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雨花台烈士陵园如何写(实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22:11:21 页码:14
最新雨花台烈士陵园如何写(实用18篇)
2023-11-17 22:11:21    小编:ZTFB

总结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必修课,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如何通过总结突出自己的个人特色和亮点?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人在总结过程中的思考和反思,对我们的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雨花台烈士陵园如何写篇一

我们五(6)班的6位同学组织起了“雏鹰假日小队”准备出发前往“雨花台烈士陵园”参观。

说到雨花台,我们自然会不约而同的想到那些曾经在战场上披淋弹雨中壮烈牺牲的战士们。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争取名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依靠和发动工农群众,与合作,掀起了反帝封建的大革命。而在这同时也有许多的战士们为此牺牲了,如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邓中夏、东北抗联的创始人罗登贤、陈景星、史砚芬……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中国青年热最热爱的领袖:恽代英。恽代英出生于湖北武昌,1930年5月在上海被捕,1931年2月来南京,4月牺牲,而那时他年仅36岁。虽然只有36年,但他的36年是不平凡的,是伟大的,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中央委员,1929年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长,1930年任中共沪中、沪东区委书记。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恽代英曾今写过的一段话,而这段话任然让我记忆由心,他是这样写的:“国不可不救,他人不去救,则为靠我自己。他人不能不救,则为靠我自己。他人不靠真心救,则为靠我自己。自己要不是真心救,就是亡国奴的本性了!”看完这段话后,让我深有感悟。而从这段话中,也可以看出恽代英是一位爱国爱民的烈士,而这种难而可贵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

“心在沸,心在烧,在这恐怖的夜里,他死了!他死了!在这白色恐怖的夜里,我们的小同志,枪杀的,子弹丢进他的胸膛,躺下了——小小的'身子,草地上,留着一片鲜红的血!”多好的诗呀!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能反映出一个个烈士们的生活环境,和死亡对他们的不公平。每个烈士们都走在死亡的边缘,但他们却抱着一颗很好的心态。“就算是死,也要死得光荣”这是当时烈士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当年一个个战士们壮烈牺牲的痛苦之上的,我们应该把握现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以后,回报社会,回报祖国。为了让让祖国的明天一片光明,加油,加油,加油!

“五一”期间,恰逢儿子十四周岁生日,举家去了历史文化古都——南京,同时给他一个别样的“生日礼物”——参观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从中,让他明白应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是多么幸福与自豪。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少年强则中国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次红色之旅等于给少年时期的他上堂生动的历史课。

南京雨花台,不仅自古以来就是兵家角逐之地,许多著名战役发生在雨花台及其周边,而且还是一处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名胜之地,历朝历代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流连于此。

雨花台的英烈中,有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恽代英、邓中夏、罗登贤;有与共产党人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左派领袖邓演达;既有担任要职的中共领导干部,也有普通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这些先烈们无论环境如何险恶,敌人如何凶残,他们对革命的前途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念,不为金钱所诱、不为甜言所惑、不为官位所动、不为酷刑所屈。他们,决不用信念、党性、人格和气节换取生的希望和荣华富贵;在狱中、法庭内和刑场上,都凛然不可犯;对为之奋斗的真理始终忠诚坚贞,矢志不渝,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了一曲曲壮烈的篇章。英烈虽逝,但他们为真理和正义事业献身的气概却光耀千秋、永世长存。“青山有幸埋忠骨”,雨花台的盛名和光荣,永远与革命先烈的不朽精神永存。

在这块埋葬着无数先烈的土地上,我们步履蹒跚,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细雨还在淅淅沥沥下着,烟雨笼罩下的雨花台愈发显得庄严、肃穆,仿佛被英雄精神感动,在诉说着一段段难忘的历史。如今,生活似乎一如既往的平实,可我们仍会坚定地说:“我们也有着不输于前辈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信心。”一位伟人说过:“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牢记使命,不忘历史、不忘耻辱、不忘艰辛、不忘苦难,更不会忘记革命先辈们为建立新中国所付出的所有血与泪。当沐浴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感到自己再次拥入伟大祖国的怀抱之中,感觉心灵也已植入这片神圣大地,接受一场灵魂的洗礼。祖国在心中!

