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简短(汇总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5:38:48 页码:13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简短(汇总10篇)
2023-11-11 05:38:48    小编:ZTFB

通过总结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写总结时,要注重语法和拼写的正确性,避免出现低级错误。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以下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简短篇一

从小学数学的角度来看,数学的教育意义不在于培养数学家,而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让学生经历、探索一些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开拓学生头脑中的数学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在提倡数学教育教学,既要体现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功能,从这个层面讲教育教学改革对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它促使学生改变了旧的学习方式,促使教师改变了旧的教学模式,并不断探索新的适应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合作探究环节,引导小组合作时,我们会先指导学生产生自己的观点,而后小组内展示汇报,交流想法,达成共识,而后班级展示,学生展示,这个环节,倾听与质疑是我重视的两大要素,只有让学生认真倾听,才能让学生自己反思,找出自己对思考思路的共同点和需要质疑的地方,从而为自己的发言找准契合点……经过思维的碰撞,学生基本都能自己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是需要老师去把握的,既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权利,更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也是我不懈追求的教学境界。

教育课程改革给我的一个更大的感触就是课堂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学生能给自己以及同伴的学习一个正确、科学的评价,通过这个评价来实现自我反思,这种机制特别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我在教学中也在不断引导孩子自我反思,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

二、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3月15日上午,我校承办了市直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会上张娟老师执教了一节研讨课《可能性的大小》。展现了我们师范附小教育教学改革初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无论是导学案的设计还是学生的小组合作、教师的引导,都使我对教学改革有了更加明确的的认识,感觉到此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改变是巨大的、有益的,特别是最后各市直小学代表针对本校数学教学改革的发言,以及张局长和马主任的总结指导更是给我的课堂教学指名了努力的方向。

4月27日下午全市教育教学改革现场观摩会在我校召开,此次观摩会充分展现了我们学校实施课程改革以来的教育教学成果,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我在教学中也特别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是以4人为一小组,编为1号、2号、3号、4号,1号为组长,2号为副组长,4号一般为学困生,这样在组内实行1―4结对,2―3结对的帮扶模式,当有困难时,互相帮助,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两种模式。

具体实施是:由于二年级孩子较小对课堂纪律、课堂、小组汇报的评价均有教师把握,上课初先每组2分纪律分,有违反上课纪律的同学再减去该组纪律分,这样组内互相监督,小组汇报、讲解问题每人次奖励1分,课堂上积累的分数,以一分一颗星的形式课后展示在班级小组评价表中,最终评出优秀小组。个人评价,以个人为计分,当堂检测及家庭作业等项目均放在评价行列,每次也是按星计算,按月累计评优,并注意进步大的组和孩子。

小组合作是本学期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变动较大的地方,也初见成效,但由于年级低,多数由教师评价为主,随着年级的增长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

三、通过实践谈得失。

通过半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在自我反思方面,大多数学生能查找出自己的不足,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有了显著的成绩,在小组结对互帮互助的模式下,大多数学困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就我个人而言,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中有了显著的提高。

但是在小组合作中也有些许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小组合作评价方式单一,以教师评价和学优生评价为主,没有充分挖掘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得热情,另外就是对学困生的把握不够到位,有时当堂达标时,学困生并不能按时完成,从而导致他们依赖本组学优生的现象。这也是在以后教学中必须认真关注的问题。

四、新学期的发展方向。

1、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4月,我有幸参加了山东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这短短的22天里,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曾琦教授《学习活动的特点对教育的启示》、《从备课到教学设计》的专题报告,以及吴正宪老师为我们做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儿童观》等专题报告,这给我在教育教学中带来了很多的思考。特别是吴正宪老师的教学理念:“上儿童喜爱的课堂、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是的,上好每一节课,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每一位教师共同的追求。从吴老师的讲座中我收获的是知识、是理念、是先进的教育思想。

在省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里,我也接触到了省内的几位名师和特级教师,他们同样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使我深切的感到:名师之所以有所成就,关键在于不懈的研究和学习。

我所在的研修三组里的指导专家李玲校长:她亲切、漂亮、博学,我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她都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给我们解答,并且让你感觉就是朋友之间在闲谈,没有一丝的隔阂;李玲校长治学严谨,讲究科学,对学科理论的研究深入浅出,她对学生思维冲突的关注值得我们学习,记忆犹新的是远程研修李玲工作室开发的课例: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让“数学好玩”聚焦“认知冲突”的教学策略的课例研究,此课例高度关注学生的思维碰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的研修组长王生老师,作为奋战在教学一线的一名优秀教师,他坚持不解的搞数学研究,经常发表教科研文章,撰写的论文在《少年儿童研究》、《辅导员》、《山东教育》、《黑龙江教育》、《内蒙古教育》、《江西教育》、《小学数学》、《家庭与家教》、《山东教育报》、《教育导报》、《教育艺术》、等国家、省级100多种报刊上发表240余篇,平常还指导学生做数学日记,已经成模式,成体系,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坚持的力量是无穷的,任何事只要坚持做就一定能做好。

