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人教版二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本(优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6:24:20 页码:11
2023年人教版二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本(优质20篇)
2023-11-18 06:24:20    小编:ZTFB

只有通过总结,我们才能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进一步明确未来的目标和规划。总结时可以参考一些范文或优秀的案例,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请大家注意,以下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具体的写作内容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本篇一

在执教这一课时,课前我很担心学生做的没有好的作品。因为学生虽然经常听说,但各式各样的笔筒学生接触的并不多。上完课以后感觉还是不错的。课堂上结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会学生用废旧塑料瓶、纸盒、易拉罐等筒状材料制作装饰实用的笔筒使学生将日常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在笔筒的设计制作,这样的设计充满情趣也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教学中我先展示我课前做的笔筒,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问题研究笔筒的制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这为学生的课堂学习,解决教学重点做好了铺垫。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了设计、制作的方法,学生在尝试操作过程中不断地动脑,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交流,不断地找到新的`方法进而解决问题。

一堂课下来看着孩子们的作品,鲜艳的色彩,不同的造型,别致的设计.让我感叹孩子们的创意如此丰富,有收获也有缺憾。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也不愿意动手操作,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以后要多关注这些学生,让他们也动起来。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本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生产的各种各样的汽车,大胆用画笔表现老司机与车的故事。2、在搜集、讨论、实践中,感受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3、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能够力争上游,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等。

教学重点:表现老司机与车的故事。

教学难点:画面组织。

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家乡汽车发展变化的相关资料,尝试用成语概括自己的感受。板出课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累传统文化的习惯。

(二)、出示、齐读《x规》中的“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三)、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哪幅画吸引你,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画面的组织及色彩效果。

(四)、出示、齐读《x规》中的“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五)、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创作想法,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六)、齐读《x规》中的“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七)、作业要求:大胆表现老司机与车的故事,画面要饱满,抓住老司机的外貌特征。

设计意图:感受老司机对车的喜爱之情。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教育学生要力争上游,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掌握画面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一)、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注意体现传统文化。

(二)、引用宋代戴复古《论诗十绝》中的“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将艺术实践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展评学生作品。

(二)、利用《x规》中的“才大者,望自大”提出希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利用传统文化鼓励学生做有才之人。

课题。

汽车的发展变化。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本篇三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材的内容,是一节关于眼睛的造型表现课。儿童对于眼睛很熟悉,但平时并不会很积极、有意的观察和了解,本课则是要让学生深入的来了解观察眼睛的特点,感受眼睛所反映的人的精神世界,并了解自然界中动物各种各样的眼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研究自然。本课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眼睛的一些科学知识,需要让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教学重点在于对眼睛的形状、特征、色彩、内涵等美术方面的刻画。

本课的目标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重了解、研究表达人类的眼睛,第二课时则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眼睛。在这里我将以第一课时作为我的说课内容。

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了解人类眼睛的特征,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对眼睛的形状、颜色、特征和神态的刻画。

教学难点:用不同方法来表达亮眼睛以及表达眼睛的情感意义。

三、教法分析:

大自然和生活是我们的老师,而对于眼睛,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因而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可以引导学生对同学、老师眼睛进行观察、讨论和研究,从而发现身边世界的精彩和神奇,并通过欣赏课件出示的大量精彩图片,打开学生的眼界和思维空间,促进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表达。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和组织学生自己学习、自主发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培养自学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学法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自控能力差,要让他们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在本课中我设想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一次次的观察,自己讨论、研究出眼睛的不同形状和特点,让学生的每一次观察,都有收获,都能得到肯定,使他们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我让学生在发现过程中再进行一次次的小练习,使学生的发现得到巩固和形象表现。在本课的学习中,我运用了多次的观察、比较、总结、创作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观察,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去画,从而使学生能更为大胆自由的进行表现。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我设计以猜谜的形式导入:“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小朋友们一般都能很快猜出谜底——眼睛。这样立即引起了他们对眼睛的注意。然后我让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切身感受一下:如果没有眼睛,你会是怎样的心情?小朋友们会说是痛苦伤心的。由此来教育小朋友们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让自己的眼睛保持明亮,并导入新课。

(二)新授:

首先,我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小镜子,细心观察一下:眼睛有那些部分组成?小朋友们会说有眼珠、睫毛等。由此我出示眼睛的结构图片,小结眼睛的基本构造,使学生对眼睛的结构形成简单但正确的认识。

接下来,我进一步提问:你知道眼睛是怎么看见事物的呢?这样提问目的是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和思考,然后,我以“听听科学家是怎么说的”来简单的讲解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并用课件出示眼睛成像原理的图片,使孩子们能更加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接下来,我请小朋友们互相观察同学的眼睛,说说有什么不同之处,(这样互相观察的方式比直接看图片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更贴近生活)学生会发现眼睛有大小的不同,形状的不同等,这时用课件出示图片,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眼睛形状的不同,此外不同性别、年龄、种族的人眼睛有着更多的不同。

在初步了解了眼睛的结构、外形、色彩后,我出示几幅简洁的范作,请学生用同样简洁的方法画一画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眼睛。这个小练习的目的是巩固之前学习的眼睛的构造和外形特点。进行作品展评的时候,评价重点在于表现的眼睛是否结构正确、特点突出。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本篇四

