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思考论文怎么写(通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2:35:36 页码:10
最新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思考论文怎么写(通用10篇)
2023-11-18 02:35:36    小编:ZTFB

总结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是思考的结果的融汇贯通。在撰写总结时,可以采用时间顺序、因果关系、问题解决等方式进行组织和表达。以下是关于各个领域的总结示例,希望能为您的写作提供一定的启示。

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思考论文怎么写篇一

(一)基金管理现状和问题。

近几年来,全国社会保险总收入都超过了1万亿,其中,更是达到18823亿元。

老百姓的养命钱逐年在增加,一方面能起到稳定民心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会引起民众及社会各界更多的担忧。而年的“上海社保案”更是让全体民众忧心忡忡。在此之后,尽管以上海为代表,全国许多地区纷纷在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中引入了“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式。然而,因为诸多因素的掣肘,这种管理方式并未有效落实。使得以下问题依然存在:

1.社会保险费的坐收坐支。按照“收支两条线”的管理,社会保险费征缴之后进入基金收入户,而基金支出户负责待遇发放等各种支出项目,且这两个账户之间还需经过财政部门直接监管的财政专户。然而,全国很多地区依然存在社会保险费征缴之后并未经过这三个账户且直接支取的所谓“坐收坐支”现象。

2.社会保险基金挤占和挪用的问题。社会保险基金作为公共资金本应专款专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挪用。现实情况却是:部分地区没有将社保基金当做公共资金,对基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将其作为地方性的资金。甚至存在社会保险基金被挪用作财政支出和违规投资的现象。

即便是于年7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在相应条款当中也存在不足。首先,该法并未引入“收支两条线”的基金管理方式,这使得“收支两条线”仅限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各地的行政法规,其法律约束力明显不足。其次,该法中尽管规定了社会保险基金不得违规投资运营、挪用;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监管;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的设立和监督职能;经办机构对基金管理的信息披露机制。但却未对发生上述情况之后该如何惩罚做出具体规定。

因此,难以从法律方面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二)对策建议。

普遍推行并落实“收支两条线”的基金管理方式;并强化监管力量,落实监管责任,构建主辅分明、多重监管的基金监管结构。“收支两条线”的基金管理方式早已建立,缺的是普遍推行并落实;行政部门、财政、审计早已参与监管环节,《社会保险法》也明确要求建立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同样也缺少落实。

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已接近2万亿,理应强化并落实相关监管力量,以满足社保基金运营、管理的需要。在监管组织结构方面,构建一个主辅分明、多重监管的基金监管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是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的主体,从制定相关政策开始,对社保基金运营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财政部门的监督主要通过对财政专户的管理来进行,对基金的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审计监督依法对社会保险基金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事后的审计监督。

各部门的监督各有侧重,在相关的监管领域,都要履行好各自的职责。

三、服务理念、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

(一)现状和问题。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运行和管理当中,相当一部分机构和工作人员尚未形成“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的工作理念,缺乏“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意识,相反,“主仆不分”的意识和现象依然普遍。在接待参保者个人和单位时,许多经办机构和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生硬、语言粗俗;自恃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而对服务对象的询问或质疑冷嘲热讽;经办机构或部门之间相互踢皮球;将服务对象晾在一边,置之不理;因办理程序复杂而推诿、拖延。在工作时间安排上向其他政府部门看齐,“朝九晚五”、周末双休,因而工作时间和服务对象的工作时间重叠,很多时候参保者个人需要在工作时间请假来办理业务。

即使请假,又因为经办机构中午午餐及休息时间两三个小时,有效服务时间进一步压缩而多次往返。这样不合理的时间安排给服务对象造成极大的不便。以上种.种现象使得长期以来形成的所谓“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向民众进一步延伸的乡镇和城市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所,近年来为集中办事流程而在社会保险经办之外增加的诸如低保、公共就业服务咨询、廉租房申请等便民服务项目也因为上述现象的存在而未能收到应有的服务效果,民众对服务的满意度不高。

(二)对策建议。

1.树立“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服务理念。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是由财政供款、免费为参保单位和参保者个人提供经办服务的专门机构,是服务型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机构,是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些机构提供的服务是不折不扣的公共服务。

2.社会保险业务经办要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方式。市场经济中的买方市场时刻体现顾客偏好,由此成为公共服务理念的源泉。建设服务型政府,由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价值观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而提出的。服务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要求将服务对象(即参保者个人和企业)视为顾客,公共资源的使用必须以人为本,以满足顾客(服务对象)需求为己任,提供服务的满意度应尽量不受服务提供者的主观意识和态度的影响。为此,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并通过内部考核来规范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方式,才能杜绝办事推诿、拖拉、态度生硬和踢皮球等常见现象。也正是因为“以人为本”服务意识的建立,经办机构才能够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方便服务对象。具体建议是:借鉴邮局和银行等窗口服务行业的工作时间。这些服务行业上班时间早、中午照常办理业务、周末单休、节假日休息时间较短,因而其有效服务时间较长。

参考文献:

[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0.

[2]邓大松。社会保险关系顺利接续事关重大[j].中国劳动保障,,(10)。

[3]杨宜勇。全国统一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8,(4)。

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思考论文怎么写篇二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供给也呈现出十分紧张的态势。因此需要全面推动土地收集储备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土地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地方政府通过对土地资产的有效管理,确保土地的有序供应,实现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更好的促进土地储备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土地收购储备;规范化管理;重要作用;途径。

1土地收购储备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1.1有利于保护耕地。

我国是人口大国,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工作。通过实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能够有效的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整理和开发,有计划的将土地投入市场。我国人多地少,这就决定了在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这也决定了我国需要坚守耕地红线,避免耕地无限制转为建设用地的情况发生。需要着眼于城市存量土地,通过调整结构及节约利用,有效的满足建设的需要。同时还要积极盘活建设用地,有效的减少对耕地的占用,确保更好的实现耕地的有效保护。

1.2有利于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土地资源价值显化的重要方式,通过实施土地收购储备,能够有效的掌握土地存量,进一步盘活土地资产,加快推进土地流转,确保城市综合治承载能力的全力提升。在当前城市建设用地十分紧缺的新形势下,需要充分合理的利用城市的存量土地,实现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管理。通过对土地收购储备进行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更好的推动土地市场的完善,利用集中统一管理及有偿使用这种新的土地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将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有效的结合起来,有利于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

1.3有利于政府垄断城市土地供应。

土地作为国家资源,国家对土地资源具有调节的能力。政府通过各项土地政策来调整土地结构,并实现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而且土地收购储备工作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对提高土地地资源利用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下,政府能够运用各种手段及对储备土地的分布、价格和数量进行控制,确保土地管理的规范性。这不仅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强化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能力,确保土地的合理供应和调控。

