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思考经济论文怎么写(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8 02:03:57 页码:10
最新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思考经济论文怎么写(九篇)
2022-12-28 02:03:57    小编:ZT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最新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思考经济论文怎么写一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始料未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危害之大、影响之深更甚于2003年的非典。大部分企业在此次疫情中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虽然近期各地已陆续地、分阶段地开始复工,但疫情造成的创伤在未来一个季度之内都很难完全得到疗愈。疫情的突如其来对企业的现金流造成了巨大压力,来势凶猛的病毒令国内不少城市封城,商业及交易活动停摆。首当其冲遭受打击的是交通、旅游、餐饮、娱乐和零售等行业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的营运资金储备普遍较少,如果疫情继续持续,不少中小企业将直面破产倒闭的风险。另外,在房地产和建筑等资产负债率高且回款速度较慢的行业,许多企业也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这些风险的累积,不仅仅对企业自身的经营带来严重威胁,处理不当甚至会引发信贷的系统性风险。

对企业来说,在当前情况下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生存。此次疫情来势凶猛,虽然难以撼动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但造成的冲击依然不可小觑,也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退一步来说,即使没有本次疫情,在我国gdp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不论是上市公司还是中小企业,在未来的投资中都要注重投资效率,尽量避免过度投资,对于一些现金流不确定性较大项目要尤为谨慎。在过去三十年间我国gdp增速较高,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度追求规模的迅速扩张,对盈利的稳定性重视程度不足。企业在未来应慎重采用通过高杠杆投资谋求发展空间的经营模式,优先投资于现金流相对稳定的项目。另外,此次疫情过后,国家有较大概率会加大医疗基础投入,以提高公共卫生供给质量。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扩大对医疗健康和公共卫生行业的投资力度。

另一方面对政府来说,在帮扶企业复产复工的情况下还应做更长远和更深层次的规划。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一直在提倡产业转型升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不少阻力和障碍。即使在经济最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各地市的部分落后产业依然保持着较为粗放式的生产经营模式。这些产业对当地gdp有着不小的贡献并带来较为稳定的就业贡献率,因此地方政府虽然有强烈意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但对于淘汰落后产业和产能仍心存顾虑。本次疫情对绝大多数产业都产生了强烈冲击,尤其是一些劳动力较为密集的落后产业。地方政府在帮扶企业恢复经营时,可以考虑制定一个“优先劣后”的帮扶顺序,首先为各地市优先发展和核心竞争力较强的产业提供信贷和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对于生产方式落后、附加值低的产业暂缓进行帮扶。以广州市为例,iab和nem等高技术制造业,以及游戏、动漫、化妆品、跨境电商等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可列为优先支持的对象。通过对优势产业的企业开展优先扶持可以树立一个“引导”效应,这样做不仅能够增强企业信心,还能为资本在优势行业的进一步聚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各地方政府在帮扶本地企业复产复工时应慎重采用普惠性的政策对各行业实施全覆盖帮扶,而是考虑出台功能性和针对性更强的政策,顺势淘汰落后的行业和产能,集中资源促进当地产业的转型升级。

每一次危机都会造成大批企业由于现金流断裂导致无法继续经营,从而带动行业内企业的整合,以及一批新企业的崛起。控制权市场是核心的企业外部治理机制,对于危机意识不足或经营能力不佳的企业而言,市场会通过控制权的变更进行优胜劣汰。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带来的最主要冲击便是企业现金流的压力陡增。有部分企业缺乏足够的危机意思或者对疫情的应变能力不足,造成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和短期破产风险急剧升高。从表面上看,这些困难是由于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造成的。但从更深层次来看,企业自身的治理结构不完善和治理水平较低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虽然疫情带来的冲击是全行业性的,并没有哪个企业可以幸免于难。然而治理水平高的企业通常具有更强的应变能力和较为充足的现金流储备,这些企业在危机中往往能够脱颖而出,先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逃离困境并加速增长。在应对疫情结束后的经济恢复工作时,广东省及各地方政府应优先支持这些企业的发展。

2019年珠三角地区gdp已经接近9万亿元,占整个广东省gdp的80%。然而在珠江东西两岸依然存在着产业规模庞大但龙头企业相对稀缺的现象。许多地区的产业集而不聚、企业多而不强,行业内部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情况较为明显。例如家具、皮革、服装鞋帽等行业虽然有一定的规模优势,但由于行业整体的创新能力和品牌效应不足,一直徘徊在产业链的低端,也难以帮助当地经济进一步扩大相对于国内其他地区的竞争优势。因此,将区域内企业做大做强并培育出具有出众创新能力和品牌优势的龙头企业,对珠三角各地市经济的长期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各地政府可以顺势而为,重点帮扶行业中应对疫情中表现出色或整体治理水平较高的企业,通过信贷等方式鼓励和支持这些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或开展并购,从而推动行业的进一步整合并打造更多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的龙头企业。

疫情过后要尽快恢复经济增长,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作为国内市场化水平最高的区域,我省(尤其是珠三角)应致力于加快提振市场信心,并尽可能地进一步挖掘市场的内生动力。继续稳步推进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作为其中的一个主要抓手。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过去十余年间中央政府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项关键政策,其核心内容之一是通过充分向非公有资本释放股权解决国有企业面临的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主体地位缺失、运营监督失效、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问题。市场化不仅是稳步推进混改、有效放大改革乘数效应的关键所在,同时也能对提振民营资本信心和恢复经济增长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本次疫情期间不论国企还是民企都遭受无差别攻击,并且疫情加速了行业变局。企业要实现尽快脱困,需持续提升市场化经营能力。国企虽然背靠政府,在税收、信贷、土地、许可、准入等方面比民企可获得更多的支持,但在市场化经营能力方面却并不占优势。当市场整体处于相对低迷和动荡的情况下,政府如果能减少在经营性领域的涉足,可以为市场释放一个鼓励民资更多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信号。

截至2019年底,实施混改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数量已超过3000家。我省(尤其是珠三角区域)在2019年的混改成果也颇为可观。格力等多个地方国资委控股企业在2019年的混改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疫情过后,地方政府可以考虑进一步加速地方国企混改,尤其是在消费行业等关键领域让市场竞争性国资从独资或绝对控股向相对控股和非控股的转变,实现“从管企业到管资本”的转变,可以起到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激发市场微观主体的活力的作用。对于餐饮、娱乐、体育和文化等几个重点领域,地方国有资本可以考虑以更快和更全面地态势退出。

每次疫情的发生都会造成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变更。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是近几十年来我国、甚至是全世界遭受的波及最广泛、死亡人数最多的重大公共卫健危机。经济如何恢复并尽快回到增长轨道是疫情过后国家和各地方政府首要面对的问题。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在促进疫情后的经济增长方面需要有较其他地区更为超前的意识和理念。实施普惠性的政策帮助地区各行各业全面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固然有尽快稳定地方经济的效果,但与此同时政府也应考虑顺势而为优先扶持发展潜力更大、对经济增长引领作用更为明显的优势重点行业,并通过促进市场的进一步优化整合培育更多龙头企业来提升行业竞争力,以及稳步推动消费等关键行业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来提振市场信心、深化使市场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从而让我省的经济发展水平能够持续走在全国最前列。