《蜻蜓飞飞》是一节绘画课,属于美术学习领域中的造型表现领域。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蜻蜓为绘画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蜻蜓的美,用形式多样的工具表现蜻蜓的美。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处于美术学习的第二学段,他们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材料的使用也充满好奇,对物象的观察与表现有着强烈的表现_,这对于上好本课奠定了良好的学情基础。

教学。

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观察蜻蜓,感受蜻蜓对称的美。

技能目标:抓住特点,用各种绘画工具表现蜻蜓。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教学重点是观察蜻蜓,感知蜻蜓的美,难点即是用多种工具材料抓住特征表现蜻蜓的美。

【学法教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在学法上重点突出观察法、体验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蜻蜓,发现蜻蜓的美;在教法上着重体现引导发现法、情感激励法,让学生在愉悦积极的参与体验中发现美、表现美。

基于以上定位,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二、观察发现,感受蜻蜓之美;。

三、

赏析作品,启发构思,激励创作;。

四、展示评价,鉴赏学习,体验成功;。

五、课堂小结,以美育人,拓展延伸。

下面具体展开我的流程设计:

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好的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开始。结合本课教学内容,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采用谜语激趣法导入新课。在课的开始,我将用激趣的语言出示一则有关蜻蜓的谜语:“小飞机,纱翅膀,斗大眼睛照前方,飞来飞去灭虫忙;低飞雨,高飞晴,气象预报它最棒。”学生很快就会猜出是蜻蜓,学习的兴奋点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接着让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有关蜻蜓的知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导出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蜻蜓的世界,发现蜻蜓的美,共同来学习第9课蜻蜓飞飞。(板书课题——-蜻蜓飞飞)。

二、观察发现,感受蜻蜓之美。

美术是视觉艺术。在本环节一开始,我将用课件配以优美的音乐,浏览播放一组蜻蜓的图片,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蜻蜓有哪几部分组成?蜻蜓美在哪里?”,认真观察图片,注重对学生视觉的冲击,初步感受蜻蜓的美,为下一步分析蜻蜓之美奠定基础。

观察图片过后,紧接着学生带着观察的积极体验,转入两个问题的分析交流上:

(1)蜻蜓有哪几部分组成?通过几个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梳理学生的答案,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蜻蜓的大体形态,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通过点击课件中蜻蜓结构图,以直观的形象分析进一步明确学生刚才的答案,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认知。本环节的设计学生由最初的感知,到教师的板画演示,再到课件的点击认识,层层铺垫,完成了对蜻蜓的认知过程。

(2)第二个问题的分析“你认为蜻蜓美在哪里?”这是本课的重点。在环节设计上,我首先出示一组不同美感的蜻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学生会直观地感受到蜻蜓的色彩美、纹理美,接下来介入蜻蜓之美的第三个重点即“对称美”,我利用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蜻蜓左右对称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会直观地感受到蜻蜓的对称美。由蜻蜓的美发散思维想到蝴蝶、蜜蜂、飞机等其他对称的形象,注重知识的类比迁移,通过这一过程,完成对蜻蜓之美的认知。

三、赏析作品,启发构思,激励创作。

首先我会激趣提问“这么美的蜻蜓,你该怎样表现它们呢?”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交流各自的构思,在此基础上,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以积极的肯定。然后让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范作,在小组内分析作品的表现内容、表现形式以及色彩方面的特点,带着这种分析的感受进一步欣赏课件中提供的范作,重点突出作品中蜻蜓的动态、用色、构图、材料方面的特点,为学生的创作打开思路,提供借鉴。最后学生带着这种积极的体验转入作品的创作,配以优美的音乐,课件浏览播放蜻蜓的图片,给学生以美的感染。教师巡回辅导,尊重学生的构思,充分起到引导的作用。

四、展示评价,鉴赏学习,体验成功。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创作,作品会大体成型。这时我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评作品,在此基础上每组推荐三幅作品参与集体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评、互评,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施以激励性评价策略,充分保护学生的创作个性,对于学生需要改进之处用委婉的语言指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又明确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真正起到评价促进步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以美育人,拓展延伸。

学生通过以上环节发现蜻蜓之美、表现蜻蜓之美,到最后的评价美,蜻蜓的美已经深入学生心中。这时我利用课件展示捕捉蜻蜓的画面,以美育人,激发学生保护蜻蜓、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肯定学生这节课的表现之后,展示用其他不同艺术形式、不同材料,比如剪纸、泥工、籽粒拼贴等表现蜻蜓的作品,进一步拓宽作品的表现形式,激励学生再创造。一节课虽然结束了,但学生体验各种工具材料的造型体验远没有结束,通过这样的拓展就会调动起学生进一步再创作的积极性。在这种积极的氛围中教师用激励的语言结束本课的课堂教学:“我相信只要同学们勇于放飞自己的想象,大胆地去尝试、去表现,也一定能创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

总之,本课的流程设计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从学生的发现、分析再至表现、评价,体现了“学为主体、视为引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愉悦的审美体验中完成整节课的学习过程。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本篇五

《四格画》一课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美术课,从整体上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去表现,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具有开放性。

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和谐、互动、探究、创新、开放的情境活动中,学生乐于尝试,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

作业,“互助互动”,美术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题材同一事物的表现也各不同,作业的设计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四格画》,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了作业的质量。第四、结合评价,“互助互动”,评价时,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如果说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那么教学态度就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努力程度。听课的老师们都感受到了梅春华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认真。一是课前准备充分。教具齐全、课件精美、教案熟练,另外,据我所知为了上好这一课她还对四年级学生对恐龙知识的了解情况和学生是否喜欢用竞赛的形式上美术课进行过详细的调查;二是课堂表现沉着思路清晰,没有出现明显的教学遗漏等现象。三是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课堂练习先易后难,先个体后合作,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没有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这些说明执教者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真透彻地研究过教材,并进行过多次试教的锤炼,在课外下了不少的功夫。

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语言表述准确,操作演示熟练,学生参与率高,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当然,在赏评《四格画》的同时,我也有以下几点思考:

1、组织小组活动时,小组人数太多,很容易乱,如果是平时上课,纪律能否控制?