十四岁的儿子一直用心聆听解说员的讲解,也似乎明白了我们此行的真正意义。临走时,他用自己平时节约下的零花钱买下了雨花台革命烈士事迹介绍,有《雨花忠魂》、《南京英烈》、《永远的丰碑》、《铁窗岁月》等,对他来说这将是非同寻常的一个假期,也是一个意义深远的生日。

雨花台烈士陵园如何写篇二

去南京期间,在朋友的热情邀请下,瞻仰了雨花台烈士陵园,实在是很受教育,不虚此行。

南京雨花台原本是江南著名的风景区,明清时代被列入“金陵十八景”。然而从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这里成为国民党屠杀共产党人及爱国志士的主刑场。这二十二年中,约有近十万的共产党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革命的志士、爱国人士在此被杀害,壮烈牺牲,这里撒满了烈士们的鲜血。1949年12月12日,南京市第一届第二次人民代表会议作出建设雨花台烈士陵园的决议。雨花台开始全面绿化造林、修建道路的工作。1950年建起了奠基纪念碑,在烈士殉难处建立了纪念性标志。1984年4月破土兴建雨花台烈士纪念馆,1988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走进白色花岗岩墙面的雨花台纪念馆,展厅陈列的烈士大多非常年轻,牺牲时平均年龄不足30岁,有些还没有结婚甚至没有恋爱过,年龄最小的烈士是年仅16岁的袁咨桐,他在临刑前一天,在一张自己的照片背面写下了“永别人世”的绝笔,这张斑驳的相片如今陈列在展馆里。170位烈士中,约有60%受过良好教育,从介绍和留下来的照片看家境优越,很多都是名牌大学毕业:著名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许包野烈士曾留德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施滉烈士当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硕士学位。英名榜上有2401位烈士,还有许许多多不知名的烈士们长眠在这里。

雨花台烈士陵园如何写篇三

金秋十月,迎来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烈士诞辰__周年(1889-)纪念日。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内的李大钊烈士陵园,那里松柏掩映、庄严肃穆。烈士的碑文铭记着: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听陵园里工作的老爷爷讲,每逢李大钊烈士诞辰日、就义日和“五四”青年节,很多学校都组织师生们来到那里举行纪念活动。李大钊为什么受到如此敬仰老爷爷告诉我们:“李大钊光明磊落,心地无私,生活俭朴,诲人不倦,是中国人的光辉榜样。”100多年前,16岁的李大钊在中学里就立下了“为理想中华而奋斗”的决心。青年时期,他留学日本,归国后他完全有条件选取荣华富贵的生活,却甘心舍弃一切,投身革命,立志为中国摆脱压迫,为人民解放寻求一条出路。19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反动派百般迫害,但是他并没有退缩,而是义无返顾的为革命事业东奔西走,直至1927年不幸被捕。李大钊在狱中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最后牺牲在敌人的绞刑架上,年仅38岁。他短暂的一生中,撰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著作和文章,其中,《青春》和他写下的不朽诗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成为当时青年学生和进步人士激励自我的名篇、名言。他的英雄本色铸就的“大钊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难忘的岁月,坚定的信念”。多少像李大钊一样的仁人志士,在为夺取新中国政权的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多少传承“大钊精神”的英雄模范在为建设新中国的事业中贡献着毕生的才智。这天,带着虔诚的敬意站在烈士的墓碑前,我听到了阵阵松涛里有烈士们血脉奔流的豪迈的声音,有他们对新中国的完美礼赞,有他们对之后的人真诚祝愿,有他们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有他们用生命铸成的信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带来的变革的春风吹佛着神州大地,一幅和谐、幸福、完美的生活画卷正呈此刻我们的面前。在百年名校西什库小学,书香校园活动正如火如荼展开,在知识的殿堂里,在成长的道路上,亲爱的老师们正引导我们以李大钊等革命先辈为榜样,奋发向上,努力学习。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要时刻铭记烈士,珍惜这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长大后报效祖国。我们是国家未来的期望,不仅仅要学习好、身体好,更要知晓“八荣八耻”,尽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我们年满18岁时,期望能在成人仪式上以激情高昂的声音诵读李大钊烈士震撼世人的“青春宣言”,庄严地宣誓:“以青春之我,建立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秋风徐徐吹来,游人缓缓移动,烈士陵园空气中弥漫着庄严崇敬的气氛。英雄的江山是如此的壮观,烈士的天空是如此的灿烂。

雨花台烈士陵园如何写篇四

10月17日团委组织我们大一团支书参观雨花台烈士陵园烈士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南郊一座小山岗上,岗上风景秀丽,松柏葱郁。就是这么一处风景绝佳的地方,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却成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先后有近10万革命先烈在此惨遭杀害。新中国成立后,为缅怀先烈英灵,在雨花台上建造了这座烈士陵园。陵园以自然山林与名胜古迹为依托,绵延数里。这里山丘叠绕,松柏高耸,沿路灌木成林,绿茵如毡。山上红土遍布,卵石尽显。

