路边绵延到山脚。怒放之时,浑如野火,恍若晴霞,铺陈在山野之中。万寿菊的花瓣层层叠叠的簇拥着,花朵无比繁旺。花茎不是很高,确有几分坚实,若轻风拂过,花朵便在云影里轻颤不已,荡漾而出少有的妩媚与娇羞。一夜风雨,不少的花茎折俯在田地里,花朵却依旧清新明丽。总觉得它有些菊的风骨,不畏严寒贫瘠,兀自盛放。那种刚烈耿直,即使面对疾风骤雨,也终究不会有丝毫的权宜与苟且。

秋英,一朵开在岁月的闲花,落红尽处,不求绚烂至极的繁华,只有一份恬淡清宁。如此,我便尤其的喜欢了。那袅娜纤长的花茎,于微风中摇曳出轻灵、绰约。即使成片的花朵,也依然不失纤婉、旷远和清丽。秋英的细弱与淡雅,总让人想到纤尘不染。修颀的身姿轻摆于澄澈的碧空之下,温婉绵柔。一阵微风吹过,细叶婆娑,花瓣零落。而那花茎,却是柔而不软,挺而不脆,俯仰间,怡然自得。我多少是有些景仰它的,或仰天一啸,或俯身一溺,无荣辱成败,无名缰利锁,处缤纷而不迷乱,遇落寞而不寒凉。那种简约的风情弥漫在旷野,灵魂或驰骋,或徐行,便可任由心性了。

携一份布衣的恬淡,我们终有一天会恰逢花开。

于花海中漫步,优雅散淡,不惹匆促。岁月依然在沙漏中流转,但喧嚣却已悄然退场。看陌上风起,听百鸟相和,似品一盏清酒,溢满相遇落崖惊风时的淡定与人生千回百转后的从容。

茫茫红尘,浩浩风烟,钢筋水泥的丛林、攘攘冠盖的穿梭,田园却终究未曾相忘于世,总在山遥水远的奔波中欣然相见,想来应是一种不舍。

故乡便是时光深处那片最美的田园与心灵皈依。

远山苍茫起伏,田野绿意葱茏。黛瓦白墙,木叶围村,庭院便掩映在花草丛中。几条幽深的小径,点点青苔,点点落红,穿过街巷,从屋前一直蜿蜒到山脚,弥漫在乱花阵里。院外人耕绿野,庭前紫燕衔泥,一派桃源印象。傍晚时分,落日斜阳,循着萦纡山路归来的童子,渐入柴门,隐去。清风明月里,农夫荷锄而归,那轮明月便悄然地斜倚在锄头,牵着几缕纤细的云丝,安然静谧。夜色清凉如水,朦胧的窗子,染了点点橘黄,内心便有温暖的情愫氤氲而出。仰望间,疏星几点,缀在河汉。如此安静的村庄,守着一隅安好。瞬间想起顾城的诗:草在结它的籽,风在摇它的叶,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谁又肯在这样的时光里虚度?村头古树的那口老钟早已不在,可掠过的风,裹挟着记忆的钟声,再度敲乱一个游子的愁怀。那一段斑驳的老墙根处,厚厚的苔藓堆积起似水流年的痕迹与沧桑。而那座残破的老戏台,依旧萦回着曲终人散的落寞与人世悲欢,且被思念打磨得无比光鲜。我在时光里打坐,根本忘记思索第一次相逢与最后一次相别。

田园,似一阕小令,简洁干净,清泠悦耳,无致人厌。离开之时,不由回眸,而那一眼,便是独白。

尽管我们念念不忘,时光依旧渐行渐远。只有那一阕山水,许了我们千秋不离与一世情长。

山水的散文简短篇九

十月九日清晨,我们一行六人(三男三女)来到了传说中的古城凤凰,这个文豪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边城。昨日一夜坐火车风尘赴赴带来的疲惫还没洗净,就被习习而来的深秋寒风吹拂,刚下车的我们不禁打了个寒战。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淅淅沥沥的落在晨曦初露的凤凰城。只见雨中的凤凰城被水光雾气笼罩着每个角落,蒙蒙拢拢而又静谧无声,让人看不真切。仿佛未出阁的文静少女,羞羞搭搭、半遮半掩的欢迎着我们这些远方的旅人。

