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散文思无邪则辨正简短(优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3:29:33 页码:9
最新散文思无邪则辨正简短(优质8篇)
2023-11-18 13:29:33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成果,也能够找到改进的方向和机会。总结的语言应该简练明了,避免冗长和啰嗦的表达方式,让人一目了然。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有关总结的名人名言,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思考和灵感。

散文思无邪则辨正简短篇一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的人,于时间的荒野中刚巧邂逅了你所盼的人。只道一句“原来你也在这里”。一见钟情,再见倾心。情谊深长,淡而悠远。任凭之后的爱情在情海中沦落成何种模样,邂逅的那一瞬间,早已在时间长河的彼岸,酝酿出一片芳泽。

“野有蔓草,零露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有美一人,宛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在初春的野郊,你我悄然相遇。只因为彼此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这份幸福感与喜悦感便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野有蔓草》中没有传统的礼教,有的是最单纯的人性。仔细想之,其实也情有可原。在人类发展之初,各方面的条件并不完善,在吃住等物质条件都很难满足的情况下,又何谈礼数规矩呢?这里的爱情,返璞而归真,这里的人性淳朴而天然,这里不需要三从四德,只要你我心心相惜,便可结琴瑟之好。伴着牧歌般自由的爱,单纯的心,简单而又明了。这才是最美的爱情故事。遇见,是开始,不匆不忙,你在这里,我也在这里。命运这样的安排,机缘便是巧合,你我相遇的刚好。

悠悠我思。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并非是相爱不能爱,而是相爱而不能相见。任凭那美好的记忆被时光冲淡,即使幸福的细节在内心深处疯长,对你的思念,像苔藓一样在体内无边蔓延,无法根除。

“菁菁者莪,在彼中莪,在彼中陵。既见君子,锡我百朋。泛泛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转变的是我们相遇的地点,不变的是我见到你的心兴奋依旧。刻骨铭心的山盟海誓,不如一句“既见君子,我心则休”。我走过风雨的思念,只为与你相见。这里的痴情深深,爱而不伤。翘首盼望着,遇见你的那一刻,所有的思念一泻而下,所有的情愫一吐为快,与你相见,是我命中最美的故事。当遇到一份值得守候的思念时,一定要有坚持的信念,因为错过的美丽,从不给人寻回的机会。纵使这思念漫长而无期,纵使这思念遥经风雨如晦,纵使这思念令我坐卧难安,我也要一个人缓缓走过。

执手白头。

弱水三千,单取一瓢。如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我们便可以安然相守,白头偕老。相爱容易,相守难,让我们点燃一瓣心香,想岁月融化,共赴白头。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其室。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翠绿繁茂的桃树呀,那枝头的花儿正开的灿烂。这个姑娘将要出嫁啦,嫁的这家人一定能够美满幸福。翠绿繁茂的桃树呀,香甜可口的桃子结满枝头。这个姑娘将要出嫁呀,嫁的这家人一定能够融洽欢乐。伊人依新装,新颜欢心漾。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穿着最美的嫁衣,做你的新娘。我们向往的是长久的幸福,正如那枝头托着的花朵,虽无言,却能承托出花的风韵与妩媚。爱到深处,痴心如醉。

花事了。

爱情就像绽放的正美的花朵,最是耐不住风雨的吹打。如果陪你看风景的人最终选择离去,那份曾经义无反顾的真爱也会变得苍白。最初的爱情盟约,如今已是花开荼蘼,零落枝头了。

《邶风・日月》中“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我一度以为你是我今生的依靠,可是你却不在了。当我们的爱情离去后,我哭求着问你:“难道不记得了……”我想用回忆打动你,希望你能够回心转意,可是,你都忘记了。即使记得,可是而今爱已走远,花已开败,一切都失去了当初的意义。所以,我不想再继续留在原地,与其悲戚,不如站起来,也许一转身便是下一段幸福。当爱已远去,请原地满血复活,重新开始,重拾自己。

维以不永殇。

在爱情的世界里,不离不弃是最动听的箴言。可是当爱情走到了尽头,曾经的山盟海誓也成了浮光掠影。在爱情的碧波中,我们是渡河的旅者,如何能够到达彼岸,免于溺入情感漩涡中无法自拔,真的是一场考验,一场历练。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郑风・丰》)。在等待与错过的交替中,守候是最凄凉的真相。因为这份守候守来的除了茫茫无涯的岁月和日渐苍老的容颜之外,别无其他。多年之后,我婆娑的目光里的你,是否依如当年我深爱的那个人,伴着一双明亮的双眸。一切都逃不过彼时年少。因为年少,我们错过的人,错过的事,虽然在记忆中还是清晰万分,但在现实的摧残中早已变了模样。

忘掉岁月,不说再见。

亦舒说:“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那么一定要温柔的对待他。不管相爱的时间长或是短暂,如果两个人之间,始终能够温柔的相处,虔诚的对待彼此,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化为一种璀璨的美丽,在你的生命中闪耀”。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风・击鼓》)我独自守候着两人携手一生的约定,闭起双眼,你裙角飞扬,青丝拂面。睁开双眼,一切猝然结束。我在战场上,凄凉的心里默念着对你的辜负是多么的抱歉:原谅我的失约,无法与你兑现承诺。此生,我以出征士兵的身份活着,活在生存与死亡、杀戮与血腥巨大生命落差之中。来世我会期盼,在我们爱的墓碑上,留下空白。

