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清新散文青芒(优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4:24:42 页码:12
清新散文青芒(优质8篇)
2023-11-11 14:24:42    小编:ZTFB

总结有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做到事半功倍。怎样欣赏文学作品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寓意和内涵,下面我来分享一些文学鉴赏的技巧。提供写作灵感的范文合集。

清新散文青芒篇一

流汗的公牛,秋日寻故地。

乘兴游芒砀,山城多毓秀。

梁苑好风光,盘桓汉兴源。

思接千载长,登高吟大风,虔心谒刘邦。

国庆假期,去了趟芒砀山。

十几年前曾经去过一次,这次去了之后发现,芒砀山变化真的很大。

xxxx年xx月底,永城的同学张学诚结婚,我和文斋、兴臣应邀前去祝贺。等婚礼结束,学诚非要留我们多玩一天,推荐去芒砀山玩。既然来了,那就客随主便,况且也有时间,就答应下来。于是,我仨便前往芒砀山。

当时,很少出门,也没见过山,到了芒砀山感觉很新奇。记得那时候芒砀山还没有很好地开发,正热火朝天地开山炸石头,卖石子,炼水泥,山脚下就有一个水泥厂,原料就是芒砀山的石头了。穿过山下的小集镇,山路边随处可见破碎石头的石料厂。好像附近还有一个监狱,我们甚至还见到狱警带领犯人在田地里劳作。当然,早在几年前,这座监狱就搬到了商丘。随着旅游的日益升温,芒砀山也被有识之士的慧眼发觉了,水泥厂也停了,封山育林,一系列保护性开发让昔日的小石头山变了模样,如今的芒砀山地质博物馆就在水泥厂的旧厂址旁边。如果不是今天亲眼看到,想想当年,真有点不可思议呢。

车子沿着宽阔平整的水泥路一路前行,一直到景区大门口。原来的山间小路早没了踪影。下了车,是个广场,两个巨大的仿汉阙建筑映入眼帘,十分气派,有点大汉遗风的感觉。顺着大门往里走,是一个仿汉阙大门,中间门额上刻有“汉梁王陵”四个红色大字。再往上走是层层台阶,尽头便是梁孝王后陵墓了。台阶依着山势而建,据说有365级,真有点巧合,也被景区当做了一个宣传亮点。印象中,当年这里是一个山坡,也没有像样的路,更没有台阶,长有高高低低的松柏树。此刻,不由得想起当时的情形,由于没有向导,我们在山坡上转悠了半天,才寻的梁孝王后陵下。还没等仔细观看,忽听到几声巨响,头顶上石块乱飞,当时吓了一跳,原来不远的山下正在放炮炸石头,真是有惊无险呢。今天,再也不会发生这刺激的一幕了。迈步石阶,两旁草木葱郁,还安放有石羊、石马等6对石兽,奇怪的是都带有翅膀,想来是神兽了。

