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小学课文坐井观天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大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20:05:27 页码:9
2023年小学课文坐井观天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大全8篇)
2023-11-18 20:05:27    小编:ZTFB

总结是进步的基础,是我们提升自己的利器。在写总结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以下是一些经典案例,供大家思考和参考。

小学课文坐井观天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篇一

15、10、1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则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训练学生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4)认识“沿、际、信”3个生字并会写。着重理解“坐井观天”、“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明白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

二、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三、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提示“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意思。

四、教具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2、质疑课题,解释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圈出你不会的字词。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3、指导书写。

4、在文中找出刚学习的生字的句子读读。

5、范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想这篇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一件什么事情?

6、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小鸟和青蛙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并用直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青蛙和小鸟的话。

7、指导朗读三次对话。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

总结。

五、作业:熟读课文。板书:

小鸟。

无边无际。

天有多大。

青蛙。

井口大。

小学课文坐井观天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中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深意,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3、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以及插图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懂得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内容,学习课题。

二、导入新课: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好自然段序号。

(二)、认识生字:

1、教师用课件列出生字,叫同学们读一读,比一比:谁读的最正确。

2、自己读一读词语,然后教师指读:井沿回答口渴喝水别说弄错。

(三)、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1、自由读课文。

2、教师指名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流利。

(四)、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故事里都有谁,它们在什么地方就什么问题争论起来。(青蛙和小鸟在一口井处就天到底有多大争论起来。)。

(五)、细读课文,深入领会:

1、天有多大?轻声读课文,找一找小鸟用什么词来形容天。(无边无际)请你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2、读读这句话,说说你对这个词怎样理解。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上文提到的小鸟“飞了一百多里”等方面来理解。

3、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呢?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上有插图和青蛙的话:“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4、青蛙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

(六)整体综合:展开想象,说一说: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三、作业布置。

1、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人听。

2、写出青蛙和小鸟的性格,喜欢其中哪一个,理由是什么?

小学课文坐井观天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篇三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组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本课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是以对话的形式编排的。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一场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眼光狭小。

【学生分析】。

《坐井观天》这篇寓意深刻的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一说,既有很强的吸引力,又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所以学习《坐井观天》这一课的寓意,对他们来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设计理念】。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我认为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其中的4个,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阅读能力。

(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体会青蛙鼠目寸、自以为是的错误,使学生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看的全面。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小青蛙、小鸟的头饰。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4分)。

1、你们喜欢读成语故事吗?那么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呢?

2、教师讲故事,学生为这个故事加题目。

3、板书:坐井观天。理解“观”、“坐井观天”各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你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读生字。

1)、加拼音读。

井沿不信青蛙回答弄错还用无边无际抬头。

2)、去拼音读。

3)、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3、指名接读课文。

4、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谁和谁的什么事?(板书:青蛙、小鸟)。

(设计意图:读通是读好课文的基础,只有读通了,才能读懂,读懂了才能进一步读好。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品读课文,理解寓意。

1、那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呢?课文是怎么写的,谁找到了那段话读给大家听听。

2、那小鸟认为天有多大?指名读第五段(板书:无边无际)。

a、“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b、那小鸟都飞过哪些地方呢?多媒体出示。

3、结合板书小结。

4、分角色朗读二到七自然段。

(设计意图:以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展示学生的表现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注意引导学生在读在体会,在读中感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寓意。)。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多媒体出示本课八个生字:信、抬、际、沿、蛙、错、答、还。

1)、指名读。

2)、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了哪个字?

3)、出示本课的四个生字:信、抬、际、沿,

认真观察这四个生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3、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呢?请仔细观察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重点指导“际”。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五、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1、摘苹果方式生字扩词、造句。

2、故事结尾:小鸟把小青蛙带到了井沿上,此时小青蛙会看到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

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即打开、内化、外化的过程,这一想象说话,就是学生在整个文本的内化基础上外化的结果,这一设计同时能检验学生在这一课时是否已初步了解了寓意。)。

小学课文坐井观天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篇四

教材简析:。

《坐井观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课文以青蛙和小鸟生动对话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和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自以为是。文章笔调清新,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生动有趣的对话便于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加深对故事深刻道理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两个生字,理解“坐井观天、井沿、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以学为主,通过教师启发与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3、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所见有限。

教学重点:

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懂得人要开阔眼界,不能像井底之蛙,目光短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各准备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创设情境。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看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新朋友是谁?

(出示“青蛙”和“小鸟”图)。

2、师随机板书课题:坐井观天,老师简笔画“井”,学生认识“井”。是谁坐在井里?

