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倍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范本(大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3:38:27 页码:9
倍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范本(大全14篇)
2023-11-11 13:38:27    小编:ZTFB

时间机器是一种虚构的科技设备,可以让人们穿越时空。在总结时,我们要注重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这些范文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观点,相信会对你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启发。

倍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范本篇一

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一)”

(二)、教学流程图。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准确识别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引导学生爱护人民币。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及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节约用钱、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准确识别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引导学生爱护人民币。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3)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2.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及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节约用钱、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四)教具准备:

课件、常用面额的人民币、笔、橡皮、练习本、尺子等。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1元=10角。

难点:区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六)教学策略。

在本课时的设计上,主要以我们所需的物品为线索,贯穿课堂始终。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这一主线展开。这节课我将运用探究比较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设计每一个环节活动时,都采用了适时的评价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作辅助,因为多媒体能做到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循序渐进,深化效果。课前必须准备好课件,主要是课本资源,采用讲童话故事来引入新课,用课本做一做作为练习。

(七)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讲故事。(大象爷爷买奖品发奖的故事)。

2、演示三幅主题图。说明钱的功能和作用大。

3、揭示课题:我们国家把钱叫做什么?学生边说边板书:人民币。今天我们来学习人民币的知识,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一),齐读一遍。

二、新课。

(1)媒体演示所有面值的人民币图。问:这些都是我国发行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你认识哪一种面值的人民币呢?你们把信封打开,里面装着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有什么特征?学生分组交流。

引导学生按一组一组把人民币从数字、颜色、头像来区别异同。

(3)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每一种面值的人民币,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1)按人民币的质地不同分类;2)按人民币单位不同分类。

a、小组合作分类;

b、指名介绍自己分类的方法;

1)按人民币的质地不同分为“纸币和硬币”。媒体演示纸币和硬币。

2)按人民币单位不同分为“元、角和分”。学生边说边板书:元角分。媒体演示元、角、分的人民币。

元角分。

1元1角1分。

2元2角2分。

5元5角5分。

10元。

20元。

50元。

100元。

倍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范本篇二

幼儿在生活中,一杯牛奶、一面包、一个蛋糕,都要接触到人民币。《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也将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定位于:“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依据这一理念,我设计出此活动。以便让孩子正确认识一些货币的面值,并了解使用货币购物的常识,懂得合理地消费,同时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的现象和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使数学教育更加生活化、游戏化、综合化。

活动目标。

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并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初步了解并尝试人民币面值换算的方法,并知道有不同的面值面价。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面值为(10元、5元、2元、1元)的人民币。

难点:培养孩子尝试用人民币的面值换算方法。

活动准备。

1、桌子(当货架)、各类商品、各类水果、蔬菜、玩具车、玩具卡片(带有标价)。

2、玩具人民币(10元、5元、2元、1元)若干张。

活动过程。

(1)这是什么呀?你们认识它们吗?。

(2)你们知道这些线共同的名称吗?

2、游戏“小小储蓄员”,初步了解并尝试人民币面值换算的方法,并知道不同的面价面值。

教师依次出示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引导幼儿用桌子上盘中的人民币(幼儿操作盘中有若1元、2元、5元的人民币)进行正确兑换。

3、游戏“儿童超市”购物初步培养孩子的逻辑推理和等价物品的交换。

(1)拿多张钱来买一样东西。

(2)拿一张钱来买多样东西。

4、教师小结。

人们通常用钱来买东西,比如我们穿的衣服、裤子,吃的菜等等;钱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生活中如果没有钱,我们都难以生活下去。

活动延伸:

2、让家长带孩子一起购物,并提供独立购买简单物品的能力。

课后通过孩子不断地练习,进一步了解到人民币的用处,同时体会合理消费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孩子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有一定的直接经验,但幼儿没有正式学习过人民币。在这次活动中,我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以小朋友的生活经验为前提,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促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活动。我在让幼儿认识人民币,以及他们的面值时,一开始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幼儿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整个活动幼儿表现的很主动,全班小朋友都能主动认识人民币,几乎没有小朋友不认识的面值,但在换算人民币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难住了,不过值得高兴的是还有几个能力较强的幼儿能很快的换算人民币,如:蓝仪、潘彬彬等,这也许和他们平时的生活经验有关。

