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走进与走出范文(通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8:26:43 页码:12
走进与走出范文(通用9篇)
2023-11-12 18:26:43    小编:ZTFB

社会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中的困惑和难题。总结的内容要具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帮助读者得出有效的结论。总结范文对于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走进与走出篇一

原以为青春只有残留的恒壁,殊不知青春也有朝阳。

原以为花开短暂随意调零,殊不知那也是整个春天。

——题记。

她,倔强地抬起45°角,迷离地望着天空,琥珀色的瞳孔里没有焦点,深深的灰色上衣,衬托着她白皙落寞的脸,倾斜下来,盖住脸庞的刘海,微微打出一层灰色的阴影,瘦弱的背影更显得孤单。

她,小米,一个干净而纯粹的孩子,像一汪清澈见底的泉水,一直晶莹剔透易碎的瓷娃娃,一张干净白得让人无法呼吸的宣纸。总在我身边探索,畏畏缩缩地想靠近,却被高耸入云的墙堵在门外,其实,我也好想爬出高墙,好想要走出悲伤,走进青春!我知道青春就像花一般美妙,可是我怕承受枯萎,我明白,青春像水晶一样纯粹干净,可是我怕接受支离破碎。不过我知道,我爬不出去,因为我没有媒介,我很想借着她稚嫩的翅膀逃出去,可是我不忍心这张纯净的宣纸被我染黑,浸染浸染……一点一点地完全变黑,我怕,怕她承受不住地逃离,所以我选择不接受她给的关心,安慰及友情。

袁离真是个奇怪的人呢,为什么我对她好,可是她不接受呢?我们不能有友情吗?不过我下定决心要靠近,就不会放弃!

“袁离,走,一起去食堂吃饭吧!”

“恩,小米,我不饿,我不想去。”

“喲!袁离,一个人呢!走,一起去玩吧!”

“不啦!小米,我喜欢静静地坐在这里看洁白的天空,那么干净,没有一点儿杂质,或许,我的天空的颜色也是这样呢!我也想看看夕阳的黄晕一点点染红天空,释放它仅有的余温,我也想在一条漂亮的街道被梧桐叶一点点地填满。”

“那我陪你吧!”

不知道什么,我开始信任身边这个干净幸福的小米,她没有像我一样忧郁的表情,我是不是在寻找一种莫名的平衡呢?我不清楚。

“恩,袁离,走出来吧!走出悲伤,走进青春吧!”

我的心微微触动,我记得有本书上说过坐在靠窗的最后一把的人都是有所期待的,那么,我期待的也是个丰富多彩的青春吗?我想,可不可以勇敢一次,任性一次。“恩。”我轻轻地点了头。

从那以后,我开始跟随小米进出于各种各样的人群,结识性格迥异的朋友,我的脸上开始多了一份由衷的笑容。小米说,很喜欢我干净纯粹的笑容,像阳光那样的灿烂,我也开始尝试着对别人真诚地微笑。开始尝试着说各种各样的笑话来逗他们笑,开始尝试着体味青春的美好与自由。

我的青春开始从死气沉沉的黑色,开始有一点萤火虫般大小的光亮,再慢慢地完全照亮。从黑色到紫色到白色,黑色燕尾蝶已蜕变了!

走进与走出篇二

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语文是什么?大部分人认为语文只是我们必修的一门学科,他们将语文视做工具,因此倾向于通过课上的有效教学学习语文。也有部分人认为语文是一种兴趣,因此,他们通过在课外大量的阅读学习语文。而我认为,语文是一生的哲学,语文能立德,树人,修心,正行。语文的终极目标是让我们走出课本,走向社会。因此,我认为通过社会实践学习语文方为最佳方法。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课内的学习,只是从纸上单纯的`得来知识,而实践方能做到学以致用,真正的将知识用在我们的人生中。用这种实践的方式学习语文,既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也能促使我们走向社会。因此,丰富的社会实践显然要高于课上的有效教学。至于课外的大量阅读,也高于课上的有效教学。因为,课外阅读能让我们将语文当做兴趣,将阅读当做一生的爱好,让我们一生能与高贵的思想为伍。

然而,读万卷书毕竟不如行万里路,读书的最终目的也是将我们从书中得到的东西用到社会上。那么实践,便是学习语文的必经之路,它的作用便不言而喻了。从这个角度看,实践便又在课外阅读之上。唯有实践,才能让我们所学的知识真正用于对社会最有利的地方。唯有实践,才能让我们真正收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情怀。显然,这是前两者所不能企及的。

《论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内的教学,只是停留在让学生机械的得到知识的层面,只能算得上是知之者;课外的阅读,能将语文变成一生的爱好,可以算得上是好之者;而实践则层次更高,它能让学生体会到在社会中学习,并发挥自己作用的乐趣,可以称之为乐之者。由此观之,三者高下立现。因此,在我们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该努力走出课本,走进社会,并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样语文的终极目标便也就达到了。

语文是一生的学问,我希望学习语文的人们,能将从语文中得到的知识,真正用于人生中,并不断的放射光芒!

