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如何写新媒体时代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论文(大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6:53:26 页码:10
最新如何写新媒体时代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论文(大全13篇)
2023-11-18 06:53:26    小编:ZTFB

邻居是我们生活中的朋友,他们的互助和关怀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怎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呢?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激发你写作的灵感,让你在总结中获得更多成长和进步。

如何写新媒体时代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论文篇一

“视觉文化”的概念最早由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在19提出。“视觉文化”是指以图像符号为构成元素、以视觉可以感知的样式为外在表现形态的文化,视觉文化以影像为中心,改变了人们千百年来接受信息以文字为核心的文化形态。如今,在高科技的支撑下,视觉文化使人们在接受信息时又回归到了人类童年时代最常用的认知方式,视觉文化是最贴近自然、最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综合文化。

目前,国内媒体发展已进入全新的阶段,无论是传统主流媒体还是市场化运作的地方媒体,以及大型网络新闻网站平台,大都进入“融媒体”阶段。无论是网站还是报纸杂志,要想在新闻竞争和企业化运作上获得先机,无不是充分利用利用微博、微信、网站,结合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充分发挥这些媒体的共同点和互补性,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集团。

新闻摄影在这种现状下,日趋成为媒体争夺受众群体的利器。好的新闻摄影作品无疑会在视觉上吸引受众。如今,随着中国新闻媒体进入融媒体时代,一批在市场上逐步做大做强的新闻媒体逐步脱颖而出,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些市场化的融媒体灵活多样的管理机制,为新闻摄影记者的流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由此给新闻摄影记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全能型摄影记者。曾有一段时间,一些媒体要求摄影记者用摄像设备,同时完成报纸所需的图片报道和网站播放的视频新闻,乃至报纸的文字报道。这就使得全能型摄影记者既不同于传统报纸的摄影记者,又不同于传统电视摄像记者,也不属于以前手拿dv摄像机的网络视频记者。新闻单位要求记者采回的新闻素材既能为网站、微博、微信供稿,又可供电视使用,同时还能满足报纸截取单幅瞬间新闻照片之用,有时还要求记者撰写稿件。

这些新媒体、新机制,促使一批年富力强、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的摄影记者脱颖而出。客观上为正在转型的融媒体降低了采访成本,还为转化充分发挥摄影记者的劳动效率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但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许多新闻媒体逐步认识到,要求记者过多地完成多重采访任务,这些任务看似有着相似性,似乎可以都顺带完成,但事实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别。例如,新闻摄影和电视摄像,在拍摄角度和画面取舍上,就有着很大的`差别。实践表明,视频截图往往是聊胜于无的无奈选择,要想得到好的效果,还需要优秀的新闻摄影记者。

在融媒体读图时代,报纸、微博、微信以及网站的编辑更加注重新闻图片、版面、标题、色彩、结构等是否具备引人注意的视觉要素,对新闻摄影的要求实际上是提高了。优秀的新闻图片与报道内容和版面有效结合起来,才能综合体现新闻事件板块的整体性,这其中能够吸引读者阅读该新闻的视觉黄金几秒钟的新闻摄影作品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如今,许多媒体都深刻地认识到了新闻摄影记者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许多新闻媒体又重新定位了摄影记者,强调了新闻摄影的专业性,使新闻记者在融媒体时代获得了新的事业机遇。

二、手机摄影、自媒体群众性摄影对新闻摄影记者的冲击。

在过去,制约摄影记者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媒体版面所能提供给摄影记者的空间。在融媒体时代,新闻摄影记者发稿平台多了,发稿渠道多了,但在传统媒体时代就存在的一个老问题依然在一些媒体存在,大多数传统报纸中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摄影记者往往和版面编辑在选择图片的认识上存在差异,同时在沟通上也存在着问题,由于专业不同,思维方法存在着较大差异,摄影记者可能更偏重图片的视觉效果,版面编辑可能偏重图片的新闻价值和版面整体效果。为了统一媒体版面的视觉效果,许多报纸设立了图片总监或图片编辑,便于协调版面和管理图片。他们负责新闻媒体的整体视觉效果,肩负着版面设计、组织新闻、策划新闻等职能,统筹新闻图片与新闻的关系,使新闻传播达到最佳效果。

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数码科技在给摄影记者带来便利的同时,又给摄影记者带来了新的挑战。,日本京瓷公司发布了首款拍照手机;,索尼爱立信公司推出全球第一款百万像素的拍照手机。手机摄影、数码摄影的大众化普及,给编辑部视觉总监或者图片编辑带来了新的稿件来源。

随着移动互联网、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手机摄影把原创的图片通过自媒体在网上分享,快速扩散传播。很多新闻事件发生时,最早在现场的往往是普通市民,当记者赶到现场时,拍摄新闻图片时可能早已失去了最佳拍摄时机,其新闻价值也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普通人的摄影作品便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专业摄影记者在突发新闻事件爆发时不在场的缺憾,增强新闻摄影的现场感和实效性。

7月7日,伦敦地铁爆炸案震惊世界,该事件的现场新闻照片最早刊登在了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的头版上,拍摄该照片的人并不是专业新闻摄影记者,而是一位普通乘客。手机拍摄的新闻照片第一次出现在了传统媒体的头版,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在突发新闻事件中,图片的时效性、现场感、真实性是评判照片优劣的重要标准。在遇到一些新闻事件时,在现场的普通人可以随时拿出手机把转瞬即逝的画面记录下来。手机拍照简单智能,摄影师更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构图与抓拍上。手机新闻摄影的发展为普通人提供了做新闻记者的机会。在一些新闻事件中,有时手持显眼的单反相机的摄影记者,会破坏现场的本来气氛,使被拍摄对象发现有人在拍摄,而故意做出一些动作。相较于职业新闻记者来说,手机不引人注意,更隐蔽,拍摄出的摄影作品会更接近真实。在一些负面批评新闻报道中,单反相机的体积大,拍照目的性强,摄影记者很难取得想要的画面。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手机摄影记者”的队伍中,手机拍摄的画面质量不断提升,普通人的手机摄影作品被媒体采用也不再稀奇。这难免给摄影记者带来冲击。

三、摄影记者应对新挑战的策略。

数码相机和手机摄影的全民摄影时代的到来,为新闻摄影的竞争带来了革命。在充斥着视觉文化的融媒体新媒体时代,各类媒体毫不吝惜网页、版面,浓墨重彩地以大量大幅图片,或跨页图片冲击读者的视觉神经,吸引读者。各种新媒体的发展为新闻摄影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相应地提高了新闻摄影的地位。

在当今数码网络时代,银盐摄影时代新闻摄影的技术壁垒早已不存在,普通人都可以进行新闻摄影,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在更高层面上以全新的视角把握新闻事件。在新闻竞争中,新的媒体也对新闻摄影记者提出了新要求,这主要体现在要求新闻摄影记者要掌握多种新闻技能,能够在更深层面拓展新闻的深度。

在面对重大新闻发生事件时,媒体更加需要图文并重的深度报道,以及大篇幅图片报道来全面诠释新闻事件,增加读者对新闻的理解和视觉感知。这些深度摄影报道,通过大量的新闻图片来讲述新闻故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深度摄影报道一般由若干幅有相互联系的新闻图片组成,通过记录新闻事件、讲述新闻故事、展现社会现象,来表达新闻的主题。与单幅照片相比,深度摄影报道阅读上更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内容更丰富,叙事能力更强。

融媒体的发展还促进了新闻摄影记者的职业化进程,这也培养出了一批专门拍摄社会新闻、教育新闻、法制新闻、经济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新闻领域的专业摄影记者,他们对采访行业有着更深的了解,采访更专业更有深度,能够很好地发挥职业新闻摄影记者的优势。

如何写新媒体时代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论文篇二

论文摘要:文章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竞争,阐述了广播技术发展的当前形势和发展趋势,介绍了开展网络广播技术的优势。结合大连人民广播电台的数字化、网络化系统建设,进一步阐述广播技术要紧跟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潮流,用科学发展的观念开展广播事业。

