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江西导游词通用(模板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4:56:30 页码:12
2023年江西导游词通用(模板11篇)
2023-11-11 04:56:30    小编:ZT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重复犯错,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有系统性和条理性,要把握好总结的结构和逻辑。在读完以下的总结范文后,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哪些地方可以借鉴和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江西导游词通用篇一

欢迎大家来到江西省南大门,千里赣江第一城——赣州参观游览,不知大家以前有没有来过赣州,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又称赣南,也是赣江的上游,章贡两江在城下汇合成赣江,是赣江源头第一城,也是江西省所有城市当中保存文物古迹最多的城市,而且以宋代的文物古迹为主,并且不乏全国宋代文物的精品(通天岩)孤品(宋城墙、福帮沟)是我国当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宋城之一,有关专家学者称赣州是一座“宋代历史博物馆”因此又被称之为宋城赣州;1994年,国务院将赣州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赣州,是一座设置于西汉高祖六年,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古城,在东晋永和五年(349年)的时候,赣州城成为南康郡的郡治,成为赣州城作为赣南政治、经济、军事中的开端。隋朝开皇九年南康郡改为虔州,南宋绍兴二十三年,改虔州为赣州,这一名称从此沿用至今。从汉高祖六年设立赣县有了行政建制后,一直到唐代,赣州城都是一个重镇;唐代的开通梅岭驿道后,这里成为“五岭之要冲”,“闽粤之咽喉”。到了宋代,国都南迁,经新疆出境的丝绸之路受阻,中原的货物运往外国改由水路,通过大运河,进入长江,然后过鄱阳湖,溯赣江而上,进章江到达大余,经过梅关古驿道,再到南雄浈江上船,经北江、珠江出海,往南洋,转欧亚各地,因此赣州就有了“水上丝绸之路”之称。一时期出现“商贾如云,货物如雨”的空前繁荣景象,当时赣州城被列为全国三十大名城行列,成为南方经济、文化的一个重镇。

1949年8月14日,赣州城解放,时至今日,赣州城仍为赣州市人民政府的驻地,赣州市现设一区辖二市十五县,面积为3.9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人口有800多万,占全省人口的1/5,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是江西省第二大城市),其所辖的面积和人口是江西省地级市中最大最多的城市,境内有29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主要有畲民族、回族和瑶族等;赣州气候温和湿润,属于亚热带季湿润气候,年均温度仅18.5℃;赣州东邻福建,南接广东,西连湖南,北靠本省吉安,抚州市,是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的直接腹地和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沟通长江经济区与华南经济区的重要纽带。解放初,赣州的城区面积不过3平方公里,之后,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区面积迅速发展到今日的30平方公里,按照市政府提出的“南移东扩”的发展思路,到20xx年,赣州城区面积将扩展到50平方公里,从而进入大城市的行列。

赣州还是客家人主要集散地和聚集地之一。全市有八百多万的人口,其中客家人就有700多万,占总人数的90%以上;赣南是接受自北南迁移民最多的地区,客家人分布于世界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据估计,现在全球约有客家人八千多万,赣南、粤东、闽西是客家人的大本营。而我们赣南是客家人的最大聚居地,从地理上和史实上看,赣南是客家人大本营地区接受北方汉民族南迁的第一站;这里的18县市,除章贡区和信丰嘉定以及其他少数居民点的世居居民外,其余都属客家方言区。

赣南是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一个说法,比较贴近实际:客家民系,形成于赣南,成长于闽西,成熟于梅州,发展于海外。赣州曾是个掀起过历史风云的地方。中华苏维埃共各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工农红军从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进行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未,四十年代初,蒋经国先生也曾执政赣南五年多时间。

江西导游词通用篇二

各位游客: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赣东北明珠”——上饶旅游。

上饶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邻浙江衢州,南接福建武夷山,北连安徽黄山,西部是著名的鄱阳湖平原,素有“豫章第一门户”之称。上饶市总面积2.28万平方千米,总人口648.99万。

上饶古属杨州,春秋为吴越之地,别名饶州,得名于“山郁珍奇,上乘富饶”,素有富饶之地的美誉。自东汉建安年间设置鄱阳郡以来,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山水蕴灵秀,人物自风流。上饶历史上曾出现过西汉“江西第一人杰”吴芮、东晋开国名臣陶侃、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等等。

