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散文乡村的味道汇总(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2:44:03 页码:10
散文乡村的味道汇总(汇总8篇)
2023-11-12 22:44:03    小编:ZTFB

总结是一个重要的自我反思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总结的写作需要注重结构和逻辑。下面是一些总结的例子,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灵感。

散文乡村的味道汇总篇一

在我们的念想里,乡村的味道,必然是在妈妈的坛坛菜里。陈旧阴森的角落堆满了坛坛菜,走近也许会有陈旧发霉却令人欣喜的气息,那是时间沉淀的味道。坛坛菜五花八门,有晒干的脆生生的萝卜条,酸浸的翠绿的黄瓜片,有腌制的咸咸的白菜苔,辣酱的如同泥糕的茄子,嚼着坛坛菜,会让人怀念早已逝去的儿时乡村。

在我们的念想里,乡村的味道,留在纵横交错的田埂上。田埂上有伸长手臂戴着破草帽终日站在风雨中的稻草人,田埂上空有着落日时分到处觅食饥肠辘辘的小灰雀,更让人喜悦的是或许有偎着头在窝里轮番孵着胸脯下那五只漂亮小花蛋叽叽喳喳地说着明天的一对麻雀。走在田埂上会让你怀念起在追赶打闹的童趣横生的伙伴。

在我们的念想里,乡村的味道,留在错落起伏的鸡鸣里。乡村的鸡鸣里有着闲散和自由,激情澎湃的时候一声接着一声地啼叫,是不间断的;悠闲自得的时候记起来叫一声,忘记了就没有了。我们怀念乡村的味道,怀念的是闲散得意的江湖野性,是一种原始真实而又质朴的性子。

在我们的念想里,乡村的味道,留在芬芳馨香的油菜花里。油菜花比不上“艳丽得叫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的黑郁金香,更比不上“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的牡丹,她只是一株泛发幽香被人用作榨油的小朵野花。我们怀念乡村的味道,怀念的是油菜花上落着蝴蝶蜜蜂和妹妹的童谣。

在我们的念想里,乡村的味道,留在了弥漫在整个村庄的浓浓的牛粪味里。老水牛是村庄的图腾,常常慢条斯里地踩着浓荫走过,有时还会甩着尾巴驱赶蚊虫,有时还会仰天长哞一声,总之是悠闲自得。我们怀念乡村的味道,怀念的是驮着余留的暮色、如涛的风声及飘飘洒洒的笛音。

在我们的念想里,乡村的味道,留在毫不做作的风情里。城里人饭后会谨慎会绅士般拿出折叠成方形的香纸巾,擦擦嘴角后就扔掉了。大年三十,乡村的六叔和着雪花,,喝了一碗自酿的米酒,一股热浪从胸腔中涌出,竟是一口雪地梅花。

散文乡村的味道汇总篇二

春节过了约一个月,父母去遥远的成都走亲戚了,乡下老家的鸡、鸭、小猫和小狗“花花”就托付给我们,每天从城里放学的和下班的都奔向五十里外的田野。

在乡间泥土里长大的我们,可能由于习惯了城里的干净、细致和数字的生活,以往节假日回老家也只是吃过饭就回城了,移居城里后就很少在老家过宿。这次接受了任务,所以必须在这既熟悉又陌生的老房子里过夜。重温儿时渐渐遗忘的岁月,顺便体验一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晚年生活。我一直梦想退休后能“解甲归田”,因为老家房子一直没有翻新,仍然散落在田野里,非常向往这里的田园生活。

夕阳西下,车子刚停在院门外,鸡、鸭、猫、狗就说着各自的语言来迎接我们回家。到田间铲几棵青菜,再挖几根进了城后才爱上的胡萝卜,儿子也特别高兴地与“花花”戏耍,到鸡鸭窝中收拾新下的蛋,当然也没耽误他最爱的在井上压水,供我们洗菜烧饭。虽然有液化气灶,但我还是喜欢燃起烧柴草的土灶。夜幕降临,屋顶的炊烟要么就是冉冉升起,要么就是萦绕在老屋的四周,保持与地面平行的等高线上围了一圈又一圈,久久不肯散去。

我坐在锅门口的小凳子上给锅堂里添柴草,儿子搬来一张大凳子硬要坐在旁边看我烧火,觉得非常有趣。妻子把切好的香肠、肉片、鱼片分别摊在铁锅上,我控制好火候,她就负责看好肉烤熟的程度。我们一边烧烤一边享受这美食,完全把城里韩式烧烤料理店里的那一套学来了,儿子直呼“好吃”,等不及要锅里正烤着的。我顺便在锅堂内的火灰中埋入两只红薯,火灰烤红薯曾是我儿时最美好的记忆,现在也成了儿子的最爱。里锅也没闲着,先烧开水把热水瓶灌满了,再煮面条或菜粥作主食。餐后,带上手电筒在田埂上散散步、聊聊天,只是儿子好奇于满天的繁星,我们总被深奥的问题难倒。