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雄伟的烈士群雕。抬头望去,那视死如归的眼神,宁死不屈的气概,实在是泣鬼神憾天地,魂盖苍穹啊!它是雨花台烈士陵园的标志。建于1979年,高10.03米,宽14.2米,厚5.6米,由179块花岗岩拼装而成,总重量约1300吨,是目前我国同类题材花岗岩雕塑之最。它主题突出,层次分明,上实下虚。大家请看:那戴着镣铐、蔑视敌人的工人;横眉冷对的知识分子;怒目圆睁的农民;临危不惧的女干部;咬紧牙、抿着嘴的小报童;身陷囹圄、充满胜利希望的女学生;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九位先烈在就义前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光辉形象。

进到烈士纪念馆内,正门上有邓小平亲笔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横额的上方用花岗岩雕凿出日月同辉的图案,象征烈士精神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墙壁上挂满了烈士的照片以及他们的英雄事迹。玻璃柜里陈列着他们的遗物。不难联想当年的腥风血雨:清晨,空旷的中华门外大街上传来沉重脚链的撞击声。全副武装的敌人露出狰狞的面容,押着一列共产党人,他们衣裳褴褛,伤痕累累。他们的脚下流淌着斑斑鲜血:“带镣长街行,告别众乡亲。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这悲壮的歌声响彻黎明前的夜空。这些年轻的共产党人面对死亡,长啸当歌,一身正气,威压敌顽。为了人民的解放和幸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纪念馆外,是优雅的烈士陵园风景区。也许风景秀丽,也许气候宜人,但在这块埋葬着无数先烈的土地上,我们始终步履蹒跚,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黑暗统治的腥风血雨中,先烈们表现出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弘扬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他们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的献身精神和不屈意志,正是我们始终要树立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为了民族解放事业,顶住各种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正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革命遗志和远大理想。

可如今,仰望蓝天白云,俯瞰葱葱山林,生活似乎一如既往的平实,相对和平的时代,已经不需要我们实践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壮志,不得不承认,新一代的我们存在着一些弊病与缺点,也遭受着长辈的质疑,可我们一定会坚定的说,我们也有着不输于前辈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信心,一位伟人说过: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只是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牢牢紧记。不忘历史,不忘耻辱,不忘艰辛,不忘苦难,更不会忘了革命先辈们为建立新中国所付出的所有血与泪。

作为青年人,很多人不忘主动肩负起革命与社会的责任,一批批的青年人主动积极的加入成为中国共产党。曾经在电视上看见的场景始终忘却不了,所有人庄严地举起右手,向党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紧紧握住的右拳,坚定不移的深刻表情,难掩他们的激动心情,也昭示着我们新一代人对祖国的忠诚于崇拜。

当我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下,再次拥入伟大祖国的怀抱之中时,我感觉心中已植入这块神圣的净土,接受了这场灵魂的洗礼。祖国在我心中!

在新中国成立__周年,献上我们青年人最真诚的祝福。

雨花台烈士陵园如何写篇五

烈士,一个听起来就让人敬佩而又振奋的词语。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乱的我们,似乎已经快遗忘了这个词语。舒适而又安逸的生活已经快让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永远遗忘在岁月的长河里了。很庆幸,我们实践队在过去几天里参观了商城县烈士陵园、枣强烈士陵园、柘城县烈士陵园,让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故事,体会他们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

逝去的是岁月是历史,却不是一种情怀。进入陵园,看着那一尊尊的墓碑,心情就顿时变得沉重起来,那每一尊墓碑里都是一位都是一位为国家牺牲性命的烈士啊。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会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消失。忠诚、勇敢、无畏和无私,终将会跨越历史的长河,使万千人的心灵为之震撼。“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我在参观陵园时觉得感触很深的一句话。时光漫漫,许多往事都会如同过眼云烟,但是,这些为我们的祖国牺牲的人们,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因为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他们用血红的鲜血换来的。

青山埋忠骨,碧血染红旗。看着刻着战士形象的浮雕,听着属于他们的故事,我们不禁感慨,为了创造一个机会,为了国家的胜利,多少人用他们的肩膀默默承受,扛起一片天。有人受伤了,有人倒下了,有人牺牲了,可他们前进的步伐却没有停止,他们知道只有不停的前进才会有胜利的希望,才不会辜负战友的牺牲。作为中国人,我为他们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雨花台烈士陵园如何写篇六

因雨花台产雨花宝石,古人将这一带山岗称为“聚宝山”和“玛瑙岗”,孙吴时还称其为“石子岗”。至于雨花台的来历,还有传说: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梁武帝时,有位叫云光法师的和尚,曾在岗上的高座寺讲经说法。他的一片诚心感动苍天,顿时落花如雨,变成宝石,于是人们就把那里称为雨花台。明、清时期,那里分别被列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成为江南登高览胜的佳地。