最新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思考经济论文怎么写二

浅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低碳经济

摘要:如果说,2009年我们不得不把应对金融危机作为一个核心任务,2010年就必须把焦点转到怎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来了。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是必然趋势,本文通过论述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探讨了发展低碳经济这一条出路。发展低碳经济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逐渐成为焦点,当“低碳经济”一词在今年两会中不断升温,我们也应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低碳经济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实现模式,它可分为两种形式:粗放型和集约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很重要的一点便是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指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些要求突出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生态的问题和挑战。对于我们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弊端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金、资源的投入来增加产品的 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高污染”意味着效率不高,“高消耗”意味着能耗过高,“高污染”批评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粗放型”批评了技术含量太低。厉以宁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质量主要三个指标来衡量,第一个指标是资源消耗率的降低;第二个指标是环境破坏程度的减少;第三个指标是自主知识产权掌握的程度。厉以宁依据这三点判断我们经济增长质量需要提高。并指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增长模式要转换,从粗放型转换成集约型的增长模式。

由于采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中国以往对教育和科技的投资相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都比较低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仍是资本和劳动力。中国原有的资本积累本不多,加上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而吸引的国外投资也十分有限,因此中国势必要不断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来弥补所需的资本。例如,中国的增长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土地系统。因此,土地退化分布广泛且不断加剧。中国正面临着一些全球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实际荒漠化土地,占潜在荒漠化土地的比例在全球也是最高的,草原也正在迅速退化。这些问题中最严重的部分又往往集中在中国最贫困、最脆弱的人群所生活的地区,从而变得更为严重。其次,从中国的产业结构来看,能源密集型或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一直比较大。工业化的迅速推进,使能源需求不断攀升,而能源结构中对煤的依赖程度又高这导致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中国 目前二氧化硫的排放已是世界第一、二氧化碳的排放居世界第二,大气污染已使中国 多座城市的大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到。而这样的能源使用,又严重的损耗了资源,给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转变增长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的关键举措。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目前,资源短缺、生态恶化,已成为当代经济社会难以跨越的屏障,直接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因此,深入正确地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大力推进资源深层化,积极建设循环经济,确立科学的能源发展战略,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有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中

1、认识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2、低碳经济向我们走来

当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低碳经济的身影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如,今年在我国上海的世博会,便无处不在的体现了“低碳经济”这一主题。整个世博园区,从选址、规划开始,到设计、建设、运营等全过程,上海始终贯彻低碳理念,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积极落实“碳补偿”措施,尽可能抵消世博会的额外碳排放。世博会期间将大力推进太阳能技术,大量使用新能源汽车。专设城市最佳实践区,汇聚展示全球先进的城市低碳发展理念及实践案例。2010年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一年,2月9日 我国首个能效市场在天津推出,3月5日 新能源汽车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些事实无不在说明我们正向着低碳经济迈进。

三、低碳经济建设人人有责

1、我们要加快建立低碳经济

首先,一是用法律法规对发展循环经济作出明确规定。二是制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三是出台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四是大力组织循环经济试点、示范。

并且,加快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建议在编制新一轮城乡发展规划中,紧紧抓住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尽快完善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制定低碳城市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纳入全市“十二五”规划。制定低碳技术研发计划,纳入全市科技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向低碳转型。建立低碳城市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引导和推动低碳经济有序发展。

再是,着力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按照建设全国“两型”社会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要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中心。建议进一步

细化方案,抓紧实施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

2、发展低碳经济人人有责

“低碳经济”不断升温。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往往把着眼点放在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发展低碳产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上,而相对忽视公民对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认同和参与,公众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还不能跟上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不仅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更要倡导低碳生活,共同打造低碳社会。

发展低碳经济,仅有政府和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还必须依托于每个公民对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活的践行。低碳生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古人曾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从点滴做起,注意节电、节水、节气。

【参考文献】

韩民青 袁红英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建设》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8 厉以宁 《四大惯性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金融经济》 2005 庄贵阳 《低碳经济转型与城市的责任》 2010 刘永明 《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2010

最新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思考经济论文怎么写三

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思辨的能力。在具体教学中,学生们往往盲从教师和教科书的话语,绝对相信教科书上的每一个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老师在上课时的表述,很少有学生对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进行独立的思考和辨别,特别是,学生能否根据上课老师所讲的内容与现实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联系起来,通过比较和辨别,能否从中判断计量模型假设的合理性,以及能否从中提炼出可供研究的问题。比如,在建立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时,能否联想到中国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是什么,学生们能否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现实中的经济增长,首先提出最近的经济增长下降究竟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是居民消费增长下滑,还是投资或出口下降?进一步,教师能否引导学生提出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与之前的经济增长的背后原因是否相同?教师在讲授上述计量模型时,能否拓宽学生们的视野,通过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通过对产生不同经济现象背后原因的共性因素的分析,使得学生们加深对计量模型的现实背景的理解,以及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与所用计量模型之间适应性的思考,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辨能力的关键。

笔者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发现,学生往往习惯于分析教科书上已有的计量模型或者是成熟的模型,而对于相对陌生的计量模型和研究领域,学生的理解和驾驭能力明显要弱于对既定计量模型的分析能力。这里面关键的问题,教师在上课时是否能够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探索性、尝试性分析。我们知道,对于同一种经济现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解释变量,有着不尽相同的解释。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立足于观察到的经济现象和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实际的社会经济现象做出适当的抽象,选择相对重要的影响因素作为计量模型的解释变量。比如,在建立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型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能够代表中国经济增长典型事实的关键变量,进行批判性思考。我国是一个城镇和农村区别非常明显的国家,所以,在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时,农村劳动力流动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变量,这与西方标准的教科书中所说的经济增长模型可能有所不同。再比如,贝克尔在研究一个地区有关犯罪的经济模型时,在分析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抽象出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和变量,如罪犯花在犯罪活动上的小时数、从事犯罪活动的小时工资、合法就业时的小时工资、其他收入(如财产继承)、被抓的概率、被抓后证明有罪的概率、证明有罪后预期的判刑以及年龄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关于犯罪的合适的计量模型。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尝试进行这样的思考和训练。

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有一种能力特别重要,就是学习计量模型时需培养的比较和创新能力。学生是否能够在现有计量模型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发展出一个更能解释和贴近现实经济问题的计量模型。这就需要学生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对其产生的背景和运用的计量原理、方法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并且要学会通过不断的比较和深化,来进一步修正和完善现有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学生完成学习能力上的一种升华。比如,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不同时期的中国经济增长以及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不是平稳,时间序列估计和面板模型估计的结果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别等。要弄清上述问题,不能局限于教科书之中,而是根据数据特征和研究问题本身,选择和运用合适的计量理论和方法,以及扩展和创新的前沿方法,等等。