中心突出,三种途径比较充分,言之有理,重点选择社会实践展开写作,强调学以致用在语文学习上的重要性。得20分。

语言平实又不乏优美,善于引用,引用来的文字又和作者的文字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显示出了文字驾驭能力的高超。

此文在发展等级的“深刻”上得分较多。有些同学对高考评分标准中的“深刻”的理解有些偏差,憋着劲地要在文章中展现自己的思维深度,甚至有些同学为了达到使文章“深刻”的目的,写文章时,在没有特别合适的可以引用的名人名言的情况下,在文章中写一句“有一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随后就在后面编了一句自己的话。其实,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的“深刻”,是高中生程度的“深刻”,没有一位老师奢望能在批阅高考试卷时发现一位未来的思想家。有时候,要向鲁迅先生学习,从别处窃得火来,“本意却在煮自己的肉”。比如这位作者,能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脍炙人口的至理名言融入到写作思路中,有效辨析了三种提升途径,就是一种“深刻”,是非常精彩、巧妙的“深刻”。

走进与走出篇三

走进自然生活,走出电子产品。

——题记。

正好在烈日当空的中午,我回到了老家。刚吃过午饭,但又过于无聊,便想看电视。“嘭嘭嘭”一阵敲门声打破了宁静,闯入耳朵里,听着那急促的敲门声音,我连忙起身去开门。原来是我的小伙伴们邀请我一起去野餐,可我却想看电视,最终在她们的说服下,我同意了。

她们拿出了准备好的物品的篮子,里面已经有了一些比较基本的东西。但我总感觉还缺点什么,便从冰箱拿出了今天刚买来的三明治,然后又添了几瓶牛奶。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带垃圾袋,毕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午两点,我们踏上了野餐的旅程。

由于附近的山路又高又陡,我们便向河边出发。出了门,绿意盎然告诉我原来春天已经来了。我这时才注意到,身后路边的树居然是一片白色和粉色!我跑过去仔细的瞧了瞧,原来是油奈像白雪公主一般,桃树像粉红公主一般,经过绿叶的映衬,在这个季节显得更加突出。我大口大口的呼吸着新鲜空气,已经很久没有闻到大自然的味道了。

我们走过空荡的田野,穿过一些树木,再走过一座独木桥,便到达了有青山绿水作伴的目的地。借着微风我们张开了餐布,往下一扑,它红白的身躯瞬间膨胀起来。仿佛拥有了一块土地乐园。再在旁边摆上三个人的野餐垫。接着不慌不忙地拿出食物和碗……等一切准备好了之后,我们一起躺在不大不小的餐布上,看着太阳公公绘画的蔚蓝天空洁白云朵,还不时有几只小鸟停留在电线杆上为这幅美丽的作品而伴奏。欣然起身,眼见河水的颜料不小心洒到衣服上,渐渐变成了绿水,望着河中的几块大石头连接成的路,再看着青山,白云,还有那追逐嬉戏的小鸟,构成了一幅绝好的水墨丹青,这大概是大自然的绘画,若加上杜甫的“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简直就是一幅绝美的画。我们拿起了三明治,美食美景相结合,才是真正的美味。

其实大自然的风景远远比电子产品中的世界要美,在幽居的这段日子,若我们能走进自然生活,走出电子产品,这样的明天这样的走法更有意义。

走进与走出篇四

风花雪月,踏着朦朦胧胧的雾气,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曾几何时,想象着悠悠荡荡便能看穿秋水,昏昏沉沉便能名留青史。总是存活在自己的异想之中,没有现实中的压迫感和岌岌可危,似要一败涂地的尴尬境界,把一切都简单化,变成一个对自己来说都可以应付得绰绰有余而毫不费力的慵散过程。这样的幻想或许可以达到某种定义下的安慰效果,却实是不能以这般慵懒的姿态存在于真实的生活中,现实中切切实实的快节奏碰上这般慵懒的姿态,必定会产生一种毁灭性极强的化学效应,足以摧毁整个苦苦经营起来的人生。

