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国际外贸毕业论文2汇总(汇总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2:29:52 页码:14
国际外贸毕业论文2汇总(汇总20篇)
2023-11-18 02:29:52    小编:ZT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经历进行回顾和总结,从而提炼出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以下是几篇经典总结范文的摘抄,以飨读者,也希望能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

国际外贸毕业论文2汇总篇一

摘要:

时效是国际法中有争议的理论问题之一。对公法学家的主张、国家实践以及司法裁决的研究表明:国际法上存在着时效,其构成要件有两个:援引时效的国家以主权者所有意思表示对所涉领土连续、平稳地行使国家主权;其他国家的默认。

关键词:

一、关于时效在国际法中地位和含义的争论。

时效原是国内法的概念,是各主要法系共有的一项法律制度。在国内法中,时效的目的在于保护现存的持续状态,以免法律关系处于不确定、不稳定的状态,从而起到保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它的实质是“事实胜于权利”,与法律上奉行的“权利胜于事实”原则恰恰相反。与国内法相比,国际法律秩序尚不发达,以有效性为基础的事实状态常常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大多数国际法学家认为,国际法上也应该有时效制度。

被尊称为国际法鼻祖的格老秀斯最早提出了时效在国际法中的地位问题。最初,他否认国际法上存在着时效,后来又限定了他先前做出的论断,认为国际法中不存在类似于罗马法中的物权取得时效,但采用了远古占有概念。应该说,格老秀斯在国际时效问题上的观点并不十分明确。一方面,他否认国际法上存在着类似于罗马法中的物权取得时效,另一方面,又将罗马法时效制度中的远古占有概念引入到国际法,而且,在适用远古占有时,他又建议了1的时间期间。格氏在国际时效问题上的模棱两可态度,给国际法学界埋下了纷争的因子。

围绕国际法上是否存在着时效,形成了格老秀斯学派和法泰尔学派。而且,来自大陆法系国家的学者基本上属于格老秀斯学派,来自普通法法系国家的公法学家基本上属于法泰尔学派。

格老秀斯否认物权取得时效,引入了远古占有。但后来的格老秀斯学派并不总是遵循这种区分,他们否认国际法上存在着时效。理由是,国际法没有规定时效期间,而且不要求善意占有。另一方面,该学派承认国际法上存在着远古占有,并且认为,远古占有不是作为时效存在的,而是国际法的一项独立制度。

法泰尔学派认为,国际法上存在着时效,有两种形式,即远古占有时效和类似于罗马法中的物权取得时效(称为国际物权取得时效)。例如,法泰尔认为,“远古占有时效…是建立在远古占有基础之上的”,取得时效是“建立在既没有间断也没有被提出异议的长期占有之上的领土取得”,时效是自然法的一部分,因此是国际法的一部分。在他们看来,国际物权取得时效与远古占有时效的理论根据是不同的。在远古占有时效中,假定存在着最初不确定的状态,不可能证明这种最初状态是合法或非法,就推定它是合法的。国际法庭将它界定为一种持续如此长的时间以至于“不可能提供证明存在着不同情势的占有……”因此,一直有人争辩说,远古占有不创设或产生新的权利,仅限于认可其最初状态不可能查明并且因此被视为是按照法律要求产生的某种事实状态。换句话说,它不赋予一个新的所有权,只是使事实上已经存在的所有权成为神圣。国际物权取得时效的理论根据是,所有权最初是有瑕疵的,但据说占有治愈了这一缺陷,即通过时效取得了先前根本不享有的所有权。与罗马法中的物权取得时效不同的是,国际物权取得时效不是根据法定期间的经过,而是根据并非时间因素的某种标准取得所有权,但理论根据是一样的,即这种时效源于不当占有。因此,有的学者干脆将国际物权取得时效称为“不当占有”。

尽管格老秀斯学派和法泰尔学派在国际时效问题上的观点针锋相对,但它们都承认远古占有,当然,他们在远古占有的性质上存在分歧。更为有趣的是,由于不可能严格按照字面意义适用远古占有,两派在具体适用远古占有制度时均根据个案具体情况确定是否满足了远古占有的要件。正如维荷格斯指出的,远古时效与严格意义上时效的唯一的真正差别在于前者比后者要求更长的时间期间,但这是程度上的而不是性质上的不同。换句话说,国际法上只有一种时效(如果存在的.话),该制度在适用时因不同情况而发生变化。因此,对视远古占有为时效的学者来说,远古占有只是要求更长时间期间的取得时效;对否认国际时效的学者来说,在具体适用远古占有时实际上等于承认了国际物权取得时效。而且,应该看到的是,远古占有制度的适用范围太窄,不足以满足稳定国际秩序的需要。因为“可以说,所有权已经持续如此长时间的情况非常少见;同时,远古占有的前提条件也很难满足。”因此,远古占有在国际法中并不占有重要地位。正如约翰逊教授所说,从国际法上看,关键问题不在于远古占有是否是一种取得时效,而在于类似国内法中的物权取得时效是否被承认为国际法的一项制度。因此,两派分歧的关键是时效在国际法中的地位和含义。

关于时效在国际法中的地位,基本上表现为格老修斯学派和法泰尔学派之间的持久论争。按照布卢姆教授的分析,造成这种分歧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一般性质的,另一个尤其与时效制度有关。

关于国际时效的争论,从大的方面看,是与私法概念在国际法中地位这一更基本的争论有关。正如劳特派特指出的,起源于几个世纪前的争论,本质上是国际法中的实在法学派与自然法学派之间的冲突。“实在法学派的基本要求用一个字表述就是:自给自足。它拒绝从除国际习惯或条约之外的任何渊源吸收规则和格言。”因此,它对任何求助于私法类比最不信任。另一方面,实在法学派的反对者——自然法学派——则将罗马法视为活的渊源,以填充它的无数空隙。总的来说,来自大陆法系国家的国际法学者大都是实在法学派,而来自英美法系国家的国际法学家一般属于自然法学派。因此,实在法学派和自然法学派各自对私法概念在国际法领域中的适用和类比问题上的一般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在国际时效问题上的态度。

更具体地说,源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对时效的不同界定。在大陆法系中,时间因素是时效的一个构成性因素,适用时效主要是根据时间标准,因此,时间因素在大陆法系中具有根本重要性。在英美法系中,适用时效本质上是推定原所有者已经放弃了所有权,时间因素也只是有助于这种推定的因素之一,或者说是这种推定的简化而已,因此,时间因素在普通法中不具有重要性。既然不同法系对时效制度有不同界定,那么,具有不同法系背景的国际法学家在谈到时效时,实际上是以国内法的时效概念为标准的。这毫无疑问会加剧他们在国际时效问题上的分歧。

总之,时效制度本身具有的政策合理性以及国际社会的特点,是国际法上存在时效有说服力的理由,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国际法学家都赞同国际法上存在着时效,没有几个学者反对国际时效,甚至在反对国际时效的少数学者中,如马藤斯、里维埃表面上否认国际法上存在着时效,但实际上也承认国际法上存在时效制度。

二、时效在国际法中的地位和含义。

下面着重从司法裁决和少数国家的国内实践来考察与时效有关的国际实践。

(一)司法裁决。

在白令海仲裁案中,虽然当事方的书面和口头辩论以及法庭的正式判决中都没有提到时效术语和理论,但英国籍的仲裁员汉农勋爵曾不经意提到过时效,并且否认国际法上存在着时效。劳特派特通过对该案的研究发现:“从美国籍仲裁员以及口头辩论中,似乎清楚地表明,美国的一个主要论点正是以时效为根据的……美国代理人在其最后报告中也承认,在准备该案的早期,曾得出结论:援引时效将是困难的。”从该案得出如下结论:组成仲裁庭的法官对时效在国际法中的地位是有争议的;美国曾设想援引时效理论,但最后没有援引,美国没有援引时效,并不意味着它否认国际时效,而是因为“援引时效将是困难的”的顾虑,因此,似乎可以推断,美国是承认国际时效的。

在格里斯巴丹那仲裁案中,当事方在诉状中均援引了时效,然而,裁决却没有提到时效。关于该裁决,学者们有不同观点。劳特派特认为:“在格里斯巴丹那案中,该裁决的理由实际上等于承认国际法中存在着时效,尽管该裁决没有提到时效这一术语。”布卢姆认为该裁决是以远古占有为根据的。实际上,如果将远古占有视为时效,那么可以认为裁决承认了时效。

在查米扎勒仲裁案中,美国以时效为根据,即不受干扰、没有间断地占有,并且自规定里奥格兰德河作为两国边界的1848年条约以来墨西哥从来没有对其占有该领土提出异议为由,主张它对旧河床和现在河床之间查米扎勒地区享有所有权。仲裁庭指出:“用作时效根据的占有的另一个特征是,它应该是平稳的。”而美国的占有并非平稳,因为墨西哥除了不时地提出外交抗议外,还曾计划在本案争议地区设立海关门拄。尽管没有实际设立,但在仲裁庭看来,由于该行为可能导致武力冲突,因此,不能指责墨西哥只采取了较为克制的抗议行为。而且,外交抗议在那时是能够阻止一个时效所有权产生的通常措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认为美国的占有是平稳的。仲裁庭最后得出结论说:“没有必要探讨美国援引的时效权利这一有争议的问题,是否已被接受为国际法原则,在没有任何公约规定完成时效期间的情况下,仲裁员们得出如下结论:美国的占有不具有确立一个时效所有权的特征。”一致认为,美国的占有并不是“不受干扰、没有间断和没有异议的”,因此,其权利要求不予支持。关于该裁决,学者们有不同看法,布卢姆认为,该裁决与时效无关,而不是赞同国际法中存在着时效。其他学者如劳特派特、约翰逊以及维荷格斯则认为,该裁决承认国际法中存在着时效。笔者认为,仲裁庭虽然意识到时效在国际法上的地位存在争议,但它实际上赞同国际法上存在着时效,并以美国的占有不能满足时效要件为根据驳回了美国的权利要求。

在帕尔玛斯岛案中,荷兰主张国际法中存在着时效原则,而美国则反对荷兰援引时效。胡伯法官拒绝接受美国的权利要求,并以荷兰对该岛连续、平稳地行使主权以及得到了其他国家的默认为根据,做出了对荷兰有利的裁决。虽然仲裁员没有明确提到时效理论,但该案被视为所有与时效有关的案件中最著名的。胡伯阐述了适用于本案的实体法规则,即“连续、平稳地行使领土主权(在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中是平稳的)实际上就是所有权”。同时指出:“尽管国内法,由于其完备的司法制度,在没有实际行使权利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承认抽象财产权利的存在,但决不限制时效和保护占有原则的效果。国际法,其结构不是建立在超国家组织的基础之上,不能认可国际法将如几乎与所有国际关系有关的领土主权那样的权利,降低到没有实际行使主权的抽象权利。”言下之意是,国际法中更不应该限制时效等原则的效果。另外,胡伯法官暗示,连续、平稳地行使国家权力就是时效。并且认为,该原则一直在不只一个联邦国家中得到承认,指出:“从美国最高法院几个类似裁决中只需援引印地安那州诉肯塔基州裁决就足够了,在该案中,罗德岛州诉马萨诸塞州这一判例是以援引法泰尔和惠顿的著作得到支持的,这两位学者都承认以长时间占有为根据的时效就是有效、不可反驳的所有权。”总之,胡伯法官在本案中虽然没有明确援引时效,但分析裁决上下文可以得出结论,即该裁决不仅承认国际时效,而且阐述了国际时效的含义和要件。正如索伦森所说:“在帕尔马斯岛案中,时效已经得到承认。”当然,也有学者不无遗憾地指出:“遗憾的是,胡伯法官没有充分地阐述时效问题,只是满足于宣称,美国最高法院已经将该理论适用于联邦成员国,并且以法泰尔和惠顿的学说为根据。”

在渔业案中,当事方在口头和书面辩论中都曾提到时效理论,并详细探讨了这一问题。英国在答辩中指出,以背离普遍适用的国际法规则的方式取得对海域领土的权利,只能是以时效的方式完成的。挪威在反驳中对时效在国际法中的地位提出异议。法院没有就双方的观点发表意见,而是以下述理由做出了有利于挪威的判决,即“外国对挪威实践的普遍默认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长达60多年的时间里,英国没有以任何方式对此提出异议。”学者们对该案有不同看法。布卢姆认为,在当事方明确提到时效理论的情况下,法院却没有提到这一问题,只能解释为法院对该理论在国际法中的适用持怀疑态度。笔者认为,这种解释未免过于武断。仔细分析可以看出,法院判决理由有两点:挪威一贯划定领海方法的国家实践;其他国家尤其是英国的默认,这两个理由正是适用国际时效的两个要件。因此,本案暗含地承认了国际时效。实际上,阿拉法兹法官在个别意见中明确提到了时效,而且在这位智利法学家看来,时效理论与历史性权利是同一的。

在敏基埃群岛和埃克里荷斯群岛案中,当事方都主张各自已经长期占有了有争议的群岛,并已经取得了对它们的最初所有权,并且倾向于认为,只有在其最初所有权不能成立时、因而他们援引的占有是不当占有的情况下才援引时效,因此,双方纯粹将时效作为其权利要求的替代性理由。在约翰逊教授看来,当事方不愿意明确援引时效,是由于“存在着纯粹将时效视为通过不当占有取得所有权的手段的倾向。”法院依据当事方提出的第一个理由做出了有利于英国的判决,即英国对有争议的群岛已经确立了最初所有权,从来没有放弃。因此,法院没有对当事方提出的替代性理由发表意见。从约翰逊的分析可以看出,当事方没有明确援引时效,是处于诉讼策略的考虑,即时效有“不当占有”的恶名。

在某些边界领土主权案中,比利时以划界条约和其他文件根据,认为争议中的领土属于它。荷兰争辩说,即使根据1843年的边界专约,可以认为争议领土的主权授予了比利时,但荷兰自那时起对这些地区行使的主权行为,已经牢固地确立了荷兰主权。法院没有援引时效理论,而是查明比利时的默认是否成立,即“比利时是否由于没有主张其权利并且对荷兰行使主权行为的默认而失掉了主权。”在查明比利时的态度不能解释为默认后,法院做出了有利于比利时的判决。阿曼德一乌戈法官的异议意见和少数法官意见均认为本案可以适用时效原则。

通过对国际司法裁决的考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早期的司法裁决中,法庭不承认时效在国际法中的地位,或者组成法庭的法官们对时效在国际法中的地位是有争议的。在后来的案件中,尤其是在查米扎勒仲裁案、帕尔玛斯岛案和渔业案中,当事方明确提到或援引时效理论,但法庭仍尽量避免提到或援引时效,但裁决一般是同时强调两个方面:一是权利主张国行使领土主权的事实,另一方面则是对方的默认,尤其是强调后者,而这两个方面正是适用国际时效的要件。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说,虽然法庭没有明确援引时效理论,但它们实际上适用的正是时效理论;法庭没有明确提到或援引时效,或许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论。

2少数国家的国内法院裁决。

按照《国际法院规约》的规定,国内法院判决,不仅能够表达该国的国际法观点,而且可以作为确定国际法的辅助性资料。

总的来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尤其是早期判决,的确承认国际法上存在着时效。后来的判决似乎提到默认理论,或者交替性地提到它们。在印第安那州诉肯塔基州案中,最高法院援引了法泰尔和惠顿关于国际时效的论述。而且法院在阐述时效时特别强调默认的作用。在后来对路易斯安那州诉密西西比州案、阿肯色州诉密西西比州案、密西根州诉威斯康星州案等一系列案件的判决中,法院遵循了同样思路。

在美国直接电报有限公司诉英美电报有限公司案中,当事方请求英国枢密院司法委员会从国际法的观点说明康塞普湾(coneeptionbay)的法律地位。法院援引时效,并且在援引时效理论时,非常强调其他国家默认的作用,而不是关注时效期间。