总之,马老师执教的《四格画》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单纯的技能训练,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脱出来,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中,学生的心情一直处于快乐和兴奋的愉悦状态,是一堂新课程标准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本篇六

《童年》是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18课的内容。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童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从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现形式涉及年画、油画、中国画、摄影等。其中不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习情景。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

小学二年级学生在造型方面较低年级有一定的`发展,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在绘画方面有了初步的写实倾向,也称之为“萌芽写实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学生应开始引入一些知识系统的学习,逐步要求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从对形色的认识,扩大到质感的认识,表达自己的感受。

根据对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以童年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体会艺术作品中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感受不同艺术作品所表达出的历史背景,能够从环境,服饰,表情等方面对画面进行简单的评述。

过程与方法: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了解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童年都有各自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难点则是: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采用活动探究法、直观教学法、提问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等。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所以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利用故事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跟太阳有关的故事—《番茄太阳》,老师讲故事,听完故事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顺势导入课题《童年》。

环节二:探究色彩,新课讲授。

(一)出示《考试》(中国画)。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所以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中国画作品《考试》,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提出问题,并从画面人物的服装、表情、动态、背景等方面讨论回答。

(二)出示《欢天喜地》(年画)。

接下来,我将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寻找答案。展示年画《欢天喜地》,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表演一下吗?从人物服装、发饰、表情、动态、背景等方面观察画面,并运用语言简单的描述一下作品内容。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大胆发言。

(三)出示《冬天的阳光》(雕塑)。

而后,我将继续出示雕塑作品《冬天的阳光》,引导学生合作观察,并提问:你知道作品的表现形式吗?画面中的人物的表情怎样?在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后,继续追问:为什么作品题目叫冬天的阳光?画面中有阳光吗?阳光代表着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情境。

(四)出示《金色童年》(摄影)。

最后,我会展示摄影作品《金色童年》,引导学生欣赏,通过开放性的提问:你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生活中一定发生过许多令你难忘的故事,老师非常想听一听,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往事。

环节三:对比欣赏,展示评价。

(一)对比欣赏。

1、引导学生对比欣赏《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提问: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通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引导学生对比欣赏《战斗中成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现形式的不同,提问: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通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二)展示评价。

学生思考讨论本节课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并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环节四:小结作业,拓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总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会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拿起自己手中的画笔或者其他造型工具,把这些美好往事表现出来。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本篇七

《会变的线条》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美版)第三册。这一课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让学生熟悉并掌握线条的运用,创作出优秀的线描作品,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线条,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线描”作为一种绘画手段和表现方法,对于他们来讲确实很枯燥。为此,我给他们布置了一个课前作业:搜集各种有关线的作品,目的是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1)初步感受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2)能用不同种线条组织一幅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3)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初步感受、体验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

如何运用不同线表现美感。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学习过程中我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方法。从认识线—体会线—运用线,我采用了“循序渐进”及“情境性教学方法”等。

下面我以教学程序为框架,以教学思想为先导,以教学内容为主体说说这节课的教学环节和主要教学方法。

(一)导入部分:

首先,我充分利用二年级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直接激趣:“你们相信线条会变吗?不信去看看”,随后播放课件演示,学生兴趣盎然,对本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部分:

我设计了三个环节,三个环节都紧密相连。

第一环节:让学生认识线。线条在绘画作品中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学生开始画线时没有多少变化,本身也没有意识到线条可以有如此多变的内涵。所以,我利用课件演示以及欣赏图片中具有代表性的线条作品让学生了解线条的丰富的变化与强大的表现力,感受线条的美感,提高鉴赏能力。

第二环节:让学生体会线。首先展示毕加索的作品,我采用小组讨论方法,让学生带着“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形象?都运用了哪些线条?你觉得画家创造力表现在哪里?”这些问题去观察作品,体验线的表现力,学习画家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接着,我又让学生结合学生的作品对比说线,“你更喜欢哪幅图?为什么?”“现在你觉得哪幅图更好”来设计问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对比,进一步体会线条的美感,感受线条的疏密关系,了解如何进行线的处理,然后让学生对照书上学生作品,体会线条美感,不仅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线条的表现力,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们能听音乐,用线条画出你心中的感受吗?这样,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特别绘画的情境,学生利用音乐节奏的差异来表现。体会线条还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提高学生对线条的表现力。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体会线条的多样化,增强表现力,唤醒创造力。

第三环节:让学生运用线。这一环节,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独创的方法去画,反对临摹,这样每一张作品的面貌都不一样,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也培养了学生非凡创造力。

(三)、课堂小结部分:

这一环节,我通过展示,讲评的方法,让学生对此课有所收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用鼓励的话语,让学生回去后继续学习,起到了课后拓展的作用。

总览整节课,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了富有情趣的活动,这些活动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了线条的绘画知识,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本篇八