2新时期加强土地收购储备规范化管理的途径。

2.1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围绕土地收购和房屋征收工作,规范了从项目启动至结束过程中诸多环节的工作程序,维护土地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提高了土地收购储备管理工作。凡需盘活的存量土地和新征集体土地的一律进入政府土地储备库,除依法可以划拨的外,原则上都应采取招、拍、挂方式出让,从而形成国有土地先储备、后出让或出租的供应机制,由政府控制土地一级市场。

2.2建立风险约束管理机制。

首先,清理整治土地市场,优化土地收购储备环境。为优化土地收购储备环境,进一步加强对土地市场秩序的治理整顿,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明确划拨供地范围,切实抓好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其次,建立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城市土地收购、储备、供应等工作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运作涉及到许多部门。因此需要建立协调机制,增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能力,提高土地储备和土地资产运营效益。第三,建立价格补偿机制,合理分配土地收益。应明确土地价格内涵,由中介机构来完成土地价格评估。土地收益分配应该结合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

2.3强化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力度。

对于土地一级市场,政府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其垄断的力度,从而使土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得以实现。并进一步控制好建设用地,做好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工作,加快对土地市场进行培育,提高土地市场的公开性、公平性和公正性,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并要强化土地市场秩序管理工作,集中力量来增强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确保土地资产效益得以发挥出来,保证土地市场运行的平稳性。

2.4增强储备土地调控效果。

通过制度土地储备中长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近期规划及市场供需状况有效的结合,进行土地储备计划的编制,实现对土地的计划管理。根据城市规划的需要来对城市储备土地范围进行规划,明确土地的用途,严格控制土地用途变更的情况,实现城市规划与土地储备规划及计划的有效衔接。对于储备及规划的土地需要统一进行规划,分期开发,对储备土地进行开发整理,做好储备土地前期开发工作,有效的.增加土地的附加值,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前期开发主要涉及到各种基础调入的建设,可以采用招标的方式方法来选择实施单位,做好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加快推进土地熟化,确保土地附加值的增加。在征地拆迁工作中,需要充分的发挥地方政府的主体作用及积极性,使各极政府成为什房屋拆迁安置的主体,进一步理顺征地拆迁机制,并使其与行政手段相配合,对土地出让收益分配机制进行调整,从而更好的满足房屋拆迁的需要。落实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明确组织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主体单位及实施办法。同时,明确储备土地供应涉及规划红线范围内的居民住宅原则上应实行原地或就近地段安置。进一步对供地的批量、时序和投入时机进行把握,加大力度盘活城市重要区位的存量土地,加快推动土地熟化,进一步对基础配套设施进行完善,通过科学供地,更好的挖掘土地升值的潜力。

3结束语。

当前国家在对土地管理工作中,将土地收购储备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以此来有效的实现土地的优化利用。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合理利用土地已成为各级政府调控经济及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加强对土地收购储备管理的力度,加快推动其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辉.我国一线城市土地储备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j].统计与管理,20xx,12,20.

[2]熊国平,万常庆,蔡安纲.当前土地储备制度的一些思考[j].江西建材,20xx,12,30.

[3]王茜.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问题与对策[j].新疆农垦经济,20xx,11,15.

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思考论文怎么写篇三

1.军地住房公积金贷款还存在着脱轨问题。由于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军一直是实行jun队官兵无论是转业抑或是复员都是采取在服役期满后回到地方工作的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深入,万众创业、全民创业热潮的涌现,很多退伍官兵与时俱进,选择了自己创业或者自谋出路。而在我国绝大部分省市都早已确立了公积金制度与住房分配货币制度的现状下,退伍官兵无法用自己的公积金贷款购房,因此就存在着地方与jun队脱轨衔接不上的矛盾。同时,由于部队官兵收入有限,收入渠道单一,一旦无法实现公积金的保障作用,就难以面对购房所需要的巨大费用,只能望“房”兴叹。

2.住房补贴资金支取制度规定不合理的问题。在领取和发放jun队住房补贴资金方面,存在着审批、核算不够规范、不够严密的问题,例如,会计核算时标准难以准确把握,有的人可以超范围领报住房补贴资金,抑或是本来不够领取补贴的条件,但是也领到了住房补贴资金;还有一些住房资金账目对不上号,导致无法开展规范化的管理工作,难以维护部队官兵的合法权益。同时,缺乏有效的补贴资金运作模式,挂账运转和计划兑现相结合的方式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往往遭遇将资金放在银行里会缩水的境地,造成一定的损失。另外,按照住房公积金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由于军人的住房公积金没有交在地方,因此不能在地方申请公积金贷款。一些地方为了更好地帮助军人解决这个问题,规定若军人配偶在地方工作且正常缴纳公积金,在购房时,军人可作为辅助借款人办理贷款,但是如果军人夫妻双方在地方都没有公积金的,则不可以办理公积金贷款。

3.经济适用房建设资金没有归口管理的问题。经济适用房是“民心工程”,也是我国新型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jun队实现经济适用房建设对解决中低收入军人家庭住房困难、保障军人住房权益有着很大的作用。然而,关于jun队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并没有实现归口管理,这就导致了经济适用房建设资金监督的盲点,长期以往会不利于完善住房资金的信息披露等。

队住房资金利益分配关系不够清晰的问题。jun队住房资金的分配关系到每一位干部、shi官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着强军兴军、开创部队建设新局面的基础。但是在一些单位由于存在着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局部利益的问题,在住房资金的公平分配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比如,有些单位出于自身利益,对本来不符合条件的人建立了住房资金账户,损害了其他人的利益,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5.个人账户资料管理未规范统一的问题。个人账户资料管理的不统一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个人住房资金账户资料不完整。与个人账户密切相关的材料缺少相关部门审核和官兵本人的签字确认,程序不严密造成资金补贴金额不准确。二是个人账户资料的手续不完备。由于每年年底,要根据本年度按月计算住房补贴汇总情况,打印出本年度的《jun队个人住房资金账户核对表》并交由本人见面核对,有的单位和个人没有进行规范化操作,这样就造成了资料的不规范登记。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没有真正落实住房资金规范化管理政策。目前,我国jun队住房资金规范化管理工作,没有设立专门规范管理及监督机构,直接由jun队的财政部门进行负责管理jun队住房的资金管理工作。而诸如经济适用房建设、现有住房的出售管理等jun队房改政策的制定则有营房部门制定。这样,在不断深化jun队住房改革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政策落实难的问题。并且,由于相关管理部门对于jun队住房改革政策认识不清,导致jun队住房资金管理审批程序不规范,甚至存在资金支取监管盲点,导致政策难以落实。

2.没有严格进行住房资金管理责任分工。由于我军现行的统一住房管理制度,各部门、各项工作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住房资金管理各项工作之间就存在广泛的联系性和密切的交叉性,一旦住房资金规范化管理工作出现纰漏,很难找出相关的具体责任人。这样,就很难保障落实jun队住房资金管理工作。为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防止推脱责任,有必要从制度上进行jun队住房资金规范化责任分工。