上饶市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世界自然遣产——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遣产(中国丹霞)的六大组成部分之一——弋阳龟峰;世界稻作文化之源——万年仙人洞;“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还有鄱阳湖国家级候鸟保护区和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令人叹为观止。三清山奇峰怪石不可胜数,云雾宝光叹为观止,其美美在古朴自然,奇在形神兼备。所以三清山无愧于“江南第一仙峰,天下无双福地”。三清山就先介绍到这了。

游客朋友们,好酒需要品尝,好景点也需要亲临观赏,祝愿大家在这次旅行中能够玩的开心和尽兴,我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

江西导游词通用篇三

各位游客:

你们好,

欢迎你们来到河源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xx。

龟峰塔位于东江边的龟峰山上。传说神仙因同情终年为水所害的河源人,萌发了恻隐之心,在新丰江与东江汇合的地方放了一只大水龟,让它变成一个山包,然后建一座塔以镇水妖。故此山称为龟峰山,塔名曰龟峰塔。建于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是广东省公历年份可考的南宋早期楼阁式砖塔。

传说从前河源人民年年为水患所害,苦不堪言。神仙云游于此,看到民不聊生,萌发了恻隐之心,遂在新丰江与东江的汇合处投下巨龟,化为龟峰山,上置龟峰塔,以镇水妖。至此人民安居乐业,岁岁平安。

龟峰塔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属佛塔,历来被列为“河源八景”之首,又享有“东江第一塔”美誉,为广东省首批公布重点保护文物之一。龟峰塔平面为六角形,第一层外边长为四点八米,内边长为一点六米,墙体厚为三点三米,通高四十二点六米。塔正门向东,塔外观为七层,内为十四层,一明一暗,有如竹子,节节上升,层层收分。各层设有杉木楼板加铺方砖,其中暗层有穿墙上下两个门,四个佛龛。明层有一门上通另一层平台和五个门孔通外边平座栏杆,沿阶梯盘旋而上,可达顶层。平塔属青砖结构,平座和出檐均用隔层狗牙砖叠垫出挑,出檐较其它塔宽厚。平座设有木栏杆,每层六角均有角柱,柱间饰横架栏额相连,为典型宋代仿木楼阁式砖塔。每层塔檐现改用灰色琉璃瓦,施瓦当滴水,角梁下悬挂铜钟。龟峰塔经八百五十七年的风雨侵蚀,原塔顶已失,台基被堆积尘土埋没,塔檐与平座崩塌,瓦面无存,塔内各层原有木楼板亦已毁坏殆尽。

龟峰塔外观为七层,内为十四层,属砖仿楼阁式塔。塔呈六角型,底边长为5米,内空心,塔底壁厚为3米,有穿壁砖级直上各层楼板,绕塔外平层座逐级可登上顶层。修复前,塔顶已毁,残高为32米。龟峰塔修复前,塔身基本完好,未见有倾斜与裂缝。原塔为黄泥砂浆砌结,砖有青、红两种,尺寸不一,规格有30余种。塔顶台基已被堆积土埋没,东北角有两棵大叶飞榕。从首层塔身梁枋洞孔分析和塔基挖掘考证,原应有副阶存在,即首层六角均有3米左右的木梁斗拱瓦面。塔身每层递减,各层均有菱角牙砖叠涩挑出的檐口与平座,因年久失修,修复前的塔檐与平座,已有不少崩塌脱落,特别是二层东南角尤为严重。各层瓦面无存并遍生杂草飞榕,塔身内腔原有的木楼板,亦已毁尽无存。

民间流传有“龙川塔无影,河源塔无顶”的传说。其实,龟峰塔原是有顶的,其一:河源塔无顶只不过是一百多年来的事。因为《河源县志》记载:“咸丰二年壬子(公元1852年)龟峰塔崩第一级”。这里所指的第一级,其实就是塔顶。估计塔顶从此后就未有复原,现塔顶所堆积的较少青砖,可能是后来临时用大铁锅封顶时而砌的。其二:修复前塔身内腔第六层保存有一条40×40厘米的硬质托梁,这是龟峰塔原有塔顶的实物依据,现在恢复塔顶也照原用这条托梁。其三:据专家考证,凡宋代砖砌的密檐式楼阁塔都是有顶的。