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媒体时代。计算机技术、数字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广播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传统的广播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正面临着新媒体的激烈竞争和挑战。正确分析形势,以科学的态度认真研究、总结广播的特点与规律,发挥广播优势,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各种有益的探索,对于推进广播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互联网发展迅速,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2。98亿,普及率22。6%,首次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1。1%)。城镇和农村电脑拥有量为每百户62。6台和3。6台(2000年分别是9。7台和0。5台)。宽带网民达2。7亿,占总网民数的90。6%。手机网民达到1。176亿,较07年增长了133%。特别是3g网络的应用,使手机流媒体传输技术产生极大的飞跃,流畅地无线上网已不再是奢望。

信息传播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就迫使传统广播必须面对数字多媒体的挑战。网络上文字、声音和视频的获取已非常容易,而传统广播受频率资源和发射功率的限制使听众受到一定范围的影响,因此广播也必须开阔视野,基于互联网发展网络广播,使受众全球化。所谓网络广播,就是以internet网为传播平台提供音频和视频服务的网络媒体,是传统广播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会使网络(视频)广播的听众越来越多。网络广播具有许多特有的优势:

一、随着各种终端接收设备的普及,受众参与广播的活动也将增强。“互动性”的加强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性听广播,使听众可主动与传播者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网络人们还可以随时自由选择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具有自由的选择权,在保存、查询、历史回顾等方面发生飞跃性的变化。

二、不再受传统广播覆盖面的局限,突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借助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平台,哪里有互联网,哪里就能收听广播,使广播覆盖全球。

三、通过相应的技术发展建设,可方便地实现视频广播,充分发挥广播的信息量大,传播快捷迅速的特点。视频广播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收听广播的方式,广播也可以“收看”了。

我台紧跟新媒体时代先进技术的发展潮流,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于2008年年初对我台播出系统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将信息时代的三大前沿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卫星技术应用于广播,使广播得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广为传播”。此次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包含三大部分:

一、建设一套全新的数字化播出控制系统。播出控制系统是以专业的数字化调音台、音频矩阵、专业设备与网络化路由器、数字音频接口设备等为核心,分别组成播出信号传输通道,互为备份。系统采用国内外先进、成熟的广播技术,以保证系统在广播节目制作、播出和监控等方面与当今数字音频技术、广播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潮流同步。同时充分考虑今后广播台网建设和发展的技术、业务需求,如开展数字音频广播、数据广播、网络广播、视频播出等新媒体业务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系统包括以下子系统:大屏幕视频监控系统;设备监控、报警、日志系统;慢录系统;监听系统;信号路由控制系统;辅助管理系统;同步系统;网络系统;时钟系统。

二、建立一个集广播电台生产、运营和管理等综合业务为一体,适应现代广播的网络化平台。包括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等在内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广播数字技术。通过上述技术,将广播电台各功能网安全有效的互联起来,形成全台统一广播台网,以满足信息化、现代化、多元化广播电台的发展需要。我台已建成了广播制播网,播控传输网,综合业务网三个功能网。新系统采用扩展性共享性好、集中管理度和网络带宽利用率高的“星形网络结构”为主体的网络结构。根据业务种类、网络规模、安全级别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实现内/外网、各功能网之间的安全互联和信息共享。

三、设计构建数字化音、视频卫星转播车系统。该系统由大小两步转播车、车载广播制播设备、车载卫星系统、地面卫星系统、应急发电系统、辅助控制系统组成。转播车基于卫星传输技术,搭建起一套移动的数字音、视频演播系统。日前该系统完成了设备调试工作,功能完善,达到设计要求。这套卫星转播车系统在国内尚属首例。该转播车除了配备完整的音、视频广播播出设备,车辆本身经过改造,可搭建一套小型演播舞台系统,适合各种转播、直播活动。

我台数字化、网络化播控系统的建成,将使大连广播在技术革新和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同时我台正在建设网络广播播出系统和视频广播系统,紧跟新技术发展的步伐,顺应时代潮流。

虽然各种新媒体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但是广播在信息传播方面快捷迅速、信息量大的独特优势仍然能够有效发挥,不同的媒体要基于不同的社会需要相互依存,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作为广播工作者,关键是我们应该在众多媒体竞争中,认真研究广播特点,找准广播定位,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用科学发展的观念开展广播事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如何写新媒体时代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论文篇三

有线电视媒体虽然具有更广泛、更迅速、更深刻的传播效果,是面对大众权利所设置的一种平台,但与互联网相比就缺少了交互性和生动性。有线电视媒体正是为了赋予广大人民群众的观看权利,实现其大众化,不得不在业务方向上单一,重点强调观众单方面接收。所以在新媒体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人们通过网络可以最大化实现互动性和人权性,新媒体通过视、听、说、看等多个方面方便人类生活和工作,所以人们在生活中更多的选择新媒体而逐渐淡忘了有线电视媒体。

1.2有线电视媒体技术上存在一定问题。

有线电视媒体在传播技术上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在观看有线电视时会出现重影、雨刷效应等问题,清晰度不高,或者有时候会显示无信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观看电视的心情。还有就是有线电视的可观看频道也是有限的,针对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需求,但是有线电视只是满足广大客户的观看需求。而新媒体网络则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需求可以搜索到他们想要的,更加直接方便满足人类需求。所以有线电视媒体在这些方面还需要做出相关改进。有线电视媒体是通过光缆来传送信息数据的,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就需要人为进行维护和修复,使用的有线电视媒体客户越多,所需要的维修费就越高,成本有所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客户使用有线电视媒体的费用。所以设置合理的使用价格也是必要的。

1.3农村有线电视发展滞后。

有线电视在农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农村发展意识不强、资金不足、技术较为落后、管理制度上存在一定问题,使得农村有线电视发展比较滞后。农村对于有线电视的发展意识并不强,没有将有线电视发展传播到周围其他居住地中,使得其他农民观看不到有线电视。还有就是农村发展较城市落后,资金不足,并且专业技术也比较落后,无法做好媒体在农村的普及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有线电视的发展。在管理制度上也存在一定问题,有些村里领导疏于对有线电视使用户的档案记录,给线路维修工作带来了不便。

2根据现状实施改革措施,促进有线电视产业发展。

2.1追求业务多元化增长战略。

有关单位可以在有线电视媒体的传播速度快、永久连接的前提下,追求业务多元化增长战略,提高它的综合信息服务能力。首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仔细的市场调查,采集大量数据,根据客户需求做好网络升级的计划,估计未来的发展状况,使风险分担,然后适当进行网络升级,改进有线电视系统,增加有线电视的互动性和生动性,从图、声、观、触等方面进行改进,使得电视上网更有魅力。

2.2有效改进有线电视媒体传播技术。

在有线电视媒体的建设技术上有效进行改进,找出雨刷效应、重影、干扰频率等出现的'原因并且加以改进,提高电视的观看清晰度,让更多的人看的舒心,不会因为电视画面质量而影响客户的喜爱。在这个方面来促进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同时在传播成本上也可以适当进行改革创新,针对不同的客户给予不同的需求。比如一些有线电视公司提供按次收费的频道,用户可以收看特定的电影直播节目体育节目等。另外附加费用可以预定单次收看时间。有些公司开始提供视频点播服务,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想看的内容定制节目,例如最近的电影,音乐会,体育节目重放电视节目和专题节目,随时可以收看想看的内容。[2]部分点播节目的收费与在录像带租借店出租一套电影相若,而有些则是免费。通过这些手段来促进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使得它能够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下屹立不倒,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

2.3促进农村有线电视媒体的使用。

针对农村的经济发展现状,有关单位可以派遣较多的专业人员去农村进行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有线电视媒体发展滞后的问题。比如可以提高农民发展意识,做好有线电视媒体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有线电视的存在。全面调动起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过去懒散拖沓的工作作风,强化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工作理念;加快人才培养,人才对于广播电视事业的生存、发展、繁荣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适当增加专业人员和公司资金来进行有线电视的设置安装工作和维修工作,做好全面的档案记录,方便员工进行电路维修,最终促进有线电视媒体在农村的发展和普及。

3结语。

综上所述,有线电视媒体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在新媒体时代中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为了不被人类所淡忘和淘汰,有关企业应该不断改进有线电视媒体的建设传播技术,首先保证有线电视媒体的传播质量,得到广大客户的信赖,同时追求业务多元化增长战略,进行网络升级,增加它与客户的互动性和生动性,为了更多的吸引顾客眼球。而且也要加快有线电视媒体在农村的发展步伐,根据山地农村现状做出相关改进,提高企业专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一切为了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随着全社会对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有线电视媒体所创造的产值是巨大的,而数字技术在有线电视中的推广作应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将为电子工业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相信有线电视业这个巨大的市场将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熊波.新媒体时代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

[2]程轩.有线电视网络的改建和升级[j].广播电视信息,(02).

