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初一数学整式教学设计汇总(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8:18:22 页码:13
2023年初一数学整式教学设计汇总(汇总8篇)
2023-11-18 08:18:22    小编:ZTFB

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归纳性的写作材料,就是总结。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充分准备,先明确总结的目的和重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初一数学整式教学设计汇总篇一

这节活动课虽小,但立意却很新颖。通过引导学生在实际背景下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作出最优化的选择,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很有启迪。另外,活动设计很有梯度,一级级不断深入,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展,逐步深化;同时,问题的设置给每个同学都提供表现、表达和展示的机会,使每一个同学数学素养都得到了培养,在实际问题的探究中学会了如何“巧学”数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觉得同学之间要学会合作,善于探究,养成深入思考,优化选择习惯。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要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感觉到学数学、用数学生活会更美好。

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总结和自我评估,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节课不足之处是:

一节课进行3个应用活动太过累赘,最后一个活动完成得稍微仓促。另外,活动1中的问题1和2比较简单可以先提出来回答而不用讨论,使学生能集中精力讨论问题2,从而使问题2的争论更加剧烈,出现都认为优惠方案合理但提出不同理由,或都认为优惠方案不合理但提出不同的合理方案,这节课就更加精彩啦!

初一数学整式教学设计汇总篇二

学习目标:

1、理解总体与样本的关系,认识并体会统计估计的意义,实施办法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理解用样本平均数、方差推断总体平均数与方差。

重点、难点。

体会统计思想,并会用样本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平均数和方差。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1、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总体是xxx,个体是xxx,样本是xxx,样本容量是xxx。

2、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

3、方差的计算公式是。

二快乐自学:

阅读教材p140―144完成下列练习。

1、在总体中抽取样本,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去推断总体的情况,这就是思想。

2、用样本平均数、方差去估计总体的xxx然后再对事件发展做出决断、预测。

3、在“说一说”及“动脑筋”中,分别是可以用样本的。

去估计总体的xxx、

4、例题是通过计算零件直径的方差来得到机器两个时段的运作性能是否稳定正常的。

三、巩固练习。

初一数学整式教学设计汇总篇三

本节课是研究整式的起始课,它是进一步学习多项式的基础,因此对单项式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学习。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性,即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认识概念,同时也要注重分析,亦即在剖析单项式结构时,借助反例练习,抓住概念易混淆处和判断易出错处,强化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单项式系数、次数,为进一步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将以启发为主,同时辅之以讨论、练习、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并逐步培养起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同类项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课后作业出现了以下错误:

1、忘记圆周率p是常数。

2、忘记次数是字母指数和。

3、忘记字母的指数有一次。

4、加强时没有完善在考虑各种要求。

初一数学整式教学设计汇总篇四

这节课后,我进行了深刻地思考。

从教学内容方面。

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本节学习了整式的加减,以及化简求值的简单应用。

从教师方面。

我认识到了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整式表示。从而求代数式的值。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与旧知识的联系,教师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进行复习,让学生熟练的掌握去括号的法则。

2、先让学生自主独立列出整式,然后教师再给出“先列式,然后化简,再带代入”的方法,进而比较以前学习的“先化简,再代入”,让学生在感情上接受比“化简求值”有一个更新的要求。

3、提供“先列式子,再化简求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下一章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在列方程做必要的准备。

从学生方面。

1、学生要从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整式。

2、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在列出式子后就用已学知识化进行化简求值。

3、可适当加强练习,是学生再一次熟练掌握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4、通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会列出整式”的有用性。

初一数学整式教学设计汇总篇五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及整理过程。

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初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数据的收集及整理。

教具准备:

统计图若干张。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从幼儿园到现在,你们参加过哪些比赛呢?

生自由发言。

……。

师:同学们的办法可真不少啊!这一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统计。(板书课题:组织比赛)。

二、调查统计,解决问题。

1、调查准备明确要求。

生:这是一张“最喜欢的活动统计图”,有5个直条,下面写着跳绳、踢球、其他,还有两个括号。

生回答。

生发言。

2、调查收集整理数据‘。

(1)小组调查活动(配音乐)。

(2)小组汇报结果。

生发言。

生自由发言。

(3)制作班级统计图。

师:请小组长分发2号信封里面的统计图,并请各位小朋友把调查项目补充完整。请各位小朋友根据各组的统计结果,来作班级记录。

生活动,指一名板演。

师:象这样的统计图,我们就把它叫做“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师:老师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课后去完成?你们准备怎样进行调查统计呢?

生自由发言。

三、应用拓展实践创新。

初一数学整式教学设计汇总篇六

学习目标:

1、理解总体与样本的关系,认识并体会统计估计的意义,实施办法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理解用样本平均数、方差推断总体平均数与方差。

重点、难点。

体会统计思想,并会用样本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平均数和方差。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1、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总体是xxx,个体是xxx,样本是xxx,样本容量是xxx。

2、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

3、方差的计算公式是。

二快乐自学:

阅读教材p140―144完成下列练习。

1、在总体中抽取样本,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去推断总体的情况,这就是思想。

2、用样本平均数、方差去估计总体的xxx然后再对事件发展做出决断、预测。

3、在“说一说”及“动脑筋”中,分别是可以用样本的。

去估计总体的xxx、

4、例题是通过计算零件直径的方差来得到机器两个时段的运作性能是否稳定正常的。

三、巩固练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一数学整式教学设计汇总篇七

1.会进行含有括号的整式加减运算。

2.会先进行整式的加减,再求值。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复习“去括号法则”,请同学们先完成题目1:

教师根据情况分析错误原因,并提醒学生注意括号前面的“—”号。分析:在去括号的运算中,当前是“-”号时,容易犯的错误是只将第一项变号,而其他项不变。

通过练习题1的分析后,再让学生继续完成练习题2,进行知识强化。(让4个学生出黑板板示,允许其他同学出来修改)。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本节课我们学习整式的加减。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实际上就是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去括号,第二件事是合并同类项。请看例6.

(按去括号、合并同类项两步先让生尝试)。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说出整式加减的基本运算步骤吗?

每一步应注意什么?

让学生观察例题的过程,找出解题的路径。

试探练习,回授调节。

师:请学生4人出黑板板示,其他同学在自己座位上迅速完成,作好改错准备。

生:在自己座位上独立完成?

板示学生返回座位后,发现有错误的学生可出黑板改正。

师:提问学生,要求说出错误在什么地方,并加以改正。

生:?

学生练习,老师巡查并指导。

学生多数会漏写括号。

师:在这几个整式相加或相减时,为什么要加上括号。

生:思考回答?

师:观察本例,并说出本例与之前练习有什么区别?

生:此例最后给出x、y的值,要求多项式的值。

师:请用两种方法做一做,并比较哪一种方法简单些?

学生通过比较,都会认为先化简,后求值较为简单些。

教师再板书规范的书写过程。

通过本题的解答,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整式加减法的一般解题步骤,让学生先化简再求值,并培养学生规范的解题格式。

学生练习,教师巡查指导,及时提醒出现差错的学生改正。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训练中来,积极动脑、动手,同时教师对差生进行指导和鼓励。

初一数学整式教学设计汇总篇八

二.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结论: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和对顶角的.性质。

三.初步应用。

(1)邻补角可以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

(2)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