倍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范本篇三

1、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大门水泥电线竿,提问:“这根高高的电线竿什么形状的,它为什么可以竖得这么高呢?(简单地让幼儿议论),师:“老师也很想知道为什么,让我们一起到实验室去做实验吧。”

2、重点:尝试用纸把书支撑起来的方法。

(1)寻找方法:出示纸和书,提问:“这是什么和什么;谁能用一张纸把书高起来,幼儿思考回答。每人各取一张纸试验。讲述自己是怎样做的。

(2)师提示方法:小朋友认识过那些图形,可不可以把纸变成那些形状再试试呢,幼回答并动手做。师出示几种范例让幼儿说它们的形状。

(3)讨论:那种形状能把书架高起来,幼儿选中图形。

(4)师出示范图讲明制图方法,幼儿根据图示进行制作,也可以自己想办法做。

(5)将制成图摆放好,轻轻将书放上去,试验。讨论自己选择的方法和结果。

3、教师试验,小结圆筒形的力量最大。师再逐一演示,确认试验结果。

4、小结:同样的一张纸,做成不同的图形,它的力量不同。有的把书架高了,有的不行。我们发现圆筒形的力量最大。

5、给予幼儿信息,发现在纸中加入波纹纸它的力量更大。

(1)观察试验:波纹纸板做成圆筒形它的力量有多大(将波纹纸筒竖放+小硬板再站一名幼儿――下面的波纹纸筒可以支撑住)。

(2)撕开硬纸板,引导幼儿观察讨论:里面的波纹纸有什么用。

(3)小结:在圆筒形的纸中加入波纹纸它的力量更大。

6、自由活动:让幼儿都来站在小硬板上,感受硬板下圆筒形硬纸板的承受力。

7、观察多媒体:用各种材料做成圆形物体各有什么用途(如油漆桶、水泥电杆、纸杯、高压锅等);他们都有用材料最省、受力最大、容量最大的特点。

[关于小学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倍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范本篇四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并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通过各种活动准确的体验一分、一秒。

3、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和习惯,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秒,并准确建立一分、一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分秒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自制钟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出示钟面唤起学生记忆,并拨几个学生熟悉的时间让学生认读。

大家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谁能说说关于时钟你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有时针和分针。(与学生共同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是及时补充)。

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一小时。

2、播放神舟飞船升天视频,并一起倒计时。

二、自主探索。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1)时钟有3根针,最长的,也是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4、体验1秒钟。

(1)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课件中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2)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3)比一比,不看时钟,从老师喊开始到结束,用你自己的'方法来记时,看哪位学生猜得最准确。

(4)在一秒钟可以做哪些事情,说一说,如果写数字,你能写出多少个,写汉字呢?

(5)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学习1分=60秒,并体验1分钟。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5、让学生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问: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请你选一个你喜欢的活动,咱们来做一个1分钟的体验活动。

师生共同总结一分钟可以做的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补充: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小兰昨天睡了9()。

(2)小明跑100米要用18()。

(3)我们课间休息时间是10()。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计量时间的单位---秒。知道了1分=60秒,一秒过得快不快?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1秒钟!

五、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1分=60秒。

倍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范本篇五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0—61页。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教学活动.逐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中国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什么?(春节)让我们再一次聆听新年的钟声吧!(放映春节晚会倒计时的课件,师生一起倒计时数数。)。

师: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我们一起倒数的10、9、8、……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距新年钟声还有多少秒。)同学们都是用“秒”作单位,为什么不用“时”或者“分”作单位呢?(因为刚才倒数的这段时间太短了。)我们计量很短的时间,常常要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秒。

(揭示课题:秒的认识。)。

二、观察探究,建立概念。

1.认识钟表。

(1)认识电子钟表。

师:生活中我们常常用这些钟表来计量秒(课件出示各种式样的钟表),这是电子钟表(课件出示一个电子钟),钟面显示的是什么时刻?(6时35分。)“分”后面的这两个数表示秒,现在是6时35分10秒(课件出示一个电子表),钟面显示的是什么时刻?(3时45分17秒。)。

(2)认识秒针。

生1:最长的那根是秒针。

生2:最细的是秒针。

生3:走得最快的是秒针。

师:钟面上有1根针,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课件:秒针闪动并出示字。

幕“秒针”)。

2.认识时间单位“秒”。

(1)认识1秒。

师:秒针走1小格是多长时间?