另外济宁中学高级教师邱春景老师,研修期间是我的室友,经常给我讲她教学中的事,她擅长教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常年坚持“小组合作”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名师的行为和理念与我们坚持的的教育教学课堂改革理念是完全相吻合的,这充分证明了我们肥城实施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它也给我们无穷的力量,促使我们要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在此我也意识到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困乏,要及时的学习充电,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以适应改革的发展。

2、充分关注学生。

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名师指引,要求我们都要充分的关注学生,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也是适应社会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与学生做朋友,用心去了解学生,只有教师有走进学生心灵的能力,才能真正的盘活课堂,实现课堂的高效。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简短篇二

摘要:对课堂教学改革谈一些个人观点,从优缺点、基本要求、教与学的关系等方面具体阐述。

关键词:教学模式;基本要求;目的。

一、课堂教学特征要求。

课堂教学始于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是17世纪伴随欧洲班级教学制产生的。课堂教学是以班级教学为形式,以课堂教授为核心,以教师为主导,以传授间接经验为目的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是各级各类院校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不能轻易否定。

1.优点。

环境特殊,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以集体教学为主,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以传授间接经验为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以教师为主导,有利于教学过程调控等。

2.缺点。

教学关系难以处理,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交流不够充分,容易形成单向信息传输;学生思维难以活跃,不利于培养求异思维等。

三、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要做到:目的明确,把握课堂讲授的方向;内容正确,体现科学性和思维性;方法恰当,适合内容和学员特点;组织严密,保持活动的严格正规;讲究艺术,体现教师的`个性风格等。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关系,这对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过程主要矛盾的解决。教与学的关系,严格地说,不是指教师和学生的人际关系,而是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的关系,或者说是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的关系,因此,教与学关系的根本是实现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的统一。

1.如何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主导和主体本来是哲学里认识论和辩证法矛盾论中的不同概念,现在教学中已被经常提及,约定俗成,已具有与最初的概念有不一样的意义。

“主导”是教师组织、引导、激励;“主体”以学生自学为中心,教为学服务,教为不教,自主学习,创新全面发展。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实现“主导”和“主体”的统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传统教学是“以教为中心”的过程,主要反映在以知识传授为主线,以老师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以教材为主要依据,教学呈现为从教到学的单向过程。

“以学为中心”的主要含义是以学生学习和素质发展为主线,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调动和发挥学员主动性,实现教学结合的双向互动。

“以学为中心”不是一切围绕学生进行,否定老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

“以学为中心”不仅是教学理念的转变,也符合未来教学发展的根本要求。

2.实现教与学的统一,转变人才培养理念,从“塑造”转向促进学生“发展”

改变教学着眼点,从“物”转向“人”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转变教学目标,从教给学生知识转向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改变活动方式,从“一言堂”教学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互动式教学。

(作者单位昆明民族干部学院)。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简短篇三

伏尔泰曾经说过:“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xx畲族镇中心小学凭着坚持这种毅力,这种信念,这种精神在教学改革之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学校精心打造出柳小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即“尝试自学——合作探究——课堂检测”。现将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总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伴随着课改大潮,我校以自己的方式走过了艰辛而又富有成效的课改路程,课改年级:重点是有导学案的三——五年级,要求其他年级积极尝试。课改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回首这一历程,教师尽可能自己讲得少,让学生多说,给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自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能力明显提高,通过课改也促进进教师的素质提高和专业成长。初步显现了我们柳小“三段式”教学模式的雏形,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形成了自己本校的特色。

(一)准备力求“三个积极”

1、积极准备。

按照武义县教育局关于课改的总体部署,我校领导高度重视,行动迅速,积极部署,精心组织,20xx年12月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务处老师召开了专题会议,传达教育局关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精神,研究讨论我校的课改有关工作,同时召集年级组长、教研组长、部分教师代表召开座谈会,征求了对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建议。

2、积极部署。

学校第一时间制订了《推行尝试教学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以xx同志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周前会上,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雷老师在大会上向全体教师传达了课改会议精神,并详细为大家解读了开展此项活动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课改要求,使大家统一了思想认识,准确把握了课改方向,为课改这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积极宣传。