世间最好的感受就是发现自己的心在微笑。你在我身边,你就是我的全世界。当你离开后,我的生活又回到了从前。我一生最奢侈的事情,就是在途中与你相遇。爱情总是比现实美丽,相逢如是,告别亦如是。我们以为爱得很深,很深,可是来日岁月,会让你知道,它不过很浅、很浅。再深最重的爱,也是必须和时日一起成长。原来我要的,不是你一时的温柔,而是你一生的守候。千年沧桑,岁月染透,最美“思无邪”。

散文思无邪则辨正简短篇二

今天是8月6号,农历7月初7,传说中中国版情人节的日子,通宵看完几期相亲节目《称心如意》后,写上心情“都七夕了,暗恋我的人啊,你们怎么那么沉得住气啊。”很自恋很大胆的一条说说。我承认这不是出自于自己的手笔,却是我对七夕的一个念想吧。

23岁的我讨厌过任何两个人的节日,也许说是羡慕也无不可。我已经很多次自己或是被身边的朋友提及单身的问题,许多人说你为什么不找个男的脱离光棍行列。其实仔细想想,如果真的想谈个朋友,那何其简单,现在狗急了都会跳墙,更何况面对这个即将到来的情人节的一大群老老少少的光棍。我甚至跟身边的好友说,要不等七夕谁约我和他一起过我就答应谁算了。

看吧,这就是被七夕逼急的一个很傻的想法,可是我确确实实的想过,也想要付诸行动过。可是,冷静下来想想这样的爱情是我想要的吗?甚至可以说这是所谓的爱情吗?也许是恋爱却不是我想要的爱情,充其量是寂寞的消遣物或说是情人节酝酿出来的产物。许多人会说,现在哪有什么爱情,没感情的在一起过着过着就有了,只是你要求太高了。好吧,我承认我的要求是挺高的,不是条件,只是感觉。

这个假期每天晚上一个人在家,面对着电脑,独守着这座空城,或听歌,或看电影,或发呆,突然的就觉得自己真的好孤单,抱着双臂,那么热的天我却觉得全身发冷,平时我很大大咧咧,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细腻,别人问我我总会说一个人挺好的,可是就在那一刻我真的不想再一个人,我觉得我真的没有勇气再假装很坚强,再没有勇气向别人得瑟一个人的自由生活了。

近几年来发生了许多事,事情的背后依稀见证了许多的事情,如亲情,友情,爱情。这些事谈论了太多太多,我以为我真的理解了,也明白了,却又一次次的推翻想法,然后重新构想。很多事,真的要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其中的真正韵味,是酸是甜或是苦或是辣的那些种种,不仅只是一个简浅的过程,甚至是一次全新的蜕变。

旧时光是个美人,已经过去无需再念。但是,在未来的日子我也要过的美美的,即使是没有依靠的日子。所以,我们都要好好的,一起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心境迎接七夕。

选择、放弃。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也许会徘徊不定、犹豫不决。影响我们下决定的因素,往往既不是事情过于复杂,也不是我们的判断力不够,而是对于自己即将放弃的选择而心有不甘。这时候,我们就要明白,没有舍就没有得,今天所放弃的,明天可能会加倍回报于你。

浮生流年。

天凉好个秋…。

夜半曲径,乱枝疏影,一勾残月斜挂。鸟啾虫鸣,落叶飘零,两声犬吠随风。早过了仲秋时节,阵阵凉意袭来,更凭添闲愁难解。凝神空思量,回首人踪灭。

看够了,世态炎凉百丑图;见识了,人之常情好媚俗。世间真常在,煮茶笑道途,不问君寒暖,夫复无他求。

却知晓,李耳道书玄机透,自然万物同虚空。更折服佛典浩繁智珠藏,宇宙人生尽释讲,法雨甘露润心田,离苦得乐依慈航。

但怎奈,浊浪滔天魔力长,营营众生随波忙。我自茫茫,他更惶惶,心浮气躁逞意气,昏天暗地过一场。也罢,也罢!只为缘起点青灯,但求有缘皆善终。

似这般胡思乱想,早背离道法自然,本就是浅尝辄止,枉说些玄理空禅。

想起那首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天凉好个秋,秋意总给我启迪。秋风一扫酷暑的燥热,带来一派清凉世界。

此刻,又会重复昨年的声声叹,飞逝的日子却不给我回望的机会,当下,很快就又成了往事飞烟。

我的日子,却是否每天都可以,在清凉里,快乐……。

被脆弱击打的心灵。

风萧萧兮易水寒,伊人消陨兮大洛还。

曾几何时我爱极了古时候的洛阳,有墨色的屋棱,青色的玉笛,还有炙火的凤凰。我曾想到过的最美的记忆:是一身青衣站立在那墨色的屋棱上,用青色的玉笛吹着《有凤来仪》,那个人会在龙宵宝殿里静静地听。直到夜阑深处,兰花凋尽。