等迈完365级台阶,便来到了一个大平台,迎面是仿汉式建筑,古色古香,门匾上写有“梁孝王王后陵”,祠内供奉有梁孝王和李王后像,香案前的香炉里,燃着香,想是有人祭拜了。绕过雕像,就来到了王后陵前。它是梁孝王刘武之正妻李王后陵,在保安山北峰,南距梁孝王墓约200米,属于汉代丧葬制度的“同墓异穴”墓。在导游的讲解下,才知道该墓1990年发现,1992年被发掘。墓葬全长210.5米,最高处4.4米,落差17米。在入口的墓道上,安装有钢化玻璃,记得第一次来时,这里还没有对外开放。在陵墓的入口处石壁上镶有一黑色石板,上刻有王后陵墓室透视图,包括:东墓道、车马室、1号甬道、东宫、西宫、2号甬道、卫生间、椁床室、储冰室、沐浴室、回廊、3号甬道、相思道、西墓道、排水设施等,总面积1600平方米,总容积6500立方米,很浩大的工程,被誉为“中国石室第一陵”。在灰暗的灯光下,顺着台阶往下走,仿佛走进了时光隧道,穿越到两千年前。别说,走在幽深的墓道里,真有点冷冷的感觉,若是一个人的话,肯定是不行的。在王后陵,印象深刻的是里面的水冲式坐便厕所,现在看来真是很超前的,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可小看的`。在梁孝王墓和王后墓之间有一条地下通道,名曰“黄泉道”,长约50米,是梁孝王和王后死后灵魂幽会的通道,据称后人所谓“命归黄泉”或“黄泉路”之说即源于此,很难想象当时是怎样一锤一凿地搞成的。后来,有人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相思道”,增添了不少浪漫色彩了。抚摸石壁,凉凉的,附有一层水。中间最大的石室安放有一尊汉白玉雕塑的王后像,很多人争相与之合影。出了王后陵,往南不远,是梁孝王陵寝遗址,草地上里有几块不大的方形石碑,分别刻有:庖厨、寝殿、照壁、回廊等字样。不难想象当年建筑的辉煌,如今不过芳草萋萋。再往前走右拐,便来到梁孝王陵的墓道前。当时,这里也不通路,好像门票15元,我仨没舍得进去看。导游告诉我们,梁孝王名刘武,汉高祖刘邦之孙,文帝刘恒之子,景帝刘启之胞弟,武帝刘彻的叔父。

它位于保安山南峰,墓门朝东,墓葬长约90余米,宽处30余米,主室内高4米,与王后陵类似,也有墓道、甬道、车马室、主室、回廊、排水设施等组成,墓室面积700平方米,容积2800立方米。走进墓室,感觉跟王后陵墓差不多,只是规模小了点,值得称奇的是这里有汉兵马俑阵,兵佣不高,神态各异,阵列整齐,很有气势。每个石室按功能摆放有相应的物品,估计都是现代的东西了,因为这里的陵墓早被盗过。史载,东汉末年,曹操“引兵人砀,伐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接下来参观的第三座陵墓是梁共王陵,在梁孝王陵东南500米的立山主峰下。据考古发掘资料推测,墓主人是汉梁王刘武之子刘买的墓葬。该墓1986年发现,1991年发掘,出土5.5吨汉代钱币,还有金缕玉衣,现在墓室玻璃柜内陈设的可能是仿品。在梁共王墓主室前半部的顶部及西侧会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云气图”的彩色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是目前发现时代较早,保存完好,极有价值的壁画,比敦煌壁画早了630多年,被誉为“敦煌前之敦煌”。

从王陵出来,又去了汉兴源。当初不过一个有石碑的八角亭子,叫做刘邦斩蛇处。现在经过开发建设,成了一个知名景点了。新增有汉兴源石牌坊,牌坊后是汉高祖斩蛇雕像,高高的台座上,刘邦背着斗笠,身子前倾,右手做拔剑状,注视着面前盘卧伸头的大蛇,生动传神。亭子下的石碑被称作天下奇观,据说,这块石碑夜里用灯光照,会显示刘邦神奇幻影。汉兴园景区里还有两汉文化展览馆,满眼都是深厚的历史沉淀。陈胜园景点在汉兴源西北,位于芒砀山主峰西南麓铁角山上,去时就有一块石碑,一个不大的坟头。只不过墓碑上是郭沫若亲笔手书的“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十二个遒劲大字,那时我还在墓碑前留过影,至今照片还在。现如今,景点门口建有仿汉阙式大门,门里面的空地上塑有陈胜的高大雕像。陈胜字涉,阳城人,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被征屯戌渔阳,与阳夏人吴广在蕲县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旗。陈、吴在陈县(今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声势浩大,震撼暴秦。起义失败后,陈胜被车夫庄贾杀害,部将吕臣又斩庄贾,迁葬陈胜于芒砀山。从陈胜起义到被杀害,仅有半年时间。刘邦登基后,感念陈胜首义之功,追封他为“隐王”。特赐陈涉墓守冢人30家,免其赋税杂役,以守护墓地。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高祖时,为陈涉置守冢人三十家砀”。景区有山门、隐王殿、大泽风云殿、墓室等,山门门额上书:“陈胜王陵”四字隶书,浑厚饱满。山门两边的门联为:“水可覆舟大泽洪流掀巨浪,民能创史陈王浩气卷狂飙”。陈胜墓冢现高5米,周长约50米,可能是后来又重新修葺的。墓冢前的石碑也较原来的高大气派,也是近几年新做的。墓前右侧松树下另有一块墓碑,便是当年的那块,估计后来嫌不够大气被更换下来了。在墓碑前凝视,不由得想起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让人警醒的话语。登上墓冢后边右侧的瞭望台,放眼望去能看到芒砀山的顶处一座名为“大汉雄风”的刘邦雕像,目前还没有开放。据了解,塑像和基座共高39.9米,雕塑外为塑铜焊接,内是钢架结构,内有四层旋转楼梯,两个观光平台,并安装了观光电梯。游客可乘电梯上至位于塑像肩部的观光平台上,芒砀山景区风景将尽收眼底。由于来的不是时候,遗憾自己体会不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后来,又去了夫子避雨处和芒砀山地质博物馆,两处均由可观之处,尤其是地质博物馆,展览丰富,让人开了眼界,学到了不少知识。