现实是最疯狂的,亦是最不可逃避的。而幻想与其相比之下,就更显得慵散了。早已知道幻想并不可以去坚信,却还总是若有若无的相信着。而现实却相反,它疯狂地缱绻着整个年岁,而我们却总以毫无缘由的借口来逃避,它的疯狂似乎并不被人所喜爱。然而说到底,疯狂也只是主观上对现实的定义而已。现实是不可磨灭的人生最初附着体,幻想就算轻松慵散而不沉重,但它终归是无法真实渗透进整部人生中去的。一直停留在幻想中的生活,或许就像闲置了一整个湿气很重的冬天的铁片,会是生了锈的那般狰狞。而现实,是那么真真切切地渗透着整个跌宕起伏,或悲怆或喜悦的年岁。我们所真正存在的是这般疯狂的现实世界,构造再怎么完美的幻想终究是与我们无关的。过多地滞留在幻想与现实的边缘,只会使我们的感官偏离准则而遗失自我。

年年岁岁,免不了时常掺杂着那些若慵散的幻想,但幻想终究是幻想,虚无且并不能够去相信。幻想总归是天马行空而不切实际的。唯有从唯唯诺诺而一步一步健长起来的虽然疯狂的现实,才有着最初最根本的那份洗练。别再滞留在慵散的幻想里了,擦亮或许被幻想中浓重雾气所遮盖的双眼,看看那好似疯狂无情的现实。置身其中,为自己的成长欣喜,为别人的'经历感动。做真实的自己,幻想的慵散即刻而退,我们拥有的,是更充沛的情感及更充实的经历。慵散的幻想虽比疯狂的现实更为得宠,但最终给予我们一切的,是那几近疯狂的真实年岁。

拨开幻想的浓雾,甩开装载着慵散的包袱,轻装上阵,踏上那疯狂而真实的遥遥路途。

走进与走出篇五

――草庙中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学雷锋活动走向深入为了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学校办学质量,3月18日,草庙中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校团委组织党员代表、部分团员青年,举行“学雷锋,走基层,敬老爱老”活动,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雷锋活动推向纵深。

在草庙镇幸福院,党员代表和团员学生首先为老人们表演了充分准备的精彩节目,博得了老人们阵阵热烈的掌声。随后,学生们和幸福院的老人互动,分组进行了趣味投篮比赛,有趣的比赛让老人们兴味盎然,镇党委郭荣社书记、镇团委王谭俐书记、草庙中学陈醒校长等为老人们送上了精心准备的慰问奖品。活动期间,党员和同学们分工明确,有的拖地、有的扫地、有的擦桌椅、有的整理床铺及老人的衣物,为老人们送去温暖,并和老人们进行了互动交流。通过本次活动,大家感受到每个人都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将爱心传递开来,让中华民族的尊老爱老优良传统和雷锋精神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活动结束,老人们用欢快的'锣鼓表达了对草庙中学师生五年来不间断送温暖的感激之情。

离开了幸福院,在陈醒校长的带领下,校领导班子走进魏圩小学,向优秀教师问计,向学生家长问需,在座谈会上,魏圩小学老师和家长们畅所欲言,就草庙中学近年来的办学思路、办学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就学校控辍保学工作、中小学衔接问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本次活动,是草庙中学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基层、接地气的良好开端,是学雷锋活动的延伸,下一步,学校还将继续开展大走访活动,向社会各界问策,向教育前辈问经,进一步促进草庙中学各项工作的有效发展。

走进与走出篇六

“其实我们一生,并不缺乏幸福。然而为什么我们总是只对经历过的痛苦记忆犹新,而总是不自觉就忽视了那些虽然微小但是毕竟存在过的幸福呢。”

——七堇年。

在一个夏季的午后,我将这句如雨后湿润的空气般氤氲我的温暖心房的。

句子。

一笔一划刻画在心灵的湖底。

生命恨短暂,但生命承载太多不可或缺的东西,所以生时比死还难的事,因为“生”的艰辛,那么我们应该对生活更加珍重,那么我们应当把快乐演绎的源远流长来回报生活的恩泽,所以,我愿走进快乐走出悲伤。

我们的第一声啼哭,是生命的起点。父母关爱的眼神在说,孩子,愿你幸福。作为儿女,有什么资格不去实现父母的期盼。当我们咿呀学语,蹒跚走路时,我们无可避免的要与世界攀谈,世界说,生命中融有许多快乐与悲伤,对于现在的你来说,快乐或许只是一根棒棒糖,悲伤或许只是妈妈百忙中一丝疏忽的关爱。但生当要如夏花般灿烂。所以,我愿走进快乐走出悲伤。