生:1秒。

师:对1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板书:秒针走1小格是1秒。)。

(2)认识几秒。

师:秒针从12走到1经过的时间是多少秒?

课件出示如下图:

生1:秒针从12走到l是5秒。

生::秒针走1大格就是5秒。

师:秒针从12走到这儿经过的时间是多少秒?

课件出示如下图:

生1:秒针走1大格是5秒,秒针走了6大格,就是30秒;再加2秒也就是32秒。

生2:秒针走半圈是30秒,再加2秒,也就是32秒。

师:秒针从1走到3经过的时间是多少秒?

课件出示如下图:

生1:15秒。

生2:不对,不对,秒针是从1走到3,不是从12走到3,所以经过的时间是10秒。

生3:秒针走了2大格是10秒。

生4:对,经过的时间是10秒。

师:真聪明!孩子们也来拨拨钟吧!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每人拨一次秒针。其余的小朋友注意观察,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经过了多少秒?(小组活动:拨钟、认钟。)。

师:谁愿意在实物展示台上来拨一拨,请全班同学认一认。

生.:一边拨秒针,一边问:“秒针从12走到8是多少秒?

学生齐答:40秒。

生2:一边拨秒针,一边问:“秒针从3走到8是多少秒?

学生齐答:25秒。

(3)体验1秒有多长。

生:“嗒”。

生:我可以拍1次手。

师:1秒钟真的可以拍1次手吗?看着钟面试—试。(播放课件:秒针走动。学生看着钟面,尝试1秒钟拍一次手。)。

师:1秒钟你还能做什么?

生:我可以跺1下脚。

师:试试看!

师:1秒钟你还能做什么?

生:我可以说1个字。

师:试试看,行吗?

生:行。

师:谁能按照秒针走动的节奏数一数(学生数,师注意调控节奏)。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秒针走动的样子。(停顿数秒)轻轻地数,1,2,……。

倍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范本篇六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过程与方法: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化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1.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2.难点: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3.关键: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1课时。

2.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1课时。

3.练习四……………………………………………………1课时。

倍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范本篇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结合生活实际,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知道整时的表示方法。

2.让学生经历看一看、拨一拨、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积极探究的学习。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整时,会用两种方法表示整时。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猜猜是什么?

2.你见过什么样的钟表?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生汇报)钟表的作用可真大,不仅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还能提醒我们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师:(大屏幕出示)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观察,看看钟面上都藏着哪些秘密?生独立观察钟面(看自带的钟表模型)。

(1)12个数字(怎么排列的?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跟着课件数)。

(2)有两根指针(这两根指针有什么区别?)。

(3)12个大格(一条条的刻度线把钟面分成了一些格子,1~2之间有一个大格,你知道一共有几个大格吗?数一数)。

小结: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数一数等活动,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还有时针和分针。时针和分针每天都在钟面上不停地赛跑。

2、认识整时。

引导学生说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所以是7时。

(1)看钟表说时刻?(仔细观察钟表时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2)练习。

小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3、动手拨一拨。

4、教学电子表表示时间的方法。

师:(出示电子表)电子表有两个圆点,你们知道圆点左边的数表示什么吗?右边的00表示整时,也就是分针指向12的时候。你们能读出这是几时呢?(12时。)。

师:该怎么写?(先写12,再写两个圆点,再写两个零。)。

练习:电子表写法并订正。

小结:我们不仅认识了钟面,还会读出钟面上整时的时刻,并且还能用两种方法表示钟面上的时刻。

三、巩固练习。

1、p85小明的一天。

(1)汇报出示:小明在几时做什么?

(2)特殊钟面12时、6时。

提问:12时为什么只有1根指针,是表坏了吗?(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重合在一起,只能看到一根指针)。

6时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有什么特点?(两根针在一条直线上)。

(3)9时出现了两次,为什么做的事完全不同?