3.没有规范化管理住房资金与绩效考核机制。开展住房资金管理,必须制定具体严密的管理绩效考评机制,以便确保jun队住房资金的规范管理。现阶段,关于jun队住房资金规范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方面还没有确定的指标,相应的配套政策也没有完善,因此,有必要建立jun队住房资金规范化绩效考评制度,以便调度各管理部门的积极性,从而规范jun队住房资金管理。

4.没有建立对个人账户审核的严格管理。在我军实行住房资金货币化管理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历史原因,导致当时建户的原始资料不全,账户的建立条件把关不严,以至于为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建立了个人账户。同时,由于相关制度没有要求jun队人员在进行工作调动时必须转移个人账户,因此就出现了清算基本住房补贴明细表与个人账户档案信息不一致、计算标准新老脱节等问题,使得住房资金账户按月计算的以前年度数据不准确,影响了接收单位对住房资金账户的建立。另外,对于一些流动性的军人培训等衍生的住房资金账户更新问题没有及时修正,最终造成个人账户管理与实际的严重脱节。

三、今后应采取的对策。

1.加大力度进一步规范制度建设。一是要建立规范的住房资金筹措和管理制度,完善住房资金配套政策。只有进一步完善jun队住房资金的筹措和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源上对住房资金进行宏观的把握和调控。针对目前jun队住房资金管理的盲区,比如完善各部门的协调机制,出台相关法律来保障军人的实际效益。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住房资金的配套政策,因为,我国jun队的房改政策是一个有机整体,完善各项相关配套政策可以很好地协助住房资金规范化管理工作。建立规范的住房资金筹措和管理制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广大官兵利益出发的原则,不断完善和提高广大军人的住房资金标准,严格落实jun队住房货币化分配的公平性,规范执行现有的资金规范化管理政策,不断完善jun队住房资金配套服务,促进部队提高战斗力和增强凝聚力。二是要规范住房资金管理考评制度,加强住房资金规范化管理。建立和规范住房资金管理考评制度,为有效实施各项资金规范管理政策提供了依据。通过管理绩效考评,可以明确jun队住房资金管理的责任和了解jun队住房资金管理制度的具体施行状况,以便及时发现住房资金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薄弱环节,以便更好地保障军人的住房权益。

2.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强落实资金规范管理实施程序,一是要设置专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财政人员。jun队住房资金的管理工作理应由专业的管理机构和专业的资金管理财政人员进行实施管理。针对管理机构交叉权责不明确,设置专门机构和专项管理,可以有效解决管理政策落实不认真的问题。二是要加强住房资金规范化管理工作,理顺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建立健全的目标考核、业务培训、信息公开、限时办理、统计报表、档案管理、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建立和规范考评制度,可以更好地贯彻落实jun队住房资金政策制度,规范住房资金管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三是建立与完善监察监督机制,防患于未然,将权力关进“笼子”里,阳光操作,堵塞漏洞,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特别是对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环节和岗位开展风险防范,将关口前移,确保资金的运作安全。

3.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强落实资金规范管理实施程序,一是设置专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财政人员。jun队住房资金的管理工作理应由专业的管理机构和专业的资金管理财政人员进行实施管理。针对管理机构交叉权责不明确,设置专门机构和专项管理,可以有效解决管理政策落实不认真的问题,对于缩减管理成本、加大住房资金服务含量,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规范jun队住房资金,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专业的财政人员,可以准确操作住房包铁决算报表和资金报表的编排,并且能够把握资金运营过程中的各重要环节,统一而明确的管理机构设置和专业人员进行规范管理,也可以有效解决对房改政策认识不清而导致的对住房资金使用不规范的问题。二是切实提高对个人档案管理的重视。做到万无一失,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准确、合法。要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对档案信息进行纸质与电子化“两条线”管理,在日常工作中根据每一位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做到数据的及时更新与维护,以确保对军人个人账户资料数据的完整和准确。三是严格规范个人账户管理,加强审核发放管理。严格规范个人账户管理,加强审核发放管理,根据符合住房补贴条件的jun队人员供应实力,建立军人住房资金个人账户,不得擅自扩大建户范围,对与不符合条件而且已经建户的,该封存得要封存,该注销的要注销,以便保证jun队住房资金的挂账准确。四是要加强对调动人员的住房资金个人账户管理。对于调入人员住房的转移关系,军务、干部、营房部门一定要审核盖章;调出人员住房资金转移关系,要凭军务、干部部门的正式通知。对于住房资金账户的日常管理工作,个人账户录入必须准确及时,除每月及时录入以外,还应注意对相关软件之间的操作顺序进行审核,以避免数据提取错误,而账户转移封存、冻结等业务处理手续必须齐全,需要出示有关证明做相应的处理。在加强个人账户审核时,首先要明确界定享受补贴的人员范围;其次是查清个人住房状况;同时,还要审核其配偶的住房状况等。

四、结语。

把握大势才能赢得未来。近年来我国jun队住房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为推进部队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要在扎实地开展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实践活动成果中,进一步做好jun队住房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工作。爱是一条双向的大河。当前,我军正在深入抓好铸魂育人、抓好练兵备战、抓好正风肃纪,努力开创部队建设的新局面。笔者相信,经过部队财经、房管、后勤部门以及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在新的历史时期一定能够认真分析jun队住房资金问题和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解决住房资金规范的方法,为凝聚起强军兴军的强大的正能量作出贡献。

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思考论文怎么写篇四

摘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保密性、公共服务性等特征,会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单位内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的关键。现阶段,事业单位实施档案管理工作时,面临诸多问题,严重影响档案管理的水平,不利于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标准化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策略;。

我国事业单位在新形势背景下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但其也会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对其档案管理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需要做好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加快推进新一轮事业单位的改革工作。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不标准、不规范的问题,制约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要注重档案管理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档案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概述。

(一)重要性。

档案形成于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客观记录历史情况,属于确凿的历史证件与原始材料,所以做好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对于事业单位的档案材料来说,涵盖了单位发展中的总结与成果,集中体现着单位的科学管理,通过应用和查询单位的档案材料,可为后期内部管理提供有力参考。其次,档案管理不仅是事业单位发展和建设记录的重要材料,也是职工人生经历的参考资料,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最后,由于单位档案具有保密性等特征,可为相关法律部门提供档案查询机服务,更好地保障单位权益,推进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二)现状。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现状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1.重视不足。当前很多事业单位开始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逐步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自身,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全面、科学认识档案管理,不重视档案管理,无法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导致档案孤本、分散等情况,难以符合系统、集中、优质的社会档案利用要求,不利于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2.基础业务和法律规范意识薄弱。虽然有些事业单位完善了档案管理制度,但不能将其落到实处,组卷没有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整理,易造成组卷混乱问题;同时一些单位没有按照法定的程序来尚自销毁文件材料,或者是没有开展档案鉴定等工作。此外,有些事业单位不能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如《档案管理办法》和《档案法》等,没有充分意识到档案的优势,致使档案管理混乱,难以将工作落实到位。3.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设施有待加强。部分事业单位不能将档案的作用加以发挥,忽略档案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只关注档案的整理、收集等,片面认为档案不破损、不丢失即可。事业单位的档案室库房相对简陋、空气污浊,甚至堆放易燃杂物;接待室、办公室、档案室未实现三分开,档案保护设置缺乏齐全的配置。4.专业素质低且队伍不稳定。由于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极强,其工作效率取决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而部分事业单位对档案工作的专业性加以忽视,导致人员频繁变动,加上人员专业能力不强、专业素质低等问题,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作的有序实施。