如何写新媒体时代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论文篇四

电视节目播放平台的多样性,使得人民群众拥有各种各样可供选择的电视节目,对电视节目的创新、制作、质量乃至后期都有着极高的要求。面对眼光越来越“刁钻”的电视观众,一档电视节目想要获得观众的支持和喜爱,需要幕前、幕后的工作人员就节目的定位、创意、录制等方方面面做出努力。综艺节目作为众多电视节目中杀出的黑马,不仅仅给广大观众提供了茶余饭后的娱乐和消遣,更是为观众带去了正能量。电视综艺节目作为电视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受众休闲娱乐、放松心情的首选。在给广大电视观众带来娱乐的同时,也成为众多电视观众消遣方式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至今日,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已经形成并喷之势,从央视频道到各省级卫视,每一个频道都有自己主打的综艺节目,着力打造综艺节目已经成为卫视之间争夺收视率和关注度的不二之选。随着时代的发展综艺节目的种类也从单一的访谈类综艺、科普类综艺、活动型综艺衍生出众多类型。例如,真人秀、选秀节目、歌唱节目、体验节目、闯关类节目、体育类节目、问答类节目、亲子类……多种多样的综艺节目并行发展的同时不仅仅给观众带来了多种多样的选择,但同时也造成了各电视台综艺节目之间的激烈竞争。

行业之间激烈的竞争也使部分电视台谋求到了新的出路,从外国买进综艺节目收看观众,拓宽节目来源,搭建多元化平台。现阶段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以及各类节目可以实现快速的传播。

2.2节目受众范围拓宽。

融媒体时代由于广大综艺节目观众可观看综艺的渠道变宽,相应的综艺节目受众也随之变广。原来综艺节目在固定时间通过电视播放,只能吸引一部分响应时间段内拥有闲暇时间的观众。而当下大多综艺节目也可以通过网络和手机app收看,大大提升了综艺节目的可看性和即时性。观众不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观看,更是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来调整观看节奏哦。多种多样的传播渠道,使得在当前融媒体时代下发展的综艺节目拥有了更加广泛、更加大量的传播受众。

2.3打破单一的传播模式。

融媒体时代下的多渠道、多策略、多方位传播模式打破了以往单一传播模式对电视节目传播所带来的局限。不仅仅增加了传播的手段、节目与观众的互动、扩大了节目受众范围,更是拉近节目与观众的距离,提升公众话语权,提高反馈速度。近年来,微博、微信、直播平台的快速兴起、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互联网作为自媒体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让中更多的自主创作、开发的媒体朝着一个更加开放、更加自由的方向发展。面对大量的节目信息,受众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节目,然后在一些媒体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在受众之间就可以形成良性互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节目相关信息的传播。其次,多种媒体融合传播大背景下,有助于衍生节目的开发,从而持续发酵综艺品牌。衍生节目主要是传统的母媒体在某一时期派生出新的节目,这类节目通常能与市场的需求较好地结合,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对于通常的综艺节目来说,仅仅是节目的内容很难长期较好地吸引观众,因此衍生节目便成为吸引受众持续收看的另一大法宝。

如何写新媒体时代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论文篇五

新媒体互联网不仅给有线电视媒体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是一次机遇。对于互联网的影响,有线电视媒体可以向新媒体的方向转变,依附新媒体的发展,来带动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

2.1电视媒体从一元向多元的经营模式转变。

有线电视媒体最开始是靠政府拨款的形式进行经营的,那会是没有广告收入和收听收视费用的。主要是由于那会电视媒体是没有自己独立的经营体系,更不存在经营模式。而一元模式主要就是有线电视媒体除开国家给拨款外,自己寻找到经济来源,而且经济来源比例较大,这种就是自己寻找经济来源支撑电视媒体开展起来的经营模式。而在此基础上有线电视媒体要加大收入来源,而电视媒体从开始就是以公益性的来面向社会,所以在收视费用上面很少,几乎没有。这时候就只有从有限电视的网络维修费用上来赚取,而有线电视的`用户多少和对电视网络维护的收费情况直接影响了有线电视的网络维修费用。如果有线电视的用户多,则需要进行维护的有线电视的网络就多,随之维修费用就会增加,反之则就相反。而对于电视网络维修的价格高低也会影响到维修的费用,如果每一台有线电视的网络维修的费用增加,而电视网络维修总体的费用也就随之增加了,这个主要还是要依靠使用有线电视的用户数量来决定。这就是有线电视媒体的二元经营模式。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有线电视媒体必须改变现有的经营模式,寻找电视媒体的产业潜力和市场,来增加电视媒体的需求,利用新媒体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以此来转变经营模式。让有线电视媒体的二元模式向多元经营模式发展。

2.2实现有线电视网络的文化功能。

对于新媒体互联网的功能而言,有线电视媒体跟互联网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有线电视媒体可以利用宽带接入的方式,来对信息进行传播,也可以虚构模拟的方式向数字化转变,这样以此来提高电视信息展示的清晰度,同时提供视频、音频等这类的业务,这样来为电视媒体的节目频道扩展提供条件,以此来推动电视媒体的发展。有线电视媒体在新媒体的背景下,不仅仅是对经济利益的竞争,更是对文化意识、价值观念等多种竞争,通俗来讲就是对文化影响力的竞争。而现在人们的精神上的文化需求的各种各样的,有线电视媒体想要拥有更多的用户群体,就得依靠节目来赢得人们,所以就必须对于人们的文化需求进行深入的研究。目前的形势而言,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对人们的个性需求不了解、研究不够等导致的。因此,我们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要在了解自己现状的情况下,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对于有线电视节目进行制作,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组成专业的节目制作公司,以此来改变有线电视媒体的现状。

2.3利用网络媒体实现文化传播。

有线电视媒体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对于国家的经济和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文化传播时,仅仅依靠播报这种传统的形式应经不太适用了,这就要求有线电视网络媒体改变传统的方式,在面对互联网这样多功能的新媒体,有线电视媒体就可以利用互联网来进行传播信息,将电视节目的内容转化为信息放到互联网上,这样不仅能在有线电视上面收看到的,还能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传播。但是在内容上相比较而言,有线电视媒体传播的信息更真实、健康,而互联网上传播的信息真实性有待查证。主要是因为电视节目里面的内容在进行传播之前会经过电视节目审查,检查经过了才可以播放,把信息传播给观众;而新媒体互联网在进行传播时[3],大多都是用户自己传播上去的信息,对于信息的真实性有待查证。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线电视媒体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在新媒体互联网的背景下,如何发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我们得到的结论:有线电视网络必须从一元经营模式转向为多元经营模式,同时充分利用好有线电视网络自身的优势来实现其产业价值,在面对新媒体挑战的同时利用新媒体的功能来发展有线电视媒体。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做出重要的共享。

