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怎么写(汇总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2:36:40 页码:9
2023年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怎么写(汇总17篇)
2023-11-11 12:36:40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对自己成长和进步的认识和总结,通过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和变化。总结需要注重结构的合理性,段落间的过渡要自然流畅。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怎么写篇一

一、层次到位。

层次是说话、作文内容的次序,层次到位是正确分段的前提保证。每个历史问题的解答总有主要线索,有的按时间划分若干阶段,有的按地点划分几个地域,有的按社会结构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层面,有的须要按因果关系进行从因素到结论进行论证。我们应该找准适合题目的主要线索,依据线索,整理出第一层次的若干方面,这些方面有几个,就应用几个并列自然段去阐述。一般来说,在第一层次(或每个自然段)内部,只需要将知识要点化就行了,不必再细化第三、第四层次为更多的自然段了。

二、语言到位。

例如说鸦片战争就是特指第一次鸦片战争,不能理解为两次鸦片战争。所以,历史学科考试答题,不能自造历史名词,也不能用口头语言,文学语言,甚至修辞手法。要充分尊重历史学科语言的严肃性和科学性,采用教材中的标准概念、历史老师讲解时的正确观点来阐述史实,分析史料,评价人物。同时,文字要简洁,语言要精练。

三、书写到位。

要求用楷体或行楷体书写文字,不要用草体书写,一笔一划、减少连笔、工整清晰,自然爽心悦目;用笔、用墨也很重要,高考要求用0.5mm黑色签字笔,因此平时做题训练尽量靠近高考要求,不要用铅笔、亮度太低的蓝黑墨水、蓝黑色圆珠笔也少用;历史客观题目前都采用涂卡答题,我们在训练中应选用合格的2b铅笔涂卡,这样能很好地掌握这种铅笔的特性,以免上考场出现折断铅笔芯,涂得太轻、太重等不利现象;考试书写中千万不能出现错误字,否则会大煞风景,影响阅卷者对你的印象。

四、格式到位。

文科书写的规格式样是统一的,语文考试中作文格式应运用到历史学科作答中来。答题应分段,每个自然段起笔必须空两格,一行书写不尽的文字转行应该顶格继续书写,不能象做豆腐一样,四四方方一大块,不知头绪;每段字里行间要均匀大方,标点符号也要准确清晰,不能从头至尾只用“圆点”符号;同时,另一个极端也是错误的:有些同学将一道题的答案没头没脑地分成八段、十段文字,“豆腐块”变成了“面条”,这显然是逻辑混乱的表现。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怎么写篇二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953年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年,中国以五大国之一地位出席了日内瓦会议。

1955年,中国参加了亚非国家万隆会议。

二.外交新局面。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样,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主张,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称为“冷战”。

“冷战”的主要表现:

(1)“杜鲁门主义”——标志美苏“冷战”的开始。

(2)“马歇尔计划”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的重要政策。

(3)1949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55年,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组成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1949年,在美苏的主宰下,德国被为东德、西德两个国家。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1973年美军从越南撤军。

苏共党领袖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苏联改革走入了误区。

1989年,东欧国家发生剧变。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怎么写篇三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怎么写篇四

(1)“市”的形成: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2)“市”的发展: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宋代最的四大商业名镇。

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商帮。

商业城市: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的商业中心。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

商帮:明清时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的是徽商和晋商。

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

(1)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2)基本含义: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3)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4)影响: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怎么写篇五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

: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演奴隶社会(夏商西周)。

变封建社会(秦汉——明清):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封建社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

二、重农抑商。

1、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2、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3、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同外国的往来,而非完全禁绝。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统一管。

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

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但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怎么写篇六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

: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演奴隶社会(夏商西周)。

变封建社会(秦汉——明清):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封建社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

二、重农抑商。

1、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2、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3、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同外国的往来,而非完全禁绝。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统一管。

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

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但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怎么写篇七

1、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顶峰。

3、1856年天京事变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4、1861年总理衙门的建立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5、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6、《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8、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标志着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

9、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

10、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大革命)的失败。

11、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2、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军侵华战争的爆发。也标志着性抗日战争的爆发。

13、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4、1949年4月23日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15、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16、“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18、1976年10月江清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的命结束。

19、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了许多新规定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健全和发展。

20、1997年7月1日香港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耻辱,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21、《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22、《民法大全》的编纂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较终完成。

23、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24、《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5、1787年美国宪法的通过标志着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26、1789年颁布《人权宣言》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基本实现了争取经济自由、政治平等目标。