河源建市后,在省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龟峰塔获立项修复。修复工程严格遵守“修旧复旧”,“不改变文物原貌”的原则。该塔在民间有“河源塔无顶”的传说,但据有关专家考证,龟峰塔原有塔顶,只是因为“咸丰二年壬子,龟峰塔崩第一级”(见《河源县志》)所造成的。县志所记的“崩第一级”即是原来的塔顶。且修复前在塔腔第六层发现的一条大横梁,就是建塔时用来承托塔顶的实物见证。从首层塔身外面的梁枋洞孔分析和塔基周围出土的柱础石可以证实,该塔原有副阶存在,即首层六角伸出四米木梁塔檐,俗称“塔裙”,这次按宋式复原。在维修复原过程中,先后发现几块纪年砖。其中一块上刻“绍兴二年壬子十一月二十九日砖”;另一块上刻“万历三十年修”。这两块铭文砖不但解开了该塔始建实际年代的千古之谜,而且还证实了明代万历年间重修过一次的史实。修复后的龟峰塔更显得庄严雄伟,瑰丽拔秀。登上该塔凭栏四眺,新老市区一览无遗。现已开放为旅游区,吸引着大量中外游客。

鉴于龟峰塔历史悠久,塔式典型,为东江著名古迹,有较好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重修龟峰塔对保护文物和发挥古塔的旅游参观作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都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1962年7月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05月25日,龟峰塔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江西导游词通用篇四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古村落,北宋大中祥符三年,也就是公元1020xx年,唐末皇帝唐宣宗的后裔孙李洞,自祁门浮溪新田迁居到此建村,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李坑村山环水绕、景色秀丽、人杰地灵。自宋至清数百年间,先后走出了十八位进士和一个武状元,出任七品以上文武官员的达三十二人,并有十七位饱读经书、能文善诗的学士留下传世著作二十九部,一大批徽商富贾卓有成就,堪舆大师、名医名士更是享誉乡里、远近闻名。到清朝末年,李坑村发展达到鼎盛时期,村里有总祠一座、支祠十二座、九百十七户人家,人口达五千多人,被誉为"婺东第一村"。今天的李坑村仍是一个有着二百六十多户,一千多人口的行政自然村。

[至中书桥]现在我们来到了村中一座最古老的宋代廊桥一"中书桥"上,这座古桥建于北宋末年,桥长4米,宽2,5米,高3米。桥面青石板铺就,为一座单孔砖拱桥,这座古老的桥为何取名"中书桥"呢?据《李坑宗谱》记载,宋大观三年(公元1120xx年),李氏十一世祖李侃考中迸士后,官至中书舍人,在京城为官多年后,"逐欲上疏归养,适闻父丧奔归,继遭内艰,志隐不出"。是说李侃想回家养老,正好又遇到父亲死了,便回家奔丧,之后就隐居在家不回朝廷了。回乡后,见这里行人挑担来往于破旧不堪的木桥,有摇摇欲坠之感,便决定捐资修建了这座桥,桥落成后,村人为感激他的恩德,便以李侃的官职称之为"中书桥"。八百多年过去了,虽饱经风雨有些破败,却依然屹立在村外的小溪上,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因此,也成为李坑唯一的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不远处的那道石坝,村里人叫它杨柳碣,传说建造年代比"中书桥"更远。

牌坊,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建筑形式。牌坊文化源远流长。一般牌坊有二类、一类是旌表类,还有一类是标志类,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三间四柱三楼的牌楼,就是李坑村的标志性建筑,额坊上题有"李坑"二字。也许有些朋友会问,村名为什么叫"李坑"?其实李洞来此定居后,当时取名"理田",道理的"理",田地的"田"。据村里老人说,他们的远祖在尧帝时,担任大理(执掌刑法的官)因公平正直深得尧帝信任,后历经五朝,世代担任大理之职,故以大理官职命族,由赢姓改为理姓,后到商纣王时,理氏裔孙理徵,因直言纣王的残暴无道而被处死,他儿子利贞与一名叫契和氏的女子侥幸逃脱。逃难中,靠吃"木子之果"(即李子)得以活命,为不忘李子救命之恩,利贞遂改理姓为今天的"木子"李,李洞取村名为"理田",意在不忘祖姓,永思祖德。到了元朝末年聚族而居的李姓人家,沿村中小溪两岸居住,由于当地人习惯把小溪叫"坑",故而人们把理田俗称为"李坑",从那时起"理田"村名渐渐被淡忘,代之的是"李坑"的叫法,清末民初,村里还留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叫"李坑五百年"。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八角楼阁,就是李坑的文昌阁,文昌阁属于风水建筑。过去,在古徽州的每一个村子水口处,人们为了给村里培植"文运",以求村人科举高中,出官人仕,往往建起诸如文笔、文峰塔、文昌阁之类的风水建筑。这座文昌阁里面供奉的是文昌帝君,在中国道教文化中,他是各路神仙中主管文运的。