二、推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策略。

第一,提高认识,加强宣传。为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应该加强档案宣传,鼓励人员积极学习与了解档案法律法律等方式,增强职工及领导的档案意识,让其从思想层面意识到档案的重要性,推动事业单位的持续、稳定发展。同时事业单位要保障档案管理人员的稳定性,要求工作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操作性及实践性,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大力培养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使其形成为社会服务的理念,熟练掌握及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第二,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事业单位要想达到档案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必须要打破传统的管理形式与工作理念,形成良好科学的管理意识,充分利用资源信息。同时单位落实档案应用工作时,应该对相应的档案进行参考,合理编辑单位实际发展情况,进而提高单位的知名度,保障不同部门的便利使用,推动单位的良性发展;或者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适当渗透现代化设备,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除此之外,相关人员对档案资源进行使用时,需要积极完善和优化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及管理水准,满足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目标。

第三,遵循“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无序的立卷组合是影响档案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因素,所以在管理工作中应严格执行“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做好相应地文书立卷归档工作,实现便捷化的检索利用、完善化的案卷、最大化的档案保管利用价值。当然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相关文件要求,切实解决好如下问题:1.明确立卷归档的重点,合理分工立卷,准确区分资料和文件,如很多文件资料在形式、内容等方面有所相似,这就需要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防止档案管理的信息冗余及重复读,促进档案利用率的提升。2.对文件立卷归档的时效性进行准确把握,做好现行文件任务后方可归档或立卷,以免出现档案的无序管理。3.由于档案材料是否完整收集关系到档案的价值,而案卷的装订质量与立卷方法对档案管理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所以要妥善处理好案卷装订质量及立卷方法等问题,实现档案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

第四,深化档案改革及管理方式。新形势下,事业单位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在检查、治理和管理的过程中会使用以往的检查数据,借助现代化档案管理的方式,对以往数据进行及时调取,促进监管效率的提升。由于档案材料类型丰富多样,单位人员在管理环节要维护档案资料,通过数字化扫描的方式来备份重要档案资料,做到妥善保管,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推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第五,依法治档,明确职责。事业单位应该依法治档,构建系统科学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保障档案管理工作按照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运行。值得注意的是,完善的机制和健全的机构是落实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事业单位只有在内部成立综合档案室,合理确定档案人员、档案室主任、档案分管领导,对其职责加以明确,根据内设机构的具体情况配备人员,形成系统的档案管理网络,才能满足档案室工作实际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重视不足、础业务和法律规范意识薄弱、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设施有待加强、专业素质低且队伍不稳定等,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因此事业单位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遵循“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深化档案改革及管理方式,依法治档,明确职责,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效能,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王云.浅议如何推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j].西部资源,20xx(01).

[2]田丽立.分析如何推进事业单位档案的规范化管理[j].品牌,20xx(10).

[3]陈俏丽.机关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强化策略探讨[j].科技展望,20xx(15).

[4]姚武.如何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15).

[5]李英杰.推进事业单位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策略[j].赤子(上中旬),20xx(07).

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思考论文怎么写篇五

截至底,平凉市七县(区)农机经营总收入56173.61万元,农机总动力135.9万kw,拖拉机拥有量26517台,配套农机具32576台(部),共有农机维修网点590个,农机维修从业人员756人。其中,一级维修网点18个,占总维修网点总数的3%,从业人员20人,二级维修网点63个,占10%,从业人员66人,三级维修网点361个、从业人员达528人。专业维修网点124个,专业技术维修人员124人。全年农机维修量达112361台(次),维修服务收入达6683.56万元,个人维修服务所得在0.93~11万元不等。有572家维修网点取得了工商部门颁发的《农机维修行政许可证》,占总维修网点数的97%,职业资格证持证率达到100%,《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持证率达到96%。“三证”齐全从业资格持证率达到92%。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基础设施差,维修设备简单。

经调查,全市约七成以上的维修点设备陈旧且残缺不全,缺少必要的维修器具和检测仪器,维修设备主要有电焊机、切割机、电砂轮和一些补胎、充气设备,一般情况下只能提供农用架子车、简单农用工具(如铁锹、镐等)和门窗的焊接、打磨、油漆以及农用车补胎充气等,没有承接和修理大中型高科技新型农机具的能力;缺乏修理场地,路边、屋前摆摊设点较多。

2.2从业人员文化技术水平低。

全市农机维修工总计1049人,高级工资格人数27人,中级工761人,初级工261人,高级工资格人数占总维修从业人员数的2.5%,且大部分人员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维修工对机械原理掌握少,缺乏必要的技术测量、故障诊断、维修保养等方面的知识,修理中主要凭感觉和经验换件修理,维修质量难以保证,农机具返修率高、农机户投诉率高。

2.3农机维修地区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五多五少,一高一低。

维修点市、县(区)多,乡村少;小规模网点多,大规模网点少;维修从业人员低素质的多,高素质人员少;服务项目上,科技含量小的传统维修多,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农机维修少;小型农机具维修多,新型、大中型农机具维修少;城镇维修点持证率高,乡镇维修点持证率低。据调查,多数维修网点以个体经营为主,一二级网点数量少,未形成维修行业强有力的拉动趋势;83%的农机维修网点取得的是三级综合农业机械维修和农业机械专项维修业务资格,多数集中在市、县及郊区。二级以上农业机械综合维修厂所共计60多个,农机维修网点区域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给农机具维修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因素。

2.4农机维修质量缺乏统一标准。

虽然我国相继出台了农机作业标准、农机安全技术要求、农机产品质量标准等一系列农机标准,但农机维修质量标准仍然空白。《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仅对农业机械维修资格应具备的条件作了具体规定,没有涉及农机维修质量标准和规范。农机行政主管部门在检查农机维修质量时,找不到衡量维修质量的`依据和标准,农机维修质量标准的相关规范法规亟待出台。

由于多种原因,农机管理与工商、质监等相关部门缺乏协调配合机制,管理环节薄弱。农机维修管理只是停留在行政许可层面上,不能依法进行动态的农机维修质量监督管理;加之农机部门管理工作经费不足,工作开展举步维艰;农机维修网点修理点量大、面广、分散,质量监督经费不足,常规执法检查不到位,致使部分维修网点出现农机具维修过程中农机配件以次充好,制假售假和坑农害农等现象经常发生。

3规范化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把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摆在与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技术培训、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同等重要的位置,将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农机化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农机维修制度,细化相关法规,加强组织管理。