我们在寻找旅舍的路上,还来不及放下手中的行李,就被虹桥吸引了目光,这是一座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的建筑,横跨在沱江之上的三拱大桥,从水面到桥顶有几层楼房那么高,全部是用花岗石砌成。站在桥边向下望,竟然可以看见沱江与周围的吊角楼,只见沱江穿城而过,绿绿的江水缓缓流动,依稀可见摇曳的水草。江边停泊着两艘渡船,戴着斗笠的渔民蹲在船上。构成了一副田园牧歌式的画卷。沱江的两岸,伫立着一排排吊角楼,高矮不一,错落有致。虹桥右下方的万民塔在晨光中挺立,似乎在为凤凰这座千年古城里的芸芸众生呤唱阵阵梵音,两岸每隔几十米就种植着一棵棵柳树,枝叶随风舞动,迎风招展。还有三三两两的凤凰城居民在江边洗衣,手挽清流。让人心旷神怡,遐思无限。

在虹桥上,已经有几个外来的游客手持照相机对着虹桥以及下方的沱江、吊角楼拍照了。这里的确是摄影留念拍摄风景的最佳场所。在上,可以和虹桥这个凤凰城的标志性建筑留影。往下可以俯视沱江,遥望吊角楼。我们不得不暂时停止寻找旅舍的脚步,放下手中的行李,拿出来手中的相机去拍照。

在虹桥边上拍完照后,我们已经被这古色古香的场景吸引。本打算继续寻找景点,无奈手中行李沉重,只得打消这个念头,我们一行六人中的“麦子”已经从网站上下载了一份凤凰旅游攻略,打印成册。我们按着上面的内容寻找旅舍。只见那上面说,凤凰旅游住宿,最好临江而居,住进靠近沱江边的吊角楼旅舍,静夜里走在天台上,极目遥望依山傍水的凤凰城,能够感受到山、水、城、人,“天人合一”的境界。

我们沿着虹桥右下方来到了凤凰城的街道。由于晨光初露,街道上人烟稀少,静的似乎只能听见我们自己的脚步声。这条街道已经是高度商业化。沿街都是为远方而来的旅人准备的旅社、特色小吃店以及民族特色浓郁的工艺品店。但是走在狭长的雨巷,拾缀的似乎是历史的足音。平平仄仄,斗折蛇行的石板路,曲曲弯弯。缠绵回环的街道,一个小巷弯过去。一个小巷又折回来。江南小镇常见的元素,凤凰一概兼收并蓄。越往前走,就越能感觉这里的宁静与朴实。在这寂静的环境下,我们敲开了几家旅舍的大门,货比三家,最终根据那份旅游攻略中所说的那家旅舍住了下来。

走进旅舍的房间,放好行李。正想躺在床上休息一下,就被一阵阵悠扬绵长的山歌吸引了目光。我们赶紧拉开窗帘,走上天台佻望,原来是几个当地苗族人驶着小船,撑着船筏载着一些旅人在沱江上放声高歌,歌声高亢而又嘹亮,铿锵有力,歌声中可以明显感受到湘西人的桀骜不训、狂放不羁的性格。小船行驶到一艘花船停泊处时,男声嘎然而止,花船上的女声又蔓延开来,与前面的风格不同的是,女声温柔甜美,似水柔情,感觉沁入心肺,都说湘女多情,这歌声作了最好的注解。也许,凤凰就是男性的粗矿,女性的温柔交织一起的城市。在朴实与纯真中向世人展示他们的风采。