总之,英美等国的司法机构不仅明确承认国际时效,并且在援引时效理论时特别强调原所有者的默认。

(二)少数国家的国内实践。

与国际时效有关的国家实践,表现为有权代表国家的机关和代表所做出的行为以及口头和书面声明。这些实践表明了这些国家对国际时效的态度。

虽然意识到不存在时效期间,但美国国务卿奥尔尼186月22在致英国驻美大使的信件中明确提到了国际时效。规定将英属圭亚那一委内瑞拉之间的边界争端提交仲裁的18《英美条约》,明确承认取得时效是国际法的一部分。该条约第4条(a)规定:“在50年期间的不当占有或时效应该产生所有权。仲裁员可以将对一个地区的专属政治控制及实际定居视为足以构成不当占有或根据时效取得所有权。”几乎可以肯定地说,这是唯一承认国际时效的国际条约。如上所述,一些国家在具体案件中也曾提到或援引时效。例如,荷兰在帕尔玛斯岛案的答辩状中坚定主张国际法中存在着时效原则,并援引了该理论,但美国却强烈地反对荷兰援引该原则。挪威和瑞典在格里斯巴丹那案中均援引了时效。在查米扎勒仲裁案中,美国援引了时效理论,但没有成功。挪威在东格陵兰法律地位案中提到了时效理论,指出丹麦对有争议领土的权利是以时效原则为根据的。在渔业案中,英国认为挪威的权利主张是以时效为根据的。

可以看出,这方面的国家实践比较少,而且某些国家在国际时效问题上的立场不一致,如挪威;一些国家(如美、英)在国际时效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致的,即认为国际法上存在着时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一方指出另一方的权利主张是以时效为根据时,总是遭到对方的反对,并强烈地否认国际法上存在着时效。有些学者因此得出结论说:“如此稀少的这种国家实践几乎不能得出国际社会或者某一特定国家已经最后地使自己承担赞同一个观点或另一个观点的结论。不同国家在这方面的实践的确不具有确定的一贯性,并且显然取决于——如在其他问题上一样——所涉国家真正或想象的利益。”诚然,国家实践都是某种动机下完成的,但其法律性质并不取决于这种动机。同样,也不应根据这方面国家实践的多少断定时效在国际法上的地位,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际上,正如持上述观点的学者自己分析的,“这方面的国家实践相对稀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下述事实,即国家援引时效理论,意味着承认了对方最初曾享有所有权,它对争议中领土的权利是不当权利。显而易见,各国并不倾向于做出这种认可。因此,它们尽可能地不主张时效权利。同样,各国也不愿意援引远古占有理论,因为援引该理论可能被解释为,它们承认其对该领土的最初所有权是不确定的。因此,为了避免任何可能误解,各国总是尽可能地避免援引国际时效和远古占有。”其实,除了因时效具有“不当占有”恶名的疑虑外,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即各国不援引时效理论是出于诉讼策略上的考虑:如果时效国不援引时效理论,那么,原主权者不仅要证明其最初就享有所有权,而且必须证明它从来没有放弃所有权或默认时效国的所有权;反之,时效国明确援引时,则对方只须证明,它没有放弃所有权或默认时效国的所有权,因此,在时效国看来,它没有必要减轻对方的举证责任。

总之,关于时效在国际法上的地位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时效没有得到普遍性国际条约的承认,即使明确承认国际时效的双边条约也相当少。在国家实践方面,只有英、美等少数国家的国家实践可以说已经形成了承认国际时效的习惯,而其他国家出于时效“不当占有”的恶名或诉讼策略的考虑不愿意援引时效理论。然而,应该看到的是,时效作为“文明各国公认的一般法律原则”无论如何是没有问题的,根据《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的规定,时效因而是国际法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时效是国际法的一部分。这一结论能否成立,取决于“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者”的“司法裁决和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

就公法学家学说而言,绝大多数公法学家都承认国际时效,只有少数学者否认国际时效,甚至在反对国际时效的少数学者中,如马藤斯、里维埃等表面上否认国际法上存在着时效,但他们阐述的理论实际上等于承认了国际时效。因此,总的看来,公法学家是承认国际时效的。就司法裁决而言,存在着相当多的与国际时效有关的司法裁决。早期的国际裁决明确否认国际时效,或者组成国际法庭的法官在时效问题上存在着分歧。在后来的国际裁决中,即使在当事方明确援引时效理论的情况下,这些司法裁决也是竭力避免提到或援引时效,相反,它们不明确指明理由,而是同时强调两个要素,权利主张国的国家实践以及对方的默认,而这两个要件也正是公法学家在引入时效概念时特别强调的与国内法时效相区别的本质特征。因此,国际司法裁决实际上暗含地承认了国际时效。总之,时效作为“文明各国公认的一般法律原则”,因而是国际法的一部分,这一论断得到了公法学家和司法裁决的证明。

三、结论。

由上所述,可得出以下结论:

1国际法上存在着时效,称为国际时效,包括远古占有时效和国际物权取得时效两种形式。

2国际时效不同于大陆法系中的时效概念,更类似于英国法上的普通法时效,其作用的效果是有助于推定占有者享有所有权即各国对这种情势的一般承认,正因为如此,适用国际时效特别强调对方的默认,而不是取决于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间。

3可以将国际时效界定为:国家事实上在足够长的时间里以连续、没有间断的平稳方式对所涉区域行使国家主权,并且得到所有其他受到影响的国家的默认的情况下,根据国际法就该国对所涉领土行使主权的法律承认。

国际外贸毕业论文2汇总篇二

摘要:随着国际贸易合作的不断深入,全球贸易变得更加频繁,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以来,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国民经济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这个过程离不开贸易企业项目管理组织运作的实践,伴随着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新的信息技术的不断涌入,项目管理组织运作模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国际贸易项目管理的组织模式展开探讨和分析,旨在为企业项目管理实践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项目管理;组织运作;模式。

国际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使得我国的市场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将世界经济连接在一起,使得我国企业经营环境进入不可预知的阶段,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改革开放以来,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上,我们一直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思想,通过模仿、复制摸索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模式,虽然现阶段我国的企业经营管理已经呈现出现代化的经营良好局面,但是,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依然面临很大的挑战。很多企业为了应对这种不确定性,引入了项目管理的管理方法和理念,这种项目管理的模式,实际上是融合了现有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与项目管理思想,即将项目管理的理念运用到一般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去,以期实现组织运作的目的,进而实现以项目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帮助企业建立长久的竞争优势,就目前的企业而言,其在经营过程中,运用项目管理思维的情况和水平看,项目管理在经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发展限制,依然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1项目管理组织运作概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恶化,尤其是近几年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社会形态,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白热化,传统的信息垄断现象已经不复存在,转而变成是对资源的快速获取和高效的利用,创新发展和人才竞争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这样的全球市场经济环境下,对我国的企业经营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要求,很多企业开始寻求以目标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经营策略,提出项目化管理的运营模式。这种模式是在整体的企业运营管理基础上,对不同企业模块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和指导方法,从而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利用,为企业的长远战略实施打好基础。从我国的企业项目管理组织运作实施的情况来看,项目管理实际上就是企业融合资源的一种管理手段,即项目管理与企业的整体运营管理相结合的模式,这种项目实施的本质实际上是通过对多项目的管理和跟踪,来实现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的提升。其中也包含了对企业日常事务的管理内容,将企业工作内容细分化、具体化,按照项目管理的标准进行分割控制和实施,达到项目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规划相统一的目的。这种项目管理的特色帮助企业改变了原有传统的管理思维,突破对于项目管理的狭隘的理解范畴,将项目管理纳入到企业运营管理的整体中去,从而不断提升企业运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企业项目管理组织运作的结构模型。

2.1国际贸易项目管理组织建设模式建立的原则。

项目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它直接决定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企业在构建项目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将项目化管理的主要标准,纳入到具体的原则体系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项目管理的控制和实施及有效的反馈,在项目化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其实就是按照项目管理的逻辑,进行多个项目同时运行的管理模式的实践,这种模式也是当前企业在现实的管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管理现象。

因此,企业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首先要将项目管理的思想融入到日常运营管理的事务中去,以便开展业务,同时进行项目管理,做到同步实施。这样的项目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员工进行相关的项目活动和团队协同合作的训练,同时,帮助和指导员工进行有效的流程管理,及时反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在项目管理的实施阶段要注意整个项目的实施进度反馈,及时总结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相关经验,有专门的项目管理负责人对各自的项目进行管理和实施。确保每个项目都有专门的负责人进行牵头实施和跟踪。实际上,在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对于项目管理的组织运作一般都是采用单一的项目管理手段,这种运作模式其实很难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环境千变万化的背景下,单一的项目管理运营模式,根本无法调动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存在很多弊端。因此,在企业实施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中跳出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建立组织化的项目管理模型,灵活设计,全面实施,以达到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

在具体的项目管理实施的过程中,企业首先要对其经营目标进行设计,包括项目管理的目标,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实现对目标的项目管理,尤其是对于战略目标的合理化设计,必须符合企业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满足企业项目管理设计原则的基本要求。其次,是根据项目管理目标的结构,对现有的项目管理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在划分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确保上层设计与下层设计相吻合,将项目管理的实施细节细化到具体的负责人,明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权利和责任,确保权责统一。最后,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人事关系,以确保整个项目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不会受到阻碍。

2.2国际贸易项目管理组织运作的建立结构。

当代社会,企业项目管理建设的管理是实现多项目管理同时进行的管理模式,这也就要求企业在进行项目管理组织运作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组织形态进行合理的设置,在设计层面上,主要包含两个层次,一是管理层级的设计,二是项目团队的设计,前者是项目管理的设计和监督层级,后者是项目的组织实施层级。这两个层级在项目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关系着企业项目管理运作的成败。对于上层设计的内容,主要是包括项目实施委员会,相关的职能部门和项目部等,这些也正是项目管理层级的角色,其主要的职责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首先,是对于项目管理实施委员会而言,他是项目管理实施的中心枢纽,是对项目管理的目标设置、过程实施监督和项目反馈的核心部门,也是项目管理的灵魂,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包含了对公司运营整体的战略规划的制定,以及多项目管理运作实施的设计。项目管理委员会还负责对不同的职能部门的`项目任务进行管理和监督,在我国的企业组织架构中,项目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一般是由企业的经营者来担任的,同时还会包含一部分其他成员,实现对整个项目管理实施进度的追踪、监督和反馈。其次,是项目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在企业实施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管理办公室作为其具体的组织形式,在提升企业整体的运作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项目管理办公室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为企业的内部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协调,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利用效率,同时,在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项目团队难免会遇到来自不同方向的阻碍,这个时候就需要项目管理办公室的介入,并进行有效地调解,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最后,是智能部门面对项目管理运作模式的角色转变。

在当前的企业管理实践中,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已经不再是仅仅局限于完成部门内的相关工作,同时还包含了相关资源的提供和交流,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等,智能部门是项目管理的实施部门也是受益部门,只有当职能部门的项目实施完全落地,整个项目管理的运作才算真正开展。

3国际贸易项目管理组织运作的发展趋势。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经营管理面领着全面的变革,项目化管理组织运作是一种顺应企业发展需求而出现的一种运营管理模式,在发展模式上具有其先进性。

3.1项目管理在企业运营管理中将会更加流行。

管理手段的创新需要一个过程,企业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发展和接收也同样需要一个过程,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模式还具有很大的空间,在项目管理组织运作模式不断丰富的市场环境下,相信会有更多的企业采用项目管理的经营模式,不断提高其经营效率,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相信随着世界贸易的不断融合,这种管理模式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借鉴和接受,并在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最终发展成为适合企业发展的项目管理组织形式。

3.2国际贸易项目管理的形式将会更加丰富。

在当前主流的国际贸易项目管理中,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例,有dbb模式和epc模式,前者是设计—招标—建造的缩写,其重要的项目管理思想是将项目模块化,在完成其中的一个项目之后,再进行下一个项目,这种项目管理的优点表现在项目实施的管理思想比较成熟,双方对于项目实施的流程和要求都比较了解,因此比较适用于工程招标,建筑施工单位的项目管理过程。后者是设计—采购—施工的项目管理模式的缩写。这种项目管理的模式,重点是对项目的过程进行监督,有效确保了项目的整体质量和交付的产品成果。可以看到,随着项目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企业对于项目管理的应用将会不断丰富,不同的项目管理手段和方法也会不断地呈现出来。今后,在企业流程优化,营销管理和组织变革中都将会出现项目管理组织实施的案例,实现企业项目管理组织化运作的局面。

4结语。

在国际贸易日益丰富的今天,企业间的贸易往来将会更加频繁,项目管理作为实际经济发展的产物,在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水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在国际贸易项目管理组织运作中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随着对项目管理组织实施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企业对项目管理探索的步伐不断推进,我国的企业项目管理组织运作水平将会迎来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邓杰.新商业环境下企业的项目化管理[j].知识经济,(14).

[2]李勇军,白礼彪.制造企业订单项目化管理组织模式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1(10).

[3]孙绍辉.煤炭企业项目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煤炭经济研究,(07).

[4]杨麒.中小企业项目化管理模式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07).

国际外贸毕业论文2汇总篇三

摘要:语法隐喻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对语法隐喻的研究除了涉及其类型和语言体现形式外,还包括对其文体功能的研究以及对特殊句式的研究。

文章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学者对于语法隐喻在语篇和特殊句型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而探讨了语法隐喻对作者建构自己观点及语义表达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语法;语言;隐喻。

语法隐喻是一个很普遍的语言现象,关于语法隐喻的研究是由halliday在1985年提出的,早期的主要研究者主要有halliday、mathiessen、matin等。

自从20世纪90年代语法隐喻引进中国以来,我国学者对于语法隐喻理论的评介包括朱永生、胡壮麟、严世清等。

这些论文或专著对语法隐喻的理据、形式和语言哲学意义等予以全面的、深入的审视,在对不同体裁论文中的语法隐喻进行深入分析的同时,也对几种特定句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在语法隐喻的论文和论著中,涉及到了对广告、科技语篇、商务英语、酒店英语、合同英语、新闻、报刊、社论、学术、演讲、辩论、政府报告、竞选、小说等方面。

一、语法隐喻与广告。

概念隐喻在广告语言中的运用使广告语言的词汇密度增大。

大量运用名词化、动词化和形容词化现象使广告语言具有真实可信性,从而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人际隐喻在广告语言中的实现形式主要是运用大量的疑问句和祈使句。

疑问句的运用可以激起消费者的好奇心,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从而达到购买目的;而祈使句的运用可以向消费者提供一些建议或忠告,从而让消费者倍感亲切。

语篇隐喻在广告语言中主要是通过隐喻性主位和隐喻性新信息实现的。

语篇隐喻的运用使得广告语言具有创新性,从而达到新奇文体的效果。

二、语法隐喻与科技语篇。

李瑛、周笃宝研究指出,科技语篇中概念隐喻是语法隐喻的主要类型,而名词化又是概念隐喻的最主要体现形式。

进一步来说,郭建红认为在英汉新闻科技语篇中篇章隐喻是客观存在的,虽然没有名词化、形容词化或动词化那么明显,但篇章隐喻是语法隐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也有作者对科技论文中的人际语法隐喻做了单独的研究。

在文章中,大部分文章用的是韩礼德早期的分类方法,根据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分为概念语法隐喻、人际语法隐喻以及马丁提出的语篇语法隐喻。

在后期的一些论文中,则是引用韩礼德在1996年确定的语法隐喻的十三种分类方式,这个分类方式是迄今为止最为科学的,所以在本篇论文中也要采用这个分类方式。

三、语法隐喻与商务英语。

还有学者对商务英语合同以及商务英语谈判中的语法隐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合同是最重要的法律文书之一,在各种商务和社会活动中起到重要的法律保障作用。