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进一步突出人才培养中的能力目标,笔者尝试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模式改革:

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领航员和引导员的角色,在具体讲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时,需要改变传统的上课方式,学会通过一个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作为引子,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的概念学习中。在讲授参数估计方法和假设检验时,教师要善于提出各种问题,比如为什么需要采用这种假设检验方法?这种检验方法的优势和缺点是什么?让学生先尝试回答,然后教师再公布正确答案,让学生在回答或准备问题的过程中,尽快地进入角色,熟悉上课所讲的内容。其次,教师要能够有效地组织课堂,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授课内容中,有效地集中注意力,不要让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比如,在讲解经典回归模型中的样本回归函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总体为200个家庭中随机选择20个家庭作为样本,然后根据不同的样本估计出不同的样本函数,并进行选择和比较。让学生自己随机选择样本,自己绘图,自己得到最后的估计结果,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这个过程之中,他就会切身的感受到什么是样本回归函数;为什么不同的选择会得到不同的样本参数估计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引导学生,督促学生投入到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实施自己的做法,最后通过比较、鉴别,得到一个相对最优的结果。

由于计量经济学涉及大量的数学公式和数学推导,学生们学习和理解起来存在较大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枯燥乏味、毫无兴趣。因此,在计量教学过程中借助案例教学,可以生动形象地从案例分析中引导出计量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将抽象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生动地呈现给学生,这样就能够做到深入浅出,水到渠成。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当前经济现象中的重点热点问题中出发,选择一些能够提炼出计量模型的案例,然后将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贯穿到一个具体案例的始末,从基本假定、参数估计到各种假设检验,如t检验和f检验。师通过结合一个具体的案例,完整地讲解上述计量经济学内容,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案例教学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比如,同样一个关于生产函数的计量模型,既能研究宏观层面的国家经济增长问题,同时,也可以研究产业层面的行业生产技术问题以及微观层面的企业生产函数问题,这种生产函数具有通用性和适用性,但是,在具体应用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关注模型的适用前提和假设条件,以及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经济学含义。

传统的笔试考试主要是让学生去背诵和记忆一些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但是这种机械式的背诵既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无法培养学生运用计量模型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笔者在教授计量经济学时,期末考核经常采用课程论文的形式,且论文必须采用计量经济模型,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因为在课程论文中有一个完整的过程,需要学生完成从建立模型、数据收集、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到模型预测的整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相对完整地掌握计量经济学的核心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课程论文的方式还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现实问题的意识以及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总之,通过课程论文的考核方式,能够达到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新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思考经济论文怎么写四

绿色建筑难以推广的原因是绿色建筑的经济外部性问题,而解决外部性问题的通常做法是政府干预。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经济激励政策的原理进行了分析,重点对绿色建筑的外部经济性和非绿色建筑的外部不经济性进行剖析,最后提出了一些促进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建议。

绿色建筑;经济外部性;激励政策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也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在其建筑生命周期内产生了良好的外部效益,但是绿色建筑的生产者不能获得全部的外部效益,于是就产生了经济的外部性问题,也就是说经济外部性的产生是由于生产者的内部收益(或内部成本)与社会收益(或社会成本)之间出现了差距而这差距就是所谓的“外部收益”或“外部成本”用公式表示就是:社会收益=内部收益+外部收益;社会成本=内部成本+外部成本。

在经济低迷时期,美国联邦政府为了振兴美国经济,仍然把建立绿色建筑产业做为美国经济振兴的重点举措之一,而且美国政府公开指出期望绿色建筑产业能释放出前所未有的爆发力,能够使美国经济再次强大起来,由此可见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社会价值。我国拥有的绿色建筑产业市场要比美国大得多的多,我们就以我们人民比较关心的供热管理市场为例来阐述,我们就以2008年底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有将近70亿平方米的集中供热的建筑面积,而通过计算,我国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是非常惊人的。假如,我国实行绿色建筑改革,采用分户供暖制,那么我们将近70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每年大约可以节省采暖用煤亿吨以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减少过亿吨,这说明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迫切性。

(1)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国际环境。目前全球面临着碳排放量大幅度激增、气候变暖的恶劣环境,所以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现在,在欧美发达国家正在进行“低碳革命”,而次革命的核心就是高能效、低排放,欧美发达国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下大力度发展低碳技术,并且对相关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如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等。由此可以看出,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的选择。

(2)绿色建筑产业的国内环境。绿色经济的争夺战已悄然打响,这对我国是压力也是挑战。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就目前来说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目前整体科技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经济从高耗能向低碳型经济转变最大的制约就是技术能力有限。我国目前经济的主体是工业,也就是说能耗的主体就是工业,而我国目前的工业水平还比较落后,经济增长点往往在一些高耗能产业上,这是我国工业目前的基本特征。我国政府正在谋求如何加快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现代化的步伐,在此阶段,能源需求必然会快速增长,但同时,我们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又不可能不上,由于我国经历了长期贫困落后的时期,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人民一直以来的愿望,所以改善和提高全国人民生活水平,就必然会带来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高耗能、高排放的特征更显突出,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如何既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又不走欧美发达国家用环境换发展的老路,是我国党和政府必须正面对待的重大课题。

(3)发展绿色建筑的内在价值。将我国新建和在建房屋改造为绿色建筑,将造就中国最有前景的产业,推动未来1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是打开中国内需的战略大通道。2010年起,通过发展绿色建筑,中国每年有1~2万亿左右的消费市场,并利用中国现有的生产体系对称性生产出这个新增规模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由此可以拉动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以上,加快研究并推进跨越式产业的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大战略,造就中国经济增长的力量。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但是建筑业也是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的产业,对环境资源的破坏也是极其巨大的,是典型的立足于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的产业,对环境产生极大的冲击。随着建筑业“绿色建筑”的转型,现目前建筑经济面临新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在分析走向绿色的决策时,业主考虑的不仅仅是内部效果,而应该是建筑投资的总体回报,最好把它看作是一种预期净现值或者资产使用期的内部回报率,绿色建筑对投资者来说是一种经济责任,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1]魏后。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8(34)

[2]张春。暖通空调、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j]。中华建设。2011(3)

[3]牛季平。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j]。工业建筑。2009(12)

最新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思考经济论文怎么写五

低碳经济

低碳,是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的主题,也同样是今年两会头号提案。

近几年来,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9年,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十一五”前四年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4.3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9.66%和13.14%。尽管有成就,但节能减排目标与“十一五”规划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今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最后一年,也是决战的一年。今年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1000万千瓦,淘汰落后的炼铁产能2500万吨,炼钢产能600万吨,水泥产能 5000万吨。节能减排的重点在三大领域——工业、交通和建筑。

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其实不只是一种生产方式,还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2010年3月24日,由全国妇联等机构主办的全国“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这一旨在家庭中推行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低代价低碳生活方式的大型活动,标志着中国节能减排工作正式进入全民参与时代。

经济常识:

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1)发展低碳经济是推动经济科学发展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

(2)发展低碳经济是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的要求。

(3)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

(4)发展低碳经济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绿色消费的要求。怎样发展低碳经济?