(原来一天时针要转2圈,有上午的9时,经过中午、下午,又有了晚上的9时。)。

(4)你觉得周末小明的一天安排得比较合理吗?(合理,有学习有休息有运动)。

小结:我们要像小明一样,每天按时起床,按时学习,按时休息。合理科学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展示钟表的演变历史。

四、总结。

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时间是宝贵的,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珍惜宝贵的'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倍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范本篇八

本节教学主要是利用各种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设计教学的。通过课件与知识相结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去观察钟表、了解钟面,通过自主探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秒的认识。通过讨论、交流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知识,再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实物钟表进行实际操作,在动脑、动手、动口的同时掌握所学内容。本节课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声音、歌曲等手段精心设计活动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发现、最后得出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使整节课显得轻松愉快。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秒的认识)。

1、认识钟面上的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在生活情境中体验一秒及几秒持续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建立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

学法指导:激趣、引导观察、自主探索、探索研究、合作交流。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实物钟表。

倍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范本篇九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0的读写和组成及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使学生学会10的`读写和组成及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难点:使学生掌握10的写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故事引入。

(2)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办法。

(学生可能会说:让1和0做朋友比9大;让2和0做朋友比9大……)。

(3)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10)。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数数和认数。

1、生活中哪有10呢?我们一起去广场看一看。(出示主题图。)。

2、老师和同学们在做什么呢?生:喂鸽子。

3、你能找出图中藏着的10吗?

生1:有10个人,其中9个小朋友,1位老师。

生2:10只鸽子。

4、谁愿意到前面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一起来数一数。(指名2个人)。

5、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按顺序数,这么快就找到了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10。

6、学生动手摆学具:如果按照图上的鸽子只数摆小圆片,一只小鸽子摆一个,你们能不能用小圆片来表示小鸽子只数呢?(学生摆)。

7、同桌互相检查一下摆的对不对,如果摆的很正确,边数边把圆片收起来,并坐好。

8、同学们动作真快,老师非常喜欢数字10,我可以用拍手的方式来表示它,来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数一数。(师生共同边拍边数)。

9、你们喜欢10吗?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式来表示数字10,看谁的想法最有创意,想好了吗?谁愿意来展示一下,指名5个人(拍手10下,跺脚10下,拍肩膀10下)。

生:(再贴一颗五角星)。

12、那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一起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数一数。

师小结:看来9增加1个就是10,我们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数一数。

13、同学们看看手中题卡有几颗星星一起来数一数(10颗),题卡中有几个问题,看看谁是小博士能独立完成智慧卡。

生:这是3(这颗星星送给你)。

(2)比大小。

2、你发现了什么?生:在直尺上,排在后面数字比排在前面数字大。

(3)数的组成。

1、看这是什么?(苹果树)有几个果子(10个)谁能把这10个果子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指名3个人)。

2、这么多同学都想说,那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把所有分的情况都说出来?试着在题卡上写一写,写完后,读给你的同桌听。

3、好,我们拍手齐说一遍数的组成。

4、下面我们玩对口令游戏:

师:我说2生:我说82和8组成10(拍手3组~4组)。

5、关于10的组成老师编了一个小儿歌,试着来读一读。(儿歌在题卡上)。

(4)10的写法。

我们认识了10,而且在生活中找到了10,看谁能把10写的最漂亮。

1、观察10跟以前学的数字有什么不同?(它是由2个数字1和0组成的。)。

2、教师边讲解边书写:

写10要占两个“日”字格,左边格子里写“1”,右边格子里写“0”先写“1”,再写“0”,两个数字不能离得太远。

3、学生练习写:请同学们在p65描写10。

4、老师这有一张智慧卡,要请同学们利用今天的知识填好它。填好后,作为礼物送给家长。

倍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范本篇十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时间有一个更完整更深入的认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数学教师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我利用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的场景导入新课,立刻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学生在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中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而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是通过对生活内容经过提炼后最终形成的。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具体的“原型”。所以,我让学生说一说在哪里还用到时间单位“秒”?学生纷纷举手说,如跑步比赛、电子显示屏上跳动的数、“神舟六号”上天。于是我在网上搜索到“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情景,播放给学生看,并进行适当的德育教育。

