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历史故事与人生哲理短文(模板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6:25:44 页码:10
最新历史故事与人生哲理短文(模板11篇)
2023-11-18 06:25:44    小编:ZTFB

涵盖除已列分类之外的内容。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实用技巧和方法,希望能提升大家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历史故事与人生哲理短文篇一

用不着把年轻的心灵装点得沉重。表面上的沧桑,外在的'严肃,并不能让你上升为哲人;离开所有的朋友,你有的只能是孤单的背影。既然现在的我还不能变得深刻,那么,我就让自己变得轻松。哭丧着脸的人,怎能听清花开的响声;伪装自己的人,又怎能听懂蛙鸣一片里的激动。

用不着为一次小小的挫折而痛哭流涕。人生本来就充满坎坷,没有创伤的珍珠贝,怎会有闪烁迷人的晶莹。跌几次跤,摔几次跟头,是经常的事。如果在一条阴沟里都翻了船,你的人生一定苍白,绝对不会生动。如果败了,我可以从头再来,如果胜了,我可以把脚下的基石夯硬。

用不着把一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千古绝唱反复品味出苦涩而徒自悲伤。我生命的指针处在八九点钟,正是旭日东升的美好时刻,只要我努力地前行,世界的各个角落都会看到我的身影。这个世界,我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儿寒冷,但我愿用自己微薄的力量,送给每个感到凉意的朋友一份温暖、一缕光明。

人生犹如一首歌,音调高低起伏,旋律抑扬顿挫;人生仿佛一本书,写满了酸甜苦辣,记录着喜怒哀乐;人生就像一局棋,布满了危险,也撒遍了机遇;人生恰似一条路,有山重水复的坎坷,也有柳暗花明的坦途;人生如同一条河,有时九曲回肠,有时一泻千里。

历史是现实的镜子。现实应该在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避免过去的坎坷和不平的重现。别人是自己的镜子,自己应该在别人成功与失败的教训中避免不幸的重现。

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种子,需要你去播种,培育;理想不是壮美的画卷,而是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描绘,渲染;理想不是葱茏的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你去开垦,改造。

愚蠢的妥协调和是小人的伎俩,它为渺小的政治家、哲学家所崇拜。我们今天应该确凿地说出今天的想法,明天则应确凿地说出明天的意见,即使它与今天之见截然相悖。

人往往懦弱而爱抱歉:他不敢直说“我想”“我是”,而是援引一些圣人智者的话语;面对一片草叶或一朵玫瑰,他也会抱愧负疚。他或为向往所耽,或为追忆所累。其实,美德与生命力之由来,了无规矩,殊不可知;你何必窥人轨辙,看人模样,听人命令——你的行为,你的思想、品格应全然新异。

嫉妒乃无知,模仿即自杀;无论身居祸福,均自我主宰;蕴藏于人身上的潜力是无穷的,它能胜任什么事情,别人无法知晓,若不动手尝试,他对自己的这种能力就一直蒙昧不察。

读书人的命运在外人看来是崇高的,在读书人自己看来是凄凉的,在某些有权位的人看来,读书是消遣,消遣就可有可无,有所谓也无所谓。所以,只有读书人自己才能体会其中的甘苦。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候,只是永远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所以,在你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

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高兴,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手中那串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不过事实上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人生虽然只有几十年,却决不是梦一样幻灭,只要追求真理,便得永生。人生不是燃烧的蜡烛,而是举着的火炬,我们必须把它燃烧得光明炽热,传给下一代的人。

历史故事与人生哲理短文篇二

林冲被高太尉陷害刺配沧州。在野猪林,董超和薛霸受陆虞侯的指使,要趁机结果了林冲的性命。就在薛霸举起水火棍,往林冲的脑袋劈下来的刹那,松树背后突然雷鸣似地喊了一声,一条禅杖飞了过来。随后,花和尚鲁智深便跳将出来,吓得董薛二人大气不敢出。鲁智深扯出戒刀,割断捆绑林冲的绳子之后,开口便是一句:“兄弟,洒家忧得你好苦。”

从世俗的层面讲,鲁智深根本犯不上冒死去救林冲。因为,他们不过是几面之缘。第一次见面,是鲁智深在大相国寺为一伙泼皮无赖们耍禅杖,被墙外的林冲看见,他不由得赞了一句:“端的使得好!”再后来,就是鲁智深陪着林冲喝过几回闷酒。也就是说,他们之间除了英雄间的惺惺相惜,根本谈不上交情。

倒是陆虞侯这厮,怎么也让人想不到他会害了林冲。他俩是什么交情呢?富安第一次向高衙内介绍时说:“陆虞侯陆谦,他和林冲最好。”那么,林冲怎么评价他们的关系呢?火烧草料场后,林冲一脚踏住陆虞侯的胸脯,一手拔出刀来,搁在他的脸上,骂道:“奸贼,我自幼与你相交,今日倒来害我!”你瞧瞧,原来,这陆虞侯打小就跟林冲好得一塌糊涂。

——最好的哥儿们,下了最狠的毒手。

再说说卢俊义。他被吴用诓骗到梁山,小住了一阵子。回来后,就被梁中书抓进了大牢。

管牢的节级(牢头)是一个叫蔡福的人,在打过卢俊义三十杀威棒之后,准备回家一趟。他刚出门,墙下转过一个人来,手里提着个饭罐,面带忧容,蔡福认得是浪子燕青。蔡福问:“燕小乙哥,你做什么?”燕青跪下,眼里噙着泪花,说:“节级哥哥,我家主人卢员外吃屈官司,这是小人在城外讨得半罐子饭,烦请节级哥哥做个方便,送饭与他吃。”

其时,卢俊义已众叛亲离。管家李固在官府那里告了他,说他投奔了梁山,不但趁机吞了他的万贯家产,而且还跟他的娘子贾氏做成了一路——也就是说,媳妇也背叛了他。唯有燕青不肯与他们“同流合污”,结果被赶了出来,流落街头,成了乞丐。

然而,在卢俊义人生最恓惶的时候,只有这个乞丐还想着他。

若论李固和燕青,卢俊义都有恩于他们。李固原本是东京人氏,来大名府投奔人不着,差点冻死,正是卢员外救了他。燕青呢,自幼父母双亡,是卢员外把他养大。当然了,卢俊义对李固最厚,让他当了整个大家族的总管。

所以,卢俊义从梁山回来的路上,当燕青把李固和他媳妇促成苟且一事讲出来后,卢俊义是一百个不相信。他“一脚踢倒燕青”,说“李固有几颗头,也不敢做恁般勾当”。

然而,人生常常开人生观的玩笑。你相信谁,有时候,最后就要害在谁手里。这还不算完,李固生怕卢俊义不死,先是买通了蔡福,希望在牢里就把卢俊义给结果了。事情没有成功,见卢俊义要刺配到沙门岛,李固又买通董超薛霸,希望在押解的路上杀了卢俊义。

如出一辙的是,还是在一处树林里,薛霸举起水火棍,往卢员外的脑门上就劈下来。就在这时,一支快箭射来,正中薛霸心窝,接着,又一支箭,射中了董超的脖项,要了两个贼差人的性命。你道救了卢俊义的是谁?又是燕青。卢俊义睁开眼,看到燕青之后说:“小乙(燕青),莫不是魂魄与你相见么?”一声“小乙”,泪如雨下。曾经前呼后拥声名显赫于河北大名府的大财主卢员外,到最后,身边冷清得,只剩下燕青燕小乙一个人了。

这个世界,最照得见冷暖的是人心。你得势的时候,哗啦啦身边聚着一帮人,你失势了之后,那些平素阿谀奉承嘘寒问暖的人,一下子便作鸟兽散。甚至,有的还要在你的身上踹上一脚。那个最亲近的人,你本以为最可靠,结果就是这个人靠不住。相反,那个离你远远的,平时有一搭无一搭的人,却在最关键的时候帮了你。

砖儿何厚,瓦儿何薄?问世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扑朔迷离的人心,不到落魄处,真是看不清。问题是,等你看透了看清了,当好人坏人水落石出,当人性美丑尘埃落定,你的人生已经为此付出了太多太多。

晏婴是春秋时著名政治家,可他在齐景公即位之初,并没有得到重用,只是派他去治理东阿。虽然来到的只是一个小地方,但晏婴很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所以工作起来十分卖力,起早贪黑,一干就是三年。没想到,有一天,齐景公突然召他入朝,拿出一大堆举报信,责备他说:“你看,我几乎天天接到反映你胡作非为的信,你说说看,这是怎么回事?”

晏婴没有为自己辩解,上前谢罪说:“臣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请再给臣一次机会,让臣重新治理东阿,三年后臣保证让您听到赞誉的话。”

晏婴的态度让齐景公很满意,于是同意给他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三年之后,齐景公再次召见了晏婴,这回他的脸上布满了笑容,高兴地说:“我现在耳朵里听到的,都是对你的赞扬之声,知错能改,不失良臣。”说完,下令重赏晏婴。

然而,晏婴说什么也不肯接受奖赏。齐景公很奇怪,问他说:“有过则罚,有功则赏,奖赏是你应得的,为什么不肯接受呢?”

