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记忆里的香味如何写(大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9:13:20 页码:12
记忆里的香味如何写(大全9篇)
2023-11-18 09:13:20    小编:ZTFB

偶尔我们需要暂停一下并思考一下我们的方向。分析总结的结果和意义,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发展的建议。请大家认真阅读以下总结范文,从中学习作者的思考方式和表达技巧。

记忆里的香味如何写篇一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哪篇课文吗?(花瓣飘香)(师生一起板书课题)。

(师: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瓣”是左中右结构,中间的“瓜”写得要窄点,这样字才不会像个“大胖子”;“飘”的右边是“风”,有“风”花香才能飘得远。)。

师:课前预习了吗?(预习了)喜欢这篇课文吗?(喜欢)。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表一份心愿,

道一声祝福,

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小小的花瓣,

像绒布一样柔软,

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样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师:听了这首小诗,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师:一片花瓣代表了小女孩的一颗心。(板书:一片花瓣一颗的心)(手指横线)这道横线邓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填写。你们准备怎么办呢?(读书)真好!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板书)请小朋友们仔细读课文2—10节,你能不能从文章中读出一颗心来。好!下面请小朋友们边想这个问题,边读书,可以轻声读课文,可以默读课文,可以边读边画,把你想到的就记在书上。比一比,谁想得多,想得好。

生:自由读课文,写体会。

师:读好了吗?已经读好的小朋友,再去读一读,相信你会想得更多,没有读好的小朋友可要抓紧时间哦!

生:再读书、再写体会。

(斜体部分,根据上课时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师:指名交流,相机指导。(学生说——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板书到黑板上——引导学生扣词扣句,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加深体会,近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指导一:

(出示)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师: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这些作者都没有直接写出来,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课件红色显示)。

师:同学们这就叫读书,去琢磨(板书)文章中的词语、句子,把隐藏在它们后面的感情体会出来。现在谁再来读一读这一节。(指名读——齐读)。

师:你还能从哪里看出小女孩爱花呢?

(出示)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师: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红色显示“舍不得”。)。

指导二:

(出示)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相机红色显示)。

师:(指2—3名学生说后)小朋友们很会读书,读出小女孩对妈妈的爱,读出了小女孩有一颗让妈妈高兴的心。

师:同学们静静地想一想,当小女孩双手捧着花瓣轻轻送给妈妈手中时,那是一幅多么动人的情景啊!小女孩的妈妈可能会怎样呢?(指名交流)。

师:也许妈妈此时什么都不说,就是望着小女孩,望着那一片花瓣,抿着嘴不停地微笑,能看到妈妈的微笑,对于小女孩来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来,把这种幸福的感觉通过你的读书声传递给周围的人。(齐读)。

师:多么感人的话语,多么感人的场面。听了小女孩的话,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出示卡片: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指导读好。

师:(再次出示第2节)小朋友们再读读第2节,再去琢磨琢磨这些关键词,你有什么新的体会。

指名交流。

指导二:

(出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师:(出示一组爸爸在南沙站岗保卫祖国的图片)南沙在祖国的最南端,离这儿很远很远。爸爸远离自己的亲人,在祖国的南沙当解放军,日夜守卫边疆,保家卫国。爸爸身在南沙,但心中最牵挂的是妻子和女儿,最牵挂的是妻子的病情。

师:所以,他常常来信叫女儿要听——不要——。

师:(红色标出眼眶里闪动着泪花)从这里你能体会到什么?

此时此刻,女儿有多少心里话想对爸爸说呀。如果是你,你会对远在南沙的爸爸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师:听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再次出示: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指导读好。

师:是啊!真是个懂事的小女孩!从我和小女孩的对话中你能不能感受到“我”对小女孩的感情来?每句话都要很好地感受。(板书:一段对话一片情)。

学生自由读,指名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轻轻”和比较“摘花瓣做什么呀?”与“摘花瓣做什么?”的差别,近而体会出我对小女孩怜爱。)(板书:怜爱)。

师:好一段感人至深的对话,从对话中我们体会到小女孩有一颗爱花的心,一颗让妈妈开心的心,一颗让爸爸放心的心,感受到“我”对小女孩的怜爱之情。让我们把这人世间最美、最纯的感情化作读书声传递给周围的人吧。来,自己去练一练我和小女孩的对话。(自由读——指名分角色配乐朗读。)。

师:这是一片美丽的小花瓣,幸福的小花瓣,它不仅温暖了妈妈的心,也深深地感动了我(引读: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师:一盆送给了小女孩,你能理解吗?(借此表达对小女孩妈妈的问候)。

师:另一盆送给妈妈,你又能理解吗?