雨花石因为色彩艳丽,又有各种生动形象的山水、花鸟、鱼虫、奇花异卉等图案,形状也丰富多样,有球状、饼状、卵状、核桃状等,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常被用作案头、茶几、书架上的摆设;大块的雨花石经加工后,还可成为项链、鸡心、领带结等“雨花石巧件”。其实早在5000多年前,当地已开始将雨花石作为装饰品了。在鼓楼北阴阳营的氏族公共葬地,发现死者的口中和身旁有雨花石。我国著名的现代画家徐悲鸿、敬爱的周总理也都曾对雨花石情有独钟。

1920xx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1政变后,南京成为1反动统治中心。在20xx年的法西斯1统治时期,在雨花台残酷杀害了十多万名0员和各界爱国志士,雨花台的每一块山石都浸透了革命先烈的鲜血,每一寸土地都埋葬着革命烈士的忠骨。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人民为缅怀先烈,在雨花台建立了革命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和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等,使那里成为人们瞻仰革命烈士的纪念地。

烈士陵园北侧建有高约11.7米的花岗石陵门,隐含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之意。门内为陵园广场,广场周围种满了青松翠柏和名贵花木。广场南端矗立着一座巨型烈士群像雕塑,令人肃然起敬。这座雕塑于1980年建成。整座塑像由大小不等的179块花岗石雕塑而成,高10.3米,宽14.2米,厚5.5米,重达1374吨,生动地展现了党的工作者、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战士、学生和报童等九位烈士英勇就义前不屈的光辉形象。他们有的昂首挺胸,有的镇定自若,有的怒目圆睁,有的咬牙切齿,栩栩如生,神态逼异,充分表现了革命志士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

雕塑后面是当年1杀害烈士的刑场之一,称为“北殉难处”,在中台岗的东、西两侧,还有“西殉难处”和“东殉难处”。据统计,在20xx年的1统治时期,从全国各地被捕后押解到南京,在那里被杀害的爱国志士多达十万之众,其中有辉代英、邓中夏、罗登贤等中国0中央委员会委员,有领导江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候绍裘、张应春、许金远、陈振等0党员,有苏北联军抗日纵队司令兼参谋长卢志英,有前南京市委书记孙律川,还有年仅17岁的晓庄师范革命学生沈云楼和郭凤韶,及湖南韶山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毛福轩等四五百名知名烈士。

雨花台主峰峰顶平台上耸立的是烈士纪念碑,原碑为奠基碑,碑上刻有“死难烈士万岁”6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集毛主席书迹而成。新建的纪念碑碑体上“雨花台烈士纪念碑”8个大字由1题写。

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雨花台任家山上,是由原先的安隐寺改建而成的,1956年正式对外开放,1983年重建,为两层白色古典式建筑,馆名由1题写。馆内收集了1000万字史料和1500件实物,展示了辉代英、邓中夏等71位烈士的照片、遗作和辅助材料800多件。

这天,当我们踏着雨花台洒满烈士鲜血的陵园上地,凭吊为革命捐躯的先烈们时,革命先烈那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地为革命理想而奋斗。

雨花台烈士陵园如何写篇七

烈士,一个让人敬佩又感动的词语。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似乎已经遗忘了这个词语,美好而安逸的生活让我们心中很少有激情。但那天的参观,让我们的血液再次沸腾。

几十年来,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已深入人心,这种奉献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和革命斗志,我们在烈士墓前鞠了躬,那不是普普通通的一鞠躬,那是充满敬意的充满情感的一个弯腰,我们献了花,那是凝聚着我们无限情感的一束鲜花,或许先烈们也在看着我们,这样一代新中国的中华儿女,如何来完成他们未完的使命。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生命更崇高的意义在于为人民付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朱瑞将军,赵一曼,杨靖宇同志,无数叫上名的,叫不上名的都让我们震撼了。烈士永生、浩气长存!我曾怀疑过人的永生,但当乐观豁达,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汇聚到一个人或一群人身上时,那便是永生。

烈士们已经离开了我们,解读他们,只能通过一块块碑文,一座座坟墓。从他们附近走过,仿佛接受了人生的洗礼。此次学习升华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真切的感受到革命先烈们的英雄气概,深切体验到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

无数的革命先烈们――您好!我们在向您们真诚的瞻仰,我们更会永远地向您们――学习致敬!

雨花台烈士陵园如何写篇八

穿过一片树林,我们走进了园内的一座展馆,里面存放着许多已去世的烈士曾用过的东西。接着,我们走出展馆,第一个看到的是那一座巨大的半身石雕,背对着我,半身露出地面,左手向天空中托起,把希望高高托起,那苍劲有力的形象在碧绿草坪和松树的映衬下更显得格外雄伟、格外高大。它的旁边就是墓地,也就是埋藏着烈士们的地方。雕塑前的长明火昼夜燃烧,经久不息,象征着烈士的生命之火不灭,象征着烈士革命的精神永驻!