晏婴回答说:“臣三年前治理东阿,尽心竭力,秉公办事,得罪了许多达官贵人。这些反对臣的人一齐散布臣的谣言,大王听后自然对臣不满意。而后三年,臣便反其道而行之,那些原来说臣坏话的人,自然开始夸奖臣了。臣以为,前三年治理东阿,大王本应奖励臣,反而要惩罚臣;后三年大王应惩罚臣,结果却要奖励臣,所以臣实在不敢接受。”

齐景公一听,恍然大悟,知道是自己错怪了晏婴。晏婴进谏的方式,更让齐景公感叹,于是他把晏婴留在身边,用之为相,齐国由此大治。

北宋熙宁年间,名臣范仲淹的儿子范尧夫任职庆州(今甘肃庆阳)。

有一天,范尧夫坐轿在街上行走时,突然几个遭押解的囚犯拦轿喊冤,他很奇怪,就把他们带到了衙门。细问之下才知道,这几个都是羌人,曾在环州(今甘肃庆阳环县)种古手下做事,种古有违法之事,他们几个是知情人,为了避罪,种古来了个先下手为强,将他们以强盗罪名逮捕,判决后流放南方。

照理说范尧夫犯不上蹚这浑水,一来环州并不在他的管辖范围内,二来种古是名将种世衡的儿子,种世衡是他父亲范仲淹的老部下,两家可谓世交。然而正直的他还是向朝廷检举了此事。

种古闻讯大怒,立刻也举报范尧夫未经中央批准,私自开仓放粮,收买人心。果然,皇帝亲自下诏,派出御史坐镇宁州(今甘肃庆阳宁县),调查审理他们各自的问题。案子很快就审清,种古以诬陷罪流放远方,但范尧夫也遭到贬职,调往偏僻的地方。

范尧夫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登上宰相之位。因为有过去的梁子,人们都以为种古倒霉的日子到了,可令人们想不到的是,范尧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推荐种古为永兴军路钤辖,并任隰州(今山西隰县)知州。

面对人们质疑的眼光,范纯仁解释说:“种古天性不错,当初他应当以他父亲的军功授官,他却推让给了弟弟,有‘小隐君’之称。种古也很有军事才能,在抵御羌族入侵中立有战功。他虽然犯过错误,但不能一棍子打死,应该给他改过的机会。至于他与我个人的恩怨,我时常反省自己,先辈与种氏上世有很深的情谊,如今引起种氏子孙讼告,是因为我不肖,哪儿用去讨论其中的是非曲直啊!”

后来,种古得知事情的原委,十分惭愧,写信向范纯仁道歉,范、种两家和好如初。

面对别人的误解,与其争辩,莫如道歉。与人发生冲突或摩擦时,要有一种“怪我咯”的心态,凡事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拿别人当借口。为别人的过错道歉,不仅是一种精神境界,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一天,颜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饭,饭快煮熟时,孔子看到颜回掀起锅盖,抓些白饭往嘴里塞,孔子当时装作没看见,也不去责问。

饭煮好后,颜回请孔子进食,孔子假装若有所思地说:“我刚才梦到祖先来找我,我想把干净还没人吃过的米饭,先拿来祭祖先吧!”

颜回顿时慌张起来说:“不可以的,这锅饭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孔子问:为什么?

颜回涨红脸,嗫嗫地说:“刚才在煮饭时,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锅里,染灰的白饭丢了太可惜,只好抓起来先吃了,我不是故意把饭吃了。”

孔子听了,恍然大悟,对自己的观察错误,反而愧疚,抱歉地说:“我平常对颜回已最信任,但仍然还会怀疑他,可见我们内心是最难确定稳定的。弟子们大家记下这件事,要了解一个人,还真是不容易啊!”

所谓知人难,相知相惜更难。逢事必从上下、左右、前后各个角度来认识辨知,我们主观的了解观察,只是真相的千分之一,单一角度判断,是不能达到全方位的观照的!

大多数的人根本不了解对方的立场与困难的时候,就已经给了对方下评语了,更何况是在有利益冲突下的场合。

现今的人们拥有高学历高知识,却往往过度仰赖高知识,而忘了让自己在智慧上成长。

很多事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要客观地跳出成见,才有机会接近真相。

连孔圣人也会对自己最信任的弟子起疑心,更何况我们呢?

孔圣人可以当下就用智慧,轻易了解真相,消除误会,可是我们呢?

有多少人,因为自己的“亲眼所见”,从此耿耿于怀,甚至怀恨在心……可悲的是,到死都不知道,其实是自己“看错了”?!

两个人交流时,其实是6个人在交流:你以为的你,你以为的他,真正的你;他以为的他,他以为的你,真正的他。

你想,这里边会有多少误会,会有多少误解?

你总在和“你以为的他”交流,你知道“真正的他”的想法吗?

你曾经多少次误解了你的家人、朋友和同事?

生活中,我们常常打败别人,却很难战胜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那颗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去了不该去、不能去的草原。心丢了,“我”也就不复存在了,成了形同虚设的行尸走肉。

那么,该怎样让自己拥有一颗积极、进取、乐观的心呢?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为心灵设置一个节制的闸。有了它,欲望和非分之想的洪水就能够被挡在心门之外,人才会变得宁静。只有心静了,我们才能有正确的想法和愿望,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没有节制,心往往盛了不该盛的东西,比如忌妒、贪婪、仇恨等,而这些正是噩运的种子。秦国的太医李醯自知医术不如扁鹊,于是派人杀了他。可是到现在,天下谈论诊脉的人还是遵从扁鹊的理论和实践。其实忌妒之心人人都有,如果李醯能化忌妒为动力,发愤提高自己,那么他就有可能迎头赶上甚至超过别人,从而真正地改变命运。

没有节制,常常丢了自己。晋献公想向虞国借路去讨伐虢国,荀息建议晋献公用最好的宝玉和良马贿赂虞国君主,向他要求借路。晋献公说:“假如他接受我的礼物又不借路,怎么办?”荀息说:“他不借路,必不敢接受我们的礼物。”晋献公说:“好吧。”就让荀息带着两样宝贝去贿赂虞公,向他借路。虞公见良马和宝玉如此大礼,大喜之余,就打算答应借路。宫之奇劝谏说:“不能答应。虞有虢,好比车两边有护木,护木依靠车子,车子也依靠护木,虞虢两国的地理形势正是这样。假如借路给他们,那么虢国早上灭亡,虞国晚上就要跟着灭亡了……”虞公不听,坚持借路给晋国。荀息讨伐虢国取得了胜利,三年后又发兵打败了虞国……可见,虞公心里没有设置节制这个闸,因此丢了自己和江山。

浅水大鱼不游,浅土大木不长。要想恰如其分地做到节制,就离不开很高的修养、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习惯,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很好地为心灵设置这个闸,让它挡住欲望、贪念、丑陋、邪恶……让心灵装满人间真情,装满人间美好。

清同治十年,在南洋经商的张弼士参加了法国领事馆举办的一个酒会。当时,来了不少贵宾,工作人员端来了法兰西上等葡萄酒。张弼士拿起酒杯,轻轻啜了一小口,细细品味,香甜爽口,一股绵绵的习习酒香在口中久久不能散去。贵宾们端着酒杯,都久久不愿放下。

法国领事见状,说出了一段有趣的往事。

那是咸丰年间,他随英法联军进驻烟台,因无葡萄酒相伴,感觉分外枯燥无味。这时,有人来报告说,在附近的山中,发现了大片大片的野生葡萄林。士兵们欢呼雀跃,他们采回野生葡萄,并用自制的小型制酒机来榨汁酿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用野生葡萄酿造的葡萄酒别有风味,令人陶醉。

法国领事讲这则逸事时,现场不少人听后只是笑笑而已。然而,张弼士却将法国领事的话牢牢记在心中,并且,一个宏大的构想逐渐清晰起来。张弼士来到烟台经过周密的考察和筹备后,张裕葡萄酒酿造公司便在烟台横空出世了。

如今,张裕葡萄酒的营业额已经高达数十亿元,名列中国葡萄酒业的榜首。烟台也被国际葡萄酒局列为中国唯一一座国际葡萄酒城。

有时,别人一句不经意的玩笑话就会蕴含着巨大商机。如果,当时张弼士听后只是把它当成一句玩笑话并哈哈一笑,那么,我们今天就很难在烟台看到张裕葡萄酒的辉煌了。

齐景公很喜欢穿紫色衣服,宫人纷纷效仿,于是每天皇宫紫霞漫天。很快,紫色成为一种时尚,蔓延到了民间。上到士大夫下到平民百姓,举国上下都开始穿紫衣,结果导致紫色布料价格飞涨,一匹紫色布的价格超过五匹素色布的价格,紫衣成了一种奢侈消费。齐景公深以为忧,便发布了命令,禁止老百姓再穿紫色衣服,违者重罚。可一年下来,处罚的人倒是不少,但穿紫衣的风气丝毫不见扭转。

有一天,齐景公向贤相晏婴求教,晏婴说:“大王喜欢穿紫色衣服,下面自然有人效仿,怎么制止得住呢?如果大王您不穿紫衣,并且厌恶穿紫衣的人,不用制止,穿紫衣的人就会变少。”

第二天上朝,齐景公果然换上了素色的衣服,然后对群臣说:“我非常讨厌紫色染料的气味。”有一个大臣近前奏事,他挥手说:“离我远点!我讨厌紫色染料的臭气。”结果当天所有的大臣都不再穿紫色衣服,没多久,整个齐国也找不到一个穿紫衣的人了。

古人说:“扬汤止沸,莫若去薪。”有些事情看似困难,但如果找到事情的根源,对症下药,就能事半功倍。头疼医脚,看似不相干,有时却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奇妙功效。

水可以飞。

程刚。

一位秀才几次参加科举考试均落榜,他心灰意冷,执意不再参加考试,这让家里人很着急。

一天,大师路过秀才家,家人急忙请求大师对秀才加以劝慰,化解他那颗冰冷的心,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大师来到秀才的房间,见秀才坐在火炉旁边发呆。他走上前,对秀才说:“学生为何不愿再科考?”“我几次科举不第,早已心灰意冷。”秀才对大师说。大师无言,环顾四周看见一盆水,便端起水对秀才说:“施主,我用生命担保,如果你能让水飞起来,我定会助你科举中第。”秀才眼前一亮,问大师的话可否当真,大师当场表示不是玩笑,秀才立即对大师说,明天告诉他最佳答案。