安顿好鸡鸭猫狗一天的美食后,它们不约而同地目送我们回城读书、上班,嘴上还唧唧喳喳地,仿佛叮嘱:“晚上早点回来!”。

散文乡村的味道汇总篇三

那时一片宽阔的池塘,湖面上漂浮了几个不安分的葫芦和横七竖八的青草,不加修饰,保持着原有的神秘与深绿。岸边,经岁月打磨抛光的码头,露出了一层层泥沙的原貌,历久弥珍。远处,有几个中年妇女,在湖边洗涤着衣服,她们交头接耳,似乎在诉说着生活的闲趣和无聊。透着水面带来的雾气,一副典型的乡村风貌映入眼帘。

初冬的乡村甚是迷人,秋末,物燥天干,落叶纷飞,树下追逐的孩子迎着秋季的最后一缕阳光,嬉戏着,直到夕阳西下,影子被渐渐拉长,才恋恋不舍的离开,回到各自的家中,休憩。我很喜欢这种秋季的.感觉,带着落叶归根的倦意,不紧不慢,循序渐进的谱写秋之味,秋之感,秋之殇。

傍晚田园处,大人们劳作的背影显得辛勤,余晖折射的光辉慢慢铺洒到树叶上,影子有点苍白无力,透着初冬的寒风,让田园的丰收显得吝啬。趁着太阳还没有落山,就赶紧回到家中,寻求安稳,寻求踏实。在经历了几个月的燥热后,人们很显然还远远没准备好怎样去迎接冬天,便听到抱怨。但即便如此,在天还没有微亮的早晨,集市上依然可以看到老者在吆喝买卖,那些透着露水的果蔬,晶莹剔透,娇艳欲滴。包含了一整晚的辛劳,也想在集市上发挥优势,讨个好彩头,买个好价钱。

这嘈杂的集市里,与蛇混杂,三教九流,却有着乡下人养家糊口的梦想,他们辛勤着,来回奔走在方寸间的市场里,找着属于自己的活,数着属于自己的日子,回味着属于自己的快乐。不远处,有一个简易的包子店,也许滋味可口,总能招揽不少客人。人群中一个中年男人,衣着褴褛却显朴素,苍老的脸上很明显就可以看出时间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他手上拿着一块钱纸币,已褶皱不堪,等待着购买,那香喷喷的包子似乎有种让人难以抗拒的诱惑,在人群中蔓延开来,征服了人们的嗅觉,心甘情愿的在等候,购买,付费。这集市很平常的一幕,却深深的反映了当代乡村朴实,一尘不到的风貌。

我喜欢乡村的原因,是因为这种朴实无华,正是城市精神中最为缺稀的精髓。人欲横流的社会有将我们逼良为娼的嫌疑,在这种大环境下,要坚守自己当初的原则实属难能可贵。

人心不古,那就更加怀念,特别是那种温暖心灵的感觉。

散文乡村的味道汇总篇四

故乡,是我们成长的根;故乡的记忆,是一坛醇香的酒。

故乡,是我们成长记忆的家园。乡村记忆,浓浓的乡情,一部悠悠情思、绵绵不尽的记忆长篇。乡村记忆,永远的记忆情愫!

——题记。

一、乡村戏剧印象。

我是山里人,我是大山的儿子。

家乡在大南山的密林深处,青山墨黛,泉水清澈,山溪欢跳,一条条无忧无虑的山泉小溪,汇成青山情怀深处卷卷的乡恋!

大山是我的家园,遥远的乡村记忆,因为时间的久远,早已褪去灿烂的光泽。小时候的乡村记忆,荡漾在静夜的天空黑暗的角落;童年的痕迹明晰于戏水的溪滩竹影。小溪滩的风景,在永远纪念的深深处。哗哗的水声啊,我追寻觅思小溪的欢乐园,小溪清澈灵动,唱着欢乐的四季童谣!大山乡里的热闹时光,在秋收的喜悦之后,忙完农活的山里汉子难得的清闲,难得的收获欢愉,乡里的理事人就择日祭祀,迎请各路神明祈福风调雨顺,四季吉祥,国泰民安。乡里理事会的老大,就会请上戏班子来乡里演出。每逢庙会这时节,山里的孩子们,非常期待戏班子的到来,那几天,乡里人的脸上都挂满厚实淳朴的笑容。邻近乡村的人们也都会来看戏,熙熙攘攘,亲朋好友聚集一堂,颇是热闹。

天色渐暗,夜幕降临。戏台上的灯火,早已通透明亮(那时候的乡村还没有通电,乡村的日常照明只有煤油灯,而逢这时节的活动,则用柴油发电机发电)。山里的孩子们更是叽喳个不停,像是过年似的开心。这时,孩子们往往能向家长讨得一些零钱,去买小吃零食,活蹦乱跳,耍得起劲!开戏前的锣鼓,要敲上几分钟,保一方乡村安宁吉祥的神明,则端坐在搭好遮风雨的大棚内,在香烟袅袅升腾中,陶醉于咚咚锵的锣鼓声韵中……这时候,大家都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座位(那时候的座位,是按乡里人口比例分配,然后进行抽签)。倏地,台下熙熙攘攘的欢乐笑声一下子止住,戏台侧帘晃动——等待戏的开场。那时童真的我,听不懂戏子的唱腔,也不知戏文所讲述的故事,只是静坐在那,看着生旦唱着戏文,走着碎步,舞动着水袖轻衫。戏台上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充满着亲切。而花旦在戏台上轻盈的曼舞,兰花指纤细修长,俏眼眸更是生情,如清波微漾;小生的唱腔,真切地流入每一个人的心扉,启开静夜天空里的黑暗角落,山里人也只有在这一时刻,暂时遗忘大山的闭塞。戏中人不时地更换着角色,演绎着别人悲欢离合的故事。孩子们则在戏剧高潮段落眼皮发沉,在父亲或者母亲的怀里矇眬地入睡。童年不识愁滋味,童真的我,沉睡在我自己的梦乡里,不知道戏里情节的跌宕起伏,起落沉浮,更不明了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秋的月色淡淡,幼小的我们,只是贪恋着亲情的温暖,贪恋着纯真的快乐,沉浸在庙会记忆。

