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家训家风的故事(实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4:13:36 页码:10
2023年家训家风的故事(实用12篇)
2023-11-13 14:13:36    小编:ZTFB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这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总结。在写总结时,首先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意义。小编找到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家训家风的故事篇一

到了傍晚爸爸和外公不约而合的说:“你们今天坐姿可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呀!”我和姐姐眼睛左眨眨,右眨眨装作没听见。可红扑扑的小脸蛋,却骗不了人,慢慢的红起来,就如同晚霞般艳红和暗沉,心里也渐渐的羞愧。父亲他们不知道我们到底有没有听进去,或换种说法是不是“左耳进,右耳出”。经过这一次教导我和姐姐似乎领略到了家风家训的重要性,也渐渐的有了悟性。

家风,需要我们维护;家训,需要我们实行。

家训家风的故事篇二

今天,我在楼下骑自行车,隔壁王老奶奶家的孙子小伟在踢球。小伟今年3岁,长得虎头虎脑,很可爱。胖嘟嘟的小伟追着圆溜溜的球。突然,小伟被球绊了一跤,他趴在地上嚎啕大哭。王奶奶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扶起小伟,心疼的安慰着她的宝贝孙子,并用脚用力踩地板,说:“地板不乖,地板不乖,害的小伟摔了一跤”。这一切看得我目瞪口呆,我不明白小伟摔跤跟地板有什么关系,这是他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呀。

看着小伟发生的一切,我想起我小时候摔跤的情景。好几次我摔倒,也是趴在地上等待妈妈来扶我,有时也经常挤出了晶莹的泪花。可妈妈不像王奶奶那样,她总是在我企盼中慢吞吞的来到我身旁,然后说:她相信她的宝贝也就是我是个勇敢的孩子,勇敢的孩子摔倒了能够自己站起来。我象被施了魔法一样,真的自己站起来,然后妈妈拥抱了我亲了亲,问我事情的经过,其实都是我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妈妈总说让我吸取教训,下次小心点。有次我的头碰到了桌角肿了一个包,我大哭不止,妈妈亲吻着我的包包问我是不是很疼,我点了点头,妈妈说桌角把我碰疼了,我也把桌角碰疼了,我们去安慰安慰桌角好不好,我一想到桌角也像我这么疼就觉得很可怜,跟着妈妈抚摸了桌角安慰它不哭,我也觉得自己受到了安慰也就不感觉到疼了,当然也就不哭了。从此,摔倒的我都是自己站起来的,甚至还安慰安慰地板不哭,然后才告诉妈妈,妈妈表扬了我,还告诉我一个道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想到王奶奶与妈妈面对摔倒这一件事不相同的处理方法,我明白了妈妈是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告诉我人生的大道理:每个人都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像小伟摔倒是因为他自己不小心而不是地板的原因,他就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也明白了家是花圃,孩子是花苗。家教如雨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要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教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家训家风的故事篇三

家风是一家的'道德标准,如同粮食一般,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们家,也有家风,它就是如何做人。

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有一句话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而父母也从小这样教育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故意向一条小道扔小石头。虽然小道又窄又偏僻,爸爸看见,急忙上前制止我,并教育我道:“怎么能这样子呢?”“怎么……”我感到爸爸在生气,但又委屈地说。“你这样可能会让骑车的人摔倒,这等于是在陷害别人!”爸爸激动地说着,我在一旁默默地听着,慢慢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看到我好像意识到错误,爸爸的口气缓和下来,继续说:“儿子,你应该还记得去年摔倒的痛吧?骑车摔倒比那样还痛!”我下意识地捂捂左手,那道伤,令我难忘。这时,爸爸变得和往日那般慈祥,道:“快把那些小石子捡起来吧。”“好!”

一个教训,让我知道,我应该小心地做每一个细节,我生怕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伤害到他人。

当人,做人还要守时,虽然妈妈没有给我讲这个道理,但却总是用行动告诉我这个道理。每次,和别人约定出行时间时,妈妈总是要提早几分钟到达。她说,这样,才不会让别人等我们。有一次,我还戏谑道“宁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学着妈妈,养成守时的好习惯!