3.2加强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

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应加强农机维修人员技术培训力度,注重农机维修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能技术升级。一是建议将农机维修人员培训拉入到阳光培训工程中,通过进村入户,帮助农民就地就近学习和掌握农机维修技术;二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模式,提高维修人员修理技术和技能,保证农机具得到及时的修理;三是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应与职业技能鉴定结合起来,同农机生产厂家技术人员联动起来,解决农机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更好地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

3.3依法制定农机维修质量行业标准。

根据农机维修工作实际,应尽快制定出各类农机具的维修质量的行业细化标准,预防各种因维修质量界定不清而引起的责任纠纷,从根本上维护农机户或农机维修人员的合法权益。

3.4采取各种有力措施规范农机维修网点管理。

全市农机维修网点统一设置网点名称、级别牌匾和统一规格的灯箱式广告牌;努力促成技术资格证、工商登记证、职业资格证“三证”齐全;建立和完善农机维修网点进、销、存台账制度,零配件有合格证、有标价签、有账本;建立健全农业机械维修档案和维修记录;明确公布维修工时定额和收费标准,合理收取费用;逐步加大对农机维修网点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职业资格证》和工商登记证的依法审验力度,依法取缔不法农机维修网点,努力营造良好的农机维修市场环境;加强对农机维修网点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实现农机维修网点动态化管理。解决目前维修网点结构不合理、维修点基础设施条件差、农机维修人员以次充好,坑农害农等不规范行为。

3.5加强农机维修监管,确保农机生产安全。

各级农机质量监管部门要把农机维修管理作为农机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规范健全农机维修服务人员技术培训、技能考核、维修质量监管等管理制度,促使农机维修服务人员严格按照行业规范开展维修服务,规范农机维修服务市场秩序,不断提高农机维修服务质量和水平,确保农机作业和生产安全。

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思考论文怎么写篇六

油田企业属大型国有企业,油田矿区大都是独立矿区,社区服务仍然是油田企业的一项重要职能,已成为中国石化集团油田企业的三大板块之一。降低社区服务成本,提升市场化运营能力,是油田社区服务单位面临的一大课题。江汉油田是典型的独立矿区,三大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油田社区管理服务的主体。笔者站在江汉油田层面,以五七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为基点,就油田社区服务经营管理过程节点控制作一探讨。

1推进市场扩张,拓宽经营渠道。

市场化动作,是中石化集团对油田社区服务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之一。推进市场扩张,拓宽经营渠道,是提升中心市场化运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关键是强化外部市场项目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市场扩张。

1)严控外部项目用工总量。物业服务工作大都机械化程度不高,主要靠员工进行现场服务,人工成本占比较大,而在远离江汉的武汉、荆州开发的项目,还需增加住宿、生活、沟通等补贴,人工成本更高。降低人工成本的首要任务是严控用工总量。应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压缩管理人员定员,岗位作业人员也按满负荷要求进行配备。

2)优化外部项目人员配置。在外部项目人员配置上,综合考虑经济效益、质量效益、社会效益,以质量保证为前提,经济效益为目标,社会效益为支撑,采取就地招聘与油田派遣相结合的劳动力组织管理机制,在保证关键岗位员工队伍稳定的同时,着力降低一般性岗位用工成本,除炊事员等骨干队伍由江汉派遣外,其他用工大多就地招聘,并优先录用主业单位在当地的家属,有效减少异地就业人数,降低住宿费、住勤费及交通费开支,缓解异地就业成本高的问题,也解决部分主业单位员工家属的实际困难,实现了一举多得。

3)优选外派人员住宿方案。从油田派遣到武汉、荆州等城市的外部项目工作人员,住宿成本较高,在减少派遣人员数量的同时,还必须注重优选住宿方案,综合考虑住房费、交通费、水电费等相关费用,力求成本最小化。一般来说租房比宾馆住宿低,派遣人员由宾馆住宿改为租房住宿,是降低住宿费用的有效途径。选择租赁房时,须综合考虑区域租金价格差异,交通费用差异等相关成本差异,选取最佳方案,在保障服务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做到住宿相关费用最小化。

优化机构、班组、岗位、活动设置,推行职能、会议、资料“三合并”,简化经营管理过程,消除无效环节,改进低效环节,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节约,从而提高管理活动效率。

1)合并管理职能。一是内部车辆集中管理。改变生产指挥车、生产运输车、环卫专用车分散管理的'格局,将中心所有车辆集中到运输队进行统一管理,提高运输队管理的幅度,充实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强化生产指挥车和环卫专用车的专业化管理,有效降低油料消耗和修理费用。二是现场服务规模化管理。对规模过小的班组进行合并,提高场所、设备、器材的综合利用率,提高了班组活动效率。在进行机构合并的同时,还对部分岗位进行了合并,如将中心办公楼安保值班岗与生产调度岗进行合并,消除重复值班,降低人工成本。

2)合并大型会议。大型会议涉及面广,会议成本高。中心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注重会议的策划,力求将多个会议合并召开,减少开会次数。如社区中心半年检查讲评会、经营纯净考评分析会、iso9000质量体系管理体系评审会,可合并召开。要注重策划,讲求实效,防止会议走形式,既节省会议费用,也提高会议效率。

3)合并基础资料。中心10个职能部门,各路都对基础资料有自身的要求,存在交叉、重复设置基础资料的现象;质量体系,经营管理,和谐创建等,对基础资料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要将基础资料归口到中心经营管理科,统筹考虑集团公司“三基”工作、iso9000质量体系、中心内控管理、文明和谐小区创建等要求,协调各职能部门意见,对基层单位资料进行整合、精简。按照这一思路,中心形成了4部手册统领16类、48项规范记录本组成的资料体系,消除了重复资料,实现了管理与服务过程的可追溯。

3细化预控管理,严把费用出口。

中心作为油田经费单位,收入来源渠道较为单一,管理局对经费指标压得很紧,从客观上要求中心细化预控管理,严把费用出口。应以目标管理为依托,精细预算为核心,严格考核为动力,量入为出,挖潜增效。

1)优化降本目标管理。中心下达基层单位的费用指标时,强化“四分开”、“四严控”。做到固定费用与变动费用分开,生产性变动费用与非生产性变动费用分开,锅炉供暖费用与常规服务费用分开,经常性费用与临时性费用分开,给每个基层单位明确下达单项费用指标30余项,同时还下达节约非生产性费用和节水,节油,节电、节煤等节本降耗目标,要求基层单位及班组严控水、电、油及零星材料费用支出,规范班组效益指标考核办法,统一班组主要效益指标分解考核台账,促进微观指标分解落实到人头,促进目标管理的深化。