学校通过柳小学习网,通过宣传标语做好课改重要意义的宣传,扩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影响力。

(二)开展狠抓“六个落实”

1、落实课改理论学习。

为了切实做好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工作,学校以xx校长为组长全面领导和监督课改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同时,学校召集骨干老师汇编了三本xx小学教改材料(理论学习篇、小组合作篇、导学案篇),组织教师在寒假里好好学习这三本内容。同时教科室每学期下发各个办公室各种尝试教学书籍,要求老师抽时间阅读,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践行日记。为课改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提高了全体教师的课改意识。

2、落实课堂常规检查。

在没有导学案之前,我们借助手头的《语文作业本》、《同步练习》进行“三段式”的教学,县级的导学案下发之后,我们又与导学案进行有机地结合。设计尝试教学“三段”式导学案模板,规范教师备课,从备课入手促使教师参与尝试教学实践。首先,在备课上要与导学案相融合,在集体备课中,主备人必须要充分钻研教材,紧扣导学案内容,分课时设计导案。在主备人设计的基础上,同组的其他老师根据自己和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二次备课,加入自己的思考,个性化的见解,使导案更充实、完善、实用。教务处每月对课堂教学常规进行检查、反馈,在在相关检查表格中也设置课改内容。其次年级联系领导每周必须随堂听课,检查教师导学案的使用情况、课堂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情况、备课的实用性等情况,学期给每个教师的课堂表现进行等级评定。

3、落实教师专业发展。

我们在加强常规管理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为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改能力搭建学习、展示、提高的平台。校本培训与外出轮训相结合,教师外出学习、进修进行合理安排,学校安排了xx四位老师到上海参加“尝试教学”培训学习,今年4月23日——4月25日,我校体育组钟军建、涂瑞伟、蓝子伟三位教师由xx带领下,有幸参加了在台州路桥螺洋小学举办的xx省教育管理分会20xx年学术研讨会暨“塔式发展学校联盟”第七届研修活动,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安排xx参加杭州千课万人听课活动,xx两位乒乓球老师分别脱产一个月到省女子三队训练基地蹲点培训学习。今年11月份,xx校长又带领学校部分教师参加塔式联盟第八届研修活动。学校选派xx等老师参加课堂教学模式比武,获得较好的成绩,同时积极组织全校教师参加教学反思、案例、论文、课件等的评选活动。学校特别抓实近三年分配的青年教师每周一次的业务培训活动,有课改理论学习,有名师录象观摩,有阅读沙龙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极大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力地推进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4、落实小组文化建设。

乐学学习小组文化的建设是课改的前提保障,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这块工作的开展。在业务层面上,领导小组注重落实、承上启下和具体的操作,以各年级组、各中队为单位进行实践和研究,xx校长做了专题培训,舒荣芳老师开展了小组文化建设讲座以及为了全体老师做了一系列的培训,如:课堂评价使用培训、小组长培训、展示汇报规范用语的培训,此项活动真正做到点上有研究,线上有指导,面上有落实,使每位老师更好地开展小组文化建设。

5、落实完善评价机制。

在推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同时,我们十分注重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了学生的评价方式和课堂评价机制,让个人、小组每节课有意识地参与争取、每天可以看到自己和小组显性的劳动成果、每周评比班级乐学个人和乐学小组、每月评比年级乐学个人和乐学小组、学期评比校级乐学小组、个人奖学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组内、组间竞争的意识,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落实教研备课组建设。

开展“尝试教学在课堂”的系列活动。一是把“人人上一节好课”活动与领导推门听课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落实尝试教学;二是通过校内研讨课、公开课、优质课等努力探讨尝试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和教学模式;三是教务处组织本校骨干教师舒荣芳、朱彩仙、王义勇等老师上好尝试教学示范引路课,各教研组长也有计划地定期组织本组教师轮流听课议课,促使每位教师都能按基本按照模式进行尝试法课堂教学。四是加大科研力度,努力形成研究尝试教学的科研氛围。

两年来,一路跌跌撞撞,有泪水,有成功,有欢乐,有收获。

1、我们完善了学生及课堂评价机制,完善了优秀班级体建设评价机制。学生的学习积极了,表现机会增多了,合作、自主能力也提高了。

2、课堂上教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学生,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育人氛围。在教师适时的引领、点拨和激发下,孩子们自主思考、积极探究、互助合作、踊跃展示、自信表达,生命的潜能和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尽情释放和燃烧。