父母的一些举动,总能影响孩子。优秀的品质,就是从中培养起来的。

这就是我家的家风,它让我从中养成许多好品质,这样的家风,值得传扬!

家训家风的故事篇四

有一天,我.net和爸爸妈妈在永和吃饭。我点了自己最喜欢的鸡丝饭。我们边聊天,边吃饭,很快吃好了。我放下筷子,就要去玩。

妈妈把我叫住,告诉我说:“吃完饭,应该将碗、勺子、筷子、饮料杯子都整理好放进盘子,并将垃圾收拾好。”

我不懂,问妈妈:“为什么啊?打扫卫生的阿姨不是会收拾吗?”

妈妈耐心地解释说:“因为这样整理好了,就大大方便打扫卫生的阿姨。她可以把盘子一次性端走。”

我恍然大悟,说:“这样阿姨就不用那么累了,还可以节省时间。”

妈妈夸奖我说:“邓于零真棒!”

于是我把餐桌上的东西整整齐齐地收拾好。

打扫卫生的阿姨过来了。她看着我们桌子上的三个整齐的盘子,很开心的朝我们笑了笑,还说了声谢谢。然后轻松地把盘子收走了。

我站起来,准备离开,扭头看见旁边桌子上,一个小男孩正在认真地整理自己的盘子。

我们三个人开心地笑了。

爸爸对我说:“饭后收拾好盘子,对我们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但对阿姨来说,就大大节省了劳动。方便别人,就是方便自己。”

从此以后,我在外面吃饭,都会把自己的盘子收拾的整整齐齐,这个细节和行为,得到很多人的表扬。

家训家风的故事篇五

我们家虽然不是什么名门望族,只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家,但是我的父母打小时候起就告诫我一些做人的道理,让我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直到现在我还在用这些家训监督自己。如:“诚实守信,清白做人”、“玩地时候开开心心地玩,学习时认认真真地学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小孩子都有一个天性―爱吃糖,我也一样。

5岁那年,我自从吃了一颗糖后,就迷上了那闻起来香吃起来甜的味道。有一次,趁爸爸妈妈不注意,我?刷?得一下把桌子上的糖攥在手中,接着假装上厕所把糖毫不客气地吃了。随后,我蹑手蹑脚地把糖纸扔到了床铺底下,做完这些我开心地笑了,心想:爸爸妈妈肯定不会发现床下那些糖纸,而我就可以大饱口福啦!正当我得意忘形时,妈妈来了,她眉头紧皱一脸愤怒的气息:“儿子,你是不是偷吃糖了!”“没有。”我一脸无辜的样子。“那床底下的糖纸是怎么回事?”妈妈凶得像只豹子。在证据面前,我只好低下了头。爸爸闻讯赶来,他拿起我的手用尺子用力敲我的手训斥道:“爸爸不是跟你说了吗,我们不怕做错事,要诚实,一个人要是没有一颗诚实的心,谁还会和他交朋友?谁还会信任他?儿子,爸爸希望你能明白?诚实?这两个字的真正含义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爸爸这几句意味深长的话使我深受启发,从此我再也没有偷偷做事了。“诚实守信,清白做人”我要牢牢记住这句话,把它作为我们的家风家训,从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我还要把这几句话告诉其他小朋友,让大家共同做新时期的优秀少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家训家风的故事篇六

我的父母都是七十年代的中专生,我的爷爷奶奶则是四十年代的农民。自从我懂事开始,我听的最多的话是:做人要勤俭节约,以人为善,礼貌待人,诚实守信。特别是在我做错事时,爷爷最喜欢给我上政治课,奶奶则说了又说,我有时烦起来会来一次反抗式的大喊:“拜托,奶奶同志,您已经讲了n次了,我的耳朵都长了啊!”,可是奶奶似乎没听到我的反抗,还继续说:“你这孩子啊,要懂礼貌,刚客人来了都不懂得打个招呼!”。“我似乎对这样的教育已经习以为常了,这应该说是我这个家的家风吧。