2)推行精细预算管理。内控管理已推行多年,多层次、全方位的预算管理体系已趋于完善。应注重强化预算的科学性,要求各基层单位、各职能部门,根据中心核定的年度单项费用指标,深入调查分析,结合生产进度与季节性差异,在适当留有余地的情况下,准确制定月度预算,每月20日前上报下月费用预算,并附详细的预算说明。需发生现金支出的,必须提前两天上报资金计划,否则不予付款。中心财务资产科要加大预算审核力度,发现某单位、部门预算与实际不符的,一律要求说明原因,提高有关人员的精细预算意识,降低基层预算的随意性,提高预算的合理性。

3)强化成本费用考核。一是严格费用确认。要求物料消耗年有预算,月有计划,购有审批,报有依据,领有程序,耗有记录,不符合内控制度要求的费用支出不予认可。二是严格成本核算。严格水电计量跟踪监控,保持中心、基层、班组能源计量数据三对口,提高了现场计量数据与财务结算数据的一致性。三是严格成本考核。既考核总成本,还考核单项成本,特别是严格考核常规能源消耗成本,对费用节约率排名靠前的单位,月度挂红旗,作为年度评先选模的重要依据;对月度费用超支的单位,月度挂黄旗,并责成单位领导限期查明原因,拿出改进措施。四是实行效益挂钩。如无领导认可的特殊理由,月度累计常规变动费用超支的单位,暂停发放单位员工的月度效益工资。年终考核常规变动费用节约的单位,按节约额的50%提奖,超支的单位,等额扣减单位年终兑现奖。

4抓住关键环节,推进挖潜增效。

社区服务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锅炉供暖等服务项目又是高耗能项目,人工与能源成本,占总成本的80%以上。降低人工成本与能源消耗,是挖潜增效的两大关键点。

1)全员动手创效。中心员工能干的活,一律不外包,也不外顾临时劳务人员,环卫保洁、绿化养护、主排水沟清淤和小型维修工程,靠员工自己动手来完成。引领社区居民、社区党员、青年志愿者,参与“共创和谐社区、共建美好家园”、“清淤保畅通,为小区添光彩”等活动,营造社区共建、共融、共享的良好氛围,缓解了经费紧张的压力。结合油田矿区绿化调整,将规划淘汰的一些有价值的树种,自己动手移栽到特定区域,形成新的园林景观,如中心各小区物业站员工自己动手,从局水杉公园移栽拟淘汰的棕榈达1300棵,仅此一项就节约开支10万余元。

2)管理创新创效。以精细管理为出发点,大力推进管理创新,采用新手段、新机制,强化节水、节电管理。运输小区牧业服务站通过qc小组活动,解决了自动冲洗水冲式公厕冲洗频率自动调节系统,能够通过定时调节器,对不同时段的冲洗频率进行自动调节,中心对该成果进行了全面推广应用,并推广到了全油田,在保证冲洗质量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水耗。优化用电精细管理机制,在门卫等倒班作业岗位,完善电表电字交接机制,将电耗考核到各时段,各小班,落实到人头,促进员工节电积极性的提高。

3)技术革新创效。锅炉供暖是中心技术含量高的一项服务工作,流化床锅炉是近几年供暖改造增加的新设备,技术创新创效的潜力较大。应高度重视锅炉的高效运行,注重技术创新,中心综合调度科应大力抓好技术攻关的组织领导,各相关基层单位应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以qc小组活动为代表的小改小革活动。中心各锅炉房先后解决了引风机运行不正常,流分床锅炉输煤系统故障,锅炉燃烧不正常,排污泵耗电超标等突出问题,降低了能源消耗和设备故障处理费用。

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思考论文怎么写篇七

摘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体制中存在征缴部门不统一,工作不容易协调,增加管理成本,降低运行管理效率,征缴管理和社会保险管理相脱节,参保人权益受损的问题;在基金管理和监督中存在坐收坐支、社会保险费挪用和挤占的问题;此外,尚未形成“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的工作理念,缺乏“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意识。因此,应明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作为社会保险费用征缴的唯一主体地位;普遍推行并落实“收支两条线”的基金管理方式,并强化监管力量,落实监管责任;并树立“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服务理念,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方式。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于2011年7月1日的正式实施,如何依法行政、依法经办社会保险业务,进一步发挥机构职能成为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面对的严峻挑战。而认识各级经办机构的管理现状并解决其中的问题成为应对这一挑战的前提条件。当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中存在着征缴机构不统一、基金管理和监督机制未落实、服务意识弱化等问题。与国际上经办机构统一办理各险种业务的费用征缴模式和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还有不同程度的差距。

从行政设置和职能划分来看,中国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包括省、地(市)和县(区)三级。省、地两级负责指导和经办的双重职能,县(区)一级主要负责经办工作,他们直接为参保单位和参保者个人办理社会保险各项业务;也有部分乡镇和城市社区还设有社会保障事务所作为业务平台,从事社会保险经办工作。相对于县(区)一级经办机构,乡镇和城市社区的社会保障事务所不仅因为行政区划而更加贴近民众,在业务种类上,更增加了除社会保险(障)之外诸如低保、劳动手册、廉租房申请等各项民生需求。因此,后者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直接决定了民众的满意程度。本文讨论的重点便是地方层次的省、地(市)、县(区)一级经办机构以及乡镇和城市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所。

国务院发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社会保险费的征收机构由省、自治区和市人民政府规定,可以由税务部门征缴,也可以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缴。到年上半年,相继有部分省、自治区、市实行了税务部门征缴。从全国来看,到目前为止,既有部分地区完全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征收,也有部分地区完全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还有的地区则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税务部门共同征收这三种情况并存的局面,并由此引发了如下问题:

1.征缴部门不统一,工作不易协调。目前,部分地区的税务部门征缴社会保险费,不能依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只能依据《社会保险费征收暂行条例》,而后者并没有明确哪个部门是征缴主体。在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工作中,由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税务部门要相互传递涉及征缴工作的多项信息,工作环节和工作量增多,在一些地区这两个部门对社会保险征缴计划很难达成共识,计划下达难,两个部门之间容易产生矛盾。

2.征缴管理和社会保险管理相脱节,参保人权益受损。社会保险从参保登记、缴费申报、基数核定到费用征缴、权益记录以及待遇支付是一个有机整体。例如,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养老保险待遇与缴费情况相对应,且个人缴费记录要伴随参保人员一生。再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待遇享受情况也与单位和个人缴费情况紧密挂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税务部门同时征缴导致参保人员管理信息与缴费信息分别在两个信息系统运行,由于两个部门沟通不及时,造成本应统一的费用征缴信息流与基金流分割,影响个人账户记录、社会保险关系转移、退休待遇核定。同时,参保单位和个人对于往返于两个部门之间意见颇多,不利于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人为地增加了参保单位和个人的参保负担。

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思考论文怎么写篇八

摘要:生物化学实验室是高校教师和学生进行科研、实验的重要场所,通过多年的实践,本文探讨了实验室规范化管理中的诸多方面,并进行了有效的实施,以期为从事生化实验室管理的同行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生化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开放。