(1)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制定总体规划,形成长效机制;调整产业结构,扶持低能耗企业,限制高排放企业,淘汰落后产能。

(2)企业应改进技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发展清洁能源。

(3)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绿色消费。

政治常识:

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1)发展低碳经济,这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体现了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发展低碳经济,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政权最主要职能,只有发展低碳经济才能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发展低碳经济,事关我国的长远发展和根本利益,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更好地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怎样发展低碳经济?

(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保证。

(2)国家政权机关必须切实履行好国家职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效加强对经济的管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

(3)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必须充分动员全体人民增强国家主人翁的意识,增强节能环保意识。

民族问题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于2009年9月27日发表了《 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白皮书。

白皮书在“前言”中说,中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交流融合、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白皮书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总结历史经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有益做法,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并实施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民族政策,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族政策体系。

政治常识:

我国现阶段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怎样?

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民族关系是完全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平等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石,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线,互助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保障,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是什么?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加强国防、维护国家的安全和领土完整;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利于集中各族人民的意志,调动各族人民的积极性。

自然灾害

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

2010年1月12日,加勒比岛国海地发生里氏7.0级地震。

2010年2月27日凌晨,智利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位于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立即向智利、秘鲁和厄瓜多尔发出海啸警报,随后,又将同等级别的预警范围扩大至整个中美洲以及太平洋国家和地区。该中心报告说,海平面数据显示,智利强震已经引发海啸,并可能产生大范围破坏。

去年入秋以后,中国西南、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云南更是遭受60年一遇的罕见特大旱灾。同时,华北大部、西北东部以及黄淮大部近100余天基本没有降水,全国 15个省市出现旱情。面对严重旱情,旱区各地气象部门抓住降水过程的有利时机,积极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仅山西就人工增雨1.8 亿吨缓解了旱情。云南、广西、贵州、重庆、四川等受旱省区纷纷积极投身抗旱,全力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哲学常识:

发生地震、干旱等系列自然灾害说明了什么?

说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自然规律,必然要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发生地震、干旱等系列自然灾害,就是人们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破坏自然规律的结果。

发出海啸预警、人工增雨作业说明了什么?

说明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客观的,但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指导实践活动,从而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整篇材料说明了什么?

说明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全国两会

2010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开幕。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 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 左右;国际收支状况改善。

今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①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③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④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⑤大力加强文化建设;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⑦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⑧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亮点:

大会修改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世博会

时间: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世博场馆:一轴四馆

世博轴、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

胡锦涛对做好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提出六个确保要求:

确保场馆设施建设和布展工作如期完成,确保运营服务保障全面到位,确保安保工作万无一失,确保外事工作落实到位,确保新闻宣传有声有色,确保社会氛围文明祥和。

世博会亮点:

“绿色世博”:低碳世博、低碳排放

“外交世博”:杨洁篪,努力使上海世博会外事工作成为2010年中国公共外交的突出亮点

“全民世博”:世博志愿者

宏观调控

2010年1月12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月25日起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央行人士强调指出,准备金率上调主要是针对宽裕流动性的管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既要保持足够的政策力度、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又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还要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物价总水平。

重大时政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日本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在2009年9月16日举行的日本特别国会首相指名选举中当选为日本新一任首相。

3、首都各界代表于2009年9月20日上午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集会,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

4、2009年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新疆的发展与进步》和《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

5、2009年10月1日上午,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这一盛大节日。

6、2009年10月3日,巴西里约热内卢获得2016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

7、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 于2009年10月16日晚在山东省济南市隆重开幕。8、2009 年10月31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隧桥结合工程——上海长江隧桥工程正式建成通车。

9、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中国科学巨星钱学森于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

10、应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09年11月15日晚乘专机抵达上海,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

11、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

12、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于2009年12月18日在丹麦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会并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

13、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届政府就职典礼于2009年12月20日上午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了刚刚就职的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

14、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15、《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日前发布,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16、2009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5.9亿吨,连续5年蝉联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2500万标准箱,连续3年居世界第二位。

17、1月11日,2009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获得2009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孙家栋。

18、为期5天的2010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 于1月27日晚在瑞士山城达沃斯开幕,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改进世界:重新思考,重新设计,重新建设”。

19、据初步测算,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

20、1月31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的连续第7个关注“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

21、当地时间2010年2月12日至2月28日,第二十一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冬奥会上共夺得5枚金牌,2枚银牌,4枚铜牌,取得了历史最佳战绩。

22、2009年3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 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白皮书回顾了西藏实行民主改革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和50年来西藏广泛深刻的历史巨变。

最新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思考经济论文怎么写六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体制创新

王一鸣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典型特征,就是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低成本资源和要素的高强度投入,并由于资源和要素的低成本,使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无论从保持我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还是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来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刻不容缓。经济增长方式从本质上决定于经济体制,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关键在于增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加快推进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和财税、投融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基本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经济增长虽有起伏,但一直处于快速增长态势之中。1979~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7%,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3%左右的速度。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建立在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基础上的,表现出两个最典型的特征。

第一,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低成本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高强度投入,经济高速增长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过大。

以“十五”时期为例,中国能源、电力相对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比“九五”时期都提高1倍多,煤炭产量增长1倍多,水泥产量增长79%,钢材产量增长187%。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煤炭、钢铁、铁矿石、氧化铝、铜、水泥消耗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能源消耗的第二大国。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5.5%左右,但能源消耗达到24.6亿吨标准煤,大约占世界能源消耗的15%左右;钢材消费量达到3.88亿吨,大约占世界消费量的30%;水泥消耗12.4亿吨,大约占世界消耗的54%。由于大量低效消耗资源,污染物的排放日趋严重,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中国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上的投入明显加大,但仍赶不上粗放型增长造成的破坏。2005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549万吨,居世界第一位,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酸雨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第二,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加剧了经济内外失衡即投资与消费失衡和内需与外需失衡。

同样以“十五”时期为例,投资增长相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高于“九五”时期1倍以上,投资增长明显偏快,投资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成为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计算,2001~2006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2%,远远高于按现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3%的速度,投资率从2001年的36.5%提高到2006年的42.7%,增加了6.2个百分点,但消费率却从2001年的61.4%下降到2006年的50%,降低了11.4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消费率下降到历史最低点,仅为36.4%。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高,由2001年的50%提高到2006年的61.1%。持续的投资高增长,不断转化为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使资本形成率不断提高,而最终消费率的下降使最终消费能力相对于生产能力不断萎缩,在国内市场难以消化不断扩张的生产和供给能力的情况下,过大的生产和供给能力通过扩大出口来释放,必然加剧外贸顺差扩大和国际收支不平衡。2001~2006年,中国外贸顺差由225.5亿美元提高到1775亿美元。

总之,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基本特征,不仅带来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外部约束性不断加剧,而且使潜在风险和外部压力也不断加大。

二、传统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从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环境看,过去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正在发生变化,有的正在接近拐点,从各方面因素和条件判断,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首先,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开始减弱。长期以来支撑中国经济较快增长的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正在发生重大改变。一是劳动力供需总量和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加之不断完善社会保