雨花台烈士陵园如何写篇九

龙华烈士,这个词你不陌生吧?他们就是为着上海,为着中国人民包括我们的幸福生活,与敌人作斗争而光荣牺牲了。多勇敢高尚的做法,我们以他们为自豪!

想想吧!那时候先辈们多么苦。想想吧!现在我们多幸福!

看着工人领袖王孝和用过的军绿色的毛毯,边缘已坏,中间有裂缝,它一直伴随他在狱中度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日子,直到被枪杀!

我的眼泪也忍不住掉了下来。我为王孝和烈士献上一束鲜花,也为所有的烈士深深地鞠躬,同时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义!

雨花台烈士陵园如何写篇十

我们五(6)班的6位同学组织起了“雏鹰假日小队”准备出发前往“雨花台烈士陵园”参观。

说到雨花台,我们自然会不约而同的想到那些曾经在战场上披淋弹雨中壮烈牺牲的战士们。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争取名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依靠和发动工农群众,与合作,掀起了反帝封建的大革命。而在这同时也有许多的战士们为此牺牲了,如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邓中夏、东北抗联的创始人罗登贤、陈景星、史砚芬……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中国青年热最热爱的领袖:恽代英。恽代英出生于湖北武昌,1930年5月在上海被捕,1931年2月来南京,4月牺牲,而那时他年仅36岁。虽然只有36年,但他的36年是不平凡的,是伟大的,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中央委员,1929年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长,1930年任中共沪中、沪东区委书记。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恽代英曾今写过的一段话,而这段话任然让我记忆由心,他是这样写的:“国不可不救,他人不去救,则为靠我自己。他人不能不救,则为靠我自己。他人不靠真心救,则为靠我自己。自己要不是真心救,就是亡国奴的本性了!”看完这段话后,让我深有感悟。而从这段话中,也可以看出恽代英是一位爱国爱民的烈士,而这种难而可贵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

“心在沸,心在烧,在这恐怖的夜里,他死了!他死了!在这白色恐怖的夜里,我们的小同志,枪杀的,子弹丢进他的胸膛,躺下了——小小的'身子,草地上,留着一片鲜红的血!”多好的诗呀!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能反映出一个个烈士们的生活环境,和死亡对他们的不公平。每个烈士们都走在死亡的边缘,但他们却抱着一颗很好的心态。“就算是死,也要死得光荣”这是当时烈士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当年一个个战士们壮烈牺牲的痛苦之上的,我们应该把握现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以后,回报社会,回报祖国。为了让让祖国的明天一片光明,加油,加油,加油!

雨花台烈士陵园如何写篇十一

利用星期二的下午时间,我们学校组织大家参观了南京著名的雨花台烈士陵园。

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都知道:1927年以后,雨花台沦为国民党统治者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决定在此兴建烈士陵园。

从陵园北大门步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型烈士雕塑群像。它也是雨花台烈士陵园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它就坐落在主峰南面的任家山上,这些群像是由179块花岗石拼装而成,像高10.3米,宽14.3米,重达1300多吨。我仔细地数了一下,这组群像共塑造了9位烈士的光辉形象。雕像周围松柏常青,象征着革命烈士的忠魂永垂不朽。

在雨花台共有三处烈士殉难处,这里是北殉难处,也是1927年至1937年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杀害的烈士最集中的地方。

在雨花台烈士陵园中主要的建筑物是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和忠魂亭还有雨花台烈士群雕。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的馆名都是由邓小平同志题写的,纪念碑上有一个以“宁死不屈"为主题的青铜圆雕。现在这个纪念碑已有29年之久。上面的碑文都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撰写、著名书法家武中奇书写的。

忠魂亭由南京市30万共产党员交纳特殊党费兴建。该建筑由"忠魂亭"、"忠魂广场"、《思源曲》水池、《忠魂颂》浮雕四部分组成,于1996年7月1日竣工。"忠魂亭"由江泽民题写亭名。西面亭裙刻有南京市30万共产党员捐资兴建的标识。

我们参观雨花台烈士陵园,并不是去走马观花的。正如当今颂歌无尽的新中国一样,我们要珍惜这用革命烈士鲜血换来的江山,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从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让我们更清醒,从而明智。读读历史,看看现实。

雨花台烈士陵园如何写篇十二

千盼万盼,寒假终于到了。今年寒假,我们四(3)班雏鹰小队的假日活动是“参观雨花台烈士陵园”。“吃水不忘挖井人&rdqu《www.》o;,我早就想去祭拜这些烈士们了,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1月20日中午,我和爸爸早早地就来到烈士陵园的南大门,等待其他雏鹰的到来。没过多久,人都到齐了。朱泓儒的爸爸是我们这次活动的负责人兼讲解员。在朱泓儒的爸爸带领下,我们开始出发了,沿着台阶走向高耸入云的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位于雨花台的顶端,碑身正面是邓小平爷爷亲手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多光闪闪的大字,纪念碑前面是一个英雄的雕像,他手戴铁绿色作文网链,毫无畏惧地走向断头台。

