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范文怎么写(模板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1:25:29 页码:14
2023年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范文怎么写(模板11篇)
2023-11-11 11:25:29    小编:ZTFB

总结是我们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进行记录和梳理的过程,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是写一篇完美总结的有效途径。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案例,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范文怎么写篇一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探究能力的培养。

从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探究过程中,提升实验室气体装置的设计思维水平。

【引入】。

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今天我们将来探究在实验室中如何制得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代表发言。制取所需药品、化学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制取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或验纯的方法。

【展开】目前已学过哪些反应可生成co2?

[板书]:

实验药品:

1.石灰石和稀盐酸。

2.反应原理。

caco3+2hcl。

==。

cacl2+co2+h2o请归纳反应的特点。

3.反应装置:固液不加热装置。

4.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提出探究问题:设计何种实验装置来制取co2?(至少2种)。

教师提供制氧气、制氢气的装置图供学生参考。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小组活动。

1.首先考虑制氢气的装置。

2.在制氢装置基础上,改进实验装置。

3.提出各种装置的创意。

4.画出草图,有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设计思想。

5.其他小组质疑。

(建议:此处应提供可制备co2的各种仪器及组装好的装置图。最好是动态的。)。

在同学们的共同设计中找到满足条件的设计。

1.简易气体发生装置(试管、导气管)。

2.将试管改为烧瓶、广口瓶等较大液体容器。

3.类似启普发生器装置(气体出口有控制开关或固液分离机关设计)。

提出问题:根据大家的设计,总结满足需要的制取co2的合理装置。

1.制取少量的气体。

2.一次性制取大量的气体。

3.随时开始随时停止的实验装置。

【结束】。

提问:根据co2的制取装置的讨论,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的一般思路。

(建议:此处应设计动画图。)。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根据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及待制取气体的气体的溶解性、密度等因素来考虑制取气体的装置。

1.固体加热装置。例如制氧气。

2.固液不加热装置。例如制氢气、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范文怎么写篇二

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利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根据学校情况(生源、实验条件)不同,采用开放程度不同的实验探究法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采取小组讨论式学习模式。

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学习二氧化碳。

课程结束指导。

引导学生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二氧化碳的用途从用途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课外实验指导。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有条件时可以用干冰来制备,这样能避免用盐酸与石灰石制它的氯化氢气的干扰,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认识更清楚。建议补充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用u型管做,并为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打下良好基础且过渡自然。

教学过程:

【引言】。

原来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

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03%,如果超过1%,就对人类有害处,4%~5%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的含量人就会窒息死亡。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范文怎么写篇三

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会实验仪器的选择。

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难点)。

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研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教学过程)。

在化学课程改革中倡导科学探究,要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即实验紧密结合起来。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制取气体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标准》,h2的制取实验不要求了,初中的气体制取实验只有o2和co2。o2的制取在第二单元中已介绍过,所以本单元安排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在学生已学过的o2的制取的基础上,探究气体的制备问题。co2和h2的制取无论是从反应物的状态,还是从反应条件等都有许多相似之处。由于h2的制取实验不要求,所以完全让学生探究co2的制取是有困难的。因此,教材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co2和o2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些仪器,由学生自己来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因此,课题2重在让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思考)。

写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式)c+o2点燃co2。

c+2cuo高温2cu+co2↑2c+fe3o4高温3fe+2co2↑。

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生答后总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是利用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得到氧气或用过氧化氢(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制取氧气。

当用固体反应,需要加热产生气体时,可采用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氧气的装置;当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生成气体时,可采用制取什么样的的装置。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

(1)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现象)块状固体不断溶解,产生大量气泡。(石灰石跟稀硫酸反应,开始有气体产生,过一会儿气泡逐渐减少,以至反应停止。)。

(2)碳酸钠跟稀盐酸反应十分剧烈,迅速产生大量气体。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比碳酸钠缓和,也能生成大量气体。用硫酸代替盐酸跟石灰石反应,虽能产生二氧化碳,但是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覆盖在块状石灰石表面,阻止碳酸钙跟硫酸接触。而碳酸钠跟盐酸反应太快,生成的二氧化碳不容易收集。因此,实验室里通常是用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的。

1、怎样确定制取气体的装置?为什么可以用这样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为什么只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3、装置中的长颈漏斗能否用普通漏斗代替?可用其他仪器代替锥形瓶吗?