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使劳动力社会成本上升压力加大。根据测算,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可能在2013年从增长变为稳定,然后逐渐下降。同时人口老龄化将加快,劳动力总量和结构都将发生明显变化。换言之,随着“人口红利”逐渐耗竭,劳动力成本势必会加快上升。二是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和矫正土地价格扭曲,土地成本将趋于上升。三是对能源和矿产资源需求迅速增加,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提高,将使资源成本有较大上升。四是用经济手段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促使外部成本“内部化”,将明显加大环境成本。因此,我国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正在发生变化,如果不加快转变传统增长方式,并随着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减弱而逐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就难以持续。其次,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无论是土地资源、水资源,还是主要矿产资源,我国人均占有量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的自然禀赋条件较差,主要资源的国内保障能力脆弱。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工业规模迅速扩大,能源资源消耗量还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如果说以往缓解资源环境矛盾还有较大回旋空间,但发展到今天,一些地区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已逐步逼向极限,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延续传统的增长方式,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资源消耗和排放增加,就可能突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和边界,引发系统性风险,付出的代价将是难以估量的。这就要求我们把资源环境压力释放的过程转化为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这必定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已经没有任何退路。

第三,投资持续高增长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必然加剧投资与消费失衡,造成不断扩大的生产和供给能力与最终需求的缺口难以通过最终消费的增长予以消化。投资高增长必然带来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排放增加。通常情况下,我国每百元投资品中,用在工业设备上的不过32元,而用在土建上的要占60元,而其中相当部分又用于高耗能的水泥、钢材。我国消耗的水泥占全球一半以上,消耗的钢材约占40%,与投资的高增长不无关系。投资增长过快,还会使资本相对于劳动的收益提高,使少数人获益,进而加剧全社会收入差距扩大。

第四,出口过快增长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出口持续高速增长,不仅造成贸易条件恶化,出口效益下降,也加剧了内需与外需的失衡。虽然在全球化的环境下,过剩的生产能力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找出路,外需也的确吸纳了中国很大一部分过剩产能,但这只能减缓和拖延我国产能过剩矛盾显性化和引发危机的程度和时间。出口过快增长,造成过大的贸易顺差,还会加剧国际贸易摩擦和人民币升值压力。虽然我国贸易额占世界比重仅为7%左右,但对我们的反倾销案件却高达15%。我国过度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是在开放环境下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表现形式之一。延续这种增长方式,不仅国内能源资源无法支撑,而且国际市场也越来越难以承受这样大规模、低水平、同质化的出口数量扩张。

综上所述,从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条件变化看,再按传统增长方式发展下去,很难持续。如果经济增长不能从主要依靠资源和要素高强度投入转向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向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我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就会逐步枯竭,即使在一定时期仍可以实现高速增长,但终究将难以持续。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就可能引发“高速增长期”的终结。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核心是培育市场功能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与我们的发展阶段有关。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通常是“黄金发展期”,同时由于经济增长总体上还处于“投资和要素驱动型”而不是“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驱动型”阶段,往往也是投资强度最大的时期,是资源消耗和要素投入强度最大的时期。我们不能脱离发展阶段讨论经济增长方式问题。但是,即使与相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比,我国增长方式粗放的特征仍更加突出,根本原因在于体制条件,主要症结是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资源要素价格扭曲;财税、投融资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政府资源配置权过多过大,使生产要素升值和资源环境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被政府层面挡住,没有通过价格信号传递给市

场主体。而在现有政绩考核体制下,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上往往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过度强调“赶超”和“跨越式发展”,依靠行政力量推动发展,客观上延缓了增长方式转变进程。经济增长对资源和要素投入的过度依赖,主要原因是资源和要素价格扭曲。长期以来我国水电油等资源性产品和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价格受政府管制明显偏低,劳动力相对过剩也使工资水平难以上升。资源和要素价格过低,使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和要素的投入,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高缓慢。而在生产效率没有明显提高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推动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又会进一步加剧经济增长对资源和要素投入的过度依赖。由于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被人为压低,不仅使投资成本低、投资需求过热,而且使资源消耗型出口也因成本低而得以快速扩张,导致贸易顺差过大、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流入、外汇储备的不断累积和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在一定条件下,这必然引发流动性过剩问题。

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从根本上说也与行政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有直接关系。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扮演着重要的经济建设者的角色,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却不到位。这就造成政府新增收入被大量投入工业园区和城市建设,而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公共服务支出严重不足。近年来,政府财政收入超常规增长,比如2006年财政收入达到3.87万亿元,如果再加上约1.2万亿元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和1万亿元的收费等预算外收入,实际的政府所得份额可能要占国内生产总值近30%,政府所得份额不断增大,在政府职能尚未转变的条件下,必然直接和间接地推动投资高增长和投资率的攀升。同时,为了追求经济的高增长,地方政府往往通过优惠政策大量招商引资,设立大量以出口为导向的开发区,造成国内资源配置向出口部门倾斜,也加剧了经济增长对出口部门的依赖。

因此,我国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最根本的是要深化改革,增进市场功能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从已经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发达国家来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渐进的市场化过程,也就是在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中,企业在市场机制和竞争压力下,逐步加快技术进步和节能降耗,政府通过立法和制定政策、设立技术标准等手段,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逐步推进,但这种模式所需时间较长。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在与美国的抗衡中意识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力求在较短时期内解决这个问题。但由于过度强调政府的作用,强制在某些部门推进技术进步,没有从调整体制入手,缺乏制度性约束和动力机制,直到前苏联解体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程中,要重视发挥政府的积极引导作用,但最根本的是要深化改革,培育市场机制,增进市场功能,以体制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四、以体制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任务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和重大突破,从根本上取决于体制创新,重点是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深化财税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和完善政绩考核机制,构建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微观基础。

(一)改革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资源价格偏低,利用资源的“外部性”成本得不到合理补偿,必然误导资源性产业过度发展,致使产业结构升级缺乏压力和动力。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扭曲,造成对资源过度需求和浪费,客观上刺激了经济的粗放型增长。而资源产权制度缺失,所有者权益得不到体现,是资源价格扭曲的重要制度条件。

改革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就要使各种资源价格不仅反映稀缺程度,还要充分反映市场供需,反映生态和环境成本,打破资源开发垄断和市场分割格局,引导和激励市场主体在充分竞争中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水资源等不同资源的属性,完善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土地、水资源等各种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价格改革收益用于资源节约技术开发和生态环境治理,以及对低收入者的补偿;理顺资源税和资源费的关系,较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税率,增加对资源开采地区的补偿,在条件成熟时把矿产资源补偿费与资源税整合起来;在部分垄断性领域放宽市场准入,打破垄断,鼓励竞争,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资源市场;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形成引导和激励市场主体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逐步包括产权界定、产权配置、产权流转、产权保护的现代资源产权制度。资源价格改革涉及利益结构的调整,短期内会遇到一些阻力,还会带来低收入者承受能力问题,但不下决心推进这项改革,价格扭曲状况便很难扭转,转变增长方式也很难落到实处。