大师走后,秀才看着那盆水,思考整夜得到了几个答案。

第二天,大师又来,问秀才何以让水飞起来。秀才端起水盆洒向空中,水便飞了起来,可大师不认可这个答案。秀才又说把水装进水袋,然后挂在风筝上水便可飞起来……大师对这些答案都不满意,认为这些答案都不妥,水很快会掉下来。秀才彻底失望了,对大师说找不到最佳答案。

大师拉着他的手进到屋内,拿起水壶装了些水,然后钩旺炉火把水壶放在上面。不一会儿,水壶里的水开了起来,看着腾腾上升的水汽,大师笑着对秀才说:“学生你看,水已经飞起来了。”秀才顿时愣在了那里。

“对你来说,水飞起来是奇迹。但这个奇迹的发生,是有条件的,它的内心必须滚烫发热。你的科考之路也一样,必须始终保持一股热度,保持一颗滚烫的心,奇迹才能发生。”大师对秀才说。

秀才顿时明白了一切。

《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刘表的原配太太死了,大儿子叫刘琦,后娘对他不好,准备让自己的儿子继位。刘琦急死了,就请教他的叔叔刘备,刘备很高明,他说你问我们军师诸葛亮吧。

刘琦就问诸葛亮,诸葛亮听到就不答话,故意岔开,刘琦总讲不上话。后来刘琦就告诉诸葛亮,他说我有本绝版的好书,先生要不要看?我这是译述,差不多是这个意思。诸葛亮也是喜欢搞学问的,就跟他到楼上,诸葛亮一上去,刘琦就把楼梯抽掉,诸葛亮下不去了。刘琦立刻跪下,先生啊!这个时候一个外人都没有,你非教我不可。诸葛亮没有办法,他逃不了。但是,古人说的“疏不间亲”,夫妻吵架,兄弟之间有纷争,第三者绝不能讲话,讲话是最笨的事。

我有一个经验,年轻的时候很热情,有两夫妻刚刚结婚,他们都是我的朋友,结果两个人吵架,都向我埋怨对方。我想让他们两夫妻讲和,跟男的讲,你不要听她的,她就是脾气坏,然后告诉女的,我那个同学好讨厌,你不要理他,过一两天就好了。结果到了晚上,两夫妻就和好了,然后说某人讲你坏!那样啊!这样啊!弄得我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这个道理就是“疏不间亲”。

诸葛亮说,刘公子啊,你何苦逼我呢?疏不间亲,我没有办法。刘琦说,如今只有军师可以救我了。诸葛亮就讲历史上太子申生的事。春秋战国的典故你不知道吗?你向你父亲请求带兵外调嘛!部队归你掌握,又守了边疆,跟后娘离得远远的,不起冲突。等你父亲一过世,军权在你手里,你爱怎么干就怎么干。诸葛亮只好讲历史故事,刘琦就懂了。

我昨天讲一个同学,“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常常看到年轻人,有人把公司里的事跟他一谈,他出了很多主意,这就是没有受过好的教育的缘故,你又不是那个公司里的职员,不知道内情,又不曾参与过。譬如刚才有人提出来,我们楼上有大法会,方丈亲自主持,很庄严肃穆,但是你晓得吗,昨天夜里,他们为了布置这个会场,到早晨六点钟才睡觉。你没有参与过就不晓得多么辛苦,就不知道内情。所以由这个道理就要推及天下一切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绝对不随便讲话,因为你不懂别人的辛苦,固然你是好意,但这是做人做事的分寸。

600多年前,军事家、政治家刘伯温写了一篇寓言,名字叫《工之侨为琴》。

文章的大意是:工之侨得到了一块上好的桐木,制作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后弹奏起来,声音宛如金玉,悦耳动听。他认为这是天底下最好的琴,就把它献给了主管礼乐的官府。乐官让最有名的乐师鉴定,乐师说:“这琴不古老。”官府不要,就把琴退还了回来。

回到家,工之侨让漆匠把琴身漆上残缺不全的花纹,让刻工在琴上雕刻上古代款式的图案,然后装进匣子埋进土里。一年后,工之侨把琴挖了出来,抱着到了集市上卖。有个路过的大官看到了这琴,用100两黄金买下,献给了朝廷。乐官们传递着观赏,一个个赞不绝口:“这琴真是稀世珍宝啊!”

琴还是那把琴,只不过做了些手脚,乐官就是非不辨了。

600多年后的今天,工之侨的故事还在延续。

在某瓷都,陶瓷艺人制作了一些仿古花瓶对外出售。花瓶虽然制作精良,造型美观,但却很少有人问津。一个买家对陶瓷艺人说:“你这些玩意儿是仿品,不是古董,若是古董就值钱了。”

听了买家的话,陶瓷艺人动起了心思。此后,他专门研究“做旧”,就是经过几道工序,把刚出炉的瓷器做得像几百甚至千年之前的“古董”一样。结果,价格飙升,每件都卖到了几十万上百万元不等。

前后不同的是,600年前的工之侨,面对乐官的是非不辨,他选择了悲愤离去,隐入山林,不知所终;600年后的那个陶瓷艺人仍然乐此不疲,制假造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土里埋的,海底沉的,都能做得惟妙惟肖。

假象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假象迷惑和蒙蔽,不辨真伪。把假的当成真的,那就可悲了。不仅是个人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借用工之侨的话说:“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这话的寓意值得人们深思。

人这一辈子,均难逃被备胎的命运——孙权都称帝了,还是有很多人把他当备胎。

辛弃疾有词曰:“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而曹操根本不让孙权参与“调胎”。原因很清楚,在曹操的心目中,孙权被备胎了。实际上,在《三国演义》中,除了曹操外,把孙权当备胎的,还大有人在。

诸葛亮在《隆中对》里说道:“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可以为“援”的,不是备胎又是什么?真佩服诸葛亮那么年轻就认识到孙权的备胎价值。

鲁肃也算一个。周瑜去请他之前,曾对孙权说:“其(鲁肃)友刘子扬欲约彼往巢湖投郑宝,肃尚踌躇未往。今主公可速召之。”待周瑜登门,鲁肃的说法变成了“近刘子扬约某往巢湖,某将就之”。周瑜稍一劝说,鲁肃随即又“从其言,遂同周瑜来见孙权”。这种故作矜持、半推半就的做派,分明是早把孙权当备胎了。

孙权曾被许多人备胎,他也是心甘情愿的,表现出了很好的修养。他深谋远虑,做了许多事,“乘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使得东吴最终一战定乾坤,完成了“竟长江所极而据守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战略。

被备胎,是命运;有备胎,却是智慧。孙权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在《十七史商榷》里,清代史学家王鸣盛这么形容孙权:“称臣事魏已久,及黄武元年春大破蜀,刘备奔走,势愈强盛,则魏欲与盟而不受,九月魏兵来征,又卑辞上书求自改悔,乞寄命交州乃随,又改年临江拒守,彼此互有杀伤,不分胜负。十二月又通聘于蜀,乃既和于蜀,又不绝于魏,且业已改元而仍称吴王。五年令曰北虏缩窜,方外无事,乃益务农亩,称帝之举,直隐忍以至魏明帝太和三年,而后发,反覆倾危,惟利是视,用柔胜刚,阴谋狡猾,史评以勾践相比,非虚语也。”

一觉醒来,天下人都成了孙权的备胎,随用随取,随用随弃。

赤壁之战前,孙权从周瑜荐,接纳了鲁肃,遂有了用鲁肃替代周瑜的意思。经过彻夜长谈,他更倾向于鲁肃所主张的“缓图”,而周瑜恰恰就是一位不惜壮士断腕的急图分子,得有备胎才安全。曹操带兵几十万,破荆州,下江陵,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他派鲁肃去联合刘备,“共治曹操”。在周瑜当夜请战时,孙权说:“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原来他早有准备,选了三万个备胎在那放着呢!

孙权在举贤任能方面非常具有备胎智慧。他不像孙策那样好逞个人英雄,且长期倚重张昭和周瑜;他会根据局势的变化及时换人“调胎”,如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之间的互相替补,都发挥了不错的时效性。

赤壁之战后,曹操约孙权夹攻关羽以夺荆州,孙权采纳诸葛瑾的建议,派人去荆州说媒,欲聘关羽的女儿做儿媳。孙权的考虑是:“若云长肯许,即与云长计议共破曹操;若云长不肯,然后助曹取荆州。”关二爷非常荣幸地被孙权备胎。

诸葛亮也被孙权当作备胎。他拼了老命,多次出祁山与曹魏打得天昏地暗,而孙权拥有几十万大军却坐观诸葛成败,连近在咫尺的淮南也没有认真组织过几次进攻。司马懿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因此他对魏明帝说不需防吴,只需防蜀。

孙权的备胎与被备胎,就好比我们今天去喝咖啡,或是被人请,或是请别人,均无法改变咖啡本来的苦味儿,想要味觉上甜一点,得自己动手加些方糖。这就有了主动经营的意思,而最好的经营是经营自己。有备胎,是经营自己的短处,有备才无患,从而实现自己的增值;被备胎,是经营自己的长处。没有不合格的备胎,只有不合格的思想。人在旅途,犹如车行路上,不能学曹操的心黑和刘备的脸厚,但可学孙权的备胎智慧。

《庄子·外物》有一则寓言,讲的是宋元君与白龟的故事,最后还让孔子上场做了个评论:

宋元君半夜梦到有人披头散发,在侧门边窥视,并且说:“我来自名为宰路的深渊,被清江之神派往河伯那里去,但是渔夫余且捉住了我。”元君醒来,叫人占卜此梦,卜者说:“这是神龟啊。”元君说:“有叫余且的渔夫吗?”左右的人说:“有。”国君说:“命令余且来朝见。”第二天,余且入朝。元君问:“你捕到了什么?”余且说:“我网住了一只白龟,直径有五尺长。”元君说:“把你的龟献上来。”

白龟献上之后,元君又想杀它,又想养它,心中犹豫不决,叫人来占卜,卜者说:“杀龟用来占卜,吉利。”于是,元君命人挖去龟肉,用龟甲占卜,七十二次都没有失误。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就说:“神龟能够托梦给宋元君,却不能避开余且的渔网。它的智巧能够占卜七十二次没有失误,却不能避开挖肉的祸患。这样看来,智巧有穷尽之时,神妙有不及之处。即使有最高的智巧,也避不开万人的谋害……”

孔子的评论中,让人闻之心惊的是“虽有至知,万人谋之”一语。武侠小说中,没有人可以独自对付武林同盟的人海战术。不论你如何聪明,“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何况是万人共同对付你?若想躲过这样的灾难,显然需要大智巧。

所谓大智巧,至少要从提高自我修养着手。《庄子·徐无鬼》记载了一只灵巧猴子的故事,可以作为借鉴:

吴王一行人渡过长江,登上一座猴山。群猴看见人来,都惊慌地跑开,逃到丛林中。这时,有一只猴子,从容地攀着树枝跳跃,在吴王面前卖弄灵巧的身手。吴王射它,它敏捷地接住来箭。吴王命令左右军士一起迅速连发数箭,它就中箭摔下树而死。吴王回头对他的朋友颜不疑说:“这只猴子自以为灵巧,仗着身手敏捷来傲视我,才会落到这样的下场。要引以为戒啊!不要以骄傲的态度对待人啊!”颜不疑就去拜董梧为师,去除骄傲的态度,摒弃享乐,谢绝荣华,三年之后,国人都称赞他。

以上这段故事中的猴子,确实本领高强,但是奈何万箭齐发,无所遁逃,以致死于非命。猴子只有小智巧,那么人呢?吴王最后对颜不疑说的话,显然有警示意味,而颜不疑也立即决定消解自己骄傲的态度,拜师修炼去了。

古代国家设有卜人,是专门负责占卜的官。占卜的方法之一是使用《周易》占卜。《周易》以六十四卦与三百八十四爻来代表人间的各种复杂处境,并且为每一个卦与爻写下卦辞、爻辞,说明其吉凶悔吝。这一套占卦系统有其灵验之处,但是归结其原理则是强调修德的重要。理由是:有欲望,才会有得失;有得失,才会有吉凶。如果降低欲望,就可以消解得失之心,然后也就不会受制于吉凶之说了。”

譬如,“止谤莫如自修”就是一句很好的话。修养到了一定程度时,自然可以逢凶化吉,正如“谦”卦代表谦虚,其六爻“非吉则利”。反之,若无任何修养,则难免招来别人的图谋与敌视,此时命运就不堪设想了。

《逍遥游》一开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开篇即给我们说“大”。接下来,大鹏(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冥灵(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大椿(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彭祖(以久特闻),宋荣子(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连绵出场,都是大人大物大境界,弄得我们滚滚红尘中的小人物目眩神迷,妒羡不已。

可能是为了安慰我们,也可能是为了让渺小的我们也能找到自己的群体,与之相对,庄子也给我们展示了一系列“小”的人物:蜩与学鸠,狠命一跃才能飞上檀树和榆树树梢;斥鴳,攒足力量拼命一搏也不过飞上数仞之高。朝生暮死的菌,春生夏死的虫,还有,那些因为博取了富贵而自视甚高的人。

并且,有意思的是,这些“小”东西,无一不沾沾自喜,无一不自以为是地去嘲弄“大”。

于是,庄子感叹道: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就是小大之辩啊!

我们先来看看那些“小东西”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小”的: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还是“我”,我在此,他何必在彼?更可笑的是,甚至把自己在蓬蒿之间的飞翔当作飞翔的极致。

再看《秋水》篇中的河伯。秋水时至之时,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还是斤斤于一“己”之在。与斥鴳相似,它也以为天下的境界都在它的河里。

问题是,一只鸟在飞翔,但飞翔不在一只鸟那里;蓬蒿之间是空间,但空间不在蓬蒿之间;河里是水,但水不在一条河里;天地之间有井,但天地不在一口井里。

一个牙签,我们不会嘲笑它的小,人们用它剔牙时我们也不会笑。但是——当我们看到某人手执一根牙签,和手执大刀长矛的人对峙时,我们会掩口胡卢而笑。

我们是在笑那个使用牙签的人。

“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秋水》)这不是嘲笑管锥,是在嘲笑我们使用管锥的方式:管锥不能用于囊括天地。

所以,庄子不是在嘲笑“小”,而是在嘲笑用有限的“小”去判断无限的世界,嘲笑的不是“小之体”,而是“小之用”。庄子不会嘲笑我们知识的有限,但当他看到我们拿自己有限的知识去判别世界时,如同看到一个人拿着牙签自信地走上战场——庄子仁慈,他一定是无法忍住,才笑出声来的。

我们的错误,不是由于我们的无知,而是源于我们的已知;让我们迷失方向的,不是我们不知的东西,而是我们已知的东西;让我们失败的,不是那些被我们遗忘的东西,而是那些被我们当成成功法宝坚执不放的东西。

绊倒我们的,不是地面上“无”的`东西,而是那些“有”的东西。

我国古籍《吕氏春秋》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楚国边境城邑卑梁和吴国接壤。一天,吴国姑娘采桑叶时不小心踩了卑梁姑娘的脚。卑梁姑娘的家人随后来评理,吴国人非但没有好言赔礼,反而出言不逊:“小孩子做游戏受了点伤,你们还想来讹我们吗?”卑梁人很生气,争执之下打死了吴国人,吴国人纠集几十号人,杀了卑梁的那家人。卑梁的守城官大怒,发兵杀光吴国边境的老幼。吴王夷昧震怒,发兵把卑梁夷为平地。吴楚两国因此发生大战,后来吴国攻入了楚国都城郢都,将楚国灭亡。

这个真实可叹的历史悲剧说明一个道理:不经过大脑的冲动言行可能导致难以想象的后果,这就是如今我们常说的“蝴蝶效应”。所以,《管子?形势解》告诫我们“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一言一行都要深思熟虑。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脑中最古老的边缘系统主管情绪,而最晚进化来的大脑皮层主管认知。任何事情发生后,边缘系统会第一时间产生情绪反应,如恐惧、愤怒、喜悦等,约6秒钟后,大脑皮层才能做出认知处理。也就是说,冲动是原始人的行为,深思熟虑才是文明人该做的。原始和文明、冲动与理智之间只隔着6秒钟。因此,遇到让我们生气的事情,想发脾气或动手时,一定要控制住冲动,深呼吸6秒钟后,再选择应对之策,往往会得到更加理智和正确的决策。

每一句话都仔细思考之后再说,每一个行为都仔细权衡后再做,我们就会减少很多失误、后悔,也更加值得别人信赖。

中国人一向对“旷达者”推举得很高,什么是旷达呢?它的真涵义,一直不会了了。就字面上看:旷是器宇宽大,这是通晓事理,好像只要有学识、有器量的人就是旷达者啦,那就太浮泛。

最近我忽然想到:所谓旷达者,就是通晓事物人情在时间中的因果,把现在和将来合在一起看,或把现在和过去合在一起看。一般人见花开了就开心,见花谢了就皱眉,分成二景看。而旷达者是见到花开就想到花谢,合在一起看,就不生悲喜之心了。一般人见起高楼就来祝贺,见楼塌了就来慰吊,分成得失看。而旷达者是在废墟瓦砾上就想到当年楼台的华丽热闹,合成一幕看,就不生羡恶。所谓“才下手便想到究竟处”,把因果祸福叠映在一起,统为一观,这才是旷达。

从前有一位宰相,刚接下相印,一时贺客盈门。贵振天下,但他却在馆壁间题了两句诗:“霜松雪竹钟山寺,投老归欤寄此生!”在上台的时分就想着下台,在炙热的关头就想到雪淡。近年来也有一位“部长”,上任时不肯搬进豪华的“部长”公馆,仍住在他原来的小屋,别人都劝他乔迁。他却说:“搬进去的时候,前来主动帮忙的人簇拥着,固然神气,等下任要搬出来的时候,那冷清孤零的滋味不好受!”他真想得通。就像桃李芳浓的季节,多少游蜂,不必你召集都聚拢来了,等到花落的时候,也不必你遣散早就飞光哆!人的荣悴和花的开谢一样,能把现在和将来合在一起看透,那就很旷达了。

从前魏国有一位东门吴,他的独子死了,却不忧伤,旁人看不过去,责询他道:“你的爱子,天下不会有第二个,现在死了,却不忧苦,太没道理吧!”东门吴回答说:“我从前也没有儿子,那时候并不忧苦呀,现在儿子死了,不过回复到从前没儿子的时代一样。为什么要忧苦呢?”他是把现在和过去合在一道看透。所以也很旷达。