因此,对于合同语言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引起各界学者广泛关注。

徐隽分析合同英语结果显示,语法隐喻在合同语言中是普遍存在的。

名词性隐喻对合同语言特点的形成起到最为重要的作用。

语法隐喻使得合同语言具有凝练、客观和权威的特点。

合同的正式程度与复杂程度越高,其语法隐喻度越高。

高飞燕研究认为,在国际商务合同中,语法隐喻的概念功能可增加语篇的技术性及信息密度;人际功能可增加语篇的客观性、正式性、庄重性以及公平性;语篇功能可增加语篇的逻辑性、准确性和一致性。

针对商务谈判英语的分析,谭小凤认为,跟其他语域一样,商务谈判英语中也不乏人际语法隐喻现象。

人际语法隐喻的使用可以帮助谈判者委婉、礼貌、策略地表明己方观点,增加谈判成功的可能性,有利于谈判双方形成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四、语法隐喻与新闻报刊社论。

复旦大学高永强认为,语法隐喻是新闻报道中对现实事件构建和解读的重要体现方式之一,它关系到交际参与者的认知和社会经验。

语言的社会性决定了意义的不同体现方式的构建及解读需要考虑社会情境语境等因素,而语言的生理特性要求在研究隐喻方式时将个体的认知因素考虑在内。

薛静认为,新闻语篇当中确实存在大量的语法隐喻;概念隐喻大量存在于新闻报道和社论中,他们是通过及物性系统内各过程的隐喻化和词汇语法层面的隐喻化来实现,而且大多数是通过名词化实现的。

通过概念隐喻的运用,不仅新闻报道的语言生动活泼,而且实现了报道客观的目的。

人际语法隐喻现象在新闻报道中鲜少出现,但广泛存在于社论语篇中,通过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的运用,实现社论的两大交际目的即劝说和评价。

张庆瑞详细阐述了语法隐喻在英美报刊文章中的经验构建。

五、语法隐喻与政治演讲及辩论。

政治演讲及辩论是迄今为止研究最多的一种体裁,政治类演讲语篇中存在着大量的语法隐喻现象,其中概念语法隐喻出现的频率远高于人际语法隐喻。

郭峰对英汉政治类演讲语篇中的语法隐喻做了细致的对比研究,揭示语法隐喻如何帮助演讲者成功构建语篇,形成语言特点,达成交际目的。

该研究对英语语法隐喻的汉译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黄远竟、杨敏对欧洲议会上布莱尔演讲做了关于人及人际意义的研究。

李擎以美国前总统在上海的演讲为分析对象,做了语法隐喻的研究。

张志祥研究了政治辩论中的人际隐喻的功能。

六、语法隐喻与学术英语语篇。

研究学术语篇方面的论文论著是相对较少的。

田永弘写过语法隐喻及其在学术英语中的作用,系统论述了语法隐喻在学术语体中的六大作用,并在语法隐喻理论框架下简要对比了学术英语与汉语学术语篇的差异。

白姗姗更为深入地探讨了硕士论文摘要中的概念语法隐喻,丰富了语法隐喻的研究。

王瑞杰从语气隐喻视角研究学术语篇的对话性。

唐美华、李长忠对英汉学术书评中的语法隐喻做了对比研究。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搜集整理研究发现,不同书面语篇样类中的语法隐喻分布各有特点,书面语篇样类的特点影响语法隐喻类型的出现次数及比例。

相反,语法隐喻的应用也对书面语篇样类特征的构建做出了贡献,并最终影响其语篇目的的实现。

作者发现语法隐喻在与学术论文方面的结合上还值得进一步的研究,总结得出较早的论文都是以halliday早期的语法隐喻分类方式来鉴别的,而最近的论文则是以hallida最新的语法隐喻的13种分类方式来研究的,并且发现得出的结论更为细致、准确。

所以,笔者准备在自己的论文中使用halliday的最新语法隐喻划分模式。

参考文献:

[6]胡壮麟.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4):1-8.

[8]胡壮麟,朱永生.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9胡壮麟.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文档为doc格式。

国际外贸毕业论文2汇总篇四

摘要: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的商务性质活动逐渐增加,此时需要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及时把握国际市场的竞争情况,高效运用语言交流的能力,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对商务英语在对外贸易谈判中的应用及所使用的相关技巧进行分析和探讨,使商务英语成为外贸谈判中最重要的交流工具。

关键词:商务英语;外贸谈判;应用技巧。

在对外贸易交流中,商务英语在其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

商务英语与传统的英语不同,它主要是运用在国际的外贸交易上,属于一种专门用途的英语语种,它着重强调的是实际的口语交际,商务英语的实用性也很好地体现在外贸的多个方面,所以了解商务英语以及对外贸易的相关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商务英语能够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立足的根本原因。

1商务英语与外贸的含义。

分析对外贸易主要是指以国家为主体,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展开的不单一的经济交易活动。

对外贸易的交易特征非常明显,由于对外贸易需要跟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打交道,所以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沟通交流环节。

此时商务英语的作用被凸现出来,因为没有统一的语言进行交易沟通,对外贸易活动是没有办法进行的,所以商务英语在这种环境下逐渐被使用,现如今已经成为对外贸易中非常重要的交流工具。

商务英语对专业性的要求极高,在对外贸易双方进行谈判协商的时候,商务英语是占主导的。

所以在进行真正的外贸谈判之前,还要对商务英语语言的应用背景、语言的相关翻译技巧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够在外贸谈判中体现出商务英语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而且也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商务英语谈判人员的专业化素养及专业化水平。

2外贸谈判中商务英语的特点。

商务英语与普通英语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商务英语与普通英语所关注的侧重点不同,普通英语比较注重的是口语交际,这种交际一般都是比较通俗的,属于日常用语。

而商务英语则更加侧重于商务活动,能够与商务客户进行准确的交流是实现商务英语的最终目标,商务英语在外贸谈判中的作用也体现出了商务英语极强的社会性功能。

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语,是英语的分支,多用于商务性质的谈判交流中。

总体来说,商务英语的特点如下:首先,商务英语的专业化性质特别强,它所设计的一些词汇、语法形式都是与商务相关的,而且很多在普通英语中都是不存在的。

所以商务英语的专业性极强。

其次,商务英语打破了普通英语繁琐的交流形式。

在实际的运用中很好地体现了简洁实用的特点,说的简单一点就是用词非常规范,简单、易懂。

为了保证商务英语的通用性,在商务英语中我们也常常会用到一些常用的普通词汇,这些普通词汇的使用会让商务英语更容易被各国所理解。

而且为了避免过多使用常用词汇造成商务英语的口语化,商务英语还规定了常用词的使用范围,也就是说常用词并不是在所有商务场合都能用,要有一定的规范。

再次,商务英语在结构上非常规范,没有任何多余词汇,这一点在商务合同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最后,商务英语在陈述某件事实的时候会更倾向于具体化的表达,而不是像普通英语那样非常的笼统,有时还会加上自己的想象,这在商务英语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3商务英语在外贸谈判中的作用。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外国的企业纷纷看好我国的发展市场,外贸领域日益繁荣,此时商务英语在外贸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一般来说,在外贸谈判活动中谈判阶段不同,对商务英语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寻找合作伙伴时期主要是成功借助了商务英语这一平台来达成双方的合作意向。

而维护合作这一阶段则是通过商务英语来了解贸易对象的文化背景,这一阶段的交流都是奔着维持好双方关系,共同创造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的。

外贸谈判中的商务英语作用如下:

3.1商务英语可以让对外贸易谈判顺利完成。

外贸谈判的时候也是双方人员最紧张的时候,因为双方并不知道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也不知道在整个谈判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一切都是未知数。

只有知道了双方的谈判意图,再利用商务英语进行谈判,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如果缺少商务英语,整个贸易谈判没有办法进行下去,在实际的谈判过程中,运用商务英语赢得谈判的最终胜利是对外贸易双方的主导者谈判的目的。

因此,谈判的双方要始终保持着尊重的态度,利用商务英语来表达出此次谈判的真诚,用真诚来打动对方,这就需要我们的商务英语谈判人员在细节上做充足的准备。

3.2利用商务英语维护好合作关系。

在外贸谈判中,贸易双方都想谋求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我国的很多大型企业想要开拓国外市场,其中最难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自身企业的经营理念融入到外国的文化生活中。

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也好、一个民族也好,其历史文化是不容易改变的,想在短时间内就接受外来的全新理念和思想,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维护好贸易双方的合作关系,利用商务英语来消除不同国家因语言而带来的沟通问题,求同存异,从而实现长远的合作。

这样才会有机会将自己企业的一些经营理念告诉给合作伙伴,要让其看到这些经营理念是可行的,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双方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语言,因此其翻译的专业性要比普通的英语翻译复杂得多,所以就要求我们的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在掌握英语和汉语的基础上,还要多了解商务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词汇,要求翻译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商务谈判中所使用的有些表达技巧。

此外,不同区域的特点也是不同的,翻译人员还要能够熟知各个地区的语言风格。

总地来说,商务英语翻译人员了解的越全面,翻译的也就越精准。

4.1做好准备工作。

这里所说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指在商务英语运用之前对其进行专业化准备,其实这也属于商务英语的技巧,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我们在进行外贸谈判之前,要对对手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掌握好他们的谈判意图,确定好对手的优势及我方的优势,不打无准备之仗。

4.2领会谈判意图。

在进行外贸谈判的时候,我们要能够充分的了解谈判对手的内心思维及意图,只有这样才能够及时地根据对方提出的观点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这样谈判双方也能够形成一个只属于谈判范围的交流圈,利于谈判的最终达成。

所以在进行外贸谈判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去倾听,听清楚对方讲话的内容。

尤其在一些重点的涉及此次谈判中的敏感问题时,对对方的话语要细细品味,每句话是否还含有别的意思,这一环节也是熟悉对方表达特点最好的机会,在听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形成我方的反提议,双方互相协商之后,才能够达成最终的协定。

而且在谈判的过程中,还需要掌握的一个技巧,也是整个谈判中非常关键的,就是要不断地请求对方确认他们的提议,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外贸双方来自不同的国家,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都是不同的,很多时候相同的词汇所表达的含义不同,所以不断地确认对方的观点也是为了防止歧义出现。

只有把谈判中的各个细节都弄清楚,这场谈判基本上就算是成功一半。

4.3在外贸谈判中的商务英语翻译技巧。

4.3.1注重商务英语中专业词汇的使用外贸谈判中的商务英语要求对专业词汇的翻译一定要做到非常精准,能符合商务领域的专业要求,而且在商务英语中对一些词汇术语的意义是固定的,是不允许进行更改的,如果这些专业词改变了,就会出现很多的歧义,很有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4.3.2注重歧义词的使用在英语中有很多一词多义的情况,但是这种一词多义并不是说所有的解释都是相似的,英语中的一词多义甚至会出现相反的含义。

所以我们的翻译人员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定要尽量避免出现歧义词,如果发现了歧义的词汇,一定要和对方进行联系确认,这样也能够避免合同纠纷的出现。

4.3.3注重英美词汇之间的差异英语分为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这两种英语在词汇表达上有很多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在外贸谈判中使用商务英语的时候,要注意对方所使用的到底是英式英语还是美式英语,可能同一个词,在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中的意思就有不同,所以绝对不可以忽略这一点。

再就是要注意缩略语的使用规范,缩略语在商务英语中是经常会见到的,只有注重其规范的时候,才能够更好地提高谈判的整体效率。

5结语。

商务英语作为外贸谈判中的交流工具,在不断发展的国际贸易中,其地位越来越重要,商务英语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的外贸发展。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际上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国有企业要想有一个长远的发展,就一定要进行外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在这样的一种大环境下,我国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因此那些从事外贸商务英语翻译的工作人员以及商务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不断地掌握商务英语知识,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地了解商务英语的翻译技巧,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为我国的外贸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胡凌,刘敏娟.商务英语的虚拟学习环境:学生的看法[c]//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戴伟,高军,郭骏.浅谈科技馆设备进口的国际商务谈判[c]//中国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西部科普场馆建设与发展..

[3]孔英.商务英语教学初探[c]//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

[4]王春蕾,王霞.谈判中情绪智商关注度中美比较研究[c]//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5]孙慧,王,顾培亮.描述谈判者启发式思维的神经网络模型[c]//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1997.

[6]郑伟晶.商务英语口译特点[c]//福建省外文学会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7]原庆荣.商务英语的跨文化语用翻译策略[c]//“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

[8]张玲.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初探[c]//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2010.

[9]窦卫霖.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成功模式———案例———任务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c]//第六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论文汇编.2004.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商务英语在对外贸易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制定合理的商务英语应用策略是发挥商务英语在对外贸易中作用的一个重要保障,因此应对商务英语在对外贸易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商务英语;对外贸易;应用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来自世界各国的外资企业大量涌入我国市场,我国也获得了更多与世界经济主体接触的机会。

同时,商务英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在掌握足够的企业经营运作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商务英语能力,将有助于对外贸易中商务谈判的顺利开展,商务英语已经成为世界经济领域内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

1对外贸易的内涵。

对外贸易可以让生产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和地区也加入到交换领域中来。

发展对外贸易于国于民都是大有益处的,既是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实现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也是各国间进行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途径;可以加强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纽带,也可以影响本国国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就业机会,甚至影响国民的价值观。

国际外贸毕业论文2汇总篇五

摘要:在当前《国际贸易结算》课程的教学中仍存在着教学手段落后、理论脱离实践等问题,急需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过程的经验提出了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双语教学法的实际运用,希望借此提升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国际贸易结算;案例教学;实验教学法;双语教学法。

《国际贸易结算》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重要课程之一,也是伴随着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学科之一,对其现存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已显得尤为必要。《国际贸易结算》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了解和掌握国际结算基本原理,熟悉各种结算工具和结算方式,掌握操作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并能够与现实紧密地联系,有效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1当前《国际贸易结算》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1.1教学手段滞后。

对于《国际贸易结算》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都是教师满堂灌,此法虽然在讲解中更系统、更完整,但会抹杀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表现就是课堂上学生只知道不停地记笔记,而不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谈不上进行创新了。此种教学方法教师讲得很努力,但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对课程内容缺乏学习的兴趣。此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走上工作岗位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在工作中极容易受挫。

1.2理论脱离实践。

在当前高校中承担《国际贸易结算》的老师很少有外贸企业的工作经验,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再回到学校,理论知识相对都很扎实。但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中这些授课教师仅仅是凭借课本再借助互联网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脱离实际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因为这些知识学生也很容易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他们缺乏的是对一些实际操作的了解。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能将学到的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缺乏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往往是“纸上谈兵”。

1.3教材不能随时更新。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与国际结算相关的国际惯例、进出口单据形式等也相应作出调整。但由于教材出版滞后,教材内容与实际的操作会出现脱节,比如《ucp600》,《urdg758》等最新版惯例已生效,但很多高校使用的教材还没有及时更换。而且比较好的双语教材也比较缺乏,更不利于高校推行《国际贸易结算》双语教学的进程。

2《国际贸易结算》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2.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是启发式、讨论式和互动式。案例教学可以将看似复杂枯燥的理论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把实际发生的国际结算事件引入课堂,让同学们身临其境的去分析、去解决,枯燥单调的理论借此也会变得生动。由于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比较刻板,教学内容脱离实践,很难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及灵活用,不符合国际贸易结算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可根据自己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对案例进行分析,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案例教学法具体的使用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1选择恰当的案例。

选择案例时以下几点应该注意:(1)典型性。在课堂上讲授的案例要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特点,国际结算业务的基本要点能在案例中体现出来。(2)新颖性。要求提供的案例不能太陈旧,最好能选择外贸企业的一手资料。(3)实践性。所选案例应该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如在讲解汇票、本票、支票时,可让学生根据所选择的案例动手开立各种票据,通过亲自开立票据掌握各种票据记载内容和形式。(4)引导性。讲解中的案例要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提出问题。案例提出的问题要能引导学生思维,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结合,促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1.2案例的学习。