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共识。因此,我鼓励学生在更大自由度的环境中大胆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钟表,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有关“秒”的知识。充分地去观察、猜测,进一步认识秒表、电子表、有秒针的钟表都是怎样计量“秒”的。学生们发现了“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1秒”、“秒针走一圈,分针正好走一小格。”从而得出1分钟=60秒。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操作是自由的,学生始终是主动的。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而自己探究,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例如:在体会1秒的长短时,我让学生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猜测1秒钟你可能会做些什么,亲自试验一下等方式体验“秒”的实际意义。通过数数、拍手、眨眼、回头……等活动让学生建立“秒”的概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倍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范本篇十一

“10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0~9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知识点多、容量大,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使课堂体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教学一开始我就设计了《数鸭子》儿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10的组成时,通过摆、分、写等实际操作总结归纳10的组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巩固10的组成时,以游戏的形式巩固,提高学习兴趣。

前面8、9的认识为学习10的认识做了知识上的铺垫。主题图供学生数数,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当然,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也有不同:一是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但讲与不讲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二是将10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面,有助于突出10的组成,也有助于学生集中练习10的书写。

采用的游戏、儿歌、自己动手实践等不同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1、引导学生经历10的认识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引导学生感受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掌握10的组成。

课件、小奖品、学生自制小圆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来唱一唱吧!

(全体学生起立,课件播放《数鸭子》视频,跟着音乐一起唱,鼓励学生自创动作。)。

师:大家唱得非常好,那就来看看到底有几只鸭子吧!

2、课件出示三幅有不同数量鸭子的图片,让学生数一数有几只,指名回答。最后一幅有十只鸭子,多让几个学生数一数。

3、师小结:他们是从不同的鸭子数起的,可大家数的数量都是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呢?(指名回答)。那我们就知道了,从哪数起都没关系,最后结果都是一样的,但要注意按一不的顺序,才不会重复不会遗漏。

二、探究新知。

(一)数数与认数。

1、出示主题图。师:请你们找一找,这里有数字10吗?用一句话告诉老师。(人共10个,鸽子10只)。

2、生活中还有什么事物可以用10来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生:我家里有10朵花。

生:我妈妈买了10个苹果。

生:我有10个手趾,10个脚趾。

……。

3、老师也找了一些,请大家看一看。(课件展示:温度计、路牌、日历)。

5、你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数一数吗?

(二)学习10的写法。

1、师:刚才我们已经和10交了朋友,它的形状和其它的数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以前学的数字是一个数字,10是由两个数字组成。

2、师:对!那么写10要占两个“日”字格,左边格子里写“1”,右边格子里写“0”;先写“1”再写“0”,两个数字不能离得太远。也不能太近。请伸出右手食指跟着写一写。

3、师:请打开书本65页,把10这一行写完。

4、师:写完后同桌之间互相欣赏一下。写得好就表扬表扬他(她)。认为写得不好就提提建议。我看到…的写得非常美观。

5、(出示尺子图)10来了,它应该排在哪儿呢?

(三)比较大小。

1、师:那9和10到底谁更大谁更小呢?为什么?请你来说一说。(9添上1才是10,所以9小,10更大)。

2、出示课本上计数器添珠子图。真的是这样吗?请你数一数现在计数器上有几颗珠子?可以用个什么数字表示?怎样才能变成10?(再添上一颗)也就是说明9和10谁表示的珠子更多?多几个?谁又更少?少几个?你想得真快!

3、请看图片:点子图,师板书:圆圈里该填什么符号。

9○1010○9。

那你会读吗?你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

4、考一考你:

10()10()10=()。

(卡片依次出示上面题目,知道的同学站起来抢答。奖励说得好的同学。)。

(四)10的基数、序数意义。

师:动了脑筋,现在轻松一下。请几位同学到前面和老师一起做个游戏。听好口令了:第八第八笑一笑、第二第二学猫叫、第五第五跳一跳、10个同学请蹲下、第10第10站起来。

师:都是10,表示的意思相同吗?