站在天台上观看沱江与吊角楼,强烈的感受到了这座千年古城与众不同的怀旧气息。丝丝细雨飘在沱江上,被风吹拂的如柳絮飘飞。被小船划过的江面掀起阵阵青波,涟漪不断。江面不时有成群结队的鸭群出现在视野之内,让人心中涌起农家田园式的感觉。苗家汉子和苗家女子的歌声交织在一起,不断回荡在江面上,回响在山城之间。此情此景,我感觉我已经触摸到了这座城市的灵魂,我真想随着这歌声溶入这山水城之中。

我们取下了手中的相机,与这楼,江,山、人作背景,摄下这一幕幕。

回入房子,我们在床上小惠一会,本想先入睡两三个小时,先洗去旅途的疲惫再出去游玩,无奈已经被凤凰城的景致弄的精神亢奋,翻来覆去已经无法入睡,干脆起身重新洗梳一翻,整理好衣物,迈步出门去一览凤凰美景。其余五人和我的一样心思,大家都心照不宣的出门了。

我们一行六人登上小船,泛舟沱江,戴着斗笠的老人为我们撑船,岁月虽然无情的在这位老人脸上留下了苍老的印记,但是老人的身手依然敏捷而有力,手中那个根桨杆撑着载着我们一行六人的小船,举重若轻,毫不费力。给人一种老而弥坚的印象。也许这位老人就象这沱江边的凤凰城,悠久却有活力,古老却又健康。老人的举动让我们三个年轻人跃跃欲试,也想有样学样,拿起浆杆撑船,但是在老人撑下的小船很听话,到了我们手里却象个无理取闹的孩子,无论我们怎么摆渡,就是无法在江面上行动自如,有时偏离方向,有时干脆原地不动。无奈我们只有放下手中的浆杆,让老人继续撑,小船立马又恢复了平静。这活计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诀窍在里面,外人不下一番狠功夫是无法掌握的。我想,要是能给我充分的时间去练习,我也一定能够驾轻就熟的,但是这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只不过是个梦罢了,也许到了我退休的时候,才能有闲暇时光来到这里,熟练的操作小船泛舟沱江。

小船行到江心处时,在沱江左面发现了一排老式的吊角楼,东倒西歪的伫立在江边的左侧,与沱江起始处那些商业化浓厚的吊角楼相比较,这些吊角楼朴实简朴,风格简单。整体显的有些破旧,老化。从外表来看,确实很难推测它们建于那一年。上百年的历史可能没有,四五十年的历史应该有了吧。撑船的老人告诉我们,这才是原生态的吊角楼,在现在的凤凰古城,再想找到这样的楼很困难了。我望着那古老的建筑,可能只有这座吊角楼,才能见证凤凰这几十年的沧桑变化与风雨历程。说不定沈从文《边城》中的小翠当年也曾在这楼中扶手楼拦上,遥望沱江坐看云起云落呢!我拿起了手中的相机,把这珍贵的建筑物拍入其中。

在沱江两侧,每隔几十米都有年长的老年人和中年妇女在江边洗衣,用竹棒拍打着衣物,用手搓洗。我想,现代化的电器工具放在这个千年古城似乎有点行不通了,在江边洗衣可能已经成为这里的居民的传统和习惯了,就象吃饭穿衣那么平常。古城居民虽然表面上接受了商业化的熏陶和洗礼,但是骨子里还是保持了沈老《边城》笔下的江边洗衣的特色。这是这座城市的底蕴和文化内涵,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和世间的沧桑变化而有所改变。

沱江泛舟结束后,我们从江边左侧登上了岸。此时已经过了清晨,街上的行人已多了起来,由于我们是自助游,没有向导,只能跟着感觉走,在路上,还碰见了好多年轻人拉着手推车,拉游客坐他们的车子游览凤凰全城。这对我们是极大的诱惑,但是转念又想,现在是什么时代了,还兴坐人力车?我们可不是旧社会的农奴主呀,这些年轻人也和我们一样是人生父母养的,要让他们弯腰驼背的为我们拉车,尽管要付出劳动报酬,我们还是会于心不忍的,所以克制住了这个想法。决定徒步而行。