如何写新媒体时代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论文篇六

摘要:新媒体时代下,环境设计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设计领域及方向出现。不断发展的计算机科学技术推动环境设计发展,使设计的工作效率和表现效果得到极大提高。环境设计离不开新媒体,新媒体下的新环境设计,主要有网络游戏环境设计、虚拟展示环境设计。新媒体时代要做好环境设计,既要重视设计思维,又要摆脱环境设计的旧思维和传统模式的束缚。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设计;设计思维;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方便。那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是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核心,以互联网络为基础[1],以新技术为依托产生的各种媒体形态,如互联网、互动触摸媒介、手机平台等。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居住环境,随着建筑的发展有了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装饰设计,经过长期的演变,这几种设计目前被专业人士称为环境设计。人类生活环境大多需要经过设计或改造,因而作为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环境设计方兴未艾。但在新媒体时代下,有些人士认为环境设计不应该只是传统的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或者建筑装饰设计、园林设计等等,环境设计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又有新的设计领域方向。

一、新媒体对环境设计的作用。

过去环境设计主要是手工绘图表达设计意图,而新媒体时代计算机技术与电脑设计软件日新月异。目前,在环境设计中,新媒体软件广泛应用于环境设计,如:autocad用于绘制施工图;3dstudiomax和sketchup用于立体效果图和动画制作;vray用于渲染;photoshop用于环境设计后期效果图处理;illustrator与indesign用于环境设计文件排版;premiere用于环境设计动画漫游视频编辑。当然,新媒体时代还有其他不少可用于环境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当这些软件已经被设计人员使用熟练时,新的更好的软件又出来了,如实时3d可视化软件lumion又用于环境设计渲染了。它能传递现场演示,制作的电影与静帧作品效果更逼真。还有许多软件操作简单,也可全景渲染。不断发展创新的计算机科学技术推动环境设计新发展,使设计的工作效率和表现效果得到极大提高。

(二)环境设计离不开新媒体。

现在,环境设计方案通过网络上传给客户或展示给大众看,使设计人员能获得更多好的意见并参与互动,从而使设计方案更好更完善。这已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方法,使设计方和需求方的沟通和定稿轻松便捷:设计方可以很方便地在互联网上寻找设计资料,借鉴优秀设计方案等;设计方将设计好的方案通过手机平台,用qq或微信就可以立即传给需求方,双方可以随时讨论或者拍板定案,当然,也可以用互联网的其他形式和途径交流讨论。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环境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先进的手段和方式,如今的环境设计可以说很难离开新媒体的技术和传播,新媒体对环境设计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二、新媒体背景下的新环境设计。

(一)虚拟环境设计的产生。

本来用计算机进行的环境设计都可称为虚拟环境设计,但是目前的虚拟环境设计,主要是指设计方案不会用于实体施工的设计。进入21世纪,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使新媒体给各行各业带来新的思路,环境设计也随之有了虚拟的设计。虚拟环境设计有别于传统意义的环境设计,但是它的设计基础源自传统环境设计,是在新媒体技术和传播下产生的新设计领域。

(二)网络游戏环境设计。

自从互联网产生后,网络游戏越来越受到青年人的追捧和喜爱,网络游戏让开发商和营运商赚得盆满钵溢,成为一个重要的行业。网络游戏除人物、动物、植物外,还融入各种建筑、室内场景、道具,以及音响效果,实际上已经是新媒体下的又一种环境设计。传统的环境设计无论是室外建筑景观设计,还是室内设计的风格都会涉及到罗马风、哥特式、巴洛克、洛可可、地中海式、田园式、简欧、现代简约、现代混搭、中国古典式、新中式等等,还有不同国家民族的其他风格[2]。而这些风格毫无疑问也会在不同的游戏环境设计中出现,因此可以说网络游戏是新媒体下发展的网络游戏环境设计。

(三)虚拟展示环境设计。

展示设计传统上属于环境设计中室内设计的一个分支,有些展示设计也包含有室外景观设计。展示设计设计性和前卫性比其他专业更强,如新媒体下的数字展示设计互动性、综合性,以及强烈的现场感,让信息时代的人们更加喜欢其阅读方式。例如:上海世博会许多展馆除有实体的建筑景观存在外,展馆内部有虚拟展示环境设计;俄罗斯馆内有大投影屏幕播放神秘的太空宇宙,让参观的人看到俄罗斯的高科技,就像身临其境一样。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虚拟数字展示设计是现代展示环境设计的发展方向,往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新媒体展示环境设计打破了传统展览的固定与静态的模式,交互空间形成多层次与全方位的特点,而且还能使活动和事件变得多样化[3]。

三、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环境设计。

(一)重视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就是如何将构想合理巧妙地表现或者展现出来,当然,设计思维也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新媒体时代的环境设计思维对设计很重要。新媒体时代的环境设计思维,主要是使设计创造价值并解决设计中的矛盾问题,使设计让更多人认可,让人们获得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和获得愉悦的心情[4]。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可以说是一种原创性思维,不管设计任何东西,与过去不相同就属于创造。设计思维解决的问题其实是创造过去没有的.东西,即解决前人不敢想和不能解决的问题[5]。设计的过程既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索设计的过程,这个过程集思考与创造一体[6]。因此,创造性思维在新媒体时代的环境设计中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从内容到形式的相互转变的思维过程。设计思维是创新的预见,能创造新形式。设计思维要创造新的形式,主要是解决以前没有处理的问题,所以,设计思维是思考与创造的过程,独创性在环境设计思维中最为重要。

(二)摆脱环境设计的旧思维和传统模式的束缚。

新媒体时代的环境设计要真正做到解决问题,就不能用过去旧的环境设计思维去解决设计中的矛盾。设计师要学习掌握设计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成果,还要学习其他设计学科的理论知识,从生物学、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新材料、新计算机技术等角度思考问题。如有些学校的环境设计教育,部分教师一直认为学好传统基础就可以了,如基础手绘、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概论等,再配以autocad制图、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展示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等课程就是环境设计所学内容。这种旧思维不注重对设计思维的训练,即没有综合联想创意思维的训练,因循守旧,简单地将环境设计停留在传统室内设计的层面上。不会电脑软件设计,懂点室内设计史理论就认为自己会环境设计。因此,他们不关心新材料、新理念。用这种思想去教学生,对学生的环境设计理念与能力发展极为不利。环境设计应该体现科学合理的设计程序,设计与教学中应当以案例教学开展陈述和讨论,这是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可以提高学生或设计师设计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新时期应用与时俱进的观念去看待环境设计,不能被传统模式完全束缚。

(三)环境景观设计的文化传承。

新媒体下的环境设计,不管是旅游景区、公园、商场、酒店、博物馆、居室内部等环境设计,还是虚拟展示设计、网络游戏场景等环境设计,要设计好必然都会涉及到文化。传统环境设计中的文化有许多仍然合理有效,如旅游景区入口处设计采用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更有诗情画意,也更符合大众的审美情结。风景旅游区的规划设计,必定会有入口、卫生间、停车场、公共坐椅、道路指示标牌等,如果完全以超前的现代前卫风格设计,没有传统文化内涵,那大众能接受的必然不多。打个比方说,地震后的九寨沟需要重建,如果把景区的建筑、道路铺地、导示牌等环境设计成美国某个当代风景旅游区的前卫风格,就失去了其传统地域文化。因此,吸收传统环境设计的文化精华,既能使传统环境设计中的文化得到传承,也能使现代新媒体的环境设计不至于怪异。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下的环境设计与传统环境设计相比较,确实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主要产生了虚拟网络游戏环境设计、虚拟数字展示环境设计,也可以说是环境景观设计。此外,还有手机界面设计、互联网网页界面设计以及其他数字电子产品界面设计等,这些都属于新的环境设计。由此而见,新媒体时代环境设计有了新的变化。高科技使新媒体语境快速发展,从今天的穿戴设备到app应用程序等新兴媒体的兴起,新媒体语境改变了环境设计的形式和方法,信息的视觉化使设计手段更加多元化[7]。在新媒体语境下,设计师要集合许多因素,整合设计思维,既要采用现代技术,也要传承环境设计中的优秀文化,进行新媒体语境下的环境设计,方能有出色的设计,使环境设计始终走在时代的前端。

参考文献:

[1]方晓辉.新媒体时代的艺术设计[j].文艺评论,,(03):91.[2][美]约翰派尔.世界室内设计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1.