马驹过隙间,如坐上火箭,“嗖”的一下,十七年的光阴在指尖流逝—。沿途的风景来不及细数,逝去的年华中遇到的一张张脸却记忆犹新,如果在这数不清的无数张脸中给我选择,我会选择触摸那些洋溢着快乐笑容的脸庞。所以,我愿走进快乐走出悲伤。

人生如路,一路走来,不可避免的会有跌碰。或许考试失败对你来说是悲伤,没钱花是悲伤,对于自己的要求父母不容允是悲伤,挨老师骂是悲伤,没钱花式悲伤,学业沉重是悲伤,遇上不顺的事实悲伤,对于未来的迷茫时悲伤……但是,你还没有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举目无亲流浪街头,你要知道,世界上时时刻刻发生着超出你想象的悲哀在上演。

光明越过了黑暗啊,快乐走过了悲伤。

所以,我愿走进快乐走出悲伤。

走进与走出篇七

没有不散场的观众。

鼓掌一百零一次。

还是有一百零二次的落幕。

走吧,雨点在无声飘落。

泥土并不是它的墓园。

只有长长的路是真实的。

快乐地、热情地、认真地走吧!

――-题记。

生命是一个过程,从出生开始最后走向死亡.在这个过程中,繁华和衰败总是不停地交替着.只要我们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走得踏实,认真地活过,就不必为结果悲伤.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就是幸福的!

离开往事重新开辟自己的路固然悲伤,但谁又能固守一处风景呢?人生就像一趟单车程,手握着单程票,我们也只是闪光的过程.过程,也是一如既往的美丽!但我们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生如夏花,只要曾经绚烂地活过.无论如何,我们都将背负着各自的灾难和幸福,往前走,不回头.抛开所有悲欢离合,我只愿走好自己的路,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走进与走出篇八

我的老家在东北的一个农村,一年前随家人来到深圳这个大城市。未到城市之前便听说深圳是一个十分繁华的地方,是中国的窗口。怀着一颗兴奋而又忐忑的心踏上火车,兴奋要看到中国的窗口了,忐忑是怕令我失望。当我踏上这片干净而平整的水泥地时没有像电视中所演的'那么兴奋,反而很平静,虽然我并不真的了解这座奇迹之城。但它的外表没给我惊喜,是的,我失望了,不过如此。

说到这里,想会有许多人嘲笑我无知。一年前的我不知道它要举行大运会。不知道它的gdp在全国前列。不知道它的人均收入全国第一……这些是多么高的荣誉啊。现在我知道了这些但这些不能让我兴奋,我承认这些很了不起,但和我的生活没有什么关系。在深圳上学和在农村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同,深圳的光荣也没有让我的生活更快乐,但在深圳生活了一年却有一种十分闷的感觉,像有一口气放不出似的。

每天面对着高楼大厦和路上飞奔的汽车,感到十分枯燥。虽然深圳的绿化不错,但我不能总在公园中。我也要学习,生活。但繁华的城市不能带给我清新的感觉,每天耳中都充斥着汽车大巴引擎的轰鸣声,眼中都是仰头45度以上才能看到顶的高楼,我有种回到农村的想法。

想到家乡的景色,人物我就更加抑制不住想回去的冲动,我想念农村的春夏秋冬,想念农村的鸡鸭鹅狗,想念土地,甚至想念空气。我是一个喜欢安静平淡的,繁华的深圳给了更好的物质生活。但却在折磨我的心灵,而它又不能提供让我轻松的地方。在农村,春天有欣欣向荣的小草,嬉戏的动物,夏天有鸣叫飞舞的昆虫,秋天有漫天飞舞的黄叶,冬天有我最喜欢的白雪。这一切切都能清净我的心灵。

走出城市,回到我喜爱的家乡,是我一直渴望的事情。但我现在做不到这些,我只能在心中向往。我要努力学习,在以后能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