散记》等,我不假思索的买下本《湘女萧萧》,至于其他的书,以后我也会陆陆续续买下。

完饭后在回旅舍的半路上,酒的后劲发作。我们竟然站都站不稳了,一阵天眩地转的感觉扑面而来,让我们一下子手足无措,把三个女孩子也吓了一跳。我们几个相互着搀扶,一路摇摇涣涣的回到了旅舍。打开房门,二话不说,一个个东倒西歪的躺在床上,一路旅途的劳顿和发作的酒劲,让我们沉沉入梦。

一觉醒来,看下表,已经四点了,该是出发的时间了,我们一行人六人陆陆续续来到阳台集合,由于我们清晨只是在小船上看沱江两岸的风景,并没有深入凤凰城内部,所以这次我们决定徒步穿越古城,仔细的看看这个古城里的引人注目的角落,探索值得注意的事物。这不,在我们准备出发的时候,邻近我们隔壁的旅舍的天台上也来了几个女孩准备物事,也准备出游了,其中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孩那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和秀丽清纯的容颜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尤其是我们三个未婚男,视线根本移不开了,一起目送那女孩子离去,我们才如梦初醒。如果此行能和如此佳人同行,夫复何求?但是性格内向的我们,是没有那个勇气上前去搭讪的。

我们来到了凤凰的街道,白衣女孩一行人已经走的不知去向了。我们不禁有点胀然若失,但是风景毕竟比美女更重要。如果有缘,可能还会在逛古城的过程中碰上也说不定呢!此时的古城街道,已是行人如梭,人来人往,一些地处繁华地带的街道已经被来自天南地北的各色旅人挤的水泄不通,我们一行人没有特意去寻找旅游景点,而是随波逐流、兴之所至的浏览。走到那算到那。以虹桥为记号,扩散开去。也许为了向世人展示古朴、怀旧的特色和气息,在古城景区中心,不见车辆在马路上行走。(当然,地处交通要冲的要道除外)。这样浏览古城,在街道上行走,感觉就轻松自如,不必担心被突如其来的车流听下脚步,打乱自己的行程了。

整个凤凰城的建筑差不多都是白墙灰瓦。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形成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属于徽式建筑样式。是湘西及周边广大地区的建筑主导样式。民居山墙一般高出屋面,顶端用砖做成人字形拔檐再砌直线条砖,呈锯齿状,其上施以黑色黛瓦,以叠瓦顺墙头垒砌作脊,一般在收头处起翘,做成泥塑的卷草或凤凰状。在这里山墙高出屋面,隔绝临近房屋,不但十分有效地防范火患蔓延而且具有抗风暴的功能。让我们不得不惊叹古代建筑师们那超凡的想象力和沪火纯清的建造力。

在这样的古城里行走感觉真的很不错,老街很小,却很宽敞,人多热闹却不喧哗,食铺、银铺,蜡染铺,姜糖铺与酒吧统统和谐的挤在街道两边。街道游人如织,穿梭在各式店铺中,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各个店铺老板从容的做着各自的生意。我在不同的店铺闲逛着,感受着他们的从容,却永远无法象他们一样真正的溶入这里,他们是这个千年古城的一部分,而我,却是个过客。走马观花的打量这这个城市的肌体和表面,再匆匆而过,若干年后很可能重返这个城市,也可能永不相见。