人教版x年级第二学期美术课《奇妙的脚印》是一堂非常有趣的想象画课,课中通过让学生认识了解各种动物的脚印,把脚印想象成其他形象,并运用脚印组合的方法进行设计想象,完成一幅脚印的想象画。

二、说教学目标。

我在这节课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对事物进行联想和再造想象的能力,通过活跃学生的美术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教育的使命就是要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课堂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载体,教师则是课堂的舵手,如何上好这堂想象画课,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感受天马行空,自由翱翔的喜悦?为此我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把整堂课分割为两大版块,即:启发引导,观察想象和运用方法设计创作。

我先在课前上了一堂准备课,让学生自己通过上网、查阅图书、观察生活中的小动物脚印并拍摄下照片,自己寻找了解各种动物的脚印。正式上课了,我播放一段游客在沙滩上留下脚印的短片,通过欣赏短片引出课题,接着播放不同动物脚印的动画片,通过欣赏有趣的动画片,加深学生对动物脚印的印象。

接着学生们组成小组交流,大家寻找和绘制动物脚印的资料。通过回顾和交流,学生们对动物脚印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我又趁热打铁,在媒体上出示许多动物的脚印,让学生看脚印,猜动物,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说重点、难点。

我把认识各种动物的脚印,对动物的脚印进行想象作为教学的重点;把脚印组合的方法设计想象,完成一幅奇妙的脚印作品作为教学的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1、激趣引题,想象感受。

我首先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短片,引出课题,接着出示各种动物脚印的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自由想象,形状不同的脚印能变化成一幅奇妙的画。学生的想象大胆而瑰丽,这一环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的和发表独特见解的愿望。

2、欣赏体验,创作作品。

学生充分表达想象后,我在屏幕上把动物的脚印进行了各种角度的旋转,让学生再次观察想象,交流感想,说说可以变出什么新形象。在舒缓的音乐、宽松的气氛中,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在小组中交流着。在学生的想象思维即将枯竭的时候,我给予学生新的希望,通过观察变换角度的脚印,进行再次想象,给学生开辟了想象的新天地,让他们感受各种奇特美丽的脚印造型,从而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灵活性与独创性。让学生们由单个脚印变成一副画的关键,也是想象创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突破了这一关口,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我先在媒体上出示许多动物脚印,把这些脚印组合成一幅翠竹图,让学生找找奥秘。孩子们惊喜地发现这幅画全部是用脚印组成的,原来脚印还能组成美丽的画。他们对“奇妙的脚印”这一课题的理解又上升了一步。

我又利用学生主动探索,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我把四幅不同背景的图分到四个小组,让学生们发挥他们的想象,把各种不同动物的脚印添加上去,并配上不同的颜色,使其形成一幅完整的画。

最后在评议学生练习作业时,我进行了考眼力的小游戏。从各小组中挑选出学生作品,进行抢答赛,让学生1、猜猜脚印组成了什么2、找找画面中的动物的脚印3、说说画面给你的感觉。通过抢答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作品想象大胆而富于创造,画面的构图,色彩也把握得很不错,使学生们懂得用想形状,找脚印的方法进行设计,让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我坚持相信,做任何事都是有方法、有窍门的。在大家看来,没有统一模式可循,很难归于一种方法和定论的想象画创作,在我看来,也一定有思维的方式和思考方法的,在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积极思维并找出方法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创造_,探索_得到了满足。

3、启发创新,课后拓展。

接着我趁热打铁和孩子们一起合作尝试运用想形状,找脚印的方法来设计降落伞,并把它画下来。我们找到了鸭子的脚印做伞包,羚羊的脚印做伞绳,豹的脚印做跳伞的人;我们一起设计伞包的花纹,我说设计斑点纹,孩子们就找来了野牛、狗、猪的脚印。我说设计条纹,孩子们就想到了羚羊的脚印。我想设计花边,指导孩子们灵活地把脚印不停的重复变成了花边。在宽松的环境中,孩子们的创造力充分发挥了出来。你一言,我一语,徜徉在想象创作的快乐的海洋中。

好习惯能伴人一生,好的学习方法更是能让人终生受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别人一条鱼,不如告诉他捕鱼的方法。在美术课中,好的思维方式,思考方法,能使孩子们如虎添翼。在想象画,创作画的课堂中,它更是闪烁着亮眼的光彩,我欣喜的看到在学生的作业中,大胆地想象,深入细致的观察的脚印组合方法的灵活运用相互碰撞着,点燃了一团团创作的智慧火花,创造出了一张张让人叫绝的作品。

在课的尾声,我告诉学生要感觉大千世界的美丽,就别忽略它的每个馈赠。如果我们平时都能仔细观察自然,观察生活,善于插上想象的翅膀,那么一定会有新的惊喜。

文档为doc格式。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本篇九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具文化及家具造型的基本结构,尝试通过设计制作,体验纸盒变家具的全过程。

2、通过欣赏、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设计与应用之间紧密联系的设计理念。

3、利用传统文化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学生要重视合作学习等。

教学重点:学习依据纸盒特点将其变成家具的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巧妙利用材料特点设计制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做好学习准备。

二、导入新课:

(一)师吟诵明末清初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设计意图: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讲授新课:

(一)组织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对家具的认识并简单汇报。

(二)师吟诵《礼记》中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四)师。

总结。

设计方法:

1、减法:剪掉纸盒一部分,其余部分作为家具的造型。

2、加法:往纸盒上添加纸张或组合几个纸盒变成一个家具的方法。

3、补充的设计方法:不加也不减,只运用剪、折,就可以将纸盒设计成家具。

(五)师引领学生吟诵《弟子规》中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六)小组讨论:根据所准备的材料分析如何将纸盒变成家具?用到哪些制作方法?