[3]郭晓燕,高锐涛,汪隽.新媒体展示设计中的交互设计方法探索[j].包装工程,,(08):167.

[4]张文瑞.新媒体环境下非专业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模块教学探索[j].中国报业,2016,(12):96.

[5]曹治.新媒体时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12):96.

[6]麦克巴特尔梅,庄佳栋.风景园林中的设计思维[j].中国园林,2015,(02):64.

[7]吴曼.论环境艺术与传播学的关系[j].新闻战线,2016,(07):33.

如何写新媒体时代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论文篇七

实际上,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融合本身就是未来电视行业发展的最终趋势,因此,在实际融合过程中,要始终明确各自在市场竞争中所占的优势资源,并将两者相互交换,即通过上述内容所述的融合路径为主,纵向发展,在横向方面则是扩宽基本内容,对于音乐、影视等受众的需求进行进一步的满足。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质量和传播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广播电视必须要在发展过程中树立网络理念,即了解当下信息时代对于信息传递的苛刻要求,一旦不满足受众需求或者落后于受众需求时,就会立刻被市场淘汰,因此,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网络电视,树立网络理念作为发展基础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鞭策自身成长,不断创新去迎合受众需求,最终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

4总结。

综上所述,网络电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比广播电视更加繁荣,发展更迅速,使得广播电视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一定程度的停滞,但是实际上,两者在发展过程中,势必将融合在一起,两者都有各自的优势并且不可替代,通过两者优势的相互学习与融合,能够使其未来电视在发展中,更加具有时效性、丰富性、广泛性以及创新性,也更容易被受众接受。

参考文献:。

[2]马兰.新闻网站和广播电视融合的重要性和发展策略解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3):74.

文档为doc格式。

如何写新媒体时代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论文篇八

新媒体互联网的发展,对有线电视媒体的挑战是最大的。主要体现在:互联网就好像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东西。人们在互联网面前就如同见到了全世界一样,它在传播内容、方式、速度上以及对已信息的全面性都是无媒体可比的,对于新媒体而言,传统媒体被甩好几条街。新媒体互联网以绝对性的优势战胜了所有传统媒体,以此给传统媒体提出了挑战。而对有线电视媒体的挑战是最大的,主要是:大部分人选择上网时间和收看电视的时间相重合,这就会导致原来收看电视的人群转去上网,这部分人主要是学生和上班族。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对电视媒体的发展,促使以往影响很大的有线电视媒体逐渐被新媒体互联网代替。

如何写新媒体时代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论文篇九

传统出版有着数十年来积聚的丰厚出版经历,特别是在内容上有着十分强的发明性。在多媒体信息时期,传统出版已开端逐渐尝试跨媒体交融发展,如《狼图腾》《小时期》《盗墓笔记》等纷繁涉足全媒体出版。但是,关于整个传统出版行业而言,很多出版者关于全媒体出版的了解有偏颇,他们以为全媒体出版仅仅是应用信息化媒体手腕进行内容的单一转化,而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推进传统出版与多元化媒体手腕的有机分离,招致很多出版者在跨媒体交融发展初期堕入死胡同,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以及出版转型的请求。传统出版的跨媒体出版,特别是传统出版与信息化手腕的跨媒体交融,曾经成为传统出版重生、发展乃至再次繁荣的出路。因而,经过跨媒体交融的方式,可以协助传统出版不时优化方式、内容,创新出版理念,转变运营形式,进而为其在信息化时期下的发展博得更宽广的空间。

在信息化时期潮流的冲击下,传统出版经过一系列的方式调整本身的发展方向,在内容和方式上进行数字化转型,如信息化阅读、网络书库等多种尝试途径,都为传统出版在信息化时期下博得生存的空间。但是,传统出版在向跨媒体交融发展的过程中依然遇到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充沛标明了传统出版者在变革本身的传播内容、方式以及效劳等层面,特别是本身历史遗留问题的局限性,障碍了向跨媒体的交融发展的步伐。

第一,传统出版的盈利形式落后单一。

全媒体出版曾经成为一种新的盈利形式,但是很多出版社只是仅仅将本身的纸质图书转变为数字图书在网络上单一地销售。这种没有从方式、阅读方式、阅读载体等方面进行多元化转型,仅仅是经过控制和买断书籍的网络阅读版权,以此来获取微博利润的盈利形式,是无法在当今的`信息化时期下有一线活力的。出版社控制了大量的图书资源,假如不在原有出版资源的根底上进行拓展,增加如声音、动画、图像、视频等配套元素,完成与读者的即时互动、资源共享,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阅读效劳,那么这些优质的图书资源没有方法进行二次加工,也不可能有吸收力,更谈不上销售,只能被压在仓库中发霉。

第二,传统出版的跨媒体交融发展定位不明晰,无法深层次发掘读者需求。

关于传统纸质图书,很多出版社的跨媒体交融发展仅仅是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内容编辑,或者经过与网站协作等方式,以此来销售所谓的数字化图书。这种数字化图书产品自身的定位就不明晰,没有针抵消费者进行内容定制、个性化销售,无视了市场的真实需求。一些特地出版专业性考试图书的出版社曾经可以经过网络定制效劳,以此完成纸质图书的二次包装消费,获取比纸质图书更高的利润,并且构成本人的专业图书数字出版品牌,向全媒体出版迈出了更稳定的一步。但是很多经济实力比拟低或者图书品牌没有影响力的出版社则寸步难行,它们没有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深层次发掘读者的需求,本身仅有的内容资源优势也没有抓住,招致消费的图书及其数字化产品定位不准而销售不理想,无法迈出传统出版向跨媒体交融发展的第一步。

第三,传统出版的信息化传播手腕单一、理念落后,缺乏平面化的传播。

信息化是一个多元媒体资源整合的过程,也是一个以多种媒体手腕来传播的过程。关于很多传统的出版业运营者而言,他们并没有注重信息化关于他们价值的重要性,依然运用落后单一的传播手腕,招致出版物方式单一,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比方,一些传统的出版者没有注重如今信息快速、多媒体传播的特性,依然把主要精神放在纸质出版物的消费、销售等环节,无视了往常读者普遍采用挪动阅读方式的现状,从而失去了抢占挪动阅读的市场先机,堕入了数字化投入与收益不成比例的运营困局之中。

二、信息化时期下传统出版的跨媒体交融考虑。

第一,传统出版要在跨媒体交融过程中精确进行市场定位,经过多种媒体方式推进本身的跨媒体宣传和发展。

传统出版者针对当前的市场、阅读者、阅读资源以及效劳等方面应该有一种全局性的思想,从全面化的角度重新考虑传统出版的跨媒体交融接口。传统出版自身曾经具备的资源应该依托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整合,但是其整合方式应该充沛思索媒体的传播特性。如传统出版原来曾经具有的纸质版书籍的版权,在经过数字化的挪动阅读媒体终端进行传播的过程中,就应该充沛依据挪动阅读的特性,精简内容和手腕,以此让挪动阅读的速度性和便利性表现出来。在推进本身原有的产品进行数字化改造的过程中,要充沛思索本身产品和时期的对接水平。关于一些学术性或者专业性水平较强的内容,应该更多地从纸质图书和专业网站等传统途径进行传播。而关于可以给普通读者带来启迪和影响的出版物,则能够从市场化的角度进行包装推行,以此对症下药地进行跨媒体推行和整合。不过,不同的出版者在思索本身状况的跨媒体交融战略中,也应该依据本身在市场上的影响进行调整,以此更好地协助传统出版向跨媒体交融发展的转型。