指名说。(是这个小女孩的行为就像是花瓣散发的香味一样,感染了“我”。)。

师:读懂了作者的心思,读懂了这天底下最纯真、最动人的爱,就把它深深地藏在心中,来,把这份情感、这份体会用你们深情的朗读飘洒向人间。(生齐读最后一节)。

师:一片小小的花瓣,满溢着浓浓的爱,传递着深深的情。小女孩的美德就像那芬芳的月季花香,漫天飘洒;小女孩的一颗爱心就如同迷人的月季花香,四处传播,感染了我,更会感染更多更多的人。文章学完了,但我们要将这飘香的花瓣永远留在心中。(下课)。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感悟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体会她真挚、纯朴的亲情。

3、在反复诵读中积淀情感,唤醒孩子们对父母的爱。

教学准备:文字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在反复诵读中积淀情感,唤醒孩子们对父母的爱。

记忆里的香味如何写篇二

绿豆糕是著名的京式四季糕点之一。它具有形状规范整齐,色泽浅黄,组织细润紧密,口味清香绵软不粘牙的特色。那么怎样制作绿豆糕呢?下面来看看!

绿豆粉13公斤,白糖粉13公斤,炒糯米粉2公斤,面粉1公斤,菜油6公斤,猪油2公斤,食用黄色素适量。

(1)顶粉:绿豆粉3公斤,面粉1公斤,白糖粉3.2公斤,猪油2公斤,食用黄色素适量加适量凉开水和成湿粉状。

(2)底粉:绿豆粉10公斤,炒糯米粉2公斤,白糖粉9.8公斤,菜油6公斤,加适量凉开水和成湿粉状。

(3)把筛好的面粉撒在印模里,再把顶粉和底粉按基本比例分别倒入印模里,用劲压紧刮平,倒入蒸屉,蒸熟即可。

绿豆粉13公斤,绵白糖或白糖粉11.7公斤,糖桂花0.25公斤,清水适量。

(1)拌粉:将糖粉放入和面机里,加入用少许水稀释的糖桂花,搅拌:再投入绿豆粉,搅拌均匀,倒出过80目筛,即成糕粉(以能捏成团为准)。

(2)成型:在蒸屉上铺好纸,将糕粉平铺在蒸屉里,用平板轻轻地推平表面,约1厘米厚;再筛上一层糕粉,然用一张比蒸屉略大一点的光纸盖好糕粉,用糕镜(即铜镜、铜捺)压光;取下光纸,轻轻扫去屉框边上的.浮粉,用刀切成4厘米×4厘米的正方块。

(3)蒸制:将装好糕粉的蒸屉四角垫起,依次叠起,放入特制的蒸锅内封严;把水烧开(不宜过开,以免糕色变红),蒸15分钟后取出,在每小块制品顶面中间,用适当稀释溶化的食用红色素液打一点红;然后将每屉分别平扣在操作台上,冷却后即成。

(1)豆沙绿豆糕:绿豆粉8.25公斤,绵白糖8公斤,麻油5.75公斤,面粉1公斤,豆沙3公斤。

(2)清水绿豆糕:绿豆粉9.15公斤,绵白糖8.65公斤,麻油6.25公斤,面粉1公斤。

(1)拌粉:将绿豆粉、面粉置于台板上,把糖放入中间并加入麻油的一半搅匀,再掏入豆粉和面粉,搓揉均匀,即成糕粉。

(2)制坯:预备花形或正方形木质模型供制坯用。

清水绿豆糕制坯简单,只需将糕粉过80目筛后填入模内(木模内壁要涂一层麻油),按平揿实,翻身敲出,放在铁皮盘上,即成糕坯。夹心即豆沙绿豆糕制坯,是在糕粉放入模中少一半时放入馅心——豆沙,再用糕粉盖满压实,刮平即成。

(3)蒸糕:制成的糕坯连同铁皮盘放在多层的木架上,然后将糕坯连同木架入笼隔水蒸10~15分钟,待糕边缘发松且不粘手即好。若蒸制过久,会使粉坯松散或缩筋。

(4)成品:蒸熟冷却后在糕面刷一层麻油,苏式绿豆糕即成。

记忆里的香味如何写篇三

“语文外延等于生活外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从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发展为中心、生活为中心上来,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契机,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

[片段1]【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

生:“我”家门前有一片月季花。一天清晨,“我”看见一个小姑娘俯下身子,摘了一片花瓣,双手捧着跑远了。

师:如果那天清晨,你看见小女孩摘了花瓣,你当时会怎么想?你有什么疑问?