(二)改革财税体制

现行的财税体制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的收入比重有了较大提高,但原有的支出结构没有作相应调整,近年来,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工资上调和社会保障补助,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虽然增长较快,但远不能满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要。以增值税为主体的财税体制,客观上刺激了地方不顾资源和环境条件,盲目发展财政增收效应大的传统重化工业。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迫切要求对现有财税体制进行新一轮战略性调整。

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在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权责的基础上,相应提高中央政府的支出责任和转移支付力度;加快增值税转型,逐步提高直接税收的比重,建立直接税和间接税合理配置的税制结构;改革完善资源税、开征环境税,建立健全资源环境税收制度;开征物业税,逐步建立以财产税为主体税种的地方税收体系;适当整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逐步建立与主体功能区管理相适应的财税体制,增加对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用于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扩大预算管理范围、建立预算编制与执行分离的监督机制,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三)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投资体制改革已经取得积极进展,但现行投资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与投资体制配套的土地管理和环境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投资管理责任缺乏约束,政府投资的公共性不强,公共决策机制缺失。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必须加快土地管理、环境管理等相关配套制度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和协调性。进一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健全公共投资决策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约束投资决策中的机构利益行为,逐步改变目前各级政府投资决策机构“权重责少”的状况;增强政府投资的公共性,逐步消除城乡间、地区间和不同收入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将土地出让收益、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内管理,切断盲目扩大城市建设规模、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楼堂馆所的主要资金来源;建立公共投资稳定增长的机制,增强支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能力;强化投资监督体系建设,通过提高投资决策透明度、增强内部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增强地方人大对重大项目的监督作用,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

(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过去28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各级政府的积极努力和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分不开的。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市场调节功能逐步增强,现有的政府管理体制、方式、职能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变化和要求。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滞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建立决策科学、权责对等、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效能政府。主要任务是,完善中央政府宏观调控体制、机制和方式,提高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效率,增强涉外经济管理职能,保持内外经济协调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调整和明晰地方政府经济调节职能;增强市场监管职能,构建行政执法、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人民生活问题上;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又适度分离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提高社会组织对政府职能转移的承接能力。

政府政绩考核机制是影响政府行为的重要因素。要完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实施重要指标统计考核公布制度,形成政府机构、专业组织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切实提高约束性指标行政问责的效力,并逐步将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能耗降低率、主要污染物减排、生态环境、耕地保有量等指标纳入政府考核体系中去,增强各级政府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构建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微观基础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增长方式转变的微观基础。我国增长方式转变不理想,除了政府管理、市场体系等因素外,企业制度不健全也是重要原因。国有企业改革仍未到位,政企不分尚未消除,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约束激励机制不完善,对市场信号不能做出正确反应;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不高,产品结构单一;民营企业多数以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不高,仍带有粗放经营的特征。

构建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微观基础,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点推进国有大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改革,加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内部约束机制;深化垄断行业企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推进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整体技术水平,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进一步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种体制性障碍,促进民营企业制度建设和管理规范化,提高集约经营水平。与此同时,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和失业保险制度建设,逐步扩大覆盖面,为产业结构调整、企业重组和人员退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最新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思考经济论文怎么写七

我们花庄村是俞垛镇的一个偏远村落,距离镇里大约12公里,我村地处三县市交界处,全村共有农业人口2358人,非农业人口104人,耕地面积4000多亩,河沟面积3000亩以上,村集体收入18万元,三产总产值一亿元,人均纯收入6480元,村所在辖区私营企业6加,加油站,奶牛场各一家,主要以加工毛绒玩具、石油机械、锻仲、家俱制造、特种养殖为主导产业。就自己近期的调查来看,有许多的因数制约我村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我村的农业生产受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产业化进程慢等因素的制约,其生产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实际机播、机电灌溉率不高。

有这样有句话要想富,造公路,现在兴泰公路全线通车了,但是我们村的村级公路还很不发达,村西面跟南面的许多地方现在还是砖头路,有些地方甚至还有危桥,没有好的交通,就没有人来投资创业,农副产品就没有市场竞争力。

(二)农民素质低、适应性差,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目前,我村平均受教育年限7.9年,不足初中文化水平。而在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流动过程中,出现的农民人力资本的逆向选择现象:流出就业非农行业的基本是年富力强、受过较多教育的农村精英,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人力资本含量和劳动技能较低的儿童、妇女和老人,进一步从总体上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素质。无疑,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其素质偏低,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三)落后的思想观念仍是农户走入市场的最大障碍。

我村的农民仍然沿续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习惯,思想观念保守,在寻求项目和资金投入上多希望政府给以扶助,等、靠、要思想往往相当的严重。相当的一部分村民固守以农为本的生存观念和温饱型目标,小富即安,脱贫致富的心理预期不高。受固有观念的制约,资源开发利用和经营模式停留在初级水平。

(四)经济发展中短视心理造成集体实力日渐削弱,对户营经济的扶持存在误区。这里的短视心理是指部分村干部群众中存在的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利益,重个人利益,轻群众利益,享乐主义,摆官架子的不利倾向。由于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加之片面地看待户营经济的发展,多数村干部对集体经济发展抱的期望不大,导致近年我村集体经济实力处于缓慢的发展趋势。

由此看来,由于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因素的存在,要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缩小乡村致富的差距,就应该通过合理的规划,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遏制我村农民致富缓慢的势头。

发展现代农业,繁济荣农村经,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此,必须以创新农业发展理念为前提,以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为基础,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以推广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增加投入为保障,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用先进理念引领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树立新理念。要树立用现代工业推动农业发展的理念。要用办工业的方法办农业,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农民工人化、农业现代化。要树立按比较原则参与新一轮市场分工和合作的理念。要通过不断比较、调整、改进、提高,着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发展轨道。要树立抓农业就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理念。要通过解决农民待遇不公、信息不灵、市场把握不准等问题,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改变农民身份,促使农民从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商品生产者。

(二)用现代装备带动农业。

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明年我村公路交通条件会得到改善,我村已经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进行土地整改,修建乡村公路和桥梁,国家明年对经过我村的国家v级航道鲁汀河进行休整。

我村要着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要实施沃土工程,以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前段时间我镇的秸秆还田现场会在我村召开,这不仅是对于我村前段时间秸秆禁烧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一池三改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六通、六有、六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带动现代农业发展。

(三)根据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的农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兴农,这样才能强村富民。

我村是俞垛镇注水养殖大村,应该发挥自己的产业特色,将养殖业做大做强,联合各养殖户进行规模化生产销售,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降低市场风险,创建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招商引资,今年我村已经引进了四个项目,其中有一项就是蘑菇大棚种植,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要扩大规模,创建食用菌生产基地,创建加工厂,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品牌化经营,包装出口,争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花庄村的农村经济一定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奔小康。