案例的分析和学习一定要在基本知识的学习之后进行。譬如在讲解汇款中票汇的结算方式时,先让学生详细学习票汇的基本含义和业务流程,其中在介绍业务流程时就要让学生思考,票汇这种汇款方式是否存在一定的风险,为接下来的案例教学做好准备。然后就是案例的导入,导入案例之后先组织学生阅读和分析,在阅读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案例材料给予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比如教师讲到托收时,必然会涉及承兑交单与付款交单的区别,如果纯粹的课堂讲解,学生的印象并不深刻。借助案例可让学生讨论为何出口商收不到货款?在现实中如何才能规避这种风险?通过对学生的积极引导,根据案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把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进行讨论。案例教学的核心就是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的好坏决定着整个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分组讨论的进行中,为了提高效率,每组可选取一位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提出不同的意见,本组代表要对质疑进行辩驳,老师在同学们讨论的过程也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通过向学生颁发奖励,比如小礼品或者给学生平时成绩加分等,形成活跃的课堂讨论气氛。

2.1.3案例的总结。

讨论完案例之后老师要给出正确答案,学生的分析一般不会太全面。作为老师,首先要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答案进行点评,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出正确答案,对于表现积极的同学适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同学们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分析中的不足之处,也应分析出原因。最后,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总结,通过总结,学生能对案例所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认识更加深刻。

2.2实验教学法。

《国际贸易结算》这门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都较强,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实验教学取得的效果是课堂理论教学不能达到的,此法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操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实验教学可在实验室上机操作完成,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国际结算的实际操作流程。商品国际结算过程会涉及进出口方银行、进出口企业等多个部门。实验教学通过操作各类软件,模拟国际结算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对各种结算工具和结算方式有一种真实的感受,弥补了理论教学的不足。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学软件完成,少数校内外实践环节也包含在内。实验环节可分为以下部分。

2.2.1单证的制作。

在课堂上讲授完票据、各种单据和信用证之后,可借助实验室的教学软件平台中的单证部分,让学生通过软件流程独自操作国际结算所涉及的各种单据和信用证的制作,并且审核单证是否相符。信用证结算方式是国际贸易结算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而此种结算方式对单据的要求全面且极其严格。在信用证的内容讲解完之后,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教学背景资料在软件平台上练习信用证的实际操作流程,涉及填写开证申请书、审核信用证、制作商业发票、海运提单、保险提单等一整套单据、审核单据业务等等。学生实际操作之后,就如同在实际中完成一批结算业务,印象非常深刻,加深了对信用证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还可以在软件中的同步练习中找到相关的信用证练习题,可在平台上完成后直接向系统提交,系统会自动进行批改,教师根据批改情况进行点评,使同学们及时纠正错误,加深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加强培养学生的单证练习和单据填写的能力,在软件平台上训练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可操作软件平台上的在线考试模块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

2.2.2仿真角色模拟。

在国际贸易结算实际业务流程中,涉及的部门较多,因此涉及的当事人也较多。要使学生对每一个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了解透彻,可以在软件平台上进行各种角色的模拟。比如讲到信用证结算方式时,学生可分别承担出口商、开证行、进口商、通知行、议付行、付款行、保兑行等不同的角色,涉及不同的业务。在讲到托收结算方式中,学生又可以充当委托人、托收行、代收行、付款人、提示行、需要时的代理人等角色,学生们通过自己扮演的各个角色来深切体会各个当事人的职责。在汇款业务中,可担任汇款人、汇出行、汇入行、收款人等不同的角色,深刻了解汇款的实际操作流程。这种角色模拟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巩固了书本的理论知识,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3实施校企合作。

学校应该和本地一些银行和外贸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双方各自利用自己的资源,实现校企合作。比如可以聘请银行和外贸企业具有实战经验的专家作为兼职老师,也可以邀请他们来校进行专题讲座,这些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专家能够向学生提供最新的外贸操作知识及技巧。在学生放假期间,可以组织学生到这些外贸企业或银行进行实战学习,学习实际的操作流程,真正感受到所学国际结算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

2.3双语教学法。

“双语”教学是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在专业课教学中互相促进,它是以英语讲授为主、汉语解释为辅的专业课教学方式。国际贸易结算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其应该实施双语教学。在国际贸易结算的操作流程中,涉及的票据和单据都是用英文表达的,如汇票、商业发票、海运提单、保险单,还有信用证都是全英文表达,因此对相关业务人员的外语水平要求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国际贸易结算业务中涉及很多国际惯例和法律,它们也构成了课程的一部分,如ucp600、urc522、urdg758、isp98等国际惯例都需要英文基础,教师可通过英语教学让学生了解惯例内容,具备根据惯例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对国际结算基本知识的讲解时,应同步加大对相关英文的讲解,有利于学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国际贸易结算的相关工作。为了适应当前全球化的背景,国际贸易结算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法上,基本理论知识还要采用中文讲授,同时应当增加对相关英文的使用,适应国际结算的实际操作需要。但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英文水平和接受能力循序渐进展开教学,同时要注意双语教材的选取。

3结论。

《国际贸易结算》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避免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业务的脱节。因此,教师在国际贸易结算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国际结算业务实际操作中去。本课程侧重于理论知识在实践业务中的应用,因此应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培训有效结合起来,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国际结算实际工作的需求。为了实现国际贸易结算的教学目标,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国际贸易结算人才,作为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来,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总之,《国际贸易结算》课程的教学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任课老师不断去探索和实践。但在改革过程中应始终把握其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双语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2]牛海霞.国际结算课程教学力法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2014,(3).。

国际外贸毕业论文2汇总篇六

1.1选题背景及意义11。

1.5.1本文的创新点20。

2.1.1国际化经营发展概况21。

3.1国际市场环境适应能力差36。

3.3融入国际市场主动意识不足37。

3.5国际综合型人才匮乏38。

5.1.1在固定投资区域基础上积极创新46。

5.1.3跨国并购为主多元化方式进入47。

5.3.1运用企业文化带动员工积极性49。

5.4.1多方面支持研发50。

5.5.2有效规划人才培养52。

1、结论53。

国际外贸毕业论文2汇总篇七

[1]李楠,黄卫平。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个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18(01):6-8.[2]朱辉。“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视野下我国特色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战略研究[j].农业经济,2018(01):124-126.[3]齐萌萌,王士海。世界甘薯进出口贸易格局的演变分析--兼论中国甘薯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j].世界农业,2018(01):92-99.[4]池秀莲,杨光,马帅,程蒙,阙灵。我国茯苓国际贸易研究与问题探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8,43(01):191-196.[5]周靖,龚凯,罗仕龙,刘瑾瑜,唐朝生。国际贸易网络上经济危机传播的仿真分析与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8,35(01):83-87.[6]张倩。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创新[j].中国商论,2018(01):66-67.[7]赵致一,王柯程。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8(01):105-107.[8]董志尚。从世界贸易供需谈中国茶业国际贸易[j].福建茶叶,2018,40(03):44-45.[9]郭鹏。数字化交付的内容产品的国际贸易竞争性自由化策略--基于美国的视角[j].河南社会科学,2018,26(01):74-79.[10]王乔,卢鑫。“十九大”全球治理观影响下的中国国际贸易治理机制变革[j].理论探讨,2018(01):92-98.[11]王林辉,应洁妤。制造业国际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来自国内技术含量视角的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8(02):12-20.[12]卢禹翱,康程皓,边毅哲,白珞君,陈毅明。中国区域性“单一窗口”对地区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影响--以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为例[j].中国商论,2018(02):76-77.[13]颜少君。下一代贸易--e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特点[j].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8(02):19-22.[14]杜宇霞,张真。浅析跨境电商的发展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j].对外经贸,2018(01):55-58.[15]柴丽芳。论跨境电商对传统国际贸易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04):113-114.[16]宗晓玲,张杜鹃,周洁,陈丽芳。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2(01):91-96.[17]黄新飞。国际贸易、fdi和国际r&d溢出--基于中国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8(02):187-196.[18]段志民。国际贸易、技能调整与职业选择--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经济评论,2018(02):44-58.[19]朱琳。跨境电商对中国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20(02):97-101.[20]王秀鹃,胡继连。中国粮食虚拟水国际贸易研究--基于-20的数据[j].山东社会科学,2018(02):117-122.[21]潘晨,马松林。在线开放课程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研究--以中国大学mooc《国际贸易实务》为例[j].高教学刊,2018(07):14-16.[22]鲁晓璇,张曙霄。对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和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及其关系的思考[j].经济学家,2018(01):20-28.[23]聂红隆。“一带一路”战略下浙江省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的实证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8(05):10-12+19.[24]杨帆,王斌。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失衡现状及发展策略[j].改革与战略,2018,34(01):159-161.[25]孙忠良。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关系探讨[j].环渤海经济了望,2018(01):22-23.

国际外贸毕业论文2汇总篇八

摘要:国际贸易专业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认真研究存在的理由,做好专业课程的整合,构建基于整体知识观的课程体系,更好地丰富学生知识,提升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缓解我国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矛盾,实现我国国际贸易专业的跨越式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不断加快,全球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中国由国际贸易大国正在向国际贸易强国发展。国际贸易专业作为我国贸易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必须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做好专业课程的整合以更好地丰富学生知识,提升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认真深思当前教育所存在的理由,构建基于整体知识观的课程体系,对各种教程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培养学生的整体知识观,拓展学生国际视野,造就适合市场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缓解我国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矛盾,实现我国国际贸易专业的跨越式发展。

1.人才培养目标不能与市场发展需求相接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贸易总额已经跃居世界首位,对于贸易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断变化,贸易层次和质量不断提升,对贸易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社会企业要求国际贸易人才不但具有丰富的知识,还应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又要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并且能够根据市场的发展进行准确的预判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希望毕业生踏入工作岗位能够胜任国际贸易发展实际,在最短的时间里能够融入企业发展,胜任企业的各个部门的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在人历资源培养方面的成本。但是,很多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贸易理论和基础知识,却缺乏相应的实践能力,尤其是缺乏与从事国际贸易行业相关所需要的沟通协调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非常较弱,短时间内不能够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发展和增长的动力。

2.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宽泛不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一直以来,很多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都是严格按照教育部制定的课程体系来开设相关的课程,由于过分注重相关专业的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所以课程设置上盲目的追求多,追求全,通识课的比例过大严重挤压了专业课空间。其次,当前国际贸易专业教科书给学生提供的相关知识内容重复交叉现象突出。比如,很多学生在学习《国际商法》、《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等内容时,里边所涉及的很多贸易术语以及保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重复学习。另外,也有不少高校在国际贸易课程设置的安排顺序上存在不合理理由,有些基础课程应该安排的大一或者大二,大三学习较为高层次的理论,重点从事实践实习,但是有的高校把基础知识放在了大三、四,这样的顺序安排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层次提升和综合能力发展。

3.缺乏完善系统化的实践实训教学体系。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国际贸易专业需要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成为当前贸易专业必须重视的环节。但是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很多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停留在口号上。开展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需要有完善的校内实训室,还应该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训实习基地,联系较好的国际贸易企业,让学生直接从事相关岗位。虽然不愁院校也建立了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添置了实习设备和应用软件。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只能通过数据库数据和表格登录转化,熟悉流程,基本上不涉及产品的生产销售等内容,与当前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实际具有非常大的差距。另外,校外实习基地非常薄弱学生只能从事简单的流水操作,实习还涉及到相关部门的商业机密,学生实习只能从事最为简单的打扫卫生、倒茶端水等工作,缺乏较为健全完善的实践实训体系,无法达到较好的实际效果。

4.学校教学过程不能够和国际贸易专业实际相结合。

由于国际贸易专业具有特殊性,专业课程必须具有国际性,但大部分高校设置专业课程,却缺乏国际视野,仅仅强调学生具备基本知识,却不能够给学生更好地进行国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教授和引导,不能够真正地结合国际贸易实际,培养学生的国际眼光,把国内市场国际市场有机统一起来,分析比较国际国内两大市场,还应该与国外相关贸易专业的学校做好经验对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国际国内横向比较,导致学生不能够具备较好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眼光,不能够胜任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国际贸易发展趋势。

二、基于整体知识广的国际贸易课程专业整合步骤分析。

1.做好课程体系优化。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坚持重视基础、侧重应用、提升能力、灵活选择的原则,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鼓励每一个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特点和学习基础富有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ksao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采取的一般教学课程设置模式,依照这个模式注重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更好的提高技能,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首先是k模块课程设置,该模块关系到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引导学生学好数学、英语、计算机、培养学生的综合基本素质课的政治、体育等,引导学生具备相关的人文知识、社科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学习宏观经济学、会计基础、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货币银行等等,让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由于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学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和重复,可以将《国际经济学》课程取消,把相关的内容分解到《国际贸易》和《西方经济学》中,这样既能够避开出现交叉重复,又能够让各种知识体系得到很好的优化组合。a模块课程设置。这模块的设置非常关键,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表现,引导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所应具有的特定技能。针对当前国际贸易的实际,围绕市场发展的需求,设置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礼仪、外贸英语、经济论文写作、社会实践活动等课程,能够让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推动学生更好的就业发展。

s模块课程设置。设置国际贸易实务,引导学生掌握国际结算的有关流程,能够掌握国际货物运输和保险的基本知识,结合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特点了解相关的国际市场营销技能,掌握国际商务英语、外贸英语等课程。对s模块课程尽量压缩必修课程的数量,为学生增加更多的适合他们个性化学习发展的选修课程,让学生能够有更加充分和发展空间,富有个性化的学习。同时针对《国际服务贸易》和《wto概论》存在的交叉理由,在制定教学大纲是应该把相关的课程进行分解,确定相关课程的明确归属。

o模块课程设置。这一模块设置意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道德,工作中做到注重细节,准时守时,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能力,培养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围绕学生职业和发展开设心理学、职业规划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

2.构建课堂实训实习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不仅让学生学到相关的知识理论,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构建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立足于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为学生拓展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构建四位一体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首先,结合学校实际和未来发展,注重课堂案例式教学,开展各种模拟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能够把专业实践和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其次,加强实验室建设,添置更多的实验操作设备和应用软件,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让学生随时到实验室操作,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另外,构建集教学模拟实践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加强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让学生边学理论边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再次,拓宽校外实训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基地,通过与外贸公司、海关、港口等对口单位合作教学,为他们提供较好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得到锻炼,让学生积累第一手的工作实践经验,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感知知识,培养能力,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引导学生更好的适应企业环境。配备高水平的专业指导老师,制定较为完善的校外实习管理制度和综合监督考核体系,实施规范化管理,提高校外实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付锋莉,易建辉.试析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科技广场,(12).

[2]许辉.基于ksao模型的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开发与整合[j].职业技术教育,(02).