把时间延长,将因果祸福合叠在一起来透视,就可以看见一般人见不到的景象。塞翁失马是家喻户晓的典故,塞翁知道马失掉不一定是祸,马归来不一定是福,孩子骑马摔断腿又不一定是祸,等到战争戕害了许多从军的青少年,那摔断腿的孩子反而活着,竟成了福气。因此旷达的人,总有先见之明,不同于凡俗。许鲁斋有首诗说:“花谢花开,时去时来,福方慰眼,祸已成胎!”花谢的零落,是下一季芳浓的前奏;福气快眼的年代。大祸已经珠胎暗结啦!盈虚消长,祸福相倚,所以“得”不足慕,“失”不必哀,而陈抟所说“落便宜是得便宜”的哲学,就是从这道理中证明出来的。

庄子病危将死的时候,弟子刘之哭得很厉害,庄子告诉他说:“我现在死,虽然是比你先走,但百年后再生的时分,你却在我后头啦!得失难说,何必只贪跟前这片刻的便宜呢?”看破了生死关,庄子真是千古中最旷达的人了。

到某个地方做客,当地朋友少不了领着你参观这风景那名胜。末了,你要告辞,朋友却热情挽留,直说还有许多好地方没看完呢。你只好说:“留点遗憾,下次再来。”

确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要留点遗憾的。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说法:xx是“遗憾的艺术”。这个主语,可以替换很多词,比如摄影,比如影视,比如建筑等等,甚至可以说人生。“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事情总是难以十全十美,遗憾总是在所难免。

既然如此,我倒觉得,很多事情,在过程中尽管应当高标准去追求、去努力,但对于最终结果,不妨给一点“不求完美”的宽容。

还有的人,看到什么都想学,希望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做个“通才”,成为完美的全能者。于是,每天满怀激情,看到什么就学什么,整日忙得不亦乐乎。最后,多半是成了“万金油”。古往今来,从来就没有哪个人什么都懂,能够一个人包打天下。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仅不可能什么都懂,也没必要什么都懂。“一招鲜,吃遍天”,与其致力于做个全能者,不如把时间和精力集中起来,在某几个方面甚至一个方面钻研得更深。

完美主义者,其实更容易导致更大的不完美。任何事情都不能绝对化,现实当中,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淮南子》里有一句话:“夫待騕袅、飞兔而驾之,则世莫乘车;待西施、毛嫱而为配,则终身不家矣。”意思说的是,如果非要等到騕袅、飞兔这样的良马才来驾车,那世上的人就没车可坐了;如果非要等到西施、毛嫱这样的美女才来结婚,那就一辈子别想成家了。事实就是如此,脱离实际,把要求定得太高,最后多半是一事无成,失去了很多。

多一点对“不求完美”的宽容,反而能在同等的时间内多思考几个问题,多干几件实事。所以,追求“百分百”是好的,但也不妨把目标设定得更具体可行。这样的人生,或许会有更高的效率、更大的收获、更理想的结果。

在北宋时期,柳永词可以说是“天下咏之”。皇帝,宰相,和尚,太监,青楼女子,平民中都有他的粉丝。宋仁宗就是其中一个重量级的粉丝,每次喝酒总要听着柳永词,要不就觉得这酒喝得不尽兴。还有个开元寺的和尚法明,“每饮至大醉,惟唱柳永词”,十几年从未间断。

那个时代,人们虽然很喜欢柳永词,私下里经常读词、唱词,但从心里瞧不起词,觉得词和正统的诗文相比,低级庸俗,无非是卿卿我我,终归难登大雅之堂。于是,经常有人对柳永词冷嘲热讽。

一日,当时的诗人刘岑在京城相国寺聚餐,当着众人嘲笑柳永词。这时候,一个太监听到了,偏偏他是柳永词的骨灰级粉丝。他不声不响地走上前,递上笔墨纸砚,说:“既然阁下说柳永词如此不好,那就请你写一首好的吧。”刘岑顿时面红耳赤,无地自容。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著名作家亦舒的一句话:“不要站在地上向25楼吐口水。有些长期站在地上,得不到提拔又怨天尤人的人,看到别人比自己优秀,就心生嫉妒,继而不平,于是站在地上,抬起头,直骂25楼住客,结果往往是没玷污到别人,口水却落到了自己脸上。”

《世说新语》记载,桓温年轻时与殷浩齐名,常常有竞争之心。一日,桓温问:“你与我相比,如何?”殷浩答:“我和自己打交道已经很久,宁愿做我。”面对比自己优秀的人,只有让自己更优秀,才能做最好的自己。

孔子周游列国,在去楚国的路上,他看见树林里有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一粘一个准儿,就仿佛从地上拾取一样。孔子感到很奇怪,就向那个驼背老人请教其中的秘诀。驼背老人告诉孔子说,自己是通过在竿头累放丸子不坠落的方法来练习的。当竿头叠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粘蝉也就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了。驼背老人坦言,虽然天地很大,万物满目,但自己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决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关注,因而粘蝉屡屡成功。孔子对其赞叹道:“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这就是《庄子·达生》中记载的那个“佝偻者承蜩”的故事。庄子用故事告诉我们,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就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这不免让人想起斯各特·亚历山大的《犀牛的成功》一书。书中非常幽默地将成功比作培养犀牛的特性,因为“犀牛总是朝着一个目标义无反顾地向前冲”。作者风趣地写道:设想一下,如果全力追捕猎物的犀牛的注意力被突然分散,或者失去了明确的猎获目标,那么它就失去了速度和方向,猎物也会趁机逃掉,它就只能饿肚子了。

急躁必然乱心,从容才能生智。

遇到事情是应该急还是慢,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在外游乐的齐景公听说晏婴病重,危在旦夕,于是立刻下令急速返回。齐景公心急如焚,先是夺过车夫手里的缰绳亲自驾驭,可还是嫌马儿跑得太慢,后来干脆跳下车徒步向前奔跑,结果只能是欲速不达,成为笑谈。

曾国藩一生中也屡有急中失智走向极端的例子。据曾国藩弟子黎庶昌编著的《曾国藩年谱》以及《曾文正公全集》、《湘军志》等权威资料记载,曾国藩因与太平军作战受挫曾有五次自杀的经历。

不论是前世明君,还是后朝栋梁,都难逃急中失措的“俗套”。人的一生,遇急遇险在所难免,因此必须学会静下心来,坦然面对。急事、险境虽然多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法选择回避,但是遇急不急、泰然处之这倒是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全面修养做到的。曾国藩从急于事功而屡尝败绩,进而屡求一死了之,再到静下心来深刻反省寻求对策,屡败屡战而决不气馁,最终彻底改掉了急躁冒失的痼疾,成为一代中兴名臣。

急躁必然乱心,从容才能生智。有位富商为避战乱,化装成百姓,将一幅价值连城的名画藏在一把旧雨伞的伞柄里带回乡野老家。不料,途中在一个村庄歇息时雨伞不翼而飞。此时,富商不慌不忙,静下心来作了一番细察之后,发现随身携带的包裹依然完好无损,因此断定拿雨伞之人不是掌握伞柄秘密的专业盗贼,而是当地爱占小便宜的一介乡民。他于是决定在当地租住下来,做换伞生意:以旧换新,一文不添。果然,那把魂牵梦萦的旧伞很快送上门来了。富商的名画失而复得,靠的不是“急”,而是“智”,而这“智”则完全来自于冷静之后的“慢”思考。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一日千里,个个争先,唯恐失去任何出人头地的机会。大家都习惯了“急”,也认同了“急”,更是积极参与了“急”,唯独忽视了“慢”。可这“急”中没生出多少智慧,倒是生出了不少后悔。李开复被查出罹患淋巴癌之后表示:“在以往的职业生涯里,我坚持每天努力挤出3小时时间工作,和人比赛‘谁的睡眠更少’、‘谁能在凌晨里及时回复邮件’……现在冷静下来反思:这种以健康为代价的坚持,不一定是对的。”后悔莫及之情溢于言表。

当然,急中生智的情况还是有的,但它的前提是要有灵动的个性、淡定的心态和丰厚的积淀。急中生智之所以为人所津津乐道,就是因为它是灵感乍现、积累超常爆发所致,属于可遇不可求的幸运。

急中生智是超常态,急中失措才是常态,所以说很多事情都急不得,遇到急事应当慢下来。佛家早就告诉我们:静生慧,慧生觉,觉生定。遇事不急,处世不躁,智慧地面对困难、拥抱生活,这应当是人生永远的必修课。

“王爷,那送酒的家伙胆子太大了,竟然以水充酒,欺骗王爷,请王爷重重罚他!”被称为王爷的姓薛名仁贵,他让属下打开一坛一位故交送来的“美酒”后,那属下如此惊呼道。薛仁贵一看乐了,当即饮下三大碗,还说,味道好极了!

送“酒”的这位故交名叫王茂生。以前薛仁贵在穷得连衣食都无着落的时候,经常得到王茂生的接济。后来薛仁贵参军,在平辽时立下战功,被皇帝封为“平辽王”。封王后薛仁贵那可就是身价百倍了,前往王府来送礼的人络绎不绝,可这些礼都被薛仁贵一一谢绝了,他唯一收下的就是故友王茂生送来的“美酒”。

王茂生送的“美酒”实为清水,薛仁贵不但不恼,反倒很高兴,因为他知道王茂生是寒士一个,以水代酒实在也是一番美意,水中蕴含着浓浓的故情友谊,因此他感慨地说:“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之交淡如水”出自《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真正的朋友就像水一样透明清澈,真正的友谊没有任何的杂质。世事繁杂,人心浮沉,你得意时不要被门庭若市的假象所迷惑,因为阿谀谄媚者有之,虚伪赞颂者有之。得意时的门庭若市,往往会被失意时的门可罗雀所代替,因为小人以利交之,利尽则散。所以真正的友谊,不在你得意时赶热闹,也不在你失意时冷场。君子之交淡如水,可那份情谊,却如春风拂面,温暖人心。

君子之交淡如水,在巴金和沈从文的友谊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两人从相识到相知,一生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他们两人的出身、经历、气质以及艺术见解都迥然有异,在文坛上也分别有着不同的“圈子”。巴金崇敬鲁迅,而沈从文与鲁迅之间却有误解;沈从文与胡适、徐志摩、周作人等人有交谊,而巴金对这些人却是敬而远之;巴金曾写小说讽刺周作人,沈从文却写长文与他争论。这种现象一句古语可以解释:君子和而不同。正因为这两位是君子,他们不想也不会从对方处获取什么利益,所以他们的友谊才能像水一样源远流长,善始善终,让后人津津乐道。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以利益为链接的时代,种种的诱惑让人们走到了一起,但真正的君子,双方都能保持一定的距离,讲求原则,以义交之。这样,双方的心灵才会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对方又被对方吸引,友谊看似淡若水,实则深似海。

君子之交淡如水,真好!