从我记事起,我的家经常有客人,长辈们从来都是笑容满面地招待客人,把最好的东西拿给客人吃,最后客人走了才轮到我们这些孩子的份,我们从不敢吭声,客人们总会表扬我们:”你们家的孩子真懂事啊”,但是我调皮的个性,有很多时候也会招来长辈的不满。有一年的春节,我把家族要请叔公的盐鸡偷吃了一半,把鸡翻过身,当叔公吃时才发现,过后爷爷狠狠地批评了我,要我半蹲一个小时记住这次教训。

在我的家里,最勤俭节约的人是奶奶了。奶奶每天天没亮就起床做家务,等我们要上学时,奶奶已经出门去买菜了,每次家里有剩菜剩饭,奶奶从不倒掉,而是自己吃了。爸爸担心她胃不好,不让奶奶吃剩的食物,奶奶只好偷偷地吃了。有一次,我刚放学回家,发现家里来了三只小鸡,原来是奶奶为剩菜剩饭找到好的“去处”了,这真是两全其美呀!

要说诚实守信,那就要属我的爸爸了。有一回,爸爸心血来潮,向村委会承包了1000棵荔枝树,合同承诺收成时付给村委两万元,没想到那年刚好碰到强台风,1000棵荔枝总的收成不过两千多,很多好朋友都说情有可原,劝爸爸向村委提意见,结果爸爸向舅妈借了钱毫不犹豫的把两万付给村委,爸爸过后说“我的固执,是因为我的父亲从小对我说:做人要诚实守信。我没有预测好,只能自己负责呀!”

家风是雨,孩子是苗,这样的家风让我受益匪浅啊!

家训家风的故事篇七

大山养育了憨厚老实的父亲。父亲对我们姐弟的教育,虽无曾国藩那般著书立说,也没能像书香世家那般娓娓道来,但父亲用最朴实的语言教我们做人、成人的道理。

记得6、7岁时,我每天的任务就是带着弟弟到处疯玩,饿了就回家吃饭。有一次,看到一起玩的小伙伴手中拿着棒棒糖吃,很是羡慕。好奇那该是什么味道呢?于是我便决定自己也买2根来尝尝。回到家中,一看父母不在,自己便翻箱倒柜地找了10元钱,兴匆匆地往小店跑。手拿着棒棒糖的我们,一小口一小口舔着,边吃边回家。这情景刚好被干农活回来的父亲撞见,便问这棒棒糖是哪儿来的?看着一脸严肃的父亲,我原原本本地说出事情的始末。父亲摸着我们姐弟的头,说:“不经别人同意,就把东西拿来或借用,那是不行的,即便那是家人。要记住,除非自己的东西,否则要经主人的同意,才能借取!”我从父亲眼中读出父亲对我们姐弟俩责骂的不舍,也第一次知道有时随便拿家里的东西也会变成“偷”的概念!

后来,由于我们姐弟读书的需要,父母亲便在城关租了间屋子,到瓷厂打工。放暑假时,我到厂里帮妈妈彩绘,这才知道挣钱是多么的艰辛和不易。所以,一有空,我便承担了买菜煮饭的任务。有一天,我去市场买菜,经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买了几样自己精心挑选的菜。卖菜的阿婆找钱时,我发现多找了10元,心里一阵窃喜。要知道妈妈要彩绘多少个陶瓷才能换10元钱呀!在吃午餐时,我把这“喜”事炫耀一番,一旁的父亲听完之后脸一沉,说:“不是我们的东西不能要。钱要自己挣,那样才能花得安心!那阿婆种菜卖不容易!你现在就去把钱还给她!”

因为已经是中午,父亲允许我第二天才去。第二天,我到市场找到了那个卖菜的阿婆,把多找的10元钱还给她。起初阿婆一脸的`惊讶,紧接着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抓着我的手说:“真是个善良、懂事的孩子!以后一定会有出息!……”听完阿婆一席话,我这才明白父亲让我还这10元钱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那天,我也明白了财富要由自己劳动来创造!