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师巡视指导认读。

“际”—无边无际,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通过查字典理解)(没有边际。)。

3、再读课文。这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三、理解课文,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是讲青蛙和小鸟为一件什么事争论?(天到底有多大?)小鸟认为----青蛙认为-----(板书)。

“坐”“飞”“落”强调性重音。

4、过渡:青蛙和小鸟见面了,于是他们聊了起来,谁愿意扮演他们,学着他们的样子进行第一次对话,分角色读第一次对话。(课件)。

师问:(一百多里)有多远?你能说出来吗?

5.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思考。

(1)青蛙说小鸟“别说大话了”,这里的“大话”指什么?(指小鸟说的“飞了一百多里”,青蛙不相信。)“别说”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2)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它为什么这样认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因为它住在井里,只看到过井口那么大的天。两个“那么”充满嘲笑的语气。)。

(3)小鸟同意青蛙的看法吗?(不同意。)为什么?理解“无边无际”

带学生体验: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这时你看到的天有多大?(出示课件:大海)“弄错”肯定性重音,否定了青蛙的说法,“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用劝告的语气。

(4)、小组分角色再读第二次对话。(一人引读,两人对话,一人担任评委。)。

(1)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2)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四、读文悟理,揭示寓意。

1、谁来说说小鸟和青蛙哪个的看法对呢?

2、青蛙为什么会说错了呢?小鸟又为什么会说对了呢?

因为小鸟飞的地方多,见识广。小鸟飞了这么多的地方,还是没有见到天的边在哪儿。那青蛙为什么又会错了呢?可以做了小实验。(卷起白纸,看看——)“管中窥豹”.小结:同学们说的这些,我们知道了青蛙为什么错了,就因为他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又不相信别人,自以为是,连天大得很这样的简单问题都弄错了。

五、反思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哪个小朋友能解答一下“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师总结: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要眼界开阔,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努力成为见多识广的人,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

六、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

“沿”,右上不要写成“几”。

“蛙”右边是两个土,两竖不能连起来。

教师范写,提醒学生这六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七、拓展延伸(作业)出示课件。

1、讨论:如果有一天,青蛙听了小鸟的劝告,跳出井口,会看到些什么?它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写一写。(他们的对话。)。

2、画一画: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

板书设计。

小鸟(图)。

天有多大?

青蛙(图)。

无边无际(见多识广)口那么大(目光短浅)。

小学课文坐井观天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篇五

《坐井观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组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本课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是以对话的形式编排的。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一场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眼光狭小。

《坐井观天》这篇寓意深刻的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一说,既有很强的吸引力,又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所以学习《坐井观天》这一课的寓意,对他们来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我认为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其中的4个,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阅读能力。

(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体会青蛙鼠目寸、自以为是的错误,使学生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看的全面。

1、小青蛙、小鸟的头饰。

2、多媒体课件。

1、你们喜欢读成语故事吗?那么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呢?

2、教师讲故事,学生为这个故事加题目。

3、板书:坐井观天。理解“观”、“坐井观天”各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1、请你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读生字。

1)、加拼音读。

井沿不信青蛙回答弄错还用无边无际抬头。

2)、去拼音读。

3)、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3、指名接读课文。

4、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谁和谁的什么事?(板书:青蛙、小鸟)。

(设计意图:读通是读好课文的基础,只有读通了,才能读懂,读懂了才能进一步读好。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1、那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呢?课文是怎么写的,谁找到了那段话读给大家听听。

2、那小鸟认为天有多大?指名读第五段(板书:无边无际)。

a、“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b、那小鸟都飞过哪些地方呢?多媒体出示。

3、结合板书小结。

4、分角色朗读二到七自然段。

(设计意图:以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展示学生的表现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注意引导学生在读在体会,在读中感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寓意。)。

1、多媒体出示本课八个生字:信、抬、际、沿、蛙、错、答、还。

1)、指名读。

2)、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了哪个字?

3)、出示本课的四个生字:信、抬、际、沿,

认真观察这四个生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3、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呢?请仔细观察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重点指导“际”。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1、摘苹果方式生字扩词、造句。

2、故事结尾:小鸟把小青蛙带到了井沿上,此时小青蛙会看到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

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即打开、内化、外化的过程,这一想象说话,就是学生在整个文本的内化基础上外化的结果,这一设计同时能检验学生在这一课时是否已初步了解了寓意。)。

小学课文坐井观天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篇六

1、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感受翠鸟的美丽。

2、学习作者按顺序及抓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理解第一、二自然段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如“小巧玲珑”等。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鸟吗?这节课(出示图片)它的名字叫翠鸟?(板书:翠鸟)。

2、你知道哪些关于翠鸟的知识呢?(课前资料交流)。

(翠鸟又叫叼鱼郎、鱼狗,是我国东南部常见的候鸟,头大体小,嘴长有棱角末端尖锐,常栖息水边的树枝或岩石上……)。

(看来大家对翠鸟的了解还真不少,相信你们学了课文后会有更加深入地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字词:

b.谁愿意来读读卡片上的词呀?(出示:红色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师把卡片放到黑板上,自己读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呀?(这些词都表示颜色)。

这些颜色你都会分辨吗?(出示有颜色的图纸,让学生选择,师标出序号)。

过渡:同学们,上课要多读,多听,多想。刚才我们已经读了生字词,现在来听听课文录音,想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哪些知识。

3、谁来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那些知识?