第二,传统出版在跨媒体交融方面,要精准开发跨媒体的数字产品。

传统出版者应该充沛思索在跨媒体交融过程中其媒体分离的精准性,也就是对其投入市场的效果和传播效果进行预估。在跨媒体交融发展的过程中,出版者应充沛剖析本人的优势与优势,找准协作同伴,充沛转变本身的出版理念、内容以及产品方式,让多种媒体资源的投入更具备消费价值。在促进网络多种媒体传播的过程中,能够依据其推行产品和市场的特性,进行媒体搭配和结合开发。能够对已有的纸质出版物资源进行碎片化处置或者多种相关出版物内容的重新整合,以多种载体存在的数字化出版物配合传统的纸质版出版物,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量身定制,进行产品的多种渠销售和衍消费品的开发,便当读者能快速便利地取得相关的信息。比方,针对一些年轻读者开发的数字化产品,尽量简化内容,配合当前读者碎片化阅读的趋向,便于这些读者运用手机软件app等进行阅读。

第三,传统出版应该构成跨媒体互动平台,并以此谐和跨媒体传播行为。

关于传统出版而言,跨媒体传播自身就需求针对性地进行传播,防止传播资源的糜费,所以,传统出版者应该设置特地的部门,针对性地推进跨媒体的交融发展以及与读者互动。要依据出版物内容、读者群体以及现有的媒体传播方式,对数字化出版物进行个性化包装消费,以此满足不同读者、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阅读需求。这种需求上的满足,还应该包括与读者的双向互动,以至让读者和创作者进行角色互换,协助读者的观念和意见能够经过多媒体传播平台进行交流。传统出版者不能只做默默无闻的出版物的消费者,更应该懂得应用新媒体手腕和载体,让读者可以和作者、出版方等亲密联络交流,以语音、视频以及即时通讯软件等突破传统出版物单一呆板的媒体表现方式,完成传统出版向逾越媒体互动交融的灵敏出版转变。

三、结语。

在当前信息化大发展的时期背景下,传统出版的跨媒体交融发展不只仅需求全盘思索不同出版者的运营状况和市场定位选择,还需求充沛思索不同读者群体、各种阅读需求和不同传播载体之间的联络,真正为读者提供最精准的阅读效劳。在当今的传统出版面临发展瓶颈的背景下,跨媒体交融发展是传统出版完成转型、追求更大发展的最佳选择。传统出版者只要改动出版理念,创新运营形式,才干在剧烈的市场竞争当中把握先机,才干够在真正意义上经过多种媒体进行出版资源的最佳整合,才干突破原有的发展形式窠臼,进而在全媒体出版时期完成角色转变,具备与信息化时期相匹配的创新理念及多元化思想,从而成为全媒体出版语境下一名合格的出版“导演”,让出版事业的再次大繁荣胜利演出。

如何写新媒体时代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论文篇十

摘要:校园广播是高校校园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今新媒体时代,校园广播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如广播的硬件设施普遍较为落后、节目内容单一、缺乏互动等。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广播,应采取积极措施,找到发展路径,紧跟时代潮流,体现时代感与感召力,创造出自身风格与特色,维护校园主流媒体的地位。

关键词:高校广播;新媒体;发展路径。

高校广播作为校园主流宣传舆论工具,长期以来,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活跃和繁荣校园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空前发展,高校师生获取信息的形式发生了很多变化,传统媒体――校园广播受到了新媒体的强烈冲击。同时,受众群体发生了极大变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90后迈入高校。因此,在当今新媒体时代,面对个性张扬、思想独立的大学生,高校广播如何走出制约自身发展的瓶颈,增强其主流媒体的地位,值得思考与探索。

一、高校广播的作用。

校园广播是最早出现的校园媒体形式之一,是高校的舆论宣传阵地。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广播这一舆论工具逐渐受到新媒体的冲击。但是,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时的需要来看,高校广播具有收听的强制性和传播的广泛性等特点,在高校中发挥的作用是其它媒体不可替代的。在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日益丰富的今天,广播仍然是大学校园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线,受到师生的欢迎。

1.高校广播具有舆论引导作用。高校正确引导舆论对于加强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关系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关系着和谐校园的建设和发展,校园媒体要担当起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重要责任。受市场化、网络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影响,高校广播的听众群――90后大学生思想发生了新变化,他们有明显的独立意识。他们备受长辈宠爱,但依赖性又很强;他们是自信张扬的一代,但心理又比较脆弱;他们想要学习,但又不知如何学习。高校广播通过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以及学校的重要决策,从而引导校园舆论的方向,拓宽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途径。

2.高校广播具有传播信息的作用。校园广播是校园媒体中最早出现的媒介形式之一,是校园宣传的主阵地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校园广播具有针对性强、信息传播量大、传播速度快的优势,能够达到愉悦身心和增长见识的良好结合。校园广播是传递信息的纽带,情感沟通的驿站。除了及时准确地传达党和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学校的制度法规,还报道学校在科研、教学、社会服务及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因此,上至国家政策、学校举措下至学生活动、通知公告等,校园广播都能及时有效地传递出去。此外,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如当火灾或其他突发紧急事件发生时,能够优先插入报警信号,及时、准确、可靠地播放报警信号。

3.高校广播具有营造校园文化的作用。校园广播除了具备舆论引导、传递信息的功能外,还具备对师生进行文化熏陶、情操陶冶、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的功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就在于营造一种良好的精神环境与文化氛围,积极地影响、熏陶、启迪师生员工对人生真谛的追求、对未来事业的向往[1]。高校广播通过办好广播节目来实现它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贡献,为学校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与文化氛围。

二、高校广播的现状分析。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崛起与膨胀,校园广播呈现边缘化倾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网络,这也就导致他们接触传统媒体的时间减少了许多,广播受众越来越少,校园广播面临着诸多困境。

1.广播的硬件设施普遍较为落后。硬件设施是高校广播台传播和建设发展的前提条件,广播铺设覆盖的密度和广度从根本上影响到节目的传播。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广播系统都使用了十几年,设备陈旧、功能落后,另外,由于线路老化或校区扩建等原因,校园一些地方听不到广播,成为“盲区”。绝大多数高校的广播系统都需要更新、改造、升级。然而,资金投入的不足和校园广播作为主流媒体作用的弱化使得校园广播系统的建设较为滞后。

2.广播的节目内容单一、缺乏互动。高校校园广播的节目缺少吸引力,目前高校校园播音人员仅仅是充当校园新闻和社会新闻的播报员,把新闻播报作为工作的主要部分。而在当前网络化的背景下,很多大学生通过网络知晓信息,校园广播所提供的信息量和更新速度远远无法与网络等新媒体相比。广播节目类型大致包括时事新闻、校园新闻、文学、体育、音乐等,节目的素材大多来源于网络与报纸,播音员主要是以朗读的形式进行传播,这些节目也略显单一,节目内容不够丰富多彩,没有紧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基层,没有了解学生真正需要收听什么类型的节目,而且缺少互动性。因而导致广播日日都播,但听众却寥寥无几。

“规范性的媒介战略管理应在战略分析之前首先要确定媒介使命。”[2]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广播作为校园主流媒体的作用受到冲击,但广播仍然具有一些其他校园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如时效性强,收听随意性好,尽展听觉魅力,给予无限想象空间。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广播,应紧跟时代潮流,充分体现时代感与感召力,创造出自身的风格与特色。

1.改善硬件设备,保障广播质量。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对广播覆盖面的需求也不断扩大,而高校原有的广播设备已远远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因而更新广播硬件设备应提上议事日程。高校要充分认识校园广播的重要性,加大资金投入,对原有的广播系统进行更新换代、改造升级,跟上当今数字化进程的步伐,使校园广播更好地为师生服务打下基础。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校园广播系统已经经历了单分区系统、手动控制多分区系统,再到目前最先进的微机控制全自动多分区系统等几个发展阶段。全自动多分区系统可以分别控制播放的区域,如操场、教室、宿舍等,对不同区域在不同时间播放不同节目,全自动控制器可以自动控制分区的切换,无需人工去控制,正逐渐成为校园广播系统的首选。高校要舍得在硬件上投入,通过实现广播设备的现代化改造,增强校园广播的竞争力。