有段岁月,时常被眼泪润泽,像极了人鱼掉落的温润珍珠,美却冰冷。亦像极了这的冬天,身边的人去离无影,被雪封住的双手无法挽留住任何。

最近老是觉得离天近了很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自问。自答。于静夜灯火深处觅淂些许食粮,喂于疲惫不堪的精神脊梁。喘息间听见梦里心上人传来的呼唤,不见留恋流连。

一声滴落的雪化水惊醒了我的迷梦,才发现我赤身立在风雪。

白云悠悠。

白云悠悠。

空灵的天空中飘浮着几朵单调的白云,在悠悠地向前走,是那么地无聊与孤寂……。

“白云啊,你为何这般苍白与憔悴?你昔日的纯洁与美丽呢?你怎么如此失魂落魄?是因为你已不爱这人世间了吗?还是由于你已没有了灵魂?……”我喃喃自语,望着白云出神。

“小小的一片云啊,慢慢地走过来……”这首《踏浪》仿佛从遥远的天边传来,让人心醉。在这欢快的旋律中,我又想起了那洁白如雪的云。纯洁得像雪花,像棉花,像绵羊,还是像瀑布?可它又是那么的缥缈,遥不可及,完全是梦幻中的,究竟像什么呢?哦,对了解,像圣洁的安琪儿,我想,只有安琪儿的纯洁、美丽才能与之媲美。令人陶醉于它的美中,忘记了一切世俗烦恼,就像来到了仙境,好美!

伟,自从那次你的离开,我就再也没有见过你,不知你现在过得好不好。是不是还像以前一样没有烦恼?你是否还记得我们共同目送走的小纸船?那曾经是我们的希望,我们共同默默祝愿它一路顺风。那时,我们的心很单纯,憧憬着美好的明天。那段日子是多么的美好,我们一同相约看云海,拾贝壳……好想对你说声:“伟,有你的感觉真好,我永远也忘不了你,愿我们的美好回忆永远驻留在你心中……”可是,你已不在我身边,我的生活里没有你。你就你像精灵一样躲了起来。昨天晚上,梦婆婆又送来了你的消息,梦中的你是那么得英竣潇洒,却又是那么得冷漠,什么也没有说,径自头也不回地走了。望着你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的心都碎了,泪水迷蒙了我的双眼。你消失在我眼中,我无从忍受。为什么?为什么你在梦中也不愿跟我说话?难道你已忘了我俩的过去,和那段美好的看云海的日子?你是否已经不爱我了?这一切的一切,你都忘了吗?你走了,剩下我一个人不知所措的愣在那里伤心流泪,那层幽蓝幽蓝略带忧郁的眼神告诉我你已不再是以前的你了,你有你自己的路要走,我们今生无缘,我的心好痛好痛,忽然从梦中惊醒过来,口里还呼唤着你的名字,直到彻底清醒了,才发现这只是梦,但泪水已打湿了枕巾。

哦,伟,今晚你还会出现在我梦中吗?还有那纯洁美丽的白云?我想会的,一定会的……。

是否已经不爱我了?这一切的一切,你都忘了吗?你走了,剩下我一个人不知所措的愣在那里伤心流泪,那层幽蓝幽蓝略带忧郁的眼神告诉我你已不再是以前的你了,你有你自己的路要走,我们今生无缘,我的心好痛好痛,忽然从梦中惊醒过来,口里还呼唤着你的名字,直到彻底清醒了,才发现这只是梦,但泪水已打湿了枕巾。

哦,伟,今晚你还会出现在我梦中吗?还有那纯洁美丽的白云?我想会的,一定会的……。

午夜迷茫。

也许,曾经憧憬的初衷,融入了太多的期望。一直以为,理想是驾驶窗前美丽的那道风景,谁知道,华丽的上弦月只陪了我走过了一条街。当一步步在这条路上日夜不停的掘进之后,终于听懂了落叶的诗意,也似乎猜透了残花的语言。原来,在我挚爱的山川大地,根本就找不到爱的栅栏。广袤的事业田野寂静、安详,只剩下麦子在轻轻的歌唱。一声轻吟从心底溢出,仿佛是心底传来的微弱呼喊,森森然冰冷了心扉。

一直渴望飞越成功的梦,而今,却总走不出秋的怅惘。失落的灵魂,象一株寂寞地立在旷野里的树。总习惯夜色正浓时,在萤火虫消失的地方,用身躯,把一盏盏乱飞的孤灯结满发梢。一滴眼泪从腮边无声地滑落,咸湿了齿舌,浸透了大片的软枕和柔软的轻衫,又有谁会理解残落秋叶这一份无奈的悲哀。当余晖尽燃,天际里飞扬着一支痛苦的歌,但为了走更远的路,还是要擦干眼泪,继续向黎明起航。

我象一辄困在盆中的土,每天都期待着水的滋润;又象一株攀沿在盆中的树,一脚一步旅途。点燃一支清烟,随烟花的菁菁绽放,不停地追问自己:事业的转机,还在何时?天际,闪动着我久久的凝视,心碎的痕迹,在坎坷的旅程驻足。眼眶滚动着那久违的触动,泪花湿透了记忆,任思绪在烟雾中飘远。