黯黑的夜,回家的夜行人,打开一把把手电筒,那闪烁在黑暗里的亮光,如同流动的水墨写意,点点亮光闪闪,这给乡村记忆里的戏剧或露天电影的故事情节,平添了一些多彩的色泽,也给记忆的乡村夜色,增添了几许动人的风景!时至今日,在乡村村寨的东面,那用规格方石块砌起来的两层楼的戏台,依然明晰在我深刻的记忆里,巍然而高大。我知道,每年乡村依旧会请来戏班子唱戏,在乡村的夜晚,在古老的村庄低吟浅唱,上演历史的风云记忆。

二、寻找记忆中的乡村。

乡村于我逐渐模糊,而我深沉真切的乡村情思,于我更加明晰。乡村的情结,浓郁得如一杯清香四溢的工夫茶。乡村记忆的印记,封存在生命的诗页,乡思情愁啊,浓墨重彩地勾画出一幅幅素淡而又浓郁的乡土情结!思乡,不需要理由,思乡,这是一份深浓的情感。故乡有我们的根。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

我于情感灰暗低沉的天空下,寻找记忆中的乡村色彩,这熨帖着我惶惑的心灵,那闪光的山水之情,唤起了我的记忆。

重重叠叠的大南山,山峦里环抱着一个个小村庄,青山,绿水;山绿,水清。我记得我的家园,那个飘散着芬芳清香的名字——茶园,这是我梦寐的家园!

山水的情怀啊,我的心在燕的春天里飞翔……九曲十八弯的乡村记忆,是有关险峻的山道,而山道如轻飘浮荡的白带子,迂回在群山间,这是一道乡村走向山外世界的桥梁。湛蓝的晴空,高远的云空,几朵悠扬的白云,贴在蔚蓝的诗情中,山青水秀,清泉鸣唱,小鸟欢悦,林丛葱茏,花草萋萋,芬芳缀点于大地之间……记忆的乡村,童年山谣响在诗情之外,大山那份淳朴,山泉小溪那份甘洌,记忆弥深。

溪水清清的,凉凉的,记忆的乡村是清凉的世界……。

山岭青青的,翠翠的,记忆的乡村是青翠的童谣……。

情难尽,留清泪。心中奔腾的情思啊,如黄河之水滚滚不息不止!我翻越大山,我翻越记忆,漫步于浮荡在云中的山间公路,开始一步步走近大山的记忆。深深浅浅的山谷掠过眼际,漂浮的云雾烟岚,在山谷中翻腾。我放畅情怀,大山,我的家园,我回来探望你了!

流动的小溪,洁白的沙滩,小溪滩的风景渐渐远去,我踩着蹒跚惊恐的步履,寻找着记忆的足迹,搜索着童年记忆的乡村痕迹。阳光灿烂,晚风徐徐。我沿着山溪缘行,昔日调皮的小溪静静地安睡,静止的天地,静止的心跳,欢乐的音符杳远了,小溪河床杂草丛生,蹦跳的小溪啊,只在永远的记忆里了,夹岸的山村风光缩影,已然成为历史的记忆,快乐的小溪,那白花花的流水,静止成一潭死水!

凝重思绪徘徊,童年的步伐渐渐远去,消失。我看见故乡怀抱着夕阳,小心翼翼地拥抱着我的记忆,仅仅只是记忆。夏日里灵动的溪水,流淌在手中的泉水甘洌的滋味,品嚼出一份朴实古远拙厚的情怀。我放远我的模糊的记忆,山清水秀的倩影,忽悠我幽清的诗思,巍巍的青山上,密密匝匝的黛色,是童年的歌谣,而如今立于乡村大山山巅之上的一把把风车(风能发电),忽转着老迈的叶轮,裸露的黄色沙土,肤浅成疲惫的呻吟,那是我乡村记忆中的难以痊愈的伤疤,山涧清冽甘甜的山泉混浊,清澈的音韵,已成浑黄的叮咚。风在呼呼地叫,水在哀鸣的流,重叠的山峦,改写着乡村的历史印迹,山黄水浊,树稀花残,山泉的音韵,演变成呜咽的抽噎!