生:不相同,10表示这一行的10个同学,第10表示这行排第10的这一个同学。10表示数量,而第10是表示位置。

师: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表达也很清楚。老师忍不住要表扬你。

(五)10的组成、分成。

1、分成。

生:我分成1和9。

(3)师:老师刚才有一个惊奇的发现:有几个同学非常能干,在先把10分成1和9,接着又要分成2和8时,他的速度非常快,我要请他来说说他的秘诀。(只要从9个的这边拿一个放到1个的.这边就行了。)。

2、组成。

课件出示:

6元。

2元。

4元。

9元。

1元。

3元。

5元。

7元。

8元。

1、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看懂了什么?

3、师:你为什么两样买?(正好10元,喜欢吃。)什么都要吃一点,才能让身体更健康。鼓励学生说下次你妈妈买水果时,你就可以给她建议了。

三、看书、质疑问难。

1、师:请打开书本64——65页,把空白部分都填完。

2、看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要问老师的?

四、总结全课。

“10的认识”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包括很多个方面:10的数数经过,10的认数,读数,写数,10与数的大小比较,10的组成分成,10的基数序数意义,以及10在生活中所表示的各种实际意义。本篇教学设计能把简单零散的教材内容加以整合,适度拓展,形成了一节内容丰富,容量适宜的,有生命力的课堂内容。教学过程设计能做到多而不乱,忙中有序。

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学。

上课伊始的《数鸭子》歌曲,在欢快的气氛中很快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吸引力而又毫不拖泥带水。还让学生意识到,有些歌曲中也有数学知识呢!临近结束时的“几和第几”的游戏让知识融汇贯通,课堂前后照应,并延伸到课后,老师一句“我们课后再玩这个游戏,好吗?”使学生明白自己以后也可跟同学一起玩,又使课堂圆满结束,丝毫不觉得牵强附会。

传授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兼顾。

处理教材时,本教学设计能做到对于抽象的传授性知识也不忽视形象直观性。比如:10的数数经过借助小鸭子图,记数器,点子图,书写借助田字格,组成分成渗透在买水果活动中,步步引入,循循善诱。实践性知识方面则放手让学生去想象,对10的形状,10在生活中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让学生开口多说。10的基数序数意义也是在游戏中感悟。

充满人关怀的开放的课堂设计。

10的组成分成放手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去发现,去总结。老师在整节课当中,只是引导学生去学,时时关注学生,通过老师的表扬,学生之间的评价,发现自己的价值,激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知道如何评价别人。

富有生活气息。

开头的歌曲,中途的买水果,欣赏有关10的意义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10的应用,设计中充斥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在其中渗透情感教育。

倍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范本篇十二

教科书第28~29页例1、“做一做”及相关内容。

1、使学生通过观察、分类、讨论等活动认识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

2、使学生体验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3、在探索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理解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

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教学课件、写算式的卡片。

具体内容修订。

基本训练,强化巩固。(3分钟)。

1、出示几道分数乘法式题:(包括教材中的四道题与另外补充的四道结果不为1的算式)。

2、学生独立完成上面几组题,小组内检查并订正。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分钟)。

请个别学生说说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突出分子与分母的约分。

提示目标,明确重点。(1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认识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6分钟)。

1、观察这些算式,如果将它们分成两类,怎样分?

2、通过观察发现算式的特点。

展示成果,体验成功。(4分钟)。

让学生说说乘积为1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8分钟)。

1、学生讨论并说出自己的发现: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认识倒数。出示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理解倒数。让学生说一说如何理解“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引导学生对定义中关键要素的理解: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倒数。

3、引导学生思考: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4、探讨求倒数方法。

(1)出示例题,让学生说说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2)在汇报时说说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板书。

倍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范本篇十三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4、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和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用生活中典型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验证圆的特征;

难点:圆的画法。

一、引入新课。

1、创设问题情境——电脑出现:白兔、黑兔、灰兔和花兔骑车比赛跑。问:谁跑得快?(圆的、方形的,椭圆的,花兔的车轮是圆形,但轴心不在圆上)。

2、为什么白兔跑得快?