生:我会想这个女孩真奇怪,她摘花瓣干什么呀?

生:我想知道她为什么不摘下整朵花而只摘花瓣?

生:我想问问她为什么要摘作者家的月季花瓣?

生:我想知道她为什么摘了花瓣后要飞快地“逃走”

师:说得很好,作者和你们一样,也觉得十分好奇,因此他也想寻找答案,机会终于来了,请大家自读第3——10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刚才的问题,找出答案,用线画出来。找到后同桌可以交流一下。

(生开始自由地读课文,认真地画着,画完后同桌小声讨论起来。)。

[评析]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交流的活动。在教学中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这一片段让学生把自己融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自主交流的欲望,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探索,在质疑问难,读读画画,同桌交流的学习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从小养成主动学习、互动、关注、欣赏他人的品质。课堂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了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片段2]。

师:如果你是那个女孩,此时手里拿着花瓣被作者叫住了,你心里会觉得怎么样?

生:我会很害怕,不知道他会不会骂我。

生:我也许会脸红红的,而且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生:我会很紧张,紧张得直冒汗。

生:我不知该把花瓣藏哪儿才好,会很慌张。

师:大家体会到了小女孩的心情,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可以用一个词来描述,那就是(生异口同声地答到“不知所措”)。

师:那么“惶恐”是什么意思?你理解了吗?

生:我觉得“惶恐”就是很“害怕”。

生:我觉得“惶恐”就是既紧张又担心。

生:我觉得“惶恐”就是心里很不安。

师:相信你现在一定能通过朗读把小女孩的这种心情表现出来了!自己把这一小节读一读。然后我们来朗读交流,看谁体会得最好!

(学生开始试着用自己的方式读课文,然后有感情地朗读交流。)。

[评析]爱因斯坦曾说过:“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的天地是无限的。”这一片段中“不知所措、惶恐”这两个词语较难理解。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自己想象成为文中的小女孩,设身处地地体会她的心情感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另外,在这教学片断中,教师能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自己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在此教学片断中,教师努力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课文的感情色彩。

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小太阳网站。

【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

记忆里的香味如何写篇四

莞香,属于我们的莞香,留在了2023年,留给了即将毕业的憧憬。煦风小唱,芳香传遍,萦系心上,萦系回忆,萦系着六年来最纯真的回忆。

初入校门,我们无心相逢,偶然的遇见,便是六回花开花落。手心持梦,我们缓缓走过,多想再让时光回溯,拾起每一缕零碎的往事。何尝不是一瓶沙,捧住了,又从指间流逝。

一场梦,无了青葱岁月;一弹指,没了夕日稚气。犹记得,懵懂无知的我们,相互低声询问对方的名字;犹记得,调皮捣蛋的我们,曾多次把自己锁在阳台,哭哭啼啼出不来;犹记得,求知渴望的我们,一笔一画模仿老师的板书,却写得像“鬼画符”,这么多的珍贵,都模糊了,失去了。惋惜在惆怅的毕业季。只留下莞香的香,恬静悠远,仿佛就在昨天。

如今,莞香已根植于沃土,根植在我们第二个家,根植心上。它是我们六年来的见证,是我们忘不掉的梦与希望。莞香,莞香,一世飘香。我们的根,我们的本!