午日的风掠过,我猛然醒定,我是已经找到了我的故乡,那份真挚又平淡的情感,包含着丝丝许许无奈,我寻找不到我记忆中的乡村风光。

乡村的记忆那么遥远,那么平淡,这一刻,我寻找不到记忆中故乡的风华,我只能够带着失意的乡土情结,回眸渺远的群山,心如止水,泪的咸涩干枯我的乡心。大山,我的记忆只留下一声声虚叹!

梦中,我沉浸在少年的'乡村记忆中……。

三、那些如歌的日子。

流水无情,岁月如歌。

群山环抱,山体高大巍峨。立于山巅,放眼四望,白云悠悠,山连山,峰套峰,青青的山林,清清的流泉,村寨在薄薄的烟岚中浮沉。记忆的乡村山清水秀,淳朴的乡野,厚道的秉性。啊,我难以遗忘的乡愁情思。

记忆里,那些如歌的日子,是一段悠长寂寥却不失欢乐的时光。牧牛、放鸭、赶鹅、偷花生、窖红薯、寻草莓、采摘山蘑菇、放虾篓,在乡间遥远的山谣里,漾着童年抑或少年的欢欣。

乡里村寨前东、西两条小溪汇集,小溪沙滩是童年欢乐的一片天地。溪边是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洁净的水洼中,倒映着悠扬的白云。少年不识愁滋味。那时的小镇山寨,相对是闭塞的,但可以说那是一个世外的桃源,清新的天地,无忧无虑的王国。一阵轰隆隆的夏雨,万花筒般勾画出天边那一道绚丽的彩虹,纯美的音符,演绎童年如梦如歌的日子。哦,如今,我渐去渐远的童年哪里去了,漫天飞舞的蜻蜓嬉戏的童年杳远了记忆。童年的那片天空总是那么蓝,那么蓝;童年的那片天空那么空阔,那么广远……雨后初晴,水边柳叶上,溪滩上,青竹枝上,到处落满了蜻蜓,那薄薄透明的羽翼,在透过云层撒下的阳光下,灵闪着熠熠的光泽,轻轻拂过我稚嫩的双颊,留下淡淡的红云……雨后的风徐徐掠过,捉蜻蜓的情趣,在雨后的阳光里铺展。轻轻地蹑足过去,趁蜻蜓驻足掸翅凝神的时候,小心翼翼地屏息住呼吸,猛地捏住蜻蜓的尾巴……呵,午后寂静的阳光里,只有孩子们雀跃的足迹,小溪欢跳着唱歌,垂柳飞扬着黄昏的音符,小溪滩上开始了黄昏的喧闹!

淳朴的情怀,在苦涩的岁月里演绎古远的童真时光。贫困的山村,晦涩的日子,那个时代未落实土地责任承包制,还是集体生产队,为挣工分,多分点口粮,我家领养了一头黄色的大耕牛,童年的我开始放牧的日子。牧牛又给我的童真记忆,涂上了斑斓的色彩,山野田边,溪边田垄间,留有我记忆弥深的足迹,没有牧笛悠长,婉转,只有夕阳下骑在牛背上晚归的笑语。天空的云彩绚丽,田野静寂,不安分的野性,难以抹杀美丽的童心。不记得是哪一天了,放牛在大山野,青黛的金鸡冠山,是踊跃的卧狮,雄踞在大山之巅。山下的田野里,大片大片的花生地,和山上的林木花草野果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夏日的风中扑面地吹来,童心便沉浸在这清香里。

正是花生成熟时,伙伴们便密谋着去偷公家的地豆。大家分工,有人去拾柴火,有人架灶,有人去偷地豆。年纪大的伙伴,指点着分散去偷,不可集中在一处,这偷几颗,那拔几丛,另一边又采几棵,零星地散开,一大片一大片的花生地,是很难发现的。饱满的花生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壮硕肥大,清洗后的地豆,放进锅里水煮。火已经生起来了,袅袅的青烟升腾,扑哧扑哧的沸水跳跃着,牛们安闲地吃着草,水煮花生的香气弥散开来,吃着花生,牧童们的心里乐开了花。吃完地豆,又开始嬉戏,一面清洗器具,豆荚丢给牛们吃,豆壳全抛到小溪里去,一点痕迹也没有了。

放牧日子里,最难忘的是窖红薯了。深秋时节吧,收获后的田野空旷,天高云淡,青山依然苍翠,牛们体壮膘肥,安祥地享受着秋收后的喜悦。田野里的番薯成熟了,一垄垄一片片的在大地的怀抱中,等待着山之主、地之子的检阅。

呵,仿佛一睁眼,就背上了妈妈准备好的书包,在初秋的早晨,懵懵懂懂地走进学堂,琅琅读书声中,开始了求学的时光。

乡村记忆是纯真的少年时代,我拾取零星的羞涩的欢乐片段,用文字慰安我酸涩的情怀。少年如歌的时光,是在故土乡村里,那两条常年澈清的小溪里度过的。夏日中午在河里凫水嬉戏啦,黄昏在溪里洗澡啦,雨天钓鱼啦,中秋溪滩边“烧塔”啦,特别是去放虾篓。虾篓,那是一种用竹篾编制而成的专门套虾的工具,盖头可开可合,其下端口外大内小,且末端朝内有尖尖的环形竹刀尖,如葫芦口,虾、蟹、泥鳅等只可进不可出。

这纯粹是少年羞涩的一份往事记忆,往昔的童真欢乐浮现眼前,多想回到无忧无虑的纯真时光啊!岁月如歌,少年的记忆无痕,时光冲淡不了深浓的家园乡愁根源!