生物化学实验是为了配合生物化学理论教学而开设的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近年来,随着生物学专业的增多,招生规模的扩大,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学生人数也相应的增加,导致实验室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也进一步加大。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不断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建设,科学地对实验室进行管理,建立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完善高效的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是每一个实验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的责任。

一、科学管理和利用实验室设备。

生物化学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登记在册的,作为学校固定资产的仪器或设备,包括一些大型仪器例如紫外分光光度计、高速冷冻离心机、凝胶成像系统、大型培养箱等,以及一些大于200元的小型低值仪器,如电泳仪、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等,还有一些实验室内的固定设备,如试验台、通风橱、螺旋椅等。另一部分则是种类和数量众多,低值易耗的仪器,如电炉、吹风机、台秤、各种玻璃仪器等。为了保证生物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实验管理人员在熟悉每一件仪器的性能和使用基础上,建立了详细的实验室仪器管理制度,对于每一个大型仪器,都建立了使用和维修档案,无论是教师的科研实验还是常规的学生实验,对于大型仪器的使用都要有详细的记录,责任到人。一些利用率不高的仪器(如一学期只利用1-2次),管理人员定期对其进行检修维护,并做好维护记录,以保证在实验时正常运转。特别注意的是,这些大型精密仪器使用过后要及时清理上面的污物,检查性能指标是否正常,由管理人员存放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对于众多低值易耗仪器的使用管理,则根据实验计划的要求,将一个实验大组的学生(20-30人)分为十几个的实验小组(2-3人),为每一个实验小组固定实验台的使用区域和仪器橱,并配备一套仪器,学生在实验前清点数量,并在仪器清单上签字,实验过程中,如出现仪器损坏,学生要在仪器损坏登记簿上登记,能修复的应及时维修,不能修复的按有关规定进行酌情赔偿,并及时向管理人员申请补发,仪器的损坏程度与数量与实验成绩挂钩,这种措施极大地延长了各种易碎的玻璃仪器的使用寿命,明显降低了仪器的损坏数量,节约了实验经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负责、仔细操作的良好习惯。多年来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良好,为提高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提供了保证。

二、加强对实验药品的管理。

生物化学实验室药品种类众多,作为消耗品,如果不能科学合理的利用,会造成极大的浪费,也污染了环境。一般每学期开始前都要进行一次药品采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管理人员要做出科学合理的`采购数量,基本原则是根据实验计划,学生人数,准确的估算出各种药品使用数量,再根据库存药品现有数量,从而确定所需药品的采购数量。实验室内大量的药品在药品橱内的摆放上也应科学合理,基本原则是无机药品和有机药品分开摆放,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分开摆放,对于强腐蚀、易燃、易爆药品都要单独分开存放,剧毒性、麻醉性药品要有专门的保险柜保存,并定期检查,确保安全使用。许多贵重药品还要低温避光存放。为了使用安全,实验人员取用时要征得管理人员的同意,并对使用目的、数量及废料的处理措施等进行详细登记,在未征得管理人员同意时,严禁将危险药品带出实验室外。同一药品橱内的药品也要分门别类的摆放,例如将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磷酸盐等分别放在橱内的不同区域,以方便实验人员在准备实验时取用,这样大大缩短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时间,提高了实验效率。实验员在准备实验时,也应本着节约的原则,每一个实验都要根据实验要求和学生人数准确估算出各个试剂的配制数量,实验结束后及时将试剂瓶清理干净,并将每个实验所需的试剂瓶有序的排放在同一个区域,以方便下一次的实验。

三、健全和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关键。在实验教学中,管理人员应与实验教学人员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的监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实处。在学生初次进入实验室时,就从国家的安全法规、实验中所用仪器的安全操作,用电安全、接触有毒有害化学药品的安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一系列有关生物化学实验的安全意识培训,并教会他们一旦发生事故时所采取的必要措施。实验管理人员应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安全培训活动,如防火演练、安全逃生等,同时不断学习有关专业理论知识,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经常不断的对实验室进行防火、防盗、放灾害事故等防范措施的落实。如在正常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一定要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实验物品要摆放整齐,实验中产生的废物要指定地方,特别是用过的固体物品不要任意丢弃,更不能放入水槽内。实验完毕要整理实验桌,清洁用具,检查仪器,并将仪器用具放在原处,损坏的要按规定报损、报废或赔偿。学生每次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前,管理人员都应对其进行安全检查,找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督促学生加以改正。上述这些措施的实施,为实验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并为实验室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四、对实验室开放的管理。

为了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需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的能力,有效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生物化学实验室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开放。一般由学生提出申请,确定实验题目、需要的仪器、材料、完成实验的时间,然后由指导教师提出意见,实验管理人员根据学生人数和实验内容,做好实验仪器、实验材料的准备工作,实验药品的配制和实验操作均由学生自己完成,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应不断地参与对学生的指导。

[参考文献]。

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思考论文怎么写篇九

摘要:社会保险集中管理是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能够对现有人力资源数量和结构进行优化,紧密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重点工作和发展方向,构建统一、高效、安全的信息系统应用支撑平台,全面实现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领域的信息化,实现社会保险集中管理,通过系统整合和信息共享,为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之间的协同办理、业务衔接提供技术支持,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强人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以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优化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险集中管理。

实施社会保险职工集中管理,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包括节约和降低了人工成本、资源的消耗等企业成本,从而可以提高企业在其他方面的投入,加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在充分利用好现有人力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社会保险职工集中管理的实施,从原来各单位分设专门管理人员管理,所造成各项工作管理不统一、各项社会保险政策掌握不统一、人员配备资源浪费等缺点,转变成为服务团队中政策统一、人员管理统一、工作内容统一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机构。具体如下:

1.在管理模式上实现扁平化管理,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实现社会保险集中管理后,取消了二级单位办理业务环节,职工办理社会保险业务等可直接到职工服务大厅,进一步减少管理层次和中间环节,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2.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通过成立社会保险集中管理,整合相关保险业务,取消各二级单位的专业保险员,将保险办理职能上收至社会保险集中管理,并按区域设置业务服务人员,业务人员数量大幅减少,以前由各二级单位机关部室40余人承担的社保业务,现在可以简化为8个窗口12个业务人员完成。同时,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以前各单位养老、医疗、退休等业务分别由多个专人负责,业务能力专而不全,现在1名业务专管员可以完成涵盖养老、医疗、公积金、工伤、死亡、转移、调动等多种工作,每一个专管员都是多功能型业务员,不仅熟悉自己的管理范围,在特殊情况下还能随时补充到所需窗口,保证服务中心业务不断档,确保对职工服务不打折,人力资源得到了合理高效的配置。