27、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欧洲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8、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9、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30、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31、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32、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较终形成。

33、1955年日本人均国民收入过了战前水平标志着战后经济恢复的大体完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怎么写篇八

1、早期方针:武力统一到和平统一、三通;倡导国共第三次合作等。

2、提出:

(1)20世纪80年代初。

(2)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正是通过。

3、意义:是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向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

二、港澳的回归。

1、条件:时机成熟。

(1)一国两制共享的提出。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2、港澳回归(略)。

(1)香港回归:(2)澳门回归:

3、意义:

(1)标志着: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2)开创了港澳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3)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包围国际社会以和平统一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1、缓和:1979年实现了两岸正式的停火。1980年三通放松。

2、进展: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了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1995年发表重要讲话《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3、展望:

(1)有利形势: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导。两岸的经济交流日益广泛并蓬勃发展。

(2)不利形势:岛内势力;外国反华势力等。

(3)解决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平统一方针。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怎么写篇九

形成:孔子与儒家(孔子儒家思想主要内容:仁;德政;礼。教育思想重点在有教无类和学习方法)。

发展:孟子(性善论;仁政说;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荀子(性恶论;仁政说;水舟之说;唯物思想等)。

(2)道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创始人老子,主张:道为万物本原;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为理想状态;辩证思想。

发展:庄子。思想主张:万物齐一;不执着于物。

(3)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其历史意义。

背景:经济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经营方式变化,小农经济开始出现。

政治:分封制度遭到破坏,贵族没落,新的社会阶层正在崛起,士阶层扩大,不同人从不同角度发表主张。

思想文化:学术下移,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被打破。

内容:各家主张战国时期的儒家和道家之外,另外还有法家思想需要注意,为后来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2、汉朝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

背景:汉初黄老之学不能解决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后所面临的社会问题。需要新的理论适应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与汉武帝的反应。

作用: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3、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

(1)背景:魏晋南北朝: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唐朝:调和之风兴盛,―三教合一‖弥漫各个领域。;儒学丰富、更新深受佛道影响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又要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理或天理为其核心观念。

(2)内容:程朱理学代表:程颢、程颐、朱熹。主张:a、世界观:理。(在世界――本原、在社会――儒家道德伦理,在个人――人性)。

b、方法论:格物致知,即研究事物,穷尽事理。(事理不是科学知识而是人伦道德)。

陆王心学:强调了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代表:陆九渊、王守仁。

b、方法论:发明本心以求理,内心反省。

王守仁主张:a、世界观: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佛,即心是佛)。

b、方法论:致良知。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知行合一。良知支配行动。

(3)影响:a、是宋明儒学主流,影响深远。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怎么写篇十

2、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是:陈独秀建立的上海共产党组织;。

3、中共一大决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4、中共二大制定了:和最低纲领;中共三大决定国共合作;。

5、标志国共合作形成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6、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

7、“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8、成为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怎么写篇十一

(一)政治—由奴隶社会到统一的封建社会:

1、夏商周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时期,井田制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基本制度。

2、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各民族的融合,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统一趋势的出现。

3、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关系的变革,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百家争鸣理论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二)经济—奴隶经济到封建经济。

1、夏商周奴隶社会的农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井田和贡赋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使用和推广,井田向私田过渡,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推动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变法,尤其是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三)民族—华夏族为核心的民族融和。

中原华夏族,周边的匈奴,东胡,戎,羌等,通过战争和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四)文化—封建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孔子和老子分别创立了儒家和道家学派,反映了春秋时期奴隶制度瓦解的状况。

2、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分别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发表对社会变革的看法,提供不同的哲学,伦理和治国思想,对后代影响十分深远。

3、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物理和中医有了相当发展,许多成就位居世界前列。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怎么写篇十二

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商代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演变:

a演变过程为: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b演变的总趋势:由繁到简。

了解古代中国的书法家。

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主要书体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楷书:具有实用价值。魏晋时期的钟繇、王羲之;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草书: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代的张旭、怀素等。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怎么写篇十三

一.(1640——1870)。

17到18世纪间,世界处于大变幻,封建统治已腐朽,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夺了斯图亚特权,颁布《权利法案》,建立君主立宪。

揭开欧洲革命序幕,推动世界历史发展。

美国13块殖民地,摆脱英国得独立,发表《独立宣言》,制定1787年宪法,形成联邦国家。内战中奴隶制度被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道路。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雅各宾派掌了权,罗伯斯庇尔当了政,打退反法联盟,平息国内叛乱。