蓦然回首,才发现生命之初,乡村记忆的那些如歌的日子已然远去,那个悠长而寂寥且欢乐的时光,就这样悄然而去,送走了我的童年,永远留在记忆的长河里,徒留唏嘘!

我站在童年河湾处的岸边,记忆里童年的小溪滩不复存在,欢跳灵闪的小溪流水不再,清浅的小溪真的远去了,我再也趟不过去!

四、遥远的炊烟。

梦里,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

梦里,有一缕袅袅娜娜的炊烟。

炊烟,在梦里。那是一份涵养深远的乡土情!

炊烟,在梦里。那是大山遥远的童年记忆。

炊烟只属于遥远的少年回忆。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苦涩,只属于宁静的山村,山村是心灵归于淡雅的一份写意,一幅恬雅美丽的水墨画!

炊烟只是记忆,在无边的温暖里!

回到故里,巡山祭祖,又见炊烟起……。

炊烟起,落日圆。哦,山村的记忆,清晰在炊烟里。

童年的歌谣响起,乡村的记忆是母亲燃起的炊烟。

苦涩的童年,炊烟是痛苦并快乐着的山村生活。懵懂的孩提,在苦难的岁月里渐渐的淡释。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去村外的田野或小山林嬉戏玩耍,抑或在清澈的小溪里戏水打水漂,尽兴之处,往往时不时忘了回家。当夕阳西下,天染金黄之时,伙伴们竞相登上小山岗,各自寻找自家屋顶烟囱里袅袅升起的炊烟,看着已经渐渐散去的青烟,孩子们也收住了心,嘻嘻哈哈追逐着奔跑回乡里,冲向自己的家里,那里可有香喷喷的番薯饭等着哩。

炊烟,那是童年一味苦涩又甘醇的山油柑。

清晰地记得,炊烟在田野上燃起的那一份野趣。俗话说,近海吃海,靠山吃山。有些农田远离村寨,在远山的山凹间,路途远。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大地之时,山里汉子赶着牲口,肩掖犁铧,迎着晨风,在崎岖的林中山路间,倾听鸟语的欢悦中,来到山坳的地里劳作。吆喝声中,牛们辛勤地犁作,一块块泥土在阳光里翻转……劳作间隙,在田间燃起的炊烟,弥漫着阵阵饭菜的香气,那是一餐别味的野炊了。午饭时分,劳累了的汉子们,纷纷卸下牲口上的犁铧,在田间地头坐下,点上一支烟,歇一口气,空气中的野香,又再次开始了漫延……山涧流水的曲韵愉悦,鸟语也欢快,仰望天上朵朵白云的飘逸,心也随之飞翔。

这是一抹挥之不去的温馨记忆,多么深重的创伤,在这一帧永恒的画面上瞬间定格。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将久远的历史苦涩的记忆,藏在了无边的温暖里!

炊烟起,牧笛响,夕晖里,归牧的牛鞭,扬起一路的欢笑,我拾起古远的淳朴与憨厚;

炊烟起,书声琅,油灯下,晨读的书声,撒满屋的书香意气,那是少年的英气与坚执的追梦足迹。

炊烟又是母亲渐渐消瘦的身影,也是飘在风里的那一丝丝银发。多少回啊,孩子远行在千里之外的南疆边陲,母亲踯躅的身影,在炊烟里忙碌劳作,夕阳下的眺望,汇集了多少无言的思念?多少回啊,天边飘过故乡的云,那熟悉的乡音轻轻呼唤,心沉浸在淳朴厚重的乡土气息中。

如今,又回故里,又见炊烟,年迈的双亲,正在炊烟里张罗忙碌着。哦,炊烟起,在记忆里缭绕,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山群的叠翠里起伏,在树梢的鸟巢边飘荡,最后消失在无边的旷野里。

乡村上空的炊烟,早或晚,都是一幅奇妙的画卷,在朝阳抑或晚晖的映衬下,是婀娜多姿的少女,是飘浮散淡的烟霞。炊烟,一味记忆;炊烟,一种情结。炊烟里有稻花香,炊烟里有泥土香,炊烟里有浓浓的亲情,炊烟里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炊烟,成了心中的记忆,一种怀念的情结!

炊烟,其实更是淳朴厚重的乡土气息……。

呵,仿佛一睁眼,就背上了妈妈准备好的书包,在初秋的早晨,懵懵懂懂地走进学堂,琅琅读书声中,开始了求学的时光。

乡村记忆是纯真的少年时代,我拾取零星的羞涩的欢乐片段,用文字慰安我酸涩的情怀。少年如歌的时光,是在故土乡村里,那两条常年澈清的小溪里度过的。夏日中午在河里凫水嬉戏啦,黄昏在溪里洗澡啦,雨天钓鱼啦,中秋溪滩边“烧塔”啦,特别是去放虾篓。虾篓,那是一种用竹篾编制而成的专门套虾的工具,盖头可开可合,其下端口外大内小,且末端朝内有尖尖的环形竹刀尖,如葫芦口,虾、蟹、泥鳅等只可进不可出。

这纯粹是少年羞涩的一份往事记忆,往昔的童真欢乐浮现眼前,多想回到无忧无虑的纯真时光啊!岁月如歌,少年的记忆无痕,时光冲淡不了深浓的家园乡愁根源!