〔讲解〕。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是根据所需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来确定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石灰石(或大理石)是固体,盐酸是液体,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反应前可以将固体置于锥形瓶中,液体在制取时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液体与固体接触时生成的气体经导气管导入集气瓶中。

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又能溶解于水,所以用这样的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

1)制二氧化碳可选用收集气体可选用。

2)长颈漏斗为什么要插入液面?

〔讨论〕。

1、长颈漏斗可否用普通漏斗代替?

2、锥形瓶可否用别的仪器代替?

3、能否用浓盐酸或稀硫酸代替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

4、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讲解)。

1、不能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因为普通漏斗颈太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从漏斗处逸出。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在液面以下才能达到密封的效果。

2、锥形瓶可以用大试管、广口瓶等玻璃仪器代替。

3、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使得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而不纯。

4、因为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及其在水中的溶解性。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并生成碳酸,故不宜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故可采用向上排气法收集。

5、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火焰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收满。

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比较。

氧气。

二氧化碳。

反应原理。

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2h2o22h2o+o2↑。

caco3+2hcl=cacl2+h2o+co2↑。

发生。

装置。

abc。

制取氧气(用高锰酸钾在加热)可用a,用过氧化氢制取可用b,制co2用c。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该气体是氧气。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co2。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范文怎么写篇四

实验在教学资源不是很丰富的农村中学,怎样利用现有资源有效的结合课堂,提高课堂效益,更好贯穿新课程理念的是我不断思考和努力的目标。该课题是初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上法和理解,我改变了以往在第一课时处的模式,而是把所有知识上完后与下一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相结合,安排了一节分组试验课,要求学生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和相关性质实验,既复习了旧知识,又预习了新课,为下一个课题的讲解打下基础,而且有效利用了有限的教学时间。感觉自己还不是很好地让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相结合,曾尝试过多种讲解方法,包括把实验和教学同步结合,边实验边讲解,但实验条件,实验课堂的控制,太有限的教学时间要求学生要达到的目标都困扰着我,最终确定这样的教学方式,并在两个班中实施了。效果还可以,但我仍然觉得让学生更多的通过实验探究,亲生体会实验的快乐,让化学实验探究学习真正走入学生心里,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和爱上化学是我追求的最高目标。还望同仁多提意见,共同为初中化学的教学事业贡献微薄之力!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范文怎么写篇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讨论,学会全面的熟悉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树立利用化学为人类进步服务的观点。

重点:co2、co的化学性质。

难点:co2的溶解性和co2与水反应。

演示法,讨论法,探究法,归纳法。

自学法,观察法,归纳法,练习法。

教具预备:酒精灯、集气瓶、小花、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水等。

提问:写出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分析推测它们化学性质是否相同?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强调:分子结构不同使它们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

讲故事“屠狗妖的传说”引入新课: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深山峡谷中,有一个闻名的屠狗洞,洞里有个屠狗妖,当人牵着狗进入洞时,人安然无恙,狗却昏倒,甚至死亡。科学家波尔曼决定探索此洞的秘密。他一手牵着狗,一手拿着火把走进洞里,没走多远,狗昏倒在地,他马上蹲下查看究竟,这是他感到呼吸困难,并看到手中火把的火焰飘忽不定,波尔曼抱着狗,跑出洞外,放声大笑:“这屠狗妖原来是…”大家猜想:屠狗妖是什么?引出二氧化碳的性质研究。

[演示实验1]制取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学生上讲台演示)。

[演示实验2]向燃有高低不同两支蜡烛的烧杯中倾倒co2气体。(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现象作好记录)。

[演示实验3]向一个收集满co2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二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讨论生活中的事实:如汽水、啤酒等中溶有二氧化碳)。

根据以上3个实验,讨论并完成下列表格。

1、物理性质:学生归纳,教师简单书写,强调干冰的用途。

2、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提问:co2能溶于水吗?co2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演示实验4]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