3、课堂教学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课改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过去,我们的课堂是教师机械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课堂鲜有互动,学生缺乏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抄教参、学生抄作业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往往忽视了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性。课改后,课堂上学生的质疑和创新,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有了专业成长的迫切需求。组织教师参加课堂教学改革,在课改实践中学习,提高了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多数教师观念也转变了,在课上讲得少了,教学方式也有较大得改进。教师参加县级及以上论文评比、优质课比赛、现场作文竞赛、说课试讲及其它各项赛事中,获奖率比以往有大幅度提高。特别可喜的是雷伟凤、舒荣芳两位老师获得由中国教育学会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颁布的“全国课改优秀教师”荣誉称号,xx小学也被此研究会评为全国示范实验学校。

柳小“三段式”教学模式改革,成功引领教师入模,形成本校自己的特色,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但是还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解决,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主要表现在:

1、教师课改的疲劳区和“钟摆”现象。

2、不能最大限度解放学生。

3、课堂评价表没有很好地使用。

4、小组活动表面化,形式化。

5、点拨提升不能精要地抓准重点、难点、考点和易错点。

6、课堂40分钟的时间不能很好的分配,课堂检测时间不足。

7、骨干教师参加各项课改教学比武不能冒尖。

8、课改思想的引领和教学管理不足。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给我们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时机,但是“课改没有回头箭”,“已有的已是过去,欲求的远在征程”,课改之路长漫漫,我们一定会以更坚定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来改进课堂教学,扬长避短,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一起朝着课改明天的辉煌稳步前行!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简短篇四

经过半年的学习和思索,加上平时与同事们的交流、探讨,我对“构建理想课堂”的课堂教学改革有几点的感悟和疑惑。

感悟之一备课、授课方式的转变。

通过“五环节”备课、上课,可以让自己的思绪在笔尖滑动,把自己的教学设想融入到课堂中。真正体验课堂教学的快乐,特别当你的“心血”在课堂上对学生们展示,而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时,那种别样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看了一位老教师的备课,他在自己反思中这样写道:“真没想到学生们的积极性这么高!看到学生们学的快乐,我也感到高兴。”当看到这时,我想了好长时间!

感悟之二学生的参与度。

感悟条之三是学生的练习。

理想课堂的“自主、合作、交流”,不在于它的有不紊,不在于它的流畅顺达,而在于它是否真正地让孩子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

感悟之四知识拓展。

理想的课堂,能够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与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五年级英语的教学我认为有必要给学生们拓展以下比较简单的语法知识,这样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很有必要。

与此同时,在日常的听课中,对教学中还发现了几点问题和疑惑:

疑惑之一多了师生互动,少了自然生成。

疑惑之二多了鼓励评价,少了客观公正。

疑惑之三多了小组“合坐”,少了合作讨论。

理想课堂倡导要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而如今课堂上经常出现形式上的小组“合坐”,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而且无论什么课都用,好像用得越多,理想课堂的精神就贯彻得越好。我听了一位语文教师的综合实践课——《我的家庭》,他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家庭的环节,教师旨在通过活动,让学生灵活地将所学内容贯彻、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可是,由于教师没有做很好的铺垫和示范,为了所谓的“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而没有必要的解释,结果学生在活动时,由于目的不明确、操作不到位而使得活动很凌乱。讨论时,各说各的,到最后,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只好请个别学生做小组汇报,在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操练的情况下将这个活动匆匆收场,一个独特的设计就在匆忙、凌乱之中结束了。这种合作学习只是为优等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而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所以我们不能认为,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讨论,就会出现合作的效应。合作的动机和责任是合作学习,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一种实际意义的学习方式。

最后套用一位老师的话:“我们要磨练于课堂,反思于课堂,发展于课堂。”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简短篇五

通过数学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以往的数学教学是把传承知识作为主要目的,这种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现代社会,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探索的精神、终身学习的愿望要比其获得有限的知识更有价值。为了。教法要活,学法更要活。适应新世纪的发展,真正进行素质教育,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我们必须让教学活起来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模式。

新课程标准的出现,正是配合当前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飞跃。新课程标准旨在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数学课程体系。要使该教材真正实施到位,必须建立一种符合学生自主发展、融入社会生活、面向学生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教学方法,而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应体现开放式教学。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应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解诀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如第二册“元、角、分”的教学,结合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我创设了“小小百货商店”的情景:把学生的文具、日常生活用品、水果、小玩具等标上价钱。学生四人一组进行买卖商品的模拟活动,让其中的一人当售货员,其他的同学当顾客,“顾客”要把选中的商品的价钱准备好再交给“售货员”,若给的钱数不对,其他同学要指出,角色要互换。然后,我拿着一支标价9元7角4分,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你若想卖这支笔打算怎样付钱?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同学们情绪高涨,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简短篇六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提出:"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为了更好地落实和贯彻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精神,为了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为了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我们在上学期开展了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为切入点的课堂教学改革。