(七)制作要求:小组分工合作为房间设计制作家具,看哪一组的家具设计合理、美观、牢固。

设计意图:了解家具文化和家具造型的基本结构及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的能力,明确纸盒变家具的设计方法,形成设计思路。利用传统文化教育学生重视合作学习,学以致用。

四、课堂练习:

(一)学生艺术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二)渗透《弟子规》中的“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课堂总结:

(一)展评优秀小组的作品。

(二)师提出希望。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六、板书设计:

课题。

制作方法:

折剪贴。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本篇十

教学目标:

1、走进雕塑作品,感受其艺术魅力并领略世界各种不同文化。2、通过搜集、讨论、欣赏、评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欣赏雕塑。3、利用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事要全身心地投入,有团队意识,重视自学等。

教学重点:学会欣赏雕塑。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感悟。

教学过程:

(一)、师吟诵南朝刘勰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二)、长春世界雕塑公园是怎样的呢?我们应该如何去欣赏?板出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事要全身心地投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要求。

(一)、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必答题手写,抢答题口述,欣赏题讨论后作答。

(三)、出示、齐读《古今贤文》中的“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四)、抢答题,检验课前搜集的效果:1、长春世界雕塑公园是如何体现“友谊、和平、春天”这一主题的?2、用传统文化概括书中雕塑作品的主题。

(五)、齐读《礼记》中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六)、欣赏题,组内讨论,抓住要点快速回答:1、书中哪两件作品内容一致,表现形式有什么不同?2、选择感兴趣的一件作品从内容、表现形式、材质、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介绍。

设计意图:了解学习形式。对长春世界雕塑公园有个整体认知。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育学生重视课前的自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欣赏、评述雕塑。

(一)、学生写一篇参观长春世界雕塑公园的观后感,文中体现适宜的传统文化。

(二)、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渗透传统文化。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组内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二)、渗透《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设计意图: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虚心好学的态度,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课题。

友谊。

和平一花独放不是春。

春天百花齐放春满园。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本篇十一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美术中的《水族馆》。我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教材、方法、过程、理念)。

1、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赣教版)二年级下册“多变的纸”中的第七课《水族馆》,其学习领域为设计应用。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用四个字来概括,即:心灵手巧。

心灵:体现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喜爱,体验用自己的双手变废为宝,美化生活的乐趣。

手巧:体现在能利用身边的废纸,通过看看、剪剪、贴贴、包包、捆捆、扎扎等造型游戏,把喜爱的海洋动物制作出来。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难点:

a、(学情分析)吉安是一个革命老区,没有水族馆。学生生活在内陆,对水族馆完全陌生,对海洋生物的了解只有在电视、书本上。根据这一情况确定为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造型。

b、(课本教材分析)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操作等学习习惯初步养成。且通过《昆虫世界》和《动物乐园》前两节课的讲解和操作,学生基本掌握了一些卷、揉、剪、撕、贴、包等基本技法。根据这一情况确定为运用不同的纸张和方法制作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

(加理论形象思维方面)由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自制力差,缺少生活经验,所以,为达成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我特别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样性。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具体的方法有:

1、情境教学法:在课题导入时,通过播放水族馆影片,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融入课堂教学中,观察海洋生物的造型特点。

2、观察法:播放影片时采用边看边讲解分析,让学生在欣赏和观察中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意义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美的鉴赏能力。

3、实践操作法:通过剪、贴、包、捆、扎等方式按自己的想象做出与众不同的海洋生物。

学法有:观察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

在进行《水族馆》的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法,以图例为先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具体过程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材质的海洋生物模型、供学生欣赏的图片、以及课件。

学生准备:各种废旧报纸、塑料纸、包装纸和彩色纸以及剪刀、双面胶、针线等工具材料。

课堂教学形式:学生以四人一组,分组围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五个步骤来组织教学。

1、欣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角色。通过播放水族馆影片进行课题导入,边讲解边分析每种海洋生物的形状、特征。影片中海洋生物的奇异的动感和亮丽的色彩冲击学生的视线。让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了海底的神奇魅力。学生在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海底生物中感受到美的存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激趣:老师这还有很多图片,大家想不想看呢?大家来说说看你的感受。在看到图片一时有的同学会说“这只鱼的颜色是黄色的,我最喜欢黄色的了”、有的同学会说“这只鱼身上的花纹象一只眼睛样的,我很喜欢”、有的会说“这只鱼有很多颜色,花花绿绿的很漂亮”、有的会说“这只螃蟹的样子很威猛、还有的会说“这只鱼长得很象刺猬”,在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中,导出课题《水族馆》。

2、讲解——。

出示课题后,开始进入教学的主要内容。a、给每个小组的同学分发一件做好的作品让学生共同观察、探究,允许学生去拆,去装。这时的学生充满了好奇,有了探究兴趣。学生通过拆装后对制作海洋生物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老师抓住几个主要的制作过程进行讲解、现场操作,主要是捆、扎方面。b、欣赏其他的海洋生物作品,让学生分析、讨论。