现在我们来到了李坑的内水口,也就是李坑村口。村口,是村庄的象征,过去每当村里有人出门远行,家人总是恋恋不舍地送至村口,千叮万嘱,依依惜别。出外多年的游子返乡回家,只要见到村口,便会激动不已,格外亲切。在村口种植樟树,是徽州人的习惯,茂密的村口水口林,能保佑村民、美化村庄。因此村民们从种植樟树、爱樟树、敬樟树到神化樟树,把樟树当作神来供奉。大家看樟树底下搭建的这庄神龛,就是村里人用来祭拜樟树老爷的"樟神庙",村里如果有小孩闹病难养,家里人就会用红纸写小孩的生辰八字贴在樟树上,说是将小孩过寄给樟树老爷,可治病消灾保平安。到今天,村民们依然还是这样做的,由于对樟树的过份崇拜和信奉,民间衍生出一句这样的顺口溜叫"樟树底下走一走能活九十九,樟树底下摸一摸能活一百多",各位游客朋友,不妨大家也来试试。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眼前的这条小溪是由东向西流的,古徽州有句老话叫"东水西流,吃穿不愁"。当年李氏先祖选择在这里筑屋建村,是不是也相信了这句风水术语,把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寄托在村址的选择和布局上呢?大家看!这些古老的徽派民居是不是很独特?说到徽派民居,我想给大家作个简要介绍,徽州民居建筑形成于明朝中叶,由在苏浙一带经营盐业的徽商吸取杭州、扬州一带的建筑形式加之徽州本地的"古风"溶合而来,其主要特点是,外部特征:粉墙黛瓦马头墙;内部特征:三间五架加天井;精华部分是"三绝"(砖雕、木雕、石雕)。你们看!风火墙两头的装饰部分各不相同,一头是"印斗",俗称"文头",一头翘首直刺苍穹,形似雀尾,"叫鸱尾"(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俗称"武头"。一文一武,文武兼备,这里给各位介绍一下徽派建筑的一个小常识,就是徽派民居的大门都是开在"武头"方向的,因为人们相信,武能镇妖避邪,保一家平安吉祥;而"文头"其后,指望文振家声。也许有些朋友要问,为什么在婺源的每个村庄,都能见到不少这样建筑气派、雕刻精美、风格独特的明清古建筑呢?说到这一点,就不能不谈到明清时期,雄居东南、称霸中国商业舞台三百年之久、十大商邦之首的徽商了。李坑是著名的徽商故里,历史上曾涌现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商业俊才,他们"商贾四方",以自己的勤劳和才智,为李坑续写了最辉煌的一页。下面请随我一道,去参观一下清乾隆嘉庆年间木商李瑞材的故居。

这座临水而建的徽式建筑,就是徽商李瑞才故居。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典型的徽式垂花门楼,小八字院门朝西而开,按当地风俗,门是不能朝西开的,因为西有"百虎煞星",不吉利!不要紧,主人想出了一个补风水的极佳办法,在八字门的顶端分别画了两件镇宅之宝,一件是吕洞宾的除妖宝剑;一件是太上老君的驱邪"拂尘",有了这两件神仙宝物也算是平安无忌了。

请看这座正门石库门枋,最上方是砖瓦构筑的拔檐式的门罩,门罩两边的飞檐翘角,显得是那样的威武昂扬;门罩下是以雕刻精美的砖雕形式装饰的"并"字枋,下枋上精雕细刻了一组人物戏文图,图中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两边垂花柱及上枋,均雕饰梅花万字组合图案,垂花柱头,是两朵象征吉祥、和平的"荷花托"。这样的构思,即增加了门前的装饰效果,又将主人的"祈祷祝福"愿望溶合在建筑装饰之中,门枋不仅仅是起装饰作用的,更主要的是与内门厅一道,在雨天供主人进出大门时避雨之用。

走进屋内,首先我们看的是这满屋子的各种木雕,有的雕着花、草、虫、鸟;有的雕着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舞台戏文,还有的雕着包涵着"祈祷祝福"内容的各种装饰性图案和花纹。你们看!冬瓜梁上、雀替、天花,还有这厢门、槅扇门、槅扇窗、护净。件件木雕作品,工艺精湛,精美无比。我们再来看看这块当今人称作为窗帘的"护净","护净"是徽派建筑所独有的护窗木构件,也是徽派木雕艺术表现的重点。因此"护净"木雕最能反映徽派木雕艺术的水平。