从人与数学的关系来看:人不是为数学服务的,而要让数学为人服务。因此,数学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数学教师不应该把数学当作一个已经完成了的形式理论来教,不应该将各种定义、规则、算法、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创造合适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体验和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学案中尝试、感受、自主探索,领会理解。在运用过程中进一步升华、建构。基于对数学教育方法的认识,我们认真地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大胆和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结合我们备课组的教学感受,以及今天早上余蔓茜老师的课例《勾股定理》和大家一块交流一下:

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前预习,是新教学模式的基础,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预习时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准确地找出预习内容的重点和关键,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一份预习学案,明确学习的目标,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习知识。问题的设置要贴近教材,要在学生的预习中给予启发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或提出问题。以勾股定理这份学案来说,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的明珠,充满魅力,作为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结论,它在数学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勾股定理的发现、验证和应用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证明趋之若鹜,其中有著名的数学家、画家,也有业余数学爱好者,有普通的老百姓,也有尊贵的政要权贵,甚至有国家总统。也许是因为勾股定理既重要又简单又实用,更容易吸引人,才使它成百次地反复被人炒作,反复被人论证。美国学者史韦兹(f.swetz)认为,用历史来丰富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一个直接的方法是让学生去了解一些早期数学家感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让学生回到问题提出的时代,反映当时人们所关心的数学主体.学生在解决源于数世纪以前的问题时,会经历某种激动和满足.让学生预习,收集整理验证勾股定理的各种方法,选择最喜欢的验证方法,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和证明的过程,有助于消除学生一向对证明的恐惧,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传播过程。以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数学的教育功能,同时,也使学生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

课上的预习检测是对学生预习成果的展示,我们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难、提问等形式进行,并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为“后教”作好准备。

学生在预习检测后对知识有了初步理解,充分地展现了自学成果。但也暴露了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这些问题,教师要调整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完善知识的构建,让学生准确把握所学知识。众所周知我们的教学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做到:所教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就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独立完成。哪怕是一小部分或是那些不能完成的部分,可以在老师的点拨下,组织演示、观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老师的“精讲”,目的就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思考,去开拓思维。

因此,教师的“精讲”要真正做到课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重点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当导演角色。传统的讲授教学讲究教学环节的完整、知识传授的完美,淡化学生主动思维,学生坐等享受教师打来的“猎物”,而我们的教学改革则是倡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教师的精讲,只要讲清方法、学法,把学习上的方法教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印证发挥。如:在学生掌握勾股定理所揭示的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之后,余老师及时进行思维点拨,对勾股定理的运用技巧、使用中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梳理。精讲是少讲的升华,精讲也是为了给学生多练的机会,余老师在学案里设计了a、b、c三组题。a组题是最基础的填空判断题,让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使用条件以及书写格式、表示方法等,b组题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的问题,c组题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勾股定理和等腰三角形,30°的直角三角形的综合题,这样的练习能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

在课改的实践和应用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调动,思维活动明显多于以前的课堂,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疑惑例如:

1、学生的课余时间有限,如何更合理的设计预习提纲,让学生能在完成的基础上有所收获?现在学生的作业太多了,很多学生为作业疲于奔命,根本无暇预习,在实践中我们甚至发现有部分学生抄别人的学案。

2、如何把握和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课堂检测地完成和及时的反馈。

3、怎样对待课堂讨论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比如,“讨论不起来”、“不会提问题”、“不敢发言”等等,是学生在“传统方式”教学中形成的不良习惯造成的,怎样逐渐培育敢争善辩的学风是我们老师最想学习的一个问题。

4、怎样防止老师依赖学案而忽略备课。

随着新课程的到来和校本教学改革的开展,集体备课成为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平台,为教师共同面对、解决新课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集体备课,每人负责一章的中心发言、学案、周练和测验,这种途径可以实现以集体的智慧来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容易忽视的教学细节问题,减轻教师的负担,但同时我们也对集体备课的一些具体做法有争议和质疑。如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想,都有自己的教学个性,都有自己对一个教学环节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有些问题和见解恐怕是永远都不能达成统一的。也惟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才能百花齐放。而目前的集体备课呢,就好像把大家往一个笼子里赶,不利于个性化教学和教师创造性的发挥。还有集体备课容易让某些教师产生惰性,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学案是大家智慧的结晶,对课堂教学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但如果不考虑实际教学情况,只是简单的从网上下载学案,或者上课时完全照搬学案里设定的内容,那么对教师的成长也是不利的。

5、是否会重视教法改革而忽视学法指导?