古人说,“仁者乐山”,我不敢以“仁者”自居,但出生后取名就含有“山”字,冥冥之中,山与我,似乎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我总觉得,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血脉相通的。遥想两千多年前,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便觉山是人类的老师,它教人开阔眼界,神游八荒。试想,置身于秀山峻岭,侧耳有虫鸣鸟唱,松风阵阵,举目是浓绿滴翠,雾岚戏风。到得山顶,又觉天高地迥,万里风来,群峰皆伏于下,于是陶然悠然,顿生逸兴飞扬之感——山,可谓人的怡情之师。

时至秦朝,面对无情的逐客令,丞相李斯写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山,告诉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它正是这样,既接纳每一块奇石,也接纳平凡的泥土;既接纳参天大树,也接纳歪树残枝;既接纳百鸟歌唱,也接纳虎啸狼嚎。只要你来,山都无所嫌弃,平等相待,给你生存的空间,居住的自由。它兼容并包,厚德载物,拥有一个博大而宽厚的心,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耸入云霄的雄姿——山,可谓人的智慧之师。

到了宋代,一座褒禅山,让王安石更坚定了变法的决心:“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焉。”“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登山之路,崎岖难行,荆榛挡道,乱石嶙峋,高崖峭壁,横入苍暝。经千难,历万险,到得高处,蓦然云开日现,光芒万道,照彻雾海云天,“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名言,会强烈地撞击你的心扉。你明白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古训,强烈的进取精神由此迸发——山,可谓人的砺志之师。

游山之后,苏东坡把墨迹留在庐山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实,观山所得,还因内容而有别。试问,谁能说得清,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曾经寄情于山,有多少英雄豪杰曾经驻足于岭?他们或留下高雅的情致,或谱写血染的浩歌。欣赏他们笔走龙蛇的诗文,可感知其心迹志趣。察看他们残缺斑驳的遗迹,可以体悟历史的深远厚重——山,可谓人的博学之师。

南宋诗人杨万里写道:“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下山,翻过一座山梁,迎接我们的依然是山。伟人毛泽东年轻时就倡导“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登高山,入森林,可以强健体魄。行走山中,观猴猿竞攀岩,兔走狐追,鸦雀争食,人亦可萌生野性,欲大吼奔跑,展脚伸拳,摆脱平日里身心受到的种种束缚、压抑、扭曲,这时,清新有力的血液灌流全身,平日的委琐也随风而去。——山,可谓人的强身之师。

杨万里还写道:“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无论你的地位多高、名望多大,山决不会俯仰于你的地位和名望;你赞颂它也好,辱骂它也罢,山受赞誉不喜,临诽谤不戚,遭辱骂不怒,任凭风吹雨打,静看云卷云舒,一身正气,高挺身躯,用嶙峋的风骨,撑起一片蓝天。多少占山为王的英雄,如今在哪里?多少称雄一时的风流人物,如今在哪里?只有山,永远横空立世,昂然矗立,挺拔于天地之间,高标逸韵,卓尔不群,巍然独存!——山,还是人的刚毅稳重之师。

和山相比,人是何等渺小,人生又是何等短促啊!看山思人,以山为师,在与山的对话和交流中,我愿不断净化躁动的灵魂,感悟人生的真谛,让自己的生命如山。

历史故事与人生哲理短文篇三

人生似树,只有删除了遗憾与悔恨的繁枝蔓节,才有属于自己的天空。

有许多事,在你还不懂得珍惜之前已成旧事;有许多人,在你还来不及用心之前已成旧人。不管你是否察觉,生命都一直在前进。人生不售来回票,失去的便永远不再有。

朋友们,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这一生,有几个知己好友、你喜欢的人也喜欢你、你讨厌的人都伤不到你,能够到达这样的境界,已经很幸福了。

美好的人,并不是那么难遇到。难遇到的,是美好而且深爱我们的人。因为深爱,我们才得以享有体会进而理解他们的美好,他们的不为外人所知的美好。

我想所谓孤独,就是你面对的那个人,他的情绪和你自己的情绪,不在同一个频率。

时间并不会真的帮我们去解决什么问题,它只是会把原来怎么也想不通的问题,变得不再重要了。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可以不刚强,但一定不能懦弱。不刚强,人生也不过是平淡。若是懦弱,则属于一个人的气概尽失,气概失则气象尽,气象尽,即便百转千回,沉舟侧畔,过尽千帆,也只好一个人喑哑黯淡。

我只后悔一件事情,我后悔没有早一点遇上你,让你吃了很多苦,而我自己走了许多冤枉路。

我曾经爱过一个人。也因只爱过这么一个人,从此无论遇见谁,都变成了甲乙丙丁。

你在哪所城市,哼着哪首情歌,你剪了怎样的发型,你坐上了几路夜班车,你是在喝着冰可乐还是热冷饮,或许你正在接电话,或者手机已关机,我不知道你在哪里,却坚定的相信你我终会遇到,陪我沉默看风景,陪我哼着情歌,你在哪里都好,只要你还在等着我。

鸿雁飞过,拾起一片掉落,写下誓言,等你,回来兑现。

你要学会捂上自己的耳朵,不去听那些熙熙攘攘的声音;这个世界上没有不苦逼的人,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你自己。

不知道是越来越独立,还是越来越心虚,走了这么久,发现唯一靠得住的还是自己。

如烟的容颜渐渐模糊了视线,以往曾经是那般的甜蜜,而如今却犹如低哑的老旧唱片,演绎不尽的都是悲伤,吟不出那唯美的韵律,奏不出那如烟的思念,传递不了那如梦的祈盼。

我虽然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多坚强,但是我知道,我只有强大,才能像一棵大树那样,给你遮风避雨,给你温暖,给你保护。

幸福不在别人眼中,而在自己心中,你的幸福,你若不答应,别人永远抢不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历史故事与人生哲理短文篇四

一个替人割草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男孩便挂了电话。

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儿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寓意:只有不断地探询客户的评价,你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不要萧规曹随,凡事想想清楚事出何因,多问几个“为什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历史故事与人生哲理短文篇五

作文。

生活中,我们常常打败别人,却很难战胜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那颗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去了不该去、不能去的草原。心丢了,“我”也就不复存在了,成了形同虚设的行尸走肉。

那么,该怎样让自己拥有一颗积极、进取、乐观的心呢?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为心灵设置一个节制的闸。有了它,欲望和非分之想的洪水就能够被挡在心门之外,人才会变得宁静。只有心静了,我们才能有正确的想法和愿望,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没有节制,心往往盛了不该盛的东西,比如忌妒、贪婪、仇恨等,而这些正是噩运的种子。秦国的太医李醯自知医术不如扁鹊,于是派人杀了他。可是到现在,天下谈论诊脉的人还是遵从扁鹊的理论和实践。其实忌妒之心人人都有,如果李醯能化忌妒为动力,发愤提高自己,那么他就有可能迎头赶上甚至超过别人,从而真正地改变命运。

没有节制,常常丢了自己。晋献公想向虞国借路去讨伐虢国,荀息建议晋献公用最好的宝玉和良马贿赂虞国君主,向他要求借路。晋献公说:“假如他接受我的礼物又不借路,怎么办?”荀息说:“他不借路,必不敢接受我们的礼物。”晋献公说:“好吧。”就让荀息带着两样宝贝去贿赂虞公,向他借路。虞公见良马和宝玉如此大礼,大喜之余,就打算答应借路。宫之奇劝谏说:“不能答应。虞有虢,好比车两边有护木,护木依靠车子,车子也依靠护木,虞虢两国的地理形势正是这样。假如借路给他们,那么虢国早上灭亡,虞国晚上就要跟着灭亡了……”虞公不听,坚持借路给晋国。荀息讨伐虢国取得了胜利,三年后又发兵打败了虞国……可见,虞公心里没有设置节制这个闸,因此丢了自己和江山。

浅水大鱼不游,浅土大木不长。要想恰如其分地做到节制,就离不开很高的修养、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习惯,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很好地为心灵设置这个闸,让它挡住欲望、贪念、丑陋、邪恶……让心灵装满人间真情,装满人间美好。

齐景公很喜欢穿紫色衣服,宫人纷纷效仿,于是每天皇宫紫霞漫天。很快,紫色成为一种时尚,蔓延到了民间。上到士大夫下到平民百姓,举国上下都开始穿紫衣,结果导致紫色布料价格飞涨,一匹紫色布的价格超过五匹素色布的价格,紫衣成了一种奢侈消费。齐景公深以为忧,便发布了命令,禁止老百姓再穿紫色衣服,违者重罚。可一年下来,处罚的人倒是不少,但穿紫衣的风气丝毫不见扭转。