俄日实行资改革,结束分裂、走向统一是意德。

资本主义国家正兴起,资本主义制度正确立。

人类进入蒸汽时,英国有最多殖民地,亚非拉美受摧残,成为殖民大国的生命线。

二.(1870――1914)。

科技带来不平衡,相对缓慢是法英,美国德国速度快,经济几乎超过英,日俄虽有封残余,经济发展成定局。对内压迫外扩张,两大集团成对立,帝国主义已形成,重新瓜分殖民地,一战爆发是必然地。

作战双方陷泥潭。1917到18,交战各国革命拉,俄国十月建政权,决定退出世一战,美中同时把战宣,协约政竞力量添,迫使德国战败降,一战这才算打完。1914――18,一战大了正四年,30多个国家遭灾难。

四.(1919――1923)。

为了重新分世界,巴黎和会制条约,确立凡尔赛体系,建立欧亚非新秩序。为了制裁侵略、维护和平,1920年国联成立,因为英法控制操纵,实际成为帝国工具。

《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九国公约》三约构成华盛顿体系,美国地位猛提高,与英海军比例齐,确立帝国在远东太平洋新秩序。

两次分赃会议,形成凡——华体系,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没有消除,还存在着战争危机。

五.(1924——1933)。

会后经济较稳定,但仍发展不平衡,美日发展为最快,英法德国也没停,经济恢复大战前,表面看来似“繁荣”,实际根本不稳定,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在,经济处于无政府状态,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波及别国受牵连,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整个世界动荡不安,为了摆脱此局面,各国纷纷寻方案。

六.(1933——1939)。

美国通过换总统,罗斯福上台施新政,金融工业得调整,经济恢复并发展,国家政局较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在,实际潜藏危险情。

德意日走向法西斯,墨、希、兵部勾结成,疯狂扩军又备战,英法纵容也不管,美国“中立”把军火贩,法西斯德国胆子大,二战由它起祸端。

七.(1939――1945)。

德国闪击波兰,世界爆发二战,英法纵容惹的祸,致使两国受摧残,法国政府投了降,英国被炸近百天,如果不更换首脑,下场与法没两样,丘吉尔上台情况变,德国转身攻苏联,战前协定德撕毁,苏联开始保卫战,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其名曰“共荣圈”,反法同盟必须建,求同存异保国安。

德意北非战场败,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转,德意孤立没有援。

反法西斯占主动,四个会议很关键,德国投降无条件,美国对日投两弹,苏联红军中朝战,中国抗日正八年,对日决战在眼前,日本下场如德惨。

二战终于结束了,39――45正六年,反法西斯的胜利,经验教训值得谈。

八.(1945――1991)。

1.战后帝国主义力量弱,三个法西斯消灭了,英法二国倍受挫。

美国登上霸主座。对苏实行“冷战”策,开始遏制共产主义。

对亚实行“热战”,中国边境危险,要把朝越作跳板,对准中国开战。

三国军民齐心战,美国美梦难实现。美苏两国的对立,直到欧变速解体。

2.战后社会主义力量大,诞生了一批民主国家,实现一国到多国,社会主义阵营在扩大,亚非拉美也独立,第三世界在兴起,万隆召开亚非会,奉行不结盟和独立,重大问题自己处理,帝国主宰成结局,为争取经济新秩序,七十七国集团也成立,此时美国仍第一,日本经济仅次于。

南北对话行不通,南南合作正进行,多级国家在发展,一超多强是当前,和平发展是课题,三大任务摆面前,世界人民要牢记。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怎么写篇十四

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

两大准则: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局限性: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妇女权利受限。

性质: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

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影响深远的原因:

1.统治范围广,传播远。

2.比较完善,系统性,逻辑性强,法理精深。

3.有一些人类共同准则。

4.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之不断修正。

5.其发达是罗马统治者尊重法学,尊重法学家的结果。

一、改善记忆效率的策略。

普及人脑记忆的科学知识。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主要利用历史第二课堂,开设高中历史复习记忆微型讲座,邀请在记忆心理学方面有专长的老师讲解人脑记忆的科学知识,也适时地让少数在这方面学有心得的学生现身说法。当然,记忆心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科学,指望通过几次讲座就能让学生谙熟其规律是不现实的。为了能够让学生持久关注这一问题,课题组成员还分工编印了名为“探究人脑记忆奥秘,改善历史记忆效能”的小册子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一步学习和消化。