通过这组海洋生物的作品欣赏,让他们知道在自己身边有很多不起眼的材料都能通过我们灵巧的双手把它们变成各种美丽的装饰品。学生在欣赏了这几组图片后,已经个个跃跃欲试,急于想自己动手实践了。这个时候,我的教学过程也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

3、创作——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受和认识,应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感受、体验等方法自我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制作前,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是一个人单独制作,还是两个人做,或者是几个人合作。想选择手边的哪种材料来做。并提出制作要求:有创意,跟别人不一样。然后请学生说一说他或他们小组准备做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及时予以鼓励或指导,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辅导,指点学生不会做的时候可以问同学或问老师,相互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新课标强调:美术课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在巡视过程中我会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和他们的每一个细节,使课堂保持和谐,人文的氛围。等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学就进入了第四个环节。

4、展评——每组选一两名小朋友展示作品并说说自己使用什么材料做了些什么。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自评,然后组织同学互评,最后由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评出最佳作品。根据学生的发言再分别评出“最美心灵奖”和“最巧小手奖”。通过语言和奖励小海星的方法给学生鼓励。

5、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通过看看、剪剪、贴贴、包包、捆捆、扎扎等方法把自己喜爱的海洋动物制作出来了,你们真是心灵手巧的孩子啊!课外大家还可以利用这些废弃的材料制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来美化我们的生活吧!

1、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我结合低年级学生特点在目标中,主要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让学生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用教学环节中的作品激趣;欣赏作品让学生赏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展示作品时,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总之,处处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做中学,学中乐”充分享受美术带来的快乐,在不知不觉中陶冶情操、提高美术素养。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本篇十二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渗透简单的构成知识。

教学重点:形体的概括能力及想象力。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

课前准备:蜡笔、彩色笔、彩色纸及各种学习用具。

教具准备:磁铁,彩色笔、彩色纸。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老师:(出示粉笔)他是拿来做什么的?

学生:写字、画画等。

老师:对(画上一只鱼)。

(出示磁铁块)这些是拿来做什么的?

学生:把东西吸住的。

老师:还能做什么?可不可以也用他画画啊。

学生:行或不行。

老师:(示范)可以想一想办法啊(摆出一只鱼)现在老师“画”出这只鱼,像不像!

学生:略。

老师:(出示一张彩纸或报纸)老师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来做这只鱼(可以用撕出一只鱼展示)。

现在老师把这张纸变变样子,(用手撕出一条,搓成绳)也可把它当成画笔来画这只鱼,请一位同学来试一试好么!(邀请学生上来,圈出一只鱼,老师可提示,摆出鱼的形状,转折处用磁铁压住)。

这也是一只鱼,他用的是什么材料?

学生:纸条。

老师:刚才老师用了几种方法来表现这只鱼啊?他们什么不同?(示意学生举手发言)。

学生:三种:画的、磁铁摆的,纸条绕的。

老师:(总结引出课题)对了,不管是画的还是摆的都可以“画”出鱼来,只要我们能够把鱼的形状抓住就可以“画”出来。只要肯动脑筋就可以做出各种各样我们想要的线条,今天就让我们用变化无穷的线条(板书)来摆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2、启发、拓展思路。

(示范),哪位同学有更好的想法?

(蜡笔)(绳子纸条)(综合运用)粉笔、彩纸。

学生:略(及时鼓励肯定学生的想象)。

3、欣赏书上小朋友的活动照片来拓展学生的思路:

老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看一看这些同学如何运线条的变化来表现他们的画。

学生:略。

4、布置作业。

现在请大家按小组分开,讨论一下小组要做什么?老师现在出几个主题,你们选择一个或自己小组想一个(如:海底世界、动物园、太空宇宙等),把准备好的材料拿出,一起创造一幅美丽的图画(提醒摆放时要注意位置,材料的巧妙运用及队员的配合)。

6、组织学生布置创作的主题,进行作品展示与评析。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本篇十三

本节课是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材的内容,是一节关于眼睛的造型表现课。儿童对于眼睛很熟悉,但平时并不会很积极、有意的观察和了解,本课则是要让学生深入的来了解观察眼睛的特点,感受眼睛所反映的人的精神世界,并了解自然界中动物各种各样的眼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研究自然。本课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眼睛的一些科学知识,需要让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教学重点在于对眼睛的形状、特征、色彩、内涵等美术方面的刻画。

本课的目标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重了解、研究表达人类的眼睛,第二课时则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眼睛。在这里我将以第一课时作为我的说课内容。

通过观察,了解人类眼睛的特征,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对眼睛的形状、颜色、特征和神态的刻画。

教学难点:用不同方法来表达亮眼睛以及表达眼睛的情感意义。

大自然和生活是我们的老师,而对于眼睛,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因而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可以引导学生对同学、老师眼睛进行观察、讨论和研究,从而发现身边世界的精彩和神奇,并通过欣赏课件出示的大量精彩图片,打开学生的眼界和思维空间,促进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表达。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和组织学生自己学习、自主发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培养自学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自控能力差,要让他们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在本课中我设想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一次次的观察,自己讨论、研究出眼睛的不同形状和特点,让学生的每一次观察,都有收获,都能得到肯定,使他们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我让学生在发现过程中再进行一次次的小练习,使学生的发现得到巩固和形象表现。在本课的学习中,我运用了多次的观察、比较、总结、创作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观察,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去画,从而使学生能更为大胆自由的进行表现。