有一天,齐景公向贤相晏婴求教,晏婴说:“大王喜欢穿紫色衣服,下面自然有人效仿,怎么制止得住呢?如果大王您不穿紫衣,并且厌恶穿紫衣的人,不用制止,穿紫衣的人就会变少。”

第二天上朝,齐景公果然换上了素色的衣服,然后对群臣说:“我非常讨厌紫色染料的气味。”有一个大臣近前奏事,他挥手说:“离我远点!我讨厌紫色染料的臭气。”结果当天所有的大臣都不再穿紫色衣服,没多久,整个齐国也找不到一个穿紫衣的人了。

古人说:“扬汤止沸,莫若去薪。”有些事情看似困难,但如果找到事情的根源,对症下药,就能事半功倍。头疼医脚,看似不相干,有时却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奇妙功效。

历史故事与人生哲理短文篇六

信任,是人生一笔弥足珍贵的储蓄。这储蓄,是流言袭来时投向你的善意的目光,是前进道路上给你的坚定的陪伴,是遇到困难时的全力以赴的支持,是遭受诬蔑时驱赶痛苦一盏心灯。

滴水之所以能够穿石,原因起码有二:一是在于它们目标专一,每一滴水都朝着同一方向,落在一个定点上;二是在于它们持之以恒,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们从未间断过这种努力。由此及彼,我们可以想到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学者,在它们身上,都体现了“专”“恒”二字。

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东西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做了错事,谈起来就说他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做雄辩,凡人强词夺理就是狡辩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做艺术家的气质,凡人不修边幅,就是流里流气。

我不是傲霜斗雪的青松,也不是委身厅堂的盆景,而是广袤无垠的土地上的一株小草——点缀风景如画的大自然。我不是璀璨夺目的明珠,也不是一过即逝的星辰,而是茫茫大海中的一排浪花——装扮勇敢无畏的探索者。

春天像一个步履轻盈的小姑娘。她携着神奇的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原野。她伴着欢快的溪流,把婉转的歌儿唱给青山,唱给牧童。秋天像一位技艺高超的丹青手,她端起巨大的画板,把金黄的水粉洒向田野,洒向村庄。她举起神奇的画笔,,用斑斓的色彩点染树梢,点染山峦。

一棵小草,也许永远不能成为参天大树,但它可能做最绿最坚强的小草;一滴水,也许永远不能像长江大河一样奔腾,但它可以成为所有水中的最纯的那一滴。

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鲜花说,我开放的年龄千枝秀,月亮说,我透明的心灵最坦荡,海鸥说,一生与风浪搏击最壮丽。人生不在成就了多大的事业而重在做好了什么,说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其中挺拔的一棵;见到奔腾的长江,你只盼无愧地做浪花里晶莹的一滴;见到无际的蓝天,你只求无愧地做云朵中祥和的一朵。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滴,却能滋润禾苗,虽是一朵,却能装扮蓝天。这样的人生也就够了。

人们向往空谷幽兰,因为它遗世而独立,高洁清幽,不为世尘所染,然而那环境毕竟可遇而难求。所以人们更加赞美莲花,因为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人们应该像莲花那样懂得心灵的自我净化。

母子之爱、兄弟之情,虽然也有浓厚的利他色彩,但它的前提是以血缘和亲情为纽带的,还不能称得上无私奉献。只有超越亲情血缘,超越个人功利之上的利他和牺牲,才称锝上无私奉献。这种无私奉献,既不同于道德家的界说,也不同于慈善家的善行。它不是从“小我”意义上寻求和感悟精神的皈依和心灵的慰藉,而是从“大我”的意义上承诺和践行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责任和使命。

当狂风在你耳边呼啸时,你只当它微风拂面;当暴雨在你眼前倾泻时,你只当它屋檐滴水;当闪电在你头顶肆虐时,你只当它萤火流逝。人,决不能在逆境面前屈服。

我们的生命之所以贫瘠,原因往往不是放弃了工作,便是因工作放弃了沉思:要不断地工作,也要不断地沉思。生命原是一个不知来自何处去至何方的奇迹,存在也是一个时空的偶然,我们需要不停的奋斗,来印证我们生命的真正存在。这样我们便须活跃我们的思维,点燃灵台的明灯,照亮我们该走的路,以便我们继续跋涉。生命也是需要不断跋涉的,不管昨日你有多少功绩,不管昨日你园圃里有多少花朵,那是属于昨日;若你一心沉湎于昨日的喜悦,就难享今日更清醇的欢欣。今日,一个新的开始,更需要我们前进,更需要我们去孕育。人生是一条永远走不完的旅程,需要生命的火把,直至成灰而泪.

流星虽然陨落了,却用美丽的光芒划破夜空,乐曲虽然结束了,却用激昂的旋律振奋人心。

菲尔丁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这话没错。但不必为此走向另一极端,夸大书籍对人的品格的影响。更多的情况是:好人读了坏书仍是好人,坏人读了好书仍是坏人。

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读书,也是人生一笔获利丰厚的储蓄。这储蓄,是发现未来的钥匙,是追求真理的阶梯,是超越前贤的基础,是参与竞争的实力。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时间好比一个良医,它能教我们医治流血的伤口,时间如同一位慈母,它将帮助我们抚平心灵的创伤。

有的人生活得富有充实,是因为他具有驾驭生活的能力;有的人生活得平庸无奇,是因为他缺乏战胜生活的勇气。

历史故事与人生哲理短文篇七

有只狐狸很痛苦的躺在森林里,一只路过的小鸟看见它痛苦的样子,忍不住问:“狐狸呀!你怎么了?”

狐狸指指嗓子,好像是有什么东西卡在了嗓子上。

小鸟停在它面前向它的嗓子里看去,可是狐狸突然疼的满地打滚,小鸟不忍,它对狐狸说:“这样吧!你张口嘴,我跳到你嘴里看看是怎么了。”

狐狸立刻安静了下来,并且长大了嘴。小鸟慢慢是跳进了狐狸的大嘴里,它刚要细看狐狸的嗓子里有什么东西,这时突然一片漆黑。

“嘿嘿!还有送到嘴边的肉。”说完狐狸使劲的嚼着小鸟,发出一阵阵奸笑,原来这一切都是狐狸装出来的。

对敌人过分的好心,往往会惹祸上身。

历史故事与人生哲理短文篇八

男人怒气冲冲的跑到海边,对着大海狂吼,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和怒火。

一个海浪扑来好奇地问:“天呀!你的吼声快要盖住我拍打海岸的声音,看来你一定受了天大的委屈?”

男人怒吼道:“该死的老天爷,他太不公平了,想我勤勤恳恳的工作,业绩全归了上级。妻子嫌我没出息跟人跑了,这都是该死的老天爷把我的命运安排的如此不幸!”

海浪高仰头说:“呵!如果这样说,老天对我更不公平,想我时常被风吹动,一点自主权都没有,我的生命就是随着风的大小不断改变。可你们人类不一样,你们有思想,有能力。怎么也会甘愿接受命运的摆布?为何不努力去生活,改变命运……”话还没说完,风停了,海浪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大海,波涛汹涌的海面瞬间恢复了平静。

男人的怒火随着海浪的退去,逐渐平息,最后他坐在了海滩上,看着平静的海面发呆。

一阵风吹来,海面又起了波涛,海浪在风中反反复复地折腾着自己的身躯。偶尔海浪也会发出不平的怒吼和呜咽的声音,可是当它融入大海的时,就会立刻变得安静、祥和。

男人喃喃地说:“这就是海浪的命运吧!那么我的命运就是劳劳碌碌一生,最终像海浪融入大海一样融入泥土中吗?”男人突然感觉脊背发寒。

“不……”男人猛然站起,冲着平静的大海高喊:“不,我不会让厄运左右我的生活,我要积极改变我的命运。”

男人的喊声变得高吭激昂,回去的步伐坚定有力。

历史故事与人生哲理短文篇九

人生的哲理并不深奥,那些人生的道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看你有没有发现。下面就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

在森林里有一棵大树它高大挺拔,是森林里众树之首,有一天它低下头突然看见脚下长着一株怪草,样子很难看,枝叶稀松,连开出的小花都小小的不好看。大树忍不住嘲笑怪草说:“你瞧瞧你的样子真够难看的,怎么会生长在我的脚下,简直给我高大的形象抹灰。”

怪草没说话,只是无力地伸展了一下枝叶。

大树瞧它不吭一声,以为它怕了,更加高声地嘲笑着它,弄得树叶哗哗直响,很远的地方都能听见。

怪草终于说话了,它沉声说道:“收起你们的傲慢和高调,不然不但你即将有灾祸,连带着我也会跟着遭遇。”

大树那里肯信怪草的话,继续高声喧哗,赞美着自己,贬低着怪草。

怪草无奈只能把身体压低更低,枝叶几乎贴在了地上。

不久果然有人来了,他们是顺着大树的哗啦声找到这里的。他们一眼就看中了大树是盖房子的好材料,在砍倒大树的同时人们又发现了树下的人参,他们高兴的把人参挖了出来,宝贝一样揣在怀里。

人参流着泪叹息着,都怪我选择了一个自以为是、傲慢的家伙做邻居才引来了杀身之祸,看来选择身边的人至关重要。

有只狐狸很痛苦的躺在森林里,一只路过的小鸟看见它痛苦的样子,忍不住问:“狐狸呀!你怎么了?”