短短一天的时间,游览了大汉王城----芒砀山的诸个景点,虽说是走马观花,但与十几年前的那次相比,收获颇丰,真是不虚此行呢。游览期间,同学张学诚闻讯打来电话,由于他假期值班,不能抽身过来。临近返回,他又打电话挽留,无奈天色已晚,路况不熟,只好匆匆返回了。当然,期待着下次故地重游。到时候,一定与学诚弟一醉方休。

清新散文青芒篇二

这次出游海南,我和另外两个朋友,不约而同地都带了一件白衬衣,也许想法相同吧,因为此次出门带的多是裙装,而白衬衣既能百搭又能防晒,既能遮雨也能御寒。

那天傍晚,我和同伴们为了去捡渔民打渔时的漏网之鱼,便都脱去了花花绿绿、长长短短的裙子,相约换上了利落的白衬衣加牛仔短裤。到了海边,左等右等也不见渔民们收网,于是我自告奋勇地去远处的渔船处打探消息。

光脚走在海边,那一刻,大海为心灵屏蔽了一切外在的纷扰,让人变得既简单又充满了童真童趣。而大海时而轻盈俏皮,时而率性叛逆,时而深沉肃穆,时而又古灵精怪。我忍不住就边走边和浪花玩起了游戏-----它退我进,它进我退。我努力不让它碰到我,可几乎每次又都被它偷袭。

在离渔船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我抬头望了望前方,不经意地看到渔船旁边有个人举着手机冲我的方向在拍照。我并没有多想,继续一边走一边一个人玩儿的不亦乐乎。等我走近了渔船,看到那个人依然举着手机冲着我。我忍不住看了他一眼,他挥了一下手机笑着对我说了一句什么,我并没有听清楚,于是我走近他问:‘是想让我帮忙给你拍照片吗?’他赶紧摆摆手说:‘不是不是,是我给你拍了照片,你看,多自然,白衬衣,也很亮眼。’他一边说一边拿了手机给我看。我接过他的手机翻了翻他拍的照片,老天!吓死我了,自然是真够自然的,可照片里的我胖得像一个白色的球一样,似乎是被海风吹着叽里咕噜的就远而极近了......我的第一反映是强烈要求他立马删除。可话到了嘴边,想了想,还是算了吧,那么难看的照片,愿意留就留呗,等他自己看吐了,自然就会删除了,于是,我只是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就把手机还给了他。

那天,由于风浪太大,最终也没能捡到鱼。但我和朋友一起拍了许多白衬衣的照片,我一直举着自拍杆坚持自拍,因为我心有不甘,我觉得只要能找到最佳的角度,即使穿白色,其实,我也能把自己拍得很瘦的......