3、请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微机出示硬币、钟面、圆桌等物,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

4、你们想进一步了解有关圆的知识吗?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

二、讲授新课。

分组讨论,探索圆的特征。

1、借助工具尝试画圆,初步感知。

(1)让学生分组利用老师提供的工具(图钉、线绳、铅笔头)在纸上画一个圆。

(2)小组交流画圆的方法。(在线绳的一端套上图钉,另一端套上铅笔头、图钉固定一点,铅笔头绕图钉旋转一周,就得到一个圆。)。

(3)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画的圆不圆呢?(a、图钉没有固定在一点上;b线绳旋转时没有拉紧。)。

(4)教师演示画图,学生口述方法。

2、认识圆各部分名称。

(1)认识圆心。

画图时图钉所固定不动的点叫圆的圆心,通常用英文字母“o”表示,板书(圆心“o”)。教师带学生读圆心“o”学生标出所画圆的圆心,并用字母表示。

师生共同观察电脑显示,圆心在什么地方,圆就在什么地方。(板书: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2)认识半径。

a、连线绳的两端画一条线段,这条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字母“r”表示。板书:r(半径)。带学生说一遍,学生用“r”表示自己所画的半径。

b、做一做,判断哪条线段为圆的半径?(见电脑图)。

c、现在请同学在圆上画几条半径,看谁画得又好又多。学生通过动手和观察电脑,归纳:半径有无数条(板书)。

d、用直尺量一量自己所画的几条半径,长度怎样?(板书: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e、看电脑,边观察边思考,圆的半径长短不同,圆的大小怎样?(板书: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认识直径。

a、按老师的要求在自画的圆上再画一条线段。(这条线段要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象这样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d表示。

b、提问:圆的直径必须具备那些条件?

c、做一做,判断哪条是圆的直径?

(4)、探究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a、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什么特征?直径有什么特征?半径与直径有什么相互关系?通过汇报交流板书:

半径r,直径d。在同一圆里,d=2r,r=d/2,有无数条,长度相等。

b、做一做,填表。

r(厘米)。

0.1。

6

d(厘米)。

2

2.8。

c、用圆规画图。(自学课本圆的画法。学生用圆规练习画任意圆。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和直径是4厘米的圆,小组互相检查。小组汇报,归纳画圆的画法。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1)在一个圆中有一个圆心,无数条半径。()。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3)半径总是直径的一半。()。

(4)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四、解决实际问题(讨论)。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

(2)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

cai演示,辅助解决问题:利用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距离都相等,所以采用圆形车轮,并且把车轴装在圆心上,保证车子运行平稳。

五、全课小结。

倍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范本篇十四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建立边的概念,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通过对图形的找一找、搭一搭、围一围、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一、在比较中逐步清晰。

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形。

呈现:

1.第一次找与众不同的图形。

要求1:其中有一个图形,和其他的都不一样,你能找到它吗?并说一说什么地方不一样。

学生找出:

揭示:其他图形都围起来了,这个图形没有围起来。

2.第二次找与众不同的图形。(要求同上)。

学生找出:

理由:其他图形的线都是直的,这个图形有一条线是弯的。

揭示:直的线曲的线直线图形曲线图形。

3.第三次找与众不同的图形。(要求同上)。

学生找出:

理由:其他图形都有4条边(4个角),这个图形只有3条边(3个角)。

揭示:三边形(三角形)、四边形。

4.这些四边形中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揭示:四边形家族里除了有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行,还有其它的四边形。

总结:刚才,找出了与众的三角形。看的是什么?

5.进一步清晰“边”的概念。

这个长方形上“边”在哪里呀?看一看,摸一摸,你觉得边是怎么样的?

直直的,平平的。

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有几条边?

6.画一画:

如果要在纸上画一个四边形,要画出几条边呢?在白纸上任意地画一个四边形。

交流。选择任意四边形呈现。

提问:这是四边形吗?为什么?

旋转一下再问:那现在是四边形吗?为什么?

7.找四边形。

8.再次分类,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剩下的图形再次分类:你为什么这样分?(板书:5条边。6条边)。

分别取个名字。

揭示:五边形,六边形。

9.创造多边形。

像这样的五边形、六边形你们以前见过吗?

用小棒搭五边形,六边形。

二、小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