凤凰街道上还有一些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年轻艺人在街头弹吉他,唱歌卖艺。还有一些古稀老人在素描。尚未毕业的学生在写生。他们和古城的建筑、苗歌,山水一样构成了另外一道靓丽的风景,让凤凰城充满了艺术的气息。这些年轻的艺人,古稀的老人、学生,不知你们来自何方?是凤凰本城的居民?还是和我们一样,来自天南地北的旅人?为了寻自己的`一个梦才来到这里象个流浪者一样流浪?我看着他们,心中很羡慕,也想加入他们,但是我既不会弹吉他,也不会素描、写生。只能在心里默默的为这些寻梦的艺人和学生送上我的祝福。祝福他们平安顺利。

在古城的途中,我们一行六人商量好了晚上找一家酒吧去感受下气氛,明天早晨再去参观苗寨。感受一下少数民族的人文风情。于是我们在虹桥附近找了一家旅行社,和老板谈好了价格,参观苗寨的地点为碧潭江(凤凰附近有好多苗寨,碧谭江是其中一个规模不大的一家),之所以定下这个苗寨,是因为这个苗寨的名字很好听,而且旅游的价格也比较公道。我们一行中的三个女孩子想去的愿望非常的强烈,所以就这么定下来了。

不知不觉,我们在古城已经逛了两个多小时。由于是阴雨天,天黑的比往常要快,夜幕已经悄悄降临。到了吃晚餐的时间了。我们吃完晚饭走出饭店后,眼前的景象让我们吃惊不小整个古城已经灯火辉煌,四周已经被万千灯火照的亮如白昼,一些建筑物上的灯火突明突暗,如同夜空万千繁星闪烁,各家商铺已经挂了了很多大红灯笼,将小巷照的红彤彤,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极目远眺,夜幕下的虹桥与万民塔在一片灯海中格外醒目,交相辉映,在不同的颜色中变幻,如两盏硕大的花灯伫立在沱江之上。沱江江面被深绿的灯光反射,犹如一片赤潮。

我们来到了一家名为“流浪者”的酒吧,不为别的,只为这个诗情画意的名字。在这个喧嚣和略显浮燥的社会里。可能每个人都有着抛弃尘世的烦恼和忧愁去流浪的念头,在心灵的家园寻找自己的圣地,却因为种种制约呆在原地而随波逐流。所以“流浪者酒吧”圆了我们心中的梦,精神上完成了一种寄托。

我们走进“流浪者”酒吧,惊喜的发现,下午在旅店的天台上和,我们见过的那个白衣女孩也在这里!只见那白衣女孩在临江的窗口边坐着,单手撑面,眼望夜空中的沱江极目而思。此情此景,一股古典怀旧的气息涌上心头。夜空,灯海,古典美女,好一副“春江花月夜”。只有此景才能配上这个千年古城的气质。

我们在靠近江边的一个位置坐下,仔细的打量了这个酒吧,这个酒吧风格较为古朴,装饰不华丽也不平淡,灯光效果给人的刺激也不是太大,感觉适中,音乐时而悠扬,时而舒缓,时而激情四射,时而似水柔情。让人产生文武之道、一张一驰之感。这种感觉正是我喜欢的,我泡吧,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一味的“嗨”,久了就厌烦了,而这个酒吧每时每刻都给人以新鲜的情调,让人真切的感受到在他乡浓厚的异域风情。

音乐声不停的在耳边想起,歌手们唱的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只有在此时,我们在这个城市才能感受到一丝现代化的气息,音乐、美女,气氛才是酒吧的主题,今夜,我们在凤凰这座千年古城里的一座酒吧里,在音乐与夜景的衬托下感受着凤凰的呼吸与心跳,寻找自己内心的安逸。

白衣女孩在酒吧里坐了大约半个小时左右就起身离开了,我们一直没来得及上去打招呼,就让她随缘而来,随风而去吧。白衣女孩走后不久,在酒吧里的一个黑衣女孩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这个女孩和白衣女孩相比,没有那种清秀出尘的气质,打扮比较时尚,有种野性之美。看到这个女孩之后,我才明白,我看白衣女孩和黑衣女孩,固有她们面容较好的因素,却没有淫亵的念头。但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她们清秀与野性的气质与凤凰这个千年古城相铺相成,溶为一体才会如此注意她们的吧!