我们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一座大楼前,那楼雄伟壮观,三角形的楼顶宽足有几十米,大如泰山。楼的下面,楼梯如长龙一般蜿蜒通向两扇大门,楼中央镶嵌着一枚辉章,因为里面图案非常像太阳与月亮在一起,所以称为“日月同辉”。

最后,在朱泓儒的爸爸的带领下,我们还参观了烈士群雕,朱爸爸说:“这些群雕由179块花岗石组成,高10。3米,宽14。4米,一共由九位烈士形象组成。”群雕生动展现了烈士们大义凛然、不怕牺牲的光辉形象。

这次参观很有意见,让我受益匪浅,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建设好国家,不负先烈们的厚望。

雨花台烈士陵园如何写篇十三

10月24日秋高气爽,我们学校组织了一年一度的秋游活动,参观雨花台烈士陵园。

来到了雨花台烈士陵园,我们参观了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馆,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认真学习。

之后我们又来到了游乐场,玩了海盗船、小火车、旋转木马、迷你穿梭,还观看了4d电影,大家玩的开心极了。

中午,我们在一片宽阔的草地上吃午餐,大家纷纷拿出自己带的好吃的,互相品尝,非常开心。午餐过后,我们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这次愉快的秋游活动。

这次秋游活动在老师们细心周到的安排下,我们游玩的很开心。谢谢您,老师们,您们辛苦了。

我们非常期待下一次的游学活动!

雨花台烈士陵园如何写篇十四

千盼万盼,寒假终于到了。今年寒假,我们四(3)班雏鹰小队的假日活动是“参观雨花台烈士陵园”。“吃水不忘挖井人”,我早就想去祭拜这些烈士们了,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1月20日中午,我和爸爸早早地就来到烈士陵园的南大门,等待其他雏鹰的到来。没过多久,人都到齐了。朱泓儒的爸爸是我们这次活动的负责人兼讲解员。在朱泓儒的爸爸带领下,我们开始出发了,沿着台阶走向高耸入云的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位于雨花台的顶端,碑身正面是邓小平爷爷亲手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多光闪闪的大字,纪念碑前面是一个英雄的雕像,他手戴铁绿色作文网链,毫无畏惧地走向断头台。

我们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一座大楼前,那楼雄伟壮观,三角形的楼顶宽足有几十米,大如泰山。楼的下面,楼梯如长龙一般蜿蜒通向两扇大门,楼中央镶嵌着一枚辉章,因为里面图案非常像太阳与月亮在一起,所以称为“日月同辉”。

最后,在朱泓儒的爸爸的带领下,我们还参观了烈士群雕,朱爸爸说:“这些群雕由179块花岗石组成,高10。3米,宽14。4米,一共由九位烈士形象组成。”群雕生动展现了烈士们大义凛然、不怕牺牲的光辉形象。

这次参观很有意见,让我受益匪浅,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建设好国家,不负先烈们的厚望。

雨花台烈士陵园如何写篇十五

雨花台,位于中华门外雨花路南端,是一处悼念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的参观游览胜地。

雨花台属丘陵地带,最高海拔60米,占地面积113.7公顷。山岗顶部如平台,布满大大小小的砾石,它们都是在距今1200万年到300万年第三纪晚期和第四纪早期,由长江古河道的滔滔流水从安徽贵池以远的中下游搬运而来的,途经磨擦水蚀等天然加工,磨去了棱角,有的滚圆如卵,有的扁如圆饼。这些砾石主要由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灰岩等一类坚硬岩石和石英、蛋白石、玉髓等一类矿物质组成,由于所含矿物质成分不同,呈现出各种美丽的色彩,有白色、乳白色、徽黄、深黄、红色、绿色、紫色和黑色等,且多为透明或半透明状,更显晶莹光泽,被称为雨花玛瑙。

因雨花台产雨花宝石,古人将这一带山岗称为聚宝山和玛瑙岗,孙吴时还称其为石子岗。至于雨花台的来历,还有传说: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梁武帝时,有位叫云光法师的和尚,曾在岗上的高座寺讲经说法。他的一片诚心感动苍天,顿时落花如雨,变成宝石,于是人们就把这里称为雨花台。明、清时期,这里分别被列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成为江南登高览胜的佳地。