悄然从夜空撕下一页幸福,不想再回头去细数那些落寞的脚印,毅然抖落一身的风尘,覆盖一切的伤痕。我要让所有的凄凉随风化为尘埃,缥缈于今夜的诗行,借斑斑词影,来疏淡失落的青春年华。横跨千山万水,站在现实的风口浪尖上,继续把初定的人生坐标把稳,争取去寻回本该属于我的那一缕阳光。

半生烟火倾尽一世迷离。

注定,千世轮回,半生缘浅,演绎斑驳风尘……。

风舞扬沙,素衣青颜,独自守望月落日出,只盼一朝归田解甲。纵然天涯尽,水光凝,涔菲寒,离泪断,又如何?甩起白衣袖舞,念起宿惜相思,回眸浅笑嫣然,自斟一杯薄酒,饮尽万千错乱,倾尽一世迷离。

选择一首歌单曲循环,爱极了散发的微微哀伤,舔愈寄挂在心里的点点寥落,与眼泪无关。更何况,隐约,已没有泪水在漂泊。何故?只因半生缘,燃起一世憔悴;只因半生缘,放逐一世流徙;只因半生缘,倾尽一世迷离。

女子本应是水,却硬要懂得指尖葬沙,葬掉爱与恨的千古愁,静看阡陌红尘中如何消磨殆尽。猛觉,任何埋葬方式都无意义,起始已然往事,如何挣扎,都回不去了……烟花易冷,也许,可以没有知觉,不悲不喜。恍惚的微笑,成殇的悲凉,缀染沿途的风景,涂鸦带着几许多情的消瘦文字,一字一字流淌在风干的心间,捡起零碎的片段,泅渡消沉的灵魂。

浮沉流年,空落了多少幽怨爱恨。轮回变迁,寻不见曾有的沧海桑田,沐人间烟火,又怎会不染岁月风尘,尽管走过的只是半生烟火。

念起,心微荡漾,轻轻拨起尘封的琴弦,诉念想,泣悲劫。伸手可触的欢喜,已然刻印在流年的隙缝里,深埋扎根,渡金封锁,只留迷离念想一世相随。

忆起,万水千山仿昨日,甚可听觉熟悉的回音耳畔响起。历历在目的纠缠,携带些许无力的彷徨,寂静默然,淆然泪下,一场相爱,换来半生烟火灰灭心间。

观赏星辰斑斓的夜景,捕捉月影轻舞的柔软,聆听每一阵微风的细语,和谐了静夜的孤寂,渲染了寂寥的浓抹艳彩。只是,依旧风化不了半生烟火倾尽的一世迷离,簌然苍白了回忆,定格在脑海。注定,开始的很美丽,结束的没道理,尾收的太凄美。

散文思无邪则辨正简短篇三

读了《诗经》,诗词很美好。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也是清澈见底的一种澄净。孔子对其有很高的评价,他用一句话评论《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为了明白孔子孔老先生的话,我还专门查了下古汉语字典,思无邪的意思是说:“凡事不要胡思乱想。”翻译一下就是,孔子说:“《诗经》中三百多首诗,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不胡思乱想。”简单的道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事情,却总也实施不了。

很多时候,困扰我们的不是眼前的困难,也不是对未来的恐惧,是心。心不定,做事也只会扰了心神,乱了分寸。当心不安定的时候,到哪里都是流浪。当心找到了一个居所,神思不再游离,那么人就不会胡思乱想。脚踏实地才是成功的王道。还记得一句很经典的话:圆规为什么可以画圆?因为脚在走,心不变。你为什么不能圆梦?因为心不定,脚不动。人千万不能因为走得太久而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还有一则,讲的是关于一头驴的故事。有关布瑞登的驴子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布瑞登有一头驴子,有一天布瑞登要出远门,就把驴子关在圈里,在槽子里放上干草,堆在槽子的左右两端。可是在布瑞登回来的时候,他的驴子由于拿不定主意同样两堆干草应该先吃哪堆才好,以至被活活饿死。故事很短,却也足够讲明白一些道理。

道理不一定要深重,有用就好。那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却不是那么容易做的到。试着改变,试着去做。放在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以及观点,脚踏实地的出发。

当真正做到思无邪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某一刻起,生活中,阳光普照,万物复苏!

散文思无邪则辨正简短篇四

千百年来,《诗经》都是以一种带着“唯美”的姿势展现给世人,展现着那先秦年代民间、王宫贵族的`故事。孔夫子曾说《诗经》一言以敝之,“思无邪”也已经表明。《诗经》也是有关爱情的诗集。自古以来,爱情都是令人向往称颂的话题。

《诗经》中众多的爱情诗也成为了一种人性的关注,而这些先秦文字之中也流动着一个个鲜明的男女形象,因为爱情或喜或忧,或爱或恨。

循着历史的轨迹,穿越到春秋见证着那一对对男女经历着爱情的悲欢离合。

也许她是一位等待征夫归来的女子,在等待中有着无尽的思念和牵挂。

她是《君子于役》中盼望征夫归来的女子“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养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等待思念的人归来也是一种痛苦。

散文思无邪则辨正简短篇五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千百年前那位伫立苦思,望穿秋水的男子的形象,渐渐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在河畔痛苦而又心醉地守望。“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她采摘荇菜时的倩影,伴着还未消散的雾气中一对对雎鸠快乐地啼叫,朦胧了男子乌黑的眼眸。