江西导游词通用篇五

各位游客: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江南宋城”——赣州旅游。

赣州市位于江西南部、赣江上游,简称赣南,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总面积3.94万平方千米,总人口836.66万。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瑞金故有“红色故都”和“共和中摇篮”之称。

赣州的旅游资源丰富,是江西省所有城市中保存文物古迹尤其是宋代文物最多的一座滨水城市。这里古迹众多,如被学界称为“宋代孤品”的古城墙、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赣州古城墙的象征八境台,还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安远三百山、宁都翠微峰、崇义阳岭等等。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通天岩风景区。通天岩位于赣州西北郊,是一处十分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区,而且还是江南最大的石窟,其一岩洞顶有一窍,相传上可通天,通天岩由此而得名。通天岩风景区主要由观心岩、忘归岩、龙虎岩、通天岩和翠微岩五个岩洞组成。通天岩就先介绍到这里了!

游客朋友们,好酒需要品尝,好景点也需要亲临观赏,祝愿大家在这次旅行中能够玩的开心和尽兴,我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

江西导游词通用篇六

游客朋友们:

井冈山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山势高大,地形复杂,主要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最南端的南风面海拔2120米,是井冈山地区的最高峰。

井冈山市面积665平方公里,人口5万余人,辖五乡一镇、一个省属综合殖场和一个自然保护区。市政府座落在崇山间的'茨坪盆地里,井冈山山地面积为总面积89%,森林覆盖率高达64%,有“绿色宝库”之称,全境有原始森林四处,面积近七千公顷,植物种类有三千八百多种,其中高等植物二千多种,木本植物八百多种,中国特有或世界衡有树种有观光木、鹅掌揪、香果树、银杏、黄杉、冷杉、台湾松、福建柏、银钟花等上百种。井冈山又是天然动物园,八百四十多种动物栖息在这里,属于国家二、三级保护动物有黄腹角雉、短尾猴、华南虎、云豹、大灵猫、原麝马鹿、毛冠鹿等二十多种。由于动物资源丰富,1981年井冈山设立了面积达16.6平方公里的自然保护区。

井冈山自公元前221年秦代设群县制起,即为九江群庐陵县属地,但茨坪的开发是在公元668年以后,大小五井则是在公元1644年以后才建村立寨,并分属永新县、龙泉县(今逐川县)。直至井冈山斗争时期的1928年,这里才设独立的行政建制――新遂边陲特别区。1955年成立江西省井冈山管理局,1984年改为井冈山市。

井冈山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层峦迭峰,地势险峻。其中部为崇山峻岭,两侧为低山丘陵,从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冈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五大哨口是进入“城堡”必经的“城关”把守此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1927年秋,。朱德等中国共产党人率领中国工家红军,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因而井冈山以“革命摇篮”而饮誉海内外。1982年,这里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抨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1994年又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园林城。

江西导游词通用篇七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是今天为大家服务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一下江南六大古镇中的一个,就是西塘。西塘地处杭嘉湖平原,属浙江省嘉善县,距上海90公里,杭州110公里,苏州85公里,交通十分方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之称,唐宋时聚成村里,明清时期,由于水路发达地理位置优越,逐渐成为了江南繁华富庶的商业重镇,西塘1平方公里的古镇区至今保留着二十五万平方米的明清建筑,居住着二千多户的居民。游人到此,不仅可以领略到小桥流水、错落有致的明清古建筑,还可以置身期间,亲身感受古朴、安逸、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西塘古镇共有十一个景点,每个景点都以其特有的内涵向游人展示着西塘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独特的人文风情。

各位团友,我们看所到是张正根雕艺术馆。张正根雕艺术馆系典型的民国建筑,距今已有百年左右的历史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和西方欧式建筑的各自特点,为砖木结构,里面陈列的是著名根艺美术大师张正的几百件根雕作品。根雕源于自然,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张先生,他是杭州人,原籍安徽舒城,生于1958年,1999年因人才引进,来到西塘继续其根艺创作。他的作品立足于七分天然,三分人工,有不少作品获得全国的各种奖项。五百件大件作品(最轻为150kg,最重为1000kg,平均重量为250kg)进入吉尼斯,还被载入世界名人录及东方之子,来到嘉善后,又被评为嘉善的荣誉市民。