(小结:课文主要从外形、动作、住处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知识。)。

过渡:描写翠鸟外形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板书:外形)。

二、细读课文,挖掘含义。

过渡:找得真准,这节课我们就来仔仔细细地读读这两段。

(一)学习第一段(投影出示第一段课文)。

1、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翠鸟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呀?

2、(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一张细长的嘴)。

(师贴图片)透亮灵活的眼睛,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呢?(炯炯有神,明亮……)。

3、这段中有个词概括地写出了翠鸟的外形特点,你发现了吗?(小巧玲珑)。

翠鸟的体形很小,身长只有15厘米,相当于大人的拳头那么大,可以停在苇秆上呢。

4、学了这一段,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啊?(小巧,可爱)。

你能把翠鸟小巧、可爱的感觉读出来吗?自己读一读,指名,老师觉得如果你能把写翠鸟外形特点的词读好的话,肯定能把翠鸟小巧可爱的感觉读出来。指名,齐读。

过渡:翠鸟的外形除了小巧玲珑,还有什么特点呢?

(二)学习第二段(投影出示第二段)。

1、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翠鸟羽毛的鲜艳?(头上、背上、腹部)。

2、作者是怎样描写各部分的羽毛的呢?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3、用喜爱、赞美的语气读好2--4句。

4、这3句话与第1句是什么关系?(点明这样的段式叫总分段式。)。

三拓展延伸。

小学课文坐井观天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篇七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中的“观”、“际”、“沿”,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坐井观天”、“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坐井观天”的比喻义,使学生懂得目光狭小,见识少,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

3、角色朗读,以读促悟。

4、想象说话,续编故事。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读懂课文,理解内容。

2、难点:理解寓意。

三、教具准备:

课件、头饰。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时间:

xx年xx月xx日。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1、初读课文;

2、识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题,提出要求。

《坐井观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学懂课文就要求做到:会读故事、会讲故事、明白道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坐井观天。齐读课题。

二、认读词语,说说意思。

理解:坐井观天、井沿、无边无际、大话(分别结合图直观理解、说话理解和结合生活理解)。

三、默读课文:

(一)想一想:

1、故事讲了谁和谁?

2、他们在争论一件什么事情?(教师随机板书)。

3、你们是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对话)。

(二)找一找,说一说:

青蛙和小鸟之间有哪些对话?分别用和﹏标出来。

四、分角色读一读。

1、小组读。

2、指名表演读。

五、思考、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

1、青蛙和小鸟它们认为天有多大?

2、它们为什么这样认为?

3、你认为它们谁说得对?为什么?

4、你觉得天有多大呢?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学会全面看问题。联系已学古诗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5、总结寓意:(略)。

六、想象说话、续编故事: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不愿再做井底之蛙了,于是央求小鸟带它出去看一看。

1、它们来到(天空、田野、草原、大海……)看到了(植物、小动物……)。

2、青蛙想什么?青蛙说什么?小鸟又怎么说?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七、课外作业:

把你讲述的青蛙出井后发生的故事写下来。

小学课文坐井观天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教学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基本感知课文所写的三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理解“和”是和好的`意思。

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梳理:“将”、“相”分别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不和,又为什么和好?

二、初读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生自由朗读,标上自然段序号。

3、初读交流,说出“将”、“相”是谁,课文写了哪几个故事,分别讲了什么?

三、通读课文,理清脉络。

交流分段,在讨论中理解体会第15自然段作为过渡段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指读第一个故事(1—10自然段)随机简介历史背景。

点拨生字:蔺(读音)和氏璧(简介和氏璧,并由此理解字型)。

指读第二个故事(11—14自然段)随机点拨生字:

渑—绳怯(读音)。

指读第三个故事(16—18自然段)。

每个故事读完,要求能归纳成四字小标题。

(一)完璧归赵(二)渑池会见(三)负荆请罪。

四、交流感悟。

读完这三个主人公,你对其中两位主人公有什么看法?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小结。

总结: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那么文中哪些词句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他们各自的品质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细细品读这三个故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