一度以为,出游就是穿的越鲜亮才会越显年轻越显活力越好看。可是某一天,突然就被一个陌生人无意中触碰了一下神经,犯病似的拍了一堆简单白的照片。等回家后反复观看时,越看越觉得照里片所有穿花花绿绿衣服的都抵不过那简单的一抹白。

越简单越久远,白衬衣,耐得住时光的磨砺和考验。她以自然之色诠释自我,以云之姿态演绎亦纯亦真的迥异风格。

白衬衣,从来没有流行过也从来没有过时过,从来没有喧嚣过也从来没有沉寂过;白衬衣,既没有前卫时装过度张扬的个性,也没有精致套装强势的态度,但却有一份独属的轻松随意和简静清新。她从来不挑人,年轻能穿出年轻的纯真,年老能穿出年老的简静,优雅能穿出优雅的范,婉约能穿出婉约的'韵味。

白衬衣的白犹如一抹轻盈的云朵,纯洁的白会令你如少女般的乖巧可爱、楚楚动人。白衬衣,她是阳光的明媚、是青春的诗语、是蕴藏在每个人内心里的童真。她就像青草泥土的味道,贴近自然也更贴近人心。

谁不曾有过白衬衣配牛仔裤的清纯年华?!

回忆里,曾经最喜欢的镜头是:阳光下,一位着白衬衣加素色牛仔裤、脚踏一双简单平板鞋的女孩,转身只留一个背影,潇洒地冲背后已经不再爱她的你挥挥说:再见,再见,再也不见。然后一抬头,眼泪就开始大颗大颗地滚落,但她坚强独立到不让你看到,因为她还深爱着你,她不想让你看见她的眼泪而愧疚,更不想让你看见她的脆弱而犹豫,她只想你能轻松离去,所以假装不在乎......

白衬衣,小清新,给了多少人这样的梦幻与回忆!

清新散文青芒篇三

一个人整天游走在思念的边沿,每个阳光暖暖的冬日的午后,每个月色浸冷的长夜,终于有一日一帧老照片的牵引,旧时光如湖水一般霎时溢了满地,于是踏着那粼粼的波痕不管不顾地回去了。

一道长长的街巷,一面碎石的围墙,两扇斑驳古旧的黑漆木门,铜制的门环上遍布着岁月散落的绿色的锈迹,威严的椒图含着微笑看着我,等着我轻轻地握紧它含着的环手,轻轻地翻转。“叭嗒”,是门栓落下的声音,也是记忆开启的声音,如重锤,如钟磬。窗前还是那棵老梧桐,这么久它是不是一直在我的旧时光里疯长,墨染的翠色,支撑着老屋的一片生机。瑟瑟的雨从空鞯奶炜掌落,就在它如盖的顶。听了多少次它的梧桐夜雨,以至于现在下雨的时候总想站在梧桐树下,感觉那样就会和它隔得很近,宛若它就在我的头顶和谁低低诉说。树下木格子小窗如往昔一般,窗纸上雨水打湿复又风干的印痕还在,如同那印在窗纸上的念想,一阵风来,沙沙地响。

窗户后面暖暖的火炕上,祖父是不是正端着他那精致的白瓷小杯,一小口一小口地呷着酒,真不懂那凛辣的白酒怎被他喝出了那般滋味,我知道他的酒瓶酒杯就放在他身边墙上靠窗的那个一尺见方小洞里。记得曾好奇地问过祖父,为什么会在墙上留这样一个小洞,祖父说就是放酒瓶酒杯。祖父喝完酒,满面红光的脸上满是笑容,连声音里也飘着酒香。我怀疑他肯定醉了,曾祖怎么会知道他这么喜欢喝酒。