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____的是一种已经被遗忘在了历史的拐角处,被掩埋在现代人追求浮华的灵魂深处的纯粹。当我读到这首小诗时,怦然心跳的感觉是那么地清晰,仿佛自己便是那位顾盼东西的守望者。我想,这应该就是这首小诗之所以能够如藤如蔓,萦绕在读者心中的美丽所在。一字一句,简短易懂且朗朗上口,即使是我这般年纪的也能诵读得抑扬顿挫。可是,这简单的字句之后,却隐伏着一种令我半懂不懂的绵长思绪,恍惚间由书页间逸散而出,潜入我的衣袖之间,再也排遣不开。

反观如今从荧幕到现实,层出不穷的“多边形恋情”,红男绿女开口闭口的“我爱你”,还有车载斗量的花言巧语,满山满谷的欺诈谎言,再到市面上“剧情不够,爱情来凑”的所谓“新潮”小说……我在这个“爱情____”之声响彻天外的社会里,竭力想要紧握住那种纯粹的相思最后的幻影,可惜却之觉得满眼灯红酒绿,内心却茫然若失。

“《关雎》乐而不__,哀而不伤。”曾经修订过诗经的孔老夫子如是说。那是一种如玉一般的美,色若羊脂,如切如搓,如琢如磨。

我想我已经找到梦境中声声鸠鸣的源头了。

生死契阔。

西周后期,自王室东迁以来,周朝天子便失去了对诸侯的感召力与____力。本来就不十分稳固的和__局面一下子便土崩瓦解。各地群雄逐鹿,争相割据称王,____小小的诸侯国之间存在的只是狼与狼之间的关系,各国之间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战争,使千千万万的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而那些幕后的操纵者们,则正用无数年轻战士们的鲜血作祭品,供奉着自己日益膨胀的野心。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击鼓》正是一位远征将士悲怆的____。

“从孙子仲,__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仲。”战士在将军的带领下征战南北,一个鲜活的生命,成了____者手中的一枚小小棋子。在这场无休无止的战争之中,战士凝望着天空向着他的故土飞去的一行大雁,瞪圆了怒目。

“爰居其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余林之下。”眼见得征战太久的将士们个个苦苦思归,军心涣散,一路上疲于奔命,连战马也丢了,军纪松散,直如逃命。但战火还在蔓延,____还在征尘中前行,____者丝毫就没有考虑过士兵们的心情——毕竟,棋子是不应该有太多情感的。

战士在漫漫征途上,无力地前行着,他的心却痛苦地皱成一团。还记得,在他出发之前,他的妻子为他送行的场景——故乡的土壤泛着一种芳香的青草味,于风中梳理着长发的杨柳还刚刚展开嫩绿的新叶。二人心知这次出征吉凶难卜,但他却以战事将会很快结束为由,故做轻松,宽慰已经心如乱麻的妻子。在这生离死别的时刻,远方,集合的号角似乎已经吹响。

他牵过妻子的手,一双还未起老茧的白皙的手,“与子成说”,郑重地立下山盟海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答应就这么牵着她的手,一起走到生命的尽头。

一阵风沙吹来,敲打着战士铮铮的铁甲。他骤然从回忆堕入现实,心中不由得无明火起:“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唉,那柳阴下的誓言里说的是自己很快就可以和心爱的人聚首。那知,这场看不到尽头的战争是不会让我活着回去的,____者让我长期服役,一点信用也不讲!

——我们这些后人往往觉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句多么美好的誓言。可惜,不知又有几个人知晓这句浪漫的誓言之后,有着一颗怎样归思如焚,怎样悲怆苦痛的心。

见鸳鸯独活于世。

当诸侯们为了____而打得昏天黑地、尸横遍野的时候,神州大地却浸泡在了血与泪之中。《葛生》一诗就是描写的一位战死者的妻子凄婉地悲歌。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青青的葛藤啊!从这大地的怀抱之中生出,覆盖在荆条之上;蔓生的蔹啊!生长在这荒野上,覆盖在这一片空旷的土地上。他们互相缠绕,互相搀扶,多像夫妇之间的相依相伴。而现在,你已经离开了这个人世。“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你在那个冰冷的坟墓之中孤单地躺着,难道不觉得孤单吗?语气柔软处,仿佛在深夜之中,于丈夫亡魂之侧耳语。这种口吻,若是对生人诉说,或许应该归为一种惦记;而在百年前那个凄迷的夜里回荡,却又是那样一份痴情,是那么的凄美,又是那么的悲凉。

“夏之日,东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既然人鬼殊途,鸳鸯独存,她也便不对生活抱有什么希望了。她活在这个世上唯一的希望,就是百年之后,能与自己的丈夫同居一穴,就这么终了一生。可惜,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知道今后还要熬过多少个日日夜夜呢。忽然之间,一句苏轼悼亡妻的词涌____我的心头:“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散文思无邪则辨正简短篇六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无邪的爱情,缠绵千古,就像《神话》中的蒙毅和丽妃,一切只为兑现曾经许下的誓约。这情节,似曾相识,宛如一梦,梦醒时分,心犹怅然。“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同是铁衣玉箸,同是缱绻爱恋,不知今夕何夕,不知明日存亡,然后,声嘶力竭、喊破喉头那一句抱歉的话:“现在,请你原谅我,无法做到了。生死的距离太遥远,你我的别离太久长,不是我不想遵守你我之间的誓约。”一别成永别,一唱成绝响。