教师在教学中,勇于改进教法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在改进教法的同时却忽视了学法的指导,使教学效果不能长时间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提高不快。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学法指导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研究。而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是一个正在研究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过分偏重于数学知识的工具性,偏重于整理性的论证思维(逻辑思维)的训练,而忽视了它在发展思维方面的智力价值,从而削弱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忽视探索性非论证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的培养。在解题过程中,过分强调"框题型、对套路",企图强化思维定势,其结果是使学生陷入思路呆板、单一状态。数学教学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不懈的追求。即使学生离开学校后会忘记数学知识,但留在心中的数学观念是永恒的,这是数学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需要我们继续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但我们已经欣喜的看到了新的教学改革给我们学生带来的转变和提高,同时看到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相信随着课堂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江门市第九中学教育的明天会更好,让我们将课堂改革进行到底。

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简短篇七

20xx年是肥城教育的教学改革年,下面就针对半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做如下总结:

从小学数学的角度来看,数学的教育意义不在于培养数学家,而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让学生经历、探索一些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开拓学生头脑中的数学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在提倡数学教育教学,既要体现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功能,从这个层面讲教育教学改革对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它促使学生改变了旧的学习方式,促使教师改变了旧的教学模式,并不断探索新的适应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合作探究环节,引导小组合作时,我们会先指导学生产生自己的观点,而后小组内展示汇报,交流想法,达成共识,而后班级展示,学生展示,这个环节,倾听与质疑是我重视的两大要素,只有让学生认真倾听,才能让学生自己反思,找出自己对思考思路的共同点和需要质疑的地方,从而为自己的发言找准契合点……经过思维的碰撞,学生基本都能自己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是需要老师去把握的,既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权利,更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也是我不懈追求的教学境界。

教育课程改革给我的一个更大的感触就是课堂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学生能给自己以及同伴的学习一个正确、科学的评价,通过这个评价来实现自我反思,这种机制特别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我在教学中也在不断引导孩子自我反思,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

4月份,我校承办了老城街道百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会上赵霞老师执教了一节研讨课《统计》。展现了我们百尺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初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无论是导学案的设计还是学生的小组合作、教师的引导,都使我对教学改革有了更加明确的的认识,感觉到此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改变是巨大的、有益的。

小组合作是本学期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变动较大的地方,也初见成效,但由于年级低,多数由教师评价为主,随着年级的增长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

通过半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在自我反思方面,大多数学生能查找出自己的不足,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有了显著的成绩,在小组结对互帮互助的模式下,大多数学困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就我个人而言,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中有了显著的提高。

但是在小组合作中也有些许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小组合作评价方式单一,以教师评价和学优生评价为主,没有充分挖掘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得热情,另外就是对学困生的把握不够到位,有时当堂达标时,学困生并不能按时完成,从而导致他们依赖本组学优生的现象。这也是在以后教学中必须认真关注的问题。

1、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远程研修,名师的行为和理念与我们坚持的的教育教学课堂改革理念是完全相吻合的,这充分证明了我们肥城实施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它也给我们无穷的力量,促使我们要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在此我也意识到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困乏,要及时的学习充电,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以适应改革的发展。

2、充分关注学生。

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名师指引,要求我们都要充分的关注学生,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也是适应社会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与学生做朋友,用心去了解学生,只有教师有走进学生心灵的能力,才能真正的盘活课堂,实现课堂的高效。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简短篇八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此可以看出,数学教育教学要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主体,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存在价值。20xx---20xx年是我校教学改革年,对于我来说也是促进自身改革,不断提升自己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的一年,下面就针对教育教学改革做如下总结:

从小学数学的角度来看,数学的教育意义不在于培养数学家,而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让学生经历、探索一些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开拓学生头脑中的数学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在提倡数学教育教学,既要体现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功能,从这个层面讲教育教学改革对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它促使学生改变了旧的学习方式,促使教师改变了旧的教学模式,并不断探索新的适应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合作探究环节,引导小组合作时,我们会先指导学生产生自己的观点,而后小组内展示汇报,交流想法,达成共识,而后班级展示,学生展示,这个环节,倾听与质疑是我重视的两大要素,只有让学生认真倾听,才能让学生自己反思,找出自己对思考思路的共同点和需要质疑的地方,从而为自己的发言找准契合点??经过思维的碰撞,学生基本都能自己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是需要老师去把握的,既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权利,更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也是我不懈追求的教学境界。教育课程改革给我的一个更大的感触就是课堂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学生能给自己以及同伴的学习一个正确、科学的评价,通过这个评价来实现自我反思,这种机制特别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我在教学中也在不断引导孩子自我反思,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