第一朵小花喷上稀醋酸。

第二朵小花喷上水。

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

第四朵小花喷上水后,在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

学生观察四朵小花的变化,作好记录并对实验现象分析。

再将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加热,观察现象。

学生试写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

教师取出小花在酒精灯上小心加热,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写化学方程式。

h2co3=co2↑+h2o。

学生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描述实验现象。教师讲解该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说明这是检验二氧化碳的特征性反应。

co2+ca(oh)2=caco3↓+h2o。

学生交流收获,完成练习1-6(打印的反馈题)。

1、课后4、5题。

2、网上查找出有关二氧化碳用途和对生活、环境影响的资料。

1、物理性质干冰。

2、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h2co3=co2↑+h2o。

co2+ca(oh)2=caco3↓+h2o。

本节课以小故事和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出要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学中实验贯穿始终,学生爱好很浓,个个主动参与学习中,个个跃跃欲试,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生活中自己知道但无法解释的有关二氧化碳的现象,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率很高。存在主要问题是:由于条件所限,学生没有进行分组探究,多媒体没有应用其中。假如能把小故事和生活中的事例用课件展示出来,效果会更好。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范文怎么写篇六

在这个课题之前学习了碳的单质,从本课题开始学习碳的化合物,碳的化合物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学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而碳酸不稳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又能为以后继续学习碳酸盐与酸反应做好准备。本节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构建。本节课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采用“搜集相关知识—实验操作—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实验探究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让学生在“做中学”。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一段舞台表演视频,解释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收集满二氧化碳的软矿泉水瓶,请学生结合生活常识描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白板聚焦固体co2相关知识,便于学生认识人工降雨原理。

【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展示一瓶汽水,引出合作探究1co2的溶解性:

分组实验:向集满co2的1号软塑料瓶内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扭紧瓶盖,振荡。请小组学生观察现象并讨论分析,得出结论:co2能溶于水。

学生展开合作探究2倾倒co2。

分组实验:用火柴点燃烧杯中高低梯架上的两只蜡烛(梯架可稍提起以便点燃蜡烛),迅速将另一瓶co2沿着漏斗(漏斗接近瓶底)缓缓倒入烧杯中,小组学生观察现象并讨论分析,得出结论:co2密度比空气大,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学生观看“死狗洞”的视频认识这几条性质引出灯火实验的实用性。

师生合作探究3co2与水的反应:

取探究1塑料瓶中少许液体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引出问题,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是什么?学生猜想:水?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新物质?针对上述猜想展开探究,一片花瓣上滴加少量稀盐酸,一片花瓣滴加少量水,展示。再取一片干花瓣放入co2中,一片湿花瓣放入co2中,展示。然后取出湿花瓣在酒精灯上烘干。分析讨论,展示学生的导学案,点评。

汽水打开瓶盖,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解释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简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归纳:

2.含量过高对环境的影响;

3.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危害、防止措施。

多媒体展示防止温室效应增强的措施。

请学生板演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最后点评。

学生小组讨论在生活中怎样做才算是低碳、环保。评出环保小组。

学生巩固练习。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范文怎么写篇七

本节内容通过对氧气实验室制取引导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然后让学生对提供的仪器进行选择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再分组交流讨论,比较各自装置的优缺点,从中确定一套最佳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最后找几名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培养学生归纳小结,自我反馈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概括,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较好地突破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发生装置的这一教学难点,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了深刻体验,从而牢固地建构了判断气体发生装置的方法。从这一教学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学生要想牢固掌握化学知识,就必须用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化学,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个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参与、主动发现与探索、独立思考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去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现成的观点和结论,这也诚如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所说,孩子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在努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建构地学习中,亲历探究过程,体验化学的学习乐趣,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使他们感受化学的学习乐趣,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好发展,使他们感受到化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从而真正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范文怎么写篇八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基本操作、收集及检验方法。

2、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装置的设计环节提高学生对初中阶段常用的两种气体制取装置的.理解和认识。

2、让学生在组装并使用自己设计的装置制取气体的过程中,体验、反思和完善实验设计,掌握基本实验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二、实验用品。

烧杯、集气瓶、玻璃导管、胶皮管、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铁架台、试管、试管、玻璃片、酒精灯、石灰石、稀盐酸(1:2)、澄清石灰水、木条、火柴。

三、知识准备:

1、药品:石灰石和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3、装置:

(1)发生装置:固液装置。

(2)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看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5、验满方法:把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熄灭。

四、实验步骤:

1、组装仪器(让学生自己组装装置并选择最简易装置使用)老师强调:塞橡皮塞时要有拧的动作。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思考:如何检验双孔橡皮塞装置的气密性)。

3、装药品。

4、收集。

5、验满。

6、如何验证。

从第二步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老师可以先简单演示一下。

五、问题与交流。

在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与同学交流。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范文怎么写篇九

1、知识与技能:

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2、过程和方法:

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准备:大理石、稀盐酸、醋酸、石灰水、胶头滴管、试管、烧杯、集气瓶、铁皮架、玻片、塑料瓶、铁架台、纸袋、石蕊、蜡烛等。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探究法、归纳法等。

板书设计。

课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干冰易升华;。

(2)密度比空气的大(同温同压下)。

(3)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一般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co2+h2o=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h2co3=h2o+co2(碳酸不稳定)。

(4)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ca(oh)2+co2=caco3+h2o。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范文怎么写篇十

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既能联系到碳单质,又学习到了碳酸和碳酸钙等化合物知识,同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课题内容是本单元内容的核心和纽带。本节教材总体来说难度不大,许多知识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的化学问题,提高科学素养水平。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初三年级学生大多数处在14—15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往往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喜欢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因此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得出结论,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新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本节课堂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也较多,因此,我在设计时以谜题为活动线,以获得二氧化碳性质用途为知识线。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知识搭上了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充分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

(1)认识二氧化碳,知道其重要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紫色石蕊试纸来进行实验探究,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3)通过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感受化学就在他们身边,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1)二氧化碳的性质(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由于初三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移,他们习惯于依靠感性来认识事物,因此本节课以引导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体现学科特点,发挥实验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探索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案例点评】该教学设计立足于新课程理念,通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制定教学目标,注重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涵盖了教学设计的各要素,包括教学目标、内容、策略等。

【理论点拨】化学教学设计是指化学教师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化学教学目标、化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包括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等),对化学教学方案做出的一种规划。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范文怎么写篇十一

一、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无论呼入的新鲜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与前面的物质学习联系起来,织成知识网。通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认识。在氧气、氢气后学习二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途学习。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此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知识的教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均有重要作用。本节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或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学科中已经接触过的知识。教学中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的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描述、分析、比较、归纳,体会化学实验时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

2、通过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的探究,增强问题意识及提高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学习,体验到二氧化碳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从而体会到学习化学可以指导我们安全、健康的生活。

2、逐步确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关系。

三、重点、难点:

重点:co2的化学性质难点:co2与水的反应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曾经有这样一篇报道,某农村一户农民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个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剧呢?学完本节课的内容,上述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展示】将已收集好的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完成实验后补充的内容)。

加压降温形成白色固体,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能升华。

【实验一】在大烧杯中放置一个铁皮架,架上固定两只点燃的蜡烛,通过喇叭形纸筒将一瓶二氧化碳向烧杯中倾倒。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完成导学案中的实验一。

【归纳总结】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实验结论:(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

【实验二】(1)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通过较长玻璃管向其中一只吹气(与另一只作比较),观察现象。

(2)再将上述试管加热,又有什么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完成导学案中的实验二。

【归纳总结】实验现象:(1)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红色溶液又变成紫色。

【分析】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紫色石蕊溶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受热有气体逸出(co2),红色溶液又恢复成紫色。

co2+h2o==h2co3h2co3==h2o+co2。

【实验三】取一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通过较长玻璃管往石灰水里吹气,有什么现象?

【学生活动】两名学生在讲台上演示实验,其余同学观察实验,完成导学案中的实验三。

【归纳总结】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检验co2。

1、人工降雨2、灭火3、制碳酸饮料4、化工产品。

【回应课前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悲剧呢?

【学生回答】井下烧火照明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一直存在井底,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造成悲剧。

【讲述】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学习,我们知道二氧化碳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学习化学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可以指导我们安全、健康的生活。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ca(oh)2+co2==caco3+h2o。

1、人工降雨2、灭火3、制碳酸饮料4、化工产品。

六、作业布置:小练习册43、4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