这就是《诗经》,真实到无邪,悲凄到至美。这就是能考证到的,最初的爱情。

而__人向来是重体统的,这与“无拘无束”的____恋爱,显然格格不入。

儒学发展到宋明时期,已和孔子的初衷有了不小的偏颇。“无邪”变“有邪”,“本性”变“杂念”,对于爱情,勒令“克欲”。自此,男女对爱情欲言又止,不敢言说,发展成所谓的“__式爱情”。

“__式爱情”逐渐演化为一种格调特别的传统,世代沿袭。它交织了悲剧和美,贯穿于整个____文学史。

“__式爱情”总是那么含蓄。纵然爱她到茶饭不思,辗转反侧,也要佯作视而不见,不露声色。仿佛,爱情,在这个古老的____,矜持而又卑微。那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像一句口头禅,多少人木讷地重复,心中却不生涟漪。

可是爱情,是真的不能碰触啊,一碰就是神伤。

知道陆游,首先知道他那句“家祭无忘告乃翁”。知道他内心国已不国的悲哀,为此不能瞑目。让他不能瞑目的,还有他年少时草草夭折的爱情。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万事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只有金榜题名才能体现人的价值,才足以光耀门庭,才不至于辜负所有善意的企盼。儿女之情比之铮铮男儿肩头之任,缥缈得无足轻重。

怨陆母铁石心肠,导演出一场血淋淋的“孔雀东南飞”,怨占卜者胡言乱语,打散鸳鸯,从此天各一方。天各一方,但还是会相互怀念,想起了还是会心痛。

浪迹天涯,北上抗金,一个经得起世事历练的男人,却永远、永远不能释怀对故人的眷恋。在迟暮之年,还是怀念,怀念着一生用怀念爱着的人——“不堪幽梦太匆匆”。

“__式爱情”背负着责任与使命,纵不是卿卿我我,莺莺燕燕。参不透的“金玉良缘”,只能任长辈,由着他们的需要,掌控着有情人的分分合合。

读不懂的人以为__传统爱情就是凄凄惨惨戚戚,再或者把梅妻鹤子当成__人的专利。事实上,__人是懂爱情的,而且也可以爱到“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般轰轰烈烈,不会因天山人间的相隔而终止。十年之后的苏轼,悼怀王弗,感情入昨,依然“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如此切切。

国传统爱情的象征是蝶,因为蝶的一生只有一伴。谁都希望能与“那个人”依偎到时间的尽头。但是,____的爱恋不是____的结合。如果__传统爱情是悲剧,也就是悲凄在相爱而不能相守到老。不是人心难测,而是男子肩头担有太多责任与苦不堪言。陆游不曾冲撞母亲,容若也不曾为明府增添烦忧,因为他们能感受到责任,感受到自己身后是一个家族一百年的兴衰。于是,他们做出了选择,艰难地,只是在转身之后,泣涕涟涟。看似无情,却是天地间,最浩瀚的男儿气概!

藏在心间,露在眉间,传在指尖。十指相合的一刻已注定今生今世的情缘;分离不是终结,而是永恒的开端。真____邪的爱情,绝不是自私地把世界甩在身后,而是荡气回肠,即便爱情的主角已然一抔黄土,但是还有什么会留下纪念,为那一段惊天动地,吟唱前年回响的颂歌。

散文思无邪则辨正简短篇七

在《学而》篇,子贡向老师请教:“(一个人能)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则何如?”按照子贡的理解,穷人能无谄于富人,自足于己,富人能不自恃其财,与人平视相交就应该算是达到了孔门的修己之道了。可是,老师却认为此犹不足,只算小成而非大成。“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所谓“贫而乐”即是“安贫乐道”,一个人安贫不易,乐道更难,贫属“命”,“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穷通富贵均非人力所能左右。“道”之兴废亦在“命”,所谓“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因为“命”属“天”,知天命何其之难,因此孔门教导弟子重在修己正身。耽溺于未知之域非孔门学风,与其寄希望于不可知,莫如叩问于当下。孔门教人修己成人之学,即忠于己,恕于人,所谓“安贫”与“乐道”即是“贫而无谄”的升级版。正如《吕氏春秋》所说:“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如寒暑风雨之节也。”《毛传》:“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指针对不同材质的器物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精化加工。拓展到道德修养上,就是要求君子应该日有所进:“如切如磋,道学也。如琢如磨,自修也。”子贡引诗于此,其实是在与老师探讨修己成人之途中的“灵犀一念”。如果说“衣敝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的子路是贫而无谄的代表,那么作为富人的子贡就是富而不骄的代表,二人实则均已登孔门之堂,却未如颜回虽居陋巷仍能不改其乐为可贵,也不如孔子虽“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但“乐亦在其中矣”的修己之境。正因如此,周敦颐才在教程氏兄弟时让二人:“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