蓦然回首,才发现生命之初,乡村记忆的那些如歌的日子已然远去,那个悠长而寂寥且欢乐的时光,就这样悄然而去,送走了我的童年,永远留在记忆的长河里,徒留唏嘘!

我站在童年河湾处的岸边,记忆里童年的小溪滩不复存在,欢跳灵闪的小溪流水不再,清浅的小溪真的远去了,我再也趟不过去!

散文乡村的味道汇总篇五

和城市的高楼大厦、繁杂的车流和忙碌的人群相比,我更爱我有浓浓乡味的乡村,这里天然宁静,有一种心灵的沉淀。

我的家在淮河的支流淝河的岸边,四季分明,河水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每年的开春,沉默一冬的河水从慢慢温柔的融化逐步小声细语到大声的喧哗,河边的苇芽一节一节领着周围的小草,悄悄地,不知不觉得绿了河堤。河水里的田字草规规矩矩地书写着规则的方块字,那个“田”字只有一种写法。芡实叶慢慢伸开攥紧的小手,越展越大,那叶上的尖刺是不允许外地人和它说话的。这时是看不到蜈蚣草的,因为它必须慢慢从河底的淤泥慢慢发芽长叶,到秋季才慢慢水上开花。

初春的三月,是蝌蚪忙碌的季节,一片片一群群,成群结队,在淝河这个集市到处抢购“青蛙”牌奶粉,它们青色花色的母亲盼望它们快快长成青蛙王子;在这个集市忙碌的还有弱势的虾米,她们怀抱着成团的仔躲着凶狠的黑鱼和到处寻衅滋事的狗鱼,一会躲在芡实叶下,一会躲在还稀疏的杂草里,实在没办法只有躲进河边已经浓密的芦苇荡,真是有些可怜。

此时的河岸,我承包的100亩杨树林黄芽吐蕊,悄然长成心形的翩然,微风起,涩涩的和我说着春天的秘密,只有我能听懂这些亭亭玉立的姑娘是在感谢我一个冬季为她们松土施肥。我知道她们不会引来金凤凰,但是我更爱欢唱的黄鹂,善于筑巢的花喜鹊,不过我也不拒绝惹人烦的乌鸦。

春季是我最忙碌的时候,我得在杨树林搭好100只鸡所需的窝棚;我得把我半亩的菜田整理成圃,为这些菜圃下好各色的种子;我得修理好冷落一冬的小木船;我还得修好我的三间茅草屋后边杨树林旁边的两亩荷塘,那是我每年写诗的地方;准备好这一切,初夏说到就到了。

夏季是个多雨的季节,我的工作就是管理好100只小鸡的幼雏期,两个月后省事了,看养它们是两只大白鹅的分内事,把它们放养在杨树林,自然天成,不需喂什么大量的饲料,广阔的河岸天然食物应有尽有。每天必须做的是放养已经饿瘦一冬的六只鱼鹰,撑着小船,去开阔的水面,任它们扑食鱼鳖虾蟹,找回它们应有的膘肥,顺便给我留下几条半斤重的鲫鱼,回去做我的下酒菜。

这时候各种鸟应约来到,只是多了一种戴着高高帽子的鸟,后来查资料才知叫“戴胜”。大多数鸟在林子里安家,只有几对麻雀非得住进我的三间茅草屋,要住就住吧,和房梁的燕子作伴也好,只是乌鸦们万万不能在门前梧桐树安家的。懒得听鸟儿们唧唧喳喳唠唠叨叨,我得打理朋友送来的两头小猪,还得打理菜园的黄瓜、韭菜、茄子那一家子,是万万不能偷懒的。

忙着忙着,秋高气爽了,此时最忙碌的是手机和电脑,张三上午来拉鱼,李四下午来带鸡蛋。那些鱼是不小心进了我下的迷魂阵而遭此劫难的,我轻易不会动用六只鱼鹰,它们秋后的工作第一是用它们的尖嘴为我写诗,第二是多逮些鱼留作它们冬季的口粮。至于鸡蛋不用说了,临走送给李四两只公鸡,美美他的家人。我收藏好晒干的莲子,让朋友和乡亲挖些白莲藕,分享点爱莲说。

冬季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尤其大雪纷纷的时候,便邀我的诗友酒友围在暖融融的火炉旁,炉子上煨着一大锅鸡肉,在配上几蝶可口的小菜,大碗大碗的喝着自制的高粱酒,把天下的大事翻遍,把旮旯的蹊跷揪出,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差点没把非洲的犀牛吹炸。那次给雅安捐款就是在这个酒桌上敲定的。酒足饭饱,借着一身的暖意,大家带着我家的大黄狗顺着野兔的蹄印一路猛追,有淝河拦着兔们保险没个跑,有时运气好还能顺手牵出几只野鸡来。