走进与走出篇九

记叙文写作要注重素材的积累,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懂得并会付诸实践的。仔细观察教学实践,一方面是学生花样繁多的日记、随笔、大小作文,另一方面则是作文水平的停滞不前,遇到写作的时候,学生面对作文题目,不知该从何下手。有的学生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有的学生感觉似乎材料就在眼前,又似乎无米下锅。笔者曾做过一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目前记叙文写作的现状。调查问卷显示,学生虽然平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写着各种各样的文字,但是写了以后有什么用,能怎么样,认识基本为零状态,面对考场作文,仍然属于无准备上场。而学生考场作文抽样调查结果也显示学生素材缺失,陈词滥调,缺乏真情和新意。付出得多,收效甚微,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素材积累陷入困境。它的出路又在何方呢?一、间接经验也是积累的重要来源写作主张贴近生活,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人与事,这样便于从自己的视野去发现、去感受、去感悟,也便于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一般的写作素材积累,老师会比较强调学生写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自己的直接经验,这一点从写作指导上来讲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是,阅读学生的练笔,我们发现学生写作内容大同小异。在一次以母爱为中心的期末考试中,阅卷老师发现频率出现最高的是妈妈送雨伞,深夜送热牛奶,除此之外,选材独特的作文少而又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现在学生生活圈子小,据调查发现,很多学生的区域就是家庭和学校,而生活内容除了上学就是回家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社会各种媒体手段发达,学生和文字亲近的机会越来越少,这对他们感悟生活,理解情感也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间接经验虽然没有直接经验那么直接而亲切,但是如果引导得好,是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的。教材就是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可以跟着鲁迅一起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捉蚂蚁,回忆自己小时候曾经怎样用饭粒去逗它们,也可以跟着高尔基回忆自己的祖辈,感受大人给他们心灵的慰藉,在朱自清的背影里理解了妈妈的唠叨,在李广森的台阶中懂得劳动的艰辛。间接经验往往来自生活感悟深厚的人,这些作品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懂得,原来同样的人和事,可以有不同的感悟。无形中也教会了他们写作的方法。二、素材积累还需养成自主的习惯目前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素材大多数的积累活动,都来自教师的要求。这种以完成任务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较弱。人本主义学习观的代表人物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自由学习原则。所谓学习的自由,是指教师在安排学习活动时,只须提供学习活动的范围,让学生自由选择、决定他们的方向,去探索发现结果;教师只是从旁协助,以减少阻力与挫折。只有自发的学习活动,才会使学生全心投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寻求答案。[1]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养成自主积累的习惯。笔者曾经在班上指导学生进行积累活动,和以前做法不同的是,除了每天写作日记之外,引进了一本随身可带的小本子,命名为“偶得”本,即偶然得到之意。如偶然得到的灵感,一时的感悟,随时随地记录其中,回家写作时,可翻阅加工。一天一素材,日积月累,必有所成。“偶得本”使用,极大的引发了学生业余写作的兴趣,每天的日记不必抓耳挠腮,翻看小本本,灵感既得。此外,对学生的积累及时批阅和评价,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的好办法。他们会等待老师的评语,等待阅读别人的作品,做好下一篇作文的构思。渐渐地,写作成为一种习惯,思考成为一种享受。自主给积累注入了新鲜而长久的活力。三、运用才是素材积累的终极目标目前写作素材的积累之所以高效而低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老师们注重了积累,但是却没有认识到素材积累的最终目标是运用,忽略了指导学生如何梳理和使用写作素材,以致出现了素材积累与实际写作互不相干的现象。首先是指导梳理。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做有心人,将自己平时比较成功的`习作分门别类的收集起来,分类的标准是多重的,比如校内校外、从前现在,老师同学、男生女生,情思哲理、感悟行程,亲情友情、个人集体……由于这些都是自己平时最深刻的体验,因此在考前温习这些,实际就是对自己过去的生活又重新经历一遍。以苏州中考作文“遥远的眼神”为例,有了这样的作前准备,那么,家庭的关爱、老师的理解、遨游世界、欣赏自然……,无一不是可以捕捉眼神的素材。选材就显得胸有成竹,下笔有神。其次是指导使用。如何围绕中心去处理好材料的使用,详略和节奏是关键。这一点也对学生进行指导,他们才能懂得素材积累的意义,也能真正落到实处。在学生的作文中,详略不能处理好的情况比比皆是,有的是占有材料很多,未加遴选,拿来便写,写到哪里是哪里,凑满字数再说;有的是因为根据自己个人喜好,难以取舍,导致所有的内容在习作时都平均使用力量,最后就不知道中心到底是什么。关于文章的详略问题,写作中一般遵循的原则是: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要具体充分的详写,可谓泼墨如水;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可谓惜墨如金;而不能表现中心的一律忽略不写。实践证明,间接经验也是积累的重要来源,素材积累还需养成自主的习惯,运用才是素材积累的终极目标,注重以上三个方面,无疑为素材积累注入新活力,走出写作困境。注释:[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第67页.(李江华江苏苏州胥江实验中学21500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