雨花石因为色彩艳丽,又有各种生动形象的山水、花鸟、鱼虫、奇花异卉等图案,形状也丰富多样,有球状、饼状、卵状、核桃状等,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常被用作案头、茶几、书架上的摆设;大块的雨花石经加工后,还可成为项链、鸡心、领带结等雨花石巧件。其实早在5000多年前,当地已开始将雨花石作为装饰品了。在鼓楼北阴阳营的氏族公共葬地,发现死者的口中和身旁有雨花石。我国著名的现代画家徐悲鸿、敬爱的周总理也都曾对雨花石情有独钟。

【陵园广场烈士雕塑群像】。

1920xx年,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南京成为反动统治中心。在20xx年的法西斯独裁统治时期,在雨花台残酷杀害了十多万名共产党员和各界爱国志士,雨花台的每一块山石都浸透了革命先烈的鲜血,每一寸土地都埋葬着革命烈士的忠骨。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人民为缅怀先烈,在雨花台建立了革命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和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等,使这里成为人们瞻仰革命烈士的纪念地。

烈士陵园北侧建有高约11.7米的花岗石陵门,隐含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之意。门内为陵园广场,广场周围种满了青松翠柏和名贵花木。广场南端矗立着一座巨型烈士群像雕塑,令人肃然起敬。这座雕塑于1980年建成。整座塑像由大小不等的179块花岗石雕塑而成,高10.3米,宽14.2米,厚5.5米,重达1374吨,生动地展现了党的工作者、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战士、学生和报童等九位烈士英勇就义前不屈的光辉形象。他们有的昂首挺胸,有的镇定自若,有的怒目圆睁,有的咬牙切齿,栩栩如生,神态逼异,充分表现了革命志士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

雕塑后面是当年杀害烈士的刑场之一,称为北殉难处,在中台岗的东、西两侧,还有西殉难处和东殉难处。据统计,在20xx年的统治时期,从全国各地被捕后押解到南京,在这里被杀害的爱国志士多达十万之众,其中有辉代英、邓中夏、罗登贤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有领导江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候绍裘、张应春、许金远、陈振等中共党员,有苏北联军抗日纵队司令兼参谋长卢志英,有前南京市委书记孙律川,还有年仅17岁的晓庄师范革命学生沈云楼和郭凤韶,及湖南韶山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毛福轩等四五百名知名烈士。

雨花台主峰峰顶平台上耸立的是烈士纪念碑,原碑为奠基碑,碑上刻有死难烈士万岁6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集毛主席书迹而成。新建的纪念碑碑体上雨花台烈士纪念碑8个大字由邓小平题写。

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雨花台任家山上,是由原来的安隐寺改建而成的,1956年正式对外开放,1983年重建,为两层白色古典式建筑,馆名由邓小平题写。馆内收集了1000万字史料和1500件实物,展示了辉代英、邓中夏等71位烈士的照片、遗作和辅助材料800多件。

今天,当我们踏着雨花台洒满烈士鲜血的陵园上地,凭吊为革命捐躯的先烈们时,革命先烈那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地为革命理想而奋斗。

雨花台烈士陵园如何写篇十六

国庆节到了,爸爸妈妈带我去雨花台瞻仰烈士。

今年的国庆节非比寻常,是祖国母亲xx岁的生日。然而吃水不忘挖井人,在个这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我们更应深深缅怀那些长眠在地下为国捐躯的英烈们,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

我们一大早便乘车来到了雨花台烈士陵园的北大门,进门便仰面看见一座宏伟的烈士群雕。群雕由179块巨大赭色花岗石砌成,高10.3米,长14.2米,一共由九位烈士形象组成,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烈士们临刑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群雕周围苍松似海、翠柏成行,这墨绿色的茫茫林海衬托着高大肃穆的烈士群雕,令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庄严悲壮。

接着,我们沿着长长的台阶来到了高耸入云的烈士纪念碑前。纪念碑坐落在雨花台主峰峰项,石碑正面镌刻着由邓爷爷手书的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碑前矗立着一尊革命烈士的黑色铜像。这是一位英雄就义前的形象,只见他双手戴着沉重的镣铐,身上穿着破旧的衣衫,阵阵寒风吹过,他毅然走向断头台,毫不惧怕,表现了一种宁死不屈的大无畏精神。铜像前是块正方形的碧绿草坪,草坪的上部放着一个圆形的铜盆,铜盆采用的是“日月同辉”的造型,铜盆里点着永不熄灭的长明火,象征着英烈们的精神生生不息,天地永存。铜盆的下方不远处还有一块铜板,铜板上面刻着“我和我的子孙都会经常来这里的”,字的下面静静地放着一束含着露珠的白菊花,洁白晶莹的花瓣在清晨的微风中轻轻摇曳,寄托了人们对死难烈士们的无限哀思。