最新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思考经济论文怎么写八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学教研有了很大的发展,为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其应有的作用还远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本文分析了中国的经济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关于经济学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和完善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经济学;教学改革;激励机制

一、中国高校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学。

我国有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把国外通用名称为经济学(包括宏观与微观经济学)的课程称为“西方经济学”,并招收相应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称为“西方经济学”专业,以便区别于政治经济学课程与专业,存在着“两个经济学”的地盘之争。

对此,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王则柯教授曾撰文,指出“西方经济学”不是科学的学科概念,但这一课程名称在很多院校一直延续至今。

科学地界定学科名称及设计培养计划是学术研究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

早在,以刘国光、林毅夫等数十位著名经济学家为代表的学者,曾围绕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展开过大讨论,就中国经济学的内涵和外延以及走向进行了研讨。

尽管不同学者之间存在着一些观点的差异,但是一致认为应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学。

虽然上述“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这两门课程的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它们有共同的经济学研究始祖亚当•斯密,这两门课程都是对经济基本问题的研究,另一个是在生产关系既定条件下的研究,一个是生产关系本身的变化规律的研究以及如何和生产力相适应的研究,从而促进经济效率、公平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中国经济学构建是不同学派和不同理论体系间相互融合、渗透和互为补充、发展的漫长过程。

”因此,引进研究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经济学,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理论和应用体系是未来高校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改革方向。

(二)内容的思想性和形式的完美性的权衡和统一问题。

教学,其实是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如果能培养学生热爱经济学的兴趣,兴趣就能成为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前行。

否则过于枯燥的讲授会使学生初燃的兴趣的火花熄灭。

l&(1991年)认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对经济学教育尤为重要,应让他们“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并运用掌握的经济学原理去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典型生动的案例、现实热点经济问题的剖析,都会点燃学生思考探索的火焰。

经济学也像任何学科一样,需要思想的深邃性和表达完美性的统一,教学中需要重视经济学与数学之间主仆关系的处理,不能为了漂亮的外衣而失去了内涵和受众。

这一点在对低年级学生教学和成人教育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经济学说史上著名的经济学家———数学科班出身马歇尔和凯恩斯,在他们成名的著作中并没有大量运用数学公式,甚至尽量不用数学公式,以便能让更多的人理解他们的思想。

亚当•斯密的著作之所以影响巨大,广受关注,除了其思想的深邃,我们也不得不赞叹其语言的精炼与生动。

(三)本土化与国际化关系的处理问题。

中国的经济学应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吸收市场经济的精华,构建这样的经济学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我国目前有相当数量的经济学自编教材,同时也引进了大量国外的原版教材和翻译教材。

一些学校还采用了双语教学方式,促进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但在内容体系方面,大多介绍已有的研究,联系本国实际方面以及提供教学服务方面还很不够。

国外一些有影响的出版社所出版的教材大都有配套的教学辅助资料出版发行和维护良好的网站。

国内的教材教学案例数量相对较少,且更新周期比较长。

究其原因,引进国外教材的案例,虽然可以有不少新的案例,但很多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全盘引入的话价值会缩水,而国内案例的搜集和整理与编写,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也需要有一些激励措施。

此外,我国也存在经济学双语教学应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的问题,对于初学经济学的低年级学生,如果能先学习了用中文讲述的基本经济概论,了解基本经济关系后,再学原版教材,效率会比较高一些,能够避免双语教学中,中文英文变换多次解释的低效率讲法。

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具备较好的专业英语及理论基础,适合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教学。

二、中国高校经济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与经济体制转轨的特定阶段相适应。

“一个经济学与多个经济学之争”是经济转轨时期的现象。

我国1978年开始建设市场经济,必然产生相应的理论和政策需求。

此外,当前我国经济学的课程设置也与考研等导向有关,有相应的研究生招生目录,就会引导设置相对应的本科课程。

(二)教与学的激励机制问题。

虽然高校教师内心都希望完善教学效果,但教学研究与服务是费时耗力的,也需要外在有效的激励。

如果高校教师的职称晋升、考核、聘任只与学术论文、专著等研究成果水平有关而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效果质量关系不大,教师就会将更多的时间配置于写科研论文、做课题,相应方面投入的精力必然会减少。

从学生的角度看,期末考试和研究生升学考试也像指挥棒,引导着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时间分配,比例过大的计算和固定答案的考试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也会降低经济学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我国经济学教学研究仍处于引进吸收阶段,未来将进入创新阶段。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市场经济规律研究的经济学理论教学时间还比较短,这一阶段引进消化是主流,而未来吸收和创新将是主流。

在教学方法上也将面临从引进输入式到改造创新型的飞跃。

经济学的本土化要把有用的经济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才能逐渐找到适合解决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正确方法措施,丰富经济学理论研究。

三、经济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尝试分级教学、梯度推进的教学改革。

可以考虑低年级学生开设经济学原理课程,并在此课程中注意介绍西方主流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区别和关系,教学中侧重于学科体系介绍,基本理论介绍及应用,增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问题分析,如微观的选择与机会成本,投资理财和创业的知识,宏观的经济政策对微观主体的影响等。

高年级学生开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侧重于较深层次理论分析。

研究生开设中级微观经济学和中级宏观经济学,或者“微观经济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在数学推导和应用方面可以加深。

以上的课程设置划分比较与国际接轨,对于学生国际交流和学分互认也有益。

此外,对于不同的专业,所安排的课程学时及课程教学内容也可以有一些差异,内容安排应有选择的侧重。

在有条件的高校(考虑教师英语表达能力和学生的英语接受能力等方面),可以引进优秀的原版教材,对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双语教学,使学生在了解经济学一般原理与术语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原著者的思想精髓,促进专业英语的学习,实现由简入难、由普及到专业的梯度推进。

(二)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帮助学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美国经济学家威廉•贝克尔(etal,1991)等呼吁教师要重视对经济学教育方法的研究,指出多项选择题、小品文、案例等在经济学教育中具有独特地位,因为社会科学几乎不可能在重复的条件下进行社会实验。

教师应针对当前在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强调逻辑性,而生动性不足,没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在案例教学及强化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不足等这些国内外教学中的难题上多下功夫。

对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应增加案例教学和背景知识介绍的内容比例,在初级教学阶段应注重思想性和启发式教学,不仅要搜集西方的经典案例,还要注重开发国内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经典案例,并用于教学之中。

对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应适当增加讨论式及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争取在这一阶段实现内容思想性与形式完美性的统一。

由于经济学教学每章都有大量的图形分析和公式,黑板作图和推导会很浪费时间,效果也不好。

因此开发高质量的教学课件,不仅能节省作图时间,提高效率,而且也能增强形象性、生动性和动态效果。

为了防止许多教师同时做大量重复性的工作,更有效地使用稀缺的资源,政府和有关部门及高校,可资助一部分有教学研究基础和思路,并联合具有相应技能的教师,建设经济学公共教学资源库。