如驹如梭,昔时的我们已层层蜕变,从小苗茁成长为雄壮的树株。我们绽放,花瓣有缕缕潮红。我们心怀感激,即将分离,对父母,对师长,对朝夕相处六年的'同学,怀揣诉不尽的谢意,欲言又止。是啊,我们来这尘寰上走一遭,本云淡风轻,可有了互相,便波澜壮阔,一言难尽。

我们的小莞香,寄托思绪。无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只要记得,有一棵莞香,有一个梦想的源头,足以勾起搁浅的回忆。

想拉住流年,想好好说一声再见,回不去的昨天,有遗憾,有感谢,铭记这一瞬间,我们携手的光年,许下我们的心愿。

莞香萦绕,记忆留香,记得我们的树,记得我们,记得这个家,记得这份回忆。不要忘记,你的起点,梦想的根源。

记忆里的香味如何写篇五

1.全世界所有的香水品牌都吹牛皮,谁敢拍胸脯说他们旗下的品牌香水的香味能在地铁车厢里盖过一个煎饼?都不跟他们提菲菜馅饼,提那个算欺负他们。

2.啊!丁香。丁香花开了。一团团淡紫的绒球欢快地聚拢在一起。风来了,轻轻摇动着树的枝条,似乎要从那微小的花蕊中摇下那香味的小包,把它们带在身上,向阳光炫耀。

3.小猫还有偷吃的坏习惯。有一次,小猫闻到咸鱼的香味,趁我们没注意的时候偷鱼吃,结果吃得太多,咸得不得了,跑到卫生间喝水,没想到,一不小心,掉进了水桶,淋了个落汤鸡,我们虽对此十分烦恼,但却束手无策。

4.油菜花的花期大多都是半个月左右,每朵花凋谢后都结成了许多小籽粒,那就是油菜籽,可以用来榨清油。油菜花的气味很特殊,你只有随着微风细细的闻才能闻出它那单纯的香味,让人陶醉。

5.麻辣烫源于四川火锅,香味厚实而醇浓、麻辣而鲜味不失。麻辣烫更是因为方便、自助、快捷的优点迅速名扬天下,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饮食。

6.玉兰花还不时散发出一阵阵清香。那香味沁人心脾,呵!还引来了勤劳的小蜜蜂美丽的大蝴蝶。小蜜蜂围着玉兰花唱着最动听的歌,大蝴蝶也跳起了世界上最着名的舞,它们都被玉兰花散发出的清香给迷住了。

7.一股香味,又把菜倒进锅里,抄起锅铲,不停地翻动着。等菜慢慢由白变黄,妈妈再倒入酱油、醋,撒上盐,接着用铲子翻动了几下,撒上白糖、味精,迅速把锅端下来,翻炒了几下,就出锅了。

8.栀子花可真漂亮,它的花瓣是一层层的,颜色是白色的,好像白白的雪花。我很喜欢,更喜欢它的淡淡的清香,好远都能够闻到,早上打开门,整个院子都是那扑鼻而来的芳香,这香味能使人每一天都开心。

9.不小心踩到了郁金香,它却将香味留在你的脚上,这就叫宽容。

10.野菊花的香味淡淡的,闻起来芬芳扑鼻,清爽舒服。它的作用可以摆在室内欣赏,还可以泡水喝,上火的人喝后可清热解毒,我真喜欢野菊花呀!

文档为doc格式。

记忆里的香味如何写篇六

第一步:确定规划,用10天的时间,背10个list的单词。

第二步:确定规划,每天都把这1-10个单元复习2-3遍,早中晚各一遍。

第三步:每次用1小时的时间让自己快速的看过每个单词与第一释义,除此之外全都放弃。

第四步:2天之后,一边向下看单词,一边用铅笔画一个三角标记,在那些不认识的单词前面,并且在每次背完单词之后,都立即重新背一遍被标记出记得不牢的单词。

第五步:3天之后,一遍向下背单词,一边用铅笔在三角标机里面写上一个数字,代表自己已经背了几遍。并且在每次背完单词之后,都立即重新背一遍被标记出记得不牢的单词。

记忆里的香味如何写篇七

干燥单一的冷面包配上一杯牛奶,是我一贯的早餐。每天早上如机械般啃着这些面包,我的味蕾渐渐麻痹,对于早餐没有任何的期待,只是填饱饥辘的胃肠,能够喝上一碗热腾腾的粥成了我期待。

我工作的地方有点偏僻,卖早餐的档口离工作的地方差不多有四百米,对于习惯晚睡的我睡眠便异常珍贵,总是争分夺秒地补睡眠。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如果有一天早起去吃早餐说明那天对我来说是有意义的。可是,这样的早上寥寥无几,加上卖早餐的几个档口都没有一家卖粥的,我就更少出去吃早餐了。于是喝粥成了奢侈。我是个贪吃的孩子,对于吃的东西总是满怀热情,甚至念念不忘,特别是爷爷的甜姜粥,我现在还记得粥里飘着浓郁的姜香。