(一)新课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我设计以猜谜的形式导入:“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小朋友们一般都能很快猜出谜底——眼睛。这样立即引起了他们对眼睛的注意。然后我让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切身感受一下:如果没有眼睛,你会是怎样的心情?小朋友们会说是痛苦伤心的。由此来教育小朋友们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让自己的眼睛保持明亮,并导入新课。

(二)新授:

首先,我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小镜子,细心观察一下:眼睛有那些部分组成?小朋友们会说有眼珠、睫毛等。由此我出示眼睛的结构图片,小结眼睛的基本构造,使学生对眼睛的结构形成简单但正确的认识。

接下来,我进一步提问:你知道眼睛是怎么看见事物的呢?这样提问目的是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和思考,然后,我以“听听科学家是怎么说的”来简单的讲解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并用课件出示眼睛成像原理的图片,使孩子们能更加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接下来,我请小朋友们互相观察同学的眼睛,说说有什么不同之处,(这样互相观察的方式比直接看图片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更贴近生活)学生会发现眼睛有大小的不同,形状的不同等,这时用课件出示图片,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眼睛形状的不同,此外不同性别、年龄、种族的人眼睛有着更多的不同。

在初步了解了眼睛的结构、外形、色彩后,我出示几幅简洁的范作,请学生用同样简洁的方法画一画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眼睛。这个小练习的目的是巩固之前学习的眼睛的构造和外形特点。进行作品展评的时候,评价重点在于表现的眼睛是否结构正确、特点突出。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本篇十四

教学重、难点:

1、设计方法。

2、拓展思维。

教具学具:垫板、尺子、铅笔、剪刀、牙签、橡皮泥、纸盒、彩纸等。相关欣赏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课题。

实验游戏:取自然课的纸口杯与线制成的电话,请俩生表演打电话。

揭示课题:喂,你好。

二、讲授新课。

1、设计原则。

通过图片资料简介电话的有关知识;欣赏一些电话机的设计,“这些电话机给你的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设计要新颖独特。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己设计电话机。”

2、师示范设计一款喇叭花电话机,生纠正,引导生认识到设计原则:造型新颖的同时要满足听、说、拨号的基本功能。

欣赏达利作品《虾形电话》、《唇形沙发》等,“是否符合新与用的设计原则。”

3、设计方法。

分析作品:唇形沙发、彩色热水瓶、一个超现实的房间。

问题:“它是一个沙发,它象什么?”(嘴唇)“人的嘴唇是这么大吗?”“它是运用了什么方法设计成沙发的。”(夸张)。

“这一组彩色热水瓶圆圆的瓶盖、扁扁的瓶嘴、胖胖的瓶身,象什么?”(企鹅)它是运用什么方法设计的。(变形)。

“它是怎么设计成一个房间的?”“想想设计师是怎样设计的。”(把人的脸通过夸张、重组的方法设计成一个特别的房间。)。

“设计师从哪里寻找设计资料的?他们运用了哪些方法?”

讨论:“我们还可以把哪些东西变成我们的设计资料?我们还有其它方法吗?”引导学生认识到把生活中常见的人物、五官、字母、建筑及各种自然物,通过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设计电话机。

4、设计材料。

问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表现。”指生答。

5、讨论交流。

“我想设计什么样的电话机,它有什么特点。”

三、学生创作。

四、展示作品:以打电话的游戏方式介绍自己的设计,交流电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五、收拾整理:提醒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材料,保持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六、课后拓展:收集有关电话机的资料。运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新颖的电话机。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本篇十五

听了谢老师《变了样》这一课,从整体上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组织形式都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课堂开放富有活力。

1、从学生收集图片、制作可以看出课前准备充分。

2、精心设计层层诱导深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通过昔日新旧图片的对比,家具变美、房子变美、城西校园变美、兰溪变美、交通变发达、西门兜变了样等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家乡变化。揭示了课题《变了样》。激发了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体现教学生活的教学理念。

4、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作时,每个学生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表现出来。学生的个性得到体现和展示。教师巡视个别辅导手把手教,做到点面结合帮助学生提高创作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的建议应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本篇十六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雄伟的塔》。《雄伟的塔》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的一篇课文,该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本课包括3张图片及6张学生作业。在3张图片的选择上,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是我国传统的塔造型应县木塔。是学生常见到的。和法国的埃菲尔铁塔风格、造型、材料上形成强烈对比。北京北海公园白塔则是中国受外来文化影响而建造的带有异国情调的建筑。本课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塔这种建筑形式,启发学生关注家乡的塔,从而了解塔的历史,文化,进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在欣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画下记忆中的塔,这就大大拓宽了学生的创作领域。

知识目标:了解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塔,不同地区(国家)塔的造型也不尽相同,并且具有各种各样的纪念意义。

技能目标:学习、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能将自己记忆中的塔或者自己设计的有新意的塔画下来。并进行简单的装饰。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更多塔的知识,认识古今中外的塔。鼓励学生留意身边美好事物,爱家乡,保护古迹,珍惜人类历史文化遗产。鼓励细致观察,大胆创新。勇敢表达自己想法。探究式学习,资源共享,丰富课外知知识。

重点:根据自己的记忆,画一座塔。自己当小设计师,设计一座塔。

难点:根据塔的特点,和自己的想法设计表现一座漂亮而有新意的塔。

一、拼图导入,引发兴趣。

先通过拼图引发学生兴趣,再通过提问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塔的含义,最后欣赏图片,让学生选词填空,得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小组探究,具体欣赏。