在酒吧呆了快十二点了,虽然我们还意犹未尽,但是明天一大早还要去碧潭江,必须得回旅舍休息了。三个女同志酒喝得不多,我们三个男同志今天却是第二次舌头打颤了。又一次相互着搀扶着回旅舍。真是感叹凤凰城的酒不管是自家酿的酒还是厂家出的红酒,都是开始不怎么样,后劲却是极大。所以很难自持。我们三人晕晕沉沉得回到了旅舍,所幸头脑还保持了一丝清明,没有一身烟酒味的倒在床上,而是先洗梳了一番才躺在床上休息。快睡吧,明天还要去苗寨碧潭江呢,我们带着美好的希翼而沉沉入梦。

山水的散文简短篇十

自己坚持写作也有十几年之久,在我所读过的文学论著中,似乎都多多少少和禅学有一定的关联,虽然有些不是直接的,但在文章的本意触发点上,依然不缺少哲思的踪迹。禅学的思想可以影响到我们写作的态度和走势,也可以随时转化为文字间流淌不息的感悟。我们现在好多写作爱好者,习惯于看事物的表面,直接的视觉感受,而对那些耐人寻味或有更深含义的作品,则以“晦涩难懂”或“看不明白”而弃之不读,这本身是对诗歌的亵渎,也是对创作者的不屑,更是诗坛界的悲哀。我很同意谢冕说过的一句话:“我们一时不习惯的东西,未必就是坏的东西;我们读不懂的诗,未必就是坏诗。世界是多样的,艺术世界更是复杂的。”(摘自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

说得更直白点,其实诗歌就是“比其他文学品种更富哲学意义,更强调通过丰富的意象传达强烈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带给读者对人生、历史,对生活的时代更深刻的认识,这种领悟可以说是顿悟。”(摘自郑敏《诗的内在结构》)诗歌的表现主要有表象(表面)、具象(立体)、意象(多维)等“三象”特征。但作为诗歌这种文体,虽有浅白的大量作品充斥诗坛,但关键还是在于“意象”,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抽象”,因为诗歌毕竟不是“分了行的白话文”。诗歌就是把语言艺术化,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达到一种审美享受并和心灵产生共鸣,且有所收获、慰藉、升华或启迪。为此它的立意、编排、组织、架构、意境、层次无不反映诗歌的构成乃是逻辑、象征、形态构成的空间组合和虚化融合,同时也是作者在情感、理想、人格追求等方面来一次同构与共生,达到前所未有(或与众不同)的寓意,这种寓意恰恰是多维的。

真正的诗歌构成,有着丰富的情感特性。比如我们看色彩是视觉流程产生的结果,而诗歌却是心理流程所发生的联想。读诗即不是视觉结果,也不是听觉和触觉结果,而是思想的顿悟。好的诗歌作品就是创作技巧与手法产生的潜在结果。诗歌本身就具有多义性和多解性,也可以解释为三百六十行个职业有三百六十种理解。我认为,要想真正读懂诗歌,惟其穿透表面看本质,不思考肯定会导致不理解。

最近偶然翻阅了蔡志忠古籍经典漫画《禅说》,之前很久在一位朋友那里看过此书。那时刚刚开始接触禅学,对于大学期间的整体走势也是受益匪浅,很是喜爱有加。就我的经验而言,这是一门最好的禅学之入门书籍,它以漫画的形式,生动有趣的展现了禅之奥秘。后来朋友又向我推荐释心道大师著的《缠来禅去》,本来朋友最初是让我帮着买,可是转了好几家图书超市,竟没有买到,心有不甘之余变求助几个熟识的文学社的朋友。最后,终于在北京一家书店找到了,顺便就买回了两本,一本送与我的朋友,一本留为己用,希望自己也能够慢慢深入的参悟吧。