10元钱是小事!10元钱是大事!它述说着做人的最基本道理!

家训家风的故事篇八

记得在我七岁的时候,妈妈得了一种病,经常会晕厥过去。有一天我听到一位老人说:“芭蕉的花能治愈这种病,但这种花很难开花,要好几十年才能开一次花,很难找到!我听了之后就想一定要帮妈妈找到这种花,帮妈妈治好这种病。

于是我就在村里的各个角落找芭蕉树,可这种花真的很难找,找到了树可没开花!当我失望而归时,在一户人家的大院子里发现了一棵芭蕉树,我抬头一看树上竟然有一朵开的正茂盛的芭蕉花,我心里不知道有多激动,不管三七二十一我爬上树摘了花就往家里跑,我把花拿给了妈妈,妈妈知道我这样做是为了治好她的病,可这种小偷的行为让妈妈很伤心,从此以后我再也没偷过东西。

家训家风的故事篇九

国有国法,家有家训。我家也有家训。但我这里写的不是家训,而是家风。

我们家的家风可多了,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就挑几个给你们讲讲吧:

爷爷奶奶都爱帮助人。有一次,对门的小哥哥一个人在家,奶奶就让他到我们家吃。吃饭时,奶奶不停地给他夹菜,把我都给忘了,也没见她给自己夹几口菜。真是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人想少。

爷爷对自己很小气,对别人却很大方,他总是告诉我们对别人一定要慷慨。有人借东西,爷爷二话不说双手奉出;有人遇到难处,爷爷定会鼎力相助。

爷爷从小就告诉我们要拾金不昧。有一次,我和妈妈捡到三百元钱,我就在妈妈的公司里东问问西问问,但是这是徒劳的。就在我和妈妈焦急地等待失主“找上门来”的时候,一位阿姨跑过来说钱是她我丢的。仔细询问过后,我和妈妈把钱还给了她。阿姨不断地向我们说谢谢。回家的路上,我和妈妈都为这件事而高兴,仰望星空,满天的星星都为我们拾金不昧的精神眨着眼,露出敬佩赞许的目光。

我也听过别人家的家风,大到,小到普通百姓:卖切糕的小哥的家风是用心去做每一块切糕,某位的家风是把每一个百姓的小事情做好。家风再普通不过了,但是,它是每一个家庭的支柱,支撑着每个家庭的良心。家风最普通不过了,但是,它都牵动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正能量。

乐于助人、慷慨大方、拾金不昧、诚实守信……家风让我家和睦快乐,让我们幸福健康。我会让这股正能量继续传递发扬。

家训家风的故事篇十

"家风",一般指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风尚和作风。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家风是家庭成员道德水平的集中体现。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其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发展。

家训家风的故事篇十一

我们家有个习惯,就是说”谢谢“。就算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请对方递个东西,都会说一声”谢谢“。有的人可能会觉得这样比较生分,但是我觉得很好。因为人往往会对身边最亲近的人放下应有的礼貌,反倒无意中造成最深的伤害。说一声”谢谢“,提醒我们,就算是至亲的家人,他们的付出也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也是要时时记得去回报,去感恩。因为一声”谢谢“,对方会觉得自己的付出并没有被无视。

可能是这种习惯在我们家已经根深蒂固,儿子今年才两岁,从会说话开始,带他出门,都会主动跟人家说”谢谢“,不论是坐出租车,还是去餐馆吃饭,或者是去医院看病,他都不忘跟人家说一声”谢谢“。而对方也总是会开心的微笑并惊喜的夸奖他,这也让他感受到礼貌带给他人的快乐。感恩他人,相互尊重,这是整个社会需要的一种风尚,也是说一声”谢谢“的意义所在。让我们对身边的人说一声”谢谢“,它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温暖,更和谐。

家训家风的故事篇十二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就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

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据周海婴所著《鲁迅与我七十年》介绍,鲁迅的教育方式就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有一天,周海婴死活不肯去上学,鲁迅用报纸打他屁股。后来,鲁迅向母亲写信解释道:“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