国际外贸毕业论文2汇总篇九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模式,电子商务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国际贸易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到,电子商务在为国际贸易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国际贸易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中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等待解决。本文将就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应用现状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影响;应用现状;对策。

经济全球化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使得传统的贸易模式收到了巨大的冲击。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国际贸易对电子商务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电子商务在提升效率以及降低成本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旧存在许多问题会对国际贸易的正常开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将就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分析。

(一)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产生的积极影响。

电子商务在国家贸易中的应用不仅有效的丰富了国际贸易的形式以及货品,还极大的提升了国家贸易的效率,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积极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电子商务有效的简化了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活动中,其流程具备较高的复杂性,因此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才能保障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而通过电子商务的应用则可以有效的改善这一情况,通过对国家贸易的业务流程进行简化,不仅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量,还能极大的提升其工作效率。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内容以及环境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工作强度也出现了一定的提升,通过电子商务的使用可以很好的应对这种变化,通过更加先进的模式开展贸易行为,从而实现了国际贸易效率的提升。

其二,改变了监管方式。在国际贸易监管的过程中,通过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监管的网络化,通过这种更加高效简洁的`监管模式可以有效的提升监管的有效性。

其三,促进了技术以及服务贸易的发展。通过电子商务的应用实现了国际贸易传统物质资源向信息资源的转变,使得国际贸易行为受到的空间以及时间限制正在不断降低。同时,电子商务的应用为技术化、服务化以及信息化的国际贸易形式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从而极大的丰富了国际贸易的内容。

(二)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产生的负面影响。

其一,税款在国际贸易中出现了大量的流失。电子商务的应用实现了国际贸易的信息化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但是也导致国际贸易的核定受到了巨大的阻碍。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国际贸易的税收的核定就会变得十分困难,导致在国际贸易中出现了大量的偷税以及漏税的现象,这对于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其二,信用支付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一般会采用线下支付的方式进行付款。而通过电子商务的运用则实现了网络支付,这就对信用支付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阶段,信用支付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以及体系,导致其存在严重的不足,从而使得国际贸易的可靠性受到质疑,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现状已经对策的探究。

(一)不同国家间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当前阶段,我国的电子商务仍旧处于发展中,国际各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不同极大的限制了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的电子商务无论是在技术手段或是在人才的引进方面都与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就导致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实际应用会出现许多问题,无法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国际贸易的安全可靠性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因此根据不同国家之间科技水平的高低,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也会出现优劣之分。针对这种情况,国家的相关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巨大优势,加强相关领域人才的引进力度,并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对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进行监督,保障其安全性,从而为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水准,促进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推广以及普及。

(二)相关领域的法律规范缺乏完善性。

虽然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但是受到互联网发展的影响,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形势十分迅猛。然而与之相对的是,我国相关领域的法律建设却存在严重的不足,从而导致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受到了许多负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偷税漏税问题。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进行约束,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应用中的不法现象十分严重,从而对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并通过严格的监督促进法律规范的落实。对此,国家相关部门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结合其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法律条文。

(三)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导致我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相对落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电子商务领域专业性人才的缺乏。针对这一问题,应该建立完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在我国各大高校中设置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充分利用我国高校教育资源促进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同时国家还要制定相应的人才福利措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电子商务领域,为我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高效应用贡献力量,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贸易模式,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虽然会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也会为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带了一定的阻碍。通过对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可以知道我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存在发展水平较低、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才能保障我国电子商务以及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毅.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用现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11:113.

[2]张丽红.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用现状分析[j].商,2016,25:120.

[3]周晓娴.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实践探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

国际外贸毕业论文2汇总篇十

摘要:随着国际贸易合作的不断深入,全球贸易变得更加频繁,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以来,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国民经济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这个过程离不开贸易企业项目管理组织运作的实践,伴随着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新的信息技术的不断涌入,项目管理组织运作模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国际贸易项目管理的组织模式展开探讨和分析,旨在为企业项目管理实践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项目管理;组织运作;模式。

国际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使得我国的市场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将世界经济连接在一起,使得我国企业经营环境进入不可预知的阶段,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改革开放以来,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上,我们一直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思想,通过模仿、复制摸索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模式,虽然现阶段我国的企业经营管理已经呈现出现代化的经营良好局面,但是,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依然面临很大的挑战。很多企业为了应对这种不确定性,引入了项目管理的管理方法和理念,这种项目管理的模式,实际上是融合了现有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与项目管理思想,即将项目管理的理念运用到一般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去,以期实现组织运作的目的,进而实现以项目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帮助企业建立长久的竞争优势,就目前的企业而言,其在经营过程中,运用项目管理思维的情况和水平看,项目管理在经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发展限制,依然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1项目管理组织运作概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恶化,尤其是近几年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社会形态,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白热化,传统的信息垄断现象已经不复存在,转而变成是对资源的快速获取和高效的利用,创新发展和人才竞争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这样的全球市场经济环境下,对我国的企业经营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要求,很多企业开始寻求以目标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经营策略,提出项目化管理的运营模式。这种模式是在整体的企业运营管理基础上,对不同企业模块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和指导方法,从而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利用,为企业的长远战略实施打好基础。从我国的企业项目管理组织运作实施的情况来看,项目管理实际上就是企业融合资源的一种管理手段,即项目管理与企业的整体运营管理相结合的模式,这种项目实施的本质实际上是通过对多项目的管理和跟踪,来实现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的提升。其中也包含了对企业日常事务的管理内容,将企业工作内容细分化、具体化,按照项目管理的标准进行分割控制和实施,达到项目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规划相统一的目的。这种项目管理的特色帮助企业改变了原有传统的管理思维,突破对于项目管理的狭隘的理解范畴,将项目管理纳入到企业运营管理的整体中去,从而不断提升企业运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企业项目管理组织运作的结构模型。

2.1国际贸易项目管理组织建设模式建立的原则。

项目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它直接决定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企业在构建项目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将项目化管理的主要标准,纳入到具体的原则体系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项目管理的控制和实施及有效的反馈,在项目化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其实就是按照项目管理的逻辑,进行多个项目同时运行的管理模式的实践,这种模式也是当前企业在现实的管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管理现象。

因此,企业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首先要将项目管理的思想融入到日常运营管理的事务中去,以便开展业务,同时进行项目管理,做到同步实施。这样的项目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员工进行相关的项目活动和团队协同合作的训练,同时,帮助和指导员工进行有效的流程管理,及时反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在项目管理的实施阶段要注意整个项目的实施进度反馈,及时总结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相关经验,有专门的项目管理负责人对各自的项目进行管理和实施。确保每个项目都有专门的负责人进行牵头实施和跟踪。实际上,在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对于项目管理的组织运作一般都是采用单一的项目管理手段,这种运作模式其实很难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环境千变万化的背景下,单一的项目管理运营模式,根本无法调动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存在很多弊端。因此,在企业实施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中跳出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建立组织化的项目管理模型,灵活设计,全面实施,以达到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

在具体的项目管理实施的过程中,企业首先要对其经营目标进行设计,包括项目管理的目标,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实现对目标的项目管理,尤其是对于战略目标的合理化设计,必须符合企业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满足企业项目管理设计原则的基本要求。其次,是根据项目管理目标的结构,对现有的项目管理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在划分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确保上层设计与下层设计相吻合,将项目管理的实施细节细化到具体的负责人,明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权利和责任,确保权责统一。最后,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人事关系,以确保整个项目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不会受到阻碍。

2.2国际贸易项目管理组织运作的建立结构。

当代社会,企业项目管理建设的管理是实现多项目管理同时进行的管理模式,这也就要求企业在进行项目管理组织运作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组织形态进行合理的设置,在设计层面上,主要包含两个层次,一是管理层级的设计,二是项目团队的设计,前者是项目管理的设计和监督层级,后者是项目的组织实施层级。这两个层级在项目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关系着企业项目管理运作的成败。对于上层设计的内容,主要是包括项目实施委员会,相关的职能部门和项目部等,这些也正是项目管理层级的角色,其主要的职责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首先,是对于项目管理实施委员会而言,他是项目管理实施的中心枢纽,是对项目管理的目标设置、过程实施监督和项目反馈的核心部门,也是项目管理的灵魂,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包含了对公司运营整体的战略规划的制定,以及多项目管理运作实施的设计。项目管理委员会还负责对不同的职能部门的`项目任务进行管理和监督,在我国的企业组织架构中,项目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一般是由企业的经营者来担任的,同时还会包含一部分其他成员,实现对整个项目管理实施进度的追踪、监督和反馈。其次,是项目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在企业实施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管理办公室作为其具体的组织形式,在提升企业整体的运作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项目管理办公室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为企业的内部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协调,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利用效率,同时,在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项目团队难免会遇到来自不同方向的阻碍,这个时候就需要项目管理办公室的介入,并进行有效地调解,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最后,是智能部门面对项目管理运作模式的角色转变。

在当前的企业管理实践中,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已经不再是仅仅局限于完成部门内的相关工作,同时还包含了相关资源的提供和交流,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等,智能部门是项目管理的实施部门也是受益部门,只有当职能部门的项目实施完全落地,整个项目管理的运作才算真正开展。

3国际贸易项目管理组织运作的发展趋势。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经营管理面领着全面的变革,项目化管理组织运作是一种顺应企业发展需求而出现的一种运营管理模式,在发展模式上具有其先进性。

3.1项目管理在企业运营管理中将会更加流行。

管理手段的创新需要一个过程,企业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发展和接收也同样需要一个过程,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模式还具有很大的空间,在项目管理组织运作模式不断丰富的市场环境下,相信会有更多的企业采用项目管理的经营模式,不断提高其经营效率,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相信随着世界贸易的不断融合,这种管理模式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借鉴和接受,并在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最终发展成为适合企业发展的项目管理组织形式。

3.2国际贸易项目管理的形式将会更加丰富。

在当前主流的国际贸易项目管理中,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例,有dbb模式和epc模式,前者是设计—招标—建造的缩写,其重要的项目管理思想是将项目模块化,在完成其中的一个项目之后,再进行下一个项目,这种项目管理的优点表现在项目实施的管理思想比较成熟,双方对于项目实施的流程和要求都比较了解,因此比较适用于工程招标,建筑施工单位的项目管理过程。后者是设计—采购—施工的项目管理模式的缩写。这种项目管理的模式,重点是对项目的过程进行监督,有效确保了项目的整体质量和交付的产品成果。可以看到,随着项目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企业对于项目管理的应用将会不断丰富,不同的项目管理手段和方法也会不断地呈现出来。今后,在企业流程优化,营销管理和组织变革中都将会出现项目管理组织实施的案例,实现企业项目管理组织化运作的局面。

4结语。

在国际贸易日益丰富的今天,企业间的贸易往来将会更加频繁,项目管理作为实际经济发展的产物,在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水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在国际贸易项目管理组织运作中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随着对项目管理组织实施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企业对项目管理探索的步伐不断推进,我国的企业项目管理组织运作水平将会迎来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邓杰.新商业环境下企业的项目化管理[j].知识经济,2013(14).

[2]李勇军,白礼彪.制造企业订单项目化管理组织模式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1(10).

[3]孙绍辉.煤炭企业项目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煤炭经济研究,2016(07).

[4]杨麒.中小企业项目化管理模式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7).

国际外贸毕业论文2汇总篇十一

一、引言。

自起,海关总署不再组织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报关从业人员由企业自主聘用,由报关协会自律管理,海关通过指导、督促报关企业实现对报关从业人员的间接管理。

二、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重理论轻实践,重证书轻能力。

很多高职报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表述为:培养具有进出口货物报关基本知识和能力的专门人才。而《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规定,报关员的职业技能包括“报关单证准备与管理、报关作业实施与管理、报关核算、进出口商品归类与原产地确定、报关事务管理、海关行政救济事务管理、培训和指导”等实际操作能力。

2.课程体系不合理,与报关岗位实际需求脱节。

由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源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因此高职院校在制定报关课程体系时,大多是抽取国贸专业的一些主干课程,如国际贸易基础、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等,再加上国际商务单证、国际货运代理、报关与商检等相关考证课程,就算构成了报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导致课程设置过于宽广,科目繁多,学生没有足够精力学习专业核心课程。

3.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不高。

一般而言,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刻苦钻研精神。“90后”的学生爱好广泛,追求个性和自由,喜欢探索新知识。然而,很多高职院校报关专业依然盛行单一的灌输教育,学生被动听、被动学,缺乏对学生分析问题、实际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引导和训练。加上报关专业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课程内容枯燥、知识点繁多,学生很容易出现厌学情绪。

4.实训条件不足,模拟软件作用有限。

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是报关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而目前大部分高职报关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通常,实践教学需要有较大的资金投入,否则只能让学生阅读各种进出口单证样本,很多操作流程也只能口述,无法向学生展示报关现场操作。

5.师资力量薄弱,实践经验匮乏。

高职院校的'报关专业教师大部分来自于国际经济与贸易或相关专业,很少实际从事过具体报关工作。很多教师奔波于教学一线,不能静下心来深入研究专业走向,对报关领域最新形势的把握,缺乏足够的敏感性。一些高职院校在兼职教师的聘任上把关不严,对兼职教师考核管理力度不够,兼职教师队伍缺乏相对稳定性,不利于保证日常教学的连续性。

1.以报关岗位需求为核心,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当前,企业对报关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都大大提高,高职报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报关岗位需求为核心,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目的,以打牢基础、拓宽口径、提高素质、注重实用为重点,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既懂得报关服务一线知识,又熟悉报关操作流程和管理规范,能按海关要求对进出口货物进行报关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2.依据报关岗位的职业能力标准确定课程体系。

高职报关专业应根据报关员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与报关行业协会、企业专家充分研讨,改革和重组报关课程体系。高职报关专业要增加实践课时,开设报关实训、单证实训、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等课程。注重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平衡,将内容重复较多的课程进行合并,尽量压缩非报关专业平台又欠缺实践的中间课程,如合并《外贸英语函电》和《商务英语》课程,删减《国际经济合作》课程的课时等。

3.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让学生分析软件系统中设定好的各类报关资料,对不同货物进行报关,进一步掌握相关报关知识。采用角色扮演法由学生分别扮演海关工作人员、报关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实际演练。另外,还可以用案例教学法、提问式教学法、运用项目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和能力。

4.推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多渠道扩展实习条件。

高职报关专业应配备足够的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室,按照企业部门结构划分实训室种类,根据企业业务流程安排实训操作规程,深入开展各项校内实训。以校企合作为载体,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的专业实训和毕业实习创建坚实可靠的场所。同时,邀请海关、报关协会、报关企业的相关专家来校做报告或开讲座,介绍报关工作经历,讲解报关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加深学生对报关专业的认知。

5.强化师资力量,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如到报关行、货代公司、外贸公司挂职锻炼,熟悉报关工作的具体流程和内容,提升教师专业操作技能。聘请海关、商检、银行等相关单位的专家,以及具有报关岗位一线实际操作经验的优秀人才来校指导教学,掌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最新的信息动态。

参考文献:

[1]杨素琳.我国报关员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技能提升[j].对外经贸实务,(3).

[2]李瑞荣,王韶清.“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8).

[3]海关总署报关员资格考试教材编写委员会.版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教材[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

[4]孔德民.试析报关员职业发展前景[j].现代经济,2008(4).

[5]闫超栋.从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谈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j].教育探索,(2).