您知道西塘有三多吗?那就是桥多、弄多、廊棚多,在古镇至今仍保存有古桥27座,长廊20x多米,弄堂是一大特色,其中百米以上的有5条,幽幽长长的弄堂仿佛是一条时间隧道把我们带入了几百年前的明清时期,西街是西塘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共有500多米长,集中了西塘一些老字号的店铺,至今,我们从斑驳陆离的墙壁和褪色的木门板上还依稀看出这里曾有的繁华。

江西导游词通用篇八

欢迎词及萍乡概况: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萍乡旅游。我是你们此次武功山之旅的导游钱文庆,大家可叫我多多。首先我代表180万萍乡老表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萍乡地处在江西的西部,是江西的西大门,占地面积0.38万平方公里。下辖2区(安源区、湘东区),3个县,(上栗县、芦溪县、莲花县)萍乡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从名字的来源就可以看的出来。萍乡这个名字是如何得来的呢?据说春秋战国时期楚昭王渡江时,江中漂来一物,又红又圆,大小如斗。他问遍了满朝文武都无人知道,于是派使者到鲁国问孔子道:此物为萍实,是吉祥物,只有称霸的人才能得到。萍实是集天地精华而成,千年难得一遇,现在楚王得到了它,是楚国将要振兴的征兆。于是,后人便把楚王得萍实的地方称之为萍乡,即“萍实之乡”。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古代萍乡生有一种水面浮生植物萍草,是萍草之乡,故称萍乡。萍乡乡民风淳朴,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保存下来的傩文化之丰富完整为全国所罕见。尤其傩文化以“傩庙、傩面具、傩舞”三宝俱全而蜚声海内外。近年来又发现了17处共208枚距今上亿年的恐龙蛋化石和世界罕见的巨大灵芝。

萍乡环境优美,山川锦绣,旅游资源丰富。红色、绿色、古色旅游交相辉映。

立三领导下,成功地举行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安源成为中国工人运动发源地之一。1927年“八七”会议后,毛泽东来到安源部署和领导了秋收起义。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祥地和秋收起义的策源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也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诞生地。在这里,当年的革命斗争留下了大量的红色历史遗迹与革命文物。其中,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和秋收起义会议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由邓小平同志题名,矗立在秋收起义广场的秋收起义纪念碑由江泽民同志题名。

绿色:萍乡芦溪县境内的武功山,历史上与庐山、衡山并称为江南三大名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其主峰白鹤峰海拔1918.3米,为江西境内第一高峰,高于泰山、黄山、庐山、衡山等著名山川。武功山群峰竞秀,以瀑布群、高山草甸、金顶古祭坛群为三大绝景。古色:萍乡上栗县境内的杨岐山环境清幽,风景秀丽。杨岐山是中国宗教名山,坐落此山的杨歧普通禅寺,始建于唐代,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杨岐宗的发祥地。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中杨岐宗之本山祖庭,杨岐宗在我国佛教中享有着崇高的地位,并有着深远的深远的影响,其影响甚至远播日本,至今仍有日本宗教友人前来寻根问祖。,杨岐山下有被国内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教授誉为“天下第一洞”的义龙洞,洞长4千多米,洞中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和洞天飞瀑为世间罕见。

画萍乡开发的工艺品、纪念品、旅游用品极具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毛泽东区安源》系列工艺品。根据著名油画《毛泽东去安源》创意制作,已开发出金箔画、水晶座、铜雕像、怀表、瓷盘等系列工艺品,深受民众的喜欢。

上栗县的仿古傩面具也颇具欣赏性和艺术性,被许多游客收藏。萍乡素有熏制腊味的传统,其火腿腊味系列有腊肉、辣鸡、辣鸭、辣鹅、辣猪肝等几十种。其中尤以火腿著称,萍乡火腿以本地产土猪为原料,通过腌、熏、焙等环节精制而成,有“皮薄、脚细、精多、肥少、肉质鲜嫩、肉色红润、香味浓郁”的特点,是菜中佳品。较为知名的有一村火腿、福林火腿、华福火腿、毛家火腿等20个品牌。萍乡花果造型独特、营养丰富,有清热祛寒,止咳化痰等作用,1930年曾获过“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等等。我们的特产还有很多,有时间在跟大家慢慢介绍。