小时候,我是个寡言的孩子,不怎么擅长交流,可我经常跟在爷爷的身后,似乎这样做我幼小的心才会安宁。那年的冬天似乎特别冷,白天我几乎窝在爷爷的灶头旁,即使灶头经过烟火的烟熏已经染上黑黑的细细的碳头,可在我的眼里却是很亲切的。在屋里我偶尔听到外面跟我同龄的小孩们欢快的嬉闹声,虽然心里有些羡慕,但我还是一直窝在灶头旁,只有在这里我才觉得是暖和的。

傍晚,爷爷开始淘米做饭了,灶头里的火烧得很明亮,那些火苗在我的眼里闪耀着,似乎有魔力般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扎根,我喜欢这种明亮又温暖的东西。一阵香味飘了出来,闻着口馋,是从锅里飘出来的,凉凉中带着醇香。我带着好奇以及渴望的眼睛望着爷爷,爷爷似乎知道我那点小心思,乐呵呵地说:“这个是用姜母煮的糯米粥,等会放下糖再煮一会就可以吃了。”

我开心极了,爷爷说再煮一会就可以吃了,此时我像个嘴馋的小猫,直直地盯着锅,仿佛那里有美味的小鱼一样。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哪怕只有三分钟,也足以让我觉得时间过得很慢,我渴望在这样寒冷的冬天里喝上一碗热腾腾的.米粥。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锅看,噼里啪啦的火苗闪烁着,似乎欢快极了,它我一样期待着即将出锅的糯米姜粥。

爷爷起身走到厨具架子旁,伸出手在端架上拿了一个瓶罐,小心地打开,里面盛着的是白花花的糖,爷爷拿着勺跟舀了几勺,然后又拿着长长的舀稀米粥的勺子,放在窝里慢慢地转动,看样子是想把白糖快速融化掉,好让整个锅里的米粥被甜味包围着,浸入着,渗透着。搅了一会,爷爷舀了一些粥,放在嘴边吹了吹,差不多凉了尝一小口,爷爷脸儿挂上了满足,随后放下舀子咂咂嘴说:“嗯,味道刚好,可以吃了。”

听到这句话,我裂开嘴笑了。我高兴地跑到桌子旁,搬来一张凳子坐了上去,静等爷爷在我的碗里盛上弥漫整屋香味的糯米甜姜粥。我摇晃着双腿,双手放在碗的两边,眼睛直直地盯着碗里逐渐加满了的米粥。

“好了,可以吃了,小心别烫着啊。”爷爷还不忘嘱咐我小心烫着,我自然满口答应,迫不急的地拿起调羹,舀起粥放在嘴边大口大口地吹了几口气,觉得吹得差不多不烫的时候,调羹和粥一起送进嘴里,这味道似乎超出了我的想象,真的比想象中的还要好吃。我嘴里含着米粥含糊不清地转头对爷爷说:“好吃,真的好好吃。”

爷爷呵呵地笑了,慈爱地摸了摸我的头,亲昵地说:“喜欢吃就多吃点。”

我不断地把粥往嘴里送,直到肚子再也填不下,我才心满意足地放下碗筷。这是我年少时第一次喝如此美味的米粥,入口即溶的醇香像是一道越珍藏越醇香的米酒般,现在想起依旧口馋不已。

记忆里的香味如何写篇八

青苔爬满了石墙角,巷子中,总有一阵飘散的温馨。走出巷子,看到街上卖粽子的小摊,才发觉,端午渐渐近了。

“外婆,我要吃粽子。”一个5岁大的女孩轻轻拽着外婆的衣角说。“乖,回家外婆给你包。”“不嘛……”看到眼前动人的场景,我记忆深处的粽香缓缓从脑海中飘散出来,童年的回忆也被勾勒出来。