国际外贸毕业论文2汇总篇十二

摘要:网络服务层、技术加密层、安全认证层及交易协议层一起构筑了现行电子商务的整个安全控制体系。其中的网络服务层是电子商务安全的最低保障层,它能够确保网络运行的最基本安全问题。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快我国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应用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中国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开始不是很早并且发展速度相对迟缓。不管是在数据的传送速度还是在成本费用上及交易网络安全网络信息监管等方面,我国目前的网络通讯设施都不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提并论,这些差距的存在使得我国很难适应当今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为了使我国的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赶上时代的前进步伐,我国必须要对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的投入,必须分配更多的精力尽快建立起一个高速多功能的安全信息网络平台,尽可能地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一个优良的网络平台。可采取的方法有:加紧对我国的支柱网络建设,加快对我国城乡宽带网络的建设、加强智能业务网络和多媒体等通讯网络的建设,加快我国计算机网、电视网及电话网的三网集成的一体化进程。

(二)加快我国企业信息化进程。

在国际贸易的众多参加主体中,企业占有最核心地位,企业也是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最重要的支柱力量。而保证企业能够快速高效的进行电子商务的条件就是必须依靠企业具备的高端的信息化水平。我国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和其他发达国家企业的水平比起来还存在较大差距。这种状况使得中国企业很难全方位的展开电子商务运用活动。所以我以为,为了加快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加强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势在必行。具体策略包括企业应建立起高效运作的电子信息化工作系统,研究创制企业信息化具体适用规划及技术策划方案。企业应尽早建立企业全方位信息管理系统和内部网络信息系统,并及时对企业内部的资源进行整理以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电子化管理。同时企业要要注重企业外部网络的建设活动,这样就可以对企业外部资源进行最大化的有效利用。通过对供应链管理、用户资源管理等各方面的加强密切企业与供应商以及其与销售商的联系来确保企业对市场变化能够做到及时了解并及时作出反应。

(三)运用切实可行的电子商务运营方式。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能够将贸易中所需要的订单、发货凭据、许可证等口常往来的必须的贸易信息用国际标准化的文件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传递。这就避免了传统的纸质文件频发的高重复率、多错漏、地效率而高成本的弊病。同时利用网络广告来代替传统的广告媒介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广告成本;通过视频会议买卖双方也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进行沟通交流以及商品促销等活动;电子邮件和连接因特网的电话的使用和以前的一些传统工具比如国际长途的使用相比较而言既节省了时间又降低了成本及交易费用。但是在贸易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可供模仿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一些成功的电子商务案例都是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起来的,并不具有普遍通用性。因此,每一个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的时候都要根据本企业具体所处的市场环境、客户关系等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方案。企业资源、产品的创新等要素也可以灵活的选择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电子商务方式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的管理创新及对传统企业战略转型有重要的理论要义和实践意义。

(四)建立推行电子商务的配套设施。

在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将所有产品划分为软产品和硬产品两大类。对于那些软产品而言卖方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在线传输形式传送到买方的`手中,比如一些电子出版物、软件等信息商品的销售。但是对于硬产品而言却不可能通过此种方法去实现货物的销售活动。

二、改善我国网上支付状况的对策。

在电子支付市场中,企业与企业间越来越多的采用互联网络来进行商品服务及信息的交互传输,能否快速有效的取得和传递信息成为了关键因素,企业作为贸易中最重要的角色,往往在选择贸易平台的时候会特别注重资金的安全保障,付款是不是方便快捷、交易成果是否客观有效。如何加强安全建设来消除客户对电子支付安全所持的怀疑将是中国电子商务支付产业能否快速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一)加强计算机的安全技术。

关于以前所概述介绍的在进行网上交易会出现的种种危险性风险,还有因为这个而出现的安全方面的需要,目前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相关领域以及很多与此相关的企业都提供了很多相应的应对办法,这些办法基本上可以满足了人们在因特网上开展交易活动的低级安全需要。在不计其数解决方法中,涉及的主要安全技术有加密技术、认证技术、安全认证系统、安全电子交易协议和其他相关的网络安全技术等等。

(二)建立科学的电子商务安全控制体系。

网络服务层、技术加密层、安全认证层及交易协议层一起构筑了现行电子商务的整个安全控制体系。其中的网络服务层是电子商务安全的最低保障层,它能够确保网络运行的最基本安全问题。技术加密层、安全认证层及交易协议层是从更高层次来保障电子商务交易数据的安全而专门研究开发出来的。随着中国电子商务水平的不断向前发展电子商务过程中的安全认证问题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感觉到,所以我觉得我国应该尽早建成一个统一标准的国家级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中心,并且早日创制出我国认证中心管理规则和数字证书有关秘钥管理等条例体系。set协议是一种源于信用卡的安全电子交易协议,它实质上是一个包含了信息流的多方协议并且能够记述交易买卖双方之间的交流信息并能够对信息的格式进行加密处理及对交易流程等给出确定的概括。

参考文献。

国际外贸毕业论文2汇总篇十三

摘要:

本文从国际法专业研究生的双语教学实践现状出发,阐述了双语教学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必要性,指出为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及考虑到国际法课堂教育的特殊性,应当提倡双语教学,并针对改革面临的问题从选用教材、师资力量、水生英语水平、课堂教学模式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关键字:

双语教学;国际法教学;师资力量;课堂教学模式。

1.什么是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在英语中称为“bilingualeducation”,世界语言学专家m.f.麦凯指出,“双语教学这个术语指的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其中一种语言常常是但并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目前国内外关于双语教学的定义林林总总,没有定论。鉴于我国双语教学实际情况,本文所探讨的国际法双语教学是指采用英语和汉语进行的法学学科教学。

2.国际法专业研究生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2.1顺应时代的发展。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我国经济实力的显著增长,对外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发展迅猛,这就需要大量既有扎实法律专业基础又熟练掌握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在此时代背景下,教育部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要求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并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这就明确要求各高校将双语教学纳入教学实践,使得双语教学成为必要。

2.2国际法学科的特殊性。

首先,国际法作为法学的分支不同于自然学科的客观性与确定性,法学是一门具有浓厚主观色彩的学科,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法律制度,如美国属于英美法系而德国则属于大陆法系。再加上各国的文化差异、风俗习惯不同而形成的法律制度、规则等更是大相径庭。

其次,国际法是指调整国际法主体之间、主要是国家之间关系的,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国际法不同于国内的民法、刑法等处理的是一国内部的法律关系,国际法更多涉及的是各国签订的条约、国际惯例等。又由于国家之间具有不同的法律制度、风俗习惯等,尤其法律本身的专业性,术语众多,所以仅掌握一门语言是不够的。鉴于国际法本身的特点,运用双语教学方法进行国际法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3.国际法专业研究生双语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以及改善方法。

国际法专业的研究生,要想提高科研能力,写出一流的文章,必须对国外最新的专业资料进行研读,若不全面强化自身英语语言能力,就无法形成相对于其他专业的优势,也不能胜任相关实务工作,其专业实践能力就难以得到提升。因而,无论是从培养目标还是专业特点的角度看,都应引入双语教学,目的是在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基础上来全面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1选用教材。

选择什么样的教材是进行双语教学非常关键的问题。目前,关于法学双语教材的选用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关于法学双语教学应当采用什么样的教材,国内存在有三种观点:一是引进原版教材,二是使用现有的统编法学教材,三是编写适合国内法学双语教程的教材。笔者认为,直接引进原版教材,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偏差,不利于教学的进行。外文原版教材多晦涩难懂,尽管原汁原味,但学生理解困难。笔者更倾向于第三种观点,即由中国学者编写适合国内使用的双语课程教材。世界上首本用英文写作的中国国际私法专著是霍政欣的《privateinternationallawinchina》。应当注意的是编写双语教材应符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把质量关,且应当正确处理双语教材与统编教材的关系,两者应形成互补的关系,教材难度应当适中。

3.2师资力量。

双语教学最核心的'影响因素当然是教授课程的教师们英语水平的优劣。这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求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一定程度的英语水平。但是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的老师大有人在,口语流利、通过专业八级的英语高级人才也不在少数,但真正能将两者结合,在教学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的人却少之又少。而高英语水平的人才,法学专业基础一般较薄弱,知识理论深度不够。

双语教学要求的教师应该是外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但是我们应当意识到要培养出数量相当可观的此类教师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当有一个长远的培养计划。首先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对此类项目投入更多的资源,以刺激各高校有动力开展这样的工作,高校也应当创造条件对现有专业教师进行英语能力的培训。有条件的可以选派优秀教师去国外学习,利用国外丰富的教学资源;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国内外学者的合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3学生英语水平。

双语教学的开展,也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密切相关。但是与我国教学的投入相比,我国的外语教学效率并不高。缺乏语言环境、教材脱离实际生活等原因导致我国“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现象比比皆是。

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以及法学基础是学生参与国际法双语教学的前提条件。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应当采取不同的方法。一部分研究生已经具备相当的英语水平,使其法律英语水平更快提高的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教师布置一定量的国际法相关的翻译作业。学校也应当为推进双语教学设计校园环境,如开设“英语角”,鼓励学生加强英语学习,开展模拟法庭等活动,也可邀请外国法律专家开设讲座,形成良好的学习法律英语的氛围等。只有这样从校园环境出发,才能为双语教学的实施和推广铺平道路。

3.4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生课堂不同于本科。本科大多进行的是基础的普及性教育,班级人数一般较多,以大课为主。一般采用灌输式教育,而研究生教育由于人数较少,多以小课为主专业性强,更注重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大部分研究生的课堂仍旧多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缺乏必要的沟通,尤其法律专业知识本身具有不小的难度,再用全英文的教材上课,学生本身也容易丧失兴趣,事先不预习功课更加大了授课的难度。

要使双语教学事半功倍的顺利开展,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研究生课堂由于人数较少的缘故,课程设置可更加灵活。课堂除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可以采用学生分组讨论、老师最后总结的方式,这样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在上课前查找文献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围绕一个或若干个主题进行讨论,这样采用英语对话的形式,创造了说英文的环境同时又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学术沟通。在这样的课堂上,应当尽量少纠结于英语句子本身如何翻译、语句结构、语法问题等,重点应当放在法律语言的语言特点分析上,以及采用法律专业课堂所用的教学方法,如法律条文的理解、司法实践操作以及法学著作的研读等。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双语教学仍旧处在摸索阶段,且存在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教师、学生和整个教育大环境的配合。但是更多人越来越意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随着大家更多的关注双语教学领域,相信双语教学的普及以及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也为日益国际化的中国培养更多的外语水平高、专业知识强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燕.美国双语教师培训制度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

[2]邵津.国际法(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郭玉军,乔雄兵.国际私法双语教学的思考[j].武汉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4]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国际外贸毕业论文2汇总篇十四

2.商务函电翻译的用词技巧。

3.广告语言的翻译。

4.英语广告标题的修辞特点。

5.商标词翻译。

6.商标名称的翻译与策略。

7.入世商务英语写作的措施研究。

8.发展外向型区域经济之我见。

9.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

10.当前外贸出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其它:

1.利用网络特征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2.论在线翻译器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

3.因特网辅助英语写作。

4.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差异。

5.语义模糊与交际。

6.英汉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对比。

7.中英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反映。

8.论英汉互译中的语义等值问题。

9.《分析英语歧义现象及其对英语交际教学的影响。

10.应用敏感性训练提高外语口语水平。

11.英语的思维方式在英文写作中的运用。

12.英汉旅游篇章文化对比。

13.英汉互译中形象语言的处理。

14.形象语言在英语写作中的效果。

15.浅谈英语写作时避免修饰语错位的方法。

16.例析英译汉中形象语言的处理。

17.汉译英中遇到新词语的译法问题。

18.英汉互译中词义的不对应(文化意义、风格意义、修辞意义等)。

19.形象语在写作中的修辞效果。

20.形象语在英汉诗歌互译中处理手段上的差异。

21.翻译中译者与读者视域的融合22.影响英语写作中衔接手段的因素。

23.汉语中新词汇的翻译技巧。

24.隐喻在写作中的修辞效果(讽刺与幽默效果)。

国际外贸毕业论文2汇总篇十五

摘要: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现实性问题,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屡遭不公平待遇,贸易摩擦不断,如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本领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对外贸易中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详细提出了国际贸易过程中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国际贸易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与此同时也伴随着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这其中尤以知识产权方面的贸易纠纷最为显著。如何在扩大和拓展我国对外国际贸易的同时注重对我国相关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最大程度保护我国的对外贸易权益,已经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里我国国际贸易中亟需解决和应对的现实性问题。

1国际对外贸易中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知识产权保护是一国参与国际对外贸易过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而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更是我国积极参与履行国际贸易义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需要。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采取加强与对外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如我国制定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将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到期间,我国连续6年颁布了《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尤其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先后集中清理了2300多部法律法规,对这些法律法规中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不相符的部分进行了修正和删除,也对其中涉及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等进行了修改,基本形成了体系相对完备、符合我国对外贸易实际和国情以及与国际惯例想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与此同时,我国还积极参加了各种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先后加入了《国际专利合作公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等组织,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在国际对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与国际上的其他发达国家诸如美国、日本等国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个人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近年来,我国频繁地在国际贸易中遭遇知识产权纠纷,其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民众与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缺乏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很多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知识产权保护,对知识产权本身认识不到位,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还基本停留在在“努力赚钱”的初级阶段,认为只要能在对外贸易中赚到钱就可以,要不要知识产权无所谓,许多本来是我国发明的产品,但由于知识产权意识不强,专利申请步伐缓慢,由此导致专利被别国抢先申请,例如我国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如超导领域其实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并无太大差距,但在这方面我国的专利申请数量仅仅只占到了美国的20%左右,其结果就是我们自己发明的东西被别人拿走进行了专利申请,导致我国的研究成果不能进行产品开发,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1.2知识产权保护专业人才匮乏,队伍建设不到位。

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是专门从事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分析、研究、专利申请等专项工作的专职人员,其在企业的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当前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专业人员的培养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人才管理机制和队伍建设还相当滞后,这是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遭遇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重要内在原因之一。相比较来说,国外企业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内部都设置有相应的知识产权部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专门负责企业的知识产权以及专利申请等相关工作,而我国不少大型企业则很少有设置相应的部门,相关的人才也较为缺乏,有关数据显示,美国ibm公司的专利工程师人数就达到500人之多,微软公司在全球共计有25000多名员工,其中有接近五分之一是相关的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在日本的大型企业如索尼、日立等也都有超过300人的知识产权工作人员,而在我国,许多大型企业往往缺乏这样的专门性的部门,中小企业更比不说,仅仅有阿里巴巴、华为、中兴等极少数企业拥有这样的部门,而华为和中兴在的专利申请数量位居我国企业前十名,这足以说明知识产权保护专业人才对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意义。

1.3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规则认识较为模糊。

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熟悉和掌握相应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如此才能游刃有余地参与国际竞争,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利权益,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但遗憾的是,我国大多数企业均对当前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不甚熟悉,即使像华为这样的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相当成熟的高技术企业也是如此,以著名的“思科诉讼华为侵权”事件为例,美国时间201月23日,思科公司正式以知识产权受到侵犯为由起诉华为公司及华为在美国的分公司,整个事件一直持续到207月28日,以思科公司和华为公司达成最终和解画上了句号,纵观此次事件,华为公司尽管拥有一定的知识产权,但由于对相关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并不熟悉,因此可以说受到思科公司的诉讼也是在所难免的,而客观来说,面对来自国外企业的有关知识产权的相关诉讼问题,我国企业往往缺乏足够有效的诉讼和应对机制,导致在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1.4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工作亟待加强。

知识产权领域的立法工作是切实保护对外贸易中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当前,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已经开始在逐步调整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内容,不断强化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工作,力求加大对知识产权的立法保护,并不断加入各种相关的国际知识产权公约和组织,但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尤其是立法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涉及国际贸易中多变、双边性的法律法规的立法上还存在着相当多的漏洞,这使得我国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往往难以很好地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处于被动地位。

2国际贸易过程中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措施。

在国际贸易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维护我国贸易利益,有效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我国在国际贸易过程中要想真正做好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就必须从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中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上入手,努力做好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具体来看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1切实加强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诚然,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措施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则更为重要。近年来,我国许多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正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在国际贸易过程中也未能形成良好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氛围,才导致企业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辛苦创造出来的自主知识产权最终“付诸东流”,企业由此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我国企业来说,尤其是一些积极参与国际对外贸易的外贸企业而言,必须努力加强在企业中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意义,努力在全企业中形成浓厚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氛围,将知识产权保护的理念贯穿到企业的每一名员工身上,贯穿到企业的日常生产和对外竞争全过程中去,努力形成人人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切实维护和保护好自身的知识产权。

2.2加快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体制建设,引进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专业人员。

企业对外贸易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离不开企业内部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以及相应的专业人员的支持,而目前一些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频繁遭遇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诉讼和纠纷也和其自身缺乏相对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以及相应的专业人员不无关系,企业要想真正地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做好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好自身的合法的贸易权益,就必须立足于平时,把握住当下,努力构建起企业内部相对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引进专业的知识产权工作人员,打造一直素质较高的知识产权专业队伍。对于企业来说,企业要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纳入到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中来予以重视,努力为企业参与国际对外贸易奠定坚实的人员基础和机制基础。

2.3加快熟悉相关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

企业在参与国际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其贸易对象往往是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知识产权的相关国际规则。了解和熟悉这些知识产权的国际规则,对于企业“游刃有余”地参与对外贸易,有效避免相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来说至关重要。企业可以积极通过与国外企业进行交流互访、聘请国外发达国家具有丰富经验的知识产权专业人员等途径,积极了解和熟知当前国际通用和普遍认可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从而在国际贸易中涉及到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时做到“心中有数”,有效做好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2.4政府相关部门应努力做好相关的知识产权立法工作。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的知识产权纠纷的逐渐增多,我国相关部门也在适时对我国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系统性完善,并严格按照当前国际贸易的形势变化增添了一些新的法律法规,可以说,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工作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制度工作也日益完善,诸如《专利法》、《商标法》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的修订也已经基本完成,但另一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相关的知识产权方面的立法工作还比较滞后,尤其是在入世后我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与国际通用的法律还存在着一些出入,这就要求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还应继续加强在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立法工作,力求与国际实现接轨,从而真正切实有效地在对外贸易过程中保护我国的国际利益。

3结语。

总之,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现实性问题,其涉及到许多方方面面的因素。在国际对外贸易过程中,我国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切实做好相关的知识产权体制机制建设,加快知识产权专业队伍建设步伐,熟悉和掌握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等,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唐红桃.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探讨[j].时代金融,(32).