除了安贫乐道,“富而好礼”也是“富而不骄”的升级版。朱熹云:“好礼则安处善,乐循理,亦不自知其富矣!”一个人富而不骄是一种自我节制,还属于有意识的修身,而到了“富而好礼”则已然把“富”字脱落,和人相交,进退容止均有度,是修身到了一定境界。故而和其交往自然会予人“若饮醇醪,不觉自醉”之感。而子贡也因其能引诗以与老师相答,更是获得老师“告诸往而知来者”的称赞,朱熹认为是:“孔子许其所已能,而勉其所未至也。”而无论是安贫乐道者还是富而不骄者,要想不为境所困,均需有仁心,无仁心则“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所以孔子虽罕言仁,但细读《论语》,夫子所言,前后实一也。与子贡相类,曾子一直谨慎勤勉用孔门学问自修,如“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病危时,也曾引用诗经中的《小雅・小f》语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虽然曾子引诗更多的是为了表达如《孝经》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含义,但是联系散见于各处的曾子之语,我们更能看到的是一个在修身成人道路上一直谨慎小心的曾子。当然儒家教人修身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人“慎独”,其旨是让人不困于心,不做“戚戚然”小人态。故而当后世以自己的方式洞悉了这条闻道的奥义后,他们在修己成人之路上愈行愈开阔,才会脱口说出“为人处世间,得见事无可疑处,多少快活”这一番话来。

二、独居以慎,相交以诚。

在《八佾》篇中,子夏以《卫风・硕人》篇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之语问于老师,老师用“绘事后素”之语答,即古人绘画之法先布五彩,再以粉白线条加以勾勒。没想到,子夏亦如子贡一般,举一隅而能以三隅返,由此及彼想到了“礼后乎”,“礼必以忠信为质,犹绘事必以粉素为先”。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孔门学问不同于诸子之处,孔子强调“复礼”,却并非如墨家一般确确然搬出了“明志天鬼”一说,用以恫吓下到百姓上至诸侯。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祭祀之礼是为感念先王先祖之德,故而当林放问礼之本时,孔子说:“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即所谓“夫祭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丧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俭者物之质也,戚者心之诚也,故为礼之本”。于此可以看出,虽然孔子也说过“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这样的话,但是相较于外在的形式而言,孔子更重视的是礼之本,即在行礼时,人的内心之质是否也与外在行礼之文相符合,如不符合,就会错把“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中的“玉帛”当成是“礼”之“本”,而将“诚”置乎末端。所谓“诚”,除了与礼相关,它还与仁心相系。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何为忠?何为恕?朱子解释的极好:“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诚如子贡所云:“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以待己之心待人,方可谓之诚,而诚的前提就是“慎独”。《中庸》:“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所谓慎独,就是毋自欺也,所以孔子病危之时,子路使门人为臣,来为孔子治丧时,孔子说出“吾谁欺,欺天乎”这样的话。不自欺欺人,秉心以诚,事人以诚,是孔子对自己也是对门人的期望。当我们看到后学子思编著的《中庸》里的“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这样的话,才会明白孔门一脉相传者之为何,也才明了为何时代在变,而儒家文化中很多精华还一直具有适应性。

三、以行践知,知行结合。

在《论语》中,有三处直接谈到过学诗的重要性,一处为孔子教其子孔鲤学诗时说:“不学诗,无以立。”一处为夫子自道:“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一处为学诗后若:“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综合三处夫子论诗,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在诗教上注重两点:一是需下功夫研读《诗经》,因为读诗的过程,不仅是一个不断累积人文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养心及了解社会的过程;二是不能只满足于能诵诗,更要知行结合,居于一国可“事君”,出使他国亦可“专对”。而所谓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则更包含了孔子对其弟子的期待。依钱穆先生所言:“故学于《诗》,对天地间鸟兽草木之名能多熟识,此小言之。若大言之,则俯仰之间,万物一体,鸢飞鱼跃,到无不在……孔子教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者,乃所以广大其心,道达于仁。”这种对于天地万物的深切关爱之心,其实已经是儒学“仁”的理想的泛化了,这与后来屡屡被二程所称道的张载在《西铭》中提出的“民胞物与”的仁者情怀是相通的。于此可知无怪乎弟子慨叹“夫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因达于“仁”对一个人的要求太高了,甚至孔子自己都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至于诗的作用,孔子则以“兴观群怨”概括。简而言之,“兴”体现了《诗经》由物及道、由景及情的启发作用,“观”表达了诗歌的认识省察作用,“群”和“怨”则表达了诗歌的政治伦理和人伦教化作用。由此可见,孔子对以《诗》来教导孔门弟子的良苦用心:一个合格的孔门弟子,除了文质彬彬,还要有所止、有所为,即对社会有所担当,而非去做高蹈遁世的隐者。虽然孔子也说过“邦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但他从未真正放弃一个仁者所应承担的使命和责任。正因如此,当子路告诉石门的守门人,自己的是从孔子那里过来时,守门人第一反应就是:“是那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吗?”这与后来孟子的“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何其相似!而孔子也曾对其子伯鱼说:“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二南》之诗,适合乡乐中众人合唱之用,人若不能唱《二南》,就是一人独默于人群中,好似面墙而孤立。于此可见,孔子之道非是坐而论道,而是起而躬行。正因如此,当孔子诵“棠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斯远而”时,说:“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如果真心思念,何惧路途之遥远!进而引之,如果一个人真心向学,又怎会因行道之难,而轻言放弃呢?后来《中庸》也有:“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这种起而行之的态度无形中也开启了《大学》中“修齐治平”理想人格的实现途径,为后世儒生拾级而上提供了途径。