炕头的`席子已经被连通灶膛的温热熨得有些微黄了。我就是喜欢坐在那里。墙上灯窝里的油灯晕开了两个房间的微光,我转过身,象以前的每天一样也是从那个小小的灯窝里,油灯盈亮中。看到灶台上,雾气蒸腾中母亲年轻的身影,圆润的脸没有一丝的皱纹,祖母在灶边一声一声悠长地拉着风箱,红红的火光把祖母慈祥的脸映得一片微红。幽幽的屋里飘荡着苞谷饭的香味,为什么当时觉得难以下咽的味道现在却感觉这么香甜。

父亲去哪了,哦父亲总是卡着饭点从暮色中归来。然后父亲总是坐在那紧挨着炕沿的老旧的圈椅上,一边和祖父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一边等母亲开饭。他们的话那时我是不愿意听的。所以总是在三间老屋游弋。正屋的水缸里有我养的一条鱼,养了好多年,每次母亲清洗水缸把它放盆里的时候,我都会趁机摸摸它,可它总是不懂我爱它的心,在我手里乱蹦。屋檐下燕子一家是我的牵挂,我喜欢听燕妈妈归来小燕子欢欣雀跃的叫声,也喜欢看燕妈妈低低划过天空的身影。嫩嫩的黄色的小嘴,零落的几根绒毛,不停地张着大嘴和妈妈索要。这是小燕子当时的样子,可是现在它们都已长大,如我一般远离了老屋。旧巢里有燕妈妈欣慰落寞的眼神,怎么这么熟悉。

时序有点乱,是什么把我搅乱了,这是什么季节,冬日的暖炕,春天的燕子,秋雨里的梧桐,就那么零落地堆积在那里,却又不愿整理,也不愿它清晰。我常想如果一个人的灵魂可以分割,我宁愿一半安放在旧时光里,一半穿在身上随着滚滚的车轮飘荡不息。

清新散文青芒篇四

时光,总在走过后才会感叹它的无情和匆匆!一些快乐,一些痛苦,都会在岁月的呢喃中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曾经的繁华,曾经的沧桑,都会在回眸的过往中淡泊成了每个日子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走过四季,走过流年,站在时光的隧道里,眉眼中将所有的喧哗安逸落寞感伤一遍遍过往,才发现,在辗转飘摇轻歌曼舞的日子里,唯有浅笑从容,淡雅芬芳,才会让那些悲喜彷徨忧伤,谢幕于时光的深处,才会让那些快乐欢喜阳光,荡漾于岁月的.地久天长。

做个安静的女子,任双眸划过寂寞的诗行,任时光在脸颊刻下风霜,只要那一莲心事,不随波于四季的风雨,不起伏于昼夜的暖凉,做一朵优雅的小花,静静地开在属于自己的山崖,无需妩媚,无需妖艳,只要微笑的模样,能芬芳自己过往的年华!

静!心亦逸然,如斯若娴。把心事放空,把灵魂安放,收敛所有的梦幻遐想,找个没人的角落,静静的,守着光阴的故事,在一春一冬间品味生命的厚重与美丽,洒脱与斑斓,如此,流年再消逝,时光再荏苒,都能在流淌的光阴里,坚守自己独有的方向!

时光啊,总在有意无意中把生命的旅途剪辑成一又一的故事,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故事里担任着主角,而遥控的按钮却不掌控在自己的手心,她不会因了你的眷恋而暂停,亦不会因了你的蹉跎而回放。在一圈又一圈深浅厚薄的年轮里,时光就这样决绝而去,当生命走向终点,再精彩的剧幕都会散场,再悲伤的剧情都可以遗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容的去拥抱剩下的时光,在静好的岁月里,把生命的片段涂抹得更加旖旎醇香!