江西导游词通用篇九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誉称的____(省、市、区、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省内最大、最长的河流--赣江,自南而北纵贯全省,故而江西简称为赣。《禹贡》把江西划归为“扬州之域”,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分属吴、楚。秦统一中国,江西大部分属九江郡。汉设豫章郡,三国时,江西大部属扬州,南朝齐属江州,唐代属江南西道,"江西"之名也由此而来。两宋时期,江西的大部属江南西路,元设江西行中书省,所辖包括今江西、广东两省的大部地区。明设江西布政司,辖区相当今日____(省、市、区、县),清置____(省、市、区、县),沿袭至今。现全省面积为16.69平方公里。

江西既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又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毛泽东和刘少奇曾在萍乡安源组织发动我国最早的工人运动,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南昌领导了震惊全国的"八一"起义,井冈山是毛泽东同志创立的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瑞金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所在地,素有"红色之都"的美誉,震憾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由此而迈出了第一步。

江西东有怀玉山、武夷山,与浙江和福建接壤,南有大庚岭、九连山和广东毗邻,西有九岭山、武功山,万洋山等与湖南相倚,形成了一个东、南、西三面山地丘陵环绕,向北开口的不闭合盆地,所承雨水,由赣、抚、信、修、昌五大水系汇于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后,经湖口流入长江,北部以长江为界与湖南、安徽两省相邻。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江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20℃,大体为南高北低,一月3-9℃,七月27-31℃。江西资源丰富,盛产稻米,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鄱阳湖,赣江等江湖水域盛产鱼类,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江西风景名胜繁多,文化资源丰富,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仙女湖、三百山6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扬天下。有____(省、市、区、县)、____(省、市、区、县)、____(省、市、区、县)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处,省级旅游景区景点2406处。

____(省、市、区、县)东与浙江、福建,南与广东,西与湖南,北与湖北、安徽接壤。北靠长江,上接渝汉,下通宁沪,南倚梅关,俯瞰岭南,可通广州和香港、澳门。

____(省、市、区、县)属于我国华东地区,地处我国中部地区,紧邻东部、南部,也是东部向西部过渡的前沿地带。____(省、市、区、县)共有11个省辖市,76个县,近90个县区。

____(省、市、区、县)老区(含革命老根据地和游击区)面积113211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67.8%。其中:老区面积占100%的全红县27个;占90~96%的县6个;占50~89%的县20个;占半数以下的县25个。全省分布有老区乡、村的县、市共78个,分布有老区村的乡共1064个,其中:老区面积占半数以上的乡834个。全省分布有老区乡、村的县、市共78个,分布有老区村的乡共1064个,其中:老区面积占半数以上的乡834个。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____(省、市、区、县)属于中国华东地区,处在长江中下游南岸,全省国土总面积16.69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74%,居华东地区六省一市面积的首位。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78%,岗地平原占12%,水面占10%。

省境东、西、南三面环山,中间丘陵起伏,北部有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及湖区平原,全省地势由东、南、西三面逐渐向鄱阳湖区倾斜,构成一个向北开口的不闭合盆地。赣江纵贯南北,同抚、信、饶、修诸水,从东、南、西三面汇集鄱阳湖,形成以鄱阳湖为中心的向心水系,水流经湖口流入长江。

全省地貌类型多样,国土总面积中丘陵山地多,平原耕地少;红壤面积比重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人均耕地持续下降。

全省国土总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70%。山地60101km2,丘陵701l7km2,岗地、平原20062km2,水面16667km2。土地资源具有开发利用的多宜性,适宜于发展多种农作物和林、牧、副、渔各业,绝大部分土地能四季常青。全省红壤面积为1.58亿亩,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70.69%。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5100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0%左右。未开发利用的荒山、荒坡、荒地面积有5300多万亩,其中低山高丘3350万亩,可发展林木或放牧;海拔100米以下,坡度15°以下缓坡地1223万亩,可开发为农田或茶果桑园;农林田地、零星荒地751万亩。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均发源于边缘山地,汇流于部阳肌然后注入长江。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6%,丘陵占42%,平原岗地占12%,水面占10%。

省境四周除北部瑞昌至彭泽为长江南岸平地外,其余均为山地,构成____(省、市、区、县)与邻省的分水岭和天然界线。

1.主要山脉。

怀玉山脉:蜿蜒于省境东北,主峰玉京峰海拔高1817m。怀玉山是江西信江水系、饶河水系与浙江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