组织力量有选择,有计划、有重点引进和翻译国外有影响的教材和教研成果,编写适合中国国情的案例库、教材、教辅资源等,建立具有示范性的学习网站以共享。

出版社和教学及研究人员应加强教辅服务体系建设,并实现资源共享,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能够获得网上资源甚至免费资源,减少重复性开发的资源浪费,实现教与学,课内与外的补充、互动,也为教师、同行之间的交流提高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

(三)建立有效的教与学激励机制。

要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必须使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和学生考试评价制度科学化。

中国高校教师在考核晋升等方面,应加大对教学成果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比重,设立较为科学的评价体系。

基础学科科研应围绕教学中的问题,可以实行汇报制度,教师可以选择其代表性的成果参与评价,纠正很多高校教师评聘期过短,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的揠苗助长的短期行为和功利主义现象。

加大对教学研究质量效果和学术道德的社会监督力度。

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方面,应鼓励教师进行考试制度改革的研究,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美国等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学进行评价主要针对教学的内容、过程管理、考核方式、考题知识点和覆盖面及考卷难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美国经济教育委员会cee进行教学评估时,要求开设经济学课程的大学提供评估学生成绩的材料:包括试题、问题、作业等,新的评估更重视经济学的考试方法改革。

不同于以往采取有固定答案的考试方法,新的考试增加了考查学生运用经济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内容。

学生的考试分为阶段性的测试和期末考试,阶段性测试类似于学生的平时作业,但主要是考核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数学计算能力。

期末考试的试卷计算题都附有公式,不需要学生背记公式,要求学生会运用公式、利用数据计算即可。

考试试卷有一定比例的分析题,案例都选自最新经济类的报刊杂志或教材,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中国教育管理部门对各高校教学的管理和评估方面,应多注重教学实质内容和过程管理监控,而教学形式则可以鼓励多样化,并激励创新。

【参考文献】

[1]祝志勇,吴垠.创建与发展中国经济学的策略[j].当代经济研究,,1:59~62

[2]刘伟.经济学教学和科研若干问题的探讨[n].光明日报,-10-21

[3]孙祁祥.实践是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本源与基础[n].光明日报,2005-10-11

[4]方福前.新时期西方经济学如何中国化[j].学术月刊,2006,3:80~84

[5]贺景霖.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157~159

[6]周荣蓉.应用型本科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3,27(3):74~77.

最新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思考经济论文怎么写九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集数学,经济学和统计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经济学学科,是本科院校经济学基础核心课程之一。然而当前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笔者一线《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为基础,结合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对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教材选取,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独立学院教学改革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1998年7月被教育部定位经管类八大核心课程之一。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领会如何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去分析实际的经济问题。独立学院作为我国本科层次的院校,经济类各专业也陆续开设了这门课程,然而当前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教材选取不当,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料过多等问题,同时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的基础不扎实,学习的主动性,用心性差。众多因素结合使得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差强人意。基于这种状况,改善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迫在眉睫。

(一)课程体系安排不恰当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集数学,经济学和统计学为一体的经济学课程。学习计量经济学,要求学生务必具备经济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以及经济统计学的知识。因此在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之前,务必开设宏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课程。但是因为教学体系安排的缘故,有些经济学专业在同一学期安排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这样使得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课程时候并没有足够的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另外因为独立学院的学生数学知识较差,讲授高等数学和数理统计学的老师为了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要求,讲解的知识资料过少以及过于简单。这样使得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时,缺乏足够的数学和数理统计学的理论基础。

(二)教材选取不合理

当前国内大部分的计量经济学教材强调理论方法和数学推导,课本资料注重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理论介绍,对如何利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的经济问题,说明甚少。另外虽然国外的计量经济学书籍资料体系完整,案例资料丰富,但是思考到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的课时较少,学生的理论知识相对缺乏,学习起来比较有难度,因此并不适合作为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材。

(三)教学资料设置不恰当

计量经济学的资料包括经典计量学知识和现代计量经济学知识,经典的计量经济学知识主要以回归分析为主,现代计量经济学知识包括有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空间计量经济学和非参数计量经济学等。独立学院教师上课时选取的教学资料偏少,只包含回归分析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和自相关,不涉及任何现代计量经济学的知识。这种教学资料的选取使得学生对现代计量经济学的知识基本一无所知,不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发展。

(四)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的讲授都是以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方式简单,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对一些理论进行板书推导。在这个过程中缺乏良性的师生互动,课堂的气氛沉闷乏味,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差,学生开小差,玩手机的现象十分普遍,导致的后果就是教学的效果普遍较差。

(五)考核方式不全面

目前独立学院教师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考核较为简单,期末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和作业,占总评成绩的30%或者40%,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70%或者60%。这样的考核方式单一,不全面。同时期末考试的试题主要是对单一知识点的考察,很难综合考察学生利用计量经济学知识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潜力。因此最终得出的成绩很难综合评价学生对计量经济学整体知识的理解程度。

根据当前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几点对应的推荐:

(一)合理安排课程体系

根据计量经济学课程资料的要求,合理安排课程体系。时间上,计量经济学适合在大二下学期或者大三上学期开设。课程上,提前安排微宏观经济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料上,讲授这些课程的教师在讲解这些基础理论课程时,既要强调理论性,也要强调应用性,以帮忙学生更快构成对经济学整体资料体系的认识,也为学生更好的学习计量计量经济学打下良好的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基础。

(二)合理选取教材

一本优秀的教材是学好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教材选取不恰当,会大幅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用心性。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综合状况,一般不适合于选取国外的经典的计量经济学书籍作为教材。一般来说选取一些国内的专家编写,逻辑结构比较完整,应用资料相对丰富的计量经济学书籍作为教材比较适宜。比如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庞皓编写的《计量经济学》。该教材逻辑结构完整,资料丰富,案例详实,浅显易懂,很适合作为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材。

(三)合理设置教学资料

计量经济学包含的资料十分的丰富,即包括经典计量经济学的知识,也包括现代计量经济学的知识。教师在选取的教学资料不能过少,结合独立学院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的独立自主性较差的状况,能够以经典的回归分析的知识资料为主,辅以时间序列分析。在讲授资料的时候,以基本的思想和方法为主,理论的证明推导为辅。讲授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应用。

(四)创新教学方法

在课程资料讲授中,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课件展示主体的教学资料,板书展示理论的演绎。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多采取案例教学和提问教学。要选取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关心的,并且了解的案例材料;讲解中注重透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帮忙学生构成一套完整的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框架体系。同时能够增加小组课程论文,并要求每组学生上讲台把自己组所做的论文详细的讲解给学生听。在听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用心提问,并给与提问的学生适当的考核加分。

(五)创新考核方式

独立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校园,那么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考核也就应以这个大方向为基准,在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出勤的基础上能够增加其他的考核方式,首先,增加随堂作业,并规定完成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用心性。第二,增加小组课程论文,要求学生用所学的计量经济学知识分析一个实际的经济问题,考核学生对应用计量经济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潜力。这样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

[1]庞浩主编.计量经济学(第三版)[m].科学出版社,2014.

[2]李文洁.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创新教育,2013(30).

[3]郭学能.关于“二本”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高校科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