可能是我没出息,有几个商人来和我商量,要在此做乡村旅游,算我一股,我婉言谢绝,以为你给我金殿大堂虎皮交椅都不换。

九蛾不能换我一蝶的。

散文乡村的味道汇总篇六

十多天的雨也不知是拖了深秋的后腿,还是作了长长的铺垫。原以为这秋的递进总是层林静染霜雾齐飞的。这样的铺天盖地来又誓不罢休的止记忆中还是头一回。不知记忆到底有没有出错,抑或是以前从未留意。

这场雨直接抵达了深秋。

幸好,野菊还未低头。幸好,稻穗还未落寞。

绵长过后,碎阳渐渐的在叶子上散步,我们在小路间散步。还是从前一样的午后。

抬起头来,林间的枝叶挡不住那片湛蓝,那点干干脆脆的金黄,柔和的荡涤在枝条上。

步履依旧散漫,几乎没有一丝风,鲜澈的天气已忘记了昨天以前喋喋不休的埋怨。

来来回回的经过的乡村小路,路旁的院落,家家户户困在这秋雨里院门深闭。唯有院外的田地里被料理的象被切成n块的豆腐块,方正,光滑,偶尔的也会缺个角。

秋雨在小青菜的稚嫩的叶子上扎了洞,如同遭了青虫的毒口,高矮不均营养不全的天天泡着水,难免要气得七仰八叉的。韭菜就不同了,瘦归瘦,一垄垄的,随风撒欢的甩甩头发也能甩出一脸好气色。安豆组团掀翻了湿漉漉的地皮,一小组一小组的排好队,不管秋雨吹什么口哨,乡音不改的热烈交流着。芹菜和香菜是孪生姐妹来的,小时候几乎长的一模一样,芹菜勤快些,总会蹿的高出香菜一头。

秋雨整日游荡,起先的优雅成了散漫。兰便开始婆妈的念叨起秋雨来,每日看一眼天气预报,刻骨铭心地哎一声,便知这秋雨还得继续着婆妈下去。

愁绪渐浓,倒不是悲秋来着,还没沦落到文艺中青年的份上,也只为了她那整天盘算的柴米油盐。我时不时夸她一两句,生活的守望者,暗夜里的红烛。每天一睁眼便是崭新的老公与孩子。也不知怎地被她老公给“收买”的死心踏地的。分享,欢心,无处不充盈着她老公的阳光,女儿的青春,眉眼里都是五光十色。害的我们这拨本就不知羞耻上进为何物的人都跟着她在言谈中添加了家庭的佐料。我们原是化妆品,新服,美食的败家娘们啊。

一直都接着地气,我们边嗑瓜子边散步。她熏陶我们锅碗瓢盆,我们灌输她面子工程。两不误。

日子就象猫咪的长尾巴,脑袋一蒙圈就追着自己的尾巴原地转几转。阳光下做梦也会不由自主的摇一摇。

乡村的路被乡村的年青人嫌弃的扔了。老人们路的左右种着四季。

“能卖些菜吗?”“不卖,留给孩子们回来吃的,市场的菜谁放心呀”。

唯有自己的庄稼心里才多了一份安稳,踏实。这乡村的菜地被滋养的更绿了。

兰说,弄不明白为什么要走出乡村,其实乡村这么宽阔这么温情。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韭菜麦子都没掰清楚的人,有什么魄力跟我们这拨乡村人抢地盘?虽然我们也站在芹菜和香菜前吧嗒吧嗒的分辨了半天,但,我们才是土生土长的乡村人。

乡村的自在和随意一抬眼就能瞧见。屋旁的串串红把青砖都上了色,老井咧着嘴,永不枯竭的朝着天笑微微,那群被篱笆拦截了去路的土鸡,不停的做着伸展运动。这些爱散步爱运动的鸡当然也是我们所爱。果然是,民以食为天。

人的情致不因地势环境差劣而改设的。即便不是高楼大屋,一所小平房,后院留有足够的空间让果树成荫,比攀成排。在这样的季节里,见证一场柿子树与桔树的握手言欢,是多么惬意的事。

还是得为自己留半亩余地,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乡村人。

散文乡村的味道汇总篇七

又是一年早春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春天里,播下希望的种子,也播下切切的期盼与喜悦。

周末,因女友要去家住台山的姐姐家,也因为天气不好,阴雨绵绵,女友还带着个三岁小孩,所以先生决定开车送她去,我们也乐得到乡村去走一走,看一看乡村的春天,感受春天里乡村的味道。

因天气灰蒙蒙的,时而还下着小雨,一路上车少人少,一般这样的天气,是没多少人出行的,所以交通很通畅,车子一路飞驰,只看到两旁的树木,村落飞快飘移。虽然天气灰迷,没有阳光,但心情因了这一份友谊而愉快。

一路上,处处可见春天的气息,农耕开始了,他们辛勤播下希望的种子,田头地里,笑语声声。

到得姐姐家,已是下午三点,入得屋来,只见两桌香喷喷的饭菜,还有满脸笑容的一屋子人在等着我们,吃了一惊,咋那么隆重,多不好意思啊,可一见到面,就让人感觉到如回到了自己家乡般亲切,那样的纯朴,那样的热情。