[2]张广良.以贸易为视角的知识产权保护[j].中国对外贸易,(12).

[3]杨琴.知识产权保护视野下的国际贸易发展策略[j].中国商贸,2011(24).

[4]桑爱友.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1(28).

国际外贸毕业论文2汇总篇十六

在世界经济化的进程中,在国际贸易的一体化发展的庞大趋势中,国际贸易法治的建立,是作为协调和管理国际主体之间的贸易关系所形成的法律规范行为,同时它也在逐步的向统一化发展。在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形势进程中,把国际贸易法相构建统一。当各个国家的法学界把国际贸易法治秩序统一到国际的公法范畴之内,还是划为国际的私法阵营中时,在两者之间是徘徊的,与此同时,在国际贸易的法治在其全球经济的贸易中发挥出一定的作用,这种构建才逐渐的凸显出来。

在历史条件与社会条件不断的变化中,法治也被丰富了其含义与原则性,在法治以正义、秩序、和平的权力制衡中,其良法之治,以及对权力和法治的公开化程序的确定性等方面,均有符合于法治的含义与原则问题。法治的原则已成为在历史的进程中的根基,因此,在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进程中,法治的秩序也成为解决冲突的主要手段,也自然成为了理性的诉求结果。在国际贸易的活动中,规定了其法治,而国际贸易法已经成为了在全球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法治部分。它的历史不仅悠久,并且为世界经济贸易在全球化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取得了尚未有的动力。在国际贸易的法治秩序中,其本质就要为解决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因其增加成本的问题,维护各国间的贸易安全,实现降低资本的资源配置。而当前的国际贸易法治,它主要包含了几个方面的问题:国际运输货物的问题、国际货物运输的保险问题以及国际货物的买卖问题等因素,都是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贸易。

例如,在国际贸易中所制定的反垄断法,它所指的就是在违反国家的法律和法规和政策方面以及社会的公共利益问题,通过协商安排签订了相关的协议,再通过不正当的经济地位优势,来控制和排挤其他人的正常经济运作活动,然后在流通和生产的领域中限制和扰乱正当竞争的行为。当前,在国际贸易的市场竞争中,其秩序混乱的主要因素就是严重的垄断问题,国际贸易间的不正当垄断行为,它不仅扰乱了公平、公正的竞争方式,同时也扰乱了国际贸易间的秩序。在国际贸易的多边法治中,它主要包含了国内法、国际法以及公法与私法,但是,国际贸易的条约与惯例是最为重要的。在国际贸易的经济条约中也充分概括了其贸易买卖问题、贸易的技术问题、贸易的管理问题以及国际贸易的支付问题等等,都在国际贸易的领域之内。在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进程中,这对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创造出了一定的机会,更加体现在外贸中间,在国际的投资带动资本的流动,但是,在这同时,也显现出了不少的缺陷,在金融市场的开放中,也增加了一定的隐形风险因素,在把知识产权的资产领域进入这个市场当中,给发达国家带来了一定的利益,但给发展中的国家却形成了一种的负荷。所以,国际贸易法治秩序的统一平等,是适用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法治的基石就是权利。在法治关系的内容里,权利和义务是基本,其法治的结构基点与核心力量就是权利。从法的本质出发,在法治的秩序中,权利创造出了义务,但又牵动于义务,限定于义务,所以没有权利就不会产生相对的义务。所以法治的的出发点就是权利,权利的本位就是法治,在国际贸易中,从法治形式特征观察,它是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义务来保护和规范权利的,所以法的基石就是权利。在法治过程中,只有权利才能反映其主体性,也更能真实的反映出价值的属性。国际贸易的法治是为了维护其各国间的平等往来,所以在法治的构建中,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正当合理,享受其共同的利益,其法治的权利能效是为了保障各国的自由贸易、自由组织以及自主决定的'条件。但是,所指的权利功能是在法治的角度阐述的,因为它是法治的基础,在其他的一般原则当中,也适用于国际贸易的自由往来,但在主体方面是有一定的差异性。在wto的贸易往来中,一般是各国的政府或是企业,而政府成员则是权利的统一体,所以,在它们之间只能形成权利的关系。在受到国际贸易的法治制约时,这种权利也是会受到相应的制约,所以法治秩序的根本目的是有助于保护贸易的往来,其主要表现在:

(1)要加强国际贸易程序决策的透明度。在国际贸易经济制定的规则中,这是经济全球经济化的时代要求,在这其中国际贸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重要的角色。在国际贸易法治秩序的制定中,它是由多边贸易的会谈建立的,只有通过在全世界国家的贸易领域里同等权利的参与其中,各国可以发表其看法,从而才能保证法治秩序的合理有效性。

(2)在国际贸易的法治中,要逐步的加强完善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规定以及待遇。加强对已有的待遇优惠方面的有关规定,其实施的情况要进行检查,把有关的条款内容精细明确化,加强力度,把贸易间待遇落在点上。

(3)在国际贸易体系中,要平衡的维持好各国间的利益,提倡公平、平等。所谓公平不仅是在形式上的平等机会,而且在全球经济化发展中,要促进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在发展进程中,不能抛弃发展中的国家,在公平的分配进程之外,所以,对于国际贸易法治构成的作用要充分的认识,在建立多边贸易的体制中,首先要构建国际经济的法治秩序,促使经济全球化的共同发展。

所以,在国际贸易的秩序中,其主要的追求和保障就是贸易的有序往来,而在wto中,它所建立的宗旨就是在正常的法治秩序中,以一个完整、开放、持久以及健全的多边贸易管理体系,从而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进程。

(1)在国际贸易法治有效规范的治理中,国际贸易的法治秩序的规范为全球的发展治理提供了基本的规范原则。如果没有形成国际贸易法治规范则国际的贸易合作往来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乃至无力的进行。所以,在国际贸易的法治秩序构建中,这给全世界的贸易交往提供了透明度和确定性,在各种行为的主体之间透视出了可靠的预期,通过国际贸易的法治从而得到了有效的引导作用。用构建的国际贸易的法治秩序提供出一个规范的领域平台,改善其行为主体的主观认识,从而提高了合作的态度。因此,在国际贸易的法治秩序中,加强规范了在国际社会领域中的责任感,以及归属感。

(2)在全世界的治理实践中,它是有利于形成国际贸易法治秩序的有效规范。在国际贸易的法治形成规范中,它是在全世界领域的各个国家中理性的选择以及互相博弈的结果中产生的,也是在有效的运行主体接受的范围内。在伴随全世界的实践治理展开,很多行为的主体在全世界的不同领域中经过了多次反复的运行,从而开成了这种惯例,同时,在实践的惯例中也就形成了相关的国际贸易法治的秩序规范。在世界各个国家之外的其他主体方面,都是根据自身的建议来提供对国际贸易法治秩序,并且,在世界的背景治理下,在国际权威组织的强加下,国际贸易的法律规范必将起到相关的作用。在全世界的治理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不同的行为主体之间的协商合作关系,以确立共同认可的目标以及合作的方式,进行管理。所以,对于国际贸易的法治构建,是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也是在国际贸易的体制中,达成了共赢的目标。

4结语。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的主体系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这也促进了全球经济贸易的繁荣。而同时,国际贸易的大体形势也趋于严峻,更加复杂化,所以,国际贸易法的构建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前,国际贸易为了可以适应不断的形势发展,在实现构建国际贸易法治秩序对于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可以起到一定的控制与威慑作用,发挥出法治的能效。

国际外贸毕业论文2汇总篇十七

文章类型:参考文献论文参考文献本文是一篇参考文献,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也称通商,是指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一般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组成,因此也可称之为进出口贸易。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进出口贸易可以调节国内生产要素的利用率,改善国际间的供求关系,调整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等。以下是整理好的关于国际贸易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国际外贸毕业论文2汇总篇十八

众多研究表明,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本国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1](p28-44)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联系加深,当今世界各国都将对外贸易的进步视作繁荣本国经济、提高国际地位的重中之重。因此,对外贸易的各项指标也成为国家首脑们的关注重点,是制定国际政策的重要依据。其中进、出口总额是衡量贸易发达程度的关键指标,从图1我们可以直观的得到在1980年-这26年间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变化趋势:1980年-贸易进、出口额增长比较平缓,属于世界贸易的缓慢发展阶段,-20全球贸易额激增,属于世界贸易的高速发展阶段。在世界贸易高速发展的同时,国际贸易组织也处于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壮大之中。截至目前为止,在几大国际贸易组织中,世界贸易组织拥有150个成员国,北美自由贸易区拥有3个成员国,欧盟拥有25个成员国,亚太经合组织拥有21个成员国,东盟拥有10个成员国,其中绝大部分还有新的成员国陆续加入。“扩大货物生产与货物贸易并扩大服务贸易”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之一。那么世界贸易组织(或是其他国际贸易组织)建立的初衷是否真的实现了呢?依据全球整体的数据资料我们似乎可以得到肯定的答复,因为在近几年的国际贸易组织积极活动的同时,全球贸易额的确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然而各个国家最关注的还是本国是否在对外贸易方面获益于国际贸易组织,这就需要我们将国家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对外贸发达程度和国际贸易组织参与度的作进一步的研究。显然,正如宏观和微观的差别,全球贸易和国家贸易有本质的不同,后者所使用的分析工具也不同于前者(单个研究对象不同指标的时序变化关系),下面我们将采用几种多元统计的方法,以国家对外贸易为研究主体,探讨外贸发展程度和国际贸易参与程度之间的联系。

二、国家对外贸易发达程度的类别划分。

要考察国家的对外贸易发达程度,不能仅用进、出口额的高低来判断,因为进出口额也包含了其他一些经济指标(如人口、国土面积和gdp)的作用,不能如实地反映一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因此我们需要对众多指标的信息进行提炼,找到能够综合反映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程度的指标,并对具有不同对外贸易发展程度的国家进行分类,从而为下面两节的分析做准备。

(一)研究对象。

中国以及年与中国贸易往来量高的前列国家(计算总解释比例接近60%,其中排除了香港占的16%,具体参见september,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directionoftradestatistics),选取的国家见表1。所有这些国家的对外贸易总额占全球总额的60%。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没有将全世界进行划分,只是选取和我国对外贸易上经济往来频繁的一些国家,因为如果按区域划分,就会导致样品数太少,与变量数接近,聚类结果不会好。[2](p54-97)同时,之所以要选择与中国贸易往来量高的国家,原因之一是数据获得的便利,另一个是这些国家同时也是国际贸易中较活跃的国家,研究它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基本方法。

在聚类指标的选取上,我们主要用到四个指标的数据:各国对外贸易总额、国内生产总值、年中人口数和国土面积。其中各国对外贸易总额是本文研究的核心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年中人口数和国土面积三项指标用来消除经济总量、人口和国土面积对对外贸易总量所产生的规模(加权)作用,因此在选定具体的衡量对外贸易发达程度的聚类指标时,不采用绝对指标,而全部使用相对指标。本文所使用的聚类分析指标如下:人均gdp(亿美元/万人),人均对外贸易总量(亿美元/万人),每万平方公里总产值(亿美元/万平方公里),每万平方公里对外贸易总量(亿美元/万平方公里),对外贸易总额与gdp比值,人均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万人)。由于上述考察变量有一定的重复成分(重复的部分相当于对同一个指标进行加权),因此要对数据降维,这里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用主成分法提取因子,再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筛选因子的规则是特征根大于1。

(三)依据对外贸易特点进行类别划分。

1.2005年数据聚类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规则我们对上述7个指标进行综合,选取了两个因子,它们能解释原有变量的85.46%的信息,解释效果比较好。再用这两个因子将16个国家聚类(先标准化数据,采用欧式距离平方,离差平方和最小法,层次聚类法)。将图2进行综合后,得到贸易发达程度聚类结果(分成三类):第一类:印尼,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泰国,俄罗斯,韩国;第二类: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英国,德国,意大利,美国;第三类:新加坡。2.20数据聚类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利用年的数据将16个国家聚类,分类结果与2005年完全相同,这表明了上述分类的稳定性,即国家对外贸易发达程度在2000-2005年间具有稳定性,16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基本处于三个不同的水平上。

(四)聚类说明。

根据各项指标的汇总数据来看(见如表1、表2两张分类汇总图),我们发现,三个贸易类别的指标平均值差异都很大,可以用贸易发达的程度对该聚类进行解释:第一类属于对外贸易发展有待完善的国家,第二类属于对外贸易发展比较完善(发达)的国家,它的所有指标都要高于前者(除了对外贸易总额与gdp比值之外),第三类是对外贸易发展相当完善的国家,它只包含有一个国家―――新加坡。从两张汇总表的数据来看,该国具有高产值效率和高贸易额效率(平摊至人口和国土面积上),显然,新加坡与其他所有国家的贸易发达程度都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不能和别国作对比。

三、国际贸易组织参与度情况。

(一)问题的引入。

从以上分类的结果来看,不考虑新加坡(由于新加坡自成一类,该国的对外贸易比较特殊,因此在这里不将其列入进一步的分析之列),其它两类有一定的规律性,第一类以亚洲国家居多,而第二类以欧美国家居多。我们知道,在全球以及区域贸易经济组织中,欧美国家的活跃程度要明显高于亚洲国家,那么这是否表明:一个国家参加的.贸易经济组织越多,贸易就越发达呢?如果这个设想是正确的,那么也就验证了国际贸易组织对国家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为了验证这个设想,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到2005年为止我们研究的15个国家在全球的几个主要的贸易经济组织中的参与情况。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14个):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德国,马来西亚,泰国,印尼,韩国,美国,印度,中国。世界三大区域性多边经济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东盟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2个):美国,加拿大;欧盟(4个):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亚太经合组织(10个):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日本,泰国,印尼,俄罗斯,美国,韩国。另外,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在国际贸易中也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3个):马来西亚,泰国,印尼。

(二)数据整理以及专家打分。

利用如上的参与情况,可以将待研究的15个国家的国际贸易组织参与程度进行专家打分。

四、外贸类型与贸易组织参与度得分的对应分析。

如前所述,在第二节的分析中,除去新加坡之外,根据对外贸易相关数据,使用聚类分析法将15个国家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对外贸易有待完善的国家(记为类别1),即对外贸易较不发达国家,包括印尼,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泰国,俄罗斯,韩国七国;第二类是对外贸易比较完善的国家(记为类别2),即对外贸易发达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英国,德国,意大利,美国八国。同时在上一节的分析中,使用专家打分法将各国贸易组织参与数据进行综合得到了相应国家的国际贸易组织的参与程度得分,分值越高表示参与程度越高,这里的得分数据不同于前面的类别划分数据(定类数据),属于连续变化的定距数据。