2.依托互联网,打造网络广播。传播媒介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会给旧媒介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但从来没有一种新媒介可以将旧媒介完全取代。“在经历了发展的低谷后,旧媒介必然会奋起直追――在充分张扬自身原有优势的同时,不断从新媒介中吸纳新的技术和理念,调整变革,谋求在新时代的生存和进步。[3]”新闻传媒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关键则是“如何发展”。高校广播要走与网络捆绑发展的路径,在与网络的结合中获得一种整合传播效应。校园广播要依托互联网,打造网络广播。所谓网络广播,又称虚拟空间广播(cybercasting),是以网络为传播媒介,以广播有声节目为传播内容,同时辅助以文字、图片等介质,以网络族群为受众,具有更强的随意性、更高的互动性等特点的有声节目资料库[4]。相比传统手段的广播,网络广播具有其特有的优势:可复制性、可保存性,广播节目不再稍纵即逝、耳过不留,听众可以通过网络随意下载节目或多次点击收听,而且便于节目的保存和回顾,有利于提高节目质量;可选择性,听众不必遵循传统广播现行被动的接受方式,可以自主选择在合适的时间收听自己喜爱的节目;互动性,在网络上可以设置一些板块和栏目,通过留言板、论坛等多种方式与听众进行互动交流,听取受众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3.与时俱进、贴近师生,打造杂志化栏目。随着传媒竞争的加剧,媒介融合已成为有效的竞争手段,媒介间互相借鉴、互相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放在媒介融合共存的背景下,广播除了利用网络推出网络电台外,还要在节目内容上下功夫,借鉴报纸和杂志的形式,在故事性、深度报道等方面作文章,从最大限度上满足读者的最大需求。

广播要借鉴报纸的有效探索,打造杂志化栏目,即在栏目的编辑与组稿中,以栏目化、成组化、系列化、专刊化等方式进行播放。原本分散的信息在经过编辑的综合、归纳、整理,对新闻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和精细包装,变成有效的、具有吸引力的信息,拓展了新闻的广度和深度。校园广播专题栏目要遵循“三贴近”原则,大力报道学校改革发展的新举措、新动向,及时反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校企合作的新进展、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的情况;深入挖掘校园里的优秀典型,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可以插入采访的录音报道,增加栏目的现场感;有针对性地策划一些师生关心的热点、焦点话题,使广播更有生机和活力。

4.加强队伍建设,广播人员实施采编播一体化。要办好高校广播,就必须建设一支以学生播音人员为主体的高校广播从业队伍,精干的工作队伍是高校广播科学规范、创新优化的有力保障。如何培养一支适应当今传媒发展生态的广播工作队伍,高校广播要借鉴市场机制下电台的运作方式,培养一批集采、编、播于一身的广播从业人员。首先,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明确其主管部门,安排专门的指导老师在栏目设置上对学生进行指导,为广播台的工作提供一个稳定的框架空间,健全广播台的日常管理制度,完善对学生的奖惩制度,保障广播台的规范科学管理;其次,要加强对广播人员的培训,高校广播人员的主体是在校大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在形成阶段,因此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培训,让他们自觉加强学习,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思想境界。在加强政治素养的同时,还要提高广播人员的专业素质。“请进来,走出去”,经常邀请专业人士为广播人员进行培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和专业领域,提高其播音水平,加强与外界媒体的交流,吸纳专业电台的成功经验,学习他们节目的制作方式,努力培养“全能型”广播人员。

参考文献:

[1]马晓静.发挥高校广播优势构建和谐大学校园[j].河南教育,(8).

[2]邵培仁,陈兵.媒介战略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3]张彩.世界广播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4]李德龙,杨华.高校校园广播与网络结合的现状、瓶颈及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5).

[5]鞠晓英.加强高校广播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文化[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5).

如何写新媒体时代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论文篇十一

论文摘要:文章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竞争,阐述了广播技术发展的当前形势和发展趋势,介绍了开展网络广播技术的优势。结合大连人民广播电台的数字化、网络化系统建设,进一步阐述广播技术要紧跟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潮流,用科学发展的观念开展广播事业。

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媒体时代。计算机技术、数字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广播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传统的广播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正面临着新媒体的激烈竞争和挑战。正确分析形势,以科学的态度认真研究、总结广播的特点与规律,发挥广播优势,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各种有益的探索,对于推进广播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互联网发展迅速,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2。98亿,普及率22。6%,首次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1。1%)。城镇和农村电脑拥有量为每百户62。6台和3。6台(2000年分别是9。7台和0。5台)。宽带网民达2。7亿,占总网民数的90。6%。手机网民达到1。176亿,较07年增长了133%。特别是3g网络的应用,使手机流媒体传输技术产生极大的飞跃,流畅地无线上网已不再是奢望。

信息传播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就迫使传统广播必须面对数字多媒体的挑战。网络上文字、声音和视频的获取已非常容易,而传统广播受频率资源和发射功率的限制使听众受到一定范围的影响,因此广播也必须开阔视野,基于互联网发展网络广播,使受众全球化。所谓网络广播,就是以internet网为传播平台提供音频和视频服务的网络媒体,是传统广播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会使网络(视频)广播的听众越来越多。网络广播具有许多特有的优势:

一、随着各种终端接收设备的普及,受众参与广播的活动也将增强。“互动性”的加强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性听广播,使听众可主动与传播者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网络人们还可以随时自由选择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具有自由的选择权,在保存、查询、历史回顾等方面发生飞跃性的变化。

二、不再受传统广播覆盖面的局限,突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借助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平台,哪里有互联网,哪里就能收听广播,使广播覆盖全球。

三、通过相应的技术发展建设,可方便地实现视频广播,充分发挥广播的信息量大,传播快捷迅速的特点。视频广播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收听广播的方式,广播也可以“收看”了。

我台紧跟新媒体时代先进技术的发展潮流,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于2008年年初对我台播出系统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将信息时代的三大前沿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卫星技术应用于广播,使广播得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广为传播”。此次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包含三大部分:

一、建设一套全新的数字化播出控制系统。播出控制系统是以专业的数字化调音台、音频矩阵、专业设备与网络化路由器、数字音频接口设备等为核心,分别组成播出信号传输通道,互为备份。系统采用国内外先进、成熟的广播技术,以保证系统在广播节目制作、播出和监控等方面与当今数字音频技术、广播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潮流同步。同时充分考虑今后广播台网建设和发展的技术、业务需求,如开展数字音频广播、数据广播、网络广播、视频播出等新媒体业务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系统包括以下子系统:大屏幕视频监控系统;设备监控、报警、日志系统;慢录系统;监听系统;信号路由控制系统;辅助管理系统;同步系统;网络系统;时钟系统。

二、建立一个集广播电台生产、运营和管理等综合业务为一体,适应现代广播的网络化平台。包括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等在内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广播数字技术。通过上述技术,将广播电台各功能网安全有效的互联起来,形成全台统一广播台网,以满足信息化、现代化、多元化广播电台的发展需要。我台已建成了广播制播网,播控传输网,综合业务网三个功能网。新系统采用扩展性共享性好、集中管理度和网络带宽利用率高的“星形网络结构”为主体的网络结构。根据业务种类、网络规模、安全级别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实现内/外网、各功能网之间的安全互联和信息共享。

三、设计构建数字化音、视频卫星转播车系统。该系统由大小两步转播车、车载广播制播设备、车载卫星系统、地面卫星系统、应急发电系统、辅助控制系统组成。转播车基于卫星传输技术,搭建起一套移动的数字音、视频演播系统。日前该系统完成了设备调试工作,功能完善,达到设计要求。这套卫星转播车系统在国内尚属首例。该转播车除了配备完整的音、视频广播播出设备,车辆本身经过改造,可搭建一套小型演播舞台系统,适合各种转播、直播活动。

我台数字化、网络化播控系统的建成,将使大连广播在技术革新和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同时我台正在建设网络广播播出系统和视频广播系统,紧跟新技术发展的步伐,顺应时代潮流。

虽然各种新媒体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但是广播在信息传播方面快捷迅速、信息量大的独特优势仍然能够有效发挥,不同的媒体要基于不同的社会需要相互依存,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作为广播工作者,关键是我们应该在众多媒体竞争中,认真研究广播特点,找准广播定位,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用科学发展的观念开展广播事业。