二、杜绝满目地背诵。

高中历史课外书看得太多太杂溶剂记不住,甚至混乱你原本已经记住额高中历史知识,这个现象在我们当时的班上的一些女生身上我感觉特别严重,这是个误区。

三、调动各种感官。

实践告诉我们,记忆时若只有一种感官单通道地记忆,效果远不如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好。高中历史复习有效复习所以在记忆高中历史知识时,除了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想外,还应多动口、多动手,以增强记忆效果。当然,历史记忆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只有在今后的教研实践中充分调动广大师生,不断挖掘校本资源,才能把“如何改善历史记忆效率”这一工作进一步做细做实,为实现初中历史的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理解记忆:

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死记硬背就行,但是碰到新的情境和材料就无从下手,因此强调理解性的记忆。

把握教材:

提高理解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对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历史材料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将教材中的句号变成问号。

寻找规律:

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掌握历史单元特征和发展趋势,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些知识点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如要理解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经济发展的原因时,主要是“生产技术的提高”、“经济政策的调整”、“社会秩序的安定”、“民族融合的加强”、“中外经济的交流”、“人民辛勤劳动”等;讲经济发展的表现,主要是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中外经济交流几个方面去总结。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怎么写篇十五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由台湾中华民国政府所占据。

(2)新中国政府一直为恢复合法席位而斗争。

(3)20世纪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当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4)美国长期的孤立政策逐渐破产。

(5)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渐提高。

2、恢复:

(1)时间、标志:1972年10月第二十六届联大通过。

3、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胜利,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关键:中美关系的缓和。

1、背景:

(1)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苏关系恶化,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战略选择。

(2)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3)改善两国关系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成为双方的共同要求。

2、实现过程:

(1)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

(2)标志: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并与中国在上海共同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3、意义:结束了两国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

4、正式建交(发展):1979年1月。正式建交。意义是两国实现了正常化。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1、前提:中美关系正常化。对日本朝野巨大震动。

2、实现过程:

(1)《中日联合声明》。(2)正式建交:1973年,两国互派大使。

3、意义: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这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怎么写篇十六

对于学生来说,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很重要,一次的考试成绩说明不了什么,一次的失败不代表会一直失败下去,刚步入高一,在学习上难免会有一些不适应,这时候更需要给自己加油、打气,相信自己是最棒的,置身现实,接受一切,环境不会改变,作为学生要做的就是去改变自己,以快乐、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一切未知的事情。

2、课前、课后都要看书。

万变不离其宗,对于学习而言,书则是最主要的,任何的知识都来源于课本,从中可以延伸出其它的知识,这就好比一棵大树生出了新枝是一个道理,对于高一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更应该多看书,当然看书也是有讲究的。课前看书是为了提前预习上课的内容,自己大概有一个了解,当老师上课时,自己可以理解着去记忆,带着目的去听,这样的课堂效果会更好,因为你是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的知识。

3、做专题练习。

上高中以后,课本上的知识固然重要,但若做不到学以致用,即使把知识点都记住也没用,学习是要靠方法的,在知晓知识的基础上多做一些专题训练,既能查看自己的学习状况如何,还能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当然,在做专题训练的时候,还需要学会在弱科上多下功夫,这才是提高成绩的好办法,若你只做自己会的题,放弃不会的,到头来的结果就是,会做的依旧会,不会的依旧不会,感觉自己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可最终却没给自己的成绩带来任何的改变,从而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这不利于之后的学习,毕竟高一才刚开始,不需要怨天尤人。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怎么写篇十七

1、1986年,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在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座西汉初墓发现一张西汉初年的纸质地图,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纸。

2、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的造纸经验,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作原料,蔡伦造纸术,深得东汉和帝的称赞,这种纸被称作“蔡侯纸”。

3、造纸术向外传播的顺序是:4世纪,传至朝鲜,7世纪,传至日本,8世纪,传至印度、阿拉伯国家,12世纪,传至欧洲、非洲,16世纪,传至美洲,19世纪,传至大洋洲。

4、东汉时期的数学专著是《九章算术》,按照题目的应用范围和解题方法分类,系统的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

5、东汉时期,我国最的医生是张仲景和华佗,他们两人的区别是:一个身处朝廷,一个身处民间。

6、张仲景的著作是《伤寒杂病论》,主张“辨证施治”。他本人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7、华佗是东汉末年一位医术全面、犹擅外科的民间医生,被人誉为“神医”。他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的医生,他还注重对疾病的预防,创编了“五禽戏”,模仿虎、熊、鹿、猿和鸟五种禽兽的动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