老家的青石板房旁,奶奶和姑姑们正忙碌着,手脚麻利地折腾着什么东西。妈妈告诉我:“这是粽子。”几秒之内,一个模样可爱、有棱有角的用绳捆住的绿色小家伙就出现在眼前。我用手拎起一个,放在手里把玩,那粗糙的叶子,纹理间又有着一丝细腻。轻轻一嗅,带着叶子特有的.清香。奶奶把粽子放在笼屉里,在灶里添柴加火。我也兴致勃勃地在旁边帮忙。“到旁边玩去吧,快煮好了,粽子很香啰——”望着火炉内跳动的火苗,我已经闻到了一股香味。直到看到那碧绿的粽子叶变成淡棕色又略带灰绿色时,我才高高兴兴地蹦跳起来,粽子蒸好了!我开心地拎起两个粽子跑出去。这馨香,带着亲情。

姑姑替我解开绳子,剥开粽叶,黄白的米粒,黑色的香菇,以及一些小虾米都露了出来。咬上一口,口感极其细腻,黏牙又有嚼劲,米香叶香和其他的香味都在味蕾上搅动绽放。我拿着两个粽子,和旁边在砖瓦房下玩耍的堂妹一起分享。充满童稚的笑声在巷子间回荡,石板路上飘散着艾叶和粽子的馨香。这馨香,带着友谊。

吃完粽子,奶奶带我和堂妹到篱笆旁把鸭子赶回家。我们还在日落的溪边摘一片芭蕉叶,用叶子拍打着小鸭子往回赶。天却突然暗了下来,豆大的雨点开始砸下来,堂妹踩到青苔摔了一跤,奶奶就背起她,我则用芭蕉叶替奶奶遮雨。鸭子慌乱地跑开了。我边赶着小鸭子边为奶奶遮雨。好不容易把鸭子赶回笼里了,我已经全身湿透,但一闻到屋子里飘散的粽子的香味,一种幸福感便在心头萦绕。这馨香,带着幸福。

记忆中,童年总萦绕着粽香。我仿佛看见那条狭小的巷子中那群可爱的鸭子,仿佛听见那哗啦的雨声,仿佛闻到那充满爱与幸福的粽香……脚下,是碧绿的青苔;眼前,是碧绿的粽叶,那些情思,那些岁月,都埋藏在那小小的粽子里。

记忆里的香味如何写篇九

纵使翩跹岁月磨灭你苍老的容颜,只须轻嗅那煮粽子的小灶,烟雾腾起,不变的是幽静的粽香。

姥姥又舀起一口水,倒在那尖里,摁了摁:“这米可要塞实喽,不然可就不香了!”你微微撇了撇嘴,又从小盆里捞起一小撮米,塞得实了,把上方的粽叶旋下绕上一个圈,满足地笑着,像是在欣赏一件工艺品。初夏的微风吹拂过姥姥旧屋的门口,粽叶上的水珠也发出滴答作响的声音,像你额头上微渗的汗珠,缓缓地流下来。

待粽子煮得熟了,你便捏一个大的,剥开微熏的叶,露出那白嫩的'糯米,用筷子卷一把白糖糊上,轻轻递到手上,粽香微熏,让我恍然如醉,白糖在洁白的热气腾腾的糯米上缓缓融化,甜蜜的感觉仿佛直达内心。白糖化到心里,别提多甜了!

幼时每逢端午,粽子是必包的,姥姥也会去集市上选一把新鲜宽敞的粽叶。把糯米淘得白白嫩嫩的,坐在长凳上便开始包,我那时记得是最清晰了。姥姥捋起两只袖子,随手挑来一叶粽叶,轻轻摊平,夹在拇指上,手轻轻一挽,挽起一个小尖儿,那小尖可是最精致不过的了。苍翠的叶间泛着光泽,氤氲着初夏的味道,叶面上豆大的水珠滚下来,聚在小尖上,一股脑地顺着流下,滴在那水泥地上,啪嗒啪嗒地响,像风铃一样。

而今,你依旧坐在那小凳上,悄悄地包着,只是岁月把你的腰弓成了一座小山,那水溅在皮肤上,斑斑点点的手臂被凹下一个又一个小黑点。你顶着花白的发,依旧笑着,包着。

“这粽子要塞实了,煮好,可香了!”

你蹒跚地端起一锅大粽子,望着你的背影,心中有些酸涩,像那粽尖的水滴,滴起心湖的涟漪。

岁月蹁跹中,时光改变了你的容颜,不变的是粽香在心中氤氲着幸福的味道,成了我记忆中的味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