如何写新媒体时代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论文篇十二

置身全媒体时代,广播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随着广播改革的持续深入开展,如何发挥自身特色和固有优势,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平台,打破困局,实现突围,成为全国广播业界、学界共同关心和亟待破解的新课题。

20xx年12月15日,第三届中国广播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广播改革25周年高端论坛在广州举行。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及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等机构与媒体的近80名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参会。

研讨会主题为“全媒体时代的广播发展战略”,旨在探讨广播在全媒体时代的发展战略,提高广播的舆论引导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国广播事业的振兴和繁荣。

广播的全能时代。

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白玲在致辞中回顾:1986年12月15日问世的“珠江模式”曾经推动了中国广播的全面改革。由珠江经济广播电台首创的“主持人直播、听众热线参与、大板块组合、全天滚动播出”的全新形式,在传播观念、节目形态、经营模式等方面做出的探索与创新,奇迹般地逆转了内地广播与港澳广播的竞争格局,从而开创了中国广播划时代的发展历程,并为广东广播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25年来,广东广播顺应改革开放大潮,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创造了令国内同行瞩目的“新珠江模式”。白玲介绍说,,广东电台率先创立全国首个多媒体实时互动平台“珠江网络电台”,为广播媒体的全媒体发展开创新路;广州亚运期间,在广播和网络的跨媒体互动平台上开设“广州亚运直播室”,得到了广大听众的一致认可;,广东电台继续整合资源,结合广播、网站、移动通信等多种平台,打造“珠江网络传媒”,加快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的进程,但在媒体融合及新媒体运营方面,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副会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总编张振华作了题为《挖掘转型――创造广播新的春天》的主题发言。他认为,广播的优势尚未被完全挖掘,广播人没有把广播做到极致。广播的未来既在传统广播自身优势的深度挖掘与释放,更在广播融合新媒体的战略转型。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有了从“单行运动员”变成“全能运动员”的可能。广播人在坚守、发扬传统广播的同时,更要开疆扩土,为广播增添新的传播方式、接收方式、节目样态及内容,从而实现广播的时代转型。但广播的全媒体之路必须找准切入点,否则,“全能运动员”也会变成一无所长的“全不能运动员”。

应对新媒体的挑战,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任胡正荣认为,全媒体时代,传媒行业细分与整合加速,音频的载体和平台日益融通,广播不再被称为广播,而是音频(audio)媒介。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内生增长趋缓,对外整合是发展的必然方向。借助新媒体平台,深度挖掘广播的品牌价值,使“广播电台”向“广播网”发展,让广播的覆盖由“地方”向“全国”延伸应是未来广播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教授在其题为《移动化与平台化:后2.0时代的媒体策略》的演讲中指出,“移动化”是后2.0时代的媒体潮流,“媒介社区化”则是媒体社会化的潮流。她认为,“个人化、互动化、集体贡献内容”是后2.0时代新闻业的特征,广电媒体将由内容提供商转向聚合型媒介平台。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广播电视系主任申启武认为,广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先天性缺陷恰恰成就了它移动性和伴随性的优势。虽然现代社会人们对媒介的选择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但是解放人们眼球的传统广播仍能在竞争激烈的'媒介战场占有一席之地;而失去移动性和伴随性的网络广播并不为广大受众所热衷。因此,在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广播将会以传统广播为主,网络广播、手机广播为辅的多元并举的发展格局向前推进。

广播的制胜策略。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汪良在演讲中阐述了他的观点:融合性媒体取代单一媒体将成为今后大型媒介集团的主流。这种融合不仅是媒介形态的融合,而是技术、资本、资源的融合;这种融合会促进国内媒介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广播要打破地域性和行业性的限制,构建真正的媒介集团,从而做大做强,参与国际竞争。汪良认为,需求永远是推动媒体变革的重要力量;技术和政策是大力发展网络电台推动台网融合的助力;内容生产和组织方式的变革,接收终端的创新,广告经营方式的改变,以及建设紧密的网友队伍是融合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广播媒体应依托互联网,与新媒体牵手,以音频、视频、图文等多种形式提供内容,以及时高效的、互动的方式满足受众的参与热情。

广东广播电台台长张云江介绍了“珠江网络传媒”的运营模式:珠江网络传媒具备传统媒体的发布权、节目线与供应链,可组织集团下各频道的音视频节目资源,并通过中心系统发送到不同终端播出使用;其面向特定商业领域开办专业类型平台,即针对商业价值高或者有着特定需求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化的信息服务。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hitfm频率总监黄永国介绍了hitfm的新媒体推广策略。鉴于hitfm频率的受众群体分布,选择与之活跃人群相对重合的新*微博进行嫁接,由此推出的微博电台具备了新的传播特征:一是传播速度快,信息内容精炼,还能保持主持人神秘感;二是在微博中加载图片或视频,增加与听众的视觉沟通,还可发起讨论增加互动性。

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台长覃信刚的发言,在对世界广播强国有所借鉴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广播强国建设的有利条件以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广播强国建设的主要途径: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广播强国。

他认为,广播改革发展有着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面对与新媒体的竞合,广播要做强,必须改革创新、科学发展。首先,要加快构建有利于广播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其次,应稳步放开频率资源,实施全国全覆盖。第三,要开办有中国特色的类型化电台。第四,要建立全国性的应急广播体系。最后,要立足本国,放眼全球,推进广播产业跨越式发展。

本届研讨会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暨南大学、广东人民广播电台主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州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台、南方传媒研究院、广东广播电视协会和《传媒》、《现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四家杂志协办。

如何写新媒体时代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论文篇十三

不同时代背景下,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所选择的'传播策略会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早前,中国电视媒体上播放内容比较单一、形式也比较单一。电视上多播放的是一些电视剧和科普类电视节目,而能引起大部分观众观看兴趣的综艺节目还较少。进入21世纪以后较有名气的综艺节目形式也非常单一,真人秀这一概念在当时还没有出现。电视节目的匮乏也决定了当时综艺节目传播策略的单一,当时的观众只能通过电视播放来收看自己所想收看的电视节目,错过首播时间也只能选择重播时间观看。相较于之前,近十五年综艺节目呈井喷式出现。选秀节目、美食节目、真人秀、脱口秀、音乐节目、体验式节目、闯关类节目等等各种各样的综艺相继出现在观众面前。综艺节目种类的增长不仅仅使受众有了更加丰富多样的选择,更是大力促进了综艺节目传播渠道的转变。从以前单一的电视传播渠道转变为多渠道共同传播,一档综艺节目不仅仅可以从电视上收看,同时也可以从电脑收看、手机app上收看。与此同时众多的网站也趁此机会制作了一些网络电视剧、网络综艺,在更新综艺形式、降低综艺节目的制作门槛的同时,也给受众带来了优秀的综艺节目。

3.2接受本土化改造。

综艺节目要寻求良性发展,务必寻找解决途径和办法。具体的建议措施如下:海外借鉴固然重要,本王化改造才是智慧选择:强化自主创新,挖掘原创节目才是长久发展之道避开白热化竞争,从共性向个性化发展;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能量,打造中国特色原创节目。尝试通过以上途径改善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使综艺节目呈现出强劲、健康的发展态势。寻求全媒体发展思路是电视综艺的突破口,尝试与新媒体融合、通过新媒体完善自身的发展,这是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挑战的必经之路。

4结束语。

近些年来,无论是电视传播平台,还是网络传播平台上开始涌现出众多的综艺节目。这其中既包含这传统、老牌的综艺节目更包含着新型的综艺节目。甚至一些综艺节目还有衍生出相关的综艺节目电影上映并收获了不错的票房。综艺节目已成为现代观众娱乐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综艺节目的大量涌现,一方面给喜爱综艺节目的观众更丰富、更多样的选择,另一方面也造成相关电视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综艺节目如何在大媒体、融媒体时代下寻求更好的发展和进步正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重中之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