我在教学中也特别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二年级孩子较小对课堂纪律、课堂、小组汇报的评价均有教师把握,,我们是以4人为一小组,编为1号、2号、3号、4号,1号为组长,2号为副组长,4号一般为学困生,这样在组内实行1—4结对,2—3结对的帮扶模式,当有困难时,互相帮助,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两种模式。在班内,对于学生的管理实行捆绑式的评价,不针对个人。也就是对整个小队进行评价,这就要求小队内每一个学生都不能掉队,有一人跟不上,整个小队就不会得周冠军、月冠军、学期冠军等,所以小队内每个成员都要帮助相对落后的成员,小队长在家里就会打电话问4号同学知识掌握情况,这样就会出现三个帮一个或四个帮一个的局面。再就是在小组展示的时候,4号回答的40分,3号得30分,2号得20分,1号得10分,这样就不会出现只是1回答问题的现象,可以把机会让给4号,而在有些课堂上,很多时候4号是没有机会回答问题的,因为他学习不好呀。在学习型的组织中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都有一个发展、展示的舞台。这个学习型组织最大的特点把常规管理和学习等各个方面都捆绑在一起。小组合作是本学期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变动较大的地方,也初见成效,但由于年级低,多数由教师评价为主,随着年级的增长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在自我反思方面,大多数学生能查找出自己的不足,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有了显著的成绩,在小组结对互帮互助的模式下,大多数学困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就我个人而言,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中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小组合作中也有些许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小组合作评价方式单一,以教师评价和学优生评价为主,没有充分挖掘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得热情,另外就是对学困生的把握不够到位,有时当堂达标时,学困生并不能按时完成,从而导致他们依赖本组学优生的现象。这也是在以后教学中必须认真关注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增加前置性学习。在每节课前,前置性学习教师都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然后让他们在课上展示,一方面,锻炼了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这样的教学方式,转变了过去“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动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简短篇九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20xx年,我校以县教育局有关精神为指针,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积极推行“学导为主,讲练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改变原有的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模式。使学生“学”的主体作用得到真正的体现和充分的发挥,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

新教改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改进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课堂授课形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实验班的学生基本上达到了“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现反思如下:

一、取得的成果。

1.以新理念为主导,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传统的“师道尊严”、“唯师是从”的思想观念,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们树立新的育人观,对学生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给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消除学生心理压力,充分体现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2.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随时吸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集思广益,相互讨论。极大的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进者、参与者、合作者。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拥有充分的学习、思考空间,让学生“兵教兵、兵强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学重点是研究学生如何“会学”、“学会”和“乐学”,避免了从前的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课堂上畅所欲言、思维活跃、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大胆展示。自学能力得到了大大加强。

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的同时,给予了适当的点拨、引导,并给予了学生在活动中的成长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更有兴趣,更有信心进行研究活动。

二、存在的疑惑。

1.学生的行为规范问题。

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言堂”,开放、自主的“群言谈”使得学生有了“动”感,一切就变得随心所欲,任意的、尽情地张扬,没了任何秩序和规范。这种状态表面课堂氛围活跃,而导致的却是教学效率的低下。如何“活而有序”显得尤为重要。

2.评价机制问题。

3.课堂学习的有效性问题。

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正是课堂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但,我发现自主、合作学习的形式多,实效少。有的小组合作仅限于对答案,没有合作,没有讨论,结果你还是你,我还是我。有的小组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变成了学生说笑或玩耍的机会。

三、努力的方向。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做为重点来抓,适时强化。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合作的习惯,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此基础上选择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切实提高课堂学习实效。

2.注重学生的评价。

课堂评价从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入手,注重思维上的碰撞和认识上的飞跃。同时建立互助奖惩制度,表扬先进,促进后进生。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简短篇十

从20xx年开始,我校按照教育局的安排和部署,在中心学校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中心工作,积极开展了太谷“二十四字”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尝试,加强了课程管理,注重校本教研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下面对20xx年至20xx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根据教育局教学改革的会议精神,借鉴太谷课堂改革经验,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和小学段学生年龄特点、认识规律,我校制订了语文和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为了保证新课程目标能够落实到位,学校实行“两制”管理。月教学进度检查制,期末教学目标考核制。月教学进度检查制是指对学科的教学进度进行监控,防止过快或过慢,从而落实课程计划。期末教学目标考核制是指每学期末对课程计划所涉及的所有学科(包括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目标考核。