在导入新课后,出示图片,通过小组讨论,发言,教师总结的方式,突出四座塔的不同特点,应县木塔的木质结构,埃菲尔铁塔铁的质感及强烈的风格对比,北京白塔的异域风情,以及由家乡的塔引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2、欣赏现代的塔。

与古代塔形成对比,丰富学生的视野,便于创作。

3、教师示范,欣赏学生作业。

4、看作业要求,谈想法。

三、作业创作与品评。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利用板画,首先让学生了解塔的结构,再通过以小衬大的方式来显示塔的雄伟。

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学生基本可以画出自己心中的雄伟的塔,教学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简洁,但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表现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想,对学情的掌握稍有欠缺。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本篇十七

我讲的这节课《做笔筒》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4册中的第14课。让学生在造型活动中体验其乐趣。

二、教学目标。

利用废旧瓶子制作、装饰实用的笔筒。在装饰设计的过程中用彩色纸剪帖的方法表现笔筒的美感与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亮点。

亮点一:首先我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快融入了课堂,为后面的进行打下基础。

亮点二:制作实用的笔筒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讲解笔筒的制作方法时,教师没有一味言堂,而是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老师在很多瓶子中选出一个自己认为满意的.瓶子;教师准备要装饰的图案的“零件”;教师先粘2处,接下来让学生到讲台前来粘,这时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然后利用一些装饰方法,把笔筒打扮的更个性、更漂亮,这样一来,重、难迎刃而解,也节省了时间。

亮点三:本节课结尾时,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笔筒中插支笔,哪个笔筒中的笔多,这就是大家最喜欢的。让学生能尽最大限度的体现成功被大家认可的乐趣。

四、板书。

这节课是手工课,画的地方不多,基本上都是手工制作,所以板书也比较简单,主要以实物代替文字。

五、反思。

我这节课的设计,让学生能自由的接受教师所带来的知识,不管用什么方法,能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欢声笑语中掌握知识,体会课堂中的绿意,这就是一节好课。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本篇十八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的内容为人美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第七课《百变团花》。剪纸团花,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它是由折纸和剪纸相结合的艺术,教材中的图文体现了教学要围绕折法和基本形这个教学重点进行。它简单易学,装饰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美术课,对剪纸有一定的了解。乐于动手,容易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产生强烈的探究xx,并进行大胆尝试。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发现事物的不同特征。自我表现xx很强。也有帮助别人的愿望,但是却不懂得帮助的策略和方法。对生活的观察、记忆有一定的基础,但往往流于概念。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研究团花的折法和剪法,并能总结出团花的基本特点。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3、能力目标:在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

四、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和求知欲,我采用的方法:情景创设发、演示法、观察欣赏、分析比较法。

五、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我采用人性化的方法指导,通过启发教给学生听、说、看、做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六、说教学过程。

了使学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观察提问、激发兴趣。

(2)欣赏分析归纳方法技巧。

通过播放课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3)探索实践作业。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我播放了中国传统古筝乐《高山流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示范并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4)展示欣赏评价。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5)课堂小结扩展延伸。

好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张张美丽的团花,请你说说这么美的作品,我们可以用它装饰哪里呢?请小组讨论。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本篇十九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及其颜色、种类等特点。学习表现大与小的关系,用绘画表现有关大树的故事。2、在回忆、观察、体验中,感悟大树的结构及美感,想象出大树的相关故事。3、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大与小的关系表现大树与人、大树与动物之间的故事。

教学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相关传统文化的能力,对传统文化产生学习兴趣。

(一)、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大树?它对我们有什么作用?

(二)、大树由哪几部分组成?不同季节的大树颜色有什么不同?

(四)、出示、齐读《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五)、欣赏学生作品,说说树上树下、树洞内外都会发生什么故事?你想怎么表现?

(六)、作业要求:从不同角度表现大树的故事,体现大与小的关系,要求构思新颖,构图饱满。

设计意图:了解树的种类和作用,明确树的基本结构,感悟自然的美。学习欣赏、评析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及评述能力,了解画面中大与小的关系。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一)、学生构思、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二)、渗透宋代戴复古的“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利用传统文化鼓励学生创新。

(一)、展示优秀学生作品。

(二)、引用《x规》中的“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虚心好学的态度。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本篇二十

钱老师执教的《生活滋味——画画身边的物品》一课从整体上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钱老师自己进行精心设计的,层层诱导深入,激发了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其三,本课教学中用到的实物是学生自带的,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学生进行创作时,每个同学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去表现,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体现和展示。

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和谐、互动、探究、创新、开放的情境活动中,学生乐于尝试,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

如果说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那么教学态度就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努力程度。听课的老师们都感受到了钱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认真。一是课前准备充分。教具齐全、课件精美、教案熟练;二是课堂表现沉着思路清晰,没有出现明显的教学遗漏等现象。三是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课堂练习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没有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这些说明执教者课前、课外下了不少的功夫。

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语言表述准确,操作演示熟练,学生参与率高,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当然,在赏评《生活滋味——画画身边的物品》的同时,我也有以下思考:

1、学生练习时间是否可以再增加?

由于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那么对美术课的评价也不尽相同,加上本人能力有限,平时钻研也不够,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对《生活滋味——画画身边的物品》一课的肤浅看法,在赏评中若有不当和错误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