3.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极大方便了普通职工,提高了服务水平。人是一切管理的核心,以职工为本,满足职工的需求,提升自身的服务,一切为职工考虑,减少他们来回奔波的时间,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使得企业人员流失进一步减少,保留工作经验丰富的职工,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成立社会保险集中管理,整合相关业务,实现了对职工的服务,改进了服务质量,真正体现了“面向职工、服务职工、方便职工”的宗旨。社会保险集中管理设在公司主厂区外,交通便利,可以集中办理各项业务,且毗邻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公司财务结算中心,职工前来办理业务无需办理进厂审核手续,各个窗口职能明确、标示明晰,节省了职工往来各处的时间,大大方便了职工,充分体现了公司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社会保险集中管理属于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它是解决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同时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我们的整体思路是从理念提升入手,以培养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为中心,以制度体系建设为保障。社会保险集中管理体系是以“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完善管理、加强统计、提升服务、支持决策”为主线,以集中管理为核心,构建统一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系统。建立社会保险集中管理体系的主体思路是“突出一个重点,加强两个融合,推动三个转变,实现四个覆盖”。即突出集中管理这一重点;加强各业务领域信息化工作之间、信息化工作与业务工作之间的有机融合;推动信息化工作从以各二级单位为主,向区域统筹、全面发展转变,从以本单位专属业务为主,向支持多单位多业务经办转变;从支持管理经办为主,向经办、服务、监管、决策支持转变;实现对各项业务工作、服务人群、系统功能、管理服务机构网络的“全覆盖”。具体特点如下:

1.以应用为先,突出实效性。所有有效的新型体系的建设都要以实用性为前提条件,社会保险集中管理体系是以服务优先、业务优先、应用优先为核心,以为各二级单位、全体职工服务为重点,兼顾业务经办和宏观决策,同时保证全面提高一体化信息系统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整体支撑水平。

2.数据集中,服务具有延伸性。构建统一的数据中心,建立集中式数据库,分类整合多个单位的数据信息,实现信息的完全共享与畅通;通过信息网络将服务延伸到各二级单位和基层职工,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服务支持。

3.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依据社会保险各项业务的具体要求,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整体建设,支持我市医保中心业务软件的运行,为服务配备统一的设施,配合本单位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相对应的模块功能,规范了体系的建设。

4.具有统一标准,资源共享。针对社会保险业务操作流程及单位具体情况,制定社会保险管理体系建设的统一技术标准和指标体系要求,并严格执行,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成果和设备资源,做到标准统一、网络互连、资源共享。

5.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及发展要求,制定一体化信息工作规划和信息系统建设方案,部署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方法、手段,并根据建设现状,对各业务分管窗口进行分类指导,有重点、分步骤地有序推进体系建设工作。为了切实保证成本利润动态控制体系的有效实施,制定了以下措施,保障生产经营工作的`高效运行。

三、结论。

企业建立社会保险集中管理体系向社会展现出了钢铁企业与时俱进的理念,传导了只有转变思想、开拓创新才能更好地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稳定地发展。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企业同时注意到了职工的需求,愿意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让职工少跑路、多办事,体验和享受生活,更好地节约时间,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伴随着人力资源的不断发展,我们也在不断摸索前进的方向,同时优化自身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让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险集中管理体系达到更高的水平,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对我国企业的影响。改变唐钢小社会,进而影响大社会,有利于填补钢铁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方式上的空白,为广大企业做表率,推动社会保险管理新型改革在我国的健康发展,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做贡献。社会保险集中管理有利于培养更多的保险综合管理业务员,让“一人多才”,改变我国人才紧缺的局面,使我国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强国。社会保险集中管理有利于提高社会稳定。用专业培训过的高素质人才为职工服务,大大提高了服务满意度,减少了聚众上访等不利于社会和谐的事情发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社会保险集中管理有利于带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扩展,比如招聘管理、培训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管理等,形成以优秀管理模式聚集的管理模式群,有利于提高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总水平。一个成熟的企业越应该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各项工作的基础。作为国内首家建立社会保险集中管理的钢铁企业,河钢唐钢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有效转型,以扁平化、一体化等现代化管理方式来适时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架构,形成了具有钢铁企业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型模式,实现了优化、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目标。最后,伴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不断发展,河钢唐钢公司人力资源部也在不断摸索前进的方向,将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让人力资源社会保险集中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延伸到更多的管理领域,为企业和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定炜.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目的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

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思考论文怎么写篇十

企业的经济管理,即对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企业进行经济管理主要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从以往的生产型经营管理模式逐渐过渡为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基本任务在于根据实际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经营发展的情况来控制企业发展方向,同时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依照企业员工的行为给予相应的报酬充分调动各项资源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使得经济效益最大化等。

二、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虽然我国企业经过长期的改革发展取得了比较客观的成绩,但是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方面的缺陷,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性相对较差,这就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步伐。

(一)现代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组织机构存在缺陷。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组织机构存在的缺陷严重的影响了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性,这主要是因为现代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机构工作不协调,相关方面的建设不够灵活。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程度的逐步提高和社会需求的逐步转变,当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不能够准确的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使其经济发展模式同社会经济体制相背离。同时当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针是寻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这类方针模式下的企业过于重视缔造经济价值而轻忽了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性。

(二)现代企业在规范经济管理模式方面的制度相对欠缺。经济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的重要前提,健全与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是保证现代企业各项经济管理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虽然许多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来约束企业的经济发展行为,但是这些管理制度过于陈旧,相关的制度比较宽泛,使得在企业经营管理操作过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指导意见。长此以往,现代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会变得更加无序、混乱,大大降低了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本身存在较大的问题。许多种类的现代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仍然无法摆脱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并没有完全的过渡到集约型发展模式下,这就使得许多企业在扩大企业规模、提升竞争能力的时候,必须利用投资的方式进行,以此来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但是过度的投资也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威胁,不利于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如此,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经济管理模式过于生硬,不能够同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密切结合。

三、提高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的措施。

(一)现代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组织机构。有效整合现代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组织机构是提升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性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尽可能保证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基础。当代企业内部的人力管理部门必须要逐步完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当中职员的设置装备摆设与活动,从而尽量的开发每一个员工的潜力和优点,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良好的条件。不仅如此,还应当不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现代企业工作人员的整体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也要根据现代企业的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组织机构管理条例,提高监管工作质量。

(二)逐渐明确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发展目标。当代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成长方针的主要条件,所以必需逐渐明确企业经济管理的任务,按照方针准确的调整当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工作计划。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人员要逐渐加强对规划的审核力度,不断的进行整合,从而优化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可靠性和可行性,进一步的提高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性。

(三)逐渐转变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当前我们国家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比较粗放,仍然没有完全过渡到集约型的发展模式。因此,企业自身也要逐渐提高经济管理质量,不断的改善自身的发展模式,从而优化经济管理模型,提高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性。企业也要定期的对其经济管理模式规范性进行评定和考核,不断的完善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着重对企业经营战略评定、企业目标评定、企业经营业绩评定等指标和实施方法进行更加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的规范。

四、结论。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性决定了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必须加以重视,相关的企业领导者要逐渐改变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这样才能够较大程度的改变当前企业的发展模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完善经济管理体系,壮大企业经济管理队伍,优化企业经济管理战略等,不断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更加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