四、执两用中,过犹不及。

在《论语》中,孔子曾对《诗》有过两句评价:一为思无邪;一为评价《关雎》时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思无邪”出自《诗经・鲁颂・o》,曰:“思无邪,思马斯徂。”此诗以骏马善于行走、稳健直行的特点来颂扬鲁公崇奉先贤、品行无邪和治国有道之德,进而譬喻人能恪守先贤遗训,崇德守道,不为邪曲所动的道德意义。而后者则是对《关雎》中的主人公的赞扬,他虽然未能与朝夕慕念的淑女携手,但仍能“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痛苦”。联系陆机的《文赋》:“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孔子的评价充分表现了一名君子所应有的节制与风度。孔子曾在《论语・尧曰》说:“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诗教中的这种“中庸思想”在孔门学问中并非孤立的存在,它其实是孔子一直以来倡导的“礼”的思想的体现,而“礼”的思想的核心其实就是“正名”。关于正名,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上下各安其位;二是明于己份。因为儒门要培养的是“君子儒”,孔子在给弟子们传授学问时也是致力于培养可以能真正“弘道”的“士”。故而一个君子若真正了解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即便是乐于群,也只是会求和而不求同的。正如朱熹所言:“和而不流。”内心有仁,进退有度,外化为礼,自会在不经意中让人“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更不用说他会有“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乱,直而无礼绞”了。所以孔子《论语・卫灵公》曰:“放郑声。”并且自道.:“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这种种之故表面看来只是对诗句中情感的“过”进行批评,对语言中的“俗”进行雅化,实则包含了孔子通过“诗”中的“中庸”思想对“礼”的思想加以阐发的意图。《论语・颜渊》中关于培养仁心,克己复礼的四个条目即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明于此,我们再读孔子那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才会别有感悟。把孔门的“中庸”思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的就是《礼记》,诚如顾随先生所言:“如果说一部《礼记》皆讲外在的礼,那么唯《中庸》篇讲内在的思想,故读《礼记》不读《中庸》则只有躯壳而无灵魂。”“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和孔子在《论语》中通过“诗教”来阐发“中庸思想”一脉相承。在《礼记・中庸》中,作者正是通过事物内在两级关系、事物的常与变的关系、时间运行的观念上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中正”、“中和”、“执中达权”、“时中”、“中行”准则。而与《论语》中对中庸思想论述相比,《礼记・中庸》里所谈的“中庸”更具体,并且在要求上更严格,要求一个君子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中庸”来待己接物。于此我们也可看到,先秦的儒家思想在接引弟子时还是较为简明平易,操作性颇强,后来的儒家思想开始走上了一条“极高明”的道路,在理论上日趋精密,在体系上日趋宏大,故而《中庸》篇中也说:“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诗经》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并没有局限于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引诗入怀。因为他对《诗》熟知于心,所以才能在教学上与学生“同声相应”。所以对《诗》的解读,正是我们踏入孔门的一个途径,如此,就不难理解何以孔门一时桃李繁盛,而孔子的学说,也得以通过孔门后学流布天下,泽被后人。

散文思无邪则辨正简短篇八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跨越千年的历史阻隔,我仿佛再次听到了耳畔边想起的秦国士兵的震天呐喊与一同报效国家的誓死决心。

这便是诗经的魅力,没有过多的渲染,没有过分的修辞,一幅惨烈艰苦的`战斗场面便被刻画的淋漓尽致。仅三言两语,就将秦人不苟且偷生,而是奋起勇敢对敌的爱国情怀表露的一清二楚。

战争,中国文学史中最不缺的一种宏大场面。可虽多,却不尽好,而我独爱这一篇《无衣》,这是出征前士兵互相鼓励之言,更是他们面对强敌的勇敢宣言。即使环境再艰苦,甚至没有一件完好无损的衣服又如何?我同战友共穿一件便罢。君主命我们抗击戎敌,保家卫国,我便勇往无前,无所畏惧!只要你我同心协力,再强的劲敌也将被我们攻克!这种由诗中读出的战斗场面,如同从字里行间迸发出来,填满了我的内心。在那一刻,仿佛我就是那个征战在外的秦国士兵,国之生死存亡,家之和睦兴衰,朋之相见离别,田之丰硕荒芜都同时涌入我心间。顿时,我迟疑了,我不知是否应用生命的光辉去点亮那死亡的圣火,更不知是否应舍弃自己的一切去报效祖国。但是,他们没有,他们顶着生活的巨压,毫无顾及地踏上那片注定没有归路的沙场,一次又一次地奏响生命的赞歌。

正是这首满满爱国的《无衣》,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流进鲜血只为国家的一丝胜利的人们的真情告白。那时秦人的团结勇敢,舍身忘死的拼搏精神,即使是千年的今天,这首可歌可泣的诗还是能唤起我们内心中的一丝激动。曾有人这样评价它:“英壮豪迈,非唐人出塞诗所及。”它不仅是《诗经》中的一段佳话,还是那些永埋入地下的勇士们的永远回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