《缠来禅去》里面诠释的故事全是白话文,后面加上了一些对文章的理解和点评,而且插图精美,意境也美,这倒很符合我审美的心态。之后,我开始尝试着在一些专业的有关禅学书里面找一些来读,譬如:《六祖坛经》、《金刚经》、《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等等。因为佛教分大乘八宗,禅宗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所以对于初读者,选择书籍时尽量还是选择禅宗的。不推荐南怀瑾大师的,毕竟南老师的有关所谓的言论太注重概念化,而且文章里大多注重以理服人,比较枯燥,就像是听一个于己无关的所谓政治言论者,对于一般刚入门的禅学爱好者来说,无疑是种折磨。而禅需要的是内心的“顿悟”,是超越语言和文字的潜移默化;另外一个缺点就是注重说其表象而不重视引申义,其实就是神魔鬼怪,无非是喻世上之人而非真正存在,所谓超度,无非是安慰未死之人,它真正超度的是活人。南怀瑾大师非常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点是好事,但是,由此而反对五四运动,认为那是对传统文化的破坏,确实错误之行了。他认为:中国能够历数几千年来屹立不倒,甚至外来统治仍能够处事不惊,乃是中国传统文化扎根之深的缘故。所以近年来,南老不断大力推动儿童读经运动,希望能够将读中国古书的基础从此发扬下去,以便挽回目前中国人几乎对中国自身文化毫无认知的断层。惟其发展儿童读经运动,以推动“中、英、算”三者并进,非独厚中国国学也。而所注重之读经部分,又以四书五经为主,尤以四书为重。“冀能为中国孕育出经世济民之才,而非诗词歌赋之材也。”也许南老的这番话有些一厢情愿,况且如今的儿童谁又能熟读四书五经。对于那些稚嫩的孩子,喜不喜欢读是个问题,即使喜欢读就一定能读得进去?可不要再和古代读死书的一帮无知子弟一样,害了祖国的花朵们不堪重负的一生。

据说外国的汉学家也在研究禅学,对此,我是深感意外。中国的东西能够被洋人们拿出去,并不断被传扬和光大,这无疑是一件造福全世界的好事。所以中国的青年学者们也得赶紧钻研一下,免得哪天遇到一位精通此类的外国学者,对答不上,丢了中国人的脸面。甚至被怀疑这个所谓的禅学到底是不是属于中华民族的?!

我们熟知的慧能大师是顿悟派的代表:主张不受外界事物(如时间,空间)的干扰,直接切入主题。而另一位神秀大师则是渐悟派的代表:主张渐次修行,反复修行,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从这点来看,显然,慧能大师更胜一筹。不要小看佛教徒的两个宗派,他们对儒家思想亦不无影响。神秀以渐悟立宗,在北方提倡勤修苦学的学风,使北方的儒家思想也养成了几个朴实精进的学派。慧能在南方以顿悟开山,使南方的儒学也染上了一种夸诞虚无的风气。

本来这两个学派,本不该是对立的。大家都知道,没有渐悟作为基础,便无法获得顿悟。不承认渐悟的顿悟,只是狂人之语。任何事物都是从量变到质变,从渐进到飞跃,从矛盾到统一的,而至于如何解释慧能的“顿悟”从何而来,恐怕很难给出一个详细的答案。毕竟自然界的生物之间都是产生必然联系的,不可能脱离到一个孤独的世界学会领悟。

如果从禅宗史和禅宗思想史两方面考察,我们会注意到这样的一个结论,即《景德镇灯录》的著作者:马祖道一的禅法更具有独特的内涵,其逻辑性与理论阐释,层层递进。针对修行者而言,有三个方面:一,“即心即佛”是思想的基础,确立自信;二,“非心非佛”是解脱的关键,破除妄念偏执;三,“平常心是道”是根本目的,坚持应世利人。“平常心”是马祖道一禅法的突出特点和根本旨趣,它排除了善恶、染净等二元对立的区别性,主张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体现心性、张扬真理。它继承并发展了慧能等祖师们的禅法思想,也深受《华严经》“事事无碍法界”等义理的影响。“平常心”所体现出的平民化、世俗化、生活化、简易化等品质。促进了中国禅宗追求大乘入世的`信仰价值趋向。