村边屋后,种满各样菜蔬,绿油油的有机肥菜,健康味美,菜地里,油菜花盛开着,黄灿灿地迎风飘摇,街头巷尾,成群的鸡在争食,狗却是守在一旁,做个忠诚的卫士。最让人欣喜的是听着成群的燕子及麻雀在歌唱,在窃窃私语,好欢快啊,给这静静的山村以动感。

村子看似有点破败,许多老屋已人去楼空,只有少数的人家依然守着这一片土地。树上,看到许多鸟巢,屋檐下,是燕子小小的家,我想,应该是一个很温暖的家吧,因为在这里,没有人捕捉它们,它们可自由栖息,繁衍,呢喃歌唱,好喜欢这种感觉,听着鸟儿吱吱喳喳的叫声,犹如听着从天边飘来的天籁。

成群的燕子和麻雀在头顶上盘旋,飞翔,或是在田头捉虫子,在电线杆上排排座,又或是在谈情说爱也说不定,在城市,这种境况少之又少。

天气迷蒙,远山被雾气笼罩,好一派空蒙山色,只静静地把它装进我的眼眸,装进我的心里。

雨后的空气特别的清新,深深的吸一口,再吸一口,这样的清新空气,有赖于这里生长着许多的百年古树,有赖于这里没有工业的污染,有赖于动植物的均衡繁衍。

说不清自己是那样的喜欢农家的生活,种菜,养鸡,闻鸡叫,听鸟鸣,看远山如黛,听溪水潺潺,虽劳累,却也诗意,真想,住下来,远离城市的喧嚣。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泥泞满脚,视野开阔,这让我又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自己的家乡,想起那首家喻户晓的曲子《乡间小路》,于是,轻轻的哼了起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荷把锄头在肩上,牧童的歌声在荡漾,喔他们唱,还有一只短笛隐约在吹响,笑意写在脸上,哼一曲乡居小唱,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多少落莫惆怅,都随着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

此刻的小路上,虽然看不到暮归的老牛,看不到蓝天与夕阳,也听不到牧童的短笛在吹响,但吹着风,踩着泥泞的土路,静静的走啊走,多少的往事又涌了上来,家乡村前的那条小河,清澈的河水,贪玩的孩童,晚归的老农,夕阳下那温暖亲切的笑脸。仿佛,我又年轻了,我又回到了童年的时候,这一种经历,这一种意境原来一直伴倍着我。

而这里,因为天气还冷,看不到有孩童玩耍,却是见到几只鸭子在小河里追逐游戏,真真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呀。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花一草,一人一物,古井老树,都融入到一种苍茫里,融入到我的镜头,我的心中来,静悄悄地,却又无处不给人以向上,以蓬勃的春天气息。

这里的人都喜欢养鹅,姐姐家亲戚也养了大批大批的鹅,临走,热情好客的姐姐送了我一只8斤重的大肥鹅,还有鹅蛋,还有蔬菜,红著,不拿还不行,感动之余,记住了这一种温暖的味道,乡村的味道,记住了这一次没有阳光的阳光之旅。

散文乡村的味道汇总篇八

是青草的味道。成堆成捆的青草,从田间或沟坡上割来,再铡成牲口可口的小段儿。在这个时候,那味道沁人心脾,清香、清纯得似乎比绿茶更宜人。在城里,想故乡的时侯,我就会去草坪上闻它们,尤其是园艺工开着嗡嗡的割草机刚刚走过之后。我在那草地上驴一样打个滚儿,躺一会儿,有时还会掐个草尖儿尝尝。

是骡马粪的味道。那味道一点儿也令让人讨厌,相反,它们像金子一样在村头、道路上闪光。老人说,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一点儿不假。有它们做肥料,再加上一些阳光、一场透墒雨,庄稼就青枝绿叶,茁壮极了。小时候我曾背过粪筐,但那金子大多被早起的勤快人拾去了,我只能背着空粪筐到处转悠。有一次我生气极了,照一只白胡子山羊的屁股上跺了一脚,那山羊站起来就拉了一串。

其实乡村的味道最突出和根本的,是苦。

那苦不是艾蒿那种苦。艾蒿的苦只在舌尖、鼻尖,且苦里有种甘冽。艾蒿的苦只能让昆虫望而却步。在北方,五月端午,人们把它制成香囊,或弄一束插在门缝儿里,说是避邪,其实只能熏熏昆虫,尤其是那些带毒的昆虫。

也不是黄连那种苦。黄连我没见过长啥样,但作为药,我吃过。吃的时候我哇哇大哭,死活不往肚里咽,母亲赶紧给我挖勺儿白糖,填到我嘴里,我就不哭了,咽了。那是小时候的事儿。

乡村的苦不知要比黄连苦多少倍。因为乡村的苦在村里人的心里。关于这一点儿,城里人,特别是那些幸福着的城里人,无论如何是想像不出来的。

在这里我想起一个叫日子的词。它给人的感觉是很漫长,犹如老妇人纺花时抽出的线。熬与之类似。而且,乡村的苦就附着在这日子上。日子一天天,苦也没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