清新散文青芒篇五

广东一带的人们在“山竹”强劲的狂风暴雨里东撞西跌时,我们则坐在似溽热的夏天一般的秋季里沉闷,不如看看电影吧,看《瓦尔基里行动》觉得热,换了《塞尔玛游行》《坚强的心》觉得更热,哪怕换成《锦绣前程》还是凉爽不起来,头昏脑胀,时时冒出去外面透一透气的念头。向晚,窗前的枝头总算轻轻摇晃起来,乘风而走,发也如枝头一般轻轻飘摇。

秋意渐浓,美人蕉、波斯菊,抑或一些不知名的花草,一副愁红惨绿的形容,这个季节属于芒花,巴茅草开的花,只是现在的芒花常以景观的`身份出现在周边的林木道,假山石或溪水旁,那个一丛丛一簇簇成片成片恣意开在记忆里的山腰,慢坡,河岸,荒滩的如雪芒花已不多见,那片晚霞余晖映照下的芒花穗子轻柔摇曳却又是那么的苍劲挺拔。不知是路边的这幅“记住乡愁”的人文图片还是这些芒花悄然与记忆叠影的原故,以为芒花是最容易扰起一池乡愁最容易映入眼帘的花絮,无论是林清玄的《可以预约的雪》和《飞入芒花》中的芒花,还是《太平轮》里老是出现在金城武回忆里与女友在那一大片如霜胜雪的芒花中绘画弹琴的情景,皆依托着他们的一怀乡愁与思念,《雪国》中的纨绔子岛村下了火车,最先入他眼帘的还是老妇人腋下夹着的一捆芒花和山上白花花一片银色的芒花,“好似倾泻在山上的秋阳一般”。

前几天清理屋子,我握住那把陪伴了我几多春秋已冷落一隅久不用的芒花扫帚发愣,上面的絮已像脱了光毛的秃子,只剩一排硬梆梆的杆子编在一起,还是父亲多年以前采集芒花编织而成,送给我专门清理卧室时用的,哪里舍得用它扫楼梯与堂前呢,松松软软的,能拂掉角落里的尘垢,包括心坎上的,终究还是脱了光花絮,那天狠狠心丢在垃圾箱里了。旧时老家的几分菜地顶端有一簇簇芒草,屋后的河岸坡上有大片的芒草,秋季,我们常为采集一大把芒花而不顾锋利的茅草叶子划伤手臂与腿,一耸一耸的小身影定格在芒花中。老听人说起:“奇怪吧,如今梦里出现的路和其它场景都是老早的样子,现在的场景反而无法入梦。”我也是的,门前树已秋,窗里人将老,入梦来的,常常是旧时的小路旧时的芒草坡,梦醒何处。

清新散文青芒篇六

去保河堤办事,在公交站口等汽车。中年女人,日子是凝滞的,明媚已成为过去,能入眼的风景越来越少。

突然,我的眼前一亮。

一辆汽车天窗上,有小女孩两手绕花环,迎风摇摆。风掠起她的小辨子,丝丝缕缕。我侧目,看得有些痴,车在我面前缓缓停下,车窗玻璃摇落,“去保河堤吗?顺便,我送你!”我一愣,“来,我送你!”定晴看,不认识,再近了看,还是不认识,朝周围看了看,确定没有别人。拉客的?犹疑间,我上了车。

小女孩天真地朝我笑了笑,浓艳的口红,滑稽的深色眼影,一看就是刚从舞台上下来的。我突然记起,明天是“六一儿童节”了。

不管在哪里,有小孩的地方,就多了一份轻松和安全感。

侧目看,开车的男人很帅,神情专注,小麦色的皮肤,左手戴了一串佛珠。

“去保河堤公干?”他不朝我看,好像问的'别人。我们很熟吗?我心里嘀咕道。不熟吗?小女孩在旁边吱吱喳喳,把脸伸到我面前叫“阿姨,阿姨”。

我们的话题不多,彼此打听了一下对方的工作和居住地,聊一聊城市的交通,聊得更多的是孩子,像两个默契十足的老朋友。

半个小时的车程,眨眼就到。下车,和帅哥、小女孩道别,小女孩手中的花环摇啊摇,缤纷了我一路的思绪。

香车不香,美一女不美,陌生的邂逅,拾起一段小清新。

清新散文青芒篇七

据说鱼的记忆只有七秒,随后便一切忘得一干二净,无论是痛苦还是欢乐。可也有一种鱼的记忆却是永生,在大江大湖产卵,却在茫茫大海中长大,成年后又溯游而上,只为回到自己的故乡。