离开了烈士纪念碑,我们又去了烈士纪念馆,馆里陈列了从1972年到1949年22年期间在雨花台壮烈牺牲的烈士们的遗像、遗书、遗物等革命文物,供后人参观缅怀。其中令我最难忘的便是共产常员恽代英烈士了。才华横溢的恽代英在雨花台殉难时才36岁,他说过的一句话至今仍令我感动至深,这句话的大意是:未来的社会一定是十分美好的。可能未来的年轻人不一定能理解我们走过的这条崎岖艰难的道路。但我们吃了苦中苦,才能让未来的年轻人享受到富中富。为了这个崇高伟大的`理想,我是愿意付出一切代价的!从这段话的字里行间中,我感受到了恽代英那颗火热的爱国心。在那个充满了苦中苦和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为了祖国美好的将来,恽代英用他那年轻的生命和满腔的热血,为祖国付出了一切。而我们这些生活在充满富中富的和平年代的青少年们,更应加倍珍惜如今这个来之不易的好时代,为祖国献出我们的青春和汗水。而我作为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只有好好学习,学到一番真本领,长大了才能大展身手,报效祖国。

雨花台烈士陵园的浏览结束了,它让我明白了在这个举国欢庆的节日里,我们更要牢记那些付出一切代价、英勇就义的英烈们和革命先辈们吃过的苦中苦。让我们化哀思为力量,在烈士们爱国精神的鼓舞下,为祖国母亲的繁荣富强而奋斗吧!

雨花台烈士陵园如何写篇十七

龙华烈士陵园由同志题写园名,位于龙华寺西侧。这里原本是国__松沪警备司令部的旧地址和龙华革命烈士,解放后作为革命烈士纪念地保护,1990年代初与上海烈士陵园合并建设,被称为上海雨花台。烈日炎炎的暑假,我们队来到了这里。

一进入龙华烈士陵园,祖父提到的几个大字龙华烈士陵园,就产生了庄严沉默的感觉。原本笑着的我们,安静而认真。历史的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大家不禁感受到了先烈们“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英雄气概。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慢慢看到了生动的雕像,刻着英雄志气的字碑,感受到了我用横刀笑,留下肝胆两昆仑的热情。走进看守所,目睹着烈士们以“囚犯”的身份所待的监牢,感觉就是阴森恐怖,到处是一股发霉的味道,到现在都久久不散。阴暗潮湿的牢房之间只有狭长的通道,两侧的牢房更暗。一件小房间里竟要有六个床铺,上面只有一层薄薄的席子,有的甚至没有!

仰望一路,我们知道被困在这里的革命先生们很少被监狱官们放风。烈士们在这里受到折磨,身心受到破坏,但不怕,贞操不屈。这是我们在安逸和平时代无法体验的。对于在温室里长大的青少年来说,这种精神值得学习和继承。我们对烈士在这样的环境的尖锐铁骨感到尊敬和骄傲,感谢他们的支付交换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走出陵园时,凝视“丹心碧血为人民”这几个大字,心里对它有了更深的了解,心。

涌上来的是一种更为复杂个沉重的感情。是啊,这里的每一位烈士,都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他们一心一意为人民的崇高精神,将像烈士幕前的长明火一样永远燃烧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我们作为新一代祖国的栋梁,更应继承他们的遗志,为祖国的发展开拓进取,勇往直前!

雨花台烈士陵园如何写篇十八

八月二十日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位于南京中华门外的雨花台烈士陵园参观。这里有很多让人震撼的建筑群,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从正门进入,一进门,就看见有条宽阔的水泥路。路的两边种满了苍松翠柏,路的尽头庄严地矗立着一组群雕,它由党的工作者、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战士、学生等九位烈士的形象组成,他们充满了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看完之后,这九位烈士的形象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再也忘不了了。

绕过庄严地烈士群雕,我们又来到了高大雄伟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前,这个纪念碑高42。3米,碑体为方形,宽7米,厚5米。正面镌刻着邓小平爷爷亲手书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金灿灿的大字。碑前立有一个烈士铜像,铜像高5。5米,题为“宁死不屈”。烈士铜像前地地上点着一盏长明灯,灯里的火种采集于泰山之巅,寓意烈士们的生命重如泰山,象征烈士精神“薪火相传,代代不息”。看着那熊熊的火焰,我仿佛又见到了那些大义凛然的烈士们。

纪念碑的正对面是雄伟的烈士纪念馆,一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就是恽代英的铜像。恽代英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很好学,他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却在1931年牺牲了,那年他才36岁。再往里走,我又看了邓中夏、罗登贤等革命烈士的生平介绍,我很感动。

参观完后,妈妈给我买了四块雨花石,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那块红色的,这块雨花石红红的,上面有一条条淡淡的花纹,有一个小角上是淡黄色的,透过这里差不多可以看清东西,可好看了。

今天的参观过程让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