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新型的教师,理想的课程必须通过教师的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课程,我校本着全员培训、全程培训的原则,在全体教师中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改革理论的学习和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1、首先,按教育局文件精神,我校做教师的思想工作,强调改革的重要性,提出了改革的具体要求,为改革做好思想铺垫。要求每名教师认真学习太谷二十四字教学模式理论材料,写好5000字的学习笔记,写好理论学习心得和实际工作的教学案例,学习方式采取教师自学和集体学习两种,学完后上交学习材料;要求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相结合,是理论真正应用到实际中;要求每名教师在一月内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2、有条不紊地安排教师参加培训学习。鼓励教师学习县城小学如:七一小学先进经验、中心小学、新建小学等学校的教学经验,我校还派张凤、韩秀城等教师到中心小学听课取经,观摩学习。在学习中运用,将课改理念深植每一位教师的心中。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课程改革的关键和重点是课堂教学。因此,我们把课堂作为课改的突破口。

(1)、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设节。开足课时,可全课程,做到有课时、有教师、有考评,真正走进课堂,落到了实处。

(2)、为确保各学科正常教学,进行严格的查课制度,一经发现甲课换乙课或放羊式教学等情况,立即登记,作为教师教学常规检查的内容之一,并纳入教师工作评价。

(3)、开展课堂教学交流与研究活动。一是进行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由组内成员轮流主持,研究本周的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二是进行课堂交流,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一堂教研课。上课后,及时进行说课、评课,总结成绩,找出不足。

(4)、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大赛活动,分低段、中段、高段三学段进行,所有老师积极参与。在大赛活动中,让教师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体思路开展课堂活动,构建“对话、交流、互动”的新课程文化,开出了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5)、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经常深入班级听课,并与教师一同探索,使课堂教学改革得以深入进行。

(6)、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将学课、备课、导课、上课、研课、评课、反思各环节融为一体,使课改工作尽快落实到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堂。

4、有声有色地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学校按照“整体规划,分类要求,全员培训,全程培训”的思路,实现培训内容由文本培训向课程培训转变,培训方式由灌输式向交流探究式转变,把学习、实践、研讨融为一体,为每一位教师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逐步开展对教学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培训工作。在培训策略上,实行“五个结合”,即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面对面辅导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培训与教学研究相结合。

5、有的放矢地抓好校本教研活动。常规教研不停步,学校采用教研组长负责制来落实常规教研工作,对本学科课改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小问题展开教学研究,本着“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案例即成果”的工作思路,引导全体教师搞好课改教学工作。实施研培结合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把教研与培训结合起来,实施了“五个一”工程。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研读一本好书、撰写20xx字读书笔记;上一节展示课;撰写一个教学案例;剖析一节典型课;每星期教师写一篇教学反思。通过外出学习和培训,教师的视野宽了、眼界远了、观念新了、方法多了。

每学期开学初整理出学期教科研课改活动专题安排表。具体到主讲人,到月、到周、到某一课题。课改研究活动做到了“六有”:有计划、有专题、有内容、有主讲人、有记载、有资料。开展课前研讨,课中改进,课后评议反思,综合每个教师的课改实践优势,达到头脑资源、信息资源共享。

各班进行学习小组划分,选出大组长和小组长,教师再对各班组长和小组长进行培训,教他们怎样进行交流,怎样发言,怎样展示汇报,从而实现“兵教兵”,最大限度地解决本组同学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新课改实验中,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前提。我校对全体教师提出了“三多三少三带”的要求,即:多一些尊重,少一些专制,把微笑带进教室;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把激励带进课堂;多一些启发,少一些禁锢,把竞争带进课堂。几年的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教育教学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教师的地位变了,教师不再是高高居于讲台之上,而是更多的走到学生中间,同学生平等的对话,创造性地针对学生实际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学活了,他们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不同意,我认为,我觉得”这些词汇经常从他们口中蹦出。下课了,他们还拉着老师的手请教问题。许多教师反映他们“经常有惊喜”、“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还有的教师说“学生的想象非常有趣”等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对学生的评价是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重要活动。

1、实行观察评价。

对学生日常学习的评价,我们要求淡化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提倡学生与自己的过去比较,从中发现学生的进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2、倡导二次评价。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加之学生在学习的发展层次上存在差异,我们以期待的目光注视学生的进步,单元测试教师鼓励学生对自己答题觉得不满意的,可以重新解答,这种“延迟评价”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