武夷山脉:沿赣、闽省界延伸,山势雄伟,山峰海拔多在1000~1500米之间,主峰黄岗山高达2157.7m,是全省的最高峰。武夷山脉是江西部阳湖水系与福建闽江水系、广东韩江水系的分水岭。

大使岭和九连山:属南岭山脉的东段,盘亘于赣南与粤北之间,九连山主峰黄牛石海拔高1430m。大庾岭中的梅关古道,是古时中原至岭南的官方驿道;大庆岭和九连山脉是江西赣江水系与广东北江水系、东江水系的分水岭。

江西导游词通用篇十

西塘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嘉善位于上海西南方向与上海零距离接壤,距上海市中心80公里,大虹桥商务区60公里,西至杭州110公里,南濒嘉兴港乍浦港区35公里,北接苏州85公里,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带。交通极其方便,,沪杭铁路,沪杭高速铁路,沪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连接线,亭枫高速连线,320国道,都穿境而过,乘坐汽车,高铁,火车均能到达。

鸟瞰全镇,薄雾似纱,两岸粉墙高耸,瓦屋倒影。傍晚,夕阳斜照,渔舟唱晚,灯火闪耀,酒香飘溢,整座水乡古镇似诗如画,人处其间,恍然桃源琼瑶,不知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心中移。古镇西塘,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古镇区9条河道纵横交织,将古镇分为8个区块,在其中有27座古桥将市镇连通。古镇在春夏秋冬、晴阴雨雪的长久年代里,始终呈现着一幅“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桥,桥上行人走,小舟行桥下,桥头立商铺,水中有倒影”的不断变幻的水乡风情画。西塘在唐、宋时期就已形成村镇,到了元、明朝时,西塘凭借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经济基础与水道之便,发展成一座繁华、富庶的大集镇,窑业、米市、食品、制陶业等行业日益兴旺。

西塘坐落在水网之中,这里的居民惜土如金,无论是商号或是民居、馆舍,在建造时对面积都寸寸计较,房屋之间的空距压缩到最小范围,由此形成了120多条长长的、深而窄的'弄堂,长的超过百米,窄的不到1米,形成了多处“一线天”。与此同时,街道弄堂的名称均形象地体现出古镇商贸的繁荣与弄堂的特色,如米行埭、灯烛街、油车弄、柴炭弄、石皮弄等数十个称号与当年的商贸、建筑等都有直接的联系。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导游,就不得不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进行实地口语导游的基础和前提。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

最新范文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导游,有必要进行细致的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须是从实际出发,因人、因时而异,有针对性的。那么什么样的导游......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誉称的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省内最大、最长的河流--赣江,自南而北纵贯全省,故而江西简称为赣。《禹贡》把江西划归为“扬州之域”,春秋......

模板引导语:对于导游词,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那么去江西旅游,相关的导游词要怎么写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一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小李......

江西导游词通用篇十一

三百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安远县境内,是安远县东南边境诸山峰的合称,地处赣、粤、闽三省交界处,属武夷山脉东段北坡余脉交错地带,是长江水系之贡江与珠江水系之东江的分水岭,是东江的源头,香港同胞饮用水的发源地,也是全国唯一对香港同胞具有饮水思源特殊意义的旅游胜地。

三百山在80年代中期被发现,1985年被安远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5月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1995年7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xxxx年6月被全国保护母亲河工作领导小组命名为首批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生态教育示范基地;xxxx年5月被国务院(国函[xxxx]40号)批准为第四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三百山总面积260余平方公里,境内森林覆盖率达98%,有116科2500多种木本植物在其中争奇斗妍,400余种野生动物在林内生息繁衍。其中脊椎动物148种,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9种。三百山属寒武纪火山地貌,其景观集火山构造、奇峰幽壑、清溪碧湖、飞瀑深潭、密林古树、珍禽异兽、怪石险滩、温泉等诸奇景于一体,熔清幽、奇秀、雄险、古朴等特色于一炉,是一处纯天然、高品位的风景名胜区,尤其是清澈秀丽的东江源,壮观密集的潭瀑群,保存完好的常绿阔叶林,无可挑剔的环境质量堪称三百山的四绝”。三百山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与山下的生态农业、全国无公害脐橙生产示范基地”生态观光果园、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客家风情交映生辉,浑然一体。

神奇的东江源,美丽的三百山深情盼望海内外仁人志士前来投资开发,欢迎五洲四海的朋友前来旅游观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