狐狸指指嗓子,好像是有什么东西卡在了嗓子上。

小鸟停在它面前向它的嗓子里看去,可是狐狸突然疼的满地打滚,小鸟不忍,它对狐狸说:“这样吧!你张口嘴,我跳到你嘴里看看是怎么了。”

狐狸立刻安静了下来,并且长大了嘴。小鸟慢慢是跳进了狐狸的大嘴里,它刚要细看狐狸的嗓子里有什么东西,这时突然一片漆黑。

“嘿嘿!还有送到嘴边的肉。”说完狐狸使劲的嚼着小鸟,发出一阵阵奸笑,原来这一切都是狐狸装出来的。

对敌人过分的好心,往往会惹祸上身。

男人怒气冲冲的跑到海边,对着大海狂吼,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和怒火。

一个海浪扑来好奇地问:“天呀!你的吼声快要盖住我拍打海岸的声音,看来你一定受了天大的委屈?”

男人怒吼道:“该死的老天爷,他太不公平了,想我勤勤恳恳的工作,业绩全归了上级。妻子嫌我没出息跟人跑了,这都是该死的老天爷把我的命运安排的如此不幸!”

海浪高仰头说:“呵!如果这样说,老天对我更不公平,想我时常被风吹动,一点自主权都没有,我的。

生命。

就是随着风的大小不断改变。可你们人类不一样,你们有思想,有能力。怎么也会甘愿接受命运的摆布?为何不努力去生活,改变命运……”话还没说完,风停了,海浪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大海,波涛汹涌的海面瞬间恢复了平静。

男人的怒火随着海浪的退去,逐渐平息,最后他坐在了海滩上,看着平静的海面发呆。

一阵风吹来,海面又起了波涛,海浪在风中反反复复地折腾着自己的身躯。偶尔海浪也会发出不平的怒吼和呜咽的声音,可是当它融入大海的时,就会立刻变得安静、祥和。

男人喃喃地说:“这就是海浪的命运吧!那么我的命运就是劳劳碌碌一生,最终像海浪融入大海一样融入泥土中吗?”男人突然感觉脊背发寒。

“不……”男人猛然站起,冲着平静的大海高喊:“不,我不会让厄运左右我的生活,我要积极改变我的命运。”

男人的喊声变得高吭激昂,回去的步伐坚定有力。

有个懒人入了基督教,他听教友们说只要对上帝虔诚,就能得到上帝的庇佑得到永生。饥饿的时候只要祷告,浑身就充满力量,没有饥饿感。于是他每天认真的念诵。

圣经。

把圣经背的一字不差其余。

时间。

全用来祷告。

妻子见他像着了魔一样,百般相劝,他不听。一气之下和懒人离了婚,妻子走后,懒人更自由了整日祈求祷告,希望上帝能给他数之不尽的金银,吃不完的山珍海味。

没几天他饿死了,死后他见到了上帝,气愤地对上帝说:“你是个骗子。”

上帝不解地问:“为什么说我骗子?”

懒人说:“我每天虔诚的祷告念诵圣经,可是我得到了什么?弄得妻子离开了我,而我饿死在家中,你说你不是骗子?是什么?”

上帝微笑地说:“圣经本是打开。

幸福。

之门的钥匙,你只是每天捧着朗诵,尽管倒背如流又有何用?一个只知欣赏钥匙,不知用它打开门户的人,是永远也不会登入幸福的人生殿堂的!你既没有明白圣经里的道理,也不懂幸福的生活要靠自己双手去创造。岂能不妻离子散,饿死家中?”

懒人听完顿觉无地自容,悔恨不已!

有一位财主在集市上看见一条大高凶猛的狗,甚是喜欢。又听卖狗人称赞这条狗勇猛矫健,最适合看家护院,就花了上千两银子买了这条大狗。

牵回家后,财主每日以鲜肉喂之。没几天功夫这狗就吃的膘肥体胖,毛色光鲜。

财主常摸着狗的毛,满心欢喜地说:“瞧瞧咱养的狗,多壮实,一定比别家护院的狗更凶猛。”

可惜说嘴打嘴,财主刚夸完自己养的狗,那天半夜家里就闯进了贼人,狗见了贼人连叫都没叫,贼人大胆地偷走了不少金银。

第二天,财主发现丢了金银,可把他给气坏了,他气冲冲的来到狗房,踢着狗大骂:“你着没用的畜生,家里来贼人了,你却连叫都不叫,养你何用,不如杀了吃肉。”

仆人急忙拦住财主说:“老爷这狗价值上千两银子,如果杀了吃肉就太可惜了,不如我们去找买狗的人算账。说他的狗根本就不凶猛,让他退还我们银子。”

财主一听眉开眼笑地说:“不错!是个好办法!”说着牵着狗便去找卖狗之人。

到了集市后,财主发现卖狗的人不在,就问附近的小贩,小贩们说:“老爷,卖狗人病了在家休息,你要找他便去他家吧。”

紧要关头,还好卖狗人急时把狗喝退。

财主见到卖狗人,又气又怒的抓住他的衣襟说:“你这个骗子,你瞧瞧你卖给我的狗,贼人来了一声不叫,还说勇猛矫健?”

卖狗人惊讶地说:“不会吧?老爷您刚才也看见了,差点咬伤你的狗和你买去的狗它们是亲哥俩,同样的凶猛,怎么一只到了你家就不凶了?”

财主听完更加气愤地说:“难道我骗你不成,你自己瞧瞧你的好狗吧!”

卖狗人把狗牵到面前,惊叫道:“天呀?这狗怎么会变得这么胖了?”

财主说:“我天天以鲜肉喂它能不胖吗?”

卖狗人一听恍然大悟地说道:“我知道问题出在哪了,老爷是不是自买回它之后,始终把它关在院子里?”

财主回道:“是呀!”

卖狗人听了哈哈大笑道:“这狗被老爷买回去后,整天好吃好喝,养出了惰性惯坏了,所以即便来了贼人它都懒得叫。老爷回去之后,不如饿它几顿,在趁它饥饿的时候,牵到森林里去抓兔子,练习奔跑,如此训练才能训练出狗的凶性来。”

财主听完没了气焰,喃喃地说道:“难道对它太好也是错?”

历史故事与人生哲理短文篇十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果林边,这时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树枝上沉甸甸地挂满了果子。“你们各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作第二次选择。”苏格拉底吩咐说。学生们出发了。在穿过果林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都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择。等他们到达果林的另一端时,老师已在那里等候着他们。“你们是否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果子了?”苏格拉底问。学生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肯回答。

“怎么啦?孩子们,你们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苏格拉底再次问。“老师,让我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林子的尽头后,才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说:“我和师兄恰巧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以后我发现,果林里比我摘下的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老师,请让我也再选择一次吧!”“老师,让我们都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一起请求。苏格拉底坚定地摇了摇头:“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

历史故事与人生哲理短文篇十一

有个女孩给我写信说,她16岁时和一个同班的男生开始一段初恋,高中毕业后,女孩去外地打工,男生读大学,二人约定,大学毕业就结婚。初时二人经常通电话,感情一直很好,两年后,男生告诉女孩说,他耐不住寂寞,找了别人。于是两人分手了。分手时,男生说,我们现在都还不稳定,等三年后如果彼此都没遇见合适的,就重新在一起。

三年快过去了,女孩心理还只装着这个男生,天天数星星盼月亮等着相见之日。三年中,她常常听到男生新交女友的消息,大家都劝女孩放弃,说该男花心,不可靠,但是女孩始终认定他是最适合与她结婚的人。三年约定之日,即将到来,女孩很纠结到底要不要去找男生。

看了这个故事,我不由的想起一首歌,孟庭苇的《真的还是假的》,歌词大意是这样的:我听说开始总是真的,后来会慢慢变成假的,充满温柔的眼神啊。是用来开心不是用来伤心的;我硬说轻吻总是真的,但耳边细语常是假的,装饰爱情的诺言啊,是随口哼哼打发寂寞的歌。

诺言这种事,其实不仅是故事中的这个姑娘,我们生活中差不多也都许过。有时是在热恋中,爱的排山倒海,如胶似漆,恨不能互为血肉,说出各种发自肺腑情真意切的山盟海誓。说那些话时,有时是为了表达诚意让对方相信,有时是我们情到深处有感而发。

有时是和铁哥们儿半真半假的'戏谑,真不行,到30岁,我们就相互将就一下,你娶了我、我嫁给你吧。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我们与一个人分手时,或出于对对方的安慰,或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会说,如果n年后,我们都没有遇到合适的人,到时候我们就结婚吧。

然而,不管出于何种因由,我们都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所说的话语,不论真假,一向只代表当时那个时刻,过期作废。

就像故事开头的女孩,在三年前男生对她说的那句话,更像是背叛者对被辜负者、被伤害者的一种心理安慰。几年期间,女孩在社会上工作,男在学校读书,时过境迁,心随境变,许多事情早已物是人非,很难回到当初。虽然在女孩的感受里,认为他是最适合的人,但对于男生来说,女孩大约早已不是适合他的那个女孩了。说不定于他,他早已不记得那句随口的安慰。

约定这种随口而出的东西,既不能作为呈堂供词,也不具备法律效力,更不能上门追债讨账。大多数成年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听听笑笑便罢了,不可当真。然,能够真的记得约定的人,往往是放不下的那个人。

我对女孩说,所谓承诺,过期作废。若他记得,自然会来找你,如果不记得,你忘了便罢。当然,如果不到黄河不死心,不被伤害不掉泪,你真的想要去确定一个答复,那你就去吧,我对此有两种预估:一种是,他直接拒绝你,让你彻底死心;另外一种,即便他现在正好处于空窗期,接纳了你,与你重修旧好,也是暂时的,因为你的道行远不如他,一个几年前就搞不定的人,现在依然搞不定他,早晚,你必将再一次承受他离开你的事实。我实在不看好这段过时的旧情。

至于女孩听不听,后者如何,我就不得而知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