(一)基本分析思想。

按照文章开头的设想:一国参加的贸易组织越多,对外贸易就越发达(当然还要考虑国际贸易组织的成熟程度)。为了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分析,这里使用列联表对应分析的方法,构造一个交叉列联表,其中“行”表示聚类的类别,“列”表示贸易得分。并且这张列联表要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分值越高,其趋向于归入类别1的程度越高的趋势,如此也就证实了更多地参与国际贸易组织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设想。

(二)数据预处理。

为了使数据与相应的分析要求匹配,进行列联表对应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由于列联表对应分析要求行列均为类别属性,并且频数列列表中不能出现频数为0的单元格,必须对国际贸易参与程度得分进行合理的二元化处理。经过几次试算,确定以得分4.5作为临界值,总分值=4.5为第一类,总分值4.5为第二类。[3](p450-483)于是,将第二节分析得到的贸易发达程度类别(分别为类别1和类别2两类)与第三节分析得到的贸易组织参与分值类别(分别为=4.5和4.5两类)进行频数交叉列联。

(三)对应分析基本结果。

按照对应分析的思想,行列分类类别最小值为2,故最大维度是2-1=1,因此仅使用一个维度就能够综合列联表的全部信息。通过行和列的各个类别在这维度上的相对最标,我们能够发现列联表中的行与列之间的联系,从而揭示一国的外贸发达程度与其国际贸易组织参与度的内在联系。行的“第一类”得分接近于列的“分值=4.5”,而行的“第二类”得分接近于列的“分值4.5”,从而认为贸易发达程度与国际贸易组织参与程度有较高的关联度。同时行和列的不同类别分值差距较大,说明在对应分析之前的行和列的划分是有效的,也就是说,这里得到的对应分析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四)结论以及对策建议。

本文的主体立足于全球贸易经济,选点式的对16个国家的对外贸易进行了分析,得到的结论是:更多参与国际贸易组织能够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进而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这一结论对目前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自从中国于月10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可以说,相对于参与其他国际贸易组织而言,入世是中国对外贸易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入世对于中国来说是挑战和机遇并存,不同的学者对于中国入世说法不同,有人认为无歧视待遇原则和关税减让不仅能够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外贸发展,也为国内改革和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有学者关注于中国当前对外贸易中日益增多的一系列经济摩擦问题。[4](p105-140)那么入世究竟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是促进,还是阻碍?与前面这些流行的探讨问题的方式不同,我们这里并不具体针对某一贸易具体现象来衡量中国入世的利弊,因为这样反而会使许多简单问题复杂化和不确定化。通过这里对应分析的得到的结论,我们更加肯定了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其他贸易组织)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非仅仅只是一个虚设的头衔,这样也可以免除了许多不必要的是与非的纷争。同时针对以上的对应分析,为了更加深入的发展中国贸易经济,笔者认为中国在未来国际贸易组织事务中应该保持如下的原则:。

1.促进已加入的国际贸易组织的完善程度。

在本文的分析中,贸易组织完善程度越高,赋予的专家权重越大,从而国际贸易组织参与程度得分也越高。在表3种列举的5个国际贸易组织中,有中国参加的是wto和亚太经合组织。其中wto到目前为止已有相当数量的成员国,是所有国际贸易组织中最完善和发达的一个。相比于wto而言,亚太经合组织则是一个“较为松散的地区性经济论坛”,目前“该组织早先极力倡导的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有所放慢”,从而阻碍了亚太经合组织的进一步的发展,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外贸得益。为此,中国作为其成员国之一,应努力推进其“在本地区建立一个强劲和开放的市场以支持经济增长”。[5](p99-104)。

2.积极加入其他现有的国际贸易组织。

目前,中国仅仅只参加了wto和亚太经合组织两个国际贸易组织,还有相当一部份国际贸易组织中没有中国的席位。争取加入这些国际贸易组织能够更好的解决贸易壁垒等一系列现存的贸易问题,从而促进中国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当然同时也要考虑成本(会费)和收益(本国对外贸易的促进)之间的平衡。3.参与建立新的国际和区域经济贸易组织中国可以根据自己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其他有共同利益的国家发起新的国际贸易组织。可以看到,在国际贸易中许多国家和地区还存在盲点,已有的国际贸易组织并不足以涵盖这些国家。建立新的国际贸易组织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五、本文需要改进的地方。

由于所学和掌握资料的局限,在分析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许多不足,现列举如下:。

1.研究对象不论从中国对外贸易还是全球对外贸易的解释程度,都只有60%,因此后面的分析结论严格来说并不一定就能推而广之适用于所有国家和地区。

2.对外贸易分值的给定具有主观性,从而带来主观偏误。

3.为了进行对应分析,人为的将列的分类的间断分值定为4.5,如不然,便不能作对应分析(有频数为0的项),因此对应分析不具有稳定性,假设的验证也不严格。

国际外贸毕业论文2汇总篇十九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温室效应问题的日益严峻,低碳理念在生产生活中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所谓低碳理念就是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减少含碳类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低碳经济的概念在低碳理念发展下应运而生,本文以低碳经济为出发点,针对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低碳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进行讨论,为国家如何在低碳经济下开展对外贸易提供思考依据,旨在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在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低碳经济以其独有的优势进入人类视野。低碳经济为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目共睹,但是人们对低碳经济的关注主要集中于低碳经济为国民经济增长和产业经济发展的领域,忽略了低碳经济在国际贸易领域产生的重要功能。因此,对低碳经济为国际贸易发展带来的影响这一课题的分析能够为低碳理念引入国际贸易发展、实现国际贸易发展与低碳理念深度结合提供重要理论保证。笔者将针对低碳经济为国际贸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展开具体讨论分析。

一、全面理解低碳经济。

人类社会伴随对生物能源,风力能源、水利能力、太阳能源、地下资源能源、核电能源等相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步实现了由原始农业社会形态向现代工业形态的转变,使人类文明由农业文明逐步向工业文明迈进。然而在这一过程的实践中,随着对传统资源开发利用,各类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对环境的破坏程度日益加深。随着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低碳经济以其对环境保护功能的独有优势得到社会各领域的广泛认可。

1.低碳经济概念分析。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深入的前提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将绿色、环保、可持续经济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始终,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开发与浪费、实现对新兴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行动指导,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同发展的目的。低碳经济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由资源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减少对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通过经济增长与高新技术手段的有机整合实现提高对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与效果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在将可持续发展观贯穿经济增长始终的前提下,通过对技术手段的革新,管理制度的创新,产业结构的转型,能源开发手段的整改等措施,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共同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2.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

2003年,英国政府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作为工业革命的先驱者和资源匮乏的发达国家,英国率先对低碳经济做出阐述,向世界告知低碳经济将为社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不断深入,低碳经济理念深入世界各国,在世界范围被广泛关注与认可。随着低碳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低碳经济逐步向人类经济、政治、生活等各领域渗透,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相比具有极大的优势,对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长及人类文明的全面进步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低碳经济不单是某一领域或某一地域的'行动指导和任务,而是世界范围内各行各业应共同遵循的行动原则,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实现低碳经济的全面发展。2008年世界范围经济危机爆发,人类在寻求更加高效合理的经济增长模式过程中对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更加关注,在世界各国的共同探讨与分析中得出低碳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动力,低碳经济应在国际领域得到重视,是一项具有世界性的活动。因此,低碳经济应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的发展中。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在经济发展各领域都将发挥积极作用,所以经济发展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第一,低碳经济是一项具有全球性特征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在全球的快速发展,使各国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力度不断增加,低碳产业以此为背景应运而生,低碳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将极大程度的促进国际贸易机构对先进低碳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开发低碳能源,研发并使用低碳产品,因此低碳经济能够促进低碳产业的全面发展。第二,通过对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得到分析,第二产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因此在进行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第二产业产出的工业半成品,这种将精力集中在加工贸易方向的国际贸易发展模式造成对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甚至造成对资源的浪费,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低碳经济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发展,能够逐步实现国际贸易由加工贸易向服务贸易的转变,实现国际贸易模式的全面转型与升级更新。第三,利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可以使经济逐步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减少国际通行绿色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消极影响。因此,低碳经济可以提升国际贸易的技术水平,从而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国际地位。

根据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主义理论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低碳经济在为国际贸易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必将使各国对外贸易面临新一轮的挑战。第一,我国处于世界发展中国家的行列,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对煤炭、石油等非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低碳经济要求经济增长实现由依赖于非再生资源向依赖于可再生资源的转变,所以低碳经济在调整能源结构的角度向我国乃至世界国际贸易的发展发起挑战。第二,当今国际贸易的发展中,我国的主体优势主要体现在产品的价格优势上,但是针对低碳经济的要求,在对国际贸易关税的调整上对低碳环保的考虑俞发增加,导致以工业产品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在外贸竞争力上出现极大问题。第三,根据低碳经济对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提出的要求,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因此,低碳经济下的国际贸易极大程度的削弱了我国以低成本为基础的价格优势。

三、低碳经济下国际贸易发展的策略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所以,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如何提高国际贸易的综合竞争力对于国民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制定制度化的低碳标准。现阶段,虽然低碳经济理念已经深入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但是没有强有力的制度性保障。因此,国家应当针对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将低碳发展形成文件性管理制度,对各领域提出制度化的低碳经济发展标准。第二,大力推进低碳技术应用机制。低碳产业发展的基础是低碳技术手段的应用。所以,加速低碳技术的应用进程对于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顺应低碳经济增长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加强与周边友好邻国的合作力度。我国在国际地位中处于大国的位置,在国际贸易中同样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存在,在应对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冲击过程中,应不断加强与周边友好邻国的合作,确保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最大限度的避免低碳经济对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冲击。

四、结语。

新的经济发展时代带来了新的时代特征,新的时代特征必将提出新的要求。低碳经济理念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渗透,低碳经济在全球范围影响的扩大,促进低碳经济在各国家各行业的迅速发展,低碳经济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低碳经济在国际贸易发展领域无疑成为一把双刃剑,既为国际贸易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机遇,又对国际贸易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实现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低碳经济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提出的双向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3]杨君茹.低碳对未来国际经济竞争的影响分析[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4,08(10):9-12.

国际外贸毕业论文2汇总篇二十

摘要:国际贸易专业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认真研究存在的理由,做好专业课程的整合,构建基于整体知识观的课程体系,更好地丰富学生知识,提升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缓解我国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矛盾,实现我国国际贸易专业的跨越式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不断加快,全球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中国由国际贸易大国正在向国际贸易强国发展。国际贸易专业作为我国贸易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必须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做好专业课程的整合以更好地丰富学生知识,提升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认真深思当前教育所存在的理由,构建基于整体知识观的课程体系,对各种教程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培养学生的整体知识观,拓展学生国际视野,造就适合市场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缓解我国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矛盾,实现我国国际贸易专业的跨越式发展。

1.人才培养目标不能与市场发展需求相接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贸易总额已经跃居世界首位,对于贸易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断变化,贸易层次和质量不断提升,对贸易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社会企业要求国际贸易人才不但具有丰富的知识,还应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又要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并且能够根据市场的发展进行准确的预判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希望毕业生踏入工作岗位能够胜任国际贸易发展实际,在最短的时间里能够融入企业发展,胜任企业的各个部门的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在人历资源培养方面的成本。但是,很多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贸易理论和基础知识,却缺乏相应的实践能力,尤其是缺乏与从事国际贸易行业相关所需要的沟通协调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非常较弱,短时间内不能够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发展和增长的动力。

2.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宽泛不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一直以来,很多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都是严格按照教育部制定的课程体系来开设相关的课程,由于过分注重相关专业的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所以课程设置上盲目的追求多,追求全,通识课的比例过大严重挤压了专业课空间。其次,当前国际贸易专业教科书给学生提供的相关知识内容重复交叉现象突出。比如,很多学生在学习《国际商法》、《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等内容时,里边所涉及的很多贸易术语以及保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重复学习。另外,也有不少高校在国际贸易课程设置的安排顺序上存在不合理理由,有些基础课程应该安排的大一或者大二,大三学习较为高层次的理论,重点从事实践实习,但是有的高校把基础知识放在了大三、四,这样的顺序安排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层次提升和综合能力发展。

3.缺乏完善系统化的实践实训教学体系。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国际贸易专业需要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成为当前贸易专业必须重视的环节。但是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很多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停留在口号上。开展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需要有完善的校内实训室,还应该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训实习基地,联系较好的国际贸易企业,让学生直接从事相关岗位。虽然不愁院校也建立了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添置了实习设备和应用软件。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只能通过数据库数据和表格登录转化,熟悉流程,基本上不涉及产品的生产销售等内容,与当前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实际具有非常大的差距。另外,校外实习基地非常薄弱学生只能从事简单的流水操作,实习还涉及到相关部门的商业机密,学生实习只能从事最为简单的打扫卫生、倒茶端水等工作,缺乏较为健全完善的实践实训体系,无法达到较好的实际效果。

4.学校教学过程不能够和国际贸易专业实际相结合。

由于国际贸易专业具有特殊性,专业课程必须具有国际性,但大部分高校设置专业课程,却缺乏国际视野,仅仅强调学生具备基本知识,却不能够给学生更好地进行国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教授和引导,不能够真正地结合国际贸易实际,培养学生的国际眼光,把国内市场国际市场有机统一起来,分析比较国际国内两大市场,还应该与国外相关贸易专业的学校做好经验对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国际国内横向比较,导致学生不能够具备较好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眼光,不能够胜任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国际贸易发展趋势。

二、基于整体知识广的国际贸易课程专业整合步骤分析。

1.做好课程体系优化。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坚持重视基础、侧重应用、提升能力、灵活选择的原则,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鼓励每一个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特点和学习基础富有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ksao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采取的一般教学课程设置模式,依照这个模式注重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更好的提高技能,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首先是k模块课程设置,该模块关系到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引导学生学好数学、英语、计算机、培养学生的综合基本素质课的政治、体育等,引导学生具备相关的人文知识、社科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学习宏观经济学、会计基础、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货币银行等等,让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由于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学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和重复,可以将《国际经济学》课程取消,把相关的内容分解到《国际贸易》和《西方经济学》中,这样既能够避开出现交叉重复,又能够让各种知识体系得到很好的优化组合。a模块课程设置。这模块的设置非常关键,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表现,引导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所应具有的特定技能。针对当前国际贸易的实际,围绕市场发展的需求,设置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礼仪、外贸英语、经济论文写作、社会实践活动等课程,能够让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推动学生更好的就业发展。

s模块课程设置。设置国际贸易实务,引导学生掌握国际结算的有关流程,能够掌握国际货物运输和保险的基本知识,结合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特点了解相关的国际市场营销技能,掌握国际商务英语、外贸英语等课程。对s模块课程尽量压缩必修课程的数量,为学生增加更多的适合他们个性化学习发展的选修课程,让学生能够有更加充分和发展空间,富有个性化的学习。同时针对《国际服务贸易》和《wto概论》存在的交叉理由,在制定教学大纲是应该把相关的课程进行分解,确定相关课程的明确归属。

o模块课程设置。这一模块设置意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道德,工作中做到注重细节,准时守时,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能力,培养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围绕学生职业和发展开设心理学、职业规划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

2.构建课堂实训实习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不仅让学生学到相关的知识理论,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构建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立足于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为学生拓展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构建四位一体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首先,结合学校实际和未来发展,注重课堂案例式教学,开展各种模拟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能够把专业实践和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其次,加强实验室建设,添置更多的实验操作设备和应用软件,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让学生随时到实验室操作,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另外,构建集教学模拟实践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加强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让学生边学理论边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再次,拓宽校外实训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基地,通过与外贸公司、海关、港口等对口单位合作教学,为他们提供较好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得到锻炼,让学生积累第一手的工作实践经验,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感知知识,培养能力,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引导学生更好的适应企业环境。配备高水平的专业指导老师,制定较为完善的校外实习管理制度和综合监督考核体系,实施规范化管理,提高校外实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付锋莉,易建辉.试析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科技广场,2007(12).

[2]许辉.基于ksao模型的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开发与整合[j].职业技术教育,2011(0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