禅是天竺之语,具云禅那,中华翻为思惟修,亦名静虑,皆定慧之通称也。禅主要是人的一种精神修持方法,是信奉者的一种体悟真理或最高实在的方法,是其摆脱外界干扰,保持内心平静的方法,是其明心见性的方法,是其思维修炼的方法,是其获得神通,获得功德,获得智慧,获得解脱的方法。“佛”的意思其实也就是一个“悟”字,而诗歌中的“诗”字,本身就是语言的寺庙,就是藏经所。既然有别出心裁的“经典”,就要有苦心孤诣的研读。读诗就是靠“感悟”。我认为,诗歌类似禅学,禅学不主张解释,解释只能限制思想。作诗,就象婴儿啼哭,他只是想哭,也就哭了,哭是生命的本能,我们不必求索他为什么哭,你只有去体会他的哭。“禅”注重“意会”,而意会可以因人而异,因情而移。这就需要观者长期地用自己的心灵去品味。

记得,在我开始最初写诗的时候,我就曾读到过禅学对诗学的理解:作诗要有妙语,要有来自灵魂的呼吸,主性灵,要有突然袭来的灵感作为诗的骨架,这样诗歌才不会显得单一。如此一来,做到这点,我们这些写诗的驱赶者,好像都是慧能的门徒了。宋朝以后,不管诗歌如何演变,有许多“打是不打”之类的“机缘”语,很像是我们当代朦胧诗的缔造者。

最后要说的是,作为网络文学诗歌版块的编辑,审核文章时,贵在自己对文体由内而外的体悟,自己悟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才是诗歌的内核,才能对得起作者的一番苦心。不要被文字表面的一知半解所拘束,更不要无故的背上了以“字”取意的枷锁,从而桎梏了思想前进的脚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山水的散文简短篇十一

山水之恋,是人间流传千古世人美赞的佳话。

山则是上天派到人间的守护神,守护着这方水土。山他高大,雄奇,山他叠嶂峰峦,

远望山那的翠绿,奇峰峻岭,处处山峦起伏。俊朗的山峰上镌刻着天地轮回的史诗。

但他并不在意这壮美的传奇,而则是眷恋着与水的情意。因为每道清流流淌着山魂前世久远的牵挂。

轻吻着流淌的清流,倾听着碧水诉说如梦的思绪。山依着水,水傍着山。千古万年不曾分离。

是谁打开了三生石的记载,是谁拨动了山水之情悠扬的琴弦。使得尘世落花细尘,落满了山之涯。

女人如水,如水的女人而柔情,妖媚。人生如山似水。

退去紧裹着的外衣,用最纯真的笑脸解读你的心声。

我笑了,我高兴的把水流溅在云朵山间。

淡泊与宁静中蕴含了深深的期许,我在自然与随意中默默地企盼。

清晨,我从你温暖的身边流过,将祝福带给你。夜晚,我静静的躺在你的怀里,去诉说着平淡与欢喜。

哼唱着歌曲,享受着心中的甜蜜。

恋你的胸怀,依恋你的风采,何时能走进你的眼里,你伟岸高崇的身姿,让我无法离去。

舞。我以我的柔情在你怀里四季中流转。渴望你能倾我一世柔情。

我天长地久,你深邃的眼眸里我读出,你把真情深藏,把柔情和关心埋在山谷里,你把我放在心底里。

的依恋。千古美传。我只是平凡的小溪,愿在大山的青峰里,欢快的唱着永为流传的恋歌。平淡相依,相守百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