人的记忆又恰似如此,有些事是一瞬间,可往往记住的'却是一辈子。在心理上,对人记忆的消退往往都是抱着乐观赞同的态度,认为总有些事是要忘记,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如果,如果让我选择,我愿做那条前者的鱼,一生一世,无论是曾经的苦涩还是对未来的的淡然,我只愿用心去体会当下的余味。

人的一生,恍恍惚惚之间,也总有那么几份失意,几份落魄,有时因景而发,有时却是不问缘由,却又理所当然。有时会有一点点苦涩,如酒,虽珍藏许久,但最终还是有点烈,有时又像泪滴,总带着一点咸。

我不太善言,不喜热闹,也没有那种口若悬河,雄辩滔滔的才华。有时别人总说我木讷,也确实如此,我也只能找个“君子讷言敏行”的理由安慰自己。也只有在书,在写下的文字里,流露自己的心声,或如那琵琶女,苦乐自知,却又未免太过矫情,终不合适。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有时候,有些事情却又是总在重复。不知何时,心中却莫名有着一股沉重,一种淡淡的忧伤。也许正是那似曾相识的场景,那永远也忘不记的雨夜,那记忆里最深刻的一次强忍的落泪。

不知为何,来到这个学校后莫名的也理所当然的与一个“杏”字有了不解之缘,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以至未来。也不论是自己所发生的一切,还是自己渴望的,逃避的皆是如此。那一次,我强忍着眼眶里打转的泪珠,挤着笑容说没事,我还会再来!那夜,天空没有星星,没有月光,漆黑的墨汁撒在苍穹,与远处混为一体,没有声响,也没有烟火,静待,死寂的夜!朦胧的雨丝,微寒的夜,宛若一根根泛着寒光的钢针,突如其来,毫无征兆地直扎心底。本以为自己早已心如铁石,看淡一切,任何人,任何事都难以在我心中掀起一丝风雨,一丝波澜,可最终自己还是不堪一击,我还是没来!那道疤,终究还是留在那。

平生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givemethreedays,不善言,也不愿矫情,那样也未免太作,偶尔的一次悲伤,突如其来的伤感,也最终让它烟消云散吧!雨终究会停,夜也会慢慢过去,太阳还是会升起来,时间也许就是你最好的良药。

随心、随性、如此,最好……。

清新散文青芒篇八

记忆中,有一个很大的菜园子,园子的周围,密密地盛开着一圈金黄色的向日葵。

一个瘦弱的小女孩,坐在土埂上,仰着小脸,对着向日葵如痴如醉地微笑。

向日葵执著而暖人的微笑,映刻在我幼小的心中,即使冰天雪地的冬天到来之时,也仿佛能感受那灿然的温暖。

秋天,向日葵相继成熟,一颗一颗剥着,吃着,那湿润而清香的丝丝甜味,萦绕在唇边,渗透到心里。

年岁渐长,向日葵盛开的模样在心中慢慢淡出,有机会认识了更多花朵,但再没嗑那种新鲜的湿湿的葵花籽的机会了。

天底下凡事都要付出代价,哪怕仅仅是一种嗜好。因为嗑瓜子,我自认为很漂亮的两颗门牙,不幸都变成了半颗。

一位作家死于癌症,网上因此而展开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很多很多美丽的花朵,我不假思索献上去的,竟是向日葵。

注视着屏幕上那一望无尽的向日葵,思绪锁定在童年时的那个大菜园子里,仿佛看见,盛开着的那一圈金黄色的向日葵。

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种花朵,对太阳的爱,如此痴迷如此执著,如此沉默而专一,从绽放的开始到结束。

卧室窗前有块小花园,我种下了许多向日葵。花开季节